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14:1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

篇1

关键词:大体积砼承台裂缝控制温度应力施工技术措施

1引言

白果渡嘉陵江大桥是国道212线四川武胜至重庆合川高速公路横跨嘉陵江的一座特大桥,全桥长1433米,主桥为(130+230+130)m预应力砼连续刚构,单箱单室,下部结构为16根24米长Ф230cm的群桩基础,上接大体积分离式承台。单幅承台结构尺寸为18.7mx10.2mx5m,单幅承台砼方量为953.7m3,一次浇注完成。

2简述

2.1温度应力的主要成因:

2.1.1大体积砼在硬化期间,水泥水化后释放大量的热量,使砼中心区域温度升高,而砼表面和边界由于受气温影响温度较低,从而在断面上形成较大的温差,使砼的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称为内部约束应力)。

2.1.2当砼的水化热发展到3~7d达到温度最高点,由于散热逐渐产生降温产生收缩,且由于水分的散失,使收缩加剧,这种收缩在受到基岩等约束后产生拉应力(称为外部约束应力)。

2.2温度应力在承台砼内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在承台大体积砼施工前,必须进行砼的温度变化,应力变化的估算,以确定养护措施、分层厚度、浇筑温度等施工措施,并以此来指导施工。

3C30承台大体积砼砼裂缝控制的施工计算

3.1相关资料:

3.1.1配合比

水泥:粉煤灰:砂子:碎石:水:NNO-Ⅱ减水剂

369:50:677:1148:176:3.66

1:0.136:1.835:3.111:0.48:1%

3.1.2材料:

水泥:腾辉F.032.5级水泥

碎石:草街连续级配碎石(5~31.5mm)

混合中砂:机制砂40%,渠河细砂60%

粉煤灰:硌黄华能电厂Ⅱ级粉煤灰

外加剂:达华NNO-Ⅱ型缓凝减水剂

3.1.3气象资料

相对湿度80~82%;年平均气温17.5~17.6℃,最高气温40.5℃,夏热期(5~9月份)平均气温20℃。

3.1.4采用自动配料机送料,装载机加料,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泵输送砼至模内。

3.2砼最高水化热温度及3d、7d的水化热绝热温度

C=369kg/m3;粉煤灰32.5水泥:水化热Q7d=257J/kg,Q28d=222J/kg(腾辉水泥厂提供的数据);c=0.96J/kg.k;ρ=2400kg/m3。

3.2.1砼最高水化热绝热温升

Tmax=CQ/cρ=(366*257)/(0.96*2400)=40.83℃

3.2.23d的绝热温升

T(3)=40.83*(1-e-0.3*3)=24.23℃

ΔT(3)=24.23-0=24.23℃

3.2.37d的绝热温升

T(7)=40.83*(1-e-0.3*7)=35.83℃

ΔT(7)=35.83-24.23=11.6℃

(4)15d的绝热温升

T(15)=40.83*(1-e-0.3*15)=40.38℃

T(15)=40.38-35.83=4.55℃

3.3砼各龄期收缩变形值计算

εy(t)=εy0(1-e-0.01t)*M1*M2*…*M10

查表得:M1=1.10,M2=1.0,M3=1.0,M4=1.21,M5=1.2,M6=1.11(1d)、1.09(3d)、1.0(7d)、0.93(15d),M7=0.7,M8=1.4,M9=1.0,M10=0.895

则有:M1M2M3M4M5M7M8M9M10

=1.10*1.0*1.0*1.21*1.2*0.7*1.4*1.0*0.895=1.401

3.3.13d收缩变形值

εy(3)=εy0*(1-e-0..03)*1.401*M6

=3.24*10-4*(1-e-0..03)*1.401*1.09=0.146*10-4

3.3.27d收缩变形值

εy(7)=εy0*(1-e-0..07)*1.401*M6

=3.24*10-4*(1-e-0..07)*1.401*1.0=0.307*10-4

3.3.315d收缩变形值

εy(15)=εy0*(1-e-0.15)*1.401*M6

=3.24*10-4*(1-e-0..15)*1.401*0.93=0.588*10-4

3.4砼收缩变形换算成当量温差

3.4.13d

T(y)(3)=-εy(3)/α=(-0.146*10-4)/(1.0*10-5)=-1.46℃

3.4.27d

T(y)(7)=-εy(7)/α=(-0.307*10-4)/(1.0*10-5)=-3.07℃

3.4.315d

T(y)(15)=-εy(15)/α=(-0.588*10-4)/(1.0*10-5)=-5.88℃

3.5各龄期砼模量计算E(t)=Ec*(1-e-0..09t)

3.5.13d龄期

E(3)=3.0*104*(1-e-0..09*3)

=7.1*103N/mm2

3.5.27d龄期

E(7)=3.0*104*(1-e-0..09*7)

=1.40*104N/mm2

3.5.315d龄期

E(15)=3.0*104*(1-e-0..09*15)

=2.22*104N/mm2

3.6砼的温度收缩应力计算

砼强度换算f(n)=f(28)*lgn/lg28,砼抗拉强度ft=0.23*f2/3cu对于C30砼f(28)=15N/mm2

3d龄期:f(3)=f(28)*lg3/lg28=15*lg3/lg28=8.76N/mm2

ft=0.23f2/3(3)=0.23*4.952/3=0.668N/mm2

7d龄期:f(7)=f(28)*lg7/lg28=15*lg7/lg28=8.76N/mm2

ft=0.23f2/3(7)=0.23*8.762/3=0.98N/mm2

由于在七月份浇注承台砼,气温较高,假设入模温度To=30℃,Th=25℃

3.6.13d龄期H(t)=0.57,R=0.35,V=0.15

ΔT=To+2/3T(t)+Ty(t)-Th=30+2/3*24.23+1.46-25=22.61℃

σ=-(7.1*103*10*10-6*22.61*0.57*0.35)/(1-0.15)

=0.377N/mm2<(0.668/1.15)=0.581N/mm2可

3.6.27d龄期H(t)=0.502,R=0.35,V=0.15

ΔT=30+2/3*35.83+3.07-25=31.96℃

σ=-(1.4*104*10*10-6*31.96*0.502*0.35)/(1-0.15)

=0.93N/mm2<0.98N/mm2

抗裂安全系数:K=0.98/0.93=1.05<1.15

4裂缝控制的施工技术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承台基础在露天养护期间,7d龄期时,抗裂安全系数K值稍小于1.15,此时砼有可能出现裂缝,因此,在设计配合比、砼施工过程及养护期间应采取一定措施,以减小砼表面与内部温差值,使得砼表面与砼内部温差小于25℃,σ/(1.15)<ft,则可控制裂缝的不出现。采取如下措施:

4.1采用双掺技术,掺入粉煤灰和NNO-II型缓凝减水剂,粉煤灰掺入采用超量代换法,减水剂的缓凝时间15个小时(通过实验室测定结果表明),延缓砼的初凝时间,延缓砼水化热峰值的出现。

4.2通过技术性能比较,石灰岩碎石的线膨胀系数较小,弹模低,极限拉伸值大,据相关资料表明,在相同温差下,温度应力可减小50%,能提高砼的抗拉强度,因此,选用石灰岩碎石作为粗骨料;控制骨料(砂、石)的含泥量,以减小砼的收缩,提高极限拉伸。

4.3严格控制砼的入模温度在30℃左右。选择在傍晚开始浇注承台砼,对粗骨料进行喷水和护盖;施工现场设置遮阳设施,搭设彩条布棚,避免阳光直晒;在水箱中加入冰块,降低拌和水的温度;在基坑内设一大功率的鼓风机进行通风散热。

