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则范文

时间:2023-04-06 17:5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计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设计原则

篇1

方便阅读原则,版式设计的首要目的是让读者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

一致性原则;版式设计风格要与内容诉求的观点与情节协调一致;

审美原则,在满足前两个原则的条件下,版式设计务求赏心悦目;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视觉设计;界面;原则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181-01

一、视觉界面设计

说到视觉设计,运用最多的领域当属互联网这一行业了,在互联网中界面设计是视觉设计重点,就像之前说的,视觉设计不再仅仅是针对美的艺术型创作是,其中还涉及功能框架的约束条件,在界面上工作的任何设计师,都必须理解下面几个方面的基本元素:颜色、版式、形式和组合,还必须了解一些交互的原理,这对做出更加具有逻辑指导意义的界面设计很有帮助。最初的数字媒体领域是以图形设计为主,他们更加关注的是pc上的图形结构外观,而对于视觉界面设计师来说,即需要有图形设计师相似的技能,更应该注意设计组织问题,以及启示向用户表达行为方式。视觉设计师的职责与内容和导航有关,而不是更多的交互功能。在web设计中,内容常比功能更重要。他们的焦点在于通过使用视觉语言来控制信息层次关系,正如视觉信息设计师的工作紧密围绕信息结构一样,视觉界面设计师的工作是紧密的围绕交互设计。

二、视觉设计原则

(一)避免视觉噪音所带来的杂乱

所谓界面视觉的噪音是指同一页面承载了过多的视觉元素,使得原本的画面变得杂乱无章,他们会分散用户的注意,是的用户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表达软件行为的视觉元素之上。这就如同一条马路通行着过多的车流,导致道路的拥堵一般。例如以下的两张不同风格的界面设计:

相信大家对这两款软件都应该比较熟悉,左边的是tencent的QQ音乐,右边的为酷我音乐,当我们观看QQ音乐界面的时候,可以清楚的区别出正在播放的音乐,并且在选择音乐的框架中信息的整理也相当的有序,反过来我们可以看看酷我音乐的播放区设计,现在在红色框选的区域都会可能成为人们误以为的播放歌曲区域,这就是最明显的由视觉杂音所带来的杂乱,如果一个页面涉及到的元素确实过多,但是要需要我们清晰的分辨,模糊判断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式。当我们设计的界面经过模糊处理后,我们可以发现那几块的信息区域为这个页面最凸显的地方,哪些地方弱化掉了,这是否与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展示符合。

(二)使用对比、相似性以及分层来区分和组织元素

在界面设计中,往往元素是满足了两种需要,首先为界面中的主动元素,即可操作的界面元素,其次是不可操作元素,即界面的静态元素。将这两种类型的元素进行对比,以便更好的表达他们不同的功能, 正确地使用对比会产生用户能够记住和识别的视觉模式,使他们更快的找到信息的目标,对比提供了显示界面视觉层次各种元素的关系,换句话来说,对比是功能和行为表达的工具。

三、关于可视信息的设计

界面中除了有视觉图形元素之外,信息元素的涵盖是必不可少的,而关于信息设计也同样有一套法则,例如在二维的表面很难显示二个以上的变量信息,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信息,则会出现信息的混淆,第二相对于纸质的画面,计算机显示器的信息分布密度要底一些。所以作为可视化信息展现在用户面前,应该为用户提供一些方法在脚本提纲前后对比相关的变量或者趋势,这样用户可以更好的理解数据信息交互前后的对比。如ps中的预览功能,可以更好的提供给用户信息数据前后的对比情况。虽然我们在平时操作界面的过程中会清晰的发现,图形和图表的表现形式会使得用户在视觉层面在跟容易接受,但是一个界面中是不可能放弃数字本身的显示。如window磁盘属性的对话框中,即使饼状图给用户留下了可用空间的展示图形,但已使用的空间相关数据用依旧会以数字的形式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著.梅琼译.设计心理学[M].中信出版社.2010.

篇3

报纸作为平面视觉媒体,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以及版式等符号向受众传递信息的一种纸质媒体。诉之于人的平面视觉,是报纸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体最大的区别。受众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获知信息的具体内容。其中,版式在报纸版面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版式是报纸的视觉形象,是报纸的广告和包装,它刺激着读者的阅读欲望,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一张好看的报纸”首先是从报纸版式上感应到的。每一张报纸的版面由文字、图片、色彩、字体、栏、行、线、报头、报花、报眉以及空白等要素构成,版式就是报纸版面构成的组织和结构。报纸的诸多要素,要靠版式设计的造型活动来完成。不同的报纸不仅会以提供给受众信息的侧重点不同而凸显媒体性质,同时,不同的版式设计和色彩运用表现着不同的编辑思路,也有助于形式不同的报纸风格。一般来讲,严肃的党报与相对活泼的晚报、都市报的风格不同,与生活、消费、娱乐类报纸更不同,综合类的日报与周报又不同,这种差异读者很容易一眼从版式上看出来。

报纸版面设计的演进

从16世纪威尼斯报纸(Venice Gazzetta)诞生算起,西方的近现代报纸已有了四五百年的历史。最初,报纸的样式与当时的图书非常接近。18世纪逐渐抛弃了标准的图书格式,纷纷采用大型号纸张以扩大版面,不过,除了在纸张的尺寸规格上有所改变外,这一时期的报纸在印刷和视觉因素(如增加插图)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1845年,理查德・霍改良印刷机械以后,垂直式版面取得了主导地位。垂直式版面通常以竖栏为基本单位,每栏从版面顶部贯穿至底,字体小,图片小且少,标题几乎都不跨栏,还谈不上有什么好的版面设计。19世纪末,大报为了赢得读者,在版面上突破常规,也就是完全打破了栏的限制,横排走文,“水准式版面的革命到来了”。水准版式仍有基本栏的划分,但其行文不再是由上一通到下,而是透过转栏向水准方向拓展,字体的选择范围扩大,横跨几栏的大幅图片出现在了版面上,标题跨栏也已常见。由于图片的崭露头角,色彩也已经在报纸上出现。进入20世纪,版面设计受到空前的重视,这时,已将杂志的模式引入了报纸版面:大量留白,大幅照片,内容分区化。60年代,模组式版面成为美国报纸的主流版式。80年代,甘尼特报业集团创办的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以色彩和图片为基础,以大量富含咨询的图表来解释新闻,它的出现,成为西方报纸版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揭开“重新设计运动”的序幕。报纸版面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丰富,在形式上确实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画、图表、线条、色彩、空白等版面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

当今报纸版面设计的趋势

随着我国报纸市场化竞争机制的形成和新媒体的出现,面对日益高涨的受众信息需求,现代报纸版式设计借助新科技、新材质,越来越趋于个性化的完美。

现代报纸设计趋势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对外开放带来了报纸版式以文字标题全部横排的欧美风格;信息社会――厚报形成后的报纸封面化;报刊竞争――为了争取和吸引读者的标题超粗黑;读图时代――突出图片运用和报纸彩色化;生活高速――方便读者迅速阅读文字的编排少栏化;多元社会――适应分众的分类编排;同质趋势――报纸CI识别系统的个性化追求;数字社会――报纸设计桌面系统不断翻新……

就现代报纸设计本身而言,它的发展、创新也体现了与时代气息相合拍的设计理念。现代报纸求易、求异的设计理念思潮,是当代报人与当今读者相互交流的一种默契:求易就是让报纸尽可能满足读者更快、更多、更方便地获读信息,因而形成了货架式的、简洁的版式结构;求异就是让读者在繁杂的、多向的、甚至是鱼龙混杂的信息流中,尽可能自愿地获读有效信息,因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个性鲜明的版式风格。

现代报纸版面的设计原则

新闻传播理念的变化必然引起报纸阅读和刊出方式的变化,为适应这种新变化,报纸的设计者必须研究、确定版式设计的新攻略。近年来,《北京晚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一批发行和广告收入居国内报纸领先地位、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报纸不约而同地进行改版,推出了版面总体风格上非常接近的版式。近几年新创刊的一些市场表现良好的“新锐”报纸,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都市快报》等也都采用了与上述报纸大致相同的版式。一些党报、行业报也不甘寂寞,如《南方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汽车报》等也都在版式上进行了较大改革。这些报纸的版面变革,其实质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入了增强易读性的传播理念。总结这些报纸版式改革的经验,展望报纸版式的未来发展,大致有四个必须遵守的原则。

1.风格化原则:报纸的版式风格是读者区别其他报纸的相对固定的特色。风格一旦形成,就不宜轻易改变,只宜做改进式的细节上的微调,而不宜做颠覆性的变革。风格不仅是读者从报纸堆里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特色依据,同时又是让读者“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感情纽带,尤其是都市类报纸,很多读者或者家庭几年、十几年,甚至数十年阅读一份报纸,已经成为习惯,如果突然做翻天覆地的改变,就如同朝夕相处的爱人突然整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心理上会很难适应。

根据对读者对一张报纸忠实度的调查显示,版式风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报纸种类日益细分的现实环境中,报纸的竞争实际上是同类报纸的竞争。在报业发达的北京、广州、上海、南京、成都等地,一个城市面向百姓的都市类报纸往往就有几家、甚至十几家,这些报纸在有限的新闻资源、相近的读者定位以及相似的办报理念下,如何才能展示自己的特色,版式风格就成为首要因素。各路报界精英都力争在版式上与众不同,你艳丽我素淡,你浓眉大眼我眉清目秀,你胖我瘦,你白我黄(指纸张的颜色),你是冷色调我是暖色调,总之要出新、别致。如,北京地区的都市类报纸,同样都是面对广大市民,却是晚报姓“晚”、晨报姓“晨”、信报姓“信”、新京报姓“新”,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再如,同是青年类报纸,《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多以思想性见长,有理性、深刻、严肃的特点,它的版式就较平实、朴素;《北京青年报》以年轻人关注的城市、文化的动态信息为主,特点是快、新、观点有个性,它的版式就浓墨重彩,与年轻人喜欢的重金属摇滚可说是异曲同工。树立自己风格的同时应符合视觉审美的规律,以自家报纸的性质及读者定位为准则。

2.人性化原则:报纸的读者群绝大部分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这些人群大多处于职场竞争和自我发展压力较大的生存空间,忙碌一天以后,读报是为了休息和获得各种信息,他们会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并不是你的标题有多粗、有多大,版式有多么花哨就可以被吸引住的。满足读者的感官享受,应以舒适、悦目为准则,切不可为凸显自己而对读者的眼球重拳出击,一味求粗求大,与内容相比显得虎头蛇尾,惹人反感,而是应以清爽流畅、温馨雅致为宜。比如,现在一些市场业绩较好的报纸,它们的版式改革后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人性化追求,即每栏字数减少,更符合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视频和阅读习惯;取消中缝,给报纸瘦身提供空间,使版面疏朗大气;大标题统一字体,色彩趋于单一明快;文章的排列变过去的“交错咬合”式为整版竖通栏式,使版面整齐、易读。

