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7 13:0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用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护士长;人性化管理;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其管理过程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士长是临床一线的护理管理者,其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娴熟的技术水平、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及人性化的护理管理理念,才才能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更加完善、患者更加满意。现将护士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总结如下。
1 人性化管理理念
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正视人的需求,肯定人的合理性,维护人的自身价值。实现人性化管理的关键在于要把护士当成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血有肉的人去关心,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同时创造一个能使护士实现自我价值的、舒适的展示平台,让其认识自己在护理工作中所处的位置及承担的责任。热情关心医疗对象,人性化管理首先要从形成良好的行政管理工作作风抓起,树立高效能的管理念。
2 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2.1 温情激励 及时了解掌握班组每个成员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消除护士因情绪压抑等不良因原而形成潜在的影响安全质量的因素;耐心、关心每位护士,解决护士的后顾之忧,这样她们才能安心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对高年资护士采取尊重、引导参与管理的方式;对低年资护士采取鼓励、互助、爱护的方式;下夜班坐式交班,既缓解了夜班护士的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同时提高了交班质量。
2.2 建立考核制度 鼓励护士多参与院内组织的各项比赛,同时也作为考核项目,既在锻炼中得到提高,也达到了培训的目的。对于取得成绩的护士,不但给予物质奖励,根据获奖排次同时给予休假奖励。针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提出新举措的护士,重点奖励,从而激励护士全面参与。
2.3 民主管理 护士长要听取医护人员、患者、陪护人员及来访者的建议及意见,每月做满意度调查1次,对满意度高的给予奖励,对不满意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护士长在日常管理中,依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将各项管理事务面面俱到的。不要忽略科室内他人的能力,勇于让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管理,这样更便于护士长监督管理,同时发挥了护理人员的潜能。护士长要信任身边的每一位护士,使她们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从而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2.4 激励措施 在日常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出院患者随访中,每月评选出患者最满意的护士,在科室护理人员中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风气,使每个护士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
2.5 关爱措施 在生活中注意细节,生病给予问候和照顾;家庭有困难给以帮助;工作中有困惑给予开导。护士长要规范护士的生活行为,如言谈举止、声调、语气、眼神,说话要有涵养。通过我科护士的共同努力,科室医护、医护患关系和谐,每位护士都以科为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齐心协力地做好科里的护理工作。
2.6 宽容待人 当护理人员发生差错时,除了积极迅速处理事件所带来的后果,更要找到发生差错的原因。不要一味的批评护士,每个差错的背后,定然体现了管理的不足,所以要共同检讨。同时护士长应注意批评的方式,避免打击护士的积极性,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2.7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年轻的护理人员头脑灵活,护士长应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应以公开的形式建立“护士长检查记录表”,让护士了解每日、每周、每月护士长所关注的问题,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共性问题共同探讨,个性原则性问题单独对话。避免了护士长单方面了解情况,让护士产生背后考核的想法;将班组文化建设融入到护理管理中去。
3 小结
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运用人性化管理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每位护士的积极性,使护士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护士长要在不断摸索中让她们的能力不断释放,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护士,始终让她们感到集体的重要。护士长要将护士的思想感情与护理工作联系起来,并给其创造良好的、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满足护理人员对自身价值的实现的心理需求,最终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护理团队。通过人性化管理,护理人员组成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护理团队,从而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
参 考 文 献
[1] 郑守华.人性化护理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护士研究,2007,21(11C):30753076.
[2] 付列花,李芳花.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人性化管理.现代护理,2008,8:76.
篇2
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突破楼宇自控、综合保安、公共广播、消防等众多子系统分割运行的瓶颈,使智能建筑内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与应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信息、组织与管理之间实现高度融合和协调运行,已经成为智能建筑行业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清华同方ezIBS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套件实现了智能建筑中的信息孤岛集成和能源综合管理。该系统构架同样可以适用于公共管理、税务、物业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宇通大厦集成案例
应用在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宇通大厦中的ezIBS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套件不仅实现了与消防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一卡通消费系统、考勤系统等6个弱电子系统的结合。
同时,将同方酒店管理系统紧密的结合起来。它将CS架构的酒店管理软件接入到BS架构的ezIBS系统中,仅仅通过IE网页浏览的方式,便可以远程操控。实现了远程视频监控查询控制功能,远程消防系统实时监控功能,远程报表打印功能,远程安防报警实时监控功能,远程短信发送报警功能,远程酒店查询、酒店预订功能,远程酒店客房实时监控功能,远程餐饮消费数据报表统计查询功能等。
整套ezIBS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系统于2006年4月14日由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宇通大厦验收通过,满足了业主对于系统集成的各项要求。
宇通大厦是宇通工业园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集办公、销售、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内部装饰豪华、设备设施先进,配套功能齐全,总建筑面积达2200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约100米,楼高22层,设有地下停车场。
目前,ezIBS系统正常运转,拥有授权的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操作ezIBS系统,方便快捷,足不出户便可熟知整个宇通大厦的运营情况。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案例
应用在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ezIBS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套件,实现了南京奥体中心一场四馆的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体育场、体育馆、网球场、游泳馆和科技中心五部分的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系统、监控系统等20余个子系统的结合。
