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体制范文

时间:2023-04-11 08:1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卫生体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卫生体制

篇1

摘要:什么标准能评价某一个国家的发展? 我很干脆地说“健康”。不仅是我一个人,保证每个人都会说出只有“疾病,疼痛”存在时,就国家而言,发展这个词,就家庭而言幸福这个词慢慢地消失。自从我留学到中国以来通过四年里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过程中研究了不少的国家为我国投资,他们看重我国自然资源,认为我们国经济近10年里快速发展。同时每次放假我回去发现,国家统计局发表的也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如:2011年人均GDP 从3000$增长至2012年的3508$,因此目前成为外资理想的投资地方。数据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没有提高是一个最重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人们健康是最重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最重要方法是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放以前和以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受到很大的变化,下面介绍蒙古国医疗卫生体制,其历程和存在问题。

关键词:蒙古国;医疗卫生体制;社会保障;经济

在2015年初,蒙古国人口刚达300万,其中有65.1%的人在城市,大约有34.9%为农村人口。蒙古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是根据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而逐渐建立的。乡层面基层卫生人员为助理医生或初级医生,在旗层面主要设置小型旗医院,病床大约在10-20 张。目前约有1400名乡初级医生在全国的300多家旗医院承担对当地游牧民与农村居民的初级和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省立医院与地区医院拥有200至300张床位,主要为居民提供的是二级医疗卫生服务。

一、蒙古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历程与背景

(一)蒙古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历程

蒙古国政府已作出了巨大努力,向当地居民提供现代化的医疗。在上世纪80年代,医疗是免费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诊所和医院提供。在农村地区,最低水平医疗服务是一个医疗站,配备了一名助理医师,在30-40公里半径间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这是一个Sum(等于县)医疗站。下一个是省总医院占地150到200公里半径。在系统水平越高,更多的医疗特点和诊断设备更。最低水平集中在急性护理,公共卫生工作,并借鉴了层次筛选病例。

蒙古的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921-1940C建立初期蒙古国的现代医疗体系;

1941-1990C建立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体制;

1991年至今,医疗卫生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由于巨大的努力在制备国家医疗服务,医疗人员和专业人员,建立农村各级医疗设施和集中的地区。1940年在省市的37医院有12个医生,159个开业医生,38个卫生技术人员,269个护士,157个开业医疗人员在农村地区曾经历了药品专项训练。此外,从1923开始进行医生和护士特殊训练课程,并在1934年人类医药学院成立,这标志着蒙古卫生服务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在1990 年蒙古国自从计划经济转移市场经济,当实行计划经济时蒙古国医疗卫生体系完全通过政府支持筹资并提供的。居民只能通过四级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国家目前将政府预算的8%-10% 或 GDP的5%-7%在医疗卫生领域利用。1990年蒙古国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导致原来外援明显减少,从而促使了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1992年与改革开放的第一年相比下降了2.7%;并由于高通货膨胀及图格里格(蒙古国货币)贬值的影响,政府医疗卫生预算与原来医疗卫生预算相比,刚满足了实际值的60%至70%,各种药品与耗材出现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卫生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卫生服务质量下降。原来的免费检查和药品以及急救车的服务不再是免费了,而开始收费等在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支付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此外居民支付能力的不断下降影响了蒙古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当时政府也开始意识到了只依赖政府筹资将会难以持续维持原始免费的卫生服务,因此卫生体制需要调整结构性的改革。

(二)蒙古国医疗卫生体制的背景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建立一个能够持续而稳定发展的公平医疗卫生筹资体制。蒙古国政府需要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于医疗卫生领域,应保护居民当中那些脆弱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医疗卫生方面的可及性等。

改革开放为蒙古国带来长期经济发展的机会,可是同时带来法律方面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医疗体制方面到现在还有存在严重问题。实行计划经济时期我父母、爷爷奶奶,他们都说虽然没有今日这么高技术的发展,可是针对种种人群来说看病比现在容易得多,那时候社会上失业的现象很少,因此大部分人至少能享受部分医疗保险。可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整整12年里蒙古国医疗卫生体制仍然处于落后地位。由于人口少,蒙古国家能享受各种福利的机会算是比较多,如:失业补助金、但是没有合理的配置,意思就是享受福利的人多,可是真正需要享受人的福利金额与其他人相同,主要是医疗保险方面。

