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5 21:2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墨画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墨画教学

篇1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049-1.5

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其应用、研究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乃至成果之多,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有从传统文化角度提出的,也有从中国画美学角度阐述的,更有从中国画情感角度研究的。当然,最多的还是从中国画的构图、空间、虚实、透视、笔法、墨法等具体的形式法则角度论述的。但是,以上种种研究与应用主要是在理论与工笔画方面展开的,而进行中国水墨画课程教学的研究,却较为鲜见。为此,笔者认为要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国水墨画的教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一、现状与分析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艺术的趋同逐渐形成了文化艺术较为单一的局面,如何较好地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格局,已经成为包括艺术设计领域在内的文化领域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纵观当今的现代艺术设计,其民族性、地域性越强而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已是不争的事实。

开展此项内容研究,旨在把传统的、别具风格的中国水墨画,科学、合理而高层次地应用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同时,它还可以拓展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思维,增强其知识的广泛性,丰富其艺术表现语言,增强作品的民族特点,从而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这也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需要。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特有的、最具中国画特点的绘画样式之一,作品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形写神”“离像而求”“意在笔先”“缘物寄情”的造像原则。作画时注重造型概括洗练、黑白分明,用笔用墨灵活洒脱、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变化无穷。其作画过程,几乎涵盖了中国画所有的用笔用墨技巧和方法。很多艺术家都把水墨画的艺术元素应用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靳埭强和陈幼坚两位就是很好的代表。但水墨画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基本都停留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的层面,而在教学的方法与内容的安排上还鲜为人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一)笔墨基础体验

1.传统笔墨练习。众所周知,“笔墨”历来是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理论著作《笔法》中明确指出:“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清代画家恽南田也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笔墨是在中国绘画史中形成的一种精英化的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是一种可视的形象符号,是中国画形式特征的灵魂。笔墨具有相对的独立审美价值,它在表现内容的同时有自我表象的相对自由,并充分显示笔墨情趣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笔墨的程序性、对立性、丰富性,使其本身便具有一定层面的审美意义。如果说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则是中国画的华章。当然,这种笔墨形成的审美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运用。因此,学生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

2.强化水墨画的意象色墨观。中国画色墨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滋养。墨和色的应用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与辩证关系,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见红画红、见绿画绿的客观化,更不会刻意追求物象因光源、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复杂多变的色彩关系,所有的色彩运用都是为了深化作品的主题,讲究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意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色彩观。因此,也就有了“以墨代色”“素以为绚”“运墨而五色俱”等艺术主张。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云:“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青黄朱紫矣。”这是对水墨画意象色墨观最好的诠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要较好地认识与领会中国画意象的笔墨观,更好地运用中国画所特有的这一语言,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具中国民族绘画特点、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设计作品。

3.笔墨创新。中国画的笔墨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延绵相继,历经数代的发展与变革,总的趋势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与不断改进的。在历代画家、理论家、文人等的不断钻研与探索下,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整体面貌,不同风格的画家有不同笔墨风格作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传统墨守成规,甚至止步不前,相反,我们要不断创新与突破,要与现实结合,与时代接轨,创造出符合时展潮流的崭新的笔墨样式。只有这样,先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才能够与时俱进,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绚丽的光彩。正如石涛所云,“笔墨当随时代。”因此,我们在笔墨创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创造、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法”到“有法”的发展变化过程,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打破常规,解放思想,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甚至可以逆向思维与幻想。

(二)花鸟画练习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并以独具魅力的艺术价值而享誉画坛。花卉教学在我国艺术院校里非常普遍,其教学的规范程度之高与教学经验之丰富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花鸟画学习在内容上可简可凡,在学习时间上也可长可短,在学习性质上可以专业研究,也可以休闲娱乐。因此,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把花鸟画作为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切入点是比较明智的,也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另外,学生在水墨画学习中总是进行单纯的、抽象的笔墨练习,时间稍长,会让他们感觉疲乏与怠倦,如果把较抽象的笔墨练习与具体又有趣味的花卉练习结合起来,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学习写意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教学上应该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写实到写意、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时,可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花、数只鸟。当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和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从时间安排和方法选择上都应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教师风格等方面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与选择,尽量做到让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每画一次也都有一些进步,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有兴趣,学有收获。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他们对花鸟画的认识,以及对水墨画的把握与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丹妮.综合水墨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美),2009(9).

篇2

关键词: 幼儿 水墨画教学 优化策略

一、优化幼儿水墨画教学的动机

目前幼儿水墨画教材很多,但教材内容还是以传统的花鸟、山水题材为主,内容陈旧,市面上一些水墨画的教学影碟也过多地强调技法的学习和模仿,从而使从事幼儿水墨画教学的老师产生误导。这些与当前素质教育提倡的发展幼儿主动创新精神观念有很大距离。

水墨画最有利的一点就是它的可操作性,而幼儿学习活动中最主要的方式和内容就是操作学习。如何将水墨画从单纯的模仿性操作学习向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锻炼思维和感知力的探究性操作学习及创造性操作学习转变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对优化幼儿水墨画教学模式探索的动机。我从数年的水墨画教学实践中看到孩子们对贴近儿童世界的动物、人物感兴趣,对纯技法的山水花鸟而望而却步。遇到山水之类的活动,幼儿往往只能先欣赏图片,然后经由老师示范指导后再作画,这样绝大多数的幼儿会照本作画,缺少发挥想象的空间,甚至有些幼儿连下笔都不敢。这些现状使我产生了改变老套教学模式的想法,在幼儿教学时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为题材进行教学,这样幼儿既有经验又有兴趣,大大增强了幼儿的作画效果,还能够省去教师一步步的示范作画。例如:中班下学期让幼儿以父母为题材进行《妈妈的头发》、《抽烟的爸爸》等绘画活动,这些是幼儿经常接触到的,在作画时幼儿能够发挥创造,结合现实进行想象后,一个个下笔都很流畅。

