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项目化范文
时间:2023-03-25 02:3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项目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项目教学能较好地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现已成为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热点,在中职学校得到广泛应用。在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项目是重要的学习载体,项目设计是项目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但是笔者发现在项目设计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本文以《环境监测》课程项目开发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项目化课程项目设计的误区
1.误区一:项目设计随意化简单化
有人认为所谓项目化课程就是在原有的学科课程后增加几个综合实训项目,或者认为项目化课程即是设计大量技能训练项目,于是直接将实验实训项目改头换面成项目,与岗位工作任务没有联系。脱离工作任务设计项目,只是用项目教学法实施传统的学科课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项目课程教学。
2.误区二:项目设计即任务设计
有的课程项目是围绕着工作任务学习,却分别围绕着一个个孤立的工作任务组织教学,这样的项目前后缺乏联系,项目没有与岗位工作任务建立关联度,表面上看学生完成了一个个项目训练,但是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学生不能很好地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不了“零距离”上岗。
项目化课程应该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只有在对工作任务进行严格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着工作任务的学习需要进行项目设计,并在项目与工作任务之间形成某种对应关系,才能得到项目课程。我校《环境监测》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经过对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学生就业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调研论证,在分析了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确立了《环境监测》项目课程应以环境监测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监测项目为载体来设计课程内容。
二、项目化课程设计应与工作任务匹配
项目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项目与工作任务的匹配模式,即围绕着该门课程的整体工作任务来设计项目。每个项目都应包括该门课程全部任务所构成的完整工作过程,且工作过程是基本一致的。如我校课改组确定环境监测课程的工作任务为: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制定监测方案――样品采集和保存――样品预处理和检测――数据处理――编制分析报告。在设计项目时,就要包含所有这些工作任务,使得学生通过一个项目的学习就能获得完整的工作任务学习。因此我们设计了5个不同学习情境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即地表水监测、生活污水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监测、区域噪声监测、校园环境状况监测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均为一个完整的环境监测工作过程,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实现了知识积累、技能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项目化课程设计应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
项目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项目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但只要项目设计和选取能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符合学生的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认知过程和接受能力规律即可。
1.设计项目应由单项到综合
项目课程的项目可以是一个综合性项目,也可以是子项目,还可以是单项内容。但设计时应由单项向综合过渡。在实施项目教学初始阶段,设计项目应围绕着局部工作任务设计单项项目,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工作过程的各个单项操作技能,为发展整体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到学习后期,当学生基本掌握各个工作环节,再围绕整个工作过程设计相对复杂、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综合项目,为零距离上岗打好基础。在《环境监测》项目课程第一个入门学习项目地表水监测中,我们设计的任务相对简单,均为单项基本技能项目:制定监测方案、完成采样、使用酸度计测定PH等;到最后的学习项目校园环境状况监测就要完成水、气、声综合项目测定。
2.设计项目应由封闭到开放
项目课程内容中有很多项目目标明确,工作过程要求按照严格的操作程序与要求进行操作,这就是封闭项目,如水质监测分析项目中CODcr的监测,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原理、步骤和操作技能要求。半封闭项目内容的标准答案往往不止一种,开放型内容就基本没有标准答案。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课程应当针对专业特点灵活设计开发半封闭、甚至是开放项目。如针对近年来毕业生去污水处理厂就业的居多,我们设计了污水处理厂的监测项目,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水质监测参数、检测运行状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项目化课程设计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项目选择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项目过程中学习者的充分调动及参与是项目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项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大多数学生喜爱,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项目设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环境监测》项目课程第一个入门学习项目选取,本来最初的设计是校园水质监测,学生却有不同的想法,有的要去西湖,有的想去江滨,这些提议让大部分学生雀跃不已,因此项目改成了福州地表水监测,让学生自行选择学校、家附近或者福州具有代表性的合适水域采样监测。
2.项目选择应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在选取确定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的不同差异,将项目设定“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部分,“基本要求”面对全体学生,是统一必修的内容,难度低;“较高要求”面对部分学生,是拓展性选修的内容,难度高。如在学习空气中二氧化硫测定时,有的学生能在6个学习课时中完成任务,有的要12个学时才能真正学会,这时可以设计二氧化硫多种测定方法比较的拓展项目让学生继续学习,提高他们知识技能的迁移和创新能力。
3.项目的选择应是可行可操作的
项目设计要从本校的教学资源实际状况出发,应当现实可行,有条件完成项目。如有学生对烟道气的采样监测感兴趣,这个项目非常好,但因我校目前无法建设配套的实训场所,只能遗憾放弃该项目。
因此只有精心选择和设计好教学项目,才能让项目教学真正成为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技术[J].职教论坛,2005,(21)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篇2
关键词:港口起重输送机械;FSTP教学;项目化;教学手段;教学改革
《港口起重运输机械》课程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国家职业资格《起重机械设备维修人员》重要考核模块之一。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掌握港口起重输送机械的使用、维护保养、管理的基本能力。本论文提出基于工作过程FSTP教学的《港口起重输送机械》课程改革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FSTP教学模式将相关内容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整合成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内容,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线,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而四段、六步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一节课在程序上和时间上科学地加以规划,融教法和学法于其中并辅以现代教学手段,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将“四段、六步法”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相结合,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工作过程之中,学习和掌握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工作过程的全局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与工作岗位更贴近的职业能力。
一、“FSTP”教学模式简介
FSTP是英文Four—stageandSix—stepTeachingProcedure的简称,FSTP含义是四段六步法,包含两个方面:四段和六步。四个阶段为:我讲你听、我做你看、你做我看、你讲我评。四个阶段很好地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划分,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关键在控制,故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六步进行全程控制,即咨询、决策、计划、控制、评估和检查。
二、按任务驱动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及具体实施
按高职学生的特点,将课程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起重机械;模块二:集装箱机械;模块三:输送机械。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工作项目和任务组成,采用模块式和递进式结构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根据合作学习原理,教学组织策略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工作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分为准备、教学实施、评价奖励三个阶段,过程涉及7个环节:分组——设计任务——创设情境——任务导入和分配——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汇报——评价奖励。1.分组分组原则:根据2014-2015NO.2学习本人上134601班的机械设计,对该班的同学学习情况、性格有一定的了解。分组的时候,把女生分配到各个组;把学习好的和学习相对差的分到一组;把动手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相对弱的分到一组。2.任务导读(老师讲解-学生听)。提出任务的创设情境,通过任务导读,学生了解该任务的基本情况。3.教学目标(老师讲解-学生听)。老师跟同学们讲,通过该任务的学习,学生要达到怎么样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4.下任务书。每组领取任务书,大家共同完成每个任务,在讲下个任务的时候上交。5.知识储备与实施。根据任务要求,老师讲解该任务涉及的相关知识,然后同学到实训室进行训练(备注:这是一部分任务这么做,不是所有的任务都要到实训室进行训练)。6.检查与评价。任务实施完了之后,对每组随意抽一个同学进行提问和交流,对上个同学们填写好的任务书进行评价。