3.时尚化原则:报纸的版式设计者不能就版式论版式,应开阔眼界,触类旁通,关注流行和时尚的相关艺术,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对时尚的敏感度以及对设计规律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令报纸的版式紧跟时代的步伐。如对服装、电影、流行色、平面设计的新理念、新技术等都要全面吸收,为我所用。工业设计方法也可以被引进到报纸版式设计中,除整体形象的立体化设计外,像报纸品牌的徽标、办报宗旨、理念等文字也都可以标示在版面上。另外还可以和国外流行的报纸版式设计接轨,如世界著名的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纽约时报》等都是采用窄报型,对开大报比我国的传统报纸窄3到5厘米。近几年,国内一些报纸像《南方日报》、《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报》、《中国汽车报》、《中国消费者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等纷纷瘦身,采用这种国际化的黄金报型,得到了读者垂青和专家赞许,给报纸的发展带来实惠。

4.合理化原则:合理化原则是一个传统原则,同时也是一个基本原则。这里说的合理化与传统的合理化不同,市场化之前的我国报纸,多是坚持内容第一性,所谓版式设计仅仅是以把内容安排下为准则。现如今的版式合理化则有新的内涵,它的合理性更多地体现在风格化、人性化和时尚化原则之下的科学性。比如许多报纸一版的封面及导读功能的强化、栏目设置的相对固定化、厚报的按类分叠、具体版面的粗分块细修饰等,被业内称为报纸杂志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利与弊虽然还时有争议,但它是历史性的合理化选择,却是不争的事实。又如眼下一些报纸的标题都采用一种字体,改变了以前一个版面上各种字体混杂的局面,肃清了以往报纸版面小气、“乱”的流弊。像《经济观察报》、《新京报》等,更是确定宋体字为标题字体,宋体字经过千余年的历史筛选,更符合中国人的文化气质,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合理化选择。

篇4

除功能上的安全性原则外,儿童家具选材也应遵循安全性原则。由于材料科学的日益进步,可以用儿童家具的材料选择范围也愈发广泛,如原木、人造板材、塑料、布等,从其来源成分,主要分为天然和人造材料两大类。材质的选择体现了儿童家具不同的情感表达,如原木材料体现了自然淳朴、塑料材质体现了时尚耐用等。两者比较,天然材料在绿色环保、亲和力等方面更适合用作儿童家具,但由于其强度结构、价格较昂贵、数量有限、取材相对不宜等原因,同时,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人造材料绿色环保性能的短板得到补强,人造材料异军突起。

1、天然材料(木制、竹制等)家具

由于纯实木材质天然的亲和力、富有手感的触觉,纯实木材质的运用在儿童家具设计中屡见不鲜。相较于人造板材材质,纯实木材质虽在价钱上不占优势,但配合安全的表面处理工艺,纯实木材质在绿色环保性能上更为出众。但由于其防水性需要,表面涂层材料的选用也是值得注意的一点。竹制家具吸湿、吸热性能高于其它材料,其强度、刚度、耐磨性均优于传统木制家具,作为儿童家具材料具有很大优势。

2、人造板材家具

人造板材材质虽然价格相对低廉,但由于生产中若使用不合格的粘结剂,会产生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有致癌的风险。在儿童家具材质选择中,应该注意选择符合国家质检标准的人造板材材质。

3、塑料家具

由于塑料材质密度小、质量轻、疏水性、表面处理多样、颜色丰富、成型性好、可塑性高等优点,是儿童家具材质选择中的常见选项。在儿童家具设计中,采用优质塑料材质(例如PP聚丙烯材质),不仅能满足儿童对色彩、功能的不同需求,还能达到完全回收利用和再生的目的。

4、软体材料家具

软体材料家具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以弹簧、填充为主的家具、泡沫塑料成型家具、充气成型家具。软体材料家具具有舒适、手感柔软、不易造成伤害等特性,符合儿童好动、易受伤害等特质,能够有效降低儿童受伤的几率。在采用软体材质作为儿童家具材质选择时,应该符合人机工程学(软硬适中,以免造成儿童骨骼成长畸形),选择阻燃性、防火性能好的表面材质。

二、基于设计原则的儿童家具设计

以下设计是上述设计准则在实际案例——东莞市某小学阅览室中的运用。由于使用场所是小学阅览室,设计时除了基本的儿童家具设计准则外,还应该考虑一下方面。在完成阅览室家具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能配合室内设计,使空间具有多变性和趣味性。材质选用具有良好触感,易于清洁,易于替代的材料。由于是阅览室,家具设计应该注意引导儿童的正确坐姿及读书良好习惯。该阅览室囊括了小学一年至六年级,学生身高差较大,其儿童家具设计还应考虑功能的延续和变形。设计一:毛毛虫长凳由于该阅览室面积不大,并且分隔成三部分,以供不同年级学生使用,故此整个家具设计要“经济实用”,即每单位人所占用的面积不能太大。像上面案例分析中的单个沙发型、动物造型类的家具就不太适合用于该小学阅览室。故此,该设计以毛毛虫的形态为仿生要素,由不同的圆形或半圆形单元组成,节省空间,富有趣味性。所有的单元都可分拆,成为独立的座椅,还可以按照使用需要排列组合,任意加长或缩短整体长度。材料选用彩色聚丙烯塑料,质量轻,易于搬动,容易清洁。设计二:该座椅设计由环形沙发座位单体和可移动的置物台组成。置物台跨度和沙发宽度一致,可以沿着沙发旋转。小朋友坐在沙发上,需要使用置物台放置水杯等物品时,可以直接将置物台旋转到需要位置。由于本设计体积较大,不宜经常移动,故采用木制或玻璃钢内胆,外面包覆绒质软绵,来获得更好的触感体验设计三:该设计是书柜小单元,单个尺寸30CM*30CM。可以在阅览室随意摆放和组合,作为大书架的补充或者临时书架。该设计灵盖来源于乐高组合积木,每个小单元四壁上都有相应的突起和凹槽,在组装时起到固定作用,增加安全性。同时在书架壁上设计了抽象的表情镂空,让小朋友在找书的同时也能得到有趣的惊喜,增加小朋友对阅览书籍的兴趣。材料使用天然木材,也可在表面涂以彩色油漆。如果整个阅览室色彩设计十分丰富,可以保持原色来调和过多的色彩;如果阅览室色彩设计比较单一,也可以涂以彩色油漆来增加趣味性,但基本原则是要选择安全环保的油漆。

三、总结

篇5

关键词:停车楼 设计原则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成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数据显示;我国各大城市机动车以平均每年15%的增幅爆炸式增长。这直接导致了城市停车问题的产生和进一步加剧。如何解决汽车停放,如何建设符合社会需要的停车建筑是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停车问题的具体表现在停车面积不够,停车效率低和安全存在隐患等方面。

一、停车面积不够

车位经济

车位尺寸分析对于合理布局车位和设计流线来提高停车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可能为停车库的结构设计带来新的思考。

就目前国内而言,停车场基本上是混排模式,停车位一般可以通用,车位尺寸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设计,这样就带来了许多空间上的浪费。笔者认为,由于车辆尺寸的差异较大,车位应根据不同车辆尺寸设计不同车位尺寸,在一个停车库内合理安排分区,并加以严格管理,这样就能有效节约空间。

车位尺寸其中最严格的要求是车位与车辆宽度的关系,一方面使车辆能方便地出入于车位,另一方面车位的宽度应当能使车门能方便的打开。因此,车位的宽度应当基于车门打开所需的宽度。一般而言,车位经济宽度为设计车辆宽度加上0.6一0.8m即可。车位的高度方面,一般只要能满足人行要求,就不会影响到车辆停放。

国内常见生产的机械式车库设备适合存放的车辆尺寸及车重量(在车的荷载基础上加 50kg),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普通轿车分为五种型号:C 指超大型轿车、T 指特大型轿车、D 指大型轿车、Z 指中型轿车、X 指小型轿车;另一类是针对客车的划分:K 指普通客车。详细尺寸及车重见下表 。

表 机械式车库适停车辆尺寸及质量

因此我们在设计停车建筑时可以根据车位设计柱网和建筑层高,在有限的用地面积和限高内安排更多的停车空间。(由于各个城市抗震等级不一,柱网建议8.1m-9m;层高建议2.8m-4.5m)

2)机械停车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寸土寸金,导致一些早期建设的建筑,其配套的停车库设施严重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尤其是位于繁华地段已建的大型商业办公建筑以及一些早期建设的老住宅小区,对停车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时就需要对原有车库进行改造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将原有车库改造成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在满足消防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增加车库的停车库存容量数量,解决停车难题。

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节约占地面积,对空间的高效利用。由于其车库内利用机械设备来存取车辆,取消了传统车库内的联系竖向交通的坡道与行车道。一般来说,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占地面积约为平面式传统停车场的1/2~1/25,空间利用率比建筑多层自走式停车库提高了 75%。

二、停车效率低

周边交通及内部交通流线简单合理

车库出入口是车库与城市道路的链接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应突出车库出入口醒目,明确的指示标志,位置设置合理,道路宽满足行车要求,力求做到车辆在存取过程中在车库出入口顺畅。车库的出入口四周要求没有超过车内驾驶员的视线的遮挡物。

为了保障停取车的效率和停车建筑的良好运行,内部流线设计亦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不同宽度的道路的有效结合是交通组织首要任务。当停车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可以考虑设置一条两侧不停车的行车主路,主路连接上下车辆的汽车坡道和停车辅路。让汽车在车库内快速到达有空闲车位的区域。

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显著特点是减少了车库内部交通车道面积,车位的叠加使用,提高了土地与空间的利用率,自动化式管理方便等特点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在存取车速度方面与传统车库相比显得更为快捷。利用机械式立体车库存放车辆,车主只需将车辆驾驶到车库专用载车板或托盘上,停放好之后刷卡便可离开。大大提高了停取车效率。

2)车库的管理(车库的管理主要针对传统的自行式停车库)

停车楼由于其面积大, 停车楼多,为保证停车楼正常运行, 使用方便, 停车楼内设有车位控制, 车辆控制, 收费管理及内部管理等系统。

(1) 收费管理系统:

流程: 人库—车俩显示计数—停车票或卡—横杆开启—停车— 出车—收费处交停车票—计算—交费神横杆开启— 出库

根据目前我国国情, 设计采用自动收费系统加人工收费辅助方式。所有入口为自动管理, 设全自动出票验票装置, 所有出口设全自动验票装置加人工收费装置。对四处可供大车使用的出入口设置了双层出票机票,以便大车司机操作。在停车楼各步行出入口附近, 设置了中央人工收费装置。

