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服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14:4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后勤服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后勤服务论文

篇1

后勤管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为全体学生、教职员工服务,需要整个队伍做到精细,从表面走入实质,齐心协力完成任务,以热情乐观的服务态度、高效的工作执行力,良好的服务形象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地保障。后勤人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把维护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干部职工的满意程度作为第一追求,思想上进步、情感上尊重、工作上依靠。后勤工作要求人人有事做、事事用心做,将简单事做精,将小事做细,精心精细促成精品服务。

二、后勤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准”

后勤管理工作要做到准确、准时。后勤多与学校各部门密切相联,与师生员工打交道,校内校外联系面广,教科研活动要求多,做好后勤工作不易,只要做到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是能干好的。一是后勤人要从思想上热爱后勤工作,全新全意为师生服务;作风上廉洁奉公,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上准确无误,认真负责,敢于创新,坚持原则;熟悉教育教学规律,熟悉财政规定,遵循学校的需要和发展,掌握一定的后勤管理知识和能力等等。所谓管理的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所以要准确选拔调配和培训后勤管理人员。二是准时。时间对后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后勤的许多工作具有临时性和突发性,因此后勤人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保证工作及时完成,避免因为推迟时间而耽误工作,滋生其他事情。后勤人要善于把握自己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后勤人要把工作做到位,每天都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后勤人要分清主次,做到心中有数,善于计划时间;后勤人要善于处理上下级关系,把握时机,及时请示,汇报处理。

三、后勤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细”

后勤管理工作要细致,具体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做细。后勤工作承上启下,与各部门互动,每个后勤人办事要想的细,做到位,不越位,要认真仔细、耐心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校园公寓维修、食堂卫生、绿化植树、教学楼物业管理及维修、校园公共卫生、食堂和商业街消防安全、采购询价、校园车辆安检及调度、资产核查及调整、监管校医室、学生公寓洗衣机和开水炉管理、鼠蚁防治等等。后勤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后勤工作必须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对待。食堂安全卫生量化考核、商业街管理流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流程、仓库管理员的工作流程、校医室相关制度、采购的工作流程、维修队的工作流程等等,用严谨有序的工作流程去落实,不漏掉疑点,不忽略细节。平安是福,安全顺利、身体健康才能幸福,只有安全操作才能控制危险的源头,我们要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后勤工作要深入第一线,从表面走入实质,检查并整改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所以要坚持每天巡视校园公寓、教学楼、等各个角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查找漏洞还增强了后勤人责任心,不能流于形式,如:食品卫生检查要走进后场、现场观察绿化、配电房24小时值班,进宿舍、走教室、查水电、下厨房、查档案资料、跑锅炉房、巡外墙。只有细致,才能排除安全隐患,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让师生满意。

四、后勤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体现在“严”

(一)严格制定管理制度。一套行之有效的从实际出发的管理制度规范后勤人的行动、工作。一个纪律严明的管理制度下,才能培养一个具有战斗力的队伍,才能使学校有一个稳定有序的工作生活环境。做任何事情要有据可循,按照规定办事。如:教学楼物业管理相关制度、维修制度、食堂管理制度、配电房值班制度、车辆使用管理制度、校医室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等。采购要精打细算,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招投标,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这些规章制度为学校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篇2

论文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

高校后勤就是通过服务关系起到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教室、食堂、寝室、校外实习等等都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场所,这说明学生服务场所与社会上的服务场所在性质上有明显不同,由此就决定了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不仅要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而且还要提供育人服务。如何在服务场所内确保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环境,切实维护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以及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是后勤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一、要用发展的思路解决服务育人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后勤服务育人工作要取得突破首先得着眼发展,围绕发展来定位后勤服务育人工作,要坚持用发展的思维思考服务育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服务育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需要。首先,要破除束缚员工思想的旧观念、旧模式,创新服务育人模式,尽快适应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需要;其次,要进一步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增强服务育人意识,提高服务育人工作水平;最后,要协助学生管理部门解决管理模式创新带来的教育问题,引导学生适应管理模式变革。

二、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服务育人工作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把让师生满意和服务育人作为检验后勤服务工作成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后勤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做好服务育人工作、提高后勤保障效能的主体也是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是后勤服务工作的根本点。后勤服务育人工作在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制度中要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以人文精神为内驱力,从根本上提升后勤服务育人质量,切实把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体现在每一项具体服务工作中,让广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使学生有“家”的感觉。

三、要将“服务育人”的宗旨始终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后勤服务一定要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和服务热点,不断开辟深受大学生欢迎又具有鲜明文化特点和服务特色的项目,让服务育人的功能在吸纳其他思想政治工作精髓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高校后勤建设方面的特殊需求,使之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魅力,又兼容服务育人的效果,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全力打造服务育人的和谐育人环境,不断满足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服务质量品牌化、经营管理诚信化的新型校园需要。

四、服务育人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机制

后勤服务育人的内涵就是要通过科学的管理,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建章立制使服务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机制,提高服务育人能力。使后勤员工能与大学生沟通、交流,且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一是建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实行规范服务。规范服务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保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可以从根本上转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可以极大地调动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积极探索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更加科学,使服务更加规范。

二是搭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开辟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新领域。要将后勤建成师生之家,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就要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针对各个时期学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如针对学生就餐习惯差、环境意识差的问题,开展“文明用餐”、“当一天餐厅服务员”活动;针对学生浪费水电的现象,开展“节约文化”系列活动;针对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差的情况,开展“健康身心月”等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健康意识。

