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能范文
时间:2023-04-08 17:3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技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音叉振动与发声。
教材叙述:用橡皮锤敲一下音叉,可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让悬在线上的小球靠近音叉,小球会被音叉弹开。这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如果捏紧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就听不到声音了。
缺点:橡皮锤敲音叉,其直接振动及发声均很微弱,前排学生也很难看清或听到。
改进:将敲击后的音叉叉股直接轻触桌面,这样能听到叉股与桌面撞击发出的“喀喀”声;将敲击后的音叉叉股直接与硬纸片接触,整个教室都可听到硬纸片在振动的叉股作用下发出的响声。这些现象都能表明音叉的振动。在演示音叉发声时,可将音叉底部与课桌等物体紧密接触,此时用橡皮锤敲音叉,整个教室可听到音叉发声引起的共鸣声;如果用手捏紧音叉叉股,就听不到声音。由于课桌等物体的共鸣频带较宽,在用音叉组演示音调时也可采用此法。
优点:此改进不需增加其它器材,但效果却明显好于原版。
第二,简谐运动。
教材用沙摆实验得到简谐运动图象。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不便于观察,学生对为什么要将接沙的木板匀速拉动缺乏亲身体验。
改进建议:之前,先增加一个小实验,用细线悬挂一装水塑料袋,一人手提细线上端,站立不动,以针在塑料袋下部刺一小孔,将袋拉离平衡位置,使其在垂直于人的正前方平面内运动,洒下的水在地面,水迹为一直线。思考:“如何将各不同时刻洒下的水位置错开?” “人应怎样向前行走?行走速度对留水痕有什么影响?”结论:人须向正前方匀速行走;行走速度大小,影响水痕形状和在行走方向上的距离。
改进后实验的优点:器材简单,操作方便,可见度大,学生愿意参与,利于对沙摆实验的理解。
第三,干涉现象。
两列相干波源发出的波,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差恒定,二列波相遇,使得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加强和减弱的区域间隔,且在相遇区域内各质点的振动强弱空间分布稳定,加强的区域始终加强,减弱的区域始终减弱。干涉现象的这些特点,教材是根据水波干涉实验和波的干涉示意图来总结的。缺点:投影式水波干涉器材及环境要求高,很多学校不具备,就算做了,学生对眼花缭乱的水波,也只是“外行看热闹”,很难注意到干涉的特点,无法对干涉特点形成感性认识。
改进:用橡皮锤、音叉、尼龙弦线、带有支架的定滑轮、砝码和砝码盘等做“弦上驻波”实验。适当调节砝码数量或弦线长度,可观察到弦线上出现明显的波腹和波节相间的“驻波”现象。波腹处,振动始终加强,波节处,振动始终减弱且不振动。
优点:用材简单,操作简便,能直观显示干涉特点,还可用波的叠加原理探究形成原因,帮助理解干涉时振动加强减弱的深层含义。
以上改进对实验技能培养的启示:
实验技能主要包括六方面:掌握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正确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和读数;掌握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运算分析,得出结论;了解误差概念,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会写一般实验报告;初步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如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等。
介绍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仪器的共性,如,都有一定量程,使用前,搞清量程,估计被测对象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损坏仪器;调节或校正零点,零误差修正;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会读出最小刻度值,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掌握正确读数姿势,如从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不仰视或俯视,凹液面读凹处,凸液面读凸处,从安培表、伏特表读数,视线与刻度盘垂直,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入;根据仪器构造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和规则,如,使用天平要做到横梁平衡,保护刀口,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
要明确各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相应设计;搞清已知量,被测量,选择所需仪器,设计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
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必要时,做好机械调整或电气调整。如,气垫导轨前,调水平位置;电学实验中,依电路图连接线路时,将电路分为主回路和支路,从电源一端开始沿主回路按顺序进行,再支路,其中主回路中必须有开关,导线选多种颜色,主、支回路分别用。往接线柱上接导线,按顺时针方向缠。连接后,复查,确认正确方通电。
要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必要时动作迅速,把握时机,如温度测量、电学测量。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各量测出,并记录。读取和记录必须注意,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记录要完整,按有效数字方式记录;数据单位要正确。最好列出表格,表格设计要求:能记录直接测出的各物理量,能记录各次测出的量,能填写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
偶然误差是在实验条件不变情况下,对某物理量多次重复测量时,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导致的误差。减少偶然误差的办法是多次重复测量,以自述平均值为最终结果。测量次数根据偶然误差对被测量影响的大小确定,如测量值的有效数值较小或测量值变动较大时,应多测量几次。
篇2
化学是基于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在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的理性认识[1-3]。化学技能竞赛是全面考核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检验学校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4]。目前,全国高校都比较热衷于组织或者参加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化学实验技能比赛[1-6]。参加化学实验技能比赛,对学生跟学校来讲,都是一个争取荣誉的机会,向社会证明学习或教学能力的机会,但对学校来讲,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技能比赛,可以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发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借以推动、深化本校的教学改革,达到提高整体的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7]。通过近年我校承办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及笔者近两届带队学生参加该竞赛,我们总结了参与竞赛的点滴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及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谈点个人体会。
一、“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概况
“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旨在进一步推动广西区各高校化学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实践动手能力,每两年举办一届,到2015年已举行了八届。竞赛包括实验理论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其中实验理论笔试占30%,实验操作占70%。竞赛涵盖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的相关内容。竞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分别占参赛人数的15%、20%、25%。参赛选手从参赛学校推荐的在读本、专科20名候选参赛选手中随机抽取4名参加比赛。
二、通过竞赛,发现差距
