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评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7:3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评论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民居;小洋楼;风格
Abstract:ThehouseoftheSoong''''sFamilyfromthearchitecturalform,bothhasthefull-bodiedMinnantraditionalcharacteristicofRed-brickcivilbuiding,andtheWesternclassicalarchitecturestyle,displaystheuniqueartisticcharm.ProtectingandstudingthehouseoftheSoong''''sFamilyhastheimportantsignificancefortheexcavatingofregionalcultureandthefiguringofregionalbrand.
Keywords:CivilianHouse;Western-stylebuilding;Style
1历史背景
泉州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阿拉伯、波斯、印度诸国异邦来此经商、传教,购地建房的人数以万计,他们建造的宅第、店铺、教堂等,形式多样,随处可见,有的外国人与当地人通婚,定居泉州,于是民居建筑中就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
洋式的民居建筑,造型独特、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功能分区合理,门窗、外廊其装饰洋味尤为突出。多数做法是以当地的传统形式为主,与外来的风格相结合,或并置相连营造。此类住宅适应当时从海外带回的最新建筑材料,有水泥(洋灰)、钢筋、水泥花砖、花玻璃等。这类建筑泉州大都称为“洋楼”、“蕃仔楼”,它们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代表着中西文化初期接触的杰出成就。
泉州西街116号的宋宅共分为两大部分,宋宅前面部分是清末所建,为泉州本地民居风格;后面部分,及宋氏小洋楼,为1915年以后所建成的欧式小洋楼。该建筑属宋氏家族所有。1915年,宋氏主要成员宋文普先生从印尼回到泉州,并从南洋地区(今东南亚)带回该建筑的设计施工图纸,并带回部分该建筑所用原材料,例如门、窗等。整个建筑由福建本地经验丰富的工匠施工,并于1915年完工。经历92年风雨的宋氏小洋楼,期间略加以修复,但92年风雨和战火的洗礼,使该建筑目前只留下主体和破损的外廊部分,还有那历经风雨的历史痕迹。(图1)
2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
宋氏小洋楼位于福建泉州的西街,该建筑可作为福建沿海侨乡民居的一种典型代表。
2.1拱廊式平面
整个建筑由原来传统的单层院落演变成为两层的合院,二楼正面用欧式拱廊围合,使得整个建筑内部空间更加完整。所谓拱廊实为单片拱架,使整个建筑内外空间形象大为增色,这也是其特有的处理手法。
拱廊式平面是小洋楼常用的平面形式,与西方所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其形体多为方正,柱廊形式有单面或者多面等形式,宋宅所采用的就是三面环绕柱廊的形式,能够起到空间过渡的作用,并且通过柱廊形式的变化可以使建筑物的形体产生虚实繁简对比以及丰富的光影变换等形式美的效果。小洋楼平面的面积仅有数百平方米,平面外形简洁明了,在变化上无强烈的大进大出,较为平缓。外形与内部功能紧密结合而又不互相矛盾,使之具有较强的整体性。
宋氏小洋楼的总体布局大致为中国传统古民居的“四房看厅”式,有主客厅,两边偏厅和护厝房组成,主客厅后的后轩被作为楼梯间,这点与传统民居又有所不同。平面布置沿主客厅中轴线对称,平面简单实用,主次分明,宽敞的客厅、廊贯穿全宅,组成各种不同情趣的院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居住生活环境,周围布置水井两口,一为提供饮用水,一为提供消防等用水,方便实用。(图2)
2.2外廊拱架
宋宅中最优雅的部分可以说是外廊拱架,整个拱架围绕着主体洋楼,周围立柱使用红砖砌成,配有独特的柱顶石,整体色调分明,错落有致,层次感强烈。
整个拱廊属于西式风格,券型拱廊,细致的券顶雕花,绿色的欧式圆柱栏杆,建造工艺细致,红白绿色调和谐的搭配,经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仍显其优雅。拱廊在二层处与建筑楼板相连,整个拱廊内外联系着整个建筑,使得建筑显得完整而不封闭,开放而不暴露,很好地起到内外空间联系的作用。第二层西洋古典式拱廊和瓶式栏杆使得立面通透而又增加了层次,富有地方特色的雕花和山墙处理则丰富了天际线。中西形式的巧妙结合,使得整个建筑活泼而有生气。(图3、图4)
2.3入口
整个宋宅采用双层多柱廊作为建筑的入口,使得整个宋宅十分典雅,有着强烈的体积感,通过柱式平面和立面构成的变化产生了丰富的柱廊单元。(图4)
2.4门窗
宋宅内部大多为木质结构,整个宋宅的门窗,楼梯等木质构建均是从南洋定制运回国内组装完成,做工较为精细,门窗雕花,刻线均是西式风格,又兼有闽南地区的特色。
