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7 18:5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教学

篇1

[关键词]语言学 英语教学 课程设置 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186-02

一、现代语言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

自讲不同语言的人类群体间有交往起,就有了学习其他语言的必要,从而也就开始了语言的教学。有了语言的教学,人们就会碰到诸如语言教学的目的、组织、管理、方法等问题。而这些在最初阶段都不是很明确的。真股权的语言教学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

19世纪的语言教学主要以现代语言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为语法翻译法。人们学习语言主要以娱乐、学术等为目的,极少考虑语言学习的交际目的。语言教学也就十分注重语言结构的分析,语言规则的学习以及目的语和母语互译中规则的运用等。语言教学强调的是语言的知识而不是语言的运用。当时,英语只是被认为是一个岛国的语言,而法语才被看作是欧洲大陆通用的语言。此后,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英语学习才得以发展。英语作为世界普及语言开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应该说,英语教学的崛起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英帝国的日益向外扩展;二是美国作为一个讲英语的超级大国的崛起;三是现代语言教学的衰落。

英语教学的崛起,首先是从对外国移民进行英语教学开始的,然后逐步成为教育制度中的一个科目。随着英帝国势力向全球的日益扩张,英语教学也开始走向世界各地。当时许多有影响的英国人,如Palmer,West,Homby等,都把英语教学作为自己的职业,并在英国以外的其他地方进行长期的英语教学活动。随着现代语言教学的衰退,英语语言教学开始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几乎在世界每个地方,英语在中学的教学大纲中都成为了一个必修的科目,甚至在高等教育大纲中也成为必修科目。英语作为获取知识的钥匙,其工具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所以,对英语的需求不仅存在于教育界,而且还存在于贸易、商业、工业、体育、文化等其他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起,现代语言教学和英语语言教学先后受到了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这些影响在语言教学的设计、安排、组织、管理、大纲、考试中都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但是,最大的变化在于无论是现代语言教学还是英语语言教学,口语教学开始占据重要位置,这表明传统的现代语言教学和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已朝着语言口头交际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并承认语言是社会行为这一观点。

英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地理或社会文化为基础最后形成了语言教学。美国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听说法,立足于结构语言学和行为伦理学的原则,强调语言学习首先是口头的,而不是书面的,重视发音训练和大量的口头句型操练。同时强调基础阶段的句型操练必须正确,竭力避免养成日后难以纠正的错误和不良的语言习惯。教学原则是模仿、记忆和背诵。从教学大纲设计角度看,基础是强调语言的口头训练和本族语的对比分析的原则,强调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

二、语言教学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课程设计理论涉及到哲学体系和价值体系。课程设计包括:目的、内容、方法、评价以及课程发展、执行和评价的过程。因为课程设计研究,是如此的包罗万象,所以课程发展所涉及的问题和人员极其广泛。是课程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使其区别于大纲设计,而大纲所关心的问题主要局限于教学的内容。但是目前的语言教学界,似乎出现了语言教学与课程设置研究脱离的现象。语言教学,无论是现代语言教学还是英语语言教学,都相对独立于课程设置的研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英语语言教学是在应用语言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英语教学的实践者所要依赖的理论创造者被称为应用语言学家而不是教育家。所不同的是,现代语言教学是以纯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而他们恰恰是从这些理论中得到了启发和灵感。因此,现代语言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远不如英语教学那样讲究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总是教育家们感兴趣的问题;二是英语语言教学是在20世纪后期才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职业,有其自己的传统、价值和特征。从事现代语言教学的教师们在1892年就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协会,而英语语言教学的相应组织直到60多年后才成立。如美国1966年才成立TESOL协会,英国于1967年才成立IATEFL协会。此外,一本专门关于英语语言教学的学术杂志English LanguageTeaching(现名为ELT Journal)直到1946年才问世。另一个使英语教学发展成一个职业的重要因素是英国文化委员会(the British Council)。英国文化委员会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60年来,英国文化委员会为发展英语教学,在世界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根据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来建立和发展英语教学实践,从而使大批英国人来到世界各地把英语教学作为他们的职业。这不仅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而且也使英语教学职业化了。但是,英语教学与现代语言教学不同的是,在当时还没有一个国家把英语教学作为正规教育的基础,也没有一个国家把英语教学看成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英语语言教学的普及,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英语教学逐渐被看作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并被列入各级学校的课程。因此,英语教学和课程设置的关系自然就日益紧密起来。

三、语言教学的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教学一直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直到20世纪70年代,教学的重点才开始转向教学设计。语言教学的重点向设计方向的转移是70年代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无疑导致了对语言教学目的和作用的重新评价,而且评价本身反过来又产生了许多有关内容和技术以外的问题。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英语国家(如英国)开始有了英语教学的对外援助项目。那些语言教学专家通过对外援助,认识到语言教学的内容、材料、方法的整体出口可能不很合适,因为接受援助方的教育体系存在于不同的文化、经济、政治的环境之中。那些ELT专家们作为受援国课程发展的参加者,发现他们所面对的这些新的教育难题已很难在应用语言学理论中找到答案。他们开始把教育看作是新理论和新过程发展的源泉,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革新和发展更是如此

在英、美国家,现代语言教学已成为国家教育的一部分,现代语言教学沿用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对课程的其他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现代语言教学被纳入课程设置研究的范围里时,人们开始对教育目的和方法进行重新评价。应该说语言教学已成为课程设置研究的一部分,而课程设置研究对语言教学研究的影响也显而易见。近年来,有不少有关英语教学的讨论文章和专著,讨论研究的问题大多集中在英语教学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大纲设计和管理、教材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而这些就是今后语言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

四、小结

语言教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英语教学在其发展成一个有特色而且独立的职业过程中,首先是从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的创立者主要有英国传统语言学理论代表Palmer,West和Hornby,以及美国传统语言学理论代表Bloom―field,Fries和Lado等。美国传统理论主要是把语法结构作为语言教学大纲内容的基础,而英国传统理论强调的是语言的交际和运用,并把语言的运用与长期关注的语言结构结合起来。在Chomsky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有关语言学习的新理论发展了起来,这种新理论的发展又促使了有关学习者内在语言学习机制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修改了关于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传统观点,从而导致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和发展。Chomsky提出了纯语言能力理论,Hymes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语言交际能力的理论。英国和美国的各自思想流派最终汇总到他们共同关心的理论问题,即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流利的表达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思想。对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原则要进行再评价的同时,一方面要考虑到语言教学在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以及课程设置研究可以为语言教学大纲的发展和革新中的决策提供一整套理论和实践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思考[J].克山师专学报,2004,(04).

