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查验范文
时间:2023-04-11 20:4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生查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孙珞 欧阳英华 钟广辉 吴培祥 单位:天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红外测温仪体温监测准确性红外测温仪的体温监测数据与水银柱体温计复测一致者23例,准确率15.23%(23/151),总体率95%置信区间为(9.53%,20.93%)。病例入境时体温红外体温筛查渠道发现的120例病例中,入境时水银柱体温计复测T<37.0℃者6例,占5%;37.0℃≤T<37.5℃者45例,占37.5%;体温≥37.5℃者69例,占57.5%。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151例确诊病例中,男性88例,女性63例,男女比例为1:0.72。病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62岁,年龄中位数22岁,25%位数9岁,75%位数31岁。病例按年龄组分布(表略)。天河口岸于2009年5月15日在国内口岸检出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截止11月30日,共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例151例。检出时间分布病例来源分布151例确诊病例中,内地病例104例,占68.87%;港澳台病例16例,占10.60%;国外病例31例,占20.53%。病例来源随时间变化情况病例来源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病例来源构成变化情况见(图略)。从可以看出,检出的本地病例构成随呈上升趋势,输入性病例(病例来源:港澳台及国外)呈下降趋势。临床表现151例病例中,发热为常见症状(占80.79%),其它依次为咳嗽(29.14%),咽痛(13.25%),流涕(9.93%),鼻塞(3.97%),头昏、乏力(2.64%),畏寒(1.32%),呕吐(1.32%)等。未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体温监测是目前口岸发现传染病可疑对象的主要途径,必须常年坚持体温监测,和有关研究结论一致[3]。151例甲型H1N1流感检出病例中,提交健康申明卡主动申报症状的21例病例,其体温均低于37.0℃,难以通过体温监测检出。据统计,2008年6月1日至2009年5月1日,入境旅客免于提交健康申明卡以来,天河口岸仅2例主动口头申报。因此,在传染病大流行的应急状态下,旅客必须提交健康申明,如实申报,在流行病学上意义重大。否则,会有一定比例的病例漏检,给传染病疫情防控带来巨大隐患。151例病例中,仅29例主动申报。T≥37.5℃而未申报者87例;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咳嗽、咽痛、流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但未申报者33例。提示要加强对出入境员的检验检疫法律知识宣传,强化入境人员不如实申报健康状况应负的法律责任[7],同时对违法者依法严处,确保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性。有研究表明医学巡查可以有效提高传染病检出率,是口岸开展传染病医学排查工作的重要补充方法[2]。但本文统计发现,医学巡查未发现病例,提示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对出入境旅客的医学巡查,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检出率。红外测温仪进行体温监测准确率仅15.23%,总体率95%CI为(9.53%,20.93%),准确性不高,和有关研究结果一致[4,5],红外热成像人体表面温度监测的额温与水银体温计测量的腋温,其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有研究表明影响红外热成像体温监测仪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如被测物与探头黑体相对位置、系统本身的误差、环境因素及个体差异等[3]。由于该系统应用于体温监测属新开发技术项目,影响因素较多,尚没有系统的研究报道,值得进一步探讨,提高其测温准确性[3]。
笔者认为,开展红外测温仪准确性研究及实际使用调校过程中,没有必要将绝对准确作为研究或调校的目标,关键是能否有效筛查出发热病例。天河口岸通过体温监测检出的120名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51例病例入境时体温低于37.5℃,占42.5%。若将体温监测仪报警温度下限设定为37.5℃,有相当比例的病例可能会漏检。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期间,深圳皇岗口岸将红外测温仪的报警温度下限设定为37.0℃,体温监测效果良好[9]。
故笔者建议,在传染病大流行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宜将红外体温监测仪报警温度下限设定为37.0℃,在流行病学上意义重大。随着对传染病的发病机理、流行特征、临床症状、愈后等方面的深入认识,同时综合考虑医疗卫生资源的可获得性等诸多因素,适时、适当调整体温监测仪的报警温度下限。151例检出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欧剑鸣等的报道一致[6]。检出病例的时间分布及病例来源均与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现状基本一致。提示在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要密切关注全球发展动态,根据疫情流行特征的变化调整防控策略,加强有针对性的检疫查验,明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提高口岸疫情防控能力[8]。
篇2
[关键词] 止痒搽剂; 微生物限度; 验证
[中图分类号] R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56-03
Study on the Microbial Limit Test of Zhiyangchaji
QIU Kaifeng ZHU Ju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5101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icrobial limits in Zhiyangchaji. MethodsThe bacteria ,molds ,yeasts and controlled bacteria were counted by the common methods ,dilution method and membrane adhering method. ResultsThe recoveries of Candida albicans,Aspergillus niger in test group and diluted control group were above 70% when common method were used. The recoveries of Escherichiacoli,Staphy lococcus aureus,B acillus subtilis in test group and diluted control group were above 70% when 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 was used. Staphy lococcus aureus can be detected by dilution method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an be detected by 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 ConclusionThrough t he technological validation ,the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ChP.in force.
