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9 15:4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实验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实验教学

篇1

【关键词】初中实验教学 问题与建议

自新教材实施以来,各市区试题的命制对化学实验的考核明显加大,分值有所增多,这种考查,既能促进实验教学,又能对实验教学水平的检阅,通过几年的考核实施,自然看到了实验教学的巨大成就,但也暴露出不足。下面谈一谈实验考核和平时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1.实验考查中常见的问题

1.1 实验习惯差。

(1)量的意识。学生在做实验取用药品时“量”的意识谈薄,实验中要求的体积或质量与所提供的实验联系不起来。认为做实验时用药品“多多益善”,经常严重超量,有时反而影响实验效果。

(2)安全意识。表现在安装仪器、洗刷仪器、加热固液体、闻气体、防火防水防电、控制药品流速及排废等操作中有安全隐患。

(3)药品的取用、转移不规范,常造成药品浪费;效果不佳或试剂污染。

(4)气体的制取、收集和验纯不合程序,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或使实验失败。

1.2 操作过程不正确。

在某些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中,未准备好后续实验就急于加药品制气,等到做性质实验时大部分药品已反应掉,不能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

1.3 实验设计能力低。

如有的同学制取氧气时,大试管管口没有稍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有的同学制取CO2时,错用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导致反应很快就停止,无法收集到更多的CO2。

1.4 实验表述能力差。

(1)用生成物代替实验现象。表述实验现象时,常常把生成物错误地表述为实验现象。

(2)把性质表述成实验现象。物质的一些性质是不能观察到的,但是学生经常把它错误地表述成实验现象。

2.实验教学薄弱分析

实验教学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认为有以下原因:

2.1 教学条件的制约。由于经费的限制,校长不购买实验器材和药品,办学条件受到制约,尤其是我校,学生多,班级多,班内人数多。缺仪少药十分严重,致使部分实验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

2.2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对于三年制初中,化学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上课的周授课三节,还要提前结束功课,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3 教材、教辅及考卷命题的导向。教材上设计的实验题目中客观题目众多,对于这些题目,或答标号,或填写数据、操作、仪器名称、现象等,这样限制得过死且往往都给出标准答案,使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鼓励学生动手,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开放性、探索性实验题目较少。久而久之教与学都停滞在应试作答的模式上。

2.4 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注重的只是笔试,实验考查只是形式,尽管近年来在命题时对考查实验进行了一些尝试,但笔答与实际操作有着本质的不同,仅从卷面上难以测出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得平时做实验的考生与平时不做实验的考生应试时无多大的差别,从卷面很难区别实验技能的真实差异。客观上助长了一些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试卷答实验的错误倾向,学生的实验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3.实验教学建议

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想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应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创造积极因素,促进实验教学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提高教师认识。

我们化学教师首先应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也起着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作用。化学实验教学只能加强,不能消弱。

3.2 领导充分重视。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征得领导支持,加大对实验的投入。这里所说的投入,既包括一次性的固定投资,又要保证经常性的不断投资以保证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同时落实对化学实验员和实验教师的健康补贴,以保护化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变单纯的老师讲实验为学生做实验,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验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篇2

化学新课程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建立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等,这些新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落实,离不开化学实验,我们不能让学生按照实验台上的药品与仪器进行“照单抓药”的实验操作,而要重新认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教学理所当然成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用提问、展示实物、播放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手段,让学生进入欲说难于言状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激发学习者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兴趣,尤其是认知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不培养学生旺盛持久的认知兴趣,就不可能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教学中我从实际出发,尽量以生动的实验来启发学生,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高一学生入学的第一节化学课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实验优势,创设化学情景,采用并增加了“氯化氢的喷泉实验”、“镁带的燃烧”、“钠与水的反应”、“向滴有石蕊的水中吹入二氧化碳”、“加热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等实验。充分运用了有关颜色、光、声、状态变化等生动而有趣的演示实验,将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让他们了解化学世界中根植于现实生活而又绚丽纷呈的“风光”,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观察实验演示中感受到“跳一跳,自己也能摘桃子”的快乐,从而将跃跃欲试的兴趣逐渐转化为学习动机,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决心学好化学的推动力。

