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范文

时间:2023-03-14 21:0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医疗

篇1

巨头分食“移动医疗

近日,邵逸夫医院在支付宝钱包的服务窗正式上线,双方将共同推进“未来医院”计划。至此全国已经有5家三甲医院正式上线,并在上海、深圳、昆明等50多家三甲医院与支付宝达成了合作协议。

通过支付宝钱包,患者可以提前在家里挂号并接受实时通知,估算时间到医院就诊,无需排队支付各项费用,等待通知随时掌握就诊流程,最后药品缴费也可以通过支付宝钱包完成。据支付宝副总裁张建刚表示,移动医疗服务是支付宝今后的一个重要方向,接下来要实现的更多:自动将检查报告推送给主治医生而不需要患者自取;与高德合作做医院室内导航,帮助患者找到相应诊室或检查室;与天猫医药馆打通,拿到取药单之后直接下单送药上门……

很显然,淘宝要建立的是一种“未来医院”。在5到10年时间内建立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将健康服务商、系统商、医院、可穿戴设备商等纳入这个平台,应用于母婴健康、慢性病管理等领域。

实际上,支付宝不是唯一进军健康行业的巨头。

经过一番前期布局,百度于7月底推出健康云平台,正式进军移动健康产业。据介绍,百度此次将和北京市政府合作,并联手众多智能设备厂商和移动健康服务商,针对普通用户的健康服务将会在健康云平台正式公布后随即推出。

在明显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支持下,IT产业不会放过投身移动医疗产业。乐语通讯高级副总裁赵健就表示,移动健康对IT企业而言将是“蓝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IT企业将率先同用户建立联系,然后通过数据监测、日常保健等功能,进一步加强用户黏性。

虚拟运营商乐语通信早已公布了自己的移动健康业务:用户在选择使用乐语通信的SIM卡后,通过佩戴各种移动健康设备,就可对体重、血压、血糖等数据进行采样和分析,并获得专业医生的健康意见。

紧接着,7月上旬,虚拟运营商朗玛信息正式宣布通过收购39健康网进军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未来公司将以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等新技术为基础推出相应的移动健康服务。据悉,还有多家虚拟运营商正在内测移动健康服务,预计将在今年年内陆续推出。

然而,巨头进军移动医疗仍然存在接受度上的瓶颈。

在齐鲁医院,在长长的挂号队伍中,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老人和城镇就诊人员,有老人表示,自己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更不懂支付宝。而城镇就诊人员则表示,日常生活中接触网络不多,很少使用支付宝。

对此,张建刚反驳道,一个支付宝账号可绑定多张就诊卡,年轻人可利用自己的支付宝遥控父母看病。

可穿戴医疗设备成最大掘金点

“移动医疗产业的完整模式由硬件-软件-云端三部分构成。” 在今年的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大会上,凌拓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许升达面对台下的医生、IT专家、风险投资人士侃侃而谈。据其介绍,一条完整的移动医疗产业链,从硬件端的生命体征采集器出发,经由APP软件传输处理,最终汇集到云端数据库里,届时,移动医疗完美闭环,从移动终端到移动终端。

而可穿戴设备则成为这条产业链上最大的掘金点。“2016年,医生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一部智能可穿戴设备反馈的信息查看地球任一角落中某个病人的心电图,这就是正在发生的医疗技术革命。”

据悉,凌拓通信已被中小板上市公司邦讯科技以2.4亿元的价格购得,而热钱的流入正是基于对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远景可期。

目前,凌拓科技拥有一系列可穿戴移动医疗产品,包括“云端健康检测仪”、“云端智能体温计”以及“可穿戴式医疗报警装置”。其中,“云端健康检测仪”集成了血压、血氧、血糖、体温、心率、心电六项测量功能。“云端智能体温计”可通过连续性基础体温采集和分析来跟踪女性生理周期健康并且预测女性受孕几率,对老年人、特殊病人的健康监护也同样适用。“可穿戴式医疗报警装置”可以实现对老人以及特殊病人的GPS定位跟踪监护,检测佩戴者是否跌倒,同时自动向事前预定好的手机发出警报。

实际上,凌拓科技的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只是蓝海中的一叶扁舟。

有资料显示,到2016年,无线网络医疗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4亿美元,届时将有3000万台移动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医疗局域网”相连接,可佩带在人们身上的无线医疗感测器将达到1亿台。

巨大的市场机会吸引众多企业纵身跳入可穿戴设备的“掘金”潮中。

来自深圳的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一部3G手机、一台便携式血糖血压检测仪,早在2012年就挣得2亿万。据了解,新元素通过随时随地测量用户的血糖、血压,并将测量结果同步上传到三甲医院的网络保健中心数据库形成个人健康记录,按照会员数量向医院收费,如果不是合作医院的用户,可以缴纳200元年费,成为网络健康中心的会员,就可不限次数做检测。另外销售检测设备和政府补贴也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

如何让移动医疗活起来?

有资料称,预计到2017年,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将带来230亿美元的收入。艾媒咨询的数据则显示,到2017年底,中国的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也将突破百亿元。

但在许升达看来,“移动医疗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目前却找不到出路。”他认为移动医疗行业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市场远景相比,盈利并不符合期望值。

“将人文情感植入到冷冰冰的硬件中,依靠人文精神去推广产品,渐渐闭合从硬件到APP再到云端服务的产业链,最终盈利模式不是问题。”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各家可穿戴设备的厂家都在抢占移动APP入口先机,卖出硬件设备是有一定利润,但最后的决胜点在哪里?

