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0:1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建设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更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面临新一轮的更新改造,给城市绿化管理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诉求日益增强,使城市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营造近自然的城市绿地系统,更加适宜人类居住,促使身心健康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民生问题,城市绿化可以展现城市的生机活力和城市精神风貌,不仅具备生态环境效益,还应具备休闲、娱乐、美化、生态等社会效益。作为城市建设最具环保,最为活跃的生态系统工程,城市绿化建设还可以防止土壤污染,吸收灰尘,涵养水源,调节温度,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城市污染等,还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源不受污染。促进城市市政设施与城市林木和水体的有机结合,能形成城市与园林的完美融合,实现建筑与林木共存因此,认真在城市大力开展绿化建设,通过绿化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化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非常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二、城市绿化建设的现状
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气息浓郁,是中国著名的古都,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和建设宜居城市需求的提升,把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优美宜人、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城市,就要紧紧依托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和条件,以主城绿化建设为中心,按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构建城市绿化整体格局,以道路、水系绿化相互贯通,城乡一体为整体格局,以都市圈生态防护建设为基础,打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落实绿心、绿网、绿带的城市绿化生态建设体系,使的绿化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突破,逐步向发达国家先进城市的绿化建设水平看齐。目前,市城市绿化建设总面积达996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达183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化面积8平方米以上。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起,市就开始实施大规模城市绿化建设工程,并初步形成了以外环、中环和内环为主体的城市三环绿化建设带。其中:外环主要由防护林组成,面积达415公顷,植树89万株;中环以环城公路绿化建设为主,全长51公里,宽30米的绿化建设带200公顷,植树21万株;内环则主要为城市绿化公园建设,形成了以中山陵园、玄武湖、白鹭洲公园、九华山公园、绣球公园、狮子山和月牙湖等为代表的绿化公园近40个。其中,钟山风景名胜区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老山森林公园属省级森林公园,市级风景区8处。此外,市还有各类名木古树146株,形成了文物古迹与自然风景集中管理的环境绿化保护区13处。近年来,市先后建设了中山门、鼓楼、阳光等绿化广场10余处,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以大面积绿化草坪为主,适当栽植花、草、乔、灌等,基本实现了四季常青的城市绿化目标。于1997年8月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已初步形成了山、城、林、水融为一体,点、线、面纵横结合,大、中、小协调配套,功能齐备,分布合理,效益显著,风格独具的城市绿化建设新体系。总的来说,市城市绿化建设事业改变了过去城市绿化建设仅供少数人玩赏的消费性质,逐步向建立大环境生态园林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全社会自觉参与的环境工程。城市绿化建设的规模、数量、水平和质量都不同程度地提高,绿化功能显著发挥,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城市绿化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绿化建设是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市的城市绿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起点低,速度慢、品位低、质量差,与绿化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的差距还比较大。市的城市绿化建设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绿化建设整体规范不够科学
城市绿化是一项整体工程,目前市绿地建设在总体结构上未充分统筹规划,未从建立区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的角度来构筑城市绿化空间系统,城市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存在重形式轻生态,与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结合还比较薄弱,未充分从整体上考虑塑造城市风貌、体现城市特色的需求,与国外城市相比,人均公园绿地指标差距较大;同时公园绿地在城市中分布不合理,存在服务盲区,不利于城市居民出游和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在城市绿地的复合功能,只注意到其供人类游憩和观赏的功能,而很少关注其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功能。另外绿化建设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政府主管部门难以管理、调控与掌握,致使一些绿化建设项目不达标,质量不合格,造成城市绿化整体美观效果不够好,城区内绿化建设工程,房产开发商,对住宅区域进行绿化时,出于利益考虑,没有很好的规划,为了降低成本和节约资金,对绿化建设胡乱应付,绿化建设项目工程没有经过正规绿化建设设计资质单位设计,品位低,质量差,效益低,功能不全。
(二)绿化整体结构欠缺合理性
21世纪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模式是城市与自然融合,城市坐落在自然之中,城里有河、河中有水、水里有鱼、岸边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恢复人类与自然的本来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城市绿化综合开发、管理与治理的力度不够,导致了城市绿化管理效果不够好,脏、乱、差现象异常突出。目前,城内的河流,几乎都成了排放污水与垃圾的臭水河,不仅水质不好,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绿化整治效果不够理想,给广大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加上受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老城区绿化建设相对比较薄弱,造成了绿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于绿化建设的整体目标来说,把周边地域生态环境要素引入城市,创造构筑“绿色城市”空间网络是一个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表现,目前的绿地系统结构仅仅局限于城市建成区本身,城区绿地与城郊绿地、市域绿地之间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而且城区各绿地斑块之间仅靠道路环线的联系也是远远不够的。
四、强化市绿化建设管理的对策研究
城市绿化建设工程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从城市各分区绿地系统的连续与沟通、城市绿地功能的发挥与展现、市民休闲游憩生活空间的创造、精神心理健康环境的营建以及环境文化的塑造等方面,根据城市科学生态发展的特点和绿化建设的现状,来形成整体统一、联系有序、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科学生态的城市绿地系统.
(一)实现城市绿化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统一
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环境的一功能性外衣,它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更是生态城市设中追求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城市的绿化,首要意义在于生态,美观是其次。城市绿化的最终目标是改善的生态环境,的市容容貌,以“绿”为中自然景观为特色,增强市城市绿化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统一。修复绿化的自然生态结构,保护物种群多样性,植物配置实行多元化。以乡土树种为主,科学配置乔、灌、地被、草植物,形成多姿多彩、层次分明、内涵丰富、具有特色风光的园林景观和生态功能圈。改善城市中人与绿色、生物与生物、生物无机环境间的多元关系,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构筑城市森林,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包括公园、花园、植物园、动物园、城市街道、路旁的树及其它植物;河、湖、塘、池边的树木及其它植物;居民区、公共场所、机学校、厂矿、部队等庭院绿化、街头绿化;林带、郊区森林、风景区、国家公园等。
(二)实现城市绿化建设区域性体系建设
一个城市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也体现在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上。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色优美、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的城市绿化体系,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生态体系,宏观的城市绿化系统是城市的区域生态协调、大自然生态平衡和生物圈保护,微观的城市绿地主要是城市公共和住区的绿地,是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绿化建设首先是在宏观上解决城市与大地山水格局的关系,形成完整、高效的城市生态基质。加强城市与市域各县、镇的绿地系统联系。城市绿化空间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更是大地景象中自然生长的一部分,除了在市域范围内进行绿地规划,同时也要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宏观整治和保护,注重保护和利用市域范围内的农田、森林、防护林体系、果园和风景区、湿地、水源地等,要统筹兼顾,根据其自身生态系统的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使其与城市绿地系统相融合,将其纳入城市绿地结构网络之中。其次,从微观的角度上,在城市绿化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素质管理、高效率绿化的城市绿化建设方针,完善其综合应用功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努力建设促进绿化建设管理与城市全面发展统筹协调发展,使得管理科学合理、绿化美观宜人,不断提升市的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实施城市形象建设和品牌建设,突出城市特点。
篇2
完善和健全居住空间健康标准已经迫在眉睫。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破坏也日趋加剧,健康问题将是21世纪的重要命题之一。居住空间中健康标准的构成应以标准化的考核来界定,不仅可以提供一个完整清晰的科学数据参照,还对居住空间组成因子要求的更加完善。1)人体健康的要求。健康是每位家庭成员关心的问题,而居住空间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因子,更是会激化人与居住空间之间的矛盾,随着矛盾的不断增大,人会自动的远离环境或改造成新的环境。不同人群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特殊人群要求会更加严格,例如:患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结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这类人群对空气质量比一般人要求会更高。2)整体(社会)节能减排需求。居住空间由不同属性的客观物质构成,有些则是不可再生资源。从长远的规划和科学的利用的角度使用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同时也能节约物质资源,减少和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社会在不断地向前进步,家庭中不利于健康和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最终将会被拆除丢弃,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建筑环境垃圾。若从设计开始就将观念与标准植入其中,就无形中节省了社会的物力、财力和资源。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们的意识观念在不断地向前推动,对居住空间中的客观物体标准也会更加严格,提前做好健康标准界定,不仅在发展方向领先世界,同时也在资源上做到节约。保留那些暂且不开发物质资源为后代的需求留有余地。
2居住空间中健康环保指标的构成
