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01:3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控技师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数控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编程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从事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工作及开拓新的技术领域打下必要的基础。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信息量大,且实践性强。同时由于该课程在整个机械类课程体系中一般在最后一学期讲解,相应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致使学生毕业后接触到数控加工时感觉很吃力。我校《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采用先纯理论教学,后实训教学的方法。讲解理论时基本上使用静止的图片解释复杂的电气组成和机械组成的时空关系,而学生对机床的电气元件和机械零件理解不深,没有感性认识,所以理解就很困难。例如在讲述机床的电气控制工作原理时,其复杂内部控制以及在工作状态下的控制关系是非常抽象的,单凭教师的口述,根本无法连贯地将元件及系统运动情况展现,而现有的数控电气实训设备也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对结构、工作原理的理解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对于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无法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如何提高《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我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点。
2《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几项措施
2.1合企业需求和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广泛,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差距,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数控技术》课程目前采用的教材一般先对电气和机械部分讲解,理论知识强调过多,到后面的电器控制回路和机械系统控制分析时,感觉联系不大;同时学生基础较差,对高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很有限。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大多数毕业后进入一些从事机械加工和电子产品生产的公司,而目前的《数控技术》教学数控技术理论部分的知识内容和实践知识部分分开在不同的学期进行教学,学生学完理论知识不能及时的付诸实践,等到另外一学期上实训时,理论的内容基本上都遗忘了,两者严重脱节。因此,结合生产实际,应将理论和实训操作部分放在同一学期内建议分前十周后十周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2.2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广泛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以其全面生动的声、像、图、文等综合课程信息颠覆传统的干巴巴的文字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学中应制作大量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电器和机械控制系统课程动画素材,运用多样的教学载体,从挂图、教具到实物、动画;从板书到多媒体课件;努力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
2.3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实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实训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训方法和实训技能,能熟练地运用电器基本回路和机械系统组合满足实际需要的数控加工系统以及编制数控程序和进行加工操作。同时加强实训教学,能加深学生对一些基本理论的理解。在理论讲解过程中穿插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容易更直观地理解复杂、难懂的结构和原理,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引导进行改进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现有的机械加工设备和电气实训设备为我们的实训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比如介绍机床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由于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学生仅仅通过看图和教师的讲授往往不易看懂、弄明白,可以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穿行机床结构拆装实训,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形象的了解各类零件工作的实质。同时数控技术应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及软件进行仿真加工,对复杂零件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自动编程,通过相应的数据传送通道将其输入到数控机床内,进行自动加工。
2.4建立试题库,学习评价,考核标准多样化
通常在机械类专业及其它相关学科专业的班级开设《数控技术》课程,工作量由几位老师承担,考试一般是各任课教师各自出题,难免具有片面性,且题目保密性差,因此各班成绩也无可比性,教学效果不明显。考试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通过考试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育质量。通常实行教考分离是比较有效的措施。因此建立试题库并使用试题库进行考试是非常必要的。建立试题库既能为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使的考试科学化、规范化,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又有利于监控教学质量,是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考教分离同时还必须注重平时学习成绩考核,利用理论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训并重的学习评价考核方式。例如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能力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