(2) 车路控制系统:

流程: 入库—各层车位空满显示盘—车辆计数器诱导灯(方向)—闭路电视—各层显示—停车信号表示灯—出库显示信号—车辆计数器叶出库

为了便于管理, 减少无效行车时间, 对各停车层做合理分区, 车辆按楼、层、区做分级管理。车辆数据采集技术采用在各控制点地面下予理感应线圈, 当车辆通过后可自动向中央处理器提供信息从而统计停车状况, 并反馈给空满显示器。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 进入停车楼的公路设远端楼内空满显示器。在停车楼各车辆入口设各层空满显示器。在进入各层的汽车坡道处设目的层的空满显示器。在各分区入口设该分区的空满显示器。

(3) 停车楼使用引导系统:

为了保证停车楼的正式运行,方便初次造访停车楼人员的使用, 在停车楼分别为人、车设立诱导系统。采用标志、地面划线、色彩标记、全面诱导车辆, 行人迅速寻找车位及车行出人口及航站楼方向, 步行者出入口及楼内竖向交通等设施和处理方式。

三、安全防护

消防设计

立体停车库的消防设计应积极采用先进有效的防火与灭火技术,做到“确保安全、方便使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停车库消防灭火系统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固定泡沫喷淋系统和高倍数泡沫系统,对于无人的封闭空间还有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车库的防火系统中,应按照GB5006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执行,通常应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与防火分隔设施、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排烟等设施联动。各种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与车库动力、照明等配电线路应分开设置。

2)通风与排水设计

无论是自然通风还是机械通风,其目的都在于清除停车建筑内的一氧化碳。当一氧化碳的含量被有效控制时,其他有害气体浓度也就同时降低了,降低一氧化碳浓度的最经济方法是自然通风。当不能采用自然通风时就必须采用机械通风。废水通常包含有腐蚀性物质,也必须通过排水装置排除。

3)照明设计

在停车库中提供充足的照明,目的是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照明设计有利于引导车辆、划定区域、预防犯罪等。

篇6

关键词:室内设计家庭装修

一、形式和色彩服从功能充分考虑功能要求室内色彩主要应满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人们感到舒适。在功能要求方面,首先应认真分析每一空间的使用性质,如儿童居室与起居室、老年人的居室与新婚夫妇的居室,由于使用对象不同或使用功能有明显区别,空间色彩的设计就必须有所区别。

二、力求符合空间构图需要室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有统一而无变化,达不到美的效果,因此,要求在统一的基础的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取得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达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切忌杂乱无章。

三、利用室内色彩,改善空间效果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空间,改善空间效果。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

四、注意民族、地区和气候条件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室内设计基本规律。但对于不同民族来说,由于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不同,其审美要求也不同。因此,室内设计时,既要掌握一般规律,又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的特殊习惯和气候条件。

色彩包围出的好心情

作为装饰手段,墙面色彩因能改变居室的外观与格调而受到重视。色彩不占用居室空间,不受空间结构的限制,运用方便灵活,最能体现居住者的

个性风格。

色泽功能

色彩的心理作用每一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空间知觉甚至情绪。色彩的冷暖感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某些事物的联想。例如,从红、橙、黄等暖色会使人联想到火焰、太阳,从而有温暖的感觉;从白、蓝和蓝绿等冷色会联想到冰雪、海洋和林荫,而感到清凉。

色彩与空间感

基于色彩的彩度、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可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明度高的暖色有突出、前进的感觉,明度低的冷色有凹进、远离的感觉。色彩的空间感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空间狭小的房间里,用可产生后退感的颜色,使墙面显得遥远,可赋予居室开阔的感觉。

色彩与人的情绪

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明亮的暖色给人活泼感,深暗色给人忧郁感。白色和其它纯色组合时会使人感到活泼,而黑色则是忧郁的色彩。这种心理效应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例如,自然光不足的客厅,使用明亮的颜色,使居室笼罩在一片亮丽的氛围中,会使人感到愉快。

墙壁用色

墙面的色彩,构成了整个房间色彩的基调,其次,如家具、照明、饰物等色彩分布,都受到它的制约。墙面色彩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居室的朝向。南向和东向的房间,光照充足,墙面宜采用淡雅的浅蓝、浅绿冷色调;北向房间或光照不足的房间,墙面应以暖色为主,如奶黄、浅橙、浅咖啡等色,不宜用过深的颜色。墙面的色彩选择要与家具的色彩、室外的环境相协调。墙面的色彩对于家具起背景补托作用,墙面色彩过于浓郁凝重,则起不到背景作用,所以宜用浅色调,不宜用过深的色彩。如果室外是绿色地带,绿色光影散射进入室内,用浅紫、浅黄、浅粉等暖色装饰的墙面则会营造出一种宛如户外阳光明媚般的氛围;若室外是大片红砖或其它红色反射,墙面以浅黄、浅棕等色为装饰,可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

暖色系列:红、黄、橙色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正确地应用色彩美学,有助于改善居住条件。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运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变环境气氛。在严寒的北方,人们希望温暖、室内墙壁、地板、家具、窗帘选用暖色装饰会有温暖的感觉,反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采用青、绿、蓝色等冷色装饰居室,感觉上会比较凉爽些。

音乐与色彩的关系

声色迷离

如果黑暗是音乐的形体

朋友们约我谈音乐与色彩的关系,有点赶鸭子上架,因为我自忖是个“乐盲”――此时忽觉这个词格外有趣,为什么不说“乐聋”呢?构造法似乎也暗示着“看”的优先性,更准确地说,是人的生活状态对“看”的更深的依赖感。但我在懒散中忽然读到张爱玲的《谈音乐》,有段文字触动了我:

“气味总是暂时,偶尔的,长久嗅着,既使可能,也受不了。所以气味到底是小趣味。而颜色,有了个颜色就有在那里了,使人安心。颜色和气味的愉快也许和这有关系。不像音乐,音乐永远是离开了它自己到别处去的,到哪里,似乎谁都不能确定,而且才到就已经过去了,跟着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张爱玲在文中漫无边际地扯着洋腔土调,似乎都不如在开篇谈气味谈色彩时那般痴迷,让人可以觉察到肌肤上纤毛的微颤。回顾起来,我对色彩的好感逊于文字,对音乐的好感逊于色彩,这种感官的偏好,本是天生的。但好事者往往喜欢让感官们弥漫一气,探究起色、味、音,眼、鼻,耳的暧昧关系来。而诸多窜来窜去的讨论,大都离不开对“通感”的阐释。

许多时候,我们把“通感”视为一种修辞手法,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被频频引证的一句话:“塘中的月光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理解这种层次的通感,在一个“像”字。“像”是一座桥,使听觉与视觉之间得以自然而自如的转化,转化的基础在我们的智力结构。爱伦。坡说,光谱中的橙色光线和蚊蚋的嘈嘈之声,给他的感觉几乎相同,只因我们的感官就是一个共鸣腔。或许“通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最本然的规律,以至于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万能钥匙,且时时做偷机取巧之用。大学时听一位音乐教授讲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图画》,他诱导我们动用形象思维,去想象出神灵活现的侏儒、古堡、牛车、基辅大门――并告诉我们这些形象就是乐曲的内涵。虽然素材与作品之间并非隐喻关系,但我总怀疑那位教授的潜在动机是他的“通感”情结。

在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中,我读到了对通感的创作本体论意义上的阐述:“现在,在心理学领域内”联想“理论再也不能令人满意了。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我想,康定斯基所说失效的“联想”,就是修辞意义上的“通感”;富于意味的是,康定斯基也只能用“好比”来结构。

形式跃居为内容(而成为内容的形式将受到新的瓦解),康定斯基完成了令人振奋的一跳。虽然德拉克洛瓦早就说过:“众所周知,黄色、橙色和红色具有快乐和丰富的含义”,但在跑道上运势滑行和腾出地面的一瞬毕竟不同。这一跳是如何完成的呢?我发现“形式”的色彩是踩着音乐摇摆的荷叶跳上“内容”的宝座的――这只宝座也是荷叶做的。因为“乐曲声直接作用于心灵并在那里激起回响,因为乐感是人所固有的”,只有和音乐相通,色彩才能“直接”地作用于精神。这里,“像”字那座桥梁从平卧忽而竖了起来,音乐变成了雅各的天梯。

似乎是宿命,在上世纪之交,艺术的各领域都有着“九九归一”的抱负。任何艺术形式,都希望无限地接近音乐,这一思想似乎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里得以完成。在诗歌领域,比如马拉美对音乐性的追求,远远不是寻个押韵、悦耳了,而是一种在“音”中忘却“义”的诱惑。这种诱惑,会让诗歌消弥于乐音之中,会让生活的脚掌脱离尘土,正所谓“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马拉美是造梦的高手,但我更信服帕斯捷尔纳克的话:“词汇的音乐性在文字语言与口头语言中永远不是单纯发声问题。它也不仅仅产生于元音和辅音的和谐上。它产生于语言与它的意义的关系上。所以意义――即内容――应当永远占主导地位。”当“音乐性”这个词泛滥成灾,在消费者的狂热中贬值之时,我更愿意保守地坚持,每种感官每种媒介的独立性,因为“像”不是“是”,爬上“梯子”也不意味着你就能望见天堂;都上了天堂,人间岂不寂寞荒凉?

攀上音乐梯子的色彩是什么样的色彩呢?康定斯基举了红色为例。“这种红色没有任何独立的冷暖过渡;而且我们应该这样设想:红色调里的各种微妙的变化也是如此。为此我才说这种精神视觉是模糊的。但是既然这种内在声音在没有冷暖倾向的情况下能够持续下去,我们同时也可认为它是明确的。”柏拉图的理想我想在这种奇妙的色彩中实现了。它既为人世所无,又分明存在于我们的内在声音;它既有理性的冰冷明晰,又有感性的温情脉脉,撩人心扉。在我们说“蓝调音乐”时,我想就是康定斯基的蓝。

如果说康定斯基是让色彩向上爬的话,兰波则是让音乐向下滑。因为,对音乐色调的直觉把握并不足以催发我们的想象力,奇妙的是色彩的繁衍能力。“A黑,E白,I红,U绿,O蓝:元音,终有一天我要道破你们隐秘的身世。”元音隐秘的身世是什么呢?如果仅停留在寻找色彩的对应上,兰波的发现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就像只找到通往家园的路径,而对家园的门廊仍然一无所知。于是兰波接着想象到:“A,苍蝇身上的黑绒胸衣,围绕着腐臭嗡嗡地飞行。”“A”找到了黑色,黑色在人世上找到了一只苍蝇,有点借尸还魂的意思。找到了尸,黑色才不会空虚,“A”才能有安稳的感觉――这里,我们甚至可以做一次尼采式的形而上学的颠覆:如果没有繁复的生活经验,没有无意识的沉积,我们是否可能对色彩、对音乐的色彩有起码的感知?那么,什么找到了“A”呢?在康定斯基的论证中,我更感兴趣的是他引述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一段词:

“灵魂里没有音乐的人,

不会为甜蜜和谐的乐声所感动,

他们为非作恶,使奸弄诈,

他们的灵魂象黑夜一样昏沉,

他们的情感与鬼域一样幽暗,

这种人是不可信任的,

听这音乐!

