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技术范文

时间:2023-04-03 09:1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教育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职教育技术

篇1

21世纪,人类社会已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模式已发生了重大变革。当前,人类正处于历史上的“第四次教育革命”时期,这场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的首要课题就是: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从结论教育转向方法教育(或称之为“过程教育”)[1]。这场新科技革命对我们一贯奉行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作为教育者,为了迎接挑战,必须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并积极改革教育模式,运用新的教育手段,努力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对教育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促进教与学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有益而且丰富的学习资源,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变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引导学生寻找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根本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的唯一宗旨,而授业即学习过程也被理解为一种单纯的继承性的学习过程,这种以继承前人已知的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已渗透到了教与学的各个方面。国际权威机构调查认为,当前人类科学知识是每3~5年增加一倍,这就意味着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在毕业时就已经老化、过时。如果教育还继续履行单纯的继承使命,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必将被时代所抛弃。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有十大发展趋势,分别是教育的终身化、多元化、分权化、远程化和多媒化、个性化、产业化、市场化、大众化,竞争国际化,这10种趋势已经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学校只有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才是实现继续从事教育使命的必由之路。现代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电视(电影)教学、广播教学、幻灯投影教学等已构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每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点。

现代远程教学是一种与传统面授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卫星资源,搭建实时和非实时的远程教育平台,建立强大的多媒体课件点播系统和教学直播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和音视频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传播。通过现代远程教学,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包括“视频+音频+电子教案”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卫星进行直播。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网上虚拟学校,或通过电视在家中有选择性地接受著名学府优秀教师的实时授课。这是传统面授教育模式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教学活动,不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特的视听效果,方便的网上交流,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学习、合作探讨、创新发展,构建了广阔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其他教师进行商讨,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成果与他人共享,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学水平,同时可以将自己的电子教案在网上,提供给他人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因而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通过和教师和同学的不断交流而充实自己,满足自己成长的各个方面的需要,这种建立在共享的、共讨的前提下的学习模式是传统面授教育所不能达到的。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各项功能和特点,代替(或部分代替)教师面向学习者,促使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教学形态。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计算机的特点和优势,进行CAI课件设计,将那些抽象的、用言语无法描述的知识通过课件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地选择性地学习,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可以实现重复学习而不受时间的限制。多媒体教学避免了传统面授教育中因学生智力因素而带来的弊端。同时,对那些抽象的、操作性强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如图表、动画、音视频等诸多方式表达,克服了传统面授教育存在的单一性和不易接受性。电视(电影)教学、广播教学、幻灯投影教学都充分利用了这些媒体的特性,要么在图像上,要么在声音上发挥各自的优势,代替(或部分代替)教师面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单调、沉闷的气氛,加强了学生的感观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

1.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现状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改革教育模式,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创教育新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在校园网的建设、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现代远程教学的开展、电视教学、幻灯投影教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手段。从整体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全面实施了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但在有些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如校园网的建设,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完成了它的前期工作,光纤铺设到了各教学搂、实验室、办公楼,如果接入到教师的家庭和学生的宿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的网上交流和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近几年也得到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重视,每个系部都建立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而且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已近万人规模,而有些系部的多媒体教室数量还不够,还不能满足教学的正常需要。另外在现代远程教学方面,不少高职院校已有了零的突破,如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人教育学院都已经与相关教育部门建立了远程教育关系,现代远程教学已开绐实施。同时,由于校园网光纤已经接入各系多媒体机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对于那些想通过网络课堂进行学习的学生,学院为他们提供了又一个远程学习的场所。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限制,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电视教学、幻灯投影教学这类常见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还没有在各系得到普及,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离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硬件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完善了不少高职院校现代技术教育,但软件的投入却任重道远。不少高职院校在软件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显得较少,当然,设备资源的投入不应当看资金数额多少,而应当以实用、够用为目的。

2.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人力资源现状

美国有人这样比喻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这件事:教育信息化相当于一个三条腿的小板凳,其中一条腿是设备,一条腿是教师,再一条腿便是好的资源。有了三条腿,板凳才可以坐稳,少了一条腿,板凳可能只是木头或材料。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制约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需要广大教师的参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课件的制作,素材的收集,脚本的编写,不是一两个教师能够完成的。而有的高职院校的教师还迟迟不能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教学方式还是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同时造成了学院有些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长期闲置。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本世纪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职业技术教育正是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直接作用于经济,影响甚至制约经济的发展。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说过:“经过很好职业培训的青年是德国最大的资本,是经济稳定的保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影响着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是培养结论性人才,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是仅“授学生以鱼”,还是更多地“授学生以渔”,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如果停滞不前,继续延用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来传递教育信息,所造就出来的就是单一知识复制型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他们毕业时,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就存在着老化、过时的现象。[3]同时在学校里,由于教学模式的限制,我们所培养的、所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性,而没有注重他们对知识的自我理解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种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本身就缺少竞争力,走入工作岗位想继续向前发展就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对那些陈旧落后的教育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迎接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较高的社会竞争力,使高职院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总体来看,当前高职院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着以下问题:(1)认识不到位;(2)技能生疏;(3)教学软件缺乏;(4)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贫富不均”;(5)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未能投入很多的精力、时间系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

四、加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措施与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认识,抓好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

原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曾指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软件建设”,没有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教师是不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一方面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由于软件环境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学校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学软件建设:(1)可以建立一个教学软件资料库,包括各个学科的各种教学软件,比如计算机软件、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和多媒体课件等。学校由专人收集和管理,教师需要时就可以去资料库找,这样可以减少教师的劳动量,也能调动教师使用各种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2)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购置由教育部门审定的优秀教学软件,一些“教学资源库”式的教学软件,比较适合学科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在课堂上选择使用。(3)强化教师软件制作能力,克服软件开发困难,提高软件质量。要加强教师的协作精神,把教师收集、整理的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加工并用于教学,充实教学资源库。鼓励学科教师和信息技术课教师合作,制作教学软件,提高自制教学软件的使用率,减少重复劳动。(4)调动学生参与,教师把学科教学的资料检索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校外帮助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丰富知识,又可积累学习资料。

