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范文

时间:2023-03-13 16:3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资源利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资源利用

篇1

1.1可行性

1.1.1工程条件经过近60余年的河湖治理,特别是随着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的陆续完成,山东淮河流域整体防洪能力大幅提高。目前沂沭河水系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南四湖整体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局部达100年一遇。山东省淮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初步建成,为实施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提供了工程条件。

1.1.2水资源禀赋条件山东省淮河流域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湿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年降水量呈由东南至西北递减的特点,沂沭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803mm,南四湖流域为684mm;降水的年际之间变化幅度也较大,丰枯比210以上。降水年际变率大,连涝连旱现象时有发生;年内变率大,则表现为春旱夏涝、秋后又旱的灾害演替规律。径流与降水发生规律基本一致,但由于受下垫面条件的强烈影响,径流的地域分布不均匀性比降水更大,年际年内变化更为剧烈。沂沭河水系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为45116亿m3,占全省总径流量的2217%。据近45年实测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沂沭河多年平均出省境水量为22186亿m3,其中主汛期(7月-9月)为16138亿m3,占全年的71156%,有的年份超过90%。南四湖是南四湖流域洪水的唯一承泄区和重要的水资源调蓄区,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场所,据近45年的实测资料分析,多年平均入湖水量27113亿m3,其中汛期入湖21128亿m3,占全年的7814%;多年平均出湖水量(出境水量)16157亿m3,其中汛期出湖水量11158亿m3,占全年的6919%。综上所述,山东省淮河流域汛期大量弃水为洪水利用提供了资源保证。同时也正因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事实,为通过优化和合理调控水利工程运行方式,挖掘洪水资源利用潜力成为可能。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和3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的普及,目前中国在雨洪监测与预报、复杂系统洪水行为模拟,以及决策支持平台建设和应对风险的紧急处理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实现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目标提供了技术条件。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以及由此带来的次生水问题的频繁出现,水利部和国家防办在研判宏观形势,认真总结治水经验,全面分析水资源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矛盾的基础上,开始逐步转变治水思路,提出由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纯获取防洪减灾效益向既满足防洪减灾要求、又实现雨洪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的转变。

1.2必要性分析

1.2.1实现区域内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需要沂沭河水系现状年(2007年)及规划水平年(2020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供水组成中以当地地表水为主,均占到总供水量的87%以上;当地地表水开发利用率50%左右,地下水开发利用率较低,现状年1712%左右。沂沭河流域水资源总体上相对丰富,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存在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较大潜力。对于南四湖水系,在多年平均年调黄河水量1312亿m3基础上,现状年(2007年)缺水率在10%以上,引黄水占到该流域总供水量的2412%;通过引黄1511亿m3,引江水1135亿m3,规划水平年(2020年)供需基本平衡,外调水占该流域总供水量的2517%,地下水供水量均占到42%以上,地下水开发利用率较高。为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10年山东省水利厅颁布5山东省2011-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暂行)6,加强了地下水特别是平原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控制力度。因此,南四湖流域水资源供给受到多种条件约束,考虑到鲁西南未来发展的强大后劲,区域水资源供需形势将更为严峻,存在实施洪水资源利用、补充水资源供给的必然需求。

1.2.2降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压力的需要根据5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省续建配套工程规划6,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将于2013年底启动运行,每年10月至翌年5月份,该工程从骆马湖逐级提水至南四湖,经南四湖提水至东平湖,然后通过引水渠道为山东半岛地区供水。若能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在淮河流域实施洪水资源利用,将汛期部分洪水转化为可资利用的水资源,既可缓解省内水资源短缺矛盾,又可降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运行费用,提高全省的水资源供水保证能力。

2山东淮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思路

2.1山东省水网建设规划从山东省全省角度来看,鲁北平原区降水量偏少,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生态系统脆弱;半岛地区为国家规划建设的/蓝色半岛经济带0,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强烈。为科学盘活全省水资源量,提高水资源总体保障能力,山东省政府提出了现代化水网建设规划,目前正在全省论证实施。现代化水网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以南水北调东线、胶东输水干线为主动脉,以沿线河流、渠道为经络组成的覆盖全省,横穿东西、纵贯南北的/T0型水资源骨干网络,如图1粗黑线所示。图1也展示了依托/T0型骨干水网的沂沭河调水线路,在山东淮河流域实施洪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工程布局。山东省淮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基本思路是,在充分挖掘沂沭河水系、南四湖水系自身洪水资源利用潜力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沂沭河水系、南四湖水系与受水区山东半岛与鲁北平原区的降水遭遇概率,以及实时水雨工情,择机调引沂沭河水系的水资源至南四湖,然后输送至山东半岛及鲁北地区。

2.2沂沭河水系洪水资源利用思路沂沭河流域多为山区,利用水库拦蓄洪水是沂沭河水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流域内现有大、中、小型水库共1170座,总库容40105亿m3,兴利库容22163亿m3,其中大型水库9座,控制面积580313km2,总库容27193亿m3,兴利库容14199亿m3;中型水库26座,控制流域面积107012km2,总库容5.64亿m3,兴利库容3102亿m3。在沂沭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上,先后兴建了低水头拦河闸坝21座。因此,依托水库(群)实施洪水资源利用,是沂沭河水系洪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式,其可行途径具体包括,利用天气雷达等新信息源精确预报水库入库径流、水库汛限水位分期运用、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以及水库群联合调度等方式。

2.3南四湖水系洪水资源利用思路南四湖是3117万km2汇水面积的唯一承泄区,53条河流汛期洪水集中入湖,南四湖调蓄和下游泄流能力有限,洪水易涨难消,洪水期间滨湖及下游防洪压力大。经分析,仅利用湖泊调蓄,进一步挖掘洪水资源利用的潜力,是非常有限的。为此,本文提出南四湖流域/点面结合0的洪水资源利用思路。/点0,即在防洪除涝安全的前提下,研究南四湖控制水位汛后期调整技术,改变过去汛限水位恒定不变的做法,进行分期运用和动态控制,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洪水资源,尽可能多地拦蓄当地地表水。/面0,就是在洪水入湖之前,在不致涝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将汛期洪水尽可能多地滞蓄在流域上。具体的利用方式为废弃河道拓宽疏浚的基础上,优化河网结构,进而通过闸坝群的联合调控,实现洪水在河系间的互济调配,充分挖掘因不同河系间洪水发生的不同步和洪水调控能力的差异而带来的洪水资源利用潜力,提高河网洪水的整体调控能力。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初步确定可以通过联通以往废弃河道重建和优化水网的方案,具体线路见图2,图中虚线为需要疏浚和沟通的河道。对于湖东山丘区,可以充分利用水库拦蓄洪水以及蓄滞洪区主动引洪补充地下水的方式,减少汛期洪水入湖量。在/面0上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在一段时间内降低入湖洪水量和集中程度,为/点0的洪水资源利用腾出了空间,二者结合起来,又有进一步挖掘洪水资源利用潜力的可能性。

