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30 04:0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物体微弱磁共振测定技术
生物及物质均带有极其微弱的磁场,这种磁场是电子绕原子核旋转时产生。人也如此,这种磁场可以形成一定的波形。微磁共振测定分析仪(叉称量子分析仪)可将生物体及物体的标准磁场波形计算出并编成代码,储存于共振分析仪中。检测时,仪器感应并收集样本的微弱磁场信息,将该磁场波形与仪器中储存的标准磁场波形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出异常数据。如果被测对象磁场没有混乱,则显示该波形的数据在正常范围;如果有病变,用量化数值表示其轻重程度。
只需人体200根短发,即可用生物体微弱磁共振测定技术进行亚健康程度的测定。在此之前,亚健康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因为头发中存在着蕴涵身体状态信息的电磁场,即使被剪下,头发中的电磁场依然可以释放、传递电磁波。头发中的电磁渡虽微弱,但灵敏的微磁共振测定分析仪依然可以把它捕捉、记录下来。仪器记录下人头发中的电磁波信号后,立即把它变成电磁波能量信息图,医生把这张图与早已设定好的标准图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这个人的身体哪里出了毛病、处于何种状态。这项检测技术始于欧美,通过头发可以得到的身体状况指标达3000多项,但用于亚健康状态检测则只需15大项、67小项,包括疲劳状态、压力指数、情绪指数等。可查出情绪正常还是有焦虑、抑郁等。例如,焦虑的正常指数为50~100。如检测值为100以上,提示存在焦虑状态。可对心血管、神经、内分泌、消化等系统进行监测,例如:营养平衡时,碳水化合物正常指数为40-100;检测值如超过100,说明被测者体内碳水化合物失衡,提示近期该物质摄入不足。
胶囊内镜检测
胶囊内镜检测技术的适应证有: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无用性发现者;其他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学异常;各种炎症性肠病,但不含肠梗阻者及肠狭窄者;无法解释的腹痛、腹泻;小肠肿瘤(良性、恶性及类癌等);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
胶囊内镜检测技术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再随身携带图像记录仪,就能开始内镜检查,无需麻醉,不耽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胶囊随着胃肠的运动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同时对经过的腔段连续摄像。并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图像给病人体外携带的图像记录仪进行存储记录,通常情况下智能胶囊吞服8~72小时后就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微创外科技术
微创外科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三大主流之一,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胆胰脾疾病最为常见。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类似,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直径为3~10毫米)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腹腔镜手术多采用2~4孔操作法,其中一个开在人体的肚脐眼上,避免在病人腹腔部位留下长条状的伤疤,恢复后,仅在腹腔部位留有1~3个0.5~1厘米的线状疤痕。可以说是创面小、痛苦小的手术,也有人称之为“钥匙孔”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减轻了病人开刀的痛苦,缩短了病人的恢复期,还降低了患者的支出费用,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手术项目。
篇2
1.1无统一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库
目前国内尚未建立涵盖已经由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数据库,无法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各地采用条形码技术管理时,需自建产品信息库,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由于产品信息实时动态变化,使用自建产品信息库,维护难度较大,从而难以保证产品信息的准确。
1.2医疗器械条形码信息单一
近年来,国内许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为了利用条形码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功能提升单位的物流管理水平,都在尝试开发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我国医疗器械条形码使用程度低,医疗器械条形码仅包含品名信息,而与医疗器械密切相关的生产批号这样的重要信息游离于条形码之外,不便于直接通过医疗器械自身包装上的条形码来快速准确完成数据采集。使用者只能是根据自身单位管理的需要另行统一编码、打印,再对医疗器械逐个加贴,即所谓的“贴码”,才能实现条形码技术管理。额外贴码需要增加人工和成本,还可能造成人为的差错。
2建议
2.1以高风险品种开展试点工作
医疗器械分类复杂,品种繁多,同步实行条形码技术管理工作量及难度较大。应以高风险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等品种为突破口,启动医疗器械国家统一编码工作,制定统一的条形码标准,开展试点,待医疗器械条形码技术、管理技术、电子监管网络趋于成熟后,再逐步实现全面推行。
2.2制定统一的医疗器械条形码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与国际通用的商品条码标准相一致的医疗器械条形码标准,统一规范医疗器械编码方式、分类标准、条码印刷尺寸及条码在医疗器械包装上的位置,条形码所含内容包括:国家医疗器械编码、医疗器械批号等。为在医疗器械流通、使用全领域实行统一条码化管理创造条件,同时促进国际间合作。
2.3建立基于条形码技术的医疗器械准入制度
为强化条形码技术的推行力度,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从生产环节就开始重视条形码的推广使用,建议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规定进入市场(包括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的相应医疗器械品种,均须印有全国统一标准的条形码,以便于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之间流通流通时的条形码管理实现无缝对接,避免经营、使用单位额外“贴码”负担。
2.4搭建远程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平台
为实现远程产品信息数据对接,应通过互联网搭建远程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平台。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根据分工,通过平善基本信息数据库。并通过授权实现基本信息数据库信息的共享。
3结语
篇3
