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范文
时间:2023-04-04 09:5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主动、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
良好的学习兴趣,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与他人合作,敢于质疑问难,有较强的进取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
质教育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社会、科技的发展,重视体现师生,生
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使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为老师提供了拓展创新的平台,我们知道实施新课
程方案的重要理念是教和学方式的实质性变革,而其终极目标则在于引发学生"学"的实质性变化,新课程
的推进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取得
成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建立起体现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模式,
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
作为一种新探索的教学模式,已形成一种可供操作的基本范型或活动框架。它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学生学
习个性的解放与发展、对课堂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拟从将新课程理念下的自
主学习作为一种改革中的教学模式作一些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
21世纪的现代教育应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终身发展服务,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的现代课堂是指坚持"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先进的教学
观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成为能实现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而传统的课
堂教学模式大多是五个固定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教师怎样讲,
学生就怎样听,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虽然重视了知识的传递,却忽视了学
生的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这种模式使教师教学缺乏生机,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教育观念的转
变,是最根本的转变,教师观念转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才能转变。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学生的
学习观,在教学中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学生主体学习,自觉参与的教学观,坚持教师主导
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观。这样才能使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才
能把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越好,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主发展的成效才越显著。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
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强化。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必须与学生有所沟通,与学生建立感情,让学
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产
生友好、亲近、信赖教师的效果,从而用教师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从教师的情感教育
中获得积极上进的力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
握学生的闪光点,学生总有潜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当这种闪光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进
行引导的最好时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使用"放大镜",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微弱的
亮点,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上进的信心。
三、课堂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有效,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和知识发展水平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学生要能"学会"。
一是要提高学案编写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学案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载体,高质量的学案才能保证课堂的
高效率。学案的编写要以学生学会为目的,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能接受多
少,就设计多少内容,且不可片面求全、求深。要认真把握相关科目的课程标准,去除烦难偏旧的内容,
注重双基。有的老师把本节的所有相关内容都设计进去,总想在深度和广度上一部到位,而时间是有限的
,完不成任务是肯定的。要知道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学案设计要重点突出,抓主要矛盾,打歼灭战。不能漫无目的,赶到哪儿算哪儿,要有计划,有重点。例
如:高二数学《椭圆》第一节课,重点是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式,难点根据定义建系所得的含两个根号
的二元方程怎样简化成标准式。这节课推证出标准方程就可以了,几何性质就不讲了,可引导学生预习。
二是引导学生参与学案的编写。老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虽然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但由于知识基础不
同,思维方式不同,每年的学生又各不相同,自己不可能完全了解学生的实际,所以设计的学案可能不适
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参与到老师的学案编写中来,老师根据学生的感受和意见对学案的设计进行修改和完
善,这样的学案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口味,在课堂上更容易操作。这样,在课堂上由于设计的问题不符
合学生实际而耽误时间,影响学习效果的现象就会大有改观。
四、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
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
机整合(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教
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如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视频展示仪、投影仪、
语音设备等,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录像等音视频信息,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
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如教学《三角函数的图
象与性质》可以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教师把制作好的课件放在计算机平台上,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根据自
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和兴趣,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和进入路径,自由选择、自主控制教学内容及其
呈现方式.进入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这需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这时的教
师此时只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真的象书
中所描述的那样:"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五、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
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
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激发学生
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空间和时间,真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
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师巧妙地把自己转向幕后,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
生,让学生唱好主角。与其说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不如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注重设置一些
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解决问题的途径倡导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
六、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
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
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
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
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
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
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知
识体系,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英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
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那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主的去学习,把课
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
七、突破常规,开发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唤起学
生的需求,激活学生所必需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1、鼓励性评价,保护创新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种种创新思维表现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得一些教师常常产生
错觉,并在语言上不自觉地压抑或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其结果只能培养学生墨守成规的习惯。因此
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多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成为勇于尝试和探索、在失
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不断进取、具有积极和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在一种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
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十分活跃,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学生的一些稍纵即逝的心气、独特的想法,给
予鼓励和表扬,学生只有获得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之后,其创造性思维才会得以发展。
2、手段多样化,刺激思维。
"教师不宜讲得太多,应该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据此,我们尝试开展了课堂讨论,组织课堂竞赛,让学
生到黑板上绘画函数图像,在黑板上演示一些练习,并说明思路,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通过以上教学
手段,学生不仅有一种亲临其境的切身感受,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思
维,促使他们努力探究数学科学知识的奥秘。
自主学习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积极探究,充分给予学生自身操作的机会,掌握知识和方法
并重,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总之,一旦唤起
篇2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互动课堂
近年来,自主学习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起来,相应的对自主学习如何应用的探讨也不断加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游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妙,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愿学、爱学,从而才能进步。那么,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领域的建构应如何推进?这一模式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又应实现怎样的转变呢?
