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9 02:3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路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环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容貌的美丑。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早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而且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汽车的拥有量发面就已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所以,公路规划建设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公路建设之风日益兴起、公路施工的运行突飞猛进,公路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地显现出来,这些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势必造成较大的影响。国家提倡公路建设,是依民所愿,是利于人民的事情,不要因为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施祸于民。面对如此棘手而又艰巨的任务,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融合已经成为了人们所解决的首要难题。
1.公路规划计中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是以实施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决策与开展对建设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是为了防止自然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人们有意识的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有效的协调与控制道路工程与路域环境的这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所谓公路环境保护大体分为两项基本工作:
1在公路设计和施工管理规划过程中,注意认真强调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减小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检查并找出因公路建设而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并对其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进行缜密分析,进而积极开展对公路环保的相关工作。
2.公路规划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1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对空气的污染主要由施工扬尘和车辆排放的尾气引起的。在施工进行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就是土地大开挖,开挖的体积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可想而知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还有如白灰、水泥、粉煤灰等建筑用材料进行加工搅拌时,同样会产生扬尘和粉尘。场地平整、土地回填等施工过程也是粉尘的污染来源。拉运建筑材料的机动车所产生的尾气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2.2对水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对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主要分为两方面,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和施工相关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l)生产废水。施工车辆冲洗和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中含有悬浮物和石油类物质,当含油废水流进地表和地下时会对水造成污染。混凝土的养护废水经检验主要是pH值高,呈碱性,流进水里同样会造成污染。但使用时,混凝土的养护一般用水量较少,而且蒸发吸收快,不会形成较大的地面径流流进地表水体,对环境影响较小。 (2)生活污水。在施工现场、施工营地中,施工中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会产生生活污水,这是必然现象,其水质和城市中的生活废水是一样的,但如果排放和防治措施不当,也很容易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2.3对固体环境的影响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是形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他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产生:(1)施工场内植物残体、杂草等清场废物(2)挖运残土、废弃建筑材料随意堆放(3)在临建生活区产生的饭盒、垃圾袋、矿泉水瓶等生活垃圾。
2.4对声音环境的影响
噪声,已成为一种公害,它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使人们受到声音上的伤害。在公路建设期间,各种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会产生较强的噪声,发出的声音刺耳难听,而且公路施工工期一般较长,从开工到通车大约需要一年以上时间,这对附近的公共场所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以下所阐述的是公路施工噪声的几个自身特点:(l) 公路施工机械是室外作业,它们会在某段时间小范围内活动,因此,施工噪声源与一般的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噪声源相比扩大了噪声污染范围,但与流动噪声源相比还是具有局限性的。 (2)有数据显示,有些设备机械的运行噪声可高达110分贝左右,这说明施工机械噪声之大。(3) 施工噪声具有不规律性与不定向性。(4)道路施工进程中,施工机械噪音会对公路周边的学校、饭店、医院还有临近居民的工作、生活带来噪声污染的不便,同时,公路交通也会受到影响,当交通拥阻不畅时,会产生交通噪声。对以上这些污染行为,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努力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2.5对生态景观环境的影响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会有清理现场、便道建设,取土,运土等环节,周边沿线的自然文物景观会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尤其是公路穿过旅游区域或旅游景点的情况,会对交通安全、对司机、乘客的旅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平原地带筑路,也会出现占用农田、取土挖毁耕地等问题,对农民生活造成影响。
3公路环境总体设计要求及管理
3.1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设计的合理化要求
进行公路绿化设计不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而且有效的减少了环境污染来源。对公路环境提前进行总体的绿化设计,不但能充分考虑公路与环境相协调的关系,而且也是事先打好了环保预防针,将保护环境的思想充分融入到公路建设当中去,以下是在一般情况下,对公路规划过程中的环境设计问题做出的一些合理化要求:
让公路的工程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融入,尽量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减少运输。应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产生的环境污染,一经发现,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进行合理化治理;在公路的建设中所建造出来的构造物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一致,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旅行感受;清理施工现场、挖土开槽过程中对自然植物所造成的影响;公路环境保护设计应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作出不同的建筑风格设计,公路环境保护设计总体规划方案应该综合的去考虑路网的规划、工程建设、交通流量、等条件问题,并且着重考虑交通噪音和废气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周边农田耕地和水土保持的影响;规划设计中对于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区等的影响;注意施工道路对周边居民工作、生活的影响;对生态景观、空气,水等环境造成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和城镇规划等部门的配合问题。
3.2公路规划设计中环境的管理
在制定公路环保的管理方案过程中,应在精心搜集环保资料的基础上,综合的考虑各公路周边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特点,使环保方案既经济、又可靠,既可行、又有效。下面所说的几个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周边的山区公路要谨慎考虑地理环境与安全环保因素。在雨水充沛的地区,及时设置排水设备,避免滑坡、冲塌等现象发生。公路施工商主动与附近的工作单位、居民进行协商,安排和调整施工进行时间。含有油类物质、化学成分的建筑材料、沥青不得堆放在河流或民用水井附近。风景观光区、自然保护区应特别注重稀有野生动植物地带、自然景观的环境保护措施。公路规划管理的设计说明中,应尽可能的对环境保护工程作详细明了的说明,标明着重点,赏罚分明,落实到实际中去,把精神转化到行动中。施工用地所破坏、清理的植物应进行植被的恢复工作。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公路路面的装修绿化,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还可以起到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点亮视觉效果的作用。就让全民共同努力,向绿色、文明的建设道路大步迈进。
结论:在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公路的规划与设计对于其周边沿线的环境保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公路环境的改善虽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在设计人员的认真监督与指导下,尽量地去控制污染源,当发现环境污染问题,能及时去治理,同时还需要施工人员的大力配合,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有显著的成效,同时也不要忘记进行重建修复工作。对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应该遵循环保优先的原则,希望技术与施工人员都拥有环保意识,并良好的发挥到实际中去,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展现在公路容貌上,展现在市人的眼里。