他认为经由可穿戴设备收集的个人健康大数据有无限魔力,最具商业价值。它们可用于个人健康管理、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只有人们的个人健康数据被合理保管与正确分配,届时医疗行业将被颠覆,盈利模式也将改成C2B。”

然而由于众移动APP一时如春笋般冒出,很难保证软件没有漏洞,信息遗失的状况比比皆是,曾有专家质疑,当个人的健康数据全部存放在云端之后,这些隐私的安全能否保证?很明显,目前移动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许多挑战,比如移动应用少、技术限制、安全性、预算等,有移动APP开发商表示,研发的巨大资金很难在短时间内回收。这些因素让国内移动医疗最终实现盈利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在美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正探索和保险公司合作的商业新模式。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可通过和保险公司合作获得广大的客户群并进行利润分成, 2013年6月美国CardioNet宣布与UnitedHealthcare签订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锁定了超过7000万客户,消息宣布后CardioNet股价上涨330%。

篇2

被改变的医疗模式

移动医疗不仅会带来丰厚的利润,备受医卫行业关注的原因还在于其高端、便捷的技术以及惊人功效:如果智能手机与高速移动网络相结合,就可以用来实现非侵入方式的健康状态检测,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另外,随着生物传感器的进一步发展,如远程监测患者心脏病发作风险,持续时间更长、更加可靠的心电图(EKG)传感器,也将以最低成本进一步改善医疗质量和获得医疗服务的能力。在通信产业链方面,2011年医疗应用下载约4400万次。而据ABI Research预计“移动医疗”应用的全球下载量的增长将两倍于营收的增长,到2016年时,全球范围每年的应用下载量会超过10亿次。

在行业信息化需求上升和3G网络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国内移动医疗应用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以中国联通为例,去年围绕其推出的医疗行业应用就有上万个,服务的用户更是过千万人次。而从产业方向来看,除医护人员的移动办公、120急救调度等移动应用外,向个人用户的健身娱乐、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正在被开发和推广。

更为重要的是移动医疗是卫生部重点关注项目。以北京地区为例,2005年7月,国内首个床边移动护理系统在北京协和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此后,地坛医院使用重点病人管理系统监测病人安全状况,儿童医院采用婴儿管理系统进行婴儿身份与健康状况管理。在全北京近60家三级医院中,目前只有几家医院已经实施和使用移动护理系统,北京地区移动护理市场潜力可见一斑。从2012年开始,北京肿瘤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始引入移动医疗系统。

涌动的产业链条

全球移动医疗市场持续升温,GSM协会的报告显示,5年内全球移动医疗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收入,而移动医疗产业链中的医疗设备厂商、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及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将分别获得66亿美元、26亿美元和24亿美元收入。移动医疗发展的强劲势头,拉动各相关产业向前发展,也吸引着更多企业投身移动医疗市场。产业链上包括电信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方案商等众多参与者。

传统的大型医疗设备厂商,诸如GE和西门子是最先动起来的一环。早在2009年,GE就宣布了其“健康创想”战略,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60亿美元用于医疗技术创新,其中移动医疗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作为目前最为轻巧便捷的超声设备,Vscan一问世,就被GE全球CEO杰夫-伊梅尔特在旧金山web2,0会议上隆重推出。这款轻巧、便宜的手机式超声仪,和几年前25万美元一台的超声控制台功能相差无几。目前GE在全球已推出了24款产品。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一规划中,中国团队针对中国市场已经或正在开发的产品有17种。

除了GE,电信运营商业也早早涉入了这一领域。目前国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均针对移动医疗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中移动与贵州省共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覆盖了全省42个县、371个乡镇、1428家医疗机构,全省1000多万农民真正实现了不用翻山越岭去报销,“在家门口就可以刷卡看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曾对此评价:“这种创新手段,可打造成为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贵州模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更好地造福民众”。

在内蒙古,12580健康导航业务提供了医疗信息查询和医疗机构电子化服务;在广东,手机客户在12580预约挂号时,可用手机支付挂号费,在收到二维码后,到医院自助终端刷码打印挂号凭证即可就诊;在天津、江苏等地,当地医院与移动共建的“医患通”平台,整合了呼叫中心、视频探视、移动诊室等多种功能;在上海,患者用手机拨打120求助,手机呼叫120立即寻址系统可在5秒钟内完成定位。

运营商的大力投入,使得移动互联网服务供应商(SP)也迅速动了起来。从国外成熟的移动增值业务发展历程看,能够形成差异化的移动增值服务,大多具备两大特性——跨行业的优势资源以及独有的成熟技术。例如在日本非常流行的手机导航服务,事实上正是移动通信与GPS卫星定位技术的融合;而在欧美已经成熟的手机银行、手机钱包业务,大多也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强强联合的产物。

SP在移动医疗领域的脉动,恰恰符合上述两大特征,电信服务提供商的跨行业资源及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将成为推动这一领域前进的诱发动力。中卫莱康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惟一授权执行机构——北京环球医疗救援有限公司的独家合作伙伴和心脏远程监护服务的惟一指定供应商,依托卫生部覆盖全国的900多家大中型医院建立起独立的服务响应中心,能24小时不间断地为用户提供心脏远程实时监测服务。其技术部负责人介绍说,远程心脏监护技术主要由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几部分构成。信息采集技术是在传统医疗器械的基础上根据移动特性修改的,已相当成熟。中卫莱康代表性产品“心博士”远程心脏监护仪的一个重要工作原理就是将通过单导采集到的心电图样本压缩加密后,通过GPRS发送到专门的监护中心,再由监护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使SP拥有了分市场蛋糕的切刀。而运营商则借助与SP的收益分成,为医疗信息需求者提供无线数据资源的检索,然后收取服务费。

跨界,App来袭

在移动医疗领域,各种新技术的融合创新不仅仅体现在类似Vscan的硬件设备上,更是体现在普通通信设备的软件创新上。相比之下,一款智能手机加上一个付费的6元软件,其实现的功能与市场上上千元的专业设备不相上下。此外,智能移动电话的普及为移动技术支持医疗服务提供了关键基础。据国际电信联盟等组织统计,目前约有64%的移动电话用户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预计到2012年,所有边远地区的居民将会有一半拥有移动通信设备。德国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2guidance预计到2015年,在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将使用医疗保健类的移动应用程序。而在国内,来自IDC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国制造——手机操作系统》显示,2013年国内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传统手机。因此,围绕着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安卓、苹果和WP8等移动操作系统迅速形成了各自的移动医疗APP开发者群落。

