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责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10:19: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责任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责任论文

篇1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环境责任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劲推动力。本文从生态文明视角对企业环境责任的主要内容做了深入研究,剖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环境责任的内涵与本质,重点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环境责任之间的关系,并从企业、政府、社会、法律等多个方面提出加强企业环境责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环境责任 环境评价 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十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在获取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暖,能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从而引发人们对工业文明展开理性反思,驱使人类在更高层次上探寻新的文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企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就是必须承担环境责任。

一、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积极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是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破坏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

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2.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1)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

(2)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特别是领导干部;法制建设,发挥法律法规重要作用;重视生态行政建设,增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3)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注重生态道德教育。

(4)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生活方式革新。要求我们:建立法制、民主、安定团结、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指导,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风气的社会潮流;实现人口良性发展,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

二、企业环境责任

1.企业环境责任的内涵

企业环境责任源于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当合理利用资源、采取措施防治污染,对社会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不仅关系到会议营销企业长远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环境责任的内容

企业环境责任包括:第一,应在产品的设计、材料选购、工艺制造、成品出厂等环节,严格按国家标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努力降低直至消除污染物,与周边自然环境及当地民众和谐相处。第二,对自己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工艺,加强绿色科技产品的开发,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环保生产与管理。第三,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回收利用率。建立节约型发展机制,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的最大增值。第四,注重研发无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在产品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时候,积极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

3.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环境责任的关系

(1)企业环境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内容之一,企业环境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

生态文明是在反思传统工业化带来的污染损害和生态透支的基础上,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基本理念,以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目标,以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加强环保、建立制度为主要任务的成果总和。生态文明建设需发挥市场机制与公众参与作用,而这两方面力量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一个主题“企业的环境责任”。

(2)生态文明建设是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前进的不竭动力。

在30多年前环境保护起步时期,企业的环境责任可以用“谁污染、谁治理”来概括,很多企业的环境责任就是治理自身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即使是法律规定,仍有大量企业履行不了这个责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循序渐进,越来越多企业要做大做强,直至与国际接轨,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愈加充分,特别是关系企业的形象,不少大企业开始把绿色战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性:一、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环境安全、保障公民和全社会的环境权益。二、保护环境有利于协调企业与政府、社区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三、保护环境有利于企业发展与参与国际竞争。据估算,我国每年至少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而且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由此可见,企业必须狠抓环境保护以保证产品畅销,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环境责任也就登堂入室,进入了股民、公众、企业高管的视野。

三、加强企业环境责任建设的建议

为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统一建立真正的生态文明,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正确积极引导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这其中不仅包括硬性指标的规定,还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自身相结合,双管齐下,使它们共同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

1.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让相关法律更加细微化,以防一些小作坊、小工业钻法律空子。完善营业执照审批过程,对审批对象的行业领域进行深入分析,涉及到可能对生态环境存在隐患的,要严格审查,加强其环境指标管理。在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的环境法律基础上,还应该制定《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行业环境保护法》、《禁止企业污染物排放》《城市发展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来加以完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政策。同时,还应设立专门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道德机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门基础性知识课程,定期对人民群众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

2.构建环境责任评价指标

企业环境评价是利用适当的指标,将组织环保的绩效转化为简单易懂的信息,通过评估环境现状与既定环境目标之间的差距来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展现企业对环境所做努力的程度,使之能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本文简单探讨一些供参考的环境评价指标:

(1)环境指标的计量。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不同的能源乘以一定的系数,转化为初级能源所耗费的量。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单位排放量都转化为二氧化(CO2)的单位排放量。导致臭氧层破坏的气体单位排放量都转化为单位氟里昂(CFC-11)的排放量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固体废弃物的废置量。导致酸雨产生的气体单位排放量都转化为SO2的单位排放量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2)资源利用率。单位产品的能源、原材料、水源消耗量,通过比较这些指标,可以控制成本,减少能源,原材料消耗,节约资源;

(3)循环利用率。这其中包括固体废弃物、原材料、机器设备的循环利用。从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节约成本,进而衍生出循环再利用成本与循环再利用利润等一系列环境指标;

(4)单位利润下的废弃物排放量指标。包括单位利润中废水排放量指标、废气排放量指标、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指标。

从以上环境评价指标中反映企业单位净利润下,能源、水源、原材料的单位利润所耗用的能源原材料成本与循环再利用创造的价值,直观的反映企业单位资源的成本投入带来的经济效益。单位利润中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量,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更加直观的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下的全面状况的改善,从而促使企业通过改善环境来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单位废弃物治理成本指标,反映企业在治理废弃物方面的投入,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对环境绩效的重视程度。

3.加强企业内部环境责任建设

为了企业自身能够认真承担环境责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需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承担环境责任建设。

(1)完善企业内部结构建设。在企业内部设置环境责任监督管理部门,有专门人员负责宣传、监督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环境责任的履行,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责任控制.

(2)加强完善企业内部承担环境责任审计工作。不仅要注重经营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审计,还要对企业环境责任贯彻落实情况予以审计评价,进而更好的督促企业认真履行环境责任。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进行环境责任意识的大力宣传,提高企业内部成员的环境素质,以便将环境责任落实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

(4)制定企业内部各部门环境责任指标。根据不同性质的部门,制定相应的环境责任指标。衡量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环境责任工作的履行情况,使得企业生产更加经济、节能、高效。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日渐被重视起来,企业作为社会主体应积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我国不仅要更加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要制定一系列环境评价指标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志颖,刘应文.财务视角下国有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研究.财会通讯,2010年第10期

[2]刘淑华,李呈.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思考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10期

[3]刘永祥,张友棠,杨蕾.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研究.财会通讯,2011年第5期

篇2

[关键词]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学术成果信息;学术成果信息主体;学术成果信息环境

