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营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18:5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外营销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外营销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海外经营 问题与对策

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户,约占企业总数的99%,工业产值、实现利润和出口总额为60%、40%和6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1978年至1996年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1998年中小企业吸纳国企下岗职工约460万人。非国有中小企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尤其是在接纳安置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人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一批中小企业在国内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又进军国际市场进行海外经营,有的中小企业开始在境外设厂布点,更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使自己在国外有了很好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海外经营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主要体现于民营企业的商品出口、海外经营上。自1978年以来,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开始有少量直接出口,90年代随着三资企业自营出口的增长,到1998年民营企业的直接出口比重已上升到47.3%.成为我国出口增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大约有150家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被赋予自营进出口权,而且涉及的行业也相当广泛,且有一批民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境外设厂办点.如江苏三星绣品集团,先后派出个体和私营业主120多人次.在lO多个国家创办了3O多家境外私营企业;北京时代集团公司在欧洲收购了一家老牌的外国仪器公司,使自己的产品占领了很大一部分欧美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或通过外贸出口或通过出口商品生产等形式,参与国际竟争。综观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规模偏小。海外市场狭窄,市场过分集中.占领的市场大多是亚洲市场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市场多半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欧美的则很少,其产品覆盖面也十分狭窄。尽管有外向型经济活动,但普遍没有形成规模。我国浙江一带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多些,但内地边远地区走出去的企业则较少;走出去的企业中。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则更少.

(二)中小企业产品档次不离,外向型发展仍处于相对幼稚水平 中小企业产品档次不高,质量普遍低下。形式单一、老化,出口产品也没有自己的品牌、附加值、科技含量低。从商品结构看.出口的产品中多是服装、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或机电、成套设备出口极少。

(三)中小企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懂得海外经营的人才更少,使其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中人才缺乏,且人员素质低下,国内从业人员多半是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职工、民工、文化水平低的人。加上中小企业主对海外经营培训不重视,使得海外经营人才更加缺乏。根据对四川省200个私营企业的调查表明,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私营企业主占总数比例仅为14%中小企业用人制度上采用“任人唯亲”的家族管理方式,与国际上通行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大相径庭.这势必影响中小企业的海外拓展。

(四)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中.利用国外的生产要素少 如: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少.即在国外建立的合资企业较少,弱化了中小企业海外竞争的能力和进行研究开发的势头,国际营销网络面狭.不成体系。

(五)中小企业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的行业多半为劳动密集行业 尽管有其优势,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这些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

二、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致使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机会减少、成本增加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由经贸委、科委、乡镇局、工商局和工商联等部门管理。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一,管理分散,地方企业无所适从在项目审批、产品鉴定等方面职权不清,多方插手、重复收费,“三乱”现象极为突出。加之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造成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办理商务出国的费用高、环节多、效率低,往往使中小企业坐失商机。

(二)融资困难,告贷无门.致使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后劲不足资本经营是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乃至生存的最关键一环,然而由于我国大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政府对民间金融机掏采取抑制发展政策,致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出现:1.资金供应不足。目前我国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而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则是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米就少的贷款数量就更为可怜,贷款供应严重不足。2.中小企业寻保难。因为中小企业多为租赁经营,无不动产作抵押.因而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机构就少.担保的品种也就单一。此外,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放贷的责任大,直接融资无渠道等,也影响了其融资能力如:福建省中小企业约52%无力从银行获得贷款,致使21.6%的中小企业开工率低于50%;73%的小型企业开工率低于80%。3.扶持不足。8O年代国家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随着改革的推进,这些政策逐步取消了。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不但很少得到优惠,反而由于各级政府热衷于大企业、大集团的建设而遭冷落和不公。

(三)政策不公。市场无序。增加了中小企业经营成本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只有大企业才代表工业发展的未来,才能为国家工业化作出贡献。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极大繁荣了我国经济.但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却认为.它们与大企业争资源、争市场,大量生产伪劣产品,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许多人有意无意地将加强大企业同发展中小企业对立起米。这种观念也影响政府部门所制定的政策,使我国出台的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呈现出一是短期性,二是不公平性,致使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成本高,利润低。近年来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对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私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上也存在着不公平性。具体表现在:

1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提,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的现象等。2在土地政策上,我国中小企业不能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税减免等政策。3.在银行呆坏账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愤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4.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秩序混乱。加之一些部门执法不力,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四)加入WTO后。中小企业海外市场拓展竞争将更加剧烈加入WTO后。一方面给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提供了难得机遇+使其进行海外经营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但不乏挑战因素的存在。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扩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有:1.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将面临国外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严重打击;国外高精尖产品一方面冲击我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也占据了许多海外市场,使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有较大难处;2.加入WTO以后+我国中小企业将受到已加入WTO的发展中国家同类企业的竞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产品如印度等国的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与我国中小企业分争海外市场。这两方面将会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大小。

(五)自身因素制约其发展,致使其海外经营步履放慢除上述企业的外部问题外,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主要有企业体制和组织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有差别、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开发能力不强、盲目投资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使企业产品档次低、中小企业的海外拓展的步伐要比其所预想的缓慢。

三、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发展的优势

尽管中小企业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就此否定中小企业有走出家门跨人海外市场的能力,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发展仍然存在着优势.既存在着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也有自身积累的勃发力。

(一)WTO与经济全球化给中小企业海外发展的影响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国中小企业实现二次创业,走出国门,融人世界,这是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将使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中小企业也将获得一个多边、稳定可预见的公平竞争环境,使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有着良好的机遇:1.WTO要求实现多边、无条件、稳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将使中小企业在产业准入等方面,与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享有同等权利.有利于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WTO要求放开资本市场,允许外资银行进入,将使中小企业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获得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机会;3.WTO将加快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地域不再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它将具备与大企业竞争的能力;4.WTO将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将成为跨国公司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更加便利海外扩展。

(二)中小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具备海外扩张的能力中小企业已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拥有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加之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已走向国际市场,积累了一些海外经营的经验。这为海外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为乡镇企业,其产品乡韵气味浓厚,可以弥补海外行空穴,扩张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加之中小企业灵活性,应变市场能力强+能够适应海外市场的风险,较容易利用跟进原理占据海外经营市场。

四、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发展的对策

自9O年代来+中小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席卷全球,中小企业走向世界进行海外经营不仅是中小企业一种明智选择,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中小企业走出去,实现第二次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当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深化国企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已有13万多家乡镇企业的产品走到国际市场,有6300多家的乡镇企业办了跨国公司。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迅速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使之成为拉动整个企业发展、地方经济、国民经济的火车头。政府应为中小企业海外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中小企业海外经营的成本,解除其经营的后顾之忧。具体对策如下:

(一)政府应在理念上扶持.为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提供良好的环境中小企业虽然是民营企业,但在理念上、观念上必须从计划经济的体系中解脱出来,建立起与国有经济一视同仁,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理念.不应该考虑企业的姓公与姓私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标准来对待。要按照“三个有利于”、“发展是硬道理”的客观标准做好中小企业的扶持工作,“加长”政府“有形的手”为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轻装上阵,为其海外经营减压减负。

(二)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保证中小企业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中小企业要进行跨国经营,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企业的运动过程实际上也是资金的运动过程,如果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需求得不到保证,企业就很难顺利地开展自己的业务。为此要做到:1.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应尽快开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选择地开展“创业板”试点,改变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间接融资单一渠道状况;2.扶持建立和重点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中央、地方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并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排队,按照“优先支援企业”、“有条件支援企业”、“其它企业”的顺序,在数量上保证供应,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如我国经济学家董辅{n所提倡的大力发展民间担保公司,利用民间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和监管制度,搞好中小企业资信档案,银企联手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保证我国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大竞争中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三)进一步理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外贸体制.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为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扫清障碍.铺路架桥中小企业管理应按照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要求,结合当地机构改革的实际,进一步理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尽快明确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以形成全国纵横贯通、上下联动的中小企业工作网络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营,工商登记手续十分繁杂,曾存在着多头审批的现象使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面临着许多不便今后,要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登记制,简化审批手续,节省审批时间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发展空间。

