机械设备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1:2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设备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属于电厂运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定岗检修或定岗管理等方式对设备进行管理,虽然该方式可以从设备监控、设备操作和设备维修等方面提升工作人员对设备的关注程度和管理程度,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比如,因没有第三方对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常出现电厂设备事故或安全隐患等,这是因为传统模式下的账目管理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导致设备零件供应方面的管理力度较弱,影响了电厂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因此,必须不断完善电厂机械设备管理,改革措施和方针,通过计算机条码技术等当前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数据库中的数据,以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保证电厂设备运营管理的日常维护效率和供电能力。
2电厂机械设备管理方式
2.1完善电厂机械设备管理体系
电厂机械设备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会对设备管理工作功能的发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从完善管理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升设备的综合管理能力,保证设备功能可有效发挥。我国的各大电厂管理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对管理体系进行评测,深层次掌握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掌握设备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测评结果作为主要依据,根据现代机械设备的管理理论,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和体系适应性等多方面原则,对电厂原有的设备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促使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可更加适应电厂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上述过程当中,需要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职责,从职责的角度制订相应的惩罚措施,通过上述方式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不流于形式,从而提升设备管理能力和设备运行效率。
2.2引进管理技术
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的方式引进设备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计算机条码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是当前比较先进的管理技术,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设备的管理效率。计算机条码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经过近年来的实际使用,在电厂设备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被许多电厂使用。该管理技术的工作流程为:将电厂机械设备编码和所有类型的信息收集在数据库中,并对信息进行逐步检查,全方位控制漏检,不会埋下安全隐患。对于计算机条码技术的使用,需要使用使用条码对机械设备进行标识,将设备的信息收集完整,通过整理、录入等方式输送到电脑中,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针对短时间内变化较大的信息数据,需要保证其实效性。
2.3监控设备的运行参数
计算机技术和各种智能系统发展的速度较快,且在电厂机械设备线监控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电厂设备管理工作需要有先进设备的支持,通过在线监控系统,可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有设备状态和设备参数进行监控。该设备需要先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收集,依据收集结果判定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果设备运行中出现任何问题,则可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分析,并制订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也可以发出警报的方式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经实际使用证明,该方式可有效减少故障的产生,排查隐患,减少意外事故的出现概率,即使因各种情况出现了意外事故,也可以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减少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2.4完善备件的管理工作
电厂机械设备的部件较多,且设备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容易因内力影响或外部因素导致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进而对设备部件造成损坏。一些关键位置的部件一旦损坏,则会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更换整套设备或更换零部件的方式解决问题。更换整套设备的价格较高,因此,大部分电厂机械设备出现关键位置的损坏时,都会采用更换零部件的方式,且零部件的更换也已经成为工作人员日常维修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强化备件管理工作,保证在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时,可在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更换,缩短停工时间,提高企业效益。要检查机械设备的数量,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对损坏部件进行深度检查,收集零件的损坏情况和容易出现的各种磨损情况,掌握磨损周期,全方位明确部件备件的数量和购入量;通过提高人员工作的能力保证备件的正常使用。电厂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且设备职能在不断发展,因此,必须完善日常管理和日常保养等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设备管理技术为主,融入管理理论和运行基础等,从而强化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满足日新月异的设备使用要求。
