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实践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20:2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科实践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制定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培养方案
进行市场预测研究,超前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复合型教学实习的比例,如文理交汇、学科专业相融;重视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来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1.2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并协调发展
除培养学生基本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外,还应将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为主体,思想教育和勤业、精业、敬业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其中。
2.1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对于高校实验室,尤其是工科实验室来说,“实验学时多,而教学设备台套数少”的现象普遍存在着。通过开放实验室,一方面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实验教学资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利用开放式的实验室,通过编制实验室介绍、指导教师介绍等开放指南,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开放内容。通过建立远程教育开放式实验教学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使得远程教学的学员可根据自身的时间来安排实验,解决学员不能按统一的时间来进行课程实验或综合实验的问题。
2.2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上必将出现一些新的岗位,为了满足这些岗位的需要,进而需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对岗位特征较强的工科实践环节来说,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通常情况下,需要将毕业实习与岗位实习、岗位资格证书教育进行结合,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适应工作的能力。通过与企业进行联合,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走产、学、研相互联合的道路,使网络实践教学与实训实验教学进行结合,进而提高实验效果,一方面能够保证实施远程高等教育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远程教育的培养目标。
2.3利用仿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仿真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工科学生来说,加强专业应变能力的训练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点,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可靠手段。受市场经济体制、学生就业去向多元化的影响和制约,企业丧失了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即使接收学生实习,通常情况下不允许学生动手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减少学生锻炼实习的机会,进而不能培养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实习中的难点,借助计算机仿真系统进行解决。对于计算机仿真系统来说,实际上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际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在模拟的工业控制键盘上,学生可以仿真的生产过程进行操作。在学生学完化工原理等基础课之后,我们会组织安排一次仿真单元实习,对离心泵、换热器、液位控制系统、精馏塔等单元过程利用两周的时间进行仿真操作训练。由于仿真室是开放的,对于远程教育的学员来说,可以随时到中心进行训练,通过反复强化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其应变能力。
2.4制作多种形式的实验媒体
实验媒体是远程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媒介,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远程教育的成败。实践教学由于其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实验媒体的制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普通高校中的工科院校,培养的是工程设计型人才,他们以某个工程领域的设计院工作为已任,要根据现有学科体系和理论系统设计出符合当前社会需要量的工程项目,开发出新的设计规范和模式,从这一出发点可以看出,培养工科型人才要从培养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三个方面出发。
3.1对实践课程教学创新
实践课程可以多重目标,我们突出其中的能力目标;课程要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能力,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或者简单地说:①能力目标;②任务训练;③学生主体。根据三个中心来将我们的实践教学进行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可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将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为:①验证性实践模式;②应用型实践模式;③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模式;④技能培训模式;⑤实践基地模式等,针对不同性质的实践教学采用不同模式化的教学。
3.2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求知探索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高水平的化工操作工技能大赛、检修钳工技能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积极鼓励广大远程教育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活动。
3.3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针对生产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研,学生可结合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可根据工作的企业单位的项目。制定远程教育研究训练计划,采取申请立项-全程质量跟踪-结题工作流程,项目结题后学生可获得一定的实践课程学分。
4现代远程工科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篇2
在化学课程中,课堂演示实验是大家所熟悉的常用教学手段。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效应,特别是在放大中的效应,以解决关于过程开发、装置设计和操作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它以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原理为基础,广泛应用各种实验手段,与化学工艺相配合,去解决工业生产问题。化学工程是一门基础工程学科,它虽发源于近代化学工业,但经过与各种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相结合,业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科学体系。近来化学工程虽日趋理论化和数字化,但它仍然是一门切合实际又饶有兴趣的学科。可是对于缺乏实际知识的青年在校学生来说,初次接触这门课程时,往往反而觉得该课程比数理课程还难以捉摸,大学低年级学生更觉困惑。在进行化学工程启蒙教学时,不仅需要按学科自身的逻辑进行严谨的数理演绎,还需要运用一些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初学者铺平入门之路。因此,在化工课程中,课堂演示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演示实验,训练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研究实验规律、理解事物本质的能力。
2.强化化学工程课堂演示实验
在当今多媒体教学盛兴的时代,课堂演示实验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其根本原因,是它具有较强的真实感。这种特性对于科学实验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手段虽有很多优点,但屏幕上显示的形象,毕竟与现实的事物或现象有差异,如果不与生活中已经熟悉的对象相比较,就难以感知事物的真实形象。因此,学生还要进一步开动脑筋,去再现视频形象与真实事物或现象之间那些缺少了的环节。课堂演示实验可以直接感知真实的形象,这正是它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所具有的突出特点之一。但实验装置或模拟实验设备与工业规模的化工设备相比毕竟有所不同,还需要实物教具、幻灯片、电视录像或是电影等手段来补充。这正好说明,不可能存在一种在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尽善尽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而是根据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具体条件,选择采用,或者多种手段配合使用,以各展其长。课堂演示实验与实验室教学实验,各有其不同的目的。如上所述,课堂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或可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有关化学工程的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实践能力。因此,两者对于实验装置的要求,以及实验的能容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对于学生来讲,某些实验训练价值不大的项目,例如雷诺实验、流体阻力测定、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等这一类实验,作为课堂演示实验是必要的,而作为实验室教学的意义就不是很大。对于既有作为演示实验的必要,又有实验训练价值的某些实验项目,在实验内容和方法上,应尽可能使两者在小型化的基础上结合起来。在设计时,尽量考虑到教学实验的需要,以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自然,课堂演示实验与实验室教学实验的目的要求不同,期望所有装置都能通用也是不现实的。
