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体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02:0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作教学体系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近年来国内高校传媒专业发展迅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切实提高影视传媒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当下高校专业教学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立足影视传媒专业文学写作教学实践,通过明确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性教学理念,突出专业教学特色,尝试富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改变专业考核形式等途径,力求探索出构建具有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毕业就业能力。
关键词:文学写作;同质化;传媒特色;专业结合;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42-02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媒体的迅猛发展,普通高校传媒专业招生也呈现井喷之势,“到2005年我国新闻学类专业已有1994年以前的66个发展到661个,其中2004年一年间增加了202个专业点”[1]。但绝大多数中国高校的传媒专业正面临着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
资深记者出身现为著名新闻教育者的陈婉莹表示“新闻系培养出来的人就业很紧张,很多单位都不愿意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认为当前的新闻教育存在“专业基础薄弱”、“技能训练不足”、“不读新闻文本”、“专业理念淡薄”的四大缺失[2]。这些问题作为传媒艺术类的专业,不仅和新闻专业同病相怜而且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因此在基础教学中落实传媒专业学科的实践性有极大的意义。
一、传媒艺术专业基础写作教学概况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基础写作》一直作为普通高校人文学科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既有助于专业论文的写作也能成为就业的优势所在已成为许多大学师生的共识。但这种写作意识主要局限于应用文。
传媒艺术专业要培养能适应现代媒体要求的综合性人才,简言之即能说会写强制作,显而易见,写作能力即是媒体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因此《基础写作》一直是普通高校广电编专业的通识课之一,也是广电编专业的必修课,通常开设在大一年级,为以后开设的《网络新闻编辑》等课程打好写作基础。因其课程本身的实践性要求,一般高校在设置写作理论课的同时配套有相应的实践课时。
目前市面上高校《基础写作》教材多按照写作理论、新闻文体写作(消息、通讯等)、文学文体写作等内容顺序进行编排,如陈亚丽《基础写作教程》、董小玉《现作教程》等。这种编排较好地体现了从写作理论到写作实践的过度,同时也基本满足了一般人文专业包括传媒专业的写作要求。
二、影视传媒专业文学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传媒专业的写作教学目标为“让学生熟悉写作活动的动态过程,并能自觉地以传播工作者的‘眼光’审视生活、表现生活;应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评论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规律;应熟练地撰写散文、微型小说、剧情介绍”,这种目标显然是基于培养合格传媒人才。
在文学写作实践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这一写作教学目的并非易事。传媒艺术学生大多数文化课基础薄弱,文学写作能力普遍较差。不仅如此,艺术生在文化学习中还普遍存在着自律性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习惯、文化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通过笔者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学写作教学的实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同质化教学。在过去大多数高校,一些新闻传媒专业一直作为中文系的专业分支,即使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部分新闻传媒专业开始发展成为独立院系,其绝大部分师资仍然是来源于原来的中文教师,因此其在基础写作教学上仍然停留在中文专业人才的培养思维模式上,这样忽视了传媒专业的实际及培养目标的写作教学难以达到传媒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这种教学弊端尤其体现在文学写作上,如果说新闻文体的写作还能够较好地体现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那么在文学写作上则很容易雷同于一般中文教学,即把传媒学生当中文学生来教。这种同质化教学抹煞了传媒艺术专业及学生群体的特性。而实际上,无论是在学生的基础层次还是培养理念上,二者相差甚远。
2.质疑文学写作教学存在的意义。写作能否通过教学来提高?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声音。2009年复旦大学在全国首开先河开设“创意写作硕士”,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写作人才,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许多作家对于写作能否通过培养提高的讨论。很多师生都承认通过模仿等写作训练可以提高应用文的写作能力,而对于文学写作教学的作用,包括许多成功的作家都以自身的事例提出质疑。这种思想也影响了高校学子学习文学写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不将文学创作能力作为专业能力的传媒学生更是对文学写作的教学产生消极排斥情绪。许多传媒艺术类学生对文学写作教学对于传媒艺术专业的意义存在怀疑,一些文学写作教师也认为文学写作应当在广电编专业写作教学中删减,导致在影视传媒专业的文学写作教学中,文学写作教学敷衍应付,某些文学写作理论教学变成了文学理论课或鉴赏课,长此以往,文学写作教学在传媒艺术专业教学中成了一块鸡肋。
传媒艺术专业文学写作教学亟待新的转机。那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影视传媒专业的文学写作如何为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服务呢?
三、凸显传媒特色的文学写作教学尝试
以董小玉所编《现作教程》为例,文学文体写作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影视文学等几种文学体裁的创作。文学与传媒的天然紧密关系使得在广电编专业中构建有专业特色的文学写作教学体系成为可能。教师要从教学理念上树立正确的意识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实现与本专业的最大结合,最终达到传媒教学目标的实现。
1.树立传媒专业意识。教师的教学理念将直接影响其教学实践,影视传媒专业的文学写作教学是为培养本专业合格人才服务的,因此要牢记广电编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撰稿、编剧、制作及节目主持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影视传媒专业是实践性强的学科,广电编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现又具备一定的制作能力,本专业又能提供相关设备,这些都是广电编专业的优势所在。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这些优势在文学写作教学中贯穿传媒专业的特点开展教学,大大促进教学效果。
2.凸显传媒艺术专业特色。在散文、小说、诗歌这些纯文学的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之与专业结合。
(1)积极建立文学写作与传媒艺术专业教学环节中的结合点。例如散文写作教学,作为重要的文体之一,学生已经在中学阶段了解了关于散文的基本理论,掌握了基本的散文写作及鉴赏能力,许多学生对于散文写作也具备一定的散文写作经验。如果仍旧重复进行散文理论讲解、散文鉴赏及散文技能分析的教学,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失去了高校专业教学提升拓展的意义。
散文写作与传媒艺术专业的结合点是什么呢?传统的散文写作教学以散文文本为教学主体,文稿写作为主要训练手段,而传媒专业文学写作教学则可以适当选择电视散文作为教学形式的尝试。电视散文是视听语言与文学语言高度结合的艺术形式,运用电视的形式介入散文创作,并对文字解说词和画面编辑都有较高的艺术要求,尽管电视散文与散文在写作上因载体形式等不同有不同的写作要求,但传媒学生具备画面拍摄、剪辑等专业技能,鼓励学生通过策划、写作、拍摄等手段自己动手制作散文,将散文的写作融入到专业技能中。传媒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文学与传媒之间的结合,在电视散文制作的过程中也会更加认识到文学语言运用的重要性。而电视散文的最终制作质量将直接显示出创作者的审美思维和传情达意的表现能力。这种审美能力是散文和电视散文的共同要求和终极追求,因此电视散文的创作不会影响学生的散文文学写作思维,反而会加强学生对这种审美艺术的感悟。充分运用传媒专业的特色及优势,加强文学写作的教学。如在诗歌写作中,传统的诗歌写作教学主要是鉴赏与模仿训练,教学效果低下。在当前大学生功利性学习动机的氛围下,部分传媒学生认为诗歌学习远离传媒专业应用,对诗歌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可以积极尝试寻求诗歌教学与专业应用的结合。如在诗歌教学中,诗歌鉴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鉴赏诗歌名作,使学生充分感悟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但传统的高中诗歌鉴赏分析法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思维创作诉求,若将诗歌赏析由传统的文本分析转变成视听语言的表达,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诗歌艺术的整体感悟更能促进其专业技能练习。如设想将诗歌《错误》拍摄成MV,请设计其分镜头脚本。分镜头脚本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中间媒介,若要设计出优秀的分镜头脚本必须要充分理解原作诗歌,揣摩创作者的意图,最终选择适宜的画面、音乐等表现手段,体现出与原作忠实一致的风格,这也是文学鉴赏中的二次创作的体现。而脚本创作还涉及镜距、镜位等的选择说明,所以合格的分镜头脚本是一次诗歌写作和专业创作的双重检验。同样诗歌MV和诗歌鉴赏都为了训练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意象、情感的艺术感悟和实践表达,同样都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思维。
(2)探索文学写作与传媒艺术专业教学考核环节的结合点。教学环节中转变思维,积极寻求文学写作与专业实训之间的结合点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文学写作的积极性。而在教学考核环节若能体现出文学写作与传媒艺术专业的结合点,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大胆积极的文学写作与专业技能之间的结合尝试。在文学写作试题设置上,侧重体现文学写作在传媒专业中的实践运用要求和技能考核,如在小说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在影视圈中小说翻拍影视的热潮,通过改编成影视剧本的小说与原著比较对小说写作技巧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将小说改编成小品、话剧等形式。
笔者曾设置了这样的考题:
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冯巩、王宝强等演的小品《公交协奏曲》剧本来源于一位在校大学生的小小说。请阅读以下一则小说(略),以此为蓝本发挥创造力将之改为小品、戏剧或影视故事等。(允许内容编排、人物设置等合理增删改动)。
3.明确文学写作教学的定位。传媒艺术专业的文学写作不是为培养专业作家而应该是广播电视编导体系教学中的一环。因此认识到传媒艺术专业的文学写作教学是服务于这个系统,是为培养综合人才服务的,所以文学写作教学应该是立体综合的。
文学与传媒的渊源紧密深厚,传媒学生必须要加强文学修养及提高文学综合能力的学习,为今后就业工作练好内功,文学写作是传媒专业的基础通识课,有效的文学写作教学将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解说词创作及文案策划等能力。最终培养出真正具有较强就业能力能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构建;实施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0088-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18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现代远程教育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利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以其远程性、开放性、灵活性、先进性,满足了现代不同层次的人群对教育层次、知识更新的需求。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推动教育现代化,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我国自1999年开始在中央电大和68所普通高校试点现代远程教育以来,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办学形式,步入快速发展的规模扩张阶段,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应当将此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大多为在职从业人员,本身都在随岗实践,但随岗实践不能取代毕业论文教学。毕业论文教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围绕实际问题进行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查阅文献资料能力、方案设计与比较能力、计算与绘图能力、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形式及教学对象上与传统高等教育截然不同,如何在远程教育背景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指导服务,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摆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保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必要围绕现代远程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与学习需求,构建一个合理可行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
