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11:3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素描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任何一件物品都有其内在的结构,这些结构或复杂,或简单。认清物体的结构,便于我们以更加清晰的角度欣赏这一物体。因此,教师在进行素描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练习结构素描,将一些物体的基本结构用画笔表达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结构特点及转折表现在画面中,完成塑形的基本要求。首先,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物品让学生绘画,如一个瓷瓶。过去,很多学生学习素描都是在画出瓷瓶的简单外形后就直接进行明暗关系的处理。但在结构素描练习中,教师可以不让学生进行明暗关系的处理,只让学生进行比例分配、转折练习即可。当这方面练习好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摆上一些静物组合,让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单个物体的结构,还能将组合物体的结构清晰地描绘出来,这样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以不断地了解物体的结构,同时还能保证学生对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把握。最后,当学生掌握了基本静物组合的结构素描后,教师可以再布置一些较难的任务。如,让学生画自行车零件,将自行车零件的局部细节结构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不断分析自行车形体结构的同时,也在不断感受形体自身所存在的美感,其内在审美情感也会不断增强。
二、巧妙选择线条,发现质感美
线条是素描绘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学生要想画好素描,必须灵活掌握素描线条。素描中的线条类型非常多,有粗线条,也有细线条,不同形式的线条对形体的塑造有着不同的表现力,学生只有学会选择线条,才能更好地完成绘画;在进行素描形体塑造时,才能更好地将物体形体处理得更加符合实际。因此,在进行素描绘画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学习一些线条的特点及表现技巧,使学生对形体塑造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塑造美感有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线条的分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铅笔打一些直线,然后再让学生练习打一些曲线,打完线条后让学生利用不同线条画同一个物体,如一个黑色的瓷瓶,当学生绘制完毕后,让学生思考不同线条画出的瓷瓶有什么区别。通过分析,学生很容易理解直线打出的线条比较坚硬,利于表现出瓷瓶的质感,而曲线打出的线条比较柔和,不利于表现瓷瓶的质感,从而总结出应结合物体本身的质感选择、运用不同的线条这一原则。这样学生在进行形体绘画时,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形体质感,提升对于形体塑造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应让学生结合直线和曲线的原理,自己尝试练习打长线、短线、细线、粗线等不同组合的线条,并进行相关的形体塑造,使学生不断总结如何根据不同形体的质感进行线条的选择和运用,这样在进行一定的练习后,学生对形体塑造的审美能力自然会有一定的提升。
三、理解明暗关系,发现空间美
形体之间的明暗关系决定着物体本身的空间关系,明暗关系对比强的形体,其空间关系就比较强,在整个画面中的位置也就靠前;而明暗关系对比弱的形体,其空间关系比较弱,在整个画面中的位置也就靠后。理解了这一原理后,学生绘画时便能更好地处理空间美感,使整个画面的空间形式关系更加明确,整个画面更加具有真实美。在进行明暗对比练习时,教师先要让学生理解对比的巨大作用。所谓明暗对比,就是明与暗的对比,对比越强烈,在整个画面中的地位就越突出,相反就不会被人轻易发现。在学生理解这一原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一原理。首先,在塑造形体与背景的关系时,如果物体本身是暗部,为了让其更好地融合在背景中,可以将背景调子上得与暗部调子基本一致,这样就可使物体很好地融入背景;而对于亮部,如果想要突出它,就可以将背景调子上得深一些,从而将亮部更好地表现出来。其次,在处理物体结构转折时,如在进行明暗交界线的处理时,转折最明显的地方与周围的明暗对比应处理得较强一些,这样才能表现出其转折的坚决性;而转折较为柔和的地方可以尽量与周围的明暗对比处理得较为柔和一些,甚至获得不仔细看就看不出来它是明暗交界线的效果,这样整个形体的处理才更加真实。当学生对整个素描的明暗关系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后,学生对事物之间的空间美感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看待事物时,学生就能利用明暗对比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发现事物的美。
四、总结
篇2
作画常规是学生学好素描的重要条件,也是学习素描之前必须学习掌握的。作画常规关系到学生科学绘画方法的接受和绘画习惯的养成。作画常规包括两方面:一是工具方面,二是姿势方面。1.工具方面。画好一幅素描作品,工具是先决条件,没有素描绘画工具的学生,就像没有枪弹的士兵。在小学,学生用HB的铅笔、直尺和普通的画纸画画。而素描对于工具的要求比较严格,铅笔要准备不同型号的,如HB、2B、4B纸张用专业的素描纸,而且纸的规格有8开、4开还有专门用来绘画的画板,画夹、画架,以及用来夹画纸的夹子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准备好。2.姿势方面。只有正确的绘画姿势,才能更好地观察对象,描绘对象。素描绘画姿势包括作画姿势和握笔姿势。第一,作画姿势主要有坐姿和站姿。有的学生坐着绘画时趴在桌面,或跷起二郎腿。站着画时,离画板距离太近或太远,这都是错误的姿势。正确姿势是:首先,坐和站都要端正。其次,无论坐或站头都要与画板相隔一定的距离,便于学生及时检查出自己作品的缺点;最后,眼与画板保持在视平线上,这样画的物体才不会走形。第二,握笔姿势,手的握笔姿势以增加画笔的灵活性、运动范围和减少手对视线的遮挡为原则。笔杆应握于掌下,由拇指、食指和中指提笔,笔尖和手指应有一寸左右的距离。只有正确的姿势,学生才能学会素描,学好绘画。
二、传授科学的素描绘画步骤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科学的合理的素描绘画步骤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只有科学的素描绘画步骤,学生才能学得科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观察对象。认真地观察清楚所画的对象,是画素描的前提条件,素描基本的观察方式是整体观察。首先看对象的全貌,然后看主要部分,再看局部细节,并时刻注意大体。2.构图。学生观察清楚对象后,引导学生怎样选择横构图和竖构图,使绘画对象摆在画面上更加和谐,融洽。构图的好坏,决定着画面的整体美这一关键因素。3.起稿。确定如何构图后,开始起稿,用概括的线条勾出对象的大体特征,找准其“点、线、面”的比例和透视关系。对象的比例主要指对象本身的比例、不同对象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对象高与宽之比,对象与对象距离之比。除了比例还应注意对象的透视正确与否,透视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对象的空间感,实际的对象与画到画面的对象会产生透视变化,如等大的对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透视有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形透视等。4.铺明暗。铺明暗是画好素描的关键,也是对所画对象的具体化,明暗是否正确,决定了素描作业是否生动感人。铺明暗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从明暗交界线开始,由浅入深,使画面有黑白灰三个层次。