3.化学工程演示实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化学工程演示实验最大的特点是工程实践性。它不同于化学类实验课程,实验对象从烧瓶、酒精灯、玻璃棒变为实际生产的模型设备,具有显著地工程实践性,而学生的实践经验往往非常匮乏,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化工实验的特点,注重研究性教学模式,在课堂演示实验中采取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演示课程,并且尽可能的引用一些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的工程问题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勇于提出自己观点,敢于创新。课堂演示实验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这种手段的合理运用,则是一种教学艺术。如果运用得法,与教学内容配合紧密,视听结合得巧妙,就一定能发挥它应有的效能,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化学工程的课堂演示实验,能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演示实验装置的性能也尤为重要。为此,在实验装置方面至少要达到如下一些基本要求:①实验装置应尽可能做到小型化和仪器化;②演示实验装置尽可能做到直观、生动、形象;③演示实验装置应做到稳定、快速、准确、合乎科学;④演示装置需尽最大努力消除噪音和其他污染。此外,在实验物系的选择上,也需综合考虑原料价格、气味、毒性等要求,一般以空气、水等价廉易得且环保原料为佳。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侧重点不同,大致可分为:①展示现象,该类演示实验通过学生观察实验,了解现象,进而验证并巩固所学知识;②展现概念,该类演示实验通过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实现抽象概念直观化、具体化;③获得规律,该类演示实验通过显现的结果,通过观察分析并进一步归纳演绎从而得出其中的规律。这就需要教师准备多套课堂演示实验,从而根据情况有选择的开展相应课堂演示实验工作。
4.结语
篇3
1.工作过程模式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的紧密联系
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传授的知识以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为主,这些知识包括经验、技能、理论等,就是要把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要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和行动体系的重构,构建工作工程系统化的教学情境。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具有真实可操作性,同时教学组织实施既要与职业岗位一致,也要与生产过程一致,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具有真实性。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积极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特长;也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2.工作过程模式是学习理论与工作实践有机统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学习理论与工作实践有机统一起来,其基本特点是保证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学习领域课程和工作过程课程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其实它们是同一种课程模式。学习领域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工作过程领域课程中,学生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内容为手段,以完整的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去认识和理解工作与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像学习领域课程那样,对社会、技术、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认识。工作过程领域课程实现了学习的迁移,使学生获得了工作过程知识和背景知识,这些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
二、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
随着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和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多媒体的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的特点,使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
1.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绝对的主体,学生是绝对的客体。教学过程中老师负责把知识技能刻板地教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师生间缺乏足够的互动。而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学生可以是绝对的主体,特别是在一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在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可以选择适合的练习题,甚至连教学模式也可以进行选择。例如有些学生喜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有些学生喜欢协商讨论的教学模式,他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学生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再是老师一切说了算,学生被动服从。外界刺激不能直接形成人的认识,而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与心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获得有效的认知。
2.多媒体课件教学比传统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其直观性的特点突破了学生受到的视觉限制,使得学生可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地观察,学生借助于它来理解概念就变得很容易,学生借助于它来掌握方法也变得很方便。其次其具有的动态性特点。概念和过程借助于它会得到很好的反映,教学难点借助于它也会得到很大的突破。再次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交互性的特点,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创造反思的环境,这对学生构建新知识体系是非常有帮助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实验方法的教学,比如再现真实情景,模拟真实情景;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另外,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节约大量的空间,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教学效率提高特别明显。
三、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工作过程模式中运用
为了能够跳出传统课件制作的束缚,实现多媒体课件教学对培养职业技能的设计理念,要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上,探索一种工作过程模式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工作过程模式下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改革,是要把多媒体课件教学和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更好地完成工作人物分析、行动领域归纳转化和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各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把递进重构转换为课程,把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析学习领域主题单元。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在工作过程模式下,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工作过程模式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现情境再现
按照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需要构建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要包括学习任务、知识目标、实践操作、行动演示等。把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真实的再现出来,这就是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情景模拟,将传统课件中的文字、图片的静态陈列形式改为通过变换的动画形式来展示,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使学生的求知愿望被激发出来。学生在进行情景学习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直奔主题,开门见山,让学生寻找新旧内容联系点;案例导入法,直观易见,学生比较容易进行操作模仿;探究导入法,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让学生可以逐步感受成功的喜悦;问题导入法,富有启发性,多样的形式,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声像导入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很快获得学习信息。多媒体课件教学,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方便了学生在项目工作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能力,完成工作任务。
2.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使学习资源多样丰富,呈现立体化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体验学习的多样和开放。学生的学习活动是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接受外界信息,大脑对其进行分析和筛选,形成新知识。多媒体教学的种种优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应器官,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要进行板书、画图等,这都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有时候也会中断课程教学秩序。多媒体教学把社会需求调查、岗位分析、工作任务等工作过程中抽象的内容转化成了形象具体的课件内容,有效减少了课堂冗余,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市场调查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借助计算机进行教学,利用电脑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查、对现状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等方便快捷,使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3.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了课堂效果
