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1 07:1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问题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问题教案

篇1

1.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理解工作总量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2.理解掌握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怎样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以及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掌握工程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以前我们学过做工问题,谁还记得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口述,教师出示投影: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2.一条水渠长120米,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依据三量关系,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120÷5=24(米))

24表示什么?(工作效率)

之几。它们都是用工作量÷工作时间得到的。)

工作效率既可以是具体数量,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占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0。

例10一段公路和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

2.分析解答。

(1)读题,思考,列式,解答,做在练习本上。

(2)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30÷(30÷10+30÷15)

根据什么列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30÷10求的是什么?30÷15求的是什么?

这两个商加起来,得到的是什么?(甲队和乙队的工效和。)

再用30除以它们的和得到的是什么?(合修所用的工作时间。)

(3)板书解答过程:

30÷(30÷10+30÷15)

=30÷(3+2)

=30÷5

=6(天)

答:两队合修6天可以完成。

3.变换题中的条件再分析解答。

(1)把30千米改为40千米、45千米、500千米、10千米、2千米。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选择一个数据解答出来。

(2)谁能说说你们组选择的工作量是多少米?解答的结果是多少?

每一组推选一名同学回答,结果都是6天。

(3)既然工作总量发生变化而结果不变,那么我们去掉题中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这道题还能不能解答?

4.改造例10:去掉具体的工作总量。

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以讨论题为线索,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

出示讨论题:

①这道题求哪个量?应已知哪些条件?

②工作总量没有给出具体数量怎么办?(用“1”表示。)

③甲队的工作效率和乙队的工作效率怎样表示?甲队、乙队的工效

(2)汇报讨论结果。(先说讨论题再说解答方法。)

1表示什么?(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不是具体数量,我们把它看作单位“1”。

作效率。)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那么工作效率就要用每天完成单位“1”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间)

(3)板书解答过程:

答:两队合修6天可以完成。

5.工作总量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工作时间不变呢?请你们每一组用刚才选择的数据,计算出甲队工作效率是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乙队工作效率是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甲乙两队的工效和是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汇报计算结果:

6.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利用三量关系来解答是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在于,前者的工作总量给出了具体数量,因此工效也是具体数量;后者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效用单位“1”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后者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都是用“率”来表示的。)

(三)巩固反馈

1.出示“做一做”。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用20天,乙队单独做要用30天。如果两队合做,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几天可以做完?

(1)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提问反馈:第一问求什么?(工效和)

怎么求甲乙两队的工效和?(甲工效+乙工效)甲乙的工效各是多

第二问求什么?应根据什么列式?

2.只列式不计算。(小组讨论完成,每组再选一名同学分析。)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12天完成,丙队单独做需18天完成。

①乙丙两队1天完成几分之几?5天完成几分之几?

②若甲乙两队合做2天,还剩几分之几?

③甲、乙、丙队合作几天能完成全部工程?

3.选择正确的列式。

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快车5小时走完,慢车10小时走完。两车同时相对开出几小时相遇?

[]

A.500÷(500÷5+500÷10)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99页第1~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篇2

关键词:安全工程;本科教育;培养方案;对策建议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安全工程也是随着经济发展成长起来的培养专门安全人才的学科专业。近几年来,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非常迅猛,从1999年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不足30所院校迅速发展到2016年的160多所院校。然而,该专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安全工程人才在就业中存在适应力不强、成长较慢、专业知识单一等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反映了目前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也凸显了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式方法转变的必要性及紧迫性。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招生于2003年,截至目前已毕业本科学生600余人,近几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45%签约于世界500强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对已就业学生的回访发现安全专业毕业生存在薪酬增长较慢、跳槽比例较高、从事非本专业人数较多等问题。由于发现了安全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针对安全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实际问题,在2015年度黑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校企协同创新实现共赢的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JD1215063)的支持下,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研究团队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调查问卷构成及调研对象

研究团队经过调查分析,于2016年10月到11月期间,向来自安徽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及河南理工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共计40人发放了调查问卷,对本校安全工程本科层次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研分析。(一)调研对象的构成为了对安全工程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对本校2014版安全人才培养方案有多角度的分析,调研对象主要由四所本科院校的安全专业毕业生组成。学历层次为本科及研究生,工作年限为6~13年,平均10年左右,工作性质主要为厂矿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包括煤矿、港口、建筑、化工、石油等行业)、安监局\煤监局的公务员,安全评价人员,科研单位等,大部分为本单位的中高层管理干部及技术人员。调研对象选取的依据原则是本科专业为安全工程,毕业后从事本专业,且在本专业学有所长,对本专业的发展关注度较高。表1为本次调研对象的群体基本概况。本次调研并未像通常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采用专家汇集一堂,运用头脑风暴法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原因如下。1.通常聘请专家集中分析,聘请专家数量有限,涉及行业也较为有限,很难对安全工程所面对的行业做出深入全面的分析。2.在集中分析过程中,专家囿于时间限制很难对培养方案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往往更集中于其中几个部分。3.所聘请的专家往往更集中于高校,对安全工程的发展方向把握更准确,但对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可能缺乏更深入的了解。4.所选取调研的对象均是1999年设立安全工程专业后入学成长起来的,对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更熟悉,提出的建议更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二)调查问卷的构成调查问卷的主要部分为整体素质、知识结构、岗位胜任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体素质是指本科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于其他教育层次学生的总体表现,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反映;知识结构培养主要是学生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培养,更重要的是专业知识的养成,主要体现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理论宽广性;岗位胜任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重点是安全工程人才的管理组织能力、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以满足在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学生面对新问题新情况的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在工作中对新问题的解决能力。调查问卷由4个一级指标和6个二级指标构成,满分为100分。由各调研对象独立完成,通过邮件或其他方式送达研究团队。