1)空气质量。空气在所有空间中扩散流动,是人们密切接触的生活要素。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社会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出,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面积相对较小,加上空调通过降低通风率来维持原供暖和制冷的做法,会导致室内与室外空气的交换量减少,使居住空间内一些污染物的浓度甚至高于室外。居住空间中的空气污染如今也像外环境污染一样,给人们带来许多健康危害。所以居住空间的空气质量是健康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2)通风量。通风量即从外界进入空间的总气流量。居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建筑的围合空间,需要被输送一定量的新风以改善居住空间空气质量。保障通风量是改善居住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所以,将通风量引入居住空间的健康指标是很恰当的。保证居住空间中所需的通风量不仅可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及时的排出,引进新鲜空气,加强空气流动,而且,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期间也有一定新鲜空气的交换和补充。营造更加健康良好的高品质居住空间环境,有益于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3)采光量。采光量即空间所进入的光通量。居住空间的采光可以分为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白天大多来自自然采光。柔和的光线和充足的采光量使人从视觉和心理上切实地感受到居住空间的和谐与温馨。太阳光可以杀死居住空间空气中的微生物,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如今大量的装修设计随意封闭窗户或者减少开窗面积带走了明媚的阳光,居住空间中的采光并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居住空间中的采光量是衡量居住空间健康标准的重要组成元素。4)装修及装饰材料污染控制值。装修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居住空间内的空气质量。通常有毒有害的装修材料是居住空间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就当前充斥在中国市场的各个品牌的装修材料来说,很多都不能达到环保标准,污染物含量及物理性能等项目超标问题很普遍。目前市场状况并不乐观。要想真正还原健康的居住空间,就必须细化装修材料的控制标准并将其作为重要指标加入健康标准的界定中。这样不仅能在行业中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材料生产上所忽视的问题。
3在设计中具体的实施要求
1)设计观念的转变。从居住空间的设计上来说,健康标准的界定不仅仅是对材料和施工方面的具体把控,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在设计开始实施阶段就把健康和环保理念作为出发点和目标运用到设计中去。因为节能、低碳、环保设计已经是现代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势。2)自然元素的还原。居住空间健康标准的界定还应该强调自然元素的还原。将人们所感受到的自然元素要最大程度地得到还原。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可以考虑窗户的开启面积,经过不断的采集数据并将这一数据做到科学化、合理化,以保障日照采光及通风换气的基本要求。比如居住空间内的自然采光系数即室内全天光照度与室内距离采光窗中点地面1m高、1m远的采光天然光照度应不小于1%,居住空间的窗地比不应小于1/8等等。3)装修及装饰材料合理选择及使用。居住空间在入住前都要进行装修和装饰。而现今大多数人在此方面往往过度装修,只顾追求居住空间的奢华与美观,而很少考虑布局和材料应用的环保性能,致使一些危害人健康的装修材料像隐形杀手一样进入居住空间。不论是像花岗岩这样的自然材质,还是经过加工的合成材料,都有一定的危害性。比如,天然的大理石具有很强的放射性,运用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中会对人的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另外,在装修中常常被用到的三夹板、人造板等板材,甲醛是作为粘合剂的重要成分隐藏在板材的夹层中。随着室温的上升,甲醛释放到空气中的浓度就会增加。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对身体的损害都是致命的。设计师应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知识。在设计中推广绿色设计。把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间环境作为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优先选用有环保标志的绿色环保材料,并进行绿色施工,改革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4)施工过程中的检测与考核。居住空间存在的问题很多是在设计初期和施工前期就可以加以控制的。国外的一些小学在施工和设计中都非常重视过程中的材料考核与检测。在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团队制定一系列的环保健康标准来规范和考核。在居住空间中我们也可以适当合理的采纳这样的模式,依照具体完善的健康指标,将这一合理的数据真正的运用到居住空间的健康环境建设中。
4期待行业标准的出现与未来展望
篇3
一、对我国目前居住区模式的思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纵观我国目前的居住区模式,可以看出我国的居住区规划大多是按照一种典型的理性思维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这也是现代主义创作的思维模式。居住区常常是功能分区明确,居住空间的功能被划分为住宅、道路、绿化、服务设施,彼此功能划分明确,空间互不交*。住宅的高度、日照、间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经过精心的设计达到理性的结果。公共交通与居住分离,空间组织的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明晰条理,以良好的形体环境来塑造人的生活。然而,人的居住生活对应的是一种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简单划一的物质空间缺乏了生活的情趣,容易造成精神上对环境的空虚感和孤独感。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正是要打破这种简单划一的物质空间,通过创造多元化、多层次、含混性的居住空间,来反映生活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
二、模糊性空间的含义
模糊性引司的设计包含二个方面的含义: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的功能多义性、空间感受的含蓄性。传统民居中的很多运用模糊性空间的手法,居民生活和公共交往混合交*,使空间具行流动性、包容性和含蓄性,传达出浓郁的生活氛围和人情味。
(1)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界面是限制建筑空间的物质实体,空间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界面的性质。如传统民居中常用的宽挑檐所形成的廊道,街道与廊之间所形成的界面由若干柱形成,这种界面是不明确、不完整的,空间特性也模糊了,廊空间成为既非室内、又非室外的中介过渡空间,形成室内外空间的水平过渡和渗透,人们得到了一个伸展到街道上的公共宅间和内部私密空间之间的特殊联系的体验。柱、梁架等线性构件对空间说的极弱的界定并不影响到空间的渗透,因而空间具有了流动性。
(2)空间的功能多义性: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纳的人的行为活动决定,这种行为活动是发展变化的,于是就导致了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例如街道上交通与日常生活相混杂,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交融;廊空间中交易市场、人际交往、日常生活、茶馆、酒楼等诸多功能容纳于其中。在同一空间内功能多样并存。功能的复杂性意味着它们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彼此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体现了空间的广泛适应性,最大限度的将人的行为活动融合其中,具有浓郁的人情味。
(3)空间感受的含蓄性: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及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性为空间承载大量的、复杂的信息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人对于这一空间的感受就不是可以明确描述的,而相应地表现出地是一种含蓄性,也可说是模糊性的特征。从认知活动的主体来说,人本身是一个复杂变化的有机系统,具有大量模糊性思维,很难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语言本身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往往是多义化、含糊不清的,丰富性正是由此而来。由于空间的模糊性以及人的认知能力的模糊性,使得人们对空间的感受成为一个具有大量模糊性的,含蓄的机理过程。例如传统民居的老街空间,常常是在功能上和地域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很难说它从何处开始,又在何处结束。空间由于是由空灵的木结构构架搭出来的,建筑实体似乎消融于其中,而空间似乎变成超越了物质的精神意象。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是典型的模糊性空间。它对于住宅来说,是外部空间,对于城市和衔区来说,又是内部空间。院落空间是内外之间联系过渡的空间。院落空间的功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如宴会、典礼、游戏、纳凉等等。院落空间可以认为是一个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在院落之内。人体会到的是内外模糊不定的空间特性。充分体现了模糊性空间的含蓄性。人感受到的是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过渡状态,但却是充满复杂意义的空间。
三、模糊性空间在现代居住区环境中的运用
丹麦城市设计家杨.盖尔在《交注与空间》一书中将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即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在这三种类型当中,必要性活动是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基础,即当空间中包含了居民的必要性活动如上下班、买菜、做家务等日常生活行为时,其他两种类型的活动如散步、晒太阳、攀谈、打招呼等也就自然被引发了。空间自然地被生活赋予了丰富的含义,空间的功能是多元的,人在其中的感受也是含蓄的。
模糊性空间在居住区环境中表现的方面很多,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道路:自从人车分流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以来,这一方式证明是有效的,避免了大量私家车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保证了居住区的安全和安静。但是车道上排斥了行人,成为单纯的交通空间,街道上就缺乏的生活气息,失去了活力。模糊性空间设计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处理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路系统,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道和尽端回车场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车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并提供人的尺度等,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堵如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道路空间在这里变成了多义、含混的空间,道路上增加了人的活动,而显得更富有活力。
(2)廊道:廊道被广泛地运用在现代住宅的设计中,如廊式住宅的外地廊、外部环境的风雨廊、顶层或底层的绿化步道,栋与栋之间的连廊等等,廊道空间是一种有效地能促进形成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和交往乐趣的空间诱因。廊道空间的边界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透空的柱形成的边界使得廊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是流动的,相互渗透的。廊空间既是交往空间,又是交通字间,廊空间同时能够有效地划分出不同的空间领域,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廊空间的功能也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在此的活动可以是多样的,攀谈、晒太阳、家务、游戏等等,能够最生动地反映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含混复杂的机理。由此引起人们对空间的感受超越纯物质的状态,而引发出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有意识、有情感的精神意境。日本建筑师大野秀敏设计的茨城县松代公寓在住宅楼的三层楼顶上增加了一条绿化步行道到上面的楼层,并与许多大尺度楼梯、踏步和平台练成一体,由此作为楼上居民自由活动与通行的场地。被称为“上面的街道”。深圳百仕达花园在小区内做了长长的风雨廊,使空间更富有人性化的特点。昆明西华小区规划提出“综合邻里”的概念就是利用二层平台或廊道将几个住宅单元入口联系起来,廊道形成了交往与交通的空间,下部则可以用作储藏、自行车停放、值班、居民交往及服务用房或商店。廊道使建筑得到一个内外交接的过渡区域,建筑的实体感被削弱,空间显示出整体独立性和多义性,使空间具有流动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在深居心理层面上保持着传统与环境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形成超越物质的精神意象,使人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