3洪水资源利用的前期工作

为顺利推进山东淮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工作,近期需要开展如下工作:(1)评价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潜力,摸清家底,为洪水资源利用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认识基础;(2)开发水库洪水资源利用成套技术,包括入库洪水预报、水库汛限水位分期运用与动态控制;(3)通过水库群联合调度挖掘洪水资源利用潜力;(4)研究复杂河网条件下洪水行为模拟与调控技术,分析优化河网结构优化的策略,为河道疏浚以及配套工程建设提供决策支持;(5)分析识别洪水资源利用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6)分析沂沭河水系降水与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的丰枯遭遇,科学确定引调水规模,建立综合调配系统。此外,还要做一些基础性工作,例如测算现状条件下的南四湖水位―库容―面积曲线。利用南四湖13条主要入湖河流8个具有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的水文站点(为大运河后营、洙赵新河梁山闸、万福河孙庄、东鱼河鱼城、洸府河黄庄、泗河书院、白马河马楼、十字河官庄(柴胡店)资料,通过分析表明:1960年-1980年、1981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0年-2008年4个时间段入上级湖泥沙总量分别为9165万t、890万t、278万t、204万t;近20年来,湖西和湖东入湖河流的年平均含沙量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年平均含沙量分别为01073kg/m3、0114kg/m3。说明,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入湖河流含沙量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渐趋平稳过程,河流入湖含沙量未来不会引起上级湖湖内大量淤积的现象,但过去高达2105亿t的累积入湖泥沙量可能会对南四湖有效库容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近年来湖区有多处煤矿区塌陷,并且湖区堤防逐渐加高加固,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有效库容。目前在工程上使用的湖泊水位―库容―面积关系曲线,还是依据20世纪80年代的地形测量数据获得的,其能否代表目前的状况,亟需重新测算。

4结论

篇2

关键词:资源利用  社会问题  南水北调

        在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缺水城市,地下水往往严重超采,地下水每年都在速度地下降。然而,每当汛期下暴雨的时候,市区许多街道都会形成积水,行人无法通行,汽车也经常陷入其中。一方面,路面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去,一方面,地下水一天天在下降,怎样利用这些雨水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将立足安阳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关于雨水的利用。

        一、对雨水的观念转变

        在城市解决暴雨内涝问题时,从前至现基本上一直采取以疏为主的措施,对如何蓄住天上水考虑的很少,或根本不考虑,老城改造如此、新区建设亦如此。针对这一问题,把如何蓄住天上放到了突出位置。在城市解决暴雨内涝问题时,如果变疏为蓄,就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来满足室内冲洗、户外用水、绿化用水等,节水效果将非常明显,水资源紧张状况也可以得到缓解。从源头截蓄大量的雨水,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的设计应用与方法

        城市雨水利用设计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很多方面,如机关企业、住宅小区、道路两边、停车场、城市广场和现有坑塘都可以进行这种设计。

        (一)以机关企业、住宅小区为例

        (二)在停车场、城市广场内

        (三)在道路两侧绿化带内

        (四)在现有坑塘周边修建多个过滤池,以收集不同方向的雨水。以人民公园人工湖和西营坑为例。

        (五)在老城改造、新区建设时,把大型雨水控制系统工程列入规划内。

        (六)以长藤结瓜的形式做好系统工程。把机关企业、住宅小区、道路两边、停车场、城市广场和现有坑塘的节水工程作为单元工程,用现有的排水主管道尽可能的把各单元工程都串联起来。这样,如果遇到特大暴雨,各单元工程不能消化的多余雨水也能及时排出。

        三、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关实验资料表明:通过城市雨水利用设计,一般可以节约用水30%,有望达到45%,同时还可以相应地减少每户供水开发成本约900元左右。安阳市区人口70万左右,约20万户,以此推算,可相应减少供水开发成本1.8亿元;以2007年来说,安阳市生活用水1.3032亿立方米,可节约用水0.39亿立方米左右,按市价2.25元计算,用水户最少节约水费0.87亿元。

        四、对雨水利用观念内涵的延伸

        (一)城乡供水一体化是雨水利用的另一途径

        水库的蓄水主要来自泉水和雨水两部分。目前,据有关资料统计:安阳市境内的彰武水库年平均供水量为2.5亿m3,工农业用水为1.15亿m3;河南、河北交界处的岳城水库每年分水量为2.54亿m3,实际供水量为0.12亿m3。资料显示:两库尚有3.7亿m3的水得不到充分利用,这里面当然也包括相当量的雨水。

  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的建设发展,是缓解城市供水压力、解决城市地下水持续下降问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随着地下水的持续下降、水价上调以及生活、生产节约用水带来用水量的减少,在一定时期内必将加大城市供水企业的开采成本和净化成本,最终导致企业亏损。

        2.更主要的是随着地下水的持续下降,必将带来地面沉降的问题,造成社会公众财产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3.跨区域调水的职责以及地表水管理(水库)属于水利部门,当问题产生时,且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时,城建部门与水利部门最终会坐到一起,协调解决。

        如果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使两库的供水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安阳市的地下水开采将每年减少3.7亿m3,是安阳市年取水总量的1.4倍;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篇3

关键词:再利用率、淡水比例、浪费。

一、问题提出:

这个课题是我在生活中发现的,对于我们平时使用的淡水资源,我们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水是我们人类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淡水更为珍贵,所以我想出来关于淡水利用率这个我们身边的话题。

二、课题研究意义

淡水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是由于诸多因素,淡水财富在以很快的速度减少,为了人类的将来,我们就要放眼于现在,把淡水资源在各个方面中各环节的浪费有所减少,或是提高淡水的利用率,从而减少淡水的流失,达到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引导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方法