DOI:10.3969/j.issn 1008―0821.2017.06.027

[中图分类号]G2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6―0168―04

1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的相关概念

1.1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概念

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空中,学术成果信息主体与学术成果信息环境之间通过学术成果信息而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学术成果信息是学术成果信息活动中富有创新内容的信息,能揭示一定的自然现象或社会规律。学术成果信息主体主要是从事学术成果信息活动的人或组织。学术成果信息环境是影响学术成果信息、学术成果信息主体的一切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等环境的总和。学术物质环境包括科研仪器、科研设施、学术经费等。学术制度环境包括学术政策、学术评价制度、学术奖惩制度等。学术人文环境包括学术氛围、学术自由、学术理念等。

1.2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对各构成要素的要求

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学术成果信息主体、学术成果信息、学术成果信息环境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并存在向良好状态发展的趋势。

1.2.1学术成果信息主体构成合理,学术素养整体提升

按照学术成果信息主体在学术成果信息流转过程中的功能,将学术成果信息主体分为学术成果信息生产者、学术成果信息传递者、学术成果信息消费者三种。不同功能学术成果信息主体缺一不可,且数量配置合理,否则,学术成果信息流转不畅或无法实现。

学术素养是学术成果信息生产者或学术成果信息消费者在从事学术成果信息活动中应具备基本素质和修养,包括学术能力和学术道德。学术成果信息生产者或学术成果信息消费者的学术素养能彼此产生正向或反向的影响。当正向影响范围逐渐增大时,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的整体学术素养水平稳步提升,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能保持健康;反之,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被打破,甚至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会不复存在。

1.2.2高质量学术成果信息占比逐渐增多,不同种类学术成果信息协调发展

学术成果信息生产者在生产学术成果信息前,需要阅读大量现有学术成果信息。新学术成果信息与现有学术成果信息之间如同房屋与地基的关系。基地牢固,房屋不易倒塌。现有学术成果信息的质量好,新学术成果信息的质量不会太差。如此良性循环,学术成果信息的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学术成果信息可分为基础理论学术成果信息、应用技术学术成果信息、软科学学术成果信息13]。软科学学术成果信息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学术成果信息。软科学学术成果信息的产生需要基础理论学术成果信息和应用技术学术成果信息的共同支持。基础理论学术成果信息与应用技术学术成果信息相辅相成。当3种类型学术成果信息间协调性降低时,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会下降。

1.2.3学术成果信息环境与其他构成要素相互适应,学术成果信息环境间相互促进

适宜的学术物质环境能使学术成果信息生产者专注于高质量学术成果信息的生产,避免老旧学术设备导致学术成果信息准确性降低、学术成果信息生产者花费大量时间等待获得学术设备使用机会等情况的发生。完善的学术制度环境使得学术成果信息生产者更为重视学术成果信息的原创性,因为学术制度中对对学术造假、学术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做出相关规定。良好的学术人文环境利于学术成果信息生产者学术能力的提升,为高质量学术成果信息的产生打下基础,因为学术成果信息生产者更愿意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从中吸取他人的研究经验和方法。

为了追求学术成果信息的价值,学术成果信息主体需要良好的学术人文环境和学术物质环境的支持。学术制度环境通过对学术成果信息活动和学术成果信息主体的约束,来促进良好的学术人文环境和学术物质环境的建设。当学术成果信息主体对学术人文环境和学术物质环境存在不满时,会先尝试对学术制度环境做局部调整,再逐渐扩大调整范围,使整个学术制度环境得到转变。学术物质环境是学术人文环境的基础,学术人文环境反作用于学术物质环境。

2对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是信息服务机构利用计算机技术发现论文中存在的不当引用、过度引用甚至抄袭行为,避免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信息服务[引。在服务提供过程中,论文的作者属于学术成果信息生产者;的提供者和的使用者属于学术成果信息传递者,知网系统、万方系统、维普系统、大雅系统等系统所属机构属于的提供者,高校、杂志社等使用机构属于的使用者;论文的作者及其他学术成果信息利用者属于学术成果信息消费者。对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既存在正面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

2.1对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的正面影响

2.1.1学术素养提升

有利于作者学术道德水平提升。大多数高校会强制要求硕博学位论文进行,送检方式有全检或抽检,而学术期刊一般会对预发表的论文进行,这都是对作者学术道德的一种外部干预行为。由于的警示作用,作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会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标注方式更为重视,避免参考文献格式及序号错误、编造虚假参考文献等现象的出现,利于学术道德的提升。因为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是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学术道德高尚的表现。

有利于作者学术能力水平提升。促使作者正视学术论文的创新性、独创性,而提升学术能力是增加学术论文创新性、独创性的最佳途径。作者为了提升自身学术能力,会将更多时间用于学术成果信息活动,并积极参与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此外,学术结果不仅与作者名誉相关,还与作者所属单位的名誉相关。作者所属单位会重视学术能力的培养,制定更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作者提供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

2.1.2学术成果信息质量提升

促进期刊论文质量提升。在稿件初审阶段,杂志社会对其进行。编辑通过系统提供的检测报告,能较快发现稿件中哪些句子或段落与对比库文献存在重复。有助于编辑批量、迅速地判断期刊论文的引用状况,提高期刊论文质量的管控效率。

促进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质量好的学位论文不仅需要内容创新,还需要撰写规范。参考文献引用方式的正确与否会对学位论文质量产生影响。学位论文篇幅长(特别是博士学位论文)、涉及的参考文献较多,论文的多次修改会造成参考文献的删减或位置的变动,因此,作者难免对某些参考文献标引出现疏忽。依据报告,作者能对学位论文标引疏忽之处进行修改,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2.1.3利于创建良好的学术成果信息环境

在学术制度环境中,能推进与论文质量量化评价相关的制度建设,包括评价目标的确定、评价指标的设置、评价结果的用等方面。还促进学术道德、学术氛围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在学术物质环境中,促使学术成果信息主体更为注重学术成果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因而,积极引进科研仪器,加强对科研设施或科研仪器的维护,以减少学术设备对学术成果信息质量的影响。在学术人文环境中,的警示作用能敦促作者重视学术论文的原创性,且这种正面影响通过个体间相互作用而不断扩大,利于良好学术氛围的建立。