[2]吕芳.语言学习法与教学法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6,(04).

[3]彭伟强.当代美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

篇2

语言偏离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问题,新的媒体又催生了新的言语表达方式。“偏离”是指对常规的背离。在语言领域,王希杰先生把语言的规矩形式称之为“零度形式”,对零度的超越,突破,违背便是它的“偏离形式”。时代的审美心理促使人们寻求新奇的言语创作;而对于成人来说,语言的偏离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审美愉悦。但是当人们在参与这种言语创作并体会其新奇美感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处处可见。作为师范成人教育的语言教学,语言的规范化因此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焦点。当前言语形式的偏离,渗透到了现代汉语的音节、语素、词、短语、句子、语体等方方面面,它还包括成人教育中师范教育语言的偏离。如文符并用,词义变形,语法偏离,语体变异,以及语言暴力等。作为师范成人教育,我们培养的对象大多是基础教育的师资,他们的语言规范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所以,成人教育的语言教学关乎今后受教育者的语言规范与健康。

一、当代言语作品语言偏离的具体表现

(一)言语作品中语言符号的多元在当前的语言生活中,经常可见在中文字符的语流中间插符号。用不同语码的视觉形象和谐音特征,再引进社会时尚元素,使语言形式多元。为交流方便,符号的使用也是各种各样的。汉语拼音字母组合,如“MPJ”(马屁精);谐音缩写,如“FM”(followme跟我来)。还有一些表情图形,如“(S—S)”表示贪心,“-9”表示舌头舔着嘴唇笑。这种偏离,目的是制造形式上的视觉美感和语义表达的游戏因素,寓庄于谐,带有很浓的成人语言使用的特点。

(二)具体语境中语义的偏离语义的偏离是语言偏离的一大表现,如“旧词新义”现象。“旧词新义”是指词语在原有词形和词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意义,且这一意义已经比较普遍地在语言中使用。如:当前普遍流行的“下课、阳光、充电、断奶”等词,都由最初的单义发展出一系列的新义,而且有相当部分新义有泛化的趋势。如:“充电”,旧义“把电源接到蓄电池等设备上,使电池重新获得放电能力”;新义“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新旧两义都有“补充”这一动作行为。“断奶”,旧义“指停止给婴儿吃奶”;新义“比喻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不再予以经费支持,而让其自谋生路”。新旧两义都有“停止供应”的含义。由于旧词新义的泛化,语义的主体发生转移,很多不规范的临时别解词义也就跟着出现。如“大虾(大侠)/青蛙(丑男)/神童(神经质儿童)/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可爱(可怜没人爱)”等(旧词别解);“超女/酷哥”(词义新解)。这一类语义偏离,作为一种流行和时尚,很容易由成人言语而泛化。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我们的师范成人语言规范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言语作品中语法的偏离言语作品中语法的偏离历来就有,在古代的诗词中也不乏其例。但是诸如“很中国、非常男女”等;又如“上课ing”、“今天玩得很high”等;又比如“他的衣服酷毙了”“你的头发帅呆了。”这些非标准的语法形式逐渐在言语中出现,其泛化势必对汉语的规范性造成破坏,也必将对学生正常的语言习惯的养成产生负面影响。这些现象也应该引起我们师范类成人语言教学的关注。

(四)言语作品中词语跨语域使用的偏离由于社会生活的某些变化或人们的某种心理需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每时每刻都有大量反映各行各业变化和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新词新义和新的语用形式涌现出来。在媒体强势的影响下,也会出现跨语域的词语使用泛化。如:“她是学术届的超女。”“/删除烦恼/设置幸福//粘贴美丽心情/打印迷人笑脸”等。又如:“感情欠费/爱情停机/诺言空号/信任关机/美好不在服务区/生活彻底死机”等。大量的跨语域言语使用,能够在成人语言中收到新奇而陌生化的审美感受,但是,作为师范教育的语言教学,如何来把握新奇与规范,时尚和标准,这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五)语言暴力的言语偏离在成人言语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自觉的语言暴力。所谓“语言暴力”,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以言语的方式责罚学生,用语言攻击来伤害学生心理的行为。教师是成年人,而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这就决定了教师语言的强势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的语言暴力诸如有意识的责备,“你有没有脑子呀。”“/你怎么这么笨。”等,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语言暴力。其次是无意识的口头禅“你真是无药可救了”/“我受不了你了”“/笨蛋”“/弱智”“/真没出息”“/”等等带有嘲讽、贬低、批评的语言。这些有意与无意的言语形式,会给学生带来长时间难以愈合的心灵伤害。

二、语言的偏离与成人教育语言教学

(一)语言的偏离影响规范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语言规范的主要标准是适应全社会大多数人的使用需要。当代言语作品出现的语言符号的多元,语义的偏离,语法的变异等,虽然在表达上有它独特的表现力,但是从交际工具的全民性来说,其普及度在当前语言生活中还不具备。师范成人教育的语言教学,规范化教学应该是关键。成人师范教育培养的是师资,他们的责任是承担基础教育的语言教学。如果他们一味地模仿和追新逐异,规范语言的掌握和传承将会是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因此对于语言的偏离现象应该积极予以规范。语言符号的读音规范、形体规范应该是基础,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成为师范成人教育语言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因为这是最基本的内功。