一、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与传统教学相比,自主探究模式更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就要求改变传统课堂单一的听课模式,实现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实现这一转变,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课堂的互动性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充分思考了,才能做到真正理解。而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在下面听,很容易形成只听不思的局面。互动课堂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促使其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力和思考力。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提出疑问,再由教师解答,无疑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易达到学会的目的。与此同时,使数学教学“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知识的反复性
数学是一门前后相连的学科,数学教学不仅要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还需注意知识的承上启下。温故才能知新,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必不可少。因此,需要教师发挥其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消化已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要求学生自己整理学习笔记,将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而不是简单地抄袭课堂笔记。
3.作业的强化型
如果说自主学习就是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去学习,那就错了。传统的各个教学步骤必不可少,但须作方式上的改变。家庭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强化知识记忆的方式,需要重视起来。传统数学作业由教师批改,若改为学生互批,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能提高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动力。
二、新型学习方法的运用
既然自主探究模式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模式而被应用,那么在自主探究模式的实践中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必不可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数学教学始终保持活力,就离不开创新。而新式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再好不过的方式。
1.区别对待
学生分层并不是指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而是指教学上的分层,也就是说针对学生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自主探究这一学习模式中来。这一分层,主要体现在新授知识的分层以及作业布置的分层。其中对于新授课程,教师应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因而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以及表达方式。而对于作业布置上,对于不同学生应对作业的量与难度上都做出不同等级的划分,以便对症下药。
2.平等关注
学生成绩的高低很容易影响学生心理的变化,例如,成绩高的学生容易产生自满、自负等心理,成绩差的学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所以,在自主探究这种模式中,教师的关注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尤其重要,这种正能量的传递可通过课堂讨论等互动来实现。例如,教师提出话题,利用学生讨论的空当,对水平稍低的学生加以单独引导与鼓励,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合理划分
在自主教学模式中,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归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可收获意想不到之效果。学生通过互相之间的分析谈论、实践探索、取长补短、质疑创新,可有效地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对知识层面认识的深度,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是促使学生想学习、爱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4.新于教材
教师教学所用教材来自国家教育大纲,是针对中国学生现状而制定的,必不可失。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更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创新教材。例如,在授课时灵活加入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或者与学生互换身份,换学生讲,教师听等。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还可以使自主探究模式的架构更为丰满。
总之,自主探究模式的建立必然为数学教学领域注入新的活水,使小学数学教学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虽然此模式的建构仍在实践与探索的成长阶段,其问题与不足仍然很多,但观其发展前景,若一言以蔽之,则曰:“创新之举,进步之必然也。”
参考文献:
篇3
“精彩主持”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教师主动放手,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主持人的组织协调和启发下,本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在认识物理现象、寻找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彻底落实,展现平台得以充分利用,师生关系高度融洽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以六个环节为主要呈现方式:
2 新授课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2.1 情境导入
教师要做到导课尽量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巧设悬念,创设生动、有趣的物理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矛盾冲突,使每一位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2.2 合作探究
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采取了自主学习方式,完成了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内化与体验,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认知图式”,而对自己不能解决或有疑问的问题,课上,先同桌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内采取合作方式:质疑、实验探究、交流、辩论、讨论、互助、对话等学习方式;更正或修改自己原有的“认知图式”,在此环节本组组长为该组的“小主持人”,负责本组内的协调、组织,起到引领带头作用;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记录好及时上报主持人;主持人、老师在此环节中也要加入到小组讨论之中,了解学生合作探究中的疑难问题,属于个别问题的当场解答,做到恰当点拨,及时纠偏、补漏,适时引导,共性问题可留作交流展示时精讲点拨。
2.3 问题质疑
在以上合作探究环节中,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本组组长整理条理,在班内口头公布并以书面形式交主持人;主持人把问题收集,向各组公示“招标”,各组根据本组对知识的合作探究情况,领取下一步将要展示的问题,在此环节中根据实际情况、重点难点问题,学习方法等问题,教师也可以设问,向同学提出。