[Key Words]Zhiyangchaji; Microbial limit; Validation
止痒搽剂为我院传统医院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五指柑、大风艾、地肤子,此3味中药在体外有不同的抑菌作用。现根据《中国药典》2005版,对其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BL),营养肉汤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稀释剂: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均来源于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菌种
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黑曲霉菌[CMCC(F)(98003)](以上均来源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
1.3 样品
止痒搽剂,本院自制制剂,批号分别为:0802018、0802278、0803201。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液制备
取样品10mL,加入pH7.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使成1∶10的供试液。
2.2 菌液制备[1]
①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经37℃培养18~24h,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改良马丁培养基,经25℃培养24~48h,上述培养物分别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备成每1mL 含菌数为50~100cfu 的菌悬液,备用。
②取经25 ℃培养5~7d的黑曲霉菌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物,加3~7mL0.9 %无菌氯化钠溶液洗下霉菌孢子。吸取胞子悬液(用管口带有薄的无菌或纱布能过滤菌丝的无菌毛细吸管)至无菌试管内,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备成每1mL 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
2.3 细菌、霉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①试验组分别取1∶10供试液1mL、0.5mL、0.2mL,加上述菌悬液1mL,置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中,倾注温度不超过45℃的溶化的琼脂培养基15mL,待凝固后置35℃培养48h,白色念珠菌置25℃培养72h,点计菌落数。②菌液组分别取菌悬液1mL 置平皿中不加供试液,余下方法及结果判断同试验组。③供试品对照组取1∶10供试液1mL,除不加菌液外,余下方法及结果判断同试验组。④稀释液对照组取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mL替代供试液,余下方法及结果判断同试验组。⑤回收率计算回收率应不低于70%试验组菌回收率=[(试验组平均菌落数- 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100%稀释液组菌回收率=(稀释液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100%
3 试验结果
3.1 常规法及培养基稀释法
由表1结果可见,用常规法试验,白色念珠菌和黑霉菌的回收率都高于7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均未达到70%。用培养基稀释(0.5mL/皿)和(0.2mL/皿)试验各菌株的回收率,稀释至0.2mL/皿时,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还是为0。因此,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检查可用常规法,细菌检查不适合用常规法及培养基稀释法。
3.2 薄膜过滤法[2]
取1∶10供试液1mL,加入100mLpH7.0的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过滤,再用300mL、400mL、500mLpH7.0的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分3次、4次、5次冲洗滤膜,在最后1次冲洗至剩约30mL冲洗液时加入相应的菌液1mL,摇匀,滤干。然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48h,点计菌落数。本组为试验组,除分别不加菌悬液、供试液外,同法制备供试品对照组、稀释剂对照组。
由表2结果可见,当冲洗液为400mL时,各个菌株的回收率均可达到70%以上,因此可用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数检查。
4 各种检查方法验证
4.1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本品为外用制剂,按药典规定,控制菌应检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验证菌株的菌液制备同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菌液制备。
4.2 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的验证
①试验组 各取1∶10供试液1mL及1mL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分别加入100mL、200mL、400mL、500mL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按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查法进行检查。②阴性菌对照组 将验证菌株改为大肠埃希菌,其余操作同试验组。
4.3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法的验证
①试验组 各取1∶10供试液1mL及1m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分别加入100mL、200mL、400mL、50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法进行检查。②阴性菌对照组 将验证菌株改为大肠埃希菌,其余操作同试验组。
4.4 试验结果
各阴性菌对照菌组未检出阴性对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验证,当培养基增加至200mL时,可检出试验菌,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可用培养基稀释法。铜绿假单胞菌的验证,当培养基增加到500mL时,仍未能消除样品的抑菌作用。
4.5 薄膜过滤法验证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
试验组取供1∶10试液1mL分别加入100mLpH7.0的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过滤,再分别用300mL、400mL、500mLpH7.0的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分3次、4次、5次冲洗滤膜,在最后1次冲洗至剩约30mL冲洗液时加入铜绿假单胞菌菌液1mL,然后取出滤膜,放入100mL胆盐乳糖增菌培养基中,按铜绿假单胞菌检查法检查。阴性菌对照组除将验证菌株改为大肠埃希菌菌液1mL外,其余方法同试验组。
结果在冲洗量达到400mL时,试验组可检出试验菌铜绿假单胞菌,而阴性对照组未检出阴性对照菌。
5 讨论
由于本品中的某些中药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消除或减弱药物的抑菌活性,使微生物正常生长。在薄膜过滤法中,冲洗滤膜时采用梯度法,少量多次,每次滤筒中冲洗液高度应超过前一次冲洗液高度,这样更有利于供试液中微生物的回收。采用贴膜法计数时,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两种试验菌的加入量最好接近50cfu,分别培养24h、48h后计数。否则,因形成的菌落较多或连成片,使计数不准,另外原药液本身有颜色,滤膜被染色后,亦干扰计数。以此次验证试验结果为依据,确定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如下:用常规法测定其霉菌、酵母菌数;用薄膜过滤法测定其细菌数;用培养基稀释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用薄膜过滤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数。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S]. 二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附录93.
篇3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益胃生津通络;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07-02
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原因是由于胃黏膜发生了病理萎缩、变薄,使得胃部分分泌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从而引起发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1]。中医理论的分析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脘痛,健脾和胃、益气生津、通络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个方向。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加用益胃生津通络汤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18~65岁,平均(474±25)岁;病程1~15年,平均(74±15)年;胃黏膜轻度萎缩9例,胃黏膜中度萎缩20例,胃黏膜重度萎缩5例;伴肠上皮化生15例,伴腺体不典型增生6例,伴幽门螺杆菌阳性27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平均(478±28)岁;病程1~16年,平均(75±18)年;胃黏膜轻度萎缩10例,胃黏膜中度萎缩20例,胃黏膜重度萎缩4例;伴肠上皮化生16例,伴腺体不典型增生4例,伴幽门螺杆菌阳性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1)符合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第十四次学术交流会制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并经胃镜与病理活检确诊(病理活检显示固有腺体萎缩,胃镜显示黏膜颜色改变,血管透见);(2)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辨证为脾胃虚弱型(胃脘胀满或隐隐灼痛,大便稀溏,嗳气、泛酸、胃中嘈杂,食少,口干,舌质淡,边有齿痕,脉细弱)或脾胃虚弱型兼有血瘀热毒(胃脘刺痛、呃逆纳少、乏力消瘦,舌黯或有瘀斑,苔薄黄或厚腻,脉细涩);(3)排除有心、肺、肝、肾、脑、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及过敏体质患者;(4)排除合并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5)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6)近4周内未服用抗生素、H2受体拮抗剂等影响疗效的药物;(7)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维酶素片,5片/次,3次/天;吗丁啉,10 mg/次,3次/天,饭前半小时;奥美拉唑,20 mg/次,1-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 100mg/次,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阿莫西林胶囊10,克拉霉素胶囊025,每日2次口服,疗程10天。(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胃生津通络汤:黄芪30g,白术15g,麦冬15g,丹参30g,当归10g,炒蒲黄10 g,三七粉(冲服)3g,白及12g,黄连6g,蒲公英30g,枳壳10g,砂仁6g,百合15g,白芍20g,炙甘草6g。随症加减:痞满胀痛者,加厚朴、川楝子、元胡、木香以理气止痛;恶心欲呕者加藿香、半夏、竹茹以清热和胃降逆;泛酸者加吴茱萸、煅瓦楞,乌贼骨以温中制酸;伴肠上皮化生者加苡仁、三棱、莪术;伴腺体不典型增生者加牡蛎、贝母。1剂/天,水煎300mL,早晚各服用1次。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服药期间均停用其他影响疗效药物,并注意饮食规律,禁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及煎炸食物,禁烟酒。