首先在网上查找淡水的利率能达到的百分点,浪费能达到多少,查找一些节水,再利用水率高的城市作为例子,借鉴一些好的方法,由于节水日就要到来,所以可以趁此多宣传一下节水知识。

四、课题研究具体内容及研究过程

淡水利用率

之所以取题名为“关于淡水资源利用率的研究”重点其实并不在于研究“利用率”而在于提高“利用率”,“利用率”这一词只为提醒人们要注意用水的作用效果,不要浪费。

以下是黑龙江省“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实例。

黑龙江省是一个水资源总量偏少的省份,人均占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根据水利部预测,从现在(06年)到2040年,我省份年均用水量将以每年4.27%的速度逐年增加。显然,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水消耗,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是满足社会发展最为有效的方法。21日(06年3月),省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未来几年,我省将在保障经建设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尽快转变以大量消耗水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并形成有利于建设水型社会的用水体制和机制,农业:潜力巨大的节水大户。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田灌溉用水占社会用水量的70%”,而且前全省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7,因此开展农业节水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由于黑龙江省推广了节水灌溉水稻的模式,因此由水稻年均用水量为160~170亿立米,占全省农业用水量93%,在不需花什么钱的情况下减少30%~40%。

此外,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农业节水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黑龙江省除少数试点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农业用水仍沿袭按亩收费的老办法。由于用多用少都要纳税同样的水费,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惊人,按照日前0.47的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全省农业生产中每年被浪费掉的水资源就接近100亿立方米。因此开展农业水价改革,变按亩收费为按方收费,在农村实行计量供水,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就十分必要而紧迫。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用水也逐年增加,据了解,目前我省(黑龙江)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55%,而在节水措施发达的国家,已经达到90%,此外,我省城市输水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失率高达20%,这一低一高两个指标说明我省工业节水空间十分巨大。

以上是黑龙江对“淡水的利用率”,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方法

1结合实际:就是要因地制宜,黑龙江省因为是农业大省,所以在农业浪费水上做出了合理的方案,才有了如年的成绩,因此在提高“水资源利率”的首要方面就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

2利用各种手段:从黑龙江省队提高“淡水资源利用率”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常见的收费,用经济来控制淡水浪费,这不仅能控制住水的浪费,而且提高经济效应,同时也带动了人民的节水意识。

3引进器材: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引进先进的器材或是合理节能器材,这样就可以减少淡水的浪费或是再利用。

4树立正确节水意识:怎样做取决人的主观意识,只有树立正确的节水意识,才能积极与“淡水利用率”提高的活动中来。

以上几点是我自爱黑龙江省“淡水资源利用率”中得出的几点结论,下面,我将提供一些从网络中查找出的方案。

Ⅰ要提高用水率和效益,就要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单位产生的用水量,通过优化配量水资源,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Ⅱ要建立促进全社会节水的机制,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水资源供需关系变化时的经济利益关系变化,使这种经济利益的变化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经济利益的驱动形成节水激励机制,使节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简单的说,就是要明确水权,培育和发展市场。

A:首先要明晰水权,在市场经济中,水交易实质上是水权的交易,通过市场配置水资源,必须要明晰水权。其次,要加强水权管理,自爱水资源紧缺状态下,取得水权要付出代价,需交纳水资源费并保护水权拥有者的权益,再次,要允许水权交易,培训和发展水市场,必须允许水权拥有者让出水渠并获益。

B:要形成节水机制,就要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水权管理制度是一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资源权属管理制度,通过明晰水权确立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水资源决策上平的经济和法律地位,形成政府宏观调控过的决策机制、以价格为主的信息机制、以利益关系为驱动的动力机制和通过市场交易配置资源的机制。

C:除了建立水权制度,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还须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通过用水行为产生的利润,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调整用水行为,从而引导水资源的重新配制。

通过上述的一些建议,“淡水资源利用率”会有一个新的突破,这不仅能够造福于现在,还可以造福于未来。

水是生命的源头,没有水就是没有生命,珍惜淡水,就是在延长人类的寿命。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水;水资源利用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其中,节水是实现绿色建筑的一个关键环节。建筑水系统不仅涉及建筑内外的给水排水系统、设施、水资源利用等,还涉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人工水环境系统,包括人工水体与景观绿化等。建立良性的水循环系统,需要统筹管理各种水资源,减少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规划、设计、建设合理完善的给排水系统。优先采用高效节能的供水系统,如采用无负压供水(利用市政余压)系统;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分区合理,低区充分利用市政供水余压,高区采用减压分区时减压区不多于一区,每区供水压力不大于0.45MPa;也可采取减压限流的节水措施,如生活给水系统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本着治污为本的原则,应设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等设施,对已有雨水排水系统的城市,室外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避免雨污互混。要合理规划雨水排放渠道、回渗途径,保证排水渠道畅通,减少雨水受污染的几率,尽可能合理利用雨水资源。雨污水收集、处理及排放系统不应对周围人与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冲厕废水与其他废水宜分开收集、排放,分质排水系统的目的就是将室内盥洗、洗浴等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再生水源,在处理后作为杂用水,以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开发利用中水。所谓中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杂排水或轻度使用过的废排水汇集,并经过简易净化处理,控制于一定的水质标准后,再重复使用于非饮用水及非与身体接触的生活杂用水。一般家庭日常生活使用的总用水量中,冲洗厕所之用水量约占24%,再加上园艺、清洁用水、一共有32%的用水量可用中水,如果这些杂用水采用高度净化的自来水,可谓极其浪费,若能全面改用较低水准的中水,显然是较为生态的设计。大区域的中水系统,可结合机关大楼、学校、住宅、饭店等区域集中设置,将这些区域或大楼的杂排水或污水就近收集、就地处理、就近回收使用;小规模的中水系统将一般生活杂排水收集处理后,提供建筑内冲厕用水或作为空调主机的循环用水等用途。我国的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废水所占份额为69%,宾馆、饭店为87%,办公楼为40%,如果将这些水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成为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所、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等杂用,从而替代等量的自来水,将节省大量的自来水。由于中水工程初期投资较高,所以要想制定成标准规范至少在目前看来是比较难于让开发商接受的。但是从长远看,在水资源越发缺乏的情况下,建设第二水资源——中水势在必行,是今后节约用水发展的必然方向。