{四)强化政府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功能政府在中小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工作,主要有:1主动与相关国家签定双边协定,为中小企业提供双边的法律保障。2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搜集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经过必要的分析和加工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以保证中小企业作出准确的判断、决策;3提供中介服务,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经济协作以及企业的产品出口等牵线搭桥;4.加强培训服务,政府应举办各种跨国经营跨国管理培训班,使中小企业经营者经过培训获得相应学历,并鼓励他们出国考察,掌握新知识.帮助中小企业经营者提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为他们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5.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并借鉴国际上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重点扶持一批优秀中小企业。6为中小企业提供海外投资保险,中小企业到海外办厂遇到的风险比国内大,除中小企业自身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外,我国应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成立全国性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专门负责为中国海外投资企业提供政治、经济类保险。

(五)搞好技术创新.促进特色经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世界上产品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中小企业在市场中拼搏如果不及时更新设备,开发新产品,使之潮流化、个性化.则很难保持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生产水平低、设备陈旧落后,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必须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围绕现有企业母体加大投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产品的升级和技术创新,从而把中小企业从依靠简单量的扩张、生产一些档次不高、重复建设的产品,转变为依靠科技,搞深加工,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竞争能力强的产品。并积极走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的发展路子,重新调整产品的市场定位,找准切A点,在产品、工艺等方面积极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努力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实现市场的联结。同时,还要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共同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的开发。处于产业上、下游的企业要加强配套,形成合作群体。

(六)中小企业要重视培育高素质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海外经营的能力企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素质,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力、组织力、观察力、协调力等综合素质,我国中小企业高级经管管理人员,一部分是受计划经济教育过来的,另一部分是新起的私营企业家,他们对科学、严格、系统、规范、动态的现代经济管理认识不足,有的甚至没有入门。人才竞争是一切竞争的基础,中小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和开展海外投资活动,就必须有一批熟悉国际贸易规划与惯例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外经贸、金融、营销、企管、财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此中小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调动高校力量,开办各种培训班.建立有效机制,培养海外经营人才使其具有跨国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其驰骋市场的理性能力。

(七)依托大厂求生存.达到借船出海的目的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无论是打进国外市场,或是保存国内市场,都要靠竞争力强的强势企业作为先锋和骨干队伍。中小企业要抓住国内大型企业资产重组和经营战略调整的有利时机,以不图所有,但图所在的眼光,主动与太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通过对太企业上下游产品的加工制造,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创造机会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投资者采用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形式,达到中小企业供梯上楼、借船出海的目的。

(八)搞好市场创新,强化网络营销,扩大海外营销市场份额面对国际市场,中小企业必须改变“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搞好市场创新,强化网络营销,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加入因特网,组织精兵强将研究信息和开发市场,扩大市场范围,积极推出商业化绿色食品,力争在电子贸易时代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中小企业在拥有的一定营销网络基础上,扩大延伸原有的网络,积极推进发达国家如欧美等国的营销机构,形成一个地区完善的、布局合理的全球营销网络。

篇2

关键词:沱牌酒,国际化,现状,SWOT分析

 

1.沱牌酒业的现状

沱牌酒业现已具备年产销沱牌系列酒2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制造企业之一。并形成了高、中、低档兼有,高、中、低度结合的产品结构新格局,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并正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沱牌曲酒是中国低端白酒强势第一品牌。从1997年至今销量连续9年入围全国白酒品牌前十强。由于税收的影响和中高端产品销量的规模性缺失,其与中国传统名优白酒品牌相比处于绝对劣势。其平均毛利率在30%左右,而五粮液却是49%,茅台更高达71%。论文参考。沱牌酒80%集中于西南,中原,华北以及东北市场,70%销售来自于中低档产品这两个现实对沱牌酒业寻找新的市场,整合市场营销策略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沱牌酒业推行国际化战略的SWOT分析

2.1. 沱牌酒业推行国际化战略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分析

沱牌酒业地处四川盆地,四季分明,气候湿润,环境优雅,青山绿水,具有酿酒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沱牌酒业拥有中国首个国家酿酒工业生态园,将生态概念植根于品牌中。

企业技术先进,改进并应用了隔排双轮底工艺,应用了加泥发酵及夹泥发酵工艺、回双轮底糟发酵工艺、糟醅翻酵工艺等特殊工艺,其浓香型曲酒生产技术不断完善。 沱牌酒业借力川酒整体优势,“六朵金花”其心协力,团结互助,共同攻克中国白酒业共性的核心问题,技术优势明显。

基酒储备优势巨大,但却占用了巨大的资金金额。公司司近两年销售收入在8亿元左右,而存货却高达11个亿,远远高于同行业水平。公司销售面临困难,销售目标过高,激励效果不明显。

2.2.沱牌酒业推行国际化战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酿酒行业面临着成本上升和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而压力正是转型的机遇。沱牌酒业以责任为重,抢抓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增添动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增加了沱牌就出口的机遇。世界文化也不断交融,中国的白酒文化被广泛接受并受到重视。

但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和运输成本的增加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进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降低。论文参考。国内白酒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与行业龙头企业在经营实力、品牌竞争力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外国酒业公司的行业渗透都将将影响向海外扩张的步伐。销售数据明显显示,沱牌酒业短期走势过强,补跌压力大。

3.沱牌酒业国际化的策略

3.1产品定位与市场定位准确。

对产品定位的计划和实施以市场定位为基础,受市场定位指导。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目标顾客的心目中为产品创造一定的特色,赋予一定的形象,以适应顾客一定的需要和偏好。在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之前首先要做好国际市场调研。沱牌酒业应更多地以国际化的思维寻求改进国内生产工艺的技术,从而使中国白酒口感更适合国外消费者,在达到口感认同的过程中提高沱牌酒的知名度。在国际市场上,沱牌酒业的沱牌曲酒可继续实行渗透定价策略,走低端市场。亦可寻求适当的营销策略使舍得品牌得以重新塑造,从而将其再次打入高端市场,取得预期目标。

3.2重视消费文化的营建

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要形成国际品牌,应以文化输出为前提。在不通的国家中加入不通的元素与中国元素紧密结合。即在文化的整合过程中做到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深刻发掘白酒蕴含的文化精髓,然后以恰当的方式加以传播。在文化营销方面,沱牌酒业应在企业的品牌中融入中国元素,利用四川省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发挥其优势。射洪县亦为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故里,具有一定的历史名人效应。沱牌酒业亦可利用中华侏罗纪公园和遂宁死海等旅游圣地,制造营销事件,宣传推广旗下品牌。

3.3 促进品牌国际化,提升品牌附加价值

现代意义的品牌是指消费这对产品的全部体验。在产品同质化的时代,产品的物理属性差别并不大,品牌能给人以心理暗示,注重消费者的情感和精神寄托。品牌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打开商品销路、占领市场的重要竞争手段。在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中,应关注品牌的翻译和情感定位,以全球化的思维重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打入国际市场。

3.3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建设营销渠道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企业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高水平地运用国际市场的资本、人才等经济资源。尤其是在企业初始进入某一海外市场,尚不具备顺利运作的条件时,建立战略联盟将很有必要。企业可与国际巨头联姻,借助国际巨头销售渠道,建立企业联谊会制度以相互传递经济信息。加快企业海外子公司销售当地化,资本当地化,管理当地化,研究与开发当地化的进程,有助于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实现国际化经营。论文参考。