3总结
篇2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剂量;集料;含水量;施工控制
目前我国各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大多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形式,它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强的抗冲刷能力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存在许多问题,如干缩裂缝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控制质量的施工方法。
1. 集料的质量控制
集料的级配对水泥混合料的强度有显著影响,因此,应严格控制集料的最大粒径,碎石统料中大于37.5mm的石块,要避免使其进入搅拌机,需及时用人工剔除,同时应控制好31.5mm以上的碎石含量和4.75mm以下的碎石含量。
为了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应严格控制原料中细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通过0.075mm筛孔的颗粒含量应控制在2%~4%范围内,细土无塑性指数时其含量不应超过3%,细土的塑性指数要尽可能低,不宜大于2。
2. 水泥剂量的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半刚性材料,需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满足施工工艺的要求,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在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的水泥。终凝时间一般要求6h~10h,夏季气温较高时可取高值,春秋季节气温较低时取低值。
同时还规定水泥的最大剂量通常为5%~6%,以减少水泥稳定土基层的干缩裂缝,实验表明,当水泥剂量超过6%后,随着剂量增加。混合料的最大干缩应变逐渐增大,基层容易产生干缩裂缝。
因此,为改善水稳基层的缩裂性,宜在水稳碎石层中掺入水泥用量10%的优质粉煤灰,以减少基层对油面面层的反射裂纹。
3. 最佳含水量的控制
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对混合料的强度和干缩应变有很大影响,含水量过小,难以碾压密实,影响混合料的强度,且容易产生松散、起皮、裂纹等质量缺陷;含水量过大,碾压时容易产生“弹簧”现象,混合料压不实,同时,混合料大量蒸发散失水分,容易产生严重的干缩裂缝。实践证明,拌制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一般可控制大于1%~2%左右,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含水量(控制不大于最佳含水量的1%为宜)。
4. 混合料拌和的控制
混合料的拌制质量是保证基层施工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拌和过程中:一是要保证混合料配合比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二是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三是要避免混合料在装料过程中发生集料离析现象。
为确保混合料配合比的准确性和均匀性,应在拌和前对设备进行调试,合理控制细料仓、中料仓、粗料仓和水泥料仓的输料机转速,仓门保持正常全开,达到按配合比要求匹配、均衡进料拌和。
拌和时间对混合料的离析有较大影响,搅拌时间太短,各组成材料不能充分混合;搅拌时间过长会使水分散失,并造成粗集料下沉。因此,当搅拌机连续稳定作业时,应严格控制搅拌时间。
5. 混合料摊铺的控制
摊铺前,应将下承层清扫干净,充分洒水湿润,并始终保持下承层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规范施工,保证摊铺效果。摊铺过程中,要随时用水准仪对松铺层高程、压实后高程进行跟踪测量检验,对明显厚度不足或偏高的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基层的高程、厚度、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需注意的是在摊铺时应确保基层平整度。第一次摊铺后进行静压,发现不平整时应及时补料,边压边补,并要保证基层的摊铺厚度。
6. 碾压控制
混合料碾压是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获得足够密度和强度的重要施工工序,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压实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混合料含水量的控制;压实机械、压实工艺的选择。
混合料碾压分为初压和终压两个阶段。初压是先用轻型两轮压路机跟在摊铺机后面及时进行静压、轻碾,待基本成型并对标高、横坡进行检测、调整后再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如采用18t~20t重型振动压路机时,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用12t~15t三轮压路机时,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15cm。
施工中要由专人对压实进行监管,一边压实,一边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厚度、宽度、压实度、含水量、平整度以及集料的级配等。
7. 养生控制
篇3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引言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3.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尽管十多年前就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趋势,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正在向着精度和速度的极限发展。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3.2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3.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数控技术重视,它的发展越发迅速。文中简要陈述当前的发展趋势,另外数控技术的正不断走向集成化,并行化,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2]董淳.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6.