(二)师范成人教育语言教学的规范化意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范成人教育的语言教学,首先应该给学员明确的是语言的规范化意识。我国早在1958年就开始实施语言规范化工作。2001年又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各地也相应出台了贯彻落实的相关法规,但是全国各地的响应程度并不统一,实施力度也不均衡。语言规范是社会全体成员在“自我调节”基础上对语言生活现象的一种自觉管理。社会对这种自觉管理的态度应该是既要遵从人们的语言习惯,又要注重规范语言的示范作用,语言规范仍然需要行政手段的干预。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该在立法干预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作为教师的摇篮———师范成人教育的语言教学更应该承担起规范化工作的重任,强化语言规范,身体力行地做规范语言的捍卫者。在教育过程中,语言始终是最重要的工具。教师的教育语言也应该是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教师的语言修养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与否。#p#分页标题#e#

(三)溯源强本,源远流长

1.强化规范语言的主流师范成人教育的语言教学是语言规范化的源头,师范教师及其教育对象的群体影响力是很大的。我们应该从师范教育语言教学开始,强化规范意识,强化师范意识,对语言变异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强调其“鲜活”与“生命力”的同时,适时加以引导,积极倡导使用健康文明规范的语言,并加强训练和考核,形成运用规范语言的主流。因为在社会活动中,社会公众普遍存在着从众心理。作为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不要套用不规范语言,否则会使规范语言变得面目全非。教师可以以不同形式的语言偏离现象作为不规范的典型例证进行分析,引导、帮助学员识别,分辨,了解其使用的特殊性和交际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语言偏离的规范化和艺术化的运用。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捍卫民族共同语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篇3

【关键词】整体语言教学 原则 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63-02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语言教学是指运用特定的方法,将语言知识和相关的理论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习者,以达到使学习者掌握一门具体语言并用于交际目的的教学活动,它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体语言教学是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课程内容和社团学习的一整套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对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语言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对于什么是整体语言教学,语言学界至今没有一种统一的、普遍认可的观点,缺乏一个确切的定义。原因在于整体语言教学不同于传统语言教学的固定不变,整体语言教学是随着外部教学环境的改变以及整体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慢慢积累的教学经验,从而慢慢发展和形成的。整体语言教学更像是一种哲学,一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促进学习动力的方法。

一 传统语言教学的缺陷

语言教学包含听、说、读、写且这四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但是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我们常把语言分成听、说、读、写四个各自独立的部分,这便产生了语言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重教轻学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多地关注教材和教学效果,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学习方法关注较少,教学过程的开展仍然是教师的高投入、高消耗、重传授、轻激励,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结果造成教学效益的低产出。

2.语言教学特点不突出

在语言教学中,老师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先把简单的字面意思告诉学生,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更深层次的意思和美感却被忽略,或者仅仅用僵化的言语告诉学生,而没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语言文化背景、文化内涵缺乏进一步的挖掘。

3.学习氛围沉闷

现在的学生,大多存在知识面比较狭窄、文化基础不够牢固、学习兴趣不足和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传统语言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老师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讲解,不与学生互动,这就造成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所说的,学习氛围比较沉闷且学习效果不好。

二 整体语言教学的背景与概念

1986年美国语言学家肯・古德曼提出整体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 approach or integrated whole language approach)。早期的整体语言,指的是whol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也就是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lear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 as a whole)。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教学中慢慢增添了新的符合自己文化发展的内容,逐渐改善了整体语言教学的思想和方法。现在,整体语言教学可以这样理解,它是以老师和学生间的合作为学习形式,以老师和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哲理。也就是说,它指在学的环境中开展与整体语言教学的教育哲理相符的教学活动。整体语言教学不同于传统语言教学的固定不变,整体语言教学是随着外部教学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以及整体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慢慢积累的教学经验,从而慢慢发展和形成的。整体语言教学更像是一种哲学,一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促进学习动力的方法。

三 整体语言教学的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主张以下几个原则,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原则,整体语言学习才会进行得比较顺利,整体语言教学的效果才会发挥出来。

1.语言的整体性原则

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不把语音、词汇、语法分开来教,也不把听、说、读、写分开来培养学生。教学重点是有意义的整体语言活动,学习活动应该从整体到部分。每节课都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2.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兼顾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发展,考虑学生的需求、动机、目的、兴趣、差异等因素。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尽可能发现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进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语言的社会性原则

语言具有社会属性,它不仅属于个人,更属于社会。从个人来看,语言因个人沟通交流的需要而发展;从社会来看,语言的发展不是盲目的,它受到社会发展和道德的约束。所以,整体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语言教学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联系起来。

4.语言的真实性原则

强调教材中语言的真实性,明确语言的使用目的。学生在学习的基础阶段应该首先接触真实性较强的语言资料。教师在选择学习教材和资料之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热情、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以此来确定学习材料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在语言学习中,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进行统一培养。

四 整体语言教学模式

整体语言教学模式被称为交易性模式(transactional model),它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模式,反映整体语言教学的要求。

交易性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学习由教师促进,但不是由教师控制,是学生对认知过程的复杂认识。交易性模式能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中,自己主动地把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并不是单纯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和发展兴趣爱好。

五 整体语言教学的作用

整体语言教学提倡语言教学应以整体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目的、差异等因素,整体语言教学的促进效果非常明显。整体语言教学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体语言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整体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不再是四个单独的部分,而是彼此联系的,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教学过程中,这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整体语言教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整体语言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和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有着明显区别。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决定教学内容,掌控学生的学习方式。整体语言教学中,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依据各个学生的基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进行学习。

第三,整体语言教学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在整体语言教学中,教师充分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发挥各个学生的特点,这对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很大的帮助。

六 结论

整体语言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语言教学在现有教学环境下的不足,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学习氛围,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习效果等。整体语言教学把教学内容当作一个整体,使教学内容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出现在教学中,使学生从开始阶段就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能够让学生把以前学习的知识和现在的知识结合起来,使旧知识和新知识能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让学生的学习实现质的飞跃。

