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7:3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分析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处理器;动态功耗;温度监控
1引言
随着CPU集成度和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其功耗也越来越大,导致CPU的运行温度越来越高,并成为CPU技术发展的瓶颈。CPU的温升不仅影响CPU技术的进一步快速发展,而且直接影响CPU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如何抑制CPU的温升和迅速降低CPU的温度成为CPU设计和使用的一个重点。
CPU设计者主要从体系结构设计、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选择、CPU内功能电路布局、CPU几何尺寸等方面把握CPU的理论功耗和表面散热途径。CPU在完成设计并成为产品以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它的实际功耗和散热效率会因不同的使用环境而有所不同。CPU的使用环境包括周围温度、气压、通风、供电电压、时钟频率、散热措施、负荷特点等。本文重点讨论各种温控技术,并且给出解决降温的各种措施。
2影响CPU温升的因素
CPU的温升取决于两大方面,一个方面是CPU工作不断产生的热量累积;另一个方面是对CPU产生的热量的导散。热量增加和散热不畅都会导致CPU的温度上升,并造成对CPU的损伤。
CPU的热量来源于它的功耗,根据CPU功耗与供电电压和工作频率的关系可以看到供电电压和工作频率是影响CPU温升的两个重要因素。
CMOS电路CPU的动态功耗为P=CV2f,其中C表示电路负载大小,V表示供电电压,f为工作频率。可见工作频率f与芯片的动态功耗成线性正比例关系,供电电压V的平方与芯片的动态功耗成线性正比例关系,对于一颗CPU来说,电压越高,时钟频率越快,则功率消耗越大。因此,在能够满足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低电压工作的CPU能够在总体功耗方面得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已经选定的CPU来讲,降低供电电压和工作频率,也是一条节省功率的可行之路。
3CPU的温控技术[1][4][5]
3.1外部温度监控技术
对CPU温度监控通过“外部监测”措施—即通过主板CPU插座下面的热敏电阻来监测CPU工作时的温度。CPU插座内采用立式或贴片式的热敏电阻。整个监测过程全部是由主板来负责,热敏电阻直接将所监测到的数据传给主板上的温控电路,如果监测到CPU的工作温度超过在BIOS中的预设值时就会自动断电关机或报警。采用此种方式的优点是体积小、价格低,使用方便,不过在监控处理器温度时明显存在缺陷,比如用此类监测方式得到的温度往往是CPU底面的温度,而不是内核温度,温度读数是由监控芯片根据温敏电阻的阻值变化计算得出,而且此类接触式测试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如果热敏电阻与微处理器接触不够紧密,微处理器的热量不能有效地传送到,所测量温度会有很大误差。有些主板上采用SMD贴片热敏电阻去测量微处理器温度,其测量误差比直立式热敏电阻误差更大,因为这种贴片元件很难紧密接触到微处理器。故此类CPU温控结果误差性极大、反应不灵敏,所得结果仅仅只供参考。这就带来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表面温度不能及时反映微处理器核心温度变化,从而形成一个时间滞后的问题。因为核心温度变化之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送到微处理器表面。相比之下,表面温度反应十分迟钝,其升温速度远不及核心温度,当核心温度发生急剧变化时,表面温度只有“小幅上扬”。Pentium4和AthlonXP等最新的微处理器,其核心温度变化速度达30~50℃/s,核心温度的变化速度越快,测量温度的延迟误差也越大。在这种背景之下,如果再以表面温度作为控制目标,保护电路尚未做出反应,微处理器可能早已烧坏。因此曾提出“TemperatureOffsetCorrection”(温度偏差修正)的CPU内核心温度监测温度修正方案来纠正此种CPU温控所带来的偏差。所谓“温度偏差修正”就是指当系统采用外部测量法时,必须在测量结果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温度偏差值:即BIOS中显示的温度值=实际测试值+温度偏差值。这个偏差值由主板热敏电阻、临界温度等因素来决定,当系统设定以后它就是一个常量(通过刷新BIOS可以改变这个值)。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误差值。但是,问题仍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比如对于突发事件(如风扇脱落)所带来的温度急剧提升完全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为此我们考虑采用内部温控技术。
3.2内部温控技术
针对外部温度监控技术的不足,CPU厂商在CPU内核里面加入了一个专门用于监测CPU温度的热敏二极管,将CPU温度来引了“内部温控”时代。在这里整个处理器温度监控系统可分为外部控制型和内部控制型两种基本结构。外部控制型监控系统,其实就是主板的温度监控电路,它有三种基本存在形式∶一种是采用独立的控制芯片,,这些芯片除了处理温度信号,同时还能处理电压和转速信号;第二种形式是在BIOS芯片中集成了温度控制功能;第三种形式是南桥芯片中集成温度控制功能,目前新一代南桥芯片都有温度监控功能。而内部控制型监控系统则是指CPU内核心中整合的热敏二极管,这个热敏二极管的正负两极作为CPU两个针脚直接来通过主板CPU插座和主板的温度监控电路相连。在整个监控过程中,当CPU工作时,热敏二极管就将感应到的数据变化传输给主板的温控电路,由主板的一个特定逻辑运算电路通过所接收到的数据计算出CPU的内核温度,如果计算出来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警戒线时,系统就会自动在瞬间切断CPU核心电压,使CPU停止工作并让系统挂起来,从而可以很好地保护CPU不被烧毁。P2、P3及AthlonXP处理器都是采用了此种技术。这种方法反馈回来的温度并不是很准确,往往要比CPU核心温度低5度左右。为防止它的处理器过热烧毁推出了S2K总线断开技术:即当处理器内核温度过高时,系统会发出一个HALT指令(HALT改指令的意思是在没有要处理的指令和数据时将处理器挂起),当CPU接收到HALT指令时,处理器会转到相应的等待模式,这种模式只需要消耗较小的功率。
通过在CPU内核整合热敏二极管来控温已经是一种能很准确监控CPU核心温度的方法了,而且配合主板的温控电路就能即时保护过热的CPU,使其不至于在风扇突然停转或意外脱落时CPU被烧掉。但此类内部温控技术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在CPU温度过高时通过直接关闭电脑来达到保护的目的,这样会导致数据因为未能及时保存而丢失,忽略了数据的价值往往要比一个CPU的价值要高的可能性。而且热量不稳定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如果电脑死机或程序进入死循环,就会失去监控作用,也就无法保护微处理器了。
3.3热量控制电路
为弥补第一代内部温度监控技术的不足,Intel在Northwood核心P4中引入了第2代内部温度监控技术—热量控制电路(ThermalControlCircuit,英特尔又将它命名为热量监视器(ThermalMonitoring))。P3、AthlonXP的温控电路的特点是内部仅拥有一个热敏二极管不同,而Northwood核心P4的热量控制电路拥有两套热敏二极管。其中一套热敏二极管侦测CPU的温度值并传输给主板上的硬件监控系统,这套装置像传统的内部温控技术一样通过关闭系统来保护CPU,不过只是在紧急情况才会自动关闭。第二套热敏二极管放置在CPU内核温度最高的部位,几乎触及ALU单元,并作为热量控制电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CPU工作中,这两套热敏二极管的电阻会因温度而变化,因此通过它的电流也会随着CPU的核心温度而变化,通过与内设参考电流的比较,系统能够判断当前电流是否达到了临界点。如果CPU最热的地方超过一定值,第二套热量温控装置会发送一个PROCHOT#信号使热量控制电路系统开始工作,通过减小CPU的负载来降温,其实这套热敏二极管起到波动调节作用。Pentium4的热量控制机制并非是减少时钟频率,而是减少其输出的有效工作频率。当温度正常的时候,ALUs(算术逻辑运算器)将会接受到一定的频率。但当主板检测到CPU的核心温度达到一个特定的临界值时,热量控制电路就开始发送PROCHOT#信号,将空置的时钟周期插入到正常的时钟周期内,发送到CPU的调节信号如图1所示。
图1发送到CPU的调节信号
PROCHOT#激活的无效周期会将某些正常时钟周期省略掉,使得最终发送给CPU逻辑运算单元的信号频率就会有所降低,从而通过降低CPU的工作效能来达到降温的目的。随着温度的降低,热量控制电路将会开始减少空时钟周期的数量以使CPU返回它原来的工作模式。只要CPU核心温度比临界值低1度时,热量监视器就会停止发送过热信号。热量控制单元就会停止产生空的时钟周期,CPU的性能也就恢复到正常值,过热保护系统被激活只需十几亿分之一秒,我们还可以在Pentium4主板的BIOS中选择超警戒温度来进行控制。当处理器的任务周期(dutycycle)占全部周期的比例越大说明处理器的工作效率越高,其可以调节的比例在12.5%到87.5%之间,选择的数值越小,则任务周期的比例越小,效率降幅反而越大,我们还可以利用PROCHOT#引脚功能保护主板的其它元件。当供电模块的温度超出警戒温度时,监控电路输出低电平到PROCHOT#,从而激活TCC,通过降低微处理器功耗来达到保护供电模块及主板其它元件的目的。
4抑制CPU温升的措施
4.1风冷散热系统
风冷散热系统由散热片和风扇构成,判断散热片的好坏的重要依据是表面积的大小,采用众多的鳍片来提高散热效果。散热片的内部和边缘需要设置合理的导风通道,散热片的切割面要磨光,以使其能与CPU表面完全结合。滚珠轴承的寿命、噪音、发热量远较含油轴承好。工作电压为12v,耗电量在十瓦之内。不少人认为风扇转速越高,那么在同一时间内,从CPU上带走的热量就越多,这样CPU就越容易冷却,事实并不是如此。如果风扇的转速超过其标准值,那么风扇在长时间超负荷情况下运行时,从CPU上带走的热量就比在高速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小,这样时间运行得越长,热量差也就越大,高速运转的风扇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反而使CPU温度大幅提升;况且,散热风扇的转速越高,可能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就越大,严重的话可能让风扇或者CPU报废;另外,要想让风扇高速运转,还必须有较大的功率来提供动力源,而高动力源是从主板和电源中的高功率中获得的,主板和电源在超负荷功率下就会经常引起系统的不稳定。所以,风扇转速越高冷却效果越好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从理论上分析,风扇功率越大散热效果应该越好,但这样的理论成立是在一定的前提之下的,也就是说在风扇的运行功率不超过额定运行功率的条件下,功率越大的风扇通常它的风力也越强劲,散热的效果也越好。而风扇的功率与风扇的转速又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风扇的转速越高,风扇也就越强劲有力。不能片面地强调高功率,这需要同计算机本身的功率相匹配,如果功率过大,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冷却效果,反而可能会加重计算机的工作负荷,从而会产生恶循环,最终缩短了CPU风扇的寿命。因此,用户在选择CPU风扇时,不能错误认为风扇功率大其散热效果肯定会好,而应该根据够用原则来选择与自己电脑相匹配的风扇。并且在选择好风扇之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机箱,从而更好地降低CPU的温度。