篇2
关键词:九溪湿地公园;道路;规划设计;玉溪市
收稿日期:2011-07-04
作者简介:李海燕(1987―),女,云南昆明人,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宋钰红(1970―),女,浙江嵊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与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071-04
1 引言
九溪人工湿地公园是我国湖泊治理规模最大的人工湿地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为22.15hm2,是“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中净化出流水质的枢纽工程。公园位于玉溪市江川县九溪镇,它与著名的聂耳文化广场、玉溪大河连成一条旅游景观带[1]。公园总体规划根据现有资源合理布局景区,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景区的经济效益,合理安排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景区;公园总体空间布局呈现“一轴、两心、五区”的模式,一轴即一条横向景观轴,两心即公园A、B区内被主干道围合的两个湿地景观中心;五区即青铜文化展示娱乐区、水木年华景观区、渔乡情景观区、凭栏远眺景观区和绿野仙踪景观区。
九溪湿地公园道路规划与设计以总体规划的“生态、休闲、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遵从自然过程,充分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完善湿地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道路规划与设计,保证道路系统能够顺畅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公园的功能[2]。融合地域文化特点,以“以人为本、保护和延续地域文化”为设计理念,科学、人性、生态的组合各级游路。在道路布局中遵循3个原则,即因地制宜、科学布置原则;整体性、连续性原则和尊重历史、延续文脉、创造特色原则。
2 九溪湿地公园道路现状分析
2.1 道路现状布局
规划区湿地公园呈狭长带状,被玉江公路分隔为A、B区两部分,两区之间由一座横跨公路的天桥相联,与B区的东、西侧相邻的分别是玉江公路和一条城市公路;A区西南侧与玉江公路相邻,东北侧的是湿地公园的入水口,周围都是农田和苗圃区。现状道路布局表现出几个特点:道路布局过于规整,形成方正的“田”字状的道路格局;无明确的道路分级和相应曲折变化,难以显现湿地的自然性、生态性和自然野趣之感;没有供游人活动、休息、赏景的硬地空间;部分道路尺度、密度分布不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园路系统和功能分区,缺少特色历史文化元素的内涵体现。
2.2 道路规划定位
根据公园的区位环境和湿地的特殊性质,公园定位为娱乐休闲和科教游览性的生态性综合公园。公园与著名的抚仙湖、聂耳文化广场等景点形成游览路线,决定了进入园内的游人主要是本镇、本市内常住人口和周边进入该地的游客,园内游人主要以游玩、休闲、观赏及锻炼为主。
建设方要求公园内不能通行游览车、观赏车,只能通行消防车、园内管理车等特殊用车和非机动车,考虑到公园主要景观是大面积的湿地,决定了园内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
3 九溪湿地公园道路规划与设计
3.1 道路规划布局
道路是为人服务的,人是其活动的主体。道路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感受,并在设计作品中认真贯彻。九溪湿地公园道路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公园现有道路的分布,在环状道路周围适当位置增加大小不一的景点空间供游人娱乐、休憩,整个园区道路规划形成“两环、两横、多纵”为主体结构的网状道路系统。两环为A、B区的主环道;两横为A、B区的次干道;多纵为A、B区的游憩小路和水上的道路交通。通过三级道路形成的“网状”道路连接公园各景观区,突出展现湿地景观和地方文化。通过公园景观展示和市民参与体验,使市民充分理解地域文化内涵、湿地景观价值,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心[3]。
公园将湿地景观与园林景观结合为一体,道路规划设计与自然性、生态性的湿地景观特性相吻合,赋予引导游线、参与造景的功能,进一步与当地青铜、渔乡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充满自然野趣、具备文化意蕴的道路系统(图1)。
3.2 道路分级
道路设计中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通过道路空间的美学特点和游览者的视觉特性,在遵循环境特殊性的基础上规划优美、亲切、宜人的道路系统。九溪湿地公园全园禁止观赏、游览性的机动车通行,只能采用污染较少的非机动车方式或者徒步方式,结合湿地公园本身的特殊性,将公园道路分为3级,即主干道、次干道和游憩小路。
主干道成环形布局,在两个主景区形成环形与市政道路相连接,是园内人流量最大的行进路线,设计路面宽度为4m,主要满足日常湿地管理、维护、消防等功用,设计时考虑牢固平坦、防滑耐损、线条朴素大方,曲线与直线相互交错运用;次干道用于连接各个主要景观节点,在与环形主干道相接基础上,形成园区的主要游览步道,次干道通行人流量小于主干道,根据园内景观节点的分布特点,游客的行走规律习惯,并考虑到原有道路的分布,路面宽度2.0~3.5m不等;游憩小路布置较为灵活,主要供游人散步游憩之用,将游人引入公园内各地,路面宽度小于2m,通过连接景观节点中每个亲水平台和休憩硬地,将游人引入公园内各个自然角落,采取自然曲折的布置方式。
水岸交通以木栈道来组织实现,主要连接各处湿地景观,道路线形自然曲折,顺地势灵活地穿插到各湿地景区,木质的栈道在绿色的挺水植物间,若隐若现,有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感,营造公园幽静的休闲氛围(图2)。
3.3 道路入口设计
道路入口选址设计是组织畅通道路系统成败的关键,考虑到园区场地特性以及景观分区和节点布置情况,整个公园设计了1个主入口和4个次入口。考虑到道路的交叉缺陷,避免单直、单曲缺点,道路设计曲直串联,消除断头路,避免多路交叉和导向不
明,尽量采用正交,交岔路口尽量采用三岔口,并设计合理的转弯半径[4]。公园游人主要来自北侧的市镇,规划中青铜文化展示娱乐区为公园集散中心和主景观区,主入口与此相接引导游人进入湿地公园,主入口全开敞式布局,以一个轴线布置的集散广场为中心,中间设置青铜景观小品自然过渡,突出主体景观,也便于游人的集散。公园次入口主要分布在与市政道路相接的公园四角,与主干道相连接,形成规则式和自然式混合的空间布局,通过夹景、借景、对景和框景等空间营造手法,设计不同特色的景观小品和植物配置将游人引导进入整个园区(图3)。
3.4 道路规划与景点布置
公园主要景点分布与道路的布置紧密联系,形成公园内各景区的分布格局。主干道连接主要景点形成环状道路,木栈道和游憩步道连接次级景点并和主干道联系构成网格状道路,使园内的所有景观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3]。
A区主要道路成环状布置,自西至东延伸至渔乡情景观区、凭栏远眺景区和绿野仙踪景区,形成“串珠状”连接,并围合一个中心湿地景观区。将园区分为两条特色旅游线路:一是以自然曲折的次干道为主,连接各个景观节点形成围绕园区的休闲自然风光的旅游线路;另一条是以湿地木栈道为主形成湿地观光旅游线路,通过规则式的曲直变化和垂直空间的层次架空变化来组织湿地景观的视觉变化,提供游人步移景异的游览效果。
B区以主入口和青铜文化展示娱乐区为集散中心,整条主干道连接了主入口、两个次入口和水木年华景观区,环形道路围合大面积的湿地景观区,构建整个公园的景观核心,环状主干道连接次干道、游憩步道,木栈道穿插其间通往园内的湿地景观,引导游人沿路观景,进入各观赏景区。
3.5 道路设计与文化营造
道路设计中景观文化营造坚持以“保护和延续地域特有人文内涵”为原则,在道路规划设计基础上,将地域文化进行符号化,结合道路路面铺装、围栏、桥、路侧平台和路缘等部位的设计,将总体规划的设理念融入道路设计中。次干道中设计了渔乡路,用“鱼”作为设计元素的源,将它符号化,结合路面铺装纹样来体现江川捕鱼之乡的鱼文化,将“鱼”的纹样布置在渔乡路的出入口,为体现鱼流动的曲线美,并缩短渔乡路宽度,道路中间采用“S”型曲线分为两部分,并用灰、黑色相间的混凝土铺装修饰路面。道路沿线与景观区衔接的地方,以青铜文化展示为主,把江川的青铜器文化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举世闻名的“牛虎铜案”到细小的“青铜手镯”,都以园林景观小品的形式展现在这个青铜文化展示娱乐区内,湿地景观区一侧的围栏及亲水平台围栏巧妙的将青铜雕塑和道路和谐的融合。主干道在构建旅游线路的同时形成了一条景观文化长廊;次干道路边的休憩平台和开敞空间中以硬质景观为主,通过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渔网、农业等一些渔乡图案进行铺装饰面营造,展现公园“以人为本、保护和延续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图4)。
3.6 道路铺装材料设计
主干道为突出整体性、便于通车,采用整体路面。考虑到造价低廉、铺设简单,平整、耐压、耐磨并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和耐久性,全路段用橙黄色的混凝土铺装路面[5]。设计结合两侧植物配置、灯饰等附属景观设施,使道路无论在材料、色彩还是形式上都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
次干道在考虑其在园中的作用和曲折的布置形式,在铺装上主要采用各种块料铺装,它具有坚固、平稳、透水性强、路面放射弱的特点,与路旁的湿地植物相搭配,追求天然质感、大小不一特色,“随遇而安”地散置于湿地景观中央,仿佛浮于水面上,在方便游人穿行的同时,又创造了优美的地面景观,亲切自然,趣味无穷,和湿地景观区形成整体。湿地区木栈道以红梅噶铺设为主,通过规则式自然曲折的手法来构建网状路网,让木栈道及亲水平台与湿地景观和谐过度。
公园内游憩小路蜿蜒曲折布置,道路的形式灵活多变,打破主、次干道的单调乏味。主要采用各种碎石、瓦片、卵石等碎料铺装路面为主,使之形成一种利于排水,低反射,经济使用的园林道路,既充分利用了原有场地建筑拆迁的废料,又充分体现了它的经济、美丽、富有装饰性,并具有灵活性、生态性,使道路更加自然有趣(图5)。
4 结语
九溪湿地公园道路总体构建了“主干道――次干道――游憩小路”的主次分明、和谐交错的网状道路系统,通过道路系统合理连接了各功能区和景观节点,把公园各部分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道路布置曲折迂回,疏密合理,符合游人行走习惯,让游人在沿途体验不同的生境和画镜,并能够达到意境的精神升华。主干路连接各大功能区,但并不穿过各大功能区,使游人在最少的时间内到达各景观节点;次级路连接但不贯穿各功能亚区,通过设计一些意象图案,延续当地的历史文脉;游憩小路联结功能亚区中的各项目斑块。而道路铺装作为公园这个艺术品的组成部分,也是传达园内意境的主要方式,园内采用不同的纹样、色彩、质感表达各景点的意境,铺装设计与整个公园相互依存,使游人的“游”和“观”达到统一,在审美的过程中激发出一种力量,从而获得一种美感的境界和一种特殊的兴趣。
湿地公园是游客较集中的公共游憩、休闲活动场所,大量的人流将依靠道路予以集散分流,并通过道路引导游人进入园内各景区,道路规划应结合湿地公园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各景点的分布,通过合理组织水上道路系统和陆上道路系统,最终形成生态、经济、美观、可持续的人性化道路系统。
参考文献:
[1] 胡贵青.九溪湿地工程即将开工[N].玉溪日报,2007-07-09(4).
[2] 雷 昆.对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5(2):23~26.