3结束语
篇2
(一)管理机构及制度不够完善
机械设备管理是公司维护员的事,管理部门与车间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工作很难实施。
一些现有的纺织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往往减少管理环节,甚至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二)新旧机械装备使用存在脱节
随着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纺织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纺织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纺织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入“冷宫”。
(三)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够科学
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往往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一)依据机械管理需要,健全管理的体制和制度
企业应根据设备的运用状况,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我们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二)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纳入考核奖惩条例
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机械维护完全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来实施。对此,将机械设备的管理纳入企业考核条例,有利于明细工作责任,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三)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因此,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细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企业也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纺织机械设备管理的注意点
1.注意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纺织机械设备维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
2.注意设备的长期运行维护。设备维护时应根据使用说明和运行期限进行合理的操作运用,切不可“带病”工作。
3.注意设备的前期检测维修修。技术人员应在设备保养期,详细的了解每个要件的运行情况,以做到“未雨绸缪”。
总之,我们应体会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机械设备管理应该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心工作,以发挥其最大功效。
篇3
我国一直以来对重工业发展给予重视,机械工程科技也呈现了上升趋势,改变了传统机械设备安装、使用、维护等方面的不足。面对不断优化的机械制造技术,“特种机械设备”成为了一种专用、新型的现代化设施,为各个行业生产与控制提供了帮助。
1.1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机械科技改革趋势下,特种机械产品区域多样化,功能结构多元化,标志着机械行业科技的快速发展。
1.2设备使用现状
特种机械设备在功能方面实现了突破,改变了中小型机械调度作业的规模,扩大了机械设备应用功能范围。现有特种机械设备基本满足了水利水电施工作业要求,为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等一体化控制提供了设备保障。同时,特种机械设备用于现场施工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设备故障频发、人为操作失误、管理难度大等,这些都是施工单位调配设备资源的主要问题,未来水利水电改扩建工程中,不仅要利用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操作,还要考虑设备调度管理工作标准。
2水利水电工程机械化优点
为了避免早期水电项目施工的不足,工程单位开始结合机械设备对现场进行指导,改变了早期现场施工作业的相关问题。特种机械设备是水利水电施工常用的辅助装置,为现场施工人员创造了优越的施工环境,扩大了水利设施改造的应用范围。水利水电机械化特点包括:
2.1便捷性
机械设备本质上是取代人工劳动的操作设备,能够替代人工完成各项施工任务。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情况分析,特种机械设备具有很大的生产能力,从而能大量节省人力,免除或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例如,水利工程现场开挖与施工中,安排专用机械设备参与作业,节约了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也提升了现场施工的作业效率。
2.2效率性
机械的生产率高,操作管理人员少,提高了生产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按照机械设备型号、规模等参数,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等三种机械,每一种级别用于现场施工均提升了作业效率。根据施工测试,每种起重机的荷载状态不同,大型机械设备可最高提升50%的作业效率,小型机械设备则至少提升20%,说明了水利水电机械化改造的必要性。
2.3安全性
