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7 06:5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教学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目教学管理

篇1

【关键词】 项目教学管理;项目评估体系

近几年来,项目教学在全国职业教育兴起,但主要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管理和评估体系的研究也还在起步阶段。笔者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下简称NYP)参加“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培训,并且深入了解项目教学的管理和评估体系。

一、“教学工厂理念”、项目教学及其模式

项目教学的基础在于“教学工厂”为主导的培养方式,即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且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了要将企业实践环境引入学校,或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践当中,项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NYP的项目教学建立在真实项目的基础上,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从事一种研究或设计活动,最终体现成相关的完成品,并从过程中加深掌握学习的成果。NYP项目教学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分为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每一个学期有一个单独的学期项目,根据该学期所开设课程来设计,由课程教师引导每周的运作流程。在第三学年设12周的“毕业项目”和12周的“企业实习”。“毕业项目”分为企业创新项目和科研创新项目。毕业项目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所层次的工作环境中。“企业实习”相当于我们的生产性实习。

二、项目教学的管理

(一)项目来源、应用和管理方式。NYP的项目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大型企业。这些项目按照难易程度被拆分为许多小项目,然后被妥善地制定为学生的学期项目或者是毕业项目。在第一、二个学期,主要是完成创意项目。从第三学期开始,学生会被要求完成一些以主要课程为基础的学期项目或者毕业项目。在项目的管理上,由教师带领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从项目的产生、策划、师生分组、项目过程监管到项目实施过程的挑战处理等方面都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最终由以项目导师和评审委员会老师们一起对项目成效进行评估。

(二)无界化校园,形成团队合作的项目管理理念。无界化的理念来源于现实的问题,NYP的企业项目所涉及的问题没有办法用工程之间的界线或者学科专业之间的界线来划分。因此,在解决企业项目的过程中要求各个系部之间共同研究、分工协作以保证项目的顺利管理和完成。无界化的理念渗透到了校企合作、教学与市场、校内资源等方面。企业将工作车间、商店设置到学校中,将先进的设备机器交给学校使用,将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派到学校授课,学院接受并完成企业的项目。同时学院紧跟市场和科技的走向,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并且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三)以人为本,倡导教师辅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管理精神。NYP的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当项目主体,项目老师为项目设定标题、规格与科技的应用,学生自发性的执行项目,包括项目执行方式、进度、寻找资料、解决问题、规划学习汇报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完成项目时,接触到的是真实的工作场景以及真实的项目,有利于学生掌握与市场接轨的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四)AES知识库,推行共享式项目管理手段。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构建、成果展示都存放在AES(Accumulated Experience Sharing)知识库中,通过设定权限的方法,让全校范围内的师生学习和分享。学院将经验积累和分享体系作为一个常规化、系统化的要求加以推行,教师和同学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方法、结果都要放在知识库中以便形成自己的一套过程性记录。对于学生来说,如果第一批学生在毕业项目时间内还没有完成的部分项目,可以交给下一批学生让他们阅读记录后继续完成。对于教师来说,能够随时查看学生的完成进度,并且给予指导。

三、项目教学的评估

项目评估按照项目的类别分为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的评估。学期项目由导师带领学生完成,并对项目成绩进行评估。导师的评估项目为学生课间学习表现,作业呈交、项目成品演示质量。导师不仅要评估项目的构思创意,项目成品的完整性和操作性,同时还要考查学生思考、动手能力,团队精神,沟通演示技巧,最后综合评估完成情况。学期项目的设计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遵循了教学规律,在评估上也体现不同学期的特点,第一学年重点在于创新,第二学年重点在于整合知识,锻炼能力。第三学年,完成毕业项目。毕业项目由项目老师和独立老师评审。项目老师在项目期间要对学生的项目期间作业表现,项目成品操作成效,项目报告质量进行过程性评估。评审老师要对学生在项目期中和期末项目演示与答辩表现进行评估。最终评估从项目呈现技巧、项目控制与管理、项目研发成果、工作态度,项目成果报告五个方面进行期中和期末评审。

四、启示

项目管理方面,我国的职业技能教育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在管理上方便了老师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全程指导,由于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共同开展,让老师能随时查缺补漏,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完成任务,缺乏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因此,我们可以以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为根本,借鉴项目教学的方式,通过项目任务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创意设计或者项目,以锻炼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除此之外,我国职业院校可以借鉴AES知识库建设,在常规化、系统化的要求下,将项目完成的过程存入知识库,促进知识与资源的共享。教学评估体系方面,我们可以借鉴NYP的评估方式,综合地从项目呈现技巧、控制与管理、研发成果、工作态度和项目报告等方面评估。在项目呈现技巧方面让学生了解格式、内容和呈现技巧的重要性;在控制和管理方面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积极参与;在研发成果方面让学生具备整体地完成项目的能力;在工作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报告方面,具备一定的表述能力和写作能力。老师在项目教学的开始时候,让学生清楚评估方式和要求,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学生讨论和进行督导,便于学生完成任务,同时培养工作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言.项目教学法.职业技术教育2003(7)

篇2

Abstract: "Production Mode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s determined by the model of a enterprise workshop. This paper around the product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volved skills, management and team cooperation proposes an operational, systematic, scientific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which is to meet the use of the NC Professional "Project Approach" and create a new wa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New teaching management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kills vocational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zero-docking" between students and enterprises demands.

