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06:2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技术论文

篇1

一、基于传感技术探究实验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我利用传感技术仪器进行实验能够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分析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选择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材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实验效果。课堂实验探究的高效,传感技术仪器的有效使用,不仅需要分析教材,合理选材,还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只有通过有效的实验设计和规范的实验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性,让学生配合教师来完成实验,学生便于理解,又可增加学习兴趣,才能使实验变得简单易行,达到教学目标。以下是四上年级《运动起来会怎样》一个有关于心率传感器的实验。首先,连接手握心率传感器、界面和计算机。其次,启动LoggerPro或LoggerLite软件,最后,程序将自动识别手握心率传感器,这样就可以准备采集数据了。测量一个人在激烈活动,例如做跳跃运动前、之间和之后的心率;测量一个人在运动后的心率返回平常心率要多久。让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从而也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传感技术探究实验室的组建

为了提高实验探究效率,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创建探究实验室,合理利用“数字化”仪器设备是非常重要的。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的配备,主要用于采集并储存实验数据并根据探究需测定的参数。通过政府采购,我们采购到探究实验室套材,主要有湿度、音高、音量、光强、pH值、溶解氧浓度、电流、电压、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传感器,还可以根据需求来自行选择;同时,这些仪器的轻巧与便携还为学生进行户外探究提供了可能。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将传感器插入计算机时,传感器可以精确地测量实验中获取的各种数据,并通过数据采集器传到计算机中,计算机经由配套软件将数据以表格和图像的形式呈现,并进行分析处理。

三、传感技术实验器材在拓展课程中的应用

篇2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反映,大多数同学感觉这门课程较难,要改变学生的这种认识,首先需要教师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到参与到教学中,而不是老师自己在自言自语。多数同学反映细胞分裂、染色体理论、DNA分子结构和孟德尔遗传部分内容在高中生物中已经接触过,那么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中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以学生为主、老师对他们之前没有接触的新的知识进行讲解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真切的体会教师授课的辛苦,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人公的参与意识。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更牢固,也锻炼了学生们的课件制作、演讲等能力。在讲到体细胞遗传如克隆和基因组学如转基因部分等最新热点问题时,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形式,如辩论赛、专题讨论等形式。这既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消极的接受知识的局面,也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培养新的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全面的人才也非常有利。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培养同学们参与意识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对遗传学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

2充分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部分章节或内容相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把生命的微观结构或动态生命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出来,或把课堂难以控制的演示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某些应用性强的知识通过视频教学方法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实现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利用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可引导他们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学习,将课堂教学与引导学生网络学习相结合。如在讲到某些热点问题时,可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信息,并把自己了解到的、体会到的给大家讲解,这样通过广泛的发挥同学们的作用,使大家都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最新学术信息。互联网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参与进去,培养其主人公意识,真正对该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愿意学、乐意学。

3引入实验教学

遗传学课程牵扯到许多的实验,如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遗传定律的证明、PCR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如果没有实验教学而只有理论教学的话,就会使学生相对难以理解。这门课程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通过开展相关实验,不仅验证了课堂教学的理论,而且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及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纵观国内众多相关院校都开展了遗传学的实验教学,因此我们可以参考和学习他们的经验,编写和制订适合本校学生的遗传学实验指导。综上,遗传学实验课程的开设非常有必要。

4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篇3

1.1化难为易、化静为动高校各个专业的实验课是高校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验课程一方面课时少、实验器材紧张;另一方面,学生多、任务重。在高校实验室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讲述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步骤,但是教师的口述既抽象又枯燥,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起不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经常头痛没有直观的演示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难以理解的实验步骤,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制作成动态的图片或者图像演示,形成电子版的实验教案,或者在电子版实验教案中插入教学示范实验内容,在动态图片或者图像演示的过程中,配上语言的解说,将实验教学内容形象的演示出来。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实验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将枯燥的实验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于学生的理解,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