二、幼儿水墨画教学的优化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在欣赏水墨画时幼儿无法体会水墨境界的现象,在学习调墨时幼儿弄得满身是墨,在学习技法时幼儿无法投入更多的兴趣,在作画时幼儿“复制”和老师一模一样的画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领会了新《纲要》的指导精神,依照具体的培养目标为教学模式的优化制定了以下策略。

1.优化教育理念——以儿童的方式教育幼儿。

非儿童的教学方式不仅泯灭了幼儿的个性、扼杀了幼儿的创新精神,还会导致幼儿健全人格的分裂。告知式的教育能让幼儿求知却不一定能陶冶幼儿的心灵。幼儿教育作为一种人的教育就要向探究式教育、交往式教育、形象化教育转变,使幼儿的学习过程成为体验、感受、表达、创造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对外部世界认识是以活动特别是探究式活动为中介的。所以在水墨教学中,幼儿的操作一定要到位,要杜绝教师因怕麻烦而“包办代替”的行为。如调墨时,墨色的浓淡在于水分的多少,幼儿没有直接动手操作就不会有这样直观的认知,在作画时作品就不容易出现浓淡墨之分。

2.优化教学形式——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点“趣”化教学环节。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幼儿的生活就是充满乐趣的孩童世界。教师从孩子的视点切入,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和情感需求,并在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使教学形式得到优化。而幼儿水墨画教学的“趣”就在于“童趣”。在活动时不能死板,教师教学设计要以情境创设、游戏穿插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有了兴趣的支撑,幼儿的作品就会自然而然地凸显出童趣。

3.优化教学方法——以创新思维带动幼儿实现“技”与“创”的融合。

作为幼儿水墨画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设法为孩子们提供和创造主动发现学习的机会,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迪幼儿的创新精神。将技巧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技法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技法,使绘画变得更有趣味,更能打动幼儿。

4.优化师幼、同伴关系——以幼儿为主体,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在水墨画的教学中既有师往,又有同伴交往。在师往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手段与幼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同伴交往中,同伴之间通过讨论、交谈而产生认同感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正是师幼、同伴互动互学的好时机,能使水墨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三、幼儿水墨画教学内容的选择

用毛笔画画,能大能小、能粗能细,挥洒自如,很符合幼儿作画大胆、构思随意的特点。无论是作品的欣赏还是技法的练习,在内容的选编中都要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学习规律,注重趣味性和创造性。

引导幼儿欣赏水墨画的意蕴美,应从幼儿的兴趣点切入。誉满全球的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将孩子们带入意境优美、气韵生动的水墨世界,是大班幼儿很好的欣赏与作画题材。

篇3

一、走出教材,走近欣赏

水墨画融和了诗、书、画、印等多种元素,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小学中段,学生刚开始接触水墨,应当怎样开展水墨画教学呢?要使学生喜欢水墨画,画好水墨画,首先得从欣赏教学开始,通过欣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水墨画,水墨画要如何表现才算好。从而提高学生对水墨画的认识,培养起对水墨画特有的审美情趣,

要让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困难。

第一、水墨画的技法比较复杂,小学生的造型能力还比较差,要控制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同时注意对象的形态比例,对小学生来说很难。

第二、绝大多数水墨画作品都是成人对生活题材的提炼,或者是学习一些前辈大师的固定模式,这很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困难,久而久之对传统的水墨画感到索然寡味。

我在水墨画欣赏教学中,有时让看水墨动画片来,使学生迅速进入水墨的氛围之中。有时通过对实物和水墨作品的对比,让学生找到墨色变化所产生的美。如画竹子时,我先在教室中组织学生欣赏竹子的照片和不同的绘画作品,又带着学生到学校后的竹林中感受不同时段的竹子的特点,还让学生欣赏水墨画的创作过程。我常常现场示范,让学生亲眼目睹水、墨在宣纸上的渗透及变化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用焦、浓、重、淡、清构成水墨画独特的风格,才能让学生得到美的启迪和无穷的乐趣。

通过对水墨画的欣赏教学,我校3年级学生很快就喜欢上水墨欣赏,在欣赏中更深刻地了解了水墨画,喜欢上了水墨画,水墨画作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教师示范,教法灵活

中国水墨画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独特象征,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水墨画在小学美术课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是课时少,二是教学方法不好把握。小学美术教学具有启蒙性、趣味性、游戏性和审美创造性并行的特点。如何兼顾水墨画的文化性与小学生的儿童性,这是当前教师进行水墨画教学中应该探究的问题。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水墨画教学往往以传统方法为主,主要是让学生临摹名家或教师的作品,学习内容较单一,学生学习起来很枯燥。

三、减少束缚,自由创作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总是教师先讲述,或者出示范画,然后再让学生按要求去画。这无疑对幼儿掌握绘画的技能与方法是有利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学生往往以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为标准进行单纯的模仿,即便鼓励他们去想象,也无非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添画,这显然会限制学生的想象,日积月累,学生就会慢慢地失去对画画的兴趣,只是为完成画画而去画画。 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方式,通过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来激发了创作热情,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我们总是先提出了一些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选动作,大胆想象,自由构思,独立作画。不要求他们画得很好,只要画得高兴就行了。