在近两届的竞赛中,我校学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3年,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2015年,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但是与其他高校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在竞赛中的很多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实验中都练习过,但是在竞赛中操作不够规范而导致扣分。比如在2013年的无机及分析实验考试中,需要对合成的产物进行滴定,有的同学在使用滴定管时由于操作不够标准而被扣分。在2015年的竞赛中,有机实验操作考试中有道题目是合成某有机物,然后分离提纯测熔点。有的同学在萃取分液步骤中,为了保证分液漏斗不漏液,竟然在分液漏斗的盖子上涂凡士林,这就使从上口倒出的上层有机液被污染,导致实验成绩不理想。
2.大型仪器接触少。学生平时科研训练少,因而基本接触不到大型的仪器,更别说对仪器的操作和使用,并且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不强。在2015年的竞赛中,无机及分析操作考试的实验报告中有道思考题,让学生对产物的红外和核磁谱图进行分析,很多学生看到这些谱图时目瞪口呆,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
3.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竞赛跟平时的实验训练课不一样,是在一个相对紧张的氛围中进行,不能查阅任何资料,完全依靠平时的基本功,心理素质在竞赛中就显得很重要了。比如,在2013年的有机实验考试中合成了两种产物,并且要求纯度的鉴定。而有的同学由于紧张所致,在分液操作中直接倒掉了一种产物,导致后续操作无法正常进行,考试结果很不理想。在2015年的无机及分析实验操作考试中,要求学生自己配制试样然后用两种方法测定某金属离子的含量。在实验方法的设计阶段,有的同学心慌意乱,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有些学生依照试卷要求完成了实验操作,但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结果在计算时忙中出错,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
4.知识面窄。实验数据的测定,可以通过多途径实现,比如熔点的测定,可以通过熔点仪和提勒熔点管测定。2015年的有机实验操作考试中,主办方在实验台上放置了提勒熔点管供学生测量熔点用,有些学校的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训练中没有用过就很麻烦。最后虽然可以申请用熔点仪来进行测量,但是更换仪器,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扣除了一定的分数,也干扰了学生正常的心理素质。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有针对性进行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三、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强化基础实验。首先,我们从各种渠道购买或者下载基础实验的规范操作录像,比如滴定管、量筒、移液管、分光光度计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无机化学实验及有机化学实验的第一个项目都是安排学生观看基本操作的视频,通过观看录像,进行实验仪器规范性操作培训,并且把规范性操作录像放进网络课程中,以备学生在课后查看网络课程时,可以随时进行观看、学习。其次,加大大型仪器在基础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大型测试仪器在高校里是珍惜资源,多用于教师科研,鲜有用于本科生教学,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学校对于某些专业专门开设了卓越班,该班级中的所有同学都配有专业指导教师,进行科研活动,这就使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大型科研仪器的机会大大增加。另外,发动低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进入导师的工作间,进行科研实验,初步接触大型仪器,熟悉仪器的使用,学会数据结果的分析处理方法,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修改人才培养计划。针对竞赛要求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对人才培养计划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并重新对教学大纲进行了制定。加大了实验在化学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并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筛选。除了保留原有的一些经典的基础实验外,我们还大量地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并且在课时外增加了设计性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应用大型仪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3.细化分组,增加实验台套数。限于目前实验室面积及实验器材台套数不够的情况,每个实验需要两到三人一组,这就导致部分同学的惰性得以“发挥”,有个别组甚至是某一个同学把实验所有步骤全部操作完,该组内其他成员可能只是帮忙记录一下实验数据,更有甚者,埋头玩手机,这就导致了部分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针对这样的问题,学校打算扩大基础实验室面积,增购实验器材,小班上课,争取能够做到一个学生一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锻炼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加强实验考核。往年我校化学期末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按照不同的比例组成(其中期末考试的比例不小于60%)。因为期末考试是提前出好的试卷,限定了考试的范围,造成学生在平时不重视,周末疯狂突击的情况时有发生,出现知识掌握不全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把课外设计性实验及实验考核也纳入到期末考评中来,实验考核即把几个经典的综合性实验分段编号,让学生按照抽签的方式来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就敦促了所有学生注重平时对实验操作的积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3
[关键词]技能实验生物・生命的动力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22
《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是2004年美国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 Companies,Inc.)以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为依据出版的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之一,[1]该教材的中文译本《生物・生命的动力》(以下简称“教材”)2008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为上、中、下册,共10个单元,39章。教材涉及202个实验:“生物实验”39个,“迷你实验”80个,“技能实验”83个;还有“科学发现”“链接”“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生物与社会”“生物与技术”等板块。本文通过对教材的研究,试图挖掘“技能实验”板块所蕴含的特点与价值。
一、栏目介绍
“技能实验”的开展和实施不需要借助于实验仪器,但是它们可以用来评估其他研究者的实验结果和数据。这个板块的学习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因此其可作为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很好的平台。教材安排了13个“解释数据”,10个“分析信息”,9个“运用概念”,6个“解释
探究,实验的各个环节都是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合作完成的,属于半开放式探究;而美国教材首先通过实验的A部分的操作实验为实验B部分的自主探究起到了铺垫和启发作用,属于引导式探究。
(二)实验目的比较分析
我国教材对于实验目的没有单独列出,而是融合到实验当中,从实验内容看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而美国教材则更注重体现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内容的比较分析
我国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没有具体给出,是在给定相关实验器材的基础上,通过6个问题引导小组制订实验方案。美国教材将实验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在详细的实验步骤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操作完成A部分,这样设计为B部分的自主探究起到一个支架作用。实验B部分是学生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这个部分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美国教材主要是通过记录浸入肝脏研磨液的滤纸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上浮所需要的时间来判断酶活性的高低;而我国教师一般都是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或者观察可溶性淀粉被还原的程度(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两者相比较,美国教材的处理简单、便捷、安全,容易记录,非常值得我国教师采纳。