2.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除了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学习,还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校本培训。要整体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主要还得依靠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利用本校的信息、技术、师资和节假日等空闲时间自行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采取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主题辅导与研讨交流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外出观摩学习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在培训内容方面,应加强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文稿演示、CAI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电子表格、常见教育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学习。在培训对象上,应针对全体教师,特别是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一线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直接实践者,对推动现代教育技术起着关键作用。[4](2)远程培训。这种培训有教学光盘播放模式、卫星教学收视模式、计算机网络浏览模式三种模式,具有优秀教育资源充足、学习时间灵活、培训成本低,培训效果好等优点,教师可以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消化功能”去选择、去获取知识,远程培训支持受训者按需学习、适时学习、弹性学习、终身学习。这种培训方式既符合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又符合使全体受训者都能够得到发展的原则。

篇2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 科学发展

高职教育从无到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一些高职院校在摸石头过河的状态中前行,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传统教育教学的老路子;一些高职院校将主要工作重点落在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设备的添置及生源的增加上,对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改革重视不够,教改科研项目申报少,资金投入不足,科研时间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前身是中职或技校,管理者用管理中职的方法管理高职院校,对现代教育改革成果的推广使用落实不到位,这些都是高职教育教改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下半年始,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改项目研究,有些高职院校的项目实施研究已进行了几年之久,有些院校已经完成了特色专业的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拟订,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果,总体而言,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袤。但是,相当一部分院校还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甚至使用中职的教育教学模式。虽然这几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改,在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改革上有了一定效果,但距离现代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教育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招生形势日益严峻。近些年,我国本科教育不断普及和扩招,高职院校不断增加或扩建,适龄入学学生数量的减少,使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生源质量降低,每一年都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无法完成招生考试院划拨的招生数量,有很多院校即便在最后的征集志愿环节也招不到几个生源。一所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与该校的生源紧密相关,随着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一些高职院校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关闭消失并不是危言耸听。而吸引生源的重要因素――毕业生的达标度和就业率,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密不可分,唯有紧贴时代形势开展好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立于不败之地,避免关门的命运。

(二)校企合作的形势堪忧。个别院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和开展力度不够,缺乏相关体制机制的支撑,导致企业无法走进院校,学生无法走入企业。

(三)经济体制的转型及区域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默守成规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增减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和毕业生质量等方面严重滞后需求。高职院校的数量和发展程度失衡,很多院校基础设施、师资等方面薄弱,特别是某些从中职学校转型而来的高职院校,很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点问题。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教改中的实施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①。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所需求人才的技术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着,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着眼于企业的需求开展教学,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满足企业紧缺岗位的要求。实践证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无法适应这种改变,必须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教学理念适应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二)高职的教改提倡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取技能与知识,在做中学,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先进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推广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

(三)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将这些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获取最新、最先进的海量学习资源,是扩展眼界提高职业素养的一种崭新方式,为毕业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职业基础。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教学资源多元化、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使抽象枯燥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成效显著。

(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而且可以自我构建并学习知识,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促进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持续提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可以将高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验实训进行有机结合,又可以节约教学经费。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高职教育教学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所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了高职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这一教学目的更好地实现。

三、高职院校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主要手段

(一)保障资金到位,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顺利开展。

可以面向社会开设有偿的、具有职业技能特点的网络课程;高职院校的师资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相应的专业开展各种有偿的技能培训;面向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有偿开放使用学校的教学教育资源,比如图书馆、机床、计算机机房等;将企业请进校园或者将学生送到企业,为学校更好地发展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对用于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经费,院校相关部门一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此项经费的合理合法使用,为经费的真正落实保驾护航。

(二)加强并完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

1.科学地、系统地分配硬件、软件的投入,把握好投资的比例,保障整体效益的发挥。做好市场和专业发展趋势调研,保证在硬件投入上立足实际并能满足将来规模扩展的需求,软件方面应达到集成交互、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院校相关部门必须做好整体规划,逐项进行,避免经费重复投入。

2.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容忽视,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换并整合。

(三)拓展师资培训的途径,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能力水平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定期开展现代教学技术类课程或者相关的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完美融合需要高职教师既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精通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又能熟练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运用于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落实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刻不容缓。在培训中,要求立足实际、明确培训目标,不断对培训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流于形式,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2.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培训,还要落到实处定期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以考核促进运用和提高,将现代教育技术当成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四)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持续有效运用保驾护航。

任何一种新教育理念在实施之初都不会太顺利,需要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建立健全合理的考核机制,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考核,在日渐推广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

1.建立专门的组织结构,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明确中心职能。建立健全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领导体系,解决以往职能不清的问题。建立高职院校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合理、快速持续发展的实施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有序管理。

2.以评价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制定,要以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为考核标准,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否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为标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既是实现科学管校的目标,又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合理有效运用的保障。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改的有机结合和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序有效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其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囊括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相应调整和完善。只要我们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在教育教学中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必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注释:

①刑建英.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1:9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并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S].2000.01.17.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35-150.

[3]陈阳,陈欣.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2):6-8.

[4]江海泉,刘静.对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东电大学报,2006,(3):41-43.

[5]王文苏.校企联合办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2):17-18.