多媒体课件教学让课堂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将原先用抽象的文字、图表来表现的内容改为采用图片或动画形式来展示,学生通过直观的师生互动学到了新知识,提高了课堂效果。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对课堂效果要求比较高,老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把针对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模拟实践,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再次学习。多媒体教学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把学生放在主体,通过操作演示有趣生动的图片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学生透过图片的表象,学到了内在的知识技能。学生树立了进一步学习的信心,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积极给老师反馈信息,老师要根据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只有课堂效果好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过程才能一步步开展。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快速消费品;诊断工具;销售时间
一、快速消费品及销售时间诊断工具
快速消费品(FastMovingConsumerGoods,FMCG)是消费频率高、使用时限短、需要不断重复购买、拥有广泛消费群体的日用产品,主要包括:个人护理品、家庭护理品、品牌包装食品饮料、烟酒等4大类产品。
销售时间是客户代表投入工作的主要资源,是反映其努力从事销售工作的重要指标。销售时间由服务于客户,直接产生销售价值的“客户时间”和不直接产生销售价值的“非客户时间”两部分构成。在FMCG行业里,客户代表每天在“客户时间”内的工作内容包括客户拜访、线路管理、货架摆设、POP张贴、销售与进货情况登记、竞争情况了解等等,而“非客户时间”主要包括展会、加油、午餐、路程和行政工作等等。当销售人员和日均工作时间既定时,减少“非客户时间”,可以使客户代表有足够时间去开展扩充分销范围及深度、跟进客户的要求、发展新的销售机会等活动,提高单位时间的销售效果、提升销售效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客户代表的工作越趋复杂,就越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面对客户,以推动业务增长,因此,需要加强销售时间管理。销售时间诊断工具(TimetoSell,TTS)即是加强该项工作的可靠工具之一,它主要通过客户代表问卷调查(角色澄清)和线路调查(客户时间与非客户时间调查)的方式,掌握客户代表在销售一线的活动情况(包括上下班时间、路程时间和客户拜访时间等等),通过诊断,摸清提高客户代表的“客户时间”,限制和约束“非客户时间”的途径,从而实现客户代表的工作最优。
二、TTS工具运用
(一)使用TTS工具的前期条件
1、角色定位。进行角色引导,使区域内各成员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和岗位职责。
2、目标制定。使区域内各成员专注于高效的工作,将目标转换到前线活动及终端层面的工作。
3、业绩衡量。区域业绩板上墙,向销售队伍提供全面、一致的信息,发现改善表现的机会,专注于目标与结果。
4、辅导。向区域队伍提供完成任务的技术支持,指明其工作与改进的方向,使其不断改善工作表现,使队伍有足够的销售技巧及方法去提升单位销售时间的销售效果,客户代表有足够时间向客户开展销售活动及发展销售业务。
当上述基本问题得到解决,并且稳定持续一至两年时问,才具备使用销售时间诊断工具(TTS)的前期条件。
(二)TTS诊断目标
1、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使区域内各成员能够明晰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协调跨部门关系,提高各成员的胜任与执行能力。
2、优化客户代表的工作时间。提高客户拜访线路的合理性,减少无增值活动。
3、消除影响客户代表有效工作的障碍。
4、减少行政工作时间。如缩短每天的晨会时间、整合各种报表等。
通过工作方案的改善,达到有充分的客户服务时间和目标客户拜访完成率,当客户服务时间接近60%时,客户代表将会有足够的客户时间,从而实质性提高企业营运能力。
(三)TTS诊断程序
1、在销售区域中选择一定比例的客户拜访路线。
2、对所选路线中的客户代表进行集中培训,向客户代表介绍TTS的意义,并使区域主管认识到诊断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使其充分重视和支持该项工作,保证TTS工具的成功运用。
3、客户代表问卷调查和线路活动调查。这两项活动是TTS诊断工作的主体,通过该两项活动的开展,分析并找出销售时间改进的机会点。其中,客户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店内客户服务、工作协调、销售外的其他任务询问等。问卷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尤其是数据获得的可靠性,是决定该项活动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线路活动调查,要求客户代表在线路拜访时进行,主要任务是收集客户、线路及公司的内部资料,客户服务时间,报到/核实时间(包括会议/行政时间),每周拜访客户数,首尾客户往返路程距离及交通时间等等。
4、对以上两个调查表进行汇总,形成整体分析报告,制定针对性的行动计划。
(1)工作效率分析。对客户代表平均每天客户服务时间与非客户服务时间分配进行汇总,对其工作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提高效率的合理建议。
(2)线路绩效分析。对客户代表拜访客户的路线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绩效的原因,提出整合路线的合理建议。
(3)诊断问卷分析。找出客户代表在工作时间所做的职责范围之外的其他工作,以及影响其有效销售的障碍,作出诊断和建议。
(四)TTS应用关键点
1、保证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为提升数据采集作业、数据处理作业及报告制作的质量,达到有效诊断的目标,必须将客户代表所采集的数据的真实程度作为一个重点进行稽核,避免产生垃圾信息进出的情况。因此,尽可能由区域销售主管全程监督TTS的实施,加强TTS实施的过程管理。
2、保证改进方案的执行。改进方案是依据TTS工具实施与结果分析后制订出来的,企业要重视改进方案的制订,尤其要保证改进方案的执行,否则,TTS工具的运用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为此,应进行行动计划汇总,制定汇总表,按照PDCA循环的原则,找出存在问题、确定改进目标、制定改进计划并实施计划,规定计划完成时间和责任人。
三、某跨国饮料公司TTS工具运用介绍
某FMCG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和饮料公司之一,业务范围遍及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旗下诸多品牌均具有100年以上历史。在饮料方面,该公司在中国20个城市设有21个灌瓶厂和1个浓缩液厂,投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
该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核心策略是建立核心品牌、巩固灌瓶商网络、建立营运能力,而营运能力的建立是通过创造、实施及执行最佳的管理工具或运作程序来实现的,TTS就是其中之一。2007年,该公司在某一灌瓶商的销售区域,选择了数条销售路线,应用TTS工具,进行了销售时间诊断,取得了预期成果。因涉及相关商业机密,本文仅对可公开部分进行介绍和分析,其决策过程也将从略。
(一)工作效率分析
1、经过各销售路线的数据统计,得出该销售区域客户代表每天平均销售时间(精确到分钟)的分配情况,将其与标准作业时间进行比较,找出差异:
2、根据工作效率分析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销售团队在“非客户时间”的实际分配偏多,造成“客户时间”没有达到60%,“销售时间”工作效率不高,这是销售时间改进的可能性条件。
(2)按照标准拜访每家店需要9分钟计算,合理拜访客户数将不到45家。在制定销售团队工作计划时,日均访客户数如设立为45家(满负荷),则预示着销售时间改进的迫切性。
(3)销售人员每日的工作时间稍偏长,均超过9小时,人员工作负荷较重,有必要对销售时间进行改进。
3、提高工作效率的机会点:
(1)路程时间平均占到每天总时间的30%,超过标准值15-20%:
(2)早会时间普遍过长,超过标准时间(0.25小时);
(3)增加客户拜访时间且接近标准拜访时间8-9分钟(目前平均每户拜访时间仅5分钟),做到高质量拜访。
4、提高工作效率对策
(1)在路程时间方面。合理编排路线,按路线计划拜访客户,提高售点有效覆盖率;优化路程和客户分布,改善交通工具,减少首尾客户时间;增加客户拜访时间,接近或者达到8-9分钟。
(2)在早会时间方面。应着力提高晨会效率、减少晨会时间。应提前1天做好充分的会议准备。早会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5分钟之内。应明确早会功能,严格限定其内容,避免无休止地集中到没有意义或意义不显著或与早会主题无关的议题上。应将晨会重点放在对前一日销售业绩的回顾、当日工作目标和当前促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上。
(二)线路绩效分析
1、线路拜访资料分析。通过调查表,捕捉线路拜访资料,包括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及交通时间;每周拜访客户数;每站销量等等,对此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总体评价。线路工作区分不同的客户对象,其绩效水平参差不齐。但总体上,客户销售水平不因线路工作的开展而有显著的增长,无效客户偏多;在销售旺季,线路工作对改善客户扩大本企业产品的销售作用不大;实际拜访时间达不到标准拜访时间(8-9分钟),客户工作不深入;线路工作时间安排不均衡,销售人员常常在单一客户的销售时间过长,效率相对较低。
3、提高线路绩效对策。根据以上分析,销售团队整体线路工作效率较低,绩效不高。应调整旺季、淡季线路工作思路;注重对客户的评价,开展针对性的线路工作,提高线路工作中有效客户比例;规范工作程序,均衡各客户线路工作时间分配,深入客户工作;加强线路工作管理,强化区域主管对线路工作的现场指导,保证客户代表在每家客户都能认真做好客户拜访工作。
(三)诊断问卷分析。在问卷调查表内,分别将销售区域内的各项工作,包括店内工作、客户发展、工作协调以及销售外的其他任务列入提问清单,由被调查的客户代表填写承担上述职责的角色分配情况。据此找出影响客户代表销售业绩的内在及外在原因,大致可总结出如下4条:
1、角色定位混乱。通过对客户代表职责与角色的调查,得出的总体评价为:客户代表对自己的职责与角色定位比较清楚;同时,所有的客户代表都认为,他们做了一些本来应该由区域开发代表或区域协调员做的工作,如:新客户开发;签订销售专卖协议;协调市场设备的运送;销售数据的支持以及客户档案的维护等;大多数客户代表还认为,他们做了本该由其他部门做的工作,如:有奖销售活动的后续工作;充当大型活动的临时促销员;从事市场信息的调查与反馈工作;办理促销结算等。而这些工作本应该由财务部、市场部等部门负责与完成。
2、存在影响客户代表有效销售的障碍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一些方面:促销结算太慢,合作协议奖励不及时;促销与服务环节存在诸多不足,如:设备店牌投放、安装不及时,导致客户怨声载道;客户礼品兑换迟迟不到位;与竞争对手相比促销力度不够等。
3、存在影响客户代表有效拜访客户时间的阻碍。如:处理客户异议,常常是对日常工作程序的干扰;区域大、客户分散,造成路程时间过长;早会时间过长,未能很好利用时间拜访客户等。
(四)总体诊断结果改进
1、强化组织架构的分析与调整,做好职业分析,明确每一位成员的职责和各部门的职责,减少销售团队的非销售工作的干扰。
2、运用统筹方法,合理编排客户访问路线,减少不必要的路程时间的耗费,提高工作效率。
3、平衡各环节价格因素,减少客户代表销售障碍。
4、整合工作流程。如加快促销结算流程,减少结算流程对工作的阻隔。为此,应建立并严格执行责任人绩效考评制度;此外,应汇总整合各种报表,减少客户代表文书工作。
5、晨会问题突出,每日晨会严格控制在15分钟之内。
篇5
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使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构建,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逐渐建立创新意识。同时解决了课时少、任务多的矛盾。为此,笔者提出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包括基础型、提高性和创新型,每种类型包括不同的教学项目和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类型的项目,达到不同的目的,如表1所示。
二、多层次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的制定
