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14:1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教育论文

篇1

近年来,偏远地区的电网设施被盗事件日益增加,这一盗窃案件由原先的个人作案发展到团伙作案,性质极其恶劣,根据相关涉电案件统计调查,电力设施盗窃案占据70%,造成电力公司直接损失高达上千万,难以遏制这一犯罪活动的主要原因是盗贼的销赃渠道畅通无阻,我国制定的相关惩治制度,严令要求各废品收购站不许收购电力设施,然而在实践工作时,由于全国收购站点多不胜数,故而惩治任务十分艰巨,监管作用难以体现出来,随着电力公司内部公安机构撤销后,电力公司没有执法权力,对这类盗窃事件就没有惩治权利,因此,难以杜绝涉电犯罪事件的发生。

二、立足自身,加大隐患预控力度

1.落实责任,分级排查

贯彻并落实预控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采取专业巡线岗位责任制,提高管理人员的巡线出勤率以及降低失误率,这一制度对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责任要求,切实有效的落实了管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力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电力设施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分组巡线,有关人员对自己所管辖的电力设施进行日常巡查,发现隐患后及时排除并解决,对隐患资料进行拍照、收集以及以出报告形式进行讨论研究,制定出宣传图册,如未能解决的隐患应及时上报上一级电力公司,上级公司立即派遣专业人员进行核实并解决。公司将发现的隐患进行归档,并划分出等级,对隐患较大的地区贴出警示牌、加大安全用电宣传力度,此外,情况严重时,应上报上级部门,专业人员对隐患档案进行划分并且给出指导性建议,或者请求相关政府单位进行协助,从而解决隐患问题。

2.加强预控,提前防范

违章建筑的预控措施首先清理输电线路的周边环境,对电路下有建屋需求的居民进行交涉,并贴出警示牌,严禁违章搭建,在当地可以聘请专业的护线管理工作人员,借助他们熟悉当地地形的特点,能够及时对电力设施的隐患进行汇报,从而电力公司可以及时解决隐患问题。护线员可以通过走访村委、乡政府进行协商沟通,规划好建筑项目实施地点,建立和完善电力设施在电路保护区域的建筑项目审批制度与工作流程。

3.抓住重点,强化宣传

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纸媒、广播、电视、宣传车以及宣传标语、横幅等宣传方式,加大农村电力设施的保护力度,强化农村居民打击盗窃电力设施意识,普及盗窃犯罪的知识,在宣传手段上进行多样化改变,内容上结合当地文化程度进行宣传标语的制作。实现打击盗窃电力设施行为人人有责,印制《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文献,广泛张贴进行普及法律安全用电知识,抓住正反案例中的要点,做到以案说法,引导居民舆论,促进电力设施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安全用电宣传还应走进学校、小区以及各用电单位,通过这一方式,强化居民安全用电以及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将这一意识落实到生活工作中去。

三、结语

篇2

电流断路器保护在中国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高压电网,高压断路器基于高表预付设备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每个10kV支线的供电企业运输部门配备真空断路器保护检查每一个分支,用于保护电路;供电企业计量部门配备预支付的开关,高压计量装置的安装,两组件选择实现本地预付费控制插卡预付费电表控制。这些年以来,用户的用电需求逐渐得到了有效满足,企业开始不断追求效益最大化,但是目前用户利用先用电后付费这些传统的漏洞经常对电费进行拖欠,有的用户甚至出现恶意欠费的情况,回收电费工作也变得比较困难,在损害供电企业的利益的同时,也影响到了国家利益和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加快电力高压用户预付费系统的建设,防范电费风险是目前供电企业十分紧迫的任务。

2电力高压用户信息采集系统的实践应用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首先要满足营销业务需求和生产安全需求,做到信息采集方案的方案切实可行,系统建设要满足的原则为:①统一性原则,国家电网公司对高压用电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以及统一的接口设计;②适用性原则,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要和营销业务结合,充分利用资源,随着电网的扩大,采集系统的拓展性要求会越来越高;③先进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要采用先进的构架、软硬件理念,更好的适应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

2.1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分为远程通信网络和本地通信网络两种,远程通信网络要实现系统主站以及现场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本地通信网络连接现场终端到表计的通信,传输距离比较短,采用RS-485通信方式。RS-485通信是电子工业协会在1993年基于RS-422标准制定的RS-485接口通信标准,该通信标准支持多节点和总线标准,传输速率高较快,最大可达到10Mbit/s,连接设备较多,最多连接128路,抗干扰性较好,最大传输距离为4,000英尺。目前,RS-485接口在表箱内采集设备与电能表间的通信中应用较为广泛,单一接口接8块表计,传输距离1公里左右。