增强雨水的管理、增加雨水的利用率。规划设计好雨水的径流途径,包括地面雨水和建筑屋面雨水,如小区中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和露天停车位可采用透水铺装材料,以利于雨水渗入;雨水排放的管道使用渗透管或穿孔管,使其兼具渗透和排水的功能;另外还可以采用景观驻留渗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渗井、绿地等增加渗透量,同时兼具达到消减洪峰、减轻市政雨水管网排水压力的作用。在降水量大的地方,还可规划设计雨水收集、处理、储存、回用等设施,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设置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和雨水调节池,可与绿地或住宅水景设计相结合,对所收集的雨水进行单独人工处理或进入住宅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雨水可用于室外绿化、景观用水、公共建筑空调冷却用水也可送至各用户水器具中以供使用。

采用节水器材。陶瓷阀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的使用。目前节水型水龙头大多采用陶瓷阀芯水龙头,这种水龙头与普通水龙头相比,节水量一般可达20%~30%,与其它类型节水龙头相比,价格较便宜,因此,应在居民楼等建筑中大力推广使用这种节水龙头;充气水龙头是在国外使用较广泛的节水龙头,据报道可节水25%左右,应在我国逐步推广使用。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目前我国正在推广使用6L水箱节水型大便器,并已有一次冲水量为4.5L甚至更少水量的大便器问世,应在保证排水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否则会带来管道堵塞、冲洗不净等问题。两档水箱在冲洗小便时,冲水量为4L(或更少),冲洗大便时,冲水量为9L(或更少)。以色列的建筑法规中规定所有新建筑必须安装两档冲洗水箱,我们认为在我国也应大力推广两档水箱,因为一天之内,人的小便次数远远高于大便次数。以三口之家为例,若每人每天大便1次、小便4次,使用现有9L水箱,一天要用水135L,使用6L水箱,一天用水90L,若使用两档水箱,一天用水仅为75L。使用两档水箱的另一个优点是不需要更换便器和对排水管道系统进行改造,因而尤其适用于现有建筑便器水箱的更新换代上。当然,人类排泄物的安全卫生处理方法不一定必须使用水洗厕所,例如1930年由瑞典工程师里查德.林德斯特伦(Richard Lindstrom )所发明的“不用水的堆肥坐便器”、1996年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机构(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设计的与自然通风的“不用水的堆肥坐便器”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这种坐便器能够通过改良在我国得到推广,将会为我国的节水事业做出莫大的贡献。

绿色污水处理。现在城市污水处理完全依赖于市政排污管网,但它使都市水域生态弱化、水资源枯竭、土壤循环分解丧失功能,更重要的是,都市污水管道系统的经费过于庞大,一个永续发展的人类社会并不能百分百的依赖集中型污水处理系统,反而必须发展一些更分散、更生态、更多用途的污水处理设施,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就是利用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高度吸收污染的能力,来代替污水之二、三级污水处理功能的生态处理法。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利用灯芯草、薏草、芦苇、香蒲等高密度生长于湿地的挺水植物的根茎部系统的分解活动,来达到净化水质的功能,对于悬浮固体、有机物、氮磷营养物、重金属及微生物,均有高效率的净化效能,此系统规模可以处理小至家庭杂排水,大至都市污水、农工业废水重油污染及垃圾掩埋场渗出水等污水。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低成本、低维护、低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同时产生更少的臭味,使用寿命也更长。在美国现行混凝土造的处理槽、消化器的设备费每处理1m3的废水必须花费350—700美元,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花费则低于5美元,花费不到1%。

结语:在水资源日益短缺,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倡导绿色建筑理念,从规划合理的给排水措施、开发利用中水雨水资源、提倡使用节水型器具,到增加绿色湿地景观来弥补现行污水处理政策之不足,全方位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形成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应该成为今后建筑发展方向的主导。 [科]

【参考文献】

[1]林宪德.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9.

篇5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利用;管理策略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威胁。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造福人民、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国策,必须用系统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战略高度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年缺水量6O多亿立方米。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水资源危机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了取得足够的水资源供给社会,必将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水资源过度开发,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污染的严重,既是水资源过度开发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的原因,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个别地区更高。

2.水资源利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干预越来越严重,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工农业的用水没有合理的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得不到高效、合理的开发;水资源短缺,供求失衡;没有高效的管理水资源,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山地地区的水资资源保护降低,出山径流的变幅日益突出;河流的下游地区生态问题严重,沙漠化问题突出;上游与下游的水资源失衡,下游的河流干枯,下游的地下水开采加重。

河流发生突出的问题,关键原因是没有对水资源实行可持续规划,没进行综合的干预。首先,对于河流缺少合理的规划和起初的水权的界定,致使流域内原来的水权合同没有效力;其次,人工体系、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发展之间对于水资源的占有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就会造成生态得不到合理的保护;第三,由于有关政策的失衡,导致引导的力度没有合理的发挥。

因此,流域发生水危机的主要原因还是流域水资源的总量出现严重匮乏,除此之外,因为流域内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水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

3.水资源利用及管理策略

1)制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

既要综合考虑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健康、有序发展,又要做到地表水、地下水和跨流域调水的合理配置,以便实现水资源的的高效利用。在水资源调配原则方面,适度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配,合理利用,要合理分配各地州用水,除满足经济社会用水外,还要保障生态用水。要大力发展节水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益。

2)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的多功能的自然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地下水互相转化,城乡水资源不可分割,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拟定水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拟定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严格控制排污口的设置。强化城市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防洪论证工作,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

3)大力推行节水政策

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属于严重缺水。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是用水效率低、浪费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国农业用水量大,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水的重复利用率低,采取管道输入、喷、滴灌等节水措施,要根据水资源情况,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民投资兴建节水灌溉工程。在生活用水方面,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措施。工业生产工艺水平落后,耗水量大,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政府在安排农业投资上,向节水灌溉倾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

4.结束语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水资源短缺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态安全,而且还影响全球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水资源状况极为不乐观,其形势有不断恶化的趋势。若不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水资源危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所有资源问题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并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资源瓶颈。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与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社会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水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由于水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工农业竞相开发地下水,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从而出现大面积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建筑物破坏现象,有的已造成资源难以再恢复。水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其它资源无法代替的,如果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其后果难以估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再利用率、淡水比例、浪费。