二、调查问卷反馈结果

在规定时间内,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表2为此次调查问卷的评分反馈汇总表。在38份的调查问卷中,毕业于本校的问卷共14份,校外毕业的问卷共24份。从调研对象的评分结果来看,2014版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受到了调研对象的好评,平均得分为82.26分,评价得分较低的是技术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培养和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校内和校外分组中,对该版培养方案的评价等级有较大差距。毕业于本校的几位调查对象平均得分70.71分,仅达到中等程度;而毕业于外校的几位调查对象所给评价分数达到89.85分,基本达到优秀程度。之所以出现如此差距可能是因为毕业于本校的学生对之前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印象较深,影响了本次打分;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涉及面还较窄,开设实验的课程也不多,还不能满足现场的需求。此外,在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还不足,方案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这也是本研究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发现目前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专业整体方向不明,课程繁杂而不系统目前国内安全工程培养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代表的强化行业特色的培养模式和以首都经贸大学为代表的通用型安全科技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科技大学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有工业安全和矿山安全两个方向,但矿山安全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工业安全方向基本相同,而专业课有较大差别,导致这两个方向在专业课学习时学生学习吃力,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一些基本知识如采矿、化工、建筑、机械知识储备不足,学习专业课程时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安全工程课程建设落后,安全理论有待完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远低于现场企业的需求,导致培养的人才达不到市场需求。部分课程重复内容较多,缺乏系统规划,如安全学原理与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与安全人机工程均有部分内容重复,且基本概念不一致。而对一些现场急需的课程如安全标准化、ISO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应急医学、安全法规、风险识别及控制等没有在我校安全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课程开发和建设缺少前瞻性和创新性。(三)知识体系碎片化在当前国家强调重基础、淡专业、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下,[1]由于安全科学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几乎需要所有的相关知识基础,而教学课时有限,导致专业课程设置受限,学生学习的知识碎片化、零散化,无法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四)教学实践环节效果欠佳由于安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进行实践学习的场所本身的固有危险性比较大,企业安全责任较大,学生无法深入实习,且实习场所多样性不足,导致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动手能力弱,上手较慢,现场普遍反映不佳。(五)企业对安全人才需求差异化较大在此次问卷调查中,还发现各行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区别。例如从事安全监督检查的调查对象要求增加和开发相关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文字处理、汇报总结方面的选学课程;从事现场管理的调查对象要求加强对人才的讲演、语言组织方面的培养,这是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还要求对安全法规与标准、安全心理、安全文化建设、应急救援和应急医学比较熟悉;从事安全评价人员的调查对象则建议加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对工艺、自控、消防、机械、化工等相关知识均要有所了解。由此可见,目前单一的工程技术型安全人才无法达到各行业的差异化需求。

四、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一)加强理论研究,夯实专业基础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薄弱,大多数学校以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工程三大课程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则立足于本校传统行业开设,缺乏广泛认可的专业基础课。类似流体力学、防火防爆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则是基于原行业安全特色的基础课程或公共基础课,而类似安全法规与标准化、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学、风险管理等现场急需的理论基础课则相对缺乏。可喜的是,目前以中南大学吴超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近些年安全文化学、物质致灾化学、安全人性学、安全伦理和安全职业道德等学科体系先后建立。这些理论的逐步建立为安全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将逐渐成为安全工程的高等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团队认为应以此为契机,推动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逐渐推动这些基础理论的课程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工程的专业课程建设。(二)细分安全工程人才类型,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各个行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如想各个方面均有涉及,则学生负担太重,也不现实。目前对于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改革,有部分企业认为应仍然按照传统的行业安全模式培养,研究团队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对于企业来说,如果采取传统的行业安全培养模式,毕业生进入角色较快,但学生就业受很大约束,选择面狭小,受企业经济效益影响较大,不利于学生的多向全面发展。因此,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新的安全工程人才类型应划分为工程技术型、安全管理型、安全经济型、安全服务型等,[9]在此基础上凸显行业特色。目前沈阳航天航空大学安全工程、安全防范、以安全为背景的保险专业等本科专业,首都经贸大学开设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安全管理工程、公共卫生等硕士专业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因此,未来的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应根据技术、管理、经济、社会服务等类型分别探索其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的模式,培养更具特色的新型安全人才。(三)提高师资水平,优化课程设置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往往缺乏现场工作经验。虽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仍有机会接触现场,但毕竟和现场工作所获有所差别。因此,山西焦煤霍州煤炭集团与国内八所煤炭高校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极具创新性,既解决了企业生产中的一批技术难题,也为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提高了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实现了校企双方共赢的目的,[10]此外,还应积极鼓励教师获取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资格证书,了解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工作内容、性质、特征,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课程的设置,应对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进行创新。如吴超教授先后开设的《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比较学》《安全统计学》,中原工学院王新泉教授等开设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教程》,华北科技学院颜烨教授开设的《安全社会学》等专业课程,是对安全工程课程设置的极大丰富。此外,还应系统优化和深化已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安全评价类课程应增加软件包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增加通风、火灾、爆炸等专业模拟软件的了解和学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的设置应结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消防工程师、卓越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改革,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四)实践基地的多样化和虚拟化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难度较大,真正能够让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解决的方法有在社会公共层面对愿意接受实习训练的单位给予特殊的经济政策,为实践单位带来看得见的效益,使企业能够愿意、乐意接受实习生;校企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实践过程中除了企业为校方提供实习机会外,校方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咨询等帮助,实现校企共赢的格局。实践基地的建设还应多样化,尽量为学生创造各种实习实践机会,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便利条件。有条件有能力的院校也可以充分利用现在高度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利用流行的VR技术开发仿真系统,满足教学需求。(五)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一个人的能力体现。在面对新问题、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情况下,安全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也设置了相应的创新创业训练,主要以大学生科研立项、参加省级创业创新大赛等方式开展,开展方式较为单一。而实际在整个教学周期内,创新教育无处不在,例如在交互式和案例教学的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放专业实验室进行创新实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申请专利等。2015年9月,由中国职业健康协会、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办,华北科技学院承办的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的成功举行,也为全国安全工程专业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全国性的创新实践平台。[11](六)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出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学分制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12]黑龙江科技大学也即将逐步开展完全学分制。在此情况下,在学分制下制定的培养方案能否完全执行,执行是否到位就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黑龙江科技大学2014版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达62门,如果全部开设难度很大,教师数量有限,且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一名教师一般只能主讲2~3门课程,很少具备开设新课的能力。因此,在无法增加教师数量的前提下,应逐步推进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拓展知识结构,培育新课程,使教师具备一专多能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此外,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习、实践、创新等各环节,应提前筹划,安排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使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切实执行。

五、结束语

安全科学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科学,专门的安全人才应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目前安全工程高等教育还存在着粗放、简单、传统、条块化的教育模式,本文在针对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细分安全工程人才类型、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基地的多样化和虚拟化措施,以及创新能力的具体化等具体对策建议,期望能够对安全工程专业拓宽办学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蒋永清,李彪,于晓洋.安全工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01).

[2]王秉,吴超,杨冕等.安全文化学的基础性问题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08).

[3]石扬,吴超,陈沅江.物质致灾化学的学科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09).

[4]许洁,吴超.安全人性学的学科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08).

[5]石东平,吴超.安全物质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07).

[6]许铭,吴宗之,罗云等.论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2).

[7]许铭,吴宗之,罗云.安全生产领域安全技术公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01).

[8]刘星,唐征友.安全生产责任的制度整合与伦理道德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8).

[9]王凯,李珊,潘侠等.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技技术,2012(05).

[10]王为.煤炭行业校企虚拟创新机制构建及效果评价[J].产业科技与论坛,2011(10).