2.2对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的负面影响

2.2.1系统的缺陷降低学术成果信息、学术素养的控制效果

系统为使用者提供判断学术不端行为或学术论文质量的数字化指标,即复制比。系统存在的某些不足会使复制比准确性下降,从而出现误判或漏判学术不端行为的现象,不利于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

导致误判现象出现原因包括:同一课题组成员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制比高,同一课题组成员运用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学术设备都相同,而这些都需要在学术论文中有所描述;综述类学术论文复制比高,文中需要大量引用他人学术论文的原始语句,作者虽做了正确标引,但多数情况下系统仍将其算入复制比;系统不稳定,判定为重复的部分,查找原始参考文献,没有发现相似之处。导致错判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稍加改动的多源抄袭;对比库收录不全;非文字类型数据难识别。

系统的误判导致某些期刊论文被无辜退稿,部分作者为增加稿件录用概率会减少撰写某类易被误判的学术论文,因此,学术成果信息数量有所降低。作者会特意改变论文的表述方式以防止误判现象的发生,例如,刻意添加图表以降低综述类学术论文的复制比,因此,学术成果信息质量略微下降。

系统的漏判使抄袭者存在侥幸心理,放纵自身的学术不端行为。这种不良之风容易相互影响,吸引更多作者加入到其中,导致学术道德水平下降的趋势蔓延。同时,某些作者不再专注于知识积累来提高学术能力,而是花费心思在如何采取多种手段逃避系统的检测。

2.2.2结果的不合理应用降低学术成果信息质量的管控力度

复制比设置不合理。对于学位论文而言,大多数高校采用同一复制比来判定其质量。基础理论方面的学位论文与应用技术方面的学位论文的写作方式和方法不同,采取“一刀切”的手段不太合理。硕士学位论与博士学位论文的篇幅相差巨大,设置同一复制比,也不太适宜。对于期刊论文而言,杂志社也设置同一复制比来判定学术不端行为。综述类文章复制比明显偏高。图表多的文章复制比明显偏低。

服务使用者采用单一方式管理学术成果信息质量,虽在执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学术论文质量控制效果上不太令人满意。不同领域的学术论文具有不同特性,服务使用者应采取多角度思维的方式,使得复制比的设置更能适应学术论文的特性,从而提高学术成果信息质量控制的成效。

过分依赖复制比。当学位论文超过高校设置的最高复制比时,研究生的答辩会被推迟。当期刊论文超过杂志社设置的最高复制比时,会被退稿。部分高校或杂志社仅依赖系统来评判学术论文的质量,显得过于武断。复制比高的学术论文不一定是质量差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并不是作者的胡乱想象、随意瞎写而成。作者需要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并在此基础提出创新性的思想。因而,学术论文会涉及他人的思想,重复在所难免。复制比高的文章,不能说明文章中没有创新点或创新点少。

服务使用者过于依赖复制比判别学术成果信息质量,违背系统的设计初衷。学术论文的创新性才是衡量学术成果信息质量的首要指标。复制比与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能等同。服务使用者应仅将复制比作为参考指标,采取多种途径来判断学术成果信息质量。

2.2.3的监管不严加深检测系统缺陷及检测结果不当使用的负面影响

服务的提供机构对每篇学术论文的检测次数没有设置上限,使得作者可以反复对论文进行检测。进行反复的作者分为两种:一种是论文质量水平高,作者为防止被系统误判而反复检测,并将语句通顺、含义明确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降低文章原有的质量水平;一种是论文质量水平低,文章中含有大量抄袭内容,作者为避免抄袭行为被发现而反复检测,并采取多种手段改变文章的表达方式,使含有大量抄袭内容的文章得以发表或通过高校的,以次充好。这两种作者虽都是为了降低复制比而反复检测,但其目的偏向性上稍有区别。

第一种作者的行为是由的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监管漏洞助推了这种矫枉过正行为,使学术成果信息的原有质量有所下降;第二种作者的行为是由的缺陷而导致,的监管缺失为这种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便利,使大量低质量水平的学术成果信息存在于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中。

3优化的措施

3.1优化系统

提高系统识别能力。改进检测算法是提高系统识别能力的有效途径。系统针对不同类型数据有不同的检测算法。系统一般采用图像匹配法对图片进行检测。改进现有的图像匹配法,使系统能识别不同格式、稍加改动的图片。公式一般采用图片或特定软件进行呈现。当公式采用特定软件呈现时,需抽取公式中的变量、符号、函数等,并以此为基础评断学术不端行为。完善现有的公式检测算法,确保抽取后各部分的顺序及数量与原始公式相差不大。

扩充对比库资源。在中文资源方面,由于各对比库对部分中文学术期刊的垄断行为,导致国内没有一个对比库能囊括了所有中文学术期刊资源。论文服务提供机构之间应该积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在外文资源方面,论文服务提供机构之间可采取联合采购的方式,以较低成本获得大量外文资源。

3.2合理运用结果

设置多类别的复制比要求。高校应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学历层次的学位论文设置不同的复制比要求。应用技术方面的学位论文中文字描述的部分偏少,复制比要求稍稍提高;基础理论方面的学位论文中文字描述的部分偏多,复制比要求应稍稍降低。硕士学位论文字数少,复制比要求应稍有提高;博士学位论文字数多,复制比要求应稍有降低。高校还可以依据学位论文的不同部分,设置不同复制比。杂志社针同样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设置不同复制比,例如综述类论文,复制比要求应降低。