二、蒙古国医疗卫生体制面临的挑战

(一)医疗卫生费用不断增长

由于蒙古国除了人口密度低的现象之外,药品、物资及医学仪器大部分从国外进口,卫生服务的费用总体上较高。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有助于改进了医院筹资方式和渠道,但是由于住院服务按照床日为支付等医疗保险制度的不适宜导致卫生服务利用率的迅速上升。自1993年以来三年的时间内,在国内住院人的次数由37.6万人次上升至50.4万人次,从而使蒙古国医疗保险在经费的可持续性方面受到严峻挑战。因此,在1998 年与2002 年政府修改医疗保险法时,引进了5%-15%的国内医院的住院费用共付,住院之前可以采取预付制的支付方式。预付制是按照预先确认的数量来进行补助,而不涉及治疗的实际支出成本以及床位使用率,这种现象不得不促使了蒙古国需要改善医疗服务及其激励方面的机制。预付制实施后不久在居民平均住院,平均院的天数以及床位使用次数下降等出现了一些积极的结果。

(二)医疗保险方案有待完善

蒙古国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并实施以来已经有二十年了,可是其医疗保险方案还处于落后状态,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医疗保险制度逐渐扩大到门诊服务。二是以个人为参保单位的现象已取代以家庭为参保单位替代。这种变化除了预防有些疾病发展成大病的同时也扩展参保者的自身受益面有利。三是进一步完善游牧居民的医疗保险基金及其筹集方面的相关制度。就我国而言,游牧居民占人口的相当比例,因此十分重要。四是优化国内私立医院与其他治疗中心管理以及加强其给付与准入管理。

(三)私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迅速发展

由于医疗保险缺乏对医院、治疗中心等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合适的统一规划与准入管理。私利医疗卫生机构与国有相比相对较快发展,到2013年为止蒙古国共有1321所私立医疗卫生机构,他们在国内占住院服务的38%。私利医疗卫生机构的迅速发展使患者在就医时有更多的选择,但是政府尚未建立统一的私利医疗卫生机构费用控制的机制,加上私利卫生机构的质量方面的问题,就目前蒙古国医疗保险体系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 蒙古国国家统计局

[2] 蒙古国卫生部 http://moh.mn/

[3] 娜琳. 蒙古国经济社会现状[A]. 东北亚论坛

[4] wpro.who.int/countries/mog/

篇2

一、加快公立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山海关区结合古城改造,将原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创伤医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区人民医院,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大力推选药品招标采购。从2002年开始,我们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运用网络技术开展药品招标采购,并将招标范围扩大到全市23家二级以上医院,确保了招标工作的公开、公正、规范、透明。2003年,我们首次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化学试剂进行集中招标采购。7240个品种的药品中标、67个品种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中标,规范了药品采购行为,降低了药品价格,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聘用制,新进人员公开考试、招聘。市第一医院严格评议、考核,10名副高以上卫生技术人员被高职低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病人选医生制度,并将工作数量与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综合进行考核,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

二、推进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今年10月,市编办批复了《市级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市卫生局在对市卫生防疫站和市职业病防治所人员、设备、资产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聘用方案。目前,两所机构的组建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同时,我们还与市编办、市财政局制定印发了《关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意见》,有力推动了县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

三、加快民营医院发展。我们结合实际,适度开放医疗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国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由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深圳市北医永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55亿元,设计床位400张的新建开发区医院签约。民办友好医院、视光眼科医院相继开诊。我们还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支持和鼓励国有医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原国办七五七医院、奥格集团职工医院顺利完成改制成为民营医院。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公平竞争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努力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延伸。并引导和扶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多方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强化社区卫生机构的预防、保健等职能。2003年,市政府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50万元,并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单位,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市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所,社区卫生服务站96所,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以居委会为单位达到100%。

我市的卫生改革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一是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对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改革政策不配套,如医疗机构分类完成后,相应的价格、财税政策尚未出台,分类管理难以实现。又如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因没有相关政策,操作以来难度很大。

