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10 07:2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数控加工课程教育已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成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文章结合当前高校数控加工专业教学现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
1 数控加工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1.1 实验教学方式缺乏合理度
当前,我国数控加工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照相关的实验教学指导书来实行的。数控加工实验指导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理论、实验器具、实验步骤、实验报告等,学生完全按照课本来完成数控加工实验,导致数控加工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没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也没有给予创新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1.2 实验教学手段缺乏合理度
随着专业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数控加工设备的数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实验需求。然而,由于数控加工设备不但购买价格贵,还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维护,所以,很多学校都没有大规模的增加和更新相关的实验教学设备。在这种状况下,相关实验教学内的人机矛盾越发凸显。为了能够有效地就这一问题进行解决,部分学校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数控虚拟教学。尽管这种实验教学满足了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学生很多操作都是在计算机上实施,其加工工艺的合理性无法得到实践验测,进而使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很难快速适应。
1.3 实验教学演示化
由于数控加工设备操作的技术含量较高,学生一时无法上手,为了避免操作失误造成的机械事故及人身伤害,同时为了减少实验材料和能源消耗,大多指导教师选择通过模拟仿真较为成熟的加工程序或已经通过试切加工的完全成熟的程序来进行自动加工。学生失去了对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技能锻炼,无法验证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编写的加工程序的正确性,降低了对数控加工实验的期望值,使数控加工实验的属性变为演示型。
2 数控加工实验教育改进
2.1 数控加工实验教学内容完善
当前,数控加工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零件设计、加工工艺以及程序编译等。但是,相对教学内容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欠缺。因此,在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合理地扩展相关的知识面。例如,零件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最为先进的理论性教学,还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零件的实际设计,并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加工工艺课程教学里,引导学生选取适当的数控加工设施,并使其掌握相关的加工技艺。最好能够让学生从虚拟的加工实验进入到实际的加工实验里,并且,让学生成为实验的设计并执行者。
2.2 对数控加工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完善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在数控加工基础实验内容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绘制实验草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绘制的草图选择不同的数控机床,而数控机床的不同,实验的刀具、加工方式、加工路线、加工参数也会有所不同。即使选用的数控机床型号相同,但是如果其供应商不同,其系统、编程、操作面板、加工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完善数控加工实验教学的方法,不能将实验教学统一化,要将实验、教学具体化,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认知组成选择相对应的数控机床类型,并且,遵照自己设计的实验图纸开始具体的数控加工实验,以便于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3 实验教学综合化
数控加工实验是高校机械制造以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必修课,其是测试、机械工程以及制造等技术的综合性实验教育课程。其对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是,专业知识尤其是数控加工经验往往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的机床实际操作能力普遍偏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对数控加工实验课程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验创新,并付诸行动,进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数控加工综合实践水平,进而实现各学科的综合性应用。
2.4 数控加工实验教学评价系统进行改善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接受的教育逐渐呈现出个性化以及综合性。并且,很多学生在思维方式形成上都存在了一定的差异,从而使得学生对数控加工实验的相关程序以及流程等都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创建客观、合理的实验教育评价系统。对学生的数控加工实验成绩进行客观、综合性的评判。其评定的过程要尽量肯定学生的已作出成果,并且,指导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引导其探索有效的改进策略。数控加工课程评价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当学生能够独立地对数控加工实验教学涉及的基本内容完成时,就可以认定学生的成绩是合格。当学生能够进行较高数控加工技术相关的实验时,并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就应判定其为良好;当学生对相关的数控加工技术深入掌握,并能够有效运用或创新时,可以判定学生的成绩为优秀。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其涉及与其能力对等的实验课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性。
3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行业迅速地发展,并且,在科技的推动下,很多企业已经能够具有冲击国际市场的资本。但是,由于相应的技术人员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不足,导致其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培养大量的数控加工技术人才是非常必要的选择。文章中结合当前数控加工实验教育现状,探索有效的教学促进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海青.网络DNC技术在中职数控加工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08年26期.
[2]王烈吉.关于数控机床系统故障诊断方法探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8期.
[3]周雪琴.《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1年09期.
