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3 09:1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内容确定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定、合作、探究等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内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内容确定)
教具、学具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或教授)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2、合作探究:
3、精要点拨:
三、巩固应用:(课堂练习)
一星级题目和二星级题目:(课本)
设计意图:以基础为主,主要激发中下层生的学习兴趣。
三星级题目:(课本)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星级题目和五星级题目:(课外,)
设计意图:此题是给中上层的学生做的,从而达到培优的效果;在 培 优方面,我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培养他们成为“问题”少年。
四、拓展延伸:
篇2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数列.
(二)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按要求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四十数到五十二.
(2)两个两个地数,从二数到二十.
(3)五个五个地数,从五数到五十.
(4)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2.在横线上填数.
(1)3连续加3,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2)6连续加6,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3)48连续减4,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
(二)学习新课
1.谈话.
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
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
2.教学例1.
(1)出示:1471013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
请学生跟读“数列”.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在投影仪上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前面的数加上3得后面的数.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这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
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
(3)填数.
师:谁知道迟到的两只小兔子的号码是多少呢?
生:(同桌互相说说后回答)是16,19.
(4)尝试练习
找规律填数:
a.37111519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里填().
b.15129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里填(),().
3.教学例2.
(1)出示:按规律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
01030________100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数的差都一样吗?算算看.
生:每相邻两数的差是10,20,不一样.
师: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间相差10,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相差20,那么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30.
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30.
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师:从整体和相邻两数的差的变化看,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每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10.(边说边板书)
(3)填数.
师:现在你们知道横线上的数是多少吗?
生:是60.
师:怎样计算?
生:用它前面的数30,加上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的数30,30+30=60.
师:想一想,怎样检验?
(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
124711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每一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
里填().
4.教师小结:
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的已知数中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三)巩固反馈
1.找规律填数:(投影片)
(1)357913
(2)81114
(3)35302515
(4)171513
2.你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吗?
3.按规律填数,使每组数列不一样.
4.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三组,持相同颜色数字卡片的按规律排列.
红色:0369…
黄色:14710…
绿色:25811…
4.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2358
(2)16163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找规律填数是一节很有兴趣的课,整体设计上把握“规律”这个中心.复习准备阶段,让学生按要求数数和按规律填数,为找规律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故事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地引出了数列规律的课题.
篇3
(一)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和2的人和物的个数.会读、会写1和2.
(二)使学生了解1和2的数序.认识“>”、知道2比1多用“2>1”表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
难点:写数字1和2.
课前准备
(一)教具:1,2的主题图、计数器、绒板、小棒、圆片.小鹿、小鸭、小正方体和枫叶实物图片.1,2的数字卡片和田字格黑板.
(二)学具:小棒、1和2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回答问题:
谁比谁多?(梨比苹果多)
还可以怎么说?(苹果比梨少)谁和谁同样多?还可以说几和几同样多?
2.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数数,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刚才同学们看老师拨珠数数都数得很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2的认识.(板书课题)比一比,看谁学习最认真.
1.教学1的认识.
(1)出示主题图:看图数出数量是1的人和物.
师问:图上画的谁?她在做什么?(小学生在写作业)这个小朋友写字的姿势好不好?
师说: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写字时,姿势要端正.
师问:图上除了小朋友还有什么?(有课桌、椅子、书、笔和铅笔盒)
数一数:这些东西都是多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本书、一支笔、一个铅笔盒)
(2)出示小鹿图:
师问:圈里有几只小鹿?(1只)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在计数器上拨出1个珠子.
师说: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1根小棒.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你们仔细看看教室里哪些东西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
(教室里有一块大黑板、一张讲桌、一张课表、一把大尺子……)
师说:刚才同学们数的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1,我们就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用红笔描写课题1)
2.教学2的认识.
(1)出示主题图:看图数出数量是2的人和物.
师问:图上画的谁?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图上有2个小朋友在试飞航模飞机.)
师问:图中画的人和物的数量各是几?
指名说:2个小朋友、2架小飞机、2只小鸟.
(2)出示鸭子图:
师问:这是几只小鸭?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2个珠子.
师问:老师拨出几个珠子?
请同学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拿出2个圆片.
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人和物的数量可用2表示.