[11]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预赛在华北科技学院举行[EB/OL].(2015-09-30).

篇3

【关键词】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施工;管理;研究

前言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交通安全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众多的安全设施生产商便应运而生。但是大批量的生产则导致了安全设施产品中的隐患,产品质量低下。而部分生厂商借此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通过降低质量降低价格来打压对手。所以一定要从安全设施的质量方面入手,加大监管力度来保证安全设施的质量。一般而言,交通工程安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做好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与管理工作是关键。

一、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分类及其作用

就目前我国现有的交通工程安全设施而言,其类型及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护栏。按照交通道路中的横向位置,可以分为路侧护栏与中央分隔带护栏两种,除此之外还有设置在桥梁上的护栏。设置护栏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止失控的车辆越出路外、碰撞路侧的构造物、防止失控的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并保护中央分隔带中的构造物;从护栏的结构类型来看,它主要表现为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以及缆索护栏三种。由于波形梁护栏具有防撞性能强、不易变形、养护成本低以及美观性好等特点,因此在我国交通道路侧护栏与中央分隔带护栏建设中被较多的采用。

2、交通标志。在交通道路上设置交通标志是维护公路结构、保持交通安全畅通不可或缺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与安全管理,对公路的使用者来说具有指路、警告以及传达指示情报等功能。根据交通标志的功能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指路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和禁止标志。从支撑型式而言,交通标志又可以分为单柱式、双柱式、单悬臂式、双悬臂式、门架式以及附着式。

3、交通标线与隔离栅。设置交通标线,主要是为公路使用者提供出行引导与信息服务的,它不但可以单独使用,而且可以作为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的补充;隔离栅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阻止人、畜等进入公路或者其他禁入区域,防止非法侵占公路用地。从结构型式上来看,隔离栅可以分为刺铁丝隔离栅与焊接网隔离栅两种,其立柱也可分为钢立柱与混凝土立柱。

4、防眩设施与轮廓标。对于防眩设施而言,既要能够有效地遮挡对向车辆前照灯的眩光,又要满足横向通视好、能看到斜前方事物以及驾驶员的心理影响小等要求。从型式上来看,防眩设施主要有防眩网和防眩板两种;轮廓标是利用其自身所带的反射器呈现的视线诱导效果来实现指示作用,根据其安装位置的不同,可分为附着式和柱式两种。

5、活动护栏。所谓活动护栏,主要是指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便于特种车辆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行以及一侧道路施工封闭时可以临时开启放行的活动设施。一般而言,活动护栏具有隔离性能强、临时开放时可以快速灵活的移动等特点。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活动护栏类型有插拔式、伸缩式以及填充式三种。

二、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与管理问题分析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做好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和管理工作,就必须对具体安全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具体表现如下:

1、波形梁护栏。波形梁护栏的施工段主要是在路侧与中央分隔带处,护栏立柱的施工方法采用打入法与埋设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也各有其适用的场合。一般而言,打入法适合于土质路段,而埋设法适合于石质路段及桥头位置。从施工的角度考虑,打入法比较方便,所用到的设备也比较简单、投资少,但从日后的养护角度而言,则埋设法更为合理。以下以打入法为例,来说明波形梁护栏的施工和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测量定位。测量定位是最根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工序之一,立柱间距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到挂板的速度与质量,测量人员要认真熟悉工程施工图纸,纵向以桥梁、中央开口带等为基准,横向以路缘石为基准进行放样,确保测量定位准确。其次,打入立柱。打入立柱时,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原先定好的位置将立柱准确打入,边打边调整垂直度并注意其高度。现场质检人员一定要重点检查立柱的高度与垂直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立柱,应及时予以调整。最后是挂板,立柱打完之后,对于那些具备挂板条件的路段应及时进行挂板,挂完板之后调整其线形并拧紧螺栓。

2、交通标志。对于交通标志的施工和管理而言,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测量定位和基础开挖。交通标志的测量定位要以里程桩与路缘石为基准,遇到特殊的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当位置确定以后,要严格按照图纸上给定的尺寸开挖基坑,基坑挖好后要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施工工序。实践证明,开挖基坑过程中一次不能挖的太多、太深,要根据浇筑的进度合理安排,保持二者之间的同步性,否则遇到下雨天就会造成基坑塌陷。二是支模浇筑。基坑挖好验收合格后,应尽快支模浇筑。支模前应先将绑扎好的钢筋笼及预埋件放人基坑内牢固定位,不能预先绑扎的钢筋笼应在基坑内现场绑扎,上述工作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此项工作一定要控制好连接法兰盘的位置和标高,并做好螺栓的包封,防止损坏。三是立柱挂标志板。基础强度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可以安装立柱并在其之上挂板,对于单柱式的标志可以先将板提前安装在立柱上,然后再将柱安装于基础设施之上。对于较大的标志,则只能先安装立柱再挂板。安装立柱时要注意其垂直度以及板面与路面之间的纵向夹角,同时要掌握好标志侧边缘与路肩之间的水平距离以及下边缘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3、交通标线。在对交通标线进行施工和管理时,要主要以下三点:第一,测量定位。交通标线的测量定位时要根据图纸的要求,以中央带路缘石或者路侧路缘石为基准进行放样打水线;对于横向线间距、纵向线和空的尺寸、出入口标线以及局部导流线等,要注意放样线形的顺畅性。第二,清扫刷底漆。在交通标线施工之前,要将预划线的路面清扫干净,并在其上刷上一层底漆。第三,划制标线。当预刷的底漆干燥之后,用划线车将熔化好了的涂料,(主要是热熔反光型)划制道路的面上。划线时要注意保持涂料的温度,如果涂料的温度过高,就会使玻璃珠下沉;如果涂料的温度过低,就会使玻璃珠粘接不好而容易脱落,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标线的反光效果。因此,要根据涂料的使用说明以及施工期当天的气温来调整涂的料温和物理性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和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与管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正确认识并做好各项交通工程安全施工和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和谐交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义胜.谈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与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

篇4

关键词:公安教育;微课程;问题分析

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类被快速卷入了一场微潮流,各种专业学科的信息咨询都可以借助移动终端来丰富人们的闲碎时间,微课程更加以其更新速度快,简单方便,及时传播等优良特性迅速俘获民众的喜爱。对于公安课程的学习安排应该顺应微时代的信息潮流,迅速选取大家感兴趣的点以主动迎合知识信息的变革需求。

一、公安教育的微课程分析

微课程是在线学习的重要教学形式,以其时间短,速度快,内容精等多种优势占据大众视野,在个性化的学习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教育公平性的满足。