基于BS架构的ezIBS系统,使用户通过IE网页浏览的方式,便可以远程操控。实现了远程视频监控查询控制功能,远程消防系统实时监控功能,远程报表打印功能,远程安防报警实时监控功能,远程短信发送报警功能,远程查询、远程场馆实时监控功能、远程设备管理功能等。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主赛场,同时也是江苏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社会事业项目,占地89.6公顷(1344.29亩),总建筑面积约为34.23万m2,概算总投资20.869亿元。智能化系统总投资6000余万。
目前,ezIBS系统正常运转,拥有授权的用户可以在作为智能化系统总控中心的科技中心进行ezIBS系统操作,方便快捷,随时可熟知整个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各个场馆每个角落的实时情况。
篇3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用电管理
1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简述
在当前的电力营销活动中,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和管理的综合性比较高的应用系统。而电力营销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一种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该信息管理系统将先进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结合,渗透到了电力营销的各个环节中,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营销的工作效率。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因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基础,所以具有非常多的优势。所有的电力营销工作能够通过操纵电脑来完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营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通过使用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够随时随地对有关的营销信息数据进行查询,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客户的实际用电情况,而且还能对一些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保证电力调配工作的合理性。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对特定的电源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收集和统计,最后可以通过使用有关的计算机技术对整体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电力企业决策的数据基础。总的来说,在电力营销中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4个特点:能够有效的处理海量的信息数据,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将业务类型进行统一;能够优化网络运行,为客户和管理者提供更高效的查询服务,减少浪费的时间;能够更加快捷地计算用电费用。
2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2.1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因为当前我国有数量非常多的电力企业,不同的电力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不同,所以不同的电力企业也有着不同的营销方式,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用电的营销也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当前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核心就是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并且能够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内部工作进行有效的调整,更好地满足当前电力企业的需要。
2.2安全程度比较高
在设计有关的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保证有关的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和需求,还要保证数据使用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对于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安全及传输安全性也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严加规范做好各项安全保证措施,保证访问数据时的安全性。
3信息系统中电力营销的应用
3.1有关客户服务的应用
在用电管理中使用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客户服务工作主要是电力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联系,增加客户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的硬件系统。供电企业和客户之间更加直接地信息交流,也便于用户表达自身的意见。在有关客户服务方面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客户需求有关的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为日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用电客户可以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出建议,然后用电企业通过系统向客户进行反馈。
3.2有关营销活动的应用
在实际工作管理中,电力营销也与客户服务有着一定的关联,企业中的营销业务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更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在电力营销中,最主要的营销业务就是受理相关的业务,抄表核算以及售电情况和计算电费、安装线路,变更用电通知等多种业务。此类方面的业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收集量,还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更好的分类和储备,保证能够更加快速高效的处理业务,使电力业务中的部门也能够对数据及时进行共享[1]。
3.3管理质量方面的应用
在有关电力营销质量的管理中,应该加强对营销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以及技术方面的管理力度,保证不出现任何失误和差错。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有关工作出现问题,质量管理都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并对其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对于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应该立刻向上级部门汇报,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的扩大。
4电力营销系统的具体应用
4.1信息系统介绍
当前很多供电企业的营销部门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都在使用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当前的电力营销系统当中,传统的工作人员计算电费的方式被颠覆,减少了人力资源的开支,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错误的发生率,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电费合算的准确性。虽然使用电力营销系统具有较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1)在对用电用户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当中存在着数据信息不完善的现象,而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也只是对一些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并没有对用电客户的信息进行收集,不能有效反应所有客户的使用信息[2]。2)相关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当中的数据不能及时进行共享,有关的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资源也不能得到及时反馈。3)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并不能集中对日常的业务进行处理,而且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也存在比较混乱的情况,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便,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业务信息传递工作的正常进行。4)信息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并不能实现对业务全流程的监控核管理,有一些特殊的工作还需要在人力资源的帮助下才能正常进行,还有些甚至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数据进行备份。
4.2客户关怀系统