2.4.1门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门,这在国内民居中的运用并不多见,使用门不仅起到分隔房间的作用。它使被分隔的两个房间既相对独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图5)
2.4.2大门
独特的大门设计,宋宅的入口大门较有特色,在大门上又单开一小门,可供一人自由进出,据考证可能是用于夜间晚归人员的进出,方便而且美观,独特的外形可以看出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图6)
2.4.3窗户
窗户的形式作为建筑的重要元素,在宋宅中也体现了其特有的风格,木窗大多设两层窗扇,内为木质细方格窗,玻璃窗,窗套形式丰富,给人以一种厚重感,窗花的形式多样,雕刻细腻,装饰性很强。
泉州民居户外的窗户都用石板砌成窗框和隔条,内层加配可以开关的木板窗。宋宅的窗户与泉州本地民居相似,除此之外还在窗外采用铁条栏杆,这个设计在当时可以说是较为时髦的西式风格,而且假窗与真窗的结合较为和谐,较好地丰富了建筑的立面造型又兼顾采光通风,一举多得。(图7)
2.5楼地板
内部楼板和梁同样均为木质,木质地板冬暖夏凉,利于通风透气,木质大梁下面采用木质面板吊顶,配合技术精湛的木刻雕花,整个吊顶美轮美奂。(图8)
2.6屋顶
宋宅在屋顶的处理上采用西式小洋楼常用的多坡屋顶,其屋顶设计也相当考究,从高处俯视,红砖红瓦,使建筑产生高低错落的形体变化并呈现出优美的建筑轮廓线,在屋檐下还设有多个通气窗口,小巧玲珑,不仅利于建筑内部通气,也丰富了造型需要。
2.7墙体材料与形式
2.7.1红砖外墙
这是宋宅中西合壁的最佳写照,红砖墙是泉州民居较为普遍的墙体形式。红砖材料的名称、规格和用途,一般都有规范。墙面嵌砖,用松枝烧制的红色“雁只砖”(又称胭脂砖)质地坚硬,色彩艳丽,尤其是堆码烧制而成的砖面斜纹,使砖墙更富有自然美。在正立面和侧立面上,整垣墙用几种规格的红砖,经过泥水工横、竖、倒砌筑,拼叠出优美的图案花纹,其色泽古雅,光洁可爱。
2.7.2出砖入石
宋氏小洋楼利用建筑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材料的质地,运用砖石混砌,即“出砖入石”技术,构成了特殊的天然“点”状美感。
“出砖入石”手法,常在建筑的北立面所采用,它是利用碎砖石混筑的墙体是泉州民居建筑中墙体砌筑最有特色的一种。据记载:“泉州在明万历年间,有一次发生八级大地震,市区民房倒塌许多,人们就利用倒塌的残砖碎石,进行有规则的混合砌筑”。石为竖砌,砖为横叠。砌筑到一定高度后,石块与砖互相对调,使其受力状态平衡,墙厚40cm左右前后砖石对搭,用土浆水泥粘合,其大块白色条石与小块红色清水条砖穿插组成变化多样的不规则构图。这种“出砖入石”的建筑材料搭配,很好地利用了石材表面与砖表面所形成的绝妙色彩与质感对比,从而造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美感。同时,这种石块与砖缝所形成的点、面、线相结合,在民居墙面上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美感。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的结合,无论是石、砖的明暗度对比,还是两者色彩上的和谐共融,以其中所表达的缓和与冲突的意境,都是红砖厝的别具风格之处。(图9)
2.7.3精美的雕饰艺术
由于福建闽南地区的石雕技术闻名全国,因而雕刻在该建筑中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建筑的立面上,尤其是正立面的砖花,用红砖组砌拼贴成各种图案,和使用红砖墙雕刻壁画,这也是闽南一种特有的装饰手法,其门洞口的雕花均表现出中国闽南传统的石雕工艺,其技术精湛,造型优美,很好地体现了地方的特色,也表现了闽南居民对石头与雕刻所特有的感情。(图10)
2.8朝向
在古代,建筑朝向的确定,除气候日照和环境景观外,还涉及到政治文化方面的因素,南面意味着皇位官爵与权利的象征。因此泉州民居不得朝向四正方向。而是多取以24分位罗盘定向的除朝四正方向外的其他方向作为房屋和大门的朝向,否则认为煞气太重。泉州民居一般以向南微偏西为多,这一取向夏天可得凉爽的东南风,是最理想的朝向。
宋宅在朝向上也并非正南正北,而是南偏西5O,这和当地建筑朝向一致。
3结语
以上乃宋氏小洋楼与泉州本地民居的联系和区别。深藏在小巷中这座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小洋楼,已不再如当年那般“鹤立鸡群”,但它作为泉州古城现存为数不多的具有闽南侨乡特色的近代标志性建筑物,仍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它所折射出的时代信息,不仅包含了人文历史和建筑历史,更多地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积淀。
宋氏小洋楼在建筑学中具有独特的建筑样式、风格特征和装饰语言,集红砖建筑以及西方建筑各种独特的风格样式于一身,它体现了区域的文脉和风貌特色,延续着当地生活的传统风俗,既是传统民居中的瑰宝,又是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借鉴的宝贵财富。对于延续城市文脉,创造富有地域文化韵味的现代建筑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金良.泉州民居.海风出版社.1990.1
[2]张千秋.泉州市建筑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12.