根据北师大版教材的安排,三年级的美术课就开始接触水墨了。虽然水墨课上起来很吃力,但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慢慢地形成了这样的教学模式:首先介绍水墨画的基本材料,继而通过示范让学生懂得如何掌握笔法和墨色(粗细、干湿、浓淡),然后欣赏大师作品和学生作品。接着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画面,不一定要求画出具体的物体。刚开始学水墨画就应该让学生感受一下水墨的乐趣,我们不应该像要求成年人那样要求小学生。如果一开始接触就没有兴趣地画,以后学生会连工具都不带,就更别提让学生感兴趣,感知水墨的乐趣了。

减少束缚,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学生的思想更活跃,画出来的画面就会形式多样,比平时的绘画课更显得生动活泼,每个学生都很认真的参与。一旦画好了一幅作品,学生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并且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于是,学生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在此基础上再循循善诱,肯定会事半功倍。

我在教学《水墨游戏》时,结合二年级下期的《绘画游戏》,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白由挥运,来来回回地“乱涂乱画”,游戏结束后,再让学生运用《绘画游戏》中的方法,根据已有的图形,加以想象,完成了一幅有趣的画。然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添加这些图形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在快乐的活动中学到了技巧,培养了能力。

四、由浅及深、循序渐进

篇4

关键词:心理特点 儿童生活 水墨画教学

水墨画即中国画,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笔墨情趣优美和谐、妙趣横生,意境深远而独到,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从儿童时期培养儿童对水墨画的情感,对于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走进儿童生活,精选教学内容

儿童水墨画同其他的儿童绘画形式一样,都是表现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宣泄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我们在教学当中要精选符合儿童特点的教学内容,力求多样化,注重绘画与生活的联系。选择并向儿童提供题材内容时,尽量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贴近儿童的生活,让儿童有生活感受。通过水墨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1.结合地域民俗文化,体验民间艺术

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以及民俗活动如唱大戏、迎亲等,儿童对其印象深刻,画起来也会有较高的热情,可以让儿童画“脸谱”,让儿童先看不同的脸谱形式,并了解脸谱的知识以及有关人物的生平、性格等,然后让儿童自由选择进行绘画,并将脸谱人物的有关知识用书法的形式在画面中表现出来,注重了个艺术之间的联系及美术学习的文化性。

2.深入儿童生活,表现生活乐趣

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寻找与孩子们生活有关的题材,从小培养儿童观察生活和热爱生活的热情,鼓励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生活,如公园里的活动、课间的乐趣、有趣的游戏、运动会、放风筝、玩呼啦圈等。这些内容儿童都有亲身体验,印象深刻,画起来更会津津有味,效果较为突出。

3.绘画动物,抒感

动物是孩子们的天使,是他们忠实可爱的小伙伴,他们有特点,有生气,有神采,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他们笔下的小动物多拟人化,不是将其比作朋友,就比作自己,掌握这一心理特点,就要在教学中,打破常规,不把成人那套内容原封不动地搬来强化教学,可以以画小动物为主,兼画小花、小草,与儿童自主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

4.开展写生,积累创作素材,丰富生活经验

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儿童到生活中去,培养儿童以写生为手段,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可以组织儿童到附近的公园、民居等场所写生,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并根据写生稿画成水墨画。虽然技法仍然是传统技法,但画面面貌全新。也可以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器具,环境搬上画面,用传统水墨画技法加以表现,不仅让儿童感到自然的美,让美的灵感注人到他们的绘画中。同样一件事物,通过观察写生,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画的画就丰富多彩。也逐步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5.展开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绘画是喜爱艺术的儿童对生活的需要,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舞台。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鼓励儿童用水墨画来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这样既可以启发儿童的思维,又可以体验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

6.为古诗配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儿童对琅琅上口的古诗情有独钟,用水墨画来表现诗歌境界也十分契合。教师要鼓励儿童积极调动中水墨画诸多的审美因素加以表现,包括题诗、题字、用印等,使作品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一曲优美的歌。

二、围绕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抓好执笔方法训练,养成良好习惯

每个画种都有自己的形式特色,而这些特色是因为使用各具特色的材料而产生的。画水墨画需要使用较多的工具,对儿童的辅导重在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不能像对成人培训一样苛求。但在水墨画最基本的用笔、蘸水、调色等基本方法,要认真对待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

2.利用儿歌启发想象,促进儿童记忆

将儿歌融入水墨画教学,调动多种感官来加深印象,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儿童对所画对象的理解和记忆。

3.“玩”中训练绘画的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

4.采用多种表现形式,体验水墨画魅力

求变、求异也是儿童的天性,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丰富,幅式多样,如扇面、斗方、屏条等可让儿童尝试,运用全新的构图形式来拓宽视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并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创作能力。

5.尝试多材料,提高儿童综合学习能力

孩子们对任何新的材料和技法都是很感兴趣的,他们对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的观念只是为我所用,他们对任何新的媒材都是一视同仁的。因此,我们在儿童水墨画的创作辅导中,鼓励儿童尝试多种材料和方法,例如鼓励儿童结合油画棒与水彩色在宣纸上进行大胆的表现,由于油画棒的不融水性和可操作性,最后的作品不但各种细节丰富,而且具有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