关键词: 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项目教学;数控专业

Key words: production mode;teaching management;project teaching;NC Profess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217-02

1“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 实施与运用的背景、理论依据与目标

1.1 开创教学管理的新路子是教学模式革新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理念已经从“是什么”“为什么”的学科体系转向“怎么做”,“怎样做更好”的学习领域体系,职业教育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用“项目教学法”把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完成。其全过程的特点在于避开传统的学科体系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以逻辑思维方式为主转向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注重动手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主建构知识等能力的培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赵志群博士在《从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谈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在职业教育中推行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项目教学法”的课堂教学,逐渐取代传统教学中“视理论为基础”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上种种转变可以看出,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开创教学管理的新路子成为了教学模式革新的需要,这也必然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走势的需求。

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作过程知识”是在工作过程中直接需要的(区别于学科系统化的知识)、常常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职业性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职业教育常常忽视了对学生掌握“工作过程知识”这一要求。建构主义理论也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教学媒体资料),创造模拟工作情境,以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

1.3 “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 的运用使项目教学的实施更为有效当前数控专业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已经比较广泛,“项目教学法”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实施与运用,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针对“项目教学法”的特色,实施的方式要在运用的效果上得以体现,这就要求实施与运用要相得益彰,就必须有更为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探求并初步确立适合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是为了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环境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能力或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机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动态发展要求的能力。“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是为项目教学的实施开创出一条适合专业教学管理的新路子,使项目教学的实施更为有效,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与素质的提高。

2“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在数控专业项目教学中的设计

2.1 了解企业生产运行模式在数控专业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要考虑到学生对数控技能的基本认识与接受能力,特色教学管理方式在实践教学中要围绕着适合学生的发展方向去展开。“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是以一个企业车间的形式来确定的,它围绕产品制造过程中涉及到的技能、管理、团队间的合作来设计,以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要求间的“零对接”。了解企业生产运行模式是“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设计的前提,是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督促、自我鉴定衡量,实现自我价值的依据。“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的生产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2.2 生产组织结构的建立与管理

2.2.1 模拟生产组织结构的建立把全班同学每5-6人分为一个生产小组,分别任命一名车间主任,即各组负责人。车间主任可以考虑作为以后参加技能比赛的选拔对象。同时以自由结合为原则,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素质,对各组成员进行适量调整,尽量保证各组的实力均衡,避免打击一些差生的积极性,要保证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2.2 模拟生产组织的管理规范考勤制度,制定项目考勤表(见表1),建立考勤档案,考核结果与成绩挂钩。

2.3 编写加工技术文件加工技术文件是指导工人操作和组织管理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是企业和车间进行设计或技术改造的重要原始资料。它反映了加工中的客观规律,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这是企业生产中的工艺纪律。

2.3.1 工序卡(见表2):

2.3.2 刀具卡(见表3):

2.4 生产质量管理与评价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培养正确的质量观,建立质量检验制度,是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2.4.1 产品质量检验卡(见表4)。

以圆弧锥度轴的生产为例,零件图如图2所示。

2.4.2 车间(小组)生产质量管理“生产质量报表”是对学生在实训中的生产综合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3实践反馈与思考

3.1 “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在“项目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这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使学习与职业、社会的实践行动息息相关,不但教给学生复杂社会实践中的行为模式,而且教给他们如何对自己行为标准和行为结果进行反思。在制定生产任务与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各个学生对自己能否完成指定的任务充满了期待,同时也使学生关注着生产任务的完成时间与完成质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

3.2 “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有利于选拔与培养优秀的比赛型选手在“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对于“车间主任”的选任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选拔,选出几个相对有能力的学生担任。在数控项目教学中,对这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长期的重点培养与任用,既培养了他们掌握技能的能力,更让他们在管理生产小组与帮助车间员工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充实、自我提高,为他们能够在比赛中经受住考验奠定了基础,为每年的职业技能竞赛培养了一些后备选手。

3.3 设备、工位不足严重制约“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的运行

工科专业的设备与工位不足是各个学校的大问题,特别是数控专业,虽然有着国家与政府的扶持,但由于设备的昂贵,不可能大量的购买,更不能让学生人手一台,这也是我校的现实状况,在这个问题上,如何最大限度、更合理的利用资金与设备,比如采用多工种同时进行等方式,以解决资金与设备不足的现象,提高“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的实用性,这是今后我们不断研究、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丛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2]王玉兵等.自主学习特点及其教育环境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03,(1).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4]主编:李国举.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基本功.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6).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项目化管理

【中国分类号】G71

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在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手段上区分于普通本科院校,兼具高教性与职业性。随着高校教学改革浪潮的到来,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以教学改革项目为载体,不断更新教学改革项目化管理的理念、模式,完善教学改革项目化管理的制度体系。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是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与外部市场需求、产业结构升级变革对接的教学改革举措之一,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项目化管理现状