机械化施工最大的优点是能达到很高的施工强度,施工速度快,能保证按期完成任务。建造大型水利水电是我国改造投资主要项目之一,这类工程往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施工人员面临的作业环境也十分险峻。特种机械设备用于工程现场调度,实现了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尤其是特种荷载、超大强度等作业,均由机械设备自动化完成。
3特种机械设备检查要点管理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应用情况,特种机械设备发挥出来的作用更加显著,不仅是事故人员操控作业的工具平台,更是施工单位作业走向机械自动化模式的必备条件。按照不同使用功能,特种机械设备类别形式多样,但主要设备集中在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场内机动车辆等三个方面,这些都是设备管理的重点对象。综合评比特种机械设备的应用优点,以及设备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日常管理做好设备检查与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3.1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是用于垂直提升、水平搬运等操作的设备,很多工程建设都配备起重机作为运转设施。由于起重机搬运重物时承受的荷载较大,面临的风险故障更高,设备检查需注意的几个要点:吊钩、钢丝绳是否有异常(例如:裂纹、断丝等);防脱钩装置是否完好可靠;紧急制动、行程限位、起重量限制器等是否完好可靠;户外起重机的防风装置是否有效(锚定装置、夹轨器等)。
3.2压力容器
压力系统是机械设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机械设备都要借助压力系统完成机械运动,并且保持机械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作为一种承载压力的密封设备,水利水电施工现场压力容器设备检查管理包括:压力管道安全阀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安全阀校验周期为1年);压力表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压力表检定周期为半年);液位、压力、温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存在介质泄漏现象。
3.3场内机动车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运输大量的物资,施工现场机动车辆也是特种机械设备管理对象之一,严格检查车辆工作状态及运行情况,也是构建安全施工环境的基本保障。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车辆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设备隐患,主要包括:车辆是否张贴安全检验合格证,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是否取得有效牌照;车辆的灯光、喇叭、反光镜等是否正常;车辆转向和制动系统是否灵活可靠。
4现场调试安全技术管理
设备管理要进一步加强起重机械顶升加节过程监管和检查验收,履行验收签字确认手续;对起重机械安拆、顶升加节、维保等过程要实行影像记录并上传监督管理系统。特种机械设备安装完毕,要对组装设备进行模拟调试,确保设备安装无误后才能投入施工应用。
4.1模拟调试
当前,水利水电信息化建设方案逐渐形成,信息科技融入工程施工调度作业,完成了特种机械设备的信息化改造,为水利部门调度搭建了虚拟化平台。模拟调试是根据特种机械设备指定的安装参数,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验收,判断设备是否存在结构性问题,这种虚拟化模拟可降低现场调试的风险系数,避免直接调试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
4.2现场调试
虚拟调试成功之后,技术人员可至施工现场对设备进行调试,现场调试是设备投入应用前的最后流程。现场调试主要是对特种机械设备的结构组合、性能参数、工作状态等情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从机械传动系统、机电操控系统等方面,验收机械设备结构的工作状态,为设备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5设备安装施工管理要点
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要求,施工现场要顾及周边环境动态,避免施工作业对周边产生不利影响。特种机械设备管理方案中,对机械设备安装施工需强化管理,及时解决现场安装遇到的操作性问题,维持机械设备运转的稳定性。
5.1设备检测
认真对正在使用的起重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检测到期或使用年限较长的起重机械,要重新委托检测。临近道路、学校、居民区和商业区等人员密集区的工地且塔吊回转吊臂回伸到围墙外的,要通过调整力矩限制器和回转限位器予以限制,尽量不超出围墙。
5.2技术交底
特种设备安装作业之前,组织学习安装/拆卸安全技术方案,对班组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方案交底,每天对分项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安全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单独交底。在安装套架、回转支承座、平衡臂、起重臂等大件吊装作业前,安装单位技术负责人必须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每次起吊离地面20cm左右时必须停机,检查安全平稳性,确认安全可靠方能继续起吊。
5.3人员考察
针对从事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工、司机、信号司索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再次组织安全技术教训和教育培训,切实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违章指挥和作业。同时,要认真核对人证一致性,对无证上岗作业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对无证作业人员要立即更换。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司机、吊装指挥、电工及检验人员要持证上岗;进入作业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冬季、雨季应采取防护措施。
6结论
篇4