2.4 精彩展示
小组领到任务后,充分调动组内每一个成员的积极主动性,为展示作准备。当小组内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后,他们站在讲台上,人人展示自己的“绝活”,时而讲解,时而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时而辅之以教具演示,时而提问,时而评判对错,神态沉着、镇定,一个个精神抖擞,精力高度集中,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主持得有板有眼,俨然就是“小先生”。主持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展示时,走在学生中间,与同伴们一起交流、讨论、辩论、质疑。学生在展示中学习,在展示中成长: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交往能力,无论是自信心还是勇气,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发展,正是“精彩展示”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率三大问题,并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教师总是不动声色地站在一边,像学生一样用心倾听,教师应在什么时候“出手”呢?一句话,就是“该出手时才出手”。当学生需要“点拨、纠偏、补漏、引导、评价”时,就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最佳时机,这也是教师承担的“新主导作用”的内涵。
2.5 检查结果
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在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有效训练生成智慧,提高能力,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质量检测,从而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篇4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自学 本质区别
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自主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自学是一回事吗?本文就以上三个问题展开论述,以辨别自主学习与自学的本质区别。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在课程论领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紧密相连。美国研究自主学习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指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教授也给自主学习下了一个相似的定义。他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我国学者余文森等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他认为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即,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
庞维国主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定义自主学习。从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他认为,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具体说来,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并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赖于他人指导或控制,其学习就是不自主的。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他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1]。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之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之上的“坚持学”。
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理念、一个过程、一种方法、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只要学生对学科保持足够的兴趣,其思维必是主动的并且能行为跟进,碰到困难能调动各种资源,包括向老师、同学、家长、互联网求助,并能形成自动化、程序化,即养成习惯。这样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也就是说若学生喜欢学习,会学习,遇到挫折能坚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根据自身情况主动选择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那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二、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
对自主学习概念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导致专家们对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描述也存在差异。巴里斯与艾里斯认为自主学习具有七个显著的特点:1.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2.自主学习者给自己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3.自主学习者知道如何使用课堂中的学习资源,自如地调控自己的学习;4.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5.自主学习者重视意义的建构,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的意义,注重学习中的创造性;6.自主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责任感,知道通过努力和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成功;7.自主学习者根据预定的学习标准和时间,自己管理学习进程,评价学习表现。
宾特里奇认为自主学习者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1.对他人提供给自己的信息作出积极的反应,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创设学习策略、目标和意义;2.能够正视由个体差异、情景、生理给自己带来的局限,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3.能够根据目标和标准来评估自己学习的效果,必要时会对学习目标和标准进行调整;4.能够利用自我调节过程来调节外部情景和自身特征所产生的影响,以便于提高学业成绩,改善学习表现。
奥德曼认为,自主学习者具备以下特征:1.对自己的学业成败能够作出合乎逻辑的归因,具有学习的自我负责精神;2.强烈的学业自信心;3.相信努力会不断带来成功;4.会设置有效的学习目标;5.考虑未来;6.拥有充足的学习策略,能够监视、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7.能够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学习时间与资源。
齐莫曼总结了自主学习的三个特征:1.强调元认知、动机、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2.强调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定向的反馈循环过程,认为自主学习者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效果,并根据这些反馈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3.强调自主学习者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学习策略,或者做出合适的反应(Zimmerman,1989,1990)。