篇4
在空间环境中,人往往拥有一块空间,这块空间不仅仅提供了休息的环境,同时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人们往往不太习惯太高的房屋,人们喜欢站在柱子旁边,这些都是人下意识的找依托感,通过这些空间引起的心理变化,能够很好的处理空间高度以及与周边事物的设计。不同的空间形状往往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低矮的空间设计,会让人有一种压抑感,动态变化的空间会让人产生一种不规则感觉,圆形空间设计则会使人米欧式方向,空间形态变化很多,所引起的心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充分掌握这些联系才能设计出美观的展示空间。
2.基于环境艺术设计心理学的展示空间设计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基于心理学角度分析,需要充分利用围和透的关系。若是一个空间的设计没有采用任何一种透视方法,必然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柑橘。若是空间的设计仅仅是开场,就无法充分发挥出内部空间的特征,使用功能无法得到发挥,因此在展示空间的设计中需要把握好围和透的尺度,根据具体需要表现的事物来进行设计。
2.1空间流动性、引导性设计
展示空间本身属于一种三维空间,人不可能一眼看到全部设计,需要在走动中看到各种设计,也就是需要注意看到各个设计部分。在这个走动的过程中,属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所看到的信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就需要保证空间变化的连续性,保证每个空间展示的效果都是连贯性的,保证人能够得到好的视觉效果,保证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到空间的协调一致性,同时又富有变化,增强人的感受。展示空间在设计中原则上需要保证采用有序性原则,人在参观展览中,具有非常大的流动性,一般是靠右走,走捷径,不走回头路,这就要求空间设计拘留流动性和引导性,合理安排空间布局来安排观众参观,引导人的驻足。
2.2空间长短和色彩的设计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长短因素是影响人们心理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部分需要偏向于后部,前面的空间设计让人们产生一种期待感,增强空间的表现效果。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中,若是需要强调部分的重要性,满足人们乘兴而归的想法,可以适当加长观赏浏览的空间设计,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部分就需要放在前面,引起人们的新奇感。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色彩同样是影响人们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色彩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观看事物中,总是先看见色彩,然后再看见物体。在色彩的设计中涉及到了公众色彩心理问题,这是因为对于人而言不同色彩所引起的直觉效果是不同的,同时也受到、社会规范等的影响。如红色在美国象征着健康欢乐,在我国象征着信心、传统等,因此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色彩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2.3垂直和水平空间的设计
篇5
隧道施工与传统建筑有着较大区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隧道施工中安全事故具有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等特点,是事故多发的行业。造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如:施工条件恶劣,施工过程中有较多手工劳动和繁重体力劳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下,身体易疲劳,精神也无法长时间集中,施工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作业,很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隧道施工中涉及到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如不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人工隧道易对周边地质造成破坏,因此施工中也可能出现塌方、落石、蹦塌等现象,十分危险。另一方面,隧道施工现场如设备管理不当也会引发安全事故。因为隧道施工中需要的用电设备较多,布置又比较分散凌乱,并移动频繁,很多机械设备均为导体,如管理不当易发生触电事故,危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隧道施工中处处存在隐患和危险,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只有保障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隧道施工创造有利条件。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是规避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但传统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监控手段过于落后,监控效果并不理想,安全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无法有效发挥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职能。信息化监控技术利用传感器采集数据信息,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并进行全天候监控,监控过程更加直观,实现了施工安全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信息化。从整体上提高了施工安全管理效率和有效性,加强信息化监控技术应用意义重大。
二、信息化监控技术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一)隧道施工人员定位系统
隧道施工人员安全定位系统是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和监控施工人员具置,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隧道施工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实时、精准的掌握各区域施工人员的情况,并将其反馈到监控中心。安全管理工作中人员就可以随时了解到施工人员的分布及走动情况,以便于利用远程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示,另外,定位系统还能起到考勤的作用,能够直观反映到岗情况。在发生安全问题时,监控中心就可以根据定位系统所提供的员工分布,对施工人员采取救援,并指挥员工采取相应措施,提供救援效率。隧道施工人员定位系统需要应用到无线传输网络、定位软件、感应芯片、读卡器等等。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对施工人员定位必不可少。