6.倡导儿童个性,追求趣味性

在儿童进行水墨画创作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让他们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创作出来的水墨画作品才会更具有儿童特质的稚味、拙味和趣味,充满个性与创造。由于水墨在生宣纸上渗透性强,易扩散,常会出现“形散”现象,使得儿童用水墨表现物体形象时,尤其是表现动物和人物时,特别小心翼翼、拘谨,甚至担心画得不“像”而怕下笔。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指导儿童用水墨表达物象时,不要太苛求外在形状的貌似,而应强调儿童内在思想与感受的体现。待水墨入纸后,可鼓励儿童根据水墨的形态变化和自己的感受,作些适当的夸张和变形,因势造型,使之成为妙趣横生的形象。这样,不仅儿童的作画兴趣会自然提高,表现欲望得到满足,而且画面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儿童水墨教学有规律可循,但尚无固定的模式,儿童的水墨画教学既要引导他们从传统艺术中了解特点、学习规律、吸取营养,也要帮助儿童从各种现代艺术的思想、艺术家的创作方法与风格中领悟一些新的艺术规律,来建构自己的审美思想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进行表现,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只有这样,儿童的水墨画学习才富有积极的发展性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景芝.儿童心理规律与美术教育.美术教育,1988,(2).

[3]王荀.儿童中国画教学一得.美术报,2006,(12).

[4]冯国勤.少儿中国画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探索.中国美术教育,1996,(2).

篇5

引导和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孩子的手部力量,对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儿童国画是很简单的国画。不是很讲究形式,主要还是训练儿童用毛笔、宣纸、墨汁来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1 少儿水墨画教学方法与策略

1.1 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对于孩子而言,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要画出最美、最有真情实感的水墨画,必须到生活中去体验。例如:美术课本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水墨线条,表现出水墨线条的枯,湿,浓,淡,粗,细,连,断,把“画线”比喻成“去散步”,因为孩子对散步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他们也能够较好的理解“经过草地、小河、山坡,天气不断变化着;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这样,教师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一番,心中构思好画面,之后再拿起毛笔,一边寻找感觉,一边自由地让线条游走于纸端,也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反而会产生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1.2 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取舍、表现

每个孩子都对周围世界非常感兴趣,但他们往往只注意事物的表面。要让他们去表现生活中的场景,或是自己感兴趣的物体,教师必须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要表现的对象或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到多媒体,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多媒体,把被观察对象的影像制成幻灯片,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地观察,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且大胆地进行整理和概括。一般说来,儿童时期正是手、眼、脑的协调发展时期,也是感觉、知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萌动时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和观察力特别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注意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并适当进行范画演示,鼓励他们乘兴而作,勇敢释放自己的创作激情,相信孩子们会放下思想包袱,在水墨世界里自由驰骋,也一定会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画卷。

2 让水墨画教学成为水墨画游戏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游戏”是指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做游戏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最终实现自我真实情感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还能够使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到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中来,有益于班级体的团结和协调合作能力的形成。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游戏前,首先要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点。

要让水墨画课堂生动起来,要让水墨画成为真正的水墨游戏,教师还要作更多的思考。

2.1 作画工具的多样化

我们知道,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只能使用毛笔,儿童水墨游戏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毛笔的替代工具。比如:棉棒、鹅毛、柔软的树枝,甚至还可以鼓励孩子们直接用手指去画。儿童在接触这些工具时,首先是惊讶和好奇,然后便急着想去尝试。这时候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示范就变得尤为重要。要告诉孩子们的是,这些工具和毛笔比起来,有较大的差别,在表现物体时,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2.2 独立作画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在新课标理念中,也十分提倡孩子们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帮助营造合作的氛围是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在水墨游戏课堂里,小组合作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可以像“过家家”一样,先讨论,再分工,然后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你画小鸟,我画大树;你画人物,我补外景;你画小河,我添远山;你画动物,我加森林……孩子们在合作中游戏,在合作中快乐,在合作中寻找绘画的感觉,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

2.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习内容

幼儿阶段的水墨游戏课程应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幼儿感受、体验上,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将看、画、玩融为一体,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兴趣跟随、体验、感受、发现,有目的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必须给他们增设适度的水墨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创作练习,鼓励孩子表达个性、张扬个性。

3 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创造潜能

艺术大师毕加索曾经说过:“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对于儿童水墨画,或者说水墨游戏,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应是他或她画得像不像、对不对,而是要在课堂上保护孩子们的天真和灵感,更不能强迫他们过早的按成人的标准临摹名家的画法,“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激发创造的潜能”应成为包括水墨游戏课在内的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篇6

关键词:中职;水墨画;教学

水墨画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和艺术瑰宝,融会了整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艺术素养、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它以笔墨作为载体,在绘画的过程中,自然生动地描绘出中华文化的内涵,意境深远而又独到。中职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于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与思维的发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墨画的内涵与艺术表现手法

画面中的笔墨技法、符号和图式,是构成水墨绘画艺术形态的基本因素。经过上千年的技术积累,不仅在技术上继承了本土文化,而且还广泛地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以更丰富的诗性和优雅性的笔墨语言来表达出大自然的千千万万。