篇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冲击;翻转课堂;交互方式;校园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类型

随着网络的在生活中日趋普遍化,教学活动越来越借助于应用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视觉、听觉的广泛应用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优越性越来越强。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智能技术,借助以电子信息技术的手段,对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在电脑信息中进行加工、储存和传播,最后呈献给学生的是辅助理解,传输方便,存储丰富的模式。很多学校兴起了微课、慕课、远程教育等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教学模式,推出精品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的类型包括以下三种:

(一)多媒体

在多媒体课堂上呈现的丰富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脱离的听觉的疲劳。多媒体技术成功地把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融合在一起,在展现教学教学组织的多元化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抓住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动态播放幻灯片,插播视频,软件演示等方法,打破了传统课堂黑板教学的限制,满足学生的体验多元化,增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主动性。现在,多媒体已经广泛运用现代高职教育,很多课堂都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实现寓教于乐,灵活的调动学生的知识理性认知和生活的情感认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更加细致的认识到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呈现,很大力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虚拟软件

虚拟现实软件技术即以计算机技术和硬件为基础,应用一些软件开发商根据工作业务流程开发出来的可仿真操作的应用系统,最终建立一种完全虚拟的软件环境,学生在这种基于企业真实办公环境工作和基于企业真实办公流程的环境中学习,如同真实工作一样,有工作目标、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学生一项一项去努力完成,去和其他公司竞争。教学软件的极致开发,很多高职院校越来越意识仿真软件、仿真实训室在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学校通过建立仿真实训室,学生不必到真实现场实地参与实践,很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带来的意外事故和人身伤害,却能高效的完成近似实际工作的相关实践知识和技能,能为更好的到企业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互联网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学生对电脑和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网络上犹如一个丰富的藏书库,有着浩如烟海的信息存储,学生能够很快捷地搜索到自己所需的资料。而且,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可以提高精品教育资源利用率,实现精品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信息技术的传播使得网络视频教学、远程辅助教学等突破时空限制的方式在高职教育中得以运用。任何一个学生不再被限制在固定的地点里或在同一时间里,学生在假期也可以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辅助完成课堂学习目标。

二、信息技术发展给高职教育带来的冲击

(一)教学内容丰富化

教育信息的海量出现,各种资料库得以建立,这些对老师老说面临极大的挑战,学生的获取信息量有可能比老师还多,只是他们不擅长整合。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内容包括知识和技术两方面的结合,更加丰富。一方面要消化、吸收、整合信息到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课堂的组织要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程度与调整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死记硬背,哪些是靠信息程序可以完成的,哪些是学生必须够用的理论的知识,培养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所变化。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丰富多样的教学信息资源,迫使全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手段,开始被多媒体、资源库、师生交互环境等计算机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取代。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创造无可比拟的先进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求教对象,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料等,学习更加自主。教师的作用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自行建构知识,一方面是营造学生学习主动学习的氛围。使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条件支持,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究成分。

(三)网络学校使交流无限延伸

一些沿海的重点高职院校通过开办网络学校,使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信息资源、师资力量等得到大力传播,引起兄弟院校的借鉴,使学校的影响迅速扩大。网络学校的优势在于它突破空间限制,衍生出无穷的办学组织方式。这些将对目前独立的学校的产生强大的冲击,迫使高职教师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突破传统,学习沿海地区高校的教学模式,在开放的背景下寻找交流和突破,高职课堂教育也得顺应潮流。

三、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下高职课堂模式改革

(一)统整教育信息资源

面对海量信息,高职教师要学会游泳,而不是淹死。教师统整教育信息资库,要把网上教育信息和自己所在学校的教育信息有效组合,筛选和整合的内容必须有广泛度、前沿性和针对性。在这个要求上建设属于自己学校风格和特色的课程信息资料库。配套的,还需要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材,教材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以提出问题,指导解决思路和策略的思路,以顺应网络信息资料的挑战。

在与学校接触的信息资源网络窗口中,要为学生考虑,设计学生便捷高效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体现以生为本。要将信息分类,如课程精品信息,课程视频信息,课程模块化信息,课外拓展信息等,节省网上搜索时间,信息直达用户,提高学习兴趣。

(二)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的,这是“信息传递”;学生学习的消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这叫“吸收内化”。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可以实现现在流行的“翻转课堂”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流程进行了重构:在课前,老师上传相关教学视频和在线的各种辅导资料,完成“信息传递”;在课堂,师生互动,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适度的延伸讨论,头脑风暴式的完成“吸收内化”。学在前,教在后。学生占有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具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知识传递。

(三)设计开放的探索交流模式

1.人机交流。指学生单方面学习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源。对于教师方,将自己制作或下载课件,视频资源,储存在服务器、自己的公众号上或者到学生QQ群中,然后及时更新资源,教师必须组织好教学思路和设计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学习内容,适当的加深加宽。学生按照老师传倒机器上的资料进行主动的学习,这种单向的学习依赖于学生有很强的主动性和探索性,需要课堂的老师检查回馈,还需要老师督促。

2.生生交流。这是交流方式类似不限时间地点的小组讨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建立微博等功能与远程的同学以及网上的其他学校学生相互交流和谈讨。可以分小组进行,小组同学分得共同的目标,通过同学间协作、交流,争吵,各种观点和各种措施的辩论,提升个人学习的局限性,能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不分组,只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3.师生交流。教师的交流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课堂上交流,可以面对面的表达观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疑难。另一方面是通过媒体社交平台进行交流,高职教师还可以建立公众号,树立自己特色的教育方式,更新动态,与学生一起学习探讨,实现时间与空间上的同异步交流。

(四)创建云平台的管理模式

由于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的丰富化,学生对信息平台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要存储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学校硬件的更新和升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资金的投入对学校也是一个难题。而多元化的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学习不再限于课堂,这就造成了硬件落后于开放式学习之间的矛盾。随着云技术的完善,大量人开始使用云存储,这样的方式也给校园网络建设带来的发展机会。校园建设云平台能给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云平台给教学模式带来的极大的好处,一人一号的虚拟平台,使教学管理过程更加便利,学生学习更加自主,考核方式更加合理,还能实现无纸化存档化。

四、展望

教育技术绝不是强加于传统体系上的一堆仪器,现代教育技术全方位的影响使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必须全方位,高职教育是深入探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我国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式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安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创新.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6(01).

[2]郑飞.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9).