篇2
监视居住制度虽然还存在上述不足,但不可否认其具有特殊的诉讼功效。较之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严厉性更能有效防止被监视居住人实施潜逃,干扰证人作证,毁灭、伪造证据等妨害刑事追诉的行为,更好地保障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较之逮捕,监视居住能避免将被适用人羁押在看守所而发生“交叉感染”等消极影响,且在生活条件等方面也比逮捕更为人性化。例如,犯罪嫌疑人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不宜羁押,或者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监视居住措施就比逮捕效果更好。对立法上的不足,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改革完善:
(1)严格限制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对指定监视居住采用“准司法化”的适用程序并建立定期必要性审查机制。为防止监视居住被滥用,应严格限制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建议取消新《刑事诉讼法》第72条关于公安等司法机关认为“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可自行决定监视居住的规定。另外,相对于住所型监视居住而言,在指定监视居住情形下,犯罪嫌疑人的自由、人身及生存状态等更直接置于执行机关的掌控之下,几近于羁押状态,且最长可达六个月之久,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实施严格的控制。建议规定指定监视居住超过两个月的,应由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另外,在适用程序上采取听证式的决定模式,如公安机关提请指定监视居住的,由同级检察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或听取其辩护律师意见的前提下审查,决定批准与否。这样可以实现权力的制衡和一定程度的司法审查和控制。同时,还应确立定期必要性审查程序。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程序。可参照此修改规定,对于指定监视居住的,规定审批机关(检察机关)进行定期羁押必要性监督检查,并可根据案件情况直接改变或取消该措施的继续执行,以防止或消除可能存在的权力滥用等。此外,为确保适用的公平性,在法律后果上,建议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无固定住处而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情形不能折抵刑期。
(2)完善监视居住的监督方式和指定居所的规定。新《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机关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控。实践中,应根据被监视居住人的人身危险性的大小,合理选择监视手段,做到既不妨碍侦查,又不过度限制人身自由,并保障被监视居住人及其共同居住人的隐私权。建议规定执行机关应设置专人进行监视,以保证监视居住的效果。此外,关于指定监视居住的地点方面,有必要考虑指定居所的集中化问题,以克服指定居所的分散化和高成本。这可以借鉴英国的保释旅馆制度。[3]英国建有一种保释旅馆,专门供被保释者居住。这种让被保释者居住在保释旅馆的方式,就相当于我国的监视居住。而且在警力、物力上,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集中在专门场所执行,比分散在指定的居所执行所需花费少,而且能有效的防止发生逃跑、串供、伪造或者毁灭证据的危险。应强调指出的是,指定监视居住中的指定居所的集中化并不等同于羁押化。因为集中式监视居住不仅在居所条件的适宜性、被监视居住人的生活自由度等方面要强于或高于羁押,而且其制度化的推行更能方便检察机关实施外部监督,从而能有效避免监视居住的羁押化。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平面体形设计;节能问题;建筑节能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这就给能源资源极度短缺的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也无法真正推广节能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节能理念,并将其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城市发展中,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非常大,要想在城市中实现节能,就需要从建筑工程的建设着手。在建筑工程设计当中,平面体形设计是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通过平面体形设计能够表现出整个建筑工程的外形,在其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保证其设计满足建设方的要求,还需要保证建筑工程适应城市发展,达到某一种文化艺术要求。如今,设计师还应该将节能理念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使之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1 建筑平面体形
在当前的建筑设计当中,建筑平面体形一般会通过体形系数来表示,即FO/VO来表示。所谓体形系数也就是建筑物与外界大气所接触的外表面积极其所围合的体积之间的比值,其中,外表面积中不涵盖地面、不采暖楼梯间隔的墙或门、女儿墙以及设备用房等各种墙体。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达到节能的效果,就需要通过最小的建筑外表面积来包围最大的建筑单位体积,也就是说,建筑体型系数越小,那么建筑外表面积就越小,这样就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
根据当前我国现行的相关规定中,对建筑体形系数做了详细的定义,并将其做了接线,如果是住宅工程,那么建筑体形系数的界限应该为0.3。如果建筑体形系数没有在0.3以内,那么建筑的体形就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并为日后建筑工程实现节能目标而奠定基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并没有从相关文献当中找到体形系数在建筑工程设计当中的相关规律与应用,也没有相关的经验,这就导致工程师无法对体形系数做充分的了解,实现节能也有一定的距离。
2 建筑平面体形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建筑工程平面体形设计过程中,为了是工程达到节能的效果,设计师必须要遵循以下单个原则:
2.1 建筑平面体形的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原则也就是在设计建筑工程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保证建筑平面的整体性,尽量不要将其分割而导致建筑显得凌乱。这是节能理念重点体现的一项基本原则,所以在对建筑工程进行体形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尽量采用比较典型的平面体形,例如方形,然后根据这些形状在稍作变化,从而达到视觉上的美观效果。另外,在对建筑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得将其设计为凹凸不平的外形,而是通过简单的、平整的平面来完成建筑外墙设计,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建筑平面整体性的前提下使其具有特点,达到美学的效果。
2.2 建筑平面体形的组合型原则
在建筑平面体形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各个部分的组合同样能够保证建筑实现节能的效果,例如可以将单元之间外墙进行科学的组合,这样能够减小建筑外墙的表面积,不仅能够达到节能的要求,还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但是在建筑进行组合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在满足各种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对西山墙进行重点设计,这样能够避免因夏季西晒而导致建筑室内的温度提高,最终提高空调的工作负荷,无法实现节能的效果。