用明暗能够更形象地表现对象的形体、空间与质感。5.深入刻画,整理画面。深入刻画能够使画面生动形象,深入刻画阶段要有耐心,主要刻画的是受光部和画面的主要对象。深入刻画之后,整理画面是必不可少的。整理主要从整体艺术效果出发,做一些局部的调整和润笔,如加强对象的某些部分或减弱某些部分等等。从而使画出的效果更加完美。以上步骤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和吸收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在传授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改正不良的绘画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画对象时先画好一个物体再画另一个物体,或画好某一个部分再画另一部分。教师应及时要求学生改正这些习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三、素描绘画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中职生刚接触素描,千万不能急于求成。素描绘画对象要从简单的一个物体到几个物体。由浅入深,学生学得轻松,绘画技能也会稳步提高。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绘画水平,科学地安排好素描绘画的内容,从临摹书本的作品到看实物写生,从基本形体(正方体、球体、柱体、锥体)到组合形体,从静物到人物等。这样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教师讲评和学生自我总结相结合
篇3
石膏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素描造型的关键是观察和表现,观察的方法决定表现的方法,正确的观察是画好一幅素描作品的关键。整体观察就是从大处着眼,完全感受绘画对象。石膏像是静止不动的,它不受时间和环境的制约,可以让画者用较长的时间分析、观察和表现。学生在画素描的时候往往都是在大脑里很自然地先构思一下物体,整体观察物体形象,从感性升华为理性。石膏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方法上起到了正确引导的作用。在绘制一幅素描作品的时候,学生常常遵循“总—分—总”的训练方式,也就是“整体—局部—整体”的绘画过程,这样绘画的优势在于不会孤立画面的任何一个地方,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完整,在绘画过程中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存在,对培养良好的绘画方式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一幅石膏像作品的绘制,从开始的观察、定位、构形,到中间大的明暗关系,寻找明暗交界线,再到细节的刻画,最后整体调整,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背景的表现,既不能画得过实抢了主体物的地位,也不能画得草草了事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背景的作用在于衬托主体物,完善画面效果,不可忽视也不可过于强调。石膏像教学在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画家一生都醉心于素描的探索,挖掘、研究素描独特的表现魅力。为什么素描的表现可以这样让人着迷?素描以其不可替代的美学特质而独立存在于众多造型艺术形式之中,不论是美术创作还是建筑设计,抑或是舞台美术构思,有关美术表现最初的草图都要以素描的形式绘制完成。因此,学习石膏创作的过程对于今后各种艺术的表现都是无法替代的学习经历。
二、石膏像教学对素描教学的意义
石膏像教学对素描教学的帮助意义重大。石膏像的训练其实也是素描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的训练过程就是一个从无法到有法的过程。绘制素描石膏作品,它的步骤和过程都是一样的,画得越多就越熟练,画得越多整体观察能力、整体把握能力、循序渐进的方法、艺术表现能力就越纯熟,这样画出来的素描作品才有生命力。虽然素描教学采用传统的、基础的教学模式,但素描教学观念如今发生了新的变化,所以要打破传统素描教学的格局,赋予素描教学新的内涵。学生在正确掌握基本功的同时也要融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在达到共性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技法,发展自身的个性特点。在素描的学习训练中,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和探索,强调自我表现,取精存真。
三、结语
篇4
在上个世纪之初,西方的素描教学采用的就是将具像作为写生,这是素描教学的最为基础的程序,从此以后,这种由西方引进的素描教学模式在中国高校的素描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至今。它注重于画法的整体性,它将透视学和解剖学融入描绘艺术之中。在我国高校的素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的不断革新,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与时俱进,显示出一些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弊病,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依然表现得我行我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给高校素描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素描教学在我国可以说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其真正的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发展,则可以追溯到时期。而随着我国近现代西式艺术教育理念的引进,并由我国部分学者如等等对于西学方式的推荐提倡,则使得我国的素描教学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定的西方文化和西方素描艺术的影响。而由于我国在政治方式的因素,使得我国在对苏联艺术方式进行引进之后,以契斯恰柯夫为首的素描教学方式也逐渐成为了我国一个时期写实主义素描艺术发展的重要依据。在我国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中,其非常注重对于绘画技巧的教学,其表现在绘画题材较为单一等等,并且其也还与此同时非常注重学生在素描创意方面的能力训练,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则同我国目前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创新性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得素描仅仅是我们在实际素描过程中训练造型方面的一个重要基础,且其需要同艺术创新设计课程来说需要以分离的方式进行。而通过我们对我国当前高校中素描教学的观察则可以看到,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素描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方式上还是方法上都没有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引起应用的重视,而在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也不能够将学科方面应有的知识同学生自身知识进行良好的结合。在课程结构方面,其也仅仅满足于自身学科的发展以及独立性,使其不能够同美术之外的课程进行良好的融会贯通,这对于素描这门课程的综合化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影响。而从我国素描历史发展过程中则可以看到,我国由于独特的文化以及以往历史方面的原因,使得在思想层面上较易受到极端主义的思想,在文艺作品创作方面往往会过分的强调形式上、内容上的突出性以及政治性,并且在艺术作品的主题方面也较为倾向于绘制具有宣传主题以及情节性特点的画作。而经过时间看来,这种非常偏执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素描造型塑造方面是具有较为严重缺陷的,且从我国当前素描教学的情况中看来也可以看到我国当今的素描教学无论是在内容上、方式方法上还是目的上都较为落后,且对于素描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同我国其它学科目前所号召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趋势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在课程设置方式过于单一、课程内容重复性较为严重等等,这些情况的存在都非常大的对我国素描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影响。