(人有2只手、2条腿、两只眼睛……自行车有2个轮子……)
师说:刚才我们数的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2,就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用红笔描写课题2)
3.教学1和2的顺序.
(1)老师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个珠子.
师问:我再拨出几个,就是2个珠子?
1个珠子添上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2)学生摆小棒:
先摆1根小棒,想一想,再添几根就是2根?(自己动手摆)
师问:1根再添上几根,就是2根?
(3)出示点子图:
出示:这是几个点子?在下面写几?(师在卢、子下写1)
出示:这是几个点子?在下面写几?(师在点子下写2)
提问:我们要把这两个数排一下队,应该谁在前,谁在后?(1在2的前面,2在1的后面)
师说:对!在数的顺序中,1在2的前面,2在1的后面.
4.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方木块图:
师问:2个方木块和1个方木块比,谁多谁少?(2个方木块比1个方木块多)
(2)认识大于号:
师说:2个方木块比1个方木块多,也就是2比1多,我们就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老师板书“>”)这个符号叫大于号.(老师在“>”下面写“大于号”)这个式子读作:2大于1,表示:2比1大.(指名说)
5.教学2的组成.
出示枫叶图片:
师问:有几片枫叶?这2片枫叶可以分成几和几?
老师演示:2片枫叶可以分成1片和1片.
师问;1片和1片合起来是几片?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以说1和1组成2.(指名说、齐说)
6.教学1和2的书写.
(1)指导书写数字1:老师在田字格黑板上范写一个1,然后说要点:1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上下顶格写,从上到下稍斜一点,笔道要直,一笔写完.
学生在练习格里描写1.
(2)指导书写数字2:书写的要点是:2也是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从左上格左角起笔,充满格画圆,画到横虚线左半部中间靠右再写斜直线写到左下角,最后写横.一笔写完.
教法同上.
(三)巩固反馈
1.请同学们拿出数字卡片1和2,按顺序排队.然后顺读,倒读一遍.
2.老师指2>1,指名读式子,说表示什么.
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和2,会读会写1和2.会排列1和2的顺序,知道2比1多,用2>1表示.还记住了2的组成.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是认识1和2,是为以后学习认识3~10打基础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设计上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生不仅知道1和2代表的实物是多少,而且还能将抽象的数的含义具体化.加深对数的理解.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具准备:课件、展示台、录音机。
教学过程:(黑板上已板书:金色的秋天)
一、录像激趣,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好,请看大屏幕!
1.两段录像场景。(动画片里面的形象,以及一些生活实例)
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举出身边的具体实例。
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事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的许多事,我们都用了数学知识去解答。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
(教师板书:用数学)
二、新课部分
(一)教学图1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秋天到了,秋天多么美呀!(课件出示背景图:孩子们三五成群到郊外去玩。)瞧,他们来了!(演示课件,不出现大括号和问号。)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四个小朋友在玩,又跑来了两个小朋友。)
说得好,孩子们接着看……
(课件演示大括号和问号闪动)
师:现在在我们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大括号和一个问号,他们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谁来说?(学生自由回答)
师: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四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两个小朋友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人”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问我们“先跑来4个人,又跑来2个人,合起来是多少人?”(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你们自己说说,边说边做动作,开始!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定学生回答)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请几个人说)
师:(稍慢)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人就是问题。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是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告诉的第二个条件,要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师:根据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了2个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能!)
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对了,因为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教师手势),所以用加法算。
师:加法算式怎样写呢?谁来写?
(生说,教师板书:4+2=6,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4、2、6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6个!)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求出了这个问题。(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真能干!
(二)教学图2
师:这些小朋友玩累了,想到好朋友小强就在旁边住,想去小强家休息一下,小强见他们来了,可高兴啦!赶忙跑到地里摘向日葵,好用瓜子来招待这群好朋友!瞧,小强在地里正忙着呢!(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一共有7个向日葵)
师:真不错,接着看──(课件演示:摘了3个,?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听!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回答)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问我们还剩几个,那么告诉了什么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这幅图告诉了我们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这两个条件,提出了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回答)
师:谁来告诉我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是从7里面去掉3个,所以用减法算。)
师:谁来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3=4,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7、3、4、在图上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还剩几个?(4个)孩子们真能干!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伴随教师手势)
(三)小结,指导看书
师:刚才图上的两件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题我们也叫它──“应用题”(课件出示这三个字)。孩子们,这种题叫什么呀?(应-用-题!)你们以后会解答应用题吗?(会!)