电力营销当中的客户关怀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加强用电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的联系,能够更好地促进两者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客户关怀系统当中有主要分为抄表系统,电费核算及账务方面有以下工作内容。1)有关抄表系统的应用。在用电企业中,查表系统能够定期对电表中的数据自动的进行记录和分析,利用已经合理计划的日程进行自动化抄表[3]。此种自动化的抄表方式解决了传统人工抄表当中时间不准确的问题,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2)在系统对电费进行自动合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的有关技术进行自动核算。此种核算方式不仅有效的减少了时间的浪费,还提高了合算的工作效率。此外,在对电费进行合算的过程当中,此种系统还有冲销功能,用电客户可以不需要进行手工操作,系统能够自动对电费进行退补[4]。而且在对电费调整的过程中,还能够自行对数据进行调整,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调整中存在的问题。3)信息管理系统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收费和账务方面的工作。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的分析,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检测和收集。而且信息系统还能及时对用户的应收电费进行统计,有效避免发生错收电费情况。此外,系统还能够用电自费进行适时的管理,加强了电费管理的可控性。
篇4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学校有三要素——行政管理、教育和研究。三要素中,行政管理是高校实现其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及科学管理方法的逐渐来袭,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准备。
对高校行政办公实施绩效管理,既是突破旧的管理模式,增加学校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高校行政管理办公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最终可以促使和引导学校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达到双赢的状态,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与国际接轨,实现靠近、比肩乃至超越国际名校的战略目标。
2、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应用现状简析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高校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行政人员的行为,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高校在发展战略既定的前提下,遵循目标管理原则来构建行政办公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样更容易调节和带动全体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理效率将会明显提高。
2.2应用问题分析
在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目标管理法中,绩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当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综合体现在两端环节(岗位分析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忽略,中间两环节(绩效计划和绩效考核)实施不到位,这样绩效管理实施中,没有形成持续推进的循环,由于没有了“根本”,中间环节实施起来也就难免流于形式。实施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包括:
2.2.1应用岗位职责不够清晰
绩效考核的依据是绩效标准的制定,而标准的设定依据是岗位分析,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实施过系统的岗位分析的院校为数不多。不做工作分析,那么岗位的职责就界定不清楚,绩效考核就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依据。
2.2.2对考核定位存在模糊与偏差
考核的定位,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解决什么问题。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目标上,对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
2.2.3缺乏绩效反馈与沟通
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在行政管理中实施了绩效管理,然而实际收效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大多数止于绩效考核阶段,并没有延伸到罪关键的应用阶段,更有甚者,某些高校行政管理中,对绩效考核结果采取保密状态或者选择性公开状态,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地影响了被管理者的参与兴趣,对工作的改进与绩效的提高根本起不到积极作用。
2.2.4缺乏开放式的持续改进的战略思维
当前,绩效管理方法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实施应用中,往往将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视作一个“闭合环”,即将岗位设计、绩效制定、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运用这四大步骤作为一个完结项目,绩效管理缺乏整体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简单分析,绩效管理只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个阶段性的工作项目,则对于我们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而言,明显是舍本逐末。
3、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应用举措
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绩效管理亦是如此;而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将高校行政管理的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绩效问责作为对绩效管理整个项目的监督,更是提升整体提升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1服务第一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在岗位分析、制定绩效阶段,必须正本清源,将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摆在基本职能的首要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
行政管理既有管理的职能,又兼有服务的职能。服务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活动的根本和最终的目的。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员自我定位失当,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务意识淡薄。
3.2动态绩效管理
动态管理是一种基于辩证思维的管理观和方法论,是最能挖掘组织潜力和应对外界挑战的新管理哲学。高校行政管理的动态管理是值得进一步认识的重要方面。动态管理为当今高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由于高校必然会受到校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也对学校目标的制定与达成和各种管理都产生动态影响,因此,高校行政办公的绩效管理必须遵循动态管理原则。
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中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只有在动态管理的框架内才能得以妥善解决。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不仅要注重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更要注重对现状和未来能力发挥态势的考察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最后,动态绩效管理确定目标的合理性在于达到组织、个人与社会目标的统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在宏观的动态把握下富有活力和生机的管理体制。
3.3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核心。要使绩效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绩效沟通犹为重要。
第一,重视绩效沟通、建立沟通制度。高校的行政管理层要明确绩效沟通在行政人员绩效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绩效沟通作为提高行政人员工作绩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第二,建立开放式的绩效沟通网络。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是一种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目标要求高的活动。为了提高管理绩效,有必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全通道式的绩效沟通网络,使得被考核人员、制定战略的高层决策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线行政部门、其它的行政部门之间实现全方位的沟通。