(四)实验结果比较分析
两个教材都采用问题引导形式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美国教材首先指导学生制作一个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再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绘制曲线图,通过曲线图得出实验结论,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五)继续探究比较分析
两个教材都有继续探究部分,我国教材一方面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的一些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继续探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真正体现了大课程观。美国教材只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六)其他方面的比较
①实验材料方面。我国教材对于控制不同温度给出的器材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火柴。从使用性方面来看,这些材料处理复杂,很难到达恒温的目的,容易加大实验的误差,而且安全性也不高。美国教材给出的是恒温水浴锅,这就比较理想。②实验的安全性方面。美国教材在实验开始前都有比较详细地列出注意事项和措施,非常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从这点看,美国教材更加凸显人文关怀。
美国的实验教材给出的实验器材比较贴合实际需要,实验内容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对于酶活性的观察指标非常巧妙,实验结果的处理关注学生图表转化能力,同时从该实验也可以看出我国教材取得的巨大进步,更加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实验技能培养;实验报告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课中所有的科学知识,包括科学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材中大量的活动与实验必须在专门的实验室里完成。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设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与研究成果真实地重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初中科学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量筒、秒表、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压强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显微镜、烧杯、量筒、试管、酒精灯等。要想做好实验,首先就要对实验仪器非常熟悉,掌握它的使用方法。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同特性来加以指导:
1.观察“量程”
各种实验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前,首先要弄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
2.正确读数
读数,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值不仅仅明确数值的精确程度,还可以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能准确、快速地读出数值和单位。同时,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眼睛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入等。
3.使用正确
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如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4处。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在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1/2(半试管水);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后方可读数。显然,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应从理解和操作着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只有理解了仪器原理,使用起来才会更加自觉和主动。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
首先,可根据科学探究的六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其次,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的技能。正确的实验,首先是安装、调整好仪器或正确连接电路。在电学实验中,依照电路图连接线路,连线时,应从电源一端开始沿电流的方向(或逆着电流的方向)依次连接电源、开关、用电器等,其次支路、干路中必须有开关,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导线最好选用几种颜色,干、支路分别用一种颜色。往接线柱上接导线时,应按顺时针方向将导线缠上。甚至为使电路简单化,使学生更不易连错,连接时,先将电压表撇开,连好其他用电器后再连电压表。电路接通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的地方等。电路连接后,必须复查,确认正确后方能通电。这种技能的培养,从初中开始应先有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到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
2.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要把握时机,如温度测量、电学测量。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需要测定的各量测出,并记录下来。读取数据和记录必须注意:(1)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2)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3)数据的单位要正确。在整理数据时,如发现有不合理的数据,应对该数据补测。对实验能力强的学生,许多深一层次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分析研究,从而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巩固知识,使技能更加熟练。
3.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书写既延伸了实验课的教学,使之与理论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汇与渗透,又是提高学生动手技能的有效渠道。因此,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要严格要求,书写时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练、正确,图文并茂,要总结出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时能写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让别人看懂。在批改实验报告时要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对某个问题的独特看法,对某项操作的有益建议,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要给予鼓励,并要及时与之讨论,让师生都有所收获。
4.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如使用天平时,要用镊子夹砝码,不要将有腐蚀性、潮湿的物品直接放在天平盘中;做电学实验结束时,应将仪器调到最安全的状态再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线,整理好仪器和导线。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以免损坏仪器及发生实验事故等,同时也是一个养成习惯的好机会。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验兴趣是培养实验技能的关键
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
