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施工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27 13:2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基施工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U471.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市政公路事业的快速提高,公路的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其施工质量也备受关注。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地基,也就是那些在承载力方面比较差的、需要在建筑工艺方面进行特殊处理的、比较松软的地基。这样的地基是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技术方面的处理才能确保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
所谓软土,是指强度无法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的湿粘土,软土的稳定性和土质强度和地基的干湿状况有密切关系。地基的干湿状况是由土质中含水量的高低来决定的,而含水量的高低通常又取决于各类潮湿源头的作用和延续的时间。通常,地势低洼的位置容易积水,造成长年累月的水浸泡,导致土质较软。地基长时间出于潮湿状态,加之土的水稳定性较差,导致地基出现软化。
软土地基具有三大特点:
1、变形量大
软土地基主要包含淤泥和淤质土,自身内部的含水量较大,同时内部的水份不容易流出,导致容易产生形变。
2、压缩稳定所需要的时间较长
软土地基主要是以粘粒为主,虽然内部空隙较大,但是单个空隙的孔径较小,水份很难通过空隙流动,透水性能较低,饱和土在受到荷载作用时,内部的水份无法尽快排除,相应的压缩稳定时间较长。
3、侧向变形水平较大
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水平比一般土质大,竖向变形在相同条件下比一般土体也大。
软度地基空隙比大,内部天然含水量高,强度较低,软土层的存在对公路桥梁等大型构造物的安全具有较大危害,容易造成地基失稳和不均匀沉降,危害桥梁安全,导致路面破坏,增加行车不适感。针对不良土质处理是高等级公路施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施工过程中,要针对软土的实际情况,了解软土的分布情况、厚度、所处位置等关键信息,针对不同软土地段,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
二、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1、深层密实加固法
深层密实加固软基础,采用特殊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密和固结,如爆破、挤压等,深层加固与浅层加固方式相同,所不同的是使用的机械设备不同,而且这种方式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使用。深层密实加固方法适用于粘土、杂填土、素填土等多种软土地基。
2、碎石桩处理法
这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主要是采取具有水平振动作用的管状设备,于高压水流的辅助下实行边振动、边冲洗操作,当软性粘土成孔之后,在孔内填入强度大、稳定性强的填料,最终形成多根桩体,与桩间土复合成为地基,使得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路基沉降量有所减少。这种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置换软性地基内的部分软土,与复合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似,造价成本低,路基沉降现象较轻,在公路施工软土路基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换填土处理法
换填土处理方法主要适用于土质不匀、排水不畅的地基。换填土处理法,就是当公路工程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达不到要求,而且软土层的厚度小的情况下,对软土层进行挖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层填充稳定性较好的材料,如炉渣、灰土、砂石、粉煤灰等,并进行强夯,加大地基的密度,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沉降量,加快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使原来的软土地基在改造后符合建筑施工的设计要求,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4、强夯法
该技术可用于多种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等土性地基。软粘土由于渗透性差、含水量高,在外界强烈撞击时不能迅速排水导致孔隙水压力上升快且消散慢,会导致周围土体强度降低甚至全部液化;此外,土体的固结压密及强度恢复过程较其他土体也慢很多。不同土体应采用不同的加固机理。对孔隙多、颗粒粗的土体的夯实应基于动力密实机理,以实现土体内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密实;非饱和土体夯实则是内部气相被挤出的过程,主要由于土体颗粒相对位移引起。
5、排水挤密加固法
顾名思义,排水挤密法主要适用于含水量较高的沼泽、江河湖海等周边的软土地基,通过特殊方式进行排水吸水,比如用机械将塑料排水板插入软土层中,经过预压负荷,使水分沿塑料板上渗到砂垫层中,以此来加固软土地基,提高承载能力。排水挤密加固法,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软土地基的加固,是一种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固处理效果好,施工简单。
但是该方法也有明显的缺点:施工中加载速度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否则就会造成土体失稳,路基开裂、不均匀沉降,严重的会导致路基垮塌;并且,预压期一般较长(真空预压可有效缩短预压时间,但是成本较高,大面积使用会使工程造价显著提高。)从而导致工期较长,等待预压又使工程不能连续施工。
6、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与动力固结方法有某些相似性。这种方式利用高压喷射机械,将水泥、粉煤灰等强度和固结性较好的材料向软土地基深层,进行注浆,以此来提高整个地基的强度。其中高压旋喷桩通过高压旋喷流切割破坏土体作用、混合搅拌作用以及压密作用,致使浆液与土粒强制搅拌混合凝固后,便在土中形成一个加固土体。现有的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施工压力已达40MPa,可分为高压与超高压两种工法,施工深度可达25m~40m,加固体最大直径可达2m,且强度稳定。旋喷法可控制加固范围,能够连成一片,旋喷成垂直桩、水平桩和斜桩,也可制成一定间距的桩柱体,只要适当调配硬化剂的用量,便能使各个施工对象得到相应的强度。目前,高压旋喷桩处理深度较大,当前处理的最大深度为30m。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淤泥、粘土、粉土等含水量较多的软土地基中。