3.4绩效问责
高校问责制是指以绩效为核心,对高校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高校问责不仅是高校稳定与发展的一项保障制度,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校公共服务以及增强高校回应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通过绩效评价对高校校长的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管理实践。当预期的绩效没有实现时,校长就有可能被董事会解雇。这是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绩效问责的一个具体层面。而在我国,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高校利益主体地位的法律缺失,致使高校一方面以同体问责代替多元利益主体问责,另一方面内部问责又流于形式,甚至出现问责主体迁就问责对象的现象,从而偏离了高校问责制的航向,大大弱化了高校问责制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法人治校”理念下高校内部权力的错位与失衡,导致内部权力无序,直接影响学校绩效难以满足相关利益者对高等教育办学的公平、效益、质量的利益诉求。其结果是,法人的权责不对等,高校自治主体不明确,容易产生权力的泛化和责任的边缘化,最终难以落实高校问责。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要走出上述困境,必须健全、落实高校行政管理绩效问责制度。绩效问责结果不仅是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担负各项任务的监督,而且对于维持现状和有过失的高校行政管理者应予以追究,从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组织和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3.5持续改进
由于当前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特别是绩效管理的非连续性问题多有发生,改善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就是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用继续改进的原则来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设计成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工作环,这样才能使得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获得不断地提升,而不是阶段性提升。
篇5
关键词:精益化管理;精益理念;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电网公司的不断进步,也对目前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只有不断推进并且深化精益管理工作,才能够以管理效益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形成电力企业利润创收与工作质量的双重提升。本文将以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应用精益化管理的基本内涵为着手点,针对目前的实际发展状况,从而提出加强精益化管理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相应应用。
一、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应用精益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精益化管理的基本概念就是指精简管理工作,避免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浪费,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创新与创造能力,以此实现发展质量与投入产出效率的最大化提升。而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应用精益化管理不仅仅是在基于“十二五”的成果下[1],而成为的“十三五”继续进行的规划改革重点,同时也是目前电力企业针对自身的营销现状,所应该作出的顺应时展潮流,促进电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决定。
事实上,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应用精益化管理能够让电力企业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创造能力,促进基础管理工作的系统化与科学化,同时从体系机制的角度进行相应的完善,让不同的工作环节都能够实现协同高效工作,促进精益文化的相应形成,促进指标的提升与进步。实现电力企业的战略化发展,给予企业一定的管理方向与管理标准,电气企业的发展才会更具有方向性,各个环节才能够更加规范明确。
二、加强精益化管理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在电力营销质量方面进行精益化管理
事实上,目前的电力营销质量还不能够满足其发展要求,供电服务水平以及市场经济环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目前的电力营销质量。所以需要在电力营销质量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电力营销上需要全面推行两类业务,加强其管理智能化与精确化,对于生产模式也需要进行优化,优化“6+1”的信息系统,降低人力成本的浪费,前期的投入代替后期的持续投入,从宏观角度上看依然实现了更少的资源的投入。以项目管理机制为例[2],电力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之中,需要利用机制的完善来实现项目进行的规范性,从立项开始,就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批,科学有效地针对项目的可实行性进行精简,促进项目流程的完善,科学进行项目评价,强化对于项目的设定标准,从而实现项目施行,项目考核验收以及项目的固化等,只有促进了精益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与应用,才能够促使专款专用,提高对于电力营销质量精益化管理的认识,另外在电力营销质量方面进行精益化管理也需要有相应的保障工具,可以利用精益项目库、标杆评价标准、运营管控平台、年度绩效评价、成果会等多种方式,实现对于电力营销质量的相应保障。从质量角度进行着手,降低人力、资金以及时间损耗的同时,能够以明确的绩效指标来实现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对电力营销差错的精益化管理
建立科学的差错评价系统,分层次设置好每个营销岗位和节点的差错数据,让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心中有把尺,时时心中有红线”。以往的差错管理均比较粗略,经常的屡改屡犯,屡犯屡改,始终不得突破,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员工对差错认识不足,差错改进方法针对性不强造成。例如面对客户投诉问题,如果只是表面追求客户满意而解决问题,而没有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性原因,那么反而会形成同类投诉案件增多的恶性循环。形成自动分析差错问题,对差错问题进行精益管理,将会突现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给予重点解决,面对一些边缘差错问题也能早作防范,避免了重复犯错的可能。最大限度的优化人为可控差错和管理可控差错,才能使营销管理日趋完善。
(三)电力营销管理创新方面进行精益化管理
电力营销在管理过程之中,榱烁好地实现精益化管理,需要实现业务的创新,从而促进应用的推广,带动整体企业的发展,在目前的生产模式之中引用先进的技术,并且去拓展业务领域。目前电力营销的主要业务还停留在供电的主要业务上,所以推进新业务与新领域的开拓[3],能够为电力营销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说在汽车产业之中发展电动汽车,或者是产融结合业务创新、业务协同创新等,通过其业务创新来带动企业的精益化转型,贯彻落实电力营销创新方面的精益化管理。探索“互联网+”新模式,不断吸聚新方法导入营销链条,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让电力营销与互联网在现有基础上再深入融合。
(四)对于电力营销人才的精益化管理
在对于电力营销人才的精益化管理方面,可以设立精益人才机制,在选拔环节、培养环节以及认证环节都都要进行完善,提升对于人才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完善对于人才的评定与资格认证体系,培养精益骨干以及精益员工,起到范本推广的作用,采取推广范本的方式,来实现对于日常管理工作的示范作用,对于领导干部与管理人员都要进行相应的精益化管理培训,才能够使精益管理观念真正推行深化,实现员工参与率的提升。另外为了更好地促进营销人才的进步,提升工作效率,可以通过设立达标激励机制,来促进精益化管理与绩效体系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工作人员的全部覆盖,才能够带动管理行为的变化与改善。
结语:
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对于精益化管理的理解、深化以及应用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电力企业需要正确认识精益化管理应用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科学的指导进行机制体系、评价标准、思想建设、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的改善。真正促进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兴玉. 电力营销中线损异常的成因和精益化管理的有效策略[J]. 山东工业技术,2016,(24):181.