1.切实重视演示实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它是学生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典范,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能为学生在形成概念、得出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背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演示的形式不仅是“老师演,学生看”,还可以“老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例如,做大气压强的实验,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鸡蛋做其他实验,如物体的浮沉等实验。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甚至学生可以在长年累月的耳闻目睹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实验技能。
2.认真上好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又有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示范,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做,这种方法对于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是合适和有效的。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实验修养。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因此,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如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等,将这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3.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由于农村初中受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随时进实验室,或实验器材配备不足,所以适当增加小实验显得特别重要。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制教具,甚至可以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象棋和刻度尺、笔套和书本做惯性实验,用玻璃杯和硬纸片做大气压强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浮沉实验,用可乐瓶、打气针和橡皮塞做水火箭实验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器材,更有利于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小实验具有取材方便、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等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手段,让实验方法更先进,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结论更准确。总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不仅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更重要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理所当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田世昆.初中物理教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5
一、首先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
二、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章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例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来使用,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面对学生的这一困难,教师就要注意向学生讲清显微镜的原理。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而且倍数越高,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有当教师讲清了这些难点和要点之后,学生才能准确地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来选择高倍镜和低倍镜,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
三、要有实事求是和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照看到的实际画,在实验课中完成。如在解剖鲫鱼时,有的同学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球的搏动位置在心房的上方,而在生物教学挂图中,心室位于心房下侧,在心室前端有一白色的动脉球,这就要按实际看到的画。又如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而在实验报告册上则要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要用0.01%亚基蓝溶液作为染色剂,如果此种试剂一时买不到,不进行染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大,那么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其细胞膜和细胞核等。为了观察清楚,这时可提示学生是否也可用磷释的碘酒或墨水作为染色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学生试着做了结果很满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染成黄(红)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看得很清楚。细胞周围空间呈白色,图像很清晰。再如有些同学,即使不用牙签轻刮口腔上皮,用一滴口水,处理后也可找到口腔上皮细胞,这又是为什么?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实际操作、制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要关心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
在做每个实验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沾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要节约实验材料,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只要取一张洋葱表皮就够了,不必取大块,另外如擦镜纸、吸水纸,大头针和各种试剂等也要节约使用。严禁将教学器具如镊子、放大镜、剪子等带出实验室。同时为保证实验用品、材料、仪器不丢失,在实验前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份实验仪器、材料登记表,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后核实,并填写本节课的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和组别等,最后要签名,以示清点核实无误并承担责任。
五、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实验结束前,用3―4分钟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在实验中,因某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结果不明显或失败,老师应指导学生查找原因,总结教训。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四条色素带部分或全部不明显,老师可提示:(1)是否丙酮甲量过多,滤液太稀;(2)是否用的新鲜叶,是否用的全部是幼嫩的叶;(3)划滤液细线时是否重复的次数少了一些;(4)层析时,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是否被层析液没及过。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很快就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但有的学生虽然在步骤方法上都按要求进行了,但没有发现质壁分离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寻找原因:取下的表皮是否是死亡的角质层细胞?是否由于未用蔗糖溶液浸泡材料?是否蔗糖溶液被原清水稀释而造成浓度不够?是否视野太亮,反差度小而未能看清?还有的学生虽然质壁分离了却不能复原,教师也询问一下,是否蔗糖溶液浓度自行加高了?是否质壁分离时间太久而造成细胞死亡?