“境”,是中国水墨画创作的永恒主题。随着时代的前进,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无论是物境、语境,还是情境、意境,皆不可盲目随从。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要学生知道水墨中的笔墨是水墨绘画最基本的语言形式,通过绘画,在画中折射出画家的审美心理和人格追求。由此可见,水墨的表现力是多么强大。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身的体验过程,感受创造新的完美的境界的喜悦,并且自由地进行个人情感表达。通过用心体验和大量试验,从中寻找出独特的具有个人风格的视觉价值和精神价值。

二、水墨画的学习对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托物言志,引导学生继承优良的民族精神。中国水墨画博大精深,以更丰富的诗性和优雅性的笔墨语言,表达出大自然的千千万万,同时其笔墨意韵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美学思想、人文精神。例如,很多画家通过水墨画来进行托物言志,借此表达出他们的个人情操。通过竹子特有的叶与独具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的优美形象,表达高洁、清雅的精神,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的特点,表达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领略到艺术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继承优良的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有更高雅的追求。水墨画中的山水画,表现形式大气磅礴、气象宏大,有着刚健清新的审美特征。特别是一些描绘长城、黄河、太行山等的风景,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对祖国大好河山发出由衷的感叹,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艺术,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学生在绘画的时候,由于走出教室,亲近自然,锻炼了他们发现美的能力,让学生有更高雅的追求。

(3)让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众所周知,诗与画历来被认为姊妹艺术,正如唐人说过:“书画异名而同体”。所以,在学习水墨画的同时,学生也间接学到了与水墨画密切联系的古诗、书法、音乐等,并且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我在授课的时候,不仅让学生学习绘画,也让他们学习一些字的写法、诗的创作,并且配以节奏舒缓的民族传统音乐。这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而且可以让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提高中职美术水墨画课堂教学水平的建议

(1)让学生正确了解水墨画的内涵,激起他们的兴趣。学生先前对水墨画接触的很少,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去练习的话,学生不仅是一头雾水,并且很难对其产生兴趣。所以,教师的导学是非常重要的。水墨画是表现物象、反映生活,其内涵博大精深,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这些都是需要学生知道的。特别是写意,用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教师在讲授的时候,配上古典音乐,让学生完全进入状态,逐渐对其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这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重视引导示范,锻炼学生的耐力。墨是通过水解、渗化、渲染等方法达到浓淡效果,由此变化无穷,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特别难把握的。因为行笔速度越快,宣纸的吸水量就越小,行笔速度越慢,吸水量就越大,学生难以把握。为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做好示范工作,让学生在下手的时候不要慌张,最终一气呵成。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画梅花的时候,我先给学生指出梅花的特点,学生会在脑海形成一个基本的概念——浓中有淡淡中有浓,但是他们在实践的时候却无从下手。所以,我又让学生认识所使用的笔——大小、粗细、软硬、含水量和纸的质地等,然后让学生拿毛笔在小纸上试墨,在空中模仿教师的运笔。做示范虽然不能画出一幅完整的画,但是我对要点单独示范,学生通过练习,水平有所提高。

(3)鼓励学生多多练习,互相交流。理论虽然指导实践,但是理论如果离开实践只会变成一纸空文。通过我的示范,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于是,我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是在学生动笔前先给学生鼓鼓气,让他们不要顾虑,大胆地画。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之间进行比赛,这样又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实事求是地讲,学生练习的时候,由于没有掌握要领,互相取笑也是正常的现象。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们那种聪颖、质朴的禀赋,会在画面上自然地流露出来。我来回给予学生指导,对于他们的优点给予肯定,并且让他们之间换作业互相交流尝试。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发现,体验,感悟,获得新的知识。

(4)课堂评价的时候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信心。学生以前很少动笔,也欠缺这方面的知识,但只要努力了,就要肯定他们。虽然有的作品问题较多,但却体现了他们的聪颖、质朴的禀赋。在课堂上总结的时候,我挑一些比较好的作品进行点评,并且对其优点多多鼓励。这样,他们就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心里越发高兴。这能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展示出精彩的一幕。

参考文献:

[1]书兰.笔墨与中国水墨人物画[J].德州学院学报,2009(3).

篇7

一、寄情山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精神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国画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大气磅礴、气象宏大,刚健清新的审美特征。国画作品中经常以皖南、黄山、太行山、长城、三峡等地风景作为内容,我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秀美风景,让学生领悟画家在国画作品中表现的民族精神,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艺术,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课余时间走出教室,亲近自然,善于观察,懂得“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同样重要的道理。

二、托物言志,引导学生继承优良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韵体现了中国儒道的美学思想、人文精神。因此中国画创作常常在作品中融入自我精神,并用技法笔墨语言进行表现。画家经常运用一些景物托物言志,表达高尚、积极向上的风格品格。例如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通过兰花特有的叶、花、香独具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的优美形象,表达高洁、清雅的精神等,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记得有一次我上公开课,画的是荷花。当时我让学生欣赏了各种荷花的图片之后,同学们非常激动,纷纷说出与荷花有关的色彩、结构、作用、品种等特点,非常感兴趣。我便趁热打铁,更深入的引导学生,来感悟荷花高洁傲岸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体会笔墨的韵味,而且让学生领略到艺术的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三、国画与其它传统文化内容的相互融合,如将古诗、书法、音乐与国画相互融合

唐人曾经说过:“书画异名而同体”。中国传统历来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古诗的优美不仅在于它的文字,还在于它的意境,与同样讲究意境的中国画诗画相通,让孩子用绘画来表现古诗的画面,将两者结合,互相促进,对提升国画学习效果有十分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花卉和昆虫后,让学生用画面表现《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等,并指导孩子在画上用书法提上诗句,从另一个角度又促进孩子们学习书法的兴趣,国画、古诗、书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课堂讲解后,学生在绘画联系创作时配以节奏舒缓的民族传统音乐,更能让孩子们进入国画的意境。