4.4埋设6层冷却管,每层冷却管配一潜水泵,在第一批开始砼初凝时由专人负责往冷却管内注入凉水降温,冷却水流速应大于15L/min,冷却水采用嘉陵江水,持续养生7天。通过冷却排水,带走砼体内的热量,许多工程实践表明,此方法可使大体积砼体内的温度降低3~4摄氏度。

4.5浇注砼时,采用薄层浇注,控制砼在浇注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砼拌和物堆积过大高差,砼的分层厚度控制在20~30cm。

4.6设10台插入式振捣器,加强振捣,以期获得密实的砼,提高密实度和抗拉强度,浇注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进行二次抹面,防止早期收缩裂缝的出现。

4.7砼浇注后,搭设遮阳布棚,避免阳光曝晒承台表面。

4.8砼浇注后,砼表面用土工布覆盖保温,并洒水养生,使砼缓慢降温、缓慢干燥,减少砼内外温差。

4.9砼浇筑后,每2小时量测冷却管出口的水温和砼表面温度,若温差大于20℃时,及时调整养护措施,如加快冷却水的流通速度等措施,以控制温差小于25℃。

5温度监测

承台砼入模温度为30℃~34℃,1.5d后中心温度最高达50℃,温升达20℃,3d后中心温度达57℃~60℃,温升27℃~30℃,经过10~12d降温阶段后,中心温度基本稳定。

承台中心与侧面中心温度的最大温差为10℃,与承台表面的最大温差为17℃左右,因此,在养护阶段必须做好承台表面的保温措施,延缓承台表面的降温速度,减小温差。

篇2

【关键词】水利枢纽,​洞室衬砌,​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近年来由于水利枢纽洞室衬砌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工程质量不时发生,这无疑更应该为我们关注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敲响警钟。

二、水利枢纽洞室衬砌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水流枢纽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以及支持航运等多项功能,对控制、调节地方水流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为保障F程实现其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在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阶段,我们不仅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阶段施工安全、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管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将工程施工的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水利枢纽洞室衬砌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1、基础工程施工不合理而引起衬砌渠道出现裂缝

在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利用天然土地基来对其基础部分进行施工,只有很少一部分则是采用砂砾进行施工,所以在其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无法控制材料中的成分,于是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这就更需要监理部门或者施工单位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拥有高科技技术水平,严格按照施工合同来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因为施工不合理而导致渠道出现裂缝的情况;如果没有对整个施工进行管理,那么就会导致衬砌工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最终出现裂缝等不良现象。

2、支模偏差控制不合理而引起衬砌渠道出现裂缝的情况

模板工程是混凝土工程施工之前的必要施工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混凝土达到成型的效果,还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正因为模板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因此得到了工程的广泛应用。水利灌溉渠道当中,施工人员一般会采用木质模板或者钢质模板进行支撑,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模板,都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3、混凝土衬砌渠道的材料选择不合理而引起的裂缝

目前,在水利工程衬砌渠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采用以水泥及骨料为主的施工材料进行砌筑,其中,施工人员非常重视水泥的强度与种类,只有保证材料的质量,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施工人员还应该为水泥的储存提供良好的环境,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保证各个施工环节达到设计要求,避免裂缝现象的发生。

4、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监管质量不严谨

浇筑混凝土渠道砌筑的施工工序主要有三个大的环节,一个是备料,其次是投料,最后是平仓振捣。要保证混凝土渠道砌筑结构不发生裂缝问题。

四、水利枢纽洞室衬砌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

1、控制干缩裂缝

(一)、降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用水量的增加势必使剩余水增加,因此,从确保混凝土耐久性出发,应降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二)、泥的影响

不同水泥,混凝土收缩也不同,按收缩值大小排序:矿渣水泥>普通水泥>粉煤灰水泥。

(三)、降低混凝土周围约束

若混凝土周围约束过大,内部拉应力无法释放,拉应力增大而使混凝土干裂,因此,应减少混凝土的分仓长度,以使混凝土内部拉应力能够充分释放。

(四)、添加膨胀剂

适量添加膨胀剂后可以使混凝土体积膨胀,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部分抵消了混凝土因毛细孔隙干燥而产生的拉应力,从而起到控制干缩裂缝的作用。

2、控制混凝土因自身质量欠缺而形成的裂缝

高强混凝土水泥的强度等级和水泥用量相对较高,开裂现象比较普遍,因此,高强混凝土不一定是高性能混凝土,而高性能混凝土因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收缩变形较小而使抗裂性能大大提高,同时高强混凝土必须采用高效减水剂和超细活性掺和料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和第六部分,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能力。因本工程采用泵送施工工艺,要求的坍落度和水泥用量均较大,必须用掺加外加剂的方法来达到既减水又不使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的目的,以及添加超细活性掺和料来达到降低水化热、改善与提高混凝土性能和节约水泥的目的。

3、控制水化热开裂

(一)、骨料降温

骨料的温度控制主要通过搭盖凉棚和洒水降温来进行。搭盖凉棚可避免太阳光直射,减少骨料吸热,浇筑前2~3小时再用井水(约17℃)对粗骨料进行充分的洒水降温。采取以上方法降温后,浇筑前粗骨料内部温度约为24℃,细骨料内部温度约为26℃,降温效果比较明显。

(二)、加冰降温

在混凝土浇筑前购入冰块,砸成粒径约3cm的小块加入混凝土生料中,充分拌合后量取出机口温度,根据出机口温度来确定加冰量。实际工作中,出机口的控制温度为18℃,混凝土单方用冰量在60Kg左右。因冰块破碎工作量较大,粒径也很难控制,加入冰块后还需延长拌和时间,降低了混凝土浇筑速度,为克服该问题,实际工作中多采用拌和水降温的方法,即把冰块稍加破碎后放入拌和水池中来降低水温。用此方法,通常能够把拌和用水的温度降至摄氏3~7℃左右。

(三)、夜间浇筑

白天气温较高,即使采用多种降温措施也很难保证混凝土的入仓温度,而夜间浇筑特别是后夜浇筑,气温相对较低,采取温控措施后,比较容易控制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因此,工作中多把其他工序的施工安排在白天进行,而把混凝土浇筑安排在夜间进行。

4、混凝土养护

由于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泵送施工工艺,混凝土早期水化热较大。经量测,一般在浇筑后24h左右,内部温度即达到最大值(约33℃),而此时因规范要求钢模板尚不能拆除,还不能直接进行表面洒水降温,为降低混凝土温度,除尽量降低水灰比外,在浇筑完毕后18h即开始对钢模板表面进行不间断的洒水降温,拆模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全天候养护至14天,此时洞室衬砌后的混凝土内部温度已降至18℃.通过拆模前是否对钢模板表面洒水降温的对比观察,采取对钢模板表面洒水降温的,明显比未对钢模板表面洒水降温的混凝土产生裂缝少的多,因此,混凝土养护应从模板面的洒水降温开始。

5、控制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钢筋出厂时,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可以对钢筋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该薄膜遇水或受潮后因水的微酸性而脱落,使钢筋酸性氧化而锈蚀。因此,钢筋原材料和加工后的半成品均应作防潮处理。具体的做法是架空放置和上盖防水雨布。钢筋安装前表面清洁处理。钢筋安装前,其表面必须洁净、无污物,对已发生锈蚀的部位,必须用钢丝刷和砂布打磨干净,以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有效结合,同时也可防止因电离而发生锈蚀。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致密性,减小混凝土炭化速度,使钢筋有足够长的时间不接触空气。