14疗效评价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2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胃镜示黏膜炎症完全消失,病理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消失。(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胃镜示黏膜炎症基本消失,病理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消失或减轻2度以上。(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示黏膜炎症明显好转,病理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消失或减轻1度以上。(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减轻或加重,胃镜示黏膜炎症无好转或恶化。以治愈、显效和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2结果
21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观察组伴幽门螺杆菌阳性29例转阴22例(7586%),对照组伴幽门螺杆菌阳性28例转阴16例(5714%)。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检查均无异常。
3结论
西医结合益胃生津通络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4讨论
在中医学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部位多集中在中焦脾胃,受到不同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气滞形成,制约脾胃升降功能,出现脾胃不和的临床症状。脾虚不运,易生痰湿,出现脾胃湿热的症状。中阳不振,气血运行不畅而瘀,瘀阻于胃络,则胃粘膜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是由于胃黏膜发生了病理萎缩、变薄,使得胃部分分泌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从而引起发病。有报道称,80%左右的慢性胃炎患者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而且病情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程度成正相关。胃黏膜反复出现炎症改变,会导致胃腺体的萎缩。在治疗上健脾和胃、益气生津、通络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个方向。因此,笔者认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该有以下三个治疗原则:第一,健脾和胃。胃,作为水谷精微收纳之海,其功能正常的发挥,依赖于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脾胃互为表里,不论从生理上还是病理上,他们都是相连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破坏了“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的规律,造成脾胃功能紊乱;第二,活血化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是多气多血之府,脾胃功能紊乱,病变之初病位在气分。所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过程中,行气活血,气血双补,活血化瘀等方法是很重要的;第三,益气生津[2],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较长,患者身体都很虚弱,因此治疗上,要注意益气、养阴。由于患者的脾胃弱虚,气血的生化没有源头,导致胃黏膜无法得到滋养,导致胃黏膜的受损,以及腺体的萎缩。本中药方中的黄芪健脾益气,使胃中津液化生不绝;配以白术,可增加健脾的效果,使得气血的生化,有了源头。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黄芪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白术具有抗胃黏膜损伤作用[3]。麦冬有滋阴、益胃生津,消胀除满的作用;丹参、当归化瘀通络,使津液得以运行;炒蒲黄、三七、白及、蒲公英活血化瘀;黄连辛开苦降,补泄兼施;枳壳、砂仁等疏肝理气、和胃醒脾、止痛,另外砂仁可促进胃肠蠕动,百合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白芍酸甘化阴,使酸得其助而阴生;甘草其缓和中之效,起保护胃黏膜的屏障作用;既可缓急止痛,也可调和药性。诸药合用,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共奏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功效。患者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胃镜和实验室病理复查后,显示患者胃黏膜明显得到修复,腺体也得到了再生,周围的炎症也消失了,产生了很好的止痛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4]。另外,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益胃生津汤能给予病因治疗,较好地抑制幽门螺杆菌。这与方中蒲公英、黄连对幽门螺杆菌有很强的抑制或清除作用有关[5]。最后,该药用药前后无不良反应,说明药物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永锋慢性胃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7-273
[2]聂山文,董靖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7):79-80
[3]陈国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体会[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262-264
篇4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 萎缩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236-0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 、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增厚及 伴有肠腺化生 、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病情迁延,长期消化不良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胀、稍微多食则腹胀更明 显、口淡无味、胃脘部隐痛不适、疲乏、消瘦、纳差、贫血 等,属中医 “ 痞满”、“ 胃脘痛”等的范畴。《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 “ 燥胜则干”。张介宾注:“ 燥胜者津液枯涸,内外干涩之病 ”。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消化液分泌不足,中医辨证属阴虚,其甚者属燥 。治疗以补益胃阴为主,萎缩性胃炎以脾胃为中心,其病理性质为萎缩性胃炎之脾胃虚弱,正虚邪实、虚实并见,脾胃气虚,胃体失养为其本,胃络血瘀,当以气虚为先,以气虚为主。脾胃虚弱,气机雍滞是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理机制。老年阴亏,七情内伤,饮食痰积 ,久病致瘀等诸多因素都可使脾胃功能受损,脾胃升降无力,气机运行不畅,而呈现胃脘部胀满、隐痛、纳差、乏力等症状。日久可见虚弱症状,有的可出现舌炎。在本病的治疗上,目前西医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 的迅猛发展 .人们对 中 医药的认识也逐步提高 , 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天然药物 ,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也越来越广泛。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开发的宝库。笔者采用了生脉注射液治疗萎缩性胃窦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
1.1病例来源
病例来自近3 年内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为 2 2 例,女性为1 8 例,平均年龄4 3 岁,均为萎缩性胃炎患者。
2 治疗方法
采用从整体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辅助以对症抑酸、保护胃黏膜等药物治疗,疗程为1个月至3 个月不等。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食欲改善;胃镜示 胃粘膜灰白区基本消失,显红白相间以红象为主,未见蓝 色血管;病理检查示胃粘膜萎缩,非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 生三项中有两项从重度转为中度或从中度转为轻度。 好转:临床症状及体重明显减轻,但仍遗留一部分症 状;胃镜示胃粘膜区白区范围缩小,蓝色血管透见影像;病 理检查示萎缩病变范围缩小或胃粘膜萎缩,非典型增生及肠 上皮化生三项中有一项重度转为中度或从中度转为轻度。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略有改善或无改善;胃镜示胃 粘膜萎缩未减轻或加重;病理检查示固有膜腺体萎缩程度
和范围均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效果
治疗的4 0 例病例中,显效2 8 例,好转5 例,无效7 例,总有效率为82.5%。
4 讨论
生脉注射液源于生脉散。由红参、 麦冬、五味子等成分组成,为益气滋阴之要方。红参俱有补气、滋阴、益血、生津、强心、健胃、镇静等作用。麦冬 ,养阴为主 ,辅以益气 。现 已证实虚证特别是阴虚发生时,组织的锌铜比值往往降低。麦冬含锶低、含锌量及锌铜 比值 高,可以养阴益气。五味子素,属滋补性中药,具有益 气强阴明日壮筋骨等功效。故生脉作为扶正中药,运 用 生脉 注射 液必须注意审邪,辨证虚实,外邪已尽,仅见气津耗伤者,方可应用【1】。在中医认为,生脉注射液里与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中,人参性温其功效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麦冬寒凉 ,养阴生津 ,五味子酸收,性温敛阴。三药 ,相伍为用 ,及阴阳并补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共奏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之功效 。本病属于虚标 实,寒热错杂之证,以正虚为本,正越虚则邪越结,邪越结 则正越虚,常互相影响难以速愈。恢复脾和胃的功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生脉养胃阴,生津而润燥,平胃散燥湿健脾,理气消胀,使润药不滞碍脾的气机运化,使燥药不伤胃阴,燥中有 润,润中有燥,相得益彰,从而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复、疾病 得以祛除,患者得以康复。
生脉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对该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明显改善本病 的临床症状 ,且对胃粘膜腺体萎缩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是治疗本病较好的药物 。生 脉注 射液 已广泛 应 用于 临床 , 并取得较好疗效 , 对其认识也不断提高 。 随着现代医药工艺的不断发展,必将给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生脉注射液安全 、有效、无毒、价廉 ,其具备了在临床上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基本条件,为临床上众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新的途径。该药为纯中药制剂,应用前景较广,但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临床疗效也需进一步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I] 隆献,万亮瑜.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异同之探讨[J].中医药通报,2004,3 (4):42
[2] 张丙臣.辨证治疗慢性胃炎187例体会[J].河南中医,2005,25(5):42-43.
