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模式范文

时间:2023-03-25 12:5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作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合作模式

篇1

[关键词]校企合作;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一、从大学生就业现状谈建立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就业乃民生之本”体现了党和国家将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高度,体现了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普遍关注。我国继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2015年毕业生人数由2014年的727万持续增长到749万。毕业生人数的年年递增,就业之难似乎成了常态。因此高校加强校企合作,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活动,对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活动是大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重要形式,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实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同时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实践证明,大学生通过参加校企合作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广泛地接触社会,经历似职场般的快乐与失意,同时有助于丰富大学生实践阅历,增强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提升就业质量并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毕业生搭建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

校企合作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使企业对学校和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吸纳大批可以利用的人才。高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强化育人环节上,通过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还可以稳定相关专业领域就业资源,增强学生在行业中的就业地位,提高学校在相关行业中的知名度。

(三)加强校企合作,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到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并建立了完善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克服期望过高和盲目求职的消极心态,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在企业中不断积累经验,学到真本事,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优势,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更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能帮助大学生端正就业心态,明确职业目标,设置合理的职业规划,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

(四)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我们发现,那些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毕业生相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其他大学生而言,更受企业的青睐。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认知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不少学生通过在企业中亲身实践,充分锻炼了自己,有的学生甚至抓住实习机遇,毕业后直接留在实习单位就业。这部分学生适应工作环境速度快,胜任工作岗位能力强,可为企业节省一定的人才培养成本。

二、以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应重视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政府要加大力度完善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体系

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上升,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导致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有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没有讨论薪酬的余地,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权益得不到维护。针对这种现象政府要对大学生就业实习问题专门立法,明确规定保证大学生实习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将其作为准劳动者进行特别保护,建立大学生实习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为维护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提供保障。

(二)高校作为实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有待加强大学生实习活动的过程管理

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实习过程的教育指导工作,指导教师队伍要业务精,责任心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不能流于形式,要在业务上给予学生强有力的指导,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同时,高校还要建立严格的实习考评机制,不少高校都以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后的文字总结材料为考核内容,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同时不利于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此外,学校在与企业合作时还要不断拓宽渠道,丰富大学生实习内容,寻求校企合作新机会,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三)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一定要签订保障三方利益的实习协议,明确三方之间的责权划分

为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引导大学生在实习单位正确履行义务,保障大学生的实习权益,增进三方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要签订三方实习保障协议作为强制性制度,一旦在实习期间引发一些问题要依据协议执行,这不仅可以有效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也能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四)从企业对大学生就业力方面的分析看,大学生就业态度存在着很大问题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在所难免,但要顺利就业,大学生只有正视就业现状,端正就业态度,才有可能抓住就业机会。事实证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很难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尤其是缺乏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难以受到企业的青睐。他们既有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愿望,又有不愿意到待遇低、条件差的地方就业的矛盾心理,他们缺乏从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做起的心理准备,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这就容易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从而与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三、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一)在培养模式上,构建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合作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势互补,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参与社会实践,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前适应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工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在队伍建设上,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一桥梁纽带,让高校教师通过在企业学习培训或深入到企业第一线,来系统地掌握企业技术流程和实践技能,并把这些知识带入到课堂中或者可以聘请一些来自校外实习基地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教学服务,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这些方法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高校应定期进行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人才培养方案适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运行机制,同时要摒弃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建立培养学生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设置,使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不仅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切实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能力。

(五)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法律保障体系

首先,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在制订一系列校企合作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同时,还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及优惠政策,为校企合作的实施提供强有力保障。其次,学校在与企业建立就业基地合作意向时,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除了要了解合作企业的资质状况,还要考虑校企双方签署实习协议的相关事宜,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再次,虽然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要明确企业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劳动安全教育,以防实习过程中不必要的事故、减少不必要的危害。

篇2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相同的属性。承担着培养人的一般任务。通过对被教育者实 施充分、公平的教育,承担着促进人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

2.职业教育又有着与其他类型教育不同的特殊属性。承担着直接为经济服务的责任。在 我国,职业教育为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为各行各业的发展,为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 移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与经济、与市场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

3.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北美的“CBE”模式,还是德国的 “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奠定 国民教育基础。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类型

1.“订单式”培养模式。是由用人单位确定人才标准,提出订单,由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 的规格、数量进行培养。教学计划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根据岗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 质要求确定培养方案,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会议参与学校的培养方 案的制订,通过讲课等形式把企业的用人要求传达给学生。

2.“校企联合式”培养模式。是由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办班的一种办学形式。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企业与学校成了办学的伙伴,双方共同出资、共同建设 。学校得到了企业办学经费及师资支持的同时,企业则得到了符合自身人才规格需求的未来 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校企双方成为了利益共同体。

3.“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在长期合作过程中优势互补、扬长避短逐步形 成 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学校的每一个专业不可能都建立良好的校内学生实践基地,而企 业又迫切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校企双方就牵手订立协议,把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学生在 校接受理论知识与初步的技能培养,更高一些的技能培养由企业来承担。