四、大胆创作,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中国画不仅讲究通过笔墨浓淡干湿对比变化来表现绘画对象,在构图上,更讲求经营,经常打破空间或时间的局限,以灵活的方式,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这种特征和变化,特别符合青少年好奇、大胆的心理特点,所以国画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比如我要引导学生画出不同感觉的荷花,我先让学生欣赏朱耷的荷花作品,同时把朱耷的身世,与之带来的画家在荷花表达方面的特别感受讲给同学们听,我是这样描述的:朱耷也叫山人,是明宗室后裔,他的人生经历独特,但艺术修养很高,一生充满亡国之痛, 对明朝的反抗情绪非他人可比。他画的荷花, 线条盘错, 翻转自如,简洁精到 。 画面的意境萧索孤寒。

五、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儿童水墨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以传统的单墨进行。在选择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时,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照镜子”、“窗前”、 “卧室的一角”、“校园”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兴致,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除此之外,课上我还经常讲一些名家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比如齐白石由一个放牛娃、乡下木匠,经过自己的勤奋拼搏,终成一代艺术宗师。还有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王羲之“临池学书”和王献之七缸水的故事也让学生学到很多道理。

篇8

【关键词】 水墨画 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74-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美育被提上新的日程,而美术课成了美育的主阵地,身为美术教师责任重大。美术新课标要求在多元文化背景中认识美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水墨画作为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闪烁古今,其笔墨情趣和谐优美、意境深远,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素养、文化积淀。作为中学生,应该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认识,通过水墨画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兴趣小组教学中,我做了几点尝试:

1 寓教于乐,游戏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诱发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有其独特的感受力,他们天真活泼,具有无穷尽的想象和思维空间。他们画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他们的作品不论从造型、色彩、立意等方面都是别具一格、富于夸张、绚丽多彩,充满成人无法比拟的想象、古拙、自然。作为教师应在设置的笔墨游戏中充分挖掘他们的这些优点,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学习,能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逐渐发现、掌握基本的笔墨方法。如在《瓶花》的教学中,首先在情境导入方面,我利用投影选择一些儿童感兴趣的瓶花实物图片,其中有一些动物造型瓶花,人物卡通造型瓶花,然后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见到的还有哪些。经过这一环节学生头脑中有了初步的瓶花造型。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我设置了简单的水墨游戏,我先用浓墨随意点出五个点,然后用淡墨或水(色)滴在墨点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墨自然的流淌,出现了很多变化奇异的肌理,等半干时用浓墨在五个点的中间加上几笔,一朵花出现在纸上。对这种效果,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个个磨拳擦掌纷纷动起手来,胆子也大。有的同学画了一组花,加上了叶子、造型古拙的花瓶;有的同学利用淡破浓的原理画了富有装饰意味的花瓶,用水破色画了漂亮的花卉……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学习兴趣浓厚,兴高采烈的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国画的用笔和用墨,提高了兴趣,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继承了国画的传统。

2 挖掘本土文化,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创造力

2.1 从历史题材挖掘

徐州作为汉文化发源地,遗留下很多文化遗产。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文化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它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话故事, 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很多家庭把汉画像石拓片作为装饰品悬挂于家庭,学生对此有或多或少的了解。我在国画人物教学中引入了汉画像石拓片,其人物形象造型大多古拙、概括,对人物结构比例不是太了解的学生来说很适宜表现。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有的同学带来了实物拓片。在教学环节上,我首先展示几张拓片,让学生讨论汉文化的相关知识,学生各抒己见,在汉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表现时,我引导学生要充分运用资料,大胆对拓片进行取舍与创造,突出主题,要不断观察拓片内容,以此获得自己表现的语言,如:人物造型、画面构图、虚实效果等等,充分运用水墨画进行表现,把自己的情感、创造融入画面,形成作品的艺术美感和感染力。有的学生临摹拓片中的人物造型,用笔墨的形式加以创造;有的学生利用拓片中的人物造型进行故事情节的改编;有的学生对人物造型进行了夸张、装饰,赋予色彩,创作成了一幅漂亮的装饰画;这种自由的学习方式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使他们拥有想象的空间,给他们提供了创造的舞台,使想象与水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2.2 吸收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是多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率真、朴实、稚拙,色彩不拘一法,对比强烈。初级水墨画与民间艺术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了:稚拙的造型,强烈的色彩。

刺绣,在徐州民间广为流行,绣品的种类繁多。其中,“虎头帽”、“狮头帽”“绣花鞋”最为突出。这些都为水墨画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在形式上,它们造型简洁、概括、夸张,易于学生用笔墨表现;在色彩上,它们对比强烈、艳丽、富于装饰。课前我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图片、实物。在教学环节上,先让学生用线勾画其造型,初步了解其特点,仔细品味,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找到自己水墨表现的切入点。然后我设置了一个小游戏,我用投影的方式把一些形象进行显示,其中包括:虎头的五官(有大有小)、狮头的五官(有大有小)、绣花鞋的各种花纹。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任意选择其中形象用水墨进行表现。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选择,一些有趣的作品出现了:有的把虎头、狮头进行夸张作为表现对象;有的用纯水墨的方式把其中形象进行组合,创作了一幅场景画;有的用色墨结合创作了水墨韵味的卡通……这些看似稚嫩的画面,却是孩子心智与心绪的自然流露,是对民间艺术的最好诠释和再创造,是他们对水墨画艺术的理解。

水墨画艺术作为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博大精深。其基本的技法要领不可能通过一二节课的学习就可以掌握,往往要通过无数次的练习才能有所收获。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倾听他们所想所思,引导他们把心中的那份童稚融入到水墨画中,促进他们的笔墨表现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一宾.童心国画,中国福利出版社.2007.