篇5
一、个案描述
陈星,1.75米,19岁,2011年9月由理科转入文科,进入本班学习。他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课就趴着睡觉,晚自修,“不是在写文章,就是在创作歌曲,或者是在深深地思考”。他独来独往,在班上没有朋友。因为他经常发表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论调,其他同学认为他是个怪人,对他避而远之。对人对物看法偏激,自负的外表下藏着较重的自卑心理。
二、情况分析
高中生活紧张而繁忙,绝大部分同学为了高考,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他的头脑怎么会装满这些奇怪的、不入流的想法呢?经过多次的接触和交流,我对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原来,他并不想上高中,初中毕业时想报考音乐专业。他父亲认为男孩学音乐没有前途,逼着他上高中。所以,他认为自己是在被迫学习,很委屈。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不愿意做的事,怎么做也做不好。加上高中课程本来就难,他偶尔的努力收效甚微,文化课成绩依然游离在班级后游,这无形中又加强了他的挫败感。
三、对策措施
陈星太有个性和想法了,对他讲大道理根本没有效果。怎样才能让他更好地融入高中生活,更健康地成长呢?笔者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1.关爱。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赏识,特别是在“差生”敏感的心灵中。他们怕老师在他们身上贴上“差生”的标签,怕老师认为他们不可救药。其实,很多学生的自暴自弃也间接起源于老师的偏见和不作为。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陈星虽然学业成绩不理想,但是他很聪明,很有特点。在交往中,笔者关心他,保护他的自尊心,挖掘他的许多优秀的品质,并鼓励他好好开发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2.鼓励。高中生心理脆弱而敏感,比较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教师应以表扬和鼓励唤醒学生的信心和斗志,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对于陈星,我以音乐为切入点,鼓励他参加“校园歌手大赛”。他果然不负众望,获得“校园最佳歌手”的称号。我抓住机会在班上公开祝贺表扬他,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同时趁热打铁找他谈话,希望他抓住机会,好好学习,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自己的音乐梦。
3.疏导。没有哪一个孩子生来就不会读书,不愿意读书。陈星也是。他会因为月考成绩不佳而觉得内疚,觉得不孝。“今天因为昨天的碌碌无为而悔恨,明天又为今天的悔恨而悔恨。”说明在他的心中还是有着积极进取的愿望的。他的不专心学习,一方面,是因为他认定自己是差生。“差生是没有权利认真的,你要认真点,别人说你假正经,你要运气好,考好点,别人说你作弊,不要脸。”另一方面,是因为高考即将到了,“即使再认真,也会觉得自己是在挣扎,就像苍蝇扑到蜘蛛网那样,拼命扑打着要逃出来,但是没用。”在完全了解他的真实想法的基础上,我建议他攻读艺术院校,并希望他全力以赴,掌控自己的命运。
4.倾听。学生很在乎老师的评价。有时候,老师的一句夸奖会改变学生一生,一句辱骂会毁了学生一生。所以在师生交往中,要留给学生一只倾听的耳朵,尽量成为学生的倾诉和交心的对象。特别对于像陈星这样聪明而有个性的孩子,没有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之前,一味地灌输大道理是根本没有效果的。他们有太多属于自己的特别想法,并且设立了一道道防卫的心墙。就像他曾说的“你别来找我谈话,我知道你会说什么。让我试试:别灰心,不要放弃?”教师想要让学生接受你的想法,只有将心比心,忘了自己的教育者身份耐心倾听,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四、效果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和尝试,我惊喜地发现陈星渐渐变了。在心理上他由孤独自弃变为乐观进取,在行为上他由我行我素变为关心集体了。在努力学习和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并在不断的进步中树立了信心,在扬长避短中学会了自尊。最重要的是,他不会太偏激了,能以理性的观点看待问题,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同学们以新的眼光看他,愿意与他交往,终于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了。
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厌学;调查分析与对策
中职学生的厌学现象相当普遍,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遏制,将会导致技术工人的缺失,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前锦,必将制约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
笔者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校中职学生厌学行为产生的原因、特点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探索出一种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以期对中职教育提供参考。
一、我校中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根据调查,将调查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想学习,对学习感兴趣;二级是能勉强学习,但积极性不高;三级是上课不听讲;四级是上课看小说、玩手机、睡觉。我们把三、四级学生认为是厌学者。
我们在学校举行了三次座谈会,共印发了500份调查问卷,对500份问卷按男女、年级进行分类,制定出下列表格。
表二中一年级学生厌学的比例为55.2%,二年级学生厌学比例为61.6%,二年级比一年级高1.4%,也就是说高年级学生厌学比例偏高。
表三中男生厌学比例为59.1%,女生比例为54.7%,男生比女生高4.4%。
二、中职学生厌学行为的原因分析
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其中,内因是学生本身,起主要作用。外因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起次要作用。下面就这几方面因素分别进行阐述。
1.学生自身因素对厌学行为的影响
(1)学生基础差。由于受招生环境限制,中职学生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这些学生在小学、初中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进入中职后自然就有厌学情绪。
(2)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乏信心。由于年龄较小,思想不成熟,对人生缺乏目标,对学习缺乏信心,使得厌学情绪更加严重。
(3)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学科本身内在的兴趣。我校只有35%的学生喜欢现在专业,志愿是自己报的,其余学生志愿是父母代填或者听招生老师意见填报。由于对所学专业不够清楚,导致学生不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难免会有厌学现象。
2.家庭因素对厌学行为的影响
(1)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对其一生会产生重要影响。家长的言行、举止孩子都看得清清楚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称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就在于此。
(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在一些家庭里家长对孩子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这无疑给孩子造成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
3.学校因素对厌学行为的影响
(1)教学理念落后。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中职学校的办学层次和规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领导的管理观念、老师的教学模式、学校的管理制度等都跟不上发展的要求。
(2)由于中职教育规模扩大,招生就业形势严峻。生源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学校为了少流失学生,不断放松学校的管理制度,因而,产生管理上的缺失,加上中职学生升学压力小,所以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都缺乏一种竞争力,自然会产生一种厌学情绪。
4.社会因素对厌学行为的影响
(1)社会对中职学生不重视。社会用人单位把中职毕业生同未经培训的普通人员同样看待,工资、福利及升职条件都一样,这样大大打击了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社会制度、社会风气因素对厌学行为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家里有钱,不用自己上班,学不学都无所谓。还有的学生认为家里能帮他找个好工作,混一个文凭就行。
三、中职学生厌学行为的对策
1.学校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校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及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应根据专业知识和新颖教材,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讲解和基础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认识到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渴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办学要贴近社会,服务于社会。学校在设置专业时,要进行市场调查,按照市场发展要求,结合实际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在开设课程方面,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需要为前提。精简过时的、不实用的内容,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使学生能学到真本领,找到好工作。
