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验范文
时间:2023-03-14 06:5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实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护理综合实验为学生提供互动式训练,通过对模拟病人的观察、评估、实施护理措施以及用药管理等,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进入临床角色。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保持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护理学基础等课程,只是在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模拟实验课,在毕业考核时采用综合能力考核。护理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分3个阶段进行:护理基础技能操作训练—模拟综合实验—临床实习、毕业综合能力考核。
1.1第1阶段为基本理论和技能训练阶段
第1阶段安排的主要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强化护理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认识现代护理观念和目的,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1.2第2阶段为分析与综合实验阶段
第2阶段主要课程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是护理综合实验开展的重点。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护理综合实验案例,利用综合护理模拟人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护理综合实验要求教师在配合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讨论并确定重要理论知识点应该用哪种综合实验手段强化,哪些技能操作或知识需要用综合实验来体现其重要性。例如,内科护理教学中设计了5项综合实验,每项实验将一个系统重点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设计,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护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既独立又协作地进行实验,并提出相关护理问题,结合所学护理基础知识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通过这个阶段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知识运用能力,使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如:完成呼吸系统疾病教学后,设计了COPD的案例,根据病情特征,让学生提出相关护理问题,并采取措施,如:给氧、背部护理、雾化吸入及胸部物理治疗等方法来减轻病人的症状,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通过综合实验训练,培养了学生协作能力和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由护理专业课程老师负责,实验课时数由原来见习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如:呼吸系统见习课是按疾病内容安排的,有8个学时,我们调整为2次授课。1次为综合实验课,4学时,1次为临床见习课,4学时,这样逐步通过课堂、实验再到临床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3第3阶段为探索实验和综合考核阶段
第3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毕业考核。这个阶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通过临床实习将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连贯并结合起来。毕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我们把综合实验考核作为毕业时技能考核,放在完成实习之后,是希望通过学生进入生产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重视临床实践,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对于病人的问题处理更符合临床实际。综合实验考核方法:考核内容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操作的规范性。评分的权重包括:提出相关护理问题20分(内容正确15分,格式行文通顺5分);理论答题30分(口试为主,内容正确25分,分析能力5分);实际解决问题40分(操作能力30分,组织能力5分,创新能力5分);其他,如仪表、实验态度等10分。
2体会
2.1护理综合实验有利于实验资源综合利用
传统的护理实验室往往仅供单一课程教学使用,未能充分利用。开展护理综合实验能克服原有不足,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护理综合实验可以将护理单一的基础实验训练和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以原有的实验内容为基础,通过科学综合设计,既体现跨课程、交叉渗透的特色,又体现观念创新和实验技术创新。
2.2丰富实验内容、注重综合分析实践能力培养
三段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护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实验的内容既要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又要注意与临床护理进展接轨,目的是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因此,编写《护理实验指导》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是开展综合实验的关键,既要体现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又要为提高学生能力做必要指导,并且在整个护理实验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综合实验不仅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而且要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独立能力得到加强
综合性实验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5]。学生结合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根据案例设计护理目标,拟定护理措施,在老师指导下解决和完成实验,不仅巩固学生护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的独立、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6]。如:危重病人抢救中,不仅是心肺复苏技术的应用,通知气管插管、抢救药物准备、给药途径选择都应该同时考虑,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判断、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3]。在护理综合实验中,保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创新和发挥。如:对昏迷病人鼻饲营养的胃管末端固定方法,学生根据静脉留置三通连接管原理设计了鼻饲管末端固定设想,虽然制作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4对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篇2
(1)保证课程学习需要:课程的学习还是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操作练习为主要任务(如新生儿沐浴及体格测量等),所以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优先保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前提下进行其他训练。
(2)符合岗位工作需要: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护士仅仅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不足以很好地完成护理工作,还应具备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因此,实验课应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临床思维方法,并进行沟通技巧训练,包括健康宣教与操作指导等。(3)满足各种考证需要:根据学生的考证需要,合理安排理论及操作教学。掌握操作对理论学习也是有帮助的,比如臀红护理,经过实训后的学生对该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2内容设置
(1)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因此在儿科护理的实验课上,应当教会学生儿科最基本的操作,包括儿科常用设备的使用和常用护理操作。同时,在实训项目设置上必须兼顾教学大纲需要、学生考证需要。部分实训项目操作步骤多、耗时长,如新生儿沐浴、体格测量等,不适合以综合训练的形式开展,需要专门安排时间进行示教和练习;而另一部分操作相对简单、用时短,可通过综合训练的形式进行教学。
(2)必不可少的沟通技巧训练。护士在工作中不仅要正确执行医嘱、配合抢救,还要承担宣传健康知识、开展健康教育的工作,其中就包括护理技能的指导和健康知识宣教。在下面的病例讨论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在设计病例问题时充分考虑了对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马洁等的研究也认为,讲授配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安全分析等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沟通技能。