2.3 建筑体形定量原则
21世纪的建筑设计应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对建筑使用带来的制约和作用,并应十分强调必要的定量控制,以贯彻建筑业的节能和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的FO/VO一般控制0/10~0.15在之间,对于高密度聚居区的建筑开发、环境控制和小气候改善,应将FO/VO列入建筑设计技术指标,以控制高能耗区域的节能状况,意义甚大。
3 体形形态节能控制
体形形态是指建筑物平面所构成的形状特征。它取决于多项因素:城市景观、功能要求、技术条件、设计灵感等。建筑体形形态控制就是研究平面形状对建筑节能的影响。虽然建筑围护结构材料、构造相同,但是由于平面形状不同,建筑受太阳影响程度和建筑室内外通过外墙表面的热交换情况均有所差异。
通过各种分析,研究体形形态与建筑节能的关系和规律,对千姿百态的平面形状进行优化和对比,使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构思和选择方案过程中,对不同的平面形状有正确的节能评价,使建筑成为节能建筑。
4 基本平面形状的节能效果
4.1体形系数分析
从体形系数FO/VO的计算值可以看出,圆形的FO/VO最小,三角形最大,FO/VO与nl和B成反比,即多边形边数越多其FO/VO成递减关系。显而易见,以体形系数来评价,其对节能的意义顺序为:圆、多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多边形为推荐平面形状,三角形对节能不利。
4.2 辐射得热分析
建筑物所处的室外环境并不是只与温度有关,尚与太阳辐射、风、雨等有关。其中太阳辐射是主要因素,建筑的外立面由于朝向不同其得到(或失去)的太阳能量也不同。以太阳辐射得热而论,正方形比长方形更合理,南侧较长的长方形平面形状的得热将较大,因此建筑师在外墙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应尽量扩大南立面减小北立面。
4.3 传热理论分析
从建筑传热理论分析,一个室内空间如果所形成的角越多,那么由于热桥、传热方式变化,其传热就越快。因此,建筑师在选择平面形式时,除了要讨论FO/VO外,尚应充分考虑角系数问题,以尽量少的角系数为好。
4.4 体形的风流分析
建筑的不同平面形态将会使室外风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反应,以增加建筑通风为目的的夏季而论,尽量大的迎风口正压区域会使建筑接受更多的风量,可以为改善室内通风条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增加(或削弱)迎风面的方法。
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设计中,关于平面体形的节能设计是需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要在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需求下,完成节能设计。笔者认为,建筑的体形形态最好不要有过多的角部设计,以降低热传导效应,提高节能效益。同时要对建筑体形的整个外表面积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的减少结构的面积,以减少热量流失。当然,建筑的平面体形设计若要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其所涉及的因素是较为复杂的,只有将这些因素协调平衡,全面控制,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体形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卓铭.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问题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9).
篇4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是考核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设计的能力,加强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协调,进一步强化建筑师基本素质的综合训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高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环节通常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客观上还面临着考研、择业等多项任务,这有可能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毕业设计前期调研及构思方案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处在大学毕业前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别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态度散漫,效率较低。这两方面导致的结果是:调研深度不够,方案构思难以进行;中期方案难以深化,甚至方案严重不合理,以至重新构思;建筑作品细节推敲不足,作品单调,缺乏个性和特点。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组选取2010~2013届年度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部分学生作为教改对象,连续4年尝试毕业设计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期提升建筑学本科毕业设计质量。
2.过程控制与质量评价体系的确定与实施
2.1过程控制方案过程控制方案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训练和深度要求,将毕业设计总过程划分为:调研阶段、方案构思阶段(一草)、方案深化阶段(二草)、方案完善阶段(三草)、正图阶段、设计文本阶段等。每个阶段给出具体时间节点,给出明确的成果完成及交付日期,明确给出各阶段成果的质量标准与分值。
2.2质量控制与评价
2.2.1毕业设计成绩组成我校建筑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成绩组成是:平时成绩占30%(导师给出),中期考核成绩占30%(由全体导师给出的成绩平均),终期答辩成绩占40%(由答辩小组教师给出的成绩平均)。
2.2.2平时成绩构成为了保证各个环节的设计质量,必须强调每个环节的比重。给出的是平时成绩构成表,其中明确给出了各环节满分分值和相应要求。有了明确的环节分值,学生对各个环节都予以充分的重视,特别是会对前期的调研、方案构思,投入了应有的精力和热情,而调研和方案构思的有效实践与强化训练,又为其就业面试、考研复试提供了有效的专业能力支撑。
3.考核结果
通过阶段培养训练,2010~2013年度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改实践小组的毕业设计学生,均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成果,未出现不及格阶段成绩。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方案构思创作能力、实地调研及资料分析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12届毕业设计教改实践小组有1名同学获得校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建筑学专业唯一最高奖),有3名同学获得学院优秀毕业设计;2013届毕业设计教改实践小组有1名同学获得校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建筑学专业唯一最高奖)。
4.结束语
篇5
1.1乐平古戏台保存状况
乐平现存古戏台412座,遍布城乡各地。其中,祠堂台有一部分,万年台占绝大多数,双面台只有.