篇6
2015年4-5月我院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与基础医学院学生科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从中获得了不少经验和启发。
1竞赛的组织实施
本次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由实验中心与学生科联合举办,实验中心负责实验技能竞赛的具体内容,学生科负责宣传、报名事宜。
1.1参赛对象
为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和农村免单定向生本科学生,均完成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开设的基础医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由学生科进行竞赛宣传,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赛。
1.2竞赛形式
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阶段进行。初赛为笔试,以试卷的形式对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理论考试,完成时间为2小时。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选拔30名学生进入决赛阶段。决赛为实验操作,学生分为4组,每组6-8人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规定完成时间为1小时3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成绩,决出竞赛个人一、二、三等奖。
1.3竞赛内容
笔试试卷设三大类题型:是非题、单项选择题和看图选择题,内容涵盖解剖、分析检测、形态及机能实验的基本操作理论,共100题,每题1分。
实验操作为实验中心自行设计的实验项目“小鼠肠系膜铺片的制作”。实验步骤分为:配制麻醉试剂、小鼠麻醉及固定、小鼠肠系膜取材、肠系膜铺片制作及显微镜下观察。实验步骤涵盖了试剂配制、小鼠捉拿及固定、小鼠给药方法、小鼠腹腔解剖、小鼠肠系膜的认识、铺片制作、显微镜操作等实验技能。
1.4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实验操作按实验步骤给分,每个步骤分值为50分,总分200分。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
评委教师8人,分2组,每组4人,每人负责一个实验步骤的给分。两组同时进行,根据操作评判标准,负责6-8名学生的操作评判。实验结束后,综合2组评委的评判,给出学生最后的操作成绩。
2竞赛结果
2.1初赛结果
报名参赛的学生63名,笔试成绩最高分为70分,最低分为54分,60分以上32名,占总人数的50.7%。
2.2决赛结果
参加决赛学生30名,除2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实验操作外,其余均能顺利完成。最高操作分为181分。
3竞赛的思考
3.1重视实验技能理论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本次实验竞赛的学生是在完成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作为独立的实验课程,在学生未进入专业实验课程之前,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宄的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由于实验操作训练课程,实验教师示范操作多,理论讲授少,造成学生对实验技术的理论知识模糊。本次竞赛的笔试成绩最高分只有70分,一些简单的知识,如“常规容量瓶有哪些规格”学生都没有掌握,反映出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轻视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由此,在今后实验操作训练的教学中,实验教师不仅仅只注重实验操作的示范教学,还需加强实验操作训练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不但会操作,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操作,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理论知识的掌握。
3.2探索实验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本次实验竞赛的实验操作项目“小鼠肠系膜铺片的制作”,在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中并未开设,有些实验操作技能如“肠系膜取材”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实验,是实验教师所担心的问题。竞赛之前,将此实验项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掌握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比赛结果可看出,只有2名学生未能完成实验,其他学生均能顺利完成,而且有个别学生的辅片制作质量非常高,大大超出了实验教师的预想值。这表明任务驱动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调动了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学生的潜在能力也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实验教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除了此次实验竞赛应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外,是否还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法,如兴趣导向教学法以及与当今流行媒体相结合的时尚导向教学法,还有待在实验教学中实践摸索。
3.3改革实验内容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综合性实验可以包括一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或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组合和问题交叉分析;也可包括综合运用两种或以上的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完成同一实验。本次竞赛所选择的实验项目“小鼠肠系膜铺片的制作”,综合运用了基本化学操作技能、机能实验操作技能、动物解剖取材实验操作技能、形态实验操作技能等多种实验技术,是将基础医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所学的单一、零散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综合运用,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实践证明,这种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实施,不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学生的知识点,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实验綜合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提示在实验教学中,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并尝试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自行设计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4完善评分机制 建立标准的实验技能考核体系
建立一套客观、公正、准确的评分细则是比赛公平、公正的关键。本次实验技能竞赛实验操作的评分标准是在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上建立的。如步骤一“配制麻醉药”的评分点为:计算、称量、溶解、容量瓶捡漏、溶液转移、容量瓶定容及装液标记等。但在实际操作时,这种评分点不够细化,不能考察学生操作时的细节。因此,在今后的考核中对评分细则还需不断积累经验加以完善,建立标准的实验技能考核体系。
3.5定期开展竞赛 丰富竞赛形式
实验竞赛是作为实验考核的一种补充形式,相对于单纯的实验操作考试,更具有体现学生自我综合能力、竞争能力及学习能力的作用。通过实验竞赛,可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实践。因而,应使实验竞赛常态化。但由于此次竞赛是我院第一次举行,各方面经验不足,导致不能容纳更多学生参加决赛。竞赛也只设立个人奖励,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还不足。今后应广开思路,挖掘多种实验竞赛的形式。如可进行答辩形式、小组设计实验形式、结合多媒体进行看图抢答形式、微博答题及投票形式等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并增设团队奖励,加强学生协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4结束语