一、 问题提出:

这个课题是我在生活中发现的,对于我们平时使用的淡水资源,我们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水是我们人类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淡水更为珍贵,所以我想出来关于淡水利用率这个我们身边的话题。

二、 课题研究意义

淡水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是由于诸多因素,淡水财富在以很快的速度减少,为了人类的将来,我们就要放眼于现在,把淡水资源在各个方面中各环节的浪费有所减少,或是提高淡水的利用率,从而减少淡水的流失,达到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引导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 课题研究方法

首先在网上查找淡水的利率能达到的百分点,浪费能达到多少,查找一些节水,再利用水率高的城市作为例子,借鉴一些好的方法,由于节水日就要到来,所以可以趁此多宣传一下节水知识。

四、 课题研究具体内容及研究过程

淡水利用率

之所以取题名为“关于淡水资源利用率的研究”重点其实并不在于研究“利用率”而在于提高“利用率”,“利用率”这一词只为提醒人们要注意用水的作用效果,不要浪费。

以下是黑龙江省“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实例。

黑龙江省是一个水资源总量偏少的省份,人均占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根据水利部预测,从现在(06年)到2040年,我省份年均用水量将以每年4.27%的速度逐年增加。显然,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水消耗,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是满足社会发展最为有效的方法。21日(06年3月),省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未来几年,我省将在保障经建设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尽快转变以大量消耗水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并形成有利于建设水型社会的用水体制和机制,农业:潜力巨大的节水大户。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田灌溉用水占社会用水量的70%”,而且前全省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7,因此开展农业节水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由于黑龙江省推广了节水灌溉水稻的模式,因此由水稻年均用水量为160~170亿立米,占全省农业用水量93%,在不需花什么钱的情况下减少30%~40%。

此外,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农业节水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黑龙江省除少数试点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农业用水仍沿袭按亩收费的老办法。由于用多用少都要纳税同样的水费,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惊人,按照日前0.47的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全省农业生产中每年被浪费掉的水资源就接近100亿立方米。因此开展农业水价改革,变按亩收费为按方收费,在农村实行计量供水,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就十分必要而紧迫。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用水也逐年增加,据了解,目前我省(黑龙江)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55%,而在节水措施发达的国家,已经达到90%,此外,我省城市输水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失率高达20%,这一低一高两个指标说明我省工业节水空间十分巨大。

以上是黑龙江对“淡水的利用率”,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方法

1结合实际:就是要因地制宜,黑龙江省因为是农业大省,所以在农业浪费水上做出了合理的方案,才有了如年的成绩,因此在提高“水资源利率”的首要方面就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

2利用各种手段:从黑龙江省队提高“淡水资源利用率”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常见的收费,用经济来控制淡水浪费,这不仅能控制住水的浪费,而且提高经济效应,同时也带动了人民的节水意识。

3引进器材: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引进先进的器材或是合理节能器材,这样就可以减少淡水的浪费或是再利用。

4树立正确节水意识:怎样做取决人的主观意识,只有树立正确的节水意识,才能积极与“淡水利用率”提高的活动中来。

以上几点是我自爱黑龙江省“淡水资源利用率”中得出的几点结论,下面,我将提供一些从网络中查找出的方案。 转贴于

Ⅰ要提高用水率和效益,就要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单位产生的用水量,通过优化配量水资源,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Ⅱ要建立促进全社会节水的机制,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水资源供需关系变化时的经济利益关系变化,使这种经济利益的变化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经济利益的驱动形成节水激励机制,使节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简单的说,就是要明确水权,培育和发展市场。

A:首先要明晰水权,在市场经济中,水交易实质上是水权的交易,通过市场配置水资源,必须要明晰水权。其次,要加强水权管理,自爱水资源紧缺状态下,取得水权要付出代价,需交纳水资源费并保护水权拥有者的权益,再次,要允许水权交易,培训和发展水市场,必须允许水权拥有者让出水渠并获益。

B:要形成节水机制,就要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水权管理制度是一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资源权属管理制度,通过明晰水权确立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水资源决策上平的经济和法律地位,形成政府宏观调控过的决策机制、以价格为主的信息机制、以利益关系为驱动的动力机制和通过市场交易配置资源的机制。

C:除了建立水权制度,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还须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通过用水行为产生的利润,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调整用水行为,从而引导水资源的重新配制。

篇7

1.1区域内水资源总体分布不均匀

松花江流域是东北地理区域内水资源总量最丰沛的地区,然而,该地区的整体工业水平则不高,大部分地区是国家所有形式的大农场,是国家主要的产粮区。而与之相比,辽河流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明显偏少,但是该区域尤其是辽河的中下游地区,是整个东北地区工业水平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这里广泛集中了大量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十分的巨大,而该地区水资源总体偏少的情况造成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例如:辽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已经非常有限,一些用水量较大的城市,由于过量开采地表水,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对水资源的正常循环产生了不利影响。目前全流域共打机电井400000眼,地下水开采量达到25224000000m3,占总供水量的46.31%。因此,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制约了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相对应的,也造成了水资源缺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1.2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

东北地区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水平较低,而相对于地表水的开发相对落后的现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则明显的处于严重超标的的状态。例如:松花江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偏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率较高。辽河流域区水资源的各项开发利用指标均大于松花江流域地区,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的整体开采率和能够开采率有的地区已接近或者超过100%,有的城市和地区的地下水已经处于超警戒值的超采状态,整个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2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2.1水质污染已成为东北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密集,大量的工、农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就直接排入江河,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严重的水质污染使有限的水资源丧失了开发利用价值,水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影响城市居民集中饮用水源的质量。水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严重影响地区生态和环境质量以及人畜饮水安全。

2.2一些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

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包括沙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形式。东北地区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因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工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东北西部的科尔沁、松嫩和呼伦贝尔三大地区严重的土地沙化现象,这三大沙地的总面积约为80000km3。在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沉积了相当厚的中、细沙层,沙地被草本植被覆盖并发育形成古土壤。但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导致一些地方沙丘活化和土地沙漠化。近半个世纪来,东北西部沙漠化面积急剧扩大,“三北”防护林的建成,部分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得到治理,但就总体而言,土地沙漠化仍在发展。