“他们的灵魂像黑夜一样昏沉,他们的情感与鬼域一样幽暗”,我觉得是这段词里最有“音乐性”的两句。出现这两句时,我忽然预感着琴弓绷紧,第一声乐音将从黑暗中勃然而发。没有这两句,那么再“甜蜜和谐”的乐声也会象吊死的幻影一样。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诗的结构,头三句只是为后两句作铺垫,这是莎士比亚惯用的花招,你会感到,不是“灵魂中没有音乐的人”而恰恰是说话者对音乐一无所知。只有当说话者一步一步走过了“他们的灵魂象黑夜一样昏沉,他们的情感与鬼域一样幽暗”这两句后,他才察觉到自己对黑暗的胆怯,对音乐的胆怯。他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因为开始他在贼喊捉贼。这时,他听到了黑暗中发出的声音:“这种人是不可信任的,听这音乐!”

音乐从黑暗中发出,但我们无法把黑暗理解为色彩,正如黑暗中的无声,我们无法把它理解为音乐。大音虚声,大象希形,我们触到了象与声的极限;太初有道,太初有光,但道人听不见,光人也看不见。我相信,在神的王国里,音与色,本是一体;只有到人的王国,才有音与色的等级。

色彩叫人安心,音乐让人心慌,张爱玲说的是实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常识,常识是人的本性。但人的本性还有一条,就是他总想超越自己的本性,老歌德一年只敢看一部莎士比亚,不知他听贝多芬时会不会战战兢兢。听音看色,是人的本能;听音有色,看色有音,也是人的心灵的本然构造。那么我们在什么层面上谈论音乐与色彩的问题上才能有些意义呢?我好象又回到了问题的起点。

在此,我想引一段杨小彦在《读图时代》中的话:“长久以来,我总是把莱辛所写的美学著作《拉奥孔》看作是文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一个象征性转折……在文学作品中,作家描写死亡可以尽可能地使用想象力,极力去渲染其中真实的恐怖气氛,人们在阅读当中自己去体会这种气氛并在体会当中去获得审美的升华。可是,如果画家们真的把死亡的景象如实地画出来,人们就会受不了,因为视觉本身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直接性,会导致生理而不是心理的不良反应。所以,莱辛对于”美“的最后规定是在视觉上以不导致生理刺激为底线。的确,从古希腊开始的艺术,为了视觉上的愉悦感,画家们发展出了一种样式,雕塑《拉奥孔》便是这种样式的一个著名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拉奥孔和他的三个儿子的垂死挣扎是如何变成了优美的形体展示。”

今天,“图已经成为千变万化的足以和文字抗衡的另一类存在,成了文字真实意义上的异化物”。而我发现在人们对文字与图像――当然图像的外延远远要广于色彩――的争论过程中,音乐一直处于缺席状态,不知它欲当旁观者,还是当大法官。所以,当我们把音乐引入这场注定要旷日持久的争论中时,无疑是一次冒险,而新的生机和意味将在冒险中被发现。

色彩与视觉

颜色感觉要素

一个物体在视觉上引起的颜色感觉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

(l)物体表面将照射光线反射到主间的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表面物理与表面几何特性。

(2)照明光源的性质,即光源的波长构成特性一光能在相关视觉波段范围内的能量分布,从光源的色品质量而言,也就是它的色温。

(3)眼睛的感色能力,主要决定于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系统的光线感受能力和处理与传送光刺激的能力。

色彩视觉的三要素

1.色相色相是色彩的一种最基本的感觉属性,这种属性可以使我们将光谱上的不同部分区别开来。即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感觉采区分色谱段。缺失了这种视觉属性使无所谓色彩了就像全色盲人的世界那样、根据有无色相属性,可以将外界引起的色感觉分成两大体系:有彩色系与非彩色系。

(l)有彩色系即具有色相同性的色觉。有彩色系才具有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三个量度。

(2)非彩色系即不具备色相属性的色觉。非彩色系只有明度一种量度,其饱和度等于零。

2.饱和度饱和度是那种使我们对有色相属性的视觉在色彩鲜艳程度上做出评判的视觉属性。有彩色系的色彩,其鲜艳程度与饱和度成正比,根据人们使用色素物质的经验。色素浓度愈高,颜色愈浓艳,饱和度也愈高。描述饱和度感觉的程度词是浓、淡、深、浅。非彩色系是饱和度等于零的状态,正如同我们在彩色显示器上将色彩逐渐调淡,到最后便成了黑白画面一样。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对色彩的饱和度感觉也不一样。眼睛对红色的光刺激强烈,对绿色的光刺激最弱,饱和度低。因此,中国满大街小巷里跑的红色出租车。从视觉科学来讲,其实是一种视觉污染,没有人喜欢长时间盯着红色的出租车,这么多的红色会引起人的烦躁不安的情绪。而司机之所以选择红色的理由无非有两条,一是红包车价格便宜(红色染料易得到),另一个理由即是所谓中国人喜欢红色的吉利。其实真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解,毫无科学道理。

3.明度明度是那种可以使我们区分出明暗层次的非彩色觉的视觉属性。这种明暗层次决定于亮度的强弱即光刺激能量水平的高低。请注意:不要对这一定义产生误解,即并非有彩色系便没有明度属性,只是强调明度这一视觉属性是排开色相属性,只涉及明暗层次的感觉,就像用黑白全色胶卷拍照片,只记录明暗层次而不记录色相那样。根据明度感觉的强弱,从最明亮到最暗可以分成三段水平:白-高明度端的非彩色觉;黑-低明度端的非彩色宽;灰-介于白与黑之间的中间层次明度感觉。绘画中的素描和不着色的雕塑就是利用这种明度层次来表现艺术主题的。

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研究也发现,人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因此,从打动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略带黄绿色光最醒目。人们还发现。人眼的光谱敏感度也是与亮度水平有依赖关系的在低亮度水平下这条光谱机敏度曲线将会向短波方向平移。使人眼对短波系列的色彩变得相对地更为敏感起来。这使得拂晓之前和日暮之后,室外景色变得幽蓝,蓝紫色的花草或物体变得醒目起来。夜色总是一派乌蓝景象便是这个道理。这为我们设计户外广告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日照特点和不同的环境,设计选择醒目的色彩基调,同时根据广告的面积和高度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

视觉适应效果

视觉适应主要包括距离适应、明暗适应和色彩适应三个方面。

l.距离适应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区域内的形体与色彩。这主要是基于视觉生理机制具有调整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眼睛构造中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透镜,可以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由于水晶体能够自动改变厚度,才能使映像准确地投射到视网膜上。这样,人可以藉水晶体形状的改变来调节焦距,从而可以观察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2.明暗适应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状态。例如,从黑暗的屋子突然来到阳光下时,人的眼前会充满白花花的感觉,稍后才能适应周围的景物,这一由暗到明的视觉过程称为“明适应”。如果暗房亮着的灯光突然熄灭,眼前会呈现黑黝黝的一片,过一段时间视觉才能够调整到对这种暗环境的适应上,并随之逐渐看清室内物体和轮廓,这是视觉的“暗适应”。视觉的明暗适应能力在时间上是有较大差别的。通常,暗适应的过程约为5~10min,而明适应仅需0.2s.人眼这种独特的视觉功能,主要通过类似于照相机光圈的器官-虹膜对瞳孔大小的控制来调节进入眼球的光量,以适应外部明暗的变化。光线弱时,瞳孔扩大;而光线强时,瞳孔则缩小。因而在任何光亮度下,人们都能较容易地分形辨色。

3.颜色适应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法国国旗为红白蓝三色,当时在设计时,该旗帜的最初色彩搭配方案,为完全符合物理真实的三条等距色带,可是这种色彩构成的效果,总使人感到三色间的比例不够统一,即白色显宽,红色居中,蓝色显窄。后来在有关色彩专家的建议下。把一者面积比例调整为红:自:蓝=33:30:37的搭配关系。至此,国旗显示出符合视觉生理等距离感的特殊色彩效果并给人以庄重神圣的感受、这说明光的颜色会使人的眼睛产生形状大小的错觉。

受色光影响而发生视错的现象还有著名的柏金赫现象。据国外科研机构测定,红色在680nm波长时,其在白色光照中的明度要比蓝色为480nm波长时的明度高出近10倍。而在夜晚,蓝色明度则要比红色的明度强出近16倍。对视觉来说,白天,光谱上波长长的红光其色感显得鲜艳明亮,而波长短的蓝光则显得相对平淡逊色。但到了夜晚,当光谱上波长短的蓝光色感显得迷人惹眼时,而波长长的红光色感则显得惨淡虚弱。换句话说,随着光亮条件的变化,人眼的适应状态也在不断地被匡正与调整,对光谱色的视感也与之同步转换。由于这一现象是1852年捷克医学专家柏金赫在迥异光亮条件下的书屋观察相同一幅油画作品时,偶然发现并率先提出的,故此而得名。研究柏金赫视错的现实意义,就是引导色彩应用者在今后的艺术设计活动中,要注意扬长避短地组合好特定光亮氛围中的色彩搭配关系,从而尽量避免尴尬色彩现象的出现。如在创作一幅用于悬挂在较暗室内环境中的磨漆画时,在色彩构成万面,不宜配置弱光中反射效果极差的红、橙等暖润色,否则不仅起不到任何装饰效用,反而会使墙面显得更加沉闷。但是如果画面选用少许光亮便能熠熠生辉的蓝、绿等冷调色搭配,就会使整个作品充满美丽诱人的意趣。这对于幽静的环境而言,无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烘托与渲染。

心理性视错

色彩视觉因主要受心理因素一知觉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错误的色彩感应现象,称为“心理性机带或视差”。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都属于心理性视错的范畴。

l.连续对比连续对比指人眼在不同时间段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对比视错现象。从生理学角度讲,物体对视觉的刺激作用突然停止后,人的视觉感应井非立刻全部消失,而是该物的映像仍然暂时存留,这种现象也称作‘视觉残像“。视觉残像又分为正残像和负残像两类、视觉残像形成的原因是眼睛连续注视的结果,是因为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而引发。