4.“产学合作式”培养模式。是由企业直接进驻学校,通过企业的生产让学生在学校零距离 接触生产过程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进入学校,企业怎么进入学校,企业进 入学校后应履行什么样的义务,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产学合作式”培养模式,学校获得企 业资助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师生可以通过观摩和师傅的指导,学到了企业生产最前沿的知识与 技能。对于专业技术优秀的学生企业可以出一部分费用,资助其继续深造。从而最大限度地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校企互动式”培养模式。是企业主动为学校培训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参与企业的 项目实际。这种形式解决了“学院派”教学的局限性,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教师通过企业 培训,了解了市场前沿技术,再回到学校教学显得得心应手。

三、推进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手段

1.树立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第一,深刻认识校企合作的意义。职业学校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校企合作在培养 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职 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 少的要素之一,要把企业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 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

第二,大力拓展校企合作的工作思路。校企合作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的,职业学校要在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 上拓展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教学、研发为依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 层次,扩大校企互利互惠的接合点。

第三,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合作功能。职业学校要放下架子,努力寻找合作伙伴。要建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在 自身功能定位上为企业发展,担负起应尽责任,保证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主动融入 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

2.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配套

第一,紧贴区域经济需求,校企共建专业。邀请企业管理者和技术顾问,共同商议专业设置,让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 人才培养方案等。在校企合作中努力探索多样化实现形式。一些有条件、有特色的专业可以 和行业企业共建,企业从学生一进校就全程介入教学过程。

第二,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和决策。动态设置、调整专业和开发课程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 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 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

篇3

一、区域经济环境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一,订单模式。该模式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学校根据企业各项项目工作所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进行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合作教育模式。订单模式当中,又有“长期订单”子模式、“中短期订单”子模式和“近期订单”子模式。其二,定向培养模式。该模式是长期订单模式的一种,该模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由企业出资资助某固定学生完成学业,该学生毕业后到资助单位进行定向就业。该模式有“定向招生”子模式和“定向分配”子模式。其三,“实训基地培训”模式。该模式是指大专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建设学校的实训基地,在实训过程中感受真实的企业生产与工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作意识、工作技能和专业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大专院校的实训工作实力,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意识及职业素养意识,为学生的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四,“校企互助培训”模式。该模式是指根据相关企业的用工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制出教学、培训方面的要求,并且共同编制与企业工作实际相关的授课培训教材,为企业现有员工开展各种相关技能等级提升的培训工作。培训时由相关企业提供教学以及实训的地点和设备,由大专院校派出专业教师及企业派出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该项培训教学工作。

二、区域经济环境下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

其一,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相关专业的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务技术资格证书的考核工作,考取各类专业职务资格证书;

(2)选派相关专业的教师参加校企合作单位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培训交流与学术交流工作,使大专院校的教师能够了解掌握最新的行业企业发展趋势;

(3)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本专业的进修,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

(4)组织本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技能教学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相关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使大专院校教师从单纯地传播知识,转变为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人才开发、职业训练。

其二,抽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挂职锻炼。

大专院校要坚持每年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工作一线顶岗工作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此外,安排其他教师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挂职,参与企业的各项实践项目工作,并且鼓励教师将企业的实际生产、工作课题带回到教学课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

其三,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工作室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鼓励大专院校在校内的实训基地设立专门的企业项目工作室。在该工作室中,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与企业相关专家可以合作申请各类科研课题,合作进行项目的前期调研、研究开发工作,共同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此外,还应当鼓励大专院校教师参与到学院投资的各种实验实训设施的建设当中来。其中,负责各类实验实训室项目建设的专业教师,必须与合作企业共同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并论证;共同起草实验实训室的招投标文件,共同签订合同;校企双方共同主持项目的建设、设备的安装调试与验收工作。其四,促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参与各类教学质量工程。为尽快培养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使新进校的青年教师适应各类岗位工作,迅速成长为专业教学骨干,学院应当积极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各专业的教学工作质量。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养:同行与专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现状评价;老教师研究制定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并悉心指导;学院教学督导组跟踪听课;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录像;优秀的青年教师开展示范公开课;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到企业进行挂职实习,等等。

三、区域经济环境下校企合作中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参与办学的机制分析

其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建立校企互惠双赢、深度合作的动力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以市场为向导、树立起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意识,提高技术攻关能力,在合作过程中做到能够为员工进行培训、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以及能够为企业量身打造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各种资讯信息与技术服务,合作进行企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设备与技术的改造工作。此外,高职院校必须同步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制度,鼓励教师以各种项目形式来开展校企合作。

2.建立和完善校企长期合作、良性互动的内部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有利于企业与学院之间就合作的各个项目来订立章程、明确相互间的职责以及相互协商和监督;二是制定校企合作项目制度,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对项目立项的扶持、安排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推进、项目结束进行绩效评估、并奖励项目成果等;三是制定并严格实施“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同时要求学院教师要严格遵循校企合作挂职锻炼各项管理规定、校企合作开发各类实验实训教材管理规定。

其二,校企合作共同拓展办学之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校企合作共同拟定双方的发展规划。需要成立由校企双方负责人、主要技术骨干组成的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共同研究校企合作相关专业在课程、师资、教材方面的建设、所涉及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双方共赢发展等重大问题。

2.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相关课程、专业的建设工作。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根据企业相关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任职要求,同时参照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编制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选好相应的教材,使得产学研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能力锻炼。

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新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能由纯粹的学校形态来完成,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高职教育,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根据不同的专业特征,密切联系企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全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确保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校企合作是多形式的,经过多年的实践,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发展也是越来越成熟。