3东北地区应对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策略

3.1科学正确的认识东北地区的整体生态和环境质量状况

东北地区的整体环境和生态状况,相对而言在全国范围内还算不错。在一些地区的一些环境领域内有一些严重的问题,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国家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整体意识的提高,这些问题相信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理。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本前提下,要做好生态恢复以及环境保护工作。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要在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环境条件基础之上开展,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也要保护和恢复好东北地区的生态与环境,做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协调可持续,从而为本地区的社会经济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环境生态基础。

3.2科学合理的进行水资源的配置,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需水要求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好生态和环境,根本的对策是通过建设高效、节水、防污型社会,节制社会经济用水,切实保证生态和环境需水,合理配置水资源。生态需水量的计算要跟区域的年降水量、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及社会经济条件结合起来。对于降水量小于400mm的半干旱地区,生态需水量的计算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生态需水量要加以区分,降水量大于400mm的半湿润地区与东部湿润地区面上(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可由天然降水满足,生态系统较为稳定。

3.3科学正确的认识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加强环境生态质量的监测工作,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篇8

关键词:水资源规划利用,水资源潜力 ,水资源途径

Abstract: this paper my county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nd problem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model. How to reasonable use my county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so as to produce the biggest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to use, water potential and water resources way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陆良县地处云南省东部,位于东经103°23‵——104°02‵,北纬24°44‵——25°18‵,南北长628公里,东西宽65.6公里,总面积2018.82平方公里,县城东邻罗平,西靠宜良,南连石林、师宗,北接曲靖、马龙,距省会昆明125公里,距市府曲靖65公里,境内陆良坝子为云南省第一大坝子,面积为771.9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8.2%,坝区平均海拔1840米,北有竹子山最高峰海拔2577米,西有牛头山最高峰海拔2493米,东有龙海山,最高海拔2687米,三面环山,使陆良坝子呈三角形,自东北向西南展开,成为一个典型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相间的地貌特征。

南盘江自响水坝入境后,从坝子中间迁回过境,经西桥入峡谷石板潭入宜良,在县境内,南盘江左有马家河,谢家河、马街大沙河、庄上河、麦子河、阿油堡河、杜公河、阎芳河、马场河、甘河等10条,右岸有大板沟、麦地沟、板桥河、西华寺河、永清河、赫非河等主要支流,呈树枝状汇入,响水坝以上径流面积2486平方公里,西桥闸以上径流面积3366平方公里,石板潭以上径流面积3970.6平方公里。

1.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因为许多方面都需要使用水,为了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就要设法增加水的供应量,就要根据需要与拥有的手段把水资源开发出来,所谓开发资源就是本来有一些水资源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没有把它控制起来为我所用,现在我们来采用适当的方法把它们变成我们可以控制起来的可以使用的水量,所谓利用就是把已经开发出来的水资源合理地分配,采用合理方法使用,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水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大特点是,水是水续再生的资源,就水资源而言,开发利用的越早,产生的效益就越大,陆良县的水资源到目前为止,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因此,充分挖掘水资源的潜力,把有限的水资源最大强度地开发利用起来,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2.水资源的现实潜力

因为现实潜力的挖掘和发挥具有投效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一项省费的工程,由于水利工程普遍老化失修,用水浪费现象严重以及水污染不断加强,全县水资源的现实潜力很大,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充分注意其现实潜力的挖掘。

2.1蓄水与供水潜力

目前,由于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全县普遍存在着水利工程实际供水能力达不到设计供水能力的问题,到1998年底,全县共有水利供水工程2128件,设计供水能力为30735.7万立方米,但实际供水能力仅为22765.7万立方米,占设计供水能力的74%;就全县的水利工程来看,没有一件水利工程的实际供水能力达到设计供水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这说明,现有水利工程的蓄水能力和供水能力存在潜力还很大,通过对现有水利工程的配套、维修,更多的水资源将得到蓄积和使用,现有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体工程质量差、不配套,影响水量供给,对此,要尽快加以解决,以利蓄水和供水潜力的挖掘和发挥。

2.2节水潜力

由于用水浪费现象的严重,节水已成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农业是节水潜力最大的部门,目前,全县农业灌溉普遍是大水漫溉,灌溉节水技术的推广运用较少,再加上渠道破坏严重,渠系利用系数仅为0.45~0.55左右,用水管理粗放,所以,灌溉用水的浪费十分突出,根据调查,陆良县中枢镇水田916.9立方米/亩,旱地447.7立方米/亩,板桥镇水田1113.8立方米/亩,旱地487.5立方米/亩,三岔河镇水田927立方米/亩,旱地247立方米/亩,马街镇水田1006.4立方米/亩,旱地426立方米/亩,地处龙海山区的二个乡(活水乡、龙海乡)水田926.4立方米/亩,旱地438立方米/亩,大莫古水田1027.3立方米/亩,旱地371.7立方米/亩,小百户镇水田767.1立方米/亩,旱地371.7立方米/亩,芳华镇水田790.8立方米/亩,旱地474.6立方米/亩。

工业同样具有很大的节水潜力,陆良县的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在2000~5000立方米/万元不等,但我国工业用水最为先进的青岛市,1981年制造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仅为63立方米,加上可用海水在内,也只不过为129立方米,以此衡量,推行工业节水势在必行。

此外,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也有很大的节水潜力,据调查全县未安自来水网的地区,平均每人每日用水50升,而拥有自来水,每人每日用水量高达276升以上,二者之间相差5倍多,这反映出城市中浪费水的现象确实较为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对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节约用水意识,同时,以水价调整作为杠杆,培养爱水、节水的良好社会风尚和日常生活习惯。

2.3水质性增水潜力

水质性缺水已成为陆良县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目前,由于水污染正在不断蔓延,水质性缺水日趋严重,防治水污染并以此增加可利用水量将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前景。

陆良境内的南盘江段的污染,使水体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规定的可利用水质标准,不能为工农业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使用,造成水资源的极大破坏和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大力开展水资源的防治,扭转目前恶化趋势,使水质从根本上得到好转,才能挖掘出水质性增水的潜力。

3.水资源潜在潜力

潜在潜力主要指待建立工程可能提高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尚未开发利用的水资源,要通过修建水资源工程的途径,对其加以开发利用。