2005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增强生机与活力。按照“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的原则,实行以聘用合同制为基础的人事制度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扩大医疗卫生单位内部分配的自,拉开分配档次。积极探索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公立医疗机构通过整体出售、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退出国有资产,整合医疗资源。鼓励和扶持国内外资本兴办医疗事业,放宽民办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方面的限制,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推进医疗市场多元化,促进医疗机构的公平竞争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以乡镇卫生院改革为重点,推进农村卫生工作。规范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强化预防保健职能。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力争今年有20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基本设施配置标准。开展公开选拔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全员聘用制试点,引入竞争机制,逐步转岗分流不合格和富余人员,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结合实际,因院制宜,采取撤并、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对撤消的卫生院进行资源重组和改制调整,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版权所有

篇3

自1978年开始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设计理念和改革思路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中国人民在观念上的认可。中国人从一开始就在思想上抵触,后来又在行动上抵制了这一改革方向。最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者以用脚投票离开市场的经济行为方式使得这一市场无法正常运行下去。总起来说,这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设计者没能充分重视“国民观念”这一中国基本国情是他们的一大失误。而这其中,对“国家、生命、平等”这三个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观念的忽视使这场改革从一开始就从方向上背离了中国人民的预期而不可能得到中国人民的接受。

2中国人眼中的“国家、生命、平等”

2.1国家、政府与国际

西方学者曾经认为现代社会是所谓“市民社会”,每一个人都是像鲁滨逊一样的单独的理性人,这些人的不同程度的叠加构成了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因此,个体比整体更重要;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比从整体到个体的上下交流更有效率也更具有正当性。因此市场是更有效率的也是更正当的。而国家的代表――政府则是一种垄断机构,是没有效率、不够正当甚至可能是不负责任的。

接受了这一观念的中国主流学者也这样看待中国、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并认为中国人迟早会和他们一样接受这一“新观念”,而对中国人原有的观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中大多数是农民。城市居民也与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大多数城市居民在思想观念上和农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中国具有5000多年从未间断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国家在当代中国人心中与在5000年前的中国人心中没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今天的国家和炎黄氏族联盟那时候的国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个大家庭、共同体的概念。

几千年来大一统的国体在中国人心中所形成的大一统的观念,使中国人认为国家是由人民血脉相连有机构成的整体。国家是每一个百姓自己的国家,在国家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国家这个概念在中国人心中被神圣化、神秘化了,国家是值得每一个国民自豪的整体。

执政者是经由人民的推举或由历史的正确选择而具有正统并执掌政权的,因此政府的正当性和责任感是不成问题的。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喜欢简单明了厌恶复杂多变的偏好使得中国百姓更愿意相信并服从政府而不是去追逐市场并冒险。因为和市场比起来具有正统的政府的行为可靠得多,效率也未必会低。当出现问题时,规劝或撤换执政者比去收拾分崩离析的国家、杂乱无章的市场要方便快捷得多。和千秋万代的国家相比任何百年老店也只是历史的一瞬,和经由人民的推举和历史的选择而产生的政府相比,任何企业家的信用都相形见绌。因此、当取得成绩的时候,中国人习惯把功劳首先归于政府。而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国人也习惯地把责任推给政府。而不会去考虑市场或国际因素。所以,与西方政党轮替的制度相比,在中国,政府的责任是永远逃不掉的,政府永远是最后的埋单者。

由于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和相对封闭的思想观念,大多数中国人更加相信自己国家的东西和自己的传统经验。对来自国际的观念、标准和体制思想上比较抵触,或者说至少是不太重视。因此,在改革中所引进的新的观念和体制得不到中国人民的认可就不足为奇了。

2.2生命、平等和尊严

“天之大德谓之生”、“天人合一“、”人命关天“,生命在中国人的心中总是和天联系在一起,也是一个十分珍视的概念。不可逆转、只有一次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也被神圣化和神秘化了。任何财富和利益在生命面前都可以忽略。把货币和生命联系起来本身在中国人看来是对生命的一种侮辱。生命不仅具有数量上的意义而且具有质量上的意义。有质量的生命、健康的生命是和尊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把自己的生命健康交给自己的国家,交给国家办的医院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

由于中国不间断的历史,当代中国人与5000年前氏族公社时期的中国人的平等观念没有很大的区别,在中国人心目中平等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国人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泛平等”的观念,不仅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还主张人与世间万物甚至人神之间、人妖之间的平等。平等绝不仅仅意味着利益,更重要的是她首先意味着尊严。在国家面前人人平等,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利益、地位的平等比起来在生命健康问题上平等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人人拥有平等的生命健康权,没有人在生命面前具有超越其他人的优先权。而这一点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因此,在与生命健康相关的领域里公平是比利益和效率重要得多的概念。