一、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特点,充分利用最新计算机网络技术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远程性、开放性、灵活性、先进性等特点,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超越时空限制的全方位、多渠道的教学支持服务。
2.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现代远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突出对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的要求。因此,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必须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3.考虑学生的基础与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施教
现代远程教育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学生基础较差,多数为在职学习者,具有鲜明的职业背景,比普通学生有更强的应用能力需求。因此,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与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施教。
4.明确教学主体各自职责
传统全日制高校毕业论文教学主体由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及学校构成。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主体除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及学校之外,还包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校外学习中心,如图l所示。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明确各教学主体的职责,做到职责分明。
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文基于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由教学资源体系、论文指导体系、论文答辩体系以及论文监控体系组成的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如图2。
1.教学资源体系
教学资源体系包括教师资源、学习资源与平台资源。为了增强师资力量,丰富教学形式,除了学校聘用的异地指导教师外,学校需要鼓励部分有条件的学习中心在当地聘用符合学校要求的本地指导教师。针对相当多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在毕业论文环节经常无头绪、无思路,不知道做什么论题的问题,学校需要根据学生基础与需求建设论题资源库,论题以应用型论题为主。此外,指导教师在论文指导初始阶段需要为学生提供写作方法类以及参考文献类的论文辅导资料,供学生写作参考。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学校还需要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网上论文指导与管理平台、网上答辩与集中答疑平台等平台资源,以便为学生提供实时与非实时的远程教学支持服务。
2.论文指导体系
论文指导体系包括指导环节与指导形式。指导环节包括学习中心毕业论文动员、学校与学校中心指导学生论题库选题或自主选题、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初稿及终稿的写作、指导教师给出终稿评语及成绩等常规性教学环节。指导形式包括论文平台指导、网上集中视频答疑与线下指导。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论文平台指导应作为论文指导的主要形式,同时辅以网上集中视频答疑与电话、见面等线下指导形式。
3.论文答辩体系
论文答辩体系包括答辩环节与答辩形式。答辩环节包括学校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学校与学习中心组织论文答辩、答辩小组给出答辩评语及最终成绩。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学校与学习中心共同组织的网上毕业论文答辩应作为论文答辩的主要形式,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
4.论文监控体系
论文监控体系用于学校对上述体系涉及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教学质量。为了保证学习中心聘用的指导教师符合学校要求,学校需要对学习中心聘用的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只有学校审批同意后才能作为学校的本地论文指导教师。为了保证论文指导质量,学校需要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监控与考核,并对指导教师给出的指导评语及成绩进行审核。为了保证答辩质量,学校需要对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的本地现场答辩进行全程监控,并对所有答辩评语及答辩成绩进行审核。
三、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实施
大连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根据上述构建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进行了具体的实施。
1.开发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论文平台指导与管理,同时辅以远程集中视频答疑与线下指导形式进行指导
为实施网上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教学,学校开发了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其中论文指导平台主界面如图3所示。通过该平台实现论文写作环节的控制、论文辅导资料的上传、论文任务书的发送、教学信息的传递、论文的答疑与批阅、指导教师指导行为的监控等。为了集中解决学生在论文终稿阶段遇到的问题,学校在论文终稿环节利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远程集中视频答疑,答疑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此外,指导教师也经常采用电话、QQ、见面等线下指导形式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论文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控与考核
高质量的师资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自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以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建立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论文指导教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学校及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聘用的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强的教授、副教授及其相应的教学团队;二是学校引进的985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对于没有工程背景工作经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来说,缺少的正是工程实践的经验。为此,学校搭建起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工程实践平台,每年定期安排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践实习,有效地提高了远程教育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为了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支持服务水平,学校建立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即首先由学校制定出毕业论文指导准则,比如学生留言必须在24小时之内回复,学生稿件必须在3天内批阅完毕,学生稿件批阅意见或评语必须达到一定要求等;之后学校根据毕业论文指导准则在论文指导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督与考核,考核包括周考核、月考核及学期考核;最后学校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支持服务水平的提高。
3.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同时支持学生自主选题
为了解决绝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不知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结合学生基础与需求,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所谓“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即首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各专业教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为每个专业制作多个毕业论文模板,形成“毕业论文模板资源库”,然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工作性质,选定某个毕业论文模板,最后学生在该毕业论文模板的引导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每个毕业论文模板为学生提供了某一论题的目录和格式,并且每一章都配有引导性内容,正常情况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以及模板的引领下都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另外,为了避免使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学校制作的毕业论文模板绝大部分都是半开放式毕业论文模板,即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的工程或项目来做,如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某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等。由于学生选择的具体项目或工程不一样,也就避免了采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此外,对于少部分希望自主选题的学生,学校也允许其采用自主选题模式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自学校实施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以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
4.区别对待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
学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毕业论文环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不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只要毕业论文质量和总体完成情况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即可通过毕业论文环节,顺利获得学分。对于拟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学校对写作难度和完成质量均做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申请学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从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制定,指导教师对学位毕业论文的指导,到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建立起学位毕业论文三把关的严格制度。首先,每个专业分别制定了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难度要高于非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如对于工科专业,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原则上要求是设计模板,需要申请学位的学生只能选取学位毕业论文模板进行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在指导学位毕业论文时,毕业论文完成质量要求较高,只有学位毕业论文终稿环节成绩达到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才允许申请答辩。最后,要求拟申请学位的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只有答辩成绩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才能在毕业论文环节满足申请学位的条件。
5.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同时审核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
考虑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学校对绝大多数学生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答辩效果良好。同时,为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学校审核同意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为保证自行组织现场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规范与严谨,学校通过答辩巡视或远程视频对答辩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