1.2制作电子实验课件,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制作电子实验课件,并且充分考虑不同实验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验器材,开发通用版的实验课件,实现电子实验课件的广泛适用性。教师开发和制作高效的电子实验课件时,不能照搬实验教材内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综合利用动画、视频、声音、图片以及文字等多种元素,制作出符合实验内容的电子实验课件。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校园局域网为背景,开发具有本学校特色的实验教学网络平台,便于学生可以自由下载进行预习和复习,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实现了现代化实验教学过程。之前很多高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课件是由专业的电脑人员编写的,编写出来的这些CAI电子版实验课件不能充分结合高校实验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随着Multi-mediaToolBook、Director、Authorware等多种多媒体工具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制作软件,根据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开发不同类型的电子版实验课件。教师可以通过Authorware多媒体软件,在面向对象的应用开发环境中,编写简易的程序代码,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功能,开发制作实验教学课件。使用者不需要有多高的计算机技能,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这个多媒体软件的使用。

1.3实现实验课程网络化教学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高校的实验教学可以打破单一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方便灵活的实验平台和实验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拓展高校实验网络资源,对于高校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的实验室教学教学可以应用交互式的实验仿真系统,这种多媒体的实验仿真课件集文字、动画、图像和声音为一体,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试验仿真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这种多媒体交互式的实验仿真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快捷,由于这种实验仿真课件以校园网络为教学平台,学生只要登录到校园网络环境中的终端设备上,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地浏览和下载实验教学课件,便于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学习条件。其次,这种多媒体实验仿真系统交互性较好,通常多媒体实验仿真系统都具有形象的交互型界面,方便人机的交流和操作,并且这种多媒体实验仿真系统还设置有帮助文档,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问题,随时随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提示,便于学生的使用,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再次,这种多媒体交互式的实验仿真系统的仿真能力较强,可以为学生提供近似于真实的实验环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实验仿真系统,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仿真实验环境,学生通过实验仿真系统就可以像在真实实验环境中一样进行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能力。最后,这种多媒体交互式的实验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修复功能,学生即使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正确,实验仿真系统也可以进行编辑修复,不会像在真实环境中损坏实验设备,这位学生的实验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实验成本,提高实验资源利用率。

1.4知识共享信息时代,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网络环境,多媒体技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汲取知识的空间,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大量的共享资源,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多媒体资源没有时空限制,信息资源更新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实验教学内容,通过浏览器查阅、下载学习资料,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中查阅到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MSN、QQ、聊天室、电子邮件等交流工具,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一些教学问题和意见,教师可以及时给学生讲解一些难点问题,彼此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网络环境中不仅有丰富的实验学习资料,还有很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教师可能只是某一个专业的学者,因此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积极向网络环境中的其他专家学者请教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反馈充实自己的头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束语

篇4

1.1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多是验证性实验,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内容比较陈旧,手段单一,比如集成门电路实验、D触发器及其应用实验、集成电路计数器译码和显示实验等,学生们学习起来的兴趣缺失,对此少设置一些基础性实验,比例控制在整个实验内容的15%左右,达到对理论知识的初步理解即可。

1.2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设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应当在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实验题目可以灵活多样,不再拘泥于实验指导书。老师可以提出实验要求和目的,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实验室的现有设备,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自行设计实验题目和实验步骤,老师只需要负责检查该实验是不是能满足实验目的和要求,并协助学生做好安全防护。这样的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灵活多样,避免了枯燥单一,符合学生的培养目标。

1.3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从难度上来讲是最难的,因此占全部实验内容的20%及以下即可。综合性实验一般是多学科性质的实验,安排在学期末,在学生学完相关的知识后,综合电子、机械、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知识设计的实验。整个实验内容比较完整,做完实验后基本上可以做出一个小的实物。综合性实验也可以根据当下的学生竞赛进行设计,比如可以将飞思卡尔智能车作为一个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们进行设计,既全面巩固了学生的数字电子、机械、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后续指导学生们去参加比赛,一举两得。总体来说,综合性实验难道较大,需要时间也较多,但是可以帮助学生们很好验证个学科知识,因此,老师们可以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合理的设置综合性实验。