(3)底层架空:底层架空是居作区规划的常用方式。尤其在亚热带地区采用底层架空有利于空气对流,对通风更有利。底层架空也是一种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一方面架空的空间可以做多种用途,如停车场、居民的休闲场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环境景观,加深圳的梅林一村社区,底层架空的中间成了一个多用途的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交往的机会。底层架空也可以将住宅设计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作—体化设计,起到联系城市交通、居民生活以及城市发展的纽带作用,如深圳的万科城市花因。
(4)院落空间:现代意义上的院落空间与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已经不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空间,而是属于一个集合体的公共空间。但是传统民居院落的模糊性的特质仍是值得借鉴的有效方式。院落空间相对于城市和整个居住区而言,是内部空间。相对于组团内的住宅而言,是外部空间。是住宅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院落空间对于组团内的居民来说,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领域感,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领域空间对集体活动内聚力的形成至关重要,而集体内聚力又使场所得以维护,邻里关系得以和谐的基础。院落空间功能具有含混多义性,它既是老人聊天下棋的场所,也是儿童嬉戏的地方。它也可以是人们集会、娱乐的场所,还是临时停本的地方。院落空间同时是重要的景观要素。人们透过窗外,最直接的景观就是院落景观。院落空间有比较明确的空间界定,但空间并不是闭合,而是一种有效的围合,空间是建筑的延伸,或作为前景,或作为衬托、或作为视觉焦点,每一个这样的限定开放空间是一个完整的实体,仅它更是相邻的空间和构筑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模糊性空间与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
人具有要求界定自身活动范围的本能,这就是空间的归属感和领域感。缺乏有效的围合是许多不尽人意的空间或地段的关键所在。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与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不矛盾。模糊性空间属于一种界定的开放空间,透空的梁、柱形成的是一种弱性的边界,从而使空间具有了流动性,它所创造的一种更丰富的、更富有内涵的空间感受,是与含混复杂的生活相对应的。
篇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也向城市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又在一方面使得城市规划的压力不断增加。工业的发展、人们生活垃圾的不断生成,在有形和无形之中,造成了许多的环境问题。总的来说,其大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空气污染十分严重。
空气污染是一个城市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普遍出现的问题之一。事实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包含大量粉尘、氮氧化合物以及碳氧化物在内的汽车尾气被大量地排放至大气当中。如我国许多的城市普遍出现PM2.5数值不断升高,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的空气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威胁着人们的出行及身体健康,也极大地限制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1.2水污染十分严重。
与空气污染一样,水污染也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关用水行业的迅速发展,生活污水以及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被大量排放,使城市的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另外,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监管工作还存在缺陷,监管不严、监管缺位问题致使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中,严重污染水源。据先关资料统计,我国城镇几乎每天有一亿吨污水被直接排除河流中。严重超过了河流自净能力。我国水污染问题严重,近一半以上的城市水源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1.3城市生活垃圾剧增,垃圾包围城市。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居世界首位,不仅如此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增长速度也十分惊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目前已每年以10%的增长速度逐年递增。我国城市目前已经陷入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200多个城市陷入这种困境。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水平较低,占垃圾处理总量的59%,而且在这59%进行无害处理的垃圾中,仅有20%能够完全符合无害处理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垃圾处理工作任务艰巨。
2城市规划中环境问题的常用保护措施
我们在上一节说道,城市在进行实际的建设规划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等严重影响城市发展的环境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起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便可以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举措。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
用好相关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料,包括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以及生态环境等,调查好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现状,如人口、GNP;做好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监测大气、水体、噪声的实时情况,并做好记录并做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环境规划应该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编制科学的规划体系,用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2.2严格控制大气排放。
大气排放规划,就是在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根据即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学的排放规划。
2.3做好水污染控制规划。
水污染控制规划是在调查分析水污染现状的前提下,根据受污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限制排放量并计算出排放标准。从国内水污染的情况来看,限制排污量应该从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上着手,实现少废、无废工艺的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控制污水排放量,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最终做到有效保护水资源。
2.4合理处理垃圾。
垃圾本身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属厌恶性项目,选址在建成区经常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甚至上访,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比,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大、防护距离要求远的特点,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环卫设施规划中对垃圾产生后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用地布置必须结合实际,纵观全局,统筹安排,立足长远,远近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
2.5提高居民的环保素质。
提高居民自身素质修养,培养人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加强普及、宣传生态意识,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3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木论保护区;生态文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物多样性
1引言
木论保护区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西北部,北与贵州省荔波县茂兰保护区相连,西与南丹县八圩乡毗邻,总面积8969hm2,其中森林面积8499.7hm2,森林覆盖率为947%。1991年经环江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县级保护区,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广西亚热带石灰岩地区仅有的连片分布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a)被鉴定为新种后多年遍找不获,但在该保护区仍有小片的分布,其生长迅速,是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已被评为环江县县树。可见,这是一个具有极大保护价值的保护区,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将之建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以发挥其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繁荣地方经济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本文目的在于简要地介绍它的基本特点、保护价值,并探讨了通过开展有效管理,以完成预期的目标。
2基本特点
2.1自然概况
木论保护区地处苗岭及其四周石灰岩地区的东南缘,位于北纬25°7′11″~25°12′22″,东经107°54′1″~108°5′51″,南北长10.8km,东西宽19.8km,主要出露碳酸岩地层,分为石炭系下统和中统5个岩石地层,主要为白云岩、石灰岩、含燧石石灰岩和硝屑岩夹少量煤线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与洞穴沉积物,其中纯石炭系白云岩和石灰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的97%以上,其上是喀斯特森林保存最好的山体。
林区喀斯特地貌极为发育,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和北部的山峰海拔800~1000m以上,东南部海拔500~1000m,东部古滨河以西海拔400~500m,主峰肯芭山海拔1043.8m,其它较高的山峰有班环山、龙桃山和龙头山,海拔500~1000m之间,喀斯特形态多种多样,以锥形山、塔形山及其间的洼地构成的峰丛洼地和峰丛漏斗为主,其次是沿断裂发育的谷地和不太发育的盆地以及洞穴。保护区内锥峰连绵,四周封闭,呈形状各异的洼地和漏斗,边坡陡峻,坡度45°以上,有些地方悬崖陡壁,深度一般为100~300m,洼地中常有地下河、天窗、消水竖井,边缘有洞穴。漏斗底部常有落水洞或泉水出露,山体中发育不少岩洞,不少洞穴廊顶发育龙脊构造,因洞中化学沉积物发育不同,而呈现不少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石幔、石盾和一些鹅管石、壁流石等,形态奇特。
该地区气候属中亚热季风气候区,各地海拔高低差别较大,年平均温度15~187℃,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34~87℃,极端最低温度-5℃,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267℃,极端最高温度36℃,无霜期235~290d,年降雨量1530~1820mm,多集中在5~8月,林内相对湿度80%~90%。
石灰岩地区地表水不发育,以碳酸盐岩类裂水为主,有少量的碎宵岩类孔隙水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区的孔隙水,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垂直分散渗入补给,随季节交替有规律的变化雨季(4~8月)降水绝大部分补给地下水,干季(12月~翌年1月)不够补足地下水的排泄,以致地下河和泉洞干涸。地下水埋藏深度因地势高低而异。林内树木繁茂,地表可截滞蓄水,根系可沿缝隙延伸吸取水分,形成独特的水文情况。水以重碳酸钙型为主,也有重碳酸钙镁型,均属低矿化度的淡水,多为软水――微硬水,pH值64~80。
石灰岩山地面积80%~90%以上,土壤覆盖面积不及20%,土壤大多积存于岩石裂隙间,只在洼地和谷地才有连片的土壤,为白云岩、石灰岩发育的石灰土,局部出现由含燧石石灰岩发育的硅质土,可划分为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硅质土三类。土层大多浅薄,发育不全,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为50%~75%,植被落叶层厚达3~6cm,截流蓄水量高达557t/hm2,淋溶作用强烈,脱钙作用明显,土体几乎不含碳酸钙,钙只有痕量存在,pH值65~70,少数山顶地区有弱变钙作用的土壤,pH值可达75~80,粘粒下移明显,土壤质地较粘重,一般为重壤土或轻粘土。