篇7
笔者有幸作为厦门市代表队的选手,参加了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中化学学科的比赛,并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总分第二名的较好成绩。本次比赛化学学科的项目之一为演示实验的技能考查,比赛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指定的演示实验。比赛过程是艰苦的,但也是快乐的!因为在许多老师的指导和许多同伴的帮助下,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技能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感悟很多、收获很多,也许这正是教学技能大赛充满魅力的原因所在。这里就中学化学教师提升化学演示实验技能的方法与途径谈谈自己的点滴认识。
一、教师良好的实验技能在于平时的积累
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有弱化的趋势是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多媒体设备与应用的普及;中学化学实验准备工作的琐碎;部分实验的危险性和毒性;一些中学化学实验室条件不足等等,当然还包括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不仅教师演示实验做得少,学生的分组实验也做得越来越少。在多媒体技术还未普及的时候,一个教学周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准备时间大概要花上半天时间,而现在基本上不怎么需要准备,能用多媒体代替就用多媒体代替。其结果可想而知,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技能只能越来越差。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福建省提出了中学化学22个必做实验的要求,目的是再次强调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中学一线化学教师,应该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自觉地把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作为提升学生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总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挖掘教材内容与教育功能,把原来只需用讲解陈述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改成:或教师演示,或布置任务、组织活动、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尽可能增加教师、学生接触实验的机会,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的实验技能也得到巩固和提升。比如,在《化学反应原理》中《离子反应》一节的教学中,有关“离子反应”概念的教学,教材中并没有安排教师的演示实验,但笔者认为,若能补充设计一些演示实验则能增强学生对“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是真实存在的;离子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离子是可以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如何判断离子间发生了化学反应,表观现象有哪些?反应的实质又是什么?”等知识和问题的认识。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增加了稀硫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然后往硫酸中不断滴定氢氧化钡溶液,观察上述过程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这次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化学学科技能比赛的项目为演示实验,要求“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高中组)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初中组),这两个实验是中学非常基础的实验,但有的参赛选手实验完成得却很不理想(有关选手在演示实验项目比赛中出现的失误,福建基础教育网已有专家对此做了详尽的评述,在此不再赘述),虽然有赛场心里紧张方面的因素,但应该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自己平时实验做得少的缘故。所以良好的实验技能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当然,比赛毕竟与平时的教学不同,还需要选手充分做好参赛前的准备。参赛前,选手要坚定“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的信念,最好把中学教材中所有的实验都至少完整地练习一遍。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请化学实验员或者实验技能强的化学教师在旁指导,及时发现自己实验中的失误并纠正,也可以观看化学实验视频来审视自己实验最基本的操作是否规范,如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的量取、酒精灯的使用等,因为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必定是由许多基本操作来组成,只要每个基本操作都熟练规范,则整个演示实验必会带给评委流畅自然的美感。
二、教师的演示实验不但要做好,还要能讲好
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学科技能项目比赛中,化学科的比赛内容规定为“演示实验技能”。“演示实验技能”与“实验操作技能”是否含义相同?这是首先必须界定清楚的问题。从赛后教师研讨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演示实验技能”与“实验操作技能”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差异:一是行为的主体与客体不同。“演示实验技能”的主体为授课教师,实验仪器药品、学生为客体;“实验操作技能”的主体为教师,而客体仅为实验仪器药品;二是行为目的要求不同。“实验操作技能”只要求教师能把实验正确规范地完成即可。而“演示实验技能”则包含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能正确操作实验,还要边做实验边讲解,即“做中讲”。“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如何板书”等教师都要准确把握。为此,课堂教学中要做好演示实验,教师除了要有规范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外,还必须具备扎实、广博的化学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对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异常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既规范完成实验操作,同时达到有效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实验目的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演示实验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教师做实验的规范性与讲实验的启发性、引导性、强调性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教师那种“只做不讲”、“只讲不做”的教学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按教学目标的达成来分主要有四大类:①技能形成性实验。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溶液的萃取、分液等。对这类实验教师关键是要讲清楚怎么做,对于操作的易错点要在演示时讲得透彻明白,让学生能有效模仿,并能给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②导出新课前的实验。通过实验发现新知,为后面教学提供实证。如乙酸乙酯的制备是为酯化反应的教学提供实证,这类实验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③完成新课后的实验。此为验证式实验,教师重在讲清与前面所学的新知或理论的联系;④应用型实验。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基础上,探究二价铁和三价铁的互变,这类实验教师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演示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实验类型、定位好实验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展开讲解和实验。如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化学学科高中组的演示实验比赛内容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实验目标为通过操作与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基于这个教学目标,要求参赛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操作中还要讲清:为什么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什么要使用到容量瓶而不使用烧杯或量筒?如何让5.300gNa2CO3固体全部都转移到容量瓶中?能不能将固体直接放入容量瓶中再加水溶解?如何使溶液的体积准确达到规定值?等等。