(3)临床思维能力训练。要求针对病例的讨论问题有可操作性,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随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分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以病例为载体的选择题(A2、A3、A4)出现在试卷中。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发现存在的护理问题,引出相关的护理措施及操作,这样的思维流程不仅符合临床工作思维,也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以消化系统病例为例:赵某某,男,1岁,因“大便稀溏2天”入院。近两日食欲不佳,呕吐两次,小便明显减少。入院体检:体温:37.1℃,呼吸:32次/分,脉搏122次/分,体重9kg。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前囟凹陷,唇色鲜红。腹平软,肠鸣音亢进。诊断为小儿腹泻伴中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讨论:①你按医嘱前去为患儿抽血查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患儿家长不理解为什么要给孩子抽血,请向他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意义。②患儿家长因为患儿的液体滴了几个小时都没滴完,加上患儿时有哭闹,有些不耐烦,问你今天要输几瓶液,请你给他解释一下今天大概的补液总量及原因。③医生给患儿开了一些ORS(口服补液盐),请你向患儿家长说明它的用途及使用方法。④你给患儿检查时,发现他的肛周发红,请对他进行臀部皮肤护理。由病例及问题可以看出,讨论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还包括技能训练及临床思维训练。与消化系统相关的主要护理操作是臀红护理及预防,这一内容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所以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既是岗位要求,也是考证要求。通过对这个病例的讨论和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臀红护理及预防的具体操作流程,而且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3教学实施
根据各班人数将学生按5人/小组进行分配,每4个小组配一位带教教师。
(1)集中讲解:在最初的20~30分钟内进行,内容包括章节重点的简单回顾、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设备知识及操作。对学生没有学过的操作进行示范或播放录像,说明本次综合实训课的病例问题及需要学生思考、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的综合实训课上,教师给学生展示氧疗的设备,包括鼻导管、面罩等,重点介绍儿科特有的头罩吸氧,并通过录像让学生学习婴儿被动操,说明该操对婴儿肺部保健的意义;在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的综合实训课中,重点示范婴儿臀部护理,特别是臀红的预防和护理。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病例任务演练。在完成集中示教后,学生分组练习,并按病例中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任务或沟通工作,如指导患儿家长拍背的注意事项、给患儿进行相关护理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观察学生表现,实施评价。
(3)操作回示及教师点评。在最后的20分钟时间里,教师抽取各组学生展示练习及讨论结果,沟通对话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技能操作可在模型上进行。师生均可对操作的学生进行点评。
4教学体会
4.1精心设计,保证质量
由于教学计划的安排,各班的实验主讲教师并不固定,为了保证改革后各班的教学信息一致,教研室必须进行多次集体备课,对教学细节进行讨论,可在首次课后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调整,以保证教学质量。新方案实施后,学生参加育婴师等考试的通过率均达90%以上。
4.2理实一体,相互联系
在以往单一的实训课中,操作与理论知识联系不紧密,病例讨论课也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讨论,不涉及操作内容。而改革后的综合实训课以病例为线索、以任务为引导,将理论学习贯穿于实践操作中,促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复习。同时,以理论指导实践操作,学生明确了岗位工作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岗位情感,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从教学实施情况看,学生对新增设的实训项目很有兴趣,特别是婴儿被动操、配奶等实用性强的内容,无论在学习还是练习时都认真投入,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考证内容息息相关,学生也能自觉进行相关练习。同时,工作情境的设置也促进了学生的相互沟通,他们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交流,也在模拟环境中感受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比单纯的技能训练更有挑战性。
5结语
篇3
【摘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些新的护理技术及护理方式也应运而生。但中等卫生学校作为培养一线临床护士的主力军,和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实验教学却没有能跟上发展需要。根据我从事护理实验教学的经验及查阅资料,对中等护理专业护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改革措施做了一个综合论述。
【关键词】:中等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一、 现状
1.1 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跟不上临床护理需要
我国中等护理教育的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已远跟不上临床护理的需要。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为医学专业的压缩,没有突出现代护理的内容和特色。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未能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1]。
1.2 对中等护理教育培养人才目标定位不准确
中等护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人员,所以就要在学生的动手能力上下功夫,侧重于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1.3 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目前,中等护理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对实验教学的定位不高,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课时分配上,理论课学时比例过大,实验课学时较少[2]。这对于中等护理教育来说,尤其不合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急功近利:老师投入相同的时间和精力,实验教学在学生在校期间显示出来的成绩明显低于理论教学[2];二是观念问题:观念没有更新,传统守旧,没有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1.4 教学方法单一、死板
目前,中等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大多数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很少以学生为主。上实验课由实验指导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物品,上课时由老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3]。对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反思学习、个案学习、设置问题教学法等采用较少,学生体会不到由创新和解决问题带来的喜悦。实验课上老师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动作要规范,使学生严谨但不灵活,规范而无创新,缺乏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
1.5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仍以24项护理基本操作为主[3],但临床有些操作基本不用。实验教学内容得不到更新,新的护理技术和成果没能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脱离实际现象[1]。实验教学没有开放性、设计性实验,严重制约学生的灵活性和个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遇到应急问题时应变能力较差[3]。
1.6 实验设备、陈旧
教学条件、设施以及软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不相适应的情况。临床上的医疗设备更新较快,而学校实验设备陈旧,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后对新设备不懂原理、不会操作,教学与临床脱离。
1.7 实验考核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实验课成绩依附于理论课,有的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30%,有的甚至不考核,因而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现行的实验考核以技术操作为基础,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的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
1.8 对实验技术人员不重视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发展落后。传统的教育认为,教师是教学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处在“教辅”位置。这种认识导致对实验技术人员培养力度很小,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3]。
二、 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比重
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摒弃或压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增加新的护理技能。如压缩擦浴、洗头等,增加三腔管压迫止血术、穿刺术、减压等操作技术[1],注重教学与临床接轨,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我校已把实验课的比重由48%增加到62%。
2.2 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运用。改变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性。采用角色扮演、设立情境、设障碍法等灵活应变方法,增加护生直接参与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4]。例如角色扮演,由学生扮演患者和护士,针对操作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际情境。“护士”除了要给“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外,还要随时与“患者”沟通,解决“患者”的各种实际问题。结束后互谈感受,然后交换角色。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改革考核方式