春雨移动医疗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们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将现实中碎片化的医院专家资源聚合起来形成为网络服务,实现了线下到线上的服务体系。目前博士诊所项目提供两种服务。其中一种是病人用语音、图文的形式上传患病资料,三甲医院医生提供免费的延时语音留言咨询服务。用户还可以预约医生时间,通过电话实时咨询,每次通话15分钟,推广期优惠价格为60元/次。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春雨掌上医生提供的博士诊所的项目,所有医生均来自于北京三甲医院的知名在职大夫。

很快,对移动医疗APP开发颇有青睐的,不仅仅是个人开发者,一些规模化的公司也开始加入进来。相比那些自由开发者,以公司为主体的开发变得似乎更加容易——团队的架构,让开发的进度更快,软件BUG更少,服务更加具体,更为重要的是,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让团队度过软件盈利的空白期。“掌上120”,就是基于公司开发团队的一款产品,北京图胜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产品的母家,其负责人指出,“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医疗领域的程序开发难度不在技术而在内容,如何整合专业的医疗内容知识并在终端上进行良好地展现是难点。这是个人开发者很难超过公司团队的一个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目前图胜网络旗下拥有有问必答网、120健康网、放心医苑网以及爱医医等多个医疗行业网站,这使得其在医疗软件开发上,有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数据积累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障碍么?合作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GE也正在尝试利用手机、网络的平台开发一些更加面向大众的医疗健康工具。记者了解到,GE与在线健康社区网站MedHelp联合推出了免费的“Sleep on It”睡眠类手机应用程序。这个自测管理工具可把睡眠跟踪器与手机闹钟结合到一起,通过跟踪人们的睡眠模式,计算出其每晚所需的、能够最有效恢复体力的睡眠时间,制定出有趣的睡眠质量月历。

这不是GE与MedHelp的首次合作。他们曾联手推出一款针对准妈妈的“I’m Expecting(在孕中)”程序,它不光能记录孕妇孕期的体重增长及孕症,还可以通过“I’m Expecting”把问题张贴在社区,获得其他热心准妈妈的回答。最有乐趣的就是每个月给自己不断增长的肚子拍照,上传到专门的相册。目前在iTunes商店,它已经是最受准妈妈欢迎的下载应用。

前进中寻找突破

今年3月份在北京举办的移动医疗产业大会上,业内人士给出的预测是,未来两年国内年移动医疗IT市场直接规模将达到百亿元级水平,发展速度超过26%。在产业链条各方涌动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切好这块蛋糕?

来自欧美的经验是否可以借鉴?此前,针对美国移动医疗,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曾了一份文件——由于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开发势头强劲,FDA将加强其管理。记者了解到,FDA设置了联邦医疗应用规定的舞台,对推出的一些应用——特别是那些诊断和治疗病症应用作出一定限制。但对某些健康应用的管理,比如饮食习惯和锻炼疗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限制,他们更多的技术同行将受到广泛的监督。此外,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将解决移动医疗应用立法问题,其中包括医疗设备用户付费法案。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下,严格的监管或将是医疗保健应用开发的一个巨大障碍。到目前为止,在美国将医疗产品投向市场,必须经由FDA许可,并交纳额外保证金的限制。从开发到FDA最终批准最长时间是31个月。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美国的移动医疗应用认证周期太长了,不仅浪费开发成本,而且也不利于及时更新”。那么,国内医卫行业又该如何前行呢?

篇3

移动医疗之所以在国内不温不火,除了创业的高门槛之外,团队还需要具备扎实的移动互联网知识,也还得想法子聚拢优质医师团队资源。再者,民众接受程度的不高,也给移动医疗的发展带来阻碍,比如很多60后、70后或者孕妇等特殊人群,对医疗需求较大,但同样他们也对移动医疗持谨慎态度。

正因为类似这些问题的存在,移动医疗类APP在发展难度大的同时,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就目前来看,移动医疗在国内的应用还较为局限,这类APP在技术上以及模式上,都还没有产生一个典型的“模范APP”做引导。

经济学人智库在移动医疗领域的调研结果也表明:患者方面,64%的患者表示未来愿意尝试使用移动医疗与医生交流,且几乎所有患者表示愿意为此付费;73%的患者未来愿意尝试通过可穿戴医疗设备进行病情的远程监控,且几乎所有患者表示愿意为此付费;另外,46%的患者未来愿意尝试借助移动医疗获得更多的医疗知识,3/4的患者愿意为此付费;医生方面,38%的医生认为移动医疗可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11%认为移动医疗能降低患者的成本;几乎所有医生愿意尝试这种新的互动方式。

移动医疗APP在中国

目前国内已经有好几家移动医疗品牌,比如《春雨医生》、《杏树林》、《口袋体检》和《掌上药店》等,就目前来说,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春雨医生》。其生产商春雨天下软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以mhealth(即Mobile Health)为业务方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春雨医生》是该公司第一款“自查+问诊”的健康诊疗类手机客户端,提供用户自诊和向医生问诊两大功能。

尽管被业界普遍看好,但以《春雨医生》为首的绝大多数移动医疗类APP,都还在寻找自身与市场相契合的产品模式,以及如何累积用户评价、公众认知和消费体验。这些条件所带来的良好用户基础,便将是未来开拓成熟商业模式的前期发展资本。

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春雨医生》并不局限于仅是传统的症状“提问等答”模式,而是在用户提交自己的症状问题后,由《春雨医生》通过智能分诊推送系统,再自动根据用户的问题推送给相关科室的医生。这期间不需要用户做科室或者更为复杂的病症选择,自然会有空闲医师领取并回答该问题,并且凭借后台医生的庞大数量,这些提问被确保在了30分钟内有回复。当然,如果用户对自己的病症不了解,也会有详尽的列表选项来进行初步的自我鉴定。总的来说,这种方式给用户的第一感觉就是“即时性”与“详尽性”非常好,这对于建立用户口碑很有帮助。