7、水泥土搅拌法
水泥土搅拌法又称作深层搅拌法,将水泥等材质混入软土地基中,通过机械搅拌,提高整个地基的强度,降低含水量,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水泥土搅拌法一般是以水泥作为固化剂,利用水泥与软土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为具有一定强度和水稳定性的水泥土的方法。
水泥搅拌法加固土(简称加固土)的强度由水泥水化硬化的胶结作用、硬凝反应、原状土强度和土的物理改良等部分构成。前两者属化学反应的范畴,后两者则为物理结构的改变.这两个方面的变化,使得加固土的微观结构与加固前原状土相比有了本质上的不同,致使加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相对原状土有了极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强度的提高和变形模量的增大).因此,从微观角度探究水泥加固土的反应机理及结构特征是解释其宏观强度特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该方法适用于淤泥、粘土等软弱地基。
8、加筋处理技术
加筋处理技术是在人工填土的路堤或是挡墙内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或者在边坡打入土钉、碎石桩(前面有所介绍)等,以此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增强地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结束语
我国的公路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扩大内需、投资、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等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对公路的质量进行保证,而要保证公路的质量首先就要保证公路中软土地基处理质量的保证,只有好的软土地基才有好的公路。
参考文献
[1]王旭;苏群.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J].才智.2011(03).
[2]朱烨军.市政工程中常见的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
[3]高志萍.小议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及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
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 ;地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98-01
前言: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房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拔地而起。而随着建筑工程逐渐增多,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的关注也不断加深。地基是房屋建筑中的基础工序,其施工工艺与技术的完善,是房屋建筑质量得以确保的基础。尤其是我国自然灾害较为频繁,气候差异较大,如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等灾害会给房屋建筑造成极大影响,而房屋建筑中良好地基的构建,能够有效的降低自然灾害对于房屋建筑的侵害程度,并能够有效降低灾害中的经济损失和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地基施工技术对于房屋建筑而言,意义重大,而对于“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技术”的研究,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地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的建筑居多,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房屋建筑结构之一。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中,所应用到的混凝土材料过多,且建筑的重力荷载也由于房屋建筑的高度升高而不断加大,这些都会对房屋建筑的地基造成严重的负荷。若地基质量不足以承载过多的重力,则会使房屋建筑的地基受到损坏,进而使房屋建筑出现沉陷、偏斜或倒塌等安全事故,因此,地基的稳固对于房屋建筑而言极其重要。为确保房屋建筑中地基的稳固,不仅需要优质的施工材料,(如砂石、水泥等),更需要有良好的地基施工技术予以实现。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不仅影响到房屋建筑的稳定性,也关系到施工工期、施工成本等。
二、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技术及应用
(一)强夯施工技术
强夯法可用于地基的测量和定位工序中,通过强夯法,能够有效提升地基施工的数据准确率。在具体施工阶段,为便于施工,需要对各个夯点位置进行确定。同时,在应用强夯法进行施工作业前,还需将施工现场做必要的场地清理,并采用机械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预压作业,以此来使施工现场的平整度得到有效提升,也便于后续测量工作的进行。在实际强夯施工过程中,可通过地表填入砂石的方式,来解决地表水位过高而使机械设备受到影响的问题。进行强夯施工技术应用,应采用分段施工方式,或以由两侧相中部持续施工,以便地层平整度的提升。在放线定位后,要依照由深到浅的顺序进行加固作业。夯击处理时,落槌要平稳和准确,且在夯击处理后,根据实际情况,可用夯锤进行二次作业。图1为地基强夯技术施工流程图。
(二)注浆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的地基施工过程中,还涉及到地基的注浆施工技术。在应用此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记录钻孔。在施工中,要明确安排专门负责施工现场钻孔记录的人员,以便随时对注浆程度做分析和比较。并且,为防止注浆时的浆液上冒,可将厚度约为1米的自然土层覆盖在需要硅化加固的土层上,再依照工程施工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填土夯实。其次,注浆压力的控制。地基注浆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和工艺标准的要求进行注浆,合理控制好注浆压力。再次,定期定时对注浆材料比进行检查。以此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并解决注浆配比程度不足,而对地基注浆效果的影响。同时,还应当依照注浆顺序进行依次施工,并确保注浆空位的准确。最后,记录对比。将专门人员所记录的注浆数据信息,如注浆压力、孔深等,与工程施工设计要求做严格的比对,以便调整注浆施工中的误差。