6、控制洞室周边围岩的变形

为防止洞室Ⅳ类围岩区的围岩变形对洞室衬砌混凝土的影响而使之产生裂缝,在洞室开挖支护阶段就已对Ⅳ类围岩区进行了锚杆支护,锚杆布置型式为梅花状,直20mm,长3m,间排距1.251×1.25m;混凝土衬砌后,对周边围岩进行固结灌浆。为保证锚杆和固结灌浆的施工质量,还要对锚杆进行抗拔力试验,对固结灌浆进行压水和超声波检查试验。

五、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管理在水利枢纽洞室衬砌工程中呈面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还要与其它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从而使裂缝控制技术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康永泉.输水洞(管)加固在堤坝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3

[2]肖红.关于堤坝加固技术的分析[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13

篇3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温度场

中图分类号:TV544+.91文献标识码: A

1 绪论

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场和应力场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领域。混凝土浇注以后,由于水化热的散发与对流边界条件和浇注时差相关,温度应力场的变化与混凝土弹性模量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是同步发展的,所以在早期混凝土温度及应力计算中,必须考虑放热量、浇注条件及混凝土弹性模量与密度的变化规律。混凝土结构温度场分析的关键是绝热温升模型,朱伯芳通过绝热温升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温度对水泥水化反应速率影响的绝热温升表达式;凌盛道等在此基础上,从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出发,提出了考虑温度和化学反应物浓度对水泥水化反应速率影响的水泥水化反应放热模型。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同时综合考虑温度、混凝土材料特性、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形成、混凝土水泥水化热和对流边界条件的时间效应及浇注时差等因素,分析水化热温度场时效计算模式;在对箱梁水化热温度场监测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承台实体模型对承台进行了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

2 水化热有限元分析

水化热分析可分为热传导分析与热应力分析。热传导分析主要计算水泥的水化过程中发热、传导、对流等引起的随时间变化的节点温度。将节点温度作为荷载加载后,计算随时间变化的应力称为热应力分析。一般来说,通用有限元程序非稳态温度场计算的原理和方法都是一致的,现简介如下:

某瞬时物体内部各点的温度分布称为该物体的温度场,数学表达式为

T=f(x,Y,z,r)

由于水化热作用,处在施工阶段的实体混凝土承台的温度场属于非稳态温度场。

水化热作用下,热传导方程为:

式中:T为物体的瞬态温度(℃); z、y和z为空间笛卡尔坐标(m);a为导温系数a=/cp; 导热系数(kJ/m·h·℃);p为材料的密度(kg/m3);c为材料的比热容(kJ/kg·℃);为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初始条件有两种情况,一是,当=O时,温度场是坐标的已知函数:

T(x,y,z,0)= (z,y,z)

另一种是,当=0时,初始的温度分布是常数,即

T=f(x,y,z,0)= =const

边界条件通常有三种。

(1) 第一类边界条件

混凝土表面温度T是时间的已知函数,即

T()=f() (5)

(2)第二类边界条件

混凝土表面的热流量是时间的已知函数,即

式中:n为表面外法线方向。若表面是绝热的,则有

=0

(3)第三类边界条件

当混凝土与空气接触时,假定经过混凝土表面的热流量与混凝土表面温度T和气温之差成正比,即

式中:为表面放热系数(kJ/m2·h·℃)。

当表面放热系数趋于无限时,,即转化为第一类边界条件。当表面放热系数=0时,又转化为绝热条件。第三类边界条件表示了固体与流体(如空气)接触时的传热条件。

3 仿真分析

桥梁总长4343.5米,其中正桥3293米。主墩承台尺寸均为19.0×19.0×5m的矩形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单个承台混凝土总方量约为1805m3,设计强度等级为C35。

3.1气象资料

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5.8℃-17.5℃,多年气温统计情况见下图3.1。

图3.1历年气温统计图

3.2设计资料

承台混凝土厚5m,一次浇筑成型,混凝土设计标号C35,受桩基和封底混凝土约束。

计算时考虑徐变对混凝土应力的影响,混凝土的徐变取值按经验数值模型,如下所示:

式中:C1=0.23/E2,C2=0.52/E2,E2为最终弹模。

3.3仿真计算

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承台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施工工期安排,承台浇筑温度按不超过28℃计算,承台内部最高温度为63.4℃,温峰出现时间为3天。承台最高温度包络图见图3.1。承台温度应力计算结果见表3.1,应力场分布见图3.2。图3.1承台最高温度包络图

承台温度应力计算结果见表3.1。

表3.1 承台温度应力场结果

图3.2 承台应力场分布图

结合表3.1温度应力结果和C35混凝土抗拉强度可知,承台温度各龄期的安全系数均在1.4以上,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就能保证承台不出现有害的温度裂缝。结合计算结果,温控施工的关键点是:①浇筑温度的控制;②冷却水管通水的及时、稳定和持续;③早龄期内表温差的控制;④混凝土的持续养护。

(抗裂安全系数1.4的提出:参考《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程》JTS202-1-2010,厄勒海峡隧道和丹麦大桥要求计算温度应力与劈裂抗拉强度之比不大于0.7,即劈裂抗拉强度与计算温度应力比不小于1.4,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混凝土没有出现温度裂缝,温控效果良好。)

4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施工贯穿了从混凝土的原料材选择、配比设计以及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到通水、养护、保温等的全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施工各个环节精心组织,紧密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4.1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

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对控制混凝土裂缝非常重要。相同混凝土,入模温度高的温升值要比入模温度低的大许多。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气温而调整。现场为达到浇筑温度低于28℃的要求,需要注意控制原材料温度和生产运输过程中的保温。

图4.1不同气温下、不同浇筑温度、构件厚度的混凝土在约束条件下

最大应力水平和最大温差的关系

图4.1表示不同气温不同浇筑温度、不同厚度的构件,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应力水平和最大温差的关系。可见,控制浇筑温度和最大温差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最大温度应力。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通过测量水泥、粉煤灰、砂、石、水的温度,估算浇筑温度。若浇筑温度不在控制要求内,则应采取相措施。

4.2冷却水管的埋设及控制

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特征及控制最高温度的要求,合理布置冷却水管位置。混凝土浇筑到各层冷却水管标高后开始通水,升温时段通水流量应使流速达到0.6m/s以上,形成紊流,降温时段,可通过水阀控制减缓通水,使流速减半,水流平缓,以层流状态冷却混凝土。在降温期间降温速率小于1℃/d时,可停止通水。

4.3混凝土表面保温控制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放热会使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一段时间内应加强散热,如加大通水流量、降低通水温度等。当混凝土处于降温阶段则要保温覆盖以降低降温速率。

如遇气温较低或突遇大风降温天气,承台表面可采用整块塑料薄膜加土工布保温保湿。

混凝土保温充分、时间足够长,让混凝土慢慢冷却,拉应力会在砼徐变作用下部分松驰,直到温差达到允许范围,可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

4.4 养护

暴露于大气中的新浇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进行水养护,以提高粉煤灰的后期强度,防止混凝土微裂纹的产生。可利用冷却循环水出口的水进行蓄水养护,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15℃,蓄水深度不宜小于200mm。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的承台表面不得直接洒水养护,应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棉进行保湿、保温养护。保温材料应覆盖严密,接缝处重叠覆盖不应少于300 mm,边角处应加倍保温。气温骤降时,龄期低于28天的混凝土应进行表面保温。

4.5 施工控制

为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抗裂能力,必须加强对每一环节的施工控制,混凝土施工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执行,并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 混凝土拌制配料前,各种衡器清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称料误差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按确定的配合比拌制。