庞维国把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1.能动性。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2.独立性。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3.有效性。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能,因此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4.相对性。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就现实的情况来看,绝对自主或绝对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学生的学习多数是介于这两极之间,在有些方面自主,在有些方面不自主,就在校学生来说,他们的许多方面,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都不可能完全由自己决定,所以自主学习具有相对性。
“自主”的意思,就是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结合自主学习的定义,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
1.主动性――表现为自我管理
我们认为,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首先是主动性。俗话说,态度决定结果,如果学生学习不是自己想学、愿意学、需要学,而是父母逼着学,老师监督着学,就很难对学习负责,他就无所谓,即使被逼无奈,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自主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2.自主性――表现为自我负责
在自主学习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环境等都是完全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同时增强有效性。
3.过程性――表现为自主探究
亲历性、体验性是指自主学习的全过程,都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从学习目标的明确、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确定、知识结论的得到、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都应该亲身经历,尤其是知识结论,应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是为了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绝非包办代替。所以教师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学习有自己的体验,不要剥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的积极情感体验和乐趣。
4.反思性――表现为自我控制
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还表现在反思性。自主学习是自主调节的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随时监控、反馈、调节,从而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使自己的学习不断逼近自己的规划目标,使学习成为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系统。
自主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不能把自主学习理解为完全独立的、封闭的自学。有人把自主学习理解为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等于老师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而是指教师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中间,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使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中深化。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与同学讨论解决问题,这不一定是依赖性的表现。教师和同学,对学习者来说都是一种学习资源,是一种社会性环境。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只要学生是针对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利用这些资源,这种求助行为是学生自己决定的,那么这种行为就不是依赖,而是一种自主。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能力强的表现。
三、自主学习与自学
一讲到自主学习,师生们就想到自学;一讲到自主学习能力,就想到自学能力,那么这两者是否是同一回事?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是否就是“自学―指导”模式?这就需要搞清什么是自学,它有什么特征。高中生的自学通常是指教师将难度不大、适于学生阅读的学习材料(教材、课外读物等)布置给学生自己阅读,提供阅读提纲和阅读要求,由学生完成相应的问题的学习方式;或者是将下一节课要上的内容布置学生先阅读,然后提出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下一节课教学的基点。对照“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以及具有的主动性、自主性、过程性、反思性的自主学习特征,自主学习与自学很明显不是同一回事。
首先,自主学习肯定是主动的,而自学可以是主动的,当教师布置的自学内容恰是学生内心需要的,或者自学内容是学生自加的,这时的自学就会体现自主学习的特征;但若学生仅仅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更多的就是被动学习。
其次,进入自主学习境界的学习是高度自我负责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会调动一切学习资源,会查询相关的资料,会向同学、老师、互联网、相关的书籍求助,用毅力保持学习的持续性,直到完成,体现了自我负责的自主性特征。这一点在被动性的自学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因为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意义不理解,是迫于老师的要求才做的,对任务完成的质量往往不关心,仅仅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
再次,体验的程度不一样。自学与自主学习都强调亲历性,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的学生学习方式多元,会以交流、讨论、互动的方式解决问题,更易品尝到成功的佳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整体目标的实现。而自学的学生特别是被动自学的学生,在观念上比较保守,更多想凭个人的智慧、能力解决问题,会更多遭遇困难和挫折,会更多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
最后,自学的学生,往往没有反思的习惯。特别是被动自学的学生往往关注点集中在要自学的内容上,较少从要完成的任务与相关知识内容的角度去审视学习内容,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理解完成任务的意义,不会监控,不会自我调节。
