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0 11:3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规划设计

篇1

以吉林省为例,目前吉林省本科院校共有27所,高等专科学校19所,独立学院10所,民办高校6所。高校的区域分布与吉林省构建的经济发展区的区域布局战略相吻合,主要集中分布于省内中心城市,零星分布于辽源、松原、四平、通化等地。在全国高等院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吉林省高等学院各项指标稳步增长。截止到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数57个,增加了13所院校;招生人数增加了1.91万人。高校在校生人数的增加,教职工人数的增加,校园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却没有增加,已经难以满足学校的需求,也给学校未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校园建设本身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目前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规模招生现状的,需求导致许多设计规划项目仓促上马,校园的规划设计没有切实考虑师生的使用诉求,没有认真研究地域特征与环境要求,仅仅满足于自上而下的设计程序和华而不实的图面效果,从而产生了一些不合理、不成熟的规划设计方案,在最终的使用效果中败下阵来。

2.严寒地区高校校园规划存在的问题

2.1规划设计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理念

校园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代大学校园规划很多仍然是传统的固定模式,使校园规划缺乏弹性,影响了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未来大学发展规划应具有足够的弹性和前瞻性,如吉林省高校一些初步设计,只按照现有学生的规模去进行规划,在招生规模的扩大后,新校区的建设受到原有规划结构的影响羁绊,不得不重新进行设计。所以当设计师忽视校园建设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把是学校发展的当做是一个静态的物质形式,必然产生新校园建设对校园发展的制约。因此,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在用地方面保证一定预留发展空间;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学校规划伊始引入绿色清洁能源。

2.2规划设计过于重视图面效果

现在许多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更注重图面的视觉效果,忽略寒地校园规划的气候特征、地域属性、空间尺度等基本要求。尤其固定模式的规划设计方案,很难真正体现使用者的目标意图,往往通过新奇的造型与漂亮的效果图征服招标方的眼睛,所以使规划设计总有相似性,缺少可识别性与创新性。而对于设计师而言,精彩的效果图要比规划的实际应用功能能有价值,从而产生重视图面效果,轻视实用功能的现象。

2.3规划设计中功能分区公式化

已经建成的的大学校园规划通常由教学区、生活区、服务区、及体育运动区等功能构成。为了满足师生使用要求,保证现代化校园的便捷性,普适性,在校园规划中可以采用的混合式与组团式的分区模式,如教学区中适当植入服务,运动,既可以适用师生多层次的要求,又可以活跃空间氛围,变公式化设计成为人性化设计。

2.4规划设计中用地的限制与影响

一些高校的规划往往受到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在规划用地上被一些大型基础工程项目挤压、被侵占,一方面严重破坏了校园的整体结构,一方面给学校发展带来不可逾越的困难,甚至可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一些基础建设产生的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污染对教科研设备环境以及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都带来巨大危害。同时,由于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展,学校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校园拥挤,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都受到了制约。既有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更无法设计未来的发展,所以除了新校舍搬迁的强烈述求之外,这类院校需要重新整合校园用地,重新进行规划设计。

3.严寒地区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3.1新建园区的用地设计策略

高校园区用地由建筑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组成。各用地设计应满足规范与实际使用要求。校园的选址,对于一所高校从规划到管理,乃至高校的长久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全局性的决策。严寒地区高校新建校园的选址,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地域环境的特征,保证用地的完整,建筑节能设计的可行性。一方面也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选择生态良好、环境幽雅的自然环境,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空间环境的需要等因素确定,做到综合统筹、联合开发,才能促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的形成。

3.2形态控制策略

在校园的总体规划中,要有效地控制高校校园总体布局的基本形态。

3.2.1线形模式。以校园道路网为线性模式的基本构架,呈现以主干道与次干道与人行道相结合的线状网络,并以此组织校园规划的基本功能设置。如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以及服务区布置在核心线形的两侧,一方面使得各功能区既保持相对独立、一方面又能便捷联系,适于同步发展。但是线性模式也存在流线单一,联系不变,缺乏空间特征的不足的问题。

3.2.2核心模式。以学校的公共设施如:绿地、广场等作为绿心,其他公共实施围绕在周边,共同成为校园中心。其他各功能按照放射状进行扩展布置。便于校园设计的拓展,做到提前用地储备,灵活后期校园发展。这种模式适合校园用地比较复杂的情况。在校园规划的实践中,应该更多考虑因地制宜,强调多种模式的组合,结合自身的自然特点以及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采取相应的布局模式。

3.3路网设置策略

校园路网是校园形态的主要构架,也是校园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的设计主要是解决校园内部功能与功能,功能与环境,校园与外部交通,以及校园与城市环境的交通联系问题,同时也担负着消防通道与景观要素的使命。大学校园的道路交通呈现出人车并行,阵发聚集的特征。在上下课期间、公共活动如:新生报到,老生毕业,学校运动会、学生文艺、体育活动等期间往往会在短时间爆发大量的人流聚集。考虑到这样的人流特征,校园的路网设计需要充分的发达的疏导与流动来满足需要。如大学校园环形空间布局可以采用环形校园道路设置;带形空间布局可以采用树枝形校园道路布置;自由形空间布局可以采用棋盘形校园道路布置。遵循“步行为主、人车分流”的原则,形成便捷、高效、安全的路网交通体系。同时,在设计中,考虑到校园景观设置的要求,道路还要成为校园规划的序列设计导线,引导校园空间的发展,形成较好的视线效果。

3.4空间整合策略

校园功能空间组合设计是校园规划用地紧凑,分区使用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校园的功能空间分划应针对学校自身的特点,结合具体环境特征,进行科学的整合与发展。教学区是整个校园规划的主体。包括各教学单位的教室、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平台、图书馆等形式。教学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校各学科的特征,将教学单位先进行分区组团,然后在进行教学楼设计,可以并用的实验、研究的用房可以考虑合并设置,减少重复功能产生的浪费。同时教学区作为主要空间、静空间设计,要注意避开各种干扰因素,以保持学习、科研环境的安静。教学区的主要使用者是学生,在规划过程中也要保证学生使用路线的合理性,避免较长路径的产生。生活区是校园规划不可或缺的部分。设计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好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区的关系。既要保证互不干扰,要要保证联系便捷。运动区是校园规划中的动空间与大空间,大场地部分。设计中要保证和教学区的防噪间距离,并要位于学生经常活动的流线上,可以采用分区设置,集中布置的办法。同时作为大空间,大场地的设计,往往成为校园场地与建筑设计中的视觉重点,所以要妥善处理其空间与建筑的形态,成为校园规划的亮点。后勤服务区是校园中的辅助部分。一般布置在靠近校门次入口附近,便于大型设备车辆出入,尽量减少对校区主要功能空间的干扰,保证步行人流的安全。产、学、研相结合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也带一个崭新的分区,科学园区。这一区域也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部分,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设立科技开发与实验室相结合的区域,并预留一定的发展用地。

篇2

关键词:校园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S7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在不断的建立。

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参与了部分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工作,本文主要以云南大学呈贡新校区学生会堂组团为例展开论述。为了让读者在阅读本文时有个整体的把握,先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概况:项目处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城雨花片区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内。学生会堂组团位于校区的西南侧,背靠着校园中心的山顶公园,面向关山水库,有背山面水的良好格局,交通方便,环境优雅。项目涵盖学生会堂、会堂前广场、公共科研楼、公共教学楼、法学院与外语学院综合教学楼、人文学院综合教学楼、公共管理学院综合教学楼、艺术与设计学院综合教学楼、以及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综合教学楼。学生会堂处于此区域的最高处,是学生开展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四大重点建筑之一。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共享与交流

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展,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云大呈贡校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点,规划既有较明确的功能分区,各功能组团又能有机的结合,避免因功能的隔离造成使用的不便。在学生会堂组团内部做总平面规划的时候,对原有的规划作了适当的调整。将功能相近的教学楼集中布置,采用组团化的整体式布局,公共教学科研区布置在地块中央,以会堂及人文广场为中心形成共享区域,其余各学院综合教学楼环绕共享区域布置,以方便各个学院的师生使用学校公共资源,缩短交通流线,提高使用效率。以人文广场为中心,结合各建筑组群的内部庭院和廊道,创造多元的交往空间。通过地台、绿化进行空间的二次围合,与室外家具相结合,形成具有停驻意义的交往空间,以满足学生日常交往、聚会、活动的需要,丰富校园生活。

