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9 09:3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学设计

篇1

小学高年级音乐合唱教学设计需要全面优化,精心设计合唱教学环节、精选合唱伴奏方式、介入合唱竞赛机制等能够激活合唱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参与合唱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合唱意识和技能的大幅度提升,全面塑造学生音乐素质。

[关键词]

小学音乐;高年级;合唱;设计优化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明确规定和要求: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强化合唱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歌唱热情,对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也有重要帮助。

一、优化合唱教学环节,明确合唱学习目标

合唱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对合唱歌曲内涵有深刻理解,还要求学生有合唱参与主动性。教师要对合唱教学环境进行多元优化,以提升合唱教学品质。首先,教师不妨组织学生欣赏优秀合唱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通过欣赏优秀合唱歌曲,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听觉,学生听懂了,才会喜欢合唱这种学习形式。其次,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视觉环境,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动画、形象的视频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合唱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引导学生对歌词展开认知学习,让学生说出保护地球的想法,然后播放歌曲,展开二声部学习。为提升学生合唱的学习热情,教师给学生展示了群星《地球大合唱》视频材料,特别是对其中的二声部进行重点欣赏。学生认真观看合唱视频片段,大多能够跟随多媒体开始哼唱。视频观看后,教师组织学生谈观赏体验,并对学习合唱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快速展开讨论,并给出不少学习建议。教师利用优秀合唱歌曲视频为学生打开了眼界,学生通过观看合唱视频,有了很多独特的学习设想。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献计献策活动,给学生参与合唱互动演绎提供重要机会,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唱歌曲教学环境得以优化,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为顺利展开合唱教学提供重要条件。

二、精选合唱伴奏方式,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合唱歌曲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有效激活学生的感知思维。为提升学生参与合唱歌曲的训练热情,教师还要在合唱伴奏上有些创新设计。首先,根据学校现有学习条件,结合学生学习认知特点,教师不妨选择电子琴、钢琴作为伴奏手段,利用电子琴丰富的音质、钢琴极具穿透性的声音,给学生带来重要视觉听觉冲击,激发学生参与合唱歌曲的积极性。其次,利用多媒体播放合唱伴奏也是不错的选择,多媒体操作性很强,可以任意调整伴奏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学唱马来西亚民歌《哈罗,哈罗》时,教师先给学生介绍马来西亚美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以及马来西亚丰富的民歌资源,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哈罗,哈罗》,让学生关注合唱歌曲中“哈罗,哈罗”的即时衔接。为提升歌唱演唱气氛,教师在组织学生合唱学习时,让学生利用拍手等动作,为合唱进行辅助伴奏。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马来西亚人在适合的地方喊“哈罗,哈罗,我的朋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合唱训练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击打桌子等方式进行伴奏,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合唱效果非常显著。《哈罗,哈罗》这首民歌还不是典型的合唱歌曲,但适时添加邀请声,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加上多种形式的伴奏介入,让这首民歌带有很强的热度。学生在具体演唱伴奏时,大多被其歌曲外的气氛所打动,甚至有手舞足蹈的冲动。如此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合唱能力的提升,也培养了合唱演绎的热情,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三、引入合唱竞赛机制,提升合唱展示品质

篇2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投影、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钢、铁、铝的四个共同特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第一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第二组实验,研究木棍、粉笔、瓦片与铜、铁、铝不属于同一类物体。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在学生已经完成两组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实验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金属的共同特征。

4、强化记忆,扩散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金属的共同特征,教师运用了投影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辨别金属,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设计实验、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大科学,喜欢到大科学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1、观察思考,分组实验。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

2、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第一组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与第二组实验之间的关系,然后备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两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

4、运用概念辨别金属。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科学课《金属》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识别金属。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特性、共性,根据金属的共性、特点,学生能够很快从多种常见的物体中辨别出金属,并说出辨别的方法,教学目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可能。

5、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辨别金属等活动中完成。

三、教学媒体选用的设计

篇3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有”到“无”