在国有体制下,建筑机械设备的投资,由于受所谓固定资产旧式概念的影响,基本上采用的模式为:单位购买—单位所有—单位使用。就如笔者本人单位而言,其大型建筑机械设备购置时间,从最早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建筑企业,把资金主要都投入到主业中,用于持续投资建筑机械设备的资金几近于无,所购设备使用年限基本上都已超过10年,部分已经报废,在用建筑机械设备陈旧。虽然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设备进行一些革新,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克服了许多困难,狠抓了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目前情况下,如何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创新使机械设备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笔者仅就这些当前管理工作的现状作出剖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与措施。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技术层面来讲
①机械设备陈旧,技术状况下降。
②操作人员队伍庞杂,素质高低不一。
③修理技术力量薄弱,维修保养困难。
④配件质量好坏不一。
(2)从管理层面来讲
①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②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
③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
2产生建筑机械设备问题的多方面因素
(1)国有大中型企业购置建筑机械设备的时间,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大都已进入使用寿命晚期,经过10多年的使用,即使维修保养到位,其设备现状已不具备良好状态,为了能投入使用,企业必须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来保证其使用,从经营上来说,已是一种负担。
(2)我国建筑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建筑机械是特种设备,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特种作业培训才能上岗,但现在一些培训点,为了更快让人员投入使用,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强度、实践都不够,一些人员可能今天还在人力资源市场等待用工,而明天就成为了一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许多操作人员仅仅只会动按钮,而对一些基本的维修保养作业都不懂,这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作业过程中对安全事故的预防都有害无益。
(3)在90年代初期,国家对大学生毕业分配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在此期间,许多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都大量引进了一批大学生,但从此后,却很少招收中等专业人员,这批大学生现在留在建筑企业的,都已成长为管理人员,但对于进行实际操作的维修技术人员,已出现了人员断层现象,基层大量缺少电工、机修工等维修人员,造成建筑设备维修力量薄弱,设备维修保养困难。
(4)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配件也打断了专营,进入了市场,其利弊众说不一。但有一点,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在机电配件市场上,许多鱼目混珠的配件摆上柜台,这些产品并不是不能用,只是使用寿命有限,或强度不够,造成维修工作不力。
(5)国营企业的企业等级是以固定资产总额作为划分的标准,造成各企业重占有、轻效益,对建筑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每个单一的企业都在进行,造成社会财富巨大浪费和资本的低效益,由于多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现代租赁意识不足,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管理长期处于重用轻管、管理粗放、不重视经营成本的状态,经济效益和机械设备利用率较低,成本核算不清,对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现代租赁观念中,追求资本价值的最大化是其核心内容,这种分岐导致我国租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目前我国租赁业在宏观管理上还没有具体的部门统一地对租赁业实施有效管理,难以在政策上协调统一,无法形成一个规范的、具有规模效益的社会租赁市场,对租赁业在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估计不足,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6)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我国目前尚无一部系统完备的、旨在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的《租赁法》,只是在《合同法》、财政部的有关文件及专业银行自行制定的金融租赁暂行办法中对融资租赁有一些简单的规定,致使租赁业近似处于一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环境之中,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明显,严重制约了租赁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租赁业发展的需要。经营性租赁业无法可依,租赁合同没有统一的行为准则,租赁市场就难以规范运作,租赁合同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财政税收政策上,没有根据租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符合其经济规律的财政税收政策。由于租赁业的特点是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来源才能够正常运行,而我国则长期将租赁融资视作贷款,在税收上视同一般商业行为,因此租赁业的经营资金和正常利润无可靠保障。企业看不到利用租赁方式进行交易的独特优势,因而影响了其实行租赁的积极性。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竞争,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部分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出现了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但租赁市场的建设没有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地位进行筹划,基本上属于盲目的、不规范的运作。