[3] 谷丽荣.园路设计研究[D].海口: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4]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 毛培琳.园林铺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Analysis of Road planning and Design of Jiuxi Wetland Park in Yuxi City
Li Haiyan1,Ma Jianwu2,Song Yuhong1
(1.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2.GoldManti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Environment,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
篇3
关键字: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
一、 前言
道路工程中,道路排水主要分为地面排水和低下排水两大部分。地面水主要包括雨水、雪水以及河沟溪水等。地下水主要包括期待谁、潜水、层间水等。两者都会对路基造成危害,其中地面水对路基的危害更为主要,是路基排水的主要内容。而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程度因埋藏情况而异。道路排水设计要综合道路等级、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以及地下水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地面水通过边沟、急流槽和排水沟槽等把水排到路基范围以外的适当地点,对于地下水,应采取隔断、降低的方法消除对路基的影响,使路基保持在干燥状态以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1、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目的
道路排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路基的干燥和路面的干爽,以保证行车安全。在道路规划设计阶段,应制定有效的排水方案,将地面水通过排水设施排到对路基的影响范围之外,对地下水进行阻隔或者降低水位处理。
(1)根据道路等级和当地地形地貌以及年降雨量等气候条件进行排水设施设计,避免地上水下渗、滞积或者地下水的囤积等现象。构成有效的排水系统。
(2)在城郊地区,由于存在农田,因此可以将道路排水和农业灌溉系统相联系,最大程度上利用资源。一方面减少对农田的侵占,另一方面对道路排水进行适当处理后可以用作农田灌溉需要。
2、城郊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原则
道路排水系统是为了防止路基受水侵害而布设的拦截、引排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设施系统。其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排水系统应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适用,充分利用当地有利地形、自然水系及各类既有的水利设施,形成拦、汇、引、排一体,地表设施与地下设施相结合的防排水系统。
(2)排水系统布设不应与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之间产生矛盾。各种沟渠设置与连接尽量不占或者少占农田,注意与农田水利的配合。路基边沟不宜用作农田灌溉渠道,如果两者需要合并使用时,可以加大边沟截面积。各类排水沟管水流不能直接排入饮用水源中,也不宜直接排入农田。
(3)城郊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要注意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对于土质松软,纵坡较陡路段的排水沟渠,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与加固措施。同时,排水工程应考虑排水设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排水功能和道路景观的统一。
(4)道路排水系统的布设与设施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防排结合,尽量选择有利地址条件布设各类排水设施。对于需要排入地下管网的路面水,要注意道路建设期间做好设计工作,避免道路重复填挖。对于需要通过地上排水设施进行排水的路段,要根据当地条件布设各种沟渠,减少排水设施的防护和加固工程。在考虑一定耐久性的同时,就地取材,降低后期养护成本和养护难度。
三、 地表排水设计
道路地表排水的主要任务是击实排除地表径流,常用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
1、 边沟
变流量不大,一般不需要进行水文力学计算,主要依据沿线具体条件和经验确定横截面尺寸。边沟不宜过长,除特殊情况外不应超过500米,同时,尽可能利用有利地形,采取相应措施,是沟内水流分段就近排入路旁自然水沟或者低洼地带,必要时可设置涵洞。
2、 截水沟
截水沟也叫天沟,一般设置在瓦房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位置,用以拦截并排除道路上方流向路基的地表水。降水量较少或者坡面坚硬路段可以不设截水沟,而对于降水量多且多暴雨,坡体松软和水土流失较严重路段,应当设置截水沟。由于城郊市政道路一般挖方填方量小,因此只有在较少情况下才需要设置截水沟。
3、 排水沟
排水沟主要用于引水,将边沟、截水沟或路基附近的积水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洼地或者天然河流。排水沟设计既要保证水流畅通不致淤积,又不能使水流太大而产生冲刷。因此,排水沟的设计一般需要通过水文计算得到。一般情况下可取0.5%~1.0%,特殊情况下不小于0.3%,同时也不应大于3%。
四、 地下排水设计
针对路基或边坡土体中的上层滞水或者承压水等地下水,应该设置相应的地下排水设施,用于拦截、汇集、排除地下水,主要排水设施有明沟、暗沟、渗沟等。与地表排水设施相比,地下排水设施具有施工要求高,养护困难,排水量小的特点。
1、 明沟
明沟一般设置在道路两侧,具有边沟和渗沟的功能。一般适用于埋藏较深的潜水,和1~2米的承压水,并且如果在地层稳定路段施工时,可以进行一定深度的明挖。明沟的适用性强,施工简单,造价低廉,是浅层地下水排水的较好措施。
2、 暗沟
暗沟是设在地面以下引导地下水流或是拦截层间水、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措施,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沟内分层填以不同大小的集料,利用渗透性使地下水汇集到沟内,这种构造形式也成为盲沟。另一种暗沟类似地下沟渠,不具有渗水和汇集作用,主要用来处理泉眼等。通过在泉眼和出口之间修建暗沟,将泉水引至排水沟或指定地点等。
五、 城郊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现状
1、 设计规范陈旧
城郊道路介于市内道路和公路之间,兼具二者的特点。设计规范往往将其简单的归为某一类。目前,由于我国政策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很多现在的城郊区域不久将成为城区。这些地区的道路排水设计依然按照原来规范进行设计。由于城郊地区可能存在着大量耕地,需要考虑灌溉需要。因此制定一个既可以满足现阶段需要,未来又不会阻碍城镇化进程的合理性规范很有必要。
2、 排水走向和设计参数
城郊市政道路项目一般要求排水管道和道路工程同步施工,但是由于城郊地区道路整体规划方案不健全,并且勘察精度较市内道路相差较多,因此导致设计方案和设计参数存在较大误差。比如污水走向、雨水汇集面积等参数失真度过高,影响道路的最终排水效果。
3、 管道和涵洞处置不合理
由于城郊区域可能分布有农业用地,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有灌溉引渠等需要,因此城郊线路上需要设置相当数量的涵洞以满足农业需要,这一点在平原地区尤为重要。而排水管道与涵洞的交叉部分如何处理非常重要。
4、 排水管道横断面布置
“拉锁马路”是指道路挖了填、填了挖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道路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或者国家企业各自为政,导致马路不断的被开肠破肚。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中,由于设计单位的图纸标识不清,给后期的道路维护保养带来很多问题。各种地下管线一般埋置在非机动车道下,大部分图纸中只是在横断面中标出了排水管线的位置,而没有其他管线的具置,由于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有限,如果不考虑其他管线的位置,今后一定会形成“拉锁马路”现象。
六、总结
总而言之,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兼具市内道路排水特点和公路排水特点,改善排水工程设计,加强施工管理,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施工的严格性是建立合理城郊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前提。只有不断完善设计规范和施工工艺,才能为市政排水工程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石明春. 结合市政工程规划谈道路排水设计方略[J]. 地球, 2013, (1).
篇4
【关键词】国省干线工程;路基;路面;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国省干线道路工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国省干线道路工程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如火如荼,其工程质量与建设速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合理规划设计路基路面,避免国省干线道路的路基路面建成后发生病害,我们需要根据以往的始终能够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当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经过深入地分析、总结,在施工过程中把握每一个环节,控制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国省干线道路工程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国省干线道路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道路的纵、平横断面的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和道路的配套基础设施。其中,路基路面工程必须根据国省干线道路工程的总体规划原则进行设计和规划,国省干线道路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
首先,要在满足城市的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设计道路交通,土地的使用要满通运输需求。要充分发挥城市的道路交通对于土地开发强度的制约与促进作用,完善和优化城市的用地布局,使城市的运转效能得到提高,改善城市的环境,提供高效、经济、低公害、舒适和安全的交通条件。
其次,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个体交通和公共交通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客运网络。
再次,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保证行动不便者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城市道路,达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互结合的目的。
最后,城市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城市的道路交通要紧密结合。与城市的主干道相互结合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电信管广电线、电力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给水管线,结合城市的美化亮化道路灌溉及绿化设施、景灯设施、路灯及交管红绿灯控制设施等。
对各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规划,除景灯、路灯、绿化及部分电信、电力设施设计在路面以上,其他的管线设施都在路面以下,以保证道路的视线通畅、环境良好,道路设施功能完善、齐全,环境优美,引导城市的空间向纵横延伸,确保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省干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关键点
(一)控制路基面层裂缝
根据实践总结的经验,国省干线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当中的裂缝控制,关键要采用稳定性能较好、收缩性较小的结构作为基层,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这种类型施工材料裂缝的原理给予充分考虑,其出现裂缝最主要的原因是材料收缩。材料收缩有两个主要方面:温缩和干缩。无论是哪种收缩,都同施工材料塑性指标和含水率有关。所以施工材料的选用中要对施工材料的塑性指标等进行相关的试验和检测,经检测符合标准的才可以采购。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添加具有减水、缓凝性能的外加剂来确保施工材料能达到符合施工要求的含水率。只有保证了施工材料这两方面的指标参数,才能够保证很少甚至避免出现裂缝。
(二)控制基层平整度
路基是道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强度是确保路面稳定的条件。所以,在设计与施工上都要保证路基质量。而面层平整度的好坏对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控制路基路面的平整度,要对不同的基层区别对待。