1.2乐平现存古戏台分类介绍
乐平现存古戏台主要有三大类型,具体介绍如下:
1)祠堂台。祠堂台指的是坐落于祠堂内与祠堂连为整体建筑的戏台,它属于祠堂的附属建筑。因其面对祠堂而建,故祠堂的方位决定祠堂台的方位。祠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所在,后人往往把它建在地势高敞坐北面南的地方,这是让祖先入土为安的最佳方位,所以祠堂一般为南北向,祠堂台多坐南面北。乐平现存戏台中,年代较早的就是祠堂台。
2)万年台。万年台指的是不再附属于其他建筑物,独立成为主体建筑的戏台。其建在村头或街头空阔之地供全村百姓观看观剧之用的戏台。不过,乐平的万年台只有固定的一种,而且相对于临川风雨台的朴实无华,乐平的万年台可谓是艳丽豪华、宏伟壮观、装饰精美。
3)双面台。双面台指的是在面向宗祠正堂的戏台背面,加筑另一台面,而且这一面大都面对开阔的广场,台面也做得远比正对祠堂一面的戏台宽大壮美的戏台。因面对祠堂的一面俗称雨台,敝口的一面俗称晴台,所以又叫晴雨台;又因两台共用一顶,相互背依,连为一体,所以也称鸳鸯台。它是祠堂台和万年台之间的一个过渡形态。
2乐平古戏台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戏台作为戏场中的一座建筑实体,它由四个部分构成:台基、台板、台顶、后台(厢房)。左右看楼和中间戏坪属于观众,唯戏台属于演员。乐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常常有暴雨,戏台在建筑上多采用开放式结构,用砖、石、木作建筑材料。戏台前期多为三面透空的式样(即伸出式),后期多为一面透空的式样(即镜框式),台口敞开面大,用木质或石质的柱子支撑屋顶,下部往往是架空式的干阑式构造,以便通风去潮。屋顶的反翘度大,用以减缓雨水对于台基的冲刷。这类戏台的构造常常是逐奇斗巧。乐平古戏台曾被专家评价为“构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其中,台顶的屋脊、梁枋斗拱、天花藻井及屏风与上下场门的月梁等的装饰尤有代表性。
1)屋脊与脊饰。乐平的古戏台一般为三间四柱,多檐多翘歇山顶式。如桃林万年戏台,三间四柱三凤楼,重檐双翘歇山顶式;横路万年戏台,三间四柱三凤楼,重檐三翘歇山顶式等等。因而戏台左右上方均是飞檐翘角,屋脊中间总是矗立着一串叠起的红黄蓝数色彩瓷宝顶,中插铁叉或方天画戟,直指云天,既是艺术造型,又是避雷装置,也像一座微缩的宝塔,这不仅是乐平古戏台的主要标识,而且还寓含了乐平人民镇邪驱灾保平安的美好愿望,瓶颈以四根铁链系住屋檐四角,檐下悬挂铁马风铃,风起铃响,清脆悦耳;屋脊的两端分别饰有造型优美的鳌鱼(鳌鱼来自观音传说),正面上方也都有做工精致、直冲云霄的飞檐翘角,使戏台在端庄中显露出冲天豪气。
2)梁枋与斗拱。古戏台梁枋和斗拱既是结构上的承重构件,也是装饰的重点。每根梁枋均挥金重彩,边饰浮雕。梁的图饰多以文物天官、满堂福、九老天宫、万寿图为主题,其中油梁是戏台上方第一件跨度最大的构件,多用樟树、枫树、松树制成,雄浑粗犷,突出显眼,是视觉效果中的第一门面,此梁身遍布戏文、龙凤浮雕,以万寿图为最,其雕刻人物达到30人~40人;斗拱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田字拱和八字拱等,以田字拱为主。斗拱上多饰有蝴蝶、蜘蛛等图案,蝴蝶意味百蝶争芳,而蜘蛛则寓意喜从天降(乐平人称蜘蛛为喜儿)。
3)斜撑、雀替与吊篮悬柱。斜撑是安装在挑梁下面,与柱、梁成斜三角形状的结构组合。作用是承支挑梁顶端的重压,把重量变为直压力。雀替是木制的结构附件,作用是加强柱与梁接点的承剪力。斜撑与雀替的配置,旨在美化与加固戏台。风格各异的斜撑与雀替,让戏台的每个关节生动起来。如有仙鹿(禄)撑、天官骑狮、鹤鹿戏松、麒麟戏狮、仙狮撑、水浒人物、寿星骑鹿撑,因鹿谐音禄,故又称寿禄撑,寓意寿禄双全。雀替分鳌鱼雀替和屠刀雀替等多种形式,多为鳌鱼雀替,造型各具特色。戏台的吊篮悬柱,实为下柱头装饰,主要起美化作用。吊篮多为花碗式或宫灯式,雕刻均为镂雕,玲珑剔透,尽显。
4)藻井。藻井在乐平民间又称为穹,主要起拢音和反射音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响度、清晰度,特别有利于改善演员的自我感觉。多设在台中央天花之中,通常为螺旋形和多边形两种,有的戏台在中央藻井两侧各设一藻井。藻井底部为双龙戏珠浮雕,周围饰有八仙过海或封神榜人物木雕。藻井及其以下的空间是戏台中最中心的部位,此处的藻井象征着天,戏台台面比喻为地,天地合一,构成了演绎生旦净末丑的特定艺术的表演空间。
5)屏风与月梁。乐平古戏台常用木制格扇将戏台前后分为表演区和准备区两个部分,木隔扇一般4抹~6抹,常作为戏台的背景,并在其上设有浮雕或彩绘。精雕细琢的门饰屏风与窗棂,既承继了传统古建筑的端庄与典雅,又赋予古戏台特有的绚丽与奢华,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月梁是位于进出前后台的两侧小门上端,呈月形,多可有“出将”“入相”字样,通常采用浮雕,中央为戏文,两边或为花鸟或为祥兽,是乐平古戏台建筑中具有特定语言的重要构件。
6)楹联与匾额。乐平古戏台大凡都有楹联悬挂其中,据不完全统计,乐平400多座古戏台中,至少镶嵌了1000余副楹联,这些楹联,或描金,或木雕,内容多样,文句优美,意境深远,从各个角度反映了民俗风情、历史典故以及戏剧观、人生观。张家村戏台有一副楹联:“要知今事通古事,欲晓世情看戏情”,一语天然,警策通俗。乐平古戏台的楹联选题十分宽泛,有咏赞本乡本村风水的,有追溯本族历史渊源的,或感时醒世的等等。匾额数量比楹联还多,它的题材内容大多为光宗耀祖、歌功颂德、劝诫世人以及对戏台文化本身的赞美等方面,比如坑口的古戏台匾额上写道“旷怀希古”,浒崦的古戏台匾额中题为“久看愈好”,还有徐家古戏台中的“百看不厌”和华家古戏台上的“顶可以”等等。匾额与楹联交相辉映,使乐平古戏台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3结语
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平台 问题 解决措施
会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会计信息化,它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整合所有会计信息资源,毫无疑问,会计信息化将成为会计改革的动力之一。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会计信息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整体来看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如何更好地构建会计信息化平台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实施信息化的必然性
(一)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目前情况来看,企业的经营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许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越来越依靠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各种虚拟企业,通过网络来获取投资者、债权人、财税部门、金融部门、证券交易等利益相关者的相关信息,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严重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说明了会计信息化的必然性。
(二)信息化有助于会计实现现代化