可见,自主学习不能与自学划等号,同样促进自主学习的课堂形式也不仅仅限于“自学―指导”模式。诚然自主学习离不开自学,自学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不能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同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比自学能力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即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我调节性与自学有本质的差异。认清自主学习与自学的区别,才能从本质上把握自主学习的精神,才能更好地把握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减负增效 预习 听讲 积累 复习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过重的负担已明显减轻。作业少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面对新情况,部分同学认为“减负”后就是要多玩,不写作业。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其实,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意味着要淡化教学,所减轻的应是对学生无价值、无意义的机械重复学习。所减轻的应是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发展。“减负”后更要“增效”。即在减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更需要提高学习的效果,保证学习的质量。为此,同学们应该合理支配时间,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纠正不良习惯,改进学习方法,才能为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围绕语文的学习谈几点建议。
1.预习
预习课文是语文学习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就是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预先自学课文,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熟悉,是学生对课文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理解与分析。预习要达到的目标一般是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等。同学们若能做好课前预习,那么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能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提高学习效率。而且长期坚持,还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做好课前预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1 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简要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1.2 通读课文。反复吟读,领会词句美,品味句式美。然后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再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1.3 细读课文。根据每组导读中的单元训练重点和读写例话中的内容进行详细阅读课文。明确预习的目的、要求。做到预习中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1.4 勇于质疑。针对预习目的、要求和思考练习等进行思考,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不要有依赖老师解决问题的想法,尽力弄懂新课文中的有关概念,明确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遇到实在不懂的或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记下来,可以通过质疑来解决。
1.5 分析课文。 试对课文进行结构划分,并分析、归纳段意,层意和中心思想。理清全文脉络,使自己对课文结构有一个明晰的印象。
实践证明,抓住课前预习不但可以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
2.听讲
2.1 记好课堂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改正只听不记的习惯,不仅要认真听讲,还应做好课堂笔记。做笔记时分清主次,记老师讲的重点和难点。要边听边记,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
2.2 专心听讲。一方面要学会在听课时善于控制和灵活使用自己的注意力,做到眼、口、手、耳、脑并用;另一方面在听课中要善于推断老师将要讲的内容,以此对照自己的判断。带着预习中的难点、疑点听课,随老师讲授的内容思考问题,吸收和消化新的知识。以适当的速度进行思考,多注意其他同学提出问题的角度和老师的评价,大胆主动地发言和提问。
2.3 积极回答问题。对老师的提问要快速思考、踊跃发言。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精神集中,边听边分析正误,留心不完善或有错误的地方,随时准备补充和纠正。
2.4 要敢于质疑。课堂有不懂和疑难的问题,有不同的想法,要敢于提出,以求得老师及时的帮助。
2.5 注意捕捉关键词和线索语句。听讲时要特别捕捉关键词和线索语句。关键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词语,代表了本节课所讲的重点以及难点,是记忆的触发器。线索语句是老师用来提示所讲内容的主次和价值程度的,它也可以提示老师下面即将要讲的内容。例如:“这是本堂课的重点”,“我们所要讲的主要内容是……”。还有老师讲课时,提高声调、加重语气、板书突出、特别强调的地方,都应格外注意。
3.积累
相对而言,语文的基础知识散。那么只有“积细流”,才能“成江海”。 在课内,我们要留意那些琐碎的知识点,注意及时回顾和总结,尤其是有关的文学知识,对分析文章有较大帮助。 在课外也要做个有心人。汉语语言很丰富,一套、一册课本肯定不能包容。要注意从名著中,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中,从广大群众的语言中汲取精华,不清楚不理解的可以请教字典。这样,点点滴滴地积累,不仅开阔了视野,更能为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4.复习
只有掌握良好的复习方法,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4.1 善理。在复习之前,要理清本学期知识系统。比如:以画知识树的形式,归纳知识要领等,从而做到胸有成竹。
4.2 勤看。在理好的基础上,要勤看笔记,看教材中自己回忆不起的地方和知识要点,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漏缺之处予以补充纠正。
4.3 多读。光看还不行,还要多读课文、作业和练习册等。对一些重要的课文还要会背。
4.4 精练。在以上三步的基础上,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练习,以查漏补缺。
篇6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主动学习是获取知识最大的动力。相比被动学习,迫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可能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不能自主地、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去,最后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而能主动学习的学生。因为具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对学习的知识充满好奇,可以更加快乐地学习。而对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有了,也能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尝试,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来源,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有一定的保证基础。如对于知识性较强的教学课程,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尝试教学手段,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十分明显。正是自主尝试手段的教学这么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当代教育的重点和初衷,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就拿美术教育来说,其不同于主科的教育,它能培养学生的情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主学习的教学培养,可以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有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因为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更好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得到发展,这是一种学生在未来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代美术教学正朝着求立体、多层:次、重效果、讲效益的方向发展。