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范文

时间:2023-04-07 23:5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层文化

篇1

一眼望不到头的樱桃园中,有人正在剪枝,动作不算熟练,但态度极其认真。其中一名人高马大的青年调侃道,“虽然这次活动中我们走了最近的基层,但也着实不易。”其他人听了,忍不住抿嘴笑起来。

说话人叫汪亓,文化部团委副书记,来自故宫博物院。他所说的“这次活动”指的是文化部三月份推出的“文化青年走基层”,在已经派出的8个调研小组中,他们是第五组。汪亓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国家京剧院的王培;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王学文;故宫博物院的徐颖以及国家图书馆的姜虹。

第五组选定的调研地在河北香河,距离北京不足50公里,正如汪亓所说,在8个调研小组里,他们“走了最近的基层”。不过,这也恰恰反映出几个年青人的良苦用心。充当联络人角色的王培解释道,“香河是正处于复杂转型期的代表。这里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现代化不断加速。可以这么讲,香河这种半城半乡的发展现状正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此调研具有比较普遍的现实意义。”

除了支农支教,慰问贫困户,第五小组还给自己设定了一道“必答题”:寻找让基层文化持久繁荣的力量所在。在小组成员看来,文化的力量在基层,没有基层文化的发展繁荣,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因此,我们的调研可以说是一次关于文化的‘寻力’之旅”汪亓说。

内在动力——巨大的文化需求

到香河的第一晚,徐颖没有睡好。她有点紧张——根据安排,她要为香河一中的师生们做一场故宫知识讲座。“这儿离北京那么近,想必很多人去过故宫,我的讲座能吸引他们吗?”担心归担心,徐颖还是尽最大努力做着准备——图片、视频、文字,一应俱全,甚至还经过部门领导同意,在讲座中加入了一些“内部资料”。

上午十点,讲座开始,礼堂里已经黑压压坐满了学生。出人意料的是,徐颖的讲座内容与礼堂播放设备不兼容,几番调试,课件被彻底打乱。听着学生们的窃窃私语声,调研组成员都捏了把汗。

终于,有些内容可以播放了,徐颖开始娓娓讲述。私语声逐渐平息,孩子们的目光集中到大屏幕上,这让徐颖紧张的心情有所放松。从“数说故宫”到气势恢弘的纪录片再到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徐颖越讲越自信,师生们听的津津有味,惊讶写在了脸上,“故宫原来有那么多学问呀!”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在掌声中结束。得知故宫在每周二下午有免费接待中小学生团体的项目后,一中校长孙和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大声问着学生,“将来我们到故宫上历史课好不好?”顿时,整个礼堂沸腾了。

让调研组欣慰的还不止这些。此行,他们还带了一批儿童读物和学习用品,准备捐赠给香河刘宋镇中心小学。该学校的高校长为此还搞了个小小的捐赠仪式,“我们这边,家长给孩子买书都舍得花钱,不过,这是文化部捐的书,孩子们会更加珍惜,对于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是个促进。”高校长说。

顺便,调研组还参观了刘宋镇的文化室,国家京剧院的王培立刻就被几位戏迷围住了,“有的问我国家京剧院一些名角儿的近况,有的讲他们戏迷俱乐部的情况,有的干脆请我说戏”王培有些激动,“看到群众们这么喜爱国粹艺术,我觉得送戏下乡大有必要。”与此同时,他带的几包戏曲专著立刻就散发完了,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当晚,调研小组总结一天的工作时,成员们显得很兴奋,他们没想到,这些“规定动作”在当地如此受欢迎。汪亓感慨着,“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外在力量固然重要,但是百姓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热爱才是让文化走向繁荣的内生动力,可以想见,文化的内需要多大就有多大。”

长久的支撑力——社会力量办文化

为方便调研,县里还为汪亓等人安排了一些参观项目,出乎他们意料,首先展示给他们的既不是举办过G20峰会的天下第一城,也不是闻名全国的家具城,而是香河县人民医院。不过,步入医院的大厅,调研组立刻就明白其中的含义了——整个医院干净、整洁,安全标识、提示语四处可见,患者有序排队挂号、就诊,尽管就医人数众多,却丝毫没有吵闹、杂乱现象。当有人遇到困难时,总是有医务人员上前热心帮助;门诊处,医生微笑服务,耐心解答问题,让患者安心就医。行走在医院院内,优美的环境在春日的照耀下,令人心旷神怡。

“我感受到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对社会的责任感。”王培列举着他观察到的细节:门诊大厅设有导医护士,并配备了轮椅、手机自助充电站、自动擦鞋机;门诊所有科室都配备饮水机,免费提供冷热水;为新生儿洗澡、抚触,赠送新生儿珍贵的人生第一照。

更让调研组印象深刻的是,院长门德志出资建设“农家博物馆”,收集展示农村生产生活用具上千件,免费向民众开放,传播红色农业文化。“这些农具已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懂这些农活。但我们不能忘祖忘根,不能忘记祖祖辈辈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农民。”谈到建馆的缘由,门德志说得很简单,却饱含深情。