三是开展帮困助学活动,积极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解决学生困难,关爱困难学生,定期举办校园“美食文化节”,将饮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使学生感到家一样的温暖,产生归属感,培养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四是服务育人还要建立多渠道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如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学生所提意见建议的回复情况要督促落实,设立服务热线,推行服务承诺制,主动接受师生的监督,并实行服务首问负责制,让师生投诉有门,论理有道。

五、提高员工服务育人能力

高校的校园文化和后勤服务文化始终起着示范、辐射、导向和熏陶的作用。高校后勤的发展与建设必须适应大学校园文化,锻炼与培养一支具有育人理念、态度严谨、作风过硬、技能娴熟、讲究信誉、爱岗敬业的后勤服务队伍。

服务育人是衡量后勤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标志,是后勤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服务育人既是服务对象的需要,也是服务者占领市场、巩固市场和扩大社会效益的需要,要使服务受到尊重,得到理解、配合和支持,首先要使后勤服务员工具备服务行业必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要更好地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就要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将培训工作长期化、制度化,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对员工进行系统的集中轮训,使员工掌握各项服务技能,提高员工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可以组织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活动,在员工中形成比学习、比技能、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从而通过后勤服务工作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内涵。

六、服务育人需要创新服务手段

一是可以通过各种大学生管理委员会(物业、饮食、公寓管理委员会)、后勤服务联络员等渠道,吸收一些对物业、食堂、公寓工作关心且乐于奉献的学生加入后勤管理委员会,其既代表后勤,又代表广大学生,成为连接双方的桥梁与纽带。让学生直接参与对物业、食堂、公寓的卫生检查、评比工作,监督员工工作,参与市场原料价格调研工作。学生在参与物业、伙食、公寓管理工作中学到了宝贵的管理知识和工作经验。

二是设立网上交流平台。通过QQ、电子邮件、网上报修、网上征求服务意见等形式长期接受师生反映后勤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请师生帮助查找后勤服务盲点和服务短板,提高学生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以校为家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召开座谈会。通过学生工作处、管委会、后勤联络员召集学生代表,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内,学生工作处、后勤领导与管理人员共同听取学生意见,并现场回答。学生代表反映意见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热情、锻炼了沟通能力,后勤管理人员也能掌握一些信息。

四是实行接待日。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后勤服务部门管理人员接待学生,听取个别学生意见与投诉,面对面与学生交流,进行解释与说明,安扶学生情绪,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篇3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进步,传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暴露出诸多弊端,影响和制约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研究和改革现行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已成为当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等学校依凭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学校现有资源,有效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它是高校发挥教学、科研与服务三大社会职能的基础,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效、科学的行政管理,大学所追求的各项社会职能就难以实现。

一、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行政权力泛化,挤占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的缩减,具体表现在一线教师的业务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学术专家的合理意见无法有效被采纳。学术研究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内容,学术管理权力的独立性与自治性是必要而不可侵占的。而在目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中,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影响与阻碍了学术的创新与发展。无权独立自由地开展学术研究,就会思想僵化、思维偏狭,从而也使高校教育失去创造力。因此,高校行政应还权于学术,并且还要建立可行的机制以保障学术权力。

2.两级管理责权划分不均,院系主体内生力不足

高校在实行管理权力下移,扩大二级院系管理权限的同时,学校层面控制了全校的主要的决策和管理权限,二级院系许多事务的决策权、经费分配与使用权、人事调整权等多种权力都由学校决定,二级院系只能根据学校的决定执行。这种权限的缺失与其所承担的责任及任务极不相称,造成了学校校部机关和二级院系之间的责任、权利义务划分不清,大大影响了二级院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二级院系抱怨在其位,不谋其政;校部机关只发文件,传达指示,不能真正了解二级院系的实际问题。这对高校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其决策形式化、管理模式单一化。

3.服务职能缺失,严重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国家是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教育行政机关管理人员普遍拥有着社会地位优越感,他们只需对上级部门负责,而不用对下级部门负责。伴随着我国教育的市场化,受教育者通过支付费用来购买教育的服务质量,这就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树立服务意识,树立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消费者的服务要求,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主要包括高校行政机关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单位基层服务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但在当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机构臃肿、管理方式手段单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效率低下等现象,从此也可略见高校行政服务状况。

4.严格的过程控制,抑制了高校教师积极性

高校是集教育、科研和传播新知识的场所,要求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探索未知的要求,这决定了对高校教师的管理如果按照一般社会组织的科层化管理原则来进行具体化和计量化的管理是行不通的。然而高校为了能对教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能对教师工作量有一个量化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复杂的约束规制和评价体系,从而约束了所有教师的行为规则和活动空间。调研发现,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指标可以包含教学、科研、育人、社会服务等体系,如规定教师每年在不同级别的刊物上发表几篇论文,每年必须在教学上必须完成多少工作量,在育人上必须担任班主任、学生导师等。如果教师不能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教学、育人等方面的量化指标,教师的工资奖金、职称聘任、个人晋升等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发挥,也容易造成急功近利的短时效应,客观上导致了粗制滥造和“学术腐败”问题。