自主学习是当今美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探讨小学美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构建以“动态、开放、参与”为特征的“自主学习”课堂,提升学生的美术素质。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由于我们过分注重:建构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过分注重教学过程的预设与控制,很容:易导致教师主宰课堂、师生“角色错位”,学生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克服这一弊端,我们近年:来进行了小学美术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小学美术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动态、开放、参与”为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取知识和创造的能力,使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的一种美术教学模式。教学中实施“强化学:生自、提供成功的机会、鼓励合作竞争、分层激励评价、引导求异求新”的教学策略。为此,我们设计了小学美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师提供材料――启发诱导――组织讨论以点导面――总结评价;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差异发展――调整完善。
三、小学美术自主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型人才。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学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实现创新。同时作为一种手段。自主学习是实现教育效率和效果的捷径。而现阶段,我国的大多小学的小学生美术学习缺乏自主性,自主学习能力薄弱。这其中与美术不是一个考试科目,属于非主科学习科目有关之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有关。首先一些美术老师自己本身对于美术的教学认识不正确,单纯地认为作为非考试科目的美术教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其次,一些美术老师的教学方法单凋、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只要完成美术作业,就把美术学习当初一种应付差事,调剂娱乐的行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最后是美术的课时较少,在有限的美术学习时间里,美术老师往往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传授,只顾着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自主体验、自主选择、自主创作的空间,造成学生兴趣不高。
四、小学美术自主学习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美术教帅的认识水平,美术教师对美术教学能否有着正确的认识,是决定其教学态度的关键,也是决定其能否积极开展自主教学研究的首要前提。基于美术自主学习教学中,一部分由于美术教师认识不正确导致的其对于自主教学的研究不积极的原因,提高美术教师的认识水平势在必行。因此,学校可以对美术教师对于小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选出优秀教师并进行表彰。
(二)以教定学。教师的立足点应从考虑“我怎么教”,转到更多地考虑“我如何让学生学习得更活、更有效”上来.要花更多的时问积极聆听、研究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有更充足的创作时问,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水平、个性特点等,为学生创设美术“自主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小组可以按座位前后4人组成,也可以通过性别、爱好、能力、学习风格的差异去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可以自由组合,尽量注意能力匹配,以便更好地开展讨论交流。
(四)主动参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情境,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要“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学生得到大家的赞赏”;要选择多变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和专注操作的状态之中,自主地探索知识、交流体验和进行创作性的实践。
篇7
【关键词】现状;原因;方法
【Abstract】Independence study is new the lesson change of a basic contents, this text is from three aspects elaborated a student independence at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study of of present condition, existence of reason, and how leading good student independence study.
【Key words】Present condition;Reason;Method
语文新课标要求三个维度的教学:(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把语文课标的三个维度统一起来,就得把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自主学习。
1.中高年级小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1、学生的自主意识方面。
学生的自我认识较弱,表现为:老师提问时,没有一个同学举手。问一问,多数同学说:没有人举手,担心自己的答案错了。还有的同学知道正确答案也不愿意举手。在课堂上,发现老师讲课中出现了一个错误,也不敢提出来,心想老师应该不会出错。上课时,部分学生总担心自己跟不上老师所讲的内容等等。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很少,表现为: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不爱发言,认为自己的发言没有意义,还有很多同学是因为大多数人发言后才不得不发言。没有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认真完成。有的是老师布置时不认真听,有的是回家后只顾着玩,认为偶尔一次,没有什么关系。批判意识不高,表现为:.对于书本或辅导材料上的参考答案,同学们没有去怀疑它的正确性;本来有了自己的想法,看到参考答案后,不作任何判断,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错的,又把答案改过来。甚至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来的问题,有时已答对,但老师再问一遍或大声地重复一遍,学生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答错了,又再考虑别的答案。
2、学生的自主能力方面。
学生不会自我激励,表现为:多数同学在学校好好学习,最主要是因为是老师的要求,或父母的要求,还有部分同学是为了考试,才看书学习。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自己已没有努力的必要。不管自己怎样努力,也不会把学习搞好。学生不会自我选择,表现为:放学后的作业,只完成老师布置的,而对于老师布置以外的,多数同学都不去管它,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就行了,老师布置的以外没有必要去学。在做作业前不会自己先复习一下课文内容,只胡乱做一通。在家里的学习时间不会自己计划,特别是星期六星期天的作业,白天的时间只顾着玩,有的要帮父母做家务,只有到星期天晚上才赶着做作业,做出来的作业质量不高。对于问题的解答方法,只要有一个方法就可以了,不再去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3、人际关系方面。