一、订单班或实习模式

(一)订单班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订单班也很多次了,几年来先后与几个大企业开设了用友订单班、永辉订单班、好利来订单班等等,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订单班很受欢迎,效果都很好。其合作模式都是采取了入学后订单合作模式。即学生在入校学校一段时间后,学院、系部和企业协商,在不同专业选择学生构建订单班并开展合作。从流程来看,学校和企业双方都需要明确订单班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接着,学校要进行招生宣传、学校、企业、学生互选,最后,完成订单班的组建,按照要求实施工学结合,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知识学习的互动,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当然,由于能开设订单班对企业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为了保证合作得效果,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要非常谨慎。

(二)校外实习模式

实习模式也是当前校企合作常用的模式。我校工商管理系选后与用友,沃尔玛、欧尚、猫哆哩、永辉超市、蒙牛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通过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形式进行校企合作。按照实习时间的不同和实习工作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企业认知实习、教学实践周实习、中期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等等。实习这种合作形式很多企业时非常乐意的,因为企业需要高职院校为其提供后备人才资源,但是他们也希望学校给企业提供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能达到企业的要求,而要达到企业的专业技能水平,就需要学生在校学生时理论知识要掌握扎实,同时要积极地去一线进行锻炼。这一校企合作的模式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是非常好的,它能够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消除对未来的迷茫,通过一线的实习,对未来也有了清晰的职业规划,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有信心。

二、校企合作单位接纳我校教师在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校企合作的受益者不仅仅是校方、企业方和学生,其实还有教师队伍。我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和锻炼也是非常重视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将教师送至校企合作的企业方,让教师在企业中即工作的一线进行专业方面的锻炼和实践。本人在2016年春季学期在领导的帮助和协调之下,进入成都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新媒体公司,公司规模不大,但却是由十几位年轻人组成,这样的年轻的团队使公司上上下下都充满着朝气,非常的积极向上。这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是一家科公司,以自主研发的智能多媒体终端设备为载体,以社区消费新需求、智慧城市建设为入口,致力于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四个月的学习,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扩充了专业知识,增加了工作经验,提升了教师的实战能力和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

三、我校聘请校企合作单位领导为我校实践专家

近年来,我校也在不断地探索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方式。聘请合作企业的实践专家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新鲜的信息;聘请合作企业的时间专家成为新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把最新的市场信息反馈给校方,和校方一起头脑风暴,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训标准。近年来,我校工商管理系聘请了用友软件公司、华美牙科、成都康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四川白家食品、成都会展集团等多家企业领导以教学课程或讲座形式走进学生课堂,为学生带来工作一线的信息。2016年,我校工商管理系筹建移动商务新专业时,聘请成都快诚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经理何源担任移动商务专业的专业带头人,为新专业的建设献言献策,为专业定位、课程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四、校企合作单位将其项目引进学校

近两年年,我校工商管理系也不在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2015年11月,工商管理系携手四川食品新闻网联合主办,达沃斯文化传媒、美通社等机构协办的“四川食品新营销传播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聚集了高福记、中冠、川岛等20余家食品企业的精英,就四川企业营销转型、新营销传播、企业线上线下协调发展的步调,展开了深入探讨。希望借助四川食品新营销传播研讨会这个契机,进一步形成一个由媒体、企业、学校、智力机构四方共建的一个体系和平台,共同来推动食品行业的发展,也促进我们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

2016年3月我校工商管理系与成都快诚传媒文化有限公司以及成都家门口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公司并将其公司高科技产品家门口智能机柜三组免费赠与学校,供老师和学生体验使用。目前智能机柜在我校运行良好,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这几组智能机柜将成为我校移动商务新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为我校新专业的实训提供了非常专业的支持。

以上是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近年来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成果展示,企业的发展需要学校提供后备人力资源;学校的发展也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实习平台。因此校企合作是合作双方双赢的过程。随着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校企合作的形式将还会继续的创新,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

篇5

北京西杰优盛管理咨询公司认为,技术+市场是当前合作的主流。合作上,多数是具有一定实力的整车厂或者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他们通过与外资企业、上下游企业合作,整合自身产业链,扩大市场。

整体来看,目前新能源企业合作的模式分为以下五类情况。

1. 收购中小型整车厂获取电动汽车生产资质

特点:收购方为外资企业或没有生产资质的中国企业,收购对象多为中国的中小型整车厂,收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电动汽车生产资质。

案例:美国电动车企业ZAP拟收购中国永源汽车。2010年7月8日,美国电动车企业ZAP称计划收购浙江永源汽车有限公司多数股权,ZAP称将以2900万美元现金,收购永源汽车的51%股权,两者将成立合资企业。永源集团将取得3150万股ZAP股份,ZAP则取得合资企业电动车的独家国际经销权,以及汽油动力车的非独家经销权。

2. 强强联手进入电动汽车领域

特点:合作主体多为掌握核心技术的整车企业,通过与其它企业或单位合作,形成资金、技术、市场方面的互补,从而进入电动汽车研发、生产、销售领域。

案例:曙光股份、常州麦科卡电动车和长江龙城科技合资组建电动汽车公司,南方电网、中信国安盟固利、北汽福田与中山市政府合作建立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中信国安盟固利投资150亿元,建设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单体电池、系统集成项目,形成年产20亿安时锂离子电池的能力。北汽福田投资12亿元建设新能源车及其零部件生产项目,建成后将形成1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和2万辆环卫、邮政运输等专用车的产能。广东省发改委将大力支持中山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示范推广应用,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南方电网将在省内积极推进新能源车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探索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