主要表现在租赁市场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用于租赁的机械设备数量少,机型陈旧老化,同时由于租赁企业的资金无可靠来源,更新改造能力不强,租赁市场无法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这种无序的、自发的、粗放的、主要针对企业内部需要的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是一种功能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生命力非常脆弱的市场,虽对降低工程成本起到一定作用,但无法实现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化规模运作和增强投标、承揽工程任务的竞争能力的目的。另外,由于一些私人公司涉足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其购买的设备均是新设备,并进而和生产厂家联合起来,实施以租代买,在租赁费用上,用较低价位对原有市场进行争夺,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形成了较大冲击。
(7)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租赁业在我国发展虽然已有20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由于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租赁市场与全国其它行业一样,专业人才十分短缺。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员管理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不强的问题,加之从事租赁业务的人大多数未从事过租赁专业工作,缺乏专门知识和经验,不能满足租赁业发展的需要,急待调整人员结构,提高和充实专业人员的素质。
3解决建筑机械设备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1)加强教育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首先要抓好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养,通过送出去培训、在职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以法管理的能力,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管理专业管理人员。其次要抓好操作人员的教育训练,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定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多手段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于未按规定使用、维护设备的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对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管理规程、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真正把机械设备管好、用好、修好,确保生产的安全、高效、低耗。最后是要抓好维修队伍的建设,通过单位自培、引进中等专业人才等办法,提高国营建筑企业的维修技术力量,通过较好的维护保养作业,努力提高陈旧设备的活力。
(2)立足现有条件,积极想办法改善管理条件。近年来,客观上由于大部分单位管理条件差,经济紧张,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更多的经费来改善设施,这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因陋就简,立足现有条件,挖掘潜力,千方百计搞好保障。在此情况下,要积极想办法克服当前的困难,要精打细算,堵塞各种漏洞,做到计划开支,制度监控,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找信誉好的经销商购买配件,形成长期伙伴关系,这样质量价格可以得到有效保证。搞好修旧利废,充分利用现有库存,能用就用,该处理的就处理,变死物为活物,以弥补维修经费不足。
(3)广泛宣传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领导者对租赁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实行机械设备租赁是搞好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既是一种商品交易方式,也是一种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式;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对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企业的综合效益,充分利用社会经济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领导者应从集团化运作及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把握机械设备租赁对建筑施工的深层意义,树立“机械设备使用比占有更重要”的现代租赁经营观念。要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对机械设备租赁给予高度重视,下大力解决租赁市场运行中的具体问题,统筹安排租赁市场的建设和规范运作。
(4)规范租赁市场,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根据目前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存量资产多、产权界限不清的实际情况,企业应建立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采取资产置换、收购、以机械设备折价入股等方式进行企业的资产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机械设备租赁公司既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市场的需求,真正成为要素市场的骨干,又要面向社会市场创收,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效益。各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租赁分公司之间应建立租赁信息网,在保证本企业施工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为增加经济效益,可进行相互调剂、拾遗补缺,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租赁市场的规范运行必须排除来自由于传统管理模式形成的陈旧观念以及各方面的阻力,对机械设备租赁渠道、价格、台班定额、交易规则、资金来源及信用等方面经过一个调整和理顺的过程。