6.建立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
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具有学生数量多、分布地域广、教学活动组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必须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合理安排、周密部署,才能成功地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根据构建的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过程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如图4),保证了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有条不紊地实施。
四、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为了检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我们对大连理工大学今年春季参加网上毕业论文答辩的59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毕业论文教学满意度调查与答辩成绩的统计,如表l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共有53人选择了满意或非常满意的选项,只有6人选择了一般的选项,学生对毕业论文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90%;共用54学生的答辩成绩达到良及以上,优良率达到了92%。可见,学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篇3
1.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
2.本科论文写作过程细化性分析
3.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途径
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探索
5.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从高校本科论文环节浅谈本科评估与教学管理
7.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8.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问题的思考——以历史学为例
9.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创新性研究
10.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11.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形式与选题研究——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视角
12.本科论文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3.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4.对艺术类本科论文的几点思考
15.自学考试本科论文预申请管理系统设计
16.护理本科实习生毕业论文回顾分析
17.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
18.基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导师制运行模式探索
19.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动因、困难及出路
20.跨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初探
21.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现象平议
22.本科论文的创新性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23.金融学应用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实证研究——以某地方财经高校为例
24.“全过程”本科论文写作中科学素养的培养——以法学专业为例
2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论文选题的分析和思考——以南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论文选题为例
26.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质量因素探讨
27.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
28.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本科论文质量
29.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以钦州学院为例
30.关于图书馆服务职能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思考
31.二类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外审制度利弊及对策浅析——以陕西榆林学院为例
32.中日化工类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育方式比较
33.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
34.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35.理工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36.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动机研究及其启示
37.略论大数据时代下本科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网络交互平台的工作机制
38.护理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相关态度和行为调查
39.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40.体育专业本科论文写作不应取消而应加强
41.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的现实思考
42.以案例分析为创新路径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43.论“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对当前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影响
44.强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应用
45.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46.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
47.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索
48.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究
篇4
和普通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硕士的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显得较为薄弱,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都不是很理想,相当数量的科技论文只注重于现象、方法和概念的表述和总结,没有对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不少论文由于与实践相脱离,缺少实验数据和结果,针对性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模式不利于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
专业硕士要求毕业后能够承担生产、研发、技术服务等的一线工作,与传统的纯学术上的研究生教育相比,高校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上更着重于联合企业生产研发的实践环节的培养。因此,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就要求增多实践实习类教学。以材料工程专业硕士为例,他们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工厂或企业中度过,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必然会减少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时间和能力。
2.高校对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课程重视不够
目前高校虽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但课程主要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及内容,学生只能学到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缺乏基础载体,对于给定的研究对象,用什么方法加以研究,还是无从知晓。而且,高校在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方面结合得还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实践成果如实验数据等归纳整理到科技论文中去。
3.学生写作能力差,主动性不强
目前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写作水平较低,面对科技论文感到压力很大,往往带着强烈的排斥情绪去完成写作,更提不上主动地开展科学问题研究。不少研究生对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甚至毕业设计都采取应付的态度,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还存在实践过程中不知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能很好地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等问题。
4.缺乏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活动
进行科技论文的创作,需要大量的写作经验和素材。科技论文写作活动的开展,如开放高水平科研平台资源,开展交叉学科学术交流,定期开展课题组科研报告,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做学术交流等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够锻炼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取并分析科研资源和综合运用科研知识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在这方面的培养主要停留在理论课程方面,缺乏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活动。
二、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其知识构成既要专业又要全面。加强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语言组织和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笔者从专业硕士的特点入手,针对这个新生的研究生群体探索和归纳了如下几点提高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举措:
1.提高高校对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视
首先,我国现有的针对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高校各级领导和老师应从制度上重视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采取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管理和监督机制来保证论文写作质量。其次,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导师在提高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此,各高校需要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打造优秀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增强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使命感,聘请具有丰富写作经验的老师授课。最后,高校应重视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教学,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建设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注重写作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2.优化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
传统的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主要在理论层面,对于专业硕士而言,可以通过结合写作理论课和写作实践课来达到优化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内容、要求和创作思路外,还应做到:(1)向学生介绍和演示常用的论文检索方法。例如对材料工程硕士而言,要使学生学会利用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ISIWebofScience、EIVillage、Springer、Elsevier和Google学术搜索等检索资源查询文献。(2)向学生介绍不同研究方向的中英文专业词汇和关键词,以利于学生检索和阅读文献。(3)教会学生使用Excel、Origin等数据处理软件,现场演示,增加学生学习的好奇感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软件的实际操作。(4)举例说明写作过程,在学生心中确立参照,激发其写作的动力。(5)实时以作业强化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进行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以撰写综述类论文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掌握程度进行考查。