2.2生物多样性特点
2.2.1生态系统的分布
大面积原生性、典型性、独特性和多样性都很强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是木论保护区最富价值之处。它的类型众多,各有独特的生境;此外,地下洞穴与地下河有其独特的生态系统,也是石灰岩地区所特有的,现将之分述如下。
沟谷两旁山脚地带较湿润的地方,主要有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伊桐(Itoa orientalis)林和中越棒柄花(Cleidion bracheosum)、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林两大类。混生其中较多的种类,常绿阔叶树有: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石山樟(Cinnamomum saxatile)、贵州琼楠(Beilschmiedia kweichowensis)、小果厚壳桂(Cryptocarya microcarpa)等;落叶阔叶树有:虾公木(Bridelia fordii)、禾串树(Brideli insulana)、拟赤杨(Alniphyllccm fortunei)、菜豆树(Rademachera sinica)、香椿(Toona sinensis)、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
山坡地类型较多,常见有青岗栎(Ccyclobalanopsis glauca)、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林、刨花润楠、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林、亮叶槭(Acer laevigatum)、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cens)、广东润楠(Machilus kwangtungensis)、小木(Swida parviflora)林、贵州琼楠、倒吊笔(Wrightia pubescens)林、单性木兰、红皮(Styrax suberifolia)林和铁屎米(Canthium dicoccum)、小栾树(Boniodendron minus)林六种类型,混生其中的树种还很多,常绿阔叶树有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 wightianum)、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华东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小刺樱花(Laurocerasus spinulosa)、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广西密花树(Rapanea kwangsiensis)等,落叶阔叶树有园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朴树(Celtis tetrandra)、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光叶榉(Zelkova serrata)和翅果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和任木(Zenca insignis)等。
山顶和山脊地区由于风大的影响,常常形成独特在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矮林类型,林木生长低矮,树干粗大,分枝低,常见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罗城鹅耳枥(Carpinus luochengensis)林,局部地区有小片翠柏(Calocedrus macrolepis)矮林、广东松(Pinus kwangtungensis)矮林的分布,混生其中的种类不少,较多的有圆果化香、石山鹅耳枥(Carpinus rupestris)、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山豆根叶九里香(Murrayaeuchrestifolia)、石山松(Pinus calcarea)、短叶黄杉(Pseudotsuga brevifolia)、巴东栎(Quercus engleriana)、青冈栎、圆叶乌桕、米念芭(Tirpitzia ovoidea)、绣毛蚊母树(Distylium ferrugineum)、密花树(Rpane neriifolia)等。
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遭受破坏后,在山脚土壤连片的石隙地烧山垦殖荒废后就出现小片白茅(Imperta cylindricl var.major)、草丛、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vagans)草丛和班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草丛的分布。广阔的山坡上出现大片独特的藤本刺灌丛和竹丛。前者常见下列四种类型:1)小果蔷薇(Rosa cymos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2)老虎刺(Pterolobium punctatum)、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3)小金合欢(Acacia sinuata)、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esens);4)聚果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黄荆(Vitex negundo)四种类型。后者有白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竹丛和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竹丛两类。混生其中较多的种类有木(Loropetalum chinense)、粗叶悬钩子(Rubus alceaefolius)、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白饭树(Fluegge virosa)、广西紫麻(Oreocnide kwangsiensis)、毛桐(Mallotus barbatus)、石山苎麻(Boehmeria strigosifolia)、麻疯树(Dendrocnide urentissima)和桂楠(Phoebe kwangsiensis)等。随着大量落叶阔叶树的侵入,构成石灰岩落叶阔叶林较高的演替系列阶段,主要建群种有青檀、圆叶乌桕、菜豆树、黄连木、任木、香椿、掌叶木、伊桐、朴树、光叶榉、榔榆(Ulmus parivifolia)、岭南酸枣(Allospondias lakonensis)、山牡荆(Vitex quinata)、苦楝(Melia azedarach)等。
石灰岩洞穴中有许多独特的蝙蝠、蜗牛、蜘蛛,多足纲动物和鞘翅目昆虫;地下河有独特的鱼类,俗称盲鱼和一些虾、贝、蚬等,独特的环境和独特的物种多样性就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类型,从而构成了具有世界价值的精华所在。可惜,研究极其不够,急需人们给予更多的关注,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加强研究和管护,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2物种多样性特点
石灰岩地区植物种类独特,富含喜钙植物,但因岩石,土壤断续分布,土层浅薄,与邻近地区酸性土山地相比,种类并不算多。已记录到高等植物908种,其中蕨类67种,裸子植物11种,被子植物830种。大多属东亚植物区系区中国-日本亚区黔滇桂区系成分,混生有少量华中、西南和华南热带区域的成分,温带成分极少,不及5%。从保护的角度来看,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种类有5种,三级保护的种类10种。20世纪90年代初期综合调查时曾发现新种12个,广西新记录属2个、新记录种12个。此外,还记录到大型真菌68种,其中不少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发掘出不少地下块菌,其中可能有一些种属为我国新记录或新种。木论保护区内碳酸盐岩石表面殖居有大量的藻类、地衣和苔藓,但一直未能鉴定出来,急需加强研究探索。
已记录到脊椎动物260种,其中兽类48种,鸟类148种,两栖类17种,爬行类47种。东洋界区系成分居多,广布种也占一定比重,古北界成分较少。20世纪90年代综合考查时曾发现一个鸟类新种短尾鹪B环江亚种(Napothera brevicaudata huangjiangensis)和两个广西新记录短嘴金丝燕(Collocalia brevirostris innominata)和白鹇榕江亚种(Lophura nychemera rongjiangensis)。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种类2种,二级保护种类27种。此外,还记录到昆虫408种,其中以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和双翅目种类较多,已定为新种的有16种,还有中国新记录种和广西新记录种10个。它们的分布大多与不同生境和生态系统类型有密切关系[1]。
2.3社会经济特点
木论保护区范围有2个乡6个村,总人口9000多人,为毛南族居民聚居地区,劳动力3000多人,耕地面积890hm2,水田面积613hm2,年粮食总产量4000t左右,人均产粮不过500kg。保护区建立前主要依靠伐木、煤炭、采收林副产品、捕猎、采矿等为生。保护区建立后,林区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基本的保护,但人民的收益明显减少,生活处境困难,如何遵循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模式的要求,把保护和发展密切结合,持续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既不影响保护,又能保证当地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防止偷砍偷猎,就成为有效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特别是木伦保护区是广西亚热带石灰岩地区独一无二原生性石灰岩常绿、落叶混交林连片分布的区域,必需集中应有的人力物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试验示范,为其它石灰岩区域树立榜样。
2014年7月绿色科技第7期3有效管理的展望
3.1保护区管理类型定位
木论保护区是广西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保护较好,面积最大的区域,承担着繁重的保护、研究和资源持续利用的责任。保护区建立以后,已完成了一系列基础建设工作,开展了资源本底综合考查,制定了中、长期工作规划,无论在组织领导和实际工作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要主管部门给予必要的重视和关注,就能完成预期的目标。可按综合管理保护区来规划行事,也就是说,要在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培训、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五个方面同时并重地去开展工作,使之建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以发挥其无限的活力[2,3]。
3.2健全保护区管理体制
当前木论保护区主要由自治区林业局负责管理,管理体制应该是通畅的,关键在于给予足够的重视。鉴于它的地位重要,保护对象珍贵,人民又要靠它来维持生计,应发动地方政府和社区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如果主管部门力量不够,可明确实施由自治区主管部门和环江县人民政府共管的机制,具体的办法是,由它们共同主持建立一个管理委员会,邀请自治区、市、县有关机构的领导和组织有关部门、利益攸关者、非政府组织、企业家、专家和社区代表参加共同组成,负责制定规划、领导、协调、监督和组织保护区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有关项目,并将之列入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种计划中去。与此同时,邀请本少一个适当的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作为顾问单位,并通过它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帮助出谋划策,保护区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4]。
3.3完善保护区内功能区域的划分
木论保护区内原有的功能区域划分基本上还是适当的,只是由于缺乏项目的支持,各个区域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今后核心区和缓冲区应在保护和科研监测上下功夫,试验区要通过试验研究,把保护区有发展潜力的生物资源发掘出来不断向外推广。当前,特别要重视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模式提倡和周边社区共同建立过渡区的任务落实好。在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下,帮助他们把过渡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好,使之成为由多种多样具活力的生态系统构建的景观多样性镶嵌体,一方面避免保护区成为孤立的绿洲,另一方面,也使之成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单元的组成部分,为人民造福。主要任务在于把次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创建多种多样新兴的生物多样性产业和发展生态旅游、建立休闲度假生态养生的农家乐庄园等方面的工作做好[5~7]。
3.4建立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定位试验站
建立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定位试验站是综合管理保护区的一个标志。中国亚热带石灰岩区域只有木论保护区和贵州荔波茂兰保护区两个区域保存有大片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彼此是连片的,但木伦保护区所在地海拔较低,物种组成上有许多独特之处,极需开展深入的研究。当前,木论保护区已建立了一处研究站,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研究项目;另一方面,要根据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制定一系列长远的综合性研究项目,例如光能利用、水分动态、氮素与营养元素循环、生物生产力、经济生产力、演替进程等,以期弄清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制定符合实际要求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这项工作最好发挥顾问委会的作用,由他们负责主持,协助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8]。