篇4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以“教“为中心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质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高职实践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帮助。通过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优势,提出了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策略,并对高职实践教学进行了理性思考。研究结果表明,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是当今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童的重要保证。

1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冲击,社会对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责,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在高职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高职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相对薄弱,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怎样突破这一瓶颈,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2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几方面核心内容: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核心;以一切学习资源(包括传统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以追求和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宗旨。

高职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它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独立存在的,但又与之相辅相成。它主要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一般由校内实验室的教学实验、实训中心的仿真和模拟训练、生产企业的现场实习、顶岗实践和社会实践、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环节组成,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多极互动性和产学结合等特点。

3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3. 1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忽视了学生主动的“学”,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动手能力的培养,带来不利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过程的根本性转变,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学习,对学习内容、课程资源、学习方式进行多样化的选择,自由施展才华,全方位、立体式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3. 2丰富教学内容

从现代教育科学角度来看,现代教育系统针对生不再是一味灌输大量的陈旧知识,而在于不断传授新鲜知识和构建学生精选高质量、高水平的知识系统,并有效地加工和组织,最后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学生想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本里面的知识,求知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扩大,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元化的信息将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内容被引人课堂,强大的网络系统更加会为教学丰富资源,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使学生的知识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3. 3创新教学手段

传统呆板的、枯燥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提供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立体化信息形成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亲历其中,实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激发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完成实践性环节的技能方面更能激发学生巨大的时间欲和创造欲。

4高职实践教学的改革策略

4. 1转变实践教学理念

不断吸收和消化现代教学思想,如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达到实践教学的最优化;将现代教学理论移植到高职实践教学中,如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动建构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如相应的软件、教学设计方法和评价方法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应用,注重实践过程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

4. 2加强多媒体演示教学

通过多种教学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电视、音响、实物、模型、挂图等)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教师利用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呈现难以表述的教学内容(如电气控制设备、机械设备工作过程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这种模式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知识传递,师生之间有情感沟通,教师可以即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4. 3开展网络交互式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摄像头、话筒等工具直接进行双向交流。教师只是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帮助者,主要进行实践教学设计,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如教师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向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会话交流、协商讨论,从而达到协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学习模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式的学习,通过自己思考或者在网上寻找信息和答案,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4. 4进行虚拟仪器技术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测量分析仪器,但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功能单一、成本高、因此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科研的质量与效率。如果在实验教学中运用虚拟仪器系统,可以由用户自己定义、自己设计仪器,以满足不同的要求,一台虚拟仪器可以完成数台甚至成套仪器所能完成的全部功能,加之通用性好、易于升级与扩展、成本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便于与其他数据分析、文字处理和报表制作等工具软件进行数据交换。

4. 5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实验情景

环境对于学习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高职学生学习绝大多数不可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因此利用计算机化的情景模拟,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模拟现实情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现场感强”的要求。 转贴于

较低水平的仿真实验情景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平面化实现,如电子电工虚拟实验系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做什么实验,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实验器件等连接线路、检查故障等,并能及时给予提示、纠错,激励学生向广度、深度发展。较高水平的仿真试验情景则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实验室来模拟现实情境,利用二维、三维图像模拟出实际教学内容,将抽象、微观、不可见或难以解释的部分逐步深入讲解,使之形象化和直观化,如机械部件、模型等。很多代价高、危险性大或难以实物操作的实训实习环节,如高压操作过程,可以通过虚拟技术来模拟实现。

4. 6开发远程教育教学

利用Internet和通信卫星等来传送教育信息,学生通过上网调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教师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参与编写教学课件,并在网上学习信息,学生可以通过Internet提供的远程登录服务、文件传送服务、E-mail, BBS以及’WWW等获取远地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Internet提供的服务(电子邮件或者在线交谈等)进行问题交流与探讨。

远程教育模式可以使学生超越时空限制,通过浏览器以主动探索的方式学习,从而在与外界交互的活动中获得新知识。人们在外地可以通过Inter-net进人先进实验室进行远程实践操作,这比虚拟实验更直观,效果更好。

5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的思考

5. 1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同传统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拾遗补缺、协调发展的。在实践教学中,应立足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并将相关教学媒介进行有机组合,实行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现代教育技术为辅的形式,使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手段起补充和辅助作用,不要被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内容、令人炫目的界面所迷惑。

5.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抢占当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关键因素是教师素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建立一种长效的培训体系。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教师队伍;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制度,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通过教学考评、职称评聘、奖先评优等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5. 3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大力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以适应实践教学的需求。高校应加大对硬件设备的投资力度,建设具备产学研一体化性质、学生实践技能培训中心式的校内实践基地;高校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组建高校实验中心,缓解各自的经费压力;和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顶岗实训实习,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注重软件建设,如各种实践课件的开发与利用、网页的制作、网络教学资源的维护与更新等。

5. 4优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校企结合与产学研协调发展是使高职教育教学更加贴近社会,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项目学习操作实践中与企业结合,培养爱岗敬业、吃苦奉献、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竞争意识。这样,有利于社会的需要确定学生的培养模式,又有利于把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优势和教师的科研实力推向社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

篇5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54-02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要保障。教育信息化是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应用于高职院校日常工作中的各个方面,而如何在高职教学中最大化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1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目标

1.1 促进高职院校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加速了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国家间的交流有利用国内高职院校学习和借鉴国外高职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创新发展自我。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把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本身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很自然地激发对新知识和技能的追求与探索,而这种追求与探索的过程也正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1.2 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

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并进一步说明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高职高专教育中要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要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信息化教学模式,把自己转变成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

2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2.1 服务性原则

服务性原则就是要突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职教学的目的性,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目的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主体性原则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精髓。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是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关键仍是辅助教学,因此,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职教育教学中,技术过程及资源的创建、使用和管理都应本着服务教学内容和服务学生的个体发展的原则。

2.2 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要做到适宜、适度和实效,提高其使用绩效。适宜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落脚点和切入点;适度就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宜的问题,使用频率与教学时间相吻合;实效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重在构建有利的教学环境和认知工具,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总之,我国的教育资源还比较短缺,尤其在职业教育方面,办学资源更为紧张,所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讲究手段与效果相统一,以效益性为原则,追求使用绩效的最大化。

2.3 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学主体潜能和想象力,更大限度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来展现教学内容。当今的教育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教师要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在教学设计上要有独创性,还要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路,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只有发挥创造性,才能促进发展,这里的发展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设计和开发)本身的发展和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两方面,并使两方面获得统一,使之相辅相成。