篇5
[论文摘要]试对纺织机械设备的管理问题作探析,旨在阐述机械设备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纺织企业的机械管理具有“机械设备精良、专业技术配套、机械操作精确”的特点,也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不可忽视的关键。工作中注意上述管理问题能够为纺织企业的机器正常运转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纺织企业中的机械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纺织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机械设备在现代化纺织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纺织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纺织企业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纺织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纺织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
(一)管理机构及制度不够完善
机械设备管理是公司维护员的事,管理部门与车间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工作很难实施。
一些现有的纺织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往往减少管理环节,甚至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二)新旧机械装备使用存在脱节
随着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纺织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纺织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纺织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入“冷宫”。
(三)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够科学
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往往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一)依据机械管理需要,健全管理的体制和制度
企业应根据设备的运用状况,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我们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二)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纳入考核奖惩条例
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机械维护完全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来实施。对此,将机械设备的管理纳入企业考核条例,有利于明细工作责任,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三)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因此,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细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企业也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纺织机械设备管理的注意点
1.注意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纺织机械设备维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
2.注意设备的长期运行维护。设备维护时应根据使用说明和运行期限进行合理的操作运用,切不可“带病”工作。
篇6
1.1调整管理机构,加强制度的完善
如何调整设备的管理机构,采取工程分级管理的措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主要工作内容是将现场实际操作人员,相关施工人员,技术员等等进行系统的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对工程的质量问题和机械设备的故障要有明确的责任人,一旦出现问题,有人可循。其次,对于管理人员也要进行精确的分组,这样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效避免职权的混乱和权利上的滥用。管理机制必须全方位的进行,涉及到安全,质量,技术等等的控制,对于财务部门更要有严格管理的体系,具体做到分工明确,细致入微,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施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实事求是,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三,应充分了解各个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步骤,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进而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记录总体设备的数量和受到损坏的的机械数量,还要详细记录受损坏的原因,然后上报存档,方便以后对设备故障的总结,为提前防范积累经验。另外,还要对每个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做好编号,包括具体的使用人员、是否进行维修和养护、技术的操作情、机械的磨损和老化,方便统计。通过这样的详细记录,才是对整个工程质量的负责。