3.5建立教育培训和生态旅游服务中心
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无论经在群落外貌、内部结构、种类组成及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和演替变化等都有独特性质,但它遭受破坏严重,残存无几。所以,对木论保护区来说建立一个以展示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的教育培训和生态旅游服务中心就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具体的做法就是把保护区的自然特点和社会发展的本底资料、中长期发展规划、生物多样性产业的创建以及生态旅游的景区、景点的观光内容,利用现代化的光、声、电等技术把这些方面的资料、图片、标本、光盘等通过展览馆、陈列室、影视厅、演习馆等全面展示给广大公众。同时,设置咨询室、自然保护资料和各种土特产品销售室、食宿和休息空间,并在网络上组织生态旅游者前来观光、休闲度假、生态养生等活动,把教育培训和生态旅游工作搞好搞活[9,10]。
创办一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内容的职业高中。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的关键任务,作为广西亚热带石灰岩森林保护最好的区域有必要为此付出辛勤的努力,不要被困难所吓倒。这不只是国内保护区必需的第一线工作人员,也是国家资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必需的人才。
3.6创建有发展前景的生物多样性产业
这是资源持续利用的一项具体任务,主要在试验区和过渡区内开展,要与社区进行合作大力发展,可从下列各方面着手开展。
3.6.1建立用材林城镇绿化苗木和花卉繁殖基地
石灰岩地区过去未被作为宜林地看待,实际上山脚地区常有小片天然更新的速生用材林出现,说明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它有其独特的知生树种和种植方式,应因地制宜地予以应用。有许多树种可作为城镇绿化用,可选择的种类很多,例如:单性木兰、菜豆树、任木、香椿、朴树、青檀、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刺楸(Kalopanax pictus)、石山樟、青岗栎、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翠柏、石山松、黄枝油杉(Keteleeria calcarea)、短叶黄杉(Pseudtsuga brevifolia)、老虎刺、火棘、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南天竺(Nandina domestica)、棕竹(Rhapis excelsaa)、华南十大功劳(Mahcnia japonica)等,蕨类盆景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3.6.2建立药用植物繁殖基地
石灰岩地区药用植物也相当丰富,不少种类贮量也大,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除了要科学地采收以外,还要选择适当种类大量繁殖,建立生产销售基地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可供选择的种类有绞股蓝(Gynostemama pentaphyllum)、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金果榄(Tinospora sagitta)、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水兰青(Drymaria cordata)、趾叶瓜蒌(Trichosanthes padata)、岩黄连(Corydalis saxicola)、剑叶党参(Campanumoea lancifolia)、土党参(Campanumoea japonica)、鱼腥草(Houttynia cordata)、毛蒌(Piper puberulum)、白芨(Bletilla striata)、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和淡黄十大功劳(Mahonia flavida)等。
3.6.3扩大果树、蔬菜种植面积
石灰岩地区大面积建立果蔬园地或许受到一定限制,但是在村旁和交通沿线的山脚地带,小片繁殖还是有条件而且必要的,诸如枇杷、乌梅、桃、李、沙梨、柚、杨梅、板栗、核桃等都可发展,可与观光农业发展同时考虑。蔬菜的发展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选择适当的种类。同时,还要考虑加强系列产品加工,例如果浆、果汁、果酒、果干等,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也为繁荣地方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3.6.4建立野生菌类生产基地
木伦保护区内野生菌类资源丰富,其中可作食用或药用的种灰不少,群众也有利用的习惯,应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正式建立繁殖基地,可选择作食用者有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sticha)、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密环菌(Armillaria melle)、茶耳(Tremella foliacea)、豆芽菌(Clavaria vermicularis)等;可用作药用者有灵芝(Gamoderma lucidum)、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小灰包(Lycoperdon pusillum)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石灰岩林区有许多珍稀地下真菌,例如:块菌属(Tuber)的一些种类,是大型真菌中最为珍稀名贵的一类食用菌,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目前,已知的一些块菌属于广西新记录种、国内新记录种和新种,需要深入研究。
3.6.5建立养蜂业生产基地
这里蜜源植物也很丰富,群众也有利用习惯,有扩大发展为一项产业的潜力,应争取群众积极参与,生产蜂蜜、蜂胶、蜂花粉和蜂王浆等系列产品。这将能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3.6.6建立野生经济动物和本地优良畜禽品种饲养基地
木论保护区内野生经济动物资源丰富,可根据种群消长规律在试验区和过渡内可适当予以利用,例如:鼯鼠(包括红白鼯鼠Petaurista ochraspis、棕鼯鼠P.petaurista、棕足鼯鼠P.clarkei)、猕猴(Macaca mulatta)、豪猪(Hystrix hodgsoni)、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rongjianensis)、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赤胶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ceus)、华南兔(Lepus sinensis)、穿山甲(Manis pentdactyla aurita)、果子狸(Paguma larvata intrudens)、野猪(Sus scrofa chirodontu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赤麂(Muntiacus muntjak vaginalis)等,更重要的是,应当选择适宜的种类建立繁殖基地,使之成为一项新兴的生物多样性产业。本地一些优良畜禽品种,例如:瑶鸡、香猪、菜牛和黑山羊等更应大量养殖,并生产系列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3.6.7建立竹制品系列产品生产基地
保护区内有几种独特的种类,例如黔竹(Dendrocalamus tsiangii)、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贵州悬竹(Ampelocalamus calcareous)、荔波大节竹(Indosasa lipoensis)、箭杆竹(Indocalamus solidus)、箬竹(Indoclamus longinuritus)、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石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等,数量不少,合理经营将能提供充足的原料,生产诸如生活、生产和工艺等各方面产品,为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作用。
3.7完善生态旅游建设体系
木论保护区作为广西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保存最好的地区,是唯一可观赏其独特景色的好去处。登高远望,可见岩石堆上和悬崖绝壁波涛起伏的林海;近看,从峰丛底部至四周峰顶,崖壁森林、洼地森林、漏斗森林、谷地森林、盆地森林等不同生境景观类型历历在目;仔细观察,物种繁多,生长各异,林下根系,沿着岩隙四处延伸,寻找积存土壤和有水源之地,以维持生计,构成一幅独特而令人惊叹的景色。可从下列各地建立景区、景点,展示给广大游人。
红峒景区:沿着崎岖山路,从山脚至山顶,可以见到上述的各种景色。红峒村寨后山,有一个巨大落水洞,直上直下呈桶状,深60~70m,其规模在广西也不多见,四周被森林所围绕,洞内湿润,灌木杂草丛生,非常壮观,引人入胜。
外峒景区:从山脚至山顶也可见到上述的各种景色,可选择适宜的路线建立观光景点。
中伦景区:这是观赏漏斗森林最好的地区,可选择适宜的地方建点。
川山乡景区:社村宝塔又称魁星楼屹立于社村河畔,与河面倒影相辉映,建于1841年,大青石垫基,和用砖砌成,高25m,呈六角形,原为7层,空心,有楼梯可登上塔顶,底层内径为2m,正面上“魁星楼”三个大字,别具一番情趣。由动村附近,有一个瑞良赤脚大仙龙洞,由狮子岩、仙莲洞、灵水洞三个景点组成,洞内景物千姿百态,景色迷人,拟人姿态各异、逼真,洞内清水缓流,可行小舟,冬暖夏凉,是个避暑的好地方。这里还是个长寿之村,吸引人们的关注。
下南乡景区:堂八村附近有一凤腾山墓碑,是毛南族祖先的“陵园”,有大小古墓700多座。立碑刻字,多数建于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这些墓全用大理石砌成,墓碑、拱门、石柱上雕刻着有龙盘鱼跃、凤飞燕舞、彩蝶翩翩的精美图案和笔力雄浑的行书对联。远望似一座楼阁重叠的古城,是毛南山乡的艺术宝库之一。
都川景区:在都川中心小学内有座萌芦石塔,建于雍正三年,用石块垒砌而成实心六角形石塔,高7m,雕成葫芦状而得名,是个难得的文化遗迹。
木论保护区至茂兰保护区通道景区:这是一条古代通道,长约20km,铺设有石板,要步行一天时间,沿途可以看到石灰岩地区雄伟而奇特的各种自然景观和物种多样性,虽属核心区或缓冲区范围,可限制在通道内和适当人数沿线参观。
各个景区、景点和连接路线确定之后,就应在建立和完善展示系统、监测系统、宣传教育系统、通讯联络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和生产发展系统等方面下一番功夫,使实施生态旅游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时并进,保护高质量地为游人服务[11,12]。
3.8建立毛南族文化村
环江县为全国唯一的毛南族居民聚居的地方,历史悠久,风情独特,村寨大多依山傍水,就地取材,建成的“干栏”建筑,别具一格,它是石料垫基、木栏支柱,墙体用石块或砖砌成,用木板铺地和隔墙,房顶盖瓦,分上下两层,上房住人,下层圈羊牲畜,登石阶入门进堂屋。每户门前一侧用竹子搭一平台,供乘凉和晒物用。毛南族独特的节日是分龙节,每年5月择日举行1~2天庆祝活动,主要是祈求风调雨顺,保证五谷丰登和纪念他们最崇敬的三界公(毛南山乡饲养牛的始祖)。此时,男女对歌跳舞,男青年带着各种面具跳木面舞,女青年头戴竹表皮编成的竹帽跳花竹帽舞,彼此都身着民族服装,表达情意。家家户户都蒸煮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预祝丰收。可选择适宜的地点建立民族文化村,展示他们上述的生活习俗和文化风情,使之成为一处毛南族传统文化研究和旅游基地,发扬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价值观,丰富旅游者阅历。
3.9加强国内外合作和交流
木论保护区和贵州荔波茂兰保护区连续成片,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彼此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不少差别,应建为跨界保护区,共同制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规划,使之成为管护好石灰岩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榜样,为改变两县落后的面貌贡献力量。为了吸收国外的经验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可选择欧洲一个适当的石灰岩地区保护区建立姊妹保护区,彼此虽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不同,但如何保护和利用石灰岩地区独特性,还是可以相互借鉴的[13]。
4结语
木论保护区完成了上述各项任务之后,必然就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从而带动整个环江县的生态保护和经济蓬勃发展,为其它石灰岩区域的建设树立榜样。
参考文献:
[1] 郑颖吾.木论喀斯特林区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CNPPA/IUCN,WCMC.Guidelines for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categories[M].IUCN Publications Services Unit,Gland,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2009.
[3] 王献溥,郭柯.中国保护区分类的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5,14(2):49~53.
[4] 王献溥,于顺利,陈宏伟.共管保护区的基本含义和管理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5):38~41.
[5] 王献溥,于顺利,王宗帅.论生物圈保护区基本含义的发展和深化[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2):1~4.