为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过程考核为主,对学生的必修实践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每个项目都有5个考核指标:工作态度、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或尺规绘图的熟练程度、出图的规范性、团队协作能力和勇于创新能力。5个必修项目加权平均值作为考核成绩。课外自选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参与分和获奖分,根据总得分给予物质奖励和证书。这样的考核标准更有利于全面、客观地放映学生的工程素质、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来很好的效果。
三、多层次实践教学效果验证
学院制图教研室将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入到土木工程制图与CAD课程中,对2012级和2013级土木工程专业共6个班进行了试点教学,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自我评价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项目学习,我慢慢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们还有额外的收获,我愿意喜欢学习这门课程;房屋建筑学任课老师的评价是:通过这次实践教学改革,能明显感到、看到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绘图的质量大大提高了;用人单位的评价是: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接受真正的职业训练,促使自己自觉认识社会和工作氛围,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工作作风,同时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过度。
篇6
一、引言
目前,国家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创业的新型人才,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之一。《软件工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也是理工科物联网等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实践提高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建立软件开发工程化思想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运用科学、系统、工程化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二、《软件工程》课程的现状分析
1.知识点丰富,学时短,难以保证讲授所有的知识点。《软件工程》课程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较多,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抽象、抓不住重点。随着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和技术要点越来越多,而教学学时却是不增反减,不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2.综合性强,难以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充分理解。《软件工程》课程的内容包含了计算机、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系统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涉及内容太多、太宽,知识点丰富,学生难以理解。因此仅通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面授讲解知识点,难以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的目的。
3.实践性强,难以保证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相关课程难以比拟的。必须结合实际项目和实际应用加以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仅通过有限学时的课内实验环节,难以达到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的目标。
4.时效性强,难以保证教学适用性和内容先进性的统一。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类型的软件层出不穷,开发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思想也在与时俱进。总结和提炼软件的开发技术和方法需要一段时间的積累,因此教材中总是缺少最新技术。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外完成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等资源的自主学习,师生在课堂内交流和讨论并完成习题。本文分析并研究了翻转课堂中一刀切的缺点(即将所有知识点的都以视频这种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自学),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知识点划分为适合翻转教学、传统教学、混合教学三类:翻转教学采用课前视频+课内讨论,传统教学采用课内面授+课内讨论,混合教学采用课前视频+课内讨论+课内讨论;再辅以课内联系、课内实验等手段。翻转课堂+是一种以翻转课堂为主、传统课堂为辅的混合教学方式。
四、《软件工程》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江苏科技大学《软件工程》课程,是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计划学时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8学时,实验4学时。教材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Roger S.Pressman编著,郑人杰等翻译的《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7版)。受学时数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特点的限制,精心选择了其中的12个章节。为了能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知识点重新划分、组织和设计,学时安排如下所示。
第1章软件和软件工程:软件本质、过程、神话,Web App特性:翻转教学:0.5+1.25学时;补充手机App的特性:传统教学:0.25+0.5学时。第2章过程模型:通用、惯用、专用过程模型,过程评估:翻转教学:0.5+1学时;统一过程:混合教学:0.25+0.5+0.5学时。第5章理解需求:需求工程:翻转教学:1+1学时;开发用例混合教学:0.5+0.5+0.5学时;构件需求模型:传统教学:0.5+0.5学时;课内习题:1学时。第6章需求建模:场景、信息与类分析:需求分析、基于场景建模、数据建模:翻转教学:1+0.5学时;补充用例的UML模型、基于类建模:传统教学:1+0.5学时;补充Rational Rose:用例图、活动图、类图:翻转教学:1+0.5学时;课内习题:2学时。第7章需求建模:流程、行为模式:需求建模模式、Web App的需求建模:翻转教学:0.5+0.5学时;面向流程建模:传统教学:0.5+0.5学时;补充手机App需求建模:传统教学:0.25+0.25学时;补充Rational Rose:时序图、状态图:翻转教学:1+0.5学时;课内习题:1.5学时。第8章设计概念:设计概念:翻转教学:0.5+1学时;设计模型:传统教学:0.5+0.5学时。第9章体系结构设计:翻转教学:1.75+1.25学时;补充Structure Chart:传统教学:0.5+0.25学时;课内习题:0.5学时。第10章构件级设计:翻转教学:0.5+1学时。第13章Web App设计:翻转教学:0.5+1学时;补充手机App设计:传统教学:0.25+0.75学时。第14章质量概念:翻转教学:0.5+1学时。第16章软件质量保证:翻转教学:0.5+1学时。第22章软件配置管理:翻转教学:1+1学时;补充手机App配置管理:传统教学:0.25+0.25学时。
课内实验:分析与设计给定课题,4学时。
在所有知识点中,翻转课堂(课前视频+课内讨论)14次;传统课堂(课内面授+课内讨论)9次;混合教学(课前视频+课内面授+课内讨论)2次。其中,课前视频16次,共10学时;课内面授11次,共5学时;课内讨论25次,共18学时;课内练习4次,共5学时;课内实验2次,共4学时。课外10个学时用于视频学习,课内28学时用于面授、讨论和习题,课内4学时用于实践提高。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如下。
1.视频学习是上课前的学生自学过程。实施时选择一个固定主题或知识点录制视频,时长为0.5学时(即2025分钟)。有些知识点由于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或完整的软件操作过程演示,视频时间为1学时(即45分钟)。某些复杂的知识点需要同时采用视频+面授教学,视频时间为0.25学时(即10分钟)。本课程的学习视频根据章节知识点内容,总共安排17次。
2.针对课本内容先进性不够的问题,补充了手机App的相关知识点,采用面授的模式;针对即具有实践性又具有概念性的知识点,采用面授模式。
3.针对既有实践性又有时效性的知识点,采用视频+面授的混合模式。
4.课内讨论是知识内化的必要环节。課程中的每个章节都有设置课内讨论,这是翻转课堂+中极其重要的内化环节,是学生理解知识点和消化知识点的关键环节。
5.课内练习是知识内化的重要环节。针对软件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相关知识点,设置了4次练习。该环节是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
6.实验环节是检验知识内化效果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为23人一组,给定软件开发类的相关课题,采用课程中所学的方法,进行软件分析与设计过程,并最终进行汇报讲解并提交实验报告。
篇7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市场招聘到合适的人才难的原因
企业招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理想期望是上岗就能工作,不需要再培训或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能符合企业的技术能力要求,最少能够熟练应用一种计算机语言来开发项目,编程能力要强,最好具有项目开发经验。当然每个软件工程专业开发人员的技术方向不一定与企业要求的相同,但只要经过短时间的培训或自我提高后能够胜任实际的开发工作也是符合企业要求的,但用人企业能招聘到可以独当一面或胜任技术开发工作的合适员工并不容易。许多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眼高手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差,软件开发能力不强,或者完成额定工作的周期长,这些除了工作经验不足以外,还与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实验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关。
二、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过程概述
各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并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一个大学的课程设置也会不断地变化以顺应时代的发展。目前大部分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至少包括这样几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以及许多热门的高级语言课程。其中高级语言课程有C++、ASP.NET、JAVA、PHP等。理论课的学习不论是通过板书还是通过课件都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这种方式进行。软件工程专业课的实验类型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还有少部分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之后的又一种教学形式,是对所学理论的验证,再巩固,再记忆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认识扩展过程,是完整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软件工程专业课都有实验教学环节,是整体专业教学的一部分。整体教学质量好与差,学生专业技能高与低都与实验教学环节分不开。