篇4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意义;运用技巧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中的一个语言教育黄金期。这里的语言教育包含着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交际等能力。在幼儿这一黄金时期内,只要是能被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其发展都是迅速的。若是能把握好这一时机,在适当刺激幼儿语言兴趣的前提下给予他们足够的、全面的指导,从而帮助他们在语言发展中取得较大进步。

一、幼儿语言教育的意义

由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密切关系着思维的发展,所以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并相互影响的。首先,语言对思维的发展与变化有所限制,例如,词汇积累的多与少、语言习惯的正确与错误、语句表达情意的恰当与不恰当等;其次,幼儿语言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发展思维的过程。幼儿语言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在构思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多个角度认知世界,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用语言去描述事物。

实际教学中,传统的幼儿语言教学虽然在创造性教育方面有不少的经验积累,但仍然以“填鸭式”教学偏多,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给幼儿的思维发展造成了限制。所以,为了将幼儿的思维活动从定向转变为多向,教师应该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尽量避免“填鸭式”教学。

二、幼儿教育中教学语言的方法运用

幼儿都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所以幼儿不仅赋有潜在创造力,还有着探索和尝试的欲望,他们思维灵活且不喜欢受习惯约束。我们要以这个重要的黄金期为切入点,加强对幼儿的思维训练,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发展。

1.教师自身的素质

在幼儿语言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教师语言的影响效果是最直接的。首先,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与生活中使用的普通话要标准、清晰,并多多在语言规范性和准确性上下功夫;其次,要注重流畅地表达语句,不能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再者,准确地把词汇各要素搭配在一起,尽量不犯错。总之,教师应该在幼儿面前扮演好语言标准示范的角色。

2.趣味的体态语言

幼儿的世界都是有灵性的,就像雨儿在哭、太阳在笑一样,每一个童话故事、每一首儿歌也都是有生命力和情感的,所以幼儿会为小蝌蚪找妈妈,也想和蝴蝶一起翩翩起舞。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幼儿的心理进行把握,发挥体态语对幼儿的强烈感染作用。比如,教师要想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借助微笑来增加亲师感;需要鼓励幼儿时,可以通过轻抚头部的方式;面对犯错的幼儿,可以通过眼神或手势加以暗示。

3.直接、简单的语言表达

直接、简单的语言表达是对幼儿教师的更高要求。具体地说,其一,就是尽量把与成人对话的语言方式扔掉,学会用孩子的方式说话;其二,多使用短句和单句,并尽可能采用实词;其三,表达要避免抽象,做到具体和清晰,以幼儿听得懂、不费力为原则,这样才能顺利开展语言教育。

总之,语言作为一门艺术,它的魅力是无穷的。要想使语言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幼儿教师不仅要对规范化语言加以掌握,还要注重教学的激励性和趣味性。最终帮助幼儿在语言教育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贾倩.对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13(05):69.

篇5

一、教师的观念转变和教师的语言强化。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语言教育的效果。形象的语言,富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幼儿,陶冶幼儿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迅速吸引注意力,振奋幼儿的精神,让幼儿听了便“入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老师的观念决定了老师语言的内涵,而老师的内涵决定了语言的引导力。因为在整个教学行为中,老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教育理念,都是对幼儿心理素质和个性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精神基础。因此,我们应该把教师的观念培训作为幼儿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要让教师们意识到在幼儿语言教学中他们所处的重要位置以及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的必要性。教师的丰富而深刻的语言内涵,决定了和谐语言氛围的营造,促进了幼儿良好心理环境形成,同时也是家庭语言教育的楷模。

我们在教师的观念和语言上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和单独的幼儿个体,在语言的引领上应该更加注意和规范;作为管理部门,对于教师的心理和语言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监督。

二、民主氛围的重要性。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语言的教学方面尤其突出,因为语言是双向的,首先是倾听,然后是交流。仅仅让幼儿倾听而跟他们缺乏广泛的交流,那么会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居高临下的指挥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世界幼儿发展潮流的需要,只有向平等互动参与式教学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观意志单方面的主宰活动。教师善于倾听幼儿的谈话,有助于迅速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同时平易近人的民主作风可以塑造良好的情绪气氛有利于幼儿使用语言,幼儿一旦感到温馨且放松,增加言语表达的积极性。民主的氛围与教师的鼓励相结合,让幼儿自由地使用语言,无拘束地说出自己的思想和体验,最终促进了语言教学活动的双向交往。

三、幼儿自身语言团队建设

要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地与同伴交往和合作。在和同伴游戏中,或合作完成某项任务中,幼儿往往会自然地用言语交往。幼儿之间用语言沟通和互相学习语言,比幼儿与成人进行言语交往和向成人学习语言更为容易。缺乏和同伴进行言语交往的幼儿,往往只会说“大人话”。让幼儿在角色游戏团队中学习言语表达。例如:故事《敲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宝宝等角色,自然产生了言语交往的需要,自愿地、没有任何强迫地学会按常规习惯说话。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孩子相互讨论,构建自己的团队,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能一边操作,一边交流。在发展幼儿口语表达的同时,也加强了孩子间的理解与合作。

其次针对幼儿语言教育的特殊性质,在实际操作方法上必须适应幼儿发展的客观需要。在这里我主要探寻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体态语言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所谓体态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体态、手势等来表达人的感情和态度的无声语言。体态语言是为了加强口语的效果,给听话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说话时借助身体形态表意。如果我们稍作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体态语言在幼儿教师的语言教学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讲故事、教儿歌、猜谜语、玩游戏,无一不有着体态语言的辅助。因为它形象生动,易为幼儿接受,因为它变化丰富又不需要什么辅助材料,所以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