[6] 王献溥,于顺利,王宗帅.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贯彻“马德里行动计划”的展望[J].野生动物杂志,2009,30(3):161~165.
[7] 郭焕成,吕明伟,任国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手册[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8] 王献溥.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方向[J].环境保护,1978(6):5~8.
[9] 王献溥.保护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建设持续社会中的作用[J].天目山,1997(3):13~15.
[10] 王献溥,于顺利,方伟伟.如何发挥保护区教育培训功能的作用[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2(4):6~8.
[11]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
[12] 张广瑞(主编).生态旅游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3] 王献溥,郭柯.跨界保护区与和平公园的基本含义及其应用[J].
广西植物,2004,24(3):220~223.
篇6
关键词:交通,环境保护措施
一、前言
回顾我国“十五”交通发展,我国交通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社会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1957亿元,年均增长18.7%,超过建国以来51年完成投资的总和,是“九五”期间完成投资的1.92倍,其中公路建设完成了19505亿元,使高速公路的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1万公里,“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全部建成;新建农村等级客运站3232个,停靠站点10.2个,新增农村客车1.23万辆,乡镇客车通达率98%,建制村通车率81%。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字,截至2005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316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1852万辆,占总量的58.6%。私人汽车中,载货汽车452万辆,载客汽车1384万辆。博士论文,环境保护措施。
二、交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具体表现在:
1、交通建设期间对环境的影响
(1)、地形地貌的变化,导致生态循环系统的改变
高速公路的路线一般较长,与地方的道路和管渠等交叉在一起,由于高速公路的运营是处于一个全封闭状态下的,因此高速公路的标高或高于原地面或低于原地面,致使大量的开挖或回填不同程度地对周围的地形地貌产生破坏,相应的破坏了土体原有的自然结构和水循环路径,改变了沿线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了其生长、活动的规律,可能会导致某些生物或植物的生存危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循环系统。
(2)、植被的破坏,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因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大开大挖,破坏了原地表植被,导致了土表裸露、土质松软,增加了水土冲刷量,造成河流、沟渠淤积、积水淹漫农田等水土流失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水资源的污染,导致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沿河公路的修建过程中,部分单位的环保意识差,将钻孔桩用泥浆直接排放到河水中,导致河道淤塞,影响船只正常通行;同时由于泥浆中添加了Na2CO3(俗称碱粉或纯碱)、NaOH(氢氧化钠)等化学材料,对河水的水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2、交通运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
(1)、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开动时会产生废气和固体微粒。废气中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甲烷、乙烯、醛和铅颗粒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 渗透到水、土壤中, 并逐渐积累, 会对沿线的人类和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使其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 甚至会造成全球气候异常, 这种污染的程度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增长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2)、汽车所产生的噪音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影响
公路运营过程中,汽车车体振动、发动机运转、轮胎与路面摩擦、鸣喇叭以及公路沿线提供各种服务设施、设备均会产生噪声, 在公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 这些噪声对附近的人群产生心理(失眠等) 和生理(血管收缩、听力受损等) 上的影响,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尤其对公路两侧人口密度较大的敏感区域(学校、住宅区、商业区、医院等) 干扰较为突出,而野外区域的干扰则较小。
(3)、汽车产生的油污染
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滴、漏油和车辆在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污油都会随着水的流动而渗入土壤中从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4)、汽车在夜间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光污染
光污染是一类特殊形式的污染,它包括可见光、激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造成的污染。可见光污染比较多见的是眩光。例如每当夜晚在马路边散步时,迎面而来的机动车前照明灯把行人晃得眼都睁不开,这就是一种光污染,叫做眩光。博士论文,环境保护措施。
三、保护措施
1、全球环保措施的发展
由于在前期的人类活动中,人们只是将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现在大自然已经开始了“回报”人类了。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臭氧层空洞、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和各地酸雨现象等的频频发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工作,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口号。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 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点:①发展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增大经济援助的力度,其援助比例达到其国家生产总值的0.7% ;② 环境保护:工业化国家应当恪守“京都议定书”官员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规定,保护地球环境,防止全球继续变暖;③ 清洁水源:节约用水,并到2015年实现一半以上缺乏清洁饮用水源的人口提供洁净饮用水;④ 能源开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及电能的提高,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⑤绿色贸易:促进世界生产及贸易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我国交通环保措施
我国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并针对交通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交通行业由能源消耗型的行业向节约型行业转变的口号。在资源、能源和资金约束日趋明显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节约土地,节能降耗,以保证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节约土地就是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从严把关,尽量利用荒地和废弃耕地。节能降耗就是要努力降低交通建设、运输管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发展循环交通经济,推进节约型行业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博士论文,环境保护措施。博士论文,环境保护措施。
公路建设必然会造成对环境的影响,要全然避免和杜绝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在《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的指引下,合理规划、设计和施工以及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尽量予以控制,使这种危害降低到最小。
(1) 做好路网的合理规划
我们在确定路网规划时,要从全局出发,树立公路建设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系统观念,必须考虑将拟建设公路占用农田数量减少到最少,将公路对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及国家自然保护区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不可避免的环境影响要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为以后阶段的公路环保设计提供依据。
(2) 进行公路建设项目预可、工可的环境评价
在路网规划或线位选定后,都应按照交通部1996年颁布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规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超过规范和相关规定的方案要坚决摒弃。
(3)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宣传工作,同时制定严格的环保控制方法
通过宣传,使得环保观念深入到每个单位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人人为环保”的态势;同时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对于不按照环保办法执行,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单位予以重罚。
(4) 采用各种手段,减小噪音污染
研究表明:交通状况,音源、声音传播与噪声量密切相关。因此,防治噪声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加强交通管理, 上路前进行车辆噪声监测, 管制重车百分比,交通量及行车速度;二是调整纵坡,减少纵坡过大可能导致汽车爬坡时增加的噪声量;三是改进路面结构类型,改善面层混合料成分,适度修正横向刮纹间距或改作纵向拖纹处理,以谋求降低交通噪声;四是尽可能采用降噪效果好的路堑型式,尤其是路线通过敏感区时;五是适当设置遮蔽物,可在公路两侧设置隔声林带、隔音墙、隔音堤等,以降低噪声位准;六是实施减少噪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改善车辆本身构造。
(4)汽车排放污染的防治
汽车排放的废气与固体微粒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这些污染会引起金属腐蚀,对建筑物和雕塑品造成破坏,抑制动植物生长,给经济、文化领域造成损失。因此,必须制定相关的汽车排放标准,机动车上路前需进行尾气检测;完善汽车的自身结构,改进发动机,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明使用电动车、太阳能汽车和其它不污染环境的新型能源车;采用现代燃料,优先使用无铅汽油,增加以液化石油气或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的气瓶车,推广气体燃料,使用符合规定的剂和燃油添加剂;研制和推广废气减毒装置,完善汽车保养和修理制度,推广节油装置。通过以上的措施,可将汽车排放物造成的污染降到最低的程度。博士论文,环境保护措施。
四 结语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博士论文,环境保护措施。因此我们在发展交通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位置和处境、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综合国力的的增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全文新华社2003.7.25
2、高艳龙,张榕情如何建设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公路2003,24
3、廖新辉张阳浅谈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广西交通科技1999,12
篇7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环保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状况,并以巨龙公司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巨龙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就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公司经过多年的经济积累,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人才开发与管理的体系;初步形成了有巨龙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本文在对巨龙公司员工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巨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人才管理部门作用不够强;人才队伍结构与目前企业发展战略矛盾突出;在人才的使用上存在问题,部分高素质人才流失;任用机制存在问题。论文还归纳出巨龙公司面向二十一世纪面临的五大挑战,并明确提出了巨龙二十一世纪人力资源的战略对策:发挥公司班子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的组织建设;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和政策;培养和更新企业文化。
论文对于其他的中国环保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巨龙公司,人才对策,人力资源开发
ABSTRACT
Startingfromasimplemanufactory,GUDRAGONhasnowbecomeaninternationallywell-knownmodernenterprise.However,duetoseriouscompetitioninthemarket,thechangingofmarketenvironmentandallkindsofchallengesappearingin21stcentury,GUDRAGONhasexperiencedmanydifficultiessuchasmarketdeclination,profitdropdown,demoralization,talentslossandevennegativeprofitsintheyear2000and2001.ThethesismakesadeepstudyandanalysisofthecompanyfromtheHumanResourceaspectwiththeknowledgeonmanagementandhumanresourcemanagementaswellasempiricalresearch.
Thisthesisfirstlyintroducesthehumanresourcemanagementdevelopmentofnationalandinternationalappliancemanufacturers,andthentheaccomplishmentsofHRdevelopmentofGUDRAGONandindicatestheadvantagesofGUDRAGONintheconstructionoftalentsteam:GoodmanagementachievementformsaneconomicalbaseforconstructionofHRdevelopmentandmanagement;hasacomparablynormativeHRdevelopmentandmanagementsystem;hascreatedacharacteristiccorporatecultureandhassetupagoodcorporateimage.