(1)资源运用的最大化

公安教育的微课程应当给予受训学员的适应性与实验性的需求动机,在碎片化的知识传递中采用多样化的载体形式,形成多维度,系统化的教学文件展示。这样的微课设置不仅仅能够满足受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帮助学生迅速了解教学体系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在及时高效的教学传递中实现资源运用的最大化。

(2)短小精悍的学科设置

短小精悍的学科设置能够帮助学习成员在碎片化的学习参与中迅速捕捉学习重点,内容设置基本上采取一课一主题,一事一陈述,论断准确,语言简洁,在碎片化的知识建构中学习成员不必担心学习压力,只需要在片段化的学习模式中迅速了解知识重点,实现了学习资源与个人时间的最大化运用,在一课一主题的模式展示中,学习人员可以最终实现阶段性的学习目标。

(3)主动性的知识建构体系

由于微课程主要利用学习成员的碎片时间参与学习,所以,该课程的学习机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需要学员在积极主动的自我暗示中参与课程的吸收。自行开展对已有知识体系的建构与体系梳理,在潜移默化的行为暗示中建立学员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模式。与此同时,微课程在智能终端可以实现随时共享,为多层次,多样化的知识全体分配中,学习成员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参与任意课程的学习,并且管理人员为学习者提供了线上学员与老师及时互动,线下主动讨论的沟通平台,在信息的及时共享中解答成员的疑难问题,为课程的深度答疑建立可供实施的平台。

二、微课程在公安教育课程的应用表达

对于微课程在公安教育课程的实际应用众说纷纭,传统教学学者所持有的观点是快餐式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于规范化的学科体系,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局限于表面,难以深层次的理解内容结构。但是现代性的学者普遍认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丰富教学手段的有效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民众需求,在微课程的模式学习中之间强化知识的内容难点,集中解决大家面临的障碍,既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运用,又能够保证学生在主动性的行为模式中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为课程的教学主要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层次,自主学习,协作探讨学习与应用实践性提升,只有熟练掌握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规律才能够保证微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发挥。自主学习的层次为协同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探讨学习又为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方案指导,最后的实践应用则是为前两个层次的学习进行深入的实践总结,两者之间互为表里。需要学员借助微课程的视频教学提炼知识结论,形成思维模式的转型与自我重组,在自我的实践应用中实现最终的理论转化。微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公安课程的学习需要教学人员合理的优化教学内容,实现高结构化,高自主选择的课题延伸,在知识转化与实践应用的操作中搭建桥梁,所以,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有利补充与提升。

对于微课程在公安教育课程的熟练运用需要结合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特性,构建不同层次的学科教学体系。比如说建立基础性的学科模式,在课程内容的开展中注重关键知识点的讲解,以经典案例的解读与视频文件的播放吸引学员的关注度,在潜移默化的行为转变中融入课程讲解的实用性与人文性。其次,加强公共专业课程的讲解,将基础课程的常规知识点交由学员自己解决,对课程内容的疑难问题以及知识重点交由教学人员解决,在两者的有效分工中实现知识体系的具体建立,在教学实践角色的自我变动中增强课程的灵活性。最后,需要针对专业课程的讲解突出程序演练,实践展示的模拟化操作,在视屏的具体表现中实现公安教学课程的适宜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视频教学的过程中将模拟操作熟练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拓展实战化的应急思维与操作技巧,真正在微课程教学过程中突破难点知识的理解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指导性作用。

三、结束语

公安教育的微课程教学可以依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警民培训,是推行公安民警参与实战化教育训练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种适应于陕节奏,碎片化生活趋势的都市选择。需要在日常的信息获取中形成具有主动性的参与意识,注重在多层次,多选择的课程选择中建立个人的信息体系与逻辑联系,并且锻炼个人将媒介上的课程内容转化为直接的应用技能,实现公安教育微课程学习的终极教学目的与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某市于2006年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民生工程之一,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各县区根据国家、省市规定制订了相应的管护制度,明确了工程、水源和水质、供水以及水价的管理,相关部门建立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维修资金筹集等管理制度,落实安饮工程优惠政策,建后管护制度不断完善;管护体系也基本建成,明确了水务、财政、物价、卫生和环保等部门的职责,同时根据要求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监督。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管护资金,督促供水单位建立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加强日常管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让农民群众喝上了放心水,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通过审计调查也发现,工程建后管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审计调查发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质管理有待加强

供水单位开展水质检测,对水处理工艺运行指标的调整和出厂水水质的保障有重要作用。从审计调查情况看,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未严格开展日常水质检测,水质管理仍有待加强。其中,既有未建立水质化验室的,也有建立了化验室但未开展日常水质检测工作,也未配备专职检验人员的。

(二)部分产权界定不清,工程资产未及时登记

目前全市各县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资形式包括新建、扩建、管网延伸等,所涉及的供水单位既有地方政府投资兴建和管理的,也有招商引资、改水改厕等项目兴建,还有地方政府兴建后改制为私人所有的,以及政府与私人业主合作建成后,交于私人业主使用、管理的。由于资金投入渠道是多种投入的组合,造成产权界定不清。从审计调查情况看,已完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部分主管部门在财务上未作反映,延伸调查的供水单位也未登记政府投资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产数量和金额。

(三)未及时使用管护经费

各县区政府按规定在财政中安排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维护经费,但由于未明确规定补偿标准、内容和形式等,仍有部分维护经费滞留在专户中,未及时使用。同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供水单位也未按规定提取折旧费和维修费作为管护经费。

(四)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泥和废水

审计调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供水单位,在制取生活用水过程中,均将所产生的污泥和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厂外的沟渠或农田等,还有的直接排至取水河道,其中存在的污染物导致周边水体、地下水源污染。

(五)未严格执行收费标准

审计调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供水单位,部分供水单位未按实计量收费。其中:有的供水单位实行基数加计量收费,比如按每月每户用水量4.5吨以内收取8元,超出部分按标准收取;还有的供水单位每月在抄表实际用水量之外,另加1吨水损收费。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期管护的审计建议

(一)加强和规范水质监管工作

各级水务、环保、卫生等部门应加强对供水单位的监督,定期开展检查,及时排查存在的问题,强化检测结果的督察整改,对相关供水单位水质检测指标项目达不到要求的,要督促各单位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要严格依规进行处理;强化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控,定期请当地卫生部门检查水源的生物和理化指标,以保证水质符合卫生要求,确保水源水质和群众饮用水安全。还要加大对供水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检验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范、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二)清晰界定产权,加强资产管理

国家投资的安饮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当明晰工程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即入户水表及以下管道、水龙头等入户设施的所有权,为农户所有自主管理,取水设施,输配水设施,水处理设施以及主干、支网及其配套设施等的所有权,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政府投入部分形成的资产所有权归县级政府所有,并授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建后管护,应及时与当地镇政府做好工程移接交工作,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权,再监督镇政府将工程移交给当地供水单位经营,签订相关委托经营协议,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同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门管理机构对安饮工程资产,应及时登记入账,确保全面真实的反映安饮工程资产实际情况。