1、变化多样,易为幼儿接受。

人的身体、头、四肢都能变化出各种动作,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现的内容就更加广泛了。语言教材中的角色,总离不开人的各种体态动作,即使是各种动植物的出现,也都具有人类的语言和思想。因此,我们就可利用人的各种体态变化来表现这些内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他们最易接受的教学形式是具体形象的,而体态语言就具备了这些特点。运用体态语言让幼儿边学习、边动作,还解除了幼儿呆坐听讲的烦恼。

2、能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新词。

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丰富词汇,它也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在进行新词汇教学时,有些词单纯用语言或是图片进行教学,幼儿一时难以弄懂。如果我们用体态语言进行教学,幼儿便能很快掌握。如“皱眉”,将眉头皱起来让幼儿模仿;“发怒”,做出愤怒的表情;“害臊”,双手扶住眼睛,做出怕丑的样子;“伸手”,将手从胸前平伸出去等等。由于采用了体态语言教学,幼儿直观地理解了词义,所以能很快学会。即使有时想不起来,只要用体态语言提醒,他们便能很快地说出来。如小班幼儿入园一段时间后,问他来园时应怎样?教师做出高兴与再见的体态动作做提示,孩子便会很快说出:“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与妈妈再见。”这种近似哑剧的提示,能引导幼儿集中注意,然后做出积极的语汇反映。可见,体态语言对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词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能提高幼儿对语言作品的记忆。

幼儿园教学纲要要求幼儿记住一定数量的儿歌,会复述一定数量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运用一些教具。有时教具运用不当,不仅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还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体态语言就不同了,它表现的内容就是要让幼儿学习的,它的各种变化可让幼儿边学习边模仿。这样一来就大大加快了学习进度,使幼儿很快掌握所学内容。如:教小班复述故事《下雨的时候》。我采用贴绒教具教学,由于孩子年龄小,而教具又无法做出表现教材内容的各种动作,两节课下来,幼儿只记住了第一小节。后来,我采用体态语言教学,要求幼儿与教师一起做出各种表现教材内容的动作,并一起朗诵。在复述故事时,幼儿总搞不清鸡、兔、猫的出场顺序,有时还将对话搞混。于是,我就让幼儿熟记鸡、兔、猫的体态动作:双手握拳,伸直中指和食指顶在头上表示“小白兔”;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其它几根指头弯曲成握拳状放在嘴前表示“小鸡”;双手手指伸直,曲肘放嘴前,手心向内,然后向两侧平拉开表示“小猫”;“看见”,就用一个食指指着眼睛;“前面”,就用食指指着前方;“说”,就让幼儿指着自己的嘴。这几个动作再加上面部表情,按故事情节教幼儿几遍,他们很快就能分清哪种动物先出场,哪种动物后出场,

什么动物说什么话了,也就学会讲这个故事了。教诗歌、绕口令等也一样,只要教师合理编排好体态动作,幼儿就会学得既快又准确。

二、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化和针对性多媒体的教学内容都是为其目标服务的。不同目标下,多媒体讲述教学过程的重点会发生变化。如果不看目标只看内容,就会以单一的程序代替所有的多媒体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利用“看图讲述”本身的优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看图讲述”顾名思义,就是以图片作为凭借物的讲述活动,这里所说的“图片”,可以是印制优美的图片,可以是教师绘制的图片,可以是拍成的照片,还可以是幼儿画的或贴的图片。这些图片本身都给幼儿以形象的视觉刺激,因为这图片记录的都是一瞬间的事物,迫使幼儿要联想,图片中的情景发生之前之后和之内之外的情节,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知、理解和讲述图片的内容。所以,我们教师还应该在“看图讲述”教学活动之外,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例如在活动室布置一些故事的图片和幼儿的照片等等,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地、无拘无束地讲述。只有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才能使每个幼儿都有较多机会讲述,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2、创设情景,使幼儿成为讲述的主人。

提到看图讲述的情景创设,也许会有人认为不以为然,认为看图讲述本身就是看图片讲述,还创设什么情景。我认为光看图片进行讲述有它的局限性,上面已提到:图片所反映的只是一个瞬间,需要引导幼儿去联想图片之外的活动,因为幼儿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毕竟很少,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所以光看图片,往往不能充分发掘其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的潜力,常常是在教师的反复诱导,甚至暗示下才算理解了图片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师创设了情景,幼儿就会仿佛置身于图片的情景之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通过多媒体的声音教学,促进幼儿的倾听能力。

多媒体灵活的操作,使作品生动形象,特别是影像和声音能加深幼儿的理解记忆。在听和看中,幼儿收集了许多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将这些语言信息进行整合,及时有针对性的与幼儿交流,围绕画面中的内容提问,如:“故事中有什么?”“小鸟做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即可了解孩子听故事的效果,也利于老师发现幼儿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在续编故事《会爆炸的苹果》中,教师将课件制作成动画片形式,只有开始、结束部分,中间部分由幼儿通过操作在电脑中教师提供的素材图片,自己创编故事情节,给了幼儿发挥想象的空间,孩子们的续编故事内容各式各样,思维非常活跃;又如引导幼儿适当收看动画片,并组织自己的语言,讲述成故事给其他孩子听。通过用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们的眼球,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有助于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

三、早期阅读成为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阅读是思维和语言共同作用的过程。众多研究结果表明,阅读是学习的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业成就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人未来成功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早期阅读可以让幼儿获取大量的科学、语言、艺术、社会等方面的基本常识,还能通过阅读提高幼儿的基本技能,早期阅读良好习惯的养成成为以后的阅读的坚固基石。早期阅读教学上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强烈的感官刺激,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些阅读材料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强化后才能逐渐掌握,为了避免机械性重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投影、课件、光盘、录音等直观的教学方式,给幼儿较强烈的感观刺激,给幼儿留下较为深刻的记忆。如渗透式教材阅读材料中的古诗《一望二三里》,这是一首数字古诗,传统的教学不利于幼儿掌握诗中数字的趣味,也理解不了诗歌的意境,我们就利用形象的课件,运用动画与数字相结合的画面,配以古诗朗诵,使幼儿不仅轻松学会诵读古诗,还会理解诗歌中的意境美。还可以配以图片让幼儿边翻阅图片边诵读,帮助幼儿巩固记忆。