篇9

论文内容摘要: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与研究,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并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为此,文章认为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合理开展中国水墨画教学的研究,以使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水平获得全面的提升。

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其应用、研究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乃至成果之多,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有从传统文化角度提出的,也有从中国画美学角度阐述的,更有从中国画情感角度研究的。当然,最多的还是从中国画的构图、空间、虚实、透视、笔法、墨法等具体的形式法则角度论述的。但是,以上种种研究与应用主要是在理论与工笔画方面展开的,而进行中国水墨画课程教学的研究,却较为鲜见。为此,笔者认为要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国水墨画的教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一、现状与分析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艺术的趋同逐渐形成了文化艺术较为单一的局面,如何较好地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格局,已经成为包括艺术设计领域在内的文化领域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纵观当今的现代艺术设计,其民族性、地域性越强而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已是不争的事实。

开展此项内容研究,旨在把传统的、别具风格的中国水墨画,科学、合理而高层次地应用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同时,它还可以拓展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思维,增强其知识的广泛性,丰富其艺术表现语言,增强作品的民族特点,从而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这也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需要。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特有的、最具中国画特点的绘画样式之一,作品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形写神”“离像而求”“意在笔先”“缘物寄情”的造像原则。作画时注重造型概括洗练、黑白分明,用笔用墨灵活洒脱、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变化无穷。其作画过程,几乎涵盖了中国画所有的用笔用墨技巧和方法。很多艺术家都把水墨画的艺术元素应用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靳埭强和陈幼坚两位就是很好的代表。但水墨画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基本都停留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的层面,而在教学的方法与内容的安排上还鲜为人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一)笔墨基础体验

1.传统笔墨练习

众所周知,“笔墨”历来是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理论著作《笔法》中明确指出:“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1]清代画家恽南田也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笔墨是在中国绘画史中形成的一种精英化的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是一种可视的形象符号,是中国画形式特征的灵魂。笔墨具有相对的独立审美价值,它在表现内容的同时有自我表象的相对自由,并充分显示笔墨情趣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笔墨的程序性、对立性、丰富性,使其本身便具有一定层面的审美意义。如果说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则是中国画的华章。当然,这种笔墨形成的审美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运用。因此,学生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 转贴于

2.强化水墨画的意象色墨观

中国画色墨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滋养。墨和色的应用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与辩证关系,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见红画红、见绿画绿的客观化,更不会刻意追求物象因光源、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复杂多变的色彩关系,所有的色彩运用都是为了深化作品的主题,讲究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意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色彩观。因此,也就有了“以墨代色”“素以为绚”“运墨而五色俱”等艺术主张。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云:“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青黄朱紫矣。”[2]这是对水墨画意象色墨观最好的诠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要较好地认识与领会中国画意象的笔墨观,更好地运用中国画所特有的这一语言,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具中国民族绘画特点、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设计作品。

3.笔墨创新

中国画的笔墨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延绵相继,历经数代的发展与变革,总的趋势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与不断改进的。在历代画家、理论家、文人等的不断钻研与探索下,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整体面貌,不同风格的画家有不同笔墨风格作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传统墨守成规,甚至止步不前,相反,我们要不断创新与突破,要与现实结合,与时代接轨,创造出符合时展潮流的崭新的笔墨样式。只有这样,先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才能够与时俱进,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绚丽的光彩。正如石涛所云,“笔墨当随时代。”因此,我们在笔墨创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创造、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法”到“有法”的发展变化过程,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打破常规,解放思想,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甚至可以逆向思维与幻想。

(二)花鸟画练习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并以独具魅力的艺术价值而享誉画坛。花卉教学在我国艺术院校里非常普遍,其教学的规范程度之高与教学经验之丰富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花鸟画学习在内容上可简可凡,在学习时间上也可长可短,在学习性质上可以专业研究,也可以休闲娱乐。因此,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把花鸟画作为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切入点是比较明智的,也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另外,学生在水墨画学习中总是进行单纯的、抽象的笔墨练习,时间稍长,会让他们感觉疲乏与怠倦,如果把较抽象的笔墨练习与具体又有趣味的花卉练习结合起来,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学习写意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教学上应该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写实到写意、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时,可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花、数只鸟。当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和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从时间安排和方法选择上都应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教师风格等方面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与选择,尽量做到让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每画一次也都有一些进步,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有兴趣,学有收获。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他们对花鸟画的认识,以及对水墨画的把握与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中美术;水墨山水画

水墨山水画的绘画学习在高中美术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水墨山水画又以其自身的清丽隽永、清新脱俗倍受学生、教师的喜爱,那么,老师在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教学,才能保存山水画的韵味,而不让其变成僵硬的理论灌输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简要的探析,希望有抛砖引玉之效。