1.2加强设备后续保养力度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与公路相关的机械设备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不断的推陈出新,也使得很多的设备都达到了先进的水平,但是,很多的操作人员却不按规范操作,经常发生工程事故,威胁了人民财产的安全,对此,加强设备后续的保养力度很有必要,确保施工有序的进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设备的维修管理措施不容忽视,因为公路的施工周期很长,施工环境也相对复杂,在现场施工中地机械设备不按常规操作的现象也就无可避免,同时也为了适应实际应用的具体要求,对性能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对日常出现的小故障有能力进行适当的维修,同时也要衡量维修的费用是否合算,如若超出预算,可以考虑购买新设备,有可能更划算。第二,养护措施不可缺少,主要内容为机械操作灵敏度的测试,是否留有安全隐患,设备的常规检查,主要以预防为主养护为辅,需要注意的是养护的资金也要在预算之内,所以,养护要合理,必须兼顾资金是否充足,才能让养护有实际意义。
1.3加强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现如今的公路机械设备越来越先进,也就意味着要有高超的操作技术,才能适应机械的不断更新,因此,必须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他们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力量,可以安排适当的专业技能培训,充分了解机械的各种性能,熟悉操作规范,培养责任心,进而爱护设备。建立一支专业的维修队伍,事实上维修人员会比操作人员更记加得了解机械,因为他们的工作更专业更具体,因此,对维修人员的培养必须加大力度,在发现机械故障时,能在第一时间做好维修工作,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另外,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统筹兼顾的能力,熟悉施工工序和每一台机械设备,才能做到合理的调配,管理者更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结束语
篇7
序号
指标名称
计划值
实际值
比较
1
设备事故故障停机率
0.9
0.55
-38.89
2
主要设备利用率
72
74.01
2.79
3
主要设备完好率
95
96.85
1.05
1、设备管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设备事故情况:
年度、月份
一般设备事故
大设备
事故
重大设备事故
特大设备事故
合计
20__年度
1~12月累计
10
10
20__年度
1~12月累计
13
4
1
1
19
二、一年来所做的主要设备管理工作:
首先,我们健全设备管理机构,有效开展设备点检定修:
1、按点检定修管理模式,完善点检管理体系,各主体生产单位设立点检站,确立了点检站长为二级主管的管理职责,对各二级主体单位的点检体系重新进行了确认,并从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及作业效果等环节进行全面清查与改进。
2、逐步推行点检作业规范化,建立维修作业标准,对检修(隐患整改)的工时工序进行了跟踪管理,工时工序表已成为点检作业的一项基本记录。
3、逐步建立了各主要设备定修模型,按模型组织实施,初步确立了大高炉等设备的定修周期。
第二,积极开展TPM全员设备管理活动,在全公司推行六位一体的TPM管理模式:
1、组建维修工程师协会、技师协会,完善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全员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上半年,机动部组织有关人员收集编写,并印制了《设备管理常识》宣传册共1800份,并于6月15日前下发到公司各单位,做到了设备管理(技术)人员人手一册,各生产和维修班组每班一册;
3、7月份,机动设备部组织对各单位上半年的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并从中评选取以下5个单项先进单位:
点检管理先进:转炉炼钢厂、管理先进:棒材二厂、
现场管理先进:型材厂、定修管理先进:制氧厂、
培训管理先进:检修厂
4、7月中旬至8月下旬,每晚在XX电视台黄金时间段(“今日新闻”后)播出设备管理知识100问,积极向公司职工宣传设备管理知识;
8月份,在XX电视台推出“创新设备管理”栏目,向广大职工宣传报道公司设备管理方面的最新动态;
5、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与XX电视台合作,推出设备管理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公司共有5000余人次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并通过抽奖的形式从中抽出了300名幸运的参与者,每位参与者均获得了一份奖品,许多二级单位认真组织,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其中:带钢厂、烧结厂、制氧厂等三个单位分别获得此次活动的一、二、三等奖。
6、下半年以来,由机动部组织,各单位均开展了一系列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如对公司电缆隧道的隐患排查、对公司各工业排水沟的隐患排查等,同时各主要生产单位均开展了动力设备的反事故演习活动;
7、8月下旬,机动部组织开展了设备管理知识竞赛初赛,各单位均积极参与了此次竞赛,部分单位如带钢厂等还在本单位内部预先组织了选拔赛,初赛参赛队达29个;通过初赛,有6个参赛队进入了最后的决赛。决赛于10月13日上午在科协的科技讲座室举行,公司XXX副总经理到现场观看了此次决赛。最后仓储部获得此次竞赛的一等奖,热电厂、检修厂获得二等奖,转炉炼钢厂、动力厂、汽运公司获得三等奖,烧结厂、技术中心获得此次竞赛的组织奖。
8、20__年10月开始,由机动设备部组织开展了设备管理论文征集活动,各单位投稿都非常踊跃,共收到论文56篇。经过初审和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共有10篇论文进入了20__年12月3日举行的论文会。最后,《小方坯连铸机结晶器水泵改造》、《热电厂1#电动风机轴承振动大原因分析及处理》、《变位五瓣解决VG554空压机振动问题》等论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第三,抓好其他设备管理基础工作:
1、设备管理工作随时紧跟装备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完成了大高炉、大焦炉、热轧薄板、三炼钢3#转炉等新上设备ABC分类,并对设备三大规程进行了全面清理与完善。
2、完成组织制订和审定新上设备的点检标准,并逐步建立与完善公司级重要设备(A类设备)的技术档案,强化技术状态管理与全过程管理。
3、组织修订了《XX设备管理条例》、《液压、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检修管理制度》等各类设备管理相关制度。