2、运用角色表演或肢体语言作为表现形式。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或肢体动作来表现阅读材料的内容,也是巩固幼儿对阅读材料的记忆的一个最佳手段。如小班的语言活动《拔萝卜》,情节简单易懂,但由于故事中涉及到的角色有6个,先后出场顺序幼儿容易搞混,我们编成歌曲配以动作,创造性地把故事的内容表演出来,这样不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创造能力、想像能力得到发展。

3、实际操作和语言活动相结合。

篇6

    论文摘要: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哲学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认知语言学也提出了新的哲学观点,本文综合论述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旨在进一步强调哲学对认知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性及对语言教学的指导作用。 

    0 引言 

    认知语言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学派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其成熟的标志是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在德国杜伊斯堡的召开和1990 年《认知语言学》杂志(Cognitive Linguistics)的出版。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以生成语法为首的主流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哲学基础和工作假设上都与主流语言学有很大差别。传统的客观主义哲学观与人类对范畴的认识不相符合,也无法建立起一个有效地解释人类认知和语言的意义的理论,因此认知语言学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要提出自己的新的哲学观点——经验现实主义。 

    1 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 

    客观主义认为,人的语言和思维中所运用的符号对应于外部世界的实体和范畴,符号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事物之间约定俗成的对应关系获取意义。这样形成的符号体系是外部世界的再现(representation),是客观现实的映射。客观主义这还将人的心理活动中包含想象色彩的成分全部剔除在外,比如隐喻、借代、主观意象(mental imagery)等都不应该进入人的概念领域(realm of concepts)。总之,客观主义者认为人的理性虽然来自对物质世界的感知,但理性不受人自身的生物功能和外部世界特性的制约,人的思维和推理是大脑中概念和理念(ideas)之间的关系运算,是绝对抽象的,无形体的(disembodied)。他们错误地将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截然分开,认为理性、思维、观念、理解是自主的,不受人的生理和物理环境的制约,人类心智是脱离主体的,超验的,不依赖认识主体的身体经验及其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研究的深入,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对“概念范畴”(conceptual categories)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关于范畴、意义、思维和推理与以前不同非客观主义(non-objectivism)的观点。他们称之为经验现实主义或简称经验主义(experiential realism, experientialism)。这里的经验是指由人的身体构造以及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运动经验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意义的范畴结构和意向图式。经验主义认知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是不能脱离形体的(embodied),即用来连接概念系统的结构来自于身体经验,并依据身体经验而有意义;(2)思维是想象的(imaginative),因为那些不是直接来源于经验的概念是运用隐喻、转喻和心理意向的结果,这种想象力也不是脱离形体的,因为隐喻、转喻和意向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3)语言符号不是对应于客观的外部世界,而是与认知参与下形成的概念结构相一致。意义与推理也是基于以上概念结构与认知模式;(4)思维具有完型特征(gestalt properties),学习和记忆的认知过程依靠完型结构,而不是抽象符号的机械运算。 

    在经验现实主义哲学观里,意义被视为是最关键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词语(linguistic expression)和词语所传达的概念是怎样获取意义的。经验现实主义认为,意义和意义的结构都产生于我们的生活经验,包括身体经验、社会经验和文化经验等。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我们作为生物体的特殊身体构造决定了有些经验是先于概念的产生就有自己的内在结构的。概念之先结构主要包括两类:一为基本层次结构,一为意向图式结构。认知模式与这两种概念之先结构相映衬,并由此获得自己的意义。

篇7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C语言作为当今最为流行的面向过程程序设计语言之一,不但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而且越来越多的非计算机专业的也开设了该门课程。C语言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其程序结构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基本模块,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简单,在功能上相对独立[2]。但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且容易出错,这对教师和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做了大胆改革,并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主要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大多是针对某一内容的抽象案例,这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既抽象又枯燥无味,因而难以理解和接受,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果不佳,不能真正领悟C语言程序设计的精髓。如何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变学生被动接收的角色,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各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当今的高职学生,说起学习目的,很多学生都直摇头。他们中大多数人基础差、底子薄,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热情,学习动力不足。在学习生活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是在为老师、家长而“学习”,这一点,新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数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不高、依赖性强,往往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缺乏课余自己动手以及创新的学习精神,作者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弱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改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使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了显著提高。

三、高职高专C语言教学改革策略

1、教材的选择应具有精炼、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等特点

高职高专C语言教材应当避免“知识臃肿”现象,知识体系脉络清晰,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易学性。教材内容要突出C语言程序设计的主干知识,淡化分支知识,摒弃末叶知识,要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等特点[3]。

2、调整教学内容

C语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语言语法基础知识、程序控制结构及流程、数据类型、数组、指针、函数、文件以及综合应用等。教材在内容组织上,虽然按照章节内容进行了分类学习,但依然存在难点集中、跨度大、概念多、分析少、应用少、不够形象、较难理解等情况。虽然教材在各章节也举了一些编程例子,但多数程序较为生硬、实用性不强、连贯性不强。作者本着“深入浅出,突出实用”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4],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归纳,将难点再次分散,以缩小台阶,达到循序渐进。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的素质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作者对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演示”的方法,将多种现代化软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进行综合利用,融“声音、动画”于一体,增强了枯燥课堂的趣味性,取得理论内容的可视化效果,使抽象的内容更具有具体性和易理解性。在内容讲解上,注重把教学重心放在解决问题的算法分析上,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语要通俗易懂,举例要生动活泼,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又易形成互动,活跃课堂,学习内容要遵循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法则[5]。

4、改革上机内容、做好上机内容的准备工作

对于C语言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单掌握概念,更要动手编程,进行上机调试运行。为了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作者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既要保留基础性实验,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各类三角图形的绘制、简单的排序算法等基础编程实验,又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难度略大的实验,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得出算法流程,然后上机编程调试[6]。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与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用数组与指针不同的解题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C语言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7]。

四、结束语

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像C语言这种传统的程序设计入门课,应该充分抓住当代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加以引导,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8],使学生不但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和基本算法,更重要的是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使其能灵活应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因材施教,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教与练相结合,切实解决好程序设计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晓锋,吴亚娟.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教学改革[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4,24(l):34-36.