由于石灰稳定土为基层的工程,其平整度的要求和标准较低,所以石灰稳定土为基础的工程平整度质量比较容易控制,可以使用平地机进行刮平,直到平整度合格即可。
但是对于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层的工程,其平整度质量比石灰土要难,要求也比较高。而且,水泥稳定碎石对面层的平整度影响较大。水泥类的稳定材料不同于石灰土或者粉煤灰、石灰,稳定类材料施工对压实的时间要求并不严格,而终压时间对水泥类稳定材料施工影响非常大,稍控制不好就会影响强度。所以,水泥类的稳定材料接头一般较多,对平整度产生影响。可以用缓凝减水剂延长初凝的时间。通过现场的试验,初凝时间平均为二百七十分钟,至此,可以设计摊铺长度和压实程序。基层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时,要注意摊铺的宽度,过宽时,布料器的转速会加快,使两侧的混合料离析进而对成型和平整度产生影响。
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必须非常严格地控制路基压实度,尤其要注意路堤与人工构造物衔接处的压实,减少衔接处沉降错落影响。
路基经碾压以后要进行密实度、纵横坡度、几何尺寸、标高等指标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行路面结构的施工。
对于各种路面材料要进行必要的试验与施工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果断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三)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通过对大量的国省干线道路工程调查表明,软土地基的路段由于地基沉降引起跳车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施工图的设计过程中地质钻探的布孔太少,钻探不深,软土地基没有被及时发现,或者对软土地基的深度、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质等没能准确探明,致使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够完善。
另外,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与软土地基实际情况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距,软土地基的处理很难达到技术要求及预期效果。另外,雨水侵蚀导致路基填充材料流失和强度降低,也是导致国省干线道路工程的路基沉降一个主要原因。各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适的适应性和机理各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
(四)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受到水的影响,很多路基的病害都是水的侵蚀导致的。另外,从不损害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必须要做好路基的排水,并且要与地区的排水规划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在路基施工中要重视施工排水,避免水患给路基和路面的施工造成多余的损失。
1.地面排水
常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有急流槽、对于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排水沟渠,通常都要求铺砌防护。浆砌片石加固应用非常广泛,如今,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2.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要做到迅速排除在路面范围的降水,减少路面渗入,避免水冲刷路基边坡。路面排水通常有两种方式。首先是分散排水,通常应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势较平坦的长路段,除了加固路基边坡和硬化路肩,也要考虑到边坡下部植物的生长是否会挡住横向排水的通路,导致路面积水。对应措施是硬化路肩并设路肩排水沟,加大沟坡排水。另外一种为集中排水,硬路肩的外侧可以设置现浇沥青混凝土拦水带或者泥混凝土预制块,使其同硬路肩路面形成三角形集水槽流水,隔30—50m的间距设置一道泄水口,和路堤边坡的急流槽相互衔接,将雨水排放到坡脚的排水沟中。
3.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多用渗井、渗沟、盲沟、暗沟等,特点是渗透式的排水。水流较大时多采用有渗水管的渗沟。传统砂砾料的反滤层大多改用了具备反滤功能土工织物。带有滤布、钢圈与加强合成纤维所组成的加劲软式的透水管很适合在地下排水中应用。
三、结语
总之,公路的路基路面质量深刻影响着公路的使用性能,因此,进行路基路面的施工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设计进行,并针对不同的工程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采用相适应的具体措施。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积累经验,总结路基路面的施工设计方法,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公路使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王炜. 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篇5
论文摘要:随着城市交通日益发展,车流量加大,市政道路的质量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道路的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品质,要做到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稳定和坚固,就要合理规划设计,精心施工。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合理的规划方案和设计方法,对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施工作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市政道路工程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如火如荼,其工程质量与建设速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合理规划设计路基路面,避免市政道路的路基路面建成后发生病害,我们需要根据以往的始终能够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当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经过深入地分析、总结,在施工过程中把握每一个环节,控制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市政道路工程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道路的纵、平横断面的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和道路的配套基础设施。其中,路基路面工程必须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总体规划原则进行设计和规划,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
首先,要在满足城市的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设计道路交通,土地的使用要满通运输需求。要充分发挥城市的道路交通对于土地开发强度的制约与促进作用,完善和优化城市的用地布局,使城市的运转效能得到提高,改善城市的环境,提供高效、经济、低公害、舒适和安全的交通条件。
其次,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个体交通和公共交通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客运网络。
再次,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保证行动不便者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城市道路,达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互结合的目的。
最后,城市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城市的道路交通要紧密结合。与城市的主干道相互结合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电信管广电线、电力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给水管线,结合城市的美化亮化道路灌溉及绿化设施、景灯设施、路灯及交管红绿灯控制设施等。
对各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规划,除景灯、路灯、绿化及部分电信、电力设施设计在路面以上,其他的管线设施都在路面以下,以保证道路的视线通畅、环境良好,道路设施功能完善、齐全,环境优美,引导城市的空间向纵横延伸,确保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关键点
(一)控制路基面层裂缝
根据实践总结的经验,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当中的裂缝控制,关键要采用稳定性能较好、收缩性较小的结构作为基层,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这种类型施工材料裂缝的原理给予充分考虑,其出现裂缝最主要的原因是材料收缩。材料收缩有两个主要方面:温缩和干缩。无论是哪种收缩,都同施工材料塑性指标和含水率有关。所以施工材料的选用中要对施工材料的塑性指标等进行相关的试验和检测,经检测符合标准的才可以采购。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添加具有减水、缓凝性能的外加剂来确保施工材料能达到符合施工要求的含水率。只有保证了施工材料这两方面的指标参数,才能够保证很少甚至避免出现裂缝。
(二)控制基层平整度
路基是道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强度是确保路面稳定的条件。所以,在设计与施工上都要保证路基质量。而面层平整度的好坏对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控制路基路面的平整度,要对不同的基层区别对待。
由于石灰稳定土为基层的工程,其平整度的要求和标准较低,所以石灰稳定土为基础的工程平整度质量比较容易控制,可以使用平地机进行刮平,直到平整度合格即可。
但是对于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层的工程,其平整度质量比石灰土要难,要求也比较高。而且,水泥稳定碎石对面层的平整度影响较大。水泥类的稳定材料不同于石灰土或者粉煤灰、石灰,稳定类材料施工对压实的时间要求并不严格,而终压时间对水泥类稳定材料施工影响非常大,稍控制不好就会影响强度。所以,水泥类的稳定材料接头一般较多,对平整度产生影响。可以用缓凝减水剂延长初凝的时间。通过现场的试验,初凝时间平均为二百七十分钟,至此,可以设计摊铺长度和压实程序。基层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时,要注意摊铺的宽度,过宽时,布料器的转速会加快,使两侧的混合料离析进而对成型和平整度产生影响。
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必须非常严格地控制路基压实度,尤其要注意路堤与人工构造物衔接处的压实,减少衔接处沉降错落影响。
路基经碾压以后要进行密实度、纵横坡度、几何尺寸、标高等指标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行路面结构的施工。
对于各种路面材料要进行必要的试验与施工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果断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三)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通过对大量的市政道路工程调查表明,软土地基的路段由于地基沉降引起跳车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施工图的设计过程中地质钻探的布孔太少,钻探不深,软土地基没有被及时发现,或者对软土地基的深度、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质等没能准确探明,致使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够完善。
另外,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与软土地基实际情况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距,软土地基的处理很难达到技术要求及预期效果。另外,雨水侵蚀导致路基填充材料流失和强度降低,也是导致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沉降一个主要原因。各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适的适应性和机理各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下面以江苏某公路工程的第1标段为例进行说明:
江苏某公路工程的第1标段,长2km,流塑状淤泥与欠固 结灵敏或者高灵敏淤泥质土的分布比较广泛,厚度大,属于软土路基,而且沟壑、鱼塘众多。
针对这种难以控制路基稳定与固结时间的路段,可以用真空联合的堆载预压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真空联合的堆载预压法具体操作是在软土地基的表面先铺设好砂垫层,之后埋设垂直的排水通道,然后在砂垫层的顶面铺设密封薄膜隔绝大气,薄膜的四周埋入土里,通过砂垫层埋设的吸水管道,使用真空装置抽气,形成真空。抽真空的时候,排水通道和砂垫层会先后形成压差,土体中空隙的水在压差作用下有排水通道不断排除,最终使土体固结。