篇2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第八章“酸、碱、盐”无机物相互关系的教学是全书的重点。其教学内容的特点有“六多”,即基本概念多、物质种类多、反应规律多,必须记忆的多、实际运用的多、题型变化多。而无机物相互关系又是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综合和深化,它对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掌握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均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乃至关系到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因此,本章究竟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很值得探讨。
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达此目的,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就难以获取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经过反复实践认为,如果在“酸、碱、盐”一章的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可取得明显的实效。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
所谓“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为“问题——实验事实——结论——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具有下述三个优点: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代呼唤主体精神。“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初三化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乃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实践证明,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将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思维”。“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却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如果坚持不断地加以训练,就十分有益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酸、碱、盐”一章“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
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应充分考虑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动手动脑,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其次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出层次性,要面对全体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仅就“酸、碱、盐”一章的教学而言,可打破现有教材的先后顺序,针对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分如下四个阶段进行教学,即
第一阶段:接触性阶段,又可视为入门阶段。由于“酸、碱、盐”一章主要是学习复分解反应条件和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涉及的物质种类多,且颜色状态不一。因而在入门阶段,为给后面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教学进度宜求快。可以给学生准备三酸、四碱、八盐、三种金属、两种氧化物和指示剂,用两个课时让学生真实地“摸”到实验,并认识物质的化学式(标签用化学式书写),感知固体物质的颜色、溶解性及其对应水溶液的颜色,从而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使学生产生对化学药品的亲近感,让他们会认并敢于接触化学药品,为下一步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做好心理准备和基础知识的铺垫。
第二阶段:直观感知阶段。“酸、碱、盐”一章,主要是通过学习两种重要的酸推导出酸的通性;通过两种重要的碱推导出碱的通性;又通过三种重要的盐推导出盐的通性。然后,再总结出无机物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因此,在这一阶段,应组织学生探讨具体物质的性质,引导他们去感知每一种重要物质的性质。例如:学习稀H2SO4的性质时,就可做如下设计:
模式结构:
具体操作: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可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重要的酸、碱、盐的性质。
第三阶段:理论感知阶段。经过第二阶段的实验探究教学,学生就对单一的酸、碱、盐的性质获得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就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并总结酸、碱、盐的通
性及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例如:当探讨酸的通性时,可设计为:
模式结构:
具体操作:
在以上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知识的内化,很好地理解了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反应规律,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而且还学会了探索化学知识的一般方法,这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四阶段:应用和创造阶段。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酸、碱、盐的认识已较为深刻了。此时,就可引导学生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即对物质进行鉴别和除杂。还可让学生做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如探寻一些物质的制备方法等。通过这一训练途径,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当鉴别H2SO4和NaOH时,就可让学生设计多种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检验。有个班的学生居然找到了十多种方法,即
(1)石蕊(2)酚酞(3)Na2CO3溶液
(4)BaCI2溶液(5)Ba(OH)2溶液(6)CuSO4溶液
(7)FeCI3溶液(8)Zn
(9)PH试纸(10)CuO,等等。
可见,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潜能,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挖掘。
在学习了这一章的基础知识之后,我们设计了如下一个问题:
请利用给你的药品(同上),自行设计并进行操作实验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请注明为哪一种级别反应(其中,直接利用药品反应的为A级;利用一种制得的药品反应的为B级;利用两种制得的药品反应的为C级)。
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每人能够做出并写出A、B、C级的反应各8个,如多做则多给分。对此训练学生异常兴奋,决心大展宏图。他们紧张地操作着,记录着。结果,令人吃惊的是,他们两两合作,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有些学生竟操作了三四十个实验,书写了近六十个化学方程式,制备了大量原先没见过或没用过的物质。实践证明,“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效果
我们认为,在“酸、碱、盐”一章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寓科学方法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的体现。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为检测其效果,我们对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四个实验班的13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在掌握知识方面,有87%的学生认为,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由自己或师生交替操作实验,更有利于掌握实验技能。有98%的学生感受到通过“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学习,更有助于对酸碱盐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2)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95%以上的学生都喜欢上“实验探究”化学课;(3)在培养学生科学品质方面效果明显。过去,能够镇定沉着地操作实验的学生仅占18%,而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之后,已有66%的学生能够熟练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4)在发挥自身潜力和培养能力方面,有98%的学生认为,通过参与“实验探究教学”的锻炼,实验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60%的学生能够自己带着问题,目的明确地去做实验。93%的学生对物质进行鉴别或除杂时,能够积极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更有60%的学生产生了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检验或鉴别的想法,其中有20%的学生曾主动做过这类化学实验。