4.2半导体散热系统
半导体制冷器由许多N型和P型半导体材料排列组成,N、P之间是铜、铝等金属材料,外面是绝缘和导热良好的陶瓷片。通电后,电子由负极出发,经P型半导体吸收热量,至N型半导体放出热量。冷端接到CPU,热端接到散热片,由风扇将热量排出。这种散热系统消耗功率为10w至50w,增加了微机电源负担,本身产生大量热,容易造成半导体散热片的高温烧毁,低温一面容易产生露。
4.3液氮散热系统
液氮散热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主板、CPU等部件密封于一个空间里并抽成真空,CPU被内部充满液态氮的玻璃容器密封。进行类似水冷的循环散热。,它的特点是冷却能力强,但制造工艺复杂,容易结霜产生露水。
4.4软件降温
软件降温利用了CPU“空闲挂起”指令进行工作,从而实现了CPU的降温及功耗的降低。“空闲挂起”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指令,CPU自动进入低耗能的休眠状态,降温软件缩短了CPU进入休眠状态的等候时间,从而减少了热量的产生。降温软件占用约1%至3%的系统资源,使CPU下降3至10℃。但是当CPU进行实时多任务的工作时,CPU能够得到“空闲挂起”的机会不大,这种情况下,软件降温的作用便失去了。
5结论
本文从CPU升温的因素说起,接着详细地介绍了当前几种主要的CPU温控技术,并分析每种温控技术的优缺点,接着介绍了当前的几种主要的CPU降温措施。
参考文献
[1]C.M.Krishna,Yann-HangLee.Voltage-Clock-ScalingAdaptiveSchedulingTechniquesforLowPowerinHardReal-TimeSystems.IEEETRANSACTIONSONCOMPUTERS,VOL.52,NO.12,DECEMBER2003
[2]Jung-HiMin,HojungChaandVasonP.Srim.AnEfficientPowerManagementMechanismforWiFi-basedHandheldSystems.WirelessCommunications,NetworkingandMobileComputing,2006.WiCOM2006.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
[3]BishopBrockandKarthickRajamani.DynamicPowerManagementforEmbeddedSystems.SOCConference,2003.Proceedings.IEEEInternational[Systems-on-Chip]
篇2
兔舍温度过低会影响兔的生长发育、育肥效果、繁殖性能、毛皮质量和饲料利用率。适宜的室温应为10~25℃之间,低于5℃兔会感到不适,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各项生产性能。而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左右,要搞好冬季养兔,防寒保温工作十分重要。兔舍要安装双层门、窗,夜间挂上门帘、窗帘,防止寒风侵入,减少热量散失。舍内还要安装暖气,以保证室内温度相对稳定,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引起兔的感冒。适当增加饲养密度,也可以有效提高兔舍温度。仔兔对温度要求较高,产箱中的垫草要柔软、干燥、保温性强,产箱应放在距离暖气较近的笼位,立体养殖时上层笼位温度较高,仔、幼兔尽量放在上层位置。哺乳后期和刚断乳的仔、幼兔尽量晚些撤出产箱,以保证仔、幼兔的取暖需要。
2注意兔舍环境
冬季为了保温,减少热量损失,兔舍封闭性增加,通风不畅,废气和有害气体增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湿度增大,容易孳生细菌和寄生虫,发生各种疾病。因此,要及时清理粪尿,并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适宜湿度以60%~65%为最佳,并尽量保持恒定。据测定,饲养在通风良好兔舍内的育肥兔其生长速度比在通风不好的兔舍内要提高40%~50%。
3保证室内适度光照
适宜的光照有助于兔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促进钙、磷吸收。光照还具有杀菌,保持兔舍干燥,有助于预防疾病等作用。面积大的窗户采光效果好,大量的自然光照可以提高室温,节省能源。一般兔舍门窗的采光面积应占室内地面的15%左右,阳光入射角以不低于25~30度为宜。繁殖母兔对光照时间有严格要求,每天需要光照14~16小时,这样可获得很好的繁殖效果,北方冬天日照时间每天不足8小时,需要采用人工光照进行补充。适宜光照强度和时间可明显提高母兔的受胎率仔兔的成活率。室内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4瓦为宜。每只成年母兔的断奶仔兔数接受人工光照的要比只有自然光照的高8%~10%。
4抓好冬季繁殖工作
兔的繁殖无明显季节性,但因不同季节的温度、光照、营养不同,对母兔的受胎率和仔兔成活率均有一定影响。冬季如有丰富的饲料,种兔营养好,又有良好的保温设施,仍可获得较好的繁殖效果。因此,要加强对母兔的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增加光照,把母兔放在光线好的笼位。日粮中青绿饲料供给要充足,同时能量饲料要增加25%~30%。产后母兔切忌进行血配,这样既可以保证母兔的体质,又可延长仔兔的哺乳时间,保证仔兔的成活率,减少疾病发生。
5保证日粮合理搭配
青绿饲料适口性好,易消化,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钙磷等碱性元素和各种酶、激素类物质,对兔的生长和繁殖等均有促进作用。北方地区每年的10月中旬到次年5月中旬为枯草期,青绿饲料缺乏,但大量萝卜、胡萝卜、白菜等饲料可以弥补冬季青饲料的不足。每年10月份是冬贮季节,这几种饲料每千克价格在0.16~0.20元之间,日粮中适当添加饲料,可提高受胎率,增加泌乳量,促进兔的生长和繁殖。冬季寒冷,能量消耗大,日粮中应适当增加能量饲料比例,不论大小兔,每天供给日粮的数量应比其他季节增加25%~30%,并增加能量饲料较高的精饲料25%左右。在日粮中添加质量上成的青干草,可以提高日粮品质,保证营养供给。
篇3
由于WCDMA和CDMA2000这两种技术都是将CDMA技术用于蜂窝系统,许多的思想都是源于CDMA系统,因此WCDMA和CDMA2000有许多相试之处:从双工方式上看,WCDMA和CDMA2000属于FDD模式。WCDMA和CDMA2000都满足IMT-2000提出的技术要求,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分组数据和IP接入等。但它们在技术实现、规范标准化、网络演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WCDMA和CDMA2000各有优势和缺点。WCDMA技术较成熟,能同广泛使用的GSM系统兼容;相比第二代通信系统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而且WCDMA能灵活处理不同速率的业务。其缺点是只能共用现有GSM系统的核心网部分,无线侧设备可以共用的很少。
CDMA2000的优势是可以和窄带CDMA的基站设备很好地兼容,能够从窄带CDMA系统平滑升级,只需增加新的信道单元,升级成本较低,核心网和大部分的无线设备都可用。容量也比IS-95A增加了两倍,手机待机时间也增加了两倍。缺点是CDMA2000系统无法和GSM系统兼容。
1.WCDMA与CDMA2000的物理层技术比较
WCDMA和CDMA2000物理层技术细节上有相似也有差异,由于考虑出发点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技术特点。WCDMA技术规范充分考虑了与第二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对GSM核心网的兼容性;CDMA2000的开发策略是对以IS-95标准为蓝本的窄带CDMA的平滑升级。
(1)这两个标准的物理层技术相似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内环均采用快速功率控制。CDMA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因此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应尽可能的降低系统的干扰。功率控制技术可以减少一系列的干扰,这意味着同一小区内可容纳更多的用户数,即小区的容量增加。因此CDMA系统中引入功率控制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②系统都支持开环发射分集,信道编码采用卷积码和Turbo码。
③系统均采用软切换技术。所谓软切换是指移动台需要切换时,先与新的基站连通再与原基站切断联系,而不是先切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连通。软切换只能在同一频率的信道间进行,因此模拟系统、TDMA系统不具有这种功能。软切换可以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切换造成的掉话。
④WCDMA工作频段:1900~2025MHz频段分配给FDD上行链路使用,2110~2170MHz频段分配给FDD下行链路使用,2110~2170MHz频段分配给TDD双工方式使用。其中WCDMA和CDMA2000利用1900~2025MHz频段(上行),2110~2170MHz(下行)。
(2)两个标准的物理层技术差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扩频码片速率和射频带宽。WCDMA根据ITU关于5MHz信道基本带宽的划分规则,将基本码片速率定为3.84Mcps。WCDMA使用带宽和码片速率是CDMA2000-1X的3倍以上,能提供更大的多路径分集、更高的中继增益和更小的信号开销。CDMA2000分两个方案,即CDMA2000-1X和CDMA2000-3X两个阶段。CDMA2000系统可支持话音、分组数据等业务,并且可实现QoS的协商。室内最高数据速率达2Mbit/s,步行环境384kb/s,车载环境144kb/s。CDMA2000在前向和反向CDMA信道在单载波上采用码片速率1.2288Mcps的直接序列扩频,射频带宽为1.25MHz。
②支持不同的核心网标准。WCDMA要求实现与GSM网络的兼容,所以它把GSMMAP协议作为上层核心网络议;CDMA2000要求兼容窄带CDMA,因此它把ANSI-41作为自己的核心网络协议。
③WCDMA进行功率控制的速度是CDMA2000的2倍,能保证更好的信号质量,并支持多用户。
④为了使支持基于GSM的GPRS业务而部署的所有业务也支持WCDMA业务,为了完善新的数据话音网络,CDMA2000-1x需要添加额外的网元或进行功能升级。
2.WCDMA与CDMA2000网络接口的比较
3G标准的基本目标是能在车载、步行和静止各种不同环境下为多个用户分别提供最高为144kbit/s、384kbit/s和2048kbit/s的无线接入数据速率。为多个用户提供可变的无线接入数率是3G标准的核心要求。CDMA2000可分别用于900MHZ和2GHZ两个频段CDMA2000的码片速率与IS-95相同,两系统可以兼容。WCDMA的码片速率为3.84Mcps,显然WCDMA系统中低速率用户或语音用户的移动台成本会大幅上升,在CDMA2000系统中则不会如此。