经过前期的用户积累,目前春雨平台有1 400万用户,约10 000名来自全国的二甲、三甲医院执业医生。日活跃用户40万,每日为用户解决超过20 000个问题。

有了用户数的积累,《春雨医生》的一系列商业模式也在开发进程当中,并试图用之打破“有病就问谷歌百度”这种桎梏思想的垂直医疗搜索。比如《春雨育儿医生》根据用户预先填写的宝宝年龄、性别等信息,推荐宝宝每周所需的物品等的内置电商服务。再比如《春雨医生》结合地方特殊情况推出的定制版本……。这一系列商业模式的探索,也似乎是在逐步印证其CEO张锐的豪言:做能改变中国人就医习惯的产品。

生态基础的培养与未来发展趋势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把用户的智能设备打造成连接医患的渠道,靠服务收费,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商业模式。此外,借助智能设备的定位功能,引入LBS服务体制,可以向有需求的用户推送附近的药店、诊所等,方便用户获取医疗服务。目前《春雨医生》也已经引入LBS服务体系。

此外,对于一些用户(孕妇、育儿夫妻和多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而言,传统的会员制服务也被看作是与市场需求相契合的不错方式。据我们了解,《春雨医生》已在行业内首推会员制服务,在开通“春雨会员”服务后,这类用户将享受到更直接、更个性化和更多的增值服务,例如线上的优先回答权利,更多个性化如化验单解读、食谱指导和诊断后问询等。

最后,在业内还有一种主流看法,即可穿戴设备与移动医疗的结合,会为两者都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穿戴设备的移动性不言而喻,而其隐藏的即时性也将会在医疗方面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那么移动设备与移动医疗产品相结合,必将会在前者的功能扩展,和后者的使用体验上得到长足发展。

篇4

上海市儿童医院于2011年10月开始实施移动医疗之移动护理项目,随着移动护理项目的深入开展,各种床边护理数据都实现了实时电子化采集,给日常医疗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使各项医疗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效性有大幅度的提升。为了继续充分发挥移动医疗的优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床旁医疗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并能现场核对,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同时提高了医护工作效率,加快医疗流程的运转速度,省略人工传达,降低了人力成本,保证信息采集的实时性,需要增加医生移动查房医生工作站系统,使移动医疗各个环节流程顺畅的开展,使医生能够方便、实时的获取想得到的医疗信息,如床边采集的电子体温单、电子化验信息等,并为医疗任务管理、过程控制提供必要的条件,借助无线网络平台的应用,充分发挥医疗信息系统的效能,突出未来数字化医院的临床应用优势,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提升医院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1 系统设计

住院医生在日常病区业务工作中,对患者病情实时掌握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的方式及成本,将医院的信息采集点及访问点延伸到了病房,既满足了医生移动办公的需要,并能够更精细地实现医院管理,同时,避免了医疗文书的转抄和重复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医疗差错,节省了办公消耗。系统可以依托无线局域网络及移动设备,实现临床医师随时随地进行病人相关信息的浏览,查询,采集和传输,努力实现“正确的病人,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的治疗 ”,为医院管理带来显著收益,帮助医院提高临床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通常查房的陪同医生比较多,采用“笔记本电脑+手推车+平板电脑”的移动查房系统方案可以满足多人查房的实际需求:移动推车上配置比较大的屏幕将实现现有临床信息系统的移动化,有利于临床信息的充分共享,可以查看病人完整的PACS影像和LIS检查信息;平板电脑支持触摸屏输入,同时还支持键盘和鼠标输入方式,床位医生可以根据查房情况,及时将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并根据病情发展当即开出检验、检查、治疗和其他医嘱,避免了查访后再次转抄医嘱或凭记忆补开医嘱、记录病程,造成重复工作甚至错误情况发生。

2 系统功能说明

儿童医院移动查房医生工作站采用“笔记本电脑+手推车+平板电脑”的移动查房系统方案,笔记本电脑+手推车多采用Windows平台,与医院各类信息系统有着平台的兼容性,可通过键盘、鼠标进行大量的信息录入和查询操作,可以高效、直观地获取患者病历、体征、检查、检验等信息,如需要在床旁下达医嘱、书写文书,笔记本电脑+无线查房推车可以短时间完全替代医生工作站。而以平板电脑为硬件应用平台的移动查房医生工作站从临床医师关心的及时提醒和今日消息开始,实现以病人一览为基础的病人体征、医嘱、检验、检查、病历、手术、会诊床边操作、病人谈话、交接班记录等业务功能的全覆盖,依托电子腕带和条码扫描基础,充分实现移动设备上病人各种信息的及时调阅,床边操作的及时处理和记录,充分利用移动设备便捷友好的使用体验,围绕病人诊疗活动的开展,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

系统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系统核心功能设计如下:

2.1系统智能提示

系统充分借鉴移动应用的行业经验,结合实际操作需求,实现提醒和消息智能及时提示,对医师关心的新入院病人、体征和检验检查异常情况、医疗质控消息等及时反馈

2.2病区病人信息一览

实现医师对自己负责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展示,根据病人情况“特殊护理”、“今日出院”、“今日入院” 等条件过滤展示病人信息内容,包括患者病人的姓名,住院日期,出生年月日,饮食方式,护理方式,诊断,病人类型等核心信息。

2.3临床病人信息的实时浏览和查阅

该功能通过移动平台设备扫描病人的条形码来快速定位患者,通过医生权限设定查阅是否有权限阅读该患者资料,在成功定位患者后,进行信息调阅等一系列业务工作。

2.4病人医嘱处理

实现即时开立各种长期、临时、出院医嘱信息;系统通过定位医嘱类型,按照预置的“未提交”,“未执行”,“已执行”,“已停止”状态来显示医嘱信息。

2.5医师床边操作记录

实现对医师在临床病人病床边对拔管、插刺、置管等操作进行简单快捷的记录,支持通过点选自动智能地记录操作日志。

2.6床边检验检查模块

实现移动终端上为患者开立检验检查申请。通过检验检查大类小类的选择来方便检验检查申请的开立。医生可以通过按时间排序和类型排序两种方式对各检验检查申请进行排查看已经完成的检验检查项目、项目所对应的结果值等。