调查表明,“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和认可。其实际效果还可从实验班与对比班第一次化学统练成绩比较看出(表1):
表Ⅰ第一次化学统练成绩对比统计表
毕业考试成绩对比亦可说明问题(表Ⅱ):
篇3
1.1课程内容设计鉴于信息安全专业是交叉性综合学科的特点,本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分为两类。即基础理论课程和核心理论课程。基础课程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软硬件系统等相关应用,对于学生学习密码学、信息论等核心课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下一步学习与深造。核心课程的设计是对本专业学习的综合提高,使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更高层次的掌握本专业的顶层内容。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保证了学生可以适应信息安全领域、通信工程方面的相关工作,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缓解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压力,规避行业风险。
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实践教学是实用性高级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通过分析、判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借鉴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点,采用“上课+上机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和资源,重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基础—综合—创新的三级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实验教学不仅承担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验证,传送实验技能的任务,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2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实例实践教学作为信息安全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安全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关键环节。该文提出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网络防护技术是安全防护技术之一,加固防火墙是实现网络防护的基本手段。该文以两人实验小组为依托,组织对抗性攻防实验,通过学生具体参与操作,增强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竞争意识,实行组内加分,组间互助的考核策略,最终达到能够合作设计完成综合实验的教学目的。该文以配置SMART-V防火墙实验为例,通过课堂实例来具体阐述本文的教学模式与理念。
3结束语
篇4
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初中生物实验首先要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人的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这两个实验都要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学生必须首先掌握显微镜使用,显微镜对学生极为生疏,所以必须反复实践,才能熟悉掌握和运用。这其中也涉及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要在低培镜下寻找清晰的物像,学生必须手眼并用,即观察有操作,调焦距、对光、移动装片一系列过程,若配合不协调,既看不到清晰的物像,更谈不上高倍镜观察。因此必须让学生多次训练,操作配合默契、顺畅,通过移动装片,调整装片的位置,才能真正了解显微镜物像是倒立的、装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如此种种操作现象,教师光凭讲授解释,学生总是难以接受,难以捉摸,所以坚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生物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十分重要,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进一步思维打下基础。了解生物体内在本质联系实验过程,也可以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例如,先让学生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制作”绘出细胞结构简图,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多种动物细胞的基础上,概括出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共性;在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在整个学习过
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参与、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主体作用,并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篇5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公平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课堂教学公平性应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 课堂教学要体现教育民主,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每位学生都有权利要求接受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实现个人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尊重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2. 课堂教学公平性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一种多元的能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而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又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因此,学生的智力没有优劣之分,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
3. 课堂教学公平性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最大发展。
二、实验教学的特点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劳动人士和专业人才。因此做好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实验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 实验方式的探究性。新课程倡导实验教学应该以探究式为主,教师不再把实验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等周密地全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自由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展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 实验对象的主体性。新课标强调对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归纳总结、动手观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使学生时终处于实验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3. 实验过程的协作性。新课标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心理、习惯、能力等方面差异,所以教师在分组时应该合理搭配,既能让能力强的学生得到发挥,又能让动手弱的学生得到帮助和锻炼,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
三、在实验教学中如何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