“文化带头人的作用不能小瞧!”经常在各地调研的王学文认为,像门德志这样的文化带头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威望、组织能力及资金投入,对繁荣基层文化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我们的京剧戏迷俱乐部去年11月荣获‘第四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团体银奖呢!”另一位文化带头人任福泉则让王培看到了京剧在民间的巨大凝聚力。身为企业家的任福泉热爱京剧,和几位“文广局”的老领导一起组织“京剧戏迷俱乐部”,从1992年开始一直坚持至今,自掏腰包邀请北京的专业老师、包车赴京看戏、组织下乡慰问演出活动,成为香河县群众文化生活的亮丽风景。

在“国图”从事参考咨询工作的姜虹收集到这样一组数字:香河县的刘宋镇,有25个行政村,村村有花会表演队伍,8成的经费来源于镇上企业和民众的捐助。”

“我感到很震撼,因为,香河许多文化项目并不是由专职的文化单位完成的,各行各业都有文化热心人。人家就是出于对文化的热爱,义务投入时间、精力、资金建设文化场馆、组织文化队伍,开展文化活动,我觉得像香河这样,引导社会力量办文化是个很不错的思路。”当晚的小组总结会上,汪亓的感受引发了共鸣。

强大的牵引力——政府的新思路

震天动地的锣鼓家伙,把村里的男女老少吸引到镇中心的小广场上。这里就是香河的安头屯镇——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安头屯中幡”发源地。“今儿风大,注意别溜幡啊!”63岁的传承人刘怀伶一面在场内指导,一面向汪亓一行人讲述着“安头屯中幡”的骄傲,“我们的中幡受过乾隆、咸丰两次皇封,每年的花会游行,我们肯定走在最前面。”如今,“安头屯中幡”已经全国闻名,近到北京,远到上海,经常有人邀请他们去表演。“能把中幡这项古老技艺传承得如此繁荣,靠的不是乾隆爷的威名,而是县里的扶持,我们从心里感谢,真的。”刘怀伶特意提到了去年获得县里10万元奖励的事情,“这是一种荣誉,说明政府重视咱。”他说。

除了安头屯中幡老会,获得10万元奖励的还有京剧戏迷俱乐部、大运河民间艺术团。说来也巧,调研期间,汪亓等人正好赶上了大运河艺术团的一场演出。演家乡事,唱家乡曲,尽管都是业余演员,但乡音乡韵中展现出专业水准。整场演出时间不足一小时,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县委书记王凯军居然带着县里主要领导来“捧场”了,这无疑给了演职人员最大的鼓励。

“从三个10万大奖,到县委书记给民间艺术团体捧场,这说明什么?”调研小组私下议论着,“看来十七届六中全会给了当地领导巨大启示,他们试图找到一个进一步推动香河全面发展的切入点,那就是文化。”王学文非常赞成这种思路,“党委、政府对文化繁荣可以起到极大的牵引作用,反过来,繁荣起来的文化又会助推县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其实,这种牵引力已经渗透到基层工作之中。香河安平镇某村的村支书杨波在与调研组座谈时坦承,“2011年香河土地事件爆发后,干群关系曾经一度非常紧张,群众不信任干部,村里的各项事业开展不了,怎么办?靠着党员干部以身作则,靠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弘扬正气,慢慢的,干群关系融洽了,大家成一家人了,村里的事情就解决了。”

篇2

阳春三月,参加“巴蜀万里行”的记者来到眉山,处处领略到“中国诗书城”的独特文化魅力,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乡村、社区所感受的浓厚文化氛围。

村村都有农家书屋 群众有了学习阵地

2011年,眉山市率先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共建成农家书屋1186家,藏书180多万册,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阵地。

青神县黄桷村,20平米左右的农家书屋里,共有藏书1500余册,还配备了电脑、音响、投影仪等仪器设备,供村民随时使用。黄桷村的农家书屋刚一建成,村里的“读书人”便多了不少,乡亲们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文艺活动,大大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

丹棱县顺龙乡万坪村六组村民张碧霞,是当地农家书屋的常客。通过看书,她学会了科学养兔,去年养兔获益近两万元。

东坡区松江镇鲜滩村民陈学金搞大棚蔬菜,技术一直没过关,效益也不好。通过在农家书屋学习,他及时改种精品茄子和辣椒,连续两年都创下每亩收入1万多元的效益,引来乡亲们羡慕。

“农家书屋真不赖,富了口袋富脑袋”,发自肺腑的顺口溜道出了群众对农家书屋的喜爱。

政府买单:群众享受精品文化大餐

2009年底,眉山市东坡区区委、区政府决定,以眉山川剧团为班底组建“赴农村基层心连心艺术团”,区财政安排资金100万元,让创新节目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

首次演出在秦家镇进行,然而到场的群众仅有二三十人。随着变脸、吐火,带有现代风味的歌舞、小品陆续登台,台下的群众也从开始的几十人暴增到千余人,不断的掌声与喝彩声,回响在山野之间。艺术团决意加演半小时,而就在这半小时里,台下群众又增加了上百人。