篇6
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是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还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残酷激烈,企业营销管理的工作日益凸显。
1.1分析市场机会
为了能够挖掘市场机会、占领市场份额,企业需对自身行业的微观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进行市场调研与具体分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分析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与发展方向,把统计方法作为提供统计调查数据的营销管理主要方法,对市场资料进行统计、整理、汇总和分析,并如实地分析市场现状和评估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发展机会,分析企业产品经营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针对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运用统计分析中的市场机会层次分析模型,辅以企业营销管理人员,做出对企业最适合、最有利的营销策略决策。
1.2实行市场分析
进行产品市场营销主要包括产品市场需求预测、进行产品市场细分及选择目标市场和实行市场定位。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即是运用统计、回归分析,预测产品市场的需求规模及制定产品的经营目标;产品市场细分研究即是指以一定的基础数据和变量为前提,来把市场细化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由于消费群体的需求具有相似性,即某个消费群体中的消费者,具有相似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把具有这种相似性的消费者再次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相类似的消费群体,进而实现了对具有一定个性特征的群体进行了市场细分。与此同时,在进行市场细分过程中采用的统计学模型有:
(l)因子模型。企业在进行产品市场细分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市场细分变量数据,因子分析模型可以确定、分析出各变量数据的重要程度,以此作为细分市场的重要依据。
(2)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又被称之为群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性统计方法。聚类分析模型首先是把每个样本当作一类,然后分析样本与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再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分为一类,最后计算、分析出新类与其它类之间的不同,把近似者进行合并归类,每合并一次便减少一类,直至所有相似样本都合并成一类为止,进而对消费群体实现精谁性划分,实现对市场的细分和谁确的定位。
1.3确立营销组合策略
确定营销组合策略是指企业以目标市场的为基础,对企业产品的质量、包装、服务、价格、流通渠道及广告等影响营销环节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优化营销策略。首先,要在产品设计初级阶段,依靠统计方法提供出相关计划和实现控制的具体信息,规划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规范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和营销管理策略;其次,要在产品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根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因此,在各营销策略中运用统计的方法实现对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和实际成本的衡量和分析。
2统计分析
在企业营销管理运用应采取的保障措施企业在实施营销管理时,要做到正确选择统计方法,将统计分析切实有效的贯彻到企业营销管理当中,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l)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管理基础。
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一项重要工作,而良好的管理基础同样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统计分析与管理相结合应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2)正确的应用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贯穿于企业营销管理的整个过程,且被列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统计分析的正确应用,对企业决策者、各部门管理者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统计分析应由营销管理部门与统计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实施。
(3)增强企业对统计知识的培训。
篇7
关键词:知识管理;供应链管理;策略
供应链管理是指运用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为目标,在整个供应链系统,包括产品从原材料阶段一直到最终交付用户的过程,对与产品相关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及业务流进行计划、协调、组织、执行和控制等的管理活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作为一项资源,正在改变着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并迅速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知识管理概述
(一)知识的类型
知识可以广泛地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易于与他人交流,而且易于理解,可以编码,用系统、正式的语言传递的知识。典型的代表如“知道什么(know what)”类知识。
隐性知识是个人的、与特定语境相关的知识,泛指技巧形式、能力或技术性的知识,如知道如何去做(know how)。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经验知识,其中有许多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让人能够容易理解地表达出来,而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和交流,从而达到“传情达意”的传播知识效果,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知识称之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其难以交流的特征,它产生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以经验知识为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隐性知识可归纳为:在具体实践性的活动中产生的、与组织中人力资源紧密联系的、以经验为特征的难于理解、表达和交流的那部分知识。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这个过程称为内化过程,它是主体学习、利用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这个过程称为外化过程,如研究部门或专家在内部创造和开发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经过创新、分析和提炼,形成对组织有价值的知识并录入到组织的知识库中。通过隐性知识的外化,可以将分散在员工头脑中的零星知识资源整合成强有力的知识力量,从而达到充分运用智慧的目的。隐性知识的具体外化不断丰富着知识主体的显性知识库,而组织的显性知识则是隐性知识存在的土壤,两者相互转化、不断循环,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升。
(二)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执行基本的管理职能对“概念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包括了对信息、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储存、新知识产生、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知识资产的形成和运营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的管理。换个说法: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并作出最恰当的决策,使企业具有智慧并提高企业的智商。
总的来说,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二、知识管理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应用
(一)供应链环境下知识管理范围的延伸
在供应链环境中,对知识的理解要跨越单个企业的范围,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即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这样的一个网链。
这种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是指供应链上各组织内的显性知识及隐性知识通过各种共享手段为供应链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供应链的共同知识财富。例如,供应链中某个组织中员工个人的知识(可能是信息、经验、想法,或者只是一种灵感)通过各种共享手段(如知识共享平台、会议或团队学习等)使个人知识为供应链集体所共享,在共享的同时,经过员工共同的讨论、分析、修正,原始知识得以进一步的扩大和创新,知识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最终成为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知识财富。
(二)供应链上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共享