(一)“教改”内涵理解存在偏差

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是高职院校负责教学改革职能部门的常规性工作之一,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因为主持教学改革项目的多少往往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对于教改项目的申报有很高的积极性,以至于每批参与教改项目立项的课题数量众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作为教改项目的管理者,应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在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以及成果推广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项目管理模式。目前,由于对于“教改”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很多教改项目内容名为“改革”,实际上并没有给教学质量带来多大突破,而是仅仅在教学改革的名义下进行一些变化。

(二)教改项目管理工作存在不足

教学改革项目在选题和内容上虽然与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关联性,但还是停留在对于课程本质的表面理解,教改内容平庸,改革深度不够,并未实现预期的教改效果。在教改项目的立项环节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在实际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大多以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作为立项的依据,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当项目立项后,由于监控条件的限制,负责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者对于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存在难处,虽然设有中期检查环节,也只是停留于书面材料的检查和反馈,整个过程流于形式。当教改项目处于结题验收环节,教改成果的成效判断主要由专家评议来决定是否通过验收,评价主体过于单一,项目负责人没有机会阐述项目立项依据、可操作性、实施方案、研究成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不利于项目成果辐射推广。教改项目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不平等地位不利于构建新型的合作学习互动关系、团队关系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笔者认为教改项目成果的辐射推广是教学改革项目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教学管理工作者在教改项目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但是在现实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在这一环节所做的工作却是最少的,项目验收结题标志着此次周期性项目管理工作结束。一些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果虽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推广性,但最终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二、 高职院校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管理工作基本流程

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是真实项目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具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教学改革形式之一,项目的确定与实施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给单一的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学管理部门在项目管理中扮演的角色是宏观监控者,教学管理者在项目的立项、验收及项目成果推广中秉承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协调各方面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中顺利进行。

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分成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申报立项阶段,中期检查阶段以及验收推广阶段。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师、学生以及企业四方互动作用的过程,其互动作用的过程通过图1显示如下:

图1高职院校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四方互动图

如图1所示,校级教学管理部门在项目开展之前通过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就立项原则、申报要求及程序、项目验收办法明确项目实施的基本规则。之后,拟发申报立项通知,将申请立项信息传达到二级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教师,让其做好申报准备。在通知规定的申报日期以内,教师将申报立项的材料上报二级教学管理部门,并由二级教学管理部门经过汇总将材料上交校级教学管理部门由其初步审核并交给专家组评审决定是否可以立项(互动①②));当教师申报立项成功后,开始进行项目的实施,这时候学生是项目参与的主体,教师通过项目角色分配与任务分配,分步骤分阶段地开展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在实践项目中获得第一手业务技能,并且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成果(互动③④);企业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项目的合作方,也是参与综合实践项目的主体之一。教师能够在项目实施中通过下企业得到最新的行业知识,企业能够通过与教师、学生的合作交流找到发展的新机遇,并且企业也作为项目实施的评价方参与对学生成果的评价,体现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鲜明特点(互动⑤⑥⑦⑧⑨⑩)。

三、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项目化管理有效尝试

我国在1994年初正式提出制定并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之后,教育部《关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1〕1号)文件明确要求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层面上进行综合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是进行这一系列变革的主要载体。现以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为例谈谈笔者对于此项工作的几点看法。

(一) 立项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选题立项是综合实践项目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所选的课题应该与专业课程的特点与属性密切相关,能让学生在“做中学”,把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带入课堂,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发展应对各种工作的实践能力。严把立项关可以防止项目选题脱离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也可以防止盲目投入,使教改流于形式,为学校财政带来巨大负担。教改项目的立项管理应该有一定的制度保障,但也要“以人为本”,兼顾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目前,对于综合实践项目的立项要求一般包括立项指导思想与立项范围界定两部分内容,可以让立项申请人理解学校专业建设的内涵和专业发展方向,避免盲目立项。当然,每个高职院校都有各自的办学特色,并且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在专业设置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基于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的立项管理中要结合学校现实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以及生源情况合理配置资源。

(二) 做好项目中期检查工作

对于综合实践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一直是项目管理工作中投入最少的环节,因而也是这项工作的薄弱环节,但项目最终是否能够通过验收与中期检查的质量密切相关。为了避免综合实践项目的实施偏离原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动态的过程管理是不可缺少的管理工作内容。综合实践项目可以作为专业建设与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一部分,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以便项目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学改革情况进行监控指导。作为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部门与项目负责人应重视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既要要求项目负责人按时提交书面报告,向项目管理部门汇报项目实施的进程,又要采取如听课、观摩、走访、与师生座谈等教学管理形式,参与综合实践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对其做出及时的反馈,保证项目能在未来验收成功。

(三) 加强项目成果辐射推广

当综合实践项目的实施进入尾声,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开展项目的验收工作,主要从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的各项成果及项目负责人的汇报材料来对项目进行阶段性总结。由于综合实践项目是真实项目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项目,因此项目成果的形式主要有验收报告、教学案例、学生实训作品、政府与企业评价等。教学管理部门在完成一系列常规的验收工作后应该考虑如何将教改课题成果转化为一定的社会效应,保障成果的辐射推广。对于教改项目管理部门来说验收工作不应是项目管理工作的终结,需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奖励评优制度来推动优秀教改项目成果的辐射推广;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政府之间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