2.7多媒体信息调阅

实现医师在移动终端上进行多媒体信息采集,包括语音、照片、视频,并对文件进行批注,实现多媒体数据与患者、采集者关联。

笔者认为:目前移动医疗已在一部分医院进行试点应用,且院方对应用效果反应良好。移动医疗将成为数字化医院的突破点,并成为当今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热点,系统建设不仅实现技术手段的变化,而且使医院信息化的应用模式、流程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大幅实现医疗资源高度共享,降低公众医疗成本,推动医院数字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医院社会形象,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甚至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金津.移动计算环境下数据广播的索引和缓存结构研究[D]. 江苏大学,2011

篇5

助力医院管理

移动医疗最先应用于医院的查房和内部管理,借助无线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终末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有效监控完整的医疗过程。

比如护士拿着一台手机大小的PDA(掌上电脑)扫了一下患者腕带上的二维码,主管医生两分钟前开的医嘱立刻显示在屏幕上。过去,护士都是先到护士站看医生的医嘱是什么,然后跑到病房给病人做检查或治疗。如今护士可以在床旁用PDA直接读取医嘱,减少了医疗差错和事故。

伴随着患者对医疗效率进一步提高的要求,移动医疗的应用逐渐从住院查房静态式管理向诊断救治动态式管理拓展。例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已实现了移动医疗远程救护。通过无线网络,救护车上的医疗检测设备已与院内系统实时对接,患者尚在急救车上,医生就能初步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急救人员给予合理处置。

简化就医流程

“掌上浙一”APP是一款智能手机应用,创始人尉建锋介绍,患者只要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这套软件,出门看病前,就可以享受到医院提供的专家选择、预约门诊、化验报告查询等服务。“掌上浙一”APP服务于患者在医院就诊的全过程,患者可以在未到医院时候,通过手机实现智能分诊、实时挂号;通过软件提供的医院地理位置导航找到医院,再循着楼层导航找到门诊科室;做完检查后,还可以用手机查询检查报告。

将手机的移动便携性充分应用到医疗流程中,就好比把医院装进了手机,这种就医的新途径,为缓解“挂号难、就医难”带来了新契机。

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

移动医疗还能够有效为家庭、个人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如为个人提供监测检查、健康信息管理、医疗急救、饮食指导、作息指导、运动指导等,相当于一个私人医生。

美国eMota老年人情感关怀患者邀约系统的操作模式,就是将健康行为监控传感器佩戴在老年人身上,通过对其平时活动和睡眠情况进行监控,将采集来的健康数据通过大数据处理得出健康状况,再反馈到家人或第三方医护服务者,从而能更好地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此外,通过对患者相关就医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更好地跟踪病人病情发展,做好点对点的慢病管理、病人随访、出院后慢病管理。

篇6

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医疗资源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显得供不应求,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矛盾也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而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现有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单位患者的就诊耗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医疗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移动医疗作为整个医疗体系中逐渐焕发蓬勃生命力的一环,有力地推动了医疗服务信息化的改革进程。移动医疗在具体操作中,利用移动网络提前预约可大大降低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利用各种便携通信设备可让患者随时随地都可向医生咨询以及听取建议;在此条件下,医生也可通过医疗数据采集设备及通信网络随时了解患者的各项身体参数,从而制定更加灵活的医疗方案。

网络预约挂号

网络预约挂号系统通过与医院的信息化系统HIS以及服务平台数据库连接,首先由医护人员管理号源数量,发放某专家的号源空额至HIS中,而平台数据库同HIS实现数据共享,将空余号源显示在网站页面上,患者就可通过各种有线网络或无线移动终端对该网站进行访问、注册、预约。

经过审核的预约申请将会通过网站反馈至HIS并记录患者信息,而未通过验证或针对号源已满的申请则由网站提示预约失败,这样就省去了患者来回奔波的辛苦;而当预约成功的患者持相关验证信息来到医院时,就可立即拿到当初预约的专家号,节约了排队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在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移动医疗为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减少医疗差错方面就表现出显著成效。

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是指处于异地的不同医疗单位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视频会议等软件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实时的远距离协商,共同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例如可通过网络视频等形式查看患者的病案记录、医学图片等,并在线与身处异地的医生及患者及时进行深入沟通,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开展远程会诊,需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网络通信质量的稳定性,为避免网络拥塞而导致数据传输的不稳定,考虑到视频传输信息量较大,应保证带宽的冗余,并根据需求规模酌情增加。二是硬件方面,由于患者病历资料数据量大,在处理的过程中可能耗费时延过长,造成系统不堪重负而陷入瘫痪,因此对服务器硬件有较高的要求,应尽量避免各个硬件设备出现“短板”效果,限制整个系统的运转效率;另外,还需配备投影仪、摄像机、扫描仪路由器等辅助设备加以缓解。

无线射频识别与传感器

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当前移动医疗领域热门技术之一。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空间电磁感应或者电磁传播进行通信,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使用RFID的优点主要有:监视、跟踪进入高危区域的人员;紧急情况下可以推动限制措施的执行;采用RFID技术的腕带存储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以及药物过敏史等,允许医院管理员对部分数据进行加密;RFID电子标签上的电子编码可对应到数据库,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尤其是交流困难的患者进行身份的确认。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使用传感器,可以自动获得患者的体温、心跳、脉搏、呼吸等数据,自动监测患者健康状况并发出预警。在个人健康监护方面,传感器可以应用在饮水机以监测老人的活动情况,或者应用在床铺下以监测人的呼吸和心跳等生命体征;也可以作为佩戴在身上的求助装置,进行紧急情况的呼叫。

无线和移动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在移动医疗中使用无线通信来完成数据传输变的非常便利,可在患者活动的范围内布设无线通信网络,移动医疗设备就可以通过该网络及时地将采集到的患者身体各项参数指征传输至医疗机构,从而获得第一时间的贴身服务,尤其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或病情突发的患者,这种及时的医疗服务可能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治疗时机,挽救生命。