三、教师的演示实验应渗透实验方法,提升实验价值
篇8
传统的微生物学检验技能考核成绩为100分制,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和基本技能操作(包括:细菌的涂片与革兰染色、培养基的分装及细菌的接种、显微镜的使用及染色结果的判断等)占总成绩的70%。传统的考核方法没有考查学生是否对微生物检验全过程的掌握情况,如标本的收集和处理、鉴定程序、具体的鉴定方法及结果的报告方式等内容。同时,一站式的技能操作考核,部分学生在面对老师进行考核时心理紧张导致发挥失常而不能获得与自身水平相符的成绩。因此,该考核方式不能客观真实的评价学生对微生物学检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微生物学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2微生物学检验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的规范与改革
为了较全面的考核学生的微生物学检验综合操作能力、规范技能考核体系,笔者在原有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对微生物学检验的实验考核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细化了考核指标和评分细则,增加了综合能力的考核。
2.1平时成绩(10%)
由原来只考查学生实验课的出勤率改变成包括平时实验课课堂提问、出勤率、实验纪律和卫生值日等考核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学习态度和责任心等内容。
2.2实验报告(20%)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由原来只评价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规范为评价包括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结果分析的合理性等内容,改革后更加有利于学生重视平时的实验和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
2.3基本技能操作(30%)
采用老师对学生“一对一”的考试形式,时间为30min,主要考核学生对细菌的涂片与革兰染色、培养基的分装及细菌的接种、显微镜的使用、染色结果的判断等基本操作技能及口试对微生物生化鉴定试验原理的掌握情况。笔者在原有的技能考核标准上细化了评分细则,同时,基本技能操作分值由原来的70%降低为30%。
2.4微生物检验综合能力考核(40%)
为了全面的考核学生微生物学检验综合技能,笔者增加了微生物学检验综合能力考核模块。考核形式为,教师为学生提供血液、尿液、粪便、痰液等临床未知病原体标本和相应的临床资料,学生抽签决定考试标本,考试时间为4~5d,主要考核学生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对临床标本的处理、鉴定程序的制定、鉴定方法的选择和鉴定结果的报告方式等内容。
3微生物学检验技能考核体系的应用评价
篇9
关键词:生理学 实验 考核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177-01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发生发展都离不开实验研究,因此它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课程在生理学教学中是必不可缺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验课的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如何进行实验技能考核,是一个教――学――考的系统问题,包括提出技能学习目标和要求,确定技能考核范畴,规范技能考核内容和方式,制定技能考核评分方法等等,我校对生理学实验技能考核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现介绍如以下几点。
1 实验技能的培养途径与考核范畴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某任务所必需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各包括一般技能与专业技能两部分。例如:某学科标本制备、仪器操作主要属于动作技能中的专业技能,其实验观察、理解能力属于智力技能中的专业技能,而试剂配制、电路连接属于动作技能中的一般技能,阅读思维能力则属于智力技能中的一般技能。学生实验技能是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的。
理论教学中,教材本身的孕育与培植作用,教师教法的功力与技艺,对学生阅读、观察、思维、想象、创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智力技能有潜移默化的培养。但以现有的教考方式,尚不能制定质的目标、量的评价、可操作的测量,有待深入探索。与理论教学不同,实践教学由于固有的可见性而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具体、易于定量分析。因此,技能考核应主要针对动作技能中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践教学(实验、实习课)途径实现,因此,技能考核主要限于实验、实习课范畴。
2 实验技能培养目标和要求
(1)实验技能具体目标:包括手术技术、测量技术、标本制备技术、仪器使用技术、观察与记录技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技能六大类,并规定每类具体目标。如测量技术,要求掌握血压、脉搏……等测量技术。
(2)实验技能重点目标:每一次实验需要涉及多种实验技能,不可能一次全部掌握,因此要根据实验内容、性质、方式,选择一至两个技能训练目标,全部实验课的技能重点目标汇总起来,就构成了生理学实验技能目标系统,以形成技能培养系统,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卓有成效。
这样规定使生理学实验目标明确、具体可行,实验技能培养就落实到实处。
3 实验技能考核的内容与方式
(1)实验技能考核的内容:在实验技能具体目标六大类技能中,前四类偏重于动作技能,后两类基本属于智力技能,进行考核时需考虑全面。
动物手术技术:主要有手术器械使用、实验动物麻醉、手术切开、止血、缝合、静脉穿刺、动脉插管、气管插管、膀胱插管技术。
生理测量技术:血压、脉搏、心音、体温、心电、肺功能、尿液理化性质、视力、视野测量。
实验标本制备技术: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离体蛙心、蛙肠系膜微循环、家兔大脑皮层、脑干、蛙迷路标本。
生理实验仪器使用:刺激装置、记录装置、传动与换能装置的使用、刺激量的选定。
观察与记录技能: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与讨论、实验报告的完成。
分析与解决问题技能:了解实验原理、及时发现与解决常见实验问题、正确进行误差分析和可能的处理。
(2)实验技能考核的方式与次数。
①笔试:是考核实验中智力技能的主要方式,在实验前、后进行。
②个人单项技能考核:是考核实验中动作技能的主要方式,在实验过程中,针对一项动作技能进行评定。
③小组综合技能考核:是以小组实验情况及结果,综合判定群体实验技能水平的十分必要的考核方式,既考核动作技能,也考核了智力技能和科学素质。
④实验报告评定:是考核智力技能的必要方式,要累积起来记平均分。
以上各种方式的考核均可进行1~2次,但小组考核因仪器、协作等许多非技能的即时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造成评定误差,所以考核不应少于两次。
4 实验技能考核的评分方法
笔试、个人单项技能考核、小组综合技能考核、实验报告评定这四种考核方式,可以说各有分量,权重不相上下,可以按照每项占25%的比例进行评分,累积出实验成绩,最后计入学科期末总成绩。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每项考核比例进行适当调整。
5 实验技能考核的评价及注意问题