注重对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加大实验课考核成绩比例。对某些操作改变考核思路,如无菌操作强调无菌观念,非无菌操作强调熟练程度[3],改变一味强调学生按操作步骤机械完成操作的做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有的院校采用实验态度、口试、活动性考核、操作考核、实验报告、学生互评综合评价。对实验报告的评改打破“一刀切”的模式,对原文照抄的仅给合格分,对实验内容综合分析,有创意的报告给“优良”等级。
2.4 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护理操作中,只要不违反操作原则,操作步骤可不尽相同。例如:口腔护理中,是先擦洗双侧牙齿,后擦双侧颊部,还是先擦洗一侧牙齿和颊部,后擦洗对侧?我认为都行,因为不会影响擦牙的效果。如此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多问和质疑,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改革传统的实验物品准备工作
临床上很多学生到医院后物品准备不齐全。可在护理实验室每一组设一个器械柜与物品交接登记簿。上课时由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向老师索取相应的物品,老师只需做好交接记录,不再提示学生物品是否准备齐全,学生课后将物品整理好交还老师。这样可增加学生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2.6 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1. 优化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的设备和布局病区化,使实验室成为病房的缩影,同时在管理上也应规范化。一切从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2. 开放实验室
针对实验课时少的情况,在自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增加训练时间。学生可选择在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护理操作[1]。教师定时检查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增加投入
增加资金投入,配置先进设备,添置呼吸机、监护仪、模拟抢救人等设备。使实验教学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4. 扩大实验场所
不断延伸实验教学场所:把实验室扩大到社区、家庭,实验教学和临床见习同步进行。如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实验课,学生可到社区、家庭进行实际沟通,培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现代护理,2004,10(1):1-2.
[2] 李英娥.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医学教育,2003,2(1):32-33.
篇4
我们要根据临床上的需求,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之上,要大胆的整合实验教学的内容,抛弃传统式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临床上需要的急诊操作的技术,从而注重实践性的教学以及临床上的需要进行结合,让学生从学校到岗位上的距离缩短,并且还具有专业的技能知识,并应用于临床中。
2、建立多媒体实验室,创造良好实验教学条件
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引进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有效的方法是充分的利用电子科技调动音频和视频信息,因为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能充分的展示各种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性的特征,不仅加快了信息的呈现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和形象化,而且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强有力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开发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进行精心的设置教学内容与过程,时刻遵守“适时、适度、适当”的教学原则,给学生有利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索,使其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发挥最佳教学的课堂效果。
3、开展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情景教学中,主要是以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为题材,分别采取角色的扮演和讨论性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提升教学课堂的效果,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在临床中遇到问题时,应变能力的提高。例如:让学生们演示病人在入院和出院时的整个过程,当中的角色有患者、患者的亲人、导医护士、门诊医生、住院部的医生和护士、病房的护士、护士长等。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都各自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做好准备,在表演的过程中,患者于患者的家属就会提出很多不一样的问题,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老师和学生就会一起讨论,并且对表演中的重要情节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找出其中的对与错,当实验结束之后,既写出报告。这种立体式的教学方法,不急可以增加课堂的学习氛围,而且学生们通过观察、实践、体会,从而加深学生们的实践印象,近距离的学习护理方法,并得到规范;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组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4、改进成绩的评判法,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升教学的质量,然而成绩的合理评定需要客观的进行评价。不论是理论成绩还是实验操作成绩,最终的评定都是反应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概况。在对学生的情况做评定的时候,我们要兼顾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注重学生对新课程的掌握度,在上课前向学生进行提问,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该课堂所学的目的,或者是对实验课的操作目的、操作方法以及所要注意的事项的掌握度。其次是要注重平时的成绩,并且还要包含学习的态度,作业的质量等。通过这些综合性的评定法,更加能全面、客观、实在的评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从而得到认可。
5、全天性的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发挥学习能动性创造空间
实践中,技能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反复性的过程,它是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因此,不仅注重课堂的实验操作,而且还要在课后全天性的开放,为学的练习创造机会,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种思维型的回忆。开放式的教学,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以学生管理为主体,选拔护理专业四年级的四名学生为实训中心管理员,学生管理员根据学生预约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实训室练习。3~4个学生为一组,在配备模拟病人和操作用品的床单元进行护理技能训练,结束后学生负责人根据用物清单督促学生整理用物并做好记录。让学生参与实训室管理,可增强其责任心和责任感,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利于学生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
6结语
篇5
1.1重视力度不够,实施不到位
卫生职业学校特有的教育定位就是为培养实践型、技能型的人才,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护理操作技能训练,也明确开放实验室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其面临人力与教学资源不足的局面。因此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开放实验室的力度比较小,有的只在学生考核前几天开放,有的只在周末定期开放,也有的学校是对于下临床之前的学生进行实习前强化训练时才定时开放;开放实验室形同虚设,这必然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实验室条件差,管理模式落后
卫生职业学校教学任务重,实验设施相对落后,滞后于临床实际。加之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在校生数量与学校现有的实验室设备比例失衡。实验仪器数量不能满足足够的教学需要;加之实验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只停留在验证理论,配合课堂教学的功能上,对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训课的授课质量,进而影响到护理人才的培养。
1.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薄弱
有些教师本身临床护理工作经历很少,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严格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实践,对临床护理实践体会不深,其自身护理专业技术操作欠佳,对于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性和针对性较弱,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又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学基础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1.4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我校大多为中专生,众所周知,中职生大多数或因厌学、或因家处偏僻农村而无法接受优质教育,在激烈的“应试教育”中被淘汰,不得已才选择上中职学校。只有少部分是因为真正希望学习技能、或想早日就业改善家庭条件而选择上中职学校。学生在身心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够成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依赖性强、主动性弱,自我管理能力弱,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这也是影响开放实验室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2对策