3.建设科研平台、举办科研活动
科研平台和科研活动是提高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有力手段。为此,各高校应注重科研平台的建设,如开设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成立专项创新基金用于学生科技立项及科学研究,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实验,以及通过校企结合和科研孵化搭建研究生科技创新平台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技论文写作条件。学生在各种科研平台的有力推动下可以将其科研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项目内容撰写科技论文。同时,高校应注重创造有利于学生科技发展的学术研讨氛围,利用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强化研究生课外训练,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科研竞赛等,使学生掌握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充实专业知识。此外,高校应完善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可设立科研基金对研究生科技论文等科研成果给予奖励,转化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4.联合实践教学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
科研实验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旨在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把课内教学、课外科学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较快地承担起企业生产研发和技术服务等的实际一线工作,这就要求其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比例要高于传统的研究生教学。针对专业硕士的这一特点,应强化学生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系统地构建联合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来提高专业硕士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容和实现方法。首先,需要学校重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结合国内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实践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利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来推动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需要强化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增强研究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用科技论文的创作思维去进行科研实践活动,也能将实践中的收获运用到科技论文的创作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校目前和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有十六名材料工程硕士,学校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培养模式上实行校内和企业双导师制,已与华益机械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局铝业(重庆)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永红机械公司、成量集团有限公司、都江堰光明玻璃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协议。课程体系上,学校为突出专业硕士特色,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群,开设有材料成型、粉末冶金、微纳米材料与器件和薄膜材料四个研究方向。学校还实施专项基金,设立“材料工程研究生创新基金”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既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基于以上优势并通过研究生的写作课程教学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我校专业硕士近两年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科技论文十余篇,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结语
篇5
1开发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论文平台指导与管理,同时辅以远程集中视频答疑与线下指导形式进行指导为实施网上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教学,学校开发了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其中论文指导平台主界面如图3所示。通过该平台实现论文写作环节的控制、论文辅导资料的上传、论文任务书的发送、教学信息的传递、论文的答疑与批阅、指导教师指导行为的监控等。为了集中解决学生在论文终稿阶段遇到的问题,学校在论文终稿环节利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远程集中视频答疑,答疑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此外,指导教师也经常采用电话、QQ、见面等线下指导形式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论文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控与考核高质量的师资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自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以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建立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论文指导教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学校及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聘用的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强的教授、副教授及其相应的教学团队;二是学校引进的985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对于没有工程背景工作经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来说,缺少的正是工程实践的经验[6]。为此,学校搭建起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工程实践平台,每年定期安排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践实习,有效地提高了远程教育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支持服务水平,学校建立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即首先由学校制定出毕业论文指导准则,比如学生留言必须在24小时之内回复,学生稿件必须在3天内批阅完毕,学生稿件批阅意见或评语必须达到一定要求等;之后学校根据毕业论文指导准则在论文指导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督与考核,考核包括周考核、月考核及学期考核;最后学校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支持服务水平的提高。
3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同时支持学生自主选题为了解决绝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不知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结合学生基础与需求,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所谓“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即首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各专业教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为每个专业制作多个毕业论文模板,形成“毕业论文模板资源库”,然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工作性质,选定某个毕业论文模板,最后学生在该毕业论文模板的引导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每个毕业论文模板为学生提供了某一论题的目录和格式,并且每一章都配有引导性内容,正常情况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以及模板的引领下都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另外,为了避免使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学校制作的毕业论文模板绝大部分都是半开放式毕业论文模板,即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的工程或项目来做,如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某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等。由于学生选择的具体项目或工程不一样,也就避免了采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此外,对于少部分希望自主选题的学生,学校也允许其采用自主选题模式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自学校实施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以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
4区别对待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学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毕业论文环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不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只要毕业论文质量和总体完成情况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即可通过毕业论文环节,顺利获得学分。对于拟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学校对写作难度和完成质量均做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申请学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从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制定,指导教师对学位毕业论文的指导,到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建立起学位毕业论文三把关的严格制度。首先,每个专业分别制定了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难度要高于非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如对于工科专业,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原则上要求是设计模板,需要申请学位的学生只能选取学位毕业论文模板进行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在指导学位毕业论文时,毕业论文完成质量要求较高,只有学位毕业论文终稿环节成绩达到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才允许申请答辩。最后,要求拟申请学位的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只有答辩成绩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才能在毕业论文环节满足申请学位的条件。
5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同时审核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考虑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学校对绝大多数学生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答辩效果良好。同时,为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学校审核同意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为保证自行组织现场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规范与严谨,学校通过答辩巡视或远程视频对答辩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
6建立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具有学生数量多、分布地域广、教学活动组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必须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合理安排、周密部署,才能成功地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7]。学校根据构建的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过程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如图4),保证了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有条不紊地实施。