5.高校后勤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程度不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广大教师员工对后勤管理和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原先的后勤设施、管理队伍和运行机制等都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解决这一系列的后勤问题,除了政府、高校的投入外,必须加大力度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打破制约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后勤“瓶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给高校后勤服务对象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高校后勤面临着社会上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和服务的巨大冲击,迫使后勤服务必须按照经济的运行规律,逐步融入社会第三产业,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因此传统的高校后勤必须实现社会化改革,才能继续生存、发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它是高等教育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不断加强,合作办学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给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国际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结合我国人口大国国情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此外,据权威专家统计,未来十年各高校将面临生源短缺、招生竞争加剧的局面,这都将给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巨大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唯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才能健康持续发展。而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特别是高校行政管理主要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影响和阻碍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形势迫切要求高校进行政管理改革。

2.它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高校社会职能发挥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从依靠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转向办学质量的提升阶段,各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特色的构建,从而提高学校办学竞争力。课程改革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改革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校本化、研究性和开放式的挑战,迫切要求高校行政管理能较好解决这些重要难题。高校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行政管理的改革。

3.它是解决高校行政管理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机构臃肿,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缺乏,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已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对现行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行适当改革,实现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求效益、向管理要人才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解决路径

1.完善二级院系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办学自主管理力度

首先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实现高校管理重心下移,二级院系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重点推进民主决策制度和程序、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要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推进学院民主管理,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都应纳入二级教代会审议或审定范围;要成立二级院系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二级院系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活动等学术事务中的咨询、决策、协调作用。加大二级院系自主管理力度,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和自有资源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管理与决策权。其次,管理重心下移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财务管理权的下移。学校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政策、法规制度,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体制,核定各学院的年度经费,监督、指导、考核学院经费的使用执行情况,并实行审计制度,通过专项经费对学院的发展进行调控。学院主要负责在遵守国家财经政策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按照学校两级理财的有关规定,结合二级院系情况制定学院级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经费使用管理方法、内部经济分配制度等,统筹本学院经费,编制学院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业务经费支出预算方案。

2.实行绩效考核,加强监督协调

推行两级管理,实行高校管理权限下移后,加强对二级院系的绩效考核、监督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考评二级院系的工作主要考核其是否完成或超额实现既定目标,至于二级院系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少部分重大项目外,学校一般不得加以干涉。学校或校部机关的主要职能要转变到对二级院系的考核、监督和协调上,加强对二级院系的服务,调动二级院系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但同时,二级院系的职权扩大也并不意味无所不能,有些学校层面的事情,尤其是在涉外的事务上,还是需要与学校协调,由学校出面。

3.营造宽松的制度环境,促进高校教师自主创新

大学是知识型员工汇集的场所,其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拥有知识资本,具有与其他人力资源有着不同的劳动特征。一是独立性,高校教师希望拥有一个灵活、自主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以及宽松的组织氛围。同时,他们在工作中希望自我控制、自我引导,喜欢独自工作的刺激和自由。二是创新性,大学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工作,而是在复杂多变的系统中发挥个人资质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他们依靠自身的知识和灵感,运用头脑创造性的思维,形成新的知识成果。三是流动性,高校教师有很强的流动意识,不愿终身在一个单位中工作。因此,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者缺乏个人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时,他们便会想法调整工作。因此,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度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办法。尊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校这一组织的社会特殊性,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改革,参与民主治校,特别是对关系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改革和政策调整必须让教师参与,营造宽松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4.引入市场机制,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进程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后勤保障体系以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已成为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了打破“瓶颈”的制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参与社会企业竞争,拓宽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引进社会力量和资金有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有助于降低后勤服务价格,有助于改善后勤服务态度,有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效率。高校后勤服务应主动向社会、银行、企业敞开服务大门,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后勤改革。同时,合作经营、多元投资是加快高校后勤企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欧文・E・休斯.新公共管理的现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6).

[2] 暴琪,唐洁.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7).

[3] 陈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陈天祥.新公共管理:效果及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2007,(2).

[5] 陈振明.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趋势透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6] 段晓菲.浅析西方新公共管理的中国化[J].现代企业教育,2007,(5).

[7] 郭必裕.对建立高校二级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6).

[8] .新公共管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 花长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与模式[D].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篇4

为人要自信,常说英雄莫问出处,我向任何一个同事都坦言,我是征地安置人员,没有多大的知识,但幸运的是能和你们知识分子为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年在你们身边,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薰淘,我一定潜移默化,成为半个文化人。

为人要自立,我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懂的地方总是不以次数为限,不懂一而再,再而三,坚信人一能之,我百能之,人百能之,我千能之,只要有一颗向上的心,相信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学到的知识,总是千万遍地思考温习,达到熟能生巧。

谦虚谨慎,根据自己的能力,学校常常安排我做一些工会方面的工作,只要是学校教职工家有红白喜事,我都会乐意服务,并且尽心竭力,从不怨言由此耽搁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工作中有失误现象,同事们帮助我,我都乐于接受。我相信我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上的,只要别人快乐了,我就快乐了,我会快乐着别人的快乐,悲伤着别人的悲伤,以我最大的能力,最好的服务让所有人快乐。

不摆价子,凡是学校水电出了问题,无论是什么人,当管不当管,只要给我提供了信息,我都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学生本来就是好动的,有些管件你刚修好转身,一会又有人来报告说什么什么地方的水龙头坏了,免费论文当时觉得是有点生气,但一转念,自己年轻时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这样心态就平和多了,当再次维修的时候,就不在怒形于色了。