3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3.1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作为高职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主要是对理论和原理的教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生动和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易于理解,克服传统教学内容显示过于呆板的弊端;通过模拟自然现象、模拟生产实际的操作过程生动形象地分解操作步骤的技术要点,并能反复重复进行,使学生能顺利、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个讲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发现式等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2 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譬如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的描述和实验结构分析等,应用传统手段讲述困难,难以讲清、讲透。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较好、较形象地解决以上问题。学生在实习中往往掌握不好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生产工艺等重要实习教学内容,只能了解表面、外观,效果很不理想。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学生能在实习中借助现代计算机模拟、仿真了解整个实习工厂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等内容,甚至能了解设备内部结构,或任意假想改变生产工艺,产生不同的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实习教学的效果,能真正做到工厂即教室、教室即工厂的境地。

3.3 教学的网络化

网络化教学是高职教学的最新发展形式,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学的网络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主要的应用形式之一,通过把理论课、专业课等课程以网络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开发高职学习网站,学生通过免费注册成为学员,通过互联网学习相关的课程,并通过e-m a i l、留言板等方式跟教师相互交流。这样不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也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提高其知名度。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育思想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高职教学服务,还需要广大的教育学者和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5(5):66-68.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这种信息化的科技普及在带动工业化的同时,更是对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量,这也就使得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成为了现在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其实,这些问题的核心还是关于高职教育如何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1.以就业为职业向导

就业问题不仅涉及学生个人,更是学校发展的一大重点。学校在招生、教学、日常管理上都要坚持与市场机制相统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终形成的是一个良性的整体。其实经济建设、社会的发展都与这些职业教育息息相关,正因如此,才显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所在。职业教育学校要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明确的市场导向,所开设的课程要与市场的动向相贴切,以使学生更好地就业。

2.终身教育的基本原则

学习中少不了专业的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辅助。处于全民知识化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去学习、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学习模式的选择更是要基于自己内心对于学习的渴望,只有保证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才能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高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更是很早就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考虑,让终身学习不再是理论上的空话,更多的教育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质疑与创新方面的学习上。

3.以能力为首要标准

高职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首要标准,对于能力的重视更应当放在教育的首位。当然,对于人才标准的界定更要从综合的角度进行审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应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的管理都与人才的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在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切不可忽略素质方面的提升,要从整体的角度全方位地塑造人才。

二、高职教育技术应用型的培养人才

1.构建人才评定体系

评定高职教育人才质量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无非就是用人单位评定。用人单位会在工作中对人员进行工作上的考核,得出相对比较客观的综合评价,这个评价也会影响着学校教育水平的评定,毕业生可以从用人单位的评价结果中获得有效的信息,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及改进点在哪里。通过评价,可以很好地找出毕业生自身以及教育过程中的不足所在。

2.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人才质量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人才质量的培养工作无疑是重中之重。现在对应用型技术类人才的需求如此之大,也就促使各大高职学校在教学方面实行新的改革,以提升人才的质量并且提高学校的声誉。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增减,对过时、陈旧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更替,以保证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准确性。其次,在对于学生的教育方面培养能力是重点,但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这样也是为了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切不可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一味的灌输对于学生的吸收并未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要采用多元化教学将课堂演变成充满活力的实践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自主性。然后,在学习进程中适当地进行一些阶段性考试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这种考试形式可以不再仅仅局限于纸面,如口语、答辩、现场对答等。最后,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学习阶段考取证书。

3.对于高职教育进行准确定位

现在的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论上的分歧,一些学校认为办学的目标是学校层次的提升,就像专科学校在努力提升自己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了早日晋升本科院校一样,这种现象初衷是好的,可是一味追求学校的升格而忽略了学生真正的需求就得不偿失了,因为学校的创办宗旨即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另一些学校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实践方面的锻炼,使得学生的书本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总之,高职教育对于我国的技术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从宏观角度进行准确的调控以及适当调整相关政策,才能从根本上构建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处理好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确保我国高职教育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洁.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2).

篇7

关键词: 教育技术能力 混合学习原理 校本培训策略

1.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

当前,教育技术培训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全面开展,许多高职院校的培训都在自行探索,培训方式各有不同,培训质量和效果也参差不齐。我们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虽然高职院校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培训的实践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

1.1培训模式落后、单一,培训目标不明确。

现在大多高职院校的培训模式还主要采用面对面、分阶段的课堂讲授方式,忽视了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在培训过程中缺乏受训教师和培训教师的互动,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大量的学习内容,没有设计教学互动环节使受训教师广泛参与,造成受训教师难以消化所学知识并提高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标也不够明确,往往只是执行上级部门的要求,或者干脆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教师培训模式。

1.2培训课程内容多,培训时间短,培训效率不高。

由于培训课程内容多,培训时间短,导致受训教师难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更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培训效率不高。

1.3培训缺乏针对性。

高职教师学科差异性明显,教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教学任务相对较重,还有许多教师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而这些问题在当前的培训过程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从高职教师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缺乏系统的有针对的培训课程设计。这样进行的培训也就只能是无的放矢,达不到培训目的。

1.4培训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培训中的评价主要局限在最终的总结性评价,忽视过程评价,评价手段单一,较多采取闭卷理论考试的方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忽视教育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导致培训大多流于形式,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以上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尤其应重视培训方法与策略的研究,这是影响培训质量最重要的因素。而任何一种单一的培训模式都存在优势和不足之处,单纯地应用一种模式难以取得最佳效果。

本文针对高职教师的特点,构建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校本培训策略,更有效地提高高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高职教师在知识构建、协作学习和交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

2.混合学习原理

美国柯蒂斯邦克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a Combination of Face-to-face Instruction with Online Learning)。”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网络学习(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和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总体来讲,混合学习这种培训模式吸取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现代的网络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将两者有机地整合为一种更有效的模式。在形式上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在操作上是对媒体的适当选择和组合,在深层次上则是基于不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目的是提高教学绩效。

3.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设计

3.1培训对象分析

在确定培训内容之前要对培训对象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更加符合培训对象的培训内容。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象全部为高职教师,共发放问卷50份,有效问卷45份。从问卷了解到,有近50%(22人)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一般,只有约15%(5人)的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较有信心。(见表1)