政府买单,让基层群众免费享受文化大餐这一举措,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从主动进村,到陆续接到各乡镇的邀请函,艺术团俨然成为了乡村土地上的明星。

篇3

一、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总体状况

市辖荣成、文登、乳山3个县级市和环翠区1个城区,2个开发区(高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工业新区。全市共有50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2532个行政村、365个居委会。

全市县及县以下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人员,编制数为1096名,实有人数1745名。县一级共有宣传文化工作人员1558名,其中党委宣传部门工作人员105名,文广新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117名,图书馆、文化馆工作人员112名,艺术团工作人员101名,报纸和广播电视台工作人员1123名;镇和街道一级共有宣传文化工作人员187名,其中宣传委员72名,宣传文化干事28名,文化站工作人员87名。现有人员知识结构:大专以下学历的1022名,本科学历的706名,研究生学历的17名,分别占总人数的58%、41%、1%。年龄结构:35岁以下的648名,36到50岁的951名,50岁以上的146名,分别占总人数的37%、55%、8%。

从总体上看,我市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是好的。一是队伍比较健全。镇和街道办事处大部分都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宣传委员、宣传文化干事和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村和社区大部分都安排有人负责宣传文化工作。二是整体素质较高。体制内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大本以上为主体,年龄结构以30岁到50岁年龄段的为主体,结构是比较优化的。三是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同志都安心工作岗位,尽心竭力干事,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四是保持了良好的作风。大部分基层宣传干部都能理论联系实际,与群众打成一片,廉洁从政,多年来基本没有出现违法乱纪问题。

宣传文化队伍状态较好,与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是分不开的。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搞好宣传文化工作的基础性工程紧紧抓在手上。一是把住进口。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一直坚持逢进必考,杜绝了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之风,保证了进入宣传文化系统人员的基本素质。二是敞开出口。宣传文化系统干部表现好的,基本上能及时得到提拔重用,干部队伍流动较快,保持了活力。仅去年以来,4个市、区宣传部就有4名副部长被提拔到部门和镇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三是强化在职培训,近年来各市区和镇都在党政机关积极开展自主选学活动,每位机关干部每年都必须自主选学至少两门以上课程;经常举办报告会、培训班和辅导讲座,对宣传文化干部进行系统培训,使宣传文化干部的知识能够及时得到更新。四是建立竞争机制。坚持工作绩效考核,坚持竞争上岗,真正把有德有能有政绩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树立了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

二、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在不断得到切实加强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对调研中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突出的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任务增加,人手相对不足。这些年,宣传文化系统的任务不断增加,上面的机构不断扩大,如网络管理、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未成年人教育、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管理,这些都是新增加的职能,需要有人去干,但因为编制在机构改革时都定死了,而且是省控的,要增加编制很难。所以有些应当增加的内设机构和人员很难按需要配备上,不少市区的内设机构都是一个科室挂几个牌子,有的镇和街道办事处宣传委员、宣传文化干事、文化站工作人员只能一人身兼数职。二是要求提高,能力相对不足。现在搞理论的,面对的是与自己同等学历的听众;搞演出的,面对的是经常看全国一流演出的观众;搞文学创作的,面对的是越来越挑剔的读者,这些都要求宣传文化工作者有更高的水平和能力。但由于基层条件较差,待遇偏低,引不来也留不住高层次人才,宣传文化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三是业务拓展,专业人才相对不足。比如优秀的网络文化人才、文物管理人才、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目前都十分缺乏,这对我们正确指导工作、提高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都有一定影响。四是发展文化产业,产业意识相对不足。宣传文化系统大部分都是事业单位,多年来形成了事业意识、“事业情结”。领导干部有这种情结,往往只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忽视它的产业属性,只重视文化的教化功能,忽视它的产业功能。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有这种情结,往往产生“等靠要”的思想,认为社会事业就应当政府投资,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五是面临市场竞争,竞争机制不足。许多文化产业部门的管理,深深打着事业单位的烙印。工作人员的招录、选拔与任用,基本上套用机关干部的管理办法;班子业绩考核,基本上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分配,基本上是套用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制度。而这些单位的经营面对的是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的是适应竞争要求的企业机制。这就使得这些单位在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时,时时感到掣肘。从这些新的矛盾和挑战中可以看出,目前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仍然是干部队伍健全问题、干部素质提高问题、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干部观念转变问题和体制机制转换问题。