2.电子技术实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除了实验内容上的改革之外,实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是十分必要的,即开放实验室。以往的实验都是由老师统一安排,学生们统一去做,学生们是被动的去做实验。现在可以根据各学校本身的情况,分批次开放实验室,即实验室不仅仅局限于实验指导书中老师布置的实验,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提前预约等方式去实验室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这样一来,时间自由灵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课余时间,促进学生们开发、设计更多的实验。为了方便实验室的开放,学校可以专门设置一个网上预约通道,每天定时由管理员进行统计预约实验数目,为学生进行时间上的安排,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既可以聘请高年级理论和实践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可以由任课老师轮流值班,并给予一定的报酬,保证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也便于及时解决学生们的问题。

3.电子技术考核指标的改革与创新

以往的实验考核标准基本上就是按照实验报告来评判,这造成了很多学生不认真做实验,而是寄希望于抄袭实验报告,今后可以设置三个考核标准,一是实验过程考核,实验时将学生分组,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时间、质量、参与实验的成分来给学生打分。二是设置口试考核,即在实验过程中,对每组实验的学生都提几个相关的问题,现场检查学生们的回答情况,据此来判断学生们对实验的理解和完成情况。最后就是实验报告的考核,根据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描述给予一定分数。将这三个成绩综合起来作为学生实验的总成绩,有助于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

4.结语

篇5

科学教学的难点贵在对实验的理解,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单纯的记忆只是一时的,所学习的知识还要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巩固,巩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要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就要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与科学学科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与温度》一课时,这一课有个知识点,可以把这五个知识点设置成游戏的五个关卡,先是制作一个游戏情境,再把科学知识融入到这个游戏中,制作成FLASH。整个游戏界面美观,设计新颖,再加上动听的音乐,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能积极参与学习,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性,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动下,都能全身心的进行游戏练习,他们既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掌握了科学知识,真正理解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也学会了读温度计,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做好了铺垫。

二、巧借摄像技术再现实验过程

小学科学的实验有很多种,同一实验中也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与结果。如果把这些实验都一一做出来或者给学生演示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可把实验进行录制,再逐一对比。在演示之前,先让学生学习操作方法,让他们处于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还要告诉学生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初步了解了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然后,再由学生进行实验,学生的分组由学生自己支配,各组自行设计与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记录下自己的过程与结果,并对这个结果进行分析,实验是不是成功,影响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哪些,从而设计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最后通过实验自己得出因果关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既存在着不足,也存在着很多闪光点,为了帮助实验结果的分析,把实验过程拍摄下来,等结束之后再进行回放对比,从而找出发生的问题,这对于学生加深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三、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科学实验数据

篇6

现代教育技术使财经类实验教学摆脱了时空限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技术能够构建交互式教学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能够进行跨时空的交流和互动,进行自由谈论,提高了教学的开放性。在财经类实验教学中课后复习时不可或缺的,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料完成实验任务、阅读大量教学案例和学习材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放的教学工具、环境和资源,提高了财经类实验教学的时效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财经类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财经类实验室以计算机作为教学硬件,以专业应用程序和操作软件以及实验数据库作为教学软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流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媒体技术的应用

财经类实验教学中的基本操作实验包括原理类、流程类和验证类,通常教师利用动画、视频、PPT、教学软件和计算机流媒体等进行演示和模拟,例如对企业的实际制造生产、运营管理过程或银行业务进行再现,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传统多媒体,例如视频和课件,具备实用性和直观性,而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样化的媒体技术,例如模拟软件、实验软件及其集成软件,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流程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传统多媒体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讲解层面,而现代教育技术则集中与演示层面,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财经类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2、构建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虚拟技术对现实的仿真效果良好,教师在财经类实验教学中利用虚拟技术能够进行仿真实验,创建形象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现实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会计实验中,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模拟井下集团企业的会计业务,并模拟不同角色分工进行会计分析、决策及预测、审计等实训教学,利用会计仿真软件,构建问题情境,并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实际会计业务,并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进行思考和分析,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了教学目的。

3、互联网资源的应用

网络教学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进行开发、研究和综合实验,将教学和科研联系起来,是培养学生能动性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项目群为核心,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明确实验目的,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文献阅读和专题检索,完成选修课程并充分掌握该领域的技术手段和问题解决方法。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符合自己水平的实验项目,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在线课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在线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总结