根据目前无线通信的硬件技术水平判断,可以轻松地将各种小体积的通信节点安装在合适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无缝隙的信号覆盖。从网络的传输范围来划分,无线移动网络可分为: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如蓝牙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前文提到的射频技术等,此类技术通信带宽较小,通常用来传输信息量不大但却重要的参数;而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 IEEE802.11b协议的WIFI技术的最大带宽理论可达400Mbps,当然实际数值根据信号频带不同、干扰源不同还存在一定差异,该种网络完全可以满足移动医疗服务所需的网络数据传输支持,目前是发展的主要方向;当然还有范围更广的无线网,如3G和卫星通信网等。

移动医疗,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生活方式。随时随地,人们都能够听取医生的建议和诊断,或者获得各种与健康相关的资讯。医疗服务,因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加入,不仅将节省之前大量用于挂号、排队等候乃至搭乘交通工具前往的时间和成本,而且会更高效地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治病为防病。

移动医疗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在201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吸引了诸多与会者的眼球,甚至包括知名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AT&T以及沃达丰等全球主流移动运营商,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在无线传输的模式中,如何实现病患数据的保密传输;在庞大的医疗数据面前,系统如何快速的完成增、删、修、查等操作;如何制定合理的备份机制和方法,防止数据损毁;在系统遭遇攻击或遇到故障面临瘫痪时,如何快速恢复运转,保障患者就诊;一旦出现数据错漏导致医疗事故后,如何定责等。但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善,这些问题将逐步被解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移动医疗一定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力地推动医疗信息化改革的步伐,影响通信产业的现有布局。

篇7

在此之上,我更要强调的是同情心,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强烈的同情心,就不可能认真关爱和救治每个患者,医护人员面对的是患病的人,不是在修理机器;医学不是理工科,是充满人文内涵、以人为本的科学。医学是爱。

业内同仁都有亲身体会,在大一些的医院,医生一个半天看几十个病人再正常不过,护理人员平均一人负责5张床。平均一算,无论医生,还是护士,花费在每个患者身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医学的人文关怀在这种现状下很难得到良好的传递。

作为医疗信息化的从业者,我们在关注医院信息平台如何建设、临床数据中心如何建设、电子病历多少级了、如何利用医疗大数据帮助管理者做决策支持的同时,我认为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好地服务患者,如何更好地服务医护人员,如何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好的信赖关系。医学价值不是各种先进的医疗装备和计算机里复杂的数据,医学的人文关怀需要传递。

可喜的是,这两年随着移动医疗相关系统的全面铺开,患者服务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理念越来越得到广大医院CIO和医护人员的重视。特别是到了2014年,更多医院开始试点移动医疗,医护人员对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等设备和软件的熟练使用,使文案性工作大量减少,病历、医嘱、护理记录的书写通过电脑点选就可完成,护士用EDA在病人床旁就可完成对病人各项护理信息的采集和记录。简化护士工作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满意度,还医护人员的时间给患者,提高医院社会效应――这是我们进军移动医疗领域的核心价值。

我们同样强调病患的安全。医嘱、护士、患者的身份标识通过条码扫描核对,才能进行医嘱的执行,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目前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查对有许多不确定性,如同姓名、换床、患者意识障碍等,加上护士查对工作量大,人为出错的几率较大。在保证不给错药的同时,我们在护理系统里给护士准备了大量的药品知识库,护士给患者使用前系统会自动提示药品的药性、药效、禁忌事项,如果患者有一些药品禁忌的临床表现,护士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醒,咨询上级医生后,再决定是否用药。

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我们的系统在设计上融入了国际NANDA护理诊断标准,将包含患者心理、生理、社会适应性的一百多个的反应形态和相关的护理措施都融入了系统的的业务流程里,方便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照护关怀和健康教育。

“床旁照护”是我们所倡导的,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患者和对应的护理人员相“绑定”,患者可以通过呼叫设备第一时间联系到自己的责任护士,医护人员通过移动医生站、移动护士站等设备就可以查询患者的电子病历和护理记录,减少了医护语言沟通中的信息传递失误,同时责任护士配合医生就能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各种治疗与护理信息,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意度上升。

篇8

从去年开始,当我们走进医院,看到的不再是传统的医院简介或者专家介绍,而是被各种五颜六色的海报替代,这些海报背后是支付宝、春雨医生、杏树林等移动医疗广告,除了这些直观的视觉冲击之外,普通人看不到的是这些公司或机构背后无孔不入的“地推人员”,抓住每一个机会向医生发起进攻,或邀请入住平台、或求合作,移动互联网时代,医疗O2O似乎迎来一个井喷时代。

而这些,都需要资本的介入,对于BAT(百度、阿里、腾讯)来说,这不是问题,但对于大部分投资各种各样移动互联网项目的风投来说,这些支出可都是真金白银,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资本,真的懂移动医疗吗?又或者说,移动医疗真的是一座金矿吗?这个金矿何时才能被挖掘呢?

看上去很美

自2013 年下半年来,医疗美容 O2O创业得到了资本前所未有的关注。有报告预计,到2018 年中国的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将达到 8500 亿元,这块肉虽然难啃,但仍阻止不了资本的疯狂涌入和创业者的蠢蠢欲动。去年阿里巴巴推出“未来医院”计划;春雨医生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丁香园获得腾讯投资7000万美元;挂号网宣称获得1亿美元融资。据统计,这一年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融资达103起,披露的融资额达141790.09万美元。但现实却是,无论是传统 PC 端的第三方导流网站转型 App、传统 PC 端的咨询师微博大号转型 App、或是传统跨境医疗旅行社转型 App 等,都无法完全脱离第三方中介的成分。这就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巨头投资的可能仅仅是一个远期,短期来看,这些投资回报率可能会比较低。

移动医疗横跨互联网和传统医疗领域,在投资上需要跨领域的理解,对投资人的专业要求更高。而在投资回报预期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移动医疗不同于互联网快进快出的模式,需要长期深耕。

从BAT的表现来看,其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布局更可能是一种生态布局。三家之中,各有所长,因此在移动医疗的战略筹划中也各有不同。百度侧重于希望获得数据,为人工智能AI的大数据计算提供弹药,当医疗数据积累足够大之后,这些数据的应用场景就极具想象力;阿里巴巴围绕移动支付开展合作,打造在线医疗平台和医药电商平台生态圈,从医药电商切入市场;腾讯上线微医疗支持微信挂号,利用通信社交领域的优势,建立病患与医生之间的链接,从流量入口切入市场。这些举措都不是一蹴而就能产生变现的。

投与不投?