2.1更新理念,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室必须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分调动起来。此外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有章可循。制定严格的护理实验室学生开放制度,学生值班、交接班制度,实验仪器物品保管、使用、登记及赔偿制度及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等。明确实训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使教师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2.2设立专项资金,完善管理体制
针对实验室基础条件差的现状,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开放式实验室能够改变现行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相对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使实验室的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规模效应就必须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通过改变实验室管理方式来实现已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计划学时之外开放实验室。不仅可以弥补学校实验室经费短缺的问题,也可以缓解学校实验室投资问题。
2.3加强护理师资的业务能力
学校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教师个人还要在学校进行相关的业务学习或训练,全面提高护理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安排教师去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接触一线,学习一些新的理念与技术。同时不定期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者示范性的教学。通过努力学习和掌握临床护理新技术、新方法以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进而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4发挥学生能力,加强其自我管理
选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又有操作基本功的学生负责部分课后操作练习的辅导。从而使她们能在开放的实验室中充分发挥“小老师”的辅导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此外学生也应该在进入护理实验室前进行培训,以班级为单位由科任老师介绍各项制度细则,要求学生从准备阶段入手,在进入实验室前进行实验操作时及学生操作练习完毕都应该严格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整理。通过合理的自我管理、学习与控制等环节达到自我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小结
篇6
【关键词】护理实验激励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31-01
一、引言
激励的本质在于通过外部刺激和影响,把原本不属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主体化,以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如何正确应用激励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多年实验教学总结,对实验教学中不断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运用激励的原则
1.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给其创设成功的机会。根据实验内容的难易度,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目标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学情好的同学应达到较高要求,学情较差的同学本次实验课的要求要降低)同时,应针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类指导,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使他们每个时期都有一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使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实验动手热情。
2.充分运用榜样激励。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医院、生活中见到的一些不规范的言行和操作往往比试验中规范操作的学习的更快,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实验室纪律,处处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样实验操作规范的同学也是同学学习的榜样,分组实验时应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进行搭配,让操作好的同学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重视榜样学生的作用,激发其他学生的实验热情,起到表率作用。
3.积极鼓励操作能力差的同学,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大多实验操作能力差的同学,都存在想尝试独立操作,但又害怕在实验中出错,被别人看不起,不敢大胆操作的矛盾心理。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其大胆操作,善于发现其优点,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把它当作自尊的火种及时表扬,热情激励,为他们创造转化的契机和良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失败中来,向胜利中去”。提高实验成功率,最终达实验要求。
4.善于鼓励、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老师适时,要恰如其分的激励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要善于用语言鼓励赞扬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鼓励中找到自信,在鼓励中得到认可,通过鼓励激发学生更自觉、刻苦训练,不辜负老师同学的信任。
三、激励方法
1.兴趣激励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在动力。如在做床上洗头的实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操作简单,临床操作少,对实验不感兴趣,不重视,没新鲜感,易出现敷衍现象。教师在实验课前先让同学两两分组、自备洗头用具,再分组为同学洗头,这样每位同学既能完成实验内容,又享受到一次免费洗头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加之教师根据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讲解、点评,同学们很快将理论知识得以验证,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2.目标激励法。每项实验都有实验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实验的难易度,将实验目标进行分解,但目标要具有可行性和挑战性。实验目标设置不能太高,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实验目标应多设几个台阶,让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加深,让学生感到处处有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信心。如皮内注射是基础护理最基本的实验内容之一,我们在实验中先将目标分解,从准备用物开始,再到核对、正确评估注射部位、消毒、正确指针、绷紧皮肤的方法,每一个目标达到了,教师都要及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最后要求学生达到相互注射。这样避免学生因操作复杂、产生畏惧和厌学情绪。
3.参与激励法。传统的护理实验模式是:老师示教――同学练习――考核。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完成实验,学习兴趣、主动性不高。采用参与激励法,可选择部位实验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使学生主动参与,以提高实验兴趣和效果。如实验:体温的测量,在实验前先让学生观看有关电教片,做好心理和知识准备,实验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扮演患者、患者家属、护士,亲自体会护士、被服务者的感受,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完善操作技巧。
4.尊重激励法。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学生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有助于取得学生的信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因尊重而感到重视和关注,有利于将消极情感化为积极情感,促进其学习。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难免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老师对其真诚的关心和爱的激励是她们最终战胜学习困难的有力因素。教师应多关注、关心、尊重她们,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在老师的真爱下得到帮助,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逐渐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方法,最终顺利完成实验。
四、结论
总之,根据中职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激励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智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发展,更有效的提高护理实验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服务,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培.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40.