作文水平是表现学生认知能力以及阅读水平最直观的体现,在现阶段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得语文者得天下,而作文又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教师作文教学难度非常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作文难度也非常大。除了作文本身体现文学功底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接触新鲜事物过程中,学习惰性给学生学习写作增加了难度。这就对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文章也层出不穷,如何评估作文教学设计的效果,是否仅仅是形式,或者相关作文教学设计又在执行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在作文教学设计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的现状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接受的语文教育或者存在环境差异,但知识输入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各个学校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设计,使得教学环境不断改善,教学更为系统化,最大化因材施教,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小学教育向现代化方向迈进。而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成为考核小学教师的重要方面。小学生语文教材的发展,作文教学要求是按照年纪依次提高,更为系统与全面,从基本的看图写话、场景模拟写故事、写人、观察环境、记述一件事情等,进行不同强度的观察能力方面的训练以及想象能力的训练。各个学校课程安排多少不一,小学作文训练累积课时基本在200课时左右。各个学校,小学作文教学基本是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完成,在写作过程中,基本上采用先说后写的形式。在了解基本作文命题之后,教师一般会让学生进行小时间段的思考,之后与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并在学生表述过程中给予引导与命题方向的纠正。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模仿与写作引导结合的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接触作文的时间里,独立完成遣词造句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教师一般会对经典的小段作文进行分析。例如,小动物的描写,可以给学生一段描写小猫的文字,逐句点明在这段文字中,先告诉读者要介绍的是哪种动物,动物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条纹,然后依次说明耳朵、眼睛、鼻子、尾巴有什么特点,小动物的生活习惯,最后写上你喜不喜欢这种小动物,学生按照这种方式,写一种喜欢的小动物。当然,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应该是“句-段-篇”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阅读好的文章,学习表达手法,达到自身提高的目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的

“有”与“无”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一般首先对教学的群体也就是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作文课程教学主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希望学生通过观察图像视频达到能独立叙述的目的;按照这个目标教师会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在此过程中计划一般会随着教师教学水平以及阅历的增加有一个修正的过程,教学计划的实施是计划成败的关键,时间、地点、教学对象等都是影响成果的重要因素,作文教学计划的评估是作文教学设计的最终考核。这是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的“有”。另一方面,作文教学设计这一比较热门的话题,在不断的实践中又存在着大打折扣的现象,相关教学设计层出不穷,教师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论,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作文设计中循循善诱的教学成果较慢,教师也经常把模仿写作作为教学主要手段,这就导致教师实施教学设计的口号与实际教学的分离。尽管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也比较快,但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关于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的经典案例很多,这也为教学提供了很不错的模板,在诱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过程中不得不说花费的时间是较多的,教师花费的精力也很多。在网络设备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是缓解教师教学压力的重要辅助工具。另一方面,现在教育鼓励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在教学中安排学生独立思考的作文,家长有借助网络给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教学设计成效大打折扣,使得小学作文教学设计在执行上出现“无”的现象。学生在教师作文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作文构思的基本方法,也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衍生问题,答案衍生思路,深入认真分析总结,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设计效率。

参考文献:

[1]靳少功.探索小学作文教学的最佳途径———谈小学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的整体设计[J].山东教育科研,1997.

[2]彭艳秋.小学网络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00.

篇4

在小学整个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以数学估算内容为基点,优化设计教学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工具日渐普及,能够进行繁杂的计算,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但人们必须具备准确判断数字合理性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已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要意识到估算内容的重要性,采用多样化的估算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更多互动的机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估算内容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不断促进新时期我国小学数学事业向前发展。

1.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概述

1.1小学数学估算概述

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过程中,无法精确计算的情况下,采用的数学方法。从广义上说,估算体现在不同的方面,计算、数量、测量的估算。在小学阶段,估算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估算知识,掌握科学估算方法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不断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估算是在九十年代被引入到我国数学教材中,成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内容。随着教学大纲不断修订,在2001年,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口算,强化估算,采用多样化的算法”。换句话说,强化学生的估计意识,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已成为新时期数学教学的新目标,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计算能力。