结果仅作为评判学术论文质量的参考指标。对于学位论文而言,高校中负责的部门应与院系合作,对复制比高的学位论文进行人工复查,并得出最终结果。对于期刊论文而言,杂志社也需采取相同的措施。在复查过程中,杂志社工作人员将结果作为参考指标,并结合对全文观点的审查,最终判断出论文质量高低或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复制比高,但论点新颖、逻辑性强、数据真实的学术论文,不宜采取退稿处理的方式。

改善检测结果的申诉机制。高校应配备专门部门来处理检测结果的申诉。由于高校的具有时段性的特点,该部门的人员构成以兼职人员为主。杂志社的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需配备专职人员来处理作者的申诉。工作量大的时候,可适当增添兼职人员辅助专职人员的工作。

3.3加强的监管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提供机构或使用机构仅对相关流程做了规定,缺少反复方面的规章制度。的相关方应重视这一问题,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使能在促进学术成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3

论文关键词: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政府生态责任,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应对现代民主治理的各种制度和价值规范负有责任,这些制度和规范当然包括公共利益在内。在当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成为公众面临的最普遍的问题,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核心机构,理应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和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良好机遇,提出了“生态立省”战略,经过努力,2008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0%,2007年又提出“环境立省”战略,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思路的厘定,政府的生态责任如何确定、分解、落实和监督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究的新问题。

二、贵州生态文明发展的现状分析

2007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和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了2007年中国现代化报告-生态现代化研究,从生态进步、经济生态化以及社会生态化等三个主要指标体系,测算出了2000年和2004年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水平。

表一、2000年和2004年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水平

地区

2000年生态现代化指数

2000年排名

2004年生态现代化指数

2004年排名

海南

41

13

43

13

重庆

34

29

38

21

四川

38

20

41

15

贵州

35

28

39

19

云南

42

10

43

11

中国

42

42

世界最高值

95

97

世界最低值

30

33

世界平均值

篇4

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简介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膨胀和私家车的出现,交通堵塞现象随处可见。地下空间建设是发挥城市功能,完善城市设备,惠民的有力措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合理规划、有效经营地下空间系统,使商务活动形成一个有序有效的生态链,使城市真正赢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能力。 

2 功能对等论 

奈达主张译文要传达出与原文一样的色彩,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再现源语的信息。译本以忠实原文为目的,尽可能的保留源语中隐喻中的意象,不去破坏源语的美感和异国独特的风味。译文要根据读者的需要及时调整,准确传达原文的精神实质。 

3 翻译策略 

3.1 专有名词的翻译 

学术论文中有许多专有名词,由于隔行如隔山,在翻译专有名词时专业词典功不可没。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专有名词翻译既要体现原文语义又要呈现原文语言特色。专有名词翻译时一定要根据专业情况,如实翻译,保持客观。 

例文1:生态间隔 翻译为ecological space, 

资源容量估算 翻译为Capacity estim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 

自然地质条件评价体系 翻译为Evaluation system of natural geological condition 

3.2 无主句翻译 

学术论文需要严肃、严密,并且具有权威性;语言需要简洁明,由于英汉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汉语中有许多无主句,需要转化为被动语态进行翻译。中文中被动语态用得不多,则英语中则不然,这种句式能很明了地强调受事者,并且不需要表达出施事者。 

例文2:受城市的地理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地利用情况、城市环境等问题的影响,需要对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估,明确地下空间资源总量、地下空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地下空间资源的可开发量等,为下一步的地下空间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译文:With the influences of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geology, hydrogeology, land use and urban environment of Qingdao,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its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 to figure out the quantity, the quality, the exploitation amount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 to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future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3.3 长句翻译 

学术论文强调简洁明了,长句颇多。翻译时根据对等原则,首先弄清原文的句法结构, 找出整个句子的中心内容及其各层意思, 然后分析几层意思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 再按照英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正确地译出原文的意思, 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例文3: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有效解决城市的安全防灾、市政交通、能源环保、土地紧缺等问题,是规划建设集约紧凑、生态低碳城市,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学发展目标的一种重要途径。 

译文:Underground spac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land space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has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safety of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nd scarcit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ecological low carbon city planning construction, resource saving, environment friendly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 

[1]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胥光红.英语技术文本的语法特征及翻译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篇5

一、开题报告的意义 

从研究生培养管理的角度讲,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是学位论文撰写的散射点,是为阐述、审核和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进而讨论的报告会。开题报告是一个阶段性考核,是筛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的一个首要环节,也是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对研究生起到定位的作用。 

从研究生的角度讲,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老师们汇报自己的学位论文准备情况,同时让老师们就自己的研究思路给予评价和提出建议,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同时能够在文献和研究方法方面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帮助。它既是研究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前瞻性分析, 也是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个有益的实践。 

1.开题报告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这对于论文之后的书写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探讨实际应用上是否具有一定的价值;选题的依据和国内外现状,用于文献综述的书写也可用做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选题的基本内容和研究重点,研究计划和思路及工作进度;选题的创新点和预期目标,主要研究方法,所需经费、人员及物资,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研究的时刻表等。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题报告也是优秀的学位论文的一半。 

2.开题报告可促使研究生做好各项论文准备工作。为使开题报告能顺利通过,这就要求研究生在开题报告前需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也要求系、教研室和导师对研究生的选题严格把关。对于选题合适,方法得当,措施落实的研究生批准论文开题;对于尚有不足的就要求再作修改补充,重做开题报告。这样才能从一开始体现对学位论文质量的高度重视。所以搞好开题报告既是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3.开题报告可使选题范围、目的更加明确。为做好开题报告,研究生需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国内外现状,还有哪些不足,研究的重点及有什么价值;了解现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条件和手段。通过这一过程,可使研究生选题的目的更明确,才能有效的进入论文撰寫阶段。 

4.开题报告起到学术交流的作用。只有在导师以及专家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开题报告时的学术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充分了解选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撰写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二、开题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开题报告是建立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要研究的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出初步的方案,征求导师和相关专家组的意见,再对原始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通过充分的论证和优化,确定出最优的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准备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论文的成败,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开题应有作用的发挥,降低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总体质量。 