2.2系统总体设计

篇3

由于电力企业培训方式不合理,缺乏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因此,在我国的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中普遍存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在大多数的电力企业中,员工的教育培训成果仅仅产生10%~20%的转化率,其余80%~90%的教育培训资源都被浪费。

2电力教育培训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做好员工实际需求分析工作分析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决定着教育培训的内容、目的和效果,因此要做好教育培训前期的员工实际需求分析工作。在开展教育培训之前,相关负责人要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现阶段电力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需求导向型的培训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实际的教育培训工作。

2.2投入足够的教育培训经费电力企业领导干部要改变以往的教育培训观念,充分认识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将教育培训看作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有利手段,在教育培训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经费,确保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开展,从而更快速、有效地做好电力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

2.3加强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力保障和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加强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企业内部的教育培训师来说,他们本身已具备了较高的工作技能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这方面不用给予太多的教育,重要的是要加强他们技能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电力理论知识,从而使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在电力企业员工中更好、更全面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2.4创新教育培训方法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培训方法;②改变单一的教育培训方式,增加特殊作业培训、岗中培训等内容,对电力企业员工展开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2.5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在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中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热情,从而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企业的教育培训中。将激励机制与员工的薪酬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育培训的效果。

3结束语

篇4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们流览

这些符号时,脑海里立即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件若事!怎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我尝试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让抽象的语言文字活起来,让课堂变成有形有声、有滋有味的乐事。

《观潮》是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层次分明,是篇很

好的朗读教材。在教学中,我不是枯燥地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借助“钱塘江大潮”,用实景形象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汹涌澎湃地钱塘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景像,使学生具体地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钱塘江大潮》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他们能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体会到潮来之时的壮观。这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愉快,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二、运用电教手段,具体感受美的情景

人能感知生活范畴中事物的美,辩别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主人公

在行为上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是审美知觉,它是建立在感性知觉之上的。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对美的表现更为直观和丰富。通过绘画和录音、录像技术把凝固在文字教材中的各种静态美以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等形式加以充分地表现,活化为耳闻目睹的视听觉符号。

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开始以配乐朗读导入课

题,让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丽”先有一个浅层感知;然后结合课文讲解分别出示了小兴安岭的四季景物的投影片,使学生从较深的层次上把握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特色,加深了课文词、句的理解;最后用形声并茂的电视录像强化学生对小兴安岭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四季都是美丽的”,这一总论的整体认识。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了他们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的思想境界。

三、运用电教手段,创设课文情境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以物迁,辞紧情发”,清代学者王国

维的《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衰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情境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全面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它是语文“乐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实现其它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电化教学过程中以形、声、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情境教学中讲究意境深远,讲求意象,而电化教学则有利于意境和意象的整体展现,以达到情境教学的最佳境界。

我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把幻想世界再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感受到幻想中的情景是幸福的,从而衬托出现实生活的冷酷悲惨,在讲授《瀑布》一课时,学生对瀑布的声音比较陌生,我在教学中播放了瀑布的声音,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对层层的浪涌上岸滩,叠叠的风吹过松林充分感知,有的同学竟情不自禁地学起瀑布的声音来。

四、运用电教手段,展示事物变化过程

《海上日出》记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及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日出奇

观。日出的过程及景象,适合用活动画面展示。我制作了精美的投影片,日出前、日出时的情景,可用重叠的投影片改变颜色和亮度;太阳完全跳出海面,一片耀眼的金光,可以通过太阳的移动上升,画面鲜艳夺目的光彩表现课文的语言。

篇5

由于电力企业绝大多数的培训对象是职工,而职工均为成年人,所以教育培训方法应当适应成年人地特点。职工由于具有相当的社会经验以及工作经验,所以能够通过理解完全掌握培训内容,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是记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所以电力企业培训内容应当更为合理,培训方法应当更为多变,并适当增加实训比例。但是有一些电力企业只是单纯将教育培训工作当做任务、指标完成,在尚未进行合理调研的情况下,擅自为员工安排不合适、目标不明确或者是内容重复的教育培训内容,从而导致员工队培训内容产生反感情绪,导致教育培训结果达不到预期。

2、有效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办法

2.1健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以及激励机制

为了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促使电力企业所制定的教育培训内容以及方法落实到各处,首先应当建立起与之有关的教育培训激励机制以及考核制度。电力企业需要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调查,以摸清职工的实际学习需求,然后合理选择培训内容,科学设计培训活动,同时利用本企业已有的资源以及设施,对员工轮流进行短期培训,促使员工的职业素质不断上升。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当不断改革以及完善现有的培训考核制度,修订培训效果评估方案,不仅要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对员工进行考核,同时还需要在员工工作中对员工进行考察,并将考核结果和员工的个人薪酬情况相挂钩,另外还要对培训需求分析进行修正、改良,使其更适合员工需求。通过制定关系到员工未来发展以及薪酬情况的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工作中,提升了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