2.生态与健康

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设计充分利用地形,采用局部架空的方法使建筑与地形结合,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保留人文广场位置的深水小井,并改造成景观节点。健康,一是体现在校园建设的健康发展,合理规划,分期建设,处理好一期、二期以及后续发展的关系。一期保证校园空间环境的基本完整;二期的建设尽量减少对一期的使用的干扰;平面采用线性构图,为今后的发展定下脉络。二是体现在对人的健康的关注,营造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种植大面积的绿化以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好自然通风以及自然采光的问题,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创造更健康宜人的内部环境。

景观大道两旁种植高大乔木,形成林荫大道,在各建筑主入口位置局部开放,形成小型开放空间,并布置体现学院特色的小品,室外坐椅等。人文广场根据地型营造多层次景观,第一层次自然与人工想结合,种植适量的乔木和灌木,与景观大道形成过度空间;第二层次布置喷水池、室外坐椅等,营造生活气息;第三层次地势较高,视野开阔,为交通集散型广场。各建筑组群内部的庭院,通过绿化、小品,营造交往空间。

景观设计上结合会堂组团特有的多层次空间、多层次的借景关系,以及景观通廊的营造,形成多层次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的绿色生态景观。中心广场是组团的核心景观区域,一方面作为学生日常学习、交通、举办活动的大型交流场所,同时也联接着十字形轴线的景观空间,它起着传承感的人文校园,体现现代化校园精髓。步行长廊的景观设计,结合各院落景观,连成一串景观链,形成一条极具特色的景观带。辐射状的景观通廊,结合多次开放空间,营造优美的绿化环境和层次丰富的交往空间。植物配置上力求将植物与地形相互融合,再充分利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植物间性状的相辅相成,以春花、夏荫、秋果、冬干的四季景观来呈现给师生大自然的变化无穷与多姿多彩。

3.高效与秩序

高效,组团化的整体式布局,功能相近的教学楼集中布置,公共教学区布置在地块中央,各学院综合教学楼环绕布置,缩短交通流线,提高使用效率。邻近的建筑物用连廊相连,方便学生在同一楼层穿行,大大降低人流高峰期垂直交通系统的压力,同时有效降低地面人流数量,方便自行车及机动车辆的通行。秩序,建筑物按两条互相垂直的轴线对称布置,主轴线两旁的建筑利用地形逐级升起,通过围合尺度的变化,形成高低错落、有收有放的空间秩序。通过连廊实现人车分流,减少人流车流的交叉干扰,可以保证有良好的交通秩序。

4.文脉与超越

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创造反映云大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建筑设计简练有力地汲取了云大传统建筑的特色,红墙、拱廊再现了云大传统文化的深厚,体现云大独有的历史文脉特征。从校园次入口进入景观大道,视线可直达人文广场,仰视逐级抬高的人文广场,高大宏伟的会堂坐落在广场尽端的最高处,这种空间形态强化了校园特色和认知性。人文广场根据地形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结合景观大道,强调人性化空间,营造与阳光绿化接触的开阔空间的同时,以软硬铺地相结合,通过拱廊、宜人尺度的室外家具、灌木台阶围合成交往空间。第二层次利用高差,局部架空形成半地下层,融入生活元素,设置茶室、咖啡吧、音像图书店等,使校园气氛多元化。第三层次以硬质铺地为主,为大面积的开阔空间,作为会堂人流疏散的广场,也可用与举行大型集会,结合会堂基座的大台阶可布置成露天剧场。整个人文广场不仅继承了云大传统校园的特色,而既有轴线理性,又融入自然景观、生活元素的活泼个性体现了对传统的超越。而逐级上升的地势,亦隐喻着新云大即将超越传统,更大、更强。

此外单体建筑还应反映大学校园建筑的特征,使其统一和谐。单体建筑的创作应当与校园总体规划协调,与周边环境融合,并反映自身建筑的个性。造型上,借鉴西方古典建筑元素,结合建筑功能及现代化要求,力求在建筑形象上,继承和发扬云大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云大独有的历史文脉特征。建筑外墙用深色调暖色砖与乳白色涂料,大块石材基座搭配使表现出了传统建筑的凝重感,屋顶为深灰色瓦屋顶,局部点缀云大标志性建筑物上提炼的符号,也体现了云大历史的传承性。同时,结合现代建筑风格,手法简洁大方,立体感强,色彩明快,富有时代气息。注重功能的合理,建筑具有通用性、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5.可持续发展

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对于校园整体建设强调“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概念,一期为近期急需建设内容,满足近期学校教职工、学生的学习、生活、休息、工作的正常功能需求,并保证校园空间环境的基本完整;二期建设内容随着学校的发展对现有建筑规模进行扩大,并可根据学校的发展动态调控。在校园整体设计中:

1)创造使用灵活,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各功能区均留有一定比例的远期用地和弹性用地,并可依据原有构图制约而保持整体统一性。建筑单体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云大学生会堂组团的分期建设规划,较好的处理了一期、二期以及后续发展的关系。设计中考虑周围可能用地发展的方向,采用趋势性极强的线性布局构图方式,为今后的发展定下脉络。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结语

篇3

关键词:校园规划;学校建筑;建筑设计;校园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期。与之相对应的是校园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由于大规模的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对校园的规划和学校建筑设计成为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 学校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设计强求象征意义。譬如校园的平面构图要像龙、像火箭或别的什么什么,还要加上一些轴线组织如生态轴、人文轴、历史轴,等等。有这些象征意义和轴线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在规划设计中脱离实际、刻意求之,而忽视甚至损害交通组织、建筑的合理规模及朝向等实质性的内容,这就本末倒置了。

2.设计理念大而空。时下的校园规划流行谈理念,诸如生态理念、环境理念、空间理念、文化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智能化理念、网络化理念,等等。然而真正实现这些理念少之又少,提出的许多理念往往成为空口号,并没有相应的技术措施去落实。即使落实,有的也仅是以一种肤浅的方式去落实。譬如在有的学校的校园建设规划中,所谓生态理念,就是大片绿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是简单的分期建设等。

3.规模偏大,尺度失真。一般新建校区的占地面积较大,于是在规划设计中普遍追求大空间、大轴线、大广场,如要设置几公顷的水面,建设上千米长、百米宽的景观大道,数万平方米的广场之类。但这样的环境设计真的建起来后,就会发现失真了,往往与校园环境空间所需要的安宁、亲切、宜人的氛围相悖,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活动,感觉并不舒服失去了人的尺度,校园就变成了一个非人性化的空间。对于一个人均耕地相对数很小的国度的校园来说,这种校园规划一味追求形式方面的大规模的思想和做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4.景观设计脱离实际。目前国内校园环境设计流行有水面的设计,河、湖、池、塘遍布其中,仿佛“无水不成景”,也不管是否具有先天的条件。有的校园内外本来没有河流、湖泊,规划设计中却硬要整出湖泊、河流;有的校园附近有河流,却属于季节性河流,不一定能成为景观,有的就是排洪沟,在规划设计中却不管这些,非要把它弄成一道“漂亮的风景”不可,不惜花再大的代价。其实,除了水之外,山石、树木、建筑乃至雕塑小品,也都可以创造出有特点的空间环境,关键还是要 “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林则林,强求不得。

5. 重形式,轻功能。校园的空间环境设计也存在重形式、轻功能的倾向。校园环境空间,往往除了景观作用,还具有很实际的使用功能,如集会、休闲、晨读、交流、 运动,等等,需要景观设计师细致地考虑。现在的一些设计,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需要考虑得不足,园林、广场、水面、草坪空间都很大,却“不近人情”,或者 因为缺少宜人的活动设施而“无人问津”,或者干脆谢绝进人。这些空间,或许中看,却不中用,很难让人产生场所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提高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对策

1. 加强校园规划设计

(1)要确保学校远离工业区,且要保障学校周遭的交通方便。

工业区的噪音与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远离工业区的基本目的即是为了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此外,交通也是在进行学校布局规划时的重点考虑因素。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主要是由学校与家庭两个部分构成,一所偏僻的学校虽然能够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却为学生的上学制造了障碍,且交通不便的区域势必就会人烟稀少,也会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

(2)要确保学校的布局规划与区域人口的密度相结合。

当前大多数县城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为学校合理的布局规划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然而,相关部门可以居民生活区为中心,是学校尽量远离工业区,接近居民区。人口密度大的居民区域,是设置学校的最佳区域。