(二)有害气体监控系统
由于隧道施工不同于建筑施工,多在封闭狭小昏暗的空间中,空间内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人员安全,由于隧道施工过程周边地质结构将受到破坏,所以在施工中,难免会产生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一旦积聚到一定浓度,很有可能会导致施工人员中毒、窒息,甚至引起爆炸。另一方面,除了自然生产的有害气体外,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在运作时,同样会排放多种有害气体,威胁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由于隧道施工空间的封闭特点,这些气体十分容易积聚,为了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监测施工现场有害气体至关重要。信息化监控技术下的有害气体探测器,实现了实时空气信息采集,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有害气体浓度和含量做出分析,并反馈到监控中心,如有害气体达到危险标准,便立即发出警报,监控中心便可根据监测到的数据,采取相应措施,指导施工人员的撤离和疏散。
(三)语音双对讲系统
语音双对讲系统是信息化监控技术下安全管理的常用工具,能够保障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实时与现场保持联系。双语音对讲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通信手段连接监控中心,保障通话的畅通。安全监控管理人员可通过语音对讲系统远程或通知施工流程安全,如发生紧急情况,可辅助指导施工人员的快速疏散,保障施工人员疏散的秩序,是隧道监控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结束语
篇6
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车辆维修组装基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总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该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城市轨道车辆修理、改造、组装、设计、服务等。基地建筑分为几大块,整体工程包括试验线、机走线、停车区、厂房区及配套设施组成。I-2区上部屋顶为网架结构,网架采用正放四角锥螺栓球节点网架,结构型式为上弦多点支承的双层网架。网架长度110m,宽度30m,覆盖面积3300m2,支承点间最大跨度为30m,柱距最大24m。网架下弦最低标高12.1m,网架上弦支座标高为14.1m。网架剖面为结构起坡。
2.该项工程的整体思路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及进度要求,如果采用搭设大面积脚手架进行安装不仅费用较高而且搭设困难,满足不了工期紧张的要求。针对本工程属于平板网架的特点,我部通过对图纸认真、细致的研究后,结合安装类似工程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在C-2轴支座位置向B-2方向在地面组装一块网架(上弦11个网格,下弦10个网格),然后整体吊装。此部分网架支座长度方向距离近,在该单元范围内共有3个支座,现场再用5t手动葫芦悬挂于屋架梁上作为临时支撑。后续网架在此片网架的基础上同时向两端安装,安装方式采用吊车配合吊装锥体高空散装法逐跨合拢,即“起步网架整体吊装安装,后续吊车配合高空散装法”的施工方案。按该方案安装时网架受力合理、施工安全可靠;施工速度快,工期短。由于网架长度方向支座相互距离远,在后续网架安装过程中,采用4个5t手动葫芦作为临时支撑,防止网架变形。
3.具体的施工工艺
3.1网架制作
网架结构工程的施工材料主要是螺栓球、杆件、套筒、锥头、支托、支座,这些部件由生产厂家制作并测试,合格后才可以使用。其制作过程及工艺流程是原材料检验——钢球加工——杆件的焊接——喷砂涂装——检验——编号预拼装 。
3.2网架的拼装及验收
根据网架高度特点,组装一块网架,然后实施整体吊装,再由此向两端开始安装。安装的支架必须对准网架下弦的支撑点,支架间距应适当,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施工,同时还可以避免网架下垂。拼装过程中,根据基础验收资料,放出拼装的标高和各榀屋架轴线的辅助线,以确保标高和各榀屋轴线的精确,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拼装顺序的确定要优先考虑避免误差积累,其次要考虑施工方便,最后是要考虑结构的受力点和吊装机械的性能指标。从结构的中间部分,配合吊车安装,再由中间向两端开始逐跨安装的施工方式同步拼装,最后在另一端闭合。
3.3拼装工艺
本项目夸度为30米,属于跨度较大的网架结构,这种结构的网架施工在施工组装时表现为挠度过大。所以重点控制下弦球的标高和位移,如果下弦球的标高控制不好,直接影响上弦球的标高和位移。拼装的过程中,杆件压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避免或者减少压弯情况发生,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不要将螺栓一次拧紧,将一排或两排网格安装完成后,经过校正调整精确角度后,再完全拧紧高强螺栓,撤去千斤顶。全部安装完成后,分别在各区支座的最高点设5个手拉葫芦,起防滑作用。安装过程中要使网架受力均匀,避免局部受力过大,造成弦杆弯曲。全部施工完成后,把其余支座焊接,再一次拧紧螺栓 。
篇7
1.1桥梁基础桥梁工程施工需要重点考虑桥梁桩基是否稳固。在进行桥梁桩基施工时,要仔细勘察工程地质、邻近区域的建筑物、地下管道以及水位,在施工图上编好桩位和施工顺序,标注出临时设施和水电线路,制定一系列施工作业计划,做好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对季节性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好技术保障措施,要在桩基工程施工完成偶对其强度、质量进行仔细的质量检验。
1.2钢筋混凝土在路桥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难点。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是常见施工材料,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麻面、裂缝等。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配比、施工等方面的问题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所以,在路桥工程中,要做好原材料的检测、混合料配比设计、拌和等准备工作,若混凝土出现裂缝或没有得到补救和控制,不仅影响路桥外观构造的美感,也给路桥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1.3路桥过渡段在路桥施工中,路桥过渡段的处理时非常重要的,路桥过渡段一旦处理不当,导致过渡段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就会造成桥头跳车等事故发生,形成极大的安全交通事故。目前,高等级的公路在施工时一般会设置拱板于桥头部位,这种方法解决了过渡段的安全行车问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搭板破坏,就会对行车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并且,此种技术施工难度大,维修费用也很高。在公路施工中,如果没有加固对台背,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因此,台后填筑时,要严格要求台后填料的施工要求,所选填料要有良好透水性,还要保证其压实度。对于桥背软弱地基,可采用换置法、预压法、排水固结法以及各项桩法来进行处理。可通过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对地基性能进行改善,使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提升,从而避免错台现象。