总之,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成效与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密切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以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为宗旨,营造和谐的教学改革环境。教学改革项目作为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实施形式,要求教学改革管理者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保证教学改革向有利于培养双层次全方位人才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学英1赵连华2.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及管理.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第28卷第 5 期. 2007年 5 月

篇4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一、高职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一)确定建立方案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多领域的知识,其建设过程必然复杂,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分析可知: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存在持续下降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使用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规范教师与学生的上课态度,帮助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推进,所以,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高职教学的质量是具有意义的。想要创建一个复杂的系统就必须明确建设方案,首先,我们要建设目标,高职院校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为了将教学信息化、网络化和规范化,因此在构建系统时,构建人员要明确系统面向的受众,确定系统中的目标板块,确保系统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将总体的设计方案确定,这一部分先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板块,将系统的总体框架构建清楚,因此,要将展示的页面系统全面分析,做出最符合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工具;最后,根据教师与学生的需求,确定系统构架的整体方案,以便在高职教学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改革的推进,提升教学水平。

(二)确定系统功能

根据对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分析,高职教学目前存在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师生的发展受到抑制,因此,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总体建设方案确定之后,应该确定系统的功能,从而保证高职院校教学师生的共同成长,具体方案如下:后台管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在设置数据模块时,要将数据分为基础数据维护模块,该模块要包括项目分类、项目信息管理、项目级别管理和评审指标管理等,确保基本数据的正常使用;第二,要设置项目申报管理模块,其中包括管理人员的申报,项目内容管理的申报和申报项目形式的审查等,这一模块主要是为了上报管理人员的项目内容及其他情况;第三,可以设置项目评审管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分类模块管理、申报评审指标的管理、设置专家信息和评审统计等,以上功能的建立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学习到的知识;前台的信息展示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首页的展示,首页内容一定要明确主要包括的内容,例如信息检索部分,项目分类展示和申报信息等;第二,申报人员的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的内容较为重要,例如人员注册和申请人信息等内容,对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在该模块中,人员的使用情况和注册情况的统计可以直接影响整个系统建立的走向;第三,项目人员的管理,项目人员信息对于项目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建立相应的项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工作,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对高职院校教学的整体改革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三)确定建立的数据库和使用的技术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需要很强的技术水平,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基于互联网的高效性和便捷性,由于高职院校用户较多,使用量较大,所以,建设数据时可以使用专业的MicrosoftSQLservice作为高职院校项目管理平台的数据库服务器,并通过确定好的系统功能实现各个数据表的连接,建立之后可以保证项目管理系统的正常使用;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是基于web服务器和数据库的连接,使用现代技术中的程序代码可以实现项目管理系统的建立。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也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注意的问题,首先,项目信息系统中包含各个申报者的个人信息,一旦信息管理平台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将会对整个高职院校的信息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出现无法挽回的错误;其次,项目信息安全中的用户登录验证和用户账号安全是用户个人较为重要的内容,用户登录验证和用户找号可能存在用户的手机号,如果信息安全技术不到位,高职院校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可能会受到影响;最后,系统的数据和备份,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中会存在大量的项目资料和学生的信息,管理人员在使用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时,要保证系统数据和工作内容的保留,从而确保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高职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根据对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高职院校中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存在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的效果,本文提出几点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分别是:确定建立方案、确定系统功能和确定建立的数据库和使用的技术,希望文章提出的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策略可以帮助更多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雅文.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篇5

[关键词] 实践教学项目 研发 集装箱运输管理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集装箱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是随着国际集装箱运输工艺的革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特点。课程内容是多门专业基础课在集装箱运输上的整合,涉及多个专业方向,是学习专业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是和学生就业岗位关联密切的启蒙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集装箱运输经营管理、业务流程的基本内容,熟悉集装箱运输的法律法规,了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掌握集装箱运输流程,具备一定的集装箱运输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集装箱运输管理和实务操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态度,培养适应新时期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了提高《集装箱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集装箱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进行研发。

一、《集装箱运输管理实务》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思想

职业教育推行实践导向的课程范式,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是高等技术应用性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课题组系统地考虑集装箱运输管理实务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实践教学设计时首先安排课程的认识实习,构建了“认知实习―理论学习与课内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社会实践检验”的集装箱运输实务教学体系,其中集装箱模拟实训和社会实践在教学管理上与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一样独立考核,突出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课程注重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例如,我们结合天津港集装箱实务流程、真实单据,使学生了解应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同时还体验到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在运作流程交叉环节)应注意的事项,建立感性认识;在案例分析中,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系统、扎实、灵活地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在模拟实训环节中,在网上进行订单操作、收发箱作业等,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社会实践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入社会以“校企合作”“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实际性的操作;对一些物流发展较先进的企业进行观摩,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样看、教、学、做相结合的做法融知识传播、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集装箱运输管理实务》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内容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结合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建设的实际情况,着重考虑项目的可实施性,将《集装箱运输管理实务》实践教学项目内容设计如下:

三、《集装箱运输管理实务》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反思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集装箱运输管理实务实践教学项目研发》课题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但反思这一过程,我们发现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将所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1.难以寻找具有代表性的集装箱运输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由于沈阳地处我省内陆,没有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发展相对落后,难以找到具有代表性的集装箱运输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亲临现场进行教学。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只能是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一些集装箱运输企业的视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学生不能身临其境,认知实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我校只有在筹建物流管理专业之初投入了20万左右的资金,至今再没有什么投入。市场上早已成功地开发出了集装箱运输管理软件,相关兄弟院校也已经购买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教学当中,对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而我校到目前为止仍然不具备这样的资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从网上下载试用版软件供学生使用。另外物流管理专业没有专用的案例分析室,案例分析课只能在教室进行,缺乏情景模拟,实施效果不佳。

篇6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将课程所必需掌握的知识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再以每个项目为核心,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实务操作完成各个独立“项目”而进行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活动。相较于教师在传统教学法中的单项传输作用,项目教学法赋予学生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有显著优势。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善课本知识落后、僵化的局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增强了同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更加融洽、愉悦的学习氛围。

2项目教学法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中的运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项目式学习采取小组分工与合作的方式,通过完成各小组子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完成知识构建与能力提升。在项目学习中,教师要摆脱以往单方面传输信息的角色定位,“甘当配角”,学生也要转变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变成项目实施的主体。项目式学习采用课后学习和准备以及课堂展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1确定项目主题首先由教师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内容,预先提供若干项目选题。如第1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可设“BaselIII在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的对策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对策分析”等选题;第2章“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可设“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等,依此类推。然后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4~8人的小组根据预设项目选择主题,也可以根据兴趣自拟项目。无论是自拟项目还是自选项目,各小组需利用书籍、网络、期刊等搜集资料,提交项目申请书,在教师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完成项目主题的最终确定。

2.2项目的执行项目的执行大体分为3个阶段,即分析—讨论—总结。每个项目可以进行以下步骤,循环进行。首先,分析问题。各小组根据所选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子项目,进行各组员在该项目中的分工,各组员针对其分配到的任务,通过课后的自主学习,收集整理资料,再与学习小组的其他成员交流,以发现更多有意义的问题和答案。教师分别参与小组讨论和分析过程(可以现场参与,也可以通过网络工具),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并根据学生发言情况予以恰当引导;然后,集中讨论。每组选出一个或几个代表,对所选项目的讨论结果及理由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陈述,其他小组可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对小组发言进行点评,对学生讨论中有争议或疑问的地方予以评议和指点,并引导学生根据项目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启发他们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最后,总结归纳。教师归纳总结某项目的研究结论,讲解相应知识模块的理论知识点及相关的国内外热点问题,然后围绕下一知识点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简单描述,引导下一个项目小组同学思考并提出新问题,形成新的学习目标。各个项目可以根据课堂授课内容如此循环。

二项目成果的评价

每个小组梳理所研究项目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课程论文的写作,成绩由3部分构成:教师评分+组员互评+小组互评。评价参数是由教师和全体学生根据项目总目标和各子项目具体目标而定,涉及组员参与程度、文章质量、目标解决程度等。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项目化

一、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项目化教学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师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1]它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转化为若干个有实用价值的工程项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岗位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学习知识、训练技能。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与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强调实践性教学。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通过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熟悉未来职业等教育目标,最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普遍呈现出琐碎化和零散化倾向,严重阻滞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深化提高。之所以造成这种不良局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明确教学实践规范,实践内容不全面。目前大多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缺乏明确的教学实践规范。这导致实践教学活动没有依据可循,随意性很大,实践内容不全面。很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实践课安排过少,内容安排很机动[2]。并且无论是校内实践还是校外实践大多是以酒店的两厅服务和旅行社、景点导游服务等简单的操作技术培训。而一些管理技术,如组织机构的设立和配备、员工的培训和督导、成本和价格核算等却很少进入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

2.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方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实训与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两种。然而这两种实践教学平台却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校内实验室建设滞后,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其次,校企合作规范化程度较低。大多数高职院校倾向于酒店实习,很少安排或不安排旅行社或景区的实习。这严重的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3.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环节缺乏教师有效指导。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他们普遍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而缺少从事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也无暇进行实践技术的锻炼和提高。这导致部分教师无法胜任学生专业实习指导工作的需要。而实习单位注重劳动生产,很少会顾及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并且操作熟练的从业人员普遍理论素养较低,缺少带教能力。这种现状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实践教学评价形式与内容单一,无法有效评价。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起到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但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缺乏对实践教学评价的重视。评价形式单一,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在评价时缺乏评价的标准和依据,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导致学生对评价的结果不够信服,不能起到指导和激励的作用。在评价内容上,倾向于基础技能的考核,而缺乏对综合管理能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的考核。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化改革

(一)根据市场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实践教学项目设计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化的首要工作是进行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工作。学校应当将在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组成专业组,广泛征询行业建议,确定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然后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选择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实际应用价值实践教学项目。[3]在项目的设计上要注意全面具体,难易适度。最终整理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项目规范》,对每一个实践项目要明确具体的实施方案,给出标准的操作流程和项目的考核方式。

(二)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化需要实践教学的环境营造。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项目规范》中的项目选择和行业标准完善现有校内实训室,补充相关设施设备。通过各种渠道与经营理念先进的酒店、景点、旅行社、旅游行政、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深度校企合作,使实践项目由简单的操作技能向综合管理、策划与设计方向拓展,以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指导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化方设计、协同操作等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职业能力的制度,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参加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其次积极从企业聘请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实践教学指导。

(四)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将课堂实践、案例讨论,集中性顶岗实习等教学实践列入考核体系。根据之前设计好的实践教学项目制定量化考核标准。运用指导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实习单位评价等方法,对学生实践中的操作水平、职业态度、实践效果和综合管理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化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因此必须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淑锋.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管理,2012,29:46.