(2)混凝土按规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

5 结论

桥梁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温度裂缝控制。本文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承台的特点,在分析研究了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裂缝产生的机理和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仿真计算模型,提出了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裂缝的具体控制措施,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选择恰当的控制方法,将会取得积极的技术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朱伯芳 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绝热升温表达式[期刊论文]-水利发电学报2003(02)

[2] 凌道盛;许德胜;沈益源 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放热水化反应放热模型及其应用[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11)

[3] 张澳;刘斌;贺拴海 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与防裂[期刊论文]-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

[4] 张小川 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与防裂[学位论文]2006

篇4

论文关键词: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特点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一 高层建筑结构中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分析

较普通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言,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如下方面的特点:一是体积相对较大,且块体相对较厚。二是混凝土结构所需连续浇筑量相对较大,且其结构对于整体性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较普通混凝土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更高。三是若混凝土的厚度大于1.5m,则必须对水平分层施工的设置进行考虑,以更好地降低水化热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四是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而言,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通常埋于地下,主要用于基础结构中,因而其所受外界环境温度改变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于抗渗方面的性能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进行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进行水化热的影响以及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等相关问题的分析

二 高层建筑结构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分析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基础形式通常都离不开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或承台,因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高层建筑的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处理过程中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因而通常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各国的规定也各不相同,我国就高层建筑混凝土而言,在相关行业标准中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其内部与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以及外表面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都不可以超过25℃”三 高层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1)材料的控制技术

对于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控制技术而言,其主要应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一是确保材料的质量,二是注意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质量而言,进行施工前必须先要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搅拌,以确保不同强度的建筑均可满足其要求。对于柱子混凝土来说应尽可能减少水泥、水灰的用量,同时加大石子的用量,对粉煤灰及外加剂的配合比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对于混凝土温度的控制而言,则应注意进行碎石的浇水过程中药确保温度的适宜,同时确保通风良好,这样方可实现混凝土裂缝情况的有效避免。

(2)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而言,其需要注意浇注的种类及其浇筑方量等问题。进行浇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浇注顺序,根据核心筒墙、柱、梁、板混凝土的浇筑依次进行施工。对于墙体浇筑时应确保其厚度维持在5cm,而高度维持在45cm最佳,对于浇筑的间隔时间来说应尽量保持在2h之内。对于柱的浇筑过程而言应进行钢丝网片的设置。进行梁、板混凝土的浇筑时应注意采取相同的坡度,等到筏板凝固后再进行二次浇筑,以确保浇筑环节的质量。

(3)温测技术

混凝土的温测技术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技术之一,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底板产生裂缝。混凝土温测过程中必须对其各土层的温度都进行测量,并就其温度特性分别进行分析。对于温度传输器而言,通常采用的是电阻型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时应注意测温点以及测温线的分步进行,先进行位置的选定,并进行记号的编订和定位,然后再进行温度的测量。此外,应确保测温线同钢筋之间的合理接触,以确保测量过程的精确性,防止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的出现。

(4)养护技术

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还应对其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的有效控制,以降低其内外温差,并满足混凝土抗力方面的相关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应进行塑料布的覆盖,并在塑料布的基础上进行防寒毡的覆盖,以做好保温保湿工作,避免混凝土的表面由于脱水而导致裂缝的产生。此外,还要注意设置隔热层,以实现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有效降低。

四 结语

对于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而言,必须首先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还应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来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进一步加强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这样方可确保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田金红.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篇5

【关键词】裂缝 施工技术

1.引言

广州某医院放射室基础底板板墙厚1500mm,其它为2400mm,局部3600mm,混凝土用量1200,,整体性要求高,不允许留施工裂缝,要求一次连续浇筑。由于浇筑后大体积水泥的水化热量大,聚积在内部不易散发,浇筑初期内部温度高,而表面散热较快,从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而表面产生拉应力,内外温差过大在混凝土表面易于产生裂纹。而且在浇筑后期,混凝土内部逐渐冷却也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已浇筑的混凝土的约束,接触处将产生很大的剪应力,在混凝土正截面形成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当时龄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混凝土断面,由此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本文将对大体积砼的施工技术及防裂缝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2. 裂缝的表现形式与原因分析

2.1 表现形式

因混凝土沉缩及表面塑性收缩而出现的表面浅层裂缝。此类裂缝大多较短且无分布无规则,对结构使用没有影响,通过表面防护处理便可解决问题。因混凝土升温太高、温差太或降温太快而出现的深层、通长或贯穿裂缝。此类裂缝通常先与长边方向的中部、边角处和截面突然变化处出现,会对结构整体受力和使用耐久性产生影响。

2.2 原因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混凝土在凝固初期有大量的水化热产生,导致内部温度升得过高,体积发生膨胀,此时因受基岩或前期混凝土的约束而有压应力产生。而在混凝土在凝固后期,由于冷却收缩会有拉应力产生,且拉应力比升温膨胀而出现的压应力值要大。当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应力小于拉应力时,混凝土内部就会有裂缝产生,并可能演变成贯穿裂缝,造成结构的极大破坏。二是当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外界气温骤降,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在混凝土表面有相对较大的温度拉应力出现,造成表面有裂缝出现。三是浇筑混凝土后,由于缩水和塑性收缩而有表面收缩裂缝出现。

其中,因后两种因素而产生的裂缝,可按规范要正常养护,便能有效避免控制其产生危害。而第一点由于水泥水化热产生的大温差是产生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根本原因,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

3. 控制温差与防裂措施

据相关规定,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实施之前,必须验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在施工阶段的温度,对施工期间,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的相应指标进行确定,并相应制定控制温度的措施。温控施工技术措施的施行可以保证施工质量,防止产生有害裂缝、尤其是贯穿裂缝。另外,混凝土表面不充许出现温度裂缝。

3.1 选材合理,改善配比

3.1.1 控制原材料

水泥应选取具有较低水化热和较长凝结时间的水泥,如粉煤灰水泥,在比选材料时,要取样进行不同水泥的水化热试验,通过比较分析,择优选取水化热低的水泥。粗骨料要采用16mm~31.5mm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小于1%。细骨料应选用优质的中粗河砂,含泥量小于2%,控制细度模数在2.3mm~2.7mm中砂。粉煤灰作为一种优质的掺和料,应选用一级粉煤灰,尽可能保证其大细度模数和低烧失量。水需达到饮用水标准。外加剂宜选取缓凝高效减水剂。外加防裂纤维,选用丝阻裂纤维。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性能。

3.1.2 改善配比

一是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最可靠的控温措施之一就是尽量减小水泥用量。重度为23.423.51kN//m3。二是粉煤灰的参用。在混凝土进行粉煤灰的掺加是为了取代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热,并能充当填充材料,对混凝土的易性做出改善。其用量通常是水泥用量的30%~40%。高效减水剂的掺加。高效减水剂的掺加对混凝土有双重效果,不但能够缓凝混凝土,推迟水化热峰值,减少混凝土表面温度梯度;同时还可以降低水灰比,避免因水灰比过大而出现塑性收缩。

3.2 控制施工过程

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与浇筑温度进行控制。研究表明降低碎石的温度是降低出机温度的最佳办法。温度较高时,为避免阳光直射,要在砂石堆场设置遮阳棚;如有必要,可以碎冰形式加入部分拌和用水。为确保混凝土均匀性,在结束搅拌前,应保证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冰全部溶化。为达到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目的,可提高运输速度,缩短运输时间,在运输途中尽可能地降低搅拌速度。在温度较高时,运输车的搅拌罐可施行冷水喷淋,降低运输时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并加大浇筑强度,减少浇筑时间。采取分层或分块浇筑,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3.3冷却水降温