资料表明:对同一事物,用语言表达使人识别需2.8 s,用线条图使人识别需1.5 s,用黑白照片使人识别需1.2 s,用彩色照片使人识别需O.9 s,而直接看实物使人识别只需O.7 s。可见,看实物比语言描述节省四分之三时间。对于实验现象,进行典型分析,采取教具、演示、重复实验、看实验的教学录像等方法,易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纠偏固正。

例如,高一教材中在讲到“卤化银的感光性”内容时,我就采用实验录像,声、形、色、动、静的景象,既激发兴趣、调动热情,消除质疑过程中的呆板性,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消化已学过的知识。

二、巧用实验,获取知识

教师及时展示教学目标,学生充分感知素材,有利于学生将已经激发起的学习热情、兴趣跟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从而保证教与学双方在情感和目标上的一致。教师在课堂上按教育目标启发学生听、看、想、议、讲、做、练,以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最佳的效果。

教材在讲述化学概念与规律时都给出相应的演示实验,然而有时单单依靠教材上的演示还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内容,教材仅用文字叙述,学生往往缺乏感性认识,若能增加演示,则学生能从观察现象中获得知识,效果会好得多。所谓“听教师讲十遍,不如学生自己看一遍”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根据学生好动、喜好新鲜事物的特点,配合教材内容的需要,常常自己设计各种演示实验,变“听”为“看”,增加学生获取表象的机会。 例如,在“讲到氯化氢极易溶解于水”内容时,除了做好喷泉实验外,我还增加了两个小实验:一个是将装满氯化氢的试管倒插入水中,略加摇动,让水充满试管;一个是把装满氯化氢的集气瓶倒置于一块滴有水珠的玻璃片上,立刻提起集气瓶,玻璃片并不掉下。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说明道理,从而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又如,在学习“卤族元素”内容时,有两个实验都为试管实验,比较简单,若用演示实验直观性较差,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改成了学生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实验、讨论,得出结论:非金属之间也可由活泼性强的元素的单质将活泼性弱的元素的单质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追问:氟活泼,能把氯、溴、碘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吗?然后根据学过的氟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指出其特殊性。

再如,在讲“原子团的概念”内容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此概念的认识,我将教材上的讲解设计成学生实验,将适量NaOH溶液与CuSO4 溶液混合,生成了蓝色的Cu(OH)2 沉淀和Na2SO4 溶液。学生这样就对反应前后的氢氧根原子团、硫酸根原子团作为整体参加反应清楚了,对原子团的概念也就掌握了。

三、学生实验,培养能力

传统演示实验总是“教师做,学生看”,我的感受是“教师讲十遍,不如学生做一次”。

例如,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由于在初中化学中已用来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所以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1的“硫酸、硝酸和氨”一节有关浓硫酸性质中,没有编排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我在进行浓硫酸性质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温故知新、加深认识,特意安排了由学生演示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并且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为什么要先将蔗糖用少量水润湿,再与浓硫酸反应?这一步实验原理是什么?二者反应后,为什么变成疏松多孔的炭,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学生通过亲手做演示实验从中领会到:先将蔗糖润湿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正是利用浓硫酸吸水时放出的热来促使蔗糖与浓硫酸反应;有黑色物质生成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反应后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产生并能使生成的炭变得疏松。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改进实验,增强效果

新课程教材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界限,把大量的实验分散在“科学探究”和“实验”之中。由于教学资源和化学实验资源等条件所限,化学实验教学主要还是以演示为主,但我们现行的是大班制教学模式,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若按以往的演示实验方法,要想使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整个实验过程是很难的,为了改良演示实验效果,发挥化学实验应有的作用,可利用电脑摄像头把演示实验的过程通过液晶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看到实验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做实验的乐趣,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以往的实验都是教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按着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停留在表观层面,缺乏足够的思维训练。针对上述现状,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所以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认识。

篇3

论文关键词:化学实验;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方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着举局轻重的作用。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分析目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前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因此一直以来,人们对化学实验的教学都非常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可以是传授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以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中学化学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受到足够的重视,作用得以充分的体现,而且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提高。