4.结论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沱牌酒业选择国际化战略无疑是顺从了经济趋势。沱牌酒业想要弄潮于经济之海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沱牌酒业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企业短期和长期规划,逐步实现沱牌酒国际化,为中国白酒国际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1.张宁馨,利用中国元素打造强势品牌,《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2月号上(总第362期)

2.杨柳,白酒产业的路径选择,《酿酒科技》,2009年第2期(总第176期)

3. 李家明、庄福明、马朝辉、郎勇金、邓福兵,多种工艺在沱牌酒生产中的应用,《酿酒科技》,2009年第5期(总第197期)

4.张家清、刘杜若,中国白酒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2月中旬刊(总第53期)

篇3

    中欧贸易摩擦解决机制研究 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浙江省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企业国际化方式和成功因素研究 外资在华并购的动因研究浙江省各地区利用外资效果评价和实证比较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外资在华并购动因分析 出口信用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应用分析 中美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TCL 跨国并购的问题研究 江浙沪制造业外商投资现状比较研究 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及竞争力:入世前后的比较分析 垄断、安全威胁与反垄断控制--外资并购中的问题和对策 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江浙沪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比较研究-以通信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管理模式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因素分析 江浙沪 FDI 技术溢出效应比较分析 中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比较分析 外资并购中资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在华并购绩效分析 FDI 对我国通讯产业的垄断分析 浙江化工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对策分析 外资在华并购后的整合研究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外资并购中反垄断问题的经济分析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障碍分析:农产品贸易视角 欧盟 RoHS 对浙江省机电产业出口的影响分析 宁波服装出口的品牌战略:合创品牌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析 长三角地区纺织品出口市场秩序研究 日本企业投资中国的区位选择研究 温州鞋业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区域发展中招商引资的战略思考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入世后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上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析进口配额的效果及政策取向 绿色贸易壁垒对佛山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我国加工贸易政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引进外国智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垄断行业监管机制问题研究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条件及路径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发展 惠州对外贸易企业的变迁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现状、成因和对策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转基因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中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 中国农业开放模式的选择研究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选择与完善研究 从轮胎特保案看我国的反倾销 金融危机下广东的双转移战略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广东企业走出去研究 广东外资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金融危机下广东某产业发展对策探析 港口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具体哪个港可以自己定) 中国国际多式联运问题研究 港口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具体哪个港可以自己定)

    中国第三方物流中的问题研究 中国集装箱运输中的问题研究 提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贸易救济制度研究 对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国际贸易交易结构的确定 欧盟优惠性原产地规则调整与中国出口战略应对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以美国对中国输美纺织品设限为例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国际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趋势与促进肉类产品出口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或某省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技术提升研究 引进外资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或作用研究 FDI 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推动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国际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关系研究 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自主创新与增进我国出口商品比较利益研究 论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推动 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利弊或转型升级研究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 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标准化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效用研究 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 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我国商品出品对策

    国际劳工标准下我国政府、企业对策 我国纺织业出品竞争力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纺织业的贸易格局与市场策略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世界 FTAS 发展态势与中国策略分析 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的作用探讨 加入 WTO 后我国民族产业的保护 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选择——以惠州经济为例 古典比较利益论与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FDI 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贸易的影响看我国开展海外投资 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 中国经济反垄断立法的探索 广东区域聚集经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及风险研究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欧元汇率变动对惠州制鞋行业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机理及未来演变研究 中国国有经济角色演进的反思与前瞻 我国产业结构调查研究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及解决思路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广告语言与消费心理研究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拓展研究 浅论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中小企业文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和对策

    中小企业品牌经营误区及创名牌战略研究 顾客忠诚研究述评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浅析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 客户关系管理的探讨——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思考——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顾客关系投资的个性化价格促销 中小企业出口及其社会责任研究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广东农产品出口跨越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出口低价竞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惠东鞋业出口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对外贸易对惠州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惠州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全球知识网络与跨国公司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机制和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的跨国传播机制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研究 知识的国际传播机制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双边 FTA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FDI 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广东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我国国际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基于因子分析的研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倾销问题 反倾销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 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原因及障碍分析 绿色国际贸易与绿色国际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如何跨越绿色贸易壁垒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政策思考 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市场水果检疫准入与促进我国水果出口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法、产业法与反倾销法的冲突与协调 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与政策变化 市场营销视野下的大学生自主择业策略分析 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方式的分析 论国际市场营销者如何跨越文化障碍和避免政治风险 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与评价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与建议

    开题报告举例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 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 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 · · 二、 1、 2、 3、 ·· ·· ·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 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 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 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篇4

论文摘要:博物馆旅游业的兴起,博物馆商店的建设逐渐成为文博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商店应突出自己的文化性,市场经营应针对消费心理需求进行分析,运用科学、合理销售策略,构建有自己特色的经营模式,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商业活动。

1发展博物馆商店的意义

博物馆商店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依托于博物馆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博物馆商店的经营范围很广,从人们旅行必备的衣食住行,到独具博物馆特色的旅游文化用品、书籍、旅游纪念品等。伴随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增多,博物馆商店的经营范围还在不断拓宽。博物馆商店的发展是博物馆市场化建设中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文博旅游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1文化传播的载体

博物馆是社会历史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机构。因其收藏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传播及长久利用,所以教育传播是其主要社会功能。。依托于博物馆开发的文化商品,被赋予了地方特色、文化个性。例如在我国古城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其商店的文化商品多以兵马俑文化为依托,除了仿制的兵马士卒、各种印制精美的画册,小的纪念图章等也以表达秦时期的古文化为主题。通过博物馆商店的经营,历史文化信息被传播出去,商品销售得越多,信息传播得越广。博物馆商店是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渠道,有效促进博物馆教育传播的社会功能”。

1.2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文物的收藏、保护、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各国的博物馆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费不足,除了国家扶持、募捐赞助,商业经营已成为各国博物馆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的博物馆商店总体发展水平较差,但已逐渐加大经营力度,如上海博物馆从1996年至今,开发出1600多种文化商品,去年的销售额达到2400万元,超过了全年的门票收入,有效的发挥博物馆商店的作用。

1.3旅游购物的中心环节

旅游购物是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一。在文博旅游业中,博物馆商店的合理经营是提高博物馆旅游购物的水平的关键。由于各地的文化信息不同,各地馆藏资源不同,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各具特色,依托于博物馆开发的文化商品,与当地的文化信息相得益彰,是旅游购物中的特色商品。如武汉博物馆以楚文化为主题,设计开发的编钟系列商品,很受中外游客的欢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市场营销学理论,分析消费者心理,利用博物馆的文化优势开发商品,形成有特色的博物馆商店,提高博物馆旅游购物水平。

2影响国内博物馆商店发展的因素

2.1经营理念陈旧

陈旧的经营理念是影响国内博物馆商店发展的首要因素。我国博物馆建设起步较晚,大都依靠国家扶持,“耻于言利”的思想一直严重的影响了博物馆商店的发展。除了收售参观门票,小范围的出售旅游纪念品是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商店的现状,规模和作用相当于小商品零售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博物馆商店的经营理念亟待更新,它不仅仅关系到博物馆的经济收益,也是现代博物馆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必然。

2.2经营方式单一

理念的落后,直接导致经营方式单一。现有国内博物馆商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博物馆自主经营,另一类是博物馆把店面转租给个体经营。从经营现状看,商品陈列都以简单的柜台陈列为主,导购缺乏专业训练,经营的商品大同小异。实质完全相同的两种经营方式,既不能吸引顾客的购买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呈现出经营惨淡的局面。

2.3缺乏具有市场生命力的产品

缺乏有市场生命力的产品。随处可见的仿真饰品、钥匙链、文化衫等,博物馆商店类似旅游景点的小商品零售店,毫无特色。缺乏针对馆藏展品的文化定位的设计,缺乏针对不同消费群的定位设计。产品质量差,缺乏精品。