(三)完善管护经费投入引导机制

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工作正常化、规范化,经费保障是关键。要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强化水费计收,做到抄表按实收费。同时采取县区级财政补贴、水费提留等方式,逐步形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资金投入机制,引导供水单位加强安全、检测和污染治理设施投入。以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居民长期吃上安全水、放心水的愿望。

(四)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排污行为

各县区要制定供水单位排污达标规范,对排污设施不完备的水厂强制规定建设相应的过滤、沉淀等配套设施,并采取政府收购、关停重组等方式,逐步淘汰一批产能落后的小水厂,消除水质卫生隐患。

(五)建立健全后期管护制度,强化落实到位

各县区要建立健全水质、水源、日常运行等管理制度。建议对运行中的农村饮水工程管护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普查,对目前尚未落实的后期管护制度,制订措施、逐项落实到位。对当前已落实的管护制度,结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做到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具体。

篇6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研究;教案;第一堂课

作者简介:汤赐(1978-),男,湖南湘潭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11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42-03

电力电子技术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一般工业、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计算机、新能源发电等。“电力电子技术”已成为本科教学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1]地位十分重要。然而由于课程难,内容多,课时少,所以上好“电力电子技术”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教案的制作和使用有助于应对这一挑战。

很多非师范院校出身的大学教师都没有写过教案,只写过讲稿,笔者也一样。直到拜读北京理工大学龚绍文教授所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入门:大学施教学初步》,[2]才正式接触大学讲课的教案。读完深受启发,对自己所授课程也尝试着写教案,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对如何做好“电力电子技术”教案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电力电子技术”教案制作和使用的目的及其结构

“电力电子技术”教案是教师为某次课的宏观指导思想和具体课堂进程而设计的教学方案,用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一般来说,一次“电力电子技术”课的教案由两大部分组成:概述和教学进程。概述主要用于阐释教师对本次课的基本认识和实施教学的指导思想,涉及授课对象及其特点(重点是学生的专业特色、就业去向、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题目或主题、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讲授方法和教学手段等。[3]教学进程则负责具体组织教学步骤,用以落实概述中的基本分析和指导思想,通常按授课时序写明每个教学段落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表达方式和时间分配等细节。

二、“电力电子技术”教案优劣的评判标准

由于“电力电子技术”教案制作和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案的基本结构及其具体内容能否真正实现该目的才是评判优劣的标准。一份较好的“电力电子技术”教案应该具备六个特征。

1.教学目的明确

不论是向学生传播电力电子技术知识,还是培养他们的思想品质,都是孕育在具体教学内容的传授之中,因而在制作教案时,要把每次课的教学目的具体化、明确化,并通过教学内容这一载体反映出来。

2.教学内容充实

首先,要保证包含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最基本、最重要和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其次,应适当介绍与上述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进展,拓宽学生知识面;最后,可尝试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讲出对上述教学内容实际运用的切身体会。

3.教学重点突出

依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确定每次课拟向学生介绍的重要知识点或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值得指出的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会发生变化的,因而不应把课程的重点看成是固定不变,年年如此的。[4]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王兆安教授和黄俊教授主编的《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1]实现了以基于晶闸管的电路为主体内容,向以采用全控型器件的电路为主体内容的转移,充分反映了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新进展,因此,在教学时,要重点介绍基于全控型器件的电路以及控制这些电路的PWM技术。

4.教学方法得当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准直观法、边讲边练法、单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2]上述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因此,不应盲目肯定或否定一种方法,而应结合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加以综合使用。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而言,笔者非常信赖案例教学法——通过演示MATLAB/Simulink模型搭建与仿真分析来传授学生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5.教学手段多样

语言表达(包括肢体语言)和黑板板书、多媒体屏幕显示、实验演示等是帮助教师阐述教学内容和讲解思路的两类重要教学手段。前者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后者则作用于学生的视觉,二者形成合力,共同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

6.教学进程合理

根据“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发展、自己的理解和听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消化、整理和布局,反映在教案上,就是如何给每次课的讲授内容分段并确定它们的讲授顺序。

三、“电力电子技术”教案制作的准备工作

为了制作一份能够体现出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充实、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多样和教学进程合理等诸多特征的教案,需要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要做好整体性备课工作。整体性备课是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全面准备,是教师能否讲好这门课程的最关键的一步。只有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有了整体上的把握,对教学内容已经做到了融会贯通,才能在具体讲授每次课时有一个全局的高度、有一种俯视的自信,才能清晰流畅、举重若轻讲授课程,犹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其次是要做好每次课的备课工作。整体性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但课还得一次课一次课的讲。事实上,只有每一次课都讲好了,整体性的把握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在每一次讲课之前也要备好课,具体来说:要根据教学安排表明确本次课所讲授内容的大题目,确立教学目的,选择具体内容及讲授重点;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确定教学模式,例如,课堂讲授、实验或讨论等;要把教学内容组织成一次讲授式或议论式或谈话式的文稿,应服从并服务于主题,把各部分内容按起始段、中间段到结尾段的顺序安排组织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一份教案来,准备在课堂中使用。

最后是要多向有丰富授课经验的老师请教,尤其是要多听他们的授课,并及时写下自己听课后的体会,融入到自己的授课中去。多听(听人授课)、多讲(自己授课);再带着问题去听,带着体会去讲……完成几个循环往复的提高过程。

四、“电力电子技术”教案示例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笔者上述认识和体会,本节给出了“电力电子技术”绪论课的教案实例以供参考。

1.概述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本课内容:绪论

授课单位: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授课对象:D电气工程06-4,5,6

授课时间:90分钟

(1)教学目的。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它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等问题的初步说明,使学生们对电力电子技术有一个宏观意义上的了解。

(2)教学意义。“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理论性较强,比较难学。考虑到本科生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加之内容多、学时少,这就不可能讲授过细。“绪论”可以为学生们从课程整体内容上把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质问题提供帮助。

(3)教学重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子学、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三者的关系;电力电子技术目前主要应用的领域(结合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的特点及需要)。

(4)教学难点。无。

(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给出主要内容。

(6)教学安排。先简单进行自我介绍,再引出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回顾学生已学课程,提出问题:各门课程如何衔接并构成整体?“自动控制原理”中的理论如何运用,并实现对交流电动机的控制?