所谓正残像,又称“正后像”,是连续对比中的一种色觉现象。它是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仍然暂时保留原有物色映像的状态,也是神经兴奋有余的产物。如凝注红色,当将其移开后,眼前还会感到有红色浮现。通常,残像暂留时间在0.1s左右。大家喜爱的影视艺术就是依据这一视觉生理特性而创作完成的。将画面按每秒24帧连续放映,眼睛就观察到与日常生活相同的视觉体验,即电影或电视节目。

所谓负残像,又称“负后像”,是连续对比的又一种色觉现象。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与原有物色成补色映像的视觉状态。通常,负残像的反应强度同凝视物色的时间长短有关,即持续观看时间越长,负残像的转换效果越鲜明。例如,当久视红色后,视觉迅速移向白色时,看到的并非白色而是红色的补色一绿色;如久观红色后,再转向绿色时,则会觉得绿色更绿;而凝注红色后,再移视橙色时,则会感到该色呈暗。据国外科学研究成果报告,这些视错现象都是因为视网膜上锥体细胞的变化造成的。如当我们持续凝视红色后,把眼睛移向白纸,这时由于红色感光蛋白元因长久兴奋引起疲劳转人抑制状态,而此时处于兴奋状态的绿色感光蛋白元就会“趁虚而入”,故此,通过生理的自动调节作用,白色就会呈现绿色的映像。除色相外,科学家证明色彩的明度也有负残像现象。如白色的负残像是黑色,而黑色的负残像则为白色等。

利用眼睛的这个特点,在设计户外大型喷绘广告时,可以采用大对比颜色,以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高速公路旁边的立柱广告。

2.同时对比同时对比指人眼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对比视错现象。即眼睛同时接受到坦异色彩的刺激后,使色觉发生相互冲突和干扰而造成的特殊视觉色彩效果。基本规律是在同时对比时,相邻接的色彩会改变或失掉原来的某些物质属性,并向对应的方面转换,从而展示出新的色彩效果和活力。

一般地说,色彩对比愈强烈,现错效果愈显著。例如,当明度各异的色彩参与同时对比时,明亮的颜色显得更加明亮,而黯淡的颜色则会更加黯淡;当色相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邻接的各色会偏向于将自己的补色残像推向对方,如红色与黄色搭配,眼睛时而把红色感觉为带紫味的颜色,时而又把黄色视为带绿味的颜色:当互补色同时对比时,由于受色彩对比作用的影响,而使双方均显示出鲜艳饱满的魁力,‘如红色与绿色组合一块,红色更红,绿色更绿,在对比过程中,红与绿都得到了肯定及强调:当纯度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饱和度高的纯色将会更加艳丽,而饱和度低的纯色则相对黯然失色,霓虹灯的色饱和度最高,因此霓虹灯的色彩在晚上也最诱人、最醒目;当冷暖各异的色彩同时对比时,冷色让人感到非常的冷峻和消极,暖色令人觉得极为热烈与主动:当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的颜色同时对比时,有彩色系颜色的色觉稳定,而无彩色系的颜色,则明显倾向有彩色系的补色残像。如红色与灰色并列,灰色会自动呈现绿灰的效果。

同时对比这种视错现象曾被许多艺术家们关注及运用。而真正以科学的观念去系统地认识、表达和总结这种色觉现象的画家、科学家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他把具有同时对比性质的黑与白、黄与蓝、红与绿等各颜色从其他色彩中分离出来,并根据主题和艺术创作的需要,将它们巧妙地构成到给定的造型中去,从而使画面展示出不同凡响的色彩美感。

综上所述,无论是同时对比还是连续对比,其实质都是为了适合于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平衡的需要。从生理上分析,视觉器官对色彩具有协调与舒适的要求,凡满足这种条件的色影或色彩关系,就能取得色彩的生理和谐效果。

视觉观察特点

1.视觉光和暗适应由于人的眼睛存在视觉的光适应和暗适应,因此这一过程表现为视觉的劣化,这种现象有助于为照明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两个相临的环境中,照明的光源亮度对比不要超过20倍,提倡局部照明与整体照明相结合的环境设计。如,看电视时不将所有灯都熄灭。在地铁和一些地下走廊的灯箱广告的设计中,就必须考虑照明的适应性和局部灯光的亮度选择。

2.眼睛的注视注视是一种发挥中央视觉分辨能力的视觉功能,即将被观察点聚焦在中央凹处。在注视中,被注视的目标虽然应被聚焦在中央凹处,但仍然伴随有一种不随意的眼动,这种眼动主观并无意识,而是下意识的。将眼睛不动地盯住远处某点坐着发愣的时候,不一会儿功夫你就会感到周围一切都从视野中消失,留下一片茫然。此时若你猛然清醒而将视线从原来盯住的目标移开,便又会恢复原来的清晰视觉来。这便是视网膜上视像固定便会导致视像消失的现象,这从反面证明了这种不随意眼动对于维持视觉的作用。

3.视觉的跳跃性人的眼睛在观察对象的形态时,例如看一件物体的外形轮廓或它内部各部分的细节时,视线总要从一处移至另一处,便需要配合以眼动使观察点一个接一个地相继落在中央凹处上。研究发现,便视线移动的眼球运动是不平滑的,而是跳跃式的,即视线不可能沿着对象的外形轮廓平滑地移动。研究测试的结果显示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眼睛观察物体时,视线在那些最具特征的部位停留的机会最频繁:二是观察时视线移动是跳跃式的。研究还发现,视线的跳跃式移动速度很快,水平方向移动5~20°,视角仅需35~96μs;垂直方向移动5~20°,视角则时间长些,需35~108μs.在两个注视点的移动之间,即在视线跳跃过程中视觉是模糊的、这个研究结论,对于我们在设计户外大型广告非常具有指导作用,即,广告版面有主决之分,突出特点,通过文字、色彩、人物或醒目的对象制造视觉停留点,吸引顾客的注意,避免大面积背景色彩过强。

4.空间分辨率指眼睛看清对象细节的本领。即分辩视野中最小空间距离的本领。眼睛看清对象细节的本领不仅取决于物体的大小,更决定于观察物体的距离,因此眼睛判断物体细节不是根据物体大小,而是根据视网膜上的物体的图像来判断。因此广告设计中,特别是大型广告,由于观察距离较远,必需减少版面的复杂程度和局部细节,以方便行人远距离观察的视觉特点。

5.视觉观察距离人的眼睛在观察距离中,比较适宜的观察距离的范围一般为2~20m,因此广告的设置高度和距离要充分依据人的身高和平视效果。如中国男性平均身高为168cm,然而具体由于环境的因素,广告媒体的安放不可能完全按照预想的进行。因此就必需依据广告内容进行版面的协调,充分考虑环境的影响因素,使其设计更具人性化,更具融合性,更具吸引力。

音色与颜色

就象绘画离不开颜色一样,音乐艺术也离不开音色,而音色与颜色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从物理角度上说,它们都是一种波动,只是它们的性质和频率范围不同而已。人们耳朵能听到的声波大约从每秒十六周-每秒二万周左右,人们眼睛能看到的光波(电磁波)大约从每秒四百五十一万亿周-每秒七百八十万亿周之间。

在音乐作品中运用不用的音色与在美术作品中运用不用颜色是极为相似的。音色与颜色同样能给人以明朗、鲜明、温暖、暗淡等感觉。有许多音乐家把音乐与颜色相比拟,把它们分别联系起来,1876年,当时著名音乐家波萨科特提出了一个音乐家们可以接受的比拟:弦乐、人声-黑色。铜管、鼓-红色;木管-蓝色。而指挥家高得弗来提出的见解是:长笛-蓝色。单簧管-玫瑰色。铜管-红色。这种比拟得到更多人的赞同。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时,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明朗的长笛声部吹出了蓝色的天空,而单簧管的独奏乐句,从它那纯净而优美的音色中。似乎呈现出了玫瑰花一般的美丽色彩……。

至于铜管的音色与红颜色联系起来的确是很恰当的。它强烈、红火、振奋而又雄壮。另外,我觉得双簧管的音色常常是绿色的。这种音色与颜色的联想是人们在艺术欣赏中逐渐获得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绝对的。因此过去研究过色彩与音乐的人也指出这种联想往往是随意的。著名作曲家柏疗兹的乐器法中说:“要给旋律、和声、节奏配上各种颜色,使它们色彩化。”而他的作品在音色上确实是很丰富多采的。他和瓦格纳、德彪西等人被认为是色彩感强的作曲家。音色与颜色之间的联想,产生于生活实际和艺术实际。又了这些联想我们可以在音乐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得到更加形象的多彩的艺术感染力。

(二)色彩音乐

色彩音乐是音乐艺术的一个流派。音乐与色彩在人的感觉上的联系是多方面的,除了音色与颜色之间的联系之外,还有曲调、和声、节奏、掉性、音区等等。它们都能使人与各种色彩联系起来。人们提出这种联系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早在二世纪古希腊的伟大科学家托勒密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以后就陆续不断地有人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最早指出音乐与色彩(光)在性质上有联系的要算阿其那修斯。柯撤尔,他认为音乐是光现象的模仿者。1697年,沃根里尔在他的《名歌唱家》一书中有这样的形容词:“晚会上的红色音调”、“蓝色的矢车菊般的音调”,“黑琥珀色的音调”等等。

十八世纪伟大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粒子性质以后,不久人们又认识到光的波动性质,并从白色光中析出了七种色彩,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从此人们就试图找出音频与光波之间的联系规律,最简单的是把音阶中七个音与七种颜色联系起来,但那毕竟没有什么意义。其它有许多作曲家、美术家也进行了各种探索,在1720年路易斯。卡斯勒就写过一本《现代音乐与色彩》的书,有的人曾把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与可见光的光谱色带按比例地联系起来,即最低音开始是红色直到最高音紫色。这仍然一种机械地联系。还有许多人从节奏、曲调、掉性、和声等多方面去寻找音乐与色彩的联系,而且想找出一个规律能使音乐与色彩可以互相“反译”,在这种意图下,第一个有趣的实验开始了。