篇7

1.资料来源 20__年1月~6月正式出版发行的三类(基础医学类、药学类、综合类)医学核心期刊[1],共51种期刊1617篇研究论文。2.分析内容 分别统计51种核心期刊中刊载动物实验论文期刊所占比例;统计刊载动物实验期刊中论著、实验研究、研究论文栏目中动物实验论文数及所占比例;所统计论文中使用各种实验动物的分布情况;统计论文书写中反映的获得资助情况,根据论文中脚注,按国家级资助、省部级资助、军队资助、高等院校资助、未注资助分类统计;分析论文中写明使用动物级别及动物来源论文数及比例。

二、结果

1.三类核心期刊中动物实验期刊数及其中动物实验论文数 由表1可见该三类期刊中动物实验研究论文较多。基础医学类占期刊总数85,医药类、综合类分别占85、72,平均80。该类期刊中动物实验论文数占论文总数:基础医学为50、医药28、综合类35,平均39。

2.论文中各种实验动物分布 从表2可知我国实验动物研究使用了大鼠、小鼠、兔、豚鼠等10余种,其中大鼠使用分布最高,小鼠次之,兔、豚鼠、犬使用也较常见。

3.论文书写中获得资助情况 各类研究占比例最高的是未注明资助的项目,为53.1,其次为国家级资助项目、省部级资助项目、军队、高等院校资助项目(见表3)。

4.论文中写明动物级别次数及比例、动物来源数及比例 1617篇论文中629次使用动物,多数能写明动物种类、体重、性别、数量,有366次写明了动物来源(约58),仅有38次(约6)写明了动物级别[2],其中普通动物(一级动物)7次,清洁级(二级动物)17次,无特殊病原体动物(三级动物)16次,无菌级(四级)0次。

三、讨论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科技期刊更是一种多功能的复合型信息传播工具,是直接地、系统地传播科技知识和创新成果的载体。实验动物是医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几年来我国医学实验动物事业在法规的制定、科学管理、专业建设、科研水平、动物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仍存在着差距。基础医学、药学、综合医学是医学中使用实验动物较多的学科,通过20__年发行的在各专业享有较高声誉的核心期刊中相关信息的分析,注意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认识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的重要性 从我们的分析中可见,基础医学、药学、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涉及实验动物的期刊数、论文数和比例都很高,平均为80、39。可见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的实验动物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个世纪,人与自然、人与健康的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要靠生命科学研究来解决。在世纪之交的当今世界,要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做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就要充分认识实验动物工作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动物工作,使实验动物科学水平更好地适应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

2.因地制宜发展实验动物工作 从论文分析中可见,目前我国动物试验用量最大的是大鼠、小鼠、兔、豚鼠等动物,一些动物用量很小。因此我国既要有较具规模的大型实验动物中心,而一般的实验动物中心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搞小而全、低水平重复,要确保饲养设施、饲养动物都达到医学实验动物的要求。

篇8

1.1什么是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是将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引入数学教学后出现的新事物,是对数学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一项尝试。它是一种新兴的数学课程模式,是以学生在计算机平台上自己动手、动眼、动脑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用数学软件来做实验,分析和解决经过简化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做然后知不足”,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选择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验案例,使基础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说明,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现状

笔者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研发现,各高校对数学实验课程开设及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向:

1.2.1数学实验以选修课形式开设

数学实验作为高等数学的后继课程,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实践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此方面的研究关键是实验内容的选择,它一般是依据学生专业特点来决定,比如工科院校多选择和工程有关的实验背景,经济类学生多的院校可以选择一些经济背景下的实验内容,艺术类甚至也可以通过名画来体现数学元素,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到专业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具有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1.2.2数学实验与高等数学同步开设

将“数学实验”课程与“高等数学”的一些课程同步开设,起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教师通过选取适当的实际案例作为引例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发现将要学习的定义、命题、结论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知识点之后,也可以给出与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或者应用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耗费大量的课时,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要求也相对比较高,但是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课程教育的现状

2.1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体系和模式陈旧

传统的数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是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习中,都是在“算数学”“,重理论轻应用”,学生看不到数学的实际用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文科学生又占有很大的比重,文科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数学学习也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而且高等数学的内容比中学数学的内容更抽象难懂,传统的“算数学”的模式让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数学就是公式推导、证明计算,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大部分同学都是“不会用”、“用不好”数学,这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力度。