在介绍“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时,要重点介绍它与电子学、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三者的关系。

在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时,要扣住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这条主线。

在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时,要针对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与需要,重点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在交直流电机调速、交直流电力机车、电力系统FACTS和HVDC、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电动汽车、超导储能、不间断电源、开关电源中的应用,并注意衔接好电气工程与电子学、控制理论之间的关系。

(7)教学手段。以口授为主,一定量板书。

2.教学进程(见表1)

五、结束语

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收获是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课程难,内容多,课时少,所以笔者对如何制作并使用教案来上好“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谈了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涉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案制作和使用的目的及其结构,优劣评判标准,以及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等方面,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教案示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龚绍文.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入门——大学施教学初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教案,知识产权,著作权法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5月30日,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将自己所在的小学告上法庭。原告诉称:根据被告要求,在1990年至2002年期间,原告先后交给被告48本教案,被告在收取、检查教案后没有及时归还给原告。在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下,被告仅退还了4本,其余44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但被告认为,编写教案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而教案本是教学中使用的物品,就象上课时使用的粉笔一样,学校拥有教案的所有权和处理权。在检查完教案后,可以不退还给教师,因此不应承担赔偿责任。[1]该案已经历了法院驳回,原告上诉。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艰难历程,目前仍在进一步的审理过程之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案一经媒体批露,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由于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的、直接的涉及教案的规定,本案引发了法律界和教育界的很多思考:教案是否具有知识产权;教案到底应归属教师还是归属学校;学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权,还是附载在教案本上的智力成果权益。

二、教案的属性

1、教案的概念。教案是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与计划。教案直接关系到上课的质量,其规格、式样、详略等均没有统一标准,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教案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师姓名、班级、学科名称、课程主题、课程类型、上课时间等。(2)教学目标。目标所表达是预想的教学结果,通常以教学结束之后学生能够做到什么的方式进行表达。(3)教学资源准备和利用。课时计划应列出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学习材料、视听设备、具体模型等。(4)教学进程。教学进程是指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其重点考虑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采用全班教学、小组教学还是个别教学,是用讲课、演示法、说明,还是运用讨论、游戏、提问等方法。采用何种形式与方法主要视具体情况加以综合利用。教学进程是教案的最核心部分。(5)评价学习效果的设想。评价学生是否实现了每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6)其他可能部分。包括:教学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布置作业、特殊说明等。

2、教案是一项知识产品,应享有著作权。(1)《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二条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字作品等”,显然,教案作为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方案与计划,付出了教师极大的时间、精力、智力与劳动,凝结了教师丰富的教学积累和深刻的思考规划,其本身又不延及思想、过程、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因而无论教案是否发表,应属一项智力成果、知识产品。(2)教案享有著作权。我国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由于教案完全可以通过书写、复印、印刷、录制等丰富各异的手段和方法予以复制,享有著作权保护的“可复制性”的要件,因此,判断教案是否享有著作权的关键在于教案是否具有独创性。所谓独创性,是指作品是由独立构思而成的属性,作品不是或基本不是与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相同,即作品不是抄袭、剽窃或篡改他人的作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此也曾作出解释:独创性是指作品是由作者自己的创作,完全不是或基本不是从另一作品抄袭而来。作品的独创性是法律保护作品表达方式的客观依据,是区别不同作品的重要标志,也是作品取得著作权的最主要条件。[2]教案是教师根据各项具体情况独自选择、取舍、安排、设计、综合的结果,既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复制而来,也不是依既定的程序演推而来,而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以具体学生为出发点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晶,更重要的是,教案真实地记载着教师各阶段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作品的独创性在教案的第四部分教学进程和第五部分评价学习效果的设想中体现得尤为显著。因此,笔者认为:教案具备了独创性与可复制性的特征条件,享有著作权应无争议。

三、教案是一般的职务作品,著作权归教师个人享有

1、著作权法的一般规定。我国的《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可见,一般的创作作品归作者个人享有,只有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下,代表单位意志进行的创作,其著作权才归单位所有。

2、职务作品的权属规定。我国的《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根据法律规定,一般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个人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作者使用外)。此外,由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的职务作品,指主要利用单位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对于这种情况,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而其他权利则属于单位。[3]

3、教案是一般的职务作品,著作权归教师个人享有。结合本案可以分析得出:首先教案的写作是教师为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而编写的,完成教案是教师的一项本职工作,学校是通过收取、检查教案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其次,根据《教师法》第八条之二的规定,教师应当履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可见,教师编写教案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完成教学的重要义务,因此,教案具备了职务作品的特征要件,应属职务作品;再次,在一般的学校与教师签定的聘用劳动合同中,都会有“在聘用其间内,教师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努力完成所承担的教学工作以及其他任务”的条款,可见,编写教案就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在目前学校与教师签定的聘用劳动合同中一般都没有关于教案权属的具体条款;最后,教师编写的教案,既没有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也不属于由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计算机软件等作品,更不是法律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著作权由单位享有的作品,而是教师根据各项具体实际情况独自选择、取舍、安排、设计、综合的结果,因而,根据法律规定,笔者认为:教案是教师的职务作品,属于一般的职务作品范畴,其著作权归属自然不言而喻,归教师个人享有,学校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四、学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权

1、作品与作品载体。作品是指以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所反映出的智力创造成果。作品在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往往要附于某一物品上,该物品即作为作品载体,如载有小说的图书,以及载有教案智力成果的教案本等。作品与作品载体存在显著的区别。作品载体是载有作品的物质实体,属于物权保护的范围。而作品作为著作权的客体,具有无形性、永久性的特征,属于著作权保护的范围。[4]

2、著作权与物权的区别。(1)权利的客体不同。著作权的客体是知识产品,具有无形性特征,物权的客体则是实实在在的有形物。(2)权能的可分性。著作权的同一权能可以处分多次,而物权的各项权能却只能处分一次。(3)权利的保护期不同。著作权的保护期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保护期届满即丧失著作财产权。物权则没有期限,只要原物存在,物权即存在。(4)当著作权与物权发生冲突时,著作权通常让位给物权。比如一幅绘画,当物权转让给他人时,著作权通常还在原权利人手中,如果著作权人行使权利,要以使用作品原件为前提,这势必发生冲突。当二者不能达成一致时,著作权将让位物权而无法实现。[5](5)权利的限制不同。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合理使用、强制许可等措施,物权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6)侵权形式的不同。著作权的侵害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或篡改他人的作品,与作品物化载体无关。物权侵害的主要行为,往往直接作用于物本身,表现为侵占、妨害或毁损等。

3、学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权。在本案中,被丢失的44本教案是原告教师独自选择、设计、综合、撰写以及多年积累的结果,教案本则是载有教案的物质实体,所以,综合上述分析,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物权理应均由原告享有,学校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而学校将44本教案本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其侵权行为表现为对教案本的物权的妨害或毁损,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利,但并没有实施抄袭、剽窃或篡改原告教案的事实与故意,因此,学校侵犯的仅仅是教案本的物权,而非教案的知识产权,应采用民法的原则和规定进行调整,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十七条“侵占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应当折价赔偿。”的规定,学校理应赔偿遗失原告教师44本教案本的损失。/