师:好,翻开书第47页,从上往下看,第一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
(能)第二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能)好,填在书上。
(四)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一)第47页“做一做”
(展示台出示“做一做”中的两幅图)
师: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瞧,石榴树上
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蝴蝶在果园里快乐地飞来飞去,孩子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缓慢)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完成下面的列式和计算。
师订正:第一幅图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说)算式怎么写的?为什么用减法算?一样的请举手!(第二幅图订正方法同样)
(二)练习七第13题
师:孩子们,秋天美不美?(美)还有更美的呢!老师带你们到湖边走走,好吗?
(展示台出示13题彩图)
师:瞧,碧绿的草地,蓝蓝的湖水,这个小湖美吗?(美!)天鹅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小青蛙在荷叶上欢快地蹦跳着,鱼儿在湖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这些小动物可爱吗?(可爱!)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
师:看到这么美的一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谁又能想到和数学有关的呢?
这些小动物分别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谁来说说?(学生完整地说出每道题的意思。)
师:同意吗?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完成在书上!
(教师简单订正)
(三)练习七第14题
师:翻到第52页,完成书上14题。
(简单订正)
篇5
(一)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
(三)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正确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非整时的时间。
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时针、分针的教具钟面,带有秒针的石英钟,书上起床、上课、睡觉时间的三幅图。
学具:带有时针、分针的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早上什么时间从家里出来到校上课?晚上几点上床睡觉?晚上几点看动画片?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是学会了看钟表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时间单位——时、分、秒。板书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教师这儿有3幅图,是咱们班班长×××每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展出3幅图P70)
师问:第一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起床?(上午6时30分起床)师说:对,×××从不睡懒觉。师问:第二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上课?(上午8时上课)师说:他上学从不迟到。师问:第三幅图画的是×××几点钟在干什么?(×××晚上9时睡觉)师说:他从不贪玩,每天按时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更好地学习,我们要向×××来学习,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钟面
教师出示没有秒针的教具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板书: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几个相等的小格?(板书:5个小格)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板书:一共有60个小格)
看一看:钟面上有几根针?都是什么样的?师说:短粗一点的针,我们叫它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板书:短粗——时针
细长——分针
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面上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同桌互相
看一看。
试一试: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那么一分钟究竟是多长时间呢?我们来数一数1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几次。学生把自己的脉搏数填在书上。
师说: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是一小时。时针走一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钟。教师用教具演示。问:1时等于多少分?(板书:1时=60分)
练一练:
一节课是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少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2.认识时分
(1)学习例1,会读写整时钟面
逐一出示4个整时钟面
师问:钟面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怎样才能把钟表上的时间记录下来呢?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可以用汉字“时”、“分”来表示,也可以像有些电子表一样用“:”来表示。
板书:1时4时
1:004:00
边写边解释:“:”前面写几时,“:”后面写几分,现在钟面上是整时,没有分,所以“:”后面写两个零。你能独立写出后两个钟面所表示出的时间吗?两人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2)学习例2,会读写非整时钟面
先出示一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你知道这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是几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的时间刚走过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
时刻就是几时几分。再逐一出示3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怎样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呢?方法和前面写整时的一样吗?你能
试着写一写吗?6时5分写成6:05时,不要忘记写0。
做一做:
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再写出来。
拨一拨:
在学具上拨出下列时间:
6:30起床、8:00上学、11:50吃午饭、4:40放学回家、6:20看动画片、9:05睡觉。
连一连:
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
3.认识秒
师说:计算很短的时间,常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例如,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就要用秒来计算。师出示带秒针的石英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除了时针、分针,这根最细、走得很快的针叫秒针。(板书:最细——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仔细看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问:1分钟等于多少秒?(板书:1分=60秒)
试一试:
呼吸一次用几秒?从1写到10要用几秒?