3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因何失败?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医疗卫生体制基本上是在尊敬中国人的“国家、生命、平等”概念的基础上由国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来尽量地保证人民平等的生命健康权。但由于对效率的不够重视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过度保障,使得对国家造成了过大的财政负担。

篇4

一是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公益性质,完善服务功能,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重,整合、优化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全面清理整顿原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规划布点设置。原则上每个街道办事处举办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综合提供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使社区能够完成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重要作用。要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大中型医院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力争在三年内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探索建立廉价医院或廉价病房。选择部分公立综合医院作为试点,主要服务对象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及老人、儿童。卫生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三是健全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市专门拨有医疗救助金,用于解决弱势人群就医的特殊困难,卫生、民政部门要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各级财政应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医疗机构也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实施积极救助

四是加强源头管理,提高全行业监管水平。深化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机制改革,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增长过快,减轻一般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并严格管理。在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医疗安全等方面,要加大教育、监督、管理力度,建立责任制,定期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五是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服务公平,使人民群众共享卫生发展成果;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将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反对金钱至上,不顾群众利益而盲目追求单位和个人利益,伤害群众的感情;要改进服务态度,热心、诚心、细心、耐心为患者服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使医患双方成为共同战胜疾病的合作伙伴。

篇5

做社区守门人的机构要放开。实际上,在2009年以前,我们很多社区机构已经半民营化或者民营化了,当时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干得也不错,唯独不好的是过度用药,但可以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来引导。后来重新事业单位化,定岗定编定工资标准,旱涝保收,收支两条线以后,反而能力、积极性弱化。

所以一个很大的核心是,建立适合医疗卫生行业的人事薪酬制度,这个话是对的,但是不是三到五倍的社会平均工资?三到五倍也罢,六到十倍也罢,这个是结果,关键是前面要有优胜劣汰机制。如果一家机构是政府主导的公立机构,必然不会形成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优胜劣汰制度。公立单位实行的是论资排辈的大锅饭制度,全球皆然。

正确的做法,不是让三甲医院院长琢磨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怎么把好大夫派去社区。三级医院是专科医院,专治疑难杂症,让他们集中精力干好分内工作就可以了,正确的做法是让社区中心的主任们琢磨如何把患者留在基层。

第一步,要给社区用人自、收入分配自、经营自。用人自,让他们能按照能者进、庸者出、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聘人、用人、安排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打造合格、称职的家庭医生团队。收入分配自,干得多、干得好、能吸引患者的医生,拿到更高的收入,争取形成优胜劣汰、多劳多得的人事薪酬制度。经营自,激励社区去开展吸引患者的业务。但现在都没有,在都没有的情况下,怎么创新,怎么调动积极性,怎么优化配置?

我经常说,现在社会上有这么多骗子公司,打着健康讲座的名义,吸引了社区很多老头老太太,最后乖乖掏几百、几千块钱、几万去买那些毫无用处的保健品,而且买得那么痴迷、坚定、满足。奇怪了,我们社区有资质的医生、护士承担的是国家赋予的高大上的公共卫生任务,有医保资金支持的基层首诊任务,却不能把老人吸引到社区,和骗子公司差别在哪里?差别在没有这三个权利。

所以,要建立分级诊疗体制,第一点要赋予社区中心主任们充分的权利,让他们琢磨怎么用好医生护士,怎么把患者吸引来。至于如何让适合做家庭医生的三甲医院大夫来社区,不用三甲医院院长来考虑,交给社区中心来考虑。最开始可以通过多点执业的方式,让三甲医院医生一周来社区坐一两天门诊,慢慢地,如果他们在社区能有更高的收益、患者更喜欢,再让社区中心的主任们想办法把他们留住,“到这里干比三甲医院轻松,收入也高,甚至拿的都是堂堂正正的第二收入,干得也好,患者尊重,价值实现。”还是那句话,有用人自、收入分配自、经营自,这些主任有的是办法。他们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力,虽然学历、职称不高,但有了积极性,不会比骗子公司差。

对于需方,就更简单,公卫资金和医保资金打包跟着患者走。别让公卫资金让卫生部门来支配,把钱交给患者吧。社区有本事吸引到老人来,这个老人的公卫人头费就到社区来;有本事吸引来社区看门诊,医保资金就到社区来。因此,让公卫补贴、医保资金跟着患者走,医生就会想办法把患者留下,医生水平不够,让社区中心想办法挖三甲医院医生来帮他。有更多患者,就有更多的公卫和医保资金,分到医生更多,医生怎么会没有积极性?