二、高校素描教学创新的方式
(一)开展实验性教学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来说,其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社会。对此,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教学方法时能够良好的根据这种特点,而通过实验性的方式更好的适应我国目前社会的需要。对于我国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中所开展的艺术课程来说,通常都分为素描、工具材料以及色彩方面的应用,对于这三者来说,其不但是一个整体,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也需要我们能够把握这三者的关系以及特点,从而更好的开展素描教学。
1.技术形式的探索对于任何一种形式观念的素描来说,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媒介载体图形,比如立体还是平面、有色还是无色等等。而我们要想使画作能够具有更强的空间感以及立体感,就需要能够具有良好的知识以及技术,对于素描作品的构图方面来说,形体和空间以及掌握好画面整体感,控制好点、线、面十分重要,处理好影调(如对黑、白、灰的明暗进行处理),要正确地运用解剖知识和透视规律,就应该通过在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中区别对待,从而完成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描述,并尽可能的通过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对形体进行表达。而要想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一开始就重视对其强化训练。
2.造型理念的观念造型是我们开展素描教学的重要基础,而对于造型理念的教学方面,则由于不同学生特点的不同而需要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并最终形成一个更适合我们教学的方案,而这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实际以及借鉴我国以及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则具有较大的关联。而在发现学生自我的方面,也需要能够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加深对于前人艺术作品的认同和鉴赏。对此,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能够更好的开创艺术之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更好的对于素描的新观念、新方式进行理解,从而更好的在心中形成不同优秀作品的空间、体积、量感等重要的因素,并能够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对于不同方向的流派进行比对,从而能够在心中产生不同的艺术共鸣,且户使得自身对于素描的个性创造能力以及人文精神也能够在对素描艺术寻觅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3.运用素描语言在素描抽象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对于形式语言的感悟能力进行培养。对于素描艺术来说,其是由点、线、面以及结构等一系列元素组合而成的,不但能够组成抽象艺术,同时也能够组成具象艺术。而对于现今社会的艺术氛围来说,抽象艺术的方式更能够对现代人神秘、难以描述等精神视觉进行表现。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联系这种情况,在实际素描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向其中加入抽象的训练内容,则能够较好的对学生自身心理情绪的表现力以及对于素描基本元素的感悟能力进行加强,从而将点、线、面等等元素都能够以具象的方式融入到微观的元素方面,再通过微观元素的顿悟下进行再一次的整合,并最终形成具有意味的抽象图式。
4.发挥素描工具材料潜能对于我国目前的素描教学来说,对于学生素描材质方面的表现意识来说通常都采取了很大的忽略,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单纯铅笔加纸的方式虽然能够在课堂上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保持一定的步伐,但是对于学生丰富、多样性的学习来说却是不利的,会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聊。而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更好的安排材料以及工具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帮助他们以制造独特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于不同材质所具有的美感情况以及视觉效果进行全面的表达,并适当的根据情况向其中加入有色材质以及新型工具,从而在最大程度拓展素描表现力、丰富素描语言的同时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对于素描课程的良好学习兴趣。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实验性的原则,来适当的鼓励学生能够对素描过程中新材料进行应用以及比较,从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来寻找到更加适合自身主观情感表达的方式,并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油画、国画等要点以及核心在素描的方式方法方面进行全面的渗透。
(二)素描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在对待艺术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加强思维的独特性,也就是说创作必须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具有社会价值的理论以及观点,是教育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艺术设计发展趋势来说,其也向我国传统的美术思维方式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对此,只有我们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美术课程实际教学的教学质量。而要想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我们能够更加注重素描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我国目前高校的素描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则主要具有以下几点:
1.形的动感创意在素描造型方面,其主要包括态动感和笔意动感形态动感主要来自某些形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动态暗示。其中,笔意动感是通过作者笔触的方式更好的为观察者带来一种视觉方面的感受,而动感则能够为人们在观察作品时能够感到一种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2.发散思维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及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这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素描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多因素、全方位的,而其由于这种不羁的特点也能够在学生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带给他意想不到的创作灵感。对此,就需要教师学生能够在艺术设计素描的过程中更好地教育和启发学生,以加强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维。
3.将具象转为抽象素描教学之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将具象的形象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即具象转为抽象。而将人们抽象之中的形象用具象来表达对学生进行启发训练,而再将具象的形象抽象化,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现代艺术中艺术家们惯用的手法。在素描教学中,这种训练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中大有裨益。
4.改变逻辑关系使用某种特殊的方式来改变人们正常的思维逻辑,就必然使人产生某种诧异,或者在人们思维中产生某种陌生感。采用改变逻辑关系的教学方式在高校素描教学中能够取得创造性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这种素描基础训练,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发散思维,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创新的教学新模式,并且获得了全新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篇5
素描中的整体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在绘画时往往整体意识不强,总是对细节进行大量的刻画,忽略画面中整体、主次、虚实的关系。刻画一个细节的同时要观察周边的形体是否在同一进度上,并不断调整各个形体的比例、结构、色调等关系,养成良好的对比观察习惯。如,当写生一组静物时,不要过多地关注一个形体,要注意整个画面的关系,适当地根据整体效果削弱单体。如果每个形体都刻画得极为精彩,会产生喧宾夺主的不良效果。可见,整体不仅仅是观察和表现的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模式。要想素描水平提高得快,把握整体关系是首要。当然,局部的刻画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大的关系而没有细节的精彩,整个画面会显得空洞乏味。整体和局部两者的关系始终是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如此反复,相互比较,相互依托。对于整体意识的建构,可以从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着手。
1.培养“大关系”的观察方法
第一,“对比看”的方法。缩短对单个形体的观察时间,与周围形体交替进行刻画,时刻提醒自己在画单一形体时,注意与其他形体相比较,始终保持进度一致。第二,“眯眼看”的方法。当眼睛眯起来的时候,整个画面都相互统一,以强制性的方法获得整体观察的效果,无法对局部进行刻画,始终关注整体。第三,“同时看”的方法。绘画时兼顾周围形体,始终不过度刻画细节,避免导致其脱离整体关系,做到同时观察、同时调整。
2.整体表现手法的培养
第一,由大到小。大与小指的是形体间的大小比例。如一组静物,我们要从大形体着手,将整体骨架搭建起来,再配置各个小形体;又如画人物头像,整个头部是大,而鼻子、眼睛、嘴等就是小,如若过分关注小的形体会导致整体比例失调、形不准等。第二,由草到精。在绘画之初,无论是线条和色调都可以稍微放开些,以获得整体效果。在整体关系确定好的情况下,再进行刻画,过早地追求精致会使整个画面显得“碎”,如拼接起来一般,与整体失衡。第三,由直到曲。徐悲鸿说过,“宁方勿圆”。直线造型有助于对形体的归纳和总结,对形体的把握将更为准确,过度关注曲线会忽略整体形态。第四,由深到浅。每次调整都从最暗的地方开始,依次是暗—灰—亮。只有暗部的不断深入才能带动整体的进展。色调关系不明确会导致整体画面“灰”,绘画时间拖沓,更严重的是会阻碍学生提高素描水平。第五,由实到虚。虚实关系的处理是整体效果的突出表现,近实远虚的效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整个画面的空间感。第六,由近及远。主体物的刻画需要周围形体的烘托,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会使得整个画面喧宾夺主。
二、临摹与写生的有效实施
篇6
要探究素描的形式语言,首先要从形式语言基本要素入手,只有在了解形式语言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很好的使用这些元素构筑复杂的画面,下面我们就形式语言基本要素做一些了解。
1.在数学上,点只有位置,没有大小和方向,但在造型上,点不仅具有大小还有形状,圆形的点只有大小和位置,没有方向,其他形状的点,不仅有大小,位置而且还具有方向。越小的点,点的感觉越强,越大的点,面的感觉会越强。线有直线、有曲线,有整齐的几何线、也有徒手画成的自由线,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感受,水平线具有平静、亲切、开阔、舒展的视觉感受,垂直线有生机、对抗、永恒的视觉感受。倾斜线具有动感、紧张、刺激的视觉感受。曲线给人流畅,轻柔的感觉。粗的线条给人以强壮,结实,力量、稳定、朴实、憨厚的感觉,细线给人轻快、锐利、阴柔、优雅、灵活、瘦弱等感觉,粗线有前进感,细线有后退感。以上描述只是线的普遍属性,不同人画的线条,不同的线条组合会产生各种各样新的感受。比如线条的方圆、疏密、长短等变化,毛糙、光滑、流畅,涩滞、轻重等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挖掘,探索各种线条的个性特征和可能性。面有几何形的面、有机形的面、不规则形的面以及偶然形的面,其中方形、圆形、三角形称为三原形,其他一切形状都是由三原形衍化派生出来的,方形具有端庄大方之感,圆形给人亲切、活泼之感,三角形给人锐利、冲动、对抗之感。
2.画面黑白灰的布置安排。处理画面黑白灰关系,首先考虑的是画面大的调性,是高调的,中调的还是低调的画面,然后考虑画面是采用长调还是短调,在大的调性明确的基础上,考虑黑白灰的面积对比关系和位置安放。面积关系避免平均分布,缺乏对比关系而使画面平淡,位置关系主要考虑形的高低,前后以及平衡关系。
3.肌理的应用可以丰富画面的效果,不同画面肌理会给人带来不同视觉感受,因此,我们在素描过程中,要尽量挖掘新的肌理的制作办法,尽可能制作出全新的,能和画面表达诉求契合的肌理效果,那么,我们如何实现丰富变化的肌理效果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使用工具材料以及如何使用工具材料上做文章,不同的工具材料加上不同的制作手法,能够制作出丰富多彩的视觉肌理效果,我们通过涂绘、刮擦、压印、拓印、喷洒、熏烤等手法,通过肌理的制造和使用表达物象的质感。如光滑与粗糙,柔软与坚硬,温暖与寒冷等等。
二、在我们对设计素描的基本元素了解的情况下,如何应用基本元素组织画面呢?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形式结构的原则,形式结构的原则有变化统一的原则、对称与均衡的原则、比例与尺度的原则、节奏与韵律的原则、条理与反复的原则、整体与局部的原则、对比与调和的原则、条理与反复的原则、空间分割的原则、图底关系的原则等等。
1.统一与变化是构成画面的基本法则,其他法则都在统一与变化的统辖之下。统一起主导作用,变化起从属作用,统一强化画面的整体感,变化起到活跃气氛,避免单调死板的作用,统一和变化在一个画面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变化的统一画面会死气沉沉,没有统一的变化画面会杂乱无章。在一个画面中,要形成统一的形式基调,才能使画面和谐,就线条来说,是以直线为主,还是以曲线为主,以水平线为主还是以垂直线为主;就形状来说,是以方形为主还是以圆形为主,以规则形为主还是以不规则形为主;就肌理方面来说,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以喷洒形成的肌理为主还是刮擦形成的肌理为主等等。一个画面中,光有统一的因素还是不够的,这样会使画面显得单调,沉闷,所以在大统一的前提下还需要变化的因素,比如以方形为主的画面中加入圆形或者三角形,以形成变化活跃的因素。