陆良县的水利建设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水资源的控制的能力和开发利用率都还很低,所以水资源的潜在能力还很大,认识这一点,对做好本世纪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极为重要。

由于全县现有水资源工程分布不平衡,各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一,加之水资源数量本身的影响,全县水资源的潜在能力各地高低有别,大小不等。

陆良县水利工程数量多,类型全,调节能力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居于曲靖市前列,但是,陆良县的水资源控制能力和开发利用率只有四分之一,尚有相当大的一部份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因此,开发水资源的潜在潜力,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性工程,必须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开发利用的规划工作,以此指导今后全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4.开发利用水资源潜力的途径

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潜力,应围绕水利工程的新建以及维修配套和改、扩建,增强对水资源的控制能力,同时,要在农业、工业生产中推广运用节水新技术,向节水要潜力,此外,还要加快水污染的治理步伐,尽快把污染的那部份水源还原成可利用水源。

4.1在开发利用潜力的实践过程中,则要注意处理好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要多水源、多系统实行联合运行,优化调度水资源。实践证明,实行水资源工程的联合运行,优化调度水资源能充分利用已建各种工程系统,在时间上、空间上再重新安排江河,水库的水量及水位,使水资源的蓄泄实现更大范围的合理化、科学化,从而有效地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的矛盾,充分发挥其潜力。

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应根据水情、农情全面安排,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期,这期间主要做好江河、水库、坝塘的蓄水、保水,主要河流、水库要千方百计保住水量,控制出流,5-8月份是雨季,是农作物的用水进入高峰期,做好全县水资源高度集中调配,保证全县农作物用水需求,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篇9

关键词:水资源规划给水排水

传统的或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的基本要求是:如何满足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的需求和保证排水快速安全;而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念是:除保证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的需求和安全外,是将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供水或污水废水都把它看成是一种资源,而对这种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使之合理的进行处理与循环利用,达到本区域或本流域的水环境平衡,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1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关系

社会水循环是自然水循环的一个附加组成部分,对自然水循环产生强烈的相互交流作用,不同程度地改变世界上水的循环运动。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对水资源时空分布进行干预的直接方式,在人类大兴水利带来巨大生产效益和能源效益的同时,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循环的途径被改变(时空变化),人工水库、人工运河、大坝、长距离跨流域引水等水利工程都大规模地截流水量,改变水循环的途径,使下游河段过水量减少,甚至干涸,导致河流对地下水补给量锐减。跨流域的调水,会加大地表水分支流域,水流的分散性增强,有可能影响地表水的更新周期和运动节律;②水循环量发生变化。人类提取的径流量每年达到全球可更新水资源量的10%左右,显著地改变了地表河流的入海量,使得不同层次区域上水循环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③水质的变化,水体经过人类用水循环的干扰后,在水中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上都有了极大的增加。污染源包括未处理的污水、化学排放物以及农田中冲刷的和渗入地下的农用化学品。

2我国社会水循环现状与传统城市给排水规划观念的反思

目前,我国总体上来看,社会水循环仍是一种粗放式、单向流的循环机制。即从流域上游或地下水含水层取水,经过用户一次利用之后,大部分排放至下游水体中。在整个水循环过程中,水只是一次性得到利用,并没有形成负反馈机制。全国可开采水资源总量的58%已经被使用,工农业发展和生活用水的增长全部依靠增加水资源的开采量来得到满足。但是,这些用于农业,农灌尾水和农田径流挟带着大量的化肥、农药回归水体,城市用户产生的大量污水大部分直接排放,不断地加大了对自然水循环的干扰,从而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尖锐矛盾。

据预测,全国可开采利用的水资源,不考虑从西南调水,扣除生态环境用水后约为8000~9500X108m3,到2050年,全国需水量可能达到7000~8000X108m3,届时将接近可开采量的极限。到21世纪中叶,预计我国城市污水仍有较大增长,其中生活污水增长量占据了总增长量的较大份额。

就传统的城市给水规划而言,给水规划是以满足城市用水量要求,保证供水水质为最终目的,常把重点放在寻找水源上。但由于区域水资源受到污染,或暂时受到污染,水源水质不能满足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标准要求,在一时难以选择到理想的水源时,许多城市不是如何想办法治理和防止区域流域污染,而仍是从源头、上游取水。总的来看,城镇发展取水用水一直沿用这样一种线性思维:从近处取水不足时从上游或周围地区调水,用后排放、废弃;水资源仍不足时,考虑从更远一些的地方去调水。这种思维方式的流行,促使很多地方建设的引水工程其规模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远,而把城市河流变成了天然下水道。这种用水策略越来越依赖城市内陆腹地河流上游地区水源的可用性。但这种可用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尤其是河流上游地区的用水增加,而下游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不断下降,同时水质也在不断恶化。

这种传统用水模式的弊端是:①大量的长距离调水工程,带来日益增长的巨额费用,造成越来越重的财政负担和水价的上涨;②可供用水量会日益衰减,水质安全问题难以保证;③河流生命将逐步丧失,景观和地貌会加速改变;④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冲突和潜在纠纷会日益增加。

在传统的排水模式方面,城市排水则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城市污水、保护城市公共环境和本区域流域水质为目的,普遍认为污水是有害的,应尽快排除到城市下游。这种观念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保护了局部的生活环境,危害了广大流域地区。这种传统排水模式的弊端是:①对城市排水规划理念的认识不明确,内容过于粗糙,排水规划只是简单地根据用地规划和城市道路规划划分排水区域,确定排水体制,大致勾勒出排水主干线和污水处理厂的位置,没有进行必要的区域水资源方案论证和综合协调,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案比较;②传统城市排水规划只局限于单一的排放而不具备水资源循环利用与持续发展的观念,没有确立雨水、污水亦是一种资源以及要优先利用然后再排放的思想;③局限于本城市或本区域的排水规划,缺乏流域综合开发与利用的观念;④城市排水规划与市政污水与雨水处理设施建设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⑤缺少雨水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配套措施。

总之,在我国传统的城市给排水规划理念中,比较多地受到“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等思想的影响,没有把人类作为流域内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来加以研究和考察,片面地强调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愿望,以致干扰甚至破坏了流域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均衡。