3构建现代博物馆商店经营体系

3.1更新经营理念——“以文补文”“拓宽博物馆商店经营的领域,实现“以文补文”是现代博物馆商业经营的新理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给各地博物馆商店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引起世界的瞩目,西方人开始更多的关注东方文化,旅游业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给博物馆商店的规模化发展带来契机。国外博物馆商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早在1955年,就创建了一个具有国际性的组织“博物馆商店协会,简称为M.S.A”(Museum StoreAssociation)。拥有二千多名会员,大多是美国的博物馆,德国、加拿大、澳洲、日本、中国台湾的一些博物馆也加入了该组织,他们经营的商品多与馆藏和文物有关,品种丰富。针对我国博物馆的消费市场进行分析,有组织、有规模的利用各地不同的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商品,让游客通过我们的商品了解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文化通过商品走出国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博物馆带来收益,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文补文”。

3.2细分市场。经营规模化发展

提高博物馆旅游购物消费水平,科学、合理的经营理念是最好的推动力。文博旅游业发展,人们旅游购物呈现出新的消费需求。

3.2.1消费群及其需求分析

通过市场调查,我们把国内博物馆消费群大致分为4类。(1)、大、中、小学生。这类消费者多以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为目的。他们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购买力较低。主要消费食品、小型的纪念品如印章、宣传画册、书签等。(2)、普通国内游客。消费目的是为获得一定的文化体验。他们有固定经济收入,购买力中等。这类游客人数较多,购买商品的种类很多,购买动机各有不同。从食品、服装等生活日用品,到特色的文化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成为购买的可能。(3)、海外游客。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寻根或对异质文化的向往,来到博物馆。他们经济实力较强,因而购买力较强,购买的商品种类很丰富,特别是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商品最受他们的欢迎,这也是海外游客消费需求的中心。(4)、潜在消费群。这类人群通过书籍、网络等间接手段完成消费。他们的经济实力不同,购买力也很难预测。

3.2.2细分市场

根据对消费群及其消费需求的分析,针对目标顾客细分市场,博物馆商店就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销售策略,这是现代市场经营的必要手段。根据对博物馆消费群的大体划分,我们把博物馆商店的市场空间也大体划分为4大块,即学生消费市场、国内普通游客市场、海外游客市场以及潜在消费市场,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突出每一个市场的不同特点。如针对学生消费市场,结合学生的消费目的,以文化教育为主旨,消费等级偏低,可以开辟出售食品、饮料、小型文化纪念品为主的学生休闲厅,免费提供一些与博物馆文化相关的书籍、画册等。而对于海外游客的市场,特色的传统文化商品是商店经营的重点。开设海外专柜,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和环境,满足海外游客的消费需要。

目标顾客的确立,使得博物馆经营做到有的放矢,从营销策略的丰富,到不同文化商品的开发都更有针对性。细分市场使博物馆商店的经营从盲目经营走向秩序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多,博物馆商店的经营范围将获得更多的拓展空间。

3.2.3扩大经营规模,拓展销售渠道

博物馆商店经营范围扩大,使博物馆商店最终有别于小商品零售店。例如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其博物馆商店的规模很大。馆内有5000多平方米的营业厅,在纽约的一些大商场和其它城市设立销售点。馆内销售的书有6000多种,商品近2万种。博物馆开发商品非常慎重,但销售面很广,每年寄出1300多万本商品目录,为6O万人邮售商品。据前几年去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考察的人讲,商店的营业额已超1亿美元大关。已从一个小纪念品中心,发展成推进文化教育的主要延伸机构和博物馆建设的重要经费来源。

国外的成功经验让我们看到博物馆商店在文化传播和商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单一的经营模式,运用现代化的经营手段。例如利用广告和网络资源扩大商品宣传力度,开设连锁店、专营店,直销、邮购、网络销售等多渠道经营,推动博物馆商店的发展。

3.3个性文化商品开发,提升产品的市场生命力

产品是影响消费水平最直接的因素。文化商品开发成为发展博物馆商店的核心问题。首先是文化定位设计。以不同的博物馆资源作为商品开发的文化定位;如北京的故宫博物馆以宫廷文化作为其产品的文化定位,而云南博物馆则以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服装服饰为特色,以突出少数民族风情为文化定位;其次是产品价值定位。根据不同等级的消费需求定位产品开发的等级,不仅要有精品也要有面对大众的消费品;最后是产品质量的定位。这是完成产品开发的关键。目前博物馆商店经营的商品大多直接从小商品生产制造商那里挑选,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现象严重。作为文化的圣殿,劣质的产品只能损害博物馆的形象。在“2002博物馆文化商品研讨会”上,北京故宫博物院参展的文化商品中有4O多件曾经作为国礼馈赠给外宾。运用传统元素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打造文化精品,这是博物馆开发文化商品的优势。

博物馆商店的经营应突出文化性的特征,而其中个性文化商品是体现文化性的根本,也是博物馆商店真正有别于旅游景点的零售店的根本。博物馆除了立足于本馆资源进行产品开发以外,还可以互相利用馆藏资源合作开发,使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开发成为一种产业,不断推陈出新,赋有生命力的产品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4结语

篇5

>>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 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传播对策分析 境外孔子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基于文化视角 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价值分析及趋势初探 试析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 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的收益问题及孔子学院等的运作建议 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困境及改进建议 浅论孔子学院的对外推广传播 孔子学院: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文化传播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传播技术困境及对策 论“华莱坞”类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困境及应对策略 孔子学院“躺着中枪”的文化昭示 独立学院建设校园文化的困境与对策 美国孔子学院发展的困境及其消解 孔子学院视角下的中医传播与发展 孔子学院的书法教学和传播活动评析 关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新兴策略之“孔子学院大春晚”的思考 论活动营销的传播效果及文化困境 农村文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孔子学院在线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孔子学院遍布全球106个国家,年投入过亿美元”

②DON STARR,“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Europe: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European”Journal of Ed-

ucation,Vol.44,No.1,2009,Part I

③⑥DON STARR,“Chinese Langua-

ge Education in Europe:the Confuci-

us Institutes European”Journal of Education,Vol.44,No.1,2009,Part I

④Guy Healy,“Call to let Conf-

ucius Institutes bid for funding”,Australia,2010 Newspaper Source

⑤⑦Jay Rey,“Confucius Institu-

tes debuts: UB site to become part of worldwide,Chinese-sponsored network” Buffalo News(NY),2010

⑨Carol Bellamy and Adam Weinb*

erg“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

ange to Restore America’s Image” A-

merica:The Washington Quarterly,2007

⑩⒁,“孔子学院在欧洲生根”

⑾戴蓉,《孔子学院与中国语言文化外交》[J].复旦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8

⑿http:///wiki/Fulbright_Program“Fulbright Pro-

gram”

⒀张西平、柳若梅,《研究国外语言推广政策,做好汉语的对外传播》[J]. 《语言文字应用》,2006

篇6

论文关键词院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营销

论文摘要院在纺织品贸易中,由环保法规、安全卫生标准和绿色标志认证而形成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致使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失去低成本的优势,从而给服装输出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应通过绿色营销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一、绿色壁垒的分析

1绿色壁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绿色壁垒与传统的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等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贸易壁垒由于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越来越受到国际舆论谴责并易遭到对方报复,所以成为势力日渐减弱的壁垒形式,而绿色壁垒之所以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非但不会被淘汰,反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不断强化,是由于能保护进口国的经贸利益,同时绿色贸易壁垒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绿色壁垒是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积极响应,环保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则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支持,绿色壁垒是日益发展的绿色化浪潮的必然结果,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为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的非绿色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展中国家也需要绿色壁垒,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需要通过绿色壁垒提升自己的环保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它来阻挡发达国家将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和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绿色壁垒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环境保护,也有利于全球环境的改善。