3.2培训内容及其方式的确定

为了调动培训者学习的积极性,培训内容和方式要与培训者的水平和实际需要相符合。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多数教师对一些基础办公培训内容较熟悉(如word、PPT),因此不想在这方面花太多时间进行培训。而对Excel、Photoshop、Audition、Flash等难度稍大的培训内容较想学习。同时许多受训者对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也很感兴趣,想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见图1)

在培训方式方面,在70%的教师选择面授和在线学习的方式,有25%的教师选择全面授的形式,只有5%的教师愿意采用全部在线学习的形式。(见图2)

根据上面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结合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内容,我们对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进行了设置,如表2所示。

3.3培训评价的设计

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进行评价,是保证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为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提供依据,以便不断增强培训效果。我们的评价设计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主要利用表现性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表现性评价可判断学员的学习结果,为我们提供观察他们完成任务过程的机会,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表现性评价本身就是知识和技能整合、扩展及应用的过程,有力地增强了教学效果。培训结束后,我们要求每位受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提交一件作品,作品必须把所培训的主要知识融合在里面,比如受训教师提交一个多媒体PPT课件,就要求有自己处理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内容。二是学习结果的评价。除了要求学生提交一件作品,从学生的作品中了解培训的效果外,我们还可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来进行评价。访谈可以采用QQ、E-mail和面对面的形式。我们可通过访谈这种形式了解培训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培训方式的科学性、教师的培训能力、培训态度及其他方面的意见。

4.结语

本文针对高职教师的特点,利用混合学习原理的优势,通过对高职教师的调查,设计出比较符合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并且为了增强培训效果,设计了相对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对提高高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培训活动是一个系统,培训方案的实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检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也是我们接下来主要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2]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3]何克抗.从Blended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5-10.

[4]唐进.混合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9,(3):126-129.

[5]黄纯国.利用混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7):62-65.

[6]周红春.基于Blackboard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1,(2):87-91.

基金项目:2011年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1059)。

篇8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 教学模式 创新方向

1现代教育技术种类分析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更多更明显的优点,其广泛应用视觉及听觉教学手段,通过电子信息手段传达出各种信息如文字、声音及图像等等,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生动形象,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学校也以此为契机推出了微课、远程教育等。总的来说,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详细情况如下。

1.1多媒体教育技术

首先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上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也避免在听觉上产生疲劳。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将文字、图片及声音等融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将教学组织多元化展现出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提升n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动态的幻灯片、视频及演示软件等,弥补了传统课堂单一的黑板教学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能体验到多种感受,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高职教学已经广泛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这样能灵活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认知及情感认知,也能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表面知识认识到深层次的本质。

1.2虚拟软件教育技术

虚拟软件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及硬件,利用软件开发商依据工作业务流程所开发研制出来的仿真操作应用系统,然后创造一种完全虚拟软件环境。教师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办公环境及办公流程,学生好像在真实工作一样。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仿真软件开发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内建立仿真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场地,这样也能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但是也能更高效地完成相关的实践知识与技能学习,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1.3互联网教育技术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更为广泛,人们特别是学生群体对手机、电脑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网络包罗信息众多,就像是一个藏书库,学生能在其中搜寻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信息,互联网也有效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这能显著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并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教师在教学上使用互联网技术,能突破时空限制,采用网络视频及远程辅助教学等方式,学生学习更加自由,不必被限制在固定时间、地点里,在假期中也可以学习完成课堂学习目标。

2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学模式的影响

2.1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影响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促使多个学生共同学习完成某项教学内容及任务。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实时交流、探讨,使得学习更加有序与有效,学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教师设置情境,利用真实性的情节及事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构建综合性、趣味性较强的情境,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及学习自主性;教师应在教学目标指导下安排课程内容,制定出难度适中、中心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会其面临的问题,从而逐渐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及课程安排分解教学任务,促使学生系统而流畅地执行任务;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教师应系统地引导学生寻找问题解决的线索及方法,有效锻炼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其锻炼自己的分析理解、独立创新及动手实践能力;最后是评价总结,教师客观恰当的总结评价将能使学生了解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及提高后续教学质量。

2.2对演示解说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结合在一起,利用多媒体网络、投影仪等,将学习任务及内容在大屏幕上进行单项讲解、示范操作及多项讲解,对学生实施形成性练习或综合性训练,然后归纳交流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借助多媒体通过声音、图像、音视频等刺激学生使其对所学知识形成具象认识。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时,应结合教学大纲及内容加工整理,讲解并演示教学内容,学生接着再实施强化练习,夯实基础。

2.3对协作探索教学模式的影响

协作探索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协作探索是其核心内容。协作能力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其属于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纳入协作学习内容,采取划分小组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协同讨论交流,督促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能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教师还应在学生组内讨论时给以指导,引导那些偏离解决思路的学生,给以提示性的启发。

2.4对自我测评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师采取自我测评教学模式时,也需要计算、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学生形成能够运用的理论、方法与技能。教师需要借助计算机对学生提问,学生之后将其解答反馈到计算机上,计算机自动评判学生的解答并给出成绩与正确提示等。计算机分析、整理出的学生成绩将作为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决策的依据。

3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职教学模式创新方向分析

3.1整合教育信息资源

高职学校教师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应学会筛选,对教育信息资源库进行整合,有效地组合网上教育信息,将具有广泛度、前沿性及针对性的内容筛选、整合出来。并积极努力地建设有自己学校风格与特色的课程信息资料库,此外应开发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材,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教师在设计信息资源网络窗口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主体,设计一些便捷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做好信息分类工作,这样能节约学生网上搜索时间,信息能直接到达用户。

3.2重构学习流程

学生学习需要师生问以及学生问的互动交流,并在课后自己完成学习消化任务,这属于学生学习的吸收内化。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翻转课堂”,重新构建学生的学习流程,在课堂前将有关教学视频及各种辅导资料上传到网络上;在课堂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指导其进行适度的延伸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完成“吸收内化”。