【关键词】医疗物联网;远程监控;无线传感器网络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各种慢性疾病的产生使得健康护理和医疗资源的短缺问题愈加明显,并且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为病人提供更为高效的医疗和监护服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众多科研机构、个人以及政府组织的努力,远程医疗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并且在多种应用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如医院、诊所、事故现场以及紧急救助情况下对病人实施监护。
一、国外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监控系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了远程医疗监控系统的研究,部分公司还推出了面向用户的产品和系统[1][2][3][4]。
(1)高校及研究机构
苏黎世理工学院开展了AMON项目的研究。AMON是一个为患有心脏病和呼吸疾病的病人设计的可穿着的医疗监控报警系统。该系统采用多参数采集机制,对病人的血压、脉搏、体温、血液含氧量进行监控,采集后的信号通过蓝牙传输至腕戴装置,然后经由蜂窝网络(GSM / GPRS)传输到医疗总控中心进行信号分析处理,从而实施监控。美国的哈佛大学开展了Code-Blue项目,主旨在于提供紧急救助或灾难情况下的现场医疗监控。研究人员自行开发设计了便于携带的小型血氧仪、ECG,并结合了ZigBee通讯协议,将信号传输给医疗救助人员。通过对所采集到的生理信号的计算处理,灾难现场的救助人员可以有效地了解病人需要优先救助的疾病,并可将病人的生理信号指标实时传输给医院的总控制室,从而便于医院里的医疗人员提前做好相应的救助准备。
(2)企业界
除了大学等研究机构外,一些世界领先的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商也投身于远程医疗监控系统的研发。英特尔(Intel)的Proactive Health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基于前摄性计算机系统的传感器网络,帮助病人在居家环境下了解、管理自己的健康情况,从而提高其健康指数和生活质量。IBM也联合医用传感器制造商和手机制造商研发“Pillbox”项目,用于监控病人生理信号的变化。该系统利用手机经过Internet将病人的生理信息传递给医生和值班护士。当生理信号发生变化时医疗人员将会做出反应,在对病人生理信号进行诊断之后,控制中心将会发送一个提醒信号给病人,如应服用药物,或者采取其它自助措施。“Pillbox”同时还协助医生监控病人服药的情况。
二、国内现状
目前,国内也有部分高校和研究单位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5],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目前来看,发展依然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1)高校及研究机构
复旦大学方祖祥教授领军的研究团队,在2008年提出了“院外心脏病人远程实时监护系统”原型系统。该系统是一套基于GSM/GPRS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及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功能原型系统。其工作原理如下: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由远程移动终端和医院监护中心两部分组成,一个医院监护中心可以同时监护多个病人。远程移动终端由患者携带在身上,随时随地监护患者的心电信号,并实时地将心电数据通过GSM/GPRS无线移动网络传送给医院监护中心,以便医生及时诊断。当患者心电出现异常时,医院监护中心将自动报警并提示值班医生;同时,监护中心的GIS系统根据移动终端上传的GPS信息自动指示病人目前所处的地理位置。
(2)企业界
目前国内从事医疗远程实时监控技术产业化的企业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迈瑞、联影、及深圳新元素医疗公司等都在研发远程医疗系统。新元素医疗公司现有三大类医疗信息技术产品:基于数据采集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无线远程健康监护平台;基于无线移动技术的院内信息化平台;基于体外冲击波技术的体外碎石机和骨科治疗机。但是该公司所推出的健康监护平台可检测的人体参数还很单一,满足不了各类慢性病人和老年人群的健康监测需求。
篇4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医院管理;自动识别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723-02
RFI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Medical Industry
WANG Yan-zhe1, TAN Ying-li1, WANG Ya-tao2
(1.Shijiazhuang Medical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71, China; 2.Hubei Scishine Telecommunication Tech. CO., Ltd, Wuhan 430071, China)
Abstract: After introducing the RFID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RFI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medical industry made a in-depth analysis research.
Key words: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ospital management;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1 RFID技术简介
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项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 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走向成熟。它由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
1.1 标签(Tag)
也被称为电子标签或智能标签,它是内存带有天线的芯片,芯片中存储有能够识别目标的信息。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1.2 读写器(Reader)
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读写器分为手持和固定两种,
1.3 天线(Antenna)
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2 RFID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
在医疗系统中,身份识别的功能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样品识别,第三才是提高数据录入效率。医院信息化的目的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病人给予正确的处置,同时要将处置的环境进行准确的记录。在全球范围内,医疗错误的严重性非常大。据统计:美国每年因为医疗错误所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在48000~960000 人之间,医疗错误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全美死亡人数中高居第五位,而在我国造成类似医疗错误的概率更高,这种风险主要由于知识和信息掌握的不够,以及身份识别的错误。科学、合理的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大大降低这种医疗错误。那么就目前的医院信息化程度,以及对未来的展望,RFID技术都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呢?