现代社会是网络化的时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会计在管理和思维方式上的变革。信息化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多益处,例如在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信息化不仅促进了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且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可以说信息化是实现会计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会计与国际接轨
就目前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必将趋于统一,同时也使会计逐渐向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化方向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越来越相互依赖,紧密联系,会计信息和管理的要求标准越来越国际化,一体化无国界化的状态日益体现出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企业经营发展的生产力,逐渐向现代会计中渗透,并从社会文化、技术力量、市场经济结构等诸方面加速了会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任何游离于会计信息化发展道路的国家,都难以做出科学决策,企业脱离会计信息化将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损失和影响。
(四)信息化是会计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给企业会计带来了新的活力,使会计在深度、广度、高度上都得到了发展。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依靠会计信息获取的及时准确性,决策者要通过会计信息来进行经营决策。因此,建立健全规范高效、有序的会计信息化架构,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引导作用,这对实现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我国会计信息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会计信息平台人才的缺失
1.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系统人才。这里说的会计信息系统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懂得会计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的人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复合型会计信息系统人才还是很匮乏的。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升级,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会计人员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需求。
2.会计人员缺乏对会计信息平台的认识。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善及缺乏对自身信息化的基础正确评价。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目标的确定的决定性因素是自身问题的发现,甚至关系着会计信息化实施的成败,例如企业在对自身企业类型的判断,认为自身是创业型企业还是依托型企业等。
(二)自身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
1.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较差。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安全性关系着企业的命脉,而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又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安全息相关,是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条件之一,是进行会计信息化得核心,是实施会计监督的保障。但是因为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响,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较差。
2.重视账务处理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就是倾向于管理层面的。就目前来看,企业仅仅是利用了财务软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并没有将系统中的管理职能利用上,伴随着网络系统的飞速发展,许多计算机网络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暴露出来。
(三)外部环境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发展
外部环境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发展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化安全法规、制度相对落后方面。企业的外部环境例如电算化、核算、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财务活动造成影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会计账簿的登记、错账更正方法、财务报告的编制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讲,有关企业外部环境并没有一个制度来规范,会计信息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还是比较松散,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
(四)引入会计软件的盲目性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由于在运用ERP系统的过程中涉及的领域很广,导致企业的管理者在ERP项目的运用上具有盲目性。在多数情况下都会听从IT专业技术人员去主导选型,或者听从基层管理人员安排实施,在选择供应商、软件类型等方面缺乏管理力度,有的企业甚至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只看产品功能、价格高低,而忽视了ERP系统上线后的作用。相反的还有的企业过高的估计ERP系统的作用,认为ERP系统的上线运行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所有问题,没有认识到ERP系统还需要企业提供相应配套措施和相关数据进行完善。
三、如何更好的建设会计信息平台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会计信息系统信息