篇6

关键词: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引言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加快了我国医疗卫生单位管理的规范化步伐。但是,我国医疗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仍存在很多问题。会计内部控制是现代医疗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健全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卫生医疗单位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现阶段医疗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很多医疗卫生单位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在以下方面存在着问题:

1.不能科学的重视预算管理控制

在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中,预算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财务管理之一。预算管理不仅使一个单位财务管理的开始,更是单位进行各项经营活动的重要保证。但是,我国很多医疗卫生单位对预算管理控制不够重视,并未将预算管理工作看做是本单位进行整体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存在这样的思想认识,很多医疗单位的管理者只是将预算工作看做是“应付差事”或“例行公事”。例如:很多医疗单位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是,一般都是先由单位各级领导组织进行各项相关审批工作,然后再由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核算与账务处理,领导所关注的仅仅是各种单据的齐全,并不关心该设备的购置是否已经按照预算来进行安排。因此,医疗单位的预算管理严重缺乏分析,预算效果很差。

2.风险控制环节较为薄弱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严格的控制程序。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系统如果环节设置较完善,那么运行的效果就比较好,内部控制的目的也就容易达到。但是,这种完善的设置会在无形中增加了运行成本,这往往是单位领导不愿意看到的。很多医疗单位为了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而故意将内部控制系统的设置环节减少,无形中给单位带来了风险。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单位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疗卫生单位的市场运行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而目前很多医疗单位只是重视对医疗单位规模的扩建,忽视了对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例如:很多医疗单位的基建资金均来自于银行贷款,一旦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将会陷入财务困境。各医疗单位这种缺乏科学、合理的可行性论证,不仅忽视了单位内部风险管理,更是给单位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困难。

3.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单位的很多会计人员没有专业的会计文凭和职称,还有的财务人员连会计证都没有就上岗,导致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近年来,很多具有专业技术知识、会计专业职称的专业财务人员加入到医疗卫生单位,这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管理注入了新鲜力量,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平时工作较为繁忙,这些财务人员没能及时参加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没能及时掌握国家财务政策,思想上的松懈和缺乏责任感斗志部分财务人员的工作缺乏积极性,弄虚作假,对国家财经法规视而不见,使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告不准确。

4.缺少内部控制的评价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活动中的最大薄弱环节就是缺乏考核奖励机制。先进的、完备的制度如果没有人监督、考核,期执行效果也会很差。目前。很多医疗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机制和内部监督尚不完善,导致评价与监督都流于形式。很多医院虽然也制定了内部监督制度,但完全是为了相关部门的检查。这导致内部控制有章不循,贯彻不彻底。

三、提升医疗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水平的对策

1.增强观念,建立规范体系

只有不断增强医疗单位的内部控制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才能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正常贯彻和实施。

2.强化预算,完善预算考核评级机制

医疗单位必须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目标、投资规划等来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通过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励制度,是我国医疗卫生单位逐渐走向科学、健康、持久的发展道路。

3.强化会计核算,规范财务管理

会计人员并不具备监督者的独立性,因此在实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采取集中核算制度,解决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关系、人事关系等后顾之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4.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医疗单位必须加强对对本单位财务人员的进修、继教的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医疗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要具有必然性,只有不断的探索新的管理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不断适应新经济环境下医疗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唐海洋.浅谈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J].企业家天地,2009(11).

[2]李彦惠.略谈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建设[J].网络财富,2009(9).