在混凝土内部进行冷却水管的布置,混凝土终凝后,进行通水冷却降温。借由冷却水的循环来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降低内外温差。在混凝土内部合理布置测温点,进行测温传感器的埋设,借助测温点监测温度来掌握混凝土内部各测点的温度变化,以便及时对冷却水流量进行调整,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冷却循环水管可采用φ25mm左右铁管,按照冷却水自较热中心区向边区流动的原则,在靠近混凝土中心处设置进水管口,在混凝土边区处设置出水管口。进出水管口均引出混凝土顶面以上。错开每层水管的垂直进出水口,调节水管流量的水阀和测流量设备设置在出水口处。安装冷却水管时,保证固定牢靠的钢筋骨架和支撑桁架,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水管变形及脱落而有堵水和漏水现象出现,并做通水试验。

3.4 约束条件的改善

在岩石地基或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垫层上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减少垂直收缩裂缝可在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上进行隔离层的铺设。可采取涂刷一层3mm~5mm厚的沥青或干铺二毡三油做隔离层。

3.5 加强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容易被太阳暴晒和被雨水、冷空气的袭击,导致表面有较大温度变化,产生裂缝。所以必须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浇筑混凝土完后,应适时加覆盖物并洒水进行养生;同时保证供应冷却水的供应,加强保温、保湿养护,减小内外温差。在其内部和表面设置测温点,加强温度观测,并随时了解混凝土浇筑后温度情况,掌握混凝土温差变化,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于25℃以内。

4. 结束语

大体积的混凝土裂缝控制对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能够彻底分析裂缝成因,并熟练掌握裂缝控制技术,借以提高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产生原因;防治措施;温度裂缝;温度应力;温度裂缝;原因分析

1  工程概况

在原同心东部供水工程1#蓄水池以西小西沟设调蓄水池,水池调节库容102.5万m3,考虑25年淤积库容60万m3,汛期蓄水位均大大低于正常蓄水位,故不考虑防洪库容。考虑冬季停水期间的蒸发、渗漏损失,总库容按180万m3设计。

2  水工混凝土产生裂缝概述

现浇混凝土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当混凝土(或局部界面)由于荷载超限、温湿干缩等原因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混凝土拉伸变形大于其极限拉伸变形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按裂缝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温度裂缝、干缩裂缝、结构裂缝(结构应力集中处发生)、不均匀沉陷(包括基础不均匀沉陷)裂缝、荷载(超载)裂缝、约束(老混凝土及基础约束)裂缝、原材料裂缝(碱骨料反应及水泥不合格等),以及钢筋锈蚀所引发的保护层顺筋裂缝等。在以上诸多产生裂缝的因素中,温度应力、周边约束和干缩拉应力是其中最为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原因。

3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3.1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综述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

3.2  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分析

3.2.1中期混凝土温度应力

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2.2晚期混凝土温度应力

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当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混凝土内部的温差梯度将进一步增加,温差梯度达到一定值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将造成沿较小断面的开裂。

3.3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3.3.1自生应力

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3.3.2约束应力

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

4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4.1控制温度技术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4.2分层分块

控制温度技术手段是改善约束条件:(1)合理地分缝分块;(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4.3表面养护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4.4 外加剂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5.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

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6 结束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不但会影响构件的耐久性、疲劳强度,还会使预应力混凝土发生预应力损失以及使一些超静定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只有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的工作。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建筑结构 渗漏原因 防渗技术

一、导致建筑结构渗漏的主要原因

(一)建筑屋面渗漏

造成建筑结构屋面渗漏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屋面防水层损坏。由于在屋面上安装一些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等,从而破坏了原有了防水层,并且未能及时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补措施;如果屋面没有保护层,同时又经常被人踩踏也可能导致防水层被破坏。

2.防水层材料老化。引起防水层材料老化、疏松的主要原因的是屋面排水系统不通畅,导致雨水大量沉积,从而是防水层中的主要材料出现粉化,进而导致积水渗漏。

3.防水施工方法不正确。由于防水层在施工时,未能铺至女儿墙防水檐位置以及未将防水层边口完全压入凹槽内,或是未能对各缝隙处用嵌缝膏进行封堵等原因,一旦抹灰层出现开裂则有可能导致渗水。

4.屋面排水系统不畅通。屋面积水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排水沟倒坡或坡度过缓、排水沟位置过高、落水球直径过大等,此外,若屋面杂物过多清理不及时则有可能堆集于,排水球或排水沟上,致使无法正常排水。

5.找平层分隔缝过大。由于找平层的分隔缝间距较大,加之室外温度的不断变化,容易导致找平层开裂、起拱,从而造成防水层被破坏,进而产生渗漏。

(二)建筑外墙渗漏

1.大面积渗漏。这种渗漏现象一般发生在建筑外墙的两侧山墙。在降雨量较多季节,建筑两侧的山墙会受到雨水及风压的冲击,若外墙未经防水处理,则很容易导致大面积渗漏。

2.缝隙渗漏。通常在建筑结构中会用到多种不同的材料,各自的收缩性也基本不同,这就会导致结构墙与填充墙之间形成收缩裂缝,并且砌体本身也会存在一定的缝隙,而这些缝隙往往会成为渗漏的渠道。

3.接缝问题。在建筑结构外墙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如果未按要求对毛刺进行处理,便会使新浇筑的混凝土和已有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部位不严密,进而形成缝隙,随着时间的推移缝隙会逐渐扩大,慢慢变成裂缝,从而导致渗漏。

4.孔洞渗漏。由于施工过程中预留的各种孔洞使用完毕后未经密实处理,雨水很容易从其中渗入。

(三)厨房、卫生间以及地下室渗漏。

1.厨房、卫生间。这两部分属于房屋中比较容易产生渗漏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①防水保护层高度不够;②地面与墙面不是一次性成型,阴角处则容易发生渗漏;③管道、地漏等设施安装不牢靠或密封不实;④重新装修时导致防水层被破坏。

2.地下室渗漏。引起地下室渗漏的原因较多,下面介绍几种主要原因:①外墙和底板的防水砼强度等级不足;②防水膜施工时不均匀或厚度不足;③止水带钢板位置不当或焊接不牢;④施工缝位置不当。

二、建筑结构中主要的防渗技术

(一)外墙防渗技术

1.在墙体中设置防水层。当前,随着建筑结构外墙渗漏情况的不断加重,很多设计工作者渐渐意识到外墙防水的重要性,大部分工程开始在墙体构造中直接设置防水层。主要采用的防水材料是聚合物水泥基,其特点是与水泥有较高的粘结性及相容性、厚度也比较薄,并且施工工艺简单、方便,常用的做法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块料面层墙面防水做法;另一种是在墙体中直接施工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好墙体垂直面上涂膜层的均匀程度、厚度以及与面层之间的结合度。

2.外墙找平层兼作防水层做法

为减少墙体装饰层的厚度,并减少一道防水工序的施工,在很多工程中直接在找平层的砂浆拌制时掺入一定量的防水剂或聚合物乳液,用找平层兼作防水层。找平层及底层施工时应注意接合部位的平整和色泽一致,无明显连接缝隙。找平层加防水材料兼作防水层属刚性防水,开裂、空鼓是粉刷中的质坛通病,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枪查。如有空鼓、干缩裂缝、明显砂眼、干浆脱离等质量缺陷必须立即凿除、重新施工。因外墙收缩裂缝引起的渗漏,可以采用丙烯酸柔性防水涂料一层一层的涂敷。涂层间隔时间以上一层干燥不粘为准,若间隔时间超过24小时,那么必须用干净的水重新湿润。尽量涂抹均匀,要求反复、交叉滚刷,确保粘结密切,没有气泡。