(三)巩固反馈
师说:时间在一分一秒不停地走动,而且走过的时间永远不会再回来,你用1分钟时间能做哪些事?那么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同学自由发言)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许多认识钟表的知识,还进一步知道了时间的宝贵。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每一分钟,回家后,每人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学习,长大建设我们的国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独立成章的课次,重点要让学生会读钟面所表示的时间,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本节课分三大部分:在复习准备过程中,从提问学生几点上学、几点睡觉、几点看动画片等,引导学生体会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时、分、秒的兴趣,并出示了一位好学生一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图,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受到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的教育。
在学习新课这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首先认识钟面,了解钟面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中又分成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大格,知道时针、分针的作用。然后认识时、分。由于整时时间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认,遇到困难再给以帮助。而钟面是几时几分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先教方法,再通过做一做、拨一拨、连一连等多种多样的练习进行巩固。最后再认识秒。
篇6
(一)使学生会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1~100以内的数并知道数的顺序.
(二)初步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记住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数100以内的数并知道顺序.
难点:数数时,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数一数有多少个点子,写在()里.(说出你是怎样数的)
2.看图填空.
(1)()个十和()个一,是().
(2)()个十和()个一,是().
(3)()个十和()个一,是().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1)10个一是一十.
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学生开始操作)
师:以前我们数小棒多少根就捆成一捆?(数10根就捆成一捆)
师: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
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10个十是一百
师:现在我手里有2捆小棒,是多少根?(20根)
师:如果再添上一根呢?(21根)
教师操作,学生依次往下数22,23,…,29.
师:现在数到29根小棒了,再添1根是多少根?(30根)
师:这9根再添上1根满10根,又要捆成一捆,现在一共是几捆小棒?(3捆)
下面继续采取教师出示小棒,让学生数数.每数到几十九的时候,就提示一次学生该数多少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让他起立回答,给予个别指导)每数到接近整十处就把速度放慢,以免口误或读错.如39下面是40;49下面是50……同时每数完一个整十数就问学生该怎么办了?(捆成一捆)当数到91,92,93,…,98,99时,教师加重语气说:再添一根该数多少了?(学生高兴地回答:100)
教师把十捆小棒整理好.
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现在我们把这些小棒10个10个地数,看看有多少个十?
教师举起手中的整捆小棒让学生集体数出(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师:10个十是多少?(一百)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齐读: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师:现在你们知道10个十是一百了,那么以后数数不但可以1个1个地数,而且可以10个10个地数,再以后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让学生拿起捆好的一捆(10根)小棒,一边往上添一边数数,每10根捆成一捆,数到100.
2.教学例2.
(1)从二十五数到三十二.
师:请同学们拿出2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学生应该拿出2捆零5根)
师:一根一根往下接着数到二十九.(学生继续操作)
师:二十九根是2捆零9根,再添1根,应该怎么办?(把10根单根捆成一捆)
师:一共是几捆?有多少根?(一共是3捆,有30根)
师:请大家继续数到三十二.(学生手中拿3捆零2根时,让学生报出一共是32根)
(2)从三十六数到四十三.
这次采取同桌互相检查的方法,由甲边操作边数数,由乙监督检查.
(3)从四十三数到五十二.
两人交换,由乙边操作边数数,由甲监督检查.
(4)从八十九数到一百.
这次脱离小棒,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数,大家小声跟着数.(八十八、八十九、…、九十八、九十九、一百.)
3.教学例3.
教师先出示3捆零5根小棒.
师: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教师把这35根小棒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这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教师追问: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练习:
(1)摆小棒说数的组成.
①摆37根小棒.
师: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学生看着摆好的小棒,很快说出是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②摆53根小棒.
同上.
③两人一组,一人报数,另一个学生摆小棒同时说出数的组成,然后交换进行.
(2)脱离小棒说数的组成.
①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数的组成.
师:四十六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师:八十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8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师:九十三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9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②两人一组.一人说数,另一个人说数的组成.
③指名说出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24号.二十四是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30号.三十是由3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41号.四十一是由4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4.小结
教师指着板书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数100以内的数及数的组成)
师生总结后教师板书:数数数的组成.
(三)巩固反馈
投影出示:
1.数一数.
2.在下面各数的后面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一三十五十八六十
七十九五十七四十六八十五
3.填空.
(1)五十六是由____个十和____个一组成.
(2)七十二里面有____个十和____个一.
(3)四十里面有____个十.