(四)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受到水的影响,很多路基的病害都是水的侵蚀导致的。另外,从不损害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必须要做好路基的排水,并且要与地区的排水规划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在路基施工中要重视施工排水,避免水患给路基和路面的施工造成多余的损失。
1.地面排水
常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有急流槽、对于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排水沟渠,通常都要求铺砌防护。浆砌片石加固应用非常广泛,如今,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2.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要做到迅速排除在路面范围的降水,减少路面渗入,避免水冲刷路基边坡。路面排水通常有两种方式。首先是分散排水,通常应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势较平坦的长路段,除了加固路基边坡和硬化路肩,也要考虑到边坡下部植物的生长是否会挡住横向排水的通路,导致路面积水。对应措施是硬化路肩并设路肩排水沟,加大沟坡排水。另外一种为集中排水,硬路肩的外侧可以设置现浇沥青混凝土拦水带或者泥混凝土预制块,使其同硬路肩路面形成三角形集水槽流水,隔30—50m的间距设置一道泄水口,和路堤边坡的急流槽相互衔接,将雨水排放到坡脚的排水沟中。
3.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多用渗井、渗沟、盲沟、暗沟等,特点是渗透式的排水。水流较大时多采用有渗水管的渗沟。传统砂砾料的反滤层大多改用了具备反滤功能土工织物。带有滤布、钢圈与加强合成纤维所组成的加劲软式的透水管很适合在地下排水中应用。
三、结语
总之,公路的路基路面质量深刻影响着公路的使用性能,因此,进行路基路面的施工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设计进行,并针对不同的工程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采用相适应的具体措施。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积累经验,总结路基路面的施工设计方法,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公路使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张迎秋.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09).
篇6
琚立峰/1970年生/男/江西九江人/九江南山公园项目指挥部(九江 330304)
郑建汀/1976年生/福建福州人/园林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 518038)
前言
近年来,各地进行林相改造的工程方兴未艾。林相一般是指植物地上同化器官(枝、叶)在空中的排列成层现象。在发育完整的园林中,一般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地衣四个基本层次,每层又可按高度分为若干个亚层。乔木层是树林中最主要的层次,它的层次结构又称为林相。 本文将从九江市庐山区南山公园规划设计林相改造工程这个案例谈起,着眼于工程实例,以期使读者对林相改造有个粗略的认识。
关键词:林相改造自然森林景观生态效益
一、林相改造背景
本项目位于九江市庐山区螺子山。原生植被为丘陵山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其植物区系以壳斗科的常绿植物种类为群种;其次为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冬青科等种属组成,还搀杂较多暖温带植物区系落叶阔叶林成分。沟谷滩地的植物群落主要有苔草群丛、芦群丛、荻群丛等。其原生林层间植物丰富,林下植物茂盛,森林景观多样。后来由于城市扩张,原生植被遭到破坏,林相不整,多数林地只见林木不见森林,森林景观和森林环境难以形成。
图1:总鸟瞰图
现状林木以稀疏的中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和大面积的灌草丛为主,这种不合理的林份结构自然抗性差,生态效益远远不及混交林或多树种林,亦严重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从长远的眼光看,从高要求出发,目前的林地结构已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
二、植被现状
按植被类型划分,螺子山现状植被类型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密林面积为10.5公顷、疏林面积为4.6公顷)、中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面积为0.38公顷)、中亚热带针叶混交林(面积为0.2公顷)、中亚热带针叶林(松树林为0.86公顷、杉树林为0.37公顷)、中亚热带灌木丛(面积为20公顷)、中亚热带草丛(面积为1.64公顷)、竹林(面积为0.28公顷)。
1、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植被几乎破坏殆尽。现存的植被状况,从各种群落类型比较分析,次生的灌丛、草丛面积大于林木布面积。从分布地点来看,植被在螺子山东西两侧部分植被长势较好。
2、自然残存的主要植被有:樟树、茶树、石楠、栓皮栎、构树、冬青、槠类、拟赤杨、乌臼树等。
3、人工栽培的植被有泡桐、侧柏、龙柏、枫香、毛竹、欧美杨、四照花等。
4、针叶树在螺子山也有零星分布。偶见几株马尾松、杉木、扁柏、雪松、水杉、池杉、落叶松等。
5、次生草丛、灌丛和藤蔓覆盖了大部分山体,其类型多种多样,组成成分也较复杂。灌木主要有:白栎、杜鹃、胡枝子、继木、映山红、牡荆、柃木、山胡椒等。草丛类型主要有:野古草、芒草、斑茅、白茅、蕨类等,其次为马兰、野菊、艾蒿等。藤蔓主要有:野蔷薇、络石、悬钩子、红藤、拔葜、猕猴桃等。
6、山草甸、沼泽仅出现在沟谷、季节性溪流、水塘等地,主要有:莎草、藜芦、白芨、灯心草、莎草及水藓等。
改造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模拟自然群落结构,遵循自然演替规律,提高物种的多样:恢复植被景观的自然性、乡土性和原生性,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在生态风景林建设中,以小群落混交的配置方式为主,充分利用植被的生态恢复能力,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演替的方式,逐步形成稳定的复合常绿阔叶混交林,提高种群的抗性和多样性。
2、以乡土植被为主,外来物种为辅:以地带性植被中的乡土树种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区生长条件的外来景观树种,利于种间生态特征互补,形成优美的景观。
3、以林分改造为主,造林更新为辅,多种造林方式相结合:林分改造时不破坏现有林地整体景观,而是通过清理林地植被,局部整理,在林下或林中空地套种而非重新造林的方式来进行林地结构更新。
4、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并重的原则,营造生态风景林:现有林地林分单一,季相变化不明显,在设计中,利用季相特征不同的植物构成特色片区,丰富原有植被单调的生林景观效果。
5、种与管并重,不断调节种间关系的原则:在造林上贯彻“七分种,三分管”的原则,要求资金落实上要兼顾种植和抚育管理,在抚育管理中应不断优化种间关系,改变林分结构,兴利避害。
四、改造措施
生态风景林是在现有山地次生或退化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通过树种配置等营林措施进行林相改造,使植被重新朝地带性顶级群落演替,并成为具有可持续生态效益和优良景观效果的混交生态林。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生态风景林营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过程中,采用动态森林演替方式造林相,每隔一段时间把灌木林和草丛等替换成乡土树种,即“梯度推进”的原则,恢复和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功能的多样性和景观丰富多变性。
五、植物景观总体布局
通过充分考虑原有林地的群落现状、立地条件和景观总体规划等因素,在遵循合目的性的平衡律和合规律性的协调律等林相美学原则下,依照森林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的景观结构原理,采取“线”、“面”结合的布局结构,让现状林地在二至三年内分期分区的在进行林相演替中逐步形成“绿色廊道”下穿行的“翠海含烟”、“层林绚秋”、“繁花竞秀”、“佳果荟萃”等各具特色的景观格局,体现人文之美、自然和谐之美。
图2:林相改造植物分布图
六、植物景观分区布局
在总体“翠海含烟”、“层林绚秋”、“繁花竞秀”和“佳果荟萃”的景观框架构想下,我们将选择利用不同的乡土树种,形成一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建立一个多功能的、多效益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植物群落。真正体现“自然、生态”的景观功能,实现人文之美、自然和谐之美。
(一)层林绚秋
此景区位于南山公园北部,即烈士陵园周边山体。此处原有植被生长较为丰盈茂盛,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和常绿针叶混交林等。此山体北临昌九高速,西侧是新规划的行政中心,位置显要,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受面较广,是体现“城市与森林之约”的重要场地。林相改造时,以重新优化林分结构,构建群落丰富的林间空间为主,通过疏伐和加植等林相改造措施,采用优良的生态景观色叶树种,如红楠、浙江润楠、野漆树、乌桕、枫香、木荷、红木荷、水杉、落羽杉、池杉、重阳木、黄栌、栓皮栎、青榨槭、白蜡、无患子、红枫等吸引游人慕名前来观赏这一地带性复合型林相景观。在此景观框架下,我们分别设计规划了五处植物景观特色区域: 即“落羽杉红”、“枫叶如丹”、“榉树盈裳”、“重阳花语”和“松柏长青”。
(二)繁花竞秀
此景观区域位于南山公园三座山丘的交汇处,地势平坦,具有很好的沟谷、水塘等优质景观元素。植被类型主要是中亚热带阔叶林和灌木丛,“疏林―灌木”的这种植被类型,是植物生态链里最脆弱的群灌模式,自身要朝顶级群落结构演替还需漫长的时间,为了缩短其周期,重现森林景观,在此我们将按群落设计要求,将采用择伐、开辟林窗等手段,以常绿乔木为基调,以春夏开花的植被为主,在人所能达到的林下和新规划的场地里,巧借各种当地适生的苗木,配置较为丰富的开花乔灌木,如:广玉兰、木莲、乐昌含笑、火力楠、深山含笑、白玉兰、二乔玉兰、海棠、樱花、山桃、紫丁香、腊梅、杜鹃、结香、山茶花、金丝桃等,这些苗木花色多金黄和红艳,短时间内即可构建自然的、有区域特色的绿化景观。主要的特色景观区域有:“樟林滞翠”、“木兰散花”、“海棠春坞”、“红梅傲雪”、“深山含笑”、“杜鹃花谷”、“樱花缤纷”、“芳菊锦秀”、“桃李芳菲”等。
(三)佳果荟萃
主要位于南山公园南部,在新规划的欣荣路和南山公园次入口处的山坡缓地。庐山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照条件优越,冬短冬暖,是果树生长的理想场所。林相改造时,以常绿长寿乡土树种作基调树,多树种,小群落,大混交,模仿天然林混置,一改稀疏林地和灌草丛的形象,构建中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混交林群落,形成林木苍翠,香甜果乡的区域,同时也呼应了庐山区提出的“百里果业工程”。常绿背景树种主要有:湿地松、雪松、广玉兰、香樟、杜英、冬青、石楠、苦槠、珊瑚树、深山含笑、木荷等。常见果树:杨梅、枇杷、核桃、板栗、柿、沙梨、蜜桔、甜柚、早熟梨、蜜枣、甜橙、猕猴桃等。
林相改造时除了把各种当地果树混种林间,还特别在此区域内设“梨花带雨”、“枇杷瓢香”二处纯果林区,为飨游人。
图3:五柳广场效果图
(四)翠海含烟
竹子,花中四君子之一,它经冬不凋,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灵动自如的处世风格,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南山入口处,原生长着一片毛竹,生机盎然,为展现其竹海氤氲的意境,设计了二处特色的“竹里寻芳”、”玉影横斜”观赏区。
图4:五柳湖滨剖面图
七、生物防火林带
森林防火林带是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重要物质条件。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质量,保护森林,维护森林资源安全,沿山脊线规划了20米宽的生物防火林带。形成防火网络,有效阻隔火情。防火林带的选用的树种必须是抗火性强、适应本地生长的树种,如:枝叶茂密,含水量大,耐火性强、含油脂少,不易燃烧的树种;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萌芽力高的树种;下层林森应耐潮湿,与上层林木种间关系相互适应的树种;无病虫害寄生和传播的树种等。
八、林中道路系统林相改造
道路两侧是游人感受景观最直接的区域,如何营造舒适宜人的景观效果,增强游人兴致,让人在远山近处皆在景的情形下欣然前往,这是道路林相改造须考虑的。为此,林相改造时,在道路两侧4-6米范围内,采用树种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形成成排、有开有合的整体感强的步移景移的植物空间。
九、结语
林相就是“森林的外形”。一是指林冠的层次,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二是指森林的林木品质和健康状况。林木价值较高,生长旺盛,称为林相优良,反之则称为林相不良。
篇7