二、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中,经过观察和总结,笔者注意到在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化学实验教学的提高,使其作用不能充分体现。

1、演示实验较多,分组实验较少

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能很清楚的给同学们表达化学知识,试验操作步骤,训练同学们观察能力等。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方面时间紧内容多,另一方面许多化学实验存在着实验过程的危险性、实验现象的不明显性、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在教学中教师会把许多本该由学生完成的分组实验改为由教师完成的演示实验。由教师精心准备的演示实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精心准备的演示实验确实比较安全、环保,有利于学生观察到准确的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剥夺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权利,阻碍了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挥。

2、重视试验结果不重视试验设计过程

在中学化学课本上,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试验,都是已经设计好的。学生基本上只要根据书上的设计步骤,机械操作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完成试验报告。更有甚者,在一些不太重视化学试验教学的学校,学生甚至是在没有得到结果的情况硬是套上去以完成实验报告,以应付老师的检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更关注结果的获得,而不去思考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长期的这种做法会使多数学生感到实验只是看看有趣,做做好玩,起不到化学实验对化学教学应有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更多的重视实验过程的设计,而不是单纯以追求实验结果为目标。 转贴于

3、学生实验意识淡薄

实验意识是对实验的一种本质上全新的反映形式,是能够在头脑中进行活动,并且能够将实验过程在头脑中产生的概念、思想、计划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其行动更具有目的方向性和预见性的实验心理,实验意识包括实验准备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实验知识的迁移应用意识等。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化学实验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低,注重于结果的考察,导致学生实验意识淡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看到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损坏仪器、浪费药品、不规范操作而导致许多实验做不成功等现象。与此同时,我们还会发现

三、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意识

学校应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仅仅局限于应试考试,而应该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从最基本的试验准备意识到规范操作意识,让学生能自觉地在每个实验前,预习实验过程,理解实验原理、明白实验操作过程,规范操作步骤,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做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某些实验操作,而是在熟悉这些操作和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突破教材地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

在学生意识形成后,教师可设计出一些知识迁移应用创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定的探索方案通过这类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才能用心的主动的思考化学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所特有的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强烈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此同时,在老师做完演示实验后,一方面可沿着试验步骤就实验中的问题对学生层层提问,激发他们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看完后重新做一遍,既能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操作能力,还能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等等。

3、重视实验设计,开展探索性实验

我们应该把实验的关注重点从结果转移到实验设计过程上,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设计、思考而不是那一份简单的实验报告。探索性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爱好,启迪学生思维和创造。我们可利用其独特的激趣、探究和创新功能,组织学习兴趣小组,设计探索性实验题,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积极探索试验设计过程。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无论方案的好坏,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积极设计,主动思考,不再过分重视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林 军. 加强学生实验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宁德师专学报

篇4

不论是从人类认识规律,还是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等角度来看,化学实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概念的形成,常常需要一个过程。从实践出发,首先获得一种感性认识,然后经过分析、概括、推理,慢慢形成了一个概念,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因此一个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化学概念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同样,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入地领会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实验教学还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方法改进

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理论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抽象思维形成理性认识,而通过实验又可以验证和巩固概念、理论,使之发展和深化。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陶冶思想情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自发进行的,要靠教师引导、启迪,逐渐培养而成。首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及提高观察能力的意义,要经常要求学生预先做好观察的准备,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制定进行观察的计划,掌握所必须的具体方法。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提高了观察的效率,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在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配合下迅速提高;其次是教师要根据观察对象的特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协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从而提高观察质量;再有就是指导学生学会既全面、又分清主次的观察。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进行观察,就是要求既要重点观察主要现象,又不遗漏观察次要现象;既要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又要迅速地发现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现象,经常这样要求学生,可以培养出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再还有就是指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的目的是探索和发现问题,达到对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观察能力能引起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越丰富、越准确,认识就越深刻,思维也就愈加活跃、广阔。观察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对复杂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提高自己判断是非、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的设计一些课题或者针对一些实验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在实践中经过一定的训练而形成的。实验教学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操作,在亲自实践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但是,通过教育实习和见习的亲身体会,以及一些走上讲台的化学教师的介绍,目前中学的学生实验课中,一般做法是将实验目的、内容预先按实验报告顺序列于黑板上。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果改为根据实验特点提出课题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实验目的及内容,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又能获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马克思说:“化学可以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的科学。”可见,化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经常被忽视了。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会受到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与质变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把辩证唯物主义当作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理解,并用来指导当前的学习,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指引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纪图雅.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2]余跃平.试论初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

[3]王礼祥.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04.