2.2利用各种现代化培训方法以增强培训效果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就此电力企业可以将各种高新技术,如多媒体技术以及远程技术等等,融入到员工教育培训中去,以提升教育效果,降低培训成本。比如说部分电力企业具有诸多下属结构,同时员工也较为分散,如果将员工集中起来培训,不仅培训成本高,同时集中培训难度大,所以电力企业可以应用远程技术对员工进行远程培训,这样不仅提升了培训效果,降低了培训成本,同时还能够实现培训资源共享等等,最大限度的优化了教育培训工作;多媒体技术能够给予人直观的感受,形象、生动,所以电力企业可以应用多媒体手段对多种现场情景进行模拟、实验,以提升培训信息量,使员工对培训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主动给学习。

2.3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成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能够凝聚人心,电力企业可以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逐渐融进企业的文化建设之中,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成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针对员工的不同业务水平开展恰当的培训工作。电力企业可以以岗位的不同要求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与之所对应的岗位技能需求规范,实施持证上岗的规定,并要求自身能力与岗位发展需求不符,或者是没有相关有效证书的员工参与教育培训,同时电力企业需要制定以一年为期限制定教育培训项目、持续时间以及目标,以满足员工不同的受教育需求。若员工已经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并已经拿到资格证书,企业应当提升员工薪酬或者是给予员工更高一级的岗位等奖励,如果员工没有通过培训考核,企业可以增加其培训考核次数,给予员工充足的培训时间,如果员工多次不合格,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降职处理,或者是给予员工一定的薪资处罚,以营造出公平、公正的企业氛围,从而提升员工的培训积极性。

3、结语

篇6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语文教学 启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传统的智力理论把智力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忽视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其他能力。加德纳认为,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某种独特的能力,又可以是多种能力的组合。他先后提出了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1]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不仅为世界范围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鲜的活力,为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多元的切入点,而且对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改革有着诸多的启示。

1.加强听说教学,激活言语―语言智能

言语―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语文对于发展学生的这种智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多渠道全方位地为学生创设言语练习的机会和条件:一是要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即能运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言简意赅、准确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对文意进行阐述的能力;二是要训练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朗读时掌握好节奏、语气、语调、停顿等方面,在体会文本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2]

其次,教师的课堂用语必须规范、准确、流畅。教师要训练学生有效听话的能力,就必须下功夫锤炼教学用语,讲究课堂语言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用语必须清楚明白,不含糊其辞;通俗易懂,不诘屈聱牙;优美生动,不干枯干瘪。同时,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善于激趣,深于传情,工于达意,巧于启智,只有这样,才能“粘”住学生,使学生爱听、乐听,并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展逻辑―数理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等,其核心智能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逻辑―数理智能不只存在于数理化等理科学科中,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数理智能的发展。

首先,采用点拨诱导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以“网”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启发学生,“网”既可以是具体的,又可以是抽象的。于是学生在口头作文时,便由具体的诸如蜘蛛网、网兜等现实的网,上升到对人际关系的网、亲情的网、心灵的网等抽象的网,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开放性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训练。

其次,采用层层深入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一组由易到难的问题,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也可以根据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语篇的逻辑关系及细节的暗示,引导学生推敲作者的态度,深层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导向纵深的层面。

最后,采用比较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语文教学篇目繁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对同一单元内相关篇目或不同单元内相近篇目中诸如作品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进行比较鉴赏,或者通过对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分析作家的写作风格,也可对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或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的比较阅读,总结归纳作家的风格或作品呈现不同特色的原因。这些横向或纵向的比较练习,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

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点亮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指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关于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一模式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图形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学习情绪不高等现象,与学习时缺乏视觉空间感不无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把学习材料视觉化,培养学生的“内在视觉”,开启学生的视觉想象能力。一方面,教师可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等现代化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通过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逼真的形象、良好的音响效果来激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另一方面,教师要设计好板书,多媒体上展示的板书,要求教师能够用精要而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提纲挈领地把教学内容概括化、系统化、图表化,给学生以美的直观印象,从而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引入音乐艺术,唱响音乐―节奏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指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及人文性决定了它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利用教材或课外的音乐资源,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教师可以收集相关音乐在教学中使用,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引入情境,调节情绪,激发想象,开发记忆潜能,营造一种有效的学习情境。如在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展示电视剧《水浒》的相关画面,同时配上歌曲《好汉歌》来引入学习情境,就可以收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走进课堂学习的良好效果。