三、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综合调研中大家反映的意见,我们就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是要进一步重视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宣传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基层表现尤为突出,在基层一些地方,宣传文化工作开展得如何、投入的多与少,都与领导的认识甚至文艺爱好直接相关。因此,要真正把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特别要认真研究制定科学的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考核标准,加大宣传文化工作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和份量,有效发挥目标考核的约束激励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基层开展宣传文化工作的经费来源除了有限的财政拨款外,大多数要靠四处“化缘”、拉赞助。近年来,国家和省、市采取设立专项资金、投资基金、以奖代补等形式,投入到宣传文化领域的各类资金在逐渐增多,基层由于水平有限,作品和人才都难以入选各类评奖,因此这些钱很难能够到达基层。今后各类评奖及专项资金都应注重向基层倾斜,为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开展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三是要进一步充实强化工作力量。尽管对照国家的政策规定,目前我市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人员配备比较到位,但是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中仍然面临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总量不足。相对于所承担的繁重宣传文化工作任务,当前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力量明显不足。我市目前共有宣传文化工作人员3362人,其中县及县以下城乡基层的有1745人、市直的有1617人,市直的及基层的人数大体各占一半,宣传文化队伍在人员布局上呈现上下一般粗、而不是金字塔型的分布结构。特别是在上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由于取消了文化站,绝大多镇没有专职的文化站长和宣传文化干事。二是留不住人。目前在镇一级,宣传委员基本上成了个人职业发展的“跳板”,这一岗位上的人员变化很快;文化站长在乡镇机构中更是属于变化最快的岗位,有的人这个月上岗下个月就不干了;刚毕业的大学生被安排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大多数人也是心不在焉,总想着跳槽。解决好上述两个问题,除了要继续配齐配强镇文化站长、宣传文化干事等工作人员的专门编制从而在整体上充实基层力量外,重点是要研究制定引导优秀宣传文化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工作制度。“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包括宣传文化行业在内的多数行业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现有制度环境下,加强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不可能简单地依靠大量增加基层从业人员的编制和数量,关键是要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和科学机制,把聚集在中央、省、市的文化资源和优秀人才的服务重点引向基层。比如,省、市级各类宣传文化单位从业人员在职务晋升和职称评聘中,可以把服务基层作为前置条件,规定到基层锻炼和服务的时间必须要累计达到一定要求才行。

篇4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文化惠民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1.基层群众文化发生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最明显的还是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上世纪80年代,电视、电影等现代媒体进入了基层人民的生活,改善了人们在文化资源方面相对匮乏的情况。以建湖县为例,县城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书画院、非遗保护中心等一应俱全。镇有等级文化站,村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阵地网格化,文化活动常态化。

2.基层群众的文化观念发生转变

近些年,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不管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在逐渐增加,比如广场舞、卡拉OK等文化活动在近些年发展的就十分迅速,参与的人员数量也非常多,在建湖县除了舞龙、舞狮、秧歌队等传统团队外,近年来又涌现出柔力球、歌咏队、健身操、国标舞等20多个新生团队。这些文化团队已经颇具规模,人们开始从单方面接受文化转变为主动参与和创造文化。

3.基层群众特色文化日益彰显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努力下,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色文艺团队不断涌现。建湖县经过多年创建,特色文化现在各镇都有特色业余团队:如近湖的淮剧票友、芦沟的诗词、冈西的剪纸、恒济的舞龙、庆丰的杂技等十几个团队分布在城乡各地。这些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成立不仅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文艺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在促进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整合农村的艺术资源,对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现存问题。

1.农村文化服务相对较弱

目前,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出现了文化服务不平衡不均等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城市和农村间的差别。虽然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善,但一些欠发达地区还是出现设施不全,阵地不达标活动无经费,工作无人问等现象,文化建设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不仅如此,由于政府没有给予农村文化建设充足的重视,导致一些庸俗文化进入农村。

2.农村群众文化需求与现状不符

政府出于让农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知识储备的目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对农村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分析不到位,到最后只能做做表面工作而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比如,近些年一些农村开展了送书籍下乡的活动,虽然书籍的种类丰富,但是这些书籍的内容与农民的阅读口味严重不符,造成了书籍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些农村开展电影下乡的活动,我们都知道,电视、电脑早已在农村各个家庭中普及,因此,开展电影下乡的活动基本没有实际的意义,送戏下乡也是为了完成任务,未能真正以群众需求为目标,现成的节目一演了之。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1.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

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各类文化设施比较齐全、丰富,而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各类文化设施残缺不全,农民得不到应有的文化教育。为实现城乡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应更多地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包括图书、电影、演出等),同时,把富有乡村气息的戏曲、说唱等演出引入城市,还可引导城市居民到乡村体验生活。通过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取长补短,使城乡民众共享文化的繁荣。建湖县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不求所有,整合资源,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综合群众需求优化内容供给,结合地方特色盘活本地文化资源。