关键词:交通功能,规划设计,设计流程,规划内容,工作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日益发展,城市中车辆越来越多,城市化使交通问题变得集中、强度加大,机动化使交通空间日益局促,交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目前解决城市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1) 增加交通供给即新建或拓宽城市道路; 2) 控制交通需求即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部门只重视道路设计方面,不重视交通功能规划设计的系统指导作用,往往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出现交通需求不均衡、交通问题突出,无法进行道路拓宽时,才考虑采取相关交通管理措施。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在宏观方面,在建设前期,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交通设施所要承担的功能做出规划,利用仿真软件对未来交通进行分析,使交通设施的空间结构形态能与其功能适应; 在微观方面,对其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做出安排,并利用先进的ITS 技术优化交通结构,确保交通构筑物能满通需要,实现高效交通。
1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1. 1 交通功能规划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指导
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着条块分割问题,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沟通不够,道路规划经常忽视交通需求管理,不注重交通功能规划的指导作用,一般情况下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只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没有将交通功能规划设计从道路设计中分离出来,以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来指导城市道路设计。另一方面交通理论与规划设计、施工设计脱节,从而导致交通设计思想夭折,道路规划不合理。同时受专业限制,具体设计人员对功能问题往往研究不够,缺乏基本的交通功能设计素质,交通功能规划设计问题也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进行新建城市规划时,必须整合土地使用政策、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三者关系,进而来管理交通需求,即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要把交通功能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然后对初步完成的总体规划中的交通功能规划部分通过数学模型和大型仿真软件模拟未来交通状况,以确定交通设计的容量和分布是否合理,并将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或者完成总体规划。进而在论证合理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设计。
1. 2 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是解决城市道路使用存在系列问题的重要保障
1) 城市路网功能结构不合理。在城市道路路网规划建设中,许多城市往往只重视扩大路网的空间尺度,忽视了路网功能结构的改善。在大力推进快速路和主干道建设的同时,忽视了城市次干道和支路的建设,导致城市道路路网功能级配关系进一步失衡。
2)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布置不完善。许多城市道路出入口、交叉口设计、立交匝道设计不合理,停车设施功能配置不全,车辆掉头区、行人地下通道设置不尽合理,安全设施、流量检测、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城市道路配套设施不齐全。
3) 公交车、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城市公共交通的设计容量小于实际的交通量,公交线路以及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往往过高,导致公交过分集中在某条道路,造成该线路交通拥堵及公交通达性差等诸多交通问题。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供求关系的有效途径,而目前,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公共交通体系。
4) 交通枢纽布置不当。城市交通枢纽主要是指汽车站、火车站等,是城市主要集散地,包括商业、交通集散、公交枢纽等各种功能,各功能产生与吸引的交通流在此汇合交织,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特性。现代城市未能合理的安排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条件,导致交通枢纽的交通区位不当,造成了各交通流分布不均衡,交通流过度集中而造成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现代城市交通主要问题:
1) 综合土地利用与交通功能规划,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路网建设的盲目性和冗余度; 2) 建设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支路网,提高城市道路交通通达性; 3) 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体系,合理布置城市道路标志、标线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交叉口渠化、道路出入口等,并利用先进的ITS 技术,合理布置交通控制系统及诱导系统,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4) 采用先进的路段交通组织措施,如设置单行线系统、变向交通等,组织微观道路交通的有序、高效运行; 5) 完善城市停车设施配置,并利用经济杠杆有效调节交通需求; 6) 发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系统,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并通过交通需求管理及交通系统管理,从各个方面来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
1. 3 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有必要专题研究、专题审查
在工程前期,应充分论证总体方案,对交通功能做出充分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对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确保项目建成后新增交通量与背景交通量不会对未来周边的道路交通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体的细节方面,应充分听取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建立专项交通工程项目,如交通疏导工程、交叉口渠化设计、交通控制系统改善、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等,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提高城市道路的利用率。
2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流程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在城市建设各个阶段所具有不同的功能性质,可以将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道路规划阶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城开发建设中,结合用地规划,对道路进行初步交通功能规划设计,为实施阶段道路详细交通工程设计预留发展空间,保证其交通功能的实现,使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制约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为交通功能规划做指导。具体包括道路功能定位、道路网路功能结构布局、停车设施布置、交通枢纽布置、立交及匝道设计及主要交叉口设计等。
第二阶段为道路实施阶段,在进行道路初步设计之后,施工图设计之前,对即将建设的道路,进行深化细致的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具体内容包括路段交通设施设计、交叉口设计、出入口设计、公共交通设计、人行横道设计、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等。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后,再由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
第三阶段为面向管理阶段,具体内容包括交通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交通诱导系统设计等。
具体的设计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流程
3 结语
目前,大部分城市是由历史沿革演变而成,没有系统的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资源相当有限,大部分道路无法拓宽,因此,只有强化面向建设及管理两个阶段的道路交通功能规划,大力实行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利用现有道路网及先进技术,系统的诱导交通流,充分挖掘城市道路交通资源,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对于新建城市而言,要强化面向规划的道路交通功能规划,正确预测城市规模及城市交通量,进而制定合理的新建城市道路体系结构。
篇8
关键词: 玉溪 生态景观走廊 生物多样性 区域经济发展
绿化、美化、香化是玉溪市建设园林城市的需要,是玉溪市向外界展示新面貌、新内涵的需要,是玉溪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昆玉高速公路是1999年投入使用的云南省目前最高等级公路,是通向滇西南方向上的重要公路干线,也是本省重要的经济大动脉之一。 本公路北城镇至研和镇段长约27.5km的范围被纳入玉溪市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建设包括昆玉高速公路北城镇至研和镇境内道路两边100m及面山部分在内、集艺术、生态、园林、环保、美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观走廊,使之成为向路人展示玉溪风貌、吸引人们进一步深入认识玉溪的窗口和游览玉溪市的第一视觉场,从而为玉溪带来更多新的发展契机,并对整个云南省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1.生态环境与综合自然条件
本区属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冬暖夏凉。贯穿玉溪市中心城区的大部份镇乡,毗邻大小型厂矿近60余家、村落近20个、架设立交桥5座、布设加油站3处及收费站一座等,全长约27.5km。 其间经过田园地带约12.4km,山坡地带约3.6km,集镇地带约1.6km。地表水系普遍较发达,可利用率高。土壤以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红壤为主,其次是紫色土;盆地中为页岩发育而成的水稻土。自然植被相对单调和稀少, 长期的农耕历史使天然植被受到强烈的人为影响而破坏,只有北城镇境内北部山坡地带有少量以桉树林、柏树林和少量黑荆树林为主的人工林分布。公路沿线两侧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烟叶、小麦、玉米、大豆及各种蔬菜等,是夏秋季一大季节性植被景观,加之道路两侧沟渠池塘的点缀和衬托,展现了一种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景色。
2.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技术策略与绿化目标
2.1 指导思想
通过公路沿线的绿化建设,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带动公路沿线生态建设工程,扩大公路绿化面积和丰富生物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对公路以及农田的侵蚀,降低车辆尾气排放和噪音对环境的污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最终将公路建设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公路,与周边的农田、林地、果园、村镇、工厂等形成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网络生态系统。
2.2 建设原则
⑴由重点到一般:优先抓好北城镇至中心城区之间的路旁景观以及互通式立交桥的景点建设,强化美化玉溪市第一视觉景观,发挥窗口示范作用。
⑵充分考虑背景条件:结合绿化带外侧毗连的农作物植被系统、果树经济林、厂矿、村庄绿化以及视线可及的荒山、荒坡绿化,做到防护、农林副业生产、绿化、美化的和谐统一、互为兼容。
⑶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栽植乡土树种的同时,大力引种具有美化、经济、高效、适用等多用途、多目标、多功能的树种;
⑷保证安全视距:绿化模式充分考虑行车安全,注意生产功能、防护功能以及观赏性相结合,以立交桥出入口为主景点,服务区、路旁厂矿企业、村落为次景点,实行普遍绿化。
⑸多重功能原则:坚持公路美化绿化与防护功能并重;与农村经济建设协调;与工矿企业经济建设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3 技术策略
⑴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基于现有生态系统适当调整、改造,以乡土植物物种为主,同时引进部分观赏性强、生长表现好、有经济效益的适生树种和品种,丰富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强景观观赏性;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绿化结构。