(3)校园建筑设施要充分结合当地环境和特色。

校园建筑设施是体现一个学校硬件条件的关键,所以很多学校都在建筑风格和理念上下功夫,并没有考虑到当地环境是否适合。所谓生态理念,就是要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一些盲目的跟风建筑只会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校园设计者在校园规划时,要结合当地地形,当地气候,当地环境来进行。在有山坡的地方,可以借鉴当地居民的房屋建筑风格,尽量做到建筑牢靠,在一些阴雨天气比较频繁的地区,就要考虑整个校园的排水系统。

2.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要场所化。

社会交往、信息交流、知识讨论的空间环境在校园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校园中创造这样的信息环境:老师与学生可以不期而遇,坐下来讨论学术问题,使创意在讨论与交流中迸发,课内课外学生均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校园交往的空间往往是多层次的。先是室外多层次的公共的绿化平台,再至室内外的小尺度过渡空间,最后到具有较强领域性的室内空间,形成了多层次互相渗透的交往空间。校园规划设计中,首先应尊重自然环境,使校园建筑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让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心情愉快。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通常把校园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设计:一是规划校园中心区域设计,以水系原貌、自然山水景、人文景观为主,以小广场、活动中心、人行步道为辅,人们可以沉浸于自然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群体组团设计,包括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建筑物之间的庭院空间。在保留已有建筑数目、水文景观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再次改造;三是在建筑物内部设计,应该适当地增加人工绿化生态环境,如绿化廊道、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绿化平台等。这样将三大部分成为有机整体,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一致。

3. 注重功能分区的合理组合。校园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教学科研区、行政区、运动区、休闲绿化区、学生生活区。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动静分明,运用建筑手法形成有机的联系。在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用房合理面积的基础上,注重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贯通,适当突出共享空间。各个学科之间应相互开放,促进交流。校园规划设计要侧重建筑群组之间的联系,通过广场、庭院、门厅、步廊等将各个部分建成有机的整体。为师生留出充分的交流和活动场所。

4.注意安全防卫没置。校园的环境安全是师生板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校园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校园规划的安全性设计,其中涉及到充分考虑师生的生理、心理安全需要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师生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校园各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提高校园的安全防卫能力。

5.重视科学布局交通流线。校园交通布局应合理设置人行道、无障碍通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学生活动密集的区域,按“步行者优先空间”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要注意安排足够的空间停放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以利于保障校园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6. 校园道路交通网络的设计

道路是校园规划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校园交通的基本载体。根据道路在校园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交通功能,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校园主干道:即连接校门的道路。二是专用道路路线:主要供校园机动车、自行车行驶的道路,或步行林荫道等。三是校园分支道路:主要是连接校园建筑或校园各功能区之间的道路。在进行这三方面的道路交通设计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生态功能原则。绿色植物具有吸收污染物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校园环境污染,在校园道路的两旁进行绿化设计,对道路的空间格局进行科学的安排,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容易促进道路绿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提高。

(2)高通达性原则。校园道路的高通达性是道路建设的重要依据,道路交通的方便、畅通是确保方便师生出行、校园物质流通的前提条件。校园交通道路应当做到直接、简洁。在正常人流情况下能够做到通行畅通,而在紧急情况下又能做到人流疏散。

(3)就近出行原则。在设计交通道路时应考虑到交通运输污染问题,注意减轻校园交通压力。尽量鼓励步行或骑自行车,倘若距离稍远应提供诸如电电瓶车之类的校园交通设施。对于校园的主要车行道路应注意限制行驶的速度,禁止超速。对于生活区或教学区等道路应制定有关机动车驶入的相关措施。

四、结束语

学校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规划设计,也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规划与空间设计相互结合,同时与外界空间形式、感情空间综合起来形成的整体。在学校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建筑物、景观、人综合起来,看做一个整体进行设计,使得学校成为多元化的综合体,达到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功能空间。

参考文献:

[1]付丽莹.校园规划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8):460-460,461.

篇4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小尺度空间;浙大紫金港校区

国内经过对大学建筑的广泛实践和理论探索,大学校园规划和大学建筑展现出诸多发展趋势,比如“多元化、生态化、综合化、弹性化”1等趋势,与此同时“大学规模日增,规划规模从几十公顷至数百公顷,校园巨型化规模明显”2。虽然大学规划和大学建筑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有的理论和案例既有值得借鉴之处也有需要完善之处,并且应该深化到更加细致入微的领域,在面向个体层面、人的层面还需要更多人性化的解读。本文致力于研究校园规划中的小尺度空间,专研那些让人舒服、让空间有场所感、让大学有学术氛围的小空间。

1 大学校园小尺度空间的概念

小尺度空间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范畴,本文是立足规划学和建筑学的领域研究校园规划的小尺度空间。首先,扬・盖尔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说“小的尺度,即周围直接的环境”;其次,校园规划是本文探讨的事件背景,本文的小尺度空间属于校园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即小尺度的公共空间;再次,小尺度是针对有具体事件背景下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不能用绝对的数字进行表达。

2 小尺度空间的环境意义

小尺度空间是空间的一部分,也是环境的一部分,需要明确一下本文所指的环境:“环境可以被看作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一系列联系。”3这里要说明一下,这是有序的联系,是具有模式和结构的联系。“就环境而言,这种联系首要的(尽管不是唯一的)是空间……设计环境时有四种因素会被组织起来:空间、时间、交流、意义。”4任何尺度空间都反映着组织的个人和群体的活动、价值观及意图。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中,小尺度空间拉近了人与人的联系,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创造便利条件。

3 大学校园小尺度空间的类型

便捷的道路联系起校园内的教学设施,对比于繁忙的校内主要道路,次级道路联通了工作场所。尺度进一步缩小,逐级进入教学和科研的场所。本文将小尺度空间分成三类:以工作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以休闲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和随时间变化使用性质的小尺度空间。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是2000年后建成的大学校园的经典案例,体现了先代大学校园的高效性、整体性、人文性、多样性、生态性和文化性,利用交通将各类空间进行了有机的组织。在这样广阔的用地上,短暂的建设周期里,采取了结合建筑单体、道路、景观小品等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小尺度空间。

4 以实例分析小尺度空间的特点

4.1 层次和秩序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教学楼,层次和秩序在这栋建筑周边的小尺度空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整座建筑的底层大部分被架空,垂直方向限制了空间;水平方向,整座建筑围合成半包围的庭院,在每个庭院满足日照要求同时,希望使每个庭院获得宜人的尺度。美中不足的是三个院落形式过于一致,容易混淆所处位置。但是此案例空间层次明显。二维地坪上表现为:校园支路的末端引进庭院,混凝土材质路面先由大块石板铺砌,预示着步行区域的出现,然后石板路引入庭院后变由白石子铺砌,进一步缩小空间感知。空间层次上由宽阔的向小尺度的逐级递进。(图2~4)

4.2 布局灵活

“建筑师考虑的外部空间概念与造园师考虑的外部空间,也许稍有些不同。……即把整个用地看做一幢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没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外部空间考虑。”5本文小尺度空间虽然不完全是外部空间和公共空间。以工作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在深入到建筑周围之后,小尺度空间与建筑的关联愈加密切,常常紧密的结合在建筑本身及其场地之内。(图5~7)以休闲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相比之下,更容易形成均质的分布。因时段变化的小尺度空间,兼备两者的特征,但是更灵活,更随机,甚至取决于使用者对空间的即时利用状况(图8)。

4.3 注重局部差异

作为整个校园空间的一部分,不同类型小尺度空间有共同特点也有明显差异。工作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设计上更加严谨,注重交通上的高效率。代表案例:医学院、药学院门前庭院和步道,东、西教学楼室外庭院、廊道。休闲线串联的小尺度空间,布局更自由,多以步行形式联系,有时甚至附带一些通常不被认为能出现在校园里的建筑设施。使用性质随着时段变化的小尺度空间,穿插出现在步行人群集中的地方。大学生活动中心,正门晚间也照常开放,内部通高空间是公共的开放的,属本文小尺度空间的研究范畴。白天南北的门均开启,人们穿过这里去别处或者走进建筑,这里是重要通道;晚七点之后,北门关闭,正门成为唯一出入口,不再是穿越空间,这里成为同学们排练节目,课外讨论,休息娱乐等活动的地方。(图9)