2质量控制措施
2.1做足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路桥施工前,要将施工人员组织起来,熟悉和了解施工图纸、技术方案等资料。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优化每道施工工序。全面考虑可能对施工质量容易造成影响的因素如气候、气温等,在充分了解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对进行施工技术与质量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除此之外,在路桥施工前,还要做足技术准备工作。对技术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基本技术、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以及交底工作。
2.2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为保证路桥工程整体质量,需要做好路桥施工的技术管理。路桥施工的技术管理包含了整个工程各个环节技术方面的问题。例如施工技术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以及纠正等。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各个环节技术环节的质量问题,也能保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到合适有有效地运用,没有失误问题出现。总而言之,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是施工质量,进度的保障,室节省成本的条件。因此,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施工现场,要对技术的检验、监督工作加强管理,要分工明确、人人有责。
2.3加强路桥施工的检测施工检测的主要内容是检验与评定施工技术和质量。施工监测是路桥工程施工的最终环节,包括项目部的自我检查、驻地监理工程师和监理部门的抽取检查等。其中项目部的自我检查容易被忽视,从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因此,在进行路桥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强调自我检查工作,按照规范要求从多方面进行经常性的自检。对于自检不达标的工程,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原因,想办法补救,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
2.4加强质量控制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人员、材料、设备。因此,这三方面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严格进行。在人员方面,可以经常性的组织技术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质量教育,使施工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完善的制度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严格进行质量监管。在材料方面,要加强材料的采购、进场、使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路桥施工能够使用的都是符合要求的材料。在机械设备方面,要加强常规的保管和维护工作,机械设备的每一使用都要经过仔细调试,避免机械故障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3结束语
篇8
一、纤维艺术的定义和特性
1.纤维艺术的定义
纤维艺术是指利用动、植物的自然纤维,如丝、毛、棉、麻等,或者以人工合成而制造出来的纤维为原材料,采用缝缀、缠绕、编结、粘贴等多种手段,制作衣物装饰、鞋帽装饰、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室内外环境装饰等用途的,形成或立体、或平面形式的一种艺术手段。通常来说,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包括平面织物,如壁挂、地毯等;立体状态的织物,如软雕塑等,还有一些日常的工艺美术作品,以及在家具、家居空间中被广泛应用的利用纤维进行情感表达和装饰的艺术作品。
2.纤维艺术的特性
首先是触感的多样性。纤维艺术因其选取材料的特殊性,具有材料触感丰富多彩的特性。纤维艺术的材料主要是以各种动、植物的自然纤维,人工合成的纤维为主,并且制作的方法大多是以编织、缠绕为主,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其原生态的样貌和材质,所具备的触感都多种多样,比如柔软的、细腻的、紧密的、坚硬的、厚重的、疏松的,各自均有不同的接触手感,给人以无尽的体验与享受。其次,是材料的丰富性。纤维艺术选取材料不拘一格,只要是能被用作制作工艺品的,都能被纳入其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丝、毛、棉、麻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在人们挖掘和开发了更多的纤维材质加以利用,例如竹、棕丝、藤、木材、柳条等自然纤维材料。
二、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
现代纤维艺术大致可分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类型。平面的纤维艺术品,包括各种墙壁装饰、家居布艺装饰、地毯等;而立体的纤维艺术品,则需要依据不同的地点和所占空间大小,呈现出小软纤维艺术品和立体雕塑两种风格。平面纤维艺术品的种类丰富,比较突出的是壁挂这种形式。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壁挂是纤维艺术最先应用的艺术形式,并且与纤维发展历史相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壁挂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和创造,呈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立体纤维艺术品的出现,是对传统纤维艺术品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软雕塑。软雕塑将原材料的适用范围扩大,将金属、木材等坚硬的物质引入,并与其他柔软的纤维相结合,或者在坚硬物材料的框架上进行缠绕,或者直接将具备站立特性的纤维材料进行编织,将两者的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形成坚硬的立体框架与柔软的原材料相结合的特殊形式,营造了立体有型的艺术观感。无论平面纤维艺术品,还是立体纤维艺术品,都是纤维艺术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人们的生活与审美需要而被创作出来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装饰价值和实用价值。