3.3设计开放的学习探索交流模式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一些开放的探索交流模式,第一,设计人机交流模式,这主要是指学生单向在计算机上获取学习的信息资源。教师自己制作或者是下载课件,然后将其在学生QQ群或自己公众号上,并及时更新传送最新资源,教师在传送资源前应组织好教学思路及设计思考,促使学生更好更容易地接受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与探索性,教师也要督促检查学生:第二,生生交流模式,@种模式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属于一种小组讨论,学生利用建立的QQ群、微信群等与网上的其他学校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讨论可以分小组开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能显著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师生交流模式,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最重要的,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也能借助媒体社交平台交流,可以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上面更新信息动态,与学生打破时间空间进行交流。

3.4创建云平台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的日益丰富,学生也越来频繁地使用信息平台,需要存储越来越多的信息,因此对学校硬件更新与升级也提出更高要求,资金筹集对学校是一个难题。学校应突破课堂学习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学习方式,利用日益完善的云技术及云存储,促进校园网络建设,建设云平台管理模式也极大地便利学校管理,促使教学管理更加便利、考核方式更合理化等等。

篇9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广西高职教育 应用 探讨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教育课程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实训教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需要。在当下的职业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实验设备昂贵、损耗比较严重、型号落后、更新换代难以中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再加上教学模式单一,造成学生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动手实践能力差等,违背职业教育的初衷。而广西地处中国西部不发达地区,其高职教育有着和东部发达地区不一样的特点,例如:教育经费不多,教学实验设备缺乏,其中严重缺乏高精尖的教学实验设备,教学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过长等。要解决广西高职教育中出现的以上问题,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场景生成技术、仿真技术等的飞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创设虚拟现实已经成为可能,可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对广西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文就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特征和分类进行概述,阐述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课堂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人机接口技术、多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是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具体而言,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打胜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交互,相互影响,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一般虚拟现实系统包括五个组成部分: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软件应用系统、数据库和用户。虚拟现实技术有三个“I”特征: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构想性(Imagination),即所谓的虚拟三角形。虚拟现实技术系统的分类有以下四类:桌面虚拟式现实系统、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增强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在国外,虚拟现实技术已应用于课堂教学,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的教学媒体,它的出现无疑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国家近年来着重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实训教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需要。在当下的职业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实验设备昂贵、损耗比较严重、型号落后、更新换代难以中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再加上教学模式单一,造成学生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动手实践能力差等,违背职业教育的初衷。广西地处中国西部不发达地区,其高职教育有着和东部发达地区不一样的特点,例如:教育经费不多,教学实验设备缺乏,其中严重缺乏高精尖的教学实验设备,教学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过长等。要解决广西高职教育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可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对广西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人的临场化,参与者与虚拟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整个系统的两个方面。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将传统的“以教促学”方式变革为学习者与信息及环境的交互作用的新型学习方式。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如下:

1.创设虚拟情景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教学,可以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家传授式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型和探索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彻底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成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它能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师生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大胆进行各种尝试;它可以实现教材、方法、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开放性,使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和选择实验方式,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它可以设计以学生探索为主的模式,允许学生探索和建构虚拟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实际的创造力;它可以采取实验研究小组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开展学生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

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

广西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迷茫、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虚拟技术在职业教育应用中具有职业性、实践性、情境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等特性,可以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

4.降低实操实训成本

职业教育中实操实训材料费用昂贵,消耗很大,很少有学校有足够的财力多次进行投资,实操实训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实现,因此在职业教育中也同普通教育一样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教师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多种媒体来辅助教学,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弥补实操实训条件不足,给学生提供真实实训机会,也能达到实操实训效果,而且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实训场所的“设备”和“部件”都是虚拟的,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随时更新,从而降低实操实训成本。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课堂中的应用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课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实物展示、虚拟教学、虚拟实验、技能训练等方面:

1.课堂教学演示工具

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书本、挂图、多媒体课件查看设备或元件的图形,或在现场观察实际的教学设备外形来获得各种感性认识。虚拟现实技术制作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仪器、设备、加工产品的立体展示,便于学生观察实物的结构,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

2.创设虚拟教学情境

虚拟教学主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模拟岗位角色,通过对每个角色的工作内容深入分析,将多种需要传达的知识集中到角色身上,在短时间内即可让学生完成零距离的实操体验。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恰如其分地演示一些复杂的、抽象的、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不便直接观察的自然过程和现象,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科学内涵。这将导致教学内容形式的变化和教学内容结构的变化。

3.构建虚拟实验空间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信息化的实验室,其中许多“设备”与“仪器”是“虚拟”的,可根据需要重新“虚拟”出新设备和新仪器,并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实验系统逼真、生动,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将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促进学生虚实结合。

4.创新职业教学模式

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通过身临其境的和自主控制的人机交互,由视、听、触觉获取“外界”的反应,开展启发式教学;通过学生自我组织、制定并执行实验计划,进行自我评价,开展适应式学习;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员间共享成果,开展协作式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更有效、更准确地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职业教育可采用“虚拟实训+实操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创职业教学新模式。

五、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实训教学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目前的实训设备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即使学生掌握了某种设备,但对通用设备仍然不能应用自如。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设备的更新永远赶不上实际需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各种设备,提供虚拟实训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虚拟现实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涉及各个学科,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可有如下方面,例如虚拟导游实训、会计账户处理实训、数控实训、数字电路实训、模具实训、汽车结构实训、摩托车维修实训、计算机硬件维修实训、网络安装实训、物流管理实训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学生技能训练中体现了超凡的魅力。以全面素质发展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核心的实践实训教学,对虚拟现实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虚拟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为实操实训做好了前期的预习准备,实现了个性化导训,解决了实操实训过程中危险性大、实训费用高、实训时间短等问题。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实训教学将在实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传统的实训手段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进而促使实训手段、方兴未艾、内容、模式的变革。

六、结束语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教育课程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实训教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需要。近年来在广西高职教育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诸如教育经费不多、教学实验设备缺乏、教学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过长等问题,可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对广西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开创广西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未来。