新课标要求每位学生都得到公平合理的教育和学习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如何在实验教学中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我以为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 实验分组的公平。实验分组要做到公平合理,注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充许每个小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动手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稍差的、表达能力强的和表达能力稍差的、男生和女生要均匀搭配,但小组与小组之间要做到大致相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既能让能力强的学生得到发挥,又能让动手弱的学生得到帮助和锻炼,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教师对各小组的评价。
2. 实验资源的公平。实验资源是实验所需要的各种仪器以及多媒体硬件设施等,每个小组都应该享有相同实验资源,这样才能有利于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才能保教师评价的公平性。
篇6
关键词:生命教育;实验教学 绿色化;安全化;合作化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3-08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3.034
所谓生命教育,从广义上说,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蕴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资源。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意识贯穿生命教育,让学生从化学的视野认识生命,进而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珍视生命、尊重生命,这是每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实现实验的绿色化,爱护生命
日益恶化的环境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中我们积极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节约资源、防治污染的观念,实现实验的绿色化,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爱护我们的生命。
首先我们从源头抓起,尽可能减少化学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环境和人员所产生的污染,培养学生的绿色化意识。如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毫克的氯气时,就会死亡。对于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我们可以设计连续反应的装置,先制备氯气,然后将制得的氯气分别通入装有NaBr溶液、NaI溶液的洗瓶,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Br2和I2,最后通入NaOH溶液,既可验证氯气和碱的反应又可进行有毒尾气的吸收。再如,铜和硝酸的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有毒且污染很大,实验中我们可以不用课本上的装置,改用注射器进行实验,将铜片先放进注射器,然后抽入少量硝酸,现象非常明显,既防止了有毒气体的扩散,又减少了药品的用量,可谓一举多得。也可以让学生设计由铜制备硝酸铜的不同方法,比较出既经济又无污染的最佳途径。还有,可以将常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常量实验改为微量实验,部分试管实验改为点滴板实验、滤纸实验等等。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方法的优化、药品用量的控制等措施,尽可能做到不产生污染或使污染减少到最小程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意识。
对于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果随意丢弃,将严重污染环境。我们也遵循绿色化学的理念,要求实验后的残渣、废液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倒入指定容器内,而且能回收利用的一定要回收,这不仅节约药品,还能减少或避免有害物进入环境造成污染。可将化学实验结束后的遗留物利用为另一些实验的原料,如实验中CuSO4・5H2O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得到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可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银是昂贵的稀有金属,而银或银盐被摄入人体后又有剧毒,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可以回收处理,制备常用的试剂硝酸银;做过萃取实验的CCl4溶液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再次净化,循环使用。其实只要师生都做有心人,可回收利用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又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帮助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强化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实现实验的安全化,珍惜生命
我们知道,在事故面前,人类是如此地不堪一击和脆弱,为此要让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生命,明白生命是不可逆的,不可再生的。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所以在化学实验中,一定要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事故的发生。如实验室中的可燃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产生有刺激性或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浓酸、浓碱具有强腐蚀性,切勿使其溅在皮肤或衣服上,眼睛更应注意。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牢记实验的注意事项,学会保护自己与他人。对具有危险的实验动作,应示范给学生,也可让学生观看由于错误操作而引起爆炸、引起伤害或死亡的录像,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学会珍惜生命。
保护生命,还要教给学生各种爱护自己、遇到危机时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危险或突发事件面前,镇定自若,正确应对,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如不小心将浓硫酸、浓氢氧化钠或苯酚等试剂溅到皮肤上分别该如何处理,遇到金属钠、酒精或汽油着火又该如何处理,在实验室中要教给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创设生产生活中火灾的情境,让学生应用灭火原理正确进行灭火。这些都是实验教学中要贯穿的生命教育的内容。
虽然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要消除一部分学生做化学实验时畏首畏尾,生怕实验过程发生意外的心理。通过化学实验,要让学生懂得有些化学物质虽然会对生命个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操作,不但可免受毒害,还可将其消除或转化成无毒的物质来改善生命状况,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激发学生学会有关实验操作的责任感,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实现实验的合作化,尊重生命
生命教育不仅让学生认识自己、珍惜自己,还得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生命、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体谅他人。合作性实验是进行这样教育的有利平台。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设计分组实验,既可以节约实验用品,又能让学生在合作实验中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生命,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体验困难、体验成功,引导学生合作中遇到失败时要勇于承担责任,出现危险时要能挺身而出,意见发生分歧时要宽容体谅,多发现他人的长处,能够欣赏、承认别人,不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合作实验中体验和感悟生命的价值与快乐,从而更加珍惜自己、他人的生命,增强尊重生命的意识。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化学工作者在探索物质的奥秘过程中,不仅展现了不畏艰辛,孜孜以求的一面,同时也闪烁着相互协作,合力攻关的人性美丽的一面。在当代,科学技术日益呈现多学科综合性的特征,学会共处、善于合作是一位优秀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如获得1996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的3位科学家克罗托、斯梅莱和柯尔,正是因为他们的合力探索,通过实验研究,同时受到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美国展厅的圆拱形屋顶的启发,并用20个正六边形和12个五边形纸片拼至深夜,拼成了一个类似英国足球的硬纸模型,从而为人们揭示了C60分子的完美对称球面结构。这种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所展现的广博知识,在研究中相互协作,学科之间相互的融合的特征,对引领学生成才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当把这样的素材合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向学生展现人性中的真、善、美。