三、纤维艺术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在纤维艺术中,艺术家们并不是简单地将材料进行堆积,而是充分发挥材料的某些特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实际功效,从而完成其内在特性与外在功用的完美统一,并给予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产生美的体验和享受。但是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制作理念与材质的一致性,从实际出发,因材制宜,将材料特质与特定造型相融合,使其具备最恰如其分的审美价值。
1.纤维艺术使居室充满脉脉温情
居室空间由钢筋水泥构造而成,给人的印象是冰冷、坚硬、阴暗且无空间特征的,而纤维艺术本身具有柔软、温暖和情感的特征,它的加入和点缀,能够改变居室空间的冰冷气息,达到暗示人的情感、影响人的精神动态、甚至改变空间分布秩序的作用。纤维艺术对居室空间的介入,使其变得柔和、温情,散发出温馨家庭的浓厚意味。
2.纤维艺术使居室充满诗情画意
纤维艺术所使用的原材料材质广泛,形态各异,颜色也千差万别,能够表现截然不同的艺术语言,能够被广泛运用于居室环境中。再加上纤维本身柔软、可塑性强的特性,具有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能够呈现出风格多样的艺术作品,并与周围的居室环境适应和融合,让人获得精神和视觉方面的双重享受。同时,纤维艺术作品做具有的节奏感和韵律,能够将居室空间进行分割,使其出现交错与重组的神秘感,更加具备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居室内的线条变得既柔和又丰富,从而在单调的居室空间内形成弹性的张力,使环境显示出画面丰富多彩和诗情画意的情调。
3.纤维艺术与居室空间设计融为一体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控制措施
现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安全发展。如何使建筑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了一个很大的课题。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1.混凝土中的问题
在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技术,尤其是在框架以及剪力墙的部分,应该要特别注重这几个部分中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使用状况。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的目标。目前很多地区和单位因为环保等目标,都已经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但是也会出现商品混凝土施工问题,比如说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运送因为距离较远等影响到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不够到位的话。就会出现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蜂窝麻面以及孔洞等质量问题。针对混凝土的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原材料,比如说在运送过程中,要根据距离以及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搅拌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对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振捣一定要保证表面出浆才可以,在密集之处应该使用人工振捣方式并用带有刀片的振捣工具来进行振捣。其时间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针对钢筋的主要问题
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但是因为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因为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再加上现在很多钢筋的生产厂商都不够规范。比如说钢筋的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都是不够的,或者是钢筋的焊缝不够饱满、其高度不符合技术性的规范等。对于这个部分的质量管理问题,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树立取样制度,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在对钢筋进行绑扎之后,要及时的对其规格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来做好校对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要对垫块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二、施工管理中的管理措施
1.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施工的设计;其次是要根据施工设计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度。这个计划一定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对于工程的进度计划来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因为只有具备了预见性才可以根据工程确切进度来进行修订和完善等。这个进度一定要和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结合起来,尽可能的根据当地的条件进行调整。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搞好安装与土建之间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的时候请当地的安装人员来一起参加。
2.对于成本的控制
对于成本的控制其核心就是针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它要求在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第一是要加强对于项目成本的监督和限制;第二是进一步的明确具体项目的负责人,在项目中标之后,要具体的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体制上保证对于成本的控制。
3.对于质量的控制
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第一是要做到明确建设公司在质量这个方面的目标,要制定出与此对应的验收标准,最好让企业自己的验收标准可以高于国家的标准;第二是严把质量关,甲乙双方自己采购的施工材料等都要符合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设计需要;第三是要确保建设工程主体的结构质量,因为结构主体的质量问题,会直接的关系到整体的质量以及安全问题;第四是要重视装饰质量,在工程的装饰阶段,首先就是要搞好装饰中的细节处理,在水准上下好功夫,针对装饰要提出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特色,可以根据建设所在地的民族和区域特色进行装饰;第五就是要把握好对于关键部位的施工,比如针对地下室以及卫生间的一些关键部位。