三、课堂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应用
1.虚、实教学相结合。由于港口起重运输机械的设备重、占的空间比较大、起重运输设备类型多、设备投资大。如果各种起重运输设备都要购买的话,设备建设经费和场地都有问题。学院购买了三种模拟器(分别是门座起重机、龙门轨道集装箱起重机和岸桥起重机)、购买港口起重输送机械课程所涉及的驱动装置、钢丝绳及卷绕装置、取物装置、制动装置、减速器、联轴器、安全装置、起升机构、运行机构、回转机构、变幅机构、金属结构、门机等。
2.课堂教学采用校企工学相结合。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条件满足不了《港口起重输送机械》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因此学生课程结束后,该班42人到温州港进行3天的实训(包括安全规程、典型港口起重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典型故障、维修流程、日常保养方法等)。岗位的反校的毕业生到课堂跟同学们进行交流,6名同学分别从事港口起重机操作、电气维修、技术管理等工作。交流的内容包括: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企业规则制度、企业薪酬情况、招聘身体条件以及作为师长对师弟师妹在学校要做好哪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储备等。
四、结束语
通过《港口起重输送机械》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港口起重输送机械维修的实际问题。如果已有知识不足,为了完成项目活动,学生主动学习有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主动、自主、探究、应用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学习、领悟、实践过程里得到提高。在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后而获得的成功愉悦和满足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一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还很不深入,很不全面,教案设计与学生实际情况还有偏差,如何进一步完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如何不同的任务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何编写自己的讲义、如何维持好课堂纪律以及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都值得进一步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C].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黄建民.项目教学六步法的设讨鲁实施初探[U].新较圈,2011
[4]李谷音.港口起重机械(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篇3
【关键词】 工作过程; 项目教学; 职业能力
《成本会计》是高职高专财经类会计专业自《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后的又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在企业中有实际的成本会计岗位相对应。笔者在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过程中发现毕业生对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职业应对能力,较难适应成本会计岗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成本会计》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成本会计》课程适合项目教学
(一)《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强需要项目载体
如何以应用的方式给学生实用的知识,是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对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的讲解,具有方法多、公式多、表格多、计算多的特点,各种数据在各种不同格式的表格中穿梭、演变,需要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和公式进行大量的计算,其表格之多、计算之多是其他会计课程难以比拟的。且该课程与企业实际工作联系极为密切,操作性极强,因此在教学上需要项目载体,让学生在努力完成项目过程中掌握各种方法,通过计算完成各种表格。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更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完整的教学项目,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如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和工序、生产中投料方式、产品转移方式等)的介绍开始,模拟各种情境来学习各种核算与管理方法的实践应用。
(二)《成本会计》课程系统性强适合项目教学
成本会计与其他会计课程比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学内容系统性强。虽然教材将各种分配方法和核算方法分别在各个章节中介绍,但是每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都是一个核算体系,整个核算过程从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直到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环环相扣,知识结构非常系统。因此,比较容易以一个成本核算方法掌握为教学目标来设计一个完整的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而且项目成果也明确。
项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围绕职业工作内容选择教学项目,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其核心在于:以“项目”为教学载体,以“项目”的完成过程作为教学过程。笔者从《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出发尝试将教学内容项目化,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
(一)开展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工作任务是岗位职业活动的内容,它是联系个体和岗位的纽带,在项目课程开发中处于特殊地位。当我们从岗位的角度看待任务时,它就是岗位职责要求;当我们从个体的角度去看待任务时,它就体现为职业能力。笔者通过走访企业与实践专家交流,对成本会计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分析,并进行了职业能力分析,最后将《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对企业的各项支出与耗费进行成本核算,准确地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并理性地进行成本分析与管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高效的成本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
(二)重组教学内容,完成项目设计
在对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成本会计》课程知识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职业成长规律,遵循深入浅出、综合处理、通用性强的原则,围绕着《成本会计》这门课程的整体工作任务循环式地设计了独立且递进的4个教学项目,分别是品种法应用、分批法应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应用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应用。传统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被重新梳理,各知识点的处理如表1。
(三)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
工作过程本身是完整的,它构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工作任务都是完整工作过程的一个环节,其意义只有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才能获得理解。通过对不同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分析,成本会计的工作任务涵盖了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管理。其中成本核算工作是成本分析与管理的基础,它包括制定原始资料取得与整理、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来分配各要素费用,登记成本类账簿,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编制成本报表。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报表提供的数据资料采用专业的分析方法为决策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成本管理更是内容广泛,包括编制成本预算、实施成本控制、进行成本考核等。笔者从教学目标出发,分别模拟单步骤生产、多步骤生产等不同企业的生产背景,以完整的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为线进行每个教学项目设计,基本涵盖成本会计岗位各个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每个项目使学生真正了解并熟悉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以项目一品种法应用为例,如表2。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项目教学评价考核内容应以课程标准中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考评很难通过一张笔试试卷来体现,因此从考核教学目标实现的角度出发,笔者结合项目教学设计了一套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案。其中终结性考核以笔试形式考核学生对各必备知识点的掌握,占最终考评成绩的30%。形成性考核以每个项目教学过程为依托进行考评,占最终考评成绩的70%,考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项目完成质量、团队协作能力,分别由学生自评、组长评定和教师考评综合形成,比例分别是20%、40%、40%。其中学习态度涵盖出勤情况、课外学习准备情况;课堂表现涵盖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主动发言、成果展示情况;项目完成情况涵盖及时性、准确性、独立性、清晰性;团队协作涵盖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4个项目的考评成绩再以各25%的比例形成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