WCDMA的接口标准规范、制定严谨、组织严密,而CDMA2000的接口标准严谨性有待加强。IS-95厂家设备难以互通,给运营商设备选型带来了较大问题;3G许诺的高速无线数据服务必须可以和话音一样实现无缝的漫游,这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信息要漫游、视频通话也要漫游,没有这些基本要素,3G就不能称其为3G。漫游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商业利益。在这方面WCDMA显然更胜一筹,它支持全球漫游,全球移动用户均有唯一标识,而CDMA2000尚不能很好做到这一点。
3.WCDMA和CDMA2000网络演进的比较
(1)WCDMA的网络演进技术
现有的GSM系统利用单一时隙可提供9.6kbit/s的数据服务。如果复用多个时隙就能升级为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方式;此后出现了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首次在核心网中引入了分组交换的方式,可提供144kbit/s的数据速率。接着继续升级采用8PSK调制,这样传输速率可以上升至384kbit/s这就是EDGE;WCDMA的数据传输速率将高达2M/s。
(2)CDMA2000网络演进技术
主要的CDMA2000运营商将来自现在的窄带CDMA运营商。窄带CDMA向CDMA2000过渡的方式为IS-95AIS95BIS-95CIMT2000。IS-95A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4.4kbit/s,为了提供更高的速率,1999年部分厂商开始采用IS-95B标准,理论上支持115.2kbit/s的速率。IS-95C进一步使容量加倍,最后升级为CDMA2000。
窄带CDMA系统向CDMA2000系统的演进分为空中接口、网络接口及核心网络演进等方面。
①目前窄带CDMA系统的空中接口是基于IS295A,其支持的数据速率为14.4kbit/s,由IS295A升级到IS295B,可支持64kbit/s。
②窄带CDMA网络接口的演进主要指窄带CDMA系统A接口的升级和演进。对于窄带CDMA系统,以前其A接口不是规范接口(即不是开放接口),窄带CDMA和GSM的A接口的规范相比较,GSM是先有A接口标准,然后厂家依据标准开发;窄带CDMA是厂家各自开发,然后广泛宣传,最后凭借自身影响修改标准。
③窄带CDMA的核心网在美国经过多年发展后,从IS241A到IS241B到IS241C,我国CDMA试验网和红皮书以IS241C为基础,IS241D规范在1999年底,目前IS241E规范还未正式。
二、WCDMA和CDMA2000在我国的前景
对3G标准的选择不仅要看其技术原理及成熟程度,还要结合本国国情、市场运作状况等因素进行考虑。按目前的进展来看,两种标准最后不能融合成一种,但可以共存。
在我国,GSMMAP网络已形成巨大的规模,欧洲标准的WCDMA在网络上充分考虑到与第二代的GSM的兼容性,在技术上也考虑了与GSM的双模切换兼容,向WCDMA体制的第三代系统演进,从一开始就解决了全网覆盖的问题。而且CDMA2000采用GPS系统,对GPS依赖较大;在小区站点同步方面,CDMA2000基站通过GPS实现同步,将造成室内和城市小区部署的困难,而WCDMA设计可以使用异步基站,运营者独立性强;对于电信设备制造行业,我国在GSM蜂窝移动通信方面发展成熟,而窄带CDMA系统尚未形成规模和产业。
WCDMA采用全新的CDMA多址技术,并且使用新的频段及话音编码技术等。因此GSM网络虽然可采用一些临时的替代方案提供中等速率的数据服务,却不能提供一种相对平滑的路径以过渡到WCDMA。而CDMA2000的设计是以IS-95系统的丰富经验为依据的,因此窄带CDMA向CDMA2000的演进无论从无线还是网络部分都更为平滑。在基站方面只需更新信道板,并将系统软件升级,即可将IS-95基站升级为CDMA2000基站。
由此可见,WCDMA和CDMA2000还将长时间在我国共存,鹿死谁手?尚未分晓。
参考文献:
[1]TeroOjanpera,RamjeePrasad.朱旭红译.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杨大成.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罗凌,焦元媛,陆冰.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业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篇4
视频通信实质上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为不同地域的人们提供了类似与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为身处异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讨论问题并可协同工作的环境,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以及电视的真实性为一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二、视频通信的组成
(一)组成
一个视频通信系统包括节点机和通信网络两部分。典型的会议节点机主要由音/视频获取设备、回放设备、媒体编解码器、通信接口卡和会议功能模块构成。网络部分主要指支持实时多点传输的网关和信道。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的逻辑结构模型由六大模块构成:(1)人际交互模块,即视频会议系统的人机界面。(2)会议文档部件,包括会议文档的自动生成、管理和查询等功能模块以及与数据库的接口模块。(3)媒体处理部件,包括音、视频信息的获取、编码、回放等处理模块。(4)共享空间部件,包括共享空间管理模块、电子白板及应用过程共享功能模块。(5)会议管理部件,包括会议的发起、与会人员的管理(加入/退出)、会话建立以及会议结束等处理模块。
(二)软硬件与网络条件
要进行网络视频通信,需要一定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作为支撑。
1.所需硬件环境。
要使用网络视频会议,除了要有一台较高性能的多媒体计算机或显示屏外,还需要配备摄像头、麦克风、音箱或耳机等外部设备,其中最主要的设备为摄像头,它是用来进行视频获取的一个重要硬件,摄像头分为模拟摄像头和数字摄像头两大类,前者捕获的为模拟视频信号,需要将其输入到视频捕捉设备进行数字化后方可转换到计算机中使用。而数字摄像头可以直接捕捉影像,然后通过串、并口或者USB接口传到计算机里。
2.所需软件环境。
(1)操作系统软件: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视频会议软件都支持Windows98/Me/2000/XP/2003系统,另外也可有一些视频会议软件支持在Linux等非Windows系统中运行。
(2)网络视频软件:要进行网络视频会议,必须借助于网络视频会议软件。网络视频会议软件支持点到多点的视频会议应用,即可以在用户之间,也可以实现多个用户进行联机视频会议。
(3)其他软件:音频连接模块、网络交换机、多媒体加速软件、多媒体编码/解码软件等。
3.承载网络。
要在网络视频通信系统中使用视频,用户必须具有可供视频流畅传输的网络链路,也就是说用户必须具有足够带宽的局域网环境和宽带接入Internet的网络环境。
三、视频通信系统的实现
NetMeeting作为一款免费网络电话与协作办公工具,它除了支持视频、音频的实时交流外,还提供了文档与应用程序共享、电子白板和远程桌面共享等多种功能,是一款用于网络视频通信的优秀软件,使用它我们可以轻松的进行网上视频通信。
(一)安装视频软件
首先,检查需要进行视频通信的系统中是否安装了视频软件,如果没有安装,可以通过填加组件的形式进行安装。
(二)连接信息设置
确认NetMeeting已经安装在系统后,单击“开始”>“程序”>“附件”>“通信”>“NetMeeting”命令,启动程序。首次运行NetMeeting,软件会出现一个向导,要求用户信息进行简单的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输入个人信息。接下来,向导要求用户设置网络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网络连接情况选择ADSL、局域网等。单击“下一步”按钮跳过NetMeeting服务器设置,此时向导会要求对计算机声卡和麦克风进行测试。单击“下一步”按钮完成向导之后,即可进入NetMeeting主界面。
(三)开始视频通信
1.新建视频通信。单击“呼叫”“主持会议”命令新建一个视频会议,在弹出的“主持会议”对话框中设置会议名称(不能使用中文名)和密码,然后,将“会议工具”中的“共享”、“聊天”、“白板”、“文件传送”四个复选框全选上,单击“确定”按钮。
2.呼叫主机。建立会议后,与会的计算机即可呼叫主持会议的主机,方法是单击“呼叫”“新呼叫”命令,或单击NetMeeting面板中的“呼叫”按钮,打开发出“呼叫”的对话框,输入IP地址,并单击“呼叫”按钮即可对主机进行呼叫。
3.接入验证。此时,被呼叫方的计算机中会出现是否应接呼叫的对话框,单击“接受”按钮。然后,拨入方计算机即可登录会议,如果在“主持会议”对话框中设置了会议密码,此时还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要求用户提交验证密码。
4.进行视频通信。各个不同地方的参与视频通信的人员,只需要单击主界面中的“开始视频”按钮,即可发送视频流。将发言请求发送到中心站的服务器上,由主会场主持人来确定允许还是否定发言请求,一旦确定可以发言,即可实现通话。
(四)其他功能
NetMeeting界面下方有四个按钮,分别对应了“共享”、“聊天”、“白板”和“文件传送”四项主要功能(这四项功能需要在会议属性中启用,否则在非会议中处于不可用状态):
1.“共享”功能。通过共享功能可以便于同其他会议参加者在获得授权后控制本地主机上的应用软件进行演示与操作。
2.“聊天”功能。单击“聊天”按钮,NetMeeting会弹出一个聊天对话框,可以对所有或某一与会者发送聊天信息。
3.电子白板。系统提供多块白板,与会人员都可通过白板进行绘制矢量图,可以进行文字输入、粘贴图片等。在主控模式,主持可以禁止其他人使用白板。
4.传送文件。“传送文件”功能用来在与会者之间传送与接收文件。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只需单击“文件传送”按钮并选择需要传送的文件即可。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视频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视频通信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利用到工作及生活中,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根据自身对网络质量需求的不同,自由选择传输方式及终端设备,更多的行业、企业、个人都将享受到视频通信所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陈亮,引爆视频会议[J].互联网周刊,2008,(Z1):51.
[2]刘伟,浅析卫星视频会议系统[J].数字通信世界,2008,(03):58-60.
篇5
论文摘要从园地土肥水管理、树体管理两方面介绍石榴采后管理技术,以供石榴种植户参考。