及时主动,学校学生多,教室多,经常性都是这里有人在叫说门呀,窗呀,玻璃呀,门锁呀坏了,修理起来觉得很烦,但考虑到这些因素都孕育着不安定的因素,所以接到报告,及时修理,经常性去各室,阳台上走看,发现险情,主动出击,把不安全因素扼杀在第一时间。

篇5

论文摘要:本文从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的日常情况,分析探讨了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校;后勤经费;使用;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相应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服务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地位日益体现,没有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也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建设,因而后勤保障在高校办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此相对应高校为后勤工作投入了相当数额的经费。由于后勤工作繁杂、经费项目多,使得后勤经费在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情况和问题,成为后勤工作者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由于后勤经费的大部分由国家和学校拨付,且缺乏竞争实体,服务与被服务对象单一,加之多数院校尚未建立经济责任制度,结果导致后勤部门缺乏成本意识,其财务多无成本核算,从而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此外,后勤长期无偿占用学校大量资源,其员工工资及福利也由学校负担,而这些是不计入其成本中的,结果是未能正确计算成本而导致利润的虚增。虽然高校推行承包制已久,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多数情况下后勤部门是包盈不包亏的,盈利是自己的,亏了是学校的。

(二)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缺乏经费使用管理规范,某些经费随意列支,严重超支。随着各种应酬的增多,业务招待费日常支出居高不下,在日常运行费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缺乏科学、合理的支出范围及标准;有的物资、设备购置缺少统筹规划和论证,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闲置积压情况严重,造成了物资及经费不必要的浪费;计划外用工人数与实际所需要的工作量不相符,造成了人浮于事,计划外用工工资的过多支出;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无依据乱发各种补贴和加班费,以各种名义进行明补和暗补,但实际需要花钱的项目却经常无钱,导致项目搁浅,服务保障跟不上,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三)材料物资经费浪费严重

后勤部门主要消耗大量的材料物资,如果这一块管理松散,缺乏采购计划和使用计划,使用无消耗标准,盲目领取,随意使用,库存管理混乱,从而也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

(四)后勤资金使用和管理缺乏公开性

公开是保证后勤系统资金合理合法使用的必要手段,没有公开就没有公平,没有公平就没有公正。公开无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无论在事业单位还是公司企业,都是一种潮流。目前,相当部分院校后勤资金的使用,包括资金数量、来源、去向和用途、所购服务或商品的数量与质量及品牌和价格等,都是在幕后进行的,存在很多猫腻。

二、高校后勤经费使用与管理改革探讨

(一)建立和完善后勤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针对后勤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应根据高校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法规,结合后勤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经费管理办法体系,进一步明确后勤经费使用的基本原则、审批程序及权限、开支范围和标准、资产及物资管理等有关规定,从而使各部门和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地遵守财经规章制度。同时,各部门与有关财务人员加强沟通与协作,对属于学校的有关收入纳入后勤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杜绝侵占和挪用。

(二)强化经费管理部门责任意识

后勤经费的管理不只是主管领导的事,主要在于各中心、科室等部门负责人的参与,对于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部门负责人都要谨慎权衡确定,要做到办什么事花什么钱,把钱要用到刀刃上。各部门经费的管理要与部门负责人的考核与奖惩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配套奖惩措施。

(三)高校后勤部门的改革方向应是使其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即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

在此之前要建立后勤责任人之经济责任制度,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性文件,后勤责任人与学校法人代表之间要签署经济责任书,后勤部门责任人应对任职期间发生的经济事务,特别是债务、亏损及其他经济事务承担责任。并且,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规定,在后勤内部推行成本核算制度。应向后勤部门提取学校资产、设备占用和折旧费用。后勤部门要对其下属各中心制定成本定额,进行成本控制。后勤应制定和实施学期或年度预决算制度,由学校财务部门审批。对于后勤使用学校拨付的经费购买公用商品,应大力推广公开招标和集中采购制度。

(四)大力推进后勤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财务宜采用和推广会计委派制度,即后勤财务负责人或专业会计由学校财务机构委派,由他们负责后勤及其下属各机构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工作,在承担后勤财务会计领导和责任工作的同时,又代表学校履行监督职能。委派财会人员的人事关系在学校,工资福利等也由学校支付。这样做,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后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学校拨付资金的有效使用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还应大

力发展网络会计,实行会计信息公开化,这样既有利于后勤决策人员及时获取大量有效信息,同时也便于群众对后勤资金使用情况的了解和监督。

(五)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管理制度

篇6

【论文摘要】《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的颁布实施,从政策上明确了对高校后勤企业的有关经营活动实行减税和免税,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遇到很多问题。因此,研究中国高校后勤领域税收政策的历史和现状,对于深化高校后勤实体社会化改革,加强高校后勤实体税收管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校后勤实体改革税收政策规范化

随着高校“教育产业属性”的提出,高校后勤不再只是高校内部一个封闭的特殊市场,正日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税收角度来说,这就意味着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人,享受和承担税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还可以为国家贡献税收。同时,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可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减轻我国长期以来计划体制模式下高校办学形成的沉重负担。

1高校后勤实体改革涉及的现行税收政策

(1)增值税。对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肉、禽、蛋、调味品和食堂餐具,免征增值税;经营此外的商品,一律按现行规定计征增值税。对高校后勤实体向其他高校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免征增值税;向其他社会人员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应缴纳增值税。