篇5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空前密集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与人才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这些使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了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革命正在影响并推动着时展的进程。科技革命要求现代人具有一定的科技素养,能够掌握当代科技的最新成果,知晓当代科技的基本原理,懂得现代化生产、生活的各种模式、方法,合理地享用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不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就算不上是一个健全、合格的现代人,更不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低科学素养的公众群体不仅无法承担本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建设,而且将会在将来的国际竟争中处于劣势[1]。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化学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具体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1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知识靠自己的思维得来时才是自己的知识。因此,化学教学应该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而不应是化学活动结果的教学,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认知过程。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2]。从实验现象到某一化学概念、规律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分析形成概念或规律,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或规律形成的思路和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目的是“重结论”,而不是将实验作为“再发现”的过程[3],视为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此,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教学潜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化学实验教学环境。

1.2改革演示实验

目前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多为教师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制法或定律,最后由学生通过实验验证[4]。在实验中学生往往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没有积极地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更有甚者,许多学生根本不动手,只是旁观,他们照样能将实验报告册上的内容写得比实验过的同学还好。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想象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必须转

变实验教学观念,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例如: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地观察和描述: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小球不停地在水面上转动,发出“嘶嘶”响声,有水雾及气体生成,使酚酞试液变红等,并能得出结论——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同时生成NaOH。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思考,用学生己有的知识并联系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这一系列现象进行合理地解释和说明。例如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钠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钠会熔化?钠为什么会和水反应等等,这样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探索事物的习惯,从而让学生学会从实验中掌握知识的科学途径和方法。

2改进实验装置拓展和延伸实验

2.1实验装置的改进

实验装置是化学实验的客观载体,也是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媒体。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装置改进的必要性并最终可以对实验装置提出自己的改进设想,这当中对学生进行的思维训练将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改进实验装置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使现象更鲜明使实验更客观

如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中,当分析了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杂质气体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后,基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知识的需要,特别是为了增强实验的客观性,可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怎样重新设计实验除去杂质气体制得干燥纯净的氯气?学生通过思考常可将演示实验装置设计成如图1所示。在此实验设计中,净化、干燥装置是学生在初中己经了解的,而有毒气体封闭式的收集和防止污染的吸收装置,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通过这种实验设计,

学生不仅能动地掌握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而且可以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参与中训练了思维,可以接受学科思想和环境意识的熏陶。这对完善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图1改进后的氯气产生装置

2.2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应用型实验,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5]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活动,重视实验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课本所设计的家庭实验,并开发好应用型实验,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例如:讲到溶液的酸碱性实验时,可让学生用pH试纸检测当地污染水源、雨水或土壤的pH,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将实验的方法和结论写成论文;讲到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时,可让学生回家做用食醋除水垢的实验;讲酸碱指示剂时,可让学生利用常见植物花瓣制取酸碱指示剂;讲碘与淀粉变色反应时,可让学生用碘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还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作调查报告,如调查汽车尾气的危害,调查吸烟的危害,调查城市中白色污染情况等,使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及重要性,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大光.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国科普网.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李益军.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第8-9合期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做人。新世纪的教育只有真正切入并融于生命,才能体现教育的生命,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一、开展层次化、开放性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既要符合认识规律,又要满足化学教学要求,还要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一层次为认知型实验教学阶段,这一层次是传统的规范验证性实验。目的是熟悉实验史实,体验基本科学实验过程,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实验、记录、条件控制、化学用语化等基本技能。第二层次为综合型实验教学阶段。这一层次是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这一阶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综合的基本概念,可以对所有学生开设。第三层次为设计型实验教学阶段,这一阶段是结合化学教学而进行的一种尝试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化学科学的较高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定实验项目,自主思考,综合多门学科知识和多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习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去寻求一种新思路。学生在实验中自始至终是主体,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以上三个层次是螺旋式上升的,分阶段进行的,开发新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装置,教师需要选好实验项目,指导好学生实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平台,设计性实验要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价值和设计的必要,要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落实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全面开放化学实验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从时间、空间、实验内容以及实验形式上的全面开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式化学实验能够拓展研究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实验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学生将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与现有的教学实验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发挥求实的自主精神提供了学习、实践条件。在开放式实验室,学生通过接触新颖的社会生活课题,接触一些先进的科研思想,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创新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创新。从化学实验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这一课题来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带领学生学习并探讨如何将化学实验绿色化。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绿色化学教育,是强化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培养未来绿色化学公民的重要手段。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方法,对常规实验进行研究改革而形成化学实验的新方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也最为直接,化学实验是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最好渠道。在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教学资源,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究性教学。开发微型实验,循环使用溶剂和充分利用反应产物,注重学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及学生实验产品的处理。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验能力,在问题的提出、实验用具、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等方面设计不同开放程度的实验,最终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创设多纬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自主性效果。学生通过实验创新实践,能够在实验兴趣、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途径等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波.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平衡移动实验设计[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