2.1 医院工作人员胸卡上的应用
现状:HIS系统以及其他的应用系统,帐号和密码需要工作人员牢记,而且系统登录时输入繁琐,并且安全系数低。
应用后:人员登录系统不用输入帐号,扫卡即可,也可以设置密码,方便、快捷。并且由于系统登录需要唯一的人员证件卡和密码两道保障,使用更加安全。
2.2住院患者腕带的使用
现状: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细而繁多,并且需要很强的耐心和细心,不容出现半点差错。主要体现在:查房时无法快速了解病人正在使用的药物;护士每日发药核查费时费力,有可能出现吃错药、打错针的现象;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无法马上获取病人既往病史、过敏史等基本信息;病人基本生命特征还采用手工加纸张来记录;无护士工作统计及工作责任的明确等。
应用后:通过RFID标签的独有的唯一性特性,能够快速精准的识别患者信息,快捷提取最新医嘱信息,从而节省了宝贵的抢救时间,避免由于疏忽出现的医疗事故。并且可以对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做到可追溯管理,减轻医护人员日常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把医护人员从日常繁重的工作当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到位的服务。
2.3 供应消毒中心器械包的消毒跟踪
现状:目前消毒供应中心,提供全院无菌物品的供给,人员工作强度大,工作无序,信息化程度低,医院高层难于管理工作流程,对手术包消毒过程无法有效地监控,无法进行质量的追溯。由于人员疏忽、采用纸张交换信息造成的二次污染和医疗事故频频发生,浪费现象屡禁不止。
应用后: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加强了供应室业务数据的采集、传递、存贮和使用管理,促进了信息共享,使医护人员、决策者、管理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其所需信息,提高工作质量;并且解决供应室手术包流程缺乏可视化、信息化、可追溯管理的问题,做到针对单包器械进行追溯。通过对手术包消毒流程人员管理,使得医院对员工计件考核准确。避免手术包流程中的交叉感染或消毒不彻底造成的隐患。
2.4 医疗垃圾的跟踪
现状:目前由于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缺乏对于垃圾处理各环节有效、全程的监管,致使医疗垃圾分类混乱,或者分类收集不合理,单独处理的未单独处理、需要焚烧的未焚烧,从而导致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少部分医疗垃圾被非法进行二次加工或作为其他日用品的原料的现象屡见不鲜;以及医疗垃圾在运送的过程当中产生了新的二次污染现象时有发生。
应用后:结合医疗垃圾管理系统和医院实时定为系统,各防疫和行政单位可以即时而且准确地掌握整个处理流程的动态信息,进而防止类似非典型肺炎疫情的院内感染管制问题再度发生。规范医疗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避免医疗垃圾流出进行再利用造成的医疗事故;整个过程采用扫描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避免出现二次交叉感染;通过垃圾处理各个环节的人员刷卡登录,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在出现医疗垃圾流失、发生事故等情况下能够快速精准的进行追溯管理。
2.5 药品管理上的应用
现状:目前在医药行业由于药品批发企业多而小,储存、运输中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并且药品缺乏统一的标准编码,物流信息系统严重滞后,严重影响药品质量监管,以及到药品在患者身上的使用,整个药品流通环节没有全程跟踪机制,缺乏可追溯管理。
应用后:将药品从制造到分销、使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对物理对象进行识别,做到全程可追溯管理的目的。减少医疗领域药品生产、配送、处方、和服药等方面的错误,杜绝给病人吃错药,或者某些过期、假冒药品。
2.6 分诊上的应用
现状:目前各种门诊分诊系统均没有解决人员空叫得问题,但是又不能将患者局限在一个圈子里,导致了大夫在叫号的时候出现空叫的现象的发生。
应用后:通过RFID的定位功能,可以很好的帮助系统自动捕获患者的具置,实时地通知系统患者的状态,从而解决了叫号系统空叫得问题。
2.7 输液上的应用
现状:门诊输液是当前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量大,业务繁忙琐碎,然而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危及病人的安全。同时,由于每天需要接待大量的患者及家属,也使医院的门诊输液室成为人群对集中而流动性较大的场所,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目前大量的医疗机构没有实现数字化管理,少数医疗机构实现了数字化,但仍没有解决输液核对病人信息时需要人工核对,难免会出现医疗差错的问题。
应用后:利用RFID的唯一标识性,采用输液过程中人员药物互相匹配的方式,减少了医护人员医疗差错;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3 RFID的应用展望
目前医院的信息化的方向正在向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我们医疗服务的质量,而我们借助于RFID这样的信息手段正好可以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从而解决目前医院对患者整个就医流程缺少可视化、信息化、可追溯管理的问题。并且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很分散,虽然大部分业务数据相关联,但是由于系统与系统的结构、存储差异,造成了可追溯性不强,使得管理上无法更加规范,且流程化凸显不够,在医疗行业通过使用RFID技术,尤其是在采用RFID技术移动的追踪病人,可以实时了解病人在就诊时的行动及状态,使就诊病人具有安全感,且使医院能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调动医疗资源,才能有效地实现医院管理的核心价值。
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引进以及成本的降低,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必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RFID技术的应用逐渐进入一个成熟的应用期。可以预见,RFID技术在医疗信息化行业当中必将前景光明。
参考文献:
[1] 刘发贵,蒋瑞林,胡耀民.RFID中间件及其仓储管理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6(13):272-273,276.