ThenthethesisstudiestheproblemsexistinGUDRAGON’sHRDevelopmentandManagement:thefunctionofHRmanagingdepartmentisnotstrongenough;thetalentconstructionandcurrentcorporatedevelopingstrategieshavesharpcontradiction;problemsexistintheutilizationoftalent,whichleadtotalentloss;theappointmentmechanismhaveproblems.ItalsobriefsthefivebigchallengesGUDRAGONisconfrontedwithinthe21stcentury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Exertthecoreeffectoftheleadingteam;Furthercompletethetalentdevelopmentplan;EnforcetheorganizationconstructionofHRdepartment;BuildandcompletetheHRcultivatingsystemsandpolicies;Fosterandrenewcorporateculture.
ThisthesisalsogivesadvicetootherChina’sappliancemanufacturersandtownshipbusinesses.
Keywords:GUDRAGON,talentscountermeasure,
HumanResourcesDevelopmen
目录
绪论………………………………………………………………………………1
第1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综述…………………………………3
1.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3
1.1.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3
1.1.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内容……………………………………3
1.2与本文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4
1.2.1人力资源规划……………………………………………………………4
1.2.1.1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4
1.2.1.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5
1.2.2人员激励…………………………………………………………………5
1.2.2.1人力资源激励的定义………………………………………………5
1.2.2.2人力资源激励的方式和原则………………………………………6
1.2.3绩效考评…………………………………………………………………7
1.2.3.1绩效考评的含义…………………………………………7
1.2.3.2实施绩效考评过程中的职责分工…………………………8
1.2.3.3考评者的选择………………………………………………9
1.2.4人员培训……………………………………………………………9
1.2.4.1确定培训目标………………………………………………9
1.2.4.2拟定培训计划……………………………………………10
1.2.4.3选择受训者………………………………………………10
1.2.4.4培训的形式………………………………………………10
1.2.5薪酬制定……………………………………………………………11
1.2.5.1影响薪酬制定的主要因素……………………………………11
1.2.5.2薪酬结构…………………………………………………12
1.2.6企业文化……………………………………………………………13
1.2.6.1企业的物质文化………………………………………………13
1.2.6.2企业的制度文化………………………………………………14
1.2.6.3企业的精神文化………………………………………………15
第二章国内外环保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16
2.1国外先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情况概述……………………16
2.2外国先进环保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实证研究…19
2.3我国环保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策略性研究……………………23
2.3.1我国环保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24
2.3.2我国环保企业和外国先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差距分析…25
2.3.3我国环保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30
第三章实证研究巨龙公司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企业人才对策………………37
3.1巨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37
3.1.1巨龙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就……………………………………………37
3.1.1.1企业的人才素质逐年提高…………………………………………37
3.1.1.2企业人才结构渐趋合理……………………………………………38
3.1.2巨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有利条件………………………………39
3.1.2.1经过多年的经济积累,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39
3.1.2.2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人才开发与管理的体系………………………41
3.1.2.3初步形成了有巨龙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43
3.1.3巨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43
3.1.3.1人才管理部门作用不够强…………………………………………43
3.1.3.2人才队伍结构与目前企业发展战略矛盾突出……………………45
3.1.3.3在人才的使用上存在问题,部分高素质人才流失………………47
3.1.3.4任用机制存在问题…………………………………………………56
3.2巨龙二十一世纪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面临的挑战………………59
3.2.1巨龙自己培养的中高级人才满足不了未来发展的要求……………60
3.2.2外来的人才供给越来越有限………………………………………60
3.2.3设备行业对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61
3.2.4地区的环境条件使巨龙客观上存在对人才吸引力的不足…………61
3.2.5本地的人才政策存在偏颇……………………………………………62
3.3巨龙二十一世纪人力资源的战略对策……………………………63
3.3.1发挥公司班子领导核心的作用……………………………………63
3.3.2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规划…………………………………………64
3.3.3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的组织建设………………………………………66
3.3.3.1人力资源部门重新定位…………………………………………66
3.3.3.2人力资源部门的组织设置………………………………………66
3.3.3.3推进信息网络系统建设…………………………………………68
3.3.3.4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68
3.3.4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和政策………………………………69
3.3.4.1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人才引进政策………………………………69
3.3.4.2完善人才测评制度………………………………………………70
3.3.4.3推进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70
3.3.4.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80
3.3.4.5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激励和培养的政策和措施………………80
3.3.4.6完善任用机制……………………………………………………84
3.3.5培养和更新企业文化…………………………………………………85
3.3.5.1巨龙文化要体现中山人文特质…………………………………85
3.3.5.2结合“巨龙”实际,加强建设表层文化…………………………86
3.3.5.3锤炼“巨龙”个性,加强建设内层文化…………………………87
3.3.5.5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在广度和深度的发展……………………89
3.3.5.6建立跨文化管理的新模式………………………………………90
第四章中国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93
4.1中国乡镇企业政企不分带来的人事弊病………………………93
4.2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能一蹴而就………………………95
4.3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落后状况必须改变……………………98
4.4入世后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建设面临的挑战……………………100
4.5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102
4.5.1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102
4.5.2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103
4.5.3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104
4.5.4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105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107
5.1研究结论……………………………………………………………107“”版权所有
5.2展望…………………………………………………………………107
参考文献…………………………………………………………………109
附录:巨龙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调查问卷……………………………………111
篇8
【关键词】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动力;研究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模式也成为未来阶段下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转换生产方式与思想观念也成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在该种环境之下,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资源节约与环保问题,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定是未来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下面就对我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动力进行深入的分析。
1、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分析
1.1 绿色管理
就目前来看,关于绿色管理,尚未出现统一的定义,对于此种概念,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均将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作为绿色管理的核心概念,纵观这些观点,大多以企业为出发点进行阐述,但是实际上,环保问题不仅仅是企业应付的责任,社会组织也有一定的义务,因此,绿色管理的概念不能够局限在企业中,应该将其推广至社会组织结构中,其内涵也应该从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扩展到为社会大众提供绿色环保服务、提升其生态环保意识等等。
综合而言,绿色管理即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减少或者消除组织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为前提条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通过生产、营销等行为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而进行的一种全面管理活动。
1.2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即将绿色管理理念与工程项目进行结合的一种形式,就是为某个建设项目从概念到完成阶段制定的全方位计划、协调、实施,以便项目能够达到规定的生态指标与质量标准,从某个角度而言,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升组织的经济效益,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够通过控制污染、使用绿色技术、节约能源等方式实现。
1.3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对比
从项目目标而言,传统项目管理目标主要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则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资源消耗而言,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所消耗的资源较多,资源浪费情况也相对严重,与之相比,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注重资源的节约;从建造产生的污染而言,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污染较大,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则基本可以实现全程无污染,在垃圾的处理方面,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并不注重垃圾的回收与利用,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则与之相反,可以实现全程的绿色回收处理。
2、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动力
项目组织在实施绿色管理的过程中会受到项目组织竞争、政府行为、消费者行为、项目组织发展内部动力的影响,因此,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动力则包括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两种,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除了会受到内部与外部动力的影响,也要克服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阻力,这种阻力对于绿色管理的实施速度与实施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外部动力主要源自竞争对手、市场需求、科技进步、政府行为等,内部动力主要源自于项目组织展示自身形象与追求利益的欲望、项目管理者的素质等,实施绿色管理阻力则主要为消费者环保观念、消费文化、实施绿色管理的成本与综合管理能力。可以看出,影响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政府、消费者与项目组织。
3、实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议
3.1 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部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但是对于绿色工程项目的管理还未有明确的规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而言,环保立法依然有待提升。因此,国家应该明确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为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完善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3.2 使用经济手段促进管理的发展
为了促进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政府应该建立好与环境和资源价值相符的绿色价格体系,将社会和生态成本纳入管理过程中,此外,对于管理融资行为则提供必要的支持,建立好完善的技术标准,提升组织的可信度。
3.3 加强绿色消费观念的灌输
引导消费者确定好绿色管理的观念对于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我国绿色消费工作的发展时间还很短,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消费者都缺乏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为此,政府必须要做好宣传工作,帮助消费者满足现阶段下的工程建设情况及其对人们的影响,并通过培训、宣传等工作帮助消费者树立好正确的消费意识,帮助他们识别与正确的购买产品。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推行能够促进我国工程项目的现代化发展,也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体现,为此,政府必须要制定好完善的政策,对绿色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工程项目建设领域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桂祥,张建坤.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及其实施动力研究[期刊论文]. 工程管理学报,2010,04(15)
[2]王建波,葛娟,赵辉.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成效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期刊论文].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3,06(15)
篇9
[关键词]生态投资 环保投资 生态补偿