1.形式主义严重。学生对于开题报告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开题报告的性质、作用了解浅薄;同时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相对增多,师生间直接交流互动相对减少,加之导师工作,导致导师时间和精力投入难以到位,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 

2.评审专家不对口。在开题报告评审专家的选择上有争议,由于时间、距离、经费等问题,难以保证评审专家的入座率,甚至有的同教研室老师也会因为课程安排冲突等问题而难以到场;有些专家与学生所研究课题专业不对口,难以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导致学生开题时存在的问题难以察觉,影响之后论文撰写工作的进展。 

三、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的建议 

1.导师责任制。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提高专业技能,完善自我,增强研究水平,加强科研思维。导师的职责决定了其在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所承担的责任,这个责任是义不容辞的。学生学位论文选题的方向、难易程度、价值性、创新性、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开题报告书写的规范性等等,都需要导师根据自身知识水平的积累和研究经验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换言之,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既与研究生自身的努力程度有关,同时也体现了导师的指导和教育水平。所以要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导师指导小组与专家组共同参与监督管理,综合培养以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质量。 

2.增强学术氛围。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是研究生教育阶段中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思维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美国学者从教育生态学出发,呼吁建立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合作、理解、宽容的环境中学习,并享受一种和谐的精神生活。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学术素养,发展学术能力,培养科研思维,营造和谐的科研氛围,不仅要确定科研导向,同时要形成一种科研态势,促进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3.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首先对开题报告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做出科学、规范的规定。其次要有针对性、创新性,既要做到全校统一的规范性要求,也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制定更加具体的实施细则。同时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未按照规定开题或开题报告不规范、不符合要求的研究生均不得进入撰写论文阶段;同时建立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研究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健全各院系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各院系对导师和研究生的管理和监督。每位研究生能否开题,什么时间进入开题阶段,相关管理人员应配合导师及时的督促和检查。 

最后针对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强化监管,建立网络技术平台,积极介入,包括开题报告的培训教育,老师及师兄师姐的经验交流,指导答疑和评审等功能区。促进师生的互动,为学生的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提供便利条件。 

综上所述,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撰写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只有加强开题报告质量控制工作,才能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才能促进我校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6

一、活动主题

科技凝聚力量,创新点亮梦想

二、活动日期

2019年11月25日—2019年12月13日

三、活动安排

(一)宣传动员

1.启动仪式:

11月25日,国旗下讲话,简要传达活动方案,宣布科技节开幕。

责任部门:教务处    

科技节电子屏“泰山实验中学2019年科技节”、“科技凝聚力量,创新点亮梦想”

责任部门:团委

(二)系列活动

 1. 主题班会

全校各班召开一次“崇尚科学 创新未来”为主题的班会,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内容及要求,观看科技小视频(网址另行通知)。

活动时间:11月 25日下午第八节班会课

责任部门:政教处、团委、班主任

    2. 科普海报、科幻画绘制比赛

    参加对象:初一年级每班选送2—3件作品

    绘制要求:作品利用绘画形式表现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内容应反映科学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现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版面设计合理,图文 并茂。参赛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参赛作品一律在规格为4开的纸质或是其它材料上绘制。在正面显目位置写上作品标题,右下角注明作者班级、姓名。

上交时间:12月 6日

责任部门:教务处、初一级部及美术组

3.生物小制作

活动一: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培训

参加对象:初二年级各班

活动二: 参加对象:初一 — 初三年级每班选送3件作品。

作品要求:生态瓶、生物创意拼图(初一年级)

生物模型(初二、初三年级)

上交时间:12月 10日

     责任部门及负责人:教务处 生物教研组

    4. 地理小论文比赛

    参加对象:初一初二年级每班选送3篇作品

    论文要求:观察类、实验类、说明类均可。针对发现的某一现象,通过观察、实验、文字说明或图解等方式写一份小论文(不少于500字)。探究过程要完整,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等几个步骤;数据材料要准确,可附表格、图解、照片等。

    上交时间:12月 10日

    责任部门:教务处  地理教研组

      5. “高空落鸡蛋”擂台赛

活动内容:如何让一个生鸡蛋从3楼落下摔不碎。

评价参数:(1)摔不碎(2)所用包装材料质量轻(3))所用包装材料体积小。

    参加对象:初三年级每班选送1—2个方案。

    上交时间:12月 5日第八节

责任部门:教务处  物理教研组

6.科技大篷车进校园

12月10日下午(具体时间协调),泰安市科技馆组织大篷车进校园科普展。

责任部门:泰安市科技馆 教务处

(三)闭幕式

2019年12月16日,升旗仪式,宣布科技节闭幕,颁发各项目单项奖、“优秀组织奖”。

责任部门:教务处、团委

四、评奖方法及宣传表彰

      1. 各类活动设单项奖:每项比赛设一、二等奖若干名,分别奖励砥砺攀登卡学分5分、3分。

2. 团队设有组织奖: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节活动的班级,将评选出最佳组织奖若干名,颁发奖状;最佳组织奖评选办法:以班级为单位,每参加一个项目或上交一件作品赋分1分,项目或制作获一、二、三等奖分别赋分为5分、3分、2分,团体一、二、三等奖分别赋分为10分、8分、6分,按总分高低排名取前若干名班级评为最佳组织奖。

3.各类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评选“百名小小科学家”,表彰发给作者荣誉证书及奖品。

4.通过校园网站、橱窗等多途径展示在科技节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作品。

      5.选送科技幻想画、科技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成果一等奖作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有关评比。

6、表彰区第?届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四小活动评选先进集体及个人。

篇7

关键词:公路交通,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引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公路交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单就新疆而言:目前全疆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6万公里。