3.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中职学生未来就是一线技术工人,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即学中做,做中学。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传统的应试教育是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学校应加强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深入了解社会,除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生活和社会知识,提高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发挥作用。学校应主动与家长联系,经常交换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挑选能力强、素质高、经验足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和管理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总之,中职学校是培养生产一线工人的摇篮,未来工业发展水平,他们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解决中职学生厌学问题是一项重要问题。学校、家长、社会都必须行动起来,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对策,为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学生精神活性药物滥用行为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乐昌市300名中学生药物滥用者为研究组,随机抽取与研究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0名正常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自拟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两组自拟问卷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1个因素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将11个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中学生精神活性药物滥用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有药物滥用、学习成绩差、缺课、暴力行为、自觉孤独、家庭关系不和睦,而多与父母交流则为主要保护因素。 结论 中学生是药物滥用行为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及健康的学校、社会环境是防治中学生药物滥用行为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中学生;药物滥用;危险因素;自拟问卷
Investigations of risk factors of drug abus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psychoactive drug abus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formulating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300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Lechang city who were drugabuser as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randomly selected 600 normal ones matched for age and sex.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and so were singleand multiplefactor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Results Single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11 factors between the 2 groups(all P
【Key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drug abuse;risk factor; selfmade questionnaire
近年来,药物滥用在我国部分地区有上升趋势[1,2],尤其以中学生为最,而中学生滥用的药物中又以精神活性药物占绝大部分[3]。中学生精神活性药物滥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此,本研究对中学生精神活性药物滥用行为进行了调查,以探讨中学生精神活性药物滥用行为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中学生药物滥用行为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2006年4月~6月经乐昌市中小学健康调查(共调查9368名)确定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行为的五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学生。滥用精神活性药物及其行为包括:(1)调查前1 mo内吸烟≥1支・d-1;饮啤酒≥200 ml・d-1,白酒≥20 ml・d-1。(2)非治疗疾病情况下使用镇静催眠药(三唑仑、地西泮、安眠酮、劳拉西泮)、麻醉镇痛药(吗啡、哌替啶、美沙酮)、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和海洛因等≥2次。共入组300名,其中男186名,女114名;年龄12 a~20 a,平均(15.76±2.12) a。按性别、年龄,在同班同学中1:2配对选取对照组,共600名,其中男372名,女228名;年龄11 a~20 a,平均(15.55±2.35) a。
1.2 方法 采用自拟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参考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2001年中学生危险行为监测系统问卷(YRBSS)[4],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修订,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习惯、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情况、心理健康、家庭功能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先对18个精神活性药物滥用行为的相关因子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精神活性药物滥用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变量进入水平和剔除水平均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精神活性药物滥用行为相关因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精神活性药物滥用行为相关因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表1显示,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母药物滥用情况、学习成绩、缺课情况、暴力行为、焦虑情绪、自觉孤独、同伴药物滥用情况、家庭关系、与父母交流11个因素两组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
2.2 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础上,采用Backward:LR法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精神活性药物滥用行为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略)
表2显示,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学生精神活性药物滥用行为的主要因素有7个,父母有药物滥用、学习成绩差、缺课、暴力行为、自觉孤独、家庭关系不和睦为危险因素;多与父母交流为保护因素。
3 讨论
国内外研究表明[1,2,5],中学生精神药物滥用是一个多维度问题,其产生和发展与个体、家庭、同伴、学校、邻居及其他社会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Stroker Swadi[6]报道,药物滥用者家庭往往存在关系冷淡疏远、家人之间缺乏信任和交流,家庭其他成员也有药物滥用行为等现象。有研究[7]发现,“母亲中学生”保护因素,如母爱、母亲对子女的满意及母亲与孩子间的和睦关系等,均可减轻早期危险因素的影响。本文结果亦有类似发现。
本文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平衡了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对父母文化程度等18个因素进行了调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父母药物滥用情况、学习成绩、缺课情况、暴力行为、焦虑情绪、自觉孤独、同伴药物滥用情况、家庭关系、与父母交流等两组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差、缺课、有暴力行为、自觉孤独、父母有药物滥用行为、家庭关系不和睦是中学生精神活性药物滥用行为的危险因素,而多与父母交流是保护性因素。
中学生精神药物滥用行为的控制已成为我国学校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需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配合完成。国内外研究表明:学校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interactive methods)及“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kills)、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8]是较为有效的干预方法,家庭中的多维度家庭治疗模式(MDFT)可有效改善中学生药物滥用和其他行为问题,提高学业和改善家庭功能[9]。面对以上危险因素,我们应该对中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精神活性物质危害的知晓率,健全学生的支持系统,增强他们抵制药物滥用的能力。具体措施为:(1)父母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以良好的言行激励孩子,营造一个远离药物滥用、相互关心、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2)建立促进学校(Health promotion school)勉励学生用正确的心态和目标投入到学习中;(3)建立健康的社会环境,用正确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舆论去影响和引导中学生。
参考文献
[1] 陈珊梅,王福清,劳裕昌,等.重庆市药物依赖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1,(1):32
[2] 孙江平,宋逸,马迎华.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调查报告(三)吸烟、饮酒和成瘾类药物滥用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96
[3] 李密,刘志民,赵琴.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50~160
[4] Aann L, Wrren W, Collins JL, et al.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School Based 1991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 and Progress Toward Achieving Related Health Objectives for the Nation[J]. Public Health Reports,1993,108:47
[5] 张河川,宋精玲,郭思智,等.海洛因依赖者生活行为方式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1):36
[6] Stroker A, Swadi H. Perceived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drug abusing adolescents[J].Drug Alcohol Depend,1990,25:293