图9活动中心中庭通道兼做展厅等

4.4 功能多样

以西区和东区的教学楼为例,廊道不仅有交通功能,还是一些零售店的所在。这些零售店主营饮品和点心,川流而过的师生从这里获得方便,减少了往返于校内主要商业点的时间。桌椅设置在距离饮品店很近的地方,形成一个可以停留下来休息、讨论的区域。(图10、11)

4.5 人文意蕴

“从历史上看,各国的大学均不同程度地扮演了‘社会良心’的角色”,6校园以人为主体的人文性和文化性的空间特征。大学校园的文化特性的表达离不开当地的历史文脉和环境氛围的形成和塑造,不论室内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需要合乎人的尺度的设计。创造出优美舒适的利于交谈、休憩、学习和科研的多层次的空间,营造大学校园书香气息。台湾学者黄世孟这样描述“关于校园的人文历史:校园内可讲故事的小地方就是好场所。多年来的校园师生教研生活中,累积了许多人文、文化、艺术等人物或事件,深刻烙印在大学校园各角落。”7只是,现阶段我国大陆正在建设和近些年刚刚完成建设的大学校园,还来不及积累这样丰富的具有人文气息的小地方,超大尺度的大学校园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也就不足为奇了。

5 规划设计策略

校园内的空间按其主要功能划分为:交通空间、休息娱乐空间、生活服务空间、教学科研空间、行政办公空间。小尺度空间作为校园整体的一部渗透在不同功能的空间中。

5.1 交通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在校园整体布局上,倾向于布置在校园支路,单体建筑周围,甚至结合在单体建筑之中成为建筑流线的一部分,使之与环境产生互动。具体设计策略是:结合步行道路、变换铺地材质、利用道路高差。

5.2 以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更多的体现于人们日常活动的服务性用地。开辟方便教职工和学生的服务点,每个服务点成为一个向周围开放的小尺度空间。这些服务点的具体内容是销售、某项业务受理、师生就餐、举办活动等。具体策略:结合建筑单体的室外空间、规划广场和庭院、利用景观小品和绿化。

5.3 科研教学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多出现于教学区周边。这些空间服务于师生除了课堂和实验室之外的教育,没有明确的使用要求,亲切宜人,甚至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是这些空间的普遍特点。具体策略:利用建筑的中庭、架空层或院子,结合建筑入口及其周边外环境,教学区规划更多的户外休息设施、景观小品。

5.4 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小尺度空间在校园中分布广泛,经常与其他小尺度空间相互融合。规划设计策略上,上述三种小尺度空间的设计策略都可以应用到休闲娱乐空间的设计中。结合景观步道、广场和庭院设计;融入建筑的室外环境、半室外甚至长天开放的室内,是常用的设计方法。除此之外,由于这种小尺度空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校园规划里设计几处相对独立“室外桃源”也是常用的方法。

5.5 针对校园功能的复合化和多样化趋势,以上的空间往往交叠着出现,人们的需求也是多样的,所以要辅以弹性的规划策略。灵活地对待使用者的要求,把细节还原到使用者的手中,人们的活动持续的改造着校园的面貌,留下发展的印记。在大学的迅速扩张中,新建校区动辄几千亩的用地,仅仅依靠校园建筑极其周边景观营造小尺度空间,不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不够的。浙大紫金港校区南华园就是单独存在于这个现代的校园中的“异己”,“公元二OO二年秋,武义龙游之交处拆除两幢明末民居,时值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一期工程竣工,武义县政府乃倡襄赞,邑中雅士王卿芳先生遂慨购而赠之,以作建筑之标本,兼丰校园之文化。”8就是说规划的时候并没有设计这个园子,正逢该老建筑可以利用就拿来放在校园里。实际调研并没有发现不协调,老建筑掩映在毛竹水塘小路之后,别有洞天。现在全天都会有人去那里,只是停留一下聊聊天的人也不少。规划的情况未必等于使用的实际状况,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改造着环境,再度创造空间,也再度废弃空间。例如,临近交通的地点往往具有高度通达性,用地不是很紧张的情况下,将部分道路两侧的土地拿出,做一些可以灵活利用的场所,往往提高了环境的整体质量。现实状况是校园用地几千亩,校内主要道路是高速运转的动脉,是适合车行的道路,人们反而很少利用这些干路边上精致的慷慨的空间。反之,融合了较多小尺度空间的地方,路旁处处有为步行者服务的设施,是适合步行的区域。小尺度空间不是置于校园的什么地方都合适,关键在于是否需要。

6 总结

小尺度空间是大学校园空间整体的一部分,是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经历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再到今天的高等教育扩招和大学校园的高速建设期,大学校园规划积累了大量建设经验和进步明显的成果,但是仍有不足之处:在压缩了国外近百年的大学建设过程后,这些校园是速成之作,缺乏浓厚的人文底蕴,在后续的使用中仍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余地。能有制度有模式的让广大师生参与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留下人们的痕迹,留下具有人文性和趣味性的建设印记才是一个校园走向成熟的开始。

参考文献:

[1]何镜堂.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9

[2]向科.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回顾与展望.转引自: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28

[3][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式[M].黄兰谷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4

[4][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式[M].黄兰谷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44

[5][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

[6]李向伟.道器之间:艺术与设计论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07

篇5

校园建筑并不复杂,但这里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这种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可将城市设计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在此过程中,重点并非是规划与设计具体形态的建筑,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这里包含对空间和单体建筑控制要素,以及执行方法,提倡公众参与,建立一套可以不断完善的机制。尤其是使用的主体人群师生们的意见应当受到重视。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和再一起。且除功能和形式,更应该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提出了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观。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2、相互制约的循环思维过程

校园整体设计的思维过程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在整体设计中这四个部分,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在每一个设计阶段都要兼顾其他设计阶段。

(二)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优化外部空间的形式:

1、外部空间主体化在群体建筑设计中,应当时常将建筑作为配角,将外部空间作为主体,根据建筑和图底的关系,着重分析外部空间围合的形态和联系,以及连续性。

2、外部空间宜人化将人的活动和外部空间结合起来,强调外部空间的参与性,应根据园区的格调与生活氛围人为的策划出一些功能空间,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又有益于提高外部空间的地位,使内外空间相结合共同贡献于整体环境。

3、微观层次——重构灰空间和构筑空间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于室内外的过度空间,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的有机的整体感觉。

对于整体的设计而言,过渡性空间的考虑与设计显的十分突出,通过灰空间对建筑物的虚化处理,如果用联廊,平台,立面的洞,室外楼梯,步行桥等增加空间和层次

所谓“构筑”空间相对于建筑空间而言,定义为在建筑设计任务书要求的必要的功能空间之外的,为集结场所感而形成的空间,如墙体的延伸,立拄,框架,标志,塔等。构筑空间为非建筑空间,虽不能有直接功能作用,但它们常常为建筑的延伸,以及室内外交融的部分,对人的知觉体验连续性和场所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园整体设计适应性建构原则

(一)校园功能时代化

1、持文化氛围,又要走向开放化。一方面,后勤市场社会化管理为校园建筑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对规划布局和交通管理的影响。

2、知识经济使人才知识的要求发生了新的转变。一是终身再教育成为社会的要求,成人教育学院作为大学附属功能应运而生,二是产学研一体化,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

3、“共建、调整、合并、联合”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其目的在于资源优势互补及多学科的综合为大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因而校园设计将有必要加强教学中心区的集中布局,改革各系封闭独立环境的布置,以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可以个体独立,大体集中的布局模式达到高效,便捷的智能性教学环境。

4、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这一趋势要求在校园设计中加强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步行空间,人的尺度,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交流,不仅仅强调主要的教学空间,整个校园的学生生活空间都应作为一个整体受到重视。

(二)校园中心整体凝聚力的形成

早期现代校园其主要特点是建筑群围绕一个中心广场形成严整的轴线关系广场四周柱廊相连,图书馆或其他主导建筑位于轴线一端。

1、中心广场与广场尽端标志性主导建筑成为校园主广场,大型交往公共空间,并强化了校园特色上午认知性,由于一体或整体相对分散、零乱,所以中心感的形成有利于整体感形成。

转贴于

2、对传统中心广场布局的优化,现代校园强调人性化空间。因而可以摒弃早期校园中心广场规划布局中严谨的轴线关系,冷漠感和非人的尺度,在保持与阳光绿化接触的开阔空间的同时,以软硬铺地相结合,宜人尺度的室外、家具、灌木台阶,以及非对称布局围合的交往空间,使之成为不仅仅供大型集会,且供平时休闲读书的富有凝聚力的校园中心。此外单体建筑还应反映大学校园建筑的特征,使其统一和谐。