2.2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

2.2.1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设置偏少

目前,各个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有条件的学校还会开设后继的一些数学课程,比如“运筹学”“多元统计分析”等,但大部分院校受学时限制必须精简和压缩内容,使得数学课程开设偏少,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需要用到某些数学知识时,只要求学生会用就行,并不要求学生理解数学原理,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并不能真正掌握其应用实质,更谈不上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2.2.2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枯燥单一

现有的经济管理类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际要求。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的数学逻辑性较强,内容上只是理工类专业高等数学教材的压缩和简化,以公式、定理的介绍为主,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和经济管理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很少涉及经济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经济问题联系不起来,也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大部分高等数学教师毕业于综合性院校或理工院校,缺少必要的经济专业知识背景,在教学中只注重其理论推导,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强,对教材中的经济方面的数学知识不讲解,或者一带而过,长此以往,学生认为高等数学不过就是理论推导,没有实际应用,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2.3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对数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方法被大量应用在金融、财会、管理、统计等各个领域,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数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从本科专业学习来看,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需要大量的数学背景,如“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都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并且数学方法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经济管理类数学基础课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成为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实验课程在这项教学改革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3数学实验为经济管理专业服务的探索

针对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教学体系的现状,笔者在近些年数学基础课教学和数学实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使数学实验思想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3.1将数学实验思想融入数学基础课教学

在不影响正常课程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将数学实验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利用数学软件图像的可视化功能,解释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删除复杂的理论推导和证明,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选择简单的经济案例,通过案例辅助理解知识点,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解一元函数的导数时,给学生讲解导数的实际意义,明确函数的变化率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劳动生产率、国民经济增长率等;在讲解第二个重要极限时,选择“复利问题”作为其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有所用”。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自然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使得数学实验的思想真正融入到基础课的教学中去。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笔者在对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很重要,但不能将高等数学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发现高等数学的学习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些脱节,甚至有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在高等数学中并没有学习过,而专业课老师一般只是告诉学生如何计算,但不讲其数学原理,大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接受起来就很吃力,学习效果自然不佳。鉴于以上情况,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经济管理类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使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而提高。为此教师应做到:

3.2.1数学教师应与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座谈交流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建议高等数学教师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教师进行定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经济管理学科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在教学中进行适当讲解,让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发现数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做到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2.2数学教师要学习一些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

数学教师在钻研本专业的同时,还要学习与经济管理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学习一些经济数学模型,如存贮模型、最优价格模型、运输模型等等,在基础课教学中穿插一些简单的经济模型,或者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讲授这些模型,让学生更加体会到数学和自己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3多种方式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加强数学在专业课程的应用

在传统的三大基础课“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修“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程,适当安排数学实验活动,比如安排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数学实验和建模比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运用数学实验技术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通过对选课和参赛学生的反馈,选修课程的同学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成绩较好,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也相对比较大。这说明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结语

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创新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名称:甘肃省非艺术高校艺术设计创新营造实验课程研究(GS[2015]GHB0919)

为了让实验课程教学达到实验的目的,让教师和学生都能认识到实验教学环节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真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考核方法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课程活动的质量。

一、非艺术设计院校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的现状

(一)考核方式单一无创新考察

创新意识是设计从业人员的核心素质,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一直以来,非艺术设计学校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的两种主要方式是作品和实践报告,非艺术类院校实验课程考核体系,依托工科性质的量化标准,这种模式不符合艺术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比如实验报告考核方式不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绘画实践和设计实践课程的要求,导致非艺术设计类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考核不符合专业特色,考核方法不完善,不能科学的制约评价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实验情况。很多非艺术设计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重视实验课程,值体现在设置中比重相对较大,但在教学管理和考核上却淡化了对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考核要求,忽略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验与工科类实验的区别与特殊性。

(二)实验课程考核的主观性

艺术设计实验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方法及过程都主观制定,随意性很大,对实验课程考核只停留在实验报告和平时考勤,对学生实验真正的意义无涉及,缺乏科学性,作品考察只作为辅助参考。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实验不重视,应付心态较强。艺术设计实验课程不同专业考核要求相同,平时实验考核没有考略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学生的课程体系和学习内容的差异性,未从专业角度出发有效进行评价,没有达到考核促进培养的目的。