此次项目开创了一个由政府推动,整车厂、核心零部件、电力公司共同参与的“强强联合”局面,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相信此类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3. 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合作整合价值链

特点:整车厂与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的企业合作进行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研发、生产,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实现双方共同发展。

案例: 2010年8月份,奇瑞汽车与明基友达集团签署协议,合资成立的达尼特材料科技(芜湖)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合作研发、生产应用于动力锂电池的隔离膜材料。目前已经开建工厂,预计2012年可以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产品将服务于整个动力电池领域,客户包括奇瑞汽车及其他电池厂客户。

当前,整车厂为了实现对核心零部件技术的掌握,完善自身产业链,往往会通过收购零部件企业或零部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整车企业与整车企业合作优势互补

特点:多为外资汽车巨头与国内大型企业合作,外方提供先进技术,通过联合研发、生产开拓中国市场。

案例:2011年3月1日比亚迪股份日前与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签署谅解备忘录,主要内容有:设立一家新技术合资公司,为中国市场设计、研究和开发新能源电动车、电力传动系统、车用动力电池和电动车的相关零部件。双方将在中国共同设计一个技术中心,共同开发、设计和测试电动汽车。这意味着,比亚迪将向戴姆勒开放其部分电池和电动车技术,这在比亚迪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此外,双方将为共同开发的电动车开创一个新品牌,该品牌将由两家公司共同注册及拥有,不同于戴勒姆旗下的品牌也不同于比亚迪品牌。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衰退和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会更加关注中国的汽车市场。而与国内的大型整车厂合作,通过联合研发和生产来开拓中国市场成了主要途径。

5. 电动汽车企业与下游企业合作开拓市场

特点:通过对下游的整合,实现对市场销售环节的控制。

篇6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趋势对东亚货币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东亚国家在金融领域暴露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也要求加强东亚货币合作。在当今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区域经济集团中的两个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区域货币体系的情况下,建立东亚货币区应该成为东亚货币体系改革的长远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最新发展,进而指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三种区域货币合作模式,最后着重阐述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及路径选择。

[关键词]最优货币区东亚货币合作区域汇率稳定机制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而金融全球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统一的货币体系,这就决定了在当前加强区域货币合作的必要性。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货币一体化就开始成为国际金融界的研究热点,并已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得到实践,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发展

1.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

早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TheTheoryofOptimumCurrencyArea,简称OCA)起源于二战后国际经济学界对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优劣的争论,该理论主要研究用什么标准判断货币区的最优性,满足何种条件可以加入货币区,以及加入货币联盟、实现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最后货币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蒙代尔(1961)、麦金农(1963)、英格拉姆(1962)、凯南(1969)等。

蒙代尔(1961)最早明确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主张以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确定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他在当时的背景中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一些国家可以放弃自己的货币,在本地区范围内实现共同货币。这一设想的优点是降低了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及汇率风险,缺点是容易造成实际工资下降,影响就业,因此他强调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性,认为地区内高度的生产要素流动性是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麦金农(1963)提出以经济的高度开放性作为确定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经济开放程度是指一国生产消费中的贸易商品对非贸易商品的比率。在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区域中,如果为了解决国际收支赤字问题,采用本币贬值政策势必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以至于带来国内物价的上涨,但为了控制物价,又会引发国内需求下降和失业人口增加。同时由于“货币幻觉”的作用,还可能造成工资成本的上升,从而抵消货币贬值的效果。因此,高度开放的经济区域应该组成相对封闭的货币区,这将有利于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此外,其他一些经济学家也各自提出了自己关于最优货币区选择的参照标准,如:凯南(1969)以低程度产品多样化、英格拉姆(1969)以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G·哈伯勒(1970)和弗莱明(1971)通货膨胀率的相似程度、爱德华·托尔和托马斯·威莱特(1970)以政策一体化程度等作为确定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2.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在19世纪80年代几乎处于停滞状态。80年代末,这一理论又重新复活起来,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有关最优货币区的成本与收益。90年代以来,欧洲经货联盟(EMU)的发展使得经济学家加强了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有:德瓦拉詹和罗迪斯(1991)、巴尤米(1992)、里斯(1997)、德弗罗和恩格尔(1998)等用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对早期的OCA理论建立模型分析,并运用大量历史数据对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评估和实证分析,主要包括测定地区间实物冲击、经济周期、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OCA标准的内生性分析、货币联盟与政治联盟的关系、汇率工具的效应、货币联盟中最优币种数目以及其他相关的货币调节机制,主要包括财政转移、信贷及资本市场在最优货币区的作用等问题。90年代克鲁格曼在深入研究蒙代尔和麦金农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最佳货币区理论,建立了GG-LL模型,用以解释加入固定汇率区各国的经济结构应比较接近并且经济联系紧密,这样发生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比较小,货币区经济发展趋于稳定。

最优货币区理论自19世纪60年代初产生以来,对国际货币一体化实践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一理论的开创者蒙代尔由此获得了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80年代以来,最优货币区理论又得到了极大拓展,克鲁格曼(1993)甚至认为“最优货币区问题应当成为国际货币经济学的中心”。