⑵调整乔、灌、藤、草比重:充分考虑植物的空间配置,增加优良草本、藤本植物,形成立体绿化景观;实行多种措施,提高绿化美化质量和效果。
⑶兼顾抗性与品位:着重采用抗风、抗病虫、抗污染、耐瘠薄而又造型优美、观赏性强、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
2.4 绿化目标
⑴在27.5km公路两侧全面实现绿化,体现玉溪特色,展现玉溪市丰富的物种资源,整体提高公路体系的林木绿化覆盖率;
⑵建成以道路出入口、立交桥和服务设施区各具特色的园林绿化景点,荒山荒坡等道路普遍绿化为重点的多功能、多层次、多观赏效果的生态绿化体系;
⑶注重绿化层次、季相变化和动态效果,讲究“节奏”与“韵律”,构建丰富多彩的绿化效果,突破一条路两行树的传统呆板模式;
⑷降低车辆的噪音,缓解司机在高速行驶中的心理压力;
⑸减少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有害气体向四周扩散;
⑹绿化工程建成后,生态系统自动调控功能增强,实现具有多功能景观观赏性的绿色生态道路的目标。
3. 生态景观走廊分区布局
根据以上规划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结合本生态景观走廊沿线各部份的具体情况,本生态景观走廊可分为三个部分:
3.1 风景绿化景观观赏段绿化模式设计
3.1.1 公路行道树绿化模式
范围:贯穿于27.5km长的公路两侧沿线5m范围内。
设计要点:根据高速公路绿化的要求及视点不断移动变化的特点,行道树的设计以3km为基本单位。每一单位以一树种为主要景观树种,连续的树种考虑树冠、色泽、质地、季相变化的不同,以1-5个树种为一景观系列变化,每隔5-6个树种来一次重复性的变化。打破常规的一条路两行树的种植方式,在两侧景致较好处需留有空塘,或以灌木取代乔木以开阔视野、展现两侧风光。同时也可调整驾车人的心理,使之精力集中并丰富乘车人的视野,以变化的警觉性克服呆板的麻木性。这样,随着视点的不断移动,树木的种类、形态、色泽和季相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替之中,形成一个绿色的景观生态长廊。
推荐树种:香樟、栾树、石楠、红叶李、雪松、藏柏、滇朴、广玉兰、槐树、刺桐等。
3.1.2 互通式立交桥绿化模式
范围: 沿线立交桥。
设计要点:立交桥绿化是公路绿化的重点和核心,应该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重要作用。互通式立交桥的景观设计结合地形的高差变化及立交桥附近预留的绿地进行设计,植物配置主要以灌木(特别是花灌木)为主景观树种,其余树种作点缀布置,突出每个立交桥自身环境氛围。植物种植尽量采用丛植满栽的形式,强调流线型的块面效果。在块面内点缀少许球状灌木,如海桐球、黄杨球、毛叶丁香球等,使绿化带立面的景观更为丰富多彩。此外,还可用自然置石、雕塑等园林小品作点缀,营造环境氛围。
在布局上应满足立交桥的功能需要,保证足够的安全视线,在顺行交叉处留出一定视距,布置低于驾车人视线的植物;在转弯处外侧栽植成行的乔木,以诱导驾驶员的行车方向,并产生一种安全感;在出入口配置不同的标志性树种,作为特征标志。
推荐树种:叶子花、红叶小檗、红花继木、撒金千头柏、构骨、夹竹桃、女贞、黄杨、海桐、冬青、木槿、月季、迎春、黄刺玫、毛叶丁香、侧柏、园柏、野蔷薇等。
3.1.3 服务区及沿线工矿企业绿化模式
范围: 沿线集镇和工矿企业。
设计要点:强化建筑规划管理、处理好面路建筑的外观;加强沿线服务区和工矿企业的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的外流或外排;将绿化率提高到30%,创造安静优美的工作休息环境;靠近公路边的建、构筑物景观化,在色彩、质地、形式上及其标牌、标志应同高速公路的风格一致。欲重点强调和突出的景点不论是建筑外观还是植物配置都应是该景观段最为醒目和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各服务区和工矿企业要形成各具特色的绿化方式,景点主要以植物配景为主,特别是用特色景观植物(如红枫、黄莲木等)来营造、塑造和美化空间,成为服务区和工矿企业的标识。
推荐树种:石笔木、大树杨梅、香樟、滇润楠、栾树、石楠、红叶李、雪松、藏柏、滇朴、广玉兰、槐树、刺桐、红叶小檗、红花继木、撒金千头柏、构骨、夹竹桃、女贞、黄杨、海桐、冬青、木槿、月季、迎春、黄刺玫、毛叶丁香、侧柏、园柏、野蔷薇等。
3.2生态农业景观段绿化模式设计
3.2.1 村落景观绿化模式
范围:沿线视线可及各村落。
设计要点:建立和完善农村规划设计工作,合理利用和挖掘现有土地资源,改善村落道路;教育村民保护和爱惜村寨内原有的名木古树、一般树木和人文景观古迹;鼓励村民在村寨内大量种植既美观又有经济效益的绿化树种。把绿化的重点放在经济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布局以自然风光绿化为主。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等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发挥农户果蔬地、水体的作用,以达到增加村民经济收益的目的。
推荐树种:樱桃、桃、李、柿、杏、柑橘、葡萄、梨、枣、猕猴桃、板栗、石榴、花红、梅花、山茶、玉兰、桂花、海棠、棕榈。
3.2.2 田园风光绿化模式设计
范围: 公路沿线和各村落外围农田。
设计要点:配合农业示范区的规划建设,使得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充分利用其中的排灌沟渠、陡坎斜埂、田缘等非农作物种植用地进行生态防护林带、经济林和用材林的绿化,向村民宣传和解释生态林的好处,鼓励他们种好、管好这些既能涵养水源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提高农业产量的树木;充分发挥村落水体的作用,全面实施深、浅水藕种植和鱼苗放养工程;调整农村种植结构,适当加大小春作物中的油菜的种植面积。村落、田园、水体、山野,点、线、面的绿化形式互为交织,疏密有致、各具特色,创造一种郊游观光、垂钓、度假的自然景观。
推荐树种:楠、樟、柳、竹、棕、桤木、朴、榆、柳杉、水杉、杉木、棕榈。
3.3公路森林生态景观段绿化模式设计
3.3.1 森林景观绿化模式
范围:北城镇北端山坡大坡度地带。
设计模式:保护林中各类灌木,禁止采伐乔木和采挖灌木,于林下、小型林中空地中补充色彩灌木的种植,近路地带撒播波斯菊,使其呈现丰富多彩的林相结构和变化的季相景观。发展成为维护当地环境生态平衡的森林系统。
推荐树种中的主要绿化树种:石笔木、黄连木、清香木、滇青岗;春季观花树种:杜鹃类、杭子梢、云南含笑;夏季观花树种:火棘、金丝桃;秋季果叶树种:火棘、野漆树、矮杨梅;
3.3.2 生态观光果园景观绿化模式
范围:北城镇北端山坡缓坡邻村地带。
设计模式:按照经济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原则,对现有果园进行改造,加强树体管理和地面管理,注意树型修剪造型;合理配置早、中、晚熟果树树种和品种,注重建设观光果园独特的风格,强化果园的园林化气氛和乡土气息,生产出个大、色鲜、质优的无公害高档果品;以农村特有的原材料如草、竹、藤等构建一定的亭、廊、椅、凳、桌等,使它们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推荐树种:苹果、樱桃、砀山梨、雪花梨、乒乓葡萄、西番莲、桃、李、柿、杏、柑橘、枣、猕猴桃、板栗、石榴、花红。
4. 结论
通过将贯穿玉溪市中心城区的“昆玉高速公路”划分为风景绿化景观、生态农业景观、公路森林生态景观三个不同类型,每个类型中又细分出不同模式进行绿化设计,使之成为一个特色各异、功能互补、密切联系的生态景观走廊,可望达到绿化、美化和提高公路的运行条件和环境质量,带动公路沿线生态建设工程,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现状,从网路化、系统化、人性化“三原则”论证了指路标志的规范化设置,并从服务区预告标志的设置、标志中英文的设置、标志设置顺序及间距和经济适用性四个方面提出了指路标志的人性化设计建议。
引言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是交通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速公路的说明书,其管理的规范化和设置的合理性、人性化是实现高速公路安全行驶、方便快捷、经济适用和良好服务的重要保证。作为一种无声语言的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应从设置的系统性、完善性、驾驶员对版面内容的判读、反映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以充分发挥标志的功能并起到美化路容的作用。本文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结合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实践,浅析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规范化设置及人性化设计,希望对现行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改进完善有所帮助,从而为广大出行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规范化设置
1.1 现行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存在的不足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的快速发展,已建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越来越不适应高速公路用户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
1)标志体系的更新与高速公路网络发展不同步。逐年建成的交通标志体系未随着高速公路的网络化发展进行系统的整改,很多指路标志仅告知路段信息,没有全面反映路网信息。
2) 标志体系与其他相关交通管理服务体系信息不统一,譬如出口标志指示信息与收费站名称不一致,互通收费站、服务区存在重名现象,缺乏系统性。信息不一致容易造成道路使用者的困惑。
3)公路标志体系自身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高速公路标志与干线公路、城区道路标志系统互动作用不明显。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信息选择的层次不规范,同一出口系列标志信息含义不清楚、信息不连贯、缺乏统一性。很多标志的设置位置、信息容量不尽合理,存在视认效果差、信息超载等情况。
因此,有必要对现行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进行整改和规范化设置。
1.2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规范化设置的目的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规范化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和规范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形成标识清晰、视认方便、信息合理的标志体系,使交通标志的设置更加科学、规范、系统,更好地满足公路用户的出行需求,适应公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公路网络的交通调节作用,促进公路运输的安全与畅通。同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公路标志变得更“善解人意”,高质量服务于过往驾乘人员,达到“车行中原、一目了然”的效果。
1.3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规范化设置的原则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规范化设置要受到已有标志的影响,特别是受到经济条件的约束。因此,如何处理好高速公路用户需求和已有标志的矛盾、如何针对已有标志的设置位置、板面、尺寸、版面信息等进行合理处置,是标志规范化设置的基本原则[2]。
根据现行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存在的问题,为了规范、统一指路标志,满足驾驶员出行的需要,笔者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了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规范化设置的网络化、系统化和人性化“三原则”,希望通过“三原则”的建立,达到标志标识清晰、视认方便、信息合理的目标,更好地为驾驶人员服务。
1.3.1 网络化原则
高速公路主要是为中远途运输车辆服务的。对于中、远途行驶的驾驶员而言,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必须能全面反映整个路网信息,使驾驶员能够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在路网中选择最佳路径;通过合理的路网信息预告、指引,还能起到合理疏导交通的作用。本文建立了高速公路安全警示标志规范化管理的网络化原则,如图一所示下:
图1 高速公路安全警示标志规范化管理的网络化原则
指路标志的设置要充分反映高速公路路网信息和城区路网信息。对于进城车辆而言,服务型互通出口标志对城区路网信息非常重要。对于城区出行车辆而言需求的是高速公路路网信息,同时在路网结点枢纽互通的进出口前适当位置设置可变情报板,在公路大修养护或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分流疏导车辆时,可以及时信息和进行路径指引。网络化原则是标志设置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指路标志不能给各种类型交通提供全面的路网信息,高速公路就会失去进出口设置的意义,就会给驾驶员的出行带来不便。
1.3.2 系统化原则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服务对象是驾驶员,特别是对行驶道路不熟悉的驾驶员,所设置的标志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道路使用者选择最佳路径的判断。因此标志的设置一定要充分考虑驾驶员的需求,分析其对信息的需要程度、理解能力以及做出判断的时间,进而筛选出有效信息,对其设置位置、结构型式、板面尺寸和版面信息内容进行合理布设。将高速公路网络以及与之相连的干线公路和主要城区道路、交通标志体系、服务区、收费站、交通管制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交通管理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筛选交通标志的设置信息;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及主要城区道路已联结成网,对道路使用者而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速公路标志与干线公路、城区道路必须互相指引。高速公路出口如被交道为省道以上级别的公路,出口系列标志必须告知其编号。通往高速公路的干线公路和城区道路除入口预告系列标志外,在重要平交口要告知高速公路的信息;高速公路出口系列标志的第一个地点信息要与出口收费站的名称一致,出口收费站名称原则上以地名进行命名;高速公路和入口预告系列标志、入口匝道分叉的地点方向标志、入口标志、进入主线后的地点距离标志应系统一致,信息连续,如图二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图2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系统化示例