(三)实验课程考核缺乏公平性

非艺术设计院校考核实验课程内容由任课老师自行自定,学生不了解老师的考核标准,出现了老师在考核评分中的随意性和人情分的影响现象,考核评价缺乏公平性,考核标准缺失。使实验课程考核不能反映教学效果,实验没有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无法完成对自我的认识。

(四)实验课程考核功利化现象严重

大部分学生是迫于毕业压力,要求分数过关就好,对学习态度比较消极,他们对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学习习惯依然是高中的学习状态。实验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如果有设计方案或者制作等,学生能力不行的有找人代做作业的现象。这样的实验考核方式只看结果和学生成绩作为奖学金评定的依据的要求。使学生养成应付的心态,对待实践课程的学习重视不足,无法认清自己要掌握的知识的情况的意义和目的。

二、探索创新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实验课程教学考核是一个多重评价综合性的问题,它既包括学校、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效果的评定也包括学校对指导教师的评定。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实现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和考核,对实验教变化性学水平和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建立实验课程教学评价团队

艺术设计是一门教学模式灵活的课程,具有的不同专业方向的应用型学科,因此特定的课程性质决定校内外实验课程环境的多变性的特征,也使得不同专业方向实验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在考核评价方面,应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特点,对应性的进行实验教学环节当中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方面的考核,结合实验课程的目的和意义。邀请一些艺术设计不同专业方向行业领域里的专家,组成评价团队进行课程考核评价,一方面让学校对专业特点有所认识,另一方面让企业了解学生专业情况,给予后续就业打下基础。对教师的实验课程指导效果以及学生的实践情况,给予客观的综合性评价,同时给予教师及时反馈,及时改善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实验课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在每门实验课程结束之后,将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一次集中性的展示,实验教学评价团队给予指导和评定,改变通过学生实习报告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检查评价水平,而不是一个笼统的评价分数或一个简单结论的做法,结合多方意见及时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帮助教师对实验课程进行完善改进,并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促使每个教师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开展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采取不同的评教方法,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验教学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地实验课程考核的方式,如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将学生实验课程过程中的作品参加各类各级竞赛,也按获奖等级计算不同的工作量。也可以通过选课的情况体现教师的评价情况,学校一般采用学分制,每门课可有几个老师同时带,选课人数少的,会自动取消教师课程,通过由学生从多角度对任课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课程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建立实验课程学生考核体系

对于学生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考核形式,由教师、学生、教学评价团体共同构成评价的主体,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学生的实验过程由学生互评,占分30%;实验态度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由教师评占分40%;实验的成果可由相关考核团队进行评价,占分30%;通过这种综合全面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的考核和督促学生实验课程学习的态度,教师通过学生互评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中真正需要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在自己的教学中可以对知识和内容进行调整,在企业团队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习中可以有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四)注重实验课程过程考核

艺术设计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课,其考核方法应具有不同的针对性。例如艺术设计绘画技能、手绘技能的实验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绘画表达技能,该实验课程重点在平时的技能训练过程。实验考核应该采用过程考核的思想方法。从课程前期准备、课程过程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过程中技能掌握过程中对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报告和作品等方面来考核绘画、手绘能力作为实验考核的结果。在实验课程过程考核方向我们可以参考美国艺术设计类的学院的考核标准。美国教师采用对学生实验课程学习过程的的理性化评价标准,包括出勤率、平时课堂的实验过程问题解决能力,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最终完成的作品几个方面考核。实验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表达次数及能力、对实验过程问题解决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以及和其他同学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实验课程的授课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比较重视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引导,学生不会出现作业拖拉的现象,最终成绩采用综合评定结果。实验课程过程中的比较和评价通过作业展览形式表现。可以借鉴的是,在我们的实验教学考核中,加强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过程的评价,不再是对学生实验课程结果的评价。实验课程教师可将一门实验课程分若干时段考评。在老师的实验考核也注重过程考核,教师多进入实验室,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这样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实验过程的表现,客观的做出成绩评定。