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为了检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我们对大连理工大学今年春季参加网上毕业论文答辩的59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毕业论文教学满意度调查与答辩成绩的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共有53人选择了满意或非常满意的选项,只有6人选择了一般的选项,学生对毕业论文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90%;共用54学生的答辩成绩达到良及以上,优良率达到了92%。可见,学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会计毕业论文课题研究
毕业论文是属于习作性的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创见性和科学性,但目前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却每况愈下,一方面表现在盲目选题,应付了事;另一方面论文内容空洞。究其原因,供大于求的就业环境改变使得毕业论文的重要性降低;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组织工作过于简单、粗陋,如选题工作不够细致、分派给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等;教师方面的原因,如学生和老师沟通不够、教师本身的学术能力不强或缺少实践经验等。笔者认为,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较差,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不少高校却只是将“论文指导”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割裂了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必然联系,认为论文质量的提高可在短期内完成。事实上会计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是循序渐进的,仅靠教师短期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要改变这一现况,提高会计论文的质量,“研究性教学”势在必行。
一、研究性教学基本内涵及实践模式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活动。1988年,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报告建议建立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标准,使学生从入学第一年开始就在尽可能多的科目中,参与研究活动,将探索为本的学习、合作努力以及对书面语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是相对应的,其核心就是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主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和能力。对会计专业学生实施研究性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科研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对大学会计教学的最后环节――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有着重要作用。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的模式有很多种,笔者认为,提高会计毕业论文质量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五种,如(图1)所示。
(一)专题讲座模式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开阔学生视野的特点,其程序是:向学生搜集问题==>筛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讲座课题内容==>确定主题报告人==>提出解决问题策略==>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在研究性教学中,针对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与研究的需要,可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如在入学教育中,将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还可以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告诉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基础、理论修养、创新能力和文字素养,是其素质和能力在较高层次上的综合体现,因此必须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接受这种教育,思想上就会高度重视毕业论文。无论是在自主性学习中,还是在课程教学中,都会有意识地与毕业论文联系起来。再如针对学生不会查阅会计论文写作的支撑资料,举办“如何查阅会计‘及相关资料”的讲座;针对学生不会表述会计研究成果,举办“怎样写经济类研究报告”的讲座;针对学生缺乏某些专业知识或对某些问题有兴趣,举办“某一会计专题讲座”等。
(二)直接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适用于讲授会计研究方法知识和技能,也可用于对研究性学习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其程序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讲授研究方法知识==>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总结。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师生对其均普遍缺乏认识。为消除其对研究的恐惧和误解,了解有关的会计研前沿动态和科研课题,掌握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诸如会计研究方法、会计模拟实验、经济类文献检索、科研报告与会计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书本,要将会计领域中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发展及其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如在每一讲结束后,补充一些与本讲有关的会计资料,提供重要的参考书和期刊目录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当前的实际问题,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会计的研究性教学也对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表现为会计、财务、金融、法律等知识的综合,同时还要利用边缘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强化终身学习的观点,密切跟踪当代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很好的适应性。
(三)问题探讨模式问题探讨模式是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发展水平,借鉴前苏联的马赫穆托夫提出的理论总结出来的,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问题==>涉及相关知识==>搜集相关文献==>探求解题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识。这一模式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考,使其产生问题,并激发其探索的动机。在问题解决模式的流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疑,激发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解疑。在问题的驱动下,教师进一步引导研读教学素材、跟踪国外前沿研究热点,对现有会计技术进行实验、评价和比较分析等。具体到会计论文写作上,教师必须及时向学生介绍会计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术争鸣;提供有关会计文献资料,以供学生检索研究;合理推荐有关的会计学术著作与学术文章,不断鼓励学生向一些经典的、传统、名人的观点挑战。只有这样,学生论文写作的学术思路才会清晰,视野才会开阔,会计论题的选择、论点的提出、论据的占有和结论的得出才会有创新和突破。
(四)自主探究模式自主探究模式就是学生独立从事和完成某项课题的整个过程,其基本程序是:学生发现问题==>确定题目搜集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在这一模式中,问题涉及范围较广,可以是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发现的新问题,也可以是其在社会实际中发现的新问题。这一阶段可与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相结合。大学生参与科学训练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上海财经大学启动了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主要是资助本科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理论及政策课题研究,学校每年鼓励学生自行选定研究项目,并资助一定经费。支持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各院系指派有科研能力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并组织学生成立讨论小组,让学生共同参与一项科研项目研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和发展学生收集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和推导论证、分析与综合能力;科学实验、发明创造的能力;写作能
力等。在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会直接参与其中,更不会将其观点强加给学生,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论文写作训练和练习中,在选择自主研究模式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必要时多给予学生指导和咨询,以便形成学生自觉自主、严谨探索的习惯和作风。
(五)课题参与模式课题参与模式是指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从中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的活动。其基本流程:教师在研课题汇总:=>介绍课题背景知识:=>介绍相关文献资料:=>学生选择感兴趣课题参与==>承担部分任务或子课题一>参加小范围研究式讨论一>总结。因为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大至国家级重点课题,至校级项目。这些研究不仅紧跟学术发展的前沿,而且其成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如若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可以获得在传统教学中得不到的宝贵经验。在论文写作训练指导中,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给学生有针对性的题目,并给予指导,同时还要允许学生阐述和发表一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看法。也可吸收学生参加自己主持的科研课题和项目,给他们分配一定的任务或者分担子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课题组增添新生力量,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协助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增加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们逐步熟悉从事科研的过程、方法和作风,为其将来真正从事科学研究打好坚实基础。
二、研究性教学指导会计论文写作的阶段性设计
要想改变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就要从源头上对会计本科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改革。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知识基础及专业接受能力,建议采取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的研究性教学来提高会计毕业论文的质量。阶段性设计如(表1)所示: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下的毕业论文指导建议