在完成项目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设计。首先在课前向学生提供项目资料,布置学习准备。课堂教学设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任务驱动,小组化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组织过程中,努力营造新颖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引导组织学生身体力行获取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并自行反馈和评价,牢牢把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思想,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在此,以“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教学单元为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其具体内容见表3。
四、项目化教学效果
《成本会计》课程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培养了学生成本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首先,项目教学使学生对成本会计工作有了整体认识。由于教学项目是基于完整的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设计,从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开始到最终完成成本分析报告,学生在营造的虚拟的工作环境中使用来源于企业的学习材料,亲身体验着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因此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对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其次,每个教学项目均以不同的企业生产类型为背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蓝本设计,学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核算方法,设计核算程序,且每一个核算环节都离不开各种原始数据的取得、原始凭证的传递、分配表的编制以及成本类账簿的登记。在实践中,学生操作能力不断地提升,同时岗位工作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岗位应对能力自然形成。
此外,项目教学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到项目评价的全过程中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体,学习与实践交替中学生自主决断,积累经验,渐渐形成对这门功课的学习方法,在不断地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项目完成过程中不断提高其分析、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五、项目化教学改革有待完善
《成本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从设计到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尚待解决的问题依然不少。
(一)项目内容设计需要更加工作化、精细化
项目内容应该不仅涵盖教材中的知识,还应更多的补充实践知识,如目前企业普遍利用ERP软件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如何在课堂中结合软件应用知识与技能是其中一个问题。另外,成本管理方面内容如何精细化地渗入各项目内容也是问题,如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等。
(二)项目的训练价值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项目设计都是以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的应用为基础,项目完成方法与工作流程设计也具有事先的设定性与通用性,项目的训练更多培养的是操作能力,缺乏采用混合方法完成的项目,缺乏项目的问题障碍设计,缺乏对学生复杂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和理论认知能力的培养。
(三)项目教学形成性考核实施需要提高可操作性
尽管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得非常明确,但是在目前非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很难对每位学生每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评价也很难准确到位,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形成性考核的可信度成为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篇4
关键词:高职;化学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
引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司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决定,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职业教育化学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使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理论和动手能力都有,但是缺乏实际岗位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为此,我们以环境监测与治理2006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之一,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高等职业教学的模式,积极将“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教学中来。
1教学实施过程
1.1教学目标
化学检验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化学分析工,其工作任务包括: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保存与分解;样品分析;分析结果处理。课程内容是化学检验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分析仪器的基本构造和操作技能,能运用其知识、技能解决样品分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
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通过连续三年对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行业及企业专家的访谈,以及人才市场的跟踪调研,明确了《化学检验》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以及态度目标。
1.1.1技能目标
能遵守实验室卫生、安全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行为达到5S(整理、整顿、清理、清洁、修养)管理要求;分析仪器操作能够达到化学分析工中级工以上的水平;能独立进行样品的采集、制备等;能够对一般分析仪器进行维护,对滴定分析仪器进行校正。
1.1.2知识目标
能讲出定量分析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及减免方法;能正确讲述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预处理基本知识;能正确讲述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1.1.3素质目标
团结协作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行为能力。
1.2教学组织及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需求及工作态度,重构以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检测任务为依托,选择典型分析项目,设计了实验报告的编制、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用滴定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用重量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用仪器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测定、按工作过程进行样品分析实训等8个教学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1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以实践教学为先导,实验室作为教学实施场所,展开教学,将理论知识讲解渗透在实践训练过程中,采用“边讲边练,边做边学,边做边讲”,待学生掌握所需的技能后,再进行理论延展。整个教学活动均在实训室完成,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
1.3教学方法与手段
《化学检验》内容多、实践性强,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化学检验》主要解决的是样品的采集、制备、分析方法及操作技能、分析数据处理等问题,而分析检验岗位工作是为了完成分析项目工作任务,是重复劳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模式组织教学,通过具体、真实的分析工作任务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开设实验项目的训练,可将学生组成项目学习与训练小组,分工协作,相互帮助,相互监督,按照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分析操作技能要求进行项目活动,提交任务成果。
1.4考核与评价
《化学检验》课程的考核评价按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分为知识、技能与态度三部分,分别考核,综合评价。课程考核是项目考核的累积。并将“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认证考核成绩与课程考核成绩综合评定为课程总体成绩。
1.4.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按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
课程成绩中每一个项目成绩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据提交的成果、回答问题、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计算机模拟和实操。
1.4.2项目考核
以班组为单位对成员进行考核,采用操作与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班组由组长负责小组考核,集体答卷,一人操作其他成员评价,然后按答卷贡献大小、操作评价和态度对小组成员进行成绩评定(排序)。
教师根据各组答卷成绩、操作成绩和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工作评价成绩按A(90分)、B(80分)、C(70分)、D(60分)、E(50分)划分为5个等级。
考核注重应用,紧扣大纲,项目里重点介绍或讲解的知识,就是重点考核的知识;不出偏题、怪题。
2实施效果
项目教学法目的明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说明实行了项目化教学之后,尽管平时的作业上缴、单元实验以及技能训练对有些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但是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经验总结与问题探讨
实行项目化教学是一个改革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化学检验》项目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化学检验》项目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是可取的、有实际价值的。