二、区域货币合作的三种模式

1.单一货币联盟模式

单一货币联盟模式是指区域内成员国承诺放弃本国货币发行权,在区域内创立和使用全新的统一货币模式。目前最为成功的典型实例即欧元区统一货币模式。从欧洲货币联盟内部来看,由于使用共同货币,形成统一大市场,欧元区各国之间能真正实现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的自由转移,使各国资源能够更好地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同时,按照《马约》的四个趋同标准,加入欧元的国家应自觉维护财政纪律,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以维护统一货币的稳定,促成成员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欧元启动后削弱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欧元的结算量已经上升到24%,从中期来看,世界金融资产的30%~40%将以欧元计价,欧元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也将增加,这有利于稳定国际金融局势和国际货币体系。

2.多重货币联盟模式

多重货币联盟模式是指先通过地区内次区域货币合作,然后再过渡到单一货币联盟的合作形式。多重货币联盟模式是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它决定了东亚货币合作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动态过程。东亚货币合作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近期,建立危机救助机制;中期,建立区域汇率稳定机制;远期,建立东亚单一货币区。

3.主导货币区域化模式

主导货币区域化模式是指使用一种别国货币,如美元,在政府法定或私人部门的事实选择下,最终直接取代本国乃至本地区的货币,发挥区域货币的职能或作用。这种货币一体化方式又被称为美元化路径。二战后,国际社会逐步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许多国家目前仍选择显性或隐性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将美元作为本国货币的“名义锚”。同时,货币替代成为拉丁美洲国家的普遍现象,许多拉美国家实行“双轨货币制”,即本币和美元都是国内的法定通货,有的拉美国家甚至取消本国货币直接使用美元作为其本位货币。在东亚,主导货币区域化模式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影响在东亚次区域采取主导货币区域化模式,只要各国愿意接受这种货币,就可以在该区域采用它作为次区域的共同货币。

三、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及路径选择

1.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

如前所述,多重货币联盟模式是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它决定了东亚货币合作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动态过程,东亚货币合作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原因是“亚洲传统”决定了东亚货币合作的渐进性。这种独特的“亚洲传统”是指东亚合作的灵活性、渐进性、协商性和非政治性。灵活性是指东亚各国在贸易自由化、统一市场进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建立统一货币体系等方面不强求一致;渐进性是指东亚各国经济差异较大,可以分批加入货币一体化组织;协商性是指目前东亚经济合作尚处于对话机制阶段,远未完成制度化建设的进程;非政治性是指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领土争议和国家统一等问题,目前东亚经济一体化应多讲互惠互利的经贸合作,不讲或少讲政治,不谋求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以上这些“亚洲传统”极大地影响着东亚区域经济货币合作,使这一进程变得十分缓慢和渐进,充满艰辛,这也是东亚一体化和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区别。2.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

笔者认为,东亚货币合作可选择如下路径,并分为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

(1)初级阶段——建立危机救助机制

东亚货币合作的直接目的就是就是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新的金融危机,在东亚建立某种区域性危机防范、救援机制是近期东亚货币合作的中心工作。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14个亚太地区经济体的财政部与央行主要官员在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在APEC范围内建立了“马尼拉框架”集团,与亚洲开发银行(ADB)、世界银行及IMF协作进行经济信息交流与经济形势监控,并确定每半年举行一次会议。此外,东盟(ASEAN)10国强化彼此的监督机制,10国财长每年聚会两次,进行政策协调。这一监督机制后被扩展到“10+3”监督进程,在2001年5月的檀香山财长会议上提出了设立“10+3”早期预警系统。2000年5月6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定”,又称“清迈协定”。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一笔备用贷款基金,估计将达到200亿至300亿美元,各国出资额将按照其外汇储备额比例分摊,只要东亚外汇储备中的10%至20%被用来作为地区基金,参加的国家就能够很容易地克服任何清偿危机,而不需要来自发达国家的任何帮助。一旦亚洲地区发生短期资本急剧流动等情况将相互提供干预资金,以应付紧急之需,同时还将交换经济和外汇方面的信息,建立起一个预防新的货币危机的监督机构。迄今为止,日本已经同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缔结了货币互换协定。2002年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和日本银行总裁速水优在东京签订了必要时向对方提供最高约合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安排协议,显示旨在稳定亚洲地区货币的合作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2)中级阶段——建立区域汇率稳定机制

区域性危机防范、救援机制能在短期内解决外部冲击与金融危机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东亚地区的金融不稳定,也难以保证东亚经济在长期内的稳定增长,因此建立一整套区域汇率稳定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认为,现阶段东亚汇率合作的合理选择既非欧洲单一货币模式,亦非“美元化”模式,而应当选择钉住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即组建一个货币篮子,亚洲各国货币钉住一篮子货币。应当承认,钉住货币篮子制度并不是最理想的汇率制度,容易诱发投机冲击,但由于东亚目前尚不具备高层次的区域货币一体化条件,只能开展低层次的区域汇率合作制度。当前东亚各经济体实行的汇率制度实际上是隐蔽的较金融危机前宽松的钉住美元制度,或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它虽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承诺,容易引发“道德风险”。东亚各国应在汇率制度安排方面进行协调与改革,建立起区域性的汇率制度安排,主要包括以下阶段:加强东亚各经济体汇率政策协调,维持区域内双边汇率的相对稳定;建立次区域的钉住共同货币篮子汇率制度,促进次区域汇率稳定;在东盟经济圈、中华经济圈和日韩经济圈的三个次区域之间建立固定汇率制,实现次区域货币一体化;建立整个东亚区域钉住共同货币篮子制,构建东亚固定汇率区。