1.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我们在构建会计信息平台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具体的可以采用以下办法:(1)对记账凭证的种类、签名、附件以及核算方式进行规范。(2)明确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权责分配,加强岗位管理。(3)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推动会计档案的合理化。
2.增强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会计信息被重复的被浏览、丢失、操作人员疏忽泄露密码等情况会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时常发生,使会计信息处在高度的信息外泄的风险当中,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对计算机设备进行保护,禁止各种非法指定人员对计算机及财务软件进行操作,确保计算机内的程序和数据的安全性;其次,在工作权限上要明确会计人员的操作权限,对密码进行严格的保密,按期对操作系统进行检查;再次,将日常工作形成记录,例如将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记录成日志形式,方便审计。
(二)注重会计人才的培养
1.强化会计相关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所谓意识决定一切,在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还是要依靠人来实施。因此相关会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严重影响着平台的建设,我们要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来提高相关会计人员的认识,要从根源上来解决会计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系统人才。会计人员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及时掌握丰富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同时企业也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安全及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会计信息化运作中做到“有法可依”,避免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安全风险。
(三)改善外部环境
1.健全会计信息系统的配套法规。会计信息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是信息化安全正常运行的制度保证。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主要是通过认真落实会计准则、会计规章来实现,通过具体会计准则、会计规范、会计制度、管理办法来指导会计业务处理,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2.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企业规章制度。在企业当中要对会计信息系统模式进行必要的约束,例如明确会计信息系统模式中的岗位责任,确保问题出现时能够追究到个人等。
(四)改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及功能
许多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得过程中,往往购买先进的会计软件,忽略了自身的发展状况。当购买的会计软件对于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运作环境等因素要求过高时,企业的一点疏漏就会使企业会计信息处于风险当中,因此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应选择那些安全系数高、简单易学、维护简便的会计软件,在ERP系统使用过程中我们应将其与我国信息化进程相结合,及时科学地确定战略目标,不要打量化战,而是要打质量战。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给企业会计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构建会计信息化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努力的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将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晶,张迎辉,许晓兵.浅析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技术开发,2010(10).
[2]温池洪.信息化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机理与信息化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0.
篇7
英文名称: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6841
国内刊号:41-1338/N
邮发代号:36-19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8
关键字:批判的地域主义六要素营造
Abstract: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author analysis the architects’thought by the use of six points of cristic regional architecture and also their articles.Try to understand the thought of these two architects,and define the Chinese regional architecture.
Key words:cristic regional architecture; six points; build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中国
前段时间,看国人别人写的评论地域主义的论文或是博客,里面的很多词汇晦涩难懂,多引用社会学,逻辑学,符号学,心理学,再和其他的领域产生联系,说法比较晦涩。就比方说什么叫做批判的地域主义,在百度百科里有一个定义:地域主义是指建筑上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在建筑中体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的设计思潮。从广义来说,地域建筑的含义是宽泛的,建筑的空间性和地点性决定了任何建筑都有地域性。单独看这句话的最后一部分,可以理解为所有建筑都是地域主义建筑。可是如果是这样的标准,那为什么还是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批判和评论呢。比如上海的新天地,刚出来的时候惊艳四方,因为中国以前没有这样的建筑,评论认为这是中国建筑地域性的尝试。而后很快,就有归国学者出来评论说上海新天地完全是照搬国外的模式,只能说是一个产品,毫不独特,没有艺术性可言。也有人说它本来就是一个商业建筑,虽然借用了国外的模式,可是也尊重了上海里弄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所以也算是一种地域性的尝试。