(三)水泥粉喷桩等施工技术
水泥粉煤灰碎石和粉喷桩工艺,是现阶段地基处理中常用的施工技术,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加强粉喷桩的侧线约束力,更能发挥出水泥粉煤灰碎石所拥有的高承载力。在实际施工中,通常将粉喷桩工艺应用于地基上部,既将地基的抗压变能力做到有效提升,又能有效防止水泥粉煤灰碎石装对固结土体的破坏[1]。并且,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和粉喷桩的结合型地基处理技术,都需要桩基有良好的性能,因此,此种地基处理技术对桩基的强度和硬度要求较高,若桩基未能达到浇筑标准,则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进而影响地基,使地基的稳定性降低。
(四)IFCO技术
固结率是房屋建筑施工中较为重要的数据,此数据若缺乏一致性,将直接影响房屋建筑的质量,同时,固结率也会影响到施工材料的选取,固结率高低差距过大,将使房屋建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而,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确保固结率的一致性,是工程质量保障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一种全新的地基施工技术――IFCO固结技术,因其固结速率高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房屋建筑的地基施工中。同时,此种IFCO强制固结技术还具有操作简便、收效明显、以及具有较高稳定性的特点,在现阶段的房屋建筑中应用广泛。
(五)DDC技术
DDC灰土挤密技术,也是现阶段房屋建筑施工中进行有效地基处理的新型技术。此种DDC灰土挤密技术,是通过深层的孔内强夯法,再利用螺旋钻机,将灰土分层压注进深层孔洞内,在对成桩进行夯实的过程中,要对桩体进行反复锤击,以此来扩大桩径,并与桩间同构成复合型地基。并且,复合地基的作用,是通过改变湿陷性黄图的打孔结构、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以此来提升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并降低地基土的变形效果[2]。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此种DDC灰土挤密技术较易应用于具有湿陷性黄土区域内的建筑地基处理上。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需要,房屋建筑逐年增多,而房屋建筑的质量问题,也成为了现阶段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居住问题复杂,致使人们居住的房屋建筑,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住宅阶段,此类房屋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或经历年代久远,大多均处于老化阶段。尤其是在科技和工艺较为落后的年代,房屋质量和地基的稳定性较差,若出现地震等自然灾害,将要种威胁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现阶段的房屋建筑中,要对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术做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依靠先进的科技和丰富的建筑经验,不断提升地基的施工技术,以此来提升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并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地基作为房屋建筑最基础的构成,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安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房屋倒塌事件都是由于房屋地基出现问题导致的,地基不稳导致房屋倾斜倒塌,地基质量差,承载力差会导致房屋下陷。这样的地基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威胁。科学的房屋地基的设计一般要符合力学原理,只有科学严谨的地基施工图纸才能为地基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地基处于房屋建设的最底层,要在工程初期就严抓地基质量,一旦地基建设出现问题,在后期补救将十分困难,所以地基建设将在整个工程中占据较长的工期,但是就地基的意义和重要性而言,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的特点
1.隐蔽性
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多之前的工序被后来的工序所覆盖,二者以复杂的衔接方式相互联系,所以,使施工工序质量呈现隐蔽性的特点。这种隐蔽性在监察工程质量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监察部门对于工程在基础工程工序上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加强对隐蔽性的施工进行监管。
2.多发性
由于地基的基础设计缺陷或者施工过程出现问题,导致地基不牢,引发许多房屋倒塌以及人员伤亡的事件,所以,在工民建工程地基施工过程中,提高有关地基的施工技术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严重性
如果建筑工程完工之后才发现在地基的基础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勘察的问题,地质问题还是施工的问题,都会使地基失去应有的稳定性,对地基的基础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这种地基质量缺陷是无法进行弥补的,对人的生命以及财产构成威胁,一旦出现倒塌或者下陷等问题,造成巨大的损失必然会超出建筑工程地基的基础施工的成本。
4.复杂性
我国的土质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冻土、淤泥以及杂填土等许多不适宜作为地基的土质,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工程勘察工作中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了克服这种困难,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随之提高。