2绿色壁垒的不合理之处

在合理的外衣下绿色壁垒也掩藏着许多不合理,这些不合理自然成为人们怀疑甚至攻击的切入点,其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适用同一标准不合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的差距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这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绿色壁垒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与科技存在巨大反差的背景下施行的,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不公平,而且从一开始就不公平。绿色壁垒造成的单边贸易极不合理,在推行绿色壁垒时,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落后于发达国家,过于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通过制定与实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可能达到的环保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处处碰壁难以进入发达国家,以致丢失了大量海外市场,而发达国家则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环保的低要求低标准大肆在发展中国家兜售产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种单边贸易不仅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新的环境危机,把环境污染的责任完全推给发展中国家是极不公平的。首先,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其次,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土的环境和资源将国内的大量高能耗尧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大幅提高。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首先影响的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外贸易的市场准入,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针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设置了严格的诸如技术标准等限制的贸易壁垒。其次使纺织品成本上升,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成本上升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方面是因为厂家为了避免产品中含有禁用染料,不得不使用昂贵的进口染料替代国产染料,致使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禁用染料检测费用较高,根据检测标准的要求,印花制品必须对每种颜色抽取样品,并对每个样品逐个进行检测分析,而检测费则根据色样的多少来收取,从而又额外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绿色营销对于色彩丰富的我国纺织丝绸服装制品业的对策尤为明显,面对日趋强化的绿色壁垒,纺织服装业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去迎接全球绿色化的挑战,即大力开展绿色营销,利用绿色营销去融消绿色壁垒,具体而言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纺织服装企业应及早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从战略的制订到具体实施过程都应始终贯彻一种绿色理念而不是寄希望于消极回避或通过抗争去减弱绿色壁垒的阻碍。产品包装绿色化,绿色包装正成为绿色营销中引人注目且行之有效的一环。由于产品包装占用了大量物质材料,污染了自然环境,损害了人体健康,而许多不可回收的包装物更是又污染又浪费,所以推行绿色包装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而且作为最外在表现的产品附加成分,包装的绿色化无疑能最直接地向消费者传递绿色信息,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绿色产品形象,所以绿色包装对于绿色营销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争取获得绿色标志,在当今的绿色社会中,绿色标志无异于企业打破绿色壁垒,立足国际市场,赢得顾客,获得发展的金钥匙。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就等于拿到了市场准入证遥开展绿色促销,树立绿色品牌形象,绿色促销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围绕绿色产品而开展的促销活动。传递有关绿色产品的绿色信息,其目的是通过绿色信息的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从而吸引消费者,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销售。其二,绿色促销即绿色的促销,是指企业在促销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以“绿色”为指导原则,例如在促销活动中不污染环境,节约资源等等。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大力开展绿色促销活动,树立起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绿色品牌形象,有利于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较低档的形象与地位,提高档次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绿色营销是21世纪的营销主题之一,在21世纪非绿色营销企业将受到多重压力而难以生存,绿色营销企业将受到广泛欢迎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依慧袁金毅.绿色壁垒院国际贸易中的新障碍咱允暂.改革月报,2001,(10)55

篇7

关键词:动画产品;出口贸易

一、我国动画产品出口现状

我国动画产品出口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动画产品,另一类是动画衍生品。我国出口的常规动画产品指的是我国的动画电视及电影作品。2008年,我国的常规动画产品出口总额为2947.79万元,在2010年我国的常规动画产品出口总额达到近8年来的最高值11133.19万元,然而在2010年之后我国的动画产品出口总额急剧下降,在2014年达到了近8年来的最低值2507万元,降幅最大的为2010年到2011年,涨幅最大的为2009年至2010年。我国出口的动画衍生产品是指由常规动画产品重新制作或者改编的出版图书和音像制品,游戏以及运用常规动画产品中的元素而制作的玩具,人偶,服饰,图片等。

二、我国动画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

我国动画产品出口主要面临以下3个问题:

1)常规动画产品出口内容陈旧低幼。国产动画影视产品过于注重民族色彩,照搬照抄,没有与时俱进,并且没有对动画进行有效的分级,仅单纯的认为动画的受众只有青少年,没有考虑其他年龄层面对于动画的需求。基础产品最重要的是内容,如果题材方面不能开拓,天津现在生活,或则直接摒弃其他年龄层次的受众群体,那么,国产动画很难取得成功。

2)我国动画产品出口产业链断裂。动画产业要强盛,动画产品要走出国门,缺乏的不仅仅是政策、人才、资本,最为关键的是打造一条契合动画产业链发展的规范。先当今,我国动画产品的国际贸易已久没有找到为有效的发展模式,贸易政策大多缺少连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产业的发展的道路充满着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完善有效的动画产业链涵盖到前期的策划、动画影视的制作、传媒、技术、商业等。产业链包含的内容从制作出版到营销传播,再到玩具、文具、包装、服装等衍生产品的开发、经营、销售与监控管理等,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动画产品走出国门,最为重要的是有经验的外贸人员先前的准备、出口协议的签定以及有关部门的检验鉴定、海关等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完成贸易出口。出口产业链断裂是基于非标准操作的操作。

三、促进我国动画产品出口发展策略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我国动画产品出口:

1)注重动画内容的定位。动画影视作品低幼化的表现就是动画影视作品内容的低级、幼稚,动画人物的配音是基于孩童的角度,运用过度孩子气的语音和腔调。在中国,动画作品被习惯性地认为是给孩童看的,这样的认知必然导致内容定位低幼化。但某些题材或者动画影视作品中的某些内容也确实不适合孩童观看,因此,国产动画影视作品必须注重动画内容的定位。

2)加强管理部门的协调。我国应完善动画产业与其他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组织成立以动画产业核心相关文化产业为辅,并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快培养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动画产品出口贸易行业协会。并推动建设国家级的动画游戏产业示范区,加速我国动画行业的向外型发展,并积极鼓励相关动画产品的海外出口。组织建立动画产品出口贸易的指南网站,为动画切提供帮助,相应的法规政策、行业内部资讯、贸易机遇、统计数据、研究分析、企业动向市场动态、等国际服务贸易信息。可充分利用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平台,帮助和组织我国动画企业在国内或国外参加各类动画产品展会,从而寻找出口与对外合作商机。

四、案例分析--"有妖气"

"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是北京四月星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旗下所属的互联网网站平台以及北京四月星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与第三方网站合作搭建的有妖气动画及漫画合作平台,简称"有妖气"。现阶段,有妖气致力于用旗下漫画打造动画产品,其制作的动画产品《雏蜂》已于15年8月成功走出国门。

"有妖气"旗下动画产品《雏蜂》的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在情节内容上的创新。《雏蜂》没有拘泥于我国传统故事文化的限制,而是敢于开创,以青年人最为喜欢的机甲战斗为故事题材,运用电影的拍摄手法而叙事方式,受到了大批日本青年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其相关衍生产品更是在日本销售火爆。

2)常规产品及衍生产品产业链有效连接。从《雏蜂》的动画制作开始,其相关衍生产品也进入设计阶段,《雏蜂》在日本采用月播方式,一月一集播出,在第一集播出得到市场热烈反响后,其衍生产品立即投入制作阶段,在常规产品盛行时及时的推出衍生产品使得常规产品和衍生产品相铺相成,有效扩大市场占有率。

总而言之,为了夯实我国动画产品走出去的竞争实力,因在现有平台基础上,加强动画常规产品内容定位,从根本上增强"走出去"的能力;加强管理部门的协调,建立协会,规范管理动画产业,搭建出口平台;学习成功的出口案例,完善整体动画行业发展的理论体系与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廖蔚雯.中国原创动画产业集群成长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09:12-13

[2]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2-23

[3]张彦.动漫产业的创意价值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9:5-6

[4]于庆尧.动画营销研究的新思路[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美术学院.2012:9-10

[5]何蓉.基于产品层次理论的国产动画产品优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2:26-27

[6]王安琪朱春阳,郭虹.产业规制视角下中国动画片"走出去"之问题研究--以日本为参照系的考察[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2(00):11-13

[7]张晔.动画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华大学.2012:12-16

[8]侯洪,徐盟.中国动画国际传播的现状与路径探寻[J].当代传播.2013(4):18-19

[9]苏锋.全球动画产品国际贸易的"梯级循环"模式及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13

[10]杨健.基于钻石理论的中国动画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2014:24-25

[11]秦婉欣.浅析中国动画产业链的构建之路--以"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为例[J].戏剧之家.2014(3):17-18

篇8

咖啡文化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呢?我们当然要查阅跟咖啡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资料了,只有阅读的资料越多我们知道的相关信息就越详细,这样才能更好的写出咖啡文化论文,来看看小编整理的文献,给大家欣赏借鉴。

咖啡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徐晓树.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建萍.浅析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差异[J].上海:科技世界,2014(30).