(4)一百里面有____个十,有____个一.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数100以内的数及数的组成是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读法及组成基础上学习的.讲授新课时教师示范数数之后,再让学生重复进行,以突出教学的难点是:接近整十处应该怎样读.为了使学生熟记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师让学生拿出小棒边数边捆,数数时要注意:拿一根,数一个数,不要拿得慢,数得快;也不要拿得快,数得慢.在数到九时,再加一根就是十,捆成一捆.再接着往下数.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手、口、脑协调活动,记忆得会更牢固.
篇7
(一)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二)培养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三)对学生进行献爱心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的数位顺序以及读数写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
教具和学具
教具:正方体木块,计数器,小棒图。
学具:0~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师说:同学们已经学过两位数读写的方法,这里有8个数,谁会读?能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吗?指名读:15,24,31,72,89,98,66,50。
师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板书:十个
位位
师问:同学们都能准确读出两位数,说明以前学的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个三位数你们会读吗?(教师出示917)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三位数的读写法)
(二)学习新课
师说:917这是一个三位数,因为它是由3个数字组成的,那么这三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摆木块来一起研究研究。
1.学习例1
(1)出示一个木块,问:这是几个木块?(板书:1)
(2)拿出十个小正方体,请同学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十,排成一排,问:10个一是多少?(板书:10)
(3)拿出由10个小木块组成的木条,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九十,问:再添上1个十是几个十?师说:我们已经学过10个一是十,就是满10要向高一级单位进一,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10个十是一百,写作:100,读作:一百。(板书:100)从右边起第三位我们叫它百位。(接着复习准备时的板书写:百位)
(4)接着拿出一层木块是一百,请同学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九百,问:再添1个百是几个百?(10个百)问:10个百是多少呢?(先请同学说,说不清或不完整时,教师再点明)师说:10个一百是一千,写作1000,读作:一千(板书:1000)一千就要写在右起第四位上,这个数位叫千位。(接着刚才的板书写:千位)
(5)引导学生观察数位表,从右边起第1位是什么位?第2位呢?第3位呢?第4位呢?1是几位数?10是几位数?100是几位数?1000是几位数?10里有几个一?(板书:10个一是十)一百里有几个十?(板书:10个十是一百)一千里面有几个百?(板书:10个百是一千)这些数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说:我们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个、十、百、千是不同的计数单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相邻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根据需要可以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数。
2.学习例2
用计数器帮助数数
(1)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二十。(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边拨珠边数:100,101,102,…,109,问:个位再拨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10个一是几?怎么拨?学生将个位上的十个珠子去掉,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接着数:110,111,112,…,120)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二百零六。(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拨珠,大家数:198,199,问:下一个数是多少?互桌讨论。学生得出当个位再添1时,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而十位上又满10,要向百位进一,所以199再添一个数是200。接着往下数)
(3)刚才我们利用计数器会数数了,但生活中带着计数器来数数多不方便呀,如果没有计数器的帮助,怎么数数呢?出示109,199,当我们一个一个地数数时,在个位上一个一个加1,加到9时,9变零,前一位多1。比如:109后面一个数是多少,9变0,0变1,是110。199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个位9变0,十位9也变0,百位1变2,这数是200。
(4)做一做
用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二百九十数到三百一十。
②从三百八十数到四百一十二。
③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
不用计数器直接数:
①从一百四十六数到一百五十一。
②从五百九十五数到六百零三。
3.学习例3
(1)出示小棒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问:图112上画了多少根小棒:(235根)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做一做
看图板演:
图中有()个百,()个十和()个一。这个数是多少?(口答出来就行了)
4.学习例4
(1)教师边画计数器边提问:
①百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什么?
②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什么?
③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什么?