(二)屋面防渗技术

首先应严格控制防水层的施工时间,必须等基层的含水率控制在9%以下时,才可以施工防水层;其次,砂浆找平层必须抹平、压光,不得起砂,其强度不得低于5Mpa;再次,底涂前应该将砂浆找乎层清理干净;最后,防水层可以采用2ram厚的弹性聚氨醋防水涂料,并可以在其中间设置一层玻璃丝布以增强防水层的强度,在落水口、排水沟、屋格等异性部位可设置2层玻璃丝布加强。

(三)厨房、卫生间防渗

厨房地面及离地30cm墙面与卫生间地面及离地18cm墙面用聚合物水泥基料涂刷1.5mm厚。要求地面与墙面一次成活。基层应该平整密实,转角处应该做成半径为10em的平滑圆弧。地面应该分层找平,并向地漏设置l%的坡度。地漏以及所有的管道必须安装牢靠,地漏、孔道周围必须采用细石混凝土堵塞严实,并在其周围与找平层间预留凹槽,用油青嵌缝。

(四)地下室防渗

要做好地下室的防渗工作就必须加强地下室结构混凝土的自防水质量控制。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有试验室经过配合比试验得出,并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要求采用优质、干净的粗细骨料,混凝土搅拌时应该控制其塌落度满足要求。当外墙模板采用对拉杆固定时,止水钢板必须满焊。不得采用锈蚀的钢筋,混凝土筑捣时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薄层法,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均匀,混凝土浇筑不得中断,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避免出现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该及时的采取合适的养护措施,养护时间应该不少于14天。

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结构渗漏是建筑中最普遍的质量通病之一,而且也是防治难度较大的顽症。这种顽症难度虽大,但并非不可避免,只要在设计时足够重视,在施工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和工艺步骤操作,每一个细节都要检查到位,就可以使渗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一旦发生渗漏问题时,应该认真分析其原因,并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处治,以免给住户的生活带来影响,也避免对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造成影响。

参 考 文 献

[1]李应权.韩立林.游宝坤.裂渗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防水工程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6(10).

[2]邹刚.漆巨彬.刘涛.高喷防渗技术在深厚填筑体(含大块石)中的运用[A].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与边坡支护技术[C].2007(08).

[3]王宏艳.浅谈建筑施工中的防渗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1(02).

篇8

关键词:预裂爆破;高边坡;爆破震动;稳定

Abstract: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high side slope excavation of pre split blasting Wangkuai reservoir, fro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blasting parameters, blasting effect aspects of the pre-splitting blasting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slope, the excavation of high slope in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damage of blasting vibration on the slope of the role, to ensure the smooth and slope stability keep the slope.

Keywords: presplitting blasting; high slope;blasting vibration; stability;

中图分类号:TB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引言

露天深孔爆破由于施工进度快,一次爆破工程量大,施工成本低而在石方开挖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水利水电建设步伐的加快,露天深孔爆破在石方开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但如何保证开挖边坡的稳定、如何减少露天深孔爆破对边坡稳定的危害,是爆破施工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本文根据爆破施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边坡稳定,论证了预裂爆破技术在高边坡开挖中的作用。

2 工程概况

王快水库溢洪道石方扩挖96.2万m3,最大开挖深度75m ,每10m预留1.5m宽马道,爆破施工工期18个月,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但溢洪道边坡下游段表层为全风化花岗片麻岩外,下部呈弱风化,岩石节理、裂隙、断层及软弱结构面发育,岩层和断层的走向对边坡稳定极为不利。

3 高边坡预裂爆破设计与施工

3.1 预裂爆破概述

炸药在炮孔内爆炸时,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高压气体并猛烈冲击炮孔四周的岩体,使得周围的岩体破碎或开裂,为了使爆破开挖的边界尽量与设计的轮廓线相符合,不出现超挖和欠挖现象,同时也使开挖边界上的岩体能尽量保持完整无损,保持其强度和稳定性,降低爆破震动的危害范围和破坏程度,在爆破施工中,常采用预裂爆破的方法保护边坡,有的还在主炮孔和预裂孔之间布设缓冲孔。

所谓预裂爆破就是沿开挖边线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爆破之前,预先沿着设计轮廓线爆破出一条具有一定宽度的裂缝,以减弱主爆破对保留岩体的破坏并形成平整轮廓面的爆破作业。进行预裂爆破时,为使岩体开裂而又不致使岩壁遭受破坏,希望爆炸冲击波作用于孔壁上的径向压力要低于岩体的极限抗压强度,而由此派生的切向拉应力则要超过岩体的抗拉强度,而岩石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要低得多,这就为实施预裂爆破提供了有利条件。实践表明,预裂爆破具有明显的降震作用,是减小露天深孔爆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3.2 预裂爆破参数设计

3.2.1钻孔孔径

预裂爆破的钻孔直径与台阶高度有关,一般3~5m的台阶,可选择40~50mm的孔径;6~15m的台阶,可选择70~100mm的孔径;15~30m的台阶,可选择100~150mm的孔径;超过30m的台阶,可根据具体钻孔设备采用大孔径预裂孔。钻孔直径与台阶高度基本成正比关系,即台阶越高,孔径越大,但过大的孔径是不经济的。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总结和分析,有如下经验公式:D=30+4H

式中:D为钻孔直径(mm);H为台阶高度(m)。

施工中所选钻孔直径与计算值越接近,经济性越佳,技术性越合理。本工程根据上式、台阶高度及现有设备选用的孔径为90mm。

3.2.2 钻孔间距

钻孔间距与钻孔直径的比值称为孔径比E,E值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它的大小决定了钻孔数量和预裂爆破的质量。从施工经济指标出发,E值取大一些好,E值越大钻孔数越少;从技术质量指标出发,E值小一些好。E值取的大一些,钻孔虽然少了,但边坡坡面质量和平整度降低了。爆破理论证明,分散装药远比集中装药爆破对边坡的破坏小,E值小时,炮孔数多,药量相对分散,预裂爆破形成的坡面质量和平整度好。一般E值在8~12之间选取,岩石坚硬,完整性好,E值可取大一些;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发育,E值应取小一些。本工程E值取10,即钻孔间距a为90cm。

3.2.3 钻孔深度

炮孔深度根据台阶高度及设计坡比加超深确定,本工程台阶高度H为10m,设计坡比为1:0.3,超深取0.3m。则孔深为:

L=(H+h)/sina=(10+0.3)/sin74°=10.75m

式中:L为孔深,H为台阶高度,h为超深。

3.2.4 预裂孔与缓冲孔排距

为获得良好的开挖边坡,在紧邻预裂孔外侧布置一排缓冲孔,采用不耦合装药结构,爆破时在主爆孔后隔一定时间间隔起爆,以减轻爆破时对预留边坡的冲击作用,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预裂孔与缓冲孔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正常炮孔的一半,主要是控制空地距离不得大于1.5~2.5m,本工程取排距为1.8m。

3.2.5 炸药

炸药采用2#岩石硝铵炸药,若孔内有积水,则采用乳化炸药,药卷直径32mm。

3.2.6 不耦合系数

经工程实践证明,不耦合系数η=D/D0(D为炮孔直径;D0为药卷直径)在满足η=2~5时,才能形成质量良好的预裂缝。当D>100mm时,η取3~5;当D<100mm时,η取2~3。本工程采用药卷直径为32mm,不耦合系数η=90/32=2.8。