1)单体建筑的创作应当与校园总体规划协调,与周边环境融合,并反映自身建筑的个性。

2)注重功能的合理,建筑具有通用性、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计注重内外空间的交流,渗透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

4)建筑设计强调地域性、文化性,造型典雅、大气、富有理性,以反映大学文化之精神。

(三)校园规划的历时整体性

校园规划的历时整体性指校园设计不仅仅在首期、近期、远期的发展上均有完整性,同时对校园的未来在扩展的整体性具有约束力。

1、创造使用灵活,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各功能区均留有一定比例的远期用地和弹性用地,并可依据原有构图制约而保持整体统一性。

2、设计中应考虑周围可能用地发展的方向,可采用趋势性极强的线性布局或发散型及完型构图方式。

(四)校园内外部空间整体化——景观园的园林化

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操身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其外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建筑融于园景”。使外部空间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在内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园林融入建筑”,使人身在室内犹在室外园景中,随时可以享受绿化生态环境。

此外其还可以融入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如:

1)大型开放空间:中心花坛、下沉广场、露天剧场、台地、院落等。

2)中型开放空间:滨水空间、室外平台、屋顶花园、架空层等。

3)小型开放空间:廊道、花架、室外家具、绿化围合、建筑灰空间等。

4)多层次开放空间。

5)校园文化格调整体化。

一个大学校园应有其统一的文化格调。有其特别的文化格调和人文精神,在设计中必须考虑,也必须体现其个性特征。

1)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大学的个性。如香港岭南学院等。

2)结合大学的历史文脉或教育特点营造大学的个性。如美国斯坦福大学。

3)以建筑师的个性风格独创大学的个性风格,如新加坡理工学院4)在整体连续性的大前提下,局部富有特色变化。

大学校园建筑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建筑,商业性建筑大多要求标新立异,自我突出,注重时尚。给人们第一时间上的视觉冲击力,而大学建筑则承载着大学的人文历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其形象性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为主,屏弃虚假,造作形式,追求自然清新。而现在有些设计,过分强调造型,体现过分夸张,装饰过分豪华,违背了教育建筑的本质。校园建筑形象在个体之间可以不必追求统一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不同使用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建筑处理手法,诠释对大学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映大学校园文化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校园发展的历程。

四、建筑设计于规划中情感空间塑造的整体性

(一)感建筑与校园文化

一所理想的大学校园应当由美好的物质环境组成,应使其结合得相得益彰,富有整体和统一性。

所谓“情感空间”,是于物质空间相对立,情感空间一定由物质空间组成,而物质空间不一定是情感空间,情感空间强调感受力量,这类空间被关怀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而建筑与环境只有具备了情感空间只后才真正偶了灵魂,以及其完整性和统一性才能得到体现。

一个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改造人的大学校园,一定具有典型丰富的情感空间,与物质空间组成大学校园的全部。正是这各种的情感空间的组合,构成并决定了我们对一所大学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总体印象,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情感空间的大学校园是一个不完整的校园,校园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二)景设计与校园活动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此,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建筑设计是静态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空间成为建筑师最常用的词语,表现图成为建筑设计时表达意向最常用的手段,但如果我们暂时把关注的静止的建筑转变为建筑中场所的情景及场所中活动的人们与人们的活动。关注人们和建筑的整体性,校园将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

五、小结

篇6

关键词:山地校园建设 校园规划和设计

近几年中我国大学校园的建设成为了热潮,这样在短期时间内建设的校园难免在规划和设计上有些雷同,在建设的创新上相对较为缺乏。由于山地的特殊性地理状况使其与平地的校园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针对山地的环境应该有着相应的规划策略。注重山地的原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因地制宜来进行建筑布局,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校园空间是设计的重要理念,以下几点是规划和设计时包含的内容。

一、规划的适应性。

山地校园规划的时候需要注意考虑校园的所需功能对于规划的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关系,在建设的初期就进行详细的前期调研和分析,各个地块的自然状况和可利用景观和自身的坡度地质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作出前期的方案预测,保证各个方面的条件能够相互协调。

1、山地形态和规划结构融为一体。

山地校园的地形是较平地复杂得多的,在进行校园结构规划的时候需要在保护基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有序的设计,保证规划的有机和清晰。注重规划要基于原有的地形,山体的走向起伏以及水体的流动形态等都是校园整体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将校园中需要受到保护的自然资源确定下来,建立一个主要的生态轴线和校园景观网络,使山体、水体和建筑等元素在校园规划下能够协调起来。

建筑的布局应该结合自然,紧密的结合原有的生态环境,也可以实现局部的突起。这样的两种表现方式的结合丰富了空间的组织形式,避免校园的规划过于沉闷。建筑结合山地的布置方式可以是山体生态景观较好的位置上将建筑沿山谷布置或者是在山谷景观好的位置将建筑沿山脊布置。

2、功能分区结合山地地形布置。

校园的整体协调需要功能能够结合山地的地形布置,将各个功能分区结合山地地貌特征来考虑。教学区是学校的主要载体,需要的面积也较大,这就需要选择地形变化较小的地块,且能够满足较大面积的要求,空间相对开阔。地形变化较为复杂的地块主要可以布置宿舍区和教师的住宅等,实现建筑的灵活布置。校园中需要平缓地块的就是运动场地,所以将平缓的地块留下用于建设运动场,避免山地位置填土进行等工程对于山体有很大的破坏。

3、交通组织顺应山体变化。

山体校园中的交通问题应该是自由式道路较多的,没有平地校园中的道路那般横竖明显,四通八达。其交通规划的原则有如下的几条:

结合地形。道路采用自由式,紧密的结合地形来布置,避免建设时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道路建设的经济型和合理性,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

灵活布置。山体变化使得道路的布置需要灵活多变,不要最求直线式的美观,合理利用坡地采用校园环路和尽端路的方式。要求主干道保持连贯性,组团的道路尽量的要设置尽端路方式,如果必要还以可以采用开挖局部隧道的方式来保证山体的完整性。

4、空间系统结合山地形态。

空间系统上结合山地是指空间对于山体环境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还要利用山体自身的变化来对于校园空间进行一定的维和作用。建筑与植物的维和是校园空间维和方式之一,山体的高度带来的内外空间的开合变化也是一定的维和状态,是校园立体上的空间序列和平面布局自由化的保证,形成具有一定协调性的外部空间。

在进行山体校园规划的时候还需要对于建筑与山体地形形成的多层次的立面,山体校园的立面变化相对于平地校园有着更多的变化和层次,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地势的变化来铅华基地的山体特征,使人工建筑与山体地基紧密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营造出丰富的校园空间和环境。

二、景观的原生态性。

山体由于地势的变化使得不同的区域中植被、水域和光照等都有一些差异,自然生态环境上相对是更加丰富的。这样的丰富的环境本身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在规划的时候由于建筑群的加入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外引入的景观带来的不利因素加以控制,保证校园景观的完整和生态型。

1、顺应原有的生态体系。

山地校园设计中要将原有的生态景观合理的利用和保留,避免大范围的破坏和改变。以节约资源为主,做到山体环境的最大程度上的丰富和空间形态的原滋原味,保证山体校园的特征。

例如,在重庆工学院的规划中就利用基地中的河流和池塘以及南北中三条主要的丘陵来进行校园景观结构的组织,建筑的布置充分结合丘陵的走势,形成的校园景观张弛有度而且疏密相间,水体景观上层层跌落。在建筑的组团景观设置上是利用溪河边的大量竹子实现了花溪河景观对于校园建筑景观的相互渗透。

顺应原有的生态系统是强调对于原有的生态环境的适度利用和合理的保持,并非是指需要完全保持原样或者过度保持,而是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进行保持,不然过度的牵就只会导致建筑过于分散或者是外部空间出现问题,景观组织上更加难以控制。

三、建筑的有机性。

1、依山就势

山地建筑的建筑往往受到地形的制约,在体现原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建筑建设需要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并且注重校园中建筑的协调。建筑群的布置需要有一定的集中和分散的原则,建筑组团相对集中,减少对于山体的侵占,而各个组团之间需要顺应山势适当的隔开距离,保证山体的完整性,且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环境之中。