[2]方加娟.李红彼.多媒体辅助教学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建材.2005,(32):47-48.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侯英梅、袁瑾洋等.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之友,2008(2):128

[5]伍一、于冠达等.C语言程序设计与实训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6]严桂兰.C语言程序设计与应用教程[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步洪.《光电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2,18(2):104

[8]陈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4,20(3):98

作者简介:

篇8

根据我国幼儿园新纲要精神,5~6岁的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主要应该侧重对幼儿的倾听、表达、文学欣赏和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其他活动进行,使幼儿的各方面的综合技能同步提高,要做好这一切,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往时间和机会。在每天的自由活动中,让幼儿自由地选择玩具、选择场地、选择同伴,使幼儿有更多的交往时间和机会,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大胆交谈,使孩子们有话可说,愿说,敢说,说透彻。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各种机会,制作和提供各种材料使幼儿有话可说,同时,孩子在游戏中的角色串联,不但丰富了游戏情节,还大大提高了交往的能力。

二、发展语言能力应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

幼儿的语言学习仅靠语言课及相应的语言活动还远远不够,必须将幼儿的语言训练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

(1)在音乐课的活动中渗透。音乐是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凭借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可在大班音乐活动中适当加入听音乐、学语言的内容。这种活动应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体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如:可让孩子欣赏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后,对孩子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和回答,不仅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更能使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

(2)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幼儿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教师可在美工活动中,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作的画进行讲述。如:在孩子作完一幅画后,请孩子把画面内容讲出来,再请小朋友给画中的小动物说句话等等。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培养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在计算活动中渗透。在上计算课时,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学会计算知识。

(4)在体育活动、故事中渗透。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比较大,兴趣很高,可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做游戏,让幼儿在玩玩闹闹中自然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如语言游戏“说相反”、故事续编“猫医生过河”、儿歌创编“动物世界真奇妙”,表演“咕咚”故事,看图讲述“小雨伞”“让座”,拼图讲述“聪明的公鸡”。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的语言活动,如“今天的新事儿”“论天气”“报食谱、说菜名”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言。

为使所学的内容得以及时巩固,应将活动时使用的相关教具、情景图等放置在固定的区域中,使之随时随地的去学习、体验和交流,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技能,巩固了幼儿的记忆,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三、采取多种方法整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法

按新纲要的主旨,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合,因此在活动时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对幼儿的活动表现和教材内容应有一种整体的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幼儿语言综合素养和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以语言表述为主,引导和支持幼儿在与教师的合作中进行不同侧面的观察和感知,从不同层面的探索活动中应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分享,将整个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单一的活动中进行综合性地获取与提高。

如在故事教学中可采用听故事,看图说感受,以图或文字做记录,学表演,做游戏的活动与有选择的、有机的内容整合于一体,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引导了不同水平幼儿的表现欲望,同时还提高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语言习惯主要指听、说、读、写四大方面中的前三项,而倾听则是幼儿感知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它关系到人际交往和对语言的理解水平,以及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而幼儿文学作品则是引起幼儿倾听的良好素材,如在故事欣赏活动“妈妈和她的勿忘我”的活动中,通过配乐故事的欣赏使幼儿从感人的音乐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之中,逐步体味一位普通妈妈对孩子的那一份真爱。

这样不仅使幼儿听辨出了故事的基本情节,而且激发了想说的动机。而说则是语言的关键,如何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的从最简单、断断续续的说到流利、完整、连贯的说,应从对父母、同伴的说到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述入手,将源自于生活的、比较熟悉的和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活动的主题素材,给幼儿提供大胆说的情景,使幼儿情不自禁的对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篇9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一、汉语网络语言的形式及特点

(一)、汉语网络语言的形式

1、旧词新义

随着网络语言的普及,人们为了标新立异,把一些原有的词语拿出来,赋予一些新的意义,尤其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打酱油”,之前广州电台采访的某市民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他说:“我是出来买酱油的。”打酱油原本是指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现在网友们又给“打酱油”一词加入了新的的含义,就是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

2、新词新意

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新形势,他的发展也是趋之若鹜,例如:“菜鸟”就是新手的意思。

3、同音代替

很多词的产生都是通过读音相同,来代替原有的词语。例如:“泥”代替“你”等等。这些替代,可见现在网民的一些奇思妙想,思维之胆大。

4、数字代替词语

许多网络语言不仅存在于汉字,数字也成了人们交流的语言符号。人们喜欢用555来代替哭,这些数字代替词语的产生,也源于他们读音的相似,这种代替丰富的网络语言的形式,展现了人们思维的开阔。

(二)、汉语网络语言的特点

1、简洁性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大都是为了使用方便。网络交流时用文字交流,当句子很长时,网民为了更加快速的交流而用一些简单的缩写或数字表达。例如:“再见”用“88”,“人艰不拆”,表示“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2、趣味性

网民擅长用了谐音、仿拟、拆词、摹状等辞格,使语言表达形象诙谐,个性有趣。例如“居里夫人”(名词新解,居里为动宾结构,表示居在家里的人,用来形容极其喜欢待在家里的人);“毕加索”(“闭家锁”之意,也是形容不爱出门的人)。

二、第二汉语教学中网络词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社会进步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产生了很多新词语;另一方面,为了表达新思想!新观念的需要,人们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深人需要,人们创造出更多的新词语。例如:政治类新词语:不作为、跑官。经济类新词语:灰色市场、投资银行。社会文化类新词语:三失、图书漂移。大量新词语的产生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不能单单依靠《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范围内的词汇,也不能固守于教材中的词汇,应当将新词语真正纳人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