篇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化学更是如此。实验是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为进一步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实验教学探讨如下几点教学见解: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作为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创造能力),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开展实验教学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这也正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是以验证性与展示性的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是却忽略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探究式教学则是启发式教学的发展与完善,探究式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展开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铜元素”内容时,就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借助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在实验中总结出“铜”的性质与特点,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探究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既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实验教学中,教师再适时引导点拨,通过师生协作,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再相互交流、讨论,进而再顺利得出结论,有助于培养他们严肃求真的科学态度,在体验探究过程当中,还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二、积极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究欲望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内容,有助于学生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强化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目前,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了惰性思维,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很少自己主动去思考,这也导致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都不强。为此,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照实际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多创设一些趣味性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意识,这样利于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激发出来。例如,在探究“次氯酸的漂白性”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果氯气可以和水发生反应,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大家猜想一下反应后可能会产生哪些新粒子?并要求学生设计出相关的验证实验?”为此,很多学生都十分乐意参与到探究新粒子的产生问题之中,大家的动手参与积极性也非常高。

三、让实验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化学知识同样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探究之中.在实践教学中,只要化学教师注重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也不会对新知感到陌生。教学实践证明: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越贴切,学生就越容易掌握。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将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解“铝”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与学生喜欢喝碳酸饮料这一生活小事进行联系在一起,其中,易拉罐是由铝制成的,根据教材中的化学元素期表,铝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硬度不大,可以捏瘪,这点大家都有共识。但是,碳酸饮料呈偏酸性,如果长期放置,铝则会与碳酸发生反应,饮料中则会含有一定量的铝元素。如果人体一旦摄入太多的铝,则会导致智力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都开始议论纷纷起来,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很多学生也都意识到以后要尽量少喝碳酸饮料,因为酸能与金属铝发生反应,对身体不好。

四、开展多样化的化学学习,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视野

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化学现象,其实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实验室。而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教材上没有的知识与原理。基于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上的固有知识而读死书,要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汲取化学的养分,去汲取化学知识。例如,根据教学实际,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一些化工厂以及化肥厂中去进行实地观察,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调查农药对环境生产带来的不良后果。组织学生到造纸厂或者水泥厂等实地去了解化工的生产原理以及城市污水对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危害等。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这时候,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化学中的相关原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一起,逐渐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也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化学教学目标提升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上来,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当中,不断开拓进取,顺应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精神,不断更新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及自学努力,使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道路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樊敏,彭蜀晋,万莉.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验趣味化研究[J].化学教育,2011(01).

[2]赵姝婷.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胡彩玲,唐新军.绿色化学理念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广州化工,2014(22).

[4]樊彦伶.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渗透——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04:6-7.

[5]李庆华,罗军,王宇茁,李文平,林培国.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理念的探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0(04).