2.尺度与比例是构筑画面的重要法则,恰当的比例关系能够形成具有美感的协调的画面,希腊人自古以来就在研究比例,其中黄金比尤其有名,雅典帕特农神殿屋顶的高度与屋梁的长度就是黄金比,米罗的维纳斯雕像的重要尺寸都含有黄金比,近代的绘画作品大多用到黄金比,黄金比为我们设计画面提供一种选择,但不是唯一的标准,除了黄金比还有其他的比例与尺度,如根号矩形和各种数列等等。
3.对称与均衡,对称给人端庄、稳定的感觉,示人理性、秩序的美感。自然界当中随处可见对称的形式,如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对称性构造,体现了协调匀称的美感。均衡体现了力学的原则,以同量(心理感受的量)不同形的组合方式形成稳定而平衡的状态。对称和均衡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对称端庄静穆、安定均匀,但因为过分均等而显得死板单调,均衡有生动活泼、险绝运动的感觉,但会因为变化太大而失去平衡。
4.整体与局部,整体和局部是一种主从关系,局部服从整体的关系,整体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局部,一个画面点线面安排,黑白灰的布局都要服从整体的需要使画面各构成要素间形成恰当的关系,使各要素互相协调,互相依存,而不是各自为政。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也就是说,各个局部的相加不等于整体。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在《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中指出:“知觉形式的本质特征是在知觉中每一单独的因素只有处在与所有其他因素的关系中才具有意义;一切大小尺寸、一切光影、一切色彩等等,都只有相对的价值。每样东西都取决于相互的关系,每样东西都影响到别的东西的价值。因此,当我们说到总体印象时,我们指的是直觉形式中所有因素的相互协作产生的效果”。
5.节奏和韵律是周期性、规律性的运动形式,构成节奏与韵律有两个主要的关系:一是时间的关系,主要指运动过程中形状排列所形成的起伏变化与断续停顿的“节拍”;二是力的关系,指抑扬顿挫交替产生的强弱变化关系。节奏指的是节律运动中强弱高低的有规律的变化,而韵律指的是在节奏基础上形成的富有情感起伏的律动。音乐中依靠节拍体现节奏,而绘画是通过形状、线条色彩等体现节奏。
6.对比与调和,对比形成变化,调和趋于统一,对比和调和相反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对比没有调和的画面会过分生硬、刺激,而只有调和没有对比的画面则会单调、乏味。在艺术实践中能够灵活应用对比与调和的手法形成既富有变化而又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从许多方面应用对比手法:如虚实对比、疏密对比、曲直对比、长短对比、大小对比、粗细对比、枯润对比、刚柔对比等。调和,一方面使画面中占绝对优势的某种元素统辖全局,对比的元素居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是在相互对立的元素中寻求共同的点,使二者冲突得以缓和,从而实现新的平衡。
7.条理与反复,在构成画面时将繁乱的元素梳理成有序的状态,称为条理。将相同和相近的形状重复出现在画面上的状态,称为反复。反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相同形反复,一种是相似形反复。
8.空间的分割,如何去分割空间,是决定画面大的格局的关键。空间的分割有等形分割、等量分割、渐变分割、相似形分割、黄金分割、自由分割等,无论我们采用哪种分割方式构筑画面,对空间的分割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篇7
素描,先认识一下素描这个词的基本含义。素描:“西方艺术与科学方面的一个专有名词,英文drawing,法文dessin,德文Zeichnung,约有三层意思:一、用铅笔、钢笔、炭笔等工具所作的画,通常画在纸上;二、用墨水或淡彩,并用画笔制作的小幅作品,通常叫毛笔素描;三、结合上述方法或其他方法所作的画。素描尺寸可大可小,或用作物象的记录,或用作其他作品的整体的或局部的画稿,或用作插图,或用作某种技术的图解。它既可以是一幅快笔挥就的速写,也可以是一幅精心结构的作品。”素描大体上可分为这样几类:一、细笔素描,包括铅笔素描、钢笔素描、圆珠笔素描;二、粗笔素描,包括炭笔及木炭素描、蜡笔素描、色粉笔素描;三、毛笔素描,这里特指使用中国毛笔作的画,尤其是中国的水墨写意人物画可归类为素描(另外话题,暂且不论);四、吸水笔素描,包括鹅翎笔素描、芦苇笔素描等。据美术史记载,伦勃朗晚年就喜欢用芦苇笔作画,而且画了不少精美的素描作品。由此可见,素描的材料与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和精神,为表现对象呈现多样性面貌提供了可能。
二、素描艺术的目标和本意
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形式,是在意大利乔托以后出现的,到了莱奥纳尔多手里,素描成为了独立的艺术,米开朗琪罗又以他的名声促成了人们对这种独立性的承认。后来,虽然不少学院派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对素描有过很多争议,基本上都是围绕“素描作为艺术品”来展开,但是争论丝毫没有影响到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价值的存在。安格尔的名言“素描是纯正的艺术”即是明证。直到20世纪,马蒂斯、毕加索、克里虽然使素描的形式和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但是素描在基础教学中的作用从来没有人否定过。素描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们只需要看看米开朗琪罗和安格尔是怎样说的,米开朗琪罗曾断言:“素描(按另一种说法,把它称为略图艺术)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原源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这种观点令人惊讶,以至于让人感到质疑,但从中可以看出艺术尤其是素描艺术是他本人探索人类所有学科的知识手段。安格尔则认为:“绘画的表现力要求有丰富的素描知识,因为缺乏素描知识,不可能获得十分优秀的成绩。在大师中间富有表现力的画家,都是最卓越的素描画家。拉斐尔就是一例。”两位艺术大师如此重视素描,可见素描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绘画创作前的基础性准备手段,其中包含有至高无上的科学探索精神,是为以后科学的“发现”和“创造”服务的,这应该是素描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本意。
三、当前素描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们国内素描教学而言,实际情况是,我们在设计素描教学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培养目标,只把素描当成一种基础训练手段,忽视了素描作为独立艺术的存在,作为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仅仅通过结构、明暗、体块、质感来理解素描,表现手法单一,最后弄得枯燥乏味,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真正地系统学习欧洲古典大师的素描经典。考察国内素描教学,包括各大美术学院在内素描教学上基本上都是以写实为主,以刻画对象的实体感、质量感、光感、空间感为能事,为了达到“逼真”程度,不惜“磨洋工”,虽然最后的效果逼真,但是这种效果是以丧失“生动”和“生气”为代价的,缺乏“精、气、神”,是一种乏味的准确;虽然这当中也有画得特别出色的,但是对于庞大的学生基数来讲,实在微不足道。当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强大的写实主义传统势力的影响,但也不可否认,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让观者感觉不到写实是重要的,尤其是那类以呈现“逼真”物象面貌而精神内涵缺乏的作品,其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写实主义,“准确并非真实”,“绝对并非真实”。现在,写实的画家中也有很多不画素描了,利用数码影像来辅助描画形体,甚至干脆把轮廓形态通过电脑直接打印在纸上、画布上,更为普遍的是大量运用照片来作为创作素材。素描教学已经远远不如以前显得重要了,除了作为高考“敲门砖”,地位越来越低,被看轻的趋势愈发明显。再者,由于目前美术高考专业加试存在很大弊端,学生在准备高考时有些问题可能一时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只能跟着教师和大家模仿,缺少创造意识的培养,更不敢“乱画”,只好在教师的带领下,规规矩矩地画。教师为了保证专业过关率,给学生准备了一套“八股”模式应付考试,结果造成千人一面,实际上也很难区分和检验教学成果。学生进了高校,素描也就慢慢扔下了,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高度的探索性的精神投入,哪来“发现”“创造”?更别谈“创新”了。