供应链上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链上节点企业的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十分重要,其本质是一种使知识能够被组织内的其他人利用的行为。它通过把知识从个人转移到组织,然后转变为组织的经济与竞争优势,从而转变为组织的知识财富,提高组织的智商。
供应链是由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组成的,各企业都包含了自己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如何将各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提升为整个供应链的显性知识并共享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庞大的问题。
(三)建立供应链的知识管理系统
当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员工离开企业时,有可能造成知识供应链的中断,对企业和供应链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有必要建立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对于供应链来说,更有必要建立供应链的知识管理系统。
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知识创新与运用的效率、使供应链成员间的知识水平达到协调与优化。通过供应链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结合,有助于企业同重要的顾客或合作伙伴共同创建延伸的运行环境。同时,通过延伸的知识管理,企业创建涵盖顾客、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知识网络,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收获,在创新、产品开发和交易过程中取得领先地位。
知识管理思想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对一般业务信息和企业知识进行集成共享,在完善的供应链知识网络环境下,实现供应链总体效益最优。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内外知识的收集整理。将企业平时办公中所产生的知识用标准的数据格式收集起来,然后通过文件数据库将所有的文档统一归入系统平台,即知识库,借助数据连接功能使其与系统中其他应用数据库连接起来,从而完成知识管理数据库中数据管理的统一。
2、物流知识管理。在传统的供应链中,由于受到信息交流的限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物流活动,同时,传统的物流过程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经常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随着知识管理的运用,客户的需求、供应、配送的信息都可通过知识网络得到体现,供应商可以实现敏捷供应,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
3、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由于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需求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供应链效率要素之一就是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并进行创新。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强调员工知识的更新,定期组织培训,鼓励员工学习,不断深化企业的知识,提高企业的智商,从而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由于不断吸收新信息、新知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就能走在时代前端,并能随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使企业能够有效把握市场机会。
4、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传统供应链上的节点物流企业大多需要置备大规模的仓库设施,以满足客户的需要,这样往往导致组织松散,机构庞大,难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保证及时、安全、经济地将商品送达顾客方,有必要对现有物流企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技术改造。通过供应链的知识管理,物流企业可根据商流的供求特点将分散在各地、分属不同系统的物流设施和资源通过虚拟企业连接,经过科学规划重组,发挥物流设施和服务优势,扩大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优化供应链,完善服务水平。
三、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知识管理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着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保密、协调、开放及共享的原则,本文提出几项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这些策略有待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的研究完善。
(一)建立供应链统一的数据平台、知识库,使知识编码化
由于各个节点企业在供应链上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且较为分散,经营行为具有独立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供应链统一的数据平台及知识库,使知识编码化。
(二)建立和完善知识网络
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是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核心,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式是在供应链内建立交流的网络,将各成员的知识源通过网络联系起来,同时提供电子邮件、短讯、音频或视频会议、即时消息(在线沟通)等多种媒介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管理沟通。联系越广、越有效,知识就能得到越多和越好的共享,而这又反过来意味着知识得到了发展。
(三)建立信任机制
只有创造信任的气氛,才能发挥知识管理的效用。建立信任机制的目的就是在一定的机制保证环境下,使供应链各参与节点企业在保持自己的核心知识,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参与供应链成员间的知识共享与交流,在交流与共享知识的同时使自身获得新的知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因此,必须培养和维护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信用,使供应链成员充分认识到以信用为前提的知识共享能够为它们带来高于以往的合作收益,从而提高自己的施信和受信额度,尽可能实现知识在供应链企业间的充分共享。
(四)改善企业组织结构
要使知识共享在企业内部不受任何约束和障碍,使之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需要对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做一定的调整。
首先,组织管理者思想要开放,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勇于改变管理模式,由监督转为激励,由命令转为指导,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
其次,要突破“面子”问题,任何人的知识都不是完全的,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共享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暴露自己的知识差距对许多知识员工特别是已经成为专家的高级知识员工,存在着“面子”的挑战问题。要突破这个“面子”,就必须创造一种组织环境,使组织的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贡献知识与人共享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再次,改变知识“富者愈富”的现象。在企业内存在的一些难度较大或者较新的专业知识领域,企业需要聘请专家或偏重于企业内专家级的员工,如果长期在该领域过分依赖专家,那么就减少了企业内一般知识员工学习和共享知识的机会,使得专家愈来愈受到重视,而一般知识员工得到的知识共享机会相对较少,对知识共享文化的形成非常不利。
(五)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内部,一名掌握很多知识的员工将自己的知识共享却没有在企业内得到任何正面的反馈,无论如何对这名员工都是一种打击。因此企业内部需要建立一种针对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使得将自己的知识共享的人会有相应的回报。在供应链中,各个企业通过自身独特而他人无法复制的知识在供应链中获得强势地位,把自己独有的知识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企业行为方式相悖的。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会抑制企业共享知识的意愿,破坏整条供应链上知识共享的氛围。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如何管理和利用好企业的知识资源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新课题。知识管理将成为供应链的一个新的管理内容和发展方向,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将从信息集成转移到知识集成。可以预见,在知识经济社会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功能将进一步扩展,即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入其管理范围。
参考文献:
1、王骏.供应链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7.