项目化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用项目教学法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法,或者在项目教学中不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等机械化操作现象。有时还存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具体环节和详细设置等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我们在今后的项目化教学中不断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使项目化教学不断地得到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本文首先介绍了该门课程采用项目化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课程结构和教学任务改革;最后以装配、调试和检测电源电路以及放大电路为例,并对如何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技工院校模块电子技术项目化改革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职业教育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职业教育水平低下依然是影响职业教育的关键性因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很不够理想,极大地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笔者所在学院机电工程系着手对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以行动为导向”为主体的项目化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效。
一、项目化改革的必要性说明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黑板+粉笔+实验”为主,以传授知识为本位的教育模式,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实际上就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学生缺少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很难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针对技工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而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相对来说,比较难学和难懂,采用项目化教学,能够较好地突破难点,降低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难度,提高教学效果。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有以下两点。
1.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机电机械、电子技术等专业的骨干性课目,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情况对这些专业的学习具有直接影响。
2.有助于提高技校生的职业能力
采用项目化教学,教师在项目化教学中起着咨询、指导和排难的作用,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彼此配合,共同动脑和动手,按照项目基本要求完成每个项目。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实践运用的职业技能。
二、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改革
1.课程结构改革
该课堂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结构表现为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反复运行与强化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颠覆了原来学科课程结构模式。
2.课程内容改革
该课程可以设置的教学内容即具体教学任务为:能够识别基本元器件,会应用一些基本的检测工具,会分析和处理一些简单的电路故障,会计算以及设计单元电路,能够安全使用电子仪表仪器等。
三、项目化教学设计
对于技工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而言,笔者在项目教学安排中,共设置了七个项目,在项目下又分解出若干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样处理,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以及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下面介绍二个产品项目来说明如何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
1.产品项目一:装配、调试和检测电源电路
①子任务一:设计、制作和调试0~24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②子任务二:设计、制作和调试三档可调台灯电路。
③考核任务:调试和装配整流滤波电路,调试和装配串联稳压电路,应用集成稳压器。
④理论知识学习内容:晶体管以及半导体等的功能,电路分析。
⑤实践能力内容:学生会应用常见电路检测工具,会分析与处理简单电路故障等。
2.产品项目二:装配、调试和检测放大电路
①第一个任务:装配、调试和检测助听器。
②第二个任务:功放机的装卸、使用与检试功放机。
③第三个任务:装卸、使用与检试温度检测仪。
④考核任务:装备与检试负反馈型、差分型以及运行型放大器。
⑤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学习放大器的电路分析图,让学生了解与会区分各种类型的放大器。
⑥实践能力内容:分析一些比较复杂的电路图,会撰写实践报告。
四、小结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革,能够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汇入项目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同时,这种改革也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技工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他课程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有俊.模拟电子技术完全项目化教学实践与反思[J].考试周刊,2010(35).
[2]赵玉铃,郭志俊.学训结合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新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篇6
关键词: 实践技能 理论知识 理实一体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行业都急需一批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同时掌握较熟练职业技能的实践型人才。这样的需求对于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职业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已经开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对专业课程提出较高的实践要求,同时一些公共基础课程逐渐开始项目化教学。
高职物理课程作为理工科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为了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一些学校中也开始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将要面对的工作过程与每个学生的学习工作能力和学生个性兴趣的发展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这种良好的教学设计理念对于实现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适应性教育目标是有利的。而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能力发展状况及教师教学效果的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许多高校已经采用项目化考核的途径。
但是关于高职物理课程的考核大多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模式,即笔试考核模式,教学与考核的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不利于高职学生高素质技能型的培养模式。因而课程考核应当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情况与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从而进行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全方位的综合考核。由此可见,对于物理课程的项目化考核模式势在必行。
关于物理课程的项目化考核,应当遵循以下几点规则:
一、过程性评价与项目化考核相结合。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不断探索、积累的,而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考核模式应当尊重这种积累的特性,重视过程性考核。这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进步过程,同时督促学生一步步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同时这样的考核方式要求教师通过区分学生能力的差异设置合适的阶段性项目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二、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物理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其理论要求较高,同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因此关于物理课程的教学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查,又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如果进行简单的笔试考核,不能达到高职教育关于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必须将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理论内容学生通过看书与习题的练习就能掌握,但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多动手进行实操联系,提高实践技能。这种二者结合的考核模式对教师提出了任务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经过较长时间达到一个项目的要求。
三、考核内容多样化,即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考核项目。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内容的要求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授课内容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如机电专业的学生主要侧重于电学及电磁学的内容,在考核的时候就应当在这部分内容之中设置项目。而化工类专业的学生主要侧重于热学及热力学内容的讲授,在其考核的过程中应当在热学及热力学内容中设置考核项目。
四、考核形式多样化,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程考核模式,应当根据物理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项目化的教学与考核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主要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沟通能力,在项目进行与考核过程中,学生之间发现问题,共同探究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考核模式重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调研相关的文献资料,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分析,最后形成总结报告,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精神,同时发挥了个人学习的主动性,为培养具备高素质的技能型职业素养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可以把项目化考核改为包含口试、课程设计等多种模式,如课题设计+实践考核,或者课程论文+分组考核+问答答辩等多元化项目化考核模式。