篇5
(1)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倒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2)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3)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4)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篇6
一、拓展服务内容,满足新的医疗需求
必须明确医院的功能定位和目标市场,必须了解社会对医疗保健的欲望和需求,了解不同阶层、不同人群、不同收入者对医疗费用、对不同档次医疗服务的承受能力,预测医疗市场的有效需求和增长潜力,不停地寻找创新机会。例如:预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根据需求,开展小儿心脏外科,创新医疗市场,赢得病人,提高医院的效益;针对夏季气温高的实际,实行错时门诊,早门诊6:30挂号,17:00~21:00开放夜门诊,更加方便老百姓;推出低于常规收费一半以上的“50元体检套餐”,使邻近农民以及外地民工均能够受益。
二、利用高新技术和适宜技术占领医疗市场
医疗科学技术创新是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应有于医疗服务的过程,是医疗技术进步的核心。只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技术进步正在对医院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使医院不断赢得竞争优势。谁最早把高新技术用于临床,谁就早占领医疗市场。既要发展领先水平的先进技术,发挥其对医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考虑技术的适用性,重视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强调其应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技术的先进性和成本效益的统一。要将重点放在临床技术创新,要瞄准科技前沿,引进具有先进性的新技术、新设备,使诊疗手段及质量迈向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创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为此,医院既要有长期规划,着眼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又要有阶段性目标,从小型技术项目入手,发挥其短平快的作用,为长期技术创新积累资金和经验。
三、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我院“硬实力”建设
(一)打造花园医院
优美环境可以提高医院的美誉度。在我院绿化建设方面,制定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规划和设计好绿化方案,做到树木高矮搭配,花草四节常绿,走廊花香四溢,病房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舒适优美环境,争强医务人员的荣誉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二)更新仪器设备
为提高我院硬件设施,加大购买先进仪器设备,全力推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提高诊疗水平。要加快建设中心ICU、血液透析、高压氧舱、阴道镜、腹腔镜等已经具备运行条件的科室和设备,全部开始运行。医院统一协调,加强领导,专人负责,不断扩展新的应用项目。
(三)加快新科室建设
调整技术骨干充实急诊科、ICU等重要部门,进一步健全护理质量管理机构质控体系,完善制订紧急状态下护理调配方案。要加快针对高危人群多发科室的组建,积极组织专项质量管理组成员进行全程追踪督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使病人得到安全优质的护理。要加强对内窥镜、口腔科、消毒供应室、产科病房、新生儿科室的管理。
四、更新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院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专业人才,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强化,更新医院的人才队伍素质,提高医院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优化医院人员结构和增强整体救治能力。
篇7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医疗保险
一、医疗保险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必然性
随着中国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管理服务改革的深化,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经办服务网络系统初步建立、数据的统计分析日趋精细,联网结算正在逐步推开,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整个信息化建设无论是硬件配置还是软件设计,都比较科学合理,总体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实现了持卡就医,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联网实时结算;二是进行一体化管理服务,信息共享和系统整合成为发展的主流;三是与定点医院管理系统的结合程度比较紧密,不少地区初步实现了对病床情况、疾病诊断情况的实时监控;四是利用医疗保险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工作已逐步开展。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疗保险中应用的优点
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不仅是提升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的必须手段,也是推行管理服务规范化的重要措施。信息网络要发挥三种基本功能:一是系统日常业务经办功能,使系统运行既符合制度、政策、管理的要求,又能做到流程简化,提高效率;二是系统程序实施过程监控的功能,通过计算机程序管理、数据化管理,提高管理科学化、透明度和公正性;三是能够提供完整数据并进行运行分析、制度评估和决策参考的功能,指标体系既科学又简明,数字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一)数据的安全性得到有力的保障
为了解决基层单位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各医疗机构补偿窗口的计算机没有本地数据库,所有的资料和数据借助于我们卫生系统的广电城域宽带网实时传递到业务管理中心的中心服务器,所有的数据计算和统计都统一由中心服务器完成,数据统一存储在服务器外置硬盘上,每天进行备份保存于磁带机,并且进行异地保存,保证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尽快恢复数据,在中心机房我们另建有网络版的病毒服务器来抵图,网络系统的总体结构御网络上存在的安全问题。
(二)软件的可控制性强
软件分为运行子系统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用户的权限容易控制,在全区参保人员名单录入完成之日起,全区所有单位都不能随意进行名单的补充和修改,杜绝了基层的不规范行为,同时对不同用户进行分类权限控制,什么人干什么事,都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控#操作员每补偿一笔,都自动记录到其工作统计中,便于今后的责任追究,数据的及时性得到很好的利用。由于数据的及时传输给政策的决策者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在操作的过程中有问题我们可以立即发现对医保资金的及时分配调控有的放矢,对医保政策的调整提供数据保障。医疗保险机构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减少操作过程的人为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内部控制自动化。根据业务流程和业务系统功能划分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能,明确业务操作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加强个人账户管理
可以使参保群众得到方便高效的补偿,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应按规定为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及时记录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的收入、医药费用支出和账户结余额等相关信息。对个人账户实行委托管理的统筹地区,应明确委托方责任和管理权限,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个人账户由当地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应加强个人账户基金的支出管理和监督。实行网络管理,最大的优点是减少了参保人理赔的手续,在参保人出险住院时凭医保卡登记,进行入院告知后,软件就会按照医保目录进行可报销的分类,在结账时操作员就可在很短的时间内结算补偿完毕。由于软件的不可作弊性,减少了审批程序,参保人当场就可以得到补偿。