(2)营业税。对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而成立的进行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经营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及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而获得的租金和服务性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利用学生公寓向社会人员提供住宿服务而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对设置在校园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3)所得税。《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2006年8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100号文《关于经营高校学生公寓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彻底取消了高校后勤享受的免征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4)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的征收规定。对高校后勤实体,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因建学生公寓而经批准征用的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对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费附加,由于是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按照一定的比例附加征收的,在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的同时,也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2高校后勤实体改革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法规滞后,政策法规不明确、缺乏连续性,直接了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政策法规不能及时反应和规范高校的后勤改革。2000年以来,以高校扩大招生这一政策背景所带来的高校大发展和引发高校投资多元化,以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引发的高校资产经营盈利性,在税收政策层面上开始把高校纳税主体从免征范围放置于实际征收范围中去。

严格说来,文件通知并不等于法律法规,其严肃性和刚性都严重缺乏。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通知》已不能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征管中存在一些不明确问题,难以保证税收征管及时到位。

(2)高校后勤实体自身的改革不规范、不彻底,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税收征管的规范化与否,与高校后勤实体的改革是否规范,是否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完成了后勤系统的剥离,实现了独立纳税人的过度,但实际上,有些学校的后勤改革是在走过场,实质上并未发生变化。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我国高校后勤资产的所有权在国家,占有权在高校,后勤实体对后勤资产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经营权,没有对其所经营资产的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后勤实体不是真正的法人主体,也就不可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这一切从根本上妨碍了高校后勤改革,客观上为税收征管带来了难度。(3)税收征管和手段滞后,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漏征漏管现象严重。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活动的税收征管基本上仍限于对高校后勤对外服务部分,而对于由学校后勤部门直属的、专门为学生提供食宿及日常生活服务的机构,这一部分潜在的税源,未能进行有效的登记和管理,造成该部分税源疏于监管,造成税收征管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管理不到位。

3高校后勤实体税收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1)完善税收、行政法规,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税收规范化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关于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立法,应本着有利于征收管理、有利于依法治税、减少涉税争议、加强监督管理的原则进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管理,要本着有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服务于、服务于社会的原则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税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规范化管理,促进高校后勤组织的规范运转。

(2)改进税收征收管理手段,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逐步使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征管进入正规轨道。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税收规范化管理必须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把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规范化管理的切人点,完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税务机关要积极构建功能齐全、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强系统管理,确保信息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加强相关部门联合,健全和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全面加强对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管理。因为高校后勤实体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工商营业执照的领发,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多个税种的税款征收和缴纳,涉及到对高校的财政拨款等诸多问题,涉及到国税、地税、财政、银行、工商等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改革,带动高校发展,完善税收管理,需要上述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配合,扩大信息交换的范围,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自2000年国家出台对高校后勤实体的政策以来,几经变更,形成了对高校后勤实体相关税收政策的不断修改和变化,也加重了税务部门对于高校后勤实体税收管理的难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加强对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规范化管理,亟待解决。这不仅关系到税务机关对高校后勤经济实体的税收管理,更关系到如何发挥税收调节经济、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在我国税收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加强对高校后勤实体的税收管理作为国家税收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7

论文关键词:医院,后勤,安全,事件,原因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的逐步建立和病人自主意识的提高,医院安全管理工作又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医院安全管理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消防、人身、财产安全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扩展到医院设备、空间、人流、物流、耗材、物质、膳食供应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等。

一、医院后勤工作的特性

医院后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已经成为现代医院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涉及到房屋的建筑、各类设施的维修、保养、环境保洁、绿化美化,洗涤缝纫、通讯交通、生活服务、物资保障、以及水、电、汽等能源供给。正如人们说:“吃喝拉撒睡、桌椅板凳柜、泥土沙石卫、动力水电汽、上下难满意。”但是它的运转效能、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声誉,后勤各班组如运行不好,可直接导致医疗工作的连续中断甚至停止,后果不堪设想。

(1)全局性和社会性

后勤工作面向全院各个行政部门和业务科室以及所有员工和病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所以服务成为后勤的首要任务,而且后勤与社会多个部门打交道,只有经常沟通,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才能保证医院的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2)复杂性和技术性

后勤小到一针一线,大到空调水电,尤其是近几年的医疗快速发展,高新设备的大量增加等都给后勤保障,动力运转,维修维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时效性和突发性

这一特性也是医院不同于其他单位的显著特性。医院需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运转、各种业务检查、会议、参观以及应急突发事件等都必须有后勤人员在一定时限内提前完成。

(4)服务性和经营性

物质的下收、下送、被服的洗涤、缝纫、垃圾的收敛、运输,病床的配送等,也就是后勤服务渗透到医院的每一个角落,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后勤又承担了物质的采购和改造工程的设计以及对外的经营等。

(5)超前性和具体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不后、走在前头”,后勤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经常居安思危,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可有效的判断事情的前因和后果,并能准确的及时处理,才能保证一切工作的正常良性运转。

根据医院后勤工作特性,应把握住以下管理的重点

1.后勤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

2.以“人人讲安全、事事重安全、时时记安全、处处保安全”为原则。

3.以“消除隐患,杜绝事故”为目标,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应急救治能力,为临床做好后勤保障。