2、化整为零

建筑的单体需要以一种契合的姿态去融入到建筑基地中,平面的形状的设计要尽量的结合周围的地形,减少对于周围山体的改变,尽可能的保证周围环境的完整性。这样化整为零的方式不仅能够很好的结合地形而且实现了易于在组团的内部形成小尺度的园林等景观,空间效果丰富。校园的功能也相对集中而且山体之间的交通也较为便捷。

3、有机接地

建筑接地的地面处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对于剖面的设计,结合山体来合理的设计。避免出现大土方的开挖现象,接地面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去布置,台地式、悬挑式、埋地式等综合处理,尽量保持基地的原始状态。

四、设计的经济性和动态性

复杂的地形设计需要能够运用灵活的处理方式,结合地基的具体情况去进行深化以及调整。

1、注重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是了解地基情况的基本手段,对于充分认识地基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是由于山地地基的情况一般比较复杂,现场勘查是最能够综合了解状况的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从地基所处环境的地质、水文、植被等问题进行分析,将设计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找出适合的用地范围。

2、按图施工结合现场配合

地形复杂导致施工的时候也需要有很多的变化和调整,在涉及到接地面的阶段土方的问题也是重点对象之一。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能够设计详细的平整图,在施工的时候结合图纸在必要的时候对于细节作出更改,更好的去适应建设方案。

3、建设资源综合配置

山地校园建设中对于地形的要求比较严格,在进行大面积土方开挖等工程的时候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但是完全顺应山势也会造成成本问题,因此综合进行资源的配置是实施方案的最佳途径。各种因素都需要考虑在内,保证校园建设质量的同时,以经济为主要原则,在建筑材料上还可以采用基地内原材料。

五、小 结

山地校园的设计在近年来是研究的重点,其建设主要是要结合山地地形,合理的进行建筑的布局,强调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合理的原则。在规划和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营造出具有生态型和富有山体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卢济威.山地建筑设计.[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刘晓鹏.山地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初探[J].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03

篇7

关键词:网络结构;主干网;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1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ampus Network Structure

Luo Yong,Deng Jiarong

(Wenshan Institute,Wenshan663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information age,campus network Structure catch more and more college attention.This departure from the campus network design principles,focusing on the campus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describe the hierarchy of the network op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Network structure;Backbone network;Core layer;Convergence layer;Access layer

一、校园网络设计原则

(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充分考虑整体需求,既要考虑到目前的应用需求,还应考虑校园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不可能一步到位、以及今后出现新技术和新需求的实际情况,做到升级维护简单易行,后期建设不浪费原有投资。

(二)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要有先进的设计思想和超前意识,设计要充分应用已经成熟的先进技术,采用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能根据技术的发展平稳的向新技术过渡,保证网络通讯介质、网络设计核心的向后兼容性。

(三)可扩充性原则。要建设成完整统一、组网灵活、易扩充的弹性网络平台,采用层次性的系统设计原则,使网络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在将来网络升级或再投资的情况下,能随时通过增加网络设备或模块来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和扩充,并能把替换下来的设备应用到分支或边缘网络上。

(四)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网络设计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能兼容不同的拓扑结构,支持良好的维护、测量和管理手段,提供网络统一实时监控,实现设备的统一管理;整个网络系统全部采用或符合国际标准,以便和不同厂家的产品互操作和互联,自由地选择不同厂家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及操作系统。

(五)安全可靠性原则。充分考虑整个网络的稳定性,要充分考虑关键链路、设备、系统的冗余设计,支持网络节点的备份和线路保护,通过使用网络用户身份识别、VLAN、包过滤、入侵检测及防火墙等技术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六)经济实用性原则。网络规划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要考虑到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选择网络设备时要有前瞻性,要能够兼容未来的标准技术及应用,避免现在选择的技术或设备在一段时间后就会过时甚至被淘汰,造成新一轮的大规模投资,尽量减少二次投资。

二、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一)网络架构选择。在校园网的建设过程中,主干网选择何种网络技术对网络建设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选择适合自身校园网络需求特点的主流网络技术,不但能保证网络的高性能,还能保证网络的先进性和扩展性,将来能向新技术、新设备平稳过渡,从而保护原有投资。校园网属于局域网范畴,通过网络主干将各楼宇内的局域子网互联起来,并通过出口系统,实现与外部教育网、公网互联。网络主干、各楼宇的子网、网络出口、各种网络安全系统以及网络管理系统构成完整的校园网络系统。

目前,校园主干网建设中采用的网络技术主要有千兆以太网技术、万兆以太网技术、FDDI技术以及ATM技术,这些技术各有优缺,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际建设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合于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网络。通过以上几种技术对比,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技术成熟、性价比优异等特点,是当今校园网建设的主流技术,同时也是对原有网络升级的明智选择。因此,如果是中等规模的院校,其校园网络规划可选取以千兆以太网组建网络核心,以百兆以太网作为分支局域网的组网方式。

(二)网络层次结构选择。对于中等规模高校而言,根据校园规划、校园内数据访问流量特点,网络可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方法,使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构架方式。通过千兆光纤交换构建网络核心层,构成网络主干;通过千兆双绞线交换构建汇聚层,构成楼宇子网交换;通过百兆交换构成接入层,实现楼宇中各楼层房间的网络接入。核心层通过1GE技术构成互联,主要完成数据的高速转发;汇聚层在主干光纤线路上选择几个节点作为汇聚节点,汇聚节点与核心节点之间通过1GE技术连接,汇聚节点通过1GE与接入层节点连接;接入层完成用户的接入控制、速率限制和网络准入检测,以及通过802.3af技术提供对无线AP、IP视频监控头等的以太网供电。

1.核心层。考虑学校网络建设有一个逐渐扩大规模的过程,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网络结构灵活性,先在校园网络部署2核心节点,双冗余模式。两个核心节点采用2台高性能千兆路由交换机作为主干中心交换机,将两核心节点以千兆双回路互联提供无阻塞传输骨干网,并实现负载分担和互为备份,提高核心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汇聚层。在校内的学生宿舍、图书馆、行政楼、实验楼、和多媒体教室部署汇聚交换机,采用千兆交换机作为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双链路捆绑连接,实现负载均衡的同时完成链路备份。考虑到学校内今后可能存在大量高带宽要求的内网访问需求,对于汇聚交换机的MAC地址大容量能力及MAC地址的学习更新速度等重要指标提出了严格要求,需要在设备选择时着重考虑。

3.接入层。考虑到网络对带宽需求的持续增长,接入层节点考虑1000M上联,100M到桌面的接入方式。交换机采用支持千兆上联和快速以太网连接的高性能三层交换机,根据楼宇接入信息点数量、数据流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交换机。对于信息点少、数据流量小的楼宇,可考虑直接连接到就近的汇聚交换机;信息点密集的楼宇可以采用多台交换机堆叠后通过千兆链路上联至汇聚交换机。在校园内一些特殊区域如会议室等区域,采用WLAN接入,实现网络全方位覆盖。

参考文献:

[1]熊桂喜,王小虎译.计算机网络(第三版)[J].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生态极少干预 山地校园 景观规划设计

一、生态极少干预提出的历史文化背景

21世纪是十分重视生态、环保的时代。在城市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环境的恶化在中国大小城市中随处可见,城市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当今时代的景观规划设计带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景观设计遵循生态原则是景观走向成熟的表现。生态环境需要先进的文化理念的指导,人工环境的文化形象已经落伍了,人工不去干预或者极少干扰的生态环境才是新世纪的生态文化形象。

二、生态极少干预概述

(一)生态极少干预的内涵

生态极少干预在城市绿地设计和建设中,是指利用原有场地资源,用最少的人力、最简单的元素、最经济的做法,来创造的一个真正节约,并为当代城市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景观。

(二)生态极少干预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生态极少干预主张创造性地将艺术溶于自然景观之中,同时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有效地改变并提升了自然环境。生态极少干预主张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维护其生态服务功能,有利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和可持续环境。生态极少干预用最少量人工干预、最少的设计和工种,获得都市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满足现代城市人的最大需要,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与人文空间。

(三)生态极少干预与极简主义的区别

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提出的极简主义用简约的手法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打破了古典园林的作法,使景观设计走向现代主义。而生态极少干预则是属于后现代主义,是生态艺术的崛起,是生态学意义上的简约,对自然的最少干预但又获得最大的收获。