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1.CFG桩的运用
我们平时所说的CFG桩也就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主要是由碎石、石屑、粉煤灰掺水泥加水搅拌后,再用专用成桩机械制成的可变强度桩,是一种介于刚性桩与柔性桩之间的一种桩型,可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和石屑作掺和料,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CFG桩的适用范围很大,在砂土、粉土、粘土、淤泥质土、杂填土等地基都可以使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CFG桩常用的施工工艺包括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和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以及对噪声或泥浆污染要求严格的场地;振动沉管灌注成桩适用于粉土、粘性土及素填土地基;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粉土、素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地基。
2.人工成孔灌注桩
人工成孔灌注桩主要使用于民用和工业建筑中的粘土、含砂量少、粉质粘土和石粘土层,并且地下水位比较低的工程中。把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为人工成孔的灌注桩,桩径一般是800~1000mm,扩大头是800~1600mm,根据施工的图纸和对地质的勘察报告进行施工。施工的流程是放基础轴线、挖桩、钎探、验槽、下钢筋笼,最后对桩混凝土进行浇筑。
3.振动沉管灌注桩
一般在多层房屋桩基础中,振动沉管灌注桩有很大的占有比例,一般是应用在软土基的地区。振动沉管灌注桩在房屋建筑中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主要的施工流程是先利用锤子对设备进行击打或振动,把带有钢筋混凝土的桩尖或者把带有活瓣式桩靴的钢管沉入到土里,造成桩孔,然后再把钢筋骨架放进,浇筑混凝土,接着把套管拨出来,利用在拔管时振动把混凝土捣实,这样就会形成所需的灌注桩。
4.旋挖钻孔灌注桩
旋挖钻孔灌注桩主要适用于一些粘性土和砂性土,也适用一些强度比较弱的风化岩。旋挖钻孔具有成孔速度比较快、劳动强度比较低、精度高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在公路、桥梁桩基的施工中被广泛的使用。主要的施工方法就是先测量放线、然后完成成孔作业,接着是安装钢筋笼和导管、最后用导管对混凝土进行灌注,在进行水封之前要先复测孔深,如果沉渣的厚度不符合规定时要及时进行清孔,达标后进行灌注水封混凝土。
5.灰土挤密方法
灰土挤密方法的原理就是运用孔里面深层的夯实方法施工工艺,采用沉管法成孔或冲击成孔,在孔的中分层用夯锤分层次的进行夯实灰土最后成桩,在反复夯击的过程中让桩径不断地扩大,最后与桩间的部分土组成了复合型的地基。复合型地基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湿限性的黄土打孔的结构得到改变,把地基土湿陷性进行消除,从而减小了地基土变形和提高了地基土承载能力。从分析的结果来看,灰土挤密处理后的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是原来天然地基的2~7倍,因此,这种方法技术具有一定推广的意义,主要适用在湿限性的黄土地区的房屋建筑施工上,如果不是黄土地区,那么它的效果将不够明显。
总结
篇4
关键词:建筑地基;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in ground treatment and analysis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proposed construction in ground treatment technology trends.Keywords: building foundation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房屋建筑飞速发展和建筑地基处理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正视目前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在地基处理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情况,并采取一些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新方法,有利于房屋建筑施工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保证,进而保证了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概述
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和根基是地基,采取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做好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是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和前提。
1.1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概念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指的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改善房屋建筑地基的渗透性质或变形性质,来提高房屋建筑地基承载力的过程。
1.2 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特点
1.2.1 地基处理的复杂性特点。跨经纬度的范围广是我国国土面积的特点,各地域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冻土地、软土地、盐碱地等等。再加上气候条件的不同,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频发,致使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
1.2.2 地基处理的多发性特点。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着整体质量差的问题,由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不得当,致使房屋时有发生坍塌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经济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失。