1.2新课标对小学不同阶段估算内容的教学要求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不同阶段的估算内容已被提出不同的要求。总体来说,小学估数学估算内容脉络可以分为两个学段。(1)在第一学段中,估算内容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比如,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能够准确估计。比如,能够准确估测物体的长度,准确测量,能够准确估计已给定的简单图形面积。(2)在第二学段中,比如,能够选择适宜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相关的正比例关系数据为基点,在方格纸中绘出对应的图形,利用其中某个量值估算对应量数值。在这两个学段中,都有估数、估算、估测方面的内容,随着年级逐渐升高,估算内容的难度也会逐渐加大。在低年级学习的时候,学生必须打好估算基础,为更高阶段学习埋下伏笔。

2.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

2.1估算内容教学设计要求

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可以采用问卷、直接询问等形式,调查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已有的估算能力、估算意识等。还要了解数学教师对估算教学内容的认识,把握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不同年级学生的估算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精确计算之后,学生估算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第一、教师要认真领会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学生在估算内容需要掌握的程度。在估算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需要具备怎样的运用能力。第二、教师要结合估算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贴近他们的生活,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比如,超市购物。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其实用性。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估算相关的词语,“大约”、“接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估算内容的重要性,准确理解估算的概念。估算不需要准确的结果,只需要大概的数值范围,不同于精确计算,有上、下界。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知识,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地分析估算教材内容,完成教学设计。

2.2估算内容教学设计举例

以“估数”为例,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第一、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例举生活中需要运用估算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设置问题情境,获取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比如,估计在一分钟内自己可以读多少个数字?学生在估算的时候,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感受到估算随处可见。并让学生说出自己迅速数出自己一分钟读字数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一分钟读字为基点,估算自己十分钟的读字数量,并估算自己是否可以在十分钟内读完整版的报纸,予以说明,引导灵活运用“平均分”准确估算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在需要估算大数目的时候,可以先把它“平均分”,估算每份的数量,再估算出全部数量。第三、运用新的估算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估算练习。比如,让学生估计自己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十分钟又跳动多少次?这是学生为之熟悉,感兴趣的内容,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迅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合理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估算出每组桌上所放纸张的数量,并估计下2000张纸会有多高。学生可以分工合作进行估算。第四、归纳、总结。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需要进行估算,有什么好处?教师要多鼓励班级中,每位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逐渐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归纳、概括等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情况需要进行估算,哪些需要进行精算,让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正确认识估算、精算,灵活运用。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过程中,估算内容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引起重视,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估算方法,比如,规律估算法、近似估算法,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对估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能够科学、正确估算。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分析能力、推理能力。

作者:骆东霞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路口乡张博小学

参考文献:

[1]赵世文.小学数学估算方法教学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43.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生活情境;自主探索

近几年以来,我国正在加快小学新课程教育改革,并且在2011年时正式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其中对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设计提出了全新的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必须使理论学习和实践生活充分结合起来,重视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重要作用。此外,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估算的意义,并且学会选择运用合适的估算单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估算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大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深入研究估算教学方式,对于促进我国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合理引导学生进入估算情境,选择应用估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合理选择应用估算方法,首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决定使用精算或者估算。一般来看,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会选择运用精算的方法,这种精算方式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必须创设相应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想到使用估算来解决数学问题,并且了解到估算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估算意识。例如:在小学数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天哥哥去超市买食品,他一共带了20元钱,他买了5.6元钱的面包、12.8元钱的水果以及1.5元钱的糖果。”那么学生在遇到这种题目时应该选择怎样的方法?首先,了解哥哥带的钱是否足够;其次,在售货员在收银机中输入商品价钱之后,告诉哥哥应该支付多少钱?当遇到这种数学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考虑估算和精算两种方式,进而选择一种合适的计算方式,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不需要得出准确结果,所以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2设计含有生活情境的数学估算问题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其中主要纯算式问题,学生对于这些数学问题比较方案,缺少估算的兴趣,学生更多地选择精算的方式来计算问题,所以缺少良好的估算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必须使数学估算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充分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估算可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作用,进而产生浓烈的估算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估算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在设计生活情境的数学估算问题时,需要合理选择估算内容,使估算内容的形式多样化,并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采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例如:小学1-6年级学生安排外出秋游,各个班级的人数分别为16、23、37、44、20与40,那么公共汽车的座位只有60个,怎样让两个班级共同乘坐一辆汽车,才能达到合理分配的目的。通过设计这种数学估算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充分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估算兴趣,自主进行估算练习。