石榴在10月份采果后至越冬前(11月中旬),是树体营养由采前向果实输送而转向积累时期。一般在9月份,石榴处于第1次花芽分化结束,第2次花芽开始分化并逐步达到分化高峰期。通常来说,第1~2花芽分化高峰期间所分化的花芽,在翌年则为第1~2茬花,占产量的比例很大,达80%以上。同时,石榴树树势的强弱,与其对冬季低温的抗性有很大的关系。生产实践证明:石榴采摘后的技术管理好坏和树势恢复的优劣,对石榴树的安全越冬和翌年的产量影响很大。石榴采后管理主要包括园地土肥水管理、树体管理等内容;其中树体管理又包括树体的修剪、病虫害的防治等内容。
1园地土肥水管理
1.1果园深翻
深翻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孔隙度,为根系的生长、扩展及养分吸收创造良好的理化条件;同时还能将部分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翻出冻死。果园深翻可结合施基肥进行,对新建果园实行扩穴深翻;对成年果园根据立地条件进行隔行、隔年轮换进行,深翻深度为40~60cm。
1.2采果后及时追肥
采果后,石榴树处于“休养生息”的树势恢复期,及时追施化肥,对于补充树体营养、恢复树势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追肥多以环状、放射状、条状等方法施入。追肥的目的是为了速效,因此通常采用尿素、三元复合肥、硫酸钾复合肥等速效性化肥。施肥量应根据树龄的大小、当年产量而定,壮年树、当年产量大的树,一般每株施尿素0.2~0.5kg,三元复合肥或硫酸钾复合肥以每株1.0kg左右为宜。追肥的时间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上旬进行。
1.3叶面施肥
采果后,为了尽快恢复树势,结合采后的追肥,及时对石榴树进行叶面喷肥。石榴叶面喷肥的肥料一般为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0.4%)、硫酸钾(0.3%~0.5%)、硫酸铵(0.3%~0.4%)、硫酸锌(0.4%~0.5%)等。为了增加和补充树体的营养,在叶面喷肥时可加入0.2%~0.3%的蔗糖。
1.4早施基肥
早施基肥,可使肥料早分解、早吸收、早利用及早恢复树势,以便提高树体抵御冬季的寒害和各种不良环境对树体的伤害。施肥时间在10月中下旬,施基肥时应当结合果园深翻;施肥的种类以充分腐熟的猪粪、羊粪、鸡粪、厩肥、人粪尿等农家肥、有机肥为主;使用量可根据树龄大小和产量水平而定,每株50~100kg不等;施用方法同追肥,施肥部位应当与追肥施肥部位错开。一般而言,早施基肥时可在树冠垂直投影的树盘外缘开沟施肥。
果园内如有杂草、秸秆类可先将其压进施肥沟的下部,上部压以肥料,尔后埋土封沟。若是10月中下旬气温较高,可以边挖沟,边剪根(将施肥沟内露出的根,均用修枝剪剪断),边施肥,边回填,以免晾根时间过长。
1.5肥后浇水
在追施化肥和沟施基肥后要及时浇水,以解除秋旱、沉实土壤,促使肥料分解、吸收,进而达到尽快恢复树势和充实花芽分化之目的。在干旱、无灌溉条件地区,可在雨后趁墒追施化肥。
1.6松土保墒
浇水后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保墒,保持水分,防止土壤板结,特别是盐碱地区,浇水后松土保墒,可以防止土壤反碱的作用。
2树体的管理
2.1摘净残果
将树上残留的达不到商品果要求的残、次果和没有商品价值的裂果、病果和虫果、僵果等全部摘除,以便于节约树体营养,同时防止其作为传播石榴病(果腐病、干腐病等)、虫(桃蛀螟、桃小食心虫、龟蜡蚧、康氏粉蚧、石榴绒蚧等)害的自然载体。一般而言,上述的病、虫、残、次、裂、僵果应在9月底,最晚不超过10月上旬全部摘除,并在果园外深埋处理掉。
2.2清除杂草
杂草传播病害、滋生害虫,同时杂草丛生时由于与石榴争夺养分而影响石榴产量。因此,应当在杂草不超过20cm时,就予以铲除,结合挖沟深施基肥,与肥料一起埋入地下。
2.3适度修剪
此时适度修剪,不仅有利于恢复树势,而且还有利于养分的积累,进而充实花芽,促使花芽的形成,为安全越冬和翌年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石榴树的萌芽、成枝力均较强,在修剪方法上应多疏少截;时间上应以冬剪为主、夏剪为辅,同时贯彻修剪三大原则:上稀下密、外稀内密、大枝稀小枝密。
通常,对于初果期的树,以培养树形骨架为目的,促使树冠扩大,采取轻剪长放,多用撑、拉、吊等方法,多留枝条,缓和树势,促进花芽分化,从而达到整形、结果两不误,并多培养斜生、下垂状态的各类枝组。对着生于树冠外冠的长枝进行短截回缩和剪除树体基部萌蘖枝,培养中型结果枝组。对于盛果期树,主要调整树体营养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应运用多种修剪技术控制树冠扩大外移,改善内膛光照,合理负载,杜绝“大小年”。
(1)疏枝。即疏去背上的直立枝、大剪口的萌条枝、过密的营养枝、上下临近的重叠枝、水平相邻的平行枝、已感染病害的带病枝、被虫蛀空的“空心枝”、过于拥挤的结果枝等。
(2)短截。短截已结过果的果台枝及被茎窗蛾、蚱蝉、豹纹木蠹蛾危害的虫害枝。
(3)回缩。要回缩因结果压弯的下垂枝、生长势不强的衰弱枝和尖削度较小的“两头停”枝。
总的来说就是:以轻为主,轻重结合,保持树冠原有结构;疏除或短截直立枝和竞争枝,减少树冠上部和枝数量,让阳光透进内膛;对过密、干枯、病虫枝全部剪除,集中营养,改善光照。
2.4病虫害防治
此期主要防治对象为桃蛀螟、桃小食心虫、茎窗蛾、刺蛾、中华金带蛾、金毛虫等虫害及干腐病、果腐病、褐斑病等病害。防治方法为结合修剪,采取以下措施。
(1)刮老皮。八年生以上的成龄树,随着树龄的增加、树皮的更新和干腐病等病菌的侵染,使树干的老皮逐渐增多而出现翘裂现象。为了防止干腐病等病菌的再侵染,在石榴采摘后,及时刮除老皮,并用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也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涂刷刮老皮后的树干,对树干有保护和防治病害的作用。同时,将刮掉的老皮火烧或深埋处理。
(2)树体喷药。石榴采摘后的9月下旬及10月,防治蚜虫可用25%的吡虫啉2000倍液或1%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5%氟氯氰菊酯(百树得)2000倍液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枣龟蜡蚧、榴绒粉蚧可用25%的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防治;若防治蚜虫与枣龟蜡蚧和榴绒粉蚧,可用25%的吡虫啉2000倍液+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2000倍液混合液进行防治;若蚜虫、枣龟蜡蚧、榴绒粉蚧、石榴巾夜蛾、中华金带蛾一起防治,可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灭幼脲、20%甲氰菊酯乳油与水,按(0.4∶0.3∶0.3)∶2000的比例,进行树体喷杀防治。在后期应尽量减少有毒农药的使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无管爆破施工技术
引言:本文根据石匠施工经验,对无管爆破的施工流程进行施工实验,初步论证其定向、造孔、装药、封孔的过程和方法。
1概述
1.1起源
在川北的农村,修房造屋通常使用石板作房屋正面的主要装饰材料。十余年前,聪明的石匠在开采条石、石板的过程中,发明了这种技术,经过多年的施工改进,这种技术在工程施工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1.2特点
无管爆破是一种不采用雷管起爆的弱控制爆破,利用火药或硝铵炸药按设定方向爆开爆破对象。爆破具有可控性好、成型精度高、基本不产生飞石、对周围建筑物无影响的特点。
特别是开采石料板材,开采面平整光滑、线形平直。
其与有管爆破相比较,主要是开采的石材面在炮孔处不容易大块掉碴,更容
易控制成型精度,在爆破时基本不产生飞石,安全性好。
1.3适用范围
无管爆破实际上是利用特殊起爆药包引燃黑火药或硝铵炸药,产生强气流撕裂爆破对象。所以要求爆破对象整体性好,没有一点漏气缝隙;岩石越脆硬爆破效果越好。
目前施工主要是应用于爆破体积小、建筑物密集处的施工,如开采石板材、条石、撤除建筑物附近的孤石等;也可用于混凝土工程。
目前施工的炮孔深度最大在4m左右,更大深度的施工尚须进一步试验论证。
2爆破器材
2.1黑火药
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的混合物,其配合比例为0.75:0.10:0.15,其化学反应原理是:2KNO3+3C+SN2+3CO2+K2S。它对冲击和摩擦的敏感性高,易溶于水,受潮后即不能使用。
黑火药是一种缓性炸药,其猛度小,是最好的无管爆破材料。
2.2炸药
使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或2号露天硝铵炸药。其性能参数见下表;
炸药性能表
炸药品种
2号岩石硝铵炸药
2号露天硝铵炸药
性
能
水分(不大于1%)
0.3
0.5
密度(g/cm³)
0.9~1.0
0.85~1.10
猛度(不小于mm)
12
8
爆力(不小于mL)
320
250
殉爆
(cm)
浸水前不小于
5
3
浸水后不小于
爆速(m/s)
3600
3525
2.3起爆器材
起爆药包仅采用导火索制作而成,不用其它材料,导火索的技术指标见下表;
导火索技术指标
组成
导火索由索壳和药芯构成,索壳一般由棉线、纸条、沥青绕成
外径
5.2~5.8mm,药芯直径不小于2.2mm
燃速
100~125s/m
延米燃烧时间差
同批每米燃烧时间差不大于15s
喷火长度
不小于50mm
浸水
在1m深水中,浸泡4h后燃速与燃烧性能不变
3施工工艺流程
无管爆破的施工流程是:
3.1定向
在造孔前先根据爆破目的确定爆破方向,爆破方向不受爆破对象纹理制约。按确定的爆破方向刻划方向线,也就是预先设定的爆破分裂线。如仅是为破碎爆破对象,则不需定向。
3.2造孔
3.2.1造孔机械及器具
造孔可采用潜孔钻、YT28手风钻和石工用的手锤钻子;设定方向采用扁钻开口,扁钻头部宽度比孔径宽5~6mm,两侧厚度为2mm~3mm
3.2.2孔深及孔径确定
炮孔孔深根据爆破对象确定,一般单孔孔深为石料在炮孔轴线方向上的高度或长度的0.7~0.8倍,目前应用的炮孔最大深度在4m左右。多孔布置其爆破孔孔深与单孔孔深一样确定,隔离孔要穿透爆破对象。
根据施工的目标物大小、硬度及使用黑火药或硝铵炸药的不同,造孔孔径采用30~100mm不等,石头面积大、硬度小、使用黑火药,则孔径采用较大值。
3.2.3炮孔布置
炮孔布置是根据爆破对象的大小和设计开口方向确定。不管单孔或多孔,有方向要求的,其炮孔均要布置于爆破方向线上,并且定向开口也位于方向线上。有方向要求的炮孔,其最小抵抗线要大于爆破方向上的长度,最好在3m范围内。
单孔布置:炮孔布置在设计方向线的中点,并且炮孔要位于设计开裂面上,单孔布置又有单孔单向和单孔双向,分别见下图01、图02所示。
图01单孔单向布置示意图
图02单孔双向布置示意图
多孔布置:爆破对象较大时,爆破方向线长度大于6.0m以上时,采用多孔布置爆破,先把其分解为两部分后再进一步分解。其布置见图03,图中隔离孔要穿透爆破对象。
图03多孔布置示意图
3.3制作起爆药包
由于起爆药包是用导火索制作而成,其防潮能力低,并且不方便保存;所以起爆药包都是在现场加工。
取一段导火索,其长度L=孔深H+30~40cm。两端固定并在一端褪20cm左右的棉纱和沥青纸条,注意在褪的过程中不能松动药芯、不要损坏沥青纸条、不要扯断棉线。
两手捏药芯的两端,按药芯绕线方向拧转至其快打结止,回折缠绕打结,并用力拉紧;用褪开的沥青纸包裹药芯结,再用棉线捆绑结实。并用工具轻轻把导火索击扁,以便封孔时不破坏导火索。
多孔爆破要保证其爆破按顺序从一侧到另一侧,起爆药包在制作时,外露长度根据燃速依次增加。
3.4装药
3.4.1装药量
在实际施工中,爆破孔采用集中装药;其装药量根据爆破对象的硬度、大小及使用硝铵炸药或黑火药确定,以重量计。一般石头越硬、越小,使用的药量越少,使用硝铵炸药的量小于使用黑火药的量。由于硝铵炸药的威力远大于黑火药,对于很软的岩石及俗称“沙包石”的岩石,只能使用黑火药,而不能采用硝铵炸药,否则爆破后的成品不能成型。