五、逐步开展以证代考,获证免考、获证加分的考试改革。
为了物理基础课程能够与专业课程更好地对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相关职业技能的考核与鉴定。对于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给予免考、加分等奖励措施,以鼓励学生日常实践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基础课程考核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对学生以后就业及职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高职院校物理课程的考核,应当重视职业技能教育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应当注意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全面深化改革物理课程的考核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实操能力,符合国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
[1]马文蔚,周雨青.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王寿斌.高职课程项目化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篇7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教学体系 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19-02
现代社会,所有人才都需要具备一定基础的计算机技能知识,计算机技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生产运作。由此可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化教育中,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不可忽略。目前,国家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社会整体的需求,还要满足个人、集体的需求,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因此,针对计算机课程实施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1 实施计算机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般情况下,普通教学是以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来分析,通过老师的教学将课程大纲层次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吸收知识点。但是就传统教学方法来说,根本就激发不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兴趣,使得学生仅仅掌握了计算机知识的理论表层,根本不了解整体的框架体系,结束课程教学后,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的经验,设计项目化课程的思路不完整、清晰,在实践中根本解决不了计算机相关问题。
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以实际的工作来实施某项目活动,组织课堂知识内容,最终完成任务、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体系。这一教学体系直接突破了原本课程的局限性,把计算机教学内容简单规划成与专业技能紧密关联的企业单位项目工作,在实训环节中强调教学的计算机内容,将学习环境等同于职场生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将实际训练融入课堂,双向教学,同时展开“教、学、做”项目,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
2 计算机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1)坚持正确的课程理念,走改革路线
学习计算机项目课程,实际上主要目的就是就业,以就业为前提提升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针对课程改革来说,必须要以学生就业为最终目标,要满足未来就业的需求,要尽可能地提升学生专业的职业素养、能力,让他们及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合理安排计算机项目化课程,采用正确的理念、方法,将学习课程范围与专业技能模式作为参考物,明确课程改革目标:构建以计算机项目化课程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2)创新研究,打下扎实基础
项目课程的实施、改革都必须要总结大量的研究经验,通常需要调查的内容有:各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大型企业的用人饱和量、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的最大难题等,分析结果、总结经验、给出合理建议;做好考察分析、总结工作,确认胜任计算机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从专业技术层面来看,需要培养出计算机人才的硬性能力,譬如,组网、管网等技能,这样的话,才能做好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初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重点培养计算机专业能力主干课程项目。
(3)获取成果,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同样比较于传统课程教学,项目化的课程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更高,需求量更大,在一定程度上项目化课程的需求也就代表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此可知,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需要更加适应项目化课程教学。在此基础上,必须要合理处理工作岗位与计算机专业、项目化课程与专业化教学间的关联。通过成果积累,就能更好地改革其他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引导、示范功能。
3 构建计算机项目化教学体系的建议
(1)研究、实施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模式
①展开全方位的调研。就目前计算机行业整体的发展状况来看,调研岗位需求量、上岗标准,在加强专业技能教学的基础上,聘请有名企业的计算机专家以及在第一线参与实践作业的老师团体来介绍经验、总结成果。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就能直接为课程进行定位,设置整体的教学大纲以及构建课程项目教学系统。
②分析概括计算机相关岗位群的基本设置及岗位对应的工作内容。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岗位群包括有:程序员、网页装修人员、网络调试人员以及平面设计者等。那么,在实际教学课程中,设计项目内容时,就需要按照这些职业岗位来展开实践,合理挑选实际案例去融入项目课程教学,通过上岗培训,感受“零距离”就业情况,了解真实的工作状况,弥补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学习上的不足之处。
③组织、安排具体的项目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该符合项目化教学设置的标准要求,教学计算机课程时,以真实案例作为模板,让学生深入其中展开讨论,操作计算机完成一项有价值的工作。这时,老师需要在课程中不断强调此项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热情。经验总结:老师组织、安排的项目课程内容不要过大,不可超过学生能力范围,所涵盖的知识点不要过杂,要降低学生实际操作的难度。
(2)构建优秀的项目化教学环境及增强整体师资力量
现阶段,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课堂都在计算机室展开,教学环境就是每个学生面对一台电脑、一本计算机课本而已。因此,在构建计算机项目化课程体系时必须要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譬如,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的流程,结合计算机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在模拟企业的岗位上操作计算机,展开项目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多讲、多练、多做,就能激发学生实际作业的信心及主动性,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提升整体的学习质量。
除此之外,每一位合格的教师都需要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技能水平,要对企业实际操作流程熟悉,并且最好有过上岗就业的工作经历,这样的话,才能带给学生真实的“项目”感受,才能根据实际教学学生计算机课程知识。由此可知,需要按时将教师调动到某企业上岗培训呢,让他们了解最新的工作动态、流程、任务、内容,之后将总结的经验应用于项目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获取宝贵的企业就业资源。
(3)统一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在展开计算机项目化课程教学前,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提前熟知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等一系列教学理念,在以学生为核心的基础条件下,凭借项目化课程教学体系融合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活动来规划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堂的配合度,较大幅度地加强学习能力。
(4)考核项目化教学体系
对项目化课程实施考核机制,实际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核实、检测。通常需要考核的项目有:整个教师团队间的实力等级考量、各个成员间的互评、能力考量等。在真实考核的基础上,实施项目化教学,才能体现效果,才能真实、全面地了解每一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完成任务的真实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实践就业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项目为导向的计算及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凭借“项目”模拟实际工作的“情境”,融合“教、学、做”,组织、创设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体验真实的上岗就业实践,工作学习一把抓,提前适应就业需求。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主动实践,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专业能力。只有坚持这种正确的教学理念,构建计算机课程项目化体系,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优秀、杰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才能提升人才资源利用率,才能加强学生的就业率,才能为企业、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肖爱芝.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9(2).