篇7

关键词: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智能化;信息化

1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构建概述

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实践,体系从单一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到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平台的构建,从疾病治疗走向健康预防。智慧医疗是指具有物联网感知、信息移动、信息互联共享、决策高度智能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智慧医疗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实现市民与卫生管理部门、社区保健机构、医务人员、专业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集成应用的,覆盖国民健康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相关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投入规模达到275.1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2.5%,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平台、远程医疗、PACS系统是重点,其投资加速增长。2014年国家大力推广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这无疑促进了医院电子病历建设的进程。大中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心已逐步转至以病人和临床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并将对PAC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的搭建和应用进行重点投资。

2智慧医疗卫生体系的组成

智慧医疗卫生,是面向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个方面和维度的大健康体系。它以市民为中心建设全社会健康和疾病预防体系。以患者为中心构造医院智能化+信息化的诊疗服务和管理云平台。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建设区域医疗服务的信息标准化互联互通。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建设突出“医”和“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智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一共需要构建七大体系,包括专业化的卫生业务应用体系、科学化的卫生监管体系、便捷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化的卫生标准体系、高效化的信息支撑体系、常态化的信息安全体系。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子系统、区域卫生子系统、以及家庭健康子系统。

3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3.1智慧医疗概念框架

从技术角度分析,智慧医疗的概念框架包括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群、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综合运用及其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

3.1.1基础环境

通过建设公共卫生专网,实现与政府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建设卫生数据中心,为卫生基础数据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3.1.2基础数据库

包括药品目录数据库、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PACS影像数据库、LIS检验数据库、医疗人员数据库、医疗设备卫生领域的六大基础数据库。

3.1.3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

供虚拟优化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及网路资源;提供优化的中间件,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门户服务器等;包括应用、流程和信息服务。

3.1.4综合应用及其服务体系

包括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平台和家庭健康系统三大类综合应用。

3.1.5保障体系

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从技术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构建安全防范体系。3.2智慧医疗技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其在智慧医疗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采用的新兴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

4应用前景

智慧医疗是以先进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做为依托而打造的智慧型医疗信息大数据平台。这些数据包括医院、社区、家庭等健康医疗机构的数据以及医疗事故的数据、病人的数据等,可实现医患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使得医疗服务真正迈向智能化,从而提高预防疾病、看病诊断效率,临床研究可靠性、协作性将得到增强、医院的互联性,以及医院的便捷性。智慧医疗应用普及之后既可满足患者高效挂号、远程看病、远程诊断的需求,还可促进各家医院、医生间以及医生与病人间的交流,缓解医患紧张关系,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5总结与建议

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121

随着经济市场的开放,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意识浓,医疗质量意识淡薄,人员素质不高,设备落后,加之管理措施缺乏,致使医疗质量不高。为此,应加强全员医疗质量意识的教育,强化管理手段,完善制度,推行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等多种活动,提高医疗质量。

质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卫生院的经营意识增强,质量观念淡薄。改革开放以来,诸多因素使乡镇卫生院处于“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到”。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卫生院只有想方设法提高经营效果,最普通的方法是吃药品销售的“回扣”,一些同志片面的认为医疗质量管理已失去意义,觉得“病人少,管不管均可”。

医疗质量管理网络不全,措施乏力。按照一级医疗机构管理的要求,卫生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专人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多数卫生院虽有人管,但院长没有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力,加之大多数不懂得质量管理,如何管理如何进行,又缺乏医疗质量管理具体措施,质量管理不规范。

卫技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长期以来,卫生技术人员多数缺乏必要的在职教育,业务知识老化,质量意识淡化,严重影响医疗质量,甚至酿成差错事故。

医疗备件简陋,仪器设备陈旧,业务技术落后。当前卫生院医疗仪器设备陈旧、缺乏,有的卫生院甚至没有一台高级显微镜,生化检验、心电超声等检查手段尚未全面普及。

卫生工作经费补偿渠道不畅。各级政府都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但是真正落实到卫生院的经费就很少。这样卫生院就要竭尽全力找生存之路,还要完成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在此情况下,质量管理其难度更大。

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的对策

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树立新型“质量-效益”观。卫生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卫生院长的质量意识教育,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是“生存之源,发展之本”,提高医疗质量就是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失去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卫生院就难以生存。卫生院长要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头等大事,“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管理措施。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业务院长要配合好医疗组长和护士长,院长就赋予他们与职责相应的质量管理权限,根据需要还可以成立相关的管理组织,如“医疗管理小组”、“处方质量审查小组”、“病历质量评审小组”、“医技科室质量检控小组”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采取各种措施,完善管理制度。要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添置、更新基本医疗设备,逐步配备较先进的诊疗器械,为临床医疗提供现代化诊疗手段。特别是近几年在我省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各乡镇卫生院更要全面加强管理。同时,要加快人才培养,加速知识更新,提高技术水平。在管理措施上,当前要特别强调各种医疗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要严格执行医疗文件书写、医嘱、处方、查房、手术、会诊、转院检查对等一系列基本医疗制度,用制度和规范化来约束医护人员的行为,推动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篇9