[7] 朱琳,地力夏提,牙合甫.吸毒人群社会行为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72
篇8
关键词:中学生 攻击行为 校园暴力行为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情绪剧烈变化的时期,情绪上的动荡不安,在外显行为上通常表现为为攻击的产生。近年来,随着校园暴力行为事件有愈演愈烈趋势,而青少年的犯罪率也在逐年攀升。对中学生攻击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南昌市两所中学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中学中所存在的攻击的程度和类型进行了初步调查,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并为营造积极、安全、尊重的学校文化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南昌两所中学共49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一所重点中学,一所普通中学。剔出无效问卷后,共得有效问卷310份。其中重点中学共184人,初中105人,高中79人。普通中学共126人,初中67人,高中59人。
1.2方法
运用同伴提名法和自我评价法,二者结合来确定中学生的攻击行为。同伴提名采用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班级戏剧性提名量表》(CPQ)选取其中的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两个因子。自我评价法采用由Bjorkqvist (1992)编制的《直接和间接攻击量表》,对该量表进行修订,最终使用共计19题,共两个因子,即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
2 结果与分析
2.1基本状况
绝大部分中学生多不具有高攻击性,具有攻击的学生只占总数的14.52%。其中,使用关系攻击的同学较外部攻击的同学略高,外部攻击占5.81%,关系攻击占8.71%。
2.2不同类别中学生攻击行为比较
男女生在攻击性上无显著差异,在攻击类型上,男生多外部攻击,女生多关系攻击;初中与高中学生在攻击性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攻击类型上,两个年段的学生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且都多表现为关系攻击;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在攻击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攻击类型上普通中学倾向于关系攻击,而重点中学两种攻击类型区别不大。
3 讨论
从总体来看,攻击型的中学生非常少,仅占所有被试的15%左右,不足五分之一。但在攻击类型上却存在的一定差异,关系攻击的同学所占比例较之外部攻击的同学要略高,这说明由于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期非常重要,这一时期的关系攻击也非常明显(Durkin,1995)。Crick和Rose(2000)提到,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比较复杂,并且开始建立恋爱关系,导致青少年关系攻击的机会增多。
从性别角度来看,男生攻击性要略高于女生攻击性,但并未造成显著性差异。在攻击类型上,男生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相当,女生则以关系攻击型为主。这与赵艳霞等研究一致:男生涉入关系攻击的程度高于女生,但女生单纯进行关系攻击的比例要高于男生。
Toldos(2005)采用Brkqvist编制的直接和间接攻击量表(DIAS)对四所西班牙中学的653名14~17岁的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男孩比女孩更经常地进行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梁凤华(2005)修订了wemer和Crick的同伴评定量表,在对高中生进行关系攻击的研究中发现高中生关系攻击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国外多数研究者也提出在童年中期,女孩比男孩更具有关系攻击性。从年级上看,初中生与高中生之间在攻击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一些研究不一致,赵艳霞(2007)使用自编的关系攻击量表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年级的升高,使用关系攻击的人数越来越多。从学校类型上看,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在攻击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攻击类型上普通中学学生更倾向于关系攻击。这也与一些研究不一致,如梁凤华(2005)认为,重点高中学生的关系攻击行为高于职业高中;赵艳霞(2007)认为,重点中学关系攻击人数要显著高于普通中学。
参考文献:
[1]DurkinK.DeveloPmentalsoeialPsychology:Frominfaneytooldage.Cambridge:Blaekwell.1995.
[2]赵艳霞.中学生关系攻击的现状及发展特点研究.大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3]Toldos, M. P. Sex and age differences in self-esti-mated physical, verbal and indirect aggression inSpanish adolescents. Aggressive Behavior, 2005.13-23.31.
[4]梁凤华.高中生关系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篇9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阳性率
当前,进行病理研究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进行临床微生物检查,临床检验为诊断感染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在预后效果的评价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因此,微生物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提高其准确性是当下相关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现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集的临床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临床标本作为A组,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集的临床标本作为B组,对比不同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率,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手机的临床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临床标本作为A组,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集的临床标本作为B组。A组共有标本4000份,血液标本800份,粪便标本500份,呼吸道标本1700份,其他标本1000份。B组共有标本6000份,血液标本1000份,粪便标本800份,呼吸道标本2700份,其他标本1500份。
1.2方法 应用半自动细菌检定药敏分析仪对两组临床标本进行生物学检验,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操作。面对两组临床标本的阳性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1.3数据处理 将实验中的各项研究数据准确的录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阳性率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若P小于0.05,代表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生物学检验发现,A组临床标本阳性率为24.05%,B组临床标本的阳性率为26.32%。标本中阳性率最高的为呼吸道样本以及其他样本。将两组标本中阳性率比较发现,呼吸道标本、血液样本以及其他样本间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医学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临床生物学检验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医院检验科室的具有标志性的产物。当前,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微生物检验技术也就变得更加重要。但是,在生物检验工作中,由于病菌复杂、繁多,阳性检出率不是十分理想[2]。
本研究中,两组临床样本的阳性检出率24.05%、26.32%,阳性检出率均比较低。两组标本中,呼吸道标本、血液样本以及其他样本间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数据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不同类型标本其阳性检出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接下来,将对导致阳性率存在的差异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①标本没有按照规范标准采集,这是导致阳性率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标本采集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对患者申请进行检验,等患者有所准备后进行标本的采集。在采集标本过程中,没有了解相关注意事项,最后采集到的标本很有可能不是致命微生物,进而误导医师,无法提供正确的检验信息[3]。②标本运送、保存不规范。标本的运送以及保存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工作流程,做好这一工作可以保证并维持病原微生物活性,减少标本受到微生物的污染[4]。例如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必须立刻送检,不能接触空气,若接触空气的时间较长,会使兼性厌氧菌生长过度,进而影响阳性率的检测结果。临床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标本运送、保存工作加以重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③临床经验欠缺。临床微生物检验靠的是生理学以及形态学的生化反应,在临床检验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有较强的、系统的判断力,还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试验能力。但是,在实际的临床检验中,因为相关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欠缺经验,对微生物检验的原则以及相关流程不能较好的把握,导致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
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重要的参考依据。按照临床检验流程进行阳性率的检验,检验工作人员要和医师交流沟通,努力学习并掌握微生物检验的知识,切实提高实际的操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提高临床生物学检验准确率,才能为疾病诊断、预后提供准确、有效的帮助[5]。
参考文献:
[1]杨柳,郭清莲,申及,等.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4):1573-1574.