三、实验教学过程问题分析
没有经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就不可能深刻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教师在完成某些小章节的理论教学之后就应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课学习,大部分实验课的实验内容是验证性实验,也就是实验内容与所学章节的理论知识内容相同或联系紧密。验证性实验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课上知识理解的一种必需的实验教学过程,没有验证性实验就不可能完成好后面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综合性实验是在课程的某一教学内容相对独立部分完成之后开展的能够综合所学内容的实验,是学生将有关内容串起来,有一点小规模项目意识或者说是能实现一定的功能的实验,比起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要复杂一些。而设计性实验是有一定开发性质和需要创新思维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给出实验目标和要求以及必要的提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法和编程算法去实现实验的要求和实验的最终目标。目前的情况是,所有要求上的实验课教师都带领學生完成了,实验课学生也都参加了,但最终的实验教学效果却与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这与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不够充裕不够先进、上课教师要求不严、学生实验不认真、考核方式有问题以及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理想等都有关系。现在的实验课的班量都是两班量或三班量,也就是80到120多个学生同时上实验课,只有一位教师授课,恐怕一节课也就只能为几个学生解答实际问题,如果计算机本身也总出现问题的话,这一节课的时间就真的显得太短了。好多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爱打游戏,爱讲话,喜欢看手机,上课时只是在教学系统上签个到,那这节实验课对于这样的同学就是白白浪费掉了。教师在实验课上讲解实验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做实验,然后收作业或者实验报告是比较普遍的实验教学形式,这样的形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实验教学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需要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改进和提高。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有必要提升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在实验教学过程渗透项目驱动思想,也需要开放计算机实验室。
四、提高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
不同的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实验教师的授课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各有差异,提升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而上实验课与带着项目开发的指导思想上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绝对不会一样,学生学到知识多少与深浅都不会一样。在实验教学过程渗透项目驱动思想是一项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在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开放实验室是一个值得推行的好举措,可以使学生有更加自由的学习与研究空间。
(一)提升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大学里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指导任务大都由理论教学的任课教师承担,当然有些院校的实验指导任务是由专门的实验教师来承担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效果与实验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修养有很大的关系。一位有过多次实际项目开发经历的实验指导教师与一位从没开发过实际项目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讲解出的内容是不会一样的。以ASP.Net实验课程教学为例,有过多次实际项目开发经历的实验指导教师在指导通过编程访问数据库这部分内容时会讲到sqlCom?鄄mand类对象三种方法的区别以及三种方法的最合适应用场合,会讲到使用SQL语句直接访问数据库与通过存储过程来访问数据库的不同之处;而从没开发过实际项目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就不会强调类似的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在知识面这方面,当然是实验指导教师的知识面越宽越好,以C++语言课为例,一个合格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最优算法的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去,虽然有专门的算法实验课,但是如果能在C++实验教学中加入算法的技巧,会使学生养成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考虑最优算法的良好习惯。学校应该重视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工作,应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与项目的开发工作,只有在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中才会遇到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才会有收获,才能与当前的前沿技术手段靠近或接轨,才能够以科研反哺教学。提升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与项目开发只是其中的一种。
(二)将项目驱动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以实际项目需要为导向,将项目驱动的思想渗透到每一节实验课中,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方向就是软件开发,大学四年的知识积累与储备就是为最终的软件开发做准备的,大部分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就是到企业做项目开发工作。
如何将项目驱动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权在实验指导教师手中。对于每门专业课的基础部分实验,也许可以不涉及实际项目,但有些实验如果能讲清楚该实验内容如何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应用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微软的SQL Server设置数据库中表的主键自增长列为例,如果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的话,可以只要求学生在创建数据表的过程中设置唯一的ID列为主键自增长列即可。如果老师有工程项目意识的话就可能把这样做的目的和好处以及如何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去具体使用都介绍清楚。将项目驱动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是提升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渗透多少,以及涉及的项目开发深度与广度也是值得研究的,真正上好一次实验课并不简单。还是以上面的SQL Server设置数据库中表的主键自增长列为例,如果扩展开,和学生们探讨一下只设置数据表的某列为主键而不设置该列为自增长字段,这样可以不可以呢?当然可以了,只要保证将来在插入记录的过程中该主键字段的值是唯一的就可以了。那么再扩展一点,如何通过编程来保证字段值唯一,以及这样做与设置该列为自增长列对比起来有何优缺点?这些都是将项目驱动思想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师的带动下用项目驱动的思想去完成实验学习收获会大不相同。
(三)开放计算机实验室
学生大学期间的校园生活活动场所主要在校园内部,除了在教室里的正常教学活动以外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其他丰富的课外学习活动场所。开放计算机实验室,拓展实验室的功能,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实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开放计算机实验室,会使学生自愿在计算机实验室完成作业,深入学习与探讨課上的教学内容,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与实践离不开计算机,虽然一些学生可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计算机,但是在寝室及教室使用电脑还是不如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电脑方便。计算机实验室的电脑软件齐全,软件版本就是实验教学要求的版本,而且软件的环境配置正确。开放计算机实验室这一举措如果实施得好,在促进学生学习与研究方面的功效不亚于图书馆。学习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提供计算机实验室场所,更不是将正常的实验教学改成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而是进行正常实验教学以外的补充,面向全体学生,为那些有精力去进行更深入学习与探讨的学生提供一个符合学习与研究的场所,为那些想要学习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当然这需要学校的付出以及部分教职工的额外辛勤劳动,如果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玩游戏,或者只是纯粹娱乐性质的上网,那就违背了开放计算机实验室的初衷,这不仅影响了想要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这一环境来学习和研究的好学生,也等于为自制力差的学生提供了让自己懈怠的便利条件。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编程的过程中遇到解不开的难题,遇到不能调试通过的编译过程,以及无从下手的解决问题的建模方法是常有的事,有了开放实验室这一有利条件,大家在一起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8