2、万君康,梅小安.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及其绩效评价[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林榕航.知识管理原理[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4、夏书章.知识管理导论[M].武汉出版社,2003.
5、盛小平.知识管理:原理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篇8
【关键词】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管理护理
管理(NursingManagement,NM)是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作为主要目标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对护理管理是这样定义的: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及社会活动的过程。风险管理主要针对经济纠纷及经济危险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换一种说法就是对经济风险的发现,处理及评估。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也就是所谓的医疗风险管理。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通过系统全面的设施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率,减少医护人员或者医疗器械对患者或者他人所带来的损伤,并降低经济纠纷和法律诉讼。医院通过合理的方法和安全的防范措施,使医疗风险降到最低。目前,国外对于这一领域相当重视,而我国目前为止,不管是对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理论还是其应用方面都有些欠缺,尤其在风险管理这一块很薄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相关法律条例的逐步出台,我国在这一领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1护理管理中的风险识别
护理管理中的风险识别是有效降低医疗风险的第一步,有效的识别并对护理管理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医护人员尤其护士,经常被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进行投诉,有时可能一不小心贴错了标签,也有可能因地滑而遭到投诉,种种事例举不胜举。200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急诊科和产科的护士被投诉率大大提升。通过这份报告,提醒我们要加强护理管理和风险管理,并对医疗风险进行识别和归纳分析,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其发生率。也可以对风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再者也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分类。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一个方法制度,让每一个医护人员认真了解并防止其发生。也可以对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的相关理念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通过有效途径进行宣传,大大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
2护理管理中的风险评估
护理管理中的风险评估是指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或者风险所造成的意外损失达到什么程度进行评估。也是对医疗风险的一种定量描述,将所可能出现的风险可能性大小按一定的等级进行描述,并且对所出现的护理风险的类型及种类分门别类的进行归纳和汇总,例如甲、乙、丙、丁依次划分。也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度分级划分,Ⅰ、Ⅱ、Ⅲ级别等。对于护理风险来说,定量分析和定量描述可以很好的控制风险的发生。从护士的角度来说,例如美国护士来说,如果遭遇投诉在保险范围内,保险公司将为其支付律师费,旅途出差费,医疗检查费等等费用。而从医院的角度来说,如果不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且其保险金额过少,那么医院所承担的风险和所承担的经济损失将会颇为严重。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医疗风险的定量分析很有应用前景,目前也出现了很多定量分析软件。例如OAOSIS软件和QISMC软件等等都是针对医疗风险的定量研究,是美国卫生管理部门所开发的专业软件。目前,科技越来越发达,不久的将来医疗风险评估应用软件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而我国医疗风险这一领域需要大大增加关注度,并积极引进相关的技术,使我国护理管理的风险管理系统越来越完善。
3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处理
3.1风险预防风险预防是指在对护理风险产生一定的了解并对其有一定的评估水准,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预防。根据对护理风险的理论知识掌握之后或者查阅大量文献对其进行一定的了解,可以对医疗人员或者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养教育,除采用正规教育途径外,也可以上网查阅相应的资源以供参考。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教育培养,并相应的进行法律规范的教育,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最终目的是通过预防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3.2风险处理风险预防是一方面,而风险处理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医院内部直接处理,还有一种是通过保险公司进行间接处理。直接处理是指当出现医疗风险后,医院滞留给自己,风险越大,那个损害资金越多。而间接处理则是一种很常见的处理方法,如果出现护理风险,这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资金问题则可以由法庭出面,由保险公司直接赔偿。风险处理大部分都会涉及到法律问题,所以对法律的掌握是极其重要的,学会用法律作为自己的保护武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是很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对其进行概念的理解,还要对其应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目前,国外做的很好,不管是在宣传预防管理方面,还是在应用管理方面,以及监督管理方面做得很完善。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做的还不是很好,还不够重视,所以我国不仅要积极学习其理论知识方面,还要积极引用技术应用方面和管理监督方面。从各个方面降低护理管理中的医疗风险的出现,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作者:王琼芳 郑尚兰 沈丹 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草堂消化科
参考文献
[1]刘莉.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
篇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口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笔者所在科2012年1月-2014年收治的口腔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1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诊疗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58例在此基础上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事故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和实施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诊疗管理和消毒质量的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三项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为20.6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45%;且其护理满意度为84.4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5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口腔;护理管理;风险管理;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口腔医疗技术显著提高了各种口腔疾病的治疗效果。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1]。为了对可能造成医患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和识别,并采取对应的措施,即风险管理[2]。这一管理贯穿于口腔诊疗过程的始终,为了探讨它在口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随机抽取了116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科2012年1月-2014年收治的口腔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16例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均知情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社会伦理学要求,并根据其诊疗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18~76岁,平均(36.95±10.23)岁。观察组58例,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19~75岁,平均(36.27±10.45)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在基础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行风险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训练