3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以及交流合作的机会,并且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估算练习。由于不同学生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分析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逻辑思维,所以只有让学生共同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吸取他人的观点,更加轻松地解决估算问题。例如:在估算118×8的数学问题时,具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分别为120×8;110×10;120×10;100×8;100×8+20×8等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是学生在思考和选择估算方法时,可能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只有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掌握全面的估算方法,学会正确运用公式测量以及工具测量等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得出更加准确的估算结果。

4在估算新知识授课中必须不断进行巩固练习

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必须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因此,在估算新知识授课过程中,必须不断展开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引导,为学生选择良好的巩固练习素材,有效控制估算练习数量,使估算练习和课堂新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巩固练习效果。同时,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不同侧重点的习题,其中不仅包含了文字数据,也可以穿插一些图片或者生活游戏题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巩固练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巩固练习。在估算练习题目中,需要分别设计不同难度的题型,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有效发挥教材中估算资源的作用

通常来看,在巩固知识的练习过程中,主要具有集中练习以及分散练习两种不同的方式,只有合理搭配运用,才能提高练习质量。因此,不仅需要在课后收集相关的估算习题进行集中练习,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进行分散练习。虽然在估算的新授课知识中,各种估算内容比较分散,只有少数的几道估算习题,但是这些估算习题资源非常重要,其中涵盖了计算与测量等多种估算方法,所以学生必须发挥教材中估算资源的作用。在平时的教材学习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合理整理估算素材资源,在合适的时机来进行估算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估算技能和估算意识。6引导学生学会练习反思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不仅要及时进行估算练习,做大量的估算题目,而且要注重估算练习的质量,才能调动学生的估算兴趣,培养良好的估算意识。因此,高效的练习必须和反思有效结合起来,也就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估算练习的作用,在做题中的收获和不足,并且不断弥补自身的缺陷,才能让估算练习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在估算264+321这道问题时,学生可能会直接用200+300=500,进而得出估算结果为500,但是500和准确结果585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学生在反思中会发现自己的估算方式存在缺陷,需要调整估算方案,直接利用300+300能够得出更加接近的估算结果。由此可以发现,在数学估算过程中,练习和反思必须充分结合,才能得出准确的估算结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蝶.寻找课眼———以小学数学《集合》两次教学设计的变化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8):77-79.

[2]徐文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以小学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5(5):47-50.

[3]骆东霞.试论小学数学的“估算”内容及教学设计[J].科学中国人,2016(9).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问题 对策

口语交际是人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基本技能,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小学语文中通过设计口语交际课程,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对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来说,小学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口语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口语教学特点,充分结合了口语交际话题和口语交际内容,利用合适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对口语交际课的整个程序和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相关设计,并对整体的口语交际结果进行预期评价的有效的计划设计[1]。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点,一方面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指导性设计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呈现出弱化趋势;另一方面,进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时,应注重交际情境的创设;此外,对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设计来说,其应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之中。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尽管,当前社会和学校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日渐重视,并针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2]:

(1)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一方面表现为设计过程中没有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课程标准的制定目标具有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教材话题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够详细。这种情况下,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指导性,进而造成口语交际教学质量与效率偏低。