篇7

行业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提供专业人力资源。近年来,各地按照“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民生的改善,以及产业优化和升级、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因此行业发展的速度在进一步加快,这就需要学校为本地的这些装饰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但是由于重庆市的装饰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企业生产和产业升级需要,人才的培养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来。

2目前的装饰专业的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1)合作方式的多样性不够。不能只限于上述的这些校企合作方式,校外的专家在专业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还不够,除了定期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外,还可以多一些讲座,在实际项目设计中,往往校外专家的参与度不够,使得方案沟通不是很到位,方案修改频率较高,直接导致时间上的浪费,有时候甚至会错过规定的期限,学生在此过程中也比较累。(2)企业参与到专业教学当中,不能只是走走过场,应该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的过程中,有的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不够,导致在合作过程中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但这也不是单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应该多吸引一些企业参与教学中。(3)合作企业的选择应更慎重。选择一个合适的合作企业比盲目选择大企业更为重要,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之上,否则就容易造成走过场的后果。比如,我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选择的校企合作单位都是中型企业,双方都有自己的需求,学校需要企业的实战经验和模式引入到学校教学,企业需要培养后继人才,为企业作人才储备,这就达成了共识,在合作过程中也会更积极投入。

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8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society requires schools cultivate talents using various model, which raises new issues for the reform of educational mechanism. At present, for finding proper talents, some enterprise combines with schools to cultivate talents, so the order-based cultivating mode emerged.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the mode, and the problems in running it. At last, the paper puts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关键词: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orders;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F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18-01

1 订单培养模式特点

“订单培养”模式是学校应企业的要求制定的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启动“订单培养”模式之前需要学校跟企业签协议,在协议里面规定出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还有途径。确定了培养模式之后需要企业配合学校,使教学和实践可以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地点分别进行。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这种模式特点是:

1.1 企业需要改变促进教育体系的改变 ①“订单培养”模式目的是让院校中的毕业生具有特定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整个教育体制应随之改变,课程设置也要进行相应更改,在保证传统的文化课教学的基础上课程设置应该更加灵活,要实用紧靠实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所需的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课程;根据企业提供的用人岗位对所培养的在校生进技能的要求,先定主要课程其次确定相应辅助课程,由具体负责的教研室制定的课程计划交由学院审定后才能准许开始执行。②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共同商讨制定教学所需新教材,及时将企业中有而学校教学中欠缺的那部分教学引入课堂。当然基础课程内容应作为各专业学生必选的课程列入培养体系,使参与“订单培养”模式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熟悉企业的管理模式、设备条件和生产方式。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努力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主动拓展“预就业教育”、“边实习边就业”的格局,努力为学生创造到企业实习的机会。

1.2 新的学生培养模式使校企双赢 和企业共同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的学校通过“订单培养”可以使学校在教学设置方面更加了解企业需求。学校应该先了解企业用人需要,到企业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之上对教学计划进行有目的的改动,具体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上面就是要制订一个特定的培养模式来适应“订单培养”模式。企业方面应确保学生经过“订单培养”模式的培养如果合格毕业即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后上岗,这样可以给资助学校进行“订单培养”的企业节省了对招收的普通新员工进行培训的时间与资金。

1.3 在企业中建立高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高校毕业动手能差,如果参加“订单培养”后可以达到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上岗的目的。参加“订单培养”的学生之所以能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高校有一个建立在企业中的体系完备的实训基地,使得他们在校期间得到了切实的培养。学校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还可以运用企业现有条件帮助学校建立更贴近实际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感性、直观的认识。同时,学校如果能够将两个实习实训基地切实的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1.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校企深层合作 为了学校和企业可以深入合作,学校必须对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要选派具有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和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2 订单培养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适当选择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对象 ①选择运行良好的企业,企业对人才有一定需求,认同“订单培养”模式,这是实行“订单培养”的关键条件。②选择的合作企业要有一定的规模。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这是实施“订单培养”模式的基本条件。企业只有在满足就业的前提下,“培养订单”模式才有实际效应。③学校的“订单培养”所选择的企业所具备工作的岗位必须能满足对学生教学的需要。④企业能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合适的薪酬。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经济效益好,为员工提供的薪酬高,这样的企业才能通过与学校的“订单培养”合作招到高素质的人才。

2.2 学校与企业共建良好合作关系 ①双方要共同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双方要有一个良好的交流和沟通途径,就必须明确各自权责,学校和企业需共同建立包括双方负责人在内的“订单培养”工作领导管理组织。在“订单培养”进程中,学校与合作企业还需要相互设立办事机构,相互派遣办事人员以保障学校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畅通。②学校和企业双方要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学校要充分挖掘自身能力,找出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动力,学校应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或协助企业进行实际的项目开发和技术革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要优先考虑进行“订单模式”企业。

2.3 “订单培养”模式要签订双方培养合同 在校企人才培养中,厂校双方必须签订人才培养合同,明确双方职责。合作合同不仅包括订单培养数量和合作方式,还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