四、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创造性精神的培养
艺术并非只是呈现作品,可贵的是潜在的一种创造性精神,不管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科学领域,探索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始终应作为更为重要的方面。克利认为:“艺术品,最重要的是创造的过程,绝非仅仅是成品的体验。”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篇即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探幽微”。“成教化,助人伦”好理解,就是“画以载道”;何谓“穷神变,谈幽微”,说到底就是探索世界的奥秘,这个是创造性的,也是创新的,艺术和科学最高端的思维方式一定是互通的。爱因斯坦是科学家,但他也热爱艺术,特别是音乐艺术,他不仅拉得一手好小提琴,而且弹得一手好钢琴,相对论的提出是与他高深的艺术造诣分不开的。科学家钱学森谈到创新人才培养时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的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大跨度地触类旁通,完成创新。”他本人除了对绘画有较高的见解,还对书法、诗词、音乐认识颇深,认为“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而终于逻辑思维”。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科学的发现根本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逻辑思维而是依靠艺术思维。历史上古今中外的大师级人物,概莫能外,达•芬奇即是最好的例子。我们从这个认识回头去思考米开朗琪罗的“素描是一切科学的根本”这句话时,就会意识到素描教学在艺术教育阶段竟然是如此重要,它不单单是一门基础绘画训练课、艺术创作课,而且也可以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有着更为广泛的学术意义,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艺术对科学创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探讨
一是素描精神的确立。首先要明确素描教育的意义,素描不仅仅是一种直接的技术教育手段,满足于完成一张完整的作品,而应该是要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观察物象的视觉,为认识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一种有效手段。其次,素描练习应当培养精神。马蒂斯认为,素描特点并不在于准确地临摹自然的造型,也不在于将细节一笔一画准确地装配起来,而在于艺术家对他选择的物体所流露的真切感受,在于他所投入的注意力和精神。“如果素描是精神的,你必须先开始画以培养精神。”再次,素描教学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绘画的基础课,它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一门独立的创造性艺术,可以最为真切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受,从欧洲艺术大师的素描作品中我们能很好地感受到这一点。
二是素描的丰富多样性蕴藏着创造性思维。如本文所述,素描的分类多样,工具材料不一,且每种工具都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这就为素描最后呈现的面貌丰富多彩提供了可能,铅笔、木炭笔、钢笔、圆珠笔、毛笔、蜡笔、色粉等,工具的单一使用和组合使用均能产生特殊效果,在探索中逐渐打开了视野,丰富了思维,实际上为下一步艺术创新不断积累认识。思维没有定式,创新形式就会源源不断。据美术史记载,17世纪欧洲杰出的绘画大师伦勃朗就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素描画家,他的素描实践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日,在素描实践中,他采用多种工具,采用各种各样的技法,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创作构思与运用自如的艺术技巧,表现对象也不局限,如他所言:“天空、大地、海洋、动物、各种各样的人物—一切都可以供我们做写生练习。”因此,伦勃朗发明了高超神秘的绘画技法以及他对油画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均来源于他对素描的长期实践和不懈探索,是素描培育了他丰富的思维和精神,培育了他的独创性。除此以外,素描在其他领域诸如设计、工业制造、建筑、科学研究方面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已经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形成共识。
三是创造意识培养是基础教学阶段的必然要求。基础训练是为今后创作打下基础,和创作不能截然分开。马蒂斯认为:“在我看来,每幅素描都有其独特的创意。”事实上,优秀的基础教学习作包含一定的创造性,可以看作是有成果的创作。曾几何时,我们对素描基础教学的认识是何等狭隘,仅仅局限在静物、石膏、人像等几个方面,工具也往往限于铅笔、炭笔,表现方法和画法上也是片面的、被动的,硬性地把素描表现形式分为线描素描、调子素描、结构素描、设计素描,跟在教师后面邯郸学步,偶尔利用其他工具作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也有可能不会得到大家认可。毕业后也是靠“吃老本”、“几把刷子”闯天下,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何谈艺术创造。实际上,素描基础教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是下了苦工夫、坐了冷板凳就能收到效果的,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尤其是基础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和精神,不应推崇一种模式、一种风格,要鼓励个性的发展,采用的表现形式要多样,可以发挥各种工具的长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多方面尝试。只要能达到造型能力的提高,培养了素描精神,表达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画出了好的作品,不管何种形式都应该鼓励和提倡。艺术最为可贵的就是创造性,如克利所言:“艺术是创造的一种明喻。每件作品都是一个例子,如同地球是宇宙的一个例子。”艺术创新需要高度的专业能力和精神投入,素描作为一门纯正的艺术,承载着培育理性和精神的双重担当,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一环。素描工具的多样性,为非凡的创造潜能提供了支撑,历来受到西方艺术大师高度重视。事实证明,素描训练如果从一开始就远离本质和目标,对于后来的艺术创作和探索有很大的影响,直接限制作者的创造力。素描艺术应当成为画家毕生追求。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获取影像资源丰富便捷;但是,如果谁抛弃了素描,认识不到素描的重要地位,其绘画艺术质量必然大打折扣,艺术道路也必然狭窄,这点毋庸置疑。
六、结语
篇8