学生很少会处理人际关系,一方面表现在师生关系,认为老师都是很有经验的,而且备课也很充分,我们应该认真记笔记、做练习,不敢于提出与同学们甚至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另一方面,则表现在生与生的关系上,认为别人成绩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很大的帮助,在课上,有个同学要求上台用新的方法解题,他觉得这个同学这样做是为了:获取老师的表扬,显示他(她)的学习能力强。
2.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
这些现象说明,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已经比较强,对自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主动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批判意识均有一定的发展。不过,对于教师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学生尽管已经承认教师也会出错,但还不大敢直接指出教师的错误,表明以往教师占据课堂统治地位的影响根深蒂固。同样,一直以来成绩好的学生有意无意中领导着全体学生的言行,这一点已有所改善,但如果要彻底改变却还需要时日。从根本上说,当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自主性的表现已经比较明显,但另一方面却仍有一部分学生受外界影响,对自我的认识容易产生动摇。比较薄弱一些的是学生的批判意识。相对于自主意识而言,学生的自主能力要弱一些,而且存在性别、年级差异。性别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选择能力上。年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自我调控能力上。
人际关系是影响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自主学习不是独立学习,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时尤其要关注如何与他人合作、寻求帮助。学校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最主要的一个是师生关系、一个是生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上,教师的绝对统治地位已经不存在了,学生愿意与教师近距离地接触,在尊重教师的同时也尊重自己的正确认识与选择,但是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仍然存在,即使在学习中体现出了自主学习的萌芽,却往往不够彻底。在生生关系上,大多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都能客观地认识、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于他人的言行也能比较客观、公正地作出积极评价。 3.要成为一个自主学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转变其思想观念,几年来的主体教育实验,已经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因此重要的是继续保持、不断强化这种自主意识。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也的确存在这一问题,而且不同的性别和年级还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实践中督促学生将自己的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的言行,教会学生一些实现自主学习的技能、技巧。例如:在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自学时间,同时更应传授自学的方法,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的重点,能够发现问题,提出有创建的想法。同时,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的差异性,对部分学生应加强学习目标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需要教师进一步学习主体教育理论,继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改进,寻求更加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策略,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的方向变革。
篇8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自主学习教学反思(二)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每节课,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抓起。
问题启发,使学生思考具有方向性。在学生自学开始之前,根据教材所要解决的重点知识,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强调“用脑子读书”克服思维惰性。学生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思维上养成惰性。所以在学生读书时,要学会找关键词、学会概括段意。学生读书不是照本宣科地浏览一遍,而是要在读中思考,使脑子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亢奋状态中。
精心小结,培养思维概括性和严谨性。教师在课堂小结中,不是一味地讲,而是采取多种不同的小结形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提纲式小结、测验式小结等小结方式可交替使用。
自主学习教学反思(三)
最近一段时间,我听了很多学校的公开课。突然感觉到自己很多的不足。下面我对课堂上的学习方式进行一次教学反思。
学习方式太单调,课堂上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练,比较枯燥。而在听的公开课里,很多老师确定以小组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反思我的课堂上学生受到很多限制,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抑制,答案得不到肯定,没有成功感,形势上学生可能有合作活动,但实际上学生还是在老师的“圈圈”里转来转去,没有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主体与主导作用没有协作起来,忽略了交流协作的重要性。
篇9
一、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学习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规律、性质和联系的. ”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让学生去发现、主动获取知识.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动手操作学具,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从多渠道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训练学生的智能素养,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如:教学“9 + 4”时,指导学生在桌子上摆好9个红圆片,4个 黄圆片,然后提问:“两种圆片共有多少?”学生跃跃欲试,各自移动小圆片,并能说出“得数是13”,当再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过程. 大致可归纳为三种:(1)在9个的基础上往上一个一个地数,得13. (2)先把4个黄圆片拿1个过来,与9相加是10,剩下还有3个圆片,与10合起来就是13. (3)把9个圆片拿6个过来,与4相加得10,剩下还有3个圆片与10合起来是13. 接着请学生分组讨论,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边操作,边思考,边叙述,积极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引导他们发现什么?学会了什么?……在操作活动中,每名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摆脱了计算的枯燥和呆板,克服了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在愉快的动手操作中,兴趣盎然地自主学习知识.