总之,可以通过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安全化和合作化,寓生命教育于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中,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情感教育 民主平等 热爱 期待
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经常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欣赏感受化学美,就会消除对化学的误解,激发探索化学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就要求我们采用合适的情感教育,从感情上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他们进入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思想的净化、心灵的陶冶,更具高尚的情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平等互助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当学生所敬佩的教师上课时,学生的感受是兴奋的,情绪是高昂的。教师积极的情感会加强学生课堂上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的活动,提高认识的速度和效率。正如人们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见”,功课自然而然学得好。显然,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消极的情感,交往是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基本形式和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更要重视师生在教学内容中的交往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支配者为引路人,应当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建立起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才有课堂上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长的“养分”。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钠镁铝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中,通过三种金属分别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来比较三者的强弱,在实验之前首先提出疑问,铝能否与热水发生反应?提示学生能否从日常生活中找出答案,如生活中所用的铝壶烧水等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利用日常生活运用到的化学知识,能使学生直接了解化学的奥秘,亲近化学,减少对化学学习的恐惧感。
二、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的情感状态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而且影响着学生全部的认识活动。教师对学生真心真意的爱,对学生暗含期待的信息,可以通过声音、笑貌、动作、眼神等微妙动作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因感到教师的亲切感和信任而受到鼓舞,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动机。这种良好的反馈,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实际中,凡是得到老师爱护和帮助的学生必定喜欢和尊敬教师。而这种对教师的好感往往迁移到教师的教学中,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学好该科。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动辄训斥,处罚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或不满情绪。这种消极的情感往往又会导致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厌恶感,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态度。这样,再聪明的学生也难有学好的希望。因此,对教师来说,要使教学获得成功,不仅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要给学生以情感的自由,尊重学生对世界形成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感悟,不要以教师本人的好恶干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例如:在做碱金属的焰色反应实验时,学生看到单一的金属元素燃烧放出的各色美丽火焰,这时会有学生提出若是将不同的金属元素混合起来一起燃烧,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效果?虽然课本里并没有提及此种实验的做法,但做为教师并不能由此而否定该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能否从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现象去解释该种现象。这个情况下,就会有学生从观看烟花燃烧时所放出的五颜六色的火焰而得到答案,再一次引出烟花制作所用到的一些金属元素。由此可见,教师要容忍学生的一些合理想法与合法动作。要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着想,为学生的迅速成长服务,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提供氛围。
三、借助典型化学实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借助典型实验,恰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借助葡萄糖跟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是化学变化的内因,而反应条件是外因。反应条件不同,有机物表现的性质就不同。葡萄糖在常温下跟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是多羟基表现的性质。从而树立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观点。
第二,借助典型实验,增强爱国意识。例如借助侯氏制碱法实验原理介绍侯德榜的感人事迹和我国纯碱工业的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第三,借助典型实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结合每一个演示实验的特点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遵规守纪、不怕挫折、保护环境的教育。介绍化学家钻研实验要着重加强爱护公物、尊重他人、乐于协作、注意安全、整洁有序的品德教育,大力纠正学生在实验中浪费药品、乱放乱倒等不良实验习惯。
总而言之,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篇8
其次,教学形式呆板。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总体上采用是的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实践的教学形式。根据华中师范大学大三学生课程任务重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差的特点,再加上自己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和操作熟悉程度,学生很少有能在课前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除了考试前抽出时间复习之外,课后很少有同学能自主复习课程内容。对于把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完全在课堂上进行的传统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一、翻转课堂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FilppedClass)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他们的初衷是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随着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方式逐渐被广泛地传播开来。所谓的翻转课堂模式就是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这种课堂模式把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成了“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在课堂外完成知识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