篇8

【关键词】高中 化学实验 教学 绿色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134-01

1 引言

化学实验教学是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十分重视和强调化学这门课程中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强调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通过重复老师的操作过程来增强知识点的记忆。因此,却忽略了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形成。针对当前实行的课程改革,要重复提高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这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2 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是固定的,通过老师按照教程在课堂上传递知识,然后在实验室向同学们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再通过重复老师所做的实验来强化所学到的知识,最后进行实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点的背诵上,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地位。

当前的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则需要学生积极动手,将老师的角色淡化,从主导地位中撤出,老师的职责重在引导,而不是手把手的教学。同时,应鼓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探讨与合作。这就要求老师改变过去的观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原实验中本身具有的探究性这一特质,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实验。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3 提高实验操作成功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相对与枯燥的课本学习来说,学生其实比较偏爱操作实验,但有由于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实验并不是次次都能成功。而成功的实验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如掌握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和科学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步骤。这两项的学习中,一旦有一样掌握不是很好,则会造成实验操作上的错误,造成实验失败,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在这一点上,老师应该进行反思,如何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呢?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厌其烦的讲解和演示,如实验设备的连接准则,实验仪器操作的规章制度等,应反复说明,让学生能够将这些技巧融会贯通,同时在讲解中,可以让学生参与互动,以提高其参与感,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4 设计绿色化学实验,强调环境保护意识

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其反应后的废弃物如随意排放,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要注重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绿色化学实验应运而生。绿色化学实验是指通过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或者利用多个实验的结合,将最终反应物的污染能力降低的一种对环境低污染,负面作用小的化学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难免会制备一些如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例如在操作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时,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会污染实验室环境,直接影响到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列实验设计,将有害气体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减少有害气体对学生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在设计绿色实验时,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如何处理在实验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在设计绿色化学实验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如酸性的产物,可以用碱性液体来吸收中和。同样,碱性物质也可以利用酸性液体来吸收中和去除其危害性。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沉淀物或者是可溶物等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更加掌握化学反应原理也减轻了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操作者自身的危害。

同时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改进一些操作细节来优化实验,例如在教学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来区分硝酸的浓度时,可以将过去实验通常采用的铜片用铜丝代替,因此,一旦将铜丝抽出溶液,实验也就随即停止了。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渣、废液应尽量回收利用,将不能回收的按规章制度放在指定的地点,这样便于日后的处理。同时可以利用改良实验设计方案,避免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实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则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和处理措施,将污染降到最低。

篇9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 学习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无不与化学实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实验是连接知识与兴趣的桥梁,是化学教育永恒的主题,所以说,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内容都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教学,能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做好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化学实验教学呢?我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精神

教师在课程教学环节中要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展开教学。教学内容方面上,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掌握好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适当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化学实验,同时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还要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及养成“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并将其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注重教师主导的师生互动环节

教师在实验教学环节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和指导,教学时应突出过程和方法,注重方法的掌握及思维的开放性。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转变角色,注重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比如说学生学习“元素周期律”,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活动探究”获得知识,而不仅仅是靠教师传授和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做实验时,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注重以下几点。

1.制订好实验教学计划。

新教材比老教材实验内容多,实验教学成为新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许多教学内容的引入都依靠实验进行。这样一来,许多化学课就得在实验室进行,由于实验较多,故实验教学的备课不能再是上一课备一课,而应预先统一安排,制订好实验教学计划。首先分析教材,按章节将各类活动整理出来,新课教学中有哪些实验,活动与探究中有哪些实验,列成表格,根据实验活动分布表统一制订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计划应该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方法与过程,需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等等。

2.灵活处理实验开展方式。

根据教学要求与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安排,只要条件允许,就尽可能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当然如果条件有限,以教师演示和个别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就能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要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

三、注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指导学生预习实验,实验有的放矢。

学习新知识就会有不懂的地方。如果带着太多不懂的问题上实验课,结果就只能“听天书”或者“凑热闹”了。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和学习,可以找出听课的重难点,带着问题去做实验,目的明确,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他们对所学得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做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3.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是在有效类比、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4.创设问题情境,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化学实验不但要演示操作、仔细观察,更要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实验过程中,如果教师急于给出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的规律,忽视了对实验现象分析,没有充分拓展实验现象的本质属性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就会导致性质及规律的得出较为生硬,实验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

因此,演示实验完毕后,我们要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出知识。例如,在讲Na与H2O反应时,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而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加大分析力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钠为什么会融化城光亮的小球?钠为什么会四处游动,并且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说明有什么物质生成?你能设计实验说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吗?