在古典诗词中,由于诗具有音乐性强、节奏感鲜明的特点,词又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因而,文学史上很多经典的古诗词,已被谱上现代乐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为传唱。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声声慢》、《满江红》、《春夜喜雨》、《虞美人》、《古朗月行》等,在教授这些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如下步骤:听音乐呈现诗词讲解诗词内容具体分析诗词学唱。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尝试将诗词填入一定的古典名曲或流行音乐中,并引领学生学唱,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迅速而有效地记住诗词内容,增强学生的语感和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和鉴赏力,增强节奏感,促进学生音乐智能的发展。

此外,语文学科中的音乐智能还表现在学生能够将自己习得的语文知识和对语文知识的感受,以编顺口溜或打油诗等方式表达出来。如学完文言文,学生将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概括为:“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这就是音乐智能在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5.创设动作训练机会,加强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表现为用身体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在语文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就是排演课本剧,教师要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扮演剧中角色或参与剧中工作(如担任导演、对白、道具、背景制作等)的机会。课本剧能够同时训练学生的肢体语言、口语和书面语,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动作与表情的协调,它对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除了角色扮演外,记好课堂笔记、用动作解释内容、实地考察、小制作、课前让学生做身心放松练习等工作,无一不能促进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增长学生的才干,发展学生的个性。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沟通人际关系智能;构建相关教学情境,疏理并开启自我认知智能;指导学生放眼观察,提高自然观察者智能。总之,我们相信,只要正确合理地理解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认识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的新视点、新思路,努力创设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课堂教学实践的条件,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一定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7

一、语文情趣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情趣不仅是影响语文教学过程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语文情趣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育心理学为指导,充分考虑语文认知因素,针对当代学生的情感特点,着意突出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特点的一种教学。因此,语文情趣教学的构建应立足于对学生心理特征的认识、对语文课堂教学要素的全面剖析、关注语文教材特点、关注学生情趣发展变化。

语文情趣教学应注重教学情趣资源的利用与发掘。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存在着静态的三大情感源——教师、学生和教材。当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时,这些情感因素便被激活,并在师生间发生流动,产生动态的三大回路:师生间伴随教学中的认知信息传递而形成情感交流回路,师生间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交流回路,师生与教材间伴随教学活动而体验到的情感交流回路。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情感因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流动是处于无目标、无控、无序的自然,缺乏构成体系的重要条件——系统的统一功能。语文情趣教学就是正确认识情感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将情感回路变成一个有目标、有控、有序的情感交流系,以发挥为教学最终目标服务的统一功能。

语文情趣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情感积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情感表现为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的作用:情感一旦发挥积极的作用,就会使学生精神充沛,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会得到有效的发挥,并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反之,会使学生的精神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效率,阻碍学生发展。语文情趣教学就是“目中有人,胸中有情”“促进人和谐发展”的教学,这种教学充分认识“情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它充分促进了多种关系的“和谐”,从而使教学主体在充分享受和谐中,得到和谐的发展,孕育和谐的心向。

语文情趣教学应注重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协调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有认知因素,还有大量的情感因素。从认知方面看,主要表现在教学要求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上;从情感方面看,主要表现在教学要求与学生当时的具体需要之间的差距上。前者涉及到学生能不能学的问题,会不会学的问题,即可授受性的问题,属于认知范畴;后者涉及的是学生要不要学,愿不愿学的问题,即乐接受性问题,属情感范畴。传统教学致力解决第一方面的问题而忽视第二方面的问题。语文情趣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语文情趣教学应注重化苦为乐的教学。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本无预定的苦乐属性,孰苦孰乐具有动态特点;当学习满足学生需要时则有乐的体验,而当学生不满足学习需要时就有苦的体验。学生苦乐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一系列的发展,应为我们所倡导。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思想、观念、信仰一旦插上情感的翅膀,喻理和情感一旦全成美好气氛,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驱动力。语文情感教学就在于重视语文教科书的特殊作用,重视它具有的“感动、感化、感通”的教育功能,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中所积淀的民族的意识与情操。

二、语文情趣教学应立足于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语文情趣教学是一种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它是依据三维课程目标,既关注它们的独立性,也关注它们的相互联系性。语文情趣教学也就是着眼于知识、技能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统一和实现,依据三者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