关键词:新农村;合作医疗;对策。

一、引言新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凡不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且具有该镇常住农业户口的农民,不论性别、年龄、职业都可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农合,农业户口的认定以户口簿为准。自2003年实施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至2012年河南省先后6次调整和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补偿封顶线由2011年的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的看病就医困难,广大农民病有所医的愿望初步实现。但是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应该引起注意并解决。

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实施以来,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使千万农民的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补偿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实际补偿偏低或不予补偿。

虽然河南省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投入很大,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但却远远不够,农民实际享受的补偿比例仍达不到预期。一般而言,农民看病花了上千元,真正拿到手中的补偿却太少,农民自己承担的费用还是偏重。虽然有合理的报销单,但由于赔付机构的原因,出现赔偿金支付不及时、少赔甚至不予赔偿等现象。河南省农村人口众多,信息闭塞,许多农民法律意识缺失,因此很多农民实际赔偿金少于应有水平时,尤其是由于青年和中年人外出务工而留下的老人儿童,利益更是很难得到保障。ll(二)操作违规现象普遍。

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河南省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一些偏远的乡、县级医疗单位等推行过程 出现不规范操作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定点医院或医生在对病人诊治时,普遍存在开大药方,过度消费医疗服务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乡镇级医院较为普遍。

2.部分人员采用非正常手段获得合作医疗补偿。

3.个别政府l丁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利用手中职权以权谋私,甚至无视农民递交的合理的报销单,私通非定点医疗机构榨取钱财,或是收受定点医疗机构的贿赂,在监管中不闻不问,无视农民利益。

(三)医疗赔付过程和手续繁琐。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程序都很繁琐,这就为农民索赔造成很多不便,特别在一些交通不便或边远的农村地区,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往车费和其他花销给农民带来很大负担。在一些医院就医可以报销的部分,甚至需要到距乡政府几里地的地方进行赔付。如果是外地就医的,则更为麻烦,而在治疗过程中转院的,不但转院需经层层环节,进行赔付时更需要专门的证明和手续,非常不便。

三、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策略性建议。

基于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具体分析后,我们可以分别从政府、医疗机构和农民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以确保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保障农民利益。

(一)政府方面。

1.制定使用与河南省实际情形相符合的地方性法规,从法律的高度上确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地位,以确保该项制度的顺利实施。同时,及时深入了解和分析各地区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疑虑和意见,吸收合理的要求和建议,根据各地实际,不断补充和完善政策制度。[21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措施,保护特殊人群,如制定专门政策,保障留守儿童和老人权益。 '

2.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各地要在分析、总结合作医疗制度和基金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测算,着力解决医疗制度补偿线过高、封顶线较低的问题,科学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力争在不影响制度发展的情况下尽量维护农民权益。同时,补偿方案要统筹兼顾,邻县之间差别不宜过大。

3.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实行定期监察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检查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和个人进行内部批评甚至公开批评,严厉处置医疗机构的不规范服务。同时,针对监管难度大,农民人口多的现状,可以建立特定的举报渠道,专门接受农民的举报和处理农民权益受损问题。必要时,可以实行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农民站出来说话。真正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严厉处置违法违规操作,维护群众利益。

4.加大宣传力度,使用多种宣传手段。针对信息闭塞、目前的宣传效果不理想状况,可以在农闲时流动下乡宣传,还可以采取一些特殊手段,如通过豫剧下乡或地方戏表演,趁机宣传;或是以政府名义牵头,在乡下举办一些文‘ 化娱乐节目,以知识竞赛的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另外,河南省虽然信息不畅,但手机的普及率较高,政府可以通过发送公益信息,进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这些措施可以使农民真正意识到合作医疗的好处,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对医疗制度有一个透彻地认识,还能有效防止在赔偿过程中侵害农民利益现象的发生,使这项制度更好地造福人民。