[3]黄晓琴.茶文化的兴盛及其社会生活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03.

[4]王士文.咖啡精神――咖啡与咖啡馆的文化记忆[M].长沙:岳麓书社,2007.

[5]敬一兵.“咖啡文化”旧话新谈[J].天津:世界文化,2004(2).

咖啡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英]戴维斯。时尚品牌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1.

[2][美]佩里·舍莱特。食品店品牌形象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1.

[3][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4]MaigcBranding2魅力品牌2.Designerbooks,2011.11.

[5]品牌设计+2:创造顶尖品牌的色彩应用方案。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10.

[6][美]马克·高贝。品牌大设计[M].中国编译出版社,2014.5.

[7]霍华德·比哈。星巴克:一切与咖啡无关[M].中信出版社,2011.9.

[8]泰勒·克拉克。星巴克:关于咖啡、商业和文化的传奇[M].中信出版社,2014.5.

[9]史都华·李·艾伦。咖啡瘾史[M].时报文化出版企业,2015.2.

[10][美]马克·彭德格拉斯特。左手咖啡右手世界[M].机械工业,2013.7.

[11][美]考特莱特。上瘾五百年[M].中信出版社,2014.8.

[12][美]海勒,[法]魏纳。100个改变平面设计的伟大观[M].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8.

[13][日]石胁智广。你不懂咖啡[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11.

[14][日]相原一雅。设计×设计爱[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

[15][日]竹村真奈。没想法,哪敢开创意咖啡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7.

[16][日]柏木珠希。来开店吧!令人憧憬的个性咖啡馆[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3.

[17]韩]李进东。我爱咖啡,更爱咖啡馆[M].金城出版社,2014.12.

[18][韩]朴相姬。咖啡狂的笔记本[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

[19][韩]金善权。冲到最后一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1.

[20]凯文·布德尔曼,曼扬·金,科特·沃兹尼克。品牌识别法则[M].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12.

[21]刘青剑。品牌VI设计[M].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4.

[22]吴琨。情感化设计与品牌情感识别[D].湖南大学,2007.

[23]闫宇。品牌设计[M].龙门书局,2014.5.

[24]陈丹。中法咖啡馆文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5.

[25]涂欢。CI品牌设计使用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

[26]标识、名片与VI设计[C].化工工业出版社,2014.1.

[27]周颖。论情感体验在电商品牌设计中的应用[M].陕西科技大学,2014.

[28]庄颖。上海的咖啡馆文化[J].公共艺术,2011.(01)。

[29]品味咖啡馆文化。连锁与特许[J],2008.(01)。

[30]杨滢,贺优,刘建平。咖啡厅VI设计中的色彩运用[J].大众文艺,2011.(21)。

[31]秦海洲。米罗咖啡厅VI设计[J].大众文艺,2010.(09)。

[32]潘宏胜。咖啡文化与现代文明[J].金融博览,2013.(05)。

[33]岳克国。猫家咖啡馆的体验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4]周丝雨。上海咖啡馆与文学[D].西南大学,2014.

[35]陈文文。1920-1940年代上海咖啡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36]胡海英。旅游酒店室内空间文化性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37]阎珉。浅谈企业形象的文化性导入--以"藏獒"男装品牌设计为例[J].大舞台,2010.(9)。

[38]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9]周志民。品牌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0]顾永芝。美学原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41]张宝华,胡俊涛。设计色彩[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2]刘青。图形语言的创意性和文化性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

[43]赵正阳。艺术语言研究--艺术研究的一个全新维度[N].云南艺术学院院报,2011.

[44]李艳。用设计,做品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9.

[45]王绍强。品牌设计+:给你灵感的全球最佳品牌形象方案[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0.

[46]坦赛。餐饮业品牌形象设计[M].辽宁科学科技出版社,2012.4.

[47]谷声图书。谷声小旅行:厦门咖啡馆小旅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0.

[48]李艳。大品牌设计的思考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7.

[49]任莉。CI设计[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3.

[50]虞健。不同烘焙程度咖啡感官特征与主要成分分析[D].江南大学。2014.5.

篇9

 

发展广告学的学科属性

 

目前,发展广告学还仅仅是一个学科的构想,尚未形成基本框架。从学科属性来看,与之相近的应该是“发展传播学”和“发展新闻学”。

 

发展传播学诞生于美国,一般被解释为“运用现代的和传统的传播技术,以促进和加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过程”。发展传播学的研究大致分为理论框架研究和实证研究,前者关注传播对于社会发展是否具有推动作用,以及发生作用的机制是什么;后者具体考察传播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比如性别与传播、健康传播、传播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传播与传统文化、乡村地区的传播等。

 

发展新闻学是在发展中国家力图打破美、英发达国家对国际传播的垄断,建立新的世界信息和传播新秩序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发展中国家的努力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0年出版了著名的《马克布赖德报告》,公开谴责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垄断世界的文化泛滥,并于同年通过了一项关于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决议。

 

遗憾的是,进人二十一世纪,发展传播学和发展新闻学的研究缺乏标志性的成果,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

 

按照中国教育部的学科分类,广告学归属于传播学科。但是,在以往的发展传播学研究中,并没有涉及到广告领域。由此可见,发展广告学是一个全新领域,与发展传播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主要在于,发展广告学也要关注广告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其区别主要在于,发展广告学还要关注市场、营销等领域。发展广告学的这些特点,更多源于学科属性而不是行政规定的学科分类。

 

笔者认为,“发展广告学”这一概念有两层含义。第一,发展广告学的立足点是“广告学”,不能脱离广告活动的基本要素与规律。第二,发展广告学不仅要研究广告如何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是对广告学科自身的发展。

 

发展广告学提出的时代背景

 

“发展广告学”的提出,与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是时展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广告研究者的学术自觉和责任担当。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广告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广告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广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广告的社会地位不高[5];广告产业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产业集中度低[6];广告公司被边缘化,存在着结构性的焦虑和转型期的焦虑I”;广告制推行不力,媒介依然居于垄断地位^;广告市场的秩序还不够规范、恶性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广告在塑造民族品牌、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虚假广告屡禁不绝、广告监管亟待加强;广告传播的社会责任、弓丨领正面社会价值取向的功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等

 

这些问题出现的背景是,中国的市场环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区别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也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确立,工业化和现代化尚未完成,西方国家所走过的上百年市场经济的进程在中国被极大压缩。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又导致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在中国同时展开。改革也进人了深层次的阶段,阶层区隔、贫富差别、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等深层次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人们的价值取向渐趋多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伦理道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在营销领域,也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1992年中国市场更加开放以后,大量海外企业和新的营销理念迅速进人中国,于是使用最简单的营销模式进行简单的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与具有丰富的营销经验的海外企业在同一个市场共同生存和发展,共时性的特征越来越突出”。—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只靠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就可以赢得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在另外一些地区和行业,就必须动用整合营销传播等先进的营销传播手段。正如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_E舒尔茨教授所指出的,仅以源于西方的广告学理论已经不能解释中国的营销传播实践了,中国的学者必须创立本土的广告学理论。[13]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发展广告学”的实质是西方广告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它产生于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服务于中国的营销传播实践,承担着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助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使命。发展广告学不是理论广告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性。为此,“发展广告学”的研究取向注定“建构”而非“解构”,其宗旨应是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广告行业提供发展指南、为广告学的本土化提供学术积淀。