2.4 “订单”模式培养方案由学校制定 实施“订单培养”方案当然首先要以企业的“订单”为导向来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学校基于国家有关人才培养的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在实施“订单培养”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以下三点:①所制定的教学方案中的专业设置要与合作企业提供工作岗位的需求相协调。“订单培养”模式针对性强,所以在选择课程时,教材体系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凸显“订单培养”针对性的特点。②企业提供的岗位要求学校制定的培养学生的方案要与其需求一致。职业院校要根据“订单”企业生产技术的变化以及生产的需要灵活的调整针对订单学生的教学计划。③学校与企业对培养的学生的标准要协调一致。实施“订单”教学由于需要企业的协助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必须以满足企业需要为前提。“订单培养”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上岗技能以及掌握企业所提供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

近年来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已摸索了很多合作方式,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先行到企业生产一线了解具体信息的方式积累实训教学中的教学素材,总结“订单培养”模式所需要的课程和技能,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颜莉芝,雷久相.推进校企文化对接 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04).

篇9

关键词:政企合作;PPP模式;融资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日本协力国际银行的统计,在2006~2010年间,中国每年大概需要1800亿美元投资用于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而这其中至少有25%的资金直接来源于私人或者企业的投资。为此,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构筑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即应用PPP模式。把政府部门的远景规划协调能力、社会责任与企业部门的技术经验、管理效率、资金支持充分地结合起来,不仅获得了比单独一方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还有效地减缓政府的财政压力与财政风险。

二、PPP模式内涵

PPP为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写,是政府机构(Public)与私营机构(Private)形成合作伙伴关系(partnership),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一种模式,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由英国的Reymont最早提出[1][2]。世界各地对PPP的定义各不相同,且其内容和目标也随各个国家的特定背景和各个专家的关注点不同而变化,很难达成共识,因此,一些学者和业界人士认为PPP的定义过于复杂宽泛,要给PPP提出一个统一的具体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欧盟委员会认为PPP模式是政府机构和企业机构之间一种合作方式,两方根据自身条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双方共同完成合作的项目,而此项目之前是只能由政府机构来完成的[3]。

香港效率促进会将PPP定义为一种由双方共同提供公共服务或实施项目的安排,通过如此排布,双方根据各自的优势特点采取不同程度的参与,获得风险的分担和利益分享,包括许经营、私营部门投资、合伙投资、合伙经营等几种方式[4]。

三、政企合作(PPP)模式的运作项目类型

1.经济独立型的项目

政府在这类项目的开发和运营中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其参与项目的前期计划,帮助投资者成立专门的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独立进行项目设计、建设、资金的筹措及运营,独立承担风险。以向最终的使用者收费的形式来收回成本和实现利润。

2.为公共部门提供服务型的项目

政府在这类项目中主要进行投资,企业部门只是负责部分项目的建造,或者受政府委托完成设施的管理维护或者提供部分公共服务,通过向公共部门收费来收回投资和实现利润。

3.政府企业合营型项目

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参与项目的开发建设,企业部门参与部分或者全部的投资,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双方共同分担风险且共享收益。在建立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基础上,此类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各自优势,为整个项目节约建设和经营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合同结束后,项目资产最终归属于公共部门。

四、政企合作(PPP)模式的组织形式[5]

1.政府部门一般是项目的发起人,是引入企业部门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来的相关政策的制定者。政府部门通过组织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寻找合适的投资者(中标者)成立项目公司作为项目开发的主体。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协议,由项目公司来完成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及运营,在此过程中,政府起着提供信誉担保、承担相应风险和提供法律保障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并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2.民间的投资者即企业部门是PPP项目的主要参与者,由于PPP项目的资金需求量较大,项目工期持续时间长,民间投资者不仅需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还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政府会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合适的民间投资者。

3.为了更好的能对项目进行管理与操作,项目的投资者专门组织一个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可以是由单独的投资者组成,也可是由若干投资者以联合体的形式与政府机构共同组成,项目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项目公司会获得当地政府与机构给与的经营特许权,主要是负责项目的建设与具体经营,提供开发项目所需资金,提供管理经验和操作技术,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进而从中获得利润。

4.由于项目的开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仅仅靠私营也部门的投资是不足以支撑的,故需要有大量的贷款来支持。通常情况下项目的贷款数额较大,放贷方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时多家银行以组团的形式来对项目放贷,这样就把风险分散,降低了自身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了。

5.PPP模式的巨大投资金额以及面对未来很多难以预测的不利因素,要求项目的各个参与方能够准确地认定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根据需要进行投保。因此,保险商成为了分担风险的重要一方。

6.其他机构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各类设备原、材料、能源的供应商,运营商、承购商以及相关的咨询顾问和专家等,他们同样都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与项目公司及各合作方的协调和密切配合保证了项目的成功运作。

7.对于具体的设计和建造工作,项目公司可以不必亲自参与,通过相关合同协议由专业的承包商来完成,这样项目公司就把相应的风险转移给了承包商,技术水平及社会信誉是承包商能够获得项目及获得银行机构贷款的关键因素。

五、政企合作(PPP)模式特征

1.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政府提供传统服务的方式是直接参与到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管理中去,从而会产生质量低劣、工期滞后、费用 超支等问题。PPP模式的实施实质上就是对政府传统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政府职能的改变和机制的创新,使得企业部门和公共部门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公共服务的质量得以提升。