二、事故原因分类

1.线路老化起火。

2.注意明火,不注意高温引起的火灾。

3.乱拉电线,线路老化,家用电器,冰箱、微波炉、电磁炉、热水器、电饭锅等或多个电器连接一个插盘使用,这些问题往往被容易忽视。

4.配电设施、空调、电梯等检修检查走形式,走过场,强检投入不到位,设备老化不更新或要求整改不落实、不彻底。

5.油漆、涂料等保存不当。施工过程管理和监管不到位,没有专人负责,未签订责任条款。

6.仓库管理不细,有带明火进入或下班后不切断电源线路。

7.高窗坠物或地面井盖处理不及时。

8.消防、供水、水管爆裂,洪水、灾害等原因未及时发现或处理。

9.工作中不按规程操作。

三、防范措施

1.严格管理,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杜绝因违规操作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2.强化责任、明确分工,结合实际,逐步鉴定责任壮,定期安全检查,检查结果要亲笔签名、上抱。

3.积极排查不安全因素,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消除隐患,确保运行安全。

4.认真学习专业技能,熟记要害部门具体方位和操作要领。

5.克服浮躁心理,克服不良情绪,不要过于自信,扎扎实实的做好每项工作。

6.各班组长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能预见性的发现和观察到新的安全隐患,做到预防性维护。

7.定期开展业务讲座,学习工作经验,掌握工作操作要领。

8.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知道应急处理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应急抢险救治能力。

篇8

这次全市地税系统第一期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一支能够胜任科级干部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需要,加快黄冈地税系统干部队伍建设进程。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学习,提高地税科级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知识、领导艺术,促进地方税收各项工作的创新和提高,加快全市地方税收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定基础。

1、根据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学习共安排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为七天。即:第一单元是加强党的执政建没,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第二单元是提高领导艺术,增强工作能力;第三单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第四单元是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

2、全体学员通过认真听课,勤奋学习,刻苦自学,作好笔记,经过考试,均取得了令人本资料权属文秘站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站网更多资料满意的好成绩。学习期间,还进行了分组讨论,班级交流,大家个个自觉上交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即将结束尾期,各位学员还撰写了毕业论文,班级小组评比和个人鉴定等等。

3、在紧张培训学习的同时,学员们互相交流,相互熟悉,畅谈各自工作岗位上人和事以及工作中的苦与乐、酸与甜等等。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感情。

二、充分体现了两个关心。

1、党校领导及老师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党校领导和老师从生活、学习上等方面对我们特别关心,从管理上制定了学员须知等制度,严格各方面纪律,对班上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并且派出素质相当高的姚老师为班主任,班主任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熟悉了班上的基本情况,对学员的情况,随时掌握,随时了解、随时向党校反映、随时解决。

2、地税局领导及教育培训中心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地区局刘局长、陈书记、胡副局长从开学到最后一直都在关心和了解学员情况,参加了开班典礼和结业典礼。市局其他领导及各县市局领导都在百忙当中亲临党校看望学员。

三、三个保证,是圆满完成此次学习培训的基本前提。

1、党校精心安排组织,选派了最优秀的讲课老师任课,党校老师认真授课和精心的讲解,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首要保证。

2、后勤服务方面的保证。后勤服务安全、卫生、舒适、有序,全班学员对伙食满意、住宿满意、寝室卫生满意,后勤服务到位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

3、教学设施的保证。为搞好本班的教学,党校专门为教室安装了空调、电视,而且为丰富学员业余文化生活,学校还为大家配备了篮球、羽毛球、象棋、乒乓球拍等文体用品,丰富学员业余活动。

四、几点感想

1、培训是提高素质的一个捷径。此次学习是地税系统第一次大规模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学员普遍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大家受益非浅,感概一万分。

2、培训让大家找回了曾经有过但似乎丢失了好久的刻苦学习精神。全体学员在党校认真学习,白天认真上课,晚上自习,回到寝室还要认真整理笔记,互相探讨每门所学的问题。在这里,一个学习型组织的雏形完全形成。

3、团队合力的基本形成。学员深知,各个县学员出来培训是市局党组对大家的关怀,学员们在学校的一举一动,不仅仅只是表现着个人的意志,更代表着各县地税的形象,在这种理念下,每一个学员都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本班与他班之间,友好相处,团结进步、互相帮助、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未出现违规违纪等现象。

篇9

    论文摘要:后勤社会化改革促使高校后勤会计管理步入企业式规范轨道,反过来促进了后勤实体的业务发展。但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出现的停滞和反复,却导致了会计管理的困境。浙江大学始终坚持企业式规范化模式,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后勤会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我国高校后勤会计管理吸收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会计改革的成果,摒弃了早先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核算体系和管理办法,普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强化了成本管理,实现了向管理要效益,追求经济效果的可喜进步;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观念的转变和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的创新,实现了后勤管理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全国范围后勤社会化进程受阻,出现了向“总务处”时代的回归潮,不少高校曾花大力气建立起的社会化后勤机制遭遇解体,其会计管理也向事业非营利模式的倒退,且具有普遍性,与之前未能有效解决的系列问题叠加,形成了会计管理的洼地。

    一、当前高校后勤会计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后勤会计管理存在制度性障碍,水平提升缺乏体制性动力

    1.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税收制度没有提供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对后勤注册实体的税收减免,缺乏长效机制和足够的耐心。临时性的减免导致了对未来税收优惠和支持政策的犹疑进而产生政策预期的心理恐慌。

    2.资产管理现状上,弥合罅隙形成了巨大的“小金库”。十余年来的社会化运行结果,后勤实体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自有产权资产,以非注册实体为大,并且以“小金库”状态存在。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事业体制和后勤剥离初衷使得非注册后勤实体会计信息在高校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报告中被边缘化,导致了该部分资产管理的真空状态。