注:A为入口预告标志,B为入口地点、方向标志,C为入口标志,D为地点距离标志,E为城区地点、距离标志,F为出口预告标志。
1.3.3 人性化原则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是为人服务的,其最终目的是为驾驶员出行带来方便。因此指路标志的设置应该充分地考虑驾驶员的需求、方便和能力,应该从驾驶员的角度出发,在满足其基本需求上尽可能将标志设置成“友好型”信息的告知板,使其变得更“善解人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还应从人体工程心理学、生态学和美学等角度作适当美化,使其达到人性、生态的和谐统一[3]。在标志施工前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更换指路标志的施工组织,也要以人性化为原则,施工时避开高峰时段。对于更换出口预告系列标志,要采用先更换2km、500m出口预告标志,再更换1km、出口标志,并做好临时标志的设置,将交通影响降到最小。
2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人性化设计
2.1 服务区预告标志的设置
为了便于驾驶人根据服务区的距离安排自己的行程,在设置服务区2km预告时,还应该增加一块下一服务区预告,使驾驶人有一个选择的机会。长途行车的驾驶人一般是利用沿途的服务区休息、加油、进餐。因此,为了避免驾驶人错过服务区,笔者建议应该在《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768 - 1999)中所规定预告标志基础上,增加500 m 预告标志。另外,随着交通量的增加,现在有一些服务区由于进行改建而暂停了对外营业。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对沿线的服务区预告标志进行暂时的调整。否则,会打乱驾驶人的行驶计划,给驾驶人带来不便。
2.2 标志中英文的设置
现在,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中一般都采用中英文对应标识,但英文所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是值得商榷的[4]:
1)在中国,自驾车的外国人所占比例非常少,而且比较集中。
2)能够在中国自行驾车行驶的外国人肯定对汉字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3)如果驾车人不认识汉字,他对拼音的了解也不会很多,此时,让他在短时间内认清、拼读、并与所要去的地名进行对照,这一要求是很难达到的。
4)在标志上除设置本国官方文字外还设置了英文的国家却很少,在国内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高速公路,标志上也取消了英文,并没有不方便的反映。
5)可以采用设置高速公路编号及出口编号,并与交通图相配合等方式,方便不认识汉字的人员在高速公路上驾车行驶。
高速公路上的指路标志版面有限,同时还要标注英文,所以,能够标识的地名数量很有限。如果取消标志中的英文,所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了标志的造价。国标中规定,英文字高为汉字字高的一半,两种文字之间的行间距为汉字高度的1/3,两者相加为汉字高度的5/6,占指路标志高度的1/3~1/4。标志板减小后,其支撑结构也可以相应减小。高速公路上所设标志主要以指路标志为主,因此,取消英文后可以大幅度降低交通标志的整体造价。另外,很多业主反映,指路标志上标识的有关道路去向的信息偏少,如果取消英文,则可以利用有限的版面标识更多的信息,为用路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笔者认为,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上是否设置英文应根据道路的作用、所在地区、服务对象等因素来确定,不应统一要求。
2.3 标志设置顺序及间距
在进行标志设计时,一定要根据所在位置,分清标志设置的主次顺序。例如,在互通立交区域,要以出口预告标志为主,其他标志应尽量避开上述区域。如果还是有冲突,则应考虑合并设置或是取消次要标志。对于一些特殊路段,例如长大下坡路段,在设置标志时应突出路段的特点及要强调的重点,而其他一些指示性标志应尽量设在其他路段。
当两个互通立交距离过远时,某些标志之间的距离可能非常远。如果长时间看不到标志,驾驶人会有一种茫然无助的感觉,或由于长时间接受不到外界信息的刺激而容易产生疲劳困倦的感觉。因此,笔者认为对高速公路上标志的最大间距应加以适当的控制,且高速公路上标志的最大间距应控制在3km 以内。
2.4 标志设置的经济适用性
经济适用性是标志设置的重要原则。标志设置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应本着节约资源、合理利用现有标志的原则,在满足高速公路用户需求和识别、认读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能整改的尽量不去更换[5]。遵循经济适用性原则,尽可能选用成本低的更换方式,比如面板尚好的标志,尽可能不要更换面板,应采用更换反光膜的方式;需要更换面板的标志尽可能利用原标志的立柱和基础;拆除的标志应尽可能再利用作为临时标志或利用到新增标志上。
结语
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可对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的方向起引导作用,使其进行有序的运行,从而减少车辆的冲突和减轻交警的工作强度,保证行车的安全与畅通。通过规范化设置和人性化设计,指路标志能够达到经济、规范、统一、标识晰、视认方便、信息合理的目标。
笔者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设置会越来越合理,从而为广大出行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准汇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王利军,吕幸等.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计[J].中外公路,2009,3(29):270-272.
[3]JTG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S].
篇10
关键词:交通安全安全管理设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 道路交通中标线设置及施工技术
1 标线设置
1.1 标线的颜色
路面标线一般为白色及黄色,以白色为主;但白色的单一色调容易使长途行驶的驾驶员感觉疲劳。如果增加黄色标线,则可起到调节作用,有利于行车安全,但黄色标线的可见性比白色标线低。我国目前较少使用黄色交通标线,一般在同方向有二条以上机动车道且道路照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才使用。另外,为提高夜间的视认性,标线可根据需要采用反光标线,立面标记可加设照明、闪光灯等设备。
1.2 标线的宽度
一般纵向标线的宽度为10~15cm,高速公路边缘线宽度规定为15~20cm,一般采用下限值,在需要强调的地方可采用上限值。横向标线宽度应比纵向标线宽,因为驾驶员在行车中发现横向标线往往是由远到近,尤其在距横向标线较远的时候其视角范围很小,加上远小近大的原理,加宽横向标线是根有必要的,一般宽度为20~40cm,斑马线为45cm。
1.3 标线实线与间隔长度的比例
若实线段与间隔距离太近,会造成闪现率过高而对驾驶员产生过分刺激;若实线段与间隔距离太远则闪现率太低的情况下又令驾驶员在行驶中获得的信息量太少。因此,选择标线比例的时候,既要考虑司机的心理、生理指标,也要考虑尽量采用每公里标线面积较小的因素。根据透视原理,一般纵向标线的最小宽度为10cm,纵向标线虚线的实线段最小长度为3m。
1.4 导向箭头的形式
对各种直行、转弯、直行和转弯组合箭头进行比较后归纳得出:最好的直行箭头的宽约为箭杆宽的4倍,箭头杆长度要比箭杆短,后掠式箭头和锥形式箭头都是不好的;最好的转弯箭头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对称的形式来显示方向的,其特征是保持箭头的转弯部分清晰。
2标线施工
2.1材料质量控制
标线厚度一般为1.8mm,振动标线的厚度一般则为3~4mm。为增强标线的反光效果,宜采用热熔型涂料,并对玻璃珠实行内掺和外撒。
2.2施工工艺流程
标线的施工工序为:放样―清扫路面―划底漆―划标线。
二 道路交通中标志设置及施工技术
1标志设置
1.1 指示标志
指示标志是表示遵行的行驶方向、通行权分配和应遵行的特殊规定。指示标志的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形状分为圆形、长方形或正方,其各部分尺寸的最小值,可根据道路计算行车速度,指示标志主要用来指示准许行驶的方向,如直行标志、环岛行驶标志、向左(或向右)转弯、靠右侧(或靠左侧)道路行驶等,也可用来表示专用车道、步行标志等。
1.2 指路标志
指路标志的颜色对一般道路为蓝底白图案,对高速公路为绿底白图案,其形状除地点识别标志、里程碑、分合流标志外,多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指路标志用来指示道路通往目的地的方向、地名、距离或与之相交道路的编号,名胜古迹,游乐休息或服务区等。指路标志板的尺寸先根据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确定汉字的大小,再根据汉字的字数及板面要求确定板面尺寸。指路标志按用于一般道路和高速公路分类,但有的指路标志既可用于一般道路,也可用于高速公路,可根据道路等级选择其颜色和尺寸。
1.3 禁令标志
禁令标志表示的遵行、禁止和限制等规定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其设置因目的不同而异。禁令标志的颜色一般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个别标志如禁止驶入标志是红底,中间一道白杠,解除禁止超车和解除限制速度标志是白底、黑圈、黑图案并有五道黑斜杠,禁止车辆停放标志为蓝底、红圈、红杠,停车让行标志为红底、白字、白边。禁令标志的形状为圆形、八角形、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其各部尺寸的最小值根据计算行车速度。
1.4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用来向道路使用者提供道路沿线存在的危险或应该注意的路段,提高警觉,并准备防范措施。警告标志的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顶角向上的等边三角形,尺寸代号,其边长、边宽的最小值根据道路计算行车速度。警告标志到危险地点的距离,可根据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如受实际地形限制,可以作相应的变更,但其设置位置必须明显,并不得小于安全停车视距。
1.5 施工安全标志
维修、养护等施工地段必须设置施工安全标志,以临时分割车流、引导交通、确保安全,在夜间施工路段还应设置施工警告灯。施工安全标志主要包括路栏、锥形交通路标、施工警告灯号、道口标柱、施工区标志和移动性施工标志等,其形状和颜色各异。
2 标志施工
2.1材料质量控制
除较大的标志板外,普通标志板一般应由单块铝合金板加工制作,不允许拼接,所采用的铝板厚度一般为3mm。反光膜宜采用钻石级,钻石级反光膜仅反光强度初始值大,而且经过10年使用后,仍能维持80%的原有亮度,使用年限较长,耐久性好。
2.2施工工艺流程
标志的基本施工流程为:按设计图纸放样基坑开挖钢筋绑扎、支模浇注混凝土标志安装。
三 道路交通中护栏设置及施工技术
1.护栏设置
1.1 护栏的高度
微型汽车的前车盖趋于流线型比较低时,在与护栏相碰就很容易钻入波形梁护栏的横梁下面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而重型汽车在与护栏碰撞时,可能产生跳跃问题,速度高时危险性更大。为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就要求确定护栏的合理安装高度。防止车辆钻撞和越出护栏的高度是:缆索护栏――从地面到最上一根缆索顶的高度950mm;箱梁护栏――从地面到箱梁顶的高度700mm;波形梁护栏――从地面到横梁顶的高度755mm。上述护栏高度,几乎可以适应所有乘用车,以及大部分轻型货车、箱式货车、多用途车。
1.2 护栏的最小设置长度
护栏的最短长度主要取决于碰撞能量,不同设计行车速度对护栏最小结构长度的要求如下:当设计行车速度v
2护栏的施工
2.1 材料质量控制
为保证防护栏的耐久性,路侧和中央分隔带的钢立柱以及波形护栏板均应进行防腐渗铝处理,渗铝厚度一般为70μm。拼接螺栓则宜采用高强级螺栓,并应进行防腐镀锌处理,镀锌厚度一般为50μm。每批材料进场都经过监理工程师、质检员的严格验收,彻底杜绝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
2.2 施工流程。
防撞护栏施工的流程为:放样安装立柱安装防阻块、端头和顶帽安装波形梁调整线形。
四 结语
交通标志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明确、直观、易懂的交通信息,从而保障众多出行者行车、走路的安全和顺畅,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和功能。并且在容易肇事或者应该特别注意的路段警告驾驶员提高注意力,减轻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合理设置的交通标志,可以提高道路和能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防止交通阻塞、节省能源、降低公害、美化道路沿线和周边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明. 全国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 北京:中国公路学会,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