三、完善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建议
1.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进行要求。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应该根据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对于那些重点施工部分,应该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严禁那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方面。
2.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例如,混凝土的振捣,采用人工的方式振捣,往往由于人员的松懈和怠慢,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振捣配合人工的方式就能够使振捣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因此,从这点来看,只有在施工现场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技术,再配合人工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加快施工速度,而且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
3.加大施工管理强度与人才引进工作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实现工程目标,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施工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也决定着质量的好坏。组织者应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提升,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才能有工程质量的保证和业务的发展,才能打造精品。
4.大力提高建筑工程修建安全设置水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建工程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出现事故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后果将愈益严重,而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在整个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已愈来愈低,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裕。过去的低安全水准只是适应了以往短缺型计划经济年代的需要,但决不是没有风险,如果规范的安全水准较高,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建的工程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低的安全质量标准在参与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被承认,即使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能够提高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由于我们的施工质量总体较差,结构的安全性依然会有差距。
本文提出的各种问题等是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它关系到建筑的质量问题等,所以对于施工一方来说就需要根据有关技术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来确保建筑质量。对此,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市政工程;成本控制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政施工企业也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与挑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造价越来越低,市政施工企业为例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只有改变原来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改变在成本管理上观念老化、手段滞后的局面,不仅仅要增强对外经营工作,同时应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全面、深入、高效的开展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对提高市政施工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市政工程成本控制问题
1.1认识误区
市政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应该是一个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成本管理部门应该作为成本管理的组织者和监控者而并非成本管理主体。现场项目经理部和直接操作人员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对于公司所有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搞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现项目是成本中心,公司是利润中心的原则。
1.2管理脱节
一般情况下公司经营部门主要负责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签订工作,而工程管理部门则负责项目实施与造价控制工作。二者各自为政,经营部门为了能够中标在投标报价中往往将施工方案趋于模式化,导致投标报价不能反映各工程间存在的差异而忽视工程质量与工期方面潜在的问题,而工程管理部门在制定施工方案时为了保证质量、工期及成本往往忽视了合同价格,由此导致经营与管理部门相互脱节。
1.3缺乏依据
市政工程项目由于相互之间结构、规模、所处地域及施工所采取的工艺不同而导致其相互间可比性差,由此可知针对具体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及目标成本非常重要,但太多是施工企业对目标成本的制定往往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甚至只按照经验确定成本降低率,而忽略了工程现场环境、施工条件及工期要求造成该类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1.4人员观念差