遵循生态原则而设计最少介入的景观是不需要维护的,而彼得・沃克的景观需要不断的维护,许多植物形态需要不断的修剪。

生态极少干预提倡简约主义不仅仅是形式服从人的功能的需要,不仅仅是去掉装饰,更重要的是形式要符合生态,对环境造成最少的影响。因为当代景观设计重要的是发掘景观本身,而不仅仅是创造一种景观。

(四)生态极少干预设计理念的核心

生态极少干预的核心是最少干预,就是越来越简洁,最后做到基本上不破坏和不改造,但是又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既避免对原有自然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化的功能要求。

三、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一)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极少干预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哲学理念,将山川之美比喻人格之魅力。老子的“道法自然”、阴阳学说(《道德经》),强调人类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提倡“天人合一”。讲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结合,使山、水、城市有机融合,体现一种朴素、健康的生态思想。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使当代校景观与自然演进的和谐关系、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融的灵气得以延续。

近些年来,中国正在加速城镇化的进程,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重庆市的校园均属山地校园范围。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经济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山城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山地校园生态景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重庆拥有众多高校,如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重庆大学城的修建更使打造山地校园生态景观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极少干预的设计理念无疑为山地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二)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中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1.山地校园中,如何把自然的生态状态与户外空间的交通、学习、休闲和美学欣赏等功能设计完美结合是我们在运用生态极少干预于山地校园景观规划中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2.山地校园中,如何采用生态极少干预来利用坡度形成富有层次和立体性的山地特色景观,并为周围创造良好的视觉和绿化生态环境是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关键。

3.山地校园基础场地中原生态植物如何保留,对于地质和生态条件相对较差的岩石层和土壤层如何处理,是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处理的难点。

4.山地校园要注重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的结合。每一所校园都承载着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在生态极少干预运用于山地校园景观规划的同时,如何达到生aa态空间与人文生活的有机统一,注重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创造独具特色的山地校园空间也是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生态优先、最少干预、注重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一)项目区位及背景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新校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周边入驻大学城的高校还有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共10所院校。总体用地规模约441亩(29.3870公顷)。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和较好的自然禀赋,由于过去基本为农业用地,故自然植被保留较好。前期规划已将场地内几个山丘确定为生态核脉。场地内现有农田、溪流、鱼塘、荷塘,以及竹、喜树、桑树、柑橘、泡桐、黄桷树等植被,此外还分布有种类较丰富的芒、茅等野生草本植物。

(二) 场地规划设计所面临时的问题

1.地形复杂,场地南高北低,属低丘地貌。部分地段可达性较差,使用性差。前期规划中对场地的局部切挖还将形成多处落差较大的堡坎。

2.建筑风格特征不明显。本学院提出“打造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目标,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在结合前期规划的同时,突出学院文化个性。

(三)设计目标

基于以上场地分析,如何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和山林坡地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校园景观对本地段河流廊道和山林坡地的功能要求,成为本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本设计的主要目标。

(四)设计构思

基于以上情况,本方案提出了以下构思。

1.遵循生态极少干预原则

我们提出“最小干预原则,以最小的造价,获得最大的收获”,即合理保留场地中部分自然的绿色与蓝色基底,充分发挥自然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水源保护、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休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通过最少量地改变原有地形和植被,满足校园师生的活动需要,创造山地校园景观新体验。

2.提出对场地作分级处理,完善绿色和蓝色基底

结合前期规划并在现场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将场地划分为:植被保护区域。主要位于生态核脉区,严格保护现有自然植被,设计要求工程中不砍一棵树,避免地面的硬化,保持山体的自然形态,对局部山体切挖处,采用生物护坡措施。适当丰富乡土物种,以形成良性自然更替;植被更新区域。主要位于规划建筑、道路周边,工程对原场地地形、植被影响较大,同时可达性也较好的区域。保护原有水域和湿地,修整地形,再造植被,包括增加水生和湿生植物,形成一个有乡土特色的绿色、蓝色基地;人工化景观区域。主要位于广场、绿荫环道、建筑庭院等区域,结合建筑、硬质景观的几何简约风格,有序组织绿化,塑造舒适、高效的环境。

3.设计一条穿越生态区的步行通道,展现校园生态资源

在校园中心区域保留的原生场地中依据地形特征,选择一条最佳功能路线,这条路线是贯穿校园中心各主要建筑及交通要道的景观生态路径,设计了一条平均宽度为1.5米的散步道,穿越自然绿地。平均间隔20米设置休息座、垃圾筒、照明设施,步道沿线休息座、栏杆均采用红色,加强识别性。该步道串接了多个自然景观点,如水池、荷塘、竹园、校友花园、山顶观景台等,增大了场地的可达性,为师生提供一个体验自然的休闲场所,满足观赏休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需要。基本上不破坏原生态环境,不改造原状,只在选择的路径中加入极简的几何元素,满足师生在生态自然环境中行走、休息等活动的需要。

结语

生态极少干预在山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的关键在于最少量地改变原有地形和植被,对原有地形、自然河道和植被的尊重,哪怕是最野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在校园景观、师生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黄光宇.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黄光宇作品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绿荫里的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J].风景园林,2007(2).

[5]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中外景观――校园景观[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景观;存在问题;重庆商务职业

高职院校校园景观是学校的窗口和形象展示区,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宜人高雅的校园景观能反映出学校的精神风貌、文化内涵,并感染人为之而积极奋斗。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对其校园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1 校园景观概述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位于巍峨的歌乐山和连绵的缙云山之间的大学城中路81号。学校占地37.33hm2,背倚缙云神秀,远眺歌乐美景,三岔河至南向北贯穿而过,校园依山傍水,林木葱茏。学校的校园景观设计围绕着“现代化校园、活力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的建设目标,充分利用校区内天然的三岔河水景资源,形成两轴、一水、分片区的景观格局。整个校园分为主入口人文展示轴、校园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校园实训区、次入口生态景观轴及河流景观带。校园内河流景观带约占校区面积的8%,在三岔河交汇处形成1个约0.8hm2的人工湖(镜湖)。校园内建筑风格简洁大方,现代感强烈,建筑颜色纯粹典雅,体现了现代商务的时代特征。

2 景观规划设计解读

2.1 教学行政及入口景观区

教学行政及入口景观区主要包括学校的东大门,入口景观水景及广场,为整个学校的景观核心区。东大门入口以对称的轴线景观来打造,采用树阵打造入口轴线的庄严感,地面采用花岗岩铺装,体现了尊崇和品质感。树阵采用银杏、香樟、法国梧桐、天竺桂等乔木,体现了强烈的仪式感,起到引领人们走进校园的作用。

2.2 学生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是学生生活和休憩的场所,该区域绿地的使用频率高,是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密的空间。其植物的配置应将“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原则,该区宜选择色彩淡雅幽静和兼具保健功能的植物。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学生生活区选择清新淡雅的玉兰,香气宜人的桂花等植物,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2.3 河流景观带

校内有天然河流三岔河至南向北贯穿整个校区,形成占地约3.33hm2的河流景观带,作为整个校园景观的点睛之笔,肩负着师生休闲、游憩、观景的功能需求,师生可以在河畔学习、交流和思考。三岔河在校内的交汇处,人工开挖形成镜湖。镜湖的四周,配合师生对于交往空间的需求,规划了滨水休闲步道。对于三岔河河道驳岸与水体高差较大的地方,将采用大台阶把高差尽量消化掉。驳岸应结合水面的深浅设计成亲水型或观赏型驳岸,为师生提供多层次的开敞空间。

3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园建设比较急促,资金缺乏,采用分期建设,目前只建设完成1期工程,2期、3期工程尚未完工,因此,校园景观建设没有创造优美的环境,更没有实现营造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的特色而树立该校名片的效果。校园景观没有亮点,没有体现学校作为商务院校的职业特点。

3.2 缺乏校园文化底蕴

高职院校的历史文化往往通过校园景观展示出来,校园文化景观是诠释校园历史文化的最好方式。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对校园文化的深入研究,学科特点体现不足,内涵单薄、精神缺失,缺乏创新和文化底蕴。

3.3 缺乏校园植物景观的整体规划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没有对整个校园进行绿化的整体规划设计,采取建设一块、设计一块、绿化一块,没有从整体着眼规划,导致校园植物景观布局凌乱,没有与校园的整体环境相协调。造成部分绿化是“有绿化、无美化”、“有造园、无景观”的现象。