(二)、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目的,满足学习者交际交流的需要

这是一个新词语频繁出现的时代,新词语常常反映出一些社会焦点、热点,从某些角度也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国情。如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忽略新词语的教学,学习者不了解这些新词语,必然不能很好地融人社会现实,融人中国文化,交际交流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学习者有学习新词语的这种需求,我们就不应该固守于基本词汇,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新词语教学。

三、第二汉语教学中网络词语教学的策略

网络新词语是汉语新词语的一部分,汉语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日益得到重视。同时,在教授学生是要注意策略,不然会起到反面的效果。

(一)、应当选择适当的教学对象

1、区分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各阶段的学生,对词语的接受程度不同,以吸收生词量最大的读写课来说,如果说中高级阶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更高、更熟练的交际能力,并大量扩张词汇为主要特色的话,初级汉语读写课就是以准确地发音、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汉语基本语法为主要特色。初中级阶段中,词汇在这一阶段并不是主要任务,不建议引入网络新词语;中高级及研究生阶段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为了进一步熟练交际,扩宽学习汉语的渠道等,可以根据年级和程度的不同,逐渐引入网络新词语。

2、区分留学生的学习时间

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根据学习期限可以分为长期学习,短期学习。长期学习的学生动机多样化,基本上是为了更好的在中国生活,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所以网络新词语有必要进行教学。短期外国留学生其目标主要是在短期内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同中国人进行简单的交际,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即所学内容是学习者在交际中马上应用的,也是学习者急于掌握的。网络新词语的使用范围有限,不影响基本交际,所以在短期学习中不建议进行教学。

(二)、应当选择合适的课型

在对外汉语课程的整个教学设计中,最能和新词语发生关系的是:(1)报刊阅读课,(2)当代中国话题课程。因为网络新词语源于网上,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相应地引入网络新词语,同时结合课型选择讲解扩展的程度。报刊阅读课也是讲解网络新词语的重要课型,教师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也要不断地加入一些鲜活的报纸资料进行教学,可以是具有时效性的新闻事件,这些新闻事件引出新词语如“打酱油”“围观”等,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社会现状。还可以把报刊阅读课放到网上去,让学生能读懂网络上的文章、网友留言,甚至让学生参与到网络讨论中去。

四、总结

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了大批的网民,也使得网络语言越来越丰富、多样。本文从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网络语言教学的策略三方面讨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网络语言教学。网络语言的教学,可以丰富汉语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同时紧跟当代中国的时尚潮流。

参考文献:

[2] 祖迪. 网络新词与对外汉语教学[J]. 鸡西大学学报,2013

[3] 耿静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J]. 华章,2013

篇10

一、角色扮演法

在教学语言工程中,我们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来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重要形式。如故事《古冬》,由幼儿扮演小兔子、小猪、小猴子、小熊、老黄牛,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此外,我还经常利用晨间接待与课外活动时间,让幼儿讲述图片内容,扮演一些故事中的角色,这样既可使幼儿生动活泼地学习语言,又为他们发挥创造性提供了条件。

二、词汇表达法

在丰富幼儿词汇的同时,我经常引导幼儿学习用不同的词表达同样的意思。儿歌里念到“鱼儿乐得摇尾巴”,我问:“乐是什么意思?”几个小朋友说,是“快乐”、“愉快”、“痛快”、“高兴”的意思。我问:“在快乐前面除了很字外还可以用其他词吗?”有的说:“真快乐”,有的说:“十分快乐”、“非常快乐”,我一一加以肯定。通过这种方法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又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三、情景设置法

给班幼儿看图片,可以留些难题让幼儿想办法解决。如组织幼儿观看《皮球掉进树洞》图片,如果是一幅一幅地出现,很难激发幼儿去认真思考。我在出示第四幅图片之前问:“你要是碰到这种事情怎么办?”经过启发,有的幼儿说:“拿把火钳上来”;有的说:“拿根本棍,下边用线缠个网兜上来”;有的说;“现在我们来看看丁丁想个什么办法呢?”然后,我出示第四幅图讲述。又如讲《司马光的故事》,也让幼儿想想:“小牛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怎么办?想出了什么办法?我们也来想想看。”幼儿讲了许多办法,还让他们想想哪一种办法更好,引导他们以角色的感情去思考、联想“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成功的经验告诉我这是培养幼儿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四、图片命题法

让幼儿学习给图片命题是件有趣的事情,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比如,对《奶奶,对不起》这幅图片,有幼儿取题《小军和小明》,有的取《两个鸡蛋》,还有的取《路上》、《道歉》、《赔蛋》等题。我说:“XX小朋友说得好,叫《小军和小明》是用故事里的主要人物的名字来做题目”;“XX小朋友会动脑,用故事里发生的事情――“赔蛋”、“道歉”来做题目,也很好。”

五、谜语激趣法

“编谜语” 是一种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和书面化的语言活动形式,谜面语言比较抽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理解语言的难度,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让幼儿编谜语必须在幼儿对猜谜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初学时我先给幼儿示范,试用谜语,让大家讨论。并教幼儿编谜的方法:不要讲出谜底,要说出这件东西的样子、特点、用处,让大家猜,句子要短,念起来顺口好听。接着我出示了大象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大象长得怎么样,象什么,耳朵象什么。小朋友静静地思考着,有的编:“一个大胖子,牙齿尖又尖,耳朵象蒲扇,鼻子长又长。”有的说: “生来怪模样,耳朵象蒲扇,鼻子象吊车,大树能抬起。”通过多次练习,幼儿进步很快。如幼儿编轮船谜语:“一座楼房,建在水上,载人载货,飘过海洋。”还有的编成“高楼大厦盖水里,载人载货都可以。”

六、故事讨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