语文情趣强调以知识作为基础,有效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相互促进。首先,人有本能求知的情趣。情趣语文教学是基于学生天生求知本能,也就是依靠本能又超越本能,在学生不断掌握知识过程中不断形成能力,陶冶情感和情操,培养自我精神和人格,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知识作为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它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情趣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依赖于知识丰富。再次,知识与能力关系看,人没知识就没有能力,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但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并非完全自然地一致。有时甚至很不平衡,知识教学和能力发展可能形成正向平衡、负向平衡和不平衡几种状态。语文情趣教学就是要实现知识增长和能力发展统一的基本目标,实现知识教学促进能力发展的正向平衡,最高目标是使知识教学促进能力发展达到良性效果,以较小的教学投入获得能力发展的最大效果。

语文情趣教学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联系与统一。由人的内心体验决定的态度和情感是人生的动力,由人的行为目标追求决定的价值观是人生的方向。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未必有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没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实质是人生的动力和方向的统一。统一的目的是使个人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价值观选择及处理好自己与社会、他人与自然等他者的关系,不懈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为社会作出贡献。语文情趣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观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情感需求,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情感动力”,从而推动其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

语文情趣教学总是在一定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内容和方式实现。构建有效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式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又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反映事物本质、规律和发展过程的陈述性知识,也要使学生掌握人如何认识事物本质规律、发展过程和形成知识的过程、方式的程序性知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等教材内容包含的这两类知识,还要使他们掌握通过亲历的应用、发现、发展知识的实践活动过程形成应用、发现、发展、创新知识的活知识;教师怎样讲授教学内容,学生怎样学习教学内容,师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式及其活知识;选择和应用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的过程和方式及其活知识。这些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知识增长速度、知识形成结构,知识促进能力发展的效果,也影响他们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语文情趣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情为纽带,使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积极思维,启迪想象,在宽阔的思维空间中提高觉悟。

三、语文情趣教学应基于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

语文情趣教学不仅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明确总体目标,还应有较为稳定的结构——程序,能体现语文教学思想、基本理论的过程和操作规范。具体来说应具有如下四个要素。

⑴诱发定向。情趣语文教学也就是要通过这一程序,诱导和引发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的兴趣,以便调动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与学生当时的具体需要的不一致性是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成为教与学基本矛盾中为人们忽视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方面。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随时意识到这一点,时时考虑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够与学生需要的统一问题,使教学内容或形式成为学生学习诱因,以激发学习动机,真正促进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学生态度的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语文情趣教学中,这一环节,我们可以运用故事法、美读法和音乐渲染法等实现诱发定向。笔者在教柳永的《雨霖铃》就是运用美读法,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领学生进入诗的佳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

⑵入境陶冶。语文情趣教学的这一过程旨在积极认识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情感以及情感能力。这也是实现新课改革中情感目标最主要的环节。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为在教学中陶冶学生情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就是要有意识地利用教学中存在的情感因素,使之成为培养学生情感的有用素材,从积极的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获得高尚情感的陶冶。同时还要结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特别是体验自己情感、表达情感、调控自己情感、认识他人情感、影响他人情感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再创意境和情境对比等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在教《赤壁怀古》一课时,将另一首风格迥然不同的《雨霖铃》与它对比。《赤壁怀古》所描述的情境是“大江东去浪淘尽”“惊涛拍岸、乱石穿空”的豪放气势,显得磅礴而大气,而《雨霖铃》所抒发的却是“执手相看泪眼”的儿女情长。如此对比,使豪放更豪放、秀雅的更秀雅、刚健的更刚健、精巧的更精巧、壮美的更壮美……通过情境的对比,让学生更充分体味出了作者在特定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

⑶点拨评价。教学成败不仅仅取决于教师艺术的表现力。表面上的精彩纷呈,天花乱坠,实际可能是华而不实。成功的教学活动应是使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对技能驾轻就熟,并将作为自身的魅力及本性。语文情趣教学是通过这一过程,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胜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后继动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应主要是通过评价体现的,评价不仅是学生获得学习反馈的主要形式,是认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情感激励的契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能力水平的认识更多依赖周围的评价,特别是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教师要以评价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提高认识,调整学习行为。

篇8

[关键词]人本原理管理原则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和理念,它强调的是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学作用,进而强调要围绕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行管理活动,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人本管理强调人的核心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领域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实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本原理也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院校是个特定的社会组织,受国家和社会的委托,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以及对学校教育目标和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与科学态度,人是学校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者是人,受教育者也是人,学校一切活动都是由人而展开的,也是为人而开展的。因此,学校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人本原理是充分发挥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首先,院校是一个集体,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不论是院校还是任何团体,人本管理的内涵应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情感为纽带,建立相互尊重、理解、团结、协调、合作的人际关系,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促进他们素质、身心、能力、知识等方面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第二,处理好领导、部署主导的关系,在自觉自愿实现自主管理,创设和谐愉快、健康向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互动的教育管理氛围;第三,尊重每一个人,为他们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使具有各种差异的个体得到整体提高。