④这个数是多少?(板书:一百二十六)
⑤怎么用阿拉伯数字写出来呢?(师说:对齐百位写1,对齐十位写2,对齐个位写3)(板书:126)
(2)直接出示计数器,画出304
教师问:百位上几个珠子表示什么?个位上几个珠子表示什么?这个数是多少?(板书:三百零四)学生如果说不出来,可提示学生,十位上没有珠子,读零。怎么写出来呢?提醒学生,十位上没有珠子,对齐十位写0,否则就变成34了。(板书:304)
(3)出示580
问:这个数怎么读?怎么写?板书:580五百八十
(注意提醒学生写数时,不要忘写8后面的0)
(三)巩固反馈
(1)读出下面各数
234,520,806,900,721,915。
(2)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八十七________四百________二百九十________
六百零五________2个百5个十和6个一________
4个百和8个一________9个百2个十________
教师说:1998年夏天,我国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区的小朋友还有很多没法上学,咱们学校的同学知道了,心里很着急,决定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灾区的小朋友重返课堂,下面咱们看看都捐了哪些物品。
(3)读一读
①为灾区小朋友捐钱915元。
②为灾区小朋友捐书870本。
③为灾区小朋友捐衣服204件。
(4)用3,6,4可以排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同桌讨论)这些三位数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能说说你的想法吗?(说不出来也没关系,告诉学生马上就要学这部分知识,看谁学得好)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篇8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33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话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铺垫迁移
(投影出示)在美丽的沙滩上,有两只海龟正在争吵,它们都说自己的年龄大(出示两只海龟,背部分别写着数:8和13)。一只8岁,一只13岁。请你们来帮助它们比一比,到底是哪只小海龟的年龄大。可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8<13)你是怎么比出它们的大小?(一位数<两位数)
这时沙滩上又爬来一只3l岁的海龟,它和13岁的海龟比,哪只海龟的年龄大?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13<31)。你是怎么比出它们的大小?(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l比3小,所以13<31)。
小结:比较海龟的年龄,其实就是要我们比较数的大小。(出示课题)
[说明:从比较海龟的年龄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实际作用,引起学生认知上的注意,既体现了生活中数学化的思想,又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衔接和孕伏。]
二、新课教学
(一)根据位数分类
出示挂图:
1.这些数很大,谁会读?
2.这些数字王国里的小伙伴们按位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哪几类?(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这样我们就把小伙伴们分成了三类。谁能到三位数的家里做客?(965、638、695)。四位数的家里欢迎谁来做客?(123、5640、8790、7001、7O10)只剩下谁到五位数家里?(10000)
I说明:美丽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学生。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分类,为学习例11(l)在思路和知识上做了铺垫。]
(二)教学例11(1)
1.现在数字王国将要举行一场激烈的比大小的擂台赛。数字王国的国王要请各位同学当小裁判,你们可要仔细看,仔细想。首先第一位出场的是(停顿,略带神秘感)四位数家里的1230(板书)和三位数家里的965(板书)比大小,请小裁判们根据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来推测出这两位选手的比赛结果。谁愿意宣布比赛结果。(1230>965)大家都是一流的裁判。现在要请裁判们说说为什么1230大,965小?
指导学生观察123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965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所以1230>965。
这下四位数可高兴了。你们猜猜看,如果刚才上场的不是三位数,而是五位数与四位数比大小,四位数能赢得了吗?为什么?
2.反馈练习(打手势判断: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
7652456100199912396
(1)引入思考:看到这些练习,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情绪热烈、大胆发言、各抒已见。)
(2)教师把握火候,启发思考: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什么?
3.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说明:采用学生当小裁判,比出不同数位数的大小的形式,使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运用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推导出不同数位的数应怎样比大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例11(2)
1.第一场擂台赛,三位数与四位数展开了较量,四位数仗着自己的位数多取得了胜利。第二场比赛就要开始了,选手是四位数中的5640和8790。(板书)现在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谁大谁小?(5640<8790)xx裁判,说说你为什么认为8790大?(5640有5个千,8790有8个千,5个千比8个千小,所以5640<8790)这个裁判当得好!
2.反馈练习。
4532327919996007698703
从擂台赛的第二场较量与反馈练习中你又明白了什么?
3.小结:相同数位的数比大小,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大。
(四)教学例11(3)
l.数字王国的小伙伴人人都想比个高低,擂台赛越来越热闹,国王为了奖励选手,特别运来了两卡车的汽水[出示11(3)的汽车图片]。一辆卡车运来3864瓶(板书),另一辆运来(3529瓶)(板书)。大家看哪辆车运得汽水多?请一个同学说。(3864多,3529少)
赞同他的意见的请举手。这么多人都支持你,你能说说为什么认为3864大呢?
(学生愕然,同学们马上投入思考,举手者廖廖无几。)
引导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派代表发言。(它们最高位上的数都相同,就比百位,8百大于5百,所以3864>352)谁还想说?