设计素描是从纯绘画形式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的视觉造型艺术,是具有明确功能性和实用性的一种设计基础训练方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其目的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设计能力服务的,它的目的性和功能性都十分明确。艺术设计的素描教学,要将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设计素描的本质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结合,是以实用和审美为目的的。设计素描的学习要建立在良好的基础素描造型能力之上,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素描造型能力,才能达到“笔随意转”的境界。
二、认识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绘画表现形式,是用素描表达的方式传达设计师对事物的构思、设想、策划、规划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使设计直观化、艺术化、渲染化,它是设计师表达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设计素描把传统素描的造型能力拓宽转变为对设计构成的表现与研究,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设计素描拓宽了素描的基本内涵,以宽阔的视角来重新认识素描的价值与意义。学习设计素描,要着重培养自己的设计意识、图形意识、创造性表现意识和美术设计的思维技能。设计素描是与传统素描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种素描形式,它在观察方法、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和目的等方面与传统素描有着明显差异。设计素描的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和包装装潢等领域。
三、设计素描有着自身的造型特点
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基础造型的训练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不同,不以真实地再现自然为目的,而是从研究自然形态入手,以获取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将从客观事物中获得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以更加主动性的姿态进行重新构建与创造,可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有如下特征。
1.客观性。
设计素描应以客观物象的本质特性为依托,通过研究客观物象的形态特征,来获得设计的构想与创意。设计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是凭空的臆造和胡思乱想,设计素描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解、归纳和概括,既要有新意,又要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2.逻辑性。
客观物象之间都存在着相应的逻辑关系,逻辑性是设计素描的重要特征,逻辑的推断、逻辑的关联、逻辑的迁移等,都成为设计素描造型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逻辑训练,养成对客观事物逻辑的分析与理解,从事物表象中发掘新的判断与认知,是提高设计创意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3.综合性。
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它不仅研究客观物象的结构构成、形态构成,而且将材质、肌理、媒介等应用于设计之中,大大提升了素描的表现手段和语言。因此,设计素描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意与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4.创造性。
设计素描是以培养设计师的设计创意能力为目标,设计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的设计是没有价值的。设计素描通过主观的认知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去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从中获取新的设计元素,形成全新的现代设计理念。
四、设计素描学习的意义
篇9
自18世纪,国外就把美术学院的基础绘画训练办法应用在建筑学设计基础教学体系之中,目前存在两种教学体系:以继承古典主义契斯恰可夫推行的传统素描和重视新思维的包豪斯的现代教学体系。两种教学体系分别采用传统写实主义及现代设计为基础,满足时展的实际需求,先后培养出大量的优秀建筑设计师,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前者至今在建筑教学中依然占据主导位置,影响着国内建筑学美术的发展进程和方向。现阶段,因多元化文化的不断发展。国内学士针对建筑美术教学情况,推行多种改进模式,只要有采用抽象、形式分析为主旨的现代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教学方法,同时也存在坚持传统古典主义路线,让建筑设计回归至美术等各种声音,无法清晰地权衡利弊。至今,建筑美术教学也没有发展成如绘画艺术那样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国内有关的教学改革也处在不断探索之中。对建筑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的重点是深入研究和分析建筑设计时对美术的真正需求以及未来向着哪个方向发展,因此给予相对应的课程设置。素描教学是一种比较开放的教学体系,它可以满足各种设计艺术培养的需求。因此,我们进行改革的步伐不是对比传统与现代的利弊,而是应该根据各大高校培养的立足点,在建筑学这个背景下对自己的教学取向进行定位。
二、工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策略
(一)加强对素描的认识
素描作为一种思考形式,是以造型基础为目的的素描,其不单单指一种绘画形态,而更多的展示出思考和观察世界的方式。高校在实际的教学中,素描教学是进行造型的基础,为不同专业的发展针对性的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进行造型基础练习时,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比较重视看、思、画视觉思维方式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视觉思维能力,从而设计出需要的造型,来满足各个设计专业的实际需求。根据建筑学中的造型特点,建筑专业开展的素描教学,应该以引导学生怎样思考为主旨,调动学生进行造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透视、结构等方面实施针对性的训练,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全因素素描模式中,也不要深陷在脱离建筑设计思维方面进行训练。
(二)探究建筑学需要的素描特色
建筑素描与传统素描有所差别,但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意识和构造能力等方面两者紧密连接。这些因素必须在实际的教学内容、方式、选取的素描题材等方面展现出来。例如:建筑素描内容上采用结构与调子作为主体,通过临摹和写生相互结合的办法,使用建筑经常遇到的方体造型为教材核心实施教学。上述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建筑所需的素描特色是一个比较广阔的探索空间,基于不断形成的专业特色,对建筑美术教学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三)开设建筑素描专题教学