使用硝铵炸药一般装药量为(80~120g/m)×H(m)×孔径(mm)/25mm,使用黑火药则用量为硝铵炸药用量的2~4倍(按重量计)。
3.4.2装药方法
炮孔清理完成无积水后,先装30%的用药量,用硬质光洁的小木棍轻轻捣筑两下;再放入起爆药包,让导火索垂直贴在孔壁上(但不能贴在开口槽内);最后把剩余的炸药装进孔内,用硬质光洁的小木棍稍用力捣筑几下。
装药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多孔布置装药结构示意图
3.5堵塞封孔
装药完成后,用干燥细米石堵塞剩余部分炮孔,边放细米石边用手锤击铁棍用力捣筑,直至完成。
在堵塞过程中,注意导火索不能贴在开口槽内,要保持导火索垂直不弯折,并注意不捣筑导火索,以免导火索受力折断,造成盲炮。
3.6引爆
点燃导火索引爆;为保证安全,在点燃导火索后,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待爆破后进入。对于多孔爆破布置,其爆破要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起爆,一般是从爆破对象外边缘开始的起爆顺序。
3.7盲炮处理
如果爆破材料合格,爆破对象没有漏气空隙,在装药封孔时不出现导火索折断破裂,则都能够稳定传爆,爆破不会出现盲炮。
在实际施工中,由施工原因或对爆破对象有无裂缝判断失误,出现盲炮后,采用水淘方式进行处理,即加水洗并人工捣松,由于没使用雷管并且起爆药包仅是一段导火索,在处理的时候是很安全的。
如果是施工原因造成的盲炮,则按施工流程重新进行一遍即可,但如是由于有裂缝,则只有放弃,采用其它方式进行爆破。
4爆破效果
无管爆破主要是应用在开采条石、石板材、建筑物附近的石方爆破及其它不能采用雷管爆破的部位等,现在在公路、堤防、房建等工程开山取石过程中应用较多,其爆破无飞石、开采的条石整齐、开采面平整光洁,其效果可达到比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效果还好的程度。
5结束语
在使用合格材料的前提下,无管爆破成败的关键是制作符合要求的起爆药包、爆破对象没有漏气缝隙和堵塞封孔要紧密不漏气。
由于在农村条件有限,无管爆破施工基本上都是根据石匠施工经验进行,难以根据爆破对象的强度、硬度、体积大小等指标,确定施工爆破参数。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请专家同仁指正。
篇7
关键词:花椒;栽培时期;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
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能,在我省东部农业区的黄河、湟水河谷地温暖地带,已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栽植适宜区已接近海拔2500m地域,亦能正常结果。花椒为深根性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pH值在6.5~8.0范围内都能种植,但以pH值在7.0~7.5的范围内生长最好,花椒耐寒,年均气温为8~10℃的地区均能栽培。花椒喜光照,一般要求年日照时数不少于1800h。多在农户庄廓周围及具有小气候的退耕地内栽植,其根系耐水性差,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
1栽培时期
由于我省冬春季气候干燥,土壤水分少,最易造成脱水干燥现象。因此,在气候温和、雨水较多、土壤较湿润及空气湿度大的秋季栽植,一般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并将嫩稍、嫩叶剪除一部分,以减少蒸发,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提高成活率。
2栽植
应做到“窝大底平,深挖浅栽,重施底肥,熟土填窝,根深苗直,水分充足”。栽前按计划确定栽植点,按行距2.2m,株距1.5m进行挖穴,一般栽花椒苗3000株/hm2,挖穴深浅随苗木而定。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茎略高于地面为宜,一般定植穴保证直径和深0.5m以上,每株施有机肥3g、过磷酸钙0.2kg,并做到肥土拌匀,填入穴内,定植灌水后用干细土或地膜覆盖穴面,防止水分蒸发。
3土壤改良
深翻土壤,扩大树盘,达到熟化土壤的目的,花椒是一种深根性植物,根系的旺盛生长,需要有通气良好和富有有机质的土壤条件。定植后如不进行深耕扩穴,随着树龄的增长,根系也会限制在表土层内,其后果将造成冠形矮小,地上部分所需营养供不应求,果实丰产性差,花椒树寿命短。所以从秋季开始到封冻前要进行深翻改土,具体做法是:花椒树冠下土壤浅挖,树冠外土壤深翻,以免伤根,松土的深度一般应掌握在20~25cm。
4施肥
花椒的正常生长与结果,需要从土壤中吸收一定量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氮、磷、钾三大元素对花椒树的成长与果品丰收有重要的作用。施肥方法主要有穴施、环状沟施、放射状沟施3种。一般以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为宜。施肥时沟穴应掌握将坑挖在树冠滴水下面,这个区域内花椒的须根最多。此外,还可在树上进行叶面喷肥,如磷酸二氢钾、增产菌、叶面宝等,以补充养分,提高产量。
施肥一般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根外追肥4种。基肥在第1次耕地前(秋耕),将肥料均匀撒于地面,在翻耕时肥料被埋入耕层中,达到全层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配施磷肥。秋季施基肥,土壤潮湿,地温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使有机物有效地转变为无机盐(物),迅速被花椒根系吸收,增加树体营养,起到恢复树势的作用。一般六至七年生的树,每株施有机肥15kg、过磷酸钙0.3kg为宜。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肥配适量的钾肥,一般可分为2次进行。第1次在4月下旬或5月初,追施有机肥和钾肥,以促进新梢生长,增加叶面厚度,提高光合作用,提高坐果率和幼果发育。第2次在6月下旬至7月初,以速效氮肥为主,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六至七年生的结果树,第1次每株用有机肥5~15kg,第2次每株用复合化肥0.25~1.00kg。
5修剪
花椒幼树易徒长,造成枝条骨架不结实。因此,幼树在第2年和第3年中应进行夏季修剪,以采取摘心控长为主,培养矮而开张的树冠,以利树体的通风透光和采收果实。树龄进入盛果期后,除自然灾害外,坐果一般没有大小年之分。为此,冬剪以短截为主,结合夏季修剪即可调整生长与结果的矛盾。6防冻保产
花椒树在开春后发芽较早,果苔形成也较早,易受春寒威胁,严重者颗粒不收。因此,应注意天气预报,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在花椒树发芽、坐果期如遇到春寒,应采取必要手段,如进行人工煨火、熏烟等预防措施。煨火时间一般应选在日出前2~3h内。煨火位置:零星树应煨在树冠下,成片林掌握风向,布设梅花点,煨在上风口效果最佳。如遇昼夜长时间低温的特殊冷冻天气,应掌握气温出现0℃以下时开始煨火,不能间断,直至气温回升到0℃以上时为止。
7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病害是锈病,发病初期(7月中下旬)用1∶1∶100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期间用25%粉锈宁600倍液喷打。蚜虫是花椒树的主要害虫,一般发生在5~6月,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最为严重,危害严重时对树木的生长和产量影响甚大。为此,在蚜虫宜发生期应随时注意观察虫情,如有发生危害及早进行防治。花椒谢花后喷施40%乐果1000~1500倍液或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严重时8d左右再喷施1次,在休眠期喷5~8°Bé的石硫合剂。跳甲虫为害花椒叶,发生时用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杀螟松喷打;天牛蛀食枝干,发生时用注射器向蛀孔中注入甲胺磷800倍液;木蠹蛾为害树干及根茎,发生时用40%乐果柴油液(1∶9)涂虫孔,进行毒杀,在成虫产卵盛期和幼虫孵化盛期用50%杀螟松500倍液杀死。
篇8
长白山气势磅薄、巍峨壮观、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它不仅是一座十分惹人注目的名山。而且是一片翠绿的浩瀚林海。它以众多的白色浮石和九个月的积雪而得长白之名。它又以茂密的森林,红松(PinuskorajensisSieb.etZucc)的故乡而称著于世。
为了认识长白山的森林分布、生态和演替的规律,学习长白林区的经营管理经验,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院于1982年8月10~17日组织了赴长白山的学习考察。现把在长白山考察看到的几个自然规律概略地介绍一下。
l、森林垂直分布规律
长白山海拔269lm,为东北的第一高峰。由于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温和而湿润,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见图1)。
2、森林生态规律
长白山北坡的森林,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植被带,而在每个植被带内又是属于不同的植被类型。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多呈混交林状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生长发育良好。在历来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不仅遵循着生物学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而且天然生态系统平衡的规律,在这里的体现也是比较充分的。虽然它们处在不同的植被带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不同,数量不同、结构和有机构成比例亦不同,但它们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食物链生存和发展。这就是生存系统平衡规律在这里的作用。
这一点正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合理的经营利用森林、不断地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一环。
3、森林演替规律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
时期内表现出来的,森林植物的相互更替演化发展的规律。
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并参阅有关资料得知:长白山的老林(原始林),遭受火山破坏后(长白山第三次火山爆发于1702年),出现草原,由草原再生桦木林(白桦或佩桦),由桦木林(阳性树)内再生钎叶树种(云杉、冷杉等阴性树)而恢复为老林。老林经过度采伐,又成杂木林(软杂木林),由杂木林内再生针叶树而恢复为老林。这就是长白山老林的演替发育过程。总之,我们到长白山学习考察,看到原