地域主义不是大师们自己的论断,而是笔者给大师们贴的标签。地域主义是态度和方式,中国建筑师在探索的路上有很多成果,其中更是不乏例如张永和,标准营造,马达斯班这样的新锐建筑师和团队。他们用各自的思考方式来完成他们的作品。在西方普世观念影响下,中国建筑的发展没有一个非常明晰的准则,笔者也不可能在本文中得出任何观点,只是试图通过大师们的建筑和著作,探讨多元文化下,属于中国自己的建筑的发展情况。
2 弗兰普顿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以及北京的主要观点
本章节介绍阐述他人的研究理论成果,为以后的章节中的内容提供理论依据。
2.1弗兰普顿的理论
批判的地域主义持一种辩证和批判的态度。
当然,弗兰姆普顿并没有发明批判的地域主义,他仅仅是识别和辨认出这种已经存在相当时间的建筑世界观和建筑学派。他识别出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被认为是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六种要素。
单就理论来看,批判的地域主义只是一个概念,对于同类元素的归纳和总结。它并不能代表一种思考方式。因为不论出发点如何,思考的方式和过程肯定是千差万别,那些六要素近乎苛刻的筛选,能够存活下来被成功贴上地域主义标签的建筑所蕴含的内容更是不同。
2.2北京
后来看北京时看到这样一个说法:广义建筑学是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综合,即三位一体。广义建筑学把建筑看作一个循环体系,建筑学要着眼于人居环境的建造。广义建筑学强调技术和人文的相互结合,并根据人类社会的不同特征,注意技术多层次的运用;注意到文化的多元性,建立全球—地区建筑学;创造整体的环境艺术,雕塑、绘画、工艺、手工劳动重新结合为建筑不可分割的部分。
3中国建筑师的观点和理论
3.1王澍的理论观点
王澍说传承传统还是集中在建筑学创造性的传承上,传统不会说话需要一代一代人用创造性的方式与传统对话,之后形成一种传承关系。中国建筑中很重要的传统是工匠技术,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工匠技术,传统还能维系。所以今天我们做建筑的时候,不妨给传统工匠留出大量的可操作的机会。从这段话卡已看出他对于建筑中工匠作用的重视。也道出了中国建筑传承的重要因素,就算是在今天,建筑学的学生们在接受教育时也还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们受到师傅思考方式的熏陶,直接影响到日后自己的设计思考方式。
下面是他在某篇杂志上说的话:我厌烦“设计这个词”,在今天,设计大概等同于“空想”。它是反映性的,策略性的和文学性的,因为它必须是有意义的,并为了有意义不断为建筑添加意义的灰尘。而我,只想在“营造”而已。营造是一种身心一致的谋划与建造活动,不只是指造房子,造城或者造园,也指砌筑水里沟渠,烧制陶瓷,编制竹篾,打制家具,修筑桥梁,甚至打造一些聊慰闲情的小玩意。
图3 象山校区教学楼透视
可能如同我们小时候会搭积木和堆沙堡一样,扩展到显示尺度中,就是“造房子”。记得以前老师为我们讲解苏州园林的时候就说过,园子是一点一点造出来的,在开始的时候,可能及时一间房子,然后可能在附近挖个水塘,把土堆起来成为一个小山,铺条小路上山,山顶建个亭子。一点一点,一个园子的设计建造通常会穷其一生。和今天规划建筑图纸都出来以后才开始破土相比,园林的制造者更容易通过现场需要来创造空间,把握住建筑的建造细节。王澍的工作方式就像这样,象山校区的设计也采用了多点透视的方式,就像是布置一个迷宫一般,步移景异,需要慢慢体会。
3.2刘家琨的理论观点
图4 川美雕塑楼入口透视 图5 川美雕塑楼材质效果
笔者去四川时走访的第一个刘家琨做的建筑是美院的雕塑楼是刘家琨先生的代表作
由于雕塑系需要大量天光教室,所需面积已超过基地所允许的建筑占地面积,所以整个建筑屋顶向外挑出,以获得最大的顶层面积;同时建筑的四、五层凹入,得到两层的室外空间,为位于其下的第三层教室争取到了天光。重庆地区气候炎热,在日晒强烈的西面和南面设计了双层空花墙,以提供阴影和墙面通风。地下室亦采用双层墙体以隔绝金属加工车间的噪音。从实现手法上来说,可能他用的材料都不是昂贵的材料,属于“低技派”的手法。叙述方式也平淡无奇,可是完全符合批判的地域主义中描述的思考方式,将环境和文化等要素充分展示出来。
前几天看见上海一周杂志有一个讨论。就是该如何保持“老成都”。他说,许多东西只是美学假象,我们其实是“文化分子”们,拼命要维护的“老旧衰残”,要这些老旧衰残的载体们,长久地、持续地为满足我们的审美要求,但这样的要求,等于要他们在每分每秒中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样地体会“美”、延续美,有残暴之嫌。
保护的目的首先是建筑,其次是保护一个原来的生活场景,老成都的房子大多是危房,住在里面的人多为社会弱势群体。游人吃饱过后去逛一逛当然很好,可是住在里面的人会不舒服。这是很朴实的看法。他所提出的所谓的‘抵抗文化’,并不是排外,而更多地是在审视自己的文化,保留、坚持特色之后,既回到自己文化的源泉,又参与到全球中去。
3.3记得看过保罗安德鲁的一个访谈录,当时很多人对于他所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持批判态度。认为在故宫这样的地方应当修建一个和古典呼应的建筑。而保罗自己说,故宫和中国的古建筑的建筑材料是木料和砖石,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象征,而今天,难道我要使用钢筋混凝土去搭建一个中国古典风格的建筑么,我想这会是丑陋的。我的工作是创造这个时代的伟大建筑。
4结语
通常说来,笔者觉得建筑师自己的观点会比评论者的文章更加直观,贴近建筑师的初衷。比如王澍总是用山水诗意来解释自己的建筑思想,刘家琨的设计说明则总是简明扼要。从中可以窥见他们思考的轨迹。“营造”和“建造”是他们二人各自对于自己创作的描述。
王澍在描述自己的作品时总是少不了引用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画和手札来解释自己的作品,山水画卷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观者可以置身画中的风景,没有明确的焦点可供参考,因为到处是风景。在他的作品中,路径导致景观的变化,产生空间趣味性。而刘家琨的文人叙述式的手法也和他有相似之处。或许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用心做建筑。不只是他们二人,在中国,还有许多建筑师们为本土建筑努力,这方面的理论著作也越来越多,本文本文仅撷取一点而议论之,希望能触及其本质,能有所启发。
[参 考 文 献]
[1] 王澍. 营造琐记[J].北京:建筑学报,2008.06—16.
[2] 罗兰巴特. 罗兰巴特自述[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 刘家琨.此时此地[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09.
篇9
英文名称:Technical Acoustic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上海市声学学会;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3630
国内刊号:31-1449/TB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10
英文名称: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福州大学
主办单位:福州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2243
国内刊号:35-1117/N
邮发代号:34-27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6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