目前大多施工企业存在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与质量,工程人员则只负责生产与进度,材料人员只负责材料采购及进场试验,该种管理模式虽表面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该种管理模式往往造成员工成本意识不高,很难适应目前市政施工企业由生产型向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型转变的大趋势。
1.5生产要素不适应需要
对市政项目来说生产要素一般由内外两个市场组成。其中技术复杂工种以内部为主,劳动力市场则普遍工种以外部为主;材料市场中主要材料以内部为主,一般材料以外部为主;机械设备则主要以内部为主,特殊设备则主要依靠外部租赁,一般情况下公司只对内部市场实行宏观控制,则导致内部市场则缺乏竞争性,而外部市场则往往容易受到社会不正之风影响缺乏规范性容易导致效益外流现象。
1.6创优意识淡薄
对于大多数工程来说往往只有优质才能优价,单位只有创优才能提高效益,甚至会发生某些大型工程若部门满足某级别的创优目标则会影响工程款的收复及质量保证金的收复,由此则往往会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
2成本控制原则
2.1成本最低化原则
任何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手段来不断促使成本降低以实现最低目标成本的最终目的,但在实现该目标时应时刻注意其可能性和合理性,绝不能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众所周知,工程成本、质量和工期三要素是相互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施工进度快则单位工程量成本越低,若发生突击性作业则往往会增加成本;而在成本与质量间质量标准越高则成本越大。
2.2全面控制
工程成本全面控制是指单位全员、全过程管理,并应将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逐级分解最终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全过程控制则指在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发生疏漏也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2.3动态控制
由于施工项目具备一次性特点,因此成本控制应强调动态控制原则,由于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能依据施组来确定目标成本等为以后施工做好准备;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则由于此时对所发生的系列问题可能以没有机会纠正,因此只有在中间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才最为有效,应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措施以提高劳动效率、节约费用。
2.4责、权、利结合原则
工程项目经理部是成本管理主体,由于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效益的源头,因此要完善企业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的关键问题是处理好项目经理部的责权利的关系,应实现在施工过程中各岗位人员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也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宜采取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奖惩结合制度,以此来调动各级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目的。
3成本控制措施
3.1提高全员意识,实现全员管理
任何产品都是由人制造出来的,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广大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充分意识到成本管理的广泛性和群众性,不断完善管理机构,依靠广大职工群众来加强日常成本管理,将每个职工的岗位、目标与公司目标结合起来,做到人人参与成本管理、各个追求经济效益。
3.2开源节流
开源即指诸如在投标时运用不同报价来争取更有利的标价、中标后开工前经营部门将工程报价策略向项目部交底,施工阶段尽量采取方案调整变更,落实现场签证等各种策略措施来实现增加造价和避免低利润甚至负利润项目;节流则是指施工企业针对低造价工程所采取的尽量减少用工量、材料用量及机械成本支出等,并应切实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
3.3落实人员
对于部分施工单位来说造价人员缺失也是造成成本控制工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一般的成本控制模式应为:经营部门负责中标和结算等两头工作,施工部门负责中间的施工任务,该种管理模式缺少一条以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且能够贯穿始终的约束机制,也容易导致中标价利润空间的分析、施工中具体成本控制以及竣工后效益得失分析无人负责以及施工中为了追求工期、质量而对资源无节制使用造成大量材料浪费,最终以微薄的利润掩盖了落后的粗放管理现象,因此应在各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造价人员来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分析,以确保各项成本管理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3.4加强合作
任何项目要想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则必须进行成本控制加强部门合作,尤其是经营、施工和财务部门合作,经营部门首先根据中标价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计算出净标价收入,并将其分为成本费用目标和收益目标,确定单项工程成本管理目标并将其分解到项目部甚至班组间;财务部门则应对各数据进行评价之后反馈到项目部,待工程完工后反馈到经营即决策部门,该核算不仅要反映企业全年总产值、利润情况,且要详细的将产值、人工、材料及机械等实际消耗和其他相关施工费用以及利润按项目和时间来准确反映以便于各部门对成本管理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动态比较和分析。
4结语
在国内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过程中深化企业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任何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采用各种手段来提高成本管理,力求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来进行生产经营,将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运用于生产实践,使企业成本管理不断深化优化,最终将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项勇、陶学明.基于寻租理论的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2 张雪芹、任宏、陈赞炯、胥维桃.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