 

当前发展广告学研究所应关注的领域

 

1.中国独特的广告环境。

 

中国广告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有什么不同?这是发展广告学的基石。发展广告学的其他研究,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背景。具体来说,中国的市场环境如何?政府对广告行业监管方式是否合理及有效?行业协会在广告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如何?媒介、广告公司和企业在广告产业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如何?如何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已故著名广告人李传屏先生曾把中国市场的“形”归纳为“移民的城市、流动的市场、旅人的世界就是建立在广泛调研及深人洞察基础上的。

 

2.广告与经济的关系。

 

全国广告营业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到底存在什么样的相关性?广告营业额的上升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还是拉动了经济增长?广告经营额是否应该被纳人GDP统计,如何统计?除了广告营业额外,广告在国民经济中还能发挥什么作用,如何衡量?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广告业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人研究,积累扎实的研究成果,为广告业正名、提升广告业的地位才有令人信服的依据。

 

3.广告与社会的关系。

 

广告所倡导的消费主义观念、权贵意识,是对当下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映,还是强化了这种价值观念?虚假广告屡禁不绝、行业内的恶性竞争、社会责任的缺失等乱象与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滑坡有多大程度的关系?这些都需要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深人的调查和论证,拿出令人信服的成果。不宜脱离中国的现实环境(处于工业化中期),简单地抓取现实的一些负面例子,引用西方学者(诸如鲍德里亚或西方学者)的观点,进行泛泛而谈式的批判。此外,如何发挥公益广告对社会价值观的正面引导作用,也是需要关注的主题。

 

4.广告产业。

 

广告产业与一般服务业的区别是什么?作为创意产业的产品,广告与其他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动画片)有何不同?广告创意是否能够带动衍生产品的开发?广告业如何成为创意产业的先导?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广告产业链有何影响?广告公司的地理集聚能否必然带来优势互补?产业的高集中度有无负面影响,是否会导致垄断?广告公司生存空间被压缩,是广告制推行不力,还是广告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必然结果?取消制,就能解决广告公司边缘化的问题,还是会加剧广告公司的边缘化?适应中国国情的广告公司取酬方式应该是什么?缺乏规范是否会导致标准的缺乏?

 

5.企业。

 

一些学者在对我国广告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企业虽然是广告活动的主体,但是在广告研究中的分量明显不足。在当前的中国市场环境下,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广告在企业的营销传播中占据何种地位?广告与企业其他营销活动的关系如何?企业的高管和营销传播部门负责人如何看待广告的作用?数字媒体时代,企业营销传播部门的地位是否需要提升,如何提升?企业的组织结构如何变革才能适应数字媒体时代整合营销传播的需要?这些都应该引起研究者足够关注。

 

6.消费者。

 

在对以往广告研究成果的梳理中,也发现了对消费者研究薄弱的问题。而消费者恰恰是广告活动的终极目标。在国际三大广告学术期刊的研究中,消费者研究和广告效果研究位居前两位。韩国的广告研究中,也以消费者研究为最多[18]。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独特性,是“发展广告学”研究的重中之重。例如,中国消费者的数字媒体(例如手机、互联网)的使用行为与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购买及购后行为有什么独特性?不同地区、阶层、年龄、收人、教育程度的消费者行为有无差异?消费者的广告素养如何?

 

7.广告媒体。

 

有研究者发现,过去的研究对广告媒介经营比较重视,而对媒体传播效果的研究却相对薄弱。[19]在中国市场上,传统媒体是否已经过时?不同媒体受众的构成和媒体接触行为如何?不同媒体对于不同受众的传播效果如何?品牌植人的正面或负面效果如何?电视台黄金时段招标广告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如何?企业如何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手机进行广告传播?在受众匿名的状况下,企业如何实施精准传播?这些也需要学界做出回应。

 

8.广告学的核心概念。

 

研究发展广告学,离不开对广告学基本概念的梳理。例如,广告的定义就需要重新明确。有学者认为,“广告定义具有流变性特征广告是一种营销传播”[21]。但是,“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广告的内涵和外延就这样无限制地扩展下去吗?”[22]又如品牌植入(ProductPlacement)、病毒性视频,是否属于广告的范畴?类似的概

 

念还有“品牌”。学界与业界关于“品牌”的理解是否一致?如果对广告学基本概念都无法达成共识,何谈理论创新?

 

发展广告学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发展广告学是中国广告学者所努力的方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架构。学者们可以立足中国的国情,选择几个关键问题,群体合作、重点突破,逐步实现融会贯通。事实上,传播学引人中国,也未解决本土化的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归纳的,研究问题与理论建构还处于分离和割裂状态,结果必然是缺少有学术质量和理论创新的学术成果;研究过程与理论资源的探索被简略化或单一化,致使多样性不过是研究者站在原地的东张西望;由于未能形成理论探索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导致在研究实践中无法找到恰当的理论生长点,也就无法在新理论与相互关联的概念方面有所建树。[23]笔者认为,发展广告学的研究要循序渐进,而不是急于求成。

 

2.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丁俊杰等通过对五本新闻传播期刊中广告论文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的研究是针对广告现象、案例、调查、新问题的研究,而关注于广告本体的基础理论部分相对薄弱。[24]也有研究者指出,

 

“大部分学者不假思索地把传播学本土化的目标界定为研究中国传播问题,服务于中国传播实践。但很少有人对这个目标中理论本身的缺席表示异议。”[25]为此,要对西方广告学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试对或试错,而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肯定。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自我膨胀。同时,对中国广告学研究的成果进行认真的梳理,在去粗取精的过程中发现真知灼见,在此基础上群策群力、发展完善。

 

3.对于业界提出的一些概念或模式,要理性对待。例如,电通公司提出的“AISAS”模式是否是一个科学的模式,是否就是对“AIDMA”模式的创新?“Desire”和“Memory”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不重要吗?数字媒体时代的消费者都会遵循从“注意”到“兴趣”再到“搜索”的路径吗?会不会在产生需求的基础上直接开始搜索?每个消费者都会在消费后分享自己的体验吗?又如,“全媒体营销”的“全媒体”内涵是什么?全媒体是否包括所有可以成为广告媒体的接触点?在媒体形式日益增多的今天,能否真正做到全媒体营销?即便可以做到,从ROI的角度考虑,企业是否都有必要开展全媒体营销?对此,都值得深人探讨,不能人云亦云。

 

4.重视跟踪研究,而不是浅尝辄止。规律的总结、理论的形成,都需要持续对同一主题的关注和研究。可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广告业的快速发展,广告学的研究,始终处于风头浪尖式的一种‘赶时髦’状态,大家总是在新观念和新知识的引人阶段蜂拥而至,稍加停顿后,又很快进人到下一个浪头的追逐中,而难得在一个问题上进行深人的研究。发展广告学的研究,要力避这种浮躁。

 

5.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近年,部分广告学者对以往的广告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不足。[27]博士论文也不容乐观。“大部分广告学博士论文倾向于运用理论演绎的方法论证其提出的论点,即使应用统计分析法或内容分析法,在问卷设计、研究对象选择、调研或者实验步骤的阐述上、对问卷或实验的信度效度评测、对研究结果运用多种统计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等步骤上仍存在科学性、严谨性不足等问题。”[28]

 