一、院校管理教育中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

1.人本原则

人是第一资源,因此,一切管理都应该以做好师生的工作,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人的自身价值为根本。挖掘潜能、积极进取,创造一个使教师、学生热心工作,心情愉快,关系和谐的工作学习氛围,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使个人价值得到发挥,这就是人本管理。

2.激励原则

满足师生的各种需求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仅仅满足物质需求是不够的。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而积极性的源泉是需要得到满足。因此,院校管理中不仅要满足大家的物质需要,还要满足大家的精神需要,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这是激励原则的根本含义。

3.目标原则

现代管理心理学强调,目标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行为趋向目标,目标完成满足需要,然后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掌握了这一规律,管理者就应对下属,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发掘人的潜能。

4.民主原则

主要特点之一是自主性,即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作用,实行“群体决策”,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更好地判断误差,综合大家的知识、信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方案,有利于找到满意的决策方案,从而更好地承担任务,通过集体决策,充分发扬民主,就能使确立的目标为大家接受,井为实现目标而自觉地、尽心尽力地工作。

二、工作中贯彻人本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需要

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大家的需求结构,尽可能地满足其合理需要,因为需要是人的行为的积极性的源泉,个体需要产生以后,井不一定都产生动机,但是人的需要是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其中有优势需要和非优势需要之分,而只有优势需要的满足才会转变为行为推动力。因此,要努力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能满足大家的优势需要当然,人的需要,有正当的需要,也有不正当的需要管理者对部署正当的需要尽可能去满足,对不正当的需要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

2.实行民主,树立主人翁意识

管理的对象,是管理的主体,要保持同志式的合作关系,正确认识被管理者在管理中的主人翁的地位。有重大决策,有权审议管理措施,有权监督领导,可以提出建议或批评意见。因此,建立民主管理体制,应广泛征求意见,有计划的执行实行民主检查,充分吸收反馈意见,对其执行的结果进行集中总结,从而充分利用大家群策群力地把单位管好,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3.要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合理组合,量才而用

对教师的管理的根本任务是选好人、用好人,调动人的积极性,要充分去了解,要能敏锐地发现人才,井做到才尽其用,避免大才小用或小材大用的失误。

4.协调好关系,处理矛盾,创造团队意识

篇9

这一概念后来被引入到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当社会系统与教育系统通过资源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而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时,这种协同效应被称为协同教育。国内外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这种产学协同模式进行了研究,Etzkowita认为加强政府、高校和产业之间的多重互动是提升国家创新绩效的关键。陈忆、何郁冰基于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的三重互动产学研究协同创新模式,分析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我国酒店职业教育从诞生至今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校企合作”一直被认为是使酒店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最好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缺陷。如“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功利性比较突出,并且存在人才培养规格的单一性与社会需求多样性的矛盾,甚至会因为合作结果与学生期望相差太多而产生反面效果等。“2+1”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则存在着学习和职业行动往往相脱离、岗位实习管理难度大等弊端。随着传统校企合作的弊端不断显现以及各行业对工作者创新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学者们开始探讨更加合理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的概念开始被引入研究的范畴。所谓校企协同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资源、信息的互相联系和作用,从而达到校企双方共赢目标的一种合作方式。不同于单一主体的校企合作,它是一个包括校企、校际、政府等多元主体合作、融合程度更高、资源整合能力更强的校企合作关系。

二、博弈视角下酒店管理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模式的实现基础及现实困境

酒店职业教育校企协同合作的参与主体主要是酒店方和学校。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两者都是理性的经济实体,即二者都会将“获得的利益最大化”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在校企协同的过程中,双方都存在投资惰性,希望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回报。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模型假设:第一,对于学校而言,S1代表其选择高投入策略,S2为低投入策略;对于酒店方而言,H1代表其选择高投入策略,H2为低投入策略。第二,当酒店和学校均选择低投入策略时,双方分别得到基本收益Rh和Rs。其中,Rh主要是指酒店从学校获得的实习生,Rs主要是指学校可以将酒店作为实习基地,并获得较高的就业率。第三,当酒店和学校均选择高投入时,双方均需要支付一定的合作成本。酒店所付出的成本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履约成本。如酒店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二是风险成本,即酒店必须承担的人才培养质量与预期产生偏差的风险。学校方支付的成本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需要为产教融合配备相应的师资、实训场所等组织成本,二是因人才培养质量低于预期而产生的风险成本。目前酒店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一所学校对应一家酒店或某酒店集团的几家酒店。而从现实运行情况来看,这种合作方式的结果不如人意。很多校企合作项目中,酒店与学校双方投入了很多物力、人力和财力,但是最终学生的留用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却很难达预期。如洲际酒店集团与某学院合作的首届“洲际英才班”28名毕业生中,实习期满最终留在酒店行业(包括境外实习)的学生只有68%,而留在洲际酒店集团的只有36%。这样的留用率还未达到洲际酒店集团对“洲际英才学院”的考核目标。