关键词:产学研用 卓越计划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248-02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及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但不可忽略的是,我国经济的增长是在大多数产业未能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获得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创新型人才的缺乏,而其根源来自我国长期以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此背景下被提出。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计划,是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的信号,目的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因此,深入探索产学研用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机制等问题,对于高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产学研用背景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在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构建。
1 卓越工程师培养之现状分析
产学研用合作是社会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实现产学研用合作多元化。强化校企合作,依托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拓展国际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学习机会。
1.1 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产学研用结合的提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同时是产学研用结合下创新主体的内在需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通过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学生获取实践经验的平台,有利于构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合作为纽带,可以有力地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创新。用协同发展的视角,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和系统的探索“产、学、研、用”立体推进,探索出以专业课程为依托的校企合作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促使教学、生产、服务和科研的有机融合。
改革实践性教学,加大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落实在校学生的实习环节,加强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切实让学生在实习活动中对生产过程和工作实践有深入的了解。设立“卓越计划”专项经费,加大对各试点专业的经费投入,构建企业师资队伍。统筹学生发展规划建设,加强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岗前实习、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促进科研机构、企业与大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环节更加丰富。
1.2 产学研用合作多元化
近年来,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日趋多样,规模日益扩大,内涵得到拓展,机制进一步健全,如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组建研发中心、建立校办股份制企业、共建二级学院联合培养人才等,高校和企业应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培养工程创新人才,实现双赢。强化学校内部组织机构交流合作,打破专业与专业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学科与专业之间的界限,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协作平台,展开协同式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促进专业群的整体发展及学生创新能力和拓展能力的培养。建立校企结合的学部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合作组建创新实验室;拓展国际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学习机会。
2 立体推进卓越计划之基本思路
2.1 夯实基础――注重在校内培养阶段的培养
强调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让学生了解本身所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苏州大学光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即要求学生掌握光电器件与系统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了解各种光电器件与系统的基本构成、性能和特点;熟悉光电器件与系统产品制造的工艺设计及生产过程;了解解决现场出现的工艺问题的基本方法等。除这些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常用软件,熟悉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基本知识,外语的熟练应用等。
2.2 提高能力――加强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培养
首先是优选企业。优先选择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企业作为合作方,高校要保证入选企业具有好的合作基础。
其次是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按照分时分段的原则,根据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学生到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标准。按培养要求,可以让学生分不同阶段到企业中进行中短期的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
在企业培养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项目参与及工程管理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
3 推进卓越计划之具体培养模式
3.1 合理安排――推动新型人才的培养
采用“2.5+0.5+1”校企联合阶段培养方式,如图1所示。三年校内培养的前2.5年,注重于学科知识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一方面,通过课程学习、课程实验、上机实践,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奠定基本的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设计、创新教育实践,掌握基本工程项目开发技能,培养专业创新思维能力;此外,也通过开设工程概论和技术前沿系列课程,让学生更早更多地了解光电信息学科前沿信息,为工程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校内学习的后0.5年,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学习、专项综合课程设计训练、科研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开发能力和基本项目管理能力。和累计一年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和实习。其中,理论课程(包括相关实验等)的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企业学习则以各种实习实训、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为主要形式。
企业培养阶段的1学年,注重于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实践实训、毕业实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专业技能和现代专业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求来源于企业。
3.2 明确分工―― 推动校企协同创新
实施“学行并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强化工程实践,注重企业实践环节,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加强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注重解决现场工程问题能力、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深入研究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培养环节、模式创新和工程实践,对拔尖工科人才进行学科集成创新和知识整合培养。培养课程设置上,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分为校内学习、实践和企业学习实践两大块。
在校内,所有课程按照通识教育平台、基础课程平台、特色课程平台、选修课程平台四个模块设置,培养方案突出设计了工程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工程应用课程、科研训练、企业实践等教育内容,使学生结合社会需求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在实际项目中增长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在企业学习与实践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企业学习与实践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1)在生产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在提高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生产技术、实验技术、企业管理、企业与市场关系、行业法规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训练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劳动观点,培养与企业的深厚感情;(2)为学生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基础或为以后的硕士阶段学习打下基础;(3)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企业的职责主要包括:(1)提供必要的企业学习与实践条件;(2)创造实践机会,确定学生企业指导教师;(3)与学校教师团队沟通,确定企业培养环节的课题。
4 结语
在当前强调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时代,高校如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关系到高校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而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是教育体制。
“2.5+0.5+1”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教育模式还在不断完善之中。特别是在发挥合作各方资源优势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诸如普适教学与个性化培养、行业人才考核标准、实习实训标准化、实践类课程维护与教材更新、企业兼职教师学历门槛、学生实习实践期间产生成果的知识产权界定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总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主动服务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国家目标,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尤祖明,迟强,潘明财,等.产学研用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108-l12.