三、加大设备系统培训工作力度,促进了全员设备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1、我部与人力资源部共同组织,在主体生产单位开展了设备检修及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并组织进行了对专职点检人员的两期集中培训。上半年已完成全部主体生产单位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验收工作。
2、组织编制了《设备管理常识》宣传册,并已下发到各二级单位的每个班组,并做到班组每班一册,设备系统的技术、管理人员人手一册。
3、组织编印了《设备相关事故案例》一书2500册,下发各二级单位。
(四)稳定设备状况,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设备事故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减少。
1、组织维修工程师、技师协会有关技术人员,及时处理和解决了一炼钢厂一次除尘风机故障;热电厂1#电动风机故障;6#高炉旋风除尘器开裂故障;钢渣公司2台球磨机故障。避免了设备事故的发生。
2、 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已完成对公司大部分排水系统的排查整改;完成双菱实业公司水塔山山体滑坡、仓储部轻油罐锈蚀渗漏等重大隐患整改。
3、对公司主要电缆遂道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彻底整改,排水、防水能力得到提高。
4、组织安排完成全公司的防雷设施检测工作,并对公司生产区的排水管、沟进行了全面清理,对老区10KV电网存在的谐波危害进行了彻底的治理,较好地改善了电网的电压质量。
5、组织编制了公司各主要关键设备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五)认真做好20__年的冶炼片年检工作
20__年度冶炼片年检从20__年3月8日开始,历时20天,计划检修项目465项,实际完成465项,计划检修项目实现率达100﹪。
此次年检集中停产20小时。集中停产期间,6#高炉、3座小高炉、热轧板厂、烧结高料仓系统、3座转炉、2台连铸机以及一炼钢厂、3个轧钢厂均全部停产检修,时间紧,工作量大。通过我们的精心组织、充分协调,在生产部、各二级厂和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下,20__年冶炼片年检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六)认真组织完成3#高炉大修改造任务,并取得提前5天竣工的好成绩;参与完成1#高炉大修改造任务;顺利完成2#高炉中修;完成1#、2#、3#转炉炉役检修任务;按时保质完成了棒一厂、型材厂年检。
(七)积极推进设备维修全集中管理
上半年,我们认真组织了6#高炉、热轧薄板厂维修全集中管理。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下半年又在轧钢片和一炼钢厂推行了维修全集中管理。维修全集中管理的推行,促进了设备状况的稳定,设备故障停机率有明显下降,取得了较好成效。
(八)认真组织开展清仓查库工作
组织开展清仓查库长达7个月,参与清产核资2个月。对公司40多亿的存货资产、固定资产等进行了彻底清盘。共对123亿的报损存货、固资、在建工程、不良债务、对外投资进行了鉴定并向省国资委作了报损申请,对ERP系统内逾万条错误描述进行了彻底清理。
(九)其他主要工作
1、参与一炼钢厂转炉、热轧板厂、喷煤达产达效攻关工作和一炼钢厂大包转台轴承更换、一次除尘风机振动超标等停产检修;组织完成钢渣公司两台矿粉磨机安装数据的检查及存在问题的处理;参与焦碳管式皮带机的设备移交及组织处理管式皮带机存在的问题;协助有关部门分析热轧板厂、转炉炼钢厂180T行车主卷扬减速机内齿轮产生点蚀与胶合的原因;审查了热轧板厂及型材厂机械设备检修规程;参与冷轧部分设备招标等前期管理工作。
2、完成地产管理工作,及时制止和查处多起违章建筑;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了征地拆迁工作;办理了有关土地使用证的换发工作。
三、20__年设备管理工作思路:
20__年,公司设备管理工作要确立以“设备一生管理,实现贯穿设备管理全过程”、“提升设备综合效率,发挥设备效能”等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对传统设备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工作思路如下:
一)、加强设备基础管理:
1、重新修订、完善设备管理管理,装订成册,下发到各有关单位、班组;
2、重新整理、规范各设备技术档案、台帐,完善重要设备档案;
3、制订新的设备管理评优办法;
4、组织公司设备管理经验交流会;
二)、注重点检实效:
1、整理、规范、完善各设备点检记录,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2、开展设备零故障管理活动;
三)、完善定修模型、强化检修效能:
1、进一步完善定修模型;
2、继续推行设备检(抢)修工时工序制;
3、初步建立主要设备检修定额;
4、继续强化设备管理;
四)、强化现场管理:
1、深入开展设备现场“5S”管理活动;
2、加强对检(抢)修现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
3、开展设备现场管理专项整改工作;
五)、发挥技术创新、完善技术支撑:
1、建立并逐步完善设备技术管理体系;
2、充分发挥两个协会作用,开展公司重点关键设备技术研究和攻关;
3、强化设备前期管理;
六)、深化TPM全员设备管理:
1、继续深入开展TPM全员设备管理活动;
2、深化设备承包机制,完善设备挂牌制度;
3、加强对重复、责任设备事故考核,加大对因操作责任造成设备损坏的事故考核力度;
4、加大设备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遵守技术规范,开展反事故演习;
5、组织公司设备管理优秀论文评选;
6、建立并初步完善主要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七)、加强备件材料管理:
1、严格备件材料计划的全面性和合理性,严格采购的及时性;
2、强化质量监制和验收工作;
3、严格仓储管理;
4、对部分通用设备备件试行零库存管理;
5、强化设备备件的三化管理工作;
八)、继续加强以人为本的培训:
1、组织开展专职点检人员的培训;
2、对操作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
3、对设备检修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
4、继续组织对操作人员、点检人员的资格确认工作;
5、做好设备系统科层人员的培训;
6、搞好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设备管理知识培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制图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