(二)医疗机构方面。

1.加强信息化建设。各级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强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不断完善相关功能,确保相关数据和基本信息传输畅通。乡镇定点医疗机构要建 信息管理系统,并与本省县市级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联接;[31统一参合就诊卡,实现全省“一卡通”,进一步方便参合人员就诊和补偿。

2.完善转诊办法。方便农民就医。建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后,南于省内信息相连,整个参合人员患病在本统筹地区内的定点医疗机构间转诊时不需办理转诊手续;参合人员到本统筹地区外医疗机构住院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转诊和结算手续,对转往即时结报定点医疗机构的参合人员尽量实行电子转诊,参合人员凭信息系统的转诊信息到转入的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入院手续,[41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赔付,简化程序。

3.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完善医院的服务。特别是乡镇级的医疗机构要注重医务人员的素质,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完善医务人员的奖惩制度,杜绝各种侵害农民利益的事件发生,维护农民利益。

(三)农民方面。

在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同时,广大农民应提高认识水平,多多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特别是留守儿童和老人,更应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农民在享受利益之外,应积极参与并监督政府和医疗机构行使权利,多提合理实用的建议,使合作医疗制度更好更长久地为农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昊焕,聂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河南省乡镇卫生院发展问题研究IJ1.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10(1):70—72.

【21 石美玲。论和谐新农村视角下的河南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IJ1.科技信 g-,2008(3):10一l2.

【3】 罗 佳。商丘市朱关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报告fJl_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22.

篇10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5年8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人58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病人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5~69岁,平均46岁。

2 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生素及抑制胰腺分泌药物的应用、胃肠外营养支持等。大黄用法:取生大黄10g,用开水50~100ml浸泡30min,经纱布过滤冷却后,从胃管缓慢注入,注入后用温开水20ml冲洗胃管,将胃管夹闭1h后开放,每天3次,连用3~5d。

3 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3d。用生大黄浸液胃管灌注后病人最快2h开始排便,并伴有排气。腹痛、腹胀等自觉症状和体征随排气排便的发生和通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轻,3~5d后腹痛腹胀明显缓解,血、尿淀粉酶随之恢复正常。

4 体会

4.1 大黄应用护理:大黄有泻下作用。由于大黄的泻下作用与处理药物的温度和时间有密切关系,泻下作用随加热时间延长而减弱,故护士在浸泡生大黄时一定要掌握浸泡时间,以30~60min为宜。病人对大黄药力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剂量应合理,具体药量在6~20g,病人用药后以大便通泻每日2次或3次为宜。灌注前一定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应先抽尽胃内容物后再灌注药液。药液经纱布过滤,防止堵塞胃管;温度要适宜,不宜过热,以免损伤胃粘膜;注入速度不可过快,以免发生反应性恶心、呕吐;注完后夹管1h再连接负压吸引器。

4.2 病情观察:在常规治疗配合生大黄浸液胃管灌注辅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和腹痛、腹胀改善情况,检测肠鸣音变化及有无排气排便,2h听肠鸣音一次,每次5min。遵医嘱准确使用各种胰酶抑制剂和抗生素,观察用药后反应。妥善固定并保持胃管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使用生大黄后病人一般6h左右排出软泥或粥样大便,继之水样便,少数病人在用药2d后排便次数达十多次,病人常感疲乏、无力,护士应密切观察,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补充液体,以防腹泻次数过多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大多数病人在3~5d后腹痛、腹胀及腹部体征明显缓解或消失,随之生化检测指标恢复正常。

5 小结

中医学认为生大黄有攻下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经等功能,大黄还具有退热、抑菌、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的分泌,降低括约肌的张力并增加肠蠕动,并且大黄对胃粘膜屏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抑制肠道内细菌和毒素的移位,降低胃粘膜和肠粘膜的通透性,恢复肠道功能较为显著[2]。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浸液胃管灌注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表明生大黄浸液胃管注入可促进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使肠腔内容物和气体排出,减轻腹胀,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胰腺炎病人一般带有胃管,经胃管注药不增加病人痛苦,护理操作简便,易掌握。且大黄药源充足,价格低廉,疗效快,病人容易接受。在治疗过程中,准确的给药、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精心护理还能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日数。

6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