[2]孙飒.旅游高职教育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时空,2011,02:149.

篇8

基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完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也会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学生的就业与前途也会受到波及。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积极在日常教学中引人项目教学法,实现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能有效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取得较好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认识

(一)内涵

项目教学法,教学的展开是借助“项目”这一载体。这种“项目”拥有好多门课程知识,有利于学生处理问题时感觉到这种方式的完整性。这种教学法,教师只是起到指导作用,学生是相对独立的项目的承担主体,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和评估结果均有学生独立负责。学生借助独立负责项目实施,可以熟悉项目开展全过程和所有环节的基本要领和要求。

项目教学法,学生是实施主体,教师是实施陪衬;学生要先练先学,教师再后讲后教;学生要积极主动,踊跃参与,敢于尝试和练习,创造性开展活动;教师要有全局观、大局观,科学把握项目开展进度,及时分析项目实施难题,科学点评项目实施效果。这样,教师的教学主角被学生替换,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锻炼。

(二)作用

在项目教学全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都能全过程参与项目实施并展开创造性活动,最终的结果并不很重要。项目实践的展开,学生从中可以逐渐熟悉课程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创新活动的辛劳和开心,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得到熏陶。比如:生产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适当采用一些项目让学生完成计划制定、现场调度、物流管理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各种管理知识的应用条件和方法。当然,项目的展开,参与人员不一定只有本专业学生,可以吸引不同专业、工种和职业领域的学生作为项目教学小组成员,借助项目的有效实施,能提升实际工作中学生与专业、部门不同的同事有效协调、协作的精神和能力。

(三)特征

1、目标指向的多重性

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激励,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得到锻炼。对于教师,借助对学生的引导,教育理念和模式得到升华,角色从单一的传授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引导者和掌控者。对于学校,课程观念得到更新,办学思想和目标得到提升,借助实施项目教学法,积极改革教学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管理特征、考评标准、支撑要素等,使学校整个课程体系得到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2、培训周期短,见效快

项目教学法,通常实施时间较短和开展的空间范围有限,教学效果能够进行良好的测评。

3、可控性好

项目教学法,全过程由学生与教师一起参加,教师全过程指导学生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全神贯注进行技能训练。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项目的完成,一定先要懂得实施办法。这样,学生拿到项目就要思考需要用什么原理,再运用这些原理对项目进行剖析,然后制定项目实施过程步骤。而实践所得的结果的正确性和与书本的差异性又要考问学生。

(四)核心

教师不再追求传授已有的知识技能给学生或者说并不是依照现成的路径和方法让学生求得答案,而是基于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寻找路径和方法求得答案,并展示结果和自我评估,注重的是学习全过程并非知识学习最终结果。全过程中,学生认真参与,各种能力得到全方位培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经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成为教学的穿针引线和有效监督人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得到激发。

二、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条件与程序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基于项目这个中心、把培养能力作为为目标。因此,项目的存在是项目教学法生存基础,课程离开了项目的支撑很难实施。同时,项目必须具有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的综合性特征,否则,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

最后,项目教学法作为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组建一个相关完整的研究媒介同样重要。比如,学生项目工作室、学生调研基地和情报资料中心。只有这样,学生小组的讨论、一手资料的调研和文献资料的收集才能顺利进行。

许多专业教师研究多年的、较传统的“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现在转变成广泛应用的“诱导学习机动一感知知识一理解知识一运用知识一检查反馈”五段教学模式,同时构建了“教学实施一旧知温习一新课传授一作业安排”的课堂操作流程。多年的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之路,比较成熟的实施程序已产生:项目选择一项目研究方案设计一项目组织实施一项目效果评价一项目展示和教师成绩评定。在项目选择阶段,如果教师有受托的研究项目,直接分解下达给学生小组即可。如果没有,还需要教师明确选题方向,学生小组和教师协商研究题目并明确每位学生在项目小组中的角色。在项目研究方案设计阶段,学生小组讨论形成的方案,同样需要教师的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在项目组织实施阶段,学生组长的作用非常关键,既要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要注意和教师的沟通,确保项目任务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在项目效果评价阶段,首先是学生小组的白评,通过自评,发现工作缺陷和专业知识运用的缺陷,进一步夯实相关理论基础和完善项目研究报告,其次是引人企业评价。即使不是企业委托的项目,也可以邀请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学生研究项目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项目展示和教师成绩评定阶段,每一学生小组必须提前向全班同学公布项目研究报告,教师发动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批评,项目小组做好陈述和答辩的准备,在充分展示和交流基础上,教师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有效整合,对各项目小组的表现予以差异性评估。

三、完善工商管理专业中项目教学法若干建议

(一)课程特征与项目设计的要求应深入理解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包含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通常,项目教学法更青睐专业课,而与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结合比较难,试试效果不稳定。因此,建议项目教学法可以作为专业课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明确下来。