篇7
关键词: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护理操作技能;培养方法
一、改进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双结合
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这种类型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较差的共同特征。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中职护理学生的动手能力。
比如:在教静脉输液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整个临床输液的操作步骤展现给学生,并且将输液过程中的重难点详细讲解。然后教师让学生当病人,自己当护士进行真人实际操作示范,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整个练习过程,教师要进行全程监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且给予纠正。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教师要针对所讲知识进行测评。护理教师可以随机安排1~2位学生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让其他学生对操作进行点评,教师不仅要给予相应的点评还要打分。最后再放护理技能大赛静脉输液一等奖选手的录像,再次强化操作流程。这样的一个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及时通过实践发现理论知识的不足,实现理与实一体化,为学生适应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精准示范,规范学生操作
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提前做好精心的设计与准备,把握实验教学的目标,进行精准的示范,让学生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以及精准的示范达到最佳的实验课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示范时,要提前把学生分组,然后教师亲自示范,要求学生对整个过程细心观察。示范之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按小组进行反复的练习,达到熟练操作护理技术。
比如:在开展体温测量实验教学时,可以让小组间的学生互相测量体温,并记录测量数据,然后教师再进行精准的体温测量示范。要求学生第二次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测量,完成后对比两次测量的结果,并且针对对比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前后两次体温测量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接下来的实验环节,要求学生分别进行三种不同方式的体温测量。比如:喝热水前后的体温区别、温度计在腋下时间长短的区别等。事实证明,学生了解了正确的测量体温的方法,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在思考中加深了对护理操作技能的印象。
三、结合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在近年来的护理教学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全面的护理操作技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安排一名学生对某种典型病例的表现进行仔细的了解,让这名学生扮演病患,其他学生对其进行护理。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有护患交流,扮演护士的学生要根据交流的情况,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这样,每一名学生都带着新鲜感与兴趣进行护理技能的操作,不但提高了护理技能操作、增强了与病患沟通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对病患做出及时的判断与评估。
比如:在讲解皮内注射知识时,先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应的情境,让扮演护理人员的学生对病患进行病史以及药史情况的询问,这样可以锻炼学生与病患的沟通能力。然后再安排一名学生扮演青霉素过敏病患,要求学生对整个过敏性休克的情况进行认真的观察,对出现的体征以及症状进行仔细的记录,然后制订出抢救措施。这样的一个情境,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检查治疗前与病患进行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皮内注射的操作,把整个皮内注射操作的流程都以实际的情景呈现,包括皮试液的配制、注射的方法、注射的操作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了解过敏性休克表现出来的体征以及病症,以及出现这个问题时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抢救等护理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同时也增强学生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练习督促,提高护理技能操作
当前护理实验课课时在整个护理教学课程中占到了一半。但是对于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学生的熟练程度还是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需要对学生进行督促。学校安排二年级学生上岗前停课两化护理操作训练,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行安排时间反复练习,从而达到熟练的程度。教师在课余时间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实验室,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正确、规范、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护理专业 病理学实验 教学探讨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也是我校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为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后续临床医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病理学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好病理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护理专业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使其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病理学实验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将针对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应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分析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完成病理学实验的授课。
1.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本教研室通过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应用双语教学和案例式教学及尸检观摩等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的病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但护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特殊性使其病理学实验存在不少问题。
1.1课时量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病理学实验虽然是我校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课时非常有限。目前,我校临床医学等专业开设的病理学共97学时,其中理论52学时、实验45学时,实验课约占总学时的一半;而护理专业开设的病理学共56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16学时,实验课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到30%,实验学时数偏少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另外,目前缺少针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病理学教材,各院校选用的多为国家统编的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多个专业共同使用的教材,内容较多,学习难度大;并且实验课的学习内容与护理专业以后的临床工作联系不紧密,不利于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