(二)特征1.“翻转课堂”让学生掌握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多与少、深与浅,完全取决于教师课堂上知识点传授的多少、深浅。对于同样的知识点内容,不同的教师或教师差异的情绪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知识内容的接受效果。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前观看的教学视频,可以是相同的,知识内容吸收的多与少、深与浅完全由学生的学习深度决定。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快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甚至可以跳过某些已掌握知识内容。学习程度差一点的学生可以放慢学习的脚步,对于不懂的知识内容可以重复观看。所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2.“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的交流互动传统教学中,知识内容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被动接受。新的知识内容没有经过思维的冲击,也没有与原有知识进行顺应与强化的过程,所以课堂上要求学生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或对问题提出解答方案是很困难的,更不用说对知识进行创新。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学生观看教师给出的教学视频,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作答。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跟同伴进行交流讨论。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教师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教学交互性强,并且能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国外对“翻转课堂”的研究较为成熟,相较于国外在基础教育中做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应用,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践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对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讨论与研究较多,但是实践应用相对谨慎。此篇文章,作者将从实证的角度,验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能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实证分析
(一)研究对象本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共设有12个课堂,其中11和12班人数较少,分别有35和54人。其他班级人数均为80左右。每个班级学生的专业都不一样,班级学生的分配是根据专业平均分配,每个班级都有各个专业的学生。本人研究对象选择3班和4班两个班级。3班80人,4班80人。每个班级分为20小组,每组4人。3班为实验班级,4班为对照班级。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我们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分别将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进行分组,4人/组,每班均有20小组。教学内容选择“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数字视频采集与处理》这一实验。实验内容包括摄像机的使用、拍摄技巧和视频剪辑与处理。本实验课时数为6课时,前3课时为视频采集,后3课时为视频处理。对照组4班的20个小组的上课形式为内容讲解加学生操练为主。课堂上,教师用不超过20分钟的时间讲解摄像机的使用和拍摄技巧,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视频采集,采集视频可以到教室外的其他地方,但要求2个小时之后必须带着摄像机和拍摄的视频回到教室继续上视频处理内容。视频编辑处理部分也是采用教师讲解后学生操练的形式。
在实验组3班,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放在QQ群共享里的教学视频文件、相应的教学资源及处理视频的软件———绘声绘影,如有问题可以先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解决。视频文件为4班教师上课的录像内容(包括摄像机使用和拍摄技巧的讲解和视频编辑和处理部分的讲解)时间为25分钟。课前发放摄像机之后,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学内容熟悉摄像机的使用技巧,如有问题可以当堂提出。教师也可以对一些特别重要的操作技巧进行强调,如五种运动镜头,拍摄技巧等。随后学生外出采集视频,时间为2个小时。视频编辑处理部分采用小组合作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如果哪个小组有疑问,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教师要在学生编辑的过程中进行个别纠错与指导。不管是试验班级,还是对照班级,均要求每组完成一个DV作品,并在课后1周后上交。
(三)评价方法DV作品上交完后,试验班级和对照班级都进行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两部分。其中小组评分占总分的40%,教师评分占60%。小组评价时,班里每个小组对其他小组进行评分,本小组不对本小组的作品评分。最后每组的小组分数为其余19小组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了保证评价的可信度,我们又邀请3名本课程的教师,分别对试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20个小组作品进行评分,评价量表如上。评价时不告知评分老师将要评的作品是哪个班级哪个小组的。最后各个小组的教师评分分值为每个教师对其打分的算术平均值。小组的最终成绩为小组评分*40%+教师评分*60%。算出了试验班级和对照班级每组成绩之后,我们分别求出试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小组作品平均成绩。
(四)研究结果试验班级3班平均成绩为93.5,对照班级4班平均成绩为83.65,从实验结果数据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可以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翻转课堂结构和模式的翻转源自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思考。其结果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建立起了比较彻底的21世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然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想真正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还应该着重考虑一些问题。如:
(一)教学视频制作的质量对学生课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前期的拍摄到后期的剪辑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技术支持,不同学科的录像设计也会有不同的风格。尝试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学校需要给授课教师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并在制作授课录像过程中形成流程化的范式,为后续教学视频录像提供经验。
(二)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取决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程度。课堂内如何产生思想碰撞,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交流互动深浅,首先开始于教师精准有效的引导。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有阶段性、有层次性,并且难度适宜。单是教师的有效引导还不足以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组织小组协作学习。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完成知识内化过程。对于个别有问题的小组或学生,教师可以辅以个别指导。
篇9
关键词:云教育;实验教学;云计算;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153-02
Application Study on Cloud Education Platform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WANG Hua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 China)
Abstract: Cloud education platform is an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irstly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Secondly the basic concept of cloud education was presented and new architecture was provided by means of cloud computing. And then practical problems to achieve cloud education platform were analyzed. Lastly the advantages of cloud education platform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were expounded.