1789年,科学家、诗人达文一一个油灯的光线通过可以活动的彩色玻璃射到银幕上,它可以随意变换色彩,然后将它与一架竖琴连结起来,使琴声与色彩按设计好的联系规律而同时改变,这样就产生了称为“可见的音乐”。这可以说是色彩音乐的开端。在历史上有人把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与色彩联系起来,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是蓝色的,肖邦的音乐是绿色的,瓦格纳的音乐则闪烁着不同的色彩,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古诺的音乐引起紫色的联想等等。这些说法虽然有些过于笼统,可是却说明了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是可以理想到丰富色彩的。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与斯克里亚宾,对音乐与色彩的关系都发表过各种见解。譬如,他们都认为调性的色彩是明显的,而且提出了具体的见解:调性里姆斯基斯克里亚宾C大白红G大棕、金色橙、玫瑰色D大黄、明朗地黄、辉煌A大玫瑰色、明朗绿E大蓝宝石般的色彩浅蓝B大铁青、暗(同上)#F大灰、绿湛蓝的bD大暗淡紫bA大暗紫色紫红E大黑、沉闷铁色、有光泽bB大(同上)(同上)F大绿红我们可以从上表中斯克里亚宾对调性色彩的见解中发现,随着升种调号的增多,它的色彩感由红向紫按光谱顺序移动,这恰巧符合两者自然的联系,可见人们主观感觉和现象,也往往能表现出一定的客观规律性。斯克里亚宾是色彩音乐的理论家和倡导者之一,在这方面他作过许多实验

十九世纪末以来,随着各种艺术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色彩音乐也就形成了音乐艺术的一个流派,人们不再去分析音乐(声音)与色彩(光线)的具体联系了,而着重研究色彩本身的艺术性,音乐家们以各种色彩光,以及通过不同折射二产生的图象去伴随音乐演出。在二十世纪初,这种色彩音乐表演颇为流行,有许多音乐家与美术家,以及科学家进行这种形式的创作和表演,这种表演最初要算里明顿图教授于1895年在伦敦皇家学院进行的“彩色风琴”表演,这架“风琴”以它所产生的彩色光线映在乐队和钢琴上方的银幕上,以它伴随乐队所演奏的肖邦、瓦格纳的音乐。到1911年,他还写了《色彩音乐-流动色彩的艺术》,同时他还在音阶的12个半音上拟出一个色彩音阶,这个音阶不只是一个8度,而是好几个8度。色彩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创造是制成了Clavilux(克拉维拉克斯)色彩投影机,它是一个能调制出各种彩色光与图象的仪器,由一个在美国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威尔弗莱德创造的,形状有如一张斜面的写字台,面上有产生各种色彩、图象的控制开关、旋扭等装置,它能放映出富有幻想性的彩色图象,有的如轻纱飘渺,有的如动物轮廓,这些富于变化的彩色影象伴随音乐演奏,使人们感到音乐与色彩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1922年在美国公开表演以后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人们形容音乐与色彩是“在感情的平行线上奔跑”的,从此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去研究声音与色彩的具体联系和互相“反译”了。1926年威尔弗莱德在费城交响乐队的合作下演出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取得很大成功,听众形容现场色彩气氛时说:“音乐几乎被一种俄国芭蕾舞式的鲜明节奏和流动的激情所融合”,在广大群众中也普遍确认了由文学、美术、新的色彩艺术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色彩音乐。在色彩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音乐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和创作,著名的如:亚历山大。拉兹罗发明的色彩钢琴,它能在演奏过程中射出彩色图象到银幕上以伴随音乐,他还著有《彩色光线-音乐》一书。弗里德里克。本顿发明了色彩控制台。阿德里安。伯尔纳德作了一个练习曲《色彩音乐-光的艺术》,1913年出版了他的《色彩音乐的作曲》和《线条和形象的练习》。弗。斯契尔巴契夫写了一个钢琴、竖琴、弦乐四重奏、小提琴、舞蹈和光的“九重奏曲”。1922年布利斯写了《色彩交响曲》,乐章标题是:1.紫色,2.红色,3.蓝色,4.绿色。并寄各种颜色以特定感情,如他认为:艳绿表示希望、幸福、春天、胜利等。色彩音乐的名著-斯克里亚宾的《普罗米修斯》(即火的诗)与勋伯格的作品联合表演,使色彩音乐获得了更丰富的艺术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技术也应用到色彩音乐中,在1973年美国芝加哥天文馆内就表演了激光色彩音乐,由于激光具有与普通光线不同的视觉效果,而使色彩音乐又进入了新的领域。

色彩音乐在我国还未有过有影响的实验与创作。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我认为音乐家们也不妨同美术家们合作,进行一些尝试,说不定它真的会使我们的音乐生活名副其实地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哩!

色彩心理理论:色彩与听觉、嗅觉、味觉

人的感觉器官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以后,都会诱发其他感觉系统的反应,这种伴随性感觉在心理学上又称为“共感觉”或“通感”。

听觉:

神经医学家萨克斯曾描述过一个完全色盲的病例,这个罕见的病却不幸地降临在一位抽象画家艾先生身上。他于一次车祸意外之后完全丧失辨识色彩的能力,从此陷入一个灰色的铅铸的世界:他那只棕色的狗变成暗灰色,蕃茄汁是黑色,彩色电视机成了一堆乱糟糟的东西。然而更奇怪的是,在丧失感受色彩的能力的同时,他也丧失感受音乐的能力。他原本是一位对色彩与音乐有极强连带感觉(伴生现象)的画家,他可以将“不同的音调立刻转换成不同的色彩,在听到音乐的同时,似乎也同时看到内心各种翻腾的色彩;如今他已没有音乐-视觉影像……音乐不再完整,因为可以与它互补的色调已经不见了,音乐变得贫乏至极。”

艾先生的眼睛不仅丧失了看的能力,也丧失了听的能力。艾先生的例子反向地证实了视觉与听觉的强烈紧密联系的存在,它也说明了眼睛不仅仅具有观看的能力,也具有倾听的能力。艾先生并不是具有视觉与听觉的“共感觉”(synesthesia)的唯一一人,许多艺术家(波特莱尔、乔艾斯、吴尔芙)都具有这个被俄国小说家纳博可夫称之为“彩色听觉”的能力。在音乐领域里,最知名的就是俄国作曲家,史克里雅宾(A.Scriabin,1872-1915)。他试图将这些色彩与音调的共生感觉谱进他的第五交响曲,一个“音乐与色彩水融的构想”。他并精确地罗列了曲调、每秒震动次数和色彩的对应表:

C调256次红色

升C调277次紫色

D调298次黄色

升D调319次森林的钢铁之光

E调341次珍珠白和月光的闪烁

F调362次暗红色

升F调383次水蓝色

G调405次偏玫瑰红的橙色

A调447次绿色

B调490次珍珠蓝

这首交响曲在演出时,“除了安排完整的交响乐团之外,还需要用到一架钢琴、合唱团,和一部能将色彩投射到布幕的色光风琴。”可惜首演时,这部色光风琴的装置被人以“不切实际”的理由删除了。

然而这个对应表后来得到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康丁斯基(W.Kandiski,1866-1944)的青睐,并引为其绘画理论的根据,还指出我们不仅能从音乐中“听见”颜色,并且也能从色彩中“看到”声音:黄色具有一种特殊能力,可以愈“升”愈高,达到眼睛和精神所无法忍受的高度,如同愈吹愈高的小喇叭会变得愈来愈“尖锐”,刺痛耳朵和精神。蓝色具有完全相反的能力,会“降到”无限深,以其雄伟的低音而发出横笛(浅蓝色时)、大提琴(降得更低时)、低音提琴的音色;而在手风琴的深度里,你会“看到”蓝色的深度。绿色非常平衡,相对于小提琴中段和渐细的音色。而红色(朱砂色)运用技巧时,可以给予强烈鼓声的印象。通感并不只发生于视觉与听觉之间,还发生于嗅觉、触觉甚至味觉之间。

味觉:

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其中色彩排在首位,色彩可以促进人们的食欲,有色彩变化搭配的食物容易增进食欲,而单调或者杂乱无章的色彩搭配则使人倒足了胃口。不同彩色光源的照射也会对食品色彩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不同的食欲反映,农贸市场中许多出售肉食的摊位用红色玻璃纸包裹灯泡用红色灯光照射食物,就是为了使肉食看上去更加新鲜,引起人的食欲。

嗅觉:

色彩与嗅觉的关系大致与味觉相同,也是由生活联想而得。从花色联想到花香,根据试验心理学的报告:通常红、黄、橙等的暖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香味,偏冷的浊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腐败的臭味。深褐色容易联想到烧焦了的食物,感到有蛋白质烤焦的臭味。

色彩窥视心灵的颜色

依色彩喜好度做性格测验,目前在世界各地可谓风行不衰,极为流行。

第一位以心理学方式延续研究这项测试的卢休指出,颜色的嗜好也显示出其人对异性的态度和日常生活的形态。换句话说,对于色彩的喜恶,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心中潜藏的愿望。这里有八种颜色,依你按由强到弱“讨厌”的颜色的顺序,选择你排列第八的颜色:A、绿色B、茶色C、蓝色D、紫色E、红色F、橘色G、白色H、黄色你选择了哪种颜色?

最后选出的第八种颜色,是了解你的性格的关键。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不要与喜好的服装颜色相混,请你直接选出感觉深刻的色彩作答。

最后选择绿色的人绿色是“红”与“蓝”的中间色。挑选绿色的人性格上也居于两者之间。既有行动力,同时又能沉静思考,拥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特质。也就是兼具优雅与理性,喜好寂寞又谨慎保守。行事不会逾越本分,非常明白自我的立场。由于性情冷静,无论面对任何事都能冷静处理,而且绝不感情用事,所以深受别人信赖。对于别人的请求或委托,总是欣然接受。

最后选择茶色的人茶色是深沉而朴素的颜色。喜欢这个颜色的人,服装嗜好也偏爱不华丽但富有韵味的款式。正因为这种倾向,你很在乎事物内层的精神性表现,所以很能了解人世间的寂廖、孤寂。虽然你的存在并非引人注目,但是内在却具有良好的潜质。由于诚实又富有责任感,很容易被别人接纳。但是,有时太过于孜孜不倦,而显得有些不知变通。此外,对于容易明白的事情,偶尔会用力过度,做无谓的深刻思考。

最后选择蓝色的人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正巧和红色所具有的形象相反,它象征冷静和浪漫。一看到蓝色,就令你心情安定沉静,同时提高想象力。喜好蓝色的女性,多具有女性善良和丰富的感受力。神经纤细,容易感伤,对人也十分敏感,一个人独处时,常无法忍受那种孤寂。经常渴求恋爱的对象,而且也希望为温暖的爱所包围。是与其爱人而宁愿被爱的典型。个性朴实,容易得到他人的好感。

最后选择紫色的人紫色,是红和蓝两个性格极端的颜色混合而成,因此,这个颜色充满着神秘不可理解的复杂情调。喜欢这个颜色的人,可以说艺术家类型的人,内心强烈渴求世人肯定你的才能,有时显得太过虚荣,装饰过度。面对知心朋友,不妨坦率以待,但是由于平时内向又性情不定,旁人很难理解你真正的想法。此外,有时你也会大发雷霆,但决不至于歇斯底里。