1.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学时偏少等原因,很多院校对病理学实验不考核或者仅挑选少数章节进行镜下切片的绘图、以实验报告成绩为考核指标。这就导致学生只认真观察需要考核的镜下切片,把精力主要用在实验报告的书写上;而对大多数不考核的章节的全部内容及考核章节的镜下切片以外的内容不重视,部分学生甚至有“学不学都一样、学了也没什么好处”的消极想法。这就使考核失去原有的意义,不仅不能达到实验考核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对病理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学习积极性,课上玩手机、课后抄袭同学的实验报告等,对实验课持一种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学习效果很差。这一方面是因为病理学在护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比重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病理学实验内容枯燥、缺少相应的教学改革。
2.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合理安排课时
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地位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师在授课时内容必须全面,总论和个论的各种重要疾病都要兼顾。对于临床医学等专业,每次实验课为三个学时;并且个论部分的每个系统都安排了两次实验课,一次是观察镜下切片和大体标本的形态学实验,另一次是结合实际病例的临床病理讨论课。然而,护理专业课时量少与病理学涵盖内容多的矛盾要求我们对护理专业的病理学实验的教学进程进行优化,科学地安排课程,突出重点内容,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病理学知识。因此,我们对每一章节的实验内容进行了压缩,将每次实验课由三个学时压缩至两个学时,突出重点,但是没有偏废,以免造成某些知识的空缺。此外,对于护理专业,培养的侧重点不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因此我们取消了难度较大且与将来工作联系不紧密的临床病理讨论课,从而保证总论和个论都能讲到,学生学习时可以互相参考,将疾病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对病理学知识全面的学习,除了对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好发部位、结局和转归的整体印象,思维习惯的培养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即使课堂上学习的深度有所不足,以后在工作中也能根据需要自学。
2.2变换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2.2.1精简镜下切片的观察
在临床医疗中,病理学检查是肿瘤等许多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因此病理学实验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病理改变进行病理诊断。但是护理专业的工作重点不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因此,每章节实验的镜下标本的数量可以适当减少,挑选常见、重要疾病的典型病理变化进行仔细观察,其他切片只进行教师示教即可,做到少而精。对于疾病的镜下病理变化的讲解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师归纳出疾病最重要的几个病理特征进行强调,而其他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仅作了解即可。如观察在整个病理学实验中多次出现的结核病时,着重讲解和观察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等结核病的病理诊断特征,让学生对结核病与结核结节形成强烈记忆,看到结核结节就想到结核病,反之亦然。镜下标本的观察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也比较难记,在短短两个学时内,如果片面地追求全面和细致,观察内容过多,反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
2.2.2加强大体标本的观察
相较于镜下切片,大体标本更直观,结合理论讲解时学生更容易理解,对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也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经过多年的努力,本教研室收集了大量有重要临床价值的各系统疾病的大体标本及其临床资料并一一编号,在实习指导中可以根据编号找到相应标本的病历摘要(包含患者病史、住院经过、临床诊断等信息)、标本的观察要点,部分标本给出了病理诊断结果,部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诊断。在观察大体标本这一环节中,教师先让学生对照实习指导进行自学,然后选出代表阐述某一标本的病理诊断并在标本上指出其诊断依据,并根据病历资料探讨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教师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更正。对每个大体标本的观察都相当于一次微型的临床病理讨论,这一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
2.3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度补充一些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临床护理相关的知识,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用于解释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习效果。在第一个环节“幻灯演示”,如在教学“损伤的修复”时,我们展示了一张儿童深度烧伤后皮肤表面的瘢痕疙瘩的图片。通过该病例讲解这是由于机体通过肉芽组织增生填补组织缺损,然后改建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瘢痕,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并向周围皮肤不规则地扩延形成外观丑陋的瘢痕疙瘩。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为了避免瘢痕疙瘩的出现,应该让患者在新鲜创面逐渐愈合时穿戴压力适当的弹力衣套,最大限度地抑制纤维组织的过于生长并保持愈合创面的平整。在第二个环节“镜下切片的观察”,如在教学“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时,学生观察到肾小管上皮水样变性的典型病理变化如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内有红染颗粒等,引导学生思考该病的病理变化与其发病机制、好发部位、结局与转归的联系,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出患者由于慢性酒精中毒导致细胞水肿,而近曲小管作为水分重吸收的部位往往最先受到损伤。但是这种损伤是可逆的,原因消除后大多可恢复正常。这种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全面、透彻的思维方式,当面对病人的某个症状时不只是被动地执行医嘱,而是主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症状,应该如何护理避免病情恶化。
2.4注重考核
护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决定了实验报告是病理学实验的主要考核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对病理学实验的重视程度及教学质量,本教研室将实验课的成绩占到了病理学总成绩的30%。此外,为了杜绝学生相互抄袭实验报告,我们对雷同的作业都给予较低的分数作为惩戒。教师在课堂上还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作业讲评,将优秀的范例在学生中传阅,对实验报告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加以分析,对绘图不认真的学生要求重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涉及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面对护理专业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科学地安排课程,突出重点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并强调考核,引导学生灵活地学习和运用病理学知识,为临床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现状;改革
1护理实验教学现状
1.1教学理念目前我国护理试验教学在理念上存在三个偏重三个忽略,既偏重于以教师为中心,忽略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偏重于操作程序和动作要精确规范,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实验室模拟教学,忽略实验室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由此,出现在实验课上教师紧紧围绕某项单一护理技术组织教学,学生则“照方抓药”进行练习[1]。示范过程中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及动作的精确规范,使护生虽严谨但不灵活,虽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应变能力[2]。
1.2教学内容目前护理实验教学内容基本停留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上,专科护理试验教学相对薄弱。《护理学基础》中实验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医学科学新的发展成果和技术没有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3-4]。 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开放性、设计性实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和个性思维的发展。