结语:透视本案事实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其实主要反映了我国著作权法中职务作品的著作权权属以及相关保护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深入,由法律殚精竭虑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权属明显多此一举,不合时宜,现实的实践早已经突破了法律原先设定的原则与框架,而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在这个问题上仍沿用原法、进展不大,笔者在此认为:职务作品的权属不妨由劳动者与单位通过劳动合同或其他方式约定,采取这样的方式将有助于避免纠纷、提高效率,符合当事者意思自制的原则与法制的人文精神。

参考资料:

[1]参见王少冗:《教案的所有权到底归谁》,载《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7月31日,第2版

[2]参见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3]参见郑成思著:《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89页

篇8

一、教案设计要讲求实效

教案设计不能脱离本地学校学生的实际,也要符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这样,备课目的才有实现的可能,追求教案设计的实效是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案设计的实际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教学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校的教学条件,是可以操作的。2.教案设计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促使教学活动过程的最优化。

二、教案设计要有各自的特色

备课是为了上好课,由于每位教师各有所长,能力大小不尽相同,在某一个教学阶段各自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教案的设计应追求各自的特色或艺术风格,不搞一刀切。例如新教师通过设计详案熟悉教材,弄清教材的体系,积累教学的经验。又如,开展教科研课题实验的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满足实验要求的特色教案。再如,对某一教学环节还不够上水平的教师,可着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上采用多种设计方案。[教学环节指导入,设问,变式训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等]这样备课要在突出各自特色的同时兼顾教学要求的轻重环节,做到点、面结合,体现一课一得,教师的教案设计和工程师编制的工程设计方案,画家的美术作品,音乐家的美妙乐谱一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因此教案设计是否有自己的特色是衡量备课质量的条件之一,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优化教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对于小学教学的教案设计,关键的问题是树立什么样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标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从考查课堂教学活动入手,采用对如何评价一节课和如何看待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衡量备课的质量。好的教学设计须具备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学习的教案设计。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把它当作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实际,不分析和利用现有条件的课堂教案设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多一些安排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学科知识。

3、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备课中应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供学生有选择的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4、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在教案设计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异步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灵活运用且不拘泥某一种方法,做到一法为主,多法为辅。

四、增强创新意识拓宽备课的思路

教案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钻研教材的结晶,教案设计的质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案设计时,教师应以《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据《标准》源于教材”的原则,根据不同课型,以及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精心设计。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教材为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指导为重点,结合学校、教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多种多样的实用教案。

1、备详案。适用于刚刚从事教学工作或对所任学科的教材体系不甚了解,或担任教科研课题实验教学的教师。编写详案有利于教师弄清教材的编写体系,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探索并积累教学经验。详案的设计一般要完成所有的撰写程序:(1)确定教学内容。(2)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3)制定教学活动探索的重点。(4)准备教具、学具。(5)设计详细的教学过程。(6)撰写教学后记。

2、备简案。适用于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对所任年级学科教材体系以及班级情况非常熟悉,并且有一定的教案设计经验的教师。编写简案有利于把教案编写的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突出位置、关键部位和精彩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使每课的教案设计都有新的创意,争取一课一得。

3、备学案。以往的教案一般都设计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很少在教案设计中编写学生如何开展学习活动的计划,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还需要在教案中设计一部分“学案”,使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得有生有色。

4.备“实验课题”的教案。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实验教学时,应根据课题实验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设计同样需要符合该课题的实验要求,例如在开展“异步教学”课题实验时,教案中非常突出教学问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在解答自选问题的异步学习过程中求得发展,教案就必须按“六环节教学程序”来设计。

5、备教学线路或复式教案。在山区,边远的农村,有一些复式班和一些多级复式的大单班,一个班至少有二个年级的学生,在我区龙门乡就有一些四至五级的大单班,一堂课要给这么多年级教学,要求编写单式教案是根本无法办得到,更何况这些教师都是一人一校,整曰包班教学,最实用的办法就是备教学线路。这样可使一堂课内每个年级的“动”“静”搭配合理,防止某个年级失控现象的出现。另教师可采取在教科书上圈点的备课形式相配合。对于二级复式班,教师可设计对应式复式教案,课堂教学中使用较为方便。

篇9

关键词: 《机械工程材料》 教学实践 教学心得

一、引言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机械工程材料》是我院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及改性方法等,具备正确选材和工艺分析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设计及制造工作奠定基础。该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包含工程力学、金属学、热处理原理及工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课程特点是概念多且比较抽象,内容广且比较分散,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在学生整个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设计方面,还是成型、制造、工艺方面,无不涉及到“材料”这一实际对象。《机械工程材料》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

然而,不论培养计划制定得多么规范,教学大纲编制得多么合理,教材选择得多么适当,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课堂学多数是被动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被动性,主要是因为课程学习过程不是为有了问题寻找答案,而是为了将来遇到问题能够找到答案。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常常会因为没有动力而失去学习兴趣。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了承担课程的每一位老师面对的实际问题。我总结该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心得,与同仁讨论。

二、关键的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必须交代清楚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

对于《机械工程材料》,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今后在设计中合理地选材,能够针对设计对象的材料合理地安排成型工艺或加工工艺。正如课文前言中所描述的:机械工程材料是用于制造各类机械零件、构件的材料和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所应用的工艺材料。

合理选择材料或合理安排材料工艺的基础就是必须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纵观机械工程材料所囊括的内容,可知该课程具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概念定义多(涉及概念定义300多个),原理规律多(涉及原理规律几十个),内容头绪多(含金属学与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理论计算少(除相对量计算外,基本没有计算的内容),另外该课程大量涉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内容抽象、繁杂。[1]

目标清晰,内容繁杂,要求我们必须提出学习要求和方法,要求一:课后必须布置预习内容,学生必须预习,这样老师在讲课时会避免一味“灌”,多数时间可以用来解疑;要求二:课后必须独立完成布置的思考题,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要求三:课后要结合前期所学的课程或生活中的实际机械来思考问题。

第一节课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急迫性或学习兴趣,而不是让学生感觉课程繁难、复杂。所以在交代上述相关事宜时不要就一个问题说得太多。可以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突出课程在创造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突出课程在个人成才方面的重要性,突出课程在自我发展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课程的冲动。另外,利用“第一堂课”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最后,通过提出明确的要求,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三、精心调整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教师引导和指导为辅”的教学课堂。