1欣赏山水画之美

水墨山水画的绘画纯用墨水、不设颜色,以山石为主,平淡素雅,以意境见长,而正是这种平淡使山水画绚烂一世。而教师在教学生绘山水画之前就可以凭借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向学生展示山水画的隽美,让学生在悠扬的旋律中一睹国画的绚烂与静美。如下图:

从这个典雅的水墨山水画中就可见我国山水画以“水墨至上,山水为大”,意境悠远,清澈澄明,有“洗尽铅华尘埃定,吹尽黄沙始见金”(南山乐山先生曾在其《南山画缋随笔》)之妙趣。而老师就可以让学生静心赏析山水画的含蓄与悠远,让学生以享受的心态来感受山水画的美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2领悟山水画之精

石涛在题画中写道:笔如削墨如冰,冷透须眉看小乘,若贵眼前些子热,依然非法不足凭。其意指在说,水墨山水画用笔讲究骨法,要干净利落;用墨讲究气韵,要冰清玉洁;用气讲究畅达,要心无挂碍。如此作画便自可远俗。如满纸昏黑之气,实乃恶俗之象,非水墨之韵。石涛一语可谓道出了水墨山水画的精髓,而学生学习的就是画中散发出来的大家气度。

高中水墨山水画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在领悟基础上能对水墨山水画的绘画技巧有一定掌握,并最终能绘出一幅有模有样的山水画。而为了让高中生具备这样的艺术修养,教师就应该精讲、细讲水墨山水画的绘画技巧,让学生有所感悟。而比较完整的水墨画表现技法包括笔法和墨法。其笔法以勾斫、皴擦、点染为主,旨在表现结构和质感;其墨法主要指调墨的浓淡干湿。以泼破积烘为主,使其呈现出“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山水画的绘画的笔法运用展开阐述。

2.1笔法的教学

水墨山水画的起步便是用笔勾勒出心中景致的轮廓,然后再对其进行细致地处理。绘制水墨山水画需要笔法刚劲,笔技纯熟,笔气娴静。笔法掌握不同,所绘之画固然不同,而高中生在学习绘画时就不能只停留于表面,而要对绘画的要领有深入地了解。而水墨山水画笔法如下:

1)勾斫。勾斫主要是指用线的两种方式。勾为细、长线,斫为短、粗线。而在对水墨山水画进行勾斫时多用中锋笔来表现景物的轮廓和结构。如树木、山石皆用线来勾。用线勾勒山石,可使其轮廓分明。而在勾勒之时也要注意用线技巧,即粗细相间、轻重相随、深浅相依,由近而远,愈见轻淡。这样可以增强图像的立体感,使欣赏者眼前的大山有压顶之势,呈现出较好的勾斫效果。而老师在教学生进行勾斫时要注意学生的用笔,提醒学生要用中锋进行勾斫。如学生对中锋概念陌生,老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给学生讲解与毛笔有关的知识,为水墨画的绘制做好准备。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用笔方式也要加以重视,而这又可以借助口诀来让学生了解如何用笔,如:快笔生飞白,慢笔现墨韵。行笔用臂不用指,执笔要高不要低。当然,老师可以边说边做示范,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经过老师这样的精讲,学生对用笔勾斫定能有较好地掌握。

2)点。点法主要是用墨对景物进行点缀,使景物更显风致。而在水墨山水画中,墨点多用来涂点树叶或是石头上的苔点,以丰富景致,增强山水画的韵味和生动性。一幅光秃秃的石画上如果用墨点出几许杂木或是花草,定可使该画生气顿生。可见,简单的几点在山水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教学生掌握简单的点笔,为绘画增添生气。

3)皴擦。皴擦分为皴和擦,其中皴是指用渴笔(笔枯墨少)和侧锋来描绘点、线,使其变化多端、组合紧密,以表现出山石、树木的质地和结构。而加皴要以山石的纹理为线索,用笔轻起重落同时留有空白。而擦是用笔对山石的下部或凹处进行擦拭,以凸显出山石的起伏和光感。在对山石进行皴擦时,除了掌握笔法外,还需注意墨法的运用。老师应该传授学生一些调墨的知识,告诉学生墨有浓淡干湿之分,而皴擦山石正是用淡墨对画进行擦拭,这个细节十分重要。所以,为了使学生在绘制山石时,达到起伏有致,层次分明,点线杂合,变化多样的效果,教师就应该多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画并详加讲解,使学生听懂、学透,并能运用于实践之中。

4)染。染即用淡墨对绘画初稿进行染色,以增强绘画的厚重感。染种类很多,高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几种简单的渲染、烘染、涂染、勾染即可。我国水墨山水画中的远山和江水分别是用淡墨涂染和勾染而成,这样一来,两者相交辉映,融为一体,创造出悠远空灵的意境,以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而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运用染笔时,就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染品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在讲解之后能运用一些简单的染笔来美化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绘制水墨山水画时就可以展图与说理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美学化,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山水画知识,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喜爱之情。

2.2技法的运用

经过教师的实物展示、精心讲解,学生对水墨山水画的绘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这时,教师就应该乘热打铁,让学生即兴画一幅水墨山水画,以考察学生对山水画技法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指出学生不足,让其加以改进。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亲自操作,并给与现场指导,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3弘扬山水画之文化

水墨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流传至今,源于其文化底蕴浑厚,古意深深,典雅脱俗,所以值得我们倾心以对。而高中生正处于黄金时期,接受能力强。而学校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水墨画的机会,所以,高中生应该趁年少多加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提升自身的审美韵味。同中国水墨山水画加以传承,为弘扬中国古典文化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