3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水循环理念

其实,在流域的城市群中,大多数城市都是临水而建,通过若干年的建设与发展,从城市功能上基本连成一体,一个城市的下游同时是另一个下游城市的上游。作为良好的水环境并不是局部地域而是整个流域。

在一座城市中,健康的水循环是要求城市具有完备的给水排水系统,既要有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统,为居民提供洁净的饮用水,又要有污水收集、处理、深度净化、有效利用与排除系统。

如何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水循环理念,在与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相比,至少在理念上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

4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理念

提出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念,主要是基于对目前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在规划理念上一种转变的探讨,是实现现代城市给排水规划概念的关键,城市给排水规划由传统观念向现念转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人对自然的索取向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可再生特性的观念转变;从以需定供,向以供定需转变;从以管理出厂水质为主,向管理用户水质转变;从各自为政、各取所需,向资源共享、流域统筹管理转变;从重常规处理工艺,向深度强化处理工艺转变;从开源与节流并重,向以节流为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转变;从重污水达标排放,向污水资源化利用转变;从只注重终端处理,向既注重终端处理更注重始端管理转变;从单纯的雨水防洪排涝,向水资源利用角度强化雨水的管理和利用转变;从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法制化监控,多元化投资转变。

在现代城市供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中,新的供水规划理念是:首先考虑的是任何保护本区域的流域水源,科学分析流域水源的水量与水环境容量,全面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在缺水城市和地区,要向当地政府和规划部门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及控制用地规模,限制大耗水工业的发展,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对与城市供水存在一定矛盾的上游农业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包括调整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使之与资源条件相匹配并推行节水灌溉,为下游城市提供丰裕的水资源环境;在城市用水规模预测中把工业节水指标考虑进去,并使工业复用水率这一主要节水控制指标落到实处;城市取水规划应立足于依靠本地区河流的水资源来解决,最大限度地控制远距离调水,在保证生态用水量的情况下控制取水规模。一般认为取水量不超过径流量的40%是较为合适的;在缺水严重的地区,在取水量不得已超过径流量40%时,必须根据河流生态需水的质和量要求,利用再生水补给,增加相应份额的生态用水量;上游城市的用水和排水不影响下游城市的用水,实现水资源共享,每个城市既需要限制取水的数量,也要控制排水的数量和质量,不至于污染下游河段,从而保证整条河流的水资源利用是可持续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我国水污染控制经历了由单一污染源的治理、污水达标排放到区域综合防治、总量控制的两个阶段。但其中废水处理设备运行率、利用率、污染物去除率大部分不高,很多设备没有发挥作用。同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重视也不够,尤其缺乏污水再生、再循环的理念。

在新的排水规划理念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保护本区域的流域水源,科学分析流域水源的水环境容量,根据地形与地貌,以流域来划分排水分区,确定排水体制,制定排放标准以及处理工艺路线,提出节能减排目标,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要及时编制区域水资源规划。排水规划应改变以往总是服从于总体规划,被动地与城市总体布局相配套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式。应主动探索,为总体规划提出与区域水资源规划和排水规划密切相关的合理化建议,例如,为满足区域水资源规划要求,在作总体规划时,明确提出需要保留的天然水系和满足排水要求的道路设计与高程设计等;要积极与水利、城市防洪等专业规划配合,合理利用水资源。要树立流域观念,打破行政区划,站在全流域的高度来考虑城市及区域排水规划。

篇10

关键词: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影响因素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水资源的短缺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提高。“十二五”规划强调,集中支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引导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投入,力争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益,到2020年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6亿亩,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然而,传统研究对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理论和实践均缺乏明确的认知,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实证方法考察了农业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假说

农业灌溉用水,是指农业生产中用于灌溉的水资源;受气候、土壤、耕作方法、灌溉技术以及渠系利用系数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灌溉用水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农业灌溉用水量受到不同地区水源条件、作物品种、耕植面积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比例高达91%,占总用水比例55.7%,可见农业灌溉用水是是我国农业用水的主要方式。

然而,现阶段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仍较为低下,连少伟、吕旺等指出,在当前农业灌溉中,严重缺水与灌溉水效率低下现象并存。王晓娟、李周证实了提高渠水使用的比例、提高水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建立用水者协会对灌溉用水效率的提高均有积极作用。基于以往研究,本文提出两点假设:①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较低,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②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受农户用水偏好、水价、水利设施健全程度、农业灌溉方式等因素影响。

二、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基于对江苏省盐城市青墩镇和建湖县农户的抽样调查,使用因子分析和Tobit模型对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共发放问卷350分,有效问卷311份,问卷有效率88.87%。就年龄而言,51-60岁的农户比例最高,占40.19%;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以下文化的农户比例最高,占78.78%;就种植面积而言,户均6亩以下的农户比例最高,占74.59%。

首先,使用SPSS20.0对用水成本、花费成本、机械费用和种子成本四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用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综合得分)的系数计算出因子得分的加权综合得分并作为Tobit模型的应变量,其经济学含义为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然后,将种植面积(Are)、农户年龄(Age)、文化程度(Edu)、农业收入(Inc)、用水价格(Pri)、劳动人数(Lab)、节水设施(Ins)、农技培训(Tra)和灌溉水源(Sou)作为自变量代入Tobit模型。

如上表所示,除农户年龄与灌溉用水效率呈负相关外,其余变量均与灌溉用水效率呈正相关;其中种植面积、农业收入、农机培训和灌溉水源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用水价格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农户年龄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文化程度、劳动人数和节水设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①灌溉效率具有规模效应;②年轻的农户更加重视灌溉用水效率;③水价对灌溉效率具有激励作用;④农机培训对灌溉效率具有普及意义;⑤井灌更具有灌溉效率;⑥现有节水设施对灌溉效率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三、政策建议

通过对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农户节水意识,发展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倡导农户从事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水患意识和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管理的公众参与度。目前,我国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用水协会的法人地位等问题仍没能很好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用水组织的发展壮大。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规范用水户参与管理,切实解决用水户参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革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如此,农业规模化生产对灌溉效率的影响应当受到充分重视,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

2.改革农业水价,建立有效的水价机制,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灵活便捷的灌溉供水系统,组织专人宣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其一,应遵循市场规律,逐步形成水资源的市场定价机制,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可制定灌溉水的累进计价制度;其二,应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切实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创新小农水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建管机制;其三,研发、引进、消化农业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并组织专人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