二、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学习
沉默是金,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会受阻碍,束缚人的思想,不利于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疑难,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也是合作学习与广泛交流信息的有力手段. 故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合作互助的小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讨论气氛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敢于大胆发问,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论,在互相交流中表现自我,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从中解决学习上的重点、难点,概括出学习的内容和提示知识的规律. 如在教学 “可能性”时,有这样一个练习:多媒体上出现一幅天气晴朗,艳阳高照的画面,问题是:接下来的天气可能怎样?有学生说:可能刮风;也有学生说:可能下雨;还有学生说:可能打雷……老师把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进行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展示.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有的学生会想出一种情况,有的会想出几种情况. 这时利用多媒体把不同的情况一一演示出来,每一名学生看过以后都会想到有的是自己想到的,有的是自己没有想到的. 此时我让他们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相互启发与争辩中,能有效诱发学生群体的智慧潜力,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
三、让学生在联系实际中自主学习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实现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孩子们的问题特别多:“老师,你知道应怎样识别假币吗?”“外国有没有人用人民币?”……大家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在学完“1元 = 10角,1角=10分”后,引导他们思考还有没有不同想法. 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说:“我知道,1元可以换2个5角. ”“1角等于5个2分. ”……最后搞一个“今天我当家”的理财买菜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有的当营业员,有的做“小当家”,根据商品标价和现有的钱来合理购物,孩子们兴趣高涨,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开始估价、计算、付钱、找钱,把知识引向生活,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让学生在开放、动态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课堂活动的师生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人,课堂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而超出教师的预计:比如学生提出新问题,学习中闪现的创新火花等,教师要能及时地捕捉住并能灵活地调整或拓展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 教学中,我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他们提供充分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开阔思维.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时,出示:24 + 9 =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后回答:
篇10
一、营造氛围,萌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他们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要使学生萌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前提是给他们营造宽松和谐的、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迫切追求和主动学习的饱满热情,从而自然而然地主动探究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教师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发言,回答错误或结论幼稚时,不能谩骂学生、讽刺学生,使学生一直处在心理安全、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轻松的气氛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大胆地学习。
我认为在课堂上,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加强个别辅导,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让学生经常能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笑脸娃娃”“奖章”等,让所有学生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我班学生心中都明白,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机会,即使自己数学不好,仍然可以得到肯定。
比如:二(3)的学生――张景云同学,他是这学期新转进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理解能力也极差。我联系了他的妈妈,交流了他的学习情况。在他的妈妈的配合下,我发现他上数学课回答问题变得积极了,口算正确率有所提高。在最近的一堂公开课上,我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并奖励了一颗“奖章”。从那以后,该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成绩提高比较明显。
二、创设时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观察、提问的能力不同,接受知识的速度不同。在上课时,老师要改变“一言堂”的做法,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可观察的生活情境,使他们有机会思考问题。例如上完二年级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为孩子创设了一幅生活情景图,图中有5串玉米,每串6根;6串辣椒,每串5个;4棵番茄树,每棵5个;有2堆母鸡,每堆3只;有2堆丝瓜,每堆4条。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观察这张情景图,再思考如何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大胆交流想法。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只是对个别学困生作个别指导,大部分孩子在充足的时间内都能完成此项学习任务,大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动手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好奇心较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在数学课上,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操作,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处于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