1.3教学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是:学生观看操作、老师课堂示教或放录像、学生回示、学生铺开练习。由于教师往往只注重技能的规范性、程序性和熟练性的讲解与示范,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分析、判断、解决、完成”这一过程完整结合的训练,学生在练习课上往往机械地模仿老师的操作流程进行学习和强化,因而制约了学生在操作中的创造性思维。
1.4实验设备就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认识不够、理念不新、经费不足,使实验室设计和布局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使用简单的解剖示教模型、局部功能显示模型或单项治疗技能模拟练习器及模型仍较普片。一些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十几年不更新,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5]。另外,有些院校实验条件虽得到一定改善,但改善的进程远远落后于扩招的速度,同样影响学生试验技能的培养提高。
1.5实验室管理有些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封闭落后,缺乏激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创新机制,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或有章不循。有些院校实验室不能高效利用,仅在上课时开放,[1]。有些院校虽设有实验室开放的规定,但开放力度不够,且限制练习项目及时间,使开放实验室形同虚设,这必然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6]。
1.6实验考核现代护理学要求护理操作要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病人整体需要为出发点,使其达到舒适与健康。而现行的实验考核标准基本上是以技术操作为中心[7],这种考核标准势必引导学生操作时只注重快而准确的完成操作技术,而忽略病人的整体需求,甚至由于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的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8]。
2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2.1更新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主动参与的热情 。以现代护理学对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要求,模拟临床真实情景,围绕解决患者问题,满足其整体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许多院校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注重实践教学与临床需要接轨,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9]。
2.3改进教学方法
2.3.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通常以预先准备或自发式方式进行。 角色扮演对学生而言,增加了学习积极性,能充分表达自已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有助于沟通技巧的提高。角色扮演对教师而言,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更要结合临床实际设计问题,选择合适的病案和资料供学生使用;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还要给学生留下新的问题[10]。
2.3.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对此类型试验的模拟演练,充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预先设计教学情景,课前老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提出解决方案;课堂中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设计方案给予评价与分析,然后示教或观看录像;最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设计方案与老师的操作,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最简化的实验用物及实验步骤。这种融知识、实验能力、创造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可以说实现了“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转变。 此类型实验也可安排在专业课临床见习中,首先学生与病人沟通交流,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再给予评价与分析。院校老师要及时沟通,统一观点和认识,使学生处于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环境中。
2.3.3多媒体教学在护理实验课教学手段上引进多媒体,是对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进行的全面优化,使教学者、教学媒介和学生达到了三位一体,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利用实景拍摄、动画、文字及画外音等多种形式,开展情景教学,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获取知识的能力。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频使教师可以利用重复、慢放、定格等特技手段 来突出重点内容和操作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借助电脑自助教学系统,学生可以按需所取,灵活选择,既方便实用,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守“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使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发挥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2.4改革考核方式,考试是一条指挥棒,教师会遵循考试的标准去教,学生会遵循这样的标准去学,因此,确立新的评价教与学的质量标准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根据Bloom的教学目标分类原则,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分为技能知识、技能操作、个性品德、态度及交往技能。因此考核标准应包括上述五个方面,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采用护士素质(包含个性品德及态度)、用物准备、操作技能(包含交往技能)与提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考核。加大考核力度,力争人人达标。笔者所在学校技能考核,采取随机抽签确定考核内容,对考核成绩低于90分者,由指导教师对其辅导后再进行抽签考试。有些院校对实验报告的评改打破“一刀切”的模式,对原文照抄的仅给合格分,对实验内容综合分析,有创意的报告给“优良”等级。
2.5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2.5.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现代护理工作模式为导向,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创新机制。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参与讨论制定和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程。 此种做法在不少学校已作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个方面。
2.5.2优化实验室环境及设备实验室的设备和布局病区化,使实验室成为医院病房的缩影。 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满足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学生实验练习需求。如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护理实验中心分成四个区域设计建设:A模拟病房区域、B准备区域、C示教区域、D操作联系区域。
2.5.3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应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设计实验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达到全天候、全方位的开放。既时间的开放 、实验内容的开放及 仪器设备的开放 。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开放实验室,实行教学仪器、模型由学生自主管理、交接,取得较好效果。
2.5.4增加设备科技含量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要求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必须得到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操作技能的培养。为此,国内许多医学院校成立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帮助学生从医学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过渡。如通过计算机驱动模拟人,营造极为逼真的临床情景,供学生操作演练,并由计算机判定操作正确与否。