参考文献

[1] 常广炎.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教学实验中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5: 137-138

[2] 周彩根.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2] 宣翠仙.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4, 3

[4] 巩微.关于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远程教学的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 2002, 1: 36-41

[5] 陈守满,姜建国.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 2002, 4: 111-11245第3卷 第4期

篇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信息技术教学 融合对策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提出了教学信息化的概念,其信息管理和应用水平堪称世界最高。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处在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配备上都已经投入很多人力和物力,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加快融合的进展。

国外高职院校信息化起步早,发展快,国内高职院校要赶上国外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首先要分析国外高职院校信息化发达的原因,调整信息化建设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下面就国外和国内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一些对策做比较。

2.国内外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对策比较

(1)国家重视程度。

从1993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即俗称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开始,各国就在大力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进程中逐步践行教学现代化。在美国,在国家重大教育战略中就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在NETP规划强烈要求国家关注教育研究和发展中存在巨大挑战的问题,它们需要集中山科学家和研究者组成的共同体的力量一起寻找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育的解决方案。

为推动高职教学信息化,美国各州政府采用多种手段,欧盟政府一个题为“信息社会的学习:欧洲教育创意行动规划”,旨在加速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进程,同时推出多项有关教学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的开发计划。英国政府与1995年推出了一个题为“教育高速公路:前进之路”的动议,日本在其公布的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所有公立学校与因特网的连接,并为公立学校的每个教师配备一台计算机。新加坡于1996年推出全国教育信息化计划,投资20亿美元使全国每个家庭和每个教室连通因特网。

近年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在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方面为教学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挑战。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2001年国家投入巨大财力建设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和教育软件开发基地,启动高等学校远程教育实验。“十一五”期间,政府提出以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加速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学信息化的网络,公共教学信息资源初步实现全面共享。2012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几年的教学信息化蓝图。

(2)校企合作重视和开展程度。

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美国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学校网络建设中,十分重视企业参与。从企业角度讲,为提高本企业职工的素质,扩大企业影响,十分愿意与高校合作。2015年美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经费有所削减,为减少经费支出,在一些美国高职院校中出现了“外包”现象。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保证体系,是德国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基础;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享誉世界的制度设计,突出实践特色。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中的核心要素,它是一切职业教育的出发点。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应认真研究发达国家如何重视和促进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高职教学信息化校企合作的发展,促进培养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更要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参考国外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经验解决高职院校信息化经费不足和减少开支等问题。

(3)完善高职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总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以应用为导向,应用始终是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一些发达国家,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完善,在2002年的调查就发现,美国各类院校都在积极发展无线校园网络,已有67.9%的调查对象建成了无线局域网络。其中,有10%的被调查对象建成了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校园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购置在教科研改革、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经验较少,信息化基础建设滞后于校园建设,制约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教学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从教学信息化的技术属性角度出发,即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现代化等技术属性角度进行投入和建设。

(4)重视教学信息资源建设。

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硬件建设是基础,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美国在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是设计与开发分开,由高职院校教师做好资源的教学设计,媒体公司负责制作。有些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建设了相当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共享性、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探究性等。

我国非常重视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部分高职院校也是教师提出设计,由公司参与制作的建设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严重,建设缺乏平衡,忽视创建友好型、人性化的用户操作界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完善,要进一步加强教学信息资源建设。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研究、融合,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各科的试题库、素材库等资源库的建设,使学生在信息资源平台中不仅学到知识,更学到创新的理念,提高个人能力。我国高职院校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应用软件建设方面要进行有效的系统集成,使信息数据便于交换和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

(5)加强师资培训,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的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建议将教育技术投资中的30%用于师资培训。英国政府曾将1998年宣布为英国的网络年,实施全国上网学习计划,并将其重点放在“为全国教师提供机会,以更新他们的信息和通读技术能力”。日本从2000年开始在教师培训阶段设立“信息设备操作”的实用课程。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提高,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能够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还不是很多。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与职称评定结合起来,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师业绩考核中加入使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条款,从而激励教师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辅助教育教学,高职院校也可以建立一定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给予评价,强化培训效果。

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通知》还要求,力争在“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对全国高校教师技术培训。

(6)肯定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国外,过去三十年里,提高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馆员和学者们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国是发达的信息社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较高,如一项调查显示55%的美国大学生认为他们有能力使用图书馆提供的各种联机数据库。高职院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育服务意识,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力资源。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及广泛摄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机会。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网络以外的信息源、获取渠道、检索技巧所知甚少,应引导学生从使用网络设备以看新闻、聊天为主转变以为学习和研究为主。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就表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7)高职教学信息化均衡发展。

美国为了帮助贫困地区高职院校,由联邦政府通讯委员每年从通讯服务基金中向有待帮助的高职院校在高速上网、Internet配线和长途通信方面提供资金费用折扣,还为经济上处境不好的学生规定了有关技术的投资。特困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将有机会运用相对于其他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同等先进的技术。

我国在推进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方面虽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总体来讲,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地区之间,尤其是东西部之间,同区域高职院校之间,尤其是公办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国家必须积极借鉴国外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成功经验,采取强有力的统筹举措,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向中西部和民办高职院校倾斜,加强高职院校的交流与沟通,广泛征求意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信息化教学经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加快全面实现我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的步伐。

(8)重视对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

在美国,信息化教学开展得比较早,其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比较系统、完善。“信息化校园计划”项目展示了美国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世界各国高等教学的信息化进程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在日本,国立东京大学多媒体教育研究所从1999年起对日本大学的多媒体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日本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我国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只是由于起步较晚,详尽、完备的调查还不够。我们应继续加强此方面的研究,以便发现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努力的方向。

3.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让教育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国外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起步早,发展快,国内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仅十余年,尚处初级阶段,本文分析了国外和国内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找准国内与国外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差距,及时调整信息化建设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总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高职院校、教师、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岳秋.从整合到融合: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

[2]王文君,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3.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

[4]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08.

[5]张春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03.

[6]张飞雁.陕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延安大学硕士论文,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