[2]杨安芳.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1):1893-1893,1895.
[3]王淑惠,司元国,高静,等.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2):82-83.
篇10
关键词:休闲行为;失范行为;大学生
一、休闲行为和失范休闲的理论分析
(一) 休闲行为的概念
“休闲行为是休闲主体利用闲暇时间和收入等条件,为了满足其休闲需要,自由参与并得到满足的能动过程。”
[1]由于休闲行为是休闲主体的主观行为,也是休闲主体与休闲客体、休闲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休闲行为有优劣之分。那些具有积极的自由,正能量的,当之无愧是“优”的休闲行为,也称规范休闲;反之,则是“劣”的休闲行为,又称失范休闲。
(二) 失范休闲的概念及类型
“所谓的失范休闲(deviant leisure)它描述的是缺乏正面意义的、消极的自由。”[2]失范休闲主要有炫耀性休闲、强迫性休闲、被动性休闲、成瘾性休闲、颓废性休闲等五种类型。
二、大学生休闲失范行为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课题组的成员都是青岛农业大学的在校生,访谈对象是青岛农业大学的在校生。通过个别访谈60多名学生的方式,较为深入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加哪些休闲活动,在参加这些休闲活动时候,有怎样的休闲行为,并其中的失范休闲行为。
三、大学生休闲失范行为的基本现状
(一)本课题组在访谈过程中,观察访谈对象的言谈举止、穿衣佩戴,运用休闲学中“休闲行为和失范行为”理论进行剖析。
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都有自己的钟爱休闲活动和方式。虽然大部分休闲行为不是失范行为,但也有不少同学有失范行为,有此失范行为严重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危及到了他身边的同学、朋友。鉴于本文特意针对休闲失范行为进行研究,所以对访谈中充满正能量的休闲行为案例不做过多说明,主要列举一些访谈中典型的失范行为的案例。
案例1:机电学院大三男生,号称“大神”,从大二下半学年开始他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一节没去上过,整天待在宿舍玩游戏(LOL),就连吃饭都很少出门,基本上靠外卖和舍友带。
在一位热心学长的帮助下,“大神”终于同意接受我们的访谈。访谈过程中“大神”毫不避讳地跟我们说了他的生活状态。“大神”将游戏这种休闲娱乐的工具当成了自己的主业,甚至可以说是变成了大学生活的全部。身体消瘦,眼眶内陷,胡子拉碴,给人一种病怏怏的感觉,对于他的形象,他的舍友是这样调侃的,“经常发现他一个人游戏玩累了,躺在那像是吸了大烟。”他的这种状态不单单是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而且严重影响了他的心理健康。过于迷恋网络游戏,忽视了跟身边人的交流,像微信、QQ等聊天工具对他来说只是让舍友带饭的工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游戏中”是对他最好的描述。
该男生属于成瘾性失范休闲行为。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对网络的需求程度达到极致,在他看来,游戏中的“打打杀杀、你来我往”,远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重要的多。这种成瘾性休闲对人的心理、身体、行为方面的危害都是十分严重的。
调查发现,这种成瘾性失范休闲行为在大学生中并不多见,而常见的是强迫性休闲失范行为,表现为当事人持续地借助某种休闲行为,并期望在自我陶醉或麻痹中忘记一切。例如,难过的时候就选择疯狂地购物。
案例2:经管学院大二女生小婷在接受访谈时说,一次她碰到烦心事,在网上一次性买了大大小小商品近30件,事后由于自己的一时冲动给自己惹了不少麻烦,买的东西自己根本用不到,买的衣服鞋子之类的根本不适合自己,在舍友的帮助下退了一部分商品,却花了不少冤枉钱。类似的例子还有动科学院大二的女生小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喜欢疯狂吃东西,而且是吃到吐的那种。她描述最近一次出现这种行为是因为自己在电话里跟父母吵了一架,心情操透了,于是就跟自己最要好的一个舍友一起去了铁板鸡韩国料理店,点了两人份的套餐,还买了炸鸡、夏威夷口味12寸披萨、啤酒,饭后还吃了烤冷面、烤面筋、果冻、巧克力、薯片等零食,舍友没吃多少,自己吃到吐,上吐下泻,连续吃了两个多周药调理胃。以上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身心健康,往往是一时的痛快,结果给自己留下无法治愈的病症。在我们的调查和访谈中发现,60多名访谈对象中,就至少有8名同学明确表示非常明显的强迫性休闲行为,可见,强迫是一种常见的休闲失范行为。
案例3:人文学院大一男生,新生接待时认识的,跟他做访谈是在一次闲聊中开始的,他跟几个同学约打篮球。我观察到他们一行几个人在等人时全都一个动作――低头玩手机,彼此之间毫无交流,即便是有几句简单的交流,他们的视线也没有离开手机屏幕。访谈中了解到,低头刷微博、微信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去餐厅排队买饭时、自动取款机取钱时、军训休息的短短两三分钟也不放过……出门随时看手机,闲下来就翻阅手机,微信、微博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建议他“既然出来打篮球,就把手机放下,大家一起说说笑笑的多好啊。”他竟然无奈地回答我“现在大部分人都这样吧,低头族嘛,即使自己手机上没什么可玩的,可是大家都在低头玩自己的,自己也就这样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型失范休闲行为。该男生是因为周围朋友同学低头玩手机,身边的人并没有人与他交流,也不得不低头玩着手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是主动、自愿地做出这种选择。这样长此以往,朋友、同学、邻居、家人之间的关系渐渐淡化、冷漠。
然而这种情况,随处可见,餐厅里吃着饭,大多数人左手手机、右手筷子;宿舍里,大家各自蜷缩在床铺的角落里,远处看只有手机屏幕的一点点光亮;公交车上,为乘客准备的报纸早已悬挂在了最显眼的地方,然而厚厚的一沓报纸只是随车身摆动,毫无撕扯过的痕迹。而大家呢各自忙着翻阅八卦新闻、忙着发微信语音、放着刺耳的“流行音乐”。我们并否认手机的视频、聊天功能,它缩短了我们与远方朋友的距离、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但也无意间拉开了我们与舍友、与同学、与家人的距离。有些感情的交流不是屏幕上敲出来的呆滞的文字就可以的,不是几个简单的动画表情就可以表达的,也不是断断续续的语音就可以说明白的。有些朋友之间或许不用太多语言交流而只需要一个眼神就可以达成默契,有些感动可能真的是需要两人面对面时发现对方眼眶里闪烁的泪光可以表达。