始森林多呈混交状态,生长稳定,产量较高(每公顷平均蓄积量常达500m3)。还看到了几个自然规律在长白山北坡比较集中的体现出来。从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自然规律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并启发我们重新认识与总结过去的工作。
二、对几个自然规律认识和运用的分析
人们在各项营林活动中,一方面是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运用自然规律,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建国以来。我省运用森林分布等自然规律,并结合林学原理,而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据全省“四、五”森林资源清查统评,东部九个林业重点县的人工红松林达13.3万亩,落叶松217.2万亩,分别占全省该树种面积的96%和82%。西部(医巫阎山以西)的人尹工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carr)超过250万亩,约占全省油松面积的45%。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in.)主要集中在辽北沙地,从1955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上引种,63年以后相继在彰武、康平、昌图等县大面积造林,现在全省不少地区用于造林,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我省引种刺槐也较早,由于多年引种驯化,生态适应范围逐渐扩大,现几乎遍布全省,并成为辽南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全省人工杨柳林至75年达到581.3万亩,一半以上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自然形成了各树种的适生区、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
从林种布局上,人们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提高对发展林业的认识,如从社会上林副产品的供需矛盾,从工农业生产上由于生态失调,而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等,提高了对森林公益作用的认识。因此我省不断调整林种比例:“四、五”森林清查时用材林占58.8%,防护林仅占6.4%,80年全省林业区划,将防护林上调到33.7%,用材林下调到36.5%,其它林种也作了合理的调整。这样东部林区作为辽河平原的天然屏障,形成了水源用材林基地。辽西以水土保持林为主;辽北以防风固沙林为主;辽中以农田防护林为主;辽西、辽北和辽中的部分地区,构成了我省“三北”防护林体系。辽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它以经济林为主。这样将运用自然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的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据1975年统计,建国以来全省已造人工林1802万亩,占绿化任务的46%。森林覆被率由解放初期的妞.6%,提高到23.5%。
在认识和运用森林生态和演替规律方面,也取得很大成效,特别是广大林业工作者,较早地认识到发展混交林的好处,科研部门重视混交林的研究,东部开展了人工诱导针阔混交林的科学试验,西部进行营造混交林的调查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及时指导了林业生产实践。
各营林部门又在生产实践中,精心培育出一定数量符合生态演替规律的不同组成、不同形式的混交林。如辽东的落叶松与色赤杨(AlnustinetoriaSarg.)和白桦混交,辽西的油松与色树、柞树,刺槐与色树混交等,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如阜新大板林场,23年生油松与色树混交林,郁闭度0.9,油松高sm,色树高sm,生长量超过当地同年龄的油松纯林。这些混交类型,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提高林分质量方面,已初步显示出其优越性。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从食物链上进行研究,已采用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并取得一定效果。另外在引种、育种方面也取都很大成效,在种源保护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正在积极进行。
总之,我们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方面,成效是多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随着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觉得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上还有片面性,还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认真的加以总结,我们觉得主要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l、对自然规律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一次完成论。
过去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往往注重森林分布规律,忽视演替规律,更缺乏了解生态规律。总认为森林垂直分布在我省不明显,水平分布规律已基木了解。群众习惯于造纯林,所以在西部干旱地区,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在东部山区亦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落叶松、红松纯林。结果病虫灾害越来越严重。
我们认为,这与认识上、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是分不开的。
2、我们林区的各项人为经济活动,还在有意无意地切断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我们知道森林和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它们是相互依赖,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捕食链,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见图2)。
过去我们往往忽视捕食链,所以在辽西多地区,对老鹰、狐狸、猫头鹰和蛇等一律视为有害动物,大加捕杀,结果切断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鼠害、兔害和虫害的发生。
3、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未被广大群众和部分林业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接受。
我省人工营造的混交林很少,据阜新地区调查,仅占有林面积的1.6%。我们对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缺乏深入的调查和有说服力的分析,我们仅根据近期在医巫间山的调查,混交林腐殖质层厚度一般超过针叶纯林5一10cm,而且结构较好,抗病虫灾害能力强。
由此看来,混交林不仅在实践中表现出很多的优点,而且在理论上完全符合森林演替和生态平衡的规律。可是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却常常不愿采用混交方法,其原因除认识原因外,还有伯造林时麻烦,抚育管理费工等思想。但从长远观点来着,针叶纯林比重过大,会动起土壤酸化、肥力降低,而影响下一代的森林更新。
4、有些地区在引种、育种方面,尚有盲目性。近年来,由于林业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兴起,切感种苗不足,因此有些地区从外地、远至关内调进大量的种子,这些种子在辽宁安家落户以后,表现出长势不同,适应程度不同,一些地区在选育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树种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弓{起生长差异的数理统计的分析。
三、提高营林技术水平的途径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白熊规律认识的深化,并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所各项营林技术水平,:公将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认为目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从针对林业职工队伍的现状,开展全民教育。
据了解,我省林业职工中,文言占2.5%小学占18.4%、初中占47.6%、高中(包括中专)占25.9%、大学仅占5.6%。就是达到了大、中专实际水平,还有个知识老化的问题。据说知识是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在老化,这就说明,我们要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就必须在全民教育上下一番功夫。针对不同程度,提出奋斗目标,订好措施,做出规划。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认识自然和改造白然的能力。
2、加强林业调查设计工作。
调查设计是科学营林的基础,但从“文大”以来,对土壤、植物、气象等基础学科的本底调查,近乎取消,近期才开始恢复。我们认为今后的调查设计,不仅要队复和加强本底调查,进行调查设计研究和多学科的<上接49页)综合分析,而且要积极地运用科研最新成果。一要进行立地环境的分析和质量评价。最后做出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划设计。
3、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
森林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林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关系着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这一研究,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功能及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及其调节控制的原理。从食物链上探索松干纷、松毛虫以及红松疙锈病等的防治途径。
4、总结符合自然规律的森林类型的培育经验,树立典型,组织推广。
今后要认真总结混交林,栽针留阔,打柴留树等造林经验,大力宣传、推广混交林典型,逐步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