(一)从培养目标上和课程体系设置上重视学生科研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应是培养创新能力人才的落脚点,而培养思想和见解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科研和写作。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看,通常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语文,专业课学习中偶有学校会开没财经应用文写作的选修课,然后在最后一学期设置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这样没有统一指导思想的、不连贯、不系统的写作训练环节的设置,很难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整个课程体系中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对学生科研与写作能力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提高会计毕业论文的质量,应该首先自上而下的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充分重视对科研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并以此作为重要培养目标之一,科学、系统地设置大学的课程体系,将这一培养理念和目标贯彻到所有核心课程的学习中去。首先增加训练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专门课程和教学环节,如在中级专业课程结束以后,增加学年论文的学习环节,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可以结合实际问题或者理论前沿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由于是对会计论文写作的初次练习,因此应以培养写作方法和思路为主,字数不宜太多,要求不宜太高,题材可以是论文写作、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多种题材的一种,主要在于使学生了解规范科学的程序,为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同时从财务会计课程以上的专业课程均应有小论文写作的要求,让学生从日常的课程学习中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写作能力的训练。教师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一些相关的论题展开讨论,并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索,帮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题目,这样平时的思考日积月累下来就会形成一定的沉淀,学生才会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有自己的方向和想法。
(二)加强对师资的培养力度,实施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负责指导毕业论文的老师应从道德素质上和专业胜任能力两个层面提出要求:一方面由于毕业论文的指导是项较为繁琐、费时费力的T=作,需要指导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耐心,能够全程认真负责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毕业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和创新要求,因此,对指导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求也较高。这不仅要求专业教师要注重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钻研,学校也应实施各种措施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各种学术研讨会,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研究领域开漫相关选修课和讲座。这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人教师的研究领域,对相关的论文指导教师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选择指导教师时不盲目,有利于保证师生双方的沟通。应尽量让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较早的接触各种理论前沿和实践中的课题,有一定的思考和积累后再选择研究方向,在选择指导老师时也尽量做到双向选择,以避免学生和老师研究的专业方向存在“信息不对称”。
篇7
摘要: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现了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视,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生学习科研活动的一次实践。开展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指导实践时,应明确指导教师与学生各自任务与职责,建立融洽、信任、有效的师生沟通关系,基于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和需求,循序渐进式开展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关键词:科研训练;学生需求;循序渐进
一、引言
大学生在科研活动过程中, 一方面总结和归纳所学领域的经验成果,巩固和深化已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了解本领域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发展前景,拓展新的或交叉领域(庄军等,2004)。《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综合能力主要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英语专业毕业生学士论文的写作日益受到学者关注。孙文抗(2004)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领会论文要求、查找资料和英语表达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王崇(2004)指出学生不清楚毕业论文性质和特点,缺乏论文写作经历、写作者基础写作知识、语言运用能力较弱,受到求职、考学等社会因素干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高校众多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熊淑慧(2011)提出基于学术语言、学术论文的语篇及科学思维三要素构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过程的模型;张奕等(2009)提出“在管理体系的建立中促使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所学知识”的理念,并构建毕业论文检查、监控与评价、质量评估、控制与管理的多维立体化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管理体系。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生学习科研活动的一次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思辨性和创新性的综合教学环节。
二、构建师生关系
国内外学者对指导教师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探讨。Kuo & Chiu (2009:2) 将导师定义为“Instructors have individual conferences and meetings with students outside the class to discuss questions and problems that students were unable to resolve or clarify in the class.” Kuo (2011) 提出指导者愿意和学生会面并提供学生所需指导来完成他们的研究论文,并认为一位好的指导教师能够做到开放式沟通、有效的反馈并帮助学生在过程中成长。指导关系即是创造一种可以帮助双方成长并影响被指导者的一种关系。Cramer和 Prentice-Dunn (2007) 认为有效的导师应当意识到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学生科研活动满意程度和收获。Bruce (1995) 指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有助于学生获得自主性、竞争意识和互相尊重,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身份感,增加学生自信心,使学生积极展示自我和拥有更高职业期望。张玲(2012)研究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资质与职责,指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教学研究经验和水平与毕业论文成功与否关系重大。融洽、信任、有效的关系有助于师生之间有效沟通和科研活动顺利进行,基于信任和协作开展科研训练和论文指导。
三、基于学生需求的循序渐进式科研训练和论文指导:个案研究
1.明确指导任务和过程
毕业论文撰写是学生学习进行科研的一种过程,王崇义(2004)提出论文写作指导是从宏观指导向微观指导过渡的过程,宏观指导包括认识指导、过程指导(选题、准备书单、搜集资料)和内容框架指导(拟定提纲和完成初稿);微观指导指修改论文并定稿(局部内容调整、语言润色、格式完善)。笔者负责一名英语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共计21周,虽为个案研究,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微观视角的参考。指导过程分为毕业论文准备阶段和毕业论文正式写作阶段。准备阶段涵盖选题、文献搜集和阅读、开题报告和提纲写作;正式写作阶段涵盖初稿到定稿过程,如文献归纳总结、研究方法实施、研究内容与结果的科学性和意义等。郑悦等(2007:179)指出“本科生论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做论文的各阶段技能和知识”。教师与学生对毕业论文各环节的认识应达成一致,巩固和深化学生专业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帮助学生克服论文写作认识不清、情绪焦虑浮躁的弱点,达到阶段性和总体性目标明确,稳步完成科研计划。
2. 了解学生需求
王崇义(2004)提出写作过程指导是帮助学生解决论文写作中由笼统到具体、由“虚”到“实”有条不紊一步一步完成论文的策略上的指导。了解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和需求,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就薄弱环节重点加强训练和指导。笔者采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准备阶段调查问卷和正式写作阶段调查问卷,每个问卷各有10个问题。准备阶段调查问卷考察学生学术英语写作知识基础和对文献查阅和使用、研究选题、开题报告、任务书和提纲撰写的认识;正式写作阶段调查问卷考察学生对引言、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结论和意义、引用、参考文献、语体要求和英语表达方面的理论认识。问卷中的问题从完全不了解、初步了解、部分了解、比较了解和完全了解五个维度来获取学生对论文写作各环节的熟悉程度,保留一个开放式问题供学生反馈具体困难和所需帮助。
3.循序渐进式指导
准备阶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通过英语写作课程和指导规范手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术英语写作理论前提,这对科研活动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和学生互动式讨论来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选题是学生在毕业论文准备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希望得到指导的方面之一。学生仅初步了解选题步骤,题目契合点不易把握,或过于宽泛而无法囊括所述领域,或过于狭窄而导致研究失去了广泛应用意义。此外,关于创新的概念,导师认为“创新”常常指突破某一问题的前沿,而学生认为“创新”主要指未搬用现成的东西(郑悦等,2007)。教师要对选题进行科学引导,可以推荐10至15个题目和摘要范例供学生阅读,讨论其合理性和适宜度,帮助学生认识选题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话题列举出1至5个题目供教师评阅,教师避免直接评价题目的适宜性,而是由学生反思题目确立过程,教师给予补充或修正,从而促进学生更改或完善论文选题。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在择选文献来源、有效阅读文献、使用电子资源库、使用文献理论支撑话题方面迫切需要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信息主要进行宏观指导,分析每个环节困难和找到解决方法,学生亲自实践并及时与教师沟通,提高科研活动的有效性。
写作阶段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引言、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结论和意义等环节熟悉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采取恰当的指导方式。结果显示文献回顾写作和研究方法是学生正式写作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文献查找和使用与献回顾写作紧密联系,前一项是实践搜集,后一项是对搜集的文献资料的理论总结、归纳和评价,是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要求与体现。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到文献回顾不是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盲目堆砌和拼凑,而需要论文写作者能够对所研究领域的重要历程和发展进行逻辑概述并给予评价。学生对定量或定性研究方法知之甚少,虽然不要求本科生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但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去分析某数据或现象,锻炼学生思考、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引用和参考是学术英语写作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学生可能具备了学术英语写作的引用和参考意识,但对于具体要求不甚熟悉,为了避免文献来源使用不当,如省略文献来源、盲目引用文献、曲解文献原意等而造成无意抄袭,教师首先帮助学生构建理论支架,了解文内引用、参考文献条目及学术语体特点等,然后通过示范法培养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思维和构建学术语篇。
四、意义
Guterman (2007,引自Kuo,Ya-Hui, 2011) 强调本科生如果和指导教师之间拥有一个强烈的关系纽带则能够从研究实践中可以获得极大学习和成长。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实践活动中,应建立起融洽、信任的关系纽带,宏观指导与微观指导相结合,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研究话题、确立问题、撰写文献回顾、应用研究方法、思考和分析数据、总结并拓展研究结论和意义。基于学生需求开展循序渐进式指导,逐一解决科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个人自身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性、协作性、思辨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Bruce, Mary. Mentoring women doctoral students: What counselor educators can do. 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J], 1995, 35(2), 139.