(二)专业特征与项目设计的要求应深化

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方面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显著,同时,项目的产生途径和来源较多,可以把项目教学法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明确下来。而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方面课程项目产生途径或来源不多,可以在有条件的课程中提倡推广和应用,不要作硬性的规定。

(三)人才培养定位与项目教学法运用的差异性应引起重点关注

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定位差异很大,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程度和范围也不相同。研究型大学的项目教学法主要应用于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领域,目标着眼于理论创新,许多项目可能来源于国家重大管理类攻关课题。因此,学生很少参与,占用不多的教学时间,基本在30%内。教学型大学由于和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特点,容易获得来自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同时,它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也要求学生需要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践中去。因此,项目教学法所需要的各种实践性项目较多,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的时间可能占到教学实践的50%左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目的在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对理论学习关注度不高,所有的专业课程均可采用项目教学法。许多项目可以直接来自于学校开办的实验性教学性公司,学生应当全部参与,教学时间的占用应可高于总教学时间的70%。

(四)项目教学法规范和管理制度应逐步完善统一

如何避免项目教学法教师放羊而流于形式,避免学生南郭吹竿的现象,真正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目的,是当前项目教学法普遍面临的问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于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课程,必须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项目小组规模、项目研究支持和考试办法等环节统一标准和要求,并纳人常规教学监控与管理之中,以确保项目教学法的目标顺利实现。

(五)处理好教师角色的转换

能适应项目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应是基本要求,教师角色原来是主导教学过程,现在是教学全过程的指引者和导向者,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大伙伴、大朋友、总导演、大专家等角色,教学方法原来强调如何教而现在关注如何学;当然,教师要搞好现在的教学需要比原来付出更多幕后工作才能换来课堂的轻松。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体现了“任务贯穿全过程,教师引导全过程,学生主演全过程”的特点。因此,专业教师应进行角色定位变化:从“讲解、主导”向“导演、监控”转变;从“站在讲台洋洋洒洒”向“走进学生沟通交流”转变;从“教学的主角戏”向“教学的配角戏”。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明确学生知识应有自己主动获得;教师的重要性更胜以前,更加不能少,更多的功夫是在幕后;教师要积极走进学生,与学生都沟通和交流,为学生解疑答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学生多引导少指挥;项目实施完毕,教师应善于及时进行总结。

此外,教师要善于活用教材。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针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不仅要依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适当增减教材内容,而且教学设计过程中本着提升应用效果目来完善具体项目内容,按照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规律重组教材结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小总结”的思路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进行再设计。

(六)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要得到肯定

1、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课堂上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教师会给每个学生布置具体任务,学生带着压力上课,就会集中精力主动去听教师讲解、去参与项目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既可以自己查找资料解决,也可以同学间沟通解决,还可以请教师启迪。这样,学生学习之和技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引导,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

2、提高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采用项目教学,学生承担的具体任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也就是学到知识和技能并得到及时的应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需要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锻炼处理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讲究方法和创新的观念

篇9

关键词: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

在讲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以项目任务驱动为出发点,提出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模式,通过提出项目案例、分析项目任务、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实现目标与评价效果等环节的模拟,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与真实的工程项目任务实践相协作的实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浓厚兴趣,灵活掌握并应用理论知识,通过项目任务的不同计算机模拟结果举一反三,实现课程学习目标。

1.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传统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法中,课程知识点应被看成是从项目管理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立于项目任务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在纯粹理论层面上采取与实际项目的工作任务相独立的方式进行,这些理论知识的价值实际上是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之后,才能理解和掌握,光靠理论讲解学生只会背概念,很难融会贯通。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是以项目工作任务为核心,通过训练专业技能引入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项目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它是以“完成项目任务”作为理论指导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原则,凭借教师的组织、指导和促进,辅以项目管理软件教学情境仿真模拟,通过改进师生协作、学生讨论等诸多要素,重组原有的学习方式,调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1]它的主要特点是“项目任务驱动”和注重“项目管理软件的模拟实践”。前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合的“项目任务”,以完成“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模拟实践”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实践性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通过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任务的模拟实践,把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计算机项目管理软件的仿真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两门课程在教学中的综合互补效果。