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树立护理人员的信心,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进行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指导,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3]。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实行人性化搭配,合理配置人员,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消除多种安全隐患,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加强对口腔科中各种风险的学习,使全体护理人员都能明确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和流程,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促进本科室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区分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科室护理的现状,积极采纳护理人员好的建议,实现全护理过程的质量控制。
1.2.3制定完善的保洁管理制度
对于长期使用和经常在空气中暴露的小器械和用品,做好防护措施,加盖保护膜,避免被污染。诊疗室内的桌椅、地面应该保持干净和整洁,每天早中晚对操作台进行消毒,并配合紫外线进行系统性的灭菌处理[4]。如果医疗器械经常接触患者的伤口,先用流水清理之后,再用消毒液浸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通过高压蒸汽灭菌器行二次消毒灭菌处理。
1.3观察指标
采用医院自评量表,对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诊疗管理和消毒质量等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评价和对比,同时观察其交叉感染和护理纠纷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再使用调查问卷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85~100分为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其中满意和基本满意为满意度统计范围[5]。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数据包软件对本次研究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和实施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诊疗管理和消毒质量的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三项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为20.6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12,P<0.05)。
2.3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4.4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2,P<0.05)。
3讨论
在口腔科的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贯穿其中。为了保护自身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就需要护理管理从多个方面进行把控,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训练,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完善的保洁管理制度,实现护理安全。在本次研究中,和实施风险管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诊疗管理和消毒质量的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三项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为20.6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45%;护理满意度为84.4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5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风险护理管理的优越性。综上所述,在口腔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事故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珊珊 谢丽 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参考文献
[1]王永莲.口腔内科门诊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1,26(Z3):125-126.
[2]金迎春.口腔门诊护理安全及风险管理[A]//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2:3.
[3]吴春芳.探讨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7(6):194-195.
篇10
护理细节管理是医院细节管理的子系统,对护理细节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能否提高,医疗安全能否保证,患者能否满意,其作用举足轻重[1]。在病房管理中,护士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即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在病房管理中,引入细节管理,创造出具有细节管理特设的新型护理模式是当今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病房管理成功秘诀,现将细节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 细节管理在入院时应用
实行首诊负责制:首接负责制是为了避免患者到病房后无人过问,无人接待的事情发生,即第一个接到患者的医生和护士为首诊医生和护士,负责接收患者,与办公室护士联系好病床将患者引到床位,并让其稍等。经管护士见到患者作自我介绍,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尽快请示医生进行诊治疾病,用医护人员的热情服务减轻患者入院时紧张心情,消除陌生感。
2 住院期间的应用
2.1 将人性化管理融入病区管理 从入院那一刻起,我们就要把患者当作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来关注,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宣传安全措施,为患者增加防滑、防坠床措施,病房的厕所有安全防滑措施与警示标志,努力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满意的服务。
2.2 将语言沟通贯穿护理工作中 病房应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尽可能体现温馨和舒适的环境,每位护士明白言由心生,每位护士对患者不可直呼床号和姓名,而应使用尊称,工作中做到“七声”即患者来时有迎声、治疗时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与患者合作有谢声、遇患者询问有应答声、接到电话有问候声、患者出院有送声。提倡微笑服务,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3 基础护理的细节管理 在对患者进行灌肠、导尿、备皮等护理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用隔帘遮挡患者;为患者做完操作应为患者整理好衣服,摆好并盖好被子,切不可忽略一些细节。在晨间护理时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要,及时得以解决。
2.4 规章制度落实好细节管理
2.4.1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实行口头与床边交接班相结合,要交病情、治疗、护理、各种管道及特殊治疗,做到床头看清,口头交清,书面写清。护士交接班时要与每位患者的眼神有短暂的交流,对患者的陈述认真倾听,如当时不能解决的即时向医生汇报,对危重患者及特殊患者要详细交接,必要时记录。
2.4.2 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对违反查对制度的事例组织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对新入科同志组织认真学习,并加以监督力度。有资料显示: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擅离职守不仔细观察病情,未认真执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医疗侵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护士长要把此项工作检查纳入重要工作抓,随时查,防患于未然。
2.5 医疗收费细节管理 收费准确性能使患者及家属信任医院收费工作,我院实行“医星”信息系统,实行全院计算机联网收费,保证了医疗收费及时性,科室定专人记账,并建立科内记账项目表,保证收费准确性,杜绝医疗收费漏收和延误现象发生。对患者“一日清单”发放前做到认真核对,并对家属或患者疑问及时答复,对经济困难者及时反馈到医生处,协助患者及家属承受最佳治疗方案,减少赖账及拖账现象发生。
3 细节管理在出院时的应用
经管护士接到患者出院医嘱后,做好出院指导,详细介绍出院的疾病健康指导,并给患者留下联系电话及复诊方式。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患者出院2~3天给予电话回访。
4 小结
通过患者住院期间不同时期的细节管理,使护理质量大大提高,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