2.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文化活动不再仅限于跳舞、打牌、看演出,而网络游戏、电子图书、视频聊天等新形式文化的出现,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广场舞、长跑以及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歌咏比赛、书法大赛等都应积极开展起来。同时,参考特色小镇建设思路,立足传统,创新开展乡土文化实践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主题活动。以建湖为例,冈西镇的剪纸、芦沟镇的诗词、恒济镇的舞龙、庆丰的杂技等地方特色文化,群众基础广泛扎实,社会影响力较好,政府引导开展特色文化群众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3.保障特殊群体享有均等服务的权利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切实保障好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民工和农村留守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在设施建设、活动开展、队伍培训等方面,把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权益放在重要位置。对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享有文化均等服务的问题,政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民工因为有繁重的体力劳动,更应有健康的文化活动,如看演出、打牌、打太极、跳广场舞等。转变观念,创新思路,让特殊群体走上文化舞台,成为“种文化”者。以建湖县文化馆为例,逢年过节送戏到敬老院演出节目都是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有些节目还由敬老院老人自编自演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举办的“牵手・逐梦”美术作品展,大部分作品为县聋哑学校学生创作,他们自演、自创,既为特殊群体提供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文化平台,也培育出了不少文化能人。

四、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主动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并提出一系列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付诸实施抓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基层扎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篇5

一、中国文化共享工程发展的基本概况

中国文化共享工程的开展,是由国家文化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实施的一项具体文化创新工程,在它发展的过程中,运用了现代科技信息方法,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并利用。文化共享工程使用计算机网络功能以及高科技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效果。我国先进的电子信息网络技术被应用到文化共享工程中,不但促进了文化工作的效率水平,同时也完善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为我国建设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利支持[1]。中国文化共享工程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项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些落后地区文化单位资源缺乏的现象。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减少了地区文化服务手段的单一性,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一些地区人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等问题的发生。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发展的意义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发展可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的需求,进而不断提升公众变得思想到的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娱乐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量在不断提升,因此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发展也需要提上日程。尤其是对农村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这对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基层公共文化体系是中国文化共享工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发展能推动城镇乡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为缩短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提供有利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组织的,属于一种非盈利的文化组织机构。它传播的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文化,以此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基层公共文化体系的建立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的国计民生发展,因此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障服务体系的实用性、便捷性以及普遍性,以此来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2]。

三、文化共享工程与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对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作用。基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认识水平程度会影响文化共享工程项目的实施,因此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同时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把文化共享工程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拉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政府在进行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当地开设文化站、建立图书馆等等。随着我国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应该建设完善的网络文化议论平台,让广大人民群众利用电脑、广播、手机以及报纸等认识到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作用。(二)政府应该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制度。文化共享工程与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发展,是由我国政府支持和国家资金投入来完成的。基层公共文化体系的自身公益性质决定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一定要由我国政府提供。我国政府在文化共享工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政府就应该建立有效的经费保障制度,为文化共享工程以及文化服务体系假设提供保证。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工作的监督,政府财政部门应该做好审计文化部门工作。(三)完善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国文化共享工程想要取得更好成效,少不了相关文化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因此,完善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保证文化共享工程相关项目的顺利开展。因此,我国文化部门管理者应该建立一个管理水平高、业务熟练的队伍,为文化共享工程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提供有利支持[3]。首先,政府可以组织建立一批经验丰富的文化专职队伍。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文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最后,建立健全文化项目工程的业绩考核制度,以此来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四)建立具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对于中国文化共享工程的建立有重要影响,地方区域应该利用当代的科技网络手段为人民群众传播信息资源,建立健全人民群众信息接收渠道。地方政府还应加强资金投入力度,让数字网络电视落户到乡镇农村的每一户家庭,让人民群众达到文化共享的目的要求。与此同时,地方区域还可以根据自身本土文化特色,把传统的民间艺术进行发扬,建立民间艺术信息资源库,以此来丰富文化共享工程和基层公共文化体系。例如,发扬浙江省温州市的木偶戏以及东阳木雕等民间艺术,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也能把当地的特色进行传承和发展,把民间艺术投放在信息资源库中,可以使文化共享工程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

篇6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基层文化建设一体化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2009年,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完成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

(二)2009年,完成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及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

(三)2009年,完成全县10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达标建设及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

(四)2010年,基本建立起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构建起基层文化阵地全覆盖、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同保障共发展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县文化馆、图书馆应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有关规定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和选拔优秀人才,逐步建立资格准入、全员聘用、优胜劣汰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每个乡镇要配备1名专职站长(使用乡镇已配备的事业编制),同时,面向社会聘用1-2名专门工作人员。文化站站长享受乡镇中层干部待遇,其任命和变动由乡镇党委征求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县文体局的意见。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培训、资格准入、聘用管理、目标考核。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由乡镇落实1名大学生志愿者兼职管理。

篇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始大力倡导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以塑造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怀,以利于现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就对文化辅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把文化辅导这一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的落到实处,贯穿到群众文化生活中,从而对我国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推动国家稳定发展。

关键词:

群众文化辅导;有效性;针对性;对策;分析

群众文化是基层人民群众以自己本身为参与活动的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文化活动。群文辅导不仅要把握住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这个关键,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张旗鼓地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群文辅导工作还要科学准确的指引和把握群众文化的方向,切实解决当下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赋予群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特色,优化群众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发挥传播职能和辅导职能的正能量,进而推动群文建设的良性发展。