移动医疗产业火热投资的背后,除了产业自身,投资的资本也要注重自身的变化。位于硅谷的Rock Health,专注于健康产业,尤其是移动医疗产业的早期孵化,其投资运作模式是搭建风投、创业公司、医疗机构以及各种服务合作之间的桥梁,目前已成功让超过50家的早期数字医疗公司找到资本。其成功的秘诀在于:1.专注于健康产业的一个细分领域,目标明确,专注于移动医疗进行深耕;2.建立成熟的合作伙伴网络,比如大型风投机构KCPB、行业内的机构和公司例如罗氏制药、哈佛医学院等;3.提供战略的机构,如法律援助、推广顾问等,帮助初创企业找到可以支持其长期发展的资源、平台甚至资本。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投资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对于中国的移动医疗行业的投资者来说,并不是跟风就一定能获得长期利益。毕竟,对资本来说,风险并不是完全可控的。BAT的移动医疗战略虽说是长期战略,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长期的战略都是不可靠的,瞬息万变的环境是稳态战略最大的杀手,瞬时竞争优势才是移动互联网企业要打造的核心能力。

那对于目前国内大量投资移动医疗的资本来说,专业的投资应该具备的特点是什么呢?

1.投资整体规模变小,但专业性变强。过去优质项目集中在大牌创投手中的现象已经改变,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引导创业的平台,如创业咖啡、创业孵化器,项目可以落地到这些平台上,实现中小规模投资者和创业项目的对接。

2.在项目成长上,与产业内公司或者产业基金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就传统医疗板块来讲,巨头非常多,包括药企、医疗器械公司和医院等。他们通过收购好的项目获得进一步成长,例如扶植移动医疗初创企业支持其服务,2014年10月广东省网络医院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上线启用,这是全国首家获得卫生计生部门许可的网络医院。一台可供视频通话的电脑、一台血压仪和一台可以打出医院处方的打印机就可以实现此类移动医疗项目的全过程。

3.移动医疗创业者对企业未来的考虑正在转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投资资本对于诸如基础设施、制造企业、科技等领域的投入比较热衷,资本大量进入,快进快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投资的确壮大了不少公司,但从根本上来讲,这类公司的未来并不是很明晰,砸钱做市场的行为更多是一种泡沫价值。但移动医疗却不适合这样的运作模式,医疗是一个对专业要求很高、需要深耕而不是快速做大的行业,创业者本身需要很强的行业理解能力以及行业从业经验,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人脉资源。移动医疗的投资,需要创业者和投资者都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不能试图去快速逐利,那样的话,很多初创企业将活不过第一轮的行业并购和洗牌。

无论是BAT依托其背后的强大资源来对医疗模式进行变革,还是移动医疗细分下的各类App或者O2O模式,其对于资本的需求都是旺盛的,但正如马云对雷军那句“风来了,猪都会飞”的反驳一样,移动医疗的未来发展纯粹靠资本的炒作来推动,将会对整个行业和创业者的未来是一种伤害。

谁来埋单?

对于类似BAT这样拥有巨量用户群体基数的企业来说,投资移动医疗,尽管明晰了用户定位,知道了用户想要什么,但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不知道如何盈利。这也是大多数移动互联网企业所面对的共同问题。比如女性经期管理App美柚和大姨吗,其定位用户群体为年轻女性,其需求主要是时尚、健康和消费。这类移动互联网项目前期往往把重心放在用户数的增加上,营销成本很高,但在用户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却会面临高企的成本问题,面临盈利困境。

很多互联网企业崇尚一种“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埋单”的互联网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用客户群来为特定的产品提供方导流量,比如女性健康网站成为时尚产品的入口,为电商导流量,而菜谱网站可以为生鲜电商导流量,或者吸引快消广告等。然而,梦想却照不进现实。首先所谓定位精准的用户群忠诚度都不那么高尚,毕竟在移动互联网上,用户的新鲜感通常都不那么持久,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很快就会替代旧事物,正如很多手机的使用者会频繁更换各种App。其次,这种流量的导入或者变现的方式发展速度很慢,跟不上风投初创企业快速增加的预期。

篇9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发展,旨在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护质量、将医护服务延伸到患者人床旁的移动医疗,移动护理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在病房中,医生需要随时全面、方便地查阅患者的文字、图表、影像等所有的病历资料,实时下达电子医嘱;护士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在患者身旁,以便全方位实时掌握其病情,及时告知主治医师采取措施并实施护理操作。因此,医生、护士要求配备相应的移动终端 ,以便实现优质、高效、快捷的辅助治疗,提高为患者服务的时效性。

鉴于以上要求,烟台毓璜顶医院成功尝试将无线移动医生查房车、移动远程医疗车和移动护理治疗车等全面地应用于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完成医生移动查房、下达医嘱、会诊医疗等;完成护理人员药品发放、注射、输液、输血、标本采集、护理巡视、护理操作、健康宣教和护理信息处理等工作,将以往医护工作站的工作延伸至患者身旁,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医院还在病房、ICU等应用了平板电脑、PDA等移动终端以满足不同医护业务的移动医护业务需求。