[2] 朱方来.产学研用立体推进政校行企协同创新[J].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论文集,2012,390(7):156-159.
[3] 余嘉,李楠,柴毅,等.对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3):10-12.
[4] 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00(12):139-141.
[5] 朱路甲,刘迪.新时期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1):28-32.
篇9
一、“质疑文化”和多产业视角的“联想”
对“质疑文化”的鼓励对于创新非常重要。传统电信行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虽然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对于创新的欢迎和鼓励,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电信级服务质量”的片面理解可能会使其从文化和意识层面对变革或是创新产生本能的抗拒。我们知道,创新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质疑”,尤其是“对无可质疑的事情提出质疑”是创新萌芽的重要基础。来自外部的质疑与来自内部的质疑同样重要。外部质疑是跳出盒子之外思考,能够打破陈规,形成新的游戏规则;内部质疑则由于丰富的操作经验和长时间的知识积累,能够抓准质疑点,常能形成操作性极强的创意。以iTune为例,从媒体产业角度看,iTune是一种微创新的积累,其各个细节都体现出了对在线音乐购买的专业性;从电信行业的角度看,iTune又是一种颠覆性的产品开发售卖模式。国内运营商过往的成功虽然为创新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却反过来给“质疑”形成了障碍。从内部看,运营商缺乏主动对自身对行业的质疑,更多的是在创新型企业带动行业发生变化后研究应对的策略——采取相对被动的姿态。表现在创新组合中,就是改良型创新、市场创新比较活跃,而颠覆性创新的投入和成果相对较少。此外,由于运营商习惯于自身行业的主导地位而时常对合作伙伴提供具体的思路,这也会堵死来自外部的质疑或是创新来源。
质疑文化如何能够得到肯定和相应资源的配套,运营商需要认真思考。在不同的场合,运营商曾多次表达了在互联网领域构筑核心能力的强烈愿望,但是信心却相对微弱。运营商对互联网行业边界的认识各有不同,尤其是与目前运营商的核心能力如何界定、如何结合等问题仍有待澄清。在移动互联领域,运营商同样没有意识到构建真正的行业核心的重要性,最终像做电信增值业务那样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单个产品上。而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采取一种有别于传统运营商的“跨越式”发展模式,通过并购实现快速的能力获取。由于经验的缺乏和操作手段的局限,国内运营商要么就是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家说辞避开这一问题,要么就像温吞开水一样与合作伙伴开展各种各样的合作——获取核心能力成功率极低的一种手段。另外,运营商转型中还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联想”。把看似无关的质疑、问题或者来自不同领域的想法成功地关联起来的能力是创新者DNA的核心所在。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梅迪奇家族将不同学科的人聚集在一起,例如雕塑家、科学家、诗人、哲学家、画家及建筑师等。这些人彼此联系、交换灵感,新的创意在各个领域的交叉点大量涌现,从而在佛罗伦萨实现了创新大爆发。乔布斯在描述Mac电脑的设计来源时表述过,“……当时里德学院有着大概是全国最好的书法指导。在整个校园内的每一张海报上,每个抽屉的标签上,都是美丽的手写字。因为我休学了,可以不照正常选课程序来,所以我跑去学书法。我学了serif与sanserif字体,学到在不同字母组合间变更字间距,学到活版印刷伟大的地方。书法的美好、历史感与艺术感是科学所无法捕捉的,我觉得那很迷人……当我在设计第一台Mac时,我想起了当时所学的东西,所以把这些东西都设计进了Mac里,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东西的计算机。”
尽管在这番话中乔布斯有意无意地混淆了“创意”和“创新”这两个概念,但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创新中跨界思维和视野带来的巨大价值。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是一位心理学专业学生,对人性和人的需求有着超越常人的理解;Google很喜欢招聘的一类人是哲学博士——有思想、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能够帮助Google跳出IT看IT……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运营商出身背景单一,由于体制的原因难以采用并购或者深入外部合作的方式引入专业的外部能力,这种情况下的联想会比较有限,即使零星出现一些成功的创新产品,也不太容易引发行业的规模化变化,而基于本地客户的专业化理解这个优势受产业的局限也体现得不是很突出。更危险的是,因为缺乏多种视角,运营商甚至可能对变化中运营市场的核心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例如把移动互联网理解成为“移动互联门户+丰富应用组合”,单纯追求用户量而忽略了这个产业垂直方向的耕耘。甚至将移动互联网简单理解为电信网络上的增值业务……我们会惊讶于Google、腾讯这些创新企业产品的丰富,殊不知正是这些门类的聚集碰撞才使得创新得以持续开展。互联网企业人员构成带来的这些丰富的视角和经验,对创新而言非常重要。在对传统规模化市场进行变革的同时,运营商还不断尝试着创造“蓝海”——进入行业应用和企业用户市场。这里存在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即两种商业形态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规模运营架构适用于批量市场的标准化产品,在处理数量过少、个性化需求过高的情况时效率会比较低;而针对行业和企业用户市场的复杂系统架构如果没有足够的复杂度,成本结构又会变得难以承担,因此规模化难以形成。这样一来,两种模式在研究、设计、采购、制造、营销和服务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运营商希望通过改造目前的组织和生产方式实现在两个业务领域都能高效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必须考虑采用事业部制或者通过不同的业务单元组织生产来解决问题,否则以大量的成本投入组织改造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运营商转型所要做的并不是抛弃专业的规模运营模式,去羡慕复杂系统丰厚的利润和开放的市场,而是构建新的组织模式去争取这个新增市场。
二、“有价值的工作”和“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的理念