从建筑素描教学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入手,开展专题教学可以更加集中地解决某一问题,在有限的建筑美术课时中教学效果尤为明显。例如:训练学生的空间建构、创意造型、模型制作等能力,采用专题训练的办法,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更加清晰地了解,从而较为理性的对其规律进行归纳,随之高效的创建美术知识体系,最后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同时,对绘画方法进行综合尝试,尽力打破传统应用铅笔排线涂调的方式。例如:对作品背景进行大面积的涂刷、合理应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从而节省设计所需时间,加强设计作品的趣味性,尽最大可能把学生的思路专注于认识艺术规律层面。
(四)增设素描教学课时
建筑素描课程教学中,要加大学生对于结构素描和线描的训练。进行描绘的对象大多是几何静物,练习的重点是呈现物体的轮廓线、透视线和光影分布线的描绘,应该微微带有少许光影。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时,根据眼睛的观察,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徒手表达能力。几何静物的线条通常为直线或曲线,建筑物则为几何体空间,反复练习描绘几何静物,可以为学生更好的画建筑画打下坚实的基础。室内教学除了让学生绘画几何体、建筑模型线条之外,可增加难度较大的石膏头像,这样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素描表达的正确率。室外素描主要以写生建筑物为主旨,可以让学生采用钢笔或铅笔进行绘画。对建筑专业学生进行素描教学时,也要训练学生的取景、构图均衡等相关美的感受能力。可以适当缩减色彩课程的教学课时,要求该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常见色调的默写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钢笔和铅笔淡彩绘画能力,美术底子好的学生可以练习水彩、水粉的掌握能力。
三、结束语
篇10
当绘画者真正进入到个人素描绘画建构时期,他们经历的是一个“减法”的个人艺术创作过程。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恰恰是对生活繁琐表面的一种简化,纯粹遗留在画面上的应当是艺术家对生活情感和绘画语言个人选择下的精神体验,在素描绘画中也正是如此。“因为从学习素描的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只有在诸多素描元素中提取符合个人感受最深的某些元素,画面才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2],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就会使画面显得平庸而缺乏生动感。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素描教学专家巴尔·夏克曼(BarrySchactman)在教学中就特别指出过:“对于一个教员来说,在素描绘画中对某个领域中走的更远和深刻要比那种‘事事都行’的杂家更有利于教学和对有价值的艺术传统的继承。”[3]这是素描教学中单因素深入化的一种肯定和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素描造型个性化语言元素的一种提倡,而且这也符合作为艺术素描的视觉规律,就象当我们以艺术的目光停留在一幅素描绘画上时,我们首先是被绘画者在画面上提供给观众的一种个性化绘画语言特点所感染,然后我们才会对作品中艺术家作品中的技法和材料进行探索与研究,而这两个方面在画面中的结合正是绘画者个人情感下的独特艺术语言形式的建构,这种认识思维方式就是一个“减法”过程。
2素描教学中“建构”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前面建构理论的了解,我们知道素描基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达到个性化绘画语言的意义建构,它重在培养绘画者对造型语言的一种个人独特的认知方法,这种独特的思维认识方式必定会促进绘画者在素描绘画中个人造型语言和艺术风格的独特形成。
2.1“建构”促进绘画者形成个性化素描语言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认识基础上展开的社会行为,在素描绘画中个人的素描艺术创作活动都是个人对素描绘画语言认识下的精神产品,我们知道个性化绘画语言是艺术家在长期绘画过程中个人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并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技能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感情化为具体感官的艺术图式。它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大脑对已有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整理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形态转化为艺术作品。在当代的艺术教学中,对怎样形成个人艺术感知的个性化绘画的注重已经尤为重要,很多教师和学生开始对素描基础学习中怎样更有利于建构绘画者个人的造型语言进行思考,并且已经普遍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简单地说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要注重自己的素描绘画语言特点。这种素描中的个性化语言从某种形式上讲,也意味着个人素描绘画语言的“单因素”性,它是绘画者在素描绘画中对素描造型语言如线条、形体、调子等的个别强化。比如在印象派画家修拉的素描中他喜欢淡弱线条的轮廓线,在画面中非常注重强化事物的明暗调子层次,这种弱化线条通过明暗方式表达的手法反而更强化了画面的生活气息,这位艺术大师的作品正反映出“单因素”素描绘画带给我们的内心震撼和视觉享受。而在当代学院艺术的素描教学中,大多是从“全因素”角度出发开始综合训练绘画者的素描造型语言能力,这种训练方式正是帮助绘画者大量获取素描知识的一种“加法”体验过程,它并不是弱化“单因素”即“个性化"素描语言的发展,而是为了使绘画者更好地从全因素的认识当中提炼出个人喜好的单因素素描绘画语言,因为只有在通过对素描造型语言的全方位的学习和了解的情形下我们才能在全因素认识结构中选择真正符合个人艺术感知的素描元素,并且在今后长期绘画过程中我们不会由于认知方式的单一而在处理各类不同的画面时显得束手无策。从前面丢勒和修拉的素描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一种单因素的强化并不是排斥其他元素的介入,只是对其他元素的一种淡化,这种淡化的视觉效果是为了更好地增添画面中的画家个性情绪语言的表达。因此,学习“全因素”素描的认知过程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绘画者在诸多素描元素中认识和寻找到适合个人素描艺术建构的绘画语言元素。
2.2“建构”赋予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在画面上经营的绘画图式,并能带给观众视觉和精神的享受。从绘画本身角度出发,素描艺术作品是由绘画者个性化的素描语言和其所选择的素描绘画材料组合而成,这是绘画者对画面的一种“经营”。“经营”是绘画者依据自己的艺术感知,对画面形象和造型语言元素进行安排,使其达到体现绘画者个人感性的意图,实现素描成为艺术品的过程[3]。它贯穿于整个作品创作的所有环节中。我们知道从素描绘画的单线构图开始就附带了绘画者的表现意图,在整个围绕以绘画者思想表达为中心而展开的描绘过程里,绘画者都是依据个人艺术感知对造型语言和绘画材料进行选择和运用从而逐步达到艺术形象的具体化,最终停留在画面视觉效果中的是绘画者对素描造型语言个人艺术建构下的认知成果,它正反映出绘画者对素描知识的一种个人体验,并且这种体验在每一个社会的变革中总是呈现不同的精神状态。通过欣赏众多形式的素描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艺术家与传统艺术大师的不同,他们不单单满足于以还原对象的“镜像”为目的的传统素描绘画,而更多地关注以个人感受力为主的创作性素描,因为它在打破传统的镜像绘画的单一形式上更能赋予画面个人的情绪化和绘画语言的纯粹性,比如在德国当代艺术家赫伦韦恩(Helnwein)的素描作品中,画家在素描材料上突破传统材质的单一,大胆应用彩色铅笔创作出一幅幅色彩单纯的素描景象,这与当代油画艺术的简约与色彩单纯不谋而合,至此,这位画家在素描语言的纯粹性和绘画新材料的应用中分别赋予了当代素描新的形式与内涵。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