三、医疗保险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标准化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标准化建设涉及到系统技术和指标体系。系统技术的标准化指的是,定点医疗机构、税务、银行等管理信息系统和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数据接口、数据库结构、技术指标能够兼容。系统的开放性、数据库结构、各层管理的独立性、信息传递的保密性、信息访问的授权性是系统技术标准化中的基本要求。指标体系的标准化 ,即和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基本要求相符合,统一字段、统一编码、统一口径更有利于指标体系的信息化。其一,国际上流通的方法和标准要充分的应用。其二,要严格的执行国家的相关标准。关于一些尚未制定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医疗保险业务,要按照人保部所制定的统一标准执行。
(二)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政策施、制度设计的同步进行
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以新农合城乡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为基础的医疗保障体系。体系的逐步完善、全面建立的任务还较为繁重。在新问题、新情况不断的出现的状况下,进行下一步的统筹城乡医疗保险,有更高的信息化要求。将其设计为同步,能够使政策人员更好的参与信息的设计,从而让政策设计的理念更好的融入到建设信息化的细节中,并全面、准确的反应出政策的需求。
篇8
关键词:医疗自助服务;自助挂号;信息化医疗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2
Discussion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dical Self-service
Yang Guangqian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Information Section,Guangzhou510260,China)
Abstract:Wi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coupled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the implementing conditions of self-help medical service in our hospital were ripe.If self-help health becomes a reality in many hospitals,the appropriate difficulty,expensive problems can be mitigated.This article is from registered self- help,terms of payment,report form print self to explain the establishment of hospital self-service system.
Keywords:Medical self-service;Self-registered;Medical informatization
在我们国家,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而言于整个求医人数来说是非常有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全国两万多家医疗机构要报务于全年近30亿的患者,每一个医生要服务于近期1000人口,而在发达国家是3个医生服务近1000亿患者,差距较大。可见看病难、看病贵也不足为奇,所以解决当前矛盾的主要途径除了加大对医院建设和医生数量的培养,实行信息化自助医疗不失为一个解决当前看病难一个好办法。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是针对这个难题,从挂号、缴费、报告等方面来建设自助医疗系统,效果很显著。
一、自助挂号
(一)自助挂号机
据国际上专业调查公司所言,患者在挂号、候诊时间上面所花的时间占整个就医时间的40%,排队时间长、等候医生就诊时间长,成为病人对医疗非常不满的重要原因。我国一些医院已开始使用信息自助医疗来缩简就诊时间,提高诊疗效率,我们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已经用这个自助系统来挂号。其自助挂号的基本流程为:以挂号机为单位结算,在同一个进程中进行,且使用相同的socket连接,如果结算过程中出现未知错误,关闭连接。结算开始后会在后台执行,单笔结算正常流程为:系统初始化->开始结算->生成结算报表。如果某台设备结算出错,会提示是否继续结算,是则跳过当前结算设备,从下一台设备开始结算,否则结束结算进程。因为我国还有实行全国一致的就医卡,我院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发行羊城一卡通,来实现登陆自住系统。
二、自助缴费
缴费这个流程在医院方就诊的环节当中也是浪费时间、让病人心烦的环节,也是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我院通过采用北京诺恩开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恩)设计和开发的自助医疗服务系统,再利用刷羊城通卡来实现缴费上的快捷。广州市的市民已经习惯于用刷羊城通卡来消费,在医院的挂号扣费、刷卡转账(POS)上进行自助缴费功能。从而可以有效地为病人解除排队缴费浪费时间的苦恼。具体的流程是:系统进入刷卡消费页面后,程序会先初始化羊城通读卡器,初始化失败会给出相应提示然后退出系统,初始化成功后,程序会先判断羊城通卡是否为黑名单卡,如果为黑名单卡可程序会捕获黑名单卡,如果验证羊城通卡正常,则继续判断卡上余额是否足以本次消费交易,如果余额不足则给出相应提示,然后结束本次业务流程,如果足够,程序则会进行消费预处理操作,此时程序会先把预处理消费明细日志记录在自助终端上,然后再记录到数据库中,记录成功后,程序执行消费,更新终端上本次消费日志标志,然后再更新数据库中本次消费的标志,最后再打印缴费收据及挂号单。
三、自助打印报告单
在医院就诊等个报告单,也是让病人心烦的事情,要么等候的时间很长,要么在取报告时出现错误,报告单都是放在科室的窗台上面,没有顺序,在取的进候很有可能取错、遗失、隐私资料泄露等缺点。随着医院信息自助系统的不断应用与完善,各个科室尤其是那些比较忙的辅检科室的报告系统的建设也在不断地进步,并且国内不少医院已经具备统一打印报告单的能力和平台,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使用自助打印系统时,通过使用医院“刷羊城通卡”、或指纹识别技术确定系统使用人员的身份,在选择报告单类型后,自助打印报告单系统将连接不同系统的数据库,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报告单,使用人员只要选择打印即可。
四、自助查询系统
二级医院据国家相关要求,在医院的便利的地方应设置信息自助查询。在触摸屏上设有电脑查询的入口,病人可以通处这处入口登陆进去,可以清楚知道医院的各种各样的医疗信息,例如有哪些专家门诊、有哪些科室设置、医院最近有哪些新技术的突破、以及病人在就医期间的各种费用细则等等,明明白白,一清二楚,让病人心理了解医院,从而增加对医院的信任度。
五、医疗自助服务网站
最近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自助服务网站在提供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其它任何一种平台都无法比较的优越性,不仅以此为基础向病人发送一些短信外,而且还可以根据病人的各个人的资料建立病人的健康数据库或者健康档案,也可以让病人根据自己所需实现与医生的视频互动,增加他们之间的了解和认识,也可通过病人的具体病情让病人自助选择相应的视频,了解如何根据自己的病情维护自己的健康等等,这可以充分发挥优质医院的优势,扩大其影响力,更方便为老百姓就医服务。
虽然医疗自助服务系统开展的医院不多,但它的优越性是非常之强,它将为整个医院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带来深远的意义。如挂号不再需要排长队,在网上可以提前实预约,咨询不再需要和医生面对面,病人可以随意地根据需要来自助查询医院的各科信息,自己在医院所花费的各种费用。通过这些自助医疗不仅可以给病人带来方便,也会提高医院在大众面前的透明度,改善整体形象,而且可以大增加医生和病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可以很好改善医患关系,同样医院的公共关系也会大提升。但它也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如人与人的交流会变成人与机器,机器与人的交流,比较机械,缺乏感情上的沟通,所以暂时只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只是部分有条件的医院在实践。
总而言之,根据广医二院的自助医疗体系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这个自助医疗系统的优点是非常明显,它可以把医院的排队难、就医难、缴费难、取报告难等看病难的许多方面都能轻松化解,不失为医改的一大助手,不失为公民就医的好渠道,有利于实现在医院上的科学发展,有利于扩展优质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陈德新,温世铭.信息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3:201
篇9
一、医院购置与更新医疗设备应遵循的原则
经济原则:加强设备购置计划管理,注重投资效益,降低成本,减轻病人负担。
实用原则:注重实用性,优先考虑常规诊疗设备,其次考虑高、精、尖的设备;立足于国产仪器,适当引进国外新设备。