    3.后勤和高校之间产权关系不清,完全社会化难以克服法律和制度障碍。现有后勤实体按照社会化要求注册成为独立法人,面临着房产和其他固定资产与学校难以分割、产权清晰难以实现。法人实体基本以局部业务注册登记,在经营上和后勤整体业务混同难以区分。

    4.社会化实践中存在甲乙方关系难以理清的情况:1)费用支付标准校际间差异迥然,后勤事实上承担着高校建设的历史包袱。2)甲乙方之间身份不对等,沟通协调成本大。3)公共财政框架下经费划拨和支付存在困难。4)甲乙方人事制度改革不同步,导致乙方没有真正的用人自主权。后勤成为高校人才引进的家属安置所和分流地。5)高校对后勤改革的效果和绩效评价,存在多重标准,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诉求和社会化运作的经济效益诉求之间取舍艰难。

    (二)后勤会计管理制度选择的随意性,导致了管理混乱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推进了后勤管理的企业化进程,但是在业务规范、业务拓展和盈利水平提升相关的会计管理方面,一些高校遵循企业会计制度,但是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值得研究和商榷。有些则选择事业体例。这两种情况下都存在会计核心要素管理的实质性措施不够,后勤资产整体效益不佳,一些高校后勤由于会计管理混乱而出现经济案件。归纳起来,后勤会计管理的问题主要存在核算方面、制度方面、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信息与沟通方面。

    二、一个成功案例——后勤会计运作的浙江大学模式

    浙大后勤以起步早规范好,开创且坚持了自己独特的会计管理体制(本文称为浙大模式,以区别通常对浙大后勤治理和组织架构称谓的浙大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上述缺陷。

    (一)浙大后勤与会计组织架构

    业务架构上,浙大后勤是典型的甲乙方模式,甲方是后勤管理处,乙方习惯称浙大后勤集团,从上至下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对内是浙大后勤服务中心,对外是注册法人杭州浙大同力后勤集团有限公司(最早于1983年由老浙江大学注册,后来改由作为大学和企业防火墙的浙大控股公司投资,增加了注册资本),中心主任同时是公司总裁。后勤集团旗下设十三个业务单位,对内称为业务中心,对外除饮食服务中心、幼教服务中心、通信服务中心外注册了十一个二级公司,部分二级公司下面有不止一个法人单位。二级中心和二级公司也是一套班子同步运作。浙大后勤集团最高治理机构为董事会,由校领导和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构成。监事会负责监理,对董事会负责。各业务中心(二级公司)及其下属对集团负责。

    (二)浙大模式会计核算体系及运作特点

    浙大后勤各业务中心(二级公司)财务部分别对内对外业务两个账套,独立、平行核算各中心和注册公司的营业收支、成本费用以及资产等事项,提供会计报告和财务分析,所不同的是对外核算账套要向外部工商、税务等机构提供基于税务管理信息的报告和资料。每期财务报告由集团财务投资部统一汇总或合并,报送学校有关领导和部门。集团财务投资部除核算本级收支、与学校的拨缴款,协助总裁和各业务中心(二级公司)制定考核指标,汇总或合并各业务中心(二级公司)的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并向学校汇报。每一会计年度结束,在整个大学的财务决算体系中,浙大后勤集团整体资产负债表并入大学的部门决算,抵消与学校的内部交易事项后做合并(非汇总)反映。

    具体说,浙大模式有以下特点:1)业务边界清晰。对校内服务业务与社会服务业务的清晰划分,契合了后勤社会化做大做强、切实减轻大学办学负担的基本初衷。2)实现了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对内业务合理合法避税,对外业务严格执行税法和相关政策,浙大后勤各级会计组织内职责明确,内控规范,相关管理制度完善;银行账户、印章票据管理规范,资金收付与调度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程序,大额资金支出前有预审和联签制度,会计监督到位;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对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意图贯彻到位;档案管理规范科学。3)会计管理流程规范手段先进会计考核指标科学。浙大四个校区后勤业务会计处理流程规范有很高的效率。以饮食服务中心为例,财务部设在紫金港校区,四校区之间设专岗传递每日大量配送采购与报销结算单据。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则进一步优化了业务全流程。4)实现了后勤与学校报表项目的整合,后勤资产负债状况每年度终了并入浙大部门决算,弥合了宏观资产总量统计管理的漏洞。

    三、浙大模式的启示

    (一)浙大模式有利于深入推进后勤社会化

    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张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浙大模式是高校后勤社会化会计管理的一个创新,遵循了后勤管理的客观实践,对内对外业务规范核算、规范报告,符合现行政策框架;会计计量符合客观性和明晰性要求的公认会计原则。浙大模式相对理顺了高校和后勤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产权关系,资产并入大学的部门决算体系,在观念上符合大学法人所有制思想,在会计指导思想上不仅实践了决策有用观,体现了对大学的受托责任。一般来说,后勤治理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机构架构,决定了会计管理机制及其作用效果。但会计管理不是被动适应,它反过来引领后勤整体管理水平。十多年来,浙大模式稳妥推进,没有迂回和反复、更没有停滞,坚持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也推动浙大后勤服务实现了高端化、品牌化,突破象牙塔而成功渗透到广泛的社会领域。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会计管理应纲目并举,坚持规范化路径