Key words: cloud educ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cloud computing; service platform
S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实验室的
实验条件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虽然这些实验教学设备在升级更新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由于学校的专业特色决定了人们普遍对教育信息技术认识水平不高,从而导致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教学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因此,我们应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新技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方向,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 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
1.1 经费问题
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资源分散、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许多服务器只承担着单一的功能,例如专项WEB服务、在线教学平台等,多数时间服务器CPU都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大量的服务器不仅占用了高额的硬件设备采购经费,而且每年耗电量也不小。新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成本大,动辄几百万,严重制约许多高校开展各类实验培训的步伐。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新软件,现有的旧的硬件配置已经无法装载不断升级更新的新软件,教学中高清视频播放不流畅,不能满足教学活动需要。
1.2 病毒感染
为了防止病毒感染,机房一般安装还原精灵和杀毒软件等,针对一些开放性研究型或实践性课程,学生由于不能随意安装软件,因此影响了学生自主性研究和创新性开发。而在当前社会,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机等各种终端设备。一方面,他们希望能方便地通过个人设备来访问学校的实验教学资源,而不是局限于固定的实验室,受到实验室开放时间和使用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学生在个人终端上自己搭建实验环境需要时间和精力,而且有时也不具备全部的实验条件。
1.3 机房运维工作量大
由于各部门自行采购的服务器型号繁多,而且实验教学所要求的软件环境也是各不相同,频繁的硬件维护和软件安装也让管理人员疲于奔命,使得本来人员配备不足的管理人员忙于各种繁琐的重复劳动中,不能将更多精力用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去。不同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给管理和维护增加诸多不便,无法进行统一管理,除了设备本身的老化耗损外,单个配件故障需要逐一排查和更换,维修繁琐,效率低下,也极易影响教学效果。
1.4 传统的实验教学平台成为资源访问瓶颈
传统的实验教学平台一般是网站模式,实验系统会被安装在本地服务器上,由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维护。当实验系统上使用人数过多就会导致服务器拥堵,出现系统变慢甚至宕机现象,从而导致后续学生无法正常使用,只能通过系统管理员重新启动服务才能恢复正常。
2 实验教学云教育平台方案设计
云计算技术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云教育是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和落实,是一种高效的面向服务的网络化教育的新模式。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通过云教育平台把各类实验资源进行集中有效的统一管理,实现各类实验教学资源的按需访问、教育协作和高度共享等服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1]。实验教学的云教育平台是一个大规模的高校实验教学计算机集群,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统一的实验教学云教育平台,以便解决传统实验教学平台中无法克服的诸多问题。
2.1 根据云计算技术中提供的资源类型,云计算可提供三种服务模式: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
(1) 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学校网络信息中心以服务的形式提供虚拟硬件资源,例如虚拟主机、网络存储等。各部门用户通过提交申请可以获得所需的基础设施服务,搭建各自的应用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和部署应用。
(2)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实验教学中,PaaS负责提供底层集成服务,能为各部门用户提供一个独立的应用平台,包括托管,测试以及开发等等,各部门无需购买软硬件即可创建和部署应用。
(3)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在实验教学中,通过SaaS形式,个人终端无需安装软件,只需通过网络向云平台获取所需的软件服务即可,从而节省个人硬盘空间,提高系统使用效率。而且将大大减轻系统管理员的系统维护工作量,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服务正常使用软件。
通过云教育平台,一方面,高校内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验教学资源定制服务,师生通过身份认证的方式获取服务,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验教学资源。一方面,不同高校亦可将各自的实验教学资源联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SaaS的各种线上服务也可以在实验教学云平台上实现,以增进师生互动,实现信息反馈。
高校实验教学的云教育平台搭建,要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房环境和维护力量。首先进行硬件投入,建立起共用的服务器集群,然后将部门服务器集中进行管理,提高访问效率,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2]。
2.2 实现云教育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
云教育平台的成功建设是云教育应用于实验教学的保障。要成功搭建平台,需要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硬件方面。数台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及相关周边设备是必需的。为保证访问速度,高速交换设备也是必需的,否则一旦出现堵塞或连接不上,会影响终端访问,不能保障云教育平台稳定运行。
(2)软件方面。本校采用两种虚拟化软件,一种是 VMware vSphere 平台,该平台既可通过 Web 端访问,亦可通过桌面客户端VMware View ClientL问,利用 vCenter Server 方便快捷地管理数台物理机;一种是 H3C CAS 平台,该平台通过 Web 端进行快速访问。
(3)管理方面。由于虚拟机统一部署在虚拟化平台上,因此一般不会出现硬件故障,利于对虚拟机进行统一管理。但是由于一切资料数据都保存于终端,这也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管理员不但具备过硬技术,还要从制度上进行严格管理,否则一旦操作错误或者密码泄露等都有可能带来不可修复的损失。
3 云教育平台的优势分析
3.1 整合资源,集中管理,节省成本
建立云教育平台后,不再需要原来众多的单个的服务器,而是将学校所需服务分散布置在数据中心下的虚拟机上,将学校的实验教学资源抽象化、虚拟化。一是省去了大量服务器的采购环节和成本;二是由管理员对虚拟机实行统一管理,便于维护和升级,利用虚拟机的克隆技术可以短时间内完成用户的应用部署;
3.2 提高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加强师生互动