有偿使用原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有步骤地实行大型设备有偿占用制度,促进医院从设备的购进、使用、报废和更新的全过程管理,从而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
二、购置医疗设备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方法
1.投资回收期法
医疗设备动用后获得的纯收入全部偿还购置医疗设备投资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医疗设备投资回收期。其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回收期(年)=投资总额(包括应付利息)÷年均纯收入
如果投资回收期小于或等于借款归还期,则方案可行,可以贷款或集资购置。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效果就越好。
2.预测年收还平衡法
若年净收益大于(或等于)年还本付息金额,则方案可行。所用公式如下:
年均还本付息金额=[C+(n+)Cr]÷n,
(C为借款总额;n为借款还期;r为借款年利率)。
年净收益=年检查(或治疗)人次数×每次收费-相关业务支出。
3.年还本付息最低业务量预测法
如果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后的业务量预计将大于或等于还本付息的最低业务量,则可购置。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最低业务量=(f+c)÷(P-V)。
(f为年固定业务支出;C为归还借贷本息;P为每次收费价格;V为单位变动成本)。
三、购置医疗设备投资决策的案例分析
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就是选择比较各方案经济效益最佳的期望值。现作以下探讨。
1.医院在投资资金有限情况下方案的选择
案例1:设某医院需购买各种医疗设备,现有125万元资金,各方案的数据见表1。
分析:假定表1中的各方案都是相互独立的。若有相互排斥的方案出现,在组合时每一组方案中只能列入相互排斥方案中的一个。
根据表1中的购置方案,不大于125万元的方案组合及其净现值可列于表2。
从表2知,方案2、3、4、5组合起来的净现值最大,可得33.925万元的收益。所以该组合的方案为最优。
2.设备使用寿命不同的情况下方案的选择
案例2:假设某医院需购置1台医疗设备,方案A购买的医疗设备使用寿命为12年,净现值为8万元;方案B购买的医疗设备使用寿命为8年,净现值为6万元。两个方案的资金贴现率均为10%。
分析:若从净现值来看,方案A优于方案B,因为方案A可多得2万元的收益。但一般情况下,方案A未必最优,应作具体分析。为便于比较,必须从长期观点计算总净现值:假设第1台医疗设备寿命完了后,可再买1全相同的设备替代它;待第2台寿命完了后,再买第3台……;并假设贴现率和长期净现值效益都不变的情况下,计算总净现值。其计算公式为:
总净现值=,
(式中ν为净现值;i为贴现率;n为寿命数)。
方案A的总净现值==117412(元)
方案B的总净现值== 112465(元)
通过计算可知,比较两个方案的总净现值,方案A比方案B可多得净现值4947元。因此,应选择方案A。
四、更新医疗设备决策分析时应注意的条件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为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医疗设备的更新工作必须作好决策分析:一要正确处理报废更新和修旧利废的关系;二应有竞争意识;三要与争创医院等级相适应;四应纳入区域化管理。
要更新医疗设备,医院必须具备更新的条件:一要有发展基金;二要与医疗需求相适应;三要与医疗技术水平一致;四要与医院的整体水平相一致。
根据以上医疗设备更新的原则和条件,对医疗设备更新决策应作如下分析:
医疗设备宜采取大修而不需要进行更新的三个条件是:1.大修后可保留原来使用的60%以上的零件;2.大修费小于原型设备购置费和原设备残值之差;3.大修后单位成本小于或等于新设备单位成本。
然而,当出现设备性能落后、接近报废、且有更高效率设备出现等情况时,应进行医疗设备的更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旧设备技术改造,其总费用要大于购置新的医疗设备的费用。
参考文献:
篇10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第三条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五条 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六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
第七条 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八条 卫生部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由卫生部制定公布,并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第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公布,报卫生部备案。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将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列入本行政区医疗技术目录。
第十条 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疗机构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准予医务人员实施与其专业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卫生部公布的准予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不得在临床应用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第三章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
第十四条 属于第三类的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及伦理审查。
第十五条 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实行第三方技术审核制度。
对医务人员开展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能力技术审核,由医疗机构自行组织实施,也可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六条 卫生部指定或者组建的机构、组织(以下简称技术审核机构)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或者组建的技术审核机构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卫生部可以委托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指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第十七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二)在医学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
(三)学术作风科学、严谨、规范;
(四)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建立审核工作制度,制定并公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程序,并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专家库。
审核工作制度、程序和专家库名单报送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技术审核机构专家库成员应当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人员组成,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三)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者法律服务机构,并担任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
(四)健康状况能够胜任评价工作;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技术审核机构聘请上述人员进入专家库可以不受行政区域限制。
第二十条 专家库成员参加技术审核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或者第三类医疗技术前,应当向相应的技术审核机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符合下列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
(一)该项医疗技术符合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
(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相应诊疗科目;
(三)有在本机构注册的、能够胜任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与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其他辅助条件;