我们没有进行实验技能考核时,上实验课师生均无目标,学生对实验课也不够重视,纪律松懈,操作马虎,有的同学甚至根本不动手操作,实验进度和结果参差不齐。进行实验技能考核以后,实验教学有了质的变化,学生课前积极预习,上课目标明确,认真听讲,迅速操作,每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并且能够做到分工合作、团队协作,实验速度和结果明显提高。例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实验,成功率由原来的66%提高到91%。并且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较大程度提高。
技能是一个反映动作与智力水平的综合性能力,但其可评价指标和可测量度不易确定和掌握,所以技能考核就成为一件十分复杂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它不能简单地雷同理论笔试,而要采用综合考评方法才能较全面反映技能水平。
实验技能考核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研究确立比较科学的考核题目,达到适宜、适度、适量,并对其内涵的评判指标做标准化处理,增强可操作性。二是必须建立和重视以小组综合技能评价学生个人技能的新观念、新方法。因为:第一,小组实验做好了,对技能培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目标,取长补短,共同协作,有利于技能培养目标的完成;优势互补作用使每个人都得到启发和收获,是技能培养中需要但又不便规范的组成部分,通过群体效应得到补充;集体汇聚的果断、诚实、谦虚、团结协作等品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实验的探秘、成功的喜悦激励每一个学生投入实验学习。由此看来,同一分数对不同成员的操作能力虽有不公正一面,但因数量不大,使这一缺陷完全可以消失在巨大的目标效应、群体效应、素质效应和激励效应中。第二,科学实验多数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单纯考核个人操作,既不全面,也同样存在不公正。第三,更重要的是,技能考核完全个体化,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个人得分上,小组实验将被淡化、割裂,甚至扰乱实验课秩序,将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校通过对生理学实验技能考核的改革与实施,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实验教学也逐步面向实际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师范专业 实验技能 弊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57-02
新的教育背景驱动下,学校教育坚持师生互动以人为本。依“纲”和“本”,雅俗结合,从“和慧课堂”出发[1],加强师生间思维对话,避免学习过程中“温度”与“深度”的背离。目前实验课程教材枯燥,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而生物实验技能是一连串的操作动作和心智动作组成的活动方式。因此我们生物专业在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上存在众多问题。
1.师范专业本科生实验技能弊端
1.1理念引导缺失,学生认识不足
师范专业本科生是面向素质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常常被引入理论知识优先于实验教学教育误区。在素质教育驱使下,加强生物基础教育,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引导学生进入美轮美奂的生物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落后于理论教学,两者之间相互剥离,缺乏即时联系,实验内容简易化。因此学生对实验技能培养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被放于重要链条底端。实验教学被学生看成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实验课被认定为师范专业学生学习的配角,他们对实验技能培养缺乏理性认识。
1.2理论课堂照本宣科,学生思辨缺席
生物学有其特异性,是现实世界的抽象概括与活化,层层渗透,不断延伸,生物学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另外,高中阶段学生已经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思维重建阶段,具有不断创新与知识涉猎能力,加之丰富的前科学知识,经常表现出极强的质疑力。
然而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在教师强大气场的压迫下,用实际的身体顶着空洞地大脑被动灌输理论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单独思考,缺乏实时交流。出现了“不懂装懂”、“似懂非懂”、“懂了又忘了”、“沉默不语”等课堂附和声,使课堂在这种声音中戛然而止。[2]从而造成“思辨缺席”现象。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把握度,进行因材施教,挖掘深层教育智慧,从而避免单纯竞争下造成人性化失衡,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同时站立起来摘到果实。
1.3实验过程指导欠缺,学生产生依赖思想
生物学是科学性与技术性并重的一门自然学科,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教师在教学实验前准备好了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好实验方法与具体操作步骤,忽略学生思维重建能力的可操作性与创造力的可塑性因素。学生被下达任务是“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不需要思考以及探讨实验的可操作性与实验结果的信度、效度,并且缺乏实验结果的可行性分析。因此出现了对着教材“照方抓药”,对实验现象视而不见,对实验问题束手无策,难以提出可行性想法。长此以往降低了学生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跳跃能力,限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这种实验过程产生依赖思想。[3]这种实验方式与“主导主体”理论大相径庭。
1.4目标导向不明,学生兴趣低下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而教学评价是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落实的手段,教学目标与学生知识的准确定位,是有效教学的核心。[4]
2.研究结论和建议
针对上述弊端,浅谈几点建议。
2.1合作探究,梯度实验
考虑实验要求时间的长度,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实验进行梯度建设,遵循小步子原则。由每组负责一定程序步骤,组内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任务,由组内成员进行量化考核。
2.2 采用KWL工作表,加强师生交流
KWL工作表是Ogle在1986年提出的指导性阅读策略,包括知道(Know)、想知道(Want)、学到(Learn)三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发放此表,指导学生填写,并普遍巡视,避免实验过程指导欠缺,学生依赖。
2.3让课堂灵动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目标导向不明,学生无所事事,效率低下,尤其等待时间较长的实验。建议学校配置实验专用计算机,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利用等待时间,查阅观看相应的实验数据,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动机。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
师范专业本科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仅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并且对未来小中学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认识到其问题以及重要性之后,结合MOOC、微课程等新型教育模式,创造教师-课堂-学生三结合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共同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陆丽丹.“和慧课堂”下的生物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5(6):15-16.
[2]金钧.”懂了“背后的有效性缺失-莫让教学在附和声中戛然而止[J].中学生物教学: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