要进行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因为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分项目管理软件课程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和项目管理软件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教学模式仍然沿用“教师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学生机房上机练习”的刻板教学方法,陷入了僵硬的授受教学模式,是典型的陈规教学,学生只能被灌输理论知识,简单模仿,被动练习,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明显脱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本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无法“学以致用”,以致形成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削弱,毕业工作后不能动手干事,实践能力弱的被动局面。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就是针对于此的一种教学改革。它通过教学中不同阶段不同教学项目任务的设立,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通过两门课程共同完成工程项目管理任务,从而增强学生在教学中动手参与的意识,将课堂所学的内容从广度与深度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实际工程项目,利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计算机实战模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把讲解和操练的教学对象形象地设置成计算机模拟的具体项目任务。在上课时,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任务,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整个工程管理任务有一个初步的具体的印象;其次,教师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对学生讲解分析这项工程项目管理的详细结构。例如,哪部分是项目计划,哪些地方需要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项目资源,根据哪些项目成本对工程项目任务进行分配,优化计算等。这样就避开了为讲授概念而讲授概念的枯燥乏味教学,直观形象地输入了各种工程项目管理概念;再次,教师通过演示讲解项目资源中甘特图的分配、理解各个任务资源的具体分配、过度分配等各部分调整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项目管理软件自主完成这些工程项目管理任务,但又不限定具体方法和思路。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多快好地掌握知识,学习理论问题不再是被动的,而是通过师生或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在计算机上模拟获得工程项目知识结构。学生经由自己动手体会到完成工程项目的成就感,就能更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任务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章节的实际精心设计好各章节的“项目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顾名思义,要以“项目任务”为主线,“项目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重中之重,它可以影响和决定教学效果,“是教学法改革成败的关键”。[2]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而言,“工程项目任务”的提出首先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实践性,项目任务主题突出,不能太大,最好是能贯穿课程始终的项目;其次,这个“项目任务”还要有综合性,需组合此前所学与将要学的知识,新旧知识相结合,互通有无;再次,“项目任务”更要具备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有无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的高低,如果学生对“这些项目任务”无兴趣,那么可以说这种教学法的临场应用就是失败的;最后,“任务”还要有创新性,“任务”创新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不仅如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需要顾及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给他们留下一定的创新空间和发挥场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创新意识。

篇10

一、突出重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是职业院校的生命线。实施职教教改项目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省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育我省职教办学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围绕重点,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改革课题,通过职教教改项目的实施,产生一批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将产生明显成效的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全面提高我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二、分级管理,积极推进职教教改项目实施。各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加强对职教教改项目管理和领导。省教育厅负责全省职教教改项目的宏观管理,职教教改项目指南,组织立项评审,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各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管理所属学校开展职教教改项目工作,对立项职教教改项目进行业务指导和过程的监督管理。项目学校负责对职教教改项目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和督促检查,为职教教改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

职教教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要对职教教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研究进度,项目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研究的情况,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经费使用情况等。

三、职教教改项目的项目分类和立项程序。职教教改项目原则上分为理论研究项目和实践应用项目,以实践应用项目为主。经批准立项的项目分为三级:重点项目、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统称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立项程序:

1.省教育厅每年下发申报项目通知,当年项目研究领域(项目指南),确定申报限额。

2.申报者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项目,填报项目申请书,经单位及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上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3.项目申请经初审合格后,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

4.省教育厅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及当年项目经费情况,择优确定资助项目。

5.省教育厅发文公布批准立项项目名单。

6.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经发现,省教育厅将撤销该项目:项目研究中有严重政治问题;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与批准的项目设计严重不符;不能按时结项的。

四、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职教教改项目,由项目主持人在本单位的指导管理下,按下列要求,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

1.要在接到立项通知一个月内,按照《立项申请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建立完整的工作档案。

2.完成时间两年以上的职教教改项目要写出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其内容包括项目执行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等。

3.职教教改项目的重要活动和重要阶段成果应及时报送相关管理部门,重点项目报送省教育厅。

4.在职教教改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出现改变项目名称,对研究内容、研究计划有重大调整,因故中止项目研究等,须由项目主持人提出书面报告,所在学校签署意见,按隶属关系报批,并报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备案。

5.变更项目主持人应由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按隶属关系报批,并报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备案。

五、职教教改项目的结项验收。职教教改项目要按规定的时间结项。职教教改项目完成后,由项目主持人填写《结项报告书》(见附件),并提供: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成果材料,资助经费使用报告,实践效果评议材料及其他有关材料等,做好接受结项验收的准备。

重点项目结项验收由省教育厅组织,其他项目,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的由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市属中等职业学校的由省辖市教育局组织验收。项目验收人员由有关领导及管理人员,有关专家,财务及审计人员组成。验收内容包括:听取主持人的报告,查阅有关材料,对项目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审核,进行现场考察或测试等。验收时对项目完成情况做出结论。

各地、各单位要在每年3月底前做好上一年完成项目的结项验收工作,于每年4月上旬报省教育厅审核。上报材料包括:验收工作总结;《结项报告书》一式3份;项目成果(项目成果为论文的,需提交论文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原件审核后退还;项目成果为著作的,需提交著作原件和封面、版权页、目录、后记复印件各1份,原件审核后退还;项目成果为研究报告的,需提交研究报告打印件、专家鉴定意见或采用部门证明原件各1份)。省教育厅审核后,为通过验收的职教教改项目颁发结项证书。经验收结项的职教教改项目可申请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六、加强重点项目的经费管理。为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支持力度,省教育厅每年拨出专款作为职教教改项目研究经费,主要用以资助部分重点项目。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和学校可根据项目性质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

1.项目研究经费要按照有关财务制度加强管理,不得以任何借口挪用。项目经费由项目主持人根据项目实施需要,在财务制度和本意见规定范围内支配使用。实行“集中管理,分项核算,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2.项目研究经费使用范围限于:资料费(包括项目研究相关的资料收集、打印、复印、翻译费等,少量必要的图书、教学软件等文献资料的购置费);差旅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必需的调研、差旅费);小型会议费;劳务酬金及咨询费等。

3.省教育厅用于开展职教教改项目组织管理工作的费用,如立项评审、召开项目专题会议、组织重点项目验收等工作的费用,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实报实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