篇8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网络安全课程,实践教学
网络安全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对抗,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是对抗的决胜因素。高职网络安全课程本身综合性、实践性较强,传统教学常以讲授理论为主,知识结构体系缺乏关联性、实战性,无法与当前网络安全系列1+X证书制度相融合。对网络安全课程进行项目化重构,以1+X证书培训中的网络安全实训项目贯穿课内外教学活动全程,是实现课证融通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更为有效。
1网络安全课程项目化的教学问题
解决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主要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一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学习缺乏方法和动力,在参与专业课学习活动时总是停留在等、靠、要的阶段。通过对该专业学生的调查分析,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分析原因与各初中学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差异情况有直接关系。大部分学生能够明白计算机能力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仍有少部分学生尚未认识到该能力的实用性。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网络安全被纳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为学生的必修课。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后需实际动手操作网络安全实验,以此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在往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会随教学内容难度的深层次递进,慢慢降低,无法深入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要点。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更无法融合相关网络安全技能要点处理实际发生的问题。解决师资团队实战能力不足的问题。网络安全本是实战性较强的专业领域,就高职师资团队分析,大多数教师为刚毕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且为师范毕业,没有体验过网络安全相关企业的工作环境及内容,缺乏网络安全一线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内容更趋向于网络安全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项目或实验。项目式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更要求教师成为项目的组织者,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解决理实教学内容更新滞后的问题。目职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依赖于相关教材,而这些教材的质量及年限导致教学内容更新滞后。且高职网络安全教材往往照搬本科院校教材,将理论学术研究问题融入,实践内容匮乏,仅仅为单一的验证性案例,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目前网络安全人与人攻防现状脱节严重。即使一些教材也采用了项目化教学的模式,但教学内容停留在工具的使用,致使学生成为网络安全“脚本小子”,并非网络攻防人才。网络安全涉及的专业技术、安全工具繁多,随着安全问题呈现出的复杂化形势,学生很容易被这些表象所混淆,进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无法在网络攻防技术方面快速成长。
2网络安全课程项目化的教学实践
结合1+X证书制度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依据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基于网络安全课程目标,转变传统纯理论、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式学习为主体”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重构设计。通过项目将教学变为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用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多样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融入实践性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转变其不正确的学习观,打消“等、靠、要”的学习依赖性。除日常教学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应用开发、行业认证,正确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增强终身学习的信念及未来的职业信心。既强调1+X证书制度对应网络安全评估等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也强调学生个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课程重构设计中,一切都以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学习、善于学习为准,满足学生分阶段“体验--改进--创新”的项目式学习需求。校企产教融合,共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提升师资团队的实战能力,鼓励教师参加1+X证书师资培训,通过培训帮助高职教师理解1+X证书制度、网络安全相关证书培训教学和考核的要求,提升网络安全攻防水平,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及动向。基于现有与华为、科大讯飞、中科磐云等校企合作基础,开展企业实践及行业交流活动,提高教师项目化实践教学能力、项目创新及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发展专业化发展,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项目化课程重构,优化内容实现课证融通。教师可以在1+X证书培训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网络安全课程的结构、知识点进行分析,深化构建网络安全技术知识体系,从专业角度出发,建立“网络安全技术知识树”。从教学内容上把原零散的知识点转换为一个个项目,各加强知识模块间的联系。依据课程特点和现状,进行项目化课程重构。根据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相关岗位的能力需求,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将1+X证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可持续更新,培养高质量的网络安全应用型人才。实践中要注意,基于项目化的课程重构,是将实际项目融入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利用课后探索、研发项目学习内容。重构的目的在于将原书本专业知识分解、整合优化为基于项目的学习内容,这些项目往往为实际企业生产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或是任务驱动型。将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更适于网络安全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先深入研究实训项目,课前需准备好项目中的各理论、技能知识点,可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理论知识注重讲练结合,利用1+X网络安全学习平台将理论知识讲解、案例演示有机结合,提高授课的效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详细划分,一些简易的内容,可融入项目中交给学生,项目汇报展示时分小组上台讲解知识点,由教师进行总结扩展。实践教学注重实际应用,利用1+X场景仿真实训平台,引导学生在模拟的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场景内对解决方案进行模拟验证,依据验证结果再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开发能力,完成1+X考核要求,实现课证融通。
3结语
高职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教师缺乏实战能力、内容更新之后等问题,本章结合高职网络安全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1+X证书制度,重新构建项目化的教学体系,利用校企合作双师培养、1+X信息化资源平台利用等策略,实践育人,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主观能动下、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冬.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群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01):45-47.
[2]俞研,兰少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8):127-128.
篇9
【关键词】《环境工程技术与应用》 项目化教学 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技术与应用》原名《环境工程基础》,该课程是环境类专业(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等,环境工程技术专业除外)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任务是通过“环境工程技术与应用”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污染物处理实验和污染设备设施运营管理技能的实践实训,使学生具备环境保护工作者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学生成为环境保护事业的新型应用型人才。
1.课程对应的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在开展项目化教学前我们选择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对应的项目化教学内容。经过市场调研,我们总结出《环境工程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学习后学生所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而我们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也将围绕典型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要求开展设计。《环境工程技术与应用》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有生化池的调试、运行与维护 ;气浮系统的调试、运行与维护;混凝系统的调试、运行与维护;消毒设备的调试、运行与维护;噪声控制系统的运行;管道、管件及阀门设备的维护;水泵、风机的运行与维护;除尘系统的调试、运行与维护;脱硫系统的调试、运行与维护;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系统的控制;处理系统全套设备的联动操作。
2.项目化教学课程整体设计
根据对应的工作岗位,我们将本门课程设计成12个项目化单元教学内容,总课时96,12个项目及课时分配详见表1。通过12个项目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每个项目设计一份单元设计,让学生以单元设计为引导,自觉主动的索取知识。