    实现后勤会计管理的实效,必须在保障业务顺利开展而成本不至显着增加的情况下,抓好三个“规范化”和两个“重点”建设,以此为业务部门提供支持,三个“规范化”指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会计核算规范化、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质量规范化,意味着会计管理“不缺位,不越位”,因此需要制度化建设来保障。1)完善后勤治理架构,理顺会计管理的体制机制。浙大模式的一个前提是规范的后勤治理架构:董事会、监事会和以总裁为首的管理层。后勤财务总监具有副总裁的超脱身份,会计机构层级明确,管理科学。我国高校后勤应进一步完善治理架构,进而优化会计管理的体制机制。会计机构负责人是对总裁负责,还是对董事会负责,应予以明确,并且规范。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包括会计管理体系、账务处理程序、内部控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和仓储管理制度、财产清查、授权审批、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诸多方面,要重点加强。3)加强财务分析,提高会计报告信息质量,为治理架构层面和内部组织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三)加强后勤会计团队职业化和核心人才遴选任用机制建设

    1)关于后勤会计管理团队的职业化建设。植根于浙江大学,浙大后勤人在更高平台上,对会计管理问题做出了深刻思考和精准把握。但从全国范围看,后勤会计团队专业素养不高,直接影响了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和对后勤经济形势判断存在偏差,对新的管理思想、方法不够敏感。后勤会计机构要创造条件,建立竞争和成长成才机制,鼓励团队成员有意识去充实和提升职业能力、服务水平,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和工作业绩的共赢。2)关于会计核心人才遴选问题。管理也是生产力。浙大模式的关键在于一批水平高能力强、敢想敢做、高度敬业的专业化队伍,专业水平高、沟通力强的核心人物是其灵魂。核心人物在会计管理的机制体制设计中起主导作用,形成了会计管理的核心能力。核心会计人才身份地位与负责对象,是影响众多高校后勤会计管理的重大事项。

篇10

老师们:

下午好!

“马蹄留胜迹,羊角搏青云。”回首2014年,在教育局和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本人也因此有幸获得了“优秀校长”的光荣称号。辞旧迎新之际,下面我就本人过去一年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做学校全面发展的领路人

还记得去年放寒假前的全体教师会上,我班门弄斧,凑成一副对联表明我的心志:“回首旧岁,碉堡岭上,塍蛇乘雾,何惧浮云遮望眼;展望新年,隽水河边,伏骥奋蹄,且观天堑变通途。”为了这句承诺,我抛家弃子,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广大教师,实实在在以校为家,勤勤恳恳起早摸黑,终于带来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这一年,因为教育局、总支的关心与帮助,因为全体教师的理解和支持,我校偿还债务8万余元;

这一年,因为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吴忠良校长、吴亚军主任带领下的14届九年级全体教师众志成城的拼搏中,我校中考再创辉煌,取得了近几年来的最好成绩,被授予“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这一年,我们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被教育局评为“示范学校”。在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李敏刚老师、杜如其老师、龙振宇老师辅导的体育代表队顽强拼搏,获得了初中组团体总分第3名的好成绩。元旦前夕,由德育线策划,李敏刚老师、龙振宇老师负责、各班主任组织的迎元旦系列活动大大活跃了校园气氛,让学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这一年,借均衡教育和“全面改薄”的东风,我和后勤线一道,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改造学生住宿楼,更换学生床铺,新建篮球场,新建学生浴室,一份份报告,一项项工程,一个个假日,辛苦了我们,但造福了学生,再苦再累我们也乐此不疲。

二、做教师职业幸福的贴心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全县规模最大而条件最差的农村初中,作为拥有近108位教师(含退休)的学校校长,一年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越来越深。因此,我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想老师之所想,急老师之所急,千方百计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竭尽全力保证教师待遇。

这一年,在为均衡教育业已耗资10余万元、办公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教育局更换了全体教师早已破烂不堪的办公桌,办公室面貌焕然一新;

这一年,因为均衡教育,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等装备一新,“班班通”全面落实,教学手段不断优化,在教学线的安排下,在卢三华老师、李秋伟老师的分科辅导中,全体教师的白板使用技能有了较大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显著;

这一年,我们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在卢大白主任的带领下组建了教师篮球队,并定于每周一和周三晚上练球,学校提供了了最大的物质支持和后勤服务,校园更活跃了,教师更有精神了;

这一年,在后勤管理上,我仍然坚持用人不疑。两年来,我从未左右过后勤的进货渠道,也从未盘问过货物的价格,哪怕得罪我的领导、我的亲人和我的朋友!因为我在意的是,在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师生满意的前提下,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全力保证全体教师和后勤人员的福利待遇。

三、做教育教学研究的带头人

我知道,作为校长,不能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门外汉,而应该是带头人。为此,我经常深入课堂,哪怕是拄着拐杖走进教室,一年来,我听课学习40多节,这为我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这一年,在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初中校长分会暨“健康课堂”研讨会上,由胡元龙主任执笔、我修饰的《校园文化当着眼“本土”》一文被编入经验交流材料(全省26篇);

这一年,我的论文《主动出击,以人为本,着眼“解放”》获得省级一等奖,论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获得省级二等奖;

这一年,在“寻找身边的美丽”主题征文大赛活动中,我三篇文章《和谐是一种美》《因为停电》《平凡的岗位 别样的精彩》分别获得全省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