3.2.7 装药结构与线装药密度

预裂爆破既要保证预裂缝的贯通,又要保护炮孔孔壁不受破坏,尽可能提高半孔率,达到坡面平整,边坡稳定要求。在装药结构上尽可能使药卷和炸药能量得到均匀分布。采用不耦合装药结构。按照设计的药卷直径、数量和间隔距离连同单根导爆索一起绑扎在竹片上,构成药串,然后将加工好的炸药串送入炮孔内,使竹片贴在保留边坡侧。

预裂孔的线装药密度一般为0.1~1.5kg/m,由于孔底岩石夹制作用,为确保裂缝贯通到孔底,在孔底1~2m范围内增加2~3倍药量。本工程采用武汉水利水电学院经验公式计算。

q线=0.127*[σ压]0.5*[a]0.84*[D/2]0.24

式中:q线为线装药密度(kg/m);σ压为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MPa),根据地质资料70 MPa;a为炮孔间距(m);D为炮孔直径(m)。经计算本工程线装药密度q线为0.46kg/m。

3.2.8 堵塞

孔口堵塞时,先用炸药的包装袋或草把团成一团送入炮孔,并于炸药最上端接触,然后用略微潮湿的粘土分段夯实堵塞。堵塞长度为1.5m。

3.2.9 起爆网络

起爆网络采用导爆索起爆网络,用1根主导爆索将各预裂孔的导爆索串联起来,然后在主导爆索上绑扎2发非电毫秒导爆雷管实现微差间隔起爆。边坡预裂孔应先于其它炮孔75ms以上起爆,以便首先形成连续贯通的预裂缝,以阻隔后续爆破时对保留边坡的扰动破坏。

当预裂爆破规模较大时,为减轻预裂爆破过程中对保留岩体的影响,可分段进行微差爆破,每段之间连接2发2段非电毫秒导爆雷管起爆。

3.3 爆破效果

石渣清理后,经过现场察看,边坡超欠挖基本控制在15cm之内,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坡面岩石无扰动现象,预裂炮孔半孔率在80%以上。说明以上爆破参数是比较合适的,保证了边坡的稳定。

4 预裂爆破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1)钻孔时应经常检查钻孔的倾角和方位角,钻孔偏斜误差应控制在1°之内,确保预裂孔在同一个平面上。

(2)为了克服炮孔底部岩石的夹制作用,炮孔底部应适当增加装药量,当孔深为3~5m时,线装药密度增大为2~3倍;孔深超过10m时,线装药密度增大为3~5倍;底部增加药量的范围为孔底起约0.5~1.5m。

(3)预裂孔在同一平面时,宜采用导爆索连接并同时起爆。

(4)预裂爆破分段起爆长度不宜小于10m,这是因为长度过短,会使预裂线两端所受夹制作用过大,影响预裂爆破效果。

(5)预裂炮孔和主炮孔之间应布置一排缓冲孔,以减少预裂线附近大块石集中现象,保证爆破效果。

5预裂爆破的特点

(1)预裂边坡平整,稳定性好,利于施工期及水库运行后永久边坡安全。

(2)开挖时不用预留保护层,预裂缝之外都可以采用深孔爆破,简化了施工程序,加快了施工进度。

(3)所形成的预裂缝能有效削减爆破应力波对永久边坡的危害。

(4)减少了边坡整修工程量和超欠挖现象,节省了混凝土的回填工作量。

(5)减少了岩基固结灌浆处理工程量。

6结语

边坡的稳定性既受地质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又受爆破方法、爆破技术的制约,所以,在爆破施工中如何保护边坡稳定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问题。本工程采用预裂爆破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说预裂爆破技术是解决高边坡开挖稳定问题的有力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彬峰.预裂爆破技术在大连港矿石专用码头中的应用.北京.第三届北京工程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

[2]刘卫东,于亚伦,王德胜等.高台阶靠帮预裂减震爆破的实验研究.工程爆破,1997,1:18~23.

[3]周志刚.预裂爆破在实际施工中的几大问题分析.四川水力发电.2003(9):77~78.

[4]冯叔瑜,顾毅成.路堑爆破边坡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分析.北京.第三届北京工程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

篇9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作为工程骨架的钢筋混凝土存在于工程的各个部位,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几年来,一些建筑工程由于钢筋混凝土质量低劣,导致部分建筑物留有隐患甚至发生倒塌事故。分析其原因,除取决于各种原材料及配合比的选择外,还与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有关。影响钢筋砼质量的因素主要有:(1)材料原因,如选用的钢筋、水泥、水、外加剂、石子、砂等质量不符合要求。(2)设计原因,如荷载选用不当,设计安全度不足,机构布局不合理等。(3)施工中的原因,如搅拌不匀,配料不准,振捣不实,模板变形,拆模过早等。(4)环境的原因,如冻害、碳化、腐蚀介质作用,自然风化等。(5)使用上的原因,如使用不当,不加以维修保护等。

2 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断面尺寸偏差、轴线偏差、表面平整度超限

产生的原因:(1)看错图纸或图纸有误;(2)施工测量放线有误;(3)模板支持不牢;(4)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浇筑高度超过规范规定,是模板走形;(5)浇筑砼顺序不对,造成模板倾斜;(6)振捣时,过分振捣模板,使模板移位;(7)预埋件固定不牢,位置放错。

2.2 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

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表面未清理干净;(2)振捣不良,未振实;c.拆模时间过早。

2.3 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密实

产生原因:(1)模板拼缝不严;(2)模板未涂隔离剂;(3)砼搅拌不均;(4)钢筋绑扎不牢,振捣使钢筋移动;

2.4 结构发生裂缝

产生原因:(1)模板支撑不牢;(2)拆模不当,引起开裂;(3)养护不好;(4)当日曝晒后突降雨;(5)主筋位移严重偏离;(6)设计不合理。

2.5 砼冻害

产生原因:(1)砼凝结后,尚未取得足够的强度时受冻,产生涨裂;(2)砼密实性差,孔隙多尔大,吸水后气温下降,水变成冰,体积膨胀,使砼破坏。

2.6 砼碳化

产生原因:(1)混凝土周围介质的相对湿度、温度、压力、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2)施工中振捣与养护好坏的影响;(3)水泥用量、水灰比、水泥品种的影响;(4)集料品种、外加剂、粉煤灰掺量的影响;(5)砼强度等级的影响。

2.7 钢筋锈蚀

产生原因:(1)砼液相的ph值的影响,ph值小于4时,钢筋锈蚀速度急剧加快;(2)氯离子含量的影响,氯离子会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是钢筋锈蚀;(3)砼密实度的影响;(4)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的影响;(5)环境温湿度的影响;(6)干湿交替作用的影响;(7)水泥品种的影响;(8)大气、水与土壤中盐的渗透作用;i.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 建筑工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技术

混凝土工程质量包括结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前者指结构的尺寸、位置、高程等;后者则指从混凝土原材料、设计配合比、配料、拌和、运输、浇捣等方面。下面是该工程中施工工艺技术的具体保障措施:

3.1 前期准备与原材料检查

所有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利用汽车泵接水平管进行浇捣。所有商品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提供,抗渗S8,各个搅拌站在拌制商品混凝土时,统一使用同一种低水化热的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主要胶凝材料,水泥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及其性质的稳定性。运至工地的水泥应有生产厂家品质试验报告,工地试验室外必须进行复验,必要时还要进行化学分析。进场水泥每200~500t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作一取样单位,如不足200t亦作为一取样单位。可采用机械连续取样,混合均匀后作为样品,其总量不少于10kg。检查的项目有水泥标号、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必要时应增加稠度、细度、密度和水化热试验。