一、群文辅导的积极意义

群文辅导主要分为文化修养以及思政辅导,其中文化修养是群文辅导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群文辅导的关键形式。文化修养能够传扬和普及文化知识,让群众深刻的了解文化内容,提高基层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帮助基层群众可以更加理性的分辨善与恶、美与丑。并且帮助人们以积极科学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对待旁人,进而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思政辅导可以有效的引导和把握群众文化的内容和发展方向,起到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作用,提高群众文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且通过思政辅导组织群众开展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帮助基层群众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避免一些社会不良思想的毒害和误导.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为我国和谐社会以及精神文明奠定群众基础。群文辅导的积极意义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其是开展社会教育的关键形式之一。社会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和技能,但是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社会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作用更大、范围更广,对塑造人们正确的人格和观念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群文辅导可以对群众的娱乐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实现寓教于乐,进而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第二,群文辅导可以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形势下,糟粕和精华混杂与各种文化中,很容易对群众进行误导。而群文辅导可以对优秀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筛选,将群众文化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融合,突出群文辅导的有效性以及导向性,进而确保群众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二、提高群众文化辅导有效性以及针对性的相关措施

(一)准确定位、广泛调查

群文辅导想要起到导向作用,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一定要做好调查工作,明确服务的主体,并且详尽了解群众需要什么、缺少什么,然后对症抓药,有针对性的开展辅导工作。例如在我们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多民族聚居,在一些人口较多的农牧业旗县,牧民和农民都是过着日出而作的生活,生活形式比较单调。因此,在进行群文辅导工作之前,辅导团队要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针对人群的不同,因地而异、因人而宜开展辅导工作,确定当地的文化定位,并且明晰和准确群众文化的传播方式,进而为当地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同时,辅导团队还要关注当地群众的生活风俗,并且将当地的生活形式融入到群众文化中,在思政辅导和娱乐辅导方面更加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进而传递新风尚以及新面貌的辅导内容。

(二)确保质量、严把关口

群文辅导要确保群众文化的质量,严格把控关口,进而为群众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群文辅导能够向群众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防止西方腐朽思想在群众中滋生和蔓延。在开展辅导工作时,要严格把控文化质量和文化导向的关口,进而为群众提供高风尚以及高品质的辅导项目,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需求。例如在我国一些北方的城市,地方戏剧具备良好和积极的内容,并且在表演中体现了良好的社会风尚,但是由于其传播方式受限和社会地位有所降低,导致群众对其的欢迎和关注程度下降。甚至一些地方文化打着特色的名目,为了吸引人民观看进而谋取经济利益,而采用低级以及媚俗的内容,对群众文化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群文辅导工作定要保证质量,严把关口,从辅导形式到辅导内容以及辅导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把控和筛选。力求做到文化作品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导向性、轻易并茂、格调高雅、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以及结构严谨,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三)调动群众、引导群众

群众辅导工作要充分的调动群众、引导群众,进而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开展辅导工作的过程中,要主动发现基层中的文化能力,并且调动这些人的热情,共同参与到工作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进而共同强化辅导工作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群文辅助团队要构建高效的交流和互动机制,一方面开展广泛的基层调查,在进行辅导之前,通过群众座谈以及走访的形式进行实地调查,充分了解和掌握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并且摸清群众的文化需求,从基层中挖掘文化能力,并且利用他们的群众基础,为群文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构建科学的奖励体制,通过各种有效渠道,例如调查问卷以及意见箱的形式,广泛争取群众的意见。如果意见被采纳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群众的热情,也有助群文辅导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建设团队、提高水平

辅导人员一定要更新服务观念,本着为群众服务的思想理念,主动深入到基层群众中,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建立友好、和谐、亲切以及平等的关系。并且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促进,为群众提供优质和贴心的文化服务。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真正地研究群众、了解群众以及深入群众,掌握群众的所想、所需以及所思,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提高辅导工作的水平,为群众解决难题和问题。同时,群文辅导还要建立以及健全管理机制,辅导工作不能违背人文思想、不居高临下、不好高骛远、不走过场。保证工作按照管理的要求,提高效率、优化程序以及简化流程,实现辅导工作真正为群众服务,起到引导的作用,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

(五)多种形式、多种渠道

为了促进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群文辅导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进行辅导,加强对基层群众的培养和教育力度。例如,通过开展国画班以及书法班的形式,对群众进行文化培训,并且组织基层群众中的书画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学习。根据群众文化的需求,组织工作人员到社区和学校中进行教育,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文艺晚会以及健身舞等,引导群众接受文化教育。同时,各级政府还要与街道和文化馆共同合作,组织各种文化主题的公益活动。通过儿童画以及小儿街舞的形式,为社会培养艺术文化人才,培训要体现科学性和系统性,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群众基本需求,多种形式以及多种渠道的开展辅导工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群文辅导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传播正能量,避免一些腐朽思想的侵袭和蔓延。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给予群文辅导工作以充分的重视,提高其有效性和针对性,发挥其服务和引导作用。