案例4:动科学院大二女生,大一到大二,她的手机从5s换成6s再换成6p,她手上永远拿着苹果最新款手机,穿衣打扮也是很有自己的风格,买衣服、鞋子只选择逛品牌店而且往往都是些知名牌子的。我问她父母支持她追求名牌吗?她的回答是“我就喜欢名牌的东西,觉得品质好而且能拿的出手,在我一味的坚持下,每次父母都会顺着我的心意来。”
该女生是典型的炫耀型失范行为,她过于追求奢侈,穿戴及电子用品与他人互相攀比,用名牌包装自己,把本真的自我掩盖在奢侈品下,她的这种购买行为已不在于满足自身的正常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是把自己的休闲行为表现当作一种炫耀自己的富有、证明自己身份、地位、体现自己成功与品位的标志与象征。案例中女生过于追求名牌,在他们这类人眼里,似乎只有花大笔的金钱,只有花的钱比其他人多才能给自己带来信心与尊重,产生休闲的乐趣。实际上,他们的休闲消费行为已经异化了,容易引起盲目跟风、互相攀比的不良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和谐,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笔者认为每个人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身为大学生不是你用苹果手机就有范儿,你穿金戴银就是有面子。相反,徒有其表,反落得同学们的非议。而那些给大家留下深刻的美好印象的同学,不是穿名牌用名牌的,而是穿戴朴素整洁,勤奋好学、勇于表达,或一技之长,或因乐于助人而光彩熠熠。
(二)综合访谈对象的情况进行统计,大学生失范休闲行为主要有三种。其中最常见的被动性休闲行为(占60%),其次是炫耀和强迫,各占25%和13%。
四、大学生休闲失范行为的原因
(一)社会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相关的休闲产业迅速崛起,大家的休闲活动丰富多样,失范行为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休闲产业因为市场越来越大而不断扩张,某些商家如网咖、ktv等为了吸引顾客越来越不择手段,但是社会上对此并没有过多的干预,有效的休闲约束机制严重缺乏,健康向上的主流休闲行为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很难形成。
(二)学校方面
缺乏必要的休闲行为指导和教育。休闲教育是让人们在休闲时间内进行有价值、明智的休闲,从而提高休闲质量的一种教育。但是,我国的好多大学里并没有与休闲相关的课程,有的只是开设了部分选修课。
(三)家庭方面
绝大部分家长从未听说过休闲行为等名词,更不用说对孩子进行休闲失范行为的规避和指导。还有部分家长觉得打篮球、踢足球、爬山、摄影等等这些休闲活动属于不务正业,学生就该好好学习,想其他的就会分心,就更别提休闲教育了。
(四)个人方面
第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和思想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休闲行为。例如访谈中的“游戏大神”在富足生活中放纵和堕落,滥用自己的休闲时间,游戏成瘾,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炫耀型失范行为的同学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忽略了自己精神上的提高,渐渐失去本心,在拜金享乐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第二,盲目跟风思想在作祟。大学生拥有充裕的个人自由支配时间,但有些同学却累得苦不堪言,白天上完必修课晚上好有选修课,课余时间忙于考各种证,本来这种努力该让人高兴。但事实不然,部分同学自己豪无打算,周围同学报考高办培训班,她也报班,人家考会计她也考,没有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本来属于个人的休闲时间,报个自己感兴趣的培训班变得如此被动。第三,受到自己生理或心理的影响,或者说是找不到合适的宣泄烦恼的方式而采取了一些极端行为,如一不开心了就疯狂地买东西,不管自己需不需要都硬往购物车里塞;跟别人吵架了就喜欢自己一个人躲起来疯狂地吃东西,吃到吐为止;还有部分同学选择拼命地运动,累到晕倒……这些失范行为属于典型的强迫型,通过这些极端的方式强迫自己忘掉痛苦烦恼。
五、规避大学生休闲失范行为的对策
(一)国家的相关政策
出台与休闲行为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休闲约束机制,加强对失范行为严重者的关注,为其提供一个场所或平台,针对其失范行为类型提供相应的帮助。
(二)学校
没有休闲行为相关课程的学校,要引进相关资料和人才,增设休闲学课程;对于已有相关课程的学校应该增加对其的重视程度,由公共选修课发展为与马哲、思修、近代史相类似的公共必修课。
(三)家庭的影响与引导
父母要与学校、社会政策做好对接,充分了解孩子的休闲行为,进而引导和帮助孩子规避失范行为,合理安排休闲时间和具体的休闲活动内容,与学校齐力做好孩子的休闲教育。
(四)学生个人
积极选修学校开设的休闲学相关的课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摒弃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合理安排自己大学里的美好时光,有适合自己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个人规划,不要盲目跟风随大流;避免受到身边具有失范行为的大学生不利影响,如果自己日常的休闲活动中有失范行为的迹象,可以及时咨询相关老师或者翻阅书籍进行自我规避。
[参考文献]
[1][2]李仲广,《休闲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3]张永红,《享乐主义的成因、实质及危害》,《山西师大学报》,2004年1月第1期.
[4]刘文君,《大学生休闲状况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5]陆浩东,《读者行为失范研究》,《当代图书馆》,2012年.
[6]刘贵占,《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调查研究》,《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