同一种混凝土配合比,粉煤灰的掺量、品种、全部统一,每天至少检查1次细度和需水量比,确保到场的混凝土的一致性。

混凝土浇捣前,在基坑边搭设临时混凝土浇筑总指挥台,对现场上的泵车、拌车供料及劳动力高度、馄凝土质量控制,浇捣方量统计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有条不紊的指挥控制。同时对现场泵车及馄凝土搅拌车进行统一编号,分清混凝土标号,做出标识,以利调度指挥。

3.2 混凝土拌制与输送

拌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遵守试验室签发的配料单进行称量配料,严禁擅自更改。控制检查的项目有(1)各种称量设备应经常检查,确保衡器称量的准确。(2)每班至少抽查2次拌和时间,保证混凝土充分拌和,拌和时间符合要求。(3)混凝土拌合物应均匀,经常检查其均匀性。(4)现场混凝土坍落度每班在机口应检查4次。(5)按规定在现场取混凝土试样作抗压试验,检查混凝土的强度。

当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浇筑时,掺加泵送剂。每台泵车正式输送混凝土前,配置1:2的水泥砂浆作为输送泵管作用,并在泵车试车正常后方可供料;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检查混凝土拌合物是否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及过多降低坍落度等现象。每台泵车有专人操作,服从指挥台统一指挥,按前台要求放慢或加快泵送速度;在混凝土供应不上时,不能长时间的停止泵送,一般作间隔推动,防止泵管阻塞;泵车出料口出料时,混凝土不得对准墙柱插筋冲击,避免插筋位移。使用振动器人员全部戴绝缘手套,穿橡胶鞋,电箱要装漏电装置。

篇10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ouse building, hous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rising, concrete as the main material of buildings, i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irectly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bout hous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experience, from the concrete pouring and curing, transportation, concrete pouring belt method technology and concrete crack control aspects of the related the reference for everyone in the actual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of the help.

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国内房屋建筑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升高。混凝土作为房屋建筑物的主要材料,在房屋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的维持中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其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的好坏。但是,从目前国内蓬勃发展的房屋建筑业来看,仍然存在很多由于混凝土施工技术不完善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楼板混凝土裂缝导致的渗漏现象,是当前最为普遍、严重的房屋建筑难题,包括裂缝所引起的后续问题,一直困扰着建筑设计、施工人员。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关于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践经验,首先浅谈了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工艺、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浇筑工艺等内容,随后详细介绍了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后浇带工艺技术,最后针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治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大家在实际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有所帮助。

1.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工艺

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操作是混凝土使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温差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具体来讲,在混凝土养护中,最关键的是保证降温的幅度以及保持内外温差在适当范围内。一般而言,在混凝土的正常使用期间,其保温时间要大于15天,同时,在保温养护过程中,特别注意要一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从而彻底达到相关温控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在后期阶段增强混凝土的硬度、强度,同时也有效的杜绝了裂缝问题的产生。

2. 混凝土的运输

完善的建材运输在房屋建筑中是很关键的,尤其对于混凝土来说,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砂浆流失、泌水、分层等现象,应该对其运输条件更为严格,以彻底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笔者通过总结提出,在混凝土的运输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一定要保证混凝土在在完全凝固以后再进行运输,这是混凝土的运输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第二,在目的地进行混凝土卸载时,需要保证卸载高度不得大于两米,否则容易造成严重的硬度损坏;第三,在混凝土卸载过程中,要尽量维持混凝土出口角度垂直与卸载地面。

在实际混凝土的运输中,一般多采用专业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或者自卸汽车,其可以在运输途中同时进行原材料的搅拌。如果是在建筑工地进行原材料的搅拌,需要采用双轮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另外,对于高出施工地点,多采用混凝土泵、塔式起重机进行混凝土运输,少量混凝土的地面运输工具一般使用手推车。

3. 混凝土的浇筑工艺

混凝土的浇筑是房屋建筑中最基本的施工工艺,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往往会在浇筑表面出现泌水的情况。在实际的房屋建筑施工中,我们需要及时、彻底的处理表面泌水,在保障动力泵顺利作业的同时,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混凝土水灰发生凝集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

4. 混凝土的后浇带工艺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可能发生混凝土自伸缩现象,即混凝土伸缩缝小于设计尺寸,这时施工人员可采用后浇带工艺进行处理。

4.1后浇带工艺的设计

一般而言,在后浇带工艺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由于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到温度变化影响,在处理混凝土伸缩缝时,要保证其间距小于混凝土最大伸缩强度;第二,在实施后浇带工艺时,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将外部温度变化影响保持到最低;第三,适当提高钢筋纵向配筋率,以增强伸拉度。在实际设计中,还要根据不同施工环境来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比如,随着现在对房屋建筑抗震要求的提高,在设计防震缝时,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应该严格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4.2后浇带工艺的施工

后浇带工艺施工时,最关键的是保证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不变形,尤其是防止其疏松脱落;另外,在对后浇带进行清洁时,要特别处理钢筋的生锈、腐蚀等问题。在最后的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需要清理后浇带里的杂物,然后除锈,再将两侧的混凝土凿毛,厚涂上界面剂,在这过程中需要利用微膨胀剂来加强混凝土的收缩,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后浇带的强度大于两侧。收缩后浇带的过程一般要进行两个月左右,混凝土的收缩在这段时间内基本可以完成60%以上。对于高层建筑的浇带而言,如果高层建筑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后发现高层建筑的沉降比较小,这时就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了。

5.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治理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治理裂缝问题,是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施工人员,应当在施工前准确掌握施工要求和设计方案,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严格施工操作,尽量避免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发生。在发生了混凝土裂缝问题以后,我们应当进行最大程度的补救工作。在实施补救措施前,首先需要仔细了解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所在,全面分析其发生的类型、性质。在掌握了裂缝症结之后,要根据不同的发生原因采取不同具体的补救措施。一般在实施补救方法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采用的方法应当从实际特点出发,安全可靠;第二,要全面估计技术方面的应用,杜绝大修大补,做到简单施工;第三,要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第四,必须保证修补后的混凝土裂缝在整体性、稳定性、抗压性能等方面和原来一样;第五,做好预防潜在的破坏措施。

根据笔者总结,目前在国内普遍采用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注入法。当出现的混凝土裂缝比较窄、比较深时,一般采用注入法来修补,即向裂缝内部注入修补所用的材料。其中注入法又可以具体的分为增强粘贴纤维材料加固法、外部钢板加固法、改变传力途径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截面加固法等。第二种,填充法。当裂缝比较宽大的时候,可以采用填充法来修补,也就是将修补所使用材料直接填盖在混凝土的裂缝里。第三种,表面修补法。当出现的裂缝比较小、影响到美观时,一般采用表面修补法,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结束语

总之,房屋建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密切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房屋建筑质量关键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只要相关人员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检测,及时、积极的发现潜在问题,并预防处理混凝土施工中一些易发生的质量通病,就能最大程度的消除工程中的隐疾,搞好工程质量。同时,对于在裂缝的处理上,需要结合建筑房屋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总的来说,对于渗漏的处理,一方面要加强施工中的相应措施,另一方面在施工完毕后,要加强对其养护工作。只要在工程中加强各个环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建筑房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红旗.高层建筑房屋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9,(12).

[2]高建国,李小刚.浅谈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1).

[3]张登祥.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理论与控制技术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