(2)受传统教学体制与观念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忽略教学实际情况而照搬教材和脱离生活实际而设计话题内容空洞等问题,导致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在选用方面缺乏灵活性。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常态化,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则造成课堂教学内容过于零散且缺乏应用价值,不利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3)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过程中,相关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实用性方面不够突出,主要表现为:其一,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模式方面能力欠缺,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二,在实施交际互动设计方面存在着一定阻力,特别是在师生间交际互动和班级间交际互动中,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提升学生交际互动思维能力的提升;其三,在口语交际训练方法设计方面过于单一,常以学生单独陈述为主,而缺乏表演类、情境类以及劝说类表达形式的展现。

此外,由于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过程中缺乏多元主体评价的设计和明确评价设计标准等,导致了其在对教学评价设计方面过于单一,无法为教师教学效果进行真实反馈,不利于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的调控。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优化对策

针对前期分析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问题现状,为优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具体为[3]:

首先,转变传统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重视程度。一方面,不断完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强化相关理论建设;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小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不断优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材编制。

其次,对于小学学校来说,应充分发挥其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监管作用。一方面,在全校内制定严格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检查制度,以强化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定期开展与口语交际相关的教研活动,如口语交际话题设计研讨会等,以提升学校口语教学质量。

第三,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方面,应采取多渠道方式不断促进口语交际考查机制的完善。一方面,转变原有单一的评价主体,转而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模式;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评价的标准与体系;此外,在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过程中,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协调统一。

第四,通过制定明确的、全面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加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等,提升教师口语交际的理论素养等途径,促进教师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能力。

四、小结

总而言之,不断完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提升口语交际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迁乔,关于口语交际课程内容构建的思考[D].西南大学,2010

篇7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创新教学

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抓住教学的重点,在严格执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具有实践性的教学,以及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学习,同时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加强小学生数学创新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其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应设计出新颖的教学方式,尽量避免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将数学的知识点穿插到新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二、加强小学生数学学习实践性

现在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是比较具有依赖性的,很多题懒得去做,缺乏数学的演算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加强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多让学生练习,锻炼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家庭的教育情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在小学生的课堂较学中设计一些合理的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一些数学的概念难以理解,但是通过必要的数学情境,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联想。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数学情境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果,同时起到发散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育是一个最基础的教学阶段,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到学生以后在数学课程方面的学习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传平.小学数学教学初探[N].宜春日报,2011(6).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能力

小学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都是依靠个人经验,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迫在眉睫。

一、教学设计能力的意义和构成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更加科学高效地完成教学设计活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全面发展。因此,全面的教学设计不仅需要教师有全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还要对小学教学课程标准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活动与一般的人类活动不同,它起到传承人类文明的关键作用,教学设计的关键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让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地得以表现,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学习观和知识观,对教学设计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如何开展教学设计,知道信息加工理论的相关知识等;

(2)态度和意识,包括沟通交流的意识,自主学习的意识,对数学教学的本质有一定了解,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深入探究等;

(3)教学设计能力,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需求,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即:分析能力、设计能力、评价能力、调整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分析

(一)分析技能

分析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材或者课程的分析,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深入理解。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新性地使用教材,深入钻研,力求全面认识数学教育教学。对于教学问题和教学任务的分析,主要是确定教学任务的深度、广度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教学任务、知识点和技能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分析,教师应该认识到儿童思维和数学高度抽象特性之间的关系,权衡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关心班级整体的情况下,还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二)设计技能

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有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后,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教学具体活动,并构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设计技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教学过程设计,数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数学学习整体呈现螺旋上升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优化教学整体设计。教师应该具备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设计,把握好每节课同其他课程的位置关系,然后再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对于教学策略的设计,应该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递策略等,教师在熟悉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的不同,组合出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并且由于小学生比较好动,因此教学管理和教学组织方面的设计同样重要。教学媒体的设计,小学数学知识属于入门知识,较为形象和直观,运用教学媒体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例如挂图、小黑板等。

(三)课后调整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可能出现与预期不符的状况,在课堂互动中学生可能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习需求,对课堂教学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调整,目的是对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部分以及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补救。

三、结语

综上,小学数学教师的设计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和锻炼自己,系统地学习教学设计理论知识,并积极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吕巾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09:35.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88-01

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但它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好多实际问题。因此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分析。