篇9
1初步处理方案的重点
(1)调整垫层的高度通过研究《DL_T5068_2006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表5.2.2-2“机械过滤器衬托层高度”、《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材料设备续册3》表5-15“对于直径3000的细砂过滤器的石英砂垫层粒径级配及厚度”及厂家级配要求,对细砂过滤器的垫层级配进行调整。(2)规范滤料装填过程:对第一层16~32粒径砾石再次进行人工筛选后装填;对垫层通水浸泡、铺平后继续上一层装填.(3)改进运行操作:反洗时监视、控制反洗流量,先将反洗进水阀关小后再逐步开大,通过观察反洗滤料涌起高度判断达到反洗效果。根据上述分析对A、D细砂过滤器按照优化级配方案进行了装填实施,短期良好的运行之后,A再次漏砂。F细砂过滤器级配优化、装填后的第六次加速正反洗试验发生的漏砂。数次试验表明:通过简单改变、优化垫层厚度的方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细砂过滤器的漏砂问题,不能在运行中保证细砂过滤器的六层垫层合理、稳定的级配关系。漏砂的直接原因是垫层发生的乱层,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形成不可逆的漏砂现象,漏砂现象不可能通过正洗和反洗进行修复。根本原因是细砂过滤器的结构设计、垫层的装填方案在除盐水系统正反洗运行条件下无法保证合理的级配关系。
2针对细砂过滤器的运行条件分析
(1)反洗流量的影响:细砂过滤器水反洗强度10L/m2s,反洗流量设计为280t/h。过大的反洗水流冲击使垫层瞬时加速,可能导致不可逆破坏。(2)滤料不恰当的反洗膨胀高度的影响:反洗膨胀高度400mm(≥50%),而这个高度的定义并没有严格的论据,根据正反洗之后的过滤器运行效果来定义反洗高度是合理的。(3)细砂过滤器内部结构的影响:细砂过滤器内部空气支管错误安装、结构上的不规范,增加了细砂过滤器在空气擦洗过程中和正反洗过程中垫层乱层的可能性。根据上述原因,改变细砂过滤器的滤料装填方案是解决漏砂的最佳途径,可以采用对穹形配水板改造为水帽的方案或采用骨架网箱柔性固定垫层的方案。通过对比,改水帽结构需要对容器内部结构重新设计、施工、衬胶,工作复杂、施工周期长、费用高,骨架网箱柔性固定垫层采用在垫层处增设不锈钢防漏网的方案工艺简单、周期短、价格低廉,故优选用“骨架网箱柔性固定垫层”方案。
3A细砂过滤器,主要改进措施
对于A细砂过滤器,主要改进措施为:(1)采用骨架网箱柔性固定垫层(垫层自下往上计)从流动阻力、过滤器效率、运行可靠性、实施便利性综合考虑,确定采用三级骨架网箱:第一层增设单不锈钢网,直径2500mm、3目、丝径2mm,用不锈钢丝垂直固定在过滤器下部锚点处;第四层增设网箱包覆2~4mm垫层,采用8目、12目不锈钢网;第六层增设网箱包覆0.5~1mm垫层,网径80目,网箱固定在过滤器内部空气支管支撑横梁处。(2)正确安装空气擦洗支管通过与厂家进行确认,将所有空气支管的方向进行检查并按照内孔开口向上进行回装。(3)改进控制操作流程细砂过滤器执行反洗步序时应缓慢开启正反洗进水手动阀,控制反洗水量不大于280t/h;通过观察窗,监视滤料膨胀高度大约300mm时即保持冲洗流量不变;试验时采用第一次正洗结束之后,关闭正洗排水阀,开启过滤器放气阀,打开反洗进水阀,见放水阀有水流出后关闭放气阀,再进行反洗过程的操作,保证过滤器满水。根据制定的方案,A细砂过滤器于2014年12月初采用骨架网箱柔性固定垫层方案进行装填。经十次加速正反洗试验,没有发现漏砂现象,过滤器的运行压差、水质均在合格范围之内。由于骨架网箱柔性固定垫层方案在除盐水处理系统的应用经验很少,需要对网箱的使用寿命、运行效果进一步验证,方案得到充分验证之后,将装填方案纳入常态化的维修规程。
4结束语
篇10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是指一国或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及健康、阻止欺诈、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或以贸易保护为目的所采取的种种技术性限制措施。这些措施若标准过高,超出了实际需要;或者在制定技术规格时带有偏见,不合理地优待本国产品或某些特定来源的进口产品时,则会变成不合理的贸易壁垒,在主观或客观上成为自由贸易的障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正被逐步取消,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活动空间也日益缩小,以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面貌出现的技术性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Agreementon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简称TBT协议)也积极鼓励协议的各参加国制订技术法规和标准,并推行评审制度,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出现了国际贸易中商品的进出由价格、关税调节变成了由技术指标或技术指数或法律、法规来调节的趋向。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九大出口贸易国,我国出口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表现
我国目前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出口占我出口总额的47.8%。由于这些国家科技发达、技术水平高,客观上对我出口产品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压力。实际上,早在1980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就开始限制和禁止我国中草药进口,而进入90年代后,发达国家对我出口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更是愈演愈烈,主要表现为:
1.涉及出口商品品种多、范围广。
我国的出口商品中,不论是传统的农产品、纺织品、玩具,还是新近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都不同程度、不同内容地面临着技术性贸易壁垒,且技术性贸易壁垒已从原来的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到生产、加工领域。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应从商品生产的全过程来控制质量,防止污染,有效利用资源,要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环境保护与认证工作,所以要求进口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也必须符合本国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如欧盟多次就我国的肉类产品加工过程的环境与卫生问题进行检验,由此构成限制我肉类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绿色技术措施兴起的今天,ISO14000所要求的清洁生产也成为许多国家限制我国产品准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同时,由于受工业整体水平的限制,所遇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还体现在外国对我产品的包装、标签要求、检验和检疫规定、环保、电子商务等方面设置的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首要非关税壁垒。
2.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后果越来越严重。
1998.9.11,美国规定必须对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物采取严厉的检验,确保所有纯木材的包装材料都经过高温处理、熏蒸或防腐剂处理,否则,所有运来的货物将一律被拒绝入关。这涉及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大约100万个集装箱。按美国要求的方法对木质包装进行处理,不仅耗费很长时间(一个40英尺货柜消毒要用7-10天的时间),而且消毒费用也很高(900-1000美元),包装成本将增加1/3,直接损失数亿美元;我国出口产品尤其是机电产品广泛采用了木质包装,因此,该禁令至少间接影响到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1/3,约130亿美元。1999.6.1,欧委会在未向中方做任何通报,也没有任何磋商的情况下,以中国出口产品的木质包装不合格为由,单方面决定对中国输欧产品的木质包装实行新的检疫措施,而且该紧急措施的实施日期为6.10,几乎没有给中国出口商任何宽限时间,据统计,此举影响中国60-70亿美元的对欧出口。
3.标准高、多、且又复杂多变。
标准不断提高。美国提出禁止进口未实施管理体系国家的水产品和肉、禽加工食品。日本也在2000年开始对进口蔬菜施行HACCP体系管理方案。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规定花生中的黄曲霉素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十;美国、加拿大规定日用瓷器中铅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七;日本规定茶叶中农药残留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零点二至零点五。
标准和规范名目繁目。发达国家在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标准和规范不但名目繁多,而且都是以国家的法律、法令形式公布的,其中美国有2.5万个,英国有2.2万个,德国有1.6万个,日本仅在农残限量方面的标准就多达6000多个。
标准复杂。美国常见的产品认证标准分别对计算机、玩具、无线电设备、电视、传输设备、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设备、纺织品等进行认证,进口商只有拿到相关许可证后,才允许通关放行。而日本除JIS、JAS两个技术标准体系之外,具有日本特色的行业协会、专业团体也在行使自己的规格认证权力。
标准多变。发达国家经常对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其它国家在信息不畅的情况下,按进口国的原先要求生产商品,在出口时就会遭遇“信息壁垒”。
4.一些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有明显的歧视性。
我国肉类生产居世界前列,但是目前对美国的肉类出口基本上还是空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采用拖延等方式拒绝接受我国企业进行有关检验和审查的申请。美国还对我国出口水产品加工厂实施"HACCP"注册制度,对我国出口罐头的生产加工厂实行“低酸登记”。更有甚者,美国部分企业正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系统”(SA8000)认证,把人权标准与进口贸易结合起来,其用意不是维护人权和社会责任,而是试图抬高劳动力成本,削弱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美国和欧盟为了限制我纺织品对其出口,调整了原产地规则,轻而易举地达到了限制的目的。由于大米市场的疲软,日本对我国大米进行104项药残和农残检测,不但技术指数项目多,而且检测手段也相当繁杂,而对其市场上国内生产部分却没有如此多项的检测。