新疆公路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路建设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同时又是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行业之一。科技论文,公路交通。。如此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必将会对给公路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及景观环境带来影响,并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是以“公路工程与环境”这对矛盾为对象,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调节与控制其对立统一关系。随着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公路等级提高,人们对公路路域环境的要求也必须越来越高,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应是首要考虑问题。因此在公路建设项目各阶段都必须注意环境保护。

l、公路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环境保护设计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在决策阶段,必须严格把关,分析和预测公路建设对景观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1公路工程项目建议书阶段

编制公路工程项目建议书,不但应提出公路建设的规模,主要控制点,公路等级等对项目进行概略的设计和估算。还要简要评价公路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和环境噪音影响。

1.2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编制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但要对公路工程进行简要设计和估算,还要对该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还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该项目从环境方面作可行性研究,首先从环保角度出发评价公路选线的合理性,对路线方案的可行性,公路建设将可能对沿线环境产生那些不利的影响。其次提出必要的环保措施,使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可接受的程度。第三预测项目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公路沿线发展规划提出环境保护的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为建设项目工程设计中的环保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设计、’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按国家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它对公路工程项目具有一票否决作用。

2、公路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环境保护设计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确定后,在公路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应把公路主体设计与环保工程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满足路线设计规范的条件下,调查路线线位和高程,注意沿线的地形、植被特征及原有土体的面层结构,尽量减少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注意公路线形、立体交叉口形式及收费站、服务区的结构物与周围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相融合,满足公路与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在公路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还必须根据批准的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公路工程的环境保护进行设计。按照以防为主、治为辅、防治结合的设计原则,制定环保工程、绿化工程、景观保护利用方案,确定具体实施计划。公路工程建设设计文件必须包括环境保护篇章,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环境、生态环境进行环境污染防治及景观与绿化设计,提出项目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减缓、弥补和改造措施。科技论文,公路交通。。科技论文,公路交通。。

2.1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应考虑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房屋拆迁的影响、基础设施的影响、资源利用的影响、景观环境的影响。公路社会环境保护设计应调查、收集公路沿线的土地资源、农田水利设施、建筑物、行政区划、人文景观等社会环境及其远景发展规划,并进行综合分析,公路社会环境保护设计应立足于对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利用,使公路建设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

2.2生态环境影响

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包括野生植物与动物及栖息地的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农业土壤与农作物中铅含量的影响、水环境的影响。科技论文,公路交通。。公路生态环境保护设计包括公路中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设计。公路在选线时应设法绕避生态环境中所列的保护对象。当公路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中保护对象产生干扰时,必须结合受保护对象的特性提出保护方案,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2.3环境污染防治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污染防治主要包括(1)噪音污染:公路运营交通噪音、施工作业噪音对声环境的影响;(2)烟尘污染:公路营运车辆的尾气、搅拌站的烟尘和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3)水环境污染: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路面径流、施工废水和工业废渣等对水环境的污染;(4)垃圾对环境污染: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对景观的污染。在设计阶段对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和运营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进行环境保护方案设计,提出预防措施。

公路项目的环境保护设计贯穿于项目主体工程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从公路的路线设计、路基设计、桥涵设计、沿线设施设计直至路面设计都与环境保护或水土保持相关系;虽然公路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已各成体系,有相应的设计规范,但公路工程项目设计必须满足《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3、公路工程运营、生产阶段环境保护

公路在营运期,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路基可能发生的崩塌、水毁、危险品运输可能发生的泄露,汽车营运产生的汽车尾气和噪音污染以及公路附属服务设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因此,营运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落实项目环境保护计划,进行检查监督环境保护设施运转情况和环境质量监测;完善环保设施及绿化设施,根据环境监测结果调整环境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

以往有不少公路建设项目,在项目决策阶段没有重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项目设计和施工中没有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国家重视公路的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措施,特别是“三同时”的制度,在一定程度对环境资源保护起到了作用。

例如为了开发我国最大的高山冷水湖泊赛里木湖旅游资源,2003年交通厅投资4366万元修筑环湖公路。为了将环湖公路建成环保路、生态路,在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同时,交通厅聘请了自治区环保咨询事务所对环湖公路项目进行总体环境评估,编制了环境评价报告;在项目设计阶段根据批准的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程进行设计,制定环保工程、绿化工程设计及景观保护方案,使该项目设计文件不但符合公路设计规范,还符合了环保要求。在工程招标文件和工程施工合同中,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重视环境保护并在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工程监理的制度和工作范畴,监理人员一手抓工程进度、质量,一手抓环境保护;将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每个合同段和班组及个人;在丁程即将结束时,施工单位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施工现场进行恢复性的整平、清运、掩埋,对在施工中受到的草地播种草籽,恢复自然状态。科技论文,公路交通。。

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就要不断地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公路建设必须注意环境保护。科技论文,公路交通。。公路建设者必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按照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有关法律从事开发建设活动,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制度去协调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使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郭超祥.公路绿化与植物防护[J].山西建筑,2007,33(13):106—107.

[2]任虹.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2):52—53.

[3]陈春责,张国强.环境心理学在高速公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探讨[J].华中建筑,2007,25(6):119—120.

[4]张一奇,应君,蒋建松.人性化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39—4156.