(五)建立实验课程整体考核体系

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应包含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侧重对过程评价,不仅评价教师的指导过程,而且也要考核学生的实验过程。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监督教师和学生,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实验能力的提高。因此,既要注重结果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评价,也要有专项评价也要有综合评价,能反映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实验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其考核标准可以部分量化,对于较难评价的问题,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评价。重点的艺术设计实验课程的过程和结果评价方式细化,其课程评价体系中应包括课程目标的评价、课程实施的评价、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结构的评价、课程设置的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等方面。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制定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获取评价信息、信息统计分析、评价结果的处理五个阶段。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的制定应该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培养目标的差异,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实验评价系统。评价的过程同时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使教师和学生出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不是成为被动的接受评价的产品。考核过程中教师、学校要通过应当吸收多元化评价主体们的意见,而不是为了满足单一评价主体的意愿而改变自己的实验教学发展计划。学校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验课程评价体系中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办学风格,这才能满足学校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非艺术设计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实验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学生们的实验课程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掌握每位学生的专业水平,艺术设计实验课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不仅对学生实验过程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因此仅凭一个作品或者一纸试卷,无法了解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建立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组件考核评价团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灵活和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考核,针对艺术设计不同专业建立立足本装也发展特色的考核评价细则。及时反馈实验课程中教学的不足,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实验课程中能力提升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学生们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适应以后的工作,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锦林.艺术设计专业重过程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研究[J].包装世界,2014(5).

篇10

对一项事物的定义,是人们界定、划分和理解事物的主要根据。对于痕迹检验概念的准确划分,将会进一步促进该技术实践的发展。近几年,我国专家学者对于技术的理论研究较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技术含义层面上,界定其为:“公安机构侦查利用痕迹检测理论知识、方法去检查案发现场留下的各种痕迹,以此确定犯罪嫌疑人与现场遗留痕迹之间关系的侦查方法,是刑侦技术的重要内容。”因为对整个理论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引起了整个技术研究的重心偏移,具体在痕迹检验工作中体现为综合勘查理念的缺失、偏移及案发现场管理工作的无序。所以,需要工作人员对痕迹检验的主体加以完善。我们可以认为,痕迹检验技术是指公安部门综合利用痕迹检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采集、保管、检验案发现场遗留的各种痕迹物证,来确定犯罪现场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联。该项技术主要包括:枪弹痕迹检验、指纹足印痕迹检测、工具痕迹检验、车辆痕迹检验、开破锁痕迹检测、牙齿痕迹检验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侦查方面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2痕迹检验方法

在刑事勘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①痕迹检验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侦查案件、严惩犯罪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条件。从转移理论中可以知道,传统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必定会在现场留下犯罪证据,当其离开现场时也必然带走现场的某些物质。于此基础上,转移理论认为,刑事勘侦人员充分运用现有的痕迹检验技术,能够有效提取犯罪证据,从而精确锁定犯罪嫌疑人身份提高办案效率。②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刑事勘查方式,充分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我国的侦查机构拥有过于宽泛的侦查权利,导致审讯逼供现象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嫌疑人的人身权利。随着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侦查部门充分利用科学的痕迹检验技术,能够更有效更准确的掌握客观证据,减少错判或误判现象的发生。痕迹检验技术的种类和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增加,各种新型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痕迹检验技术更加高效,是刑事案件侦查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现场痕迹的提取、收集、检验、鉴定,为办案人员提供客观证据以供他们分析与判断案件。并且,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技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保护公民安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3痕迹技术的发展道路

现阶段,刑事犯罪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犯罪分子愈加狡猾猖狂,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因此,痕迹检验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也就显得越发重要。在过去,国内的痕迹检验技术比较落后于,对于痕迹也只是停留于初步的收集和鉴定,消耗较多人力物力且需要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下,对案件侦破提供的证据也不全面。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刑事侦查科技含量得到了有效提高,痕迹检验技术水平不断攀升,而且还扩充了痕迹检验的范围,纳入了DNA技术、生化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最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处理刑事案件的效率。在将来,刑事科技工作者们将继续致力于研究创新刑事科学技术,以便于更好的完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