三、酒店管理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模式的基本框架

基于以上分析,要满足校企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降低校企投入,提高双方的合作收益。因此,笔者认为,酒店职业教育应充分实现学校和酒店资源的有效整合,应建立一个从横向和纵向相结合、主体多元化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协同体系。

1.纵向合作链:酒店职业教育院校联盟。从酒店人才数量和技能要求分布状态来看,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基本呈现金字塔形状。即酒店基层的工作人员需求量最大,要求也最低,只需要具备基本的业务操作和服务技能。而酒店高层管理人员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但素质要求很高,要具备战略决策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因此,针对行业的人才需求结构,酒店职业教育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作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部署。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包括中职、高职和本科等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在内的酒店职业教育院校联盟。院校之间可以通过如中高职衔接、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等方式打通职业教育的通道,并明晰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2.横向合作链:校企协同体。传统的融合程度较高的校企合作模式多以订单班的形式存在,一般由某个酒店或酒店集团牵头,主动寻求院校展开合作。由于酒店对于教育的信息不完全,以及急功近利的目的存在,正如前文所述,这种合作效果并不佳。因此,在校企协同的视角下,应由院校联盟牵头,联合酒店开展合作。同时,为了降低酒店的投入成本,院校联盟应选择多家酒店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即采用“泛订单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由院校联盟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各酒店的优势,合理整合各酒店的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协同体。这样的教育协同体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优质性,同时因酒店均想从中获得优秀的人才储备,必然在酒店之间产生竞争,从而提高合作效率。而且相对于“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多家酒店作为实习和就业选择对象降低了学生选择的机会成本。

3.跨境合作:与境外院校、酒店的合作。为进一步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校企协同体在加强境内的院校与酒店紧密合作的同时,应将视野拓展到境外,联合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酒店集团,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强大的保障。这种境外合作主要包括联合境外具备优秀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为校企协同体系下的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职业和学历教育;酒店集团也可以开拓境外的同集团酒店,为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平台。

四、酒店管理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模式的实现途径

1.制订阶梯式人才培养方案。为实现校企协同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教育阶段应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的学历成长与职业成长过程相融合。这些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应形成梯级的递进关系,并且不同阶段之间应具备良好的衔接关系。具体而言,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其教学应围绕基本服务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展开,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基层督导人员,教学围绕基层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展开;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中层管理人员,应主要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见表2)。各阶段的课程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同时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应作合理安排。如在中职阶段应加强技能实训,安排短时间实习以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高职阶段应增加酒店实习,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前期基层岗位实习的基础之上,本科阶段的实习内容应以管理岗位实习为主。

2.采用“泛订单化”人才培养方式。合作之初,由院校联盟与酒店签订协议,规定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在合作过程中,首先,以精英化培养定位为依据,吸引生源,严格选拔标准;其次,由各家酒店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求提供酒店的培训课程资源,参与院校的课程开发,并安排员工参与授课;再次,由酒店提供实习岗位,在学生自主选择和酒店严格考核的基础之上达成实习意向,在实习过程中安排学校和酒店双导师,力求达到实习应实现的目标;最后,由各家酒店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实行淘汰制,选拔优秀学员作为酒店集团的储备力量。总之,校企协同体系应以培养酒店精英力量为目标,将在校学习作为酒店集团管理培训生培养的初始阶段。

3.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对于酒店职业教育而言,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的正确引导会为其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主要体现在:第一,政府是院校联盟的牵线者。在院校之间结成联盟的过程中,政府能够起到牵针引线的作用,尤其以政府或行业协会为主体的院校联盟寻求境外院校合作者可以为校企协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政府是酒店职业教育校企协同的政策支持者。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为院校之间的衔接合作提供助推力,如“3+3”中高职衔接、“3+2”高职与本科阶段分段培养模式能够得以实施就是得益于政府灵活的政策。第三,政府对行业的引导改变了酒店人才培养的格局。“国八条”等政策的颁布使我国酒店行业回归到服务业的本位,同时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使员工更能符合新时期的行业需求,并更具竞争力则是酒店职业教育校企协同体必须考虑的问题。