2.6培养新型教师坚持“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原则,从临床一线选拔临床护士担任指导教师; 学校专职教师不脱离临床,每周安排一定时间到临床,或脱产到临床进修,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使课堂教学跟上临床护理的发展。
3总结
篇10
外科护理学是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牵涉的护理基础知识纷繁复杂,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往往过于枯燥乏味、甚至难以理解,致使教学效果差强人。与此同时,近几年新推出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因为更加丰富多元的授课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而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发挥了更加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多元化教学法
现代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问题,有人说,如今较为重要的领域应当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四大领域,然而,如果失去了健康,即使衣食住行样样都好,也无法享用。由此可见,医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外科护理作为医学的一部分,主要着眼于各种外科疾病。其教学在外科护理领域中作为基础的一环,就必须要做好。所谓万事开头难,同样的,一件事的开始一般也是最重要的。所以,优秀的外科护理学的教育必不可少,而如何做到优秀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几个重要的概念。
1.实验教学和多元化教学法
实验教学,从字面来理解,就是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教授和验证知识。它是现代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今,各大院校都重视起了实验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当它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时,更是可以发挥出它的优势。近年来,很多医学院都相继开展了实验教学内容,以理论学习为基础,逐渐加大实践的力度,以期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高能力的医学护理人才,造福于民。多元化教学最早是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人有八种智能(不排除还存在尚未发现的智能的可能性),分别是言语智能、逻辑智能、视觉智能、身体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以及自然智能。与这八种智能对应的教学方式组合起来就是我们的主题——多元化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最大化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与传统的教学方这就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多元化教学在未来势必会成为教育的主流。
2.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法的运用
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们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法、启发法、讨论法、互助法以及情景法。不同方法适用的环节不一样,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加以合理运用。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护理病人的基本操作过程,声像和画面的组合可以使学生观看到具体的完整的操作流程和细微之处的处理,弥补了语言教学的苍白和枯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播放具有医疗题材的电视剧《心术》或纪录片《生命缘》调动学生对护理学的兴趣,然后再播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护理案例,达到传播护理理念的目的。
(2)启发式教学
启发法是指教师在上实验课时注意设置悬念,在适当的时机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启发同学们主动参与护理实验并从中找到答案。启发法的运用可以在实验前也可以在实验后进行。例如,在准备讲解打结的要点时教师可以先向同学们发问:“打结时为什么要用力均匀?”然后再让学生们亲自尝试打结,由他们在实验中摸索原理。也可以先让同学们体验打结的流程,有了自己的心得的基础上再启发他们思考一些护理上的相关原理。
(3)讨论式教学
讨论法往往是在实验之后进行,这时同学们已经通过亲自操作过护理流程对教学内容积累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讨论起来不至于没有话说;而且不同人感受到的内容往往是不同的,同时他们也有分享各自的“惊人发现”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个时候最适合由老师带领学生们相互讨论交流各自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们的思路。
(4)互助式教学
“互助”即互相帮助的意思,这里的互助则更多的强调学生之间在学习外科护理知识时的互相帮助。因为我们的课堂通常是“老师一人面对多名学生”的安排,这样老师很难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为了尽可能照顾到更多的同学,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帮扶学生的互助式教学,而且同龄人之间沟通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教师可以仔细挑选一些优秀的学生,再由这些优秀学生一对一帮扶其他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如此以来,同学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就可以有很大的进步。例如在了解各种手术器具的名称、形状和功能等知识时,由于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信息量太大很多同学可能一时难以掌握。这时一方面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和保证同学们的学习进度一致,教师可以对于一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单独加强训练,再由他们重点帮扶学习慢、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同学。此外,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同学之间还可以加深情感交流,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
(5)情景式教学
情景法在教学中是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要求教育者人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生活、工作场景,模拟现实情景布局,尽可能地使同学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由学生们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病人、医生和护士等,由他们共同完成一项护理任务,例如给手术人员穿衣、消毒、传递手术器械、擦汗等等。情景式教学可以让同学们暂时忘记自己的学生身份,忘情地融入角色之中,真切地感知护理情节,对护理工作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多的认同感。这对于他们以后学习护理知识会产生持续有效的积极影响。
3.多元化教学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应用中的效果
有关调查表明,多元化教学使外科护理实验教学的效果有了极大改善。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多元化教学更能够丰富上课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而且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进步,长远来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有重大作用。此外,在实行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观点表达,而且在组织多种互动活动的过程中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多元化教学的成功实施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大量临床经验,其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医学的发展,同时,教育学的发展也紧随其后,通过各方面的调查研究,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多元化教学的运用非常广泛且有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培养出一批更优秀的医学学子。
作者:马丽 单位: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