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 生态问题是颇费物力和经历的。建设时不考虑生态问题, 省了小钱, 待日后产生了问题再去治理, 就要花大钱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提高生态投资效益,可以在实现原定生态目标的前提下, 节约生态投资, 腾出更多的资金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也可以用同样多的生态投资, 取得较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利于实现生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各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期望能为生态投资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
一、国内研究综述
生态投资是生态研究领域内的新课题,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它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但是与生态投资有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生态投资相关课题发表了一些论著,如张福庆,董唤霞发表了《科学发展观催生生态投资建设理念》,针对传统的经济发展建设模式, 提出经济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 走生态投资建设之路,以实现“五个转变”和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的本质内涵。该论文侧重于号召有关部门发展常规投资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的投资。汤尚颖和徐翔发表了《准确理解生态投资的内涵》,文章指出随着环保投资的界和内涵不断延伸,环保投资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生态投资”环保投资及生态投资的内涵。在区分了环保投资和生态投资的内涵之后,指出生态投资从范畴上看应包含: (1) 生态环境保护投入;(2)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投入;(3) 生态产业投入。马国强发表了《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构建》一文,明确了我国现阶段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生态投资模式, 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文中首先分析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与资源承载力,论述了我国目前的生态投资状况和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投资模式选择的必然性,之后在对比国外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实践经验和我国目前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生态投资与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构建的一些建议。牛荣在《论西部生态投资补偿方式》一文中,在分析生态投资补偿的含义和探讨进行西部生态投资补偿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应以政府补偿为主, 采用多样化的补偿方式, 来解决西部生态建设投资不足的问题。此外,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公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中也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的诸多现状,提出了增强生态投资的一些途径和具体实施方法。
通过上述有关学者的相关论文和有关部门的官方报告可以得知,目前我国学者对生态投资的研究主要是依附于对环保投资的基础之上,虽然针对有关的生态投资内涵,以及生态投资的补偿机制等有了专门性的论述,但是并没有形成有关生态投资研究的学术体系。大多数研究都只是针对生态投资课题的某一方面,而没有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所以理论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并不能满足我国生态投资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投资课题进行一个系统的综合研究。
二、国外研究综述
由于西方进入现代化比我国要早很多,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早已经历了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并且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来加以保护。其中对于生态的投资,也较之我国早了很多。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经济学中,已经注意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美国的莱斯特•R•布朗在其《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一书中就在分析了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之后,提出了新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并最终得出要通过降低生育率以稳定人口、调整经济的手段(包括财政引导、税负转移、补贴转移、许可证交易和对财政调整的支持等)、加速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转变等来改善现在的生态环境,保护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地球。书中其实就涉及到了生态投资的主要议题:生态投资的来源,生态投资的多样性和生态投资的方向。加拿大学者布莱恩•纳特拉斯, 玛丽•奥特梅尔著有《与虎共舞:环保导向带来企业成功》一书,介绍了公司、政府、非营利组织中的个人和群体如何在满足持续财务绩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求的同时,加大对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视,投资于生态环境,承担更大的社会和环境责任。
而具体的关于生态经济的学说,国外和国内一样,也是从环保投资中引申出了生态投资的概念或是就认为环保投资和生态投资是同一个内涵。如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提出,环保投资包括:(1)环保设备的投入;主要是指“三废”处理和污染控制设备的投入,用于自然保护和提高城市环境舒适性的设施投资;(2)环保服务投入;(3)洁净技术和洁净产品的生产投入。而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包含于生态投资的诸多领域。西方国家对于生态投资的研究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去体现,发达国家中,瑞士生态环保投资主要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家庭三部分承担,三者的比例大致相当。在投资方向上,废弃物的管理花费最大,占整个环保投资的1/3 强,空气和水污染的防治费用次之,各占25%左右。而加拿大则设立了环保开支账户(EPEA) 作为环境和资源账户体系(CSERA) 的一个分支,其范围包括发生在污染治理和控制、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栖息地的恢复、环境监视、环境评价和环境审计、土壤改造等方面的费用,但是,提高健康水平、美化环境等方面的费用则不包括在内。其投资的主要方面有:(1)关于环保的家庭开支。家庭环保开支是指居民对控制和减少日常生活对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而支付的费用。(2)政府对环保的现金和资本支出,包括中央政府之间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3)商业资本运营对环保的支出。而意大利对环保投资的分析以账户的形式反映在区域和地方两个层面上并影响着环境政策。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已着手对环境税进行研究和实践。美国生态环保产业通过联邦和州政府的公共财政支持、发行市政债券进行市场融资、企业自筹和公私合作(PPP)模式筹集更多的资金。而日本则通过建立财政投资于贷款项目基金、政府金融机构支持融资、会计预算和非政府组织(NGO)的融资来满足其生态投资的需求。
目前已有的研究认为生态投资概念是由环保投资概念演化而来,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新形势下,环保投资的范围界定具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忽视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活动;忽视了生态产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难以真实反映生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等。但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如何解决我国新时期生态投资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重视,因而,本文的着重点之一就在于剖析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扩大生态投资的多元投资体系加以探讨。
从以上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理论讨论来看,生态投资的范围并不统一,各国的情况各不相同。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视角下,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为了保证我国社会沿着这个方向顺利发展,必须深入对生态投资的研究,进而能够准确反映生态投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综合生态投资的研究现状不难看出,关于生态投资的研究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对于生态头的定义众说纷纭,还没有统一定论;关于生态投资的研究课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国内研究只是单纯的理论研究,缺乏对现实社会指导作用的研究,对于这些都有待更多学者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萧琛等译:《经济学》[M] (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龚玉荣 沈颂东:环保投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2.2
[3]陈克新:环保投资:筑就金融海啸防波堤[J].中国经济导报. 2009.2.5
篇10
关键词:绿色营销;房地产;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1
一、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概述
(一)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的概念
房地产绿色营销是绿色营销理论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房地产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贯彻绿色环保的理念,采取各种绿色营销策略来满足房地产市场中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从而同时为企业、消费者、社会和生态环境创造收益。
(二)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的特点
房地产绿色营销策略和传统房地产营销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房地产绿色营销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向消费者推广时着力于展现其产品绿色环保的特点。
从获益对象方面来说,传统房地产营销只能为企业带来收益以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房地产绿色营销还考虑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所面临的问题
(一)房地产项目成本增加
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住宅势必会造成开发成本的大幅提高。首先,扩大项目绿化面积就会导致建筑面积的减少,从而使得商品房收益降低,房地产项目的成本也相应提高,这样的结果是房地产企业所不愿意见到的。其次,为了满足绿色住宅的要求,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各种环保设施,考虑到我国在环保技术方面水平有所欠缺,不能以较低的投资建设令人满意的设施,同时又缺少相关的研究资金,为绿色住宅的建设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二)绿色消费观念普及性不高
在当前的房地产消费观念中影响消费者购房的因素主要集中体现在价格、商圈、配套和环境几个方面上。消费者固然会考虑住宅周边的生态环境,但此时消费者对生态环境的考量仅仅停留在绿化、空气质量层面上,并没有真正了解绿色住宅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绿色消费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人心,消费者也愿意在挑选商品时选择更为环保的商品,但住宅作为一个高消费产品,已然给大部分需求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环境下,绿色住宅往往供大于求,在房地产绿色营销过程中如何普及绿色消费观念也成了房地产企业所需克服的一个艰巨挑战。
三、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对策
(一)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支持绿色住宅相关技术的研发,提升环保设施的建设能力,增强环保设施的环保效果,向房地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减少企业自身的研发费用。为了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究创新环保技术,政府可以减少绿色房地产企业相关的税收,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政府应该完善房地产行业的各项技术指标与绿色认证,对达到标准的房地产项目颁布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绿色认证,加强人们对绿色住宅的认同,这样一来就能形成技术和营销相互促进的局面,加速房地产绿色营销的发展。
(二)实行绿色定价
绿色定价是指与绿色产品相适应的定价方式,它是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模式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绿色住宅的设计与开发与传统住宅相比增加了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施工环节实施环境保护而增加的成本;二是绿色住宅的生态运营和维护所增加的成本;三是采用绿色建材和绿色施工技术而增加的成本等。绿色住宅的定价方法可以使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在绿色住宅的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也可以使用竞争定价策略,通过比较绿色住宅与相近地段的传统住宅,利用住宅差异化带来的竞争优势进行定价。绿色住宅由于其成本及价值特殊性,其绿色定价策略要尽可能把握绿色住宅和消费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定价方法,才能赢得竞争优势。
(三)发展绿色科技
对房地产企业自身来说,为了能使房地产绿色营销的成效更显著,必须要在绿色科技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目前房地产市场中的绿色住宅品质良莠不齐,一些房地产绿色项目在宣传其绿色环保特点时夸大其词,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就是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只能通过简单注入绿色生态环保的概念而与绿色住宅打一个球。
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结合本土环境的特定情况,研发适合国内绿色生态理念的技术和设备。掌握先进环保技术的房地产企业往往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更强的影响力,在足够影响力帮助下便能更有效的向消费者传达绿色消费观念,这样一来消费者对绿色住宅的消费需求就会增加,提升企业收益,从而为企业环保技术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开辟绿色分销渠道
绿色物业管理和传统房地产开发企业最好建立自己的绿色分销系统,因为这样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并获得对分销渠道的完全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分销过程中资源的损失,同时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建立知名度向顾客直接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所以如果企业的经济实力雄厚,并试图直接在市场建立知名度或向顾客直接提供完善的服务,就应建立自己的销售系统,直接控制分销渠道。
四、结论
房地产行业倡导绿色理念,实行绿色营销,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无疑在房地产行业中,随着时代的变迁都有着属于这个时代最合适最有效或者说是最赚钱的营销方式,但房地产绿色营销却是任何时候都不应改变的中心思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政策和形式的不变导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房地产企业将一改原来资源高消耗的特点,成为保护环境,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强劲的一股力量,房地产绿色营销终会在不断摸索,不停进步的过程中发展成熟。
参考文献:
[1]梁丽.绿色营销理论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