三、我国屡遭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原因分析
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工具。
借保护消费者之名,把技术法规和标准当作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各国政府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定主动权掌握在各国政府,不需要通过国际组织的批准,世界贸易组织对它的限制也很少,因此,与实施程序复杂,实施过程长的反倾销相比,它具有可操作性和见效快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通过此手段,短期内即可达到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和相关产业的目的。
2.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进出口总额已从81年的400多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4743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九大出口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3.我国出口产品档次低,结构单一。
我国出口商品种类主要集中于纺织、轻工和农副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生产条件较差,技术水平落后,造成出口商品质量不高,据专家估计,我国产品质量实际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而随着全球质量水平和档次的迅速提高,国际标准不断提高,我国产品出口的技术性门槛也随之提高,出口商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以纺织品和服装为例:从1994年起,德国、法国、荷兰和日本相继颁布法规,禁止某种染料的服装和纺织品进口,并对进口服装附件进行了严格规定,使环境因素成为继配额和原产地限制之后,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又一重要壁垒。
4.我国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宏观管理也存在严重不足。
我国目前在国家标准中只有10%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我国标准体系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标准多而杂,造成产品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令人难以掌握。我国对国际通用的标准和技术性管理措施知之不多,对主要对象国的技术性手段缺乏了解,不能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加以指导。
此外,我国许多企业质量管理意识、卫生检疫意识、环境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养殖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养殖户为了实现饲养的高效率,大量用药以控制疫病,而毫不顾及动物内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为了促进动物生长,盲目使用激素类药物,而不问其对人体的影响。
四、我国的对策思路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国对华贸易中原有的配额等数量限制和其他限制性手段,将失去作用,迫于国内企业界和劳工组织等方面的压力,外国政府必将采取其他符合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手段对国内某些产业、市场、就业等进行保护。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合法性、隐蔽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必将成为重要的保护手段。为此,我们应积极探讨对策并尽快加以落实,具体地讲:
1.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方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下提供有关技术标准、法规的国家级咨询点,我驻外经商参赞处等机构收集、跟踪国外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措施,建立中国国家技术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让他们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我们还应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有关发展中国家特殊和有区别的待遇这一原则,坚决反对发达国家提出也我国的经济发展、资金和贸易等方面不相适应的标准。对于歧视性规定,我们要坚决予以反对,采取双边磋商,或在入世后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方式,谋求非歧视性的贸易环境。
2.加强国际认证工作,建立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相互认可机制。
认证是证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管理体系符合某种标准、法规的合格评定程序。由于认证是依据国际惯例对产品进行评价和管理的一项工作,特别是依据国际认证制度开展的认证工作,得到了有关国际贸易和关税组织的认可,并作为贸易各方接受进货、签定合同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我们应广泛深入宣传、大力推广ISO、IEC等一系列国际性标准的认证,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认证覆盖面,使我国更多产品获得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加强与更多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签定认证协议,实现双边认证。对进口国需要通过有关认证的产品,检验检疫部门要按照认证协议的要求和认证标准,帮助企业建立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减少贸易摩擦。我们要积极建立与国际和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相互承认彼此的认证可以节省产品在重复认证中的巨额花费。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加强对认证机构、实验室的考核和管理,进一步提高认证水平和国际信誉,使我们更多的认证机构和实验室取得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和授权,为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如欧盟以外的认证机构可通过政府间、认证机构间相互承认合格评定的协议获得欧盟授与的“被指定机构”的资格,从而使自己的产品在国内获得认证后,即可顺利进入欧洲统一市场。
3.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引入技术规定和技术标准,技术规定是指强制适用的标准,而技术标准则指自愿标准。技术规定应基于国际标准,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各成员国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它国际性标准组织。在执行自愿标准方面,要求各成员国以国际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基础,在资源允许的限度内,参与产品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以在强制适用标准和自愿标准方面走国际接轨的道路。因此,我们应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同时,要广泛宣传推广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和发达国家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让生产企业在掌握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去安排生产,以使产品符合进口国要求,这对扩大出口贸易,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帮助。
4.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要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为质量管理国际接轨打好基础。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有制约受阻的负面效应,但同时也有推动作用。“质量体系认证和评审制度”作为非关税壁垒为越来越多发达国家所采用,目前世界上获证企业已达几十万家,主要分布在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只要跨越这个障碍,就可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例如,海尔集团已基本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所以我国各类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必须认清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多方收集信息,关注本行业国际标准和行业内先进企业标准的动态,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本企业的标准,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管理工厂,完善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同时,加速开展产品认证,实验室认可和按ISO9000、ISO14000标准进行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核注册,使企业出口产品符合国际市场的需要,取得国际市场的“准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