看了擂台赛,你能总结经验,说说相同数位的数,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该怎样比?
2.现在,你能替四位数家里所有客人(出示新授时挂图中的四位数〕按从小倒大的顺序排队吗?(1230<5640<7001<8790)
这个队排得可好啦!说说你是怎么排队的?怎样想就能很快找到最小的数。
3.小结: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
[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认真思考、自行探究、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教师适时点拨,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搭桥引路,让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已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
三、巩固练习
下面请同学翻开教材第34页,让我们继续为数字王国当裁判。
1.完成练习九第1、2两题。
2.操作学具。
现在我们来动手操作拿出学具1、2、3三张数字卡片,用这些卡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把这些三位数写在本子上,看谁写得多,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好。
[说明:练习题设计,形式活泼、富有弹性,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因材施教。用操作学具设置开放性习题,既使学生思维辐射到与同题相关的知识点上,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的意识。]
3.游戏。
下面我们要做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位同学手中拿一张数字卡片、如图。
请你们四位互相帮忙,互相合作,按照老师的要求,很快坐到合适的座位上,组成一个数。
(1)先请一组女生代表队。
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比5000小的数;再组成一个比5000小的数。
顺利通过,让我们用掌声祝贺她们!
(2)再请一组男生代表队上台来做这个游戏。
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比3000大的数;再组成一个比3000大的数。
这四位同学同样也表现得很出色!
[说明:找座位的游戏,把课堂气氛推向。四人一组,默契合作,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发挥智能的机会,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有时要比较的数数位不同,有时数位相同)不同数位的数怎么比,相同数位的数又怎么比。
[说明:本课老师应用已有“百以内数大小的比较”知识为上位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说理概括、操作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广开自我探究、自我获取的渠道。变“教师讲授”为“研究交流”,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群言堂”,正确地处理了教与不教的关系,使之和谐统一。以恰如其分的不教而胜于教,有利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的作用。
篇9
1、使学生能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这一数量关系式,掌握相遇求另一个速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解答这类应用题。
2、使学生在学会解答相遇求另一个速度应用题的基础上,能解答结构相同,情节不同的其他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掌握这类题目的结构特征,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谈话引入:
2、同学们,今天早上上学时,小明由于走得匆忙,到学校后发现,数学课本忘记在家中,请你们帮小明想想办法。
3、引导学生说出(1)回家去拿;(2)打电话让妈妈送来;
4、小明家离学校有750米路,小明每分走50米,要走几分钟?妈妈每分走75米,要走几分钟?
5、引导学生口算;并说出算理:速度=路程÷时间(板书)
6、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让妈妈送过来的同时,小明也回去,在途中与妈妈相遇。
7、出示:小明家离学校750米,妈妈每分走75米,小明每分走50米,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读题,找出条件,问题,并理解: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出发。
(2)分析:按已知(),求(),必须先求出(),用()(),列成算式是()。
(3)教师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4)师生共同总结出:路程÷(小明的速度 妈妈的速度)=时间
二、教学新课:
改变“准备题”为例题
小明家离学校750米,小明和妈妈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经过6分相遇。妈妈每分走75米,小明每分走几米?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比较例题和准备题的异同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题意
4、观察线段图的变化
5、找出解题方法
6、列式计算
7、总结:小明的速度=路程÷时间-妈妈的速度
8、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路程—妈妈行的路程)÷时间=小明的速度
三、尝试练习:
先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1、两人同时从相距24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3分后两人相遇,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驶600米,另一个人骑自行车每分行驶多少米?
2、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660千米的两个城市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另一辆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四、拓展练习:
1、甲乙两台机床同时加工580个零件,经过10小时正好完成。甲台机床每小时加工28个,乙台机床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2、电视机厂要装配2500台电视机,两个组同时装配,10天完成,一个组每天装配52台,另一个组每天装配多少台?
3、两个图书装订小组10小时装订图书1800本,第一小组每小时装订98本,第二小组每小时装订图书多少本?
五、提高练习:
1、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两个码头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甲船每小时航行22千米,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甲船比乙船每小时多航行多少千米?
2、农具厂两个车间25天生产农具1600件,一车间平均每天生产28件,二车间比一车间平均每天多生产农具多少件?
篇10
第三节玩具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1?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