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对于《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课堂中单一应用上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不好。讲授法和演示法均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时间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实践中证明课堂教学效果不良;提问法虽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授知识效率不高,知识的系统性及完整性传授不易实现。

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都应该有呈示―对话―指导这样的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自觉接受新领域的新概念、新术语,理解性地记忆某些原理及原则条例,结合实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己找答案或符合原则的理由。对于知识背景、难点、重点、特殊的技巧、知识的总结与归纳,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讲解和指导。但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学习者自觉接受新知识,掌握并学会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综合性”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分析和总结了以前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之特点和效果,归纳出一种“演示―再阅读―提问―讨论―启发―归纳”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旨在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便捷效果,展示相关知识点,节约板书时间,让位于学生快速再阅读课文中有关内容,最后通过教师引导,提出问题,讨论概念或新术语的关键词或知识点,进而进行互动、启发、解释,以接受、消化、理解和记忆知识,利用课件展示实例应用知识,然后归纳总结,以达到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该方法的设立,延续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但将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快速阅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提问、讨论、启发进行互动,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有效掌握当堂课的内容。

四、精心设计教案

上述综合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关键在于课程教案的设计。设计教案时,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的形式。

对于概念或术语之内容,教案设计如图1所示的“凝固”。学生阅读课文,提问概念的关键词,启发、讨论、归纳。譬如不同结构的物质:晶体在凝固时为何称其为“结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晶体类物质和非晶体类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对上诉问题进行思考,以形成急于寻找答案的动力,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如过冷度,教案设计如图2所示,从过冷度的理论解释到影响因素到实际意义,将课文中的几张图放在一起来介绍,使复杂的问题一目了然。

过冷度、理解及其实际意义

本次课的内容请参考如下图的图例

过冷度:即是结晶的驱动力

影响因素:主要是冷却速度

实际意义:决定形核的数量和形核的长大决定品粒的大小影响材料组织的组细程度,从而影响到材料的力学性能。

对于应用性原则或条例之内容的教案设计,如图3所示的材料改性部分,必须揭示“改性”的目的是什么,即为何要改性?用途有哪些?接着上述问题问:怎样改性,即改性的方法有哪些?工艺如何?适用场合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对于上述一系列问题,采用让学生阅读方式,快速了解内容,同时查找答案,然后进行讨论,最后总结。

材料的改性

又如材料选择,学习此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今后设计中为所设计的零件能够选择合理的材料。这一问题不仅仅在此提出,也是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将面对的终身问题。

材料的应用

五、其他措施

(一)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人以渔,惠其一世”。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温故而知新,注意课程知识的前后连贯,以及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知识消化的重要性,知识的熟练对实际问题的关键,等等。基本知识不熟练,面对实际问题可能就无从下手。另外,还应结合适当的工程实践来串联知识,应用知识。

(二)适当的激励和批评

大学生仍然是学生,对于学习态度(包括上课迟到早退,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不好的学生,必须予以恰当适度的批评,并关注他们。对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提高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激励。“关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课后作业(任务)的布置

课后作业(任务)的布置,应精心挑选或重新出题;对于课后布置的预习内容在开始讲课时要及时抽查、提问、计分,可以促使学生学习;作业收发批改及时,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讲新课之前,温习之时,一并解决。

六、结语

实践证明,改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分配课堂“教”、“学”和“互动”时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引导和指导为辅,可以有效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戈晓岚.机械工程材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2]卢志文.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篇10

关键词:说课 教案 教学设计

在中学教学领域中,说课、教案、教学设计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研究领域。简言之,这三者都是在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是为教学活动指定蓝图的过程,它们都规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教案、说课、教学设计,这三者之间既存在本质的区别,又彼此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对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这三者发挥的作用是重要的。所以,弄清这三者的本质关系,找到其异同点,在随后的教学中运用起来,是可以帮助教师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关键一步。

一、说课含义及特点

即教师在授课之前,就本人对所授课内容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的确立和分解以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采用,学法指导等诸方面观点的简述。其显著特点是,说课者是教师,听课者也是教师,有利于推动教材教法的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教案含义及特点

教案是指教师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完整性,体现在教案中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内容、步骤的安排,板书的设计等等。

三、教学设计含义及特点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其特点在于它可以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四、说课、教案、教学设计的联系

1.目的的一致性

总体上看来,这三者在目的上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的。不论是教案、说课、教学设计,它们所要完成的宗旨都是要使一堂课上的有声有色,使教学活动高效开展,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知识,对课堂不厌烦,对知识不排斥。那么这三者都是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教师才努力的准备的。

2.依据标准的一致性

这三者在依据标准上都是一致的。在2001年,我国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后,各类教学工作都开始参照新一轮的课改精神工作,教师教学也不例外,不论是从教材、方法还是课程上,处处都体现这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说课、教案、教学设计的遵循原则也是统一的,那就是新课程标准。

3.教师要求的一致性

这三者对教师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单是专业素质、还有人文素质、技术素质、教育素质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出色的教学设计、教案以及说课。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样教师才会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进步与创新。

五、说课、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1.呈现形式不同

说课一般面对的是同行或者是教研专家。与他们交流怎么上好一堂课,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情、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主要是以说的形式配以课件、板书等辅助工具,大致时间控制在10分左右。而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书面材料,教案是教师在教学前对上课的准备,其大致内容主要都是对上课流程的最直接的反映与设计。而教学设计则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措施、实行解决方法,评价实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工程。

2.内容侧重点不同

说课、教学设计、教案三者都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活动的一次理论性的安排,它们的实践都通过课堂教学来表现。那么在内容上,说课侧重点在教学和课程的剖析上。说课要逐一的剖析教材、教法、学法、学情等教学深层的东西,重点去体现教学背后的情况,以方便相互交流。教案更侧重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常规记录和教学过程的编排。有些年轻教师写一些详教案,把自己要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以防止在教学实践中出现遗漏或偏差。教学设计侧重的是如何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把教学流程以更高效最优化的形式设计出来,分别联系理论,总结能出现的结果及影响。相比教案来讲,所体现的内容更详尽,更科学,更据逻辑性。

3.出发点不同

说课是以课堂为中心,不论是从哪个方向对其研究,终归都要回到课堂教学。说课不是上课,它与上课有本质的不同,所以说课的出发点是,说明白“上什么课”“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和引导学生“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突出协作学习,并以任务驱动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好的教学设计在实践过程中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教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的过程。

这样看来,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不用苦恼,对于这三者无从下手的窘境。完全可以在精心、充分的准备一堂课的情况下,分别有所侧重的完成这三者的设计。当然既然是三个不同名称的概念,一定有他们的不同侧重,相对应教师也要清楚的知道三者相互之间的区别,能尽善尽美的完成这三者,以为不同的情况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贾荣固.教师五课功[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2]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迈尔.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