由此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猜测,逐步分析得出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这一化学性质。把学生由对现象的感性认识逐步引向对本质的理性认识。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往往转化为一种形式,有时被忽视,故此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探索性,要求教学时增设边讲边做实验,多采用探究法教学,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巩固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手段

一、医学类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础知识传统老旧。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医用化学及相关知识日新月异,在现代化课堂中,许多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仍然在使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材,教案也未及时更新。许多平时已被学生熟知的知识被教师反复讲解,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不能为化学实验课程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第二,实验教学设备缺乏。化学门类课程操作性和实验性较强,先进的多元化实验设备必不可少,但是好的实验设备较昂贵,且维护管理成本较高。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没有国家支持的情况下,难以承担巨额的费用,只能选择次一级设备,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院校甚至连基本的实验设备都没有,仍然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授层面[1]。第三,实验内容设置不合理。原有实验内容较单一,操作较简单,不利于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原有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与专业联系紧密程度不够,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实验成绩考核不严谨。传统实验考核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是平时考勤成绩与实验报告成绩,缺乏过程性考评。这就导致学生在平时做实验时投入不够,敷衍了事,有的甚至懒得做实验,照抄其他人已有实验结果,拉低了实验教学质量水平。总之,化学实验对学生药学、检验专业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影响重大[2],在此种情形下,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医学类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和加强理论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传统医学类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目标定位过时,教学手段滞后,教学内容繁杂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当前医学教育发展需要。为了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尽快适应专业技能人才的角色,急需进行教学实验改革。教学实验改革对促进学生、学校、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符合学科发展趋势,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三是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四是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五是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三、医学类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原则

在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一是实验内容选择应以适用、必需、应用为主要原则,加强与专业的密切联系。比如,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有必要加强产品质量检测与分析相关实验内容,注重定量的分析,以及现代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技能方面的实验教学。二是结合学生就业和考证需求,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比如,药学专业可以以药学检验工为导向,加强分析天平、容量分析仪器的使用等一系列技能操作的培训和考核,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训练,帮助学生获得所需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三是将化学实验相关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不是将原有内容简单拼接,而是加强学科之间的互动、促进各科知识的交融。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充实、更新化学实验内容,形成一个结构合理、整体协调的创新改革体系。

四、医学类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路径

(一)实验教学模块化

根据培养目标及学科特点,将实验分为方案设计、准备、实施及总结四个阶段,实现模块化实验教学[3]。第一,在实验方案设计阶段,学生事先查阅文献资料,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分析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预期成果;然后再与教师充分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第二,在实验准备阶段,对实验设备搭建、药品准备、检测手段的准备,教师进行一对一教学,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第三,在实验实施阶段,主要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成为实验主角;第四,在实验总结阶段,让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并提交综合性实验报告,为以后的科研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多元化

首先,夯实基础性实验内容的传授,通过一些基础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给予基础指导,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动手能力,为后续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开展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综合素质;最后,尝试拓展性实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并开展实验性研究,收集整理数据并加以分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实验手段现代化

一是在实验教学上,可以引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实验操作步骤。用PPT代替传统板书展示,在播放时对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突出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布置一些开放性实验课题,让学生在课余加强学习,也可以开设QQ群、微信群等沟通平台,开展实验操作的学习交流。二是在实验监管上,可以对实验室建立局域网,实现实验教学的网格化管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管理。关于实验设备的管理,可以利用现代加密技术对机房进行管理,无须专职管理人员,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四)实验考核多样化

必须构建多样化、合理有效的综合考核体系,加大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考核,丰富考核内容,不再单是实验报考、出勤的考核;增加对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记录观察、项目设计、等内容的考核,并合理设置各部分考核占比[4-5]。另外,对于不同等级层级的实验项目,包括基础性、综合性、拓展性实验,考核方式也应有所差异,科学合理地考核化学实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