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一种复杂的服务,它的高效完成需要大量高级知识人才对市场、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人的力量非常重要。然而在传统采用层级化组织结构的运营企业中,人的重要性并未提升到这样的高度,企业决策的作出更多地遵循自上而下的层级化指令,而不是最为贴近客户和市场的前线人员依据迭代中掌握的产品和客户知识来决定。这就很容易出现“建立在扭曲信息基础之上的决策”,不能真正贴近市场和客户。如果能够在业务驱动的基础上,强化人才驱动的理念,或许能够激发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正如在《共好》一书中提到的,“……你必须不断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从事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能力的工作,允许他们不断学习,从而不断拓展未知领域。”离开自己最为熟悉的经营领域,进入一个全新的、毫无经验的领域,是需要勇气的。IBM在向咨询服务转型时就体现出来这样的勇气。当时IBM面临的现状是市场争夺的焦点正在从传统的产品转向IT服务领域,运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迟缓反应已满足不了越来越挑剔的客户。在这种情况下,IBM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导向,向客户需求靠拢,遵从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原则。2004年年底,IBM甩掉自1980年以来最富有标志性的资产——把PC业务出售给联想集团,然后完成了对普华永道咨询的收购。通过收购IBM建立起了端到端的整体咨询产品线,提“有价值的工作”和“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的理念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一种复杂的服务,它的高效完成需要大量高级知识人才对市场、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人的力量非常重要。
然而在传统采用层级化组织结构的运营企业中,人的重要性并未提升到这样的高度,企业决策的作出更多地遵循自上而下的层级化指令,而不是最为贴近客户和市场的前线人员依据迭代中掌握的产品和客户知识来决定。这就很容易出现“建立在扭曲信息基础之上的决策”,不能真正贴近市场和客户。如果能够在业务驱动的基础上,强化人才驱动的理念,或许能够激发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正如在《共好》一书中提到的,“……你必须不断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从事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能力的工作,允许他们不断学习,从而不断拓展未知领域。”离开自己最为熟悉的经营领域,进入一个全新的、毫无经验的领域,是需要勇气的。IBM在向咨询服务转型时就体现出来这样的勇气。当时IBM面临的现状是市场争夺的焦点正在从传统的产品转向IT服务领域,运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迟缓反应已满足不了越来越挑剔的客户。在这种情况下,IBM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导向,向客户需求靠拢,遵从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原则。2004年年底,IBM甩掉自1980年以来最富有标志性的资产——把PC业务出售给联想集团,然后完成了对普华永道咨询的收购。通过收购IBM建立起了端到端的整体咨询产品线,提供从战略咨询到管理咨询再到IT咨询的一整套服务。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让企业管理者产生超越自己的想法并不难,但让其主动否定自己的经验,实在是要拿出不同寻常的勇气的。
三、“人才获取”还是“人才培养”
了解了创新人才的特征和关键点,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获取能够满足所需的创新人力资源”。在这方面,不同企业的做法大相径庭。一些企业更为注重“人才培养”的手段,也就是说,并不特别看重新加入者在某一领域长时间的经验,而是看重学习的能力、基础素质和接受融入组织的愿望与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更能认同专业服务的价值理念。Mickency的MarvinBower认为,“具有良好分析能力和想象力的人,只要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标准,就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到工作的具体内容,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提供传统服务的运营商采用的则主要是“人才获取”的思路,即认为组织内部暂时还不具备这种高端服务的提供能力或是培养能力,要想进入这个市场,就必须通过外部资源获取的方式来构建能力。曾经风靡一时的巴塞罗那“梦之队”正在面临这样的选择:巅峰时期的巴塞罗那足球队以一种近乎颠覆性的创新打法,在世界足坛形成了完全控制性的力量,而这一时期的中坚力量如梅西、皮克、布斯克茨、哈维都是出自巴塞罗那青训体系拉马西亚中的佼佼者。2012年在巴塞罗那对阵莱万特足球队的一场比赛中,11名上场队员均出自于巴塞罗那青训——这在当今世界足坛是极为罕见的。然而随着对短期绩效的追求,巴塞罗那也走上了急功近利的“人才获取”之路,放弃了“人才培养”,从此巴塞罗那“梦之队”在风格迷失的同时逐渐丧失了对比赛的控制。同理,一个创新型企业如果失去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危机很快就会出现。
四、构建合作平台,发挥“体系”的作用
无论个体的力量多么强,个体的视野和能力是有一定局限的。当前信息产业的创新需要的是生态中各方力量的整合以及各种思路的碰撞,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构建包含多个视角的创新平台就成为重要的举措。在足球界有一个很有趣的讨论:目前世界上最出色的足球运动员梅西到底是不是一个“体系球员”?从创新体系的角度可以这样解读这个问题:巴塞罗那足球队这个出色的创新系统有着超出一般的创新文化和哲学,通过教练员的设计,充分发挥出极具创新能力的梅西的能力,而梅西通过超强的创新团队领导能力带动了整个体系的高速增长,这种良性循环带出了一种相得益彰的局面,团队绩效也会非常出色。但一旦创新体系运转不灵,例如因为对内生创新投入不足、外部创新能力又无法良好融入的情况下,整个团队的创新绩效就会受到打击。2017年梅西状态出色但球队控制力下滑就是例子之一。所以,良好的体系构建一点也不比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程度低。下面观察两个“体系”的案例。作为实施工业4.0的核心力量之一,德国SAP公司一直在工业信息化领域开展积极的创新工作。SAP与工业界合作伙伴在德国德累斯顿市建立了SAP联合创新实验室。在这里,SAP展示未来工厂中领先的软件和硬件集成的应用场景。这个实验室的核心合作伙伴包括accenture、HP、微软欧洲创新中心、FESTO、SIGGA、Wirpo等。在这一长串名单中,有许多工业巨头、有顶级咨询公司、有创新企业、有电信和解决方案运营商(德国电信)等,可以说是整合了整个开展工业信息化工作的全生态系统。SAP这个生态体系的构建让我们看到,德国创新提出的工业4.0计划绝非简单的“规模化”或是信息化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工业和信息产业相辅相成,在战略、商业过程尤其是工作流层面紧密结合产生的自然而然的结果,这样的“顶层设计”经过了无数个工业项目反复的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理论和实践论证,具有强大的现实基础。体系中的所有成员都在通过自己的视野和经验为这一宏大的创新计划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