[2] Cramer, Robert J. & Prentice-Dunn, Steven. Caring for the whole person: Guidelines for advancing undergraduate mentorship. College Student Journal[J], 2007, 41(4), 771778.
[3] Kuo,Ya-Hui. Applying a proposal guideline in mentoring English major undergraduate researcher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Coaching and Mentoring[J],2011,9(1),76-82.
[4] Kuo, Ya-Hui & Chiu, Jean. Mentoring undergraduates in their research proposal writing: EFL students in Taiwan. The Mentor: An Academic Advising Journal, 2009. Accessed 1 November 2013 at: http://dus.psu.edu/mentor/old/articles/091216yk.htm.
[5]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 孙文抗,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外语界[J], 2004(3): 59-64.
[7] 王崇义,加强毕业论文指导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若干问题的思考,外语教学[J]. 2004(6).
[8] 熊淑慧,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及构建写作过程模型,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J],2011(2):126-132.
[9] 张奕,王健,构建多维立体化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 2005(09),71-72.
[10] 张玲,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资质与职责的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J],2012(4),76-77.
[11] 郑悦,张海瑛,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策略,中国成人教育[J],2007(9):179-180.
[12] 庄军,邓宏兵,蔡靖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索性思考,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4(5):11-16.
篇8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标准;监控督导体系;长效评价机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过程。目前医学院校预防医学、药学、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等多个专业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研究素养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毕业论文也是本科生毕业、申请学士学位的前提和依据。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相关的法规也对毕业论出了原则性规定,指出完成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本科学生取得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的必备条件。但是,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的背景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整体质量下滑现象,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因此,加强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和提高地方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1.学生对毕业论文缺乏足够的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
2.论文的选题不科学,存在选题过大过小、论文题目与研究内容不符、理论价值或实际价值偏低等问题。学生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能力比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薄弱,观点、见解缺乏创新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写作能力整体偏低。论文基本格式、图表不规范,分析方法欠科学,抄袭现象存在。
3.指导教师带教学生多,投入精力有限,不能对毕业论文进行详细和深入的指导,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扩张的招生要求,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难以保证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质量。
4.教学资源经费投入不足,现有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环境不能满足学生收集、查找资料和获取实验研究数据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5.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和监控欠规范,毕业论文答辩要求不严格,对毕业论文工作过程管理和监控力度不够[2]。
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探析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五年制学生大四上学期即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搜集查阅文献、开题等工作,并定期开设论文写作专题辅导讲座。
2.建立研究生、本科生互助机制,提倡团队合作完成有意义和有难度的论题,强化大学生科学研究创新基金制度,加大扶持力度和数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全面实施导师制,实行校内外联合指导毕业论文。指导学生尽早明确学习、研究方向,及时发现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选择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强化指导教师科研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力度,强调指导教师应加强对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实验调研、撰写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4.加大对教学资源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量满足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必备的物质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
5.树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观,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督导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监控长效评价机制[3]。①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完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质量评价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表,严格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将质量标准作为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和评定的依据,注重论文的创新性、专业性、规范性和学术性。②实行毕业论文(设计)前期、中期、后期“三期”检查指导,实施学校、教学院系、教研室“三级”监控督导,抓好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强化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三期”检查指导:(1)毕业论文(设计)前期。优化选题设计,做到选题新颖、难易适中,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兴趣,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重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从宏观上判断选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及时调整难度和工作量。(2)毕业论文(设计)中期。加强中期检查与指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抽查指导教师工作记录、定期研讨情况及学生论文进展情况,进一步拓展学生研究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毕业论文(设计)后期。做好预答辩及正式答辩。预答辩是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正式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状况的全面检查和检验。实行答辩资格审查制和全员答辩制度,统一答辩要求,严格评分标准、规范论文答辩程序。建立健全评优制度,做好成绩评定工作,对不合格者督促帮助其整改,促进毕业论文质量整体提高。“三级”监控督导:教研室通过把好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报告、实验(调研)、写作和答辩等环节,注重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监控督导,扎实做好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教学院系通过精心组织和安排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及成绩评定工作,加强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过程监控督导,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学校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专家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专项检查工作,主要是针对毕业论文质量和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质量: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及完成情况、学术水平,毕业论文格式的规范状况,以及各院(系)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情况及管理措施。学校组织专家组以随机抽取、集中检查评价的形式,对各院(系)、各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督查评估,并以现场督导调研的形式参与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发放指导教师、学生调查问卷,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专项调研。重点是检查毕业论文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及答辩环节,依照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并及时提出和反馈整改建议。学校通过建立抽审机制、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反馈制度,形成“检查—反馈—改进—检查”的闭合循环监控系统和长效督导评价运行机制,实施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全程监控督导,从而强化管理与监控力度,推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毕业论文质量[4,5]。对于本科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及学生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应该着力加强毕业论文各环节的科学管理,提高全员意识,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增加指导教师的责任感,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不断优化、逐步完善毕业论文全过程监控评价保障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庄波.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8,(14):536.
[2]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0,(11):69-71.
[3]乔瑜.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及对高校教学的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4):7-9.
[4]王蜀磊.试论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的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1):20-23.
[5]吉文华,周畅.本科毕业论文状况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6):62-63.