(五)该项医疗技术通过本机构医学伦理审查;
(六)完成相应的临床试验研究,有安全、有效的结果;
(七)近3年相关业务无不良记录;
(八)有与该项医疗技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九)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应当提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名称、级别、类别、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情况、相应科室设置情况;
(二)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三)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四)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册情况、资质、相关履历,医疗机构的设备、设施、其他辅助条件、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五)本机构医学伦理审查报告;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
(一)申请的医疗技术是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
(二)申请的医疗技术未列入相应目录的;
(三)申请的医疗技术距上次同一医疗技术未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间未满12个月的;
(四)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未通过审核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在12个月内向其他技术审核机构申请同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再审核。
第二十五条 技术审核机构接到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后,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予以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组织相关专业专家按照审核程序和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对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并出具技术审核报告。
第二十六条 技术审核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或者到现场核实有关情况。
第二十七条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结论实行合议制。参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人员数量应当为3人以上单数,每位审核人员独立出具书面审核意见并署名。
技术审核机构根据半数以上审核人员的意见形成技术审核结论。技术审核机构对审核过程应当做出完整记录并留存备查,审核人员的审核意见与审核结论不同的应当予以注明。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确保技术审核工作的科学、客观、公正,并对审核结论负责。
第二十八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自做出审核结论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结论送达申请的医疗机构。
第二十九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申请材料、审核成员书面审核意见、审核成员信息、审核结论等材料予以永久保存。
第三十条 技术审核机构开展技术审核工作可以按照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第三十一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将审核结果报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
技术审核机构每年向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年度开展技术审核工作情况;未在规定时间报告年度工作情况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
第四章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第三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定第二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卫生部负责审定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方可审定其开展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
(一)技术审核机构审核同意意见;
(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应诊疗科目;
(三)该项医疗技术与医疗机构功能、任务相适应;
(四)符合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开展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经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审定后30日内到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诊疗科目项下的医疗技术登记。经登记后医疗机构方可在临床应用相应的医疗技术。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注明相应专业诊疗科目及其项下准予登记的医疗技术,并及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和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和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安全的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
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具有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展不同级别的手术进行限定,并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审核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第四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自准予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之日起2年内,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必要时,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实。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二)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三)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四)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五)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六)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出现第四十一条第(一)、(二)款情形的,负责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注销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项下的相应医疗技术登记,并向社会公告。
第四十三条医疗机构出现第四十一条第(三)、(四)、(五)、(六)款情形的,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专家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复核。必要时,可以组织对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论证。根据复核结果和论证结论,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做出继续或者停止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决定,并对相应的医疗技术目录进行调整。
第四十四条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报请批准其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一)与该项医疗技术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设备、设施、辅助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带来不确定后果的;