最后选择红色的人红色是代表精心和行动的颜色,而红色的食物或饮料也通常具有提神醒脑的功能。喜欢红色的人,个性积极,充满斗志。而且意志坚强不轻易屈服,凡是依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一旦无法实现便觉不顺心。如果完全不依原先所预期,会又猛烈反弹的举动。尽管如此,碰到多少困难,都不能轻易打倒这个精力充沛的人。

最后选择橘色的人橘色是不太讨人喜欢的颜色,特别是不受女性欢迎。可是,喜欢橘色的人却具有出众的社交性格,可以与任何人融洽相处。这种人最舍和从事推销员、空中小姐、旅馆服务员的工作。经常笑脸迎人、先向人打招呼问好。喜欢与人相处,不喜欢独处。喜欢上别人时,通常以朋友的身份爱慕对方,而不会以大胆热情示人。另外,这种人非常喜欢新鲜事物或是稀奇古怪的东西,对人生拥有永不熄灭的情趣。

篇7

【关键词】数据库 网页美化 服务器 制作原则

1 网站设计的原则

一个成功的网站是多方面的精心设计与努力完成的,但是到浏览者的面前,这些都如同一个黑匣子,浏览者最为关注的就是网站的内容是否吸引他,网站中显示的网页是否美观,观看是否具有舒适感。网站设计中的基本原则标准实际就是为浏览网页的网络用户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1.1 网页风格统一

这里的网页风格统一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种,就是网页的整体风格统一,每个网页从外观上,栏目设计上有相似之处。当然,有个别的一、二个特色网页,为了起到强调突出作用,脱离整体风格,有时会起到吸引浏览者的效果。但是这种突出一定要精心设计,一旦失败,就会给网络用户留下网页质量低劣的印象。第二种,就是网页的美化风格要跟主体统一。举例来说,京剧的美化风格就适合古韵古香,用一些摇滚、重金属的图片等素材进行美化,就是一种不统一的应用。美化过程是为了衬托主体,两者风格统一才让网页表现更加协调,美观。

1.2 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翔实

美丽的网页吸引的是网络用户第一眼的印象,能够让用户长期使用,长期浏览的是不断更新的用户们关注的网站的主要内容。所以制作网站之前,一定要准确定位。网站的方向是什么?是提供大量信息资源的门户网站,还是侧重于某些专业知识的论坛,又或许是互动平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定位后就要进行材料的收集与分类,提供用户感兴趣的专栏。

1.3 网页设计避免过于花哨

长期被网络用户关注的网站,绝大多数都并不花哨。这是有一定原因的。吸引大量网络用户,长时间关注与浏览,不可避免的有一个视觉疲劳的问题。如果颜色过亮,设计过于花哨,视觉疲劳就会很早发生,这就会流失大量的浏览者。

2 网站、网页常用设计工具简介

针对简单的静态网页来说,网页三剑客是使用最为方便,高效完成完成网页设计的工具。网站设计过程中,常常要使用图片,对图片进行细致设计的常用软件无疑首选,photshop,它的CS版本还特意推出了网页制作功能,为网页制作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目前静态网页已经不能满足网站的需求,任何的网站都应该实现数据交互的功能。所以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目前使用较多的有Oracle系列、Sql系列、dbase系列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小型网站,Mysql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前台开发的高级语言主要有C#、JAVA,当然PHP脚本应用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特效脚本常见的有javascript、vbscript。

3 网站设计的主要模块

W站设计从功能角度出发,要了解用户需求,实现网站平台的主体功能,实行网页的基本框架。要通过高级语言或者脚本语言实行前台设计,要与数据库合作进行数据存储与互联,后期要进行美工美化过程,让网页更加美观,便于浏览给用户舒适感。要搭建网站需要的服务器。

4 网站设计中的技术与算法

网站设计要通过编码实现,针对功能不同的网站要配合相应算法实现,将算法通过代码进行设计,完成网站提供的功能。例如,在线测评系统,就会要求对评测的网站平台提供合理的出卷策略模块,我们就可能需要使用遗传算法,进行试卷试题难度的控制与试题范围的覆盖。再比如网购平台网站的设计,很多平台通过用户浏览的商品信息,进行用户身份信息以及可能需要的商品信息的分析,从而推荐自身认为用户可能会购买的产品,以增加网站产品销售量。这就需要在用户搜索中,进行搜索记录和算法分析,相关算法较多,这里简单推荐协同过滤算法,以及在搜索中判断重要程度的pagerank算法。

浏览器的兼容技术问题:流的浏览器主要包括Firefox、Opera、chrome、IE、safari等,不同的浏览器使用的浏览器内核不一样,导致不同浏览器对网页的解析不一致,因此导致网页展示出现差异,例如出现排版不正确、字体大小不一致、图片展示有差异等,这被称为“浏览器兼容性”因此,网站开发者不断研究网页标准,让用户可以在任意浏览器中浏览同一个页面达到一样的效果。浏览器对含小数值的像素解析不一致。每一个浏览器对于含小数值的像素解析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例如11.8px,Firefox/Google Chrome/Opera/IE8取值为12px;IE6/7/Safari会取值为11px;IE9以上的版本会直接解析为11.8px;在做网页兼容的时候,要是遇到在IE6/7/safari中设置文字大小为11px;可以使用该方法,直接把文字大小设置为11.8就可以达到目的了。这样还可以省下一个CSS HACK. PX、EM和REM的使用对网页版面的影响。PX是绝对单位,而EM是相对单位,在设置字体大小的时候,最好使用EM;当用IE调整网页自由缩放的时候,PX不会做出任何的反应,而EM则可以随着页面的缩放而缩放,默认的1em=16px;而EM是相对值,会继承其父级元素的字体大小,如果全局变量中设置了“body{font-size:12px;}”;则1em=12px;而REM是一个CSS3新增的一个相对单位,REM就是根EM,REM是相对于HTML的根元素,只要调整根元素的大小就可以调整一个页面的字体大小,并且该属性IE8以上的版本都可识别,包括其他浏览器都能支持。

参考文献

[1]于群峰.网站设计中CSS技术与PHP技术探究[J].电子制作,2014.

[2]陈君.基于PHP的在线音乐网站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李毅.交互式网站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

[4]黄志明.购物类网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5]王浩百.基于PHP和MySQL的办公室网站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0.

[6]李金生.基于PHP的博客系统[D].吉林大学,2009.

[7]张蓓.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师范大学,2007.

篇8

关键词:交互设计;信息设计;视觉元素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逐渐趋向于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信息传递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呈现于人们面前,各种复杂的信息通过视觉化、交互性的信息设计进行高效的传播,信息的交互性不仅仅成为当前信息社会中信息设计的主要趋势,同时也是信息设计未来发展的重要特点。因此,本文对信息设计中交互设计的原则及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信息设计中的交互设计

1.1 交互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般而言,交互是人和人造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人和人的信息交换叫交流,人造物和人造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叫通信。设计交互的工作就叫做交互设计,也就是设计人和人造物信息交换方式的工作。交互设计是设计的一种类型,“交互”作为设计的对象存在。交互设计起源于多学科的交叉,就IT产品的信息设计而言,交互设计主要关注的是“行为”。也就是说,用户给出一些信息,或者发出指令,网站或者软件给予反馈。

1.2 交互设计的方法

交互设计最主要的目标,是用户体验目标和可用性的目标,而用户体验主要是对实现用户与系统交互情绪的体验。一般而言,交互设计的核心则是可用性目标,而可用性目标主包括可行性目标、高效性目标、安全性目标、通用性目标、易学性目标以及易记性目标。交互设计师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对产品使用的环境以及具体的任务加以考虑,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更应该对用户本身的特点进行考虑,以提高用户和信息互动的品质。在信息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五个步骤来更好地进行交互设计。

(1)与用户建立同理心。有以下几种用户体验设计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与用户保持同理心:一是创建角色,角色是根据目标用户的行为和用户研究虚拟出来的人物;二是用户场景,与我们创建的角色相呼应,用户场景解释了角色在使用产品及阅读信息时将如何采取行动;三是体验地图,从用户场景更进一步体验地图记录围绕单个交互的所有条件,包括情感和外部环境。这三个方法帮助我们构建出了一幅完整的体验画面:用户、场景、整个情感旅程。

(2)可用性设计。可用性是设计的最低限度,如果你的用户不使用产品或不阅读信息,就肯定不会想要这个产品,也不会理解信息传达的意义和价值。

(3)功能可见性和表意符号设计。功能可见性的概念是指,一个功能必须为自己说话,并表明自己的用途。而示意物则象征或者暗示了功能可见性。没有表意符号用户可能无法感知到功能的可见性。表意符号也可以是隐喻,因为人们还需要知道为什么他们与界面能交互,而不仅仅是能不能交互。

(4)易学性设计。在理想世界里,每个用户只要经过一次使用后就能记得所有功能,但现实是完全不同的。熟悉感和直觉性必须被设计到每一个界面中去。成功的交互设计是通过创建一致性和可预测性来化解复杂性。一致性构成了可预测性,进而提高了易学性。

(5)反馈和响应时间。反馈是交互的核心,因为每次交互都是用户和产品信息之间的交流,产品信息最好是友好的、有趣的并且有帮助的。反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响应时间,而最好的响应时间是尽可能立即响应。

1.3 基于实例的交互设计分析

以苹果公司设计的iPod为例,该产品的iPod有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交互设计,其圆形操控按键的播放器,不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和网络服务的结合,同时其产品造型设计又是相对独特的。通过借助于计算机程序iTunes提供优质的服务,其简洁大方的设计更是时刻牵动着用户的触觉。产品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带来不一样的作用,在各项功能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了信息的交流。其设计的主要目标主要是对合理信息互动方式加以采用,并对用户情感加以激发,对文化内涵进行传达。

2 信息设计中的交互设计原则

信息设计中交互设计原则,一方面要使用户界面基于用户的心理模型,其目标导向的交互主要是对用户心理模型的反映;一方面交互设计的过程中,更要对产品进行定义,创建问题,并对情境场景剧本加以构建,最后确定需求。具体的交互设计原则如下:

原则1:用户界面应该是基于用户的心里模型,而不是基于工程实现模型。

原则2:在用户使用情景的思考模式下进行设计和验证。

原则3:尽量少的让用户输入,输入时尽量多给出参考。

原则4:提供非模态的反馈,不打断用户使用产品、阅读信息的任务流。

原则5:在可识别、易识别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情感化设计。

原则6:不要让用户等待任务完成,给用户一些小的惊喜,使用户发现更多有意思的地方。

原则7:试错设计,自动保存用户的输入成果。

原则8:为了程序响应的速度,设计有时候需要在视觉效果和响应速度之间寻求平衡。

3 探析信息设计中交互性视觉元素

在信息设计过程中,其交互性视觉元素往往有着双重的功能,不仅仅将准确的信息加以传递,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对各种交互功能的实现,并协助用户将过滤操作、控制操作、选择操作以及缩放操作等完成。交互性视觉元素主要有信息传递性视觉元素和操作功能性视觉元素两种。

3.1 分析信息化传递性视觉元素

所谓的信息化传递性视觉元素,主要是实现信息的交互。就其实质性而言,信息在实际的传递过程中主要是依赖于视觉元素,改变其尺寸、变换空间、对比色彩、渐变灰度,进而将信息尽量准确的传递和人性化的处理。其聚焦点主要是对全局性信息加以确定,并对信息结构以及信息内容进行充分的对比体现。

3.2 分析操作功能性视觉元素

操作功能性视觉元素,在某种程度上是交互性视觉元素直接交互的一种方式,并协助用户控制信息交互的过程。这种交互设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往往通过对视觉隐喻方式的应用,进而对抽象的概念加以传达。其最主要的聚焦点是对信息的导航及浏览,在某种程度上对信息过滤、信息输入以及信息提示和反馈有着实质性的交互作用,进而实现视图的转换。

4 结语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日常生活中信息交互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信息的承载方式和平台更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革,以至于基于新平台的信息交互设计应运而生。而信息设计中的交互设计主要从用户实际的心理需求以及可用性为主要导向,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人性化,从根本上实现信息高效快捷的传递,最大程度实现信息的有效交互。本文从交互设计的概念出发,系统阐述了交互设计的方法和信息设计中交互设计的原则,并探析了信息设计中常见视觉元素的应用。希望能够给信息交互设计的相关人员一些帮助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郑杨硕.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的历史演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 潘永亮.信息时代的信息传达设计[J].科技传播,2011(13):9-10.

篇9

关键词:游戏界面设计 一致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38-01

著名的游戏开发者BilI Volk,曾经对游戏设计写下了一个等式“界面+产品要素=游戏”。这个等式与著名的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者Nicholas Wirth的经典等式“算法十数据结构=程序”是相似的。很明显,BilI Volk并不是说建构游戏是一个简单的加法,而是强调在游戏设计中界面设计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你的界面就是你的游戏。

显然游戏界面设计是很重要的,要把多学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设计游戏界面需要有一个基本原则来把握。

1 一致性原则

游戏界面所包含的元素是极为广泛的,但在运用中却只能有选择,有侧重、有强调的进行表现。设计元素虽多,但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最好在游戏各处以相同方式做相同的事,还能够始终在相同位置找到重要信息。

1.1 设计目标一致

界面中往往存在多个组成部分(组件、元素)。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设计目标需要一致。

1.2 元素外观一致

界面中的整体颜色、字体、按钮等元素要一致,给人整体一致的感官效果。即使要通过对比使得某一方更突出的话,也应该保持内在风格的统一。一致性的原则并不是呆板的要求在整个游戏中都使用同样的屏幕布局,而是建议在布局中使用的相同的逻辑,可以让玩家预感到可以在哪里找到信息,以及在游戏的不同部分中如何执行命令。

1.3 交互行为一致

在交互模型中,用户触发不同类型的元素所对应的行为事件后,其交互行为需要一致。

一些好的游戏特别注意界面一致性,游戏的一些基本命令以相同的使用方式贯穿游戏当中。在游戏的任何阶段,玩家还可以将鼠标放在对象、人物和位置上,以查看极其有用的简要描述。

2 实用性原则

2.1 安装快捷

首先,在开始游戏之前,必须要完成游戏的安装等准备工作。设计人员应该使安装界面尽可能的简洁,使安装过程尽可能的快速,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游戏准备。其次,玩家玩游戏的方法,是通过键盘、游戏杆、鼠标或者是这几种的结合,或者还需要运用其它类型的输入设备,在设计界面时,都需要进行考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灵活性和能够运用到你的游戏中的设备的类型。

2.2 易于理解

当用户拿到游戏后,大部分人不会阅读说明书,而是直接开始玩,并通过用户界面进行游戏内容和交互方式的了解。游戏者并不是典型的软件用户,他们没有兴趣学量新特征和新功能,所以当你设计用户界面时,应该使它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你的第一个目标应该是让游戏及其界面尽可能地符合直觉。

2.3 综合集成界面

游戏界面不应该喧宾夺主,如果过分修饰搞得过于烦琐的话,游戏界面反而会干扰用户的注意力,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于游戏世界。游戏界面应该力求简单朴素,占用的屏幕空间应该越少越好,真正做到惜墨如金。信息要简化,将一些功能性界面放在非玩家人物界面上,主界面尽量简练,精致。对于游戏来说,目标就是要让界面越来越深入到游戏本身的结构中去。从设计流程上讲,首先应将游戏功能分类清楚,然后再做界面,尽量考虑资源的通用性。另外,网络游戏需要不断添加新功能等等,对界面的需求会不断增加,需要预先考虑好扩充性。

3 美观性原则

界面应该大小适合美学观点,感觉协调舒适,能在有效的范围内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3.1 美观与协调性细则:

长宽接近黄金点比例,切忌长宽比例失调、或宽度超过长度。布局要合理,不宜过于密集,也不能过于空旷,合理的利用空间。

按钮大小基本相近,忌用太长的名称,免得占用过多的界面位置。按钮的大小要与界面的大小和空间相协调。避免空旷的界面上放置很大的按钮。放置完控件后界面不应有很大的空缺位置。

字体的大小要与界面的大小比例协调, 通常使用宋体9-12较为美观,很少使用超过12号的字体。

前景与背景色搭配合理协调,反差不宜太大,最好少用纯色,如大红、大绿等。主色要柔和,具有亲和力与磁力,坚决杜绝刺目的颜色。

界面风格要保持一致,字的大小、颜色、字体要相同,除非是需要艺术处理或有特殊要求的地方。

如果窗体支持最小化和最大化或放大时,窗体上的控件也要随着窗体而缩放;切忌只放大窗体而忽略控件的缩放。对于含有按钮的界面一般不应该支持缩放,即右上角只有关闭功能。通常父窗体支持缩放时,子窗体没有必要缩放。

3.2 独特性

如果一味的遵循业界的界面标准,则会丧失自己的个性。在框架符合以上规范的情况下,设计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界面尤为重要。尤其在商业软件流通中有着很好的迁移默化的广告效用。

安装界面上应有单位介绍或产品介绍,并有自己的图标。主界面,最好是大多数界面上要有公司图标。登录界面上要有本产品的标志,同时包含公司图标。

系列产品要保持一致的界面风格,如背景色、字体、菜单排列方式、图标、安装过程、按钮用语等应该大体一致。

总的来说,界面对一款游戏的成败影响是巨大的,由于游戏最强调的是表现力,因此人机交互界面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游戏在玩家心目中的地位,优秀的界面设计师可以让玩家在看到游戏界面的第一眼就对游戏感兴趣。专业的界面设计对一款游戏的重要性仍然是不可低估的。

优秀的游戏界面设计是设计人员与玩家之间的一种交流,用户的需求应当始终贯穿在整个设计过程之中。但这并不是说游戏软件的易用性可以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所有伟大的设计,都是在艺术美。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成本和性能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的。

参考文献

[1]叶展,叶丁.游戏的设计与开发.人民交通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2]美珍妮·诺瓦科 著,糜晓波 译.游戏设计完全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篇10

一、及时性原则

心理学中有一条非常有名的曲线:“遗忘曲线”,它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遗忘先快后慢。因此,教师作业的设计就应把握时效性,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打铁要趁热”,学生明白了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后,教师就应立即出几道题让跃跃欲试的学生们巩固巩固;学了测量方法后,教师不防让学生实地演练演练,学了数对后可以叫学生站上讲台对全班位置指认指认……

教师作业设计时效把握的好,将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二、联系生活原则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应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较紧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我在教学方向与路线后,我带学生到操场上实地指认方向,并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题目:“请说出你从学校回家的大致行走路线。如果你是上学,行走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又如我在学生学会简单的除法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王奶奶为感谢小钱、小王、小李的长期帮助,特送给他们12个桃,这几个小伙伴拿到桃非常高兴,可怎么分呢?请你们帮帮他,要让他们每个人得到的一样多哦!”这些学生身边耳濡目染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学生才乐于接受,才能打心眼里认识到数学的作用,才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因此,我认为作业设计要放宽视野,要密切知识与实践、课堂与社会的联系,为“课堂数学”与“生活数学”之间架上一座桥梁。

三、灵活运用原则

数学是培养思维的学科,大量机械的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产生思维的懒惰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努力变通知识点,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后,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目: 1、一个正方形周长与一个长方形周长相等,现知道,长方形的长是8cm,宽比长短2cm,求正方形的边长?2、在一块长8cm,宽5cm的木板上锯下一块最大的正方形木板,现要在正方形木板四周镶上花边,问花边有多长?”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

四、趣味性原则

一般的习题往往以单一的较枯燥的文字形式呈现,学生看着就烦,从而产生负担感,厌学感。因此,教师在练习设计时应力求图文并茂,题型丰富多彩,并在措辞方面尽量增强文字亲和力,消除学生紧张恐惧心理,使孩子们感到数学题目既轻松又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解题兴趣。如学生学了部分计量单位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改错题:“今天早晨7小时,我从2千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的时间刷牙、洗脸,然后吃了约200千克的早饭,接着,我背起2吨重的书包飞快地奔向400毫米外的学校,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0米,在路上我碰到了30克的吴超同学,一会儿我来到了长8分米,宽6分米的教室,拿出长1米的钢笔和厚2米的练习本写起字来。上课铃响了,身高170米,重60吨的李老师走进了教室。”这样的习题往往让学生捧腹大笑,数学兴趣猛增,效果极佳!

五、开放性原则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所具有的条件常常是客观随意的,条件也许多余也许不足,如果要解决它,学生除了要能寻找到数学信息,还必须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并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如:1、找到两个比10大的整数,并且两者的积是720。2、小冬带着他的狗去接客人,小冬每分钟走40米,客人每分钟走60米,小冬的狗每分钟走120米,狗遇见了客人便返回,遇到了小冬又去迎客,狗在小冬与客人之间往返,直到小冬与客人相遇,小冬接人花了40分钟,问这段时间内小狗行了多少米?开放的习题能打破学生思维的单一性,促成一题多解,从而达到深化创新的效果。

六、多层次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