篇8

一、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的时间,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三分之二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因为,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而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阅读报刊和一些必要的课外书籍,如《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文摘报》等。报刊上的许多内容与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特别是与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密切相关。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绝大部分来自课外资料,读这些课外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民族习俗,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其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二、写小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小论文的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坚持小论文的写作,可以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课教学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原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促使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和自己周围的日常小事,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三、办好黑板报、手抄报

黑板报和手抄报是学生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发表意见的重要阵地,是巩固、检验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有效手段。通过办黑板报和手抄报,可锻炼学生的搜集材料能力、整体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我组织学生办了一期以“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为主题的黑板报和手抄报。在办报的过程中,学生搜集了证明“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的历史依据、地理依据、法律依据,运用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分析论证了“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进一步明确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是公民的政治义务,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有机统一。

四、专题报告会

专题报告会可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而定。我们邀请区党校老师为学生做了十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专题报告。通过报告会,学生对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资源国情”、“环境国情”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报告会,使课本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丰富,唤醒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激发其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望。

五、社会调查

篇9

关键词:毕业论文;生物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

毕业论文,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等,即写作并提交的系统研究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整个高等教育时期的技能总演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感触。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本文尝试在理工科背景下探讨生物工程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方面问题,以期望建立合理考评机制。

由于毕业论文工作具有系统性特征,是前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综合,根据影响理工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在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系统中划分了三个监控阶段,分别是论文前期质量监控、论文中期质量监控、论文后期质量监控。

一、生物工程专业论文前期质量监控

1.指导教师监控机制

学生能否按规定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任务,指导教师起到核心监控作用。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工作作风、工作责任心等,都对毕业论文指导效果发挥影响。指导教师应有曾经独立指导或协助指导过毕业论文工作经验,在以往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认真负责、学生反映良好、毕业设计完成较好。生物工程专业属于理工科,除了有良好态度外,还要求指导教师有较高的科研素养。

2.选题监控机制

为了较好地开展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在第七学期教师应该下达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工作。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选题,学生确定后,指导教师介绍课题的基本要求,并提供一部分资料。学生自行选题,学生根据实际工作或者实习情况,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有明确想法,对未来工作有应用价值,可以进行这个方面的研究选择,但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控制,学生必须写出提纲和内容摘要,明确研究目的方向。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选题来源也无非这几个方向,对于重实验、重数据的专业来说,更是需要在选题的时候把控好方向。

3.开题监控机制

开题环节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重要部分,督促学生完成好开题报告能够控制意外的发生。课题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选题是否存在过大或者过窄,是否需要更换题目,通过审查开题报告内容发现研究路径和方法是否合理。论文结构是否恰当。这个环节做充足,能够减少重大失误,提醒学生在研究课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环节,对研究困难有一定预见性。生物工程的毕业生更是应该在这个环节做充分准备。

二、生物工程专业论文中期质量监控

1.学生态度监控机制

重点监控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的态度、自觉性,时间与精力是否有保证等。由指导教师组织、安排,要求毕业学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回答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毕业论文中存在态度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警告,及时指明努力方向,采取补救措施。任何专业都需要强调毕业生个体的努力,对于毕业生的学习风气应该常抓不懈。

2.指导教师过程监控机制

通过调查、座谈、问卷等形式对指导教师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控、督促指导教师抓紧后期指导。主要检查按课题制定毕业论文任务书,及时下达情况;推荐相关参考资料等情况;落实毕业论文经费和开展课题研究所需条件情况;指导学生制定计划情况;现场指导的方式和方法;教书育人情况。对于理工科来说,还要求指导教师教会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指导数据处理、指导数据分析等工作。

三、毕业论文后期质量监控阶段

1.论文答辩前监控

院系检查学生是否按毕业论文要求完成所有工作,对学生成果验收和答辩资格审查,确定学生答辩资格。毕业论文成绩一般采用五级计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定。指导教师主要关注选题意义、材料选择及组织能力、结构框架、基础理论的运用及分析能力、论文的学术水平等;评阅教师主要关注选题意义、论文难度、结构、资料使用、论述、运用能力等方面,只有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给出的成绩达到及格,才能进行答辩。

2.论文答辩过程监控机制

答辩分组进行,指导教师回避,互相答辩对方的学生。严格控制论文质量,要求学生突出自己的工作,时间一般为15分钟,由答辩教师根据具体研究提问关于研究相关情况,时间一般为10分钟。论文答辩的评分要素为:论文选题、论文难度与工作量、语言组织、回答问题的圆满程度、论文的思路、基础知识的运用、相关知识面、对论文所涉及问题的理解程度等方面。采用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三级评分体系,其中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委员会的评分求和权重分别为50%、20%、30%。

总之,建立一套全面的毕业论文质控体系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家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18(2):43-44.

[2]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3]何颖.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43-45.

[4]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

作者简介:韩洪波(1981―),男,汉,四川攀枝花,讲师,硕士研究生。

篇10

【论文摘 要】实施大学绿色教育有三个要素在起关键性的作用,即课程体系、育人者、环境。本文从这三个要素入手,探讨如何进行合理设置、合理开发、合理构建。

从本质上看,实施绿色教育有三个要素在起关键性的作用,即课程体系、育人者、环境。要实施大学绿色教育,首先得从这三个要素入手,合理设置、合理开发、合理构建。

一、构建绿色的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课程设置应以促进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教育相结合为基点,以现代文化、现代文明为内涵,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课程的安排上,应考虑如下几点:第一,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针对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专业知识面越来越窄的特点,拓宽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注重专业交叉,广泛开设各种新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以专业课程为中心向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科扩展,加强文理渗透,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直达知识边缘,还有利于通过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延展,使学生放大视野、拓宽思路、促发灵感、增强创新能力。第二,在公共文化课程设置上,应考虑到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处理好文理平衡关系。尤其是针对学生在高中阶段因文、理分科而致的偏科现象,有侧重地进行文科或理科文化课程的增补,使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此外,绿色教育强调引导学生对人类价值进行深层和全面的思考,培养一种不仅尊重人,而且尊重自然的道德责任,而这种价值观正是学生环境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要拓展文化课程设置的范围,安排介绍关乎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等问题的课程,如《环境理论》,《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应考虑拓宽课程的覆盖面,如包括时事类、科普类、文学艺术类、道德修养类等,并以各种形式开设系列精品知识讲座。在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艺术修养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由的发展。第四,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的安排上,应考虑在学生中成立各种社团组织,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高了自我组织、自我学习的能力;安排各种考察活动,如组织学生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各种社会现象进行考察,提出合理化解决对策;成立各种绿色行动组织,如成立“绿色科技”小组,开展绿色科技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建设绿色的育人者队伍