3.项目化教学课程实施
我们对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2个班级同时开展了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在课程项目化设计中始终贯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及调研,确定了安工专业学生在环境工程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并进行具体拆分,每周设置六节课,其中四节实践课联排,以项目引导文的形式指导学生实践,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将每次课均进行了总结,以方便日后的改进,总体而言,项目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体现出了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我们认为项目化教学在本课程中非常值得推广。如我们设计的项目“格栅故障排除”,借助学院水处理平台,设置格栅运行故障,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找到故障,从老师处领取工具,最后团队合作排除故障,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同学们对通过工作场景的模拟实践来掌握知识的方式非常认同,在故障排除前学生主动获取格栅结构、类型和功能等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排除故障的同时可以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最后以学生自评和老师评分的方式相结合给予评估。
4.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方式探索
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开展课程考核,《环境工程技术与应用》项目化课程考核分理论部分和实操部分,我们重点针对传统理论考核的部分进行了考核方式探索,将理论课融入到实践中,力争让大家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考核的方式与以往的闭卷做答有些不同,采用的是面试做答的方式,在此种考核方式中有独立于以往的优势,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将具体总结如下:
4.1课程考试方式
课程考试内容涉及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噪声污染控制、固废的处理与处置四大块内容,共设置考题46道,能满足每个同学抽一题,而无重复,考试题型均为综合性题型,主要用来考查学生对于本学期所学知识的综合、全面的掌握程度,如:“试设计一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并做适当解说”,像这样的题型,考查的并不是学生对于水处理某一章节的掌握程度,其考查的可以说是整个污水处理的所有章节,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在面试抽签后,学生自主思考一段时间,组织语言,然后一一到老师处答题,除了需回答课程考题外,并且还要回答老师的两个随即的相关提问,同时有时会被要求做实际操作,每个学生的考核时间大约为10分钟,考核完毕由老师评分,为避免老师主观因素的影响,老师评分后给学生签字,如果对于老师的评分有任何异议的可以当场直接向老师提出,并展开辩论。
4.2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优势
(1)此种课程考核,经过实际验证,发现最能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舞弊了,每个学生与老师面对面,而提问环节的问题又是随机的,因此能真正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能使老师真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方便日后的改进。
(2)采用面试的方式对于一部分实际应用能力强,而不愿意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的同学有非常大的优势,也对于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提供一些新的方式。
(3)该种考核方式能有效的将工程实际应用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同时把握好了理论够用的原则,对于今后高职高专的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提供了优势。
4.3课程考核方式改进建议
(1)在此次项目化教改课程考试中考官只有任课老师1人,因此难免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为尽量避免这种情况,虽然成绩已经经由学生审核认可,但是今后的这种面试考试如果能多几名考官,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综合起来是全面的角度看问题,相信学生对于成绩的认可度会更高。
(2)可适当延长学生考试时间。
(3)考核只抽取一个综合题型做答,建议以后多抽取几个题做答,这样对于学生知识点薄弱区域能尽量不予大面积扣分,不让大家觉得就是一题决定成败,能更公平的评价一个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
(4)面试考核标准还应该更详细化,细到知识点和具体分值的挂钩,我们考试过程中,给学生的起评分算是比较高的,所以学生的分数相对于往年的闭卷成绩高了一点,建议今后针对每道考题都出一个相关的评分标准,而不是统一采用某个评分标准。
5.项目化教学建议
5.1与企业共同完善教学设计
要组织教师和企业的团体来共同开发适合项目化教学的优质教材和教学项目。更好的使企业项目与课程转换。由于不同企业的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有一定差异性,因此,从企业收集来的项目任务并不都能够简单的转化成教学项目,所以需要不断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5.2项目的选取要难易适度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项目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和促进学习的作用,但在项目选取时要注意符合学生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和校内教学课时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和能力范围内完成项目,同时为适应高职学生学习规律企业项目也可按课程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做适度修改以更符合教学需要。
5.3提高项目设计教师的职业经验
课程项目化开发与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项目教学法的引入,教师的职业经验凸显不足,教师在课程项目化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与发展职业能力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教师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才能做到教最新的,保证让学生学有所用。
总之,在运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和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同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李巍巍. 高职典型化工产品分析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J]. 科技视界,2012(23):168-169
[4]翟建.高职高专水污染治理设备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科技资讯,2010(9):209-210
篇10
关键词:大学应用写作 课程项目化 项目化系统改革
一、大学应用写作课项目化教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课程项目化理论与改革实践主要针对职业教育改革,目前在我国的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相关方面的教改尝试,但大学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育人理念不同,能否在大学课程中实施课程项目化要充分考虑到课程性质和项目化实施的环境是否合适。
首先,大学应用写作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具备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条件。应用写作隶属于写作学科,但它自身具有与文学写作不同的特质,即实践性和工具性。应用写作的写作动机、写作规范以及产生效应的形式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应用写作的理论教学必须与写作实践紧密结合,这也是实施课程项目化的前提。
其次,大学应用写作课项目化教学适应了当下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趋势。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转型应用型大学是普通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其转型发展的关键是课程转型发展。大学应用写作课程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转型所提出的要求,己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传统应用写作教学存在重讲授轻训练,重技巧轻内容的弊病,过分注重对文种理论的梳理和范文的解析,忽视了写作训练中情境的真实性和学生的参与性,丧失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也使应用写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二、项目化教学在应用写作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项目化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改革。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首要条件,以往的写作教学把写作活动看做一个静态的只有写作主体(作者)参与的个人行为,忽视了写作中主体、客体、受体和载体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而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改变这种局面,以工作任务完成为目标,将学生的写作主体身份多元化。在写作活动中,学生既是写作主体(作者)又是写作受体(读者),通过写作、互评、修改等环节实现对写作载体(文本)的完善和提高。在教学理念转变的基础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调整共同构成课程项目化的实现。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的靶心,整个课程的设计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课程本身的目标定位与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项目化教学的目标设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确定的前提:了解实际的岗位需要和工作情况
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由社会需要和高校育人功能共同决定,既不能只考虑教育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忽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完全以社会热点和流行为指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随波逐流,被社会短期需要牵着鼻子走。