一、教师的精心备课,有利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校课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的精心备课是创建小学数学高校课堂的前提。新课程倡导“用教材”而不是 “教教材”,“用教材”就要研究教材,从课标的要求去解读教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喜欢数学,研习数学,收获学习的成果和乐趣。

1.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备数学课就是要把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识体系对接起来。例如在备课“统计与可能性”时,“奖牌给哪组”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备课时就不能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思考“要判断奖牌给哪组,我们应该以哪个数据为标准?”这样教案中既“备”了教师的课堂活动,又“备”了学生的课堂活动,我们的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既受教学设计的“约束”,又不受其“束缚”,不断创新,授课前达到“心中有数”。使教学的起点和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教学效率。

二、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也是课堂教学的享受者。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提问。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例如我们在讲除法的时候,可以引导性地提出一个问题:能够被4整除的数都有哪些?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踊跃地去回答,不限定答案的数量,这样的提问既能开拓学生思路,又能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2.提问要把握时机。课堂提问的主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并能主动提出问题。当学生知识储备充足之时,有疑惑意欲发问之时,有所感准备表达之时,都是教师最佳的提问时机。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先剪两个大小、形状都一样的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与平行四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自己就能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提问脉络清晰,释疑揭疑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这种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正确的思维训练,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三、以兴趣为引领

兴趣是人渴望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能得到提高。

1.由浅入深,分层次设置多样化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锻炼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口算练习时,主要形式有:听算、打手势算、抢答、举卡片等形式,大受学生喜欢,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这样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2.巧妙导入,引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时间=路程÷速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就用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来作为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四、精选习题,巩固提高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锤炼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精选习题,使课堂作业要具有典型,要适度和适量,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基本途径。

针对易错题,让学生分析错误成因,提高分析能力。学生解题中出错是学习活动的必然现象。教师针对学生错题进行讲解分析,然后再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辨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归纳出预防的措施。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

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构建新时期教材内容,创兴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科学化、结构化地安排活动内容,在富于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解决中,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02)

篇10

一、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复习课不能由教师包办,要提倡自主学习,因此,教学设计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先让学生看书中相关的内容,然后根据课本中的知识要点,列出提纲,并指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或者学的还不够好的内容,提出来告诉大家,以求共同解决。花费一部分时间看书、讨论,分析和归纳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提纲,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间互相补充及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什么是物体的占地面积?拿出一个火柴盒,让其他的同学测量火柴拿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外皮、内盒各用多少硬纸板等。一节别开生面的融讨论、提问、解答相结合的整理和复习课便展开了。看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留给学生充分的“说”和“做”的时间和空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巧妙设计练习,照顾全体,提高效率

教学中,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1.多些分层要求,少些平分秋色

俗语道:“十个手指头伸出来都不一般齐。”作为个体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好”的现象,练习设计时要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将题目按照难易程度分为A、B、C三组,C组题是与课本例题相当的简单的模仿练习,可以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B组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能使中等生受到较好的训练;较复杂的A组题可以激发优等生的竞争意识。

2.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

所谓问题,是指没有现成的方法解决的情景状态。问题解决与常规练习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习着重寻找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练习的设计要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而且问题解决也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问题解决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梳理好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问:生活和学习中你遇到过需要求表面积或体积的事情吗?告诉大家,我们共同解决。有的同学提出: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壁(除去地面和黑板门窗的面积),计算抽屉所用的木料,鱼缸用的玻璃(除去上面的面积),把大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切割成小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大的体积除以小的体积)。

3.抓住时机,及时反馈

在设计练习的同时,抓住练习的机会尤其重要。比如,复习《约数和倍数》一课时,学生归纳出这一部分有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互质数等概念,随着有条理的板书,我提示学生:谁能根据这部分知识给大家出一些练习?学生出了许多判断题,如:所有的自然数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所有的自然数除了奇数就是偶数。( )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三、教给思考方法,重在启发诱导

思考方法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学会学习必须学会思考。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考方法,才能增长聪明才智,才能智慧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