一体化移动医护车的主要应用

1. 无线移动医生查房车

主要用于住院病房,每个医疗组配备1台移动医生查房车,全院共配备移动查房车130余台,全面应用无线移动查房,实现了医生工作站的所有功能。医院全部取消了纸质病历,所有医生都利用无线移动查房车查房,实时下达医嘱、处方和申请单等,即时传输到护士站、手术室、药房、检验和影像等相关科室 ,即时执行 ,也实现了不合理用药医嘱、异常检验值的即时警示;床旁实时调阅病历文书和检验、影像、 心电图、病理和内窥镜等图像与报告 ,即时查阅诊疗指南、文献资料等知识库,即时演示标准操作过程,便于临床教学;药学部的药剂人员利用移动查房车进行药品验收、药品出库、药品领用等方面的操作,取消了以往凭纸质入库单、领药单的传统做法。无线移动查房车一经使用,医护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工作准确度、优化管理流程、减少医疗事故,医疗安全得到了保障。查房车由铝、塑、钢结构组成,车上装载的工控计算机,19英寸液晶显示器,外置天线、锂电池可连续供电4.5~5小时,操作台液压升降。

2. 无线移动会诊车

配备高清视频采集装置,实现高保真远程问诊和体征观查,实时采集或传输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和影像资料,实现床旁远程问诊和体征观查,实时床旁采集和传输监测数据,具备良好的功能扩展性 。

3. 无线移动护理工作站

由矩形钢管焊接底座、四个静音脚轮(两带刹)、电源箱、车体、键盘抽屉、药盒抽屉、储物盒、输液架、显示器支架、电池、电量显示器、电脑主机、触摸屏显示器、键盘、鼠标、扫描枪、音箱和wifi信号天线组成。并配备移动PDA,可以完成患者移动核对、医嘱执行、护士发药、查看患者信息、医生医嘱、护理常规和健康教育等。兼有推药车、治疗车、护理车、移动电脑和移动PDA等一体化的多功能移动护理车。

其他无线移动终端的应用

移动麻醉医生访视系统:麻醉医生应用PDA实行腕带扫描,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完成术前、术后访视,即时记录访视时间和访视内容,确保麻醉师亲临患者床旁访视。

无线移动护理PDA系统:由于无线移动工作站配备数量有限,按照当班护士人手1台PDA,全院配备410个PDA。护士对每一项床旁护理工作均需利用PDA对患者身份予以扫描腕带核对、执行确认。各种护理操作、手术前后操作执行确认;床旁生命体征信息录入输血、输液、注射和口服药等医嘱执行确认。对级别护理巡视确认执行,即时记录巡视人和时间,自动生成巡视单。对检验标本的采集、发送、接收登记即时确认,即时记录责任人和时间。对物资物流管理物品包接收和使用即时确认 ,即时记录操作者、时间和计费等。护理文书管理、护理评估,辅助查询管理护理知识库查询和手术查询。

移动手术护理系统:护士术前用PDA扫描腕带核查手术患者身份 、核对高值耗材的使用,利用PDA对手术材料予以清点。手术高值耗材全部条码化,消耗数量以收费确认为准,实现了全程责任追溯。

移动ICU护理系统:利用平板电脑,应用语障系统,通过声音、动画等更丰富的形式与重症患者进行交流。

门诊输液护理:利用无线系统、移动PDA实现输液患者无线定位呼叫、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注射和输液药品等,保证用药安全。

无线技术使移动医疗有效应用

无线移动终端均配备Wi-Fi信号天线,必须在无线网络环境下使用。医院选择了无线应用的主流技术,具有易扩展、易部署、易管理特性的瘦AP架构进行无线部署。即后台部署一套无线控制器,前端部署瘦AP设备进行信号覆盖,统一由后台无线控制器进行统一配置管理和射频管理。无线控制器模块采用思科企业级WS-C6509-E交换机配合WS-SVC-WISM-1-K9作为整个无线网络的集中控制系统。采用思科无线控制系统(WCS)软件实现对整个无线网络无线射频和设备的管理。在无线系统建设方面,提供一套独立的无线布线架构,提供安全可用性。

篇10

中东非受益于人口增长 医疗潜力大

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报告指出,全球医疗保健支出2014至2018年间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5.2%。以地区分析,美国近年推出了“病人保护及可负担健保法”(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使北美洲医疗保健支出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9%;拉丁美洲因多数国家正视公共医疗服务,故增长率可达4.6%;南欧则仅有2.4%,是增长率最低的地区。亚洲(包括大洋洲)因实施公共医疗计划,加上部分发展中国家积极改善医疗体系,促使亚洲区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增长率达8.1%;中东及非洲受益于人口增长及医疗服务逐步普及,年均增长率高达8.7%,居各地区之首。

参照台湾“卫福部”公告的医疗器材分类分级,以功能为主、用途及构造为辅的分类方法,将医疗器材分为诊断与监测用医疗器材、手术与治疗用医疗器材、辅助/修补用医疗器材、体外诊断器材及其他医疗器材五大类。

乔山百略 续据前二大

中华征信所出版的“台湾地区大型企业排名TOP5000”资料显示,2014年医疗器材及设备业TOP10业者总营收约达新台币282.71亿元,年增长3.67%,仅次于2012年的新台币291.47亿元。

观察近5年医疗器材及设备业TOP10排名,第一及第二名为乔山健康科技与百略医学科技,其营收皆遥遥领先其余业者。虽然百略医学科技2014年营收相较上年衰退4.38%,但身为血压计龙头公司,其所销售的心房颤动血压计有别于一般产品,不仅可有效提示消费者心肌梗塞风险,毛利率也优于传统血压计,故全球销售量持续增加,今年出货有望创下44~48万台的新高纪录。

其余业者虽在名次上变化较大,但多数是近五年来进榜业者。其中香港商瑞健与e博于2014年业绩表现均佳,香港商瑞健主要销售自动注射器、笔型注射器、吸入器与医疗照护用吊带、医疗照护气垫床系统等,其隶属集团所销售的自动注射器领域拥有超过65%的全球市占率。e博为台湾医疗用床褥垫龙头厂商,近年来也积极抢攻长照(长期照顾)的商机,即将陆续推出两款针对台湾当局B款补助的新型气垫床,并将复制英国经营多年的辅具租赁服务引进亚太地区,以提升营运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