对社会岗位和工作情况的了解要基于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调查,可以通过对从事不同行业的往届毕业生的回访和调查进行社会需求的了解;也可以采用挂职锻炼的方式,让教师到一线工作岗位实地了解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开设相关课程的教学单位进行走访,博采众长。调研过程中要注意分析不同工作岗位对写作能力的不同要求,写作能力的不同层次和写作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对接,进而分析课程写作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并进而形成写作素质。最后,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内容的分布,教学的重难点、实施顺序,从而使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效辨识出重点、难点并形成认知结构。
大学应用写作课作为基础课,在实践中具有普适性的特点,不仅各个行业的文秘岗位需要应用写作能力,在其他岗位如导游、广告业务员、房地产中介职员、计算机程序员等,对应用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为主,而不是以写作理论为主;要从实际的工作任务出发,重视作主体的能力培养和写作行为的过程分析,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不是从写作文本出发,归纳应用文的格式和写法。
2.教学目标的设定:知识、能力、素养的分层
项目化课程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大学应用写作的教学目标定位具有多层次的特点,要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逐层提升和配套。根据写作课程的特点和写作课岗位适应的普遍性,我们把大学应用写作课的知识目标概括为: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熟悉应用文的基本要素,能够正确辨析并使用常见文种,为解决生活、工作中应用写作的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能力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相当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素质目标是在写作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写作素养、阅读素养,同时提升学生的执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
应用写作的教学内容一直是以传统写作学文体分类理论为依据编排的。民国时期是现代应用文发展的肇始阶段,以陈子展的《应用文作法讲话》为代表的大量写作教材,在内容上按照使用的范围和场合进行文种分类和教学体例的安排,以公务类和私务类来划定学习的内容,这种内容编排方式在理论上界限分明,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不利于学习效果的达成。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项目的完成来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突破原有的逻辑顺序,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岗位的任务要求为出发点,以实践项目为纲,统领教学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要设置工作情境,将各种具体工作任务、人际交流、分工合作和学科知识交叉等问题考虑进去,让学生有挑战、有兴趣,在大学应用写作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以模块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以项目训练为纲,以文种学习为目,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内容结构体系。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宣传类写作、社交类写作、公务类写作、就业类写作等项目。例如宣传类写作主要针对具有传播信息、沟通情况功能的文种:告启类文书(启事、声明、海报)、新闻传播类(新闻、特写、通讯)、简报等。社交类写作主要掌握人际交往中常用的文种:书信、演讲稿、策划书、契约类文书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教学的需要,把这些项目细分为若干子项目,如社交类写作项目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和项目的难易程度分为:子项目1:以“校园・成长”为主题为校园杂志、官方微信撰写文章。(1)写作倡议书,倡议大家抛弃不良学习习惯,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为走上社会做好准备。(2)写信向师长请教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3)写作与“成长”主题有关的演讲稿,表达自己对成长的认识和体悟。这个项目适用于初学者。
子项目2:创意创业项目策划。教师将创业项目分解成创意部分、筹备部分、投资部分,请同学分组配合完成。(1)创意部分主要完成市场调查报告,了解顾客尤其是本院学生的消费需求,为项目开发做好前期准备。(2)筹备组主要完成策划书的写作,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出创业意向和主题、完成创业可能性分析和可行性论证。(3)投资组负责招商引资,寻找合作伙伴,拟定赞助协议书、装修合同等。这个项目适合高年级有一定写作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学生。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既要保证重点项目的教学效果,又要注意知识点的全面性,有些文种没有纳入具体的项目任务中,可以采取教师重点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再通过课堂提问、案例教学等方式对教学成果进行巩固。
大学应用写作是公共基础课,但在设计教学内容上也要考虑到专业针对性和场景适应性,不同专业的训练项目可以有所不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以导游工作场景设计任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以产品销售为内容展开项目;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以行政工作情境为视角,等等。
(三)课堂教学过程举例
项目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实施和评价阶段。下面以校园生活中最常见的校园活动为例,来说明具体的实施过程。
1.【项目导入】根据项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具体的时空情境设计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写作活动的导入。例如:教师提出班级晚会活动设想,指出项目所需文种:启事、海报、请柬、新闻、简报等。请同学写作征集活动口号、创意主题的征集启事,制作以宣传活动为目的的海报,制作请柬邀请相关老师参加活动,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及时反映活动进程和活动中有价值的素材,最后再以班级名义编发活动情况简报。
在准备阶段,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学生都有参加校园活动的经历,对活动流程有一定认识。平时接触过项目所需文种,对此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大多数同学没有写过相关应用文,分不清启事与通知、邀请函与请柬、消息与简报的区别,不知道各个文种在格式及写法上的特殊要求。
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进行提点式的知识传输,以学生自学为主,边工作边学习,在工作需要中体会各文种的含义、特点,在写作中掌握基本格式,注意文种的辨析等知识。
2.【项目实施】实施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协调和管控,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1)组建团队。学生根据任务需要和个人意愿进行自由组队,然后进行制度建设,约定团队的分工和职责以及团队目标和口号。教师的职责是管控团队规模和激励团队成员的士气。
在“班级晚会活动”这一项目中,教师先对活动流程进行讲解,并重点对组长进行指导,使其在活动中能够合理分工并带动团队完成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组长的职责是协调团队成员的关系,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以及活动进度的把握。
(2)进行积极的方法引导。教师进行必要的知识提示,着重强调如下要点:a、启事的写作要说明征集要求和征集方法,注意语言的准确性;b、海报的创作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c、请柬侧重礼仪性、例行性活动,注意礼貌用语;d、新闻尤其是消息的写作要注意结构安排和新闻价值;e、简报要注意格式和阅读对象的特点。经过教师的指点,学生已经心中有数,接下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3)进行潜移默化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这个项目中,要启发学生,晚会的举办形式和意义如何体现等,要求学生尝试创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在征集活动方案、发放请柬、张贴海报的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付出劳动,相互配合,教育学生学会主动承担责任,不推诿,不旁观;同时在设计海报图案时,可以请有绘画功底的同学协助完成。
(4)总结提升。活动完成后,写作的文本已经形成,在文本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学习的宝贵资源,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将问题汇总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应用文的阅读对象对文种写作有何影响?哪些因素影响文种的应用效果?宣传类写作常用哪些表达方式?语体特点是什么?这类写作需要借助哪些不同领域的知识?通过思考提升学习水平,从而达到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
3.【项目评价】评价是有效的反馈手段,项目化教学的评价可以作为该项目实施效果的测评,也可以作为课程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方式。评价可以多样化,但是要注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1)小组内评价。每个小组成员在活动中接触最多,可以依据参与活动的次数、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态度等进行不记名投票评价。
(2)组别互评。以组为单位将练习成果交换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评,可以采用课堂分组汇报的形式开展,对于文种的规范性、语言的准确性、结构的合理性、实际的可操作性等进行点评和探讨。汇报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资料收集的能力、PPT制作的能力和宣讲的能力。
(3)教师点评。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可以从活动开展情况、文种写作问题、活动效果等方面展开。
参考文献:
[1]十三五规划纲要[N].新华社,2016-3-1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