2.是实现资金最佳价值的有效形式

在PPP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一般是由企业部门来管理设施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以及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企业部门要按照合同中规定的要求来完成实施的项目否则要接受相应的经济惩罚,这从而使PPP项目在整个工程的有效期内节省开支,进而获得较高的利润双方来共同分享。

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的投资压力

新建或者是更新维护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项目的需求与政府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PPP模式的应用,通过企业部门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在资金上的压力,并能够尽快满足公众对服务的需求。

4.政府的扶持直接提高项目收益是PPP融资成功的关键

向银行机构的贷款和项目公司自身的资本金是公司进行项目实施的主要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用来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来自于项目的经营与当地政府机构的大力扶持所产生的效益。一般情况下,项目公司获得贷款主要是当地政府机构向银行部门提供了担保,这样政府机构不仅分担了企业部门的部分风险,还解决了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尴尬局面。

5.风险在公共部门和企业部门之间得到合理分担

风险由公共部门于企业部门共同承担,这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单独有政府机构来承担的传统局面。风险分担的原则是将风险交给最适合管理与控制的一方。风险的合理分担不仅使企业部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政府部门也能够更加专注于基本职能的执行,例如对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和对人民公共利益的保证。

六、政企合作PPP模式的必要性

1.缓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巨大资金缺口。

随着城市经济的加速发展,新的城区不断涌现,新城区的开发建设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政府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优惠、支持政策,但毕竟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在投资量加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财政投资预算对工程项目的需求量已成开始逐年下降。

2.促进项目投资和运营效率的提高

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参与PPP模式的项目之前,必须明确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项目项目的投资风险和项目的经营风险。所以,一旦成本价格确定下来,投资企业会为了降低成本,会努力利用增加服务品种和扩大服务数量来获得更多的收益,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3.为竞争机制的创立做铺垫

在竞争机制引入后,行业的改革发展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把民间资本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引入,行间的竞争就无从谈起。为此,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尤其是公共设施领域和城市开发建设领域的发展,要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制定,来激励民间资本进入此领域以实现资本的多元化,并在此领域内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4.利于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政府部门与民间的投资者通过签订协议来规范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如果政府出现违反约定的请情况,企业可以在规定的情况下对政府部门提出要求或撤出投入的资金与设施;企业出现违反约定的情况,政府同样可从企业手里收回项目。通过这样的协议规定,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就有了可靠的保障。政府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到自己善于发挥利用的地方,比如环境变化的分析,对经济政策进行指定与调整,保证宏观经济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运行。

5.有助于财政负担的减轻

民间资本的注入,为政府降低了财政支出,这样政府机构就可以把资金应用到更需要的领域,如教育领域、科技领域、人民生活保障领域等等,并且企业的引入,还会通过高效率、高质量的运作使税收增加。

参考文献:

[1]刘志.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和分析[J].建筑经济,2005(07):13-18.

[2]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Raining and Research.PPP-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2000.

[3]王守清,柯永健.特许经营项目融资(BOT、PFI和PPP)[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篇10

源码时代,高薪就业,帮助天下学子,快速融入社会提升与行业的契合度,帮助更好的进入企业。目前与高校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模式。

一、院校的实训

高校的各个专业中,他们的课程体系中就业实训,目的是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增加学生的实战能力,但是学院专业老师一般很少接触这块,所以需要我们公司人员帮忙制作完成实训。

高校中实训的通常的操作方式,就是我们公司给学院提供2周左右的实训方案,然后我们派老师进行实训的上课操作。

二、院校的宣讲讲座

院系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当前行业动态,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会安排各种的讲座宣讲,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大概的内容方向:

(1)学生开学动员宣讲

(2)行业动态前景宣讲

(3)就业趋势的宣讲

(4)实训项目的宣讲

(5)竞赛活动的动员宣讲

(6)新技术

(7)源码时代企业介绍招生宣讲 等等

三、院校的专业共建

院校为了拓宽专业,为了更大程度的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就业。院校需要和公司方进行衔接,将公司中的更切合市场的知识带入到院校,就可以更加深入的合作,从大一入学到毕业一直和企业合作一起共同从招生到就业一起服务学生。

四、专业定制班

在高校学生快毕业的学生中,我们可以与院系交流一起帮助学生进行岗前培训,组建岗前培训的企业专业定制班,专门为某个专业,某个班级做专门定向就业培训。

五、书籍教材编写提供

与高校建立战略的合作模式,协助进行教材编写或者帮助高校提供教材,整合教材的相应资源课件、教学大纲等,帮助高校老师快速备课,帮助高校学生能系统学习应用型技术,从而绑定专业学科合作关系。

五、协同育人(目前正在申请中... )

a. 新工科建设项目。此项目主要面向高校,由企业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高校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根据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人才需求,鼓励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深入开展多样化探索实践,形成可推广的新工科建设改革成果。

b.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此项目面向高校有关专业和教师,由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通过课程、系列课程及教材的建设,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成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资源并推广应用。

c. 师资培训项目。此项目主要面向青年教师,由企业组织教师开展技术培训、经验分享、项目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d.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此项目主要面向高校有关院系,由企业提供软、硬件设备或平台,在高校建设联合实验室、实践基地等,并开发有关的实验教学资源,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岗位(包括时间、期限、地点、数量、岗位、待遇等),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共同加强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实习实训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