6.深入实际、问题导向。发展广告学的理论,离不开对中国市场、消费者、广告行业现状的充分把握。脱离实际的理论演绎不可能产生能引领行业走向的成果。鉴于中国市场的广阔性和复杂性,发展广告学研究离不开学界与业界的合作、学者(包括相关学科学者)之间的合作。发展广告学的研究应避免两种倾向,一种不愿向实践学习;另一种是对现实缺乏客观立场。

篇10

1.投资规模.截止2004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近370亿美元。但与同期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相比,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仅为1:0.0597,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1:1.55和世界的1:1.093的平均水平,与发展中国家1:0.206(注:本文的数字统计均来自綦建红。国际投资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也有很大的差别,这些数字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仍然很小。尽管我国对外投资的绝对规模仍然有限,但增长十分迅速,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0%,大大超过了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最初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

2.投资主体.就境内投资主体的所有制性质而言,我国境外投资正从单一的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向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对外直接投资转变。但大型国有企业在投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就境内投资主体的行业分布来看,从初期以国有外贸商业公司和工贸公司为主,转变为目前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为主的结构。这些行业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主要行业,自然也成为中资公司海外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

3.投资方式.从海外投资企业的股权结构看,我国海外非贸易性企业,采用合资方式的企业约占80%左右,独资的中国企业相应还相对较少。目前,虽然新建投资还占有相当比重,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取跨国并购及股权置换等方式对外投资。在国外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

4.投资地域.一方面,中国对外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集中于美欧日、中国的港澳等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到周边国家和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但是从另一方面,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分布看,高度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港澳地区仍是投资的热点,但对亚洲的投资比重出现明显下降,而其他地区的投资有所上升。

5.投资行业.我国的投资领域不断拓宽,由初期的进出口贸易、航运和餐饮等少数领域拓展到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国家鼓励的领域。就我过对外投资的存量来看,集中分布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采矿业;制造业。从近期的发展态势看,采矿业、商务服务业和制造业是我国对外投资的热点行业.

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模式分析

1.建立海外营销投资模式,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渠道,有单一的国内市场走向全球性市场,如我国的三九集团.

2.境外加工贸易投资模式,直接在境外设厂,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出口,如华源集团.

3.海外创立自主品牌投资模式,如海尔集团,由中国名牌成为世界名牌.

4.海外并购资产-品牌,通过并购国外知名品牌,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开拓当地市场的海外投资模式.例如我国的TCL.

5.海外品牌输出投资模式,指我国那些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企业,例如,北京同仁堂,品牌誉满海内外,商标已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

6.国家战略主导投资模式,指我国一些大型能源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主要是政府的推动,注重的是国家的宏观利益,例如,我国三大石油巨头即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这是解决能源瓶颈的重要问题。

7.海外研发投资模式,指我国一些高科技企业而非传统的制造企业或资源开发企业通过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利用海外研发资源,使研发国际化具有居国际先进水平的知识产权,例如我国的华为集团。

截止2002年9月,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已达到6800多家,投资范围扩大到160个国家和地区,协议投资总额165亿美元。其中,中方企业投资91亿美元,主要是对我国港澳地区和美国。其次是东南亚地区,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的预测,到200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将达到一年40亿美元。主要是在确保能源及家电行业的对外投资。就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而言,1999年全球FDI流出流量8000亿美元,其中6360亿美元流入发达国家,约占世界FDI总流量的75%,2080亿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只占FDI总流量24%.国际直接投资趋向于流向经济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产权明晰、金融管制松、企业运行状况良好、市场准入限制小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中国主要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且政治稳定,工业基础较好,国家外汇储备充足,政策性限制逐渐减少。格兰仕、德隆等企业坚持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充分发挥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的优势,通过国际间的商业运作,将过剩的劳动力转化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进而转化产业优势,提升国家的竞争优势。福耀和万向的选择除了利用劳动力优势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国家的“反倾销”,及一些国家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这种模式不但加大了国外市场开发力度,而且可以避免壁垒,不受反倾销法的限制,减少征税风险。而海尔的自建营销体系模式就是坚持“世界品牌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竞争力的焦点就是以品牌为核心的企业形象的竞争,含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国际化的形象及包装等,在经营自有国际品牌的同时,利润也随之而来。

中国的企业除了要了解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优势产品,如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建立国际化生产网络,还要规避各种风险,选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适当的时机,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三、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选择方向及原则

从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来看,企业投资的金额不大,范围却过于广泛,平均每个国家只有几千万美元的投资。与中国的总体经济发展规模不相称。特性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并存性、技术结构的多层次性、投资主体的多元性以及投资空间的全方位性,这就使得投资的区位选择获得了广阔的空间。随着海外投资规模的加大,投资主体将逐步由国有企业转变为私有企业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资源性和政策性投资除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成为对外投资企业的首要课题。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避免盲目投资,选择投资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选择产品导入型,市场发展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依据不同行业的性质和进入国家的政策导向,确定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采取由近及远的策略,优先考虑周边国家;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优势要素和核心竞争力及发展阶段,坚持一元化发展和横向发展,对多元化发展要慎重;出资方式尽量灵活,多筹集国际金融货币市场资金,选择理想的投资伙伴,采用合资企业的方式;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专利及商标的使用,维持自有的技术优势;实现经营管理当地化,真正融入被投资国的经济运行体系中。

鉴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资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国际投资经验少,我国政府虽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和保护政策,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还是存在诸如多头审批管理问题,管理政策导向不明,对外投资项目审批繁琐,缺乏有效的对外投资监管、制约体系,导致在一些热点市场上出现某些国内企业无序竞争,信息咨询服务欠缺,境外逃资增多等问题,到目前为至,中国还未明确跨国投资经营的整体战略、行业规划、产业倾斜政策、投资行业导向。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和流出量呈现极不对称性,比例为1∶0.0597,而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比较状况为:1∶1.55,发展中国家平均是1∶0.206,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内外不均衡发展,使经济增长失去强大的拉动力。因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应以项目审批为主要手段的微观管理方式改为以管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为主;由直接的管理逐步过渡到间接的监控、监测,最终形成以企业为投资主体,中介结构为服务导向,政府宏观监控的管理体系。

四、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防范

大力提升中国跨国直接投资主体的垄断优势。如技术垄断优势、产品差异优势、品牌及营销优势、产品成本和价格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等。提高跨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调整优化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组织方式。拓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渠道。(国内、东道国、国际三种筹资渠道)。中国的经济增长,既要吸引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又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这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必要的战略举措。

五、企业对外投资的企业战略

1.巩固的国内市场是国际化战略的基础。中国的国内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对选择跨国经营的国内企业来说,如何巩固国内市场份额是个重要的问题。

2.制定明确科学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强调跨国经营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协调,把国际化发展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结合,企业的每项投资和经营必须服从整体。

3.在海外投资项目选择上,要合理取舍产业链条,确定经营方向,从资源重组角度出发,以降低成本为基点,开拓海外市场或寻求海外资源和技术,将资源开发、技术开发、耗能高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转向境外相关地区。

4.着力完善跨国经营管理制度。跨国经营的战略管理和控制制度,是实现企业全球化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

5.加强成本管理和战略控制

6.高度警惕和防范跨国经营可能遭遇的各类风险,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

预案,通过快速反应机制,应对风险的发生并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7.企业对外投资离不开充沛的资金来源。

结论:中国对外投资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虽然总体规模尚小,但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地区分布逐步扩大,行业流向重点突出,经营层次逐步提高的良性发展格局。合理的战略安排能促进中国企业更有效率的进行对外投资,这包括对外投资产业、区域和方式的选择,政府的服务和促进措施能够为企业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参考文献:

1.綦建红。国际投资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车耳。投资西方[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罗华兵,何永利。中国企业公民海外投资指南[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3

4.钟朋荣。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五种模式比较[J].2003

5.明娟老师上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