作者:王娟 单位:通辽市群众艺术馆

参考文献:

篇8

基层文化是企业文化在基层的表现形式,是适应企业管理由科学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基层文化来源于基层工作实践,并在实践中发挥着凝聚力、和谐关系、规范行为、激发活力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培育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的基层文化,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基层管理升级,才能夯实油田发展的基础,推动油田和谐持续发展。

二、基层文化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求基层在学习先进单位基层管理经验的同时,要结合本单位的愿景目标和职工队伍实际,以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的基层团队精神为重点,构筑自身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模式,体现自身特色,易于识别,印象深刻,职工易于认同,执行落地,增强基层文化的生命力。

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建设先进的基层文化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挖掘自身文化底蕴,继承自身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和基层实际,用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价值观进行创新,以正确地引导基层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使基层文化既根基牢固,又体现时代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是领导主导与职工主体的关系。准确把握住现代管理理念和基层文化建设的要领,根据本单位的基本情况,积累、总结、提炼既有本单位优良传统又有时代气息的基层文化理念和团队精神。同时要发挥基层职工的主体作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吸引职工积极参与到基层文化创建活动中来,使提炼出的管理理念、团队精神能引起职工的广泛共鸣,容易被职工理解和接受。

三、基层文化建设的三个途径

基层文化是胜利文化的基石,在胜利文化建设和油田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油田的发展目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形象等最终要由基层及基层的每一个职工来实现和体现,因此,在促进油田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一要教育引导,营造基层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只有充分认识基层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把基层文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来抓,这是搞好基层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油田党委高度重视基层文化,特别是基层家文化建设,有效地增强了基层干部职工以队为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但是,纵观油田基层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整体创建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要在激发动力、营造氛围上做文章。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基层干部到油田内外一些基层文化建设比较好的单位参观学习,直观感受基层文化对基层发展的重要作用,对照先进找差距,增强干部职工建设基层文化的压力感和责任感。要通过领导宣讲、利用局域网、简讯、黑板报、组织知识竞赛、办班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企业文化理论知识,宣传基层文化建设先进经验,形成浓厚氛围,增强干部职工建设基层文化的自觉性。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基层党政工团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建设活动,将广大职工吸引到基层文化建设中来,切实形成“人人清楚文化内涵、人人参与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篇9

关键词:廉政文化;基层;对策探解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042—02

一、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难点分析

(一)廉政文化建设认识不足,理念模糊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它的概念与意义尚缺乏足够的认识。通过在一些县直单位和乡镇调研我们发现,普遍存在三种认识上的偏差。一是把廉政文化等同于廉政教育,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就是开展“上党课、作报告、树典型”等活动;二是把廉政文化建设的对象等同于领导干部,不少党员干部认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是防止领导出问题,自己人微言轻,手中无权,没有产生腐败的基础和条件,在全社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多余的“形式主义”、是“领导生病,给群众吃药打针”。三是把廉政文化等同于清官文化,一些地方正在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大都是以封建社会的“清官”作为廉政宣传的典型,古代清官成了今天廉政文化建设的形象代言人。认识理解上的偏差,反映出基层从干部到群众普遍存在廉政文化建设理念模糊不清的问题。

(二)廉政文化产品匮乏,文化硬件不“硬”

一是廉政题材文艺作品少。目前,乡镇文化馆基本已经解散,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县一级文化馆作为全县唯一文艺创作单位,创作的廉政文化产品仍显得太少,尤其是群众易学、易记、易传、富有渗透力的廉政文化教育歌曲、民谣、格言、广告、对联、标语、警句等的创作显得乏力。二是主流媒体传播少。电视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理应成为廉政文化宣传的主阵地,但目前地方有线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热播商品广告和爱情片、武打片,廉政文化教育广告和影视剧仍然偏少。缺少主流媒体的支持,导致腐败文化比廉政文化流行更快更广,如“有权不用,过时作废”,“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等反映腐败文化的顺口溜被人们记得滚瓜烂熟,叫得朗朗上口,而有关廉政文化的宣传用语,人们却记得不多。相对于其他流行文化,廉政文化的声音还很微弱。

(三)廉政文化建设主体缺失,机制制度不健全

廉政文化发展状况反映了一个地区廉政状况与水平,体现政治文明的程度,基层党委和政府理应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但事实上,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纪检监察机关“一肩挑”的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自觉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不高,甚至许多党政机关负责人也认为抓廉政文化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事,对廉政文化建设任务,总是以经费缺乏为由进行推诿。有的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够,联席会议制度形同虚设,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后,连一次会议都没有召开过。由于县市一级廉政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约束制约机制,造成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缺失,纪检监察机关唱“独角戏”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