绿色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方式,决定了育人者队伍范围应该包括在大学校园内工作的一切职工以及在校园内流动的外来办事人员。具体划分成4类:专职师资队伍、学校机关和后勤管理者队伍、校内服务业及临时工勤人员队伍、在校园内流动的外来人员。在绿色教育中,由于各部分人员育人的角度、育人的功能不同,因此,建设的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绿色教育能否得到广泛和深入开展,教师是关键。绿色教育既有知识综合性、前沿性的一面,又有教育途径及方式多样性、灵活性的一面,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综合渗透能力等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不断加强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建设。首先,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树立与绿色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师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掌握本学科及一些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时展脉搏,不断加强文化修养,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养成乐观、豁达人生态度,以为人师表。其次,学校要加大绿色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力度。注重教师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积极开办各种师资培训班、研讨班等等,以不断提高教师对绿色教育的认识水平及业务实践能力。最后,优化教学管理,建立绿色教育师资考核制度。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实现绿色教学。随着绿色教育师资培训的不断增强并逐步走向规范化,还应该建立与之相应的绿色教育师资考核制度。

2.加强机关和后勤管理者队伍建设

机关管理者和后勤服务人员在教育中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对绿色教育的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绿色教育中,他们也应和专业教师一样,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树立绿色教育观念,不断加强学习,加强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以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以及敬业爱岗、勇于奉献的态度和精神率先垂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接受管理与服务的同时,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管理与服务成为学生“主课堂”的延伸。因此,无论是学校管理者队伍(即机关)还是后勤服务者队伍,都应以实施绿色教育为出发点和宗旨,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

3.加强对校内服务业及临时工勤等人员的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总要与校内各种服务业如商店、餐饮等的服务人员打交道,其工作态度、言行等学生耳濡目染,对实施绿色教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尽管这部分人员不属于校内职工,但还是要对他们制定统一的校园文明服务规范,建章立制加以约束。由于校内临时工勤人员如楼道清洁工、绿化保洁员等,尽管在工作上与学生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毕竟在学生的视野之内,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也不能忽视,也需制定相应的工作文明规范来对他们的言行加以规范。总之,无论是服务人员,还是工勤人员,只要是在校园内,都必须遵守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对那些有不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员,坚决不允许在校内从业。此外,对在校内流动的外来人员,可以通过“校园内文明规范”,对他们在校内停留期间的言行加以要求和约束。 转贴于

三、构建绿色的“生态校园”

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学校作为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的子系统,构成受教育主体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出教育主体的精神氛围。学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校园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实施绿色教育,不仅要有绿色的课程,绿色的育人者,还要同时构建符合良好生态要求的大学校园,即绿色“生态校园”,从根本上说,它应该是物质生态与人文生态相交融、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1.校园的物质生态

所谓物质生态,是指校园内一切可见的人工环境有机存在的状态。它是由人创造的,是人与环境发生关系的产物,体现了人对环境的认识和态度。从空间上划分,物质生态还可以分为:内自然生态,主要是指学校教学、办公的条件,如仪器、设备、设施等配备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先进的要求等;学生学习及生活空间的具体条件,既包括如空间大小、采光情况、空气洁净度、噪音等级等各项指标;楼道、大厅等处设置的橱窗、宣传板等设施的完善程度;上述各要素中蕴含的人文气息;环境与人的互动影响状况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外自然生态,主要包括布局结构,建筑风格;校园绿化美化状况;校内公用设施配备状况;校园环保技术的应用情况;校园自然环境管理的手段;自然景观中蕴含的人文气息;环境与人的互动影响状况及其可持续发展趋势。只有这些因素有机综合,并呈良性状态,才能构成绿色的校园物质生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无论是内自然环境,还是外自然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与作用。

2.校园的人文生态

人文生态是建立在物质生态基础之上的,通过物质的与精神的要素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反映人的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对事物的认识程度、精神状态等。校园的人文生态可以具体分为:(1)管理生态,即以“绿色教育”为价值观,以“以人为本”为信仰,以“科学的组织、合理的制度”为载体,以“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为工具,以“恰当的人文关怀”为语言,全面实现影响管理生态的各大因素的有机融合,并使之处于良性状态。良好的管理生态,既能满足人的要求,又能与自然规律相和谐一致,既有浓厚的人文关怀,也有规范的秩序,并使人人都能够全身心地去工作、去学习,个个都能主动关心学校发展,自觉参与学校管理。(2)社会生态,即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充满民主与和谐、充满爱与关怀、彼此尊重与友好、彼此理解与信任的。营造绿色的社会生态,要求领导层首先要以身作则,树正自己的形象,处理好与师生的关系。全面加强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驱恶扬善、辨别真伪,教育他们学会选择、利用信息资源,学习社会中积极的一面,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提高群体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文化生态,构成校园文化生态的要素很多,如在校园物质生态中蕴含的文化气息、学术生态中的学术氛围、文化娱乐活动情况、精神文化状况、校园文化的导向机制等等。培养人的健康品格、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增强人的文化底蕴,是绿色的校园文化生态的价值所在,也是绿色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4)学术生态,由学术的权威性及地位、学术自由与民主状况、学术资源配置、科研力量及规模、教学的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及形式、学术创新的程度、学术评价及激励机制等诸多因素有机综合而成。良好的学术生态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沃土,是创新人才成长的精神乐园,也是当今大学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动力所在。(5)信息生态,包含与外界联系的信息生态和校园内部联系的信息生态两部分。简言之,与外界联系的信息生态,反映的是大学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利用网络资源与外界相通、互动的状况。它不仅具有空间的开放性,而且具有时间的同步性,既能广纳外界的教育资源,也能远播本校的精神文化。校园内部的信息生态,主要是指学校各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师生之间、职工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的畅通程度、交流信息的内容健康与否以及价值等。它反映的是学校管理上的主民与规范以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熊庆年.21世纪的大学校园生态[J].江苏高教,2000,(5):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