3.4 缺乏人性化设计及整体规划设计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相对于名牌大学,占地面积明显较少,在有限的空间里,往往忽视了师生对户外交流空间的需要。同时,学校在进行新校区建设时,往往没有按照最初的规划方案进行,边建边调,或是建一栋楼,设计一栋楼、建一处景观、设计一处景观,导致各个分散的子项拼凑起来,不能与校园的整体环境相协调。

4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建议

4.1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高职院校的师生是校园环境的使用者,也是景观的最大受益者。因此,校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满足师生对于户外交流空间的需求,尽量为师生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比如,学校的绿地应加强游憩功能,使学生更容易亲近自然。多种植高大的乔木,为师生夏季户外交流遮荫纳凉,多布置供师生休息的坐凳等,只有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才能让师生安坐下来,进行广泛的交流。

4.2 体现商务院校的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的校园景观,应该以突出该校的学科特色为出发点和基础。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商科为特色的学院,因此,学校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应把传统儒商文化及现代商务特征融入到园林景观要素中,着力营造一种商务个性鲜明的校园环境,以激发、启迪和教导学生,从而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景观特色。

4.3 校园景观规划体现生态自然的原则

校园的景观设计应依托现有的地势条件及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自然景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境内有1条天然河流三岔河至南向北贯穿整个校园,在规划设计河流景观带时,应该尊重生态自然的原则,尽量保持河流的原始走向,打造生态驳岸,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

4.4 校园景观植物应突出本校特色

学校绿化所选树种、花种要因地制宜,适合本地生长。树种选择既要适应生态环境,又要能体现传统文化,不仅要考虑到易成活、耐修剪、寿命长,又要顾及到物种的多样性,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比如,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的行道树,可以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黄桷树、小叶榕。而学生生活区可以选择清新淡雅和兼具保健功能的植物,如玉兰花、桂花等。河流景观带的岸堤上,可用垂柳和桃花间种,水岸边种植球根花卉,如美丽水鬼蕉、石蒜、葱兰等,宿根花卉如香蒲、美人蕉、鸢尾等。镜湖中可用睡莲进行点缀。

5 结语

校园环境作为师生生活的第一场所和学习的第二课堂,自然也会对他们的身心产生重要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氛围,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培养灵感、激发学习热情都很有帮助。因此,对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叶徐夫.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 张巍. 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园艺文摘,2012(12)

3 戴添基.高职院校校园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以广东省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园林论坛,2010(1)

4 李林.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4)

篇10

关键字 网络设计 网络设备 交换技术 医学院网络应用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需求分析

医学院网络必须具备教学、管理和通讯三大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实现远程学习;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能力。学校的管理人员可方便地对教务、行政事务、学生学籍、财务、资产等进行综合管理,同时可以实现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实现网上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现信息和设备资源的共享,因此,医学院网络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医学院网络的总体设计原则是: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管理性;安全性。

主干网技术的选择:

(1)高性能与技术先进性

医学院网络网络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数据通信能力和较大的带宽;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较强的可扩展性。为了及时、迅速地处理网络上传送的数据,网络应有较高的网络主干速度。

(2)安全性

医学院网络作为一个支持众多用户、同时和INTERNET / CERNET存在连接的网络,网络安全性在整个网络中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采用一定手段控制网络的安全性,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网络中应采取多种技术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网络系统还应具备高度的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能够防止非法侵入和信息泄漏。

(3)可管理性

强有力的网管软件是有效地进行网络管理的助手,网管软件应能够支持对网络进行设备级和系统级的管理,并能支持通用浏览器进行网络设备的管理及配置。灵活的设置每个用户对Internet访问功能,能够对每个用户实行管理;并且能够实现计费管理。

(4) VLAN划分

根据医学院网络的实际需求,属于同一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在不同的建筑物中,但需要在一个逻辑子网内。网络站点的增减,人员的变动,无论从网络管理,还是用户的角度来讲,都需要虚拟网技术的支持。因此在网络主干中要支持三层交换及VLAN划分。在整个网络中使用虚拟网技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5)多层交换技术

通过三层交换技术,特别是基于硬件的第三层交换,可以充分地利用交换机的包处理能力,实现真正的线速交换。

(6)对多媒体应用的支持

医学院网络要求具有数据、图像、语音等多媒体实时通讯能力;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足够的带宽和可保证的服务质量,满足大量用户对带宽的基本需要,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供突发的数据传输使用,最大可能地降低网络传输的延迟。整个网络在服务质量、预留宽带设置、合理进行带宽管理方面应提供优良的品质。

2方案整体设计

医学院网络设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校园内部主干网设计、广域网互联设计、拨号网络设计、服务器系统设计、医学院网络应用系统设计。

(1)设备选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网络设备选型

在网络设计时应选用扩充能力和升级能力比较强的网络设备,如Cisco、3COM和INTEL公司的网络设备,国产的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有较高的性价比,应该也在选择之列。主要考虑网间网互联技术和产品供应商,能为客户提供可靠、可用、先进、安全而又易于管理的产品。所选用的交换机应支持设备管理、VLAN划分等。

②服务器平台选择

SUN服务器和HP服务器或者国产的联想、浪潮服务器都有很好的开放性和互连性,可以作为服务器硬件的选择。在主机系统建设中,选用UNIX与Windows NT相结合的方式:用UNIX服务器作为外部WWW服务器、FTP、PROXY、DNS服务器以及网管工作站;用NT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2)医学院网络服务器的需求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

Internet服务器;主要包括:DNS、MAIL、WWW、FTP、BBS、PROXY。

网管工作站,医学院网络应用服务器,如数据库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等网络中心管理、开发、调试平台(可以与网管工作站共用)。

在设计方面主要有以下考虑:

①网管工作站设计

网络管理是医学院网络必须考虑的关键技术,这里的网络管理主要指网络设备及其系统的管理,它包括配置、性能、安全、故障管理等,网络管理设计需要在配置每个网络设备时,都选择具有网络管理的、驻留有网络管理协议的设备。网络管理设计的另一方面,是配置一个网络管理中心,配置网络管理平台,在平台上运行管理每个网络设备的应用软件。网管软件应能够支持对网络进行设备级和系统级的管理,并能支持通用浏览器进行网络设备的管理及配置。

②WWW服务器设计

WWW应用是Intranet的标志性应用,最核心的应用服务集中在WWW服务器上完成。因而对于WWW服务器的设计首要考虑的就是服务器性能问题,另外考虑到将来在Intranet平台上做应用开发的可能,对于WWW服务器同数据库互联的问题也应作为重点考虑。

③DNS服务器设计

建立Intranet,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是DNS(域名系统)。IP地址和机器名称的统一管理由DNS(Domain Name System)来完成的。

④FTP服务器的设计

FTP是Internet中一种广泛使用的服务,主要用来在两台机器之间(甚至是一同系统)传输文件。FTP采用C/S模式,FTP客户软件必须与远程FTP服务器建立连接并登录后才能进行文件传输。为了实现有效的FTP连接和登录,用户必须在FTP服务器进行注册,建立帐号,拥有合法的用户名和口令。

⑤E-mail服务器设计

为了作到Intranet内部Mail系统同公共Internet Mail系统的平滑对接,要求采用Internet公共标准的通用MAIL系统,在内部的MAIL系统同外部通信时需要一个Proxy应用作适当的转接服务,进行相应的地址转换工作。

3医学院网络应用系统

网络服务系统性能的优劣是影响整个网络发挥功效的关键,网络服务系统设计包括网络服务器的软硬件平台选择和基础服务功能的配置。

(1)网络计费与服务系统

基于医学院网络环境的网络服务与计费管理集成系统根据医学院网络管理员的管理实际,选择Internet高性能免费服务软件和数据库软件,对系统软件的核心加以改造完善,使之一方面保证满足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另一方面又能够实时地对用户使用服务产生流量的计费和控制,计费管理软件必须在网络投入运行的同时投入使用。

(2)视频点播系统

高性能的医学院网络络应向用户提供实时活动图像和声音,VCD影像,多媒体文件等音视频源;用于用户从网络上收看和点播视频和电视节目;

通过网络可以进行电视会议,广播实况讲话,楼宇视频监控,远程网上教学,电视节目播放,现场实况播放,多媒体动态视频节目的检索、点播(VOD)等,使仅能传输数据表格的普通用途的计算机网络成为具有多种用途的多媒体网络。

(3)医学院网络办公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