(四)廉政文化建设方法单一,形式主义严重

目前基层各地在廉政文化建设上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实践中看,不少地方廉政文化建设往往是记在纸上、贴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会议上。其表现形式多是标语加口号,再播放一下廉政警世教育片,缺乏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与形式。一些地方虽然开展了廉政警句创作、廉政文艺演出、廉政书法比赛以及编辑廉政文化丛书、建设廉政文化广场等活动,看起来项目丰富、形式多样,但很多只是给传统文化活动贴上“廉政标签”,真正的廉政文化“含金量”太低。廉政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还表现在基层一些地方和单位,会上强调的多,会后抓落实的少;突击性开展工作的多,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工作的少;临时性抓的多,长期抓、抓长期的少;可用资源多,真正占领的阵地少。

(五)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不明显,地方特色不突出

文化的力量必须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廉政文化只有走进千家万户,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当前,基层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普遍简单化、程序化,不能有机地将廉政文化与地方民间文化、地方产业文化、地方历史文化充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本地浓厚的文化底蕴,认真梳理本地廉政文化文脉,致使廉政文化只显共性,不见个性,工作平平、效果一般。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从历史原因来看,基层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由于传统政治文化未确立起以制度、法律来制约权力的监督意识,基层群众公民意识、平等意识、法制意识较弱,对腐朽文化思想的批判往往不能触及根本。在反腐败手段上偏重以伦理道德规范来制约权力,过分强调“官德”,而忽视民众的参与,这种传统落后的文化承袭至今,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现代廉政文化建设。有了这样的人文氛围,县市区在廉政文化建设中重领导干部,偏轻一般干部和群众,也就不足为怪。从现实因素来看,对于大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县市区而言,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投入明显不足。而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全部取消,部门经费完全靠财政划拨,许多单位连办公经费都不能保障,根本没有资金用于廉政文化建设,基层开展廉政文化活动所需的财力、物力、人力根本得不到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廉政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探解

深化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按照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要求,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深深扎根群众,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篇10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问题;路径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河北省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急需进一步完善。

一、河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面向基层,加大了服务设施建设

河北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充分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与供给,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尤其是农村数字院线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建立了16家股份制的公司,实现了每县都有数字影院的目标。

(二)活化机制,提高了基层服务实效性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局面。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按照项目管理方法制定各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工作台账,明确任务和要求,确保任务按时完成。三是为基层提供个性化公共文化服务。针对不同地区发展情况出台了梯次化的扶持政策,提高针对性实效性。[1]

(三)创新模式,形成了基层文化活动品牌

加快基层基层公共服务建设,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霸州市自1996年以来实施了三馆、益津书院等“十大精品文化工程”,培养了绘画之家、戏曲之家等1000多户“特色文化家庭”。 该市连续14年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的光荣称号。

二、河北基层公共服务面临的困境

(一)思想意识薄弱,内生动力不足

不管是基层干部还是基层群众职业道德都存在思想意识淡漠的情况。首先,一些市县的基层党委、政府片面强调“GDP”,重经济建设清文化建设,重文化产业轻文化事业,对基层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重形式轻利用。其次,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参与意识薄弱,对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也导致推动基层公共服务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长效机制

总的来收,还没有建立完全以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缺乏有效表达参与机制。在文化需求的诉求上缺少表达的途径,导致群众兴趣不高,知晓率不高,参与率更低。二是投入机制不完善,许多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缺乏和简陋落后,基层文化经费持续投入不足。其次社会投融资渠道不通畅,缺乏多元参与。三是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基层文化设施成了摆设,馆舍经常被挤占、被挪用,在遇到检查时,提前安排人员“作秀”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基层文化人才匮乏素质不高,基层文化能人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特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基层公共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基层服务形式单一设施低效运行。

三、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的路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内生动力

目前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党政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基层群众和干部认识到基层文化建设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推手,不仅能够富民脑袋,也能富民口袋,不断激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基层文化服务的积极性。要加强学习和培训,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能够营造区域文化氛围,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要把基层文化服务纳入各级领导的工作日程,纳入干部的考核指标。

(二)完善长效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要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必须要提供制度性保障,要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必须完善基层文化服务长效机制。一要完善多元供给机制。要多元投入,不仅要加大政府投入,也要激活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意调动社会力量,发挥非盈利性机构的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为基层群众建设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制度设计建立相对稳定的低收入群体文化经费保障机制。二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基层文化设施要高效运行,后续资金的投入十分重要,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基层群体文化经费保障机制。每年要有专项资金保证基层文化设施的维护、维修和设备器材的更新、添置。要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参与,促进基层设施更好地发挥作用。三要完善基层群众参与机制。要多渠道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市民知晓率。让群众知晓公共文化机构的建设情况和服务内容和方式等信息。让基层群众能够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成果,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监督。四要完善激励和监督评价机制。地方政府应该逐步建立健全文化资源建设的管理标准和评估体系,接受基层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判。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要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评估并让基层群众参与评估。

(三)加大人才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要加大基层文化人才建设,培养一支能够扎根基层,热情饱满、素质较高的基层文化服务队伍。要保障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待遇,稳定现有基层文化队伍。要出台政策,激励有专业素养的年轻人、专业文艺团体改革分流人员或退休人员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充分挖掘民间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要支持基层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建设,提升基层群众的自我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