云教育平台能提供一种虚拟的实验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通过云教育平台,学生还可以接受线上辅导,跟老师互动,老师也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追踪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云教育平台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新模式,为未来的先进教育理念绘制了美好的蓝图。但云教育平台教学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和试用阶段,要使云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不仅需要相关先进技术的支撑,还需要先进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等保障,需要全校师生上下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10
1及时更新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单调,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较少,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还有些实验项目过于陈旧,早已经被其他更优越的方法取代,使得实验教学与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完全脱节,极大地限制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应根据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删减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适当引入分子生物学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设计实验,并亲自动手验证结果,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如我院在生化实验教学改革中,减去了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如酵母RNA提取鉴定、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等,而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较强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如:细菌蛋白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质粒的提取、酶切与鉴定等;在时间安排上,首先安排的是一些基础性实验,以便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使他们能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熟悉生化实验的基本技术(如离心、电泳、分光光度法等),然后再进行综合性实验,进一步强化实验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医学人才打下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实验内容和完善实验方法。如:转氨酶的活性与临床的一些诊断密切相关,因此“改良穆氏法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是医学生化实验室常做的实验,出于安全考虑,只能使用健康人血清,而我们知道,转氨酶在脏器中活性较高,正常人血清中活性较低,再加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可能有误差,结果导致有些同学在比色时,测定管和空白管几乎无差异,从而得不到实验结果,同学会感觉很沮丧,甚至进而对生化实验失去信心和兴趣。我们在改进教学内容时,同时以动物(如家兔)肝脏为样品作一个对照,不仅能解决实验不出结果的问题,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中,正常人血清中酶活性很低”这个知识点,从而进一步理解测血清中转氨酶活性的临床意义。我们还将科研实验中已基本不用的圆盘电泳改为更为常用的垂直板电泳,在开始两年的电泳中,用血清作为样品,由于血清中清蛋白含量过高,影响了电泳的分辨率,后来改进为用细菌蛋白,分辨率则大大增强。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虚拟现实技术及虚拟实验室迅速发展。虚拟实验室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电脑及相关计算软件构建一个虚拟实验环境,实现传统实验室的功能,在各种虚拟的实验环境中,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各样预定的实验项目,所取得的实验效果等价于甚至优于在传统实验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生物化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日新月异,有些内容如基因工程及其他一些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反应等都是理论课上必讲的,但是由于这些实验花费较大、耗时较长等原因,难以在学生中开展,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大力提倡建立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室,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虚拟实验室可降低实验成本,打破时空限制,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和成功率,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虚拟现实技术的高度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的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和科学素质。虚拟分子生物学实验在我院也在初步运行。除了对难以开设的实验通过虚拟实验教学外,对于一些已开设的如质粒提取等实验,我们还先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熟悉实验过程,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虚拟实验增加了实验的成功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视频,或者教师自己操作制成视频,做成多媒体,当做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可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并帮助他们及时捕捉和了解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各种新技术、手段、方法。
3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各医学院校生化实验室均配有实验技术人员为实验课准备试剂、器材等。实验员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实验工作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有更全面的实验素养来解决教学中疑难问题。但很多实验员存在年龄大、学历层次低、学科知识老化的问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实验课程也在不断改革,如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生化实验都增加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年龄较大的实验员对经典的生化实验准备得心应手,但面对新的技术和方法则可能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结构,了解和掌握更多、更新的方法和手段。另外,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待遇也普遍偏低,技术人员缺乏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校应转变传统观念,建立各种激励机制,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计划地安排实验人员进行进修、培训和继续教育;引进高学历的中青年实验人员,创建一支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实验人员队伍,为实验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