(二)该项医疗技术非关键环节发生改变的;
(三)准予该项医疗技术诊疗科目登记后1年内未在临床应用的;
(四)该项医疗技术中止1年以上拟重新开展的。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工作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二)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三)责令医疗机构立即改正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审核。在定期审核过程中发现本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情形的,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二、四十三条规定,做出是否注销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项下该项医疗技术登记、继续或者停止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决定。
第四十八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未经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擅自在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九条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已经准予登记的,应当及时撤销医疗技术登记:
(一)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不符合相应卫生行政部门规划的;
(三)未通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
(四)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
(五)医疗技术与其功能、任务不相适应的;
(六)虽通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但不再具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条件的;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条 医疗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责令其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一)临床应用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擅自临床应用新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的;
(三)临床应用未经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的;
(四)未按照本办法第四十条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的;
(五)未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立即停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
(六)未按照本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重新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或者擅自临床应用需要重新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的;
(七)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准予医务人员超出其专业能力开展医疗技术给患者造成损害的,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未经医疗机构批准,医务人员擅自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的,由医务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
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五十三条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技术审核机构技术审核工作的监督管理。技术审核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取消其技术审核机构资格:
(一)通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
(二)超出技术审核权限或者超出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医疗技术目录,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
(三)受理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的;
(四)严重违反技术审核程序的;
(五)不能按照本办法规定完成技术审核工作的;
(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技术审核机构在第(一)、(二)、(三)、(四)项情形下做出的审核结论,卫生行政部门不作为批准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的依据;已经准予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撤销。
第五十四条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对参加技术审核工作的专家库成员进行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专家库成员资格,5年内不再聘请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并及时通报其所在单位及指定技术审核机构的卫生行政部门:
(一)在技术审核工作中不能科学、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的;
(二)严重违反技术审核程序的;
(三)不能按照本办法规定完成技术审核工作的;
(四)在技术审核过程中弄虚作假、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五条技术审核机构工作人员在技术审核过程中滥用职权、弄虚作假或者非法收受财物以及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技术审核机构应当禁止其参与技术审核工作,并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技术审核机构5年内不得再聘任其参加技术审核工作。
第五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干预技术审核工作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所在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纠正;后果严重的,应当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前已经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医疗机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6个月内按照本办法规定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在本办法实施后6个月内没有提出技术审核申请或者卫生行政部门决定不予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的,一律停止临床应用第三类医疗技术。
本办法前已经临床应用的第一类医疗技术和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与诊疗科目项下医疗技术登记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五十八条异种干细胞治疗技术、异种基因治疗技术、人类体细胞克隆技术等医疗技术暂不得应用于临床。
第五十九条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试验管理办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第六十条 法律、法规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一条本办法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的医疗技术:克隆治疗技术、自体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基因治疗技术、中枢神经系统手术戒毒、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病技术、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技术、瘤苗治疗技术等。
二、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同种器官移植技术、变性手术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