五、结论

篇10

关键词:英文电影;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优化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后称《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以及学习策略。根据《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其别强调了听说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仍采用所谓规范教材,沿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这样类似标准化的课堂上教师反复机械化进行的教学流程为:放音---讲解---重复放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必须会导致听力课堂的教与学都索然无味,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难以提高、听说教学的课程目标难以达成。英文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绝佳的听说素材,对其有效地加以利用能够有效突破现有教学的局限,提高听说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1 英文电影对于优化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传统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都是围绕特定的教材展开,这些教材虽然符合了教学目标,却往往缺乏趣味性和真实性。而英文电影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直观形象的视听冲击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将其引入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既有教材,寓教于乐。学生并非进行纯粹娱乐性的观看,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影视素材展开一系列学习活动,从而获取多层次的立体感知、理解和运用,这样学生可以在兴趣盎然中达到教学任务要求,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听说技能,增强现实会话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围绕应试主线,因而学生积累的英语词汇大都停留在考试层面,而非贴近生活的地道用语,这无疑会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语言交际的困难。把原版英文电影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局限。相对大多数英语听力教材,英文电影创造了类似真实的语言环境,其中的对白表达、语速语调都贴近现实生活。选择恰当的英文电影为增强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丰富、生动而形象的视听素材。电影中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的台词成为绝佳的真实而地道的听音资料,也成为口语模仿的素材。

3、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只有充分了解掌握了英语国家的文化才能真正的学好英语。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其中包含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文电影可以形象、生动而真实展示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差异,弥补文化知识的缺失。英文电影为学习者直观体会英美文化的打开了一扇窗,学生通过观影可以感知并思考中西文化差异,把英语学习提升到文化层面,进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利用英语电影优化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实践―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

1、筛选适宜的影视素材

教师在课前必须筛选适宜的英文电影作品,通常需要从语言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考虑。从内容上来看,影片主题应该积极向上、有一定寓意,反映主流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需求。从语言方面来看,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听力水平选择影片,注意其中的发音和语速。按照《教学要求》,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按照层次划分为一般、较高、更高,其中一般层次要求语速较慢,每分钟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词,要求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而较高要求的语速则提升至每分钟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词,并且还增加抓住相关细节的要求。因此在影片的选择上低年级和高年级各有不同。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选取语速较慢、语言浅显、情节简单的电影,《飞屋环球历险记》、《功夫熊猫》等动画片都不失为上佳选择。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有听力基础和词汇积累均有稍高要求的影片,并且把英美文化导入纳入考虑,可以选择《当幸福来敲门》、《乱世佳人》和《阿甘正传》等经典欧美电影。

2、合理的设计相关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英语电影来优化教学。因此,学生观影并非脱离教学的纯粹娱乐放松,而是通过观影展开学习以立体化感知和理解作品,获取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运用相关听说技能。以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为例,教师可在观影前布置学生通过搜索了解相关电影背景、故事梗概、获奖情况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提前推测剧情结局,这样活动均可调动其观赏和学习热情。教师还可把影片中的高频词汇和常用俚语摘录出来进行点拨讲解以减少听力障碍。观影过程中,影片大量的经典对白既可以成为模口语仿练习的素材,还寄寓了人生哲理。例如,Chris Gardner说的一句精彩话语:如果你有梦想,就要捍卫它(You got a dream,you gotta protect it.)。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最有兴趣的精彩片段,记录经典对白或者把剧中最有哲理性的语句,在观影后分组进行配音模仿或者情节再现。通过合理地设计出一系列延展性的教学活动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影片的印象、感受西方文化,更能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3、恰当地开展观影后教学扩展

当学生观赏完影片后,教学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教师需要检查评价观影时的学习任务,并且继续开展观影后的后续教学活动,包括故事复述、情节模仿、文化比较、分组辩论、精听训练等等。影片观赏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围绕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展开学习活动,观影后进一步巩固深化。例如,《当幸福来敲门》体现了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现实版的美国梦。教师可以就影片所反映的主题进行讨论,也可就某一个评析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或写观后感。教师还应总结梳理影片中的习惯表达、常用词汇以及社会文化差距等相关知识,比如可以介绍影片所反映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或基督教文化。此外,影片的某些片段还可以作为精听材料让学生反复听音,可以将部分对白设计为听力材料,训练学生速记和准备捕捉关键词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Longman,1985.

[2] 王雪松. 论英语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8,(2).

[3]黄燕.多模态环境下的英语听说影视教学应用研究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

[4] 李世令,刘亚非.浅谈英美原版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7,(3).

[5] 教育部高教司.大W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