篇9
[关键词]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新“国标”;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121-02
一、序言
《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会等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文件的精神而制定的。新版《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出台,要求日语专业学生应掌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国际形势相关知识,具备坚实的中国语言文化基础,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跨文化知识
结构。因此,解读国家标准的总体框架下的课程体系,建设适合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尤为重要。
二、解读《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总体框架下的课程体系
新“国标”对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体系都有明确的规定。新“国标”的出台,对日语专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解读新“国标”,探讨新形势下的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趋势愈显其意义的重大和深远。
新“国标”下的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四部分,由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环节组成。
(一)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第二外语等方面的课程设置。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三方面。专业核心课程又包括外语技能课程(听、说、读、写、译等)和专业知识课程(语言、文学与文化的基础课程,以及论文写作与基本研究方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中的技能课程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视听说、日语演讲与辩论、日语阅读、日语基础写作、中日笔译理论与实践、中日口译理论与实践等。专业知识课程有语言、文学与文化的基础课程,以及论文写作与基本研究方法课程。有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要拓展学习领域,提高对所学专业的整体把握能力。有中日语言对比、日语词汇学、译文赏析、日本文学选读、日本文学史、比较文学、日本文学研究与实践、日本社会与文化、日本历史、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等课程。专业特色课程由各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根据办学优势及特色、师资力量等灵活设置。有商务日语系列、旅游日语系列、科技日语系列、信息日语系列、翻译系列、区域研究系列、管理学日语系列、影视动漫日语系列等课程。
(三)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环节包括专业见习与实习、课外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国际交流等。
(四)毕业论文环节
毕业论文环节是培养学生研究并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与翻译实践报告、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可以用日文或中文撰写,使用中文撰写时,字数不少于6000字,同时须有不少于2000字的日文摘要;使用日文撰写时,字数不少于8000字,同时须有不少于800字的中文摘要。
通过新“国标”分析可以发现,日语专业核心课程中要求有论文写作与基本研究方法课程。而专业选修课程突出了中日语言对比、日语词汇学、比较文学、日本历史、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等课程。实践环节增加了国际交流。毕业论文(设计)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三、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与新“国标”相匹配,但是仍有部分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一)日语专业核心课程
日语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与新“国标”匹配。分为外语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外语技能课程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完成。听的技能由日语视听A(一)~(五)、基础日语A(一)~(四)支撑;说的技能由日语会话A(一)~(三)、基础日语A(一)~(四)支撑;读的技能由日语阅读(一)~(二)、高级日语(一)~(二)、基础日语A(一)~(四)支撑;写的技能由日语写作、日语论文写作、日语语法(一)~(三)支撑;译的技能由日语笔译(一)~(二)、日语口译(一)~(二)、基础日语A(一)~(四)支撑。
(二)专业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语言、文学与文化的课程。主要通过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专业选修课程与专业特色课程完成,开设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日本概况、市场营销c、国际商务谈判等。
(三)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由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开设日文录入实践、日语专业行业模拟实践、日语翻译实践等实践课程。
(四)毕业论文环节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设计要求单一,要求学生用日文写出6000字的毕业论文。
通过与新“国标”的对比可以发现,我校日语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体系与新“国标”匹配。而专业知识课程中的课程名称与新“国标”不完全匹配。例如现开设有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日汉笔译实务;日汉口译实务课程。但新“国标”中的名称为中日笔译理论与实践、中日口译理论与实践。同时日语专业知识课程中没有设置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另外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中缺少中日语言对比、日语词汇学、比较文学、日本历史、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等。
另外,日语专业的特色课程、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的改革创新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完善课程体系才能达到新“国标”人才培养的要求,真正实施全人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篇10
一、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
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块,即三个“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四个“微格”,其它方面依此类推。
二、中学作文教学微格训练网络(一级)
根据教学大纲有关听、说、读、写的规定和要求,我大体上将作文微格训练分为两大系列,即口头作文训练系列、书面作文训练系列。如下表:
(一)中学口头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命题方式│教师命题学生命题题库选题─────┼────────────────────────────训练形式│看图说话、联词说话、自我介绍、口述见闻、课文复述、讲
│故事、讲演、辩论、口述作文构思、口头作文─────┼────────────────────────────评改形式│作者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训练层次及目标─────┬────────────┬───────────────目标│初中│高中层次││─────┼────────────┼───────────────
│初一:读标准音,说普通话│高一:能按自拟提纲,用普通话
│初二:听人说活能正确理解│有条理地叙述事件。
│意思。│
│初三:听一般报告,能简述│高二:培养辩论能力,观点正确A初级│内容、归纳要点,参加讨论│,思路清楚,论据较充分。
│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高三:做有准备的演讲。
│。│───┼────────────┼───────────────
│初一:能注意听别人说话,│高一: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已的思想
│听懂意思,回答问题│,说明事物,阐述观点。B中级│清楚、准确。│高二:能较有力地进行辩论,观点
│初二:说话意思清楚,用语│鲜明,论据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恰当。│。
│初三:能作简短的即席发言│高三:可作即席演讲、
│,有中心,有条理,│
│态度自然。│
││───┼────────────┼───────────────
│初一:能较完备地介绍各种│高一:稍事准备,即可作即席演讲。
│内容、简单的读物、│高二:能较熟练地运用议论文知识
│见闻。│,准确有力地进行辩论。
│初二:能借助资料做口头作│高三:可作即席发言、演讲、辩论
│文。│、说明,口头作文。
│初三:讨论问题,能正确地│C高级│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
│服力,条理清楚。│
──┴────────────┴───────────────
(二)中学书面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书[1]作文过程微格训练系统:审题构思行文修改面│[2]观察——分析——表达微格训练系统:意化雏形化物化作│材料:收集材料、选择材料、使用材料文││主题:主题提炼;怎样确定主题微││表达: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格│[3]分格训练系统│结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训││结尾练││语言:规范(信达雅)体││修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修辞系│文风:文风的要素、对文风的要求(一级)│[4]文体微格训练系统:记叙文(简单记叙、复杂记叙)、议论
│文、说明文、应用文。
│[5]综合微格训练系统:即上述四种训练系统,根据需要有机分
│解综合。
三、有关微格训练网络的说明
(一)微格作文训练网络的科学性。
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微格作文训练网络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反映作文训练的客观性。现在这个初步构建的训练网络,基本包容了三个已经实践验证了的组成部分:写作学基本理论,中学作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层次和要求,近百年来根据实践总结出的作文训练体系和方法。如微格作文训练体系基本包括了写作学基础理论的思维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及写作的本质、过程、规律、技巧等等科学规律。可见,微格作文训练体系不是作者主观臆断、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为依据的,微格训练体系其内容、目标、训练层次则完全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而制定的。可以说,微格训练网络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作文训练体系。
(二)微格作文训练网络的特点
(1)强化了写作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透析性。多年来,由于教材编写体制、中学生年龄、心理、知识层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学作文训练不强调写作理论的系统性传授,写作知识只在高中部分散布在课文或知识短文中。初中部分有一套《作文·汉语》,这套书适合学生自读,感性现象描述较多,理论透析较弱,而中学生又似乎不大适合系统地讲授写作学的“纯理论”,微格训练体系恰好弥补了以往中学作文训练中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它由于化系统为局部,将写作基本理论分解成若干个“格”,老师在训练时就可以将这一个“格”的有关理论系统,透彻地传授给学生,既可不讲成“纯理论”写作课,增加学生负担和困难,又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写作理论透析给了学生。这样三年下来,“格格”相连,就联格成面,最后完成了一个理论系统网络工程。使学生不再是“盲人骑瞎马”的摸,而是在系统写作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
(2)符合人类认知规律,适合中学生作文特点。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总有个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的认知过程。中学生对作文规律的体会和认识也有这个特点。由于他们自身的年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写作经验及现行中学教育体制诸方面因素的限制,使他们很难系统地钻研和把握写作的各种规律。微格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一个个“格”里体会和认识写作的相应的规律,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使他们由浅到深,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形成认知过程,并进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