1.2.3 地基处理的潜在性特点。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相互依托和环环相扣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处理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将会造成地基处理遗留下的潜在问题,给房屋建筑工程以后的施工埋下安全和质量隐患。
1.2.4 地基处理的严重性特点。整个房屋建筑的基础和根基是地基,房屋地基在确定使用后,在房屋建筑工程以后的施工中,如果发现地基问题,不仅增加了处理的难度,而且还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害。
1.2.5 地基处理的困难性特点。在治理整个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时,对局部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方法,进行慢慢的调整,要想预期的效果能够更好的实现,就必须做好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因为其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和根基。但房屋建筑工程是地下工程,处理事故的难度大,地基出现问题会对建筑上部结构性能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使整个房屋建筑面临着严重的质量问题。
1.3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类型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以房屋建筑地下环境为依据,其施工的原理指的是通过挤密、夯实、换填或排水固结、冷热处理、振密、胶结等方法进行加固地基。将地基处理技术进一步细分:其还包括桩基技术、具有辅的地下连续墙技术和地基加固技术。
1.3.1 桩基技术具有把来自地基上部荷载力传输到地基的深部,利用缓冲的方式来消解冲击力的作用。
1.3.2 地基加固技术具有通过增强地基的承载力,来使地基沉降变形得到最大限度的防止。
1.3.3 具有辅的地下连续墙技术主要的目的是提供侧向支护。
2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目前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仍然在广泛运用强夯法、高压喷射技术和桩地基技术等传统的方法。随着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对其地基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施工中单用一种技术效果不理想,既太高了工程造价,又占用工期。当前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在地基处理中,逐渐的将多种处理技术结合使用。
2.1 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联合处理
由于桩基技术具有把来自地基上部荷载力传输到地基的深部,利用缓冲的方式来消解冲击力的作用。选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来代替单一的碎石桩,能够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同时碎石桩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转向了消除上部地层液化的现象。利用两种方法各自优势的发挥,来减缓地基沉降速率。
2.2 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的联合处理
在实际的地基处理中,先在填土层中对碎石桩做好处理,以达到对地基土进行排水固结和挤密的目的,再对强夯点进行选定,在强大的冲击力的作用下击散碎石桩,沿着桩径将碎石挤入附近的护土层,以使其能在地基的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并与土混合的硬壳层及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而使房屋建筑对地基强度稳定性的要求得到满足。强夯法在施工中的运用非常关键,其夯击中的夯击次数、深度和夯沉量等的把握准确与否,关系着夯击效果的发挥程度。夯击加固深度的确定,是根据土层实际湿陷和厚度等级来实现的。单位夯击量要对地基的结构类型载荷大小、计划夯击的深度和土壤属性等进行综合考虑。而地基土的性质决定了夯击的次数,可以先夯两到三遍,再以低能量进行夯击一遍。
2.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的联合处理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的联合处理,通过利用各自的固结能力与天然的地基土混合形成了复合地基,具有增强粉喷桩的侧限约束作用和发挥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高承载力的特点。由于上部地基土采用了粉喷桩,改善了其变形能力,有利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得到提高,使原先固结好的土体由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嵌入,形成的破坏得到避免。无论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联合处理,还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的联合处理,都涉及到了桩自身强度,桩自身如果在浇灌中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将会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3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新方法
3.1 DDC 灰土挤密法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孔内深层强夯法,并用螺旋钻机将灰土分层注入孔中,在夯实成桩的同时,要反复锤击桩,以使桩径逐步扩大,然后与桩间部分土形成复合地基。使湿陷性黄土的打孔结构得到改变,通过地基土的湿陷性的消除,来减小地基土的变形和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是复合地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DDC灰土挤密法在非黄土地区的建筑施工运用中效果不明显,其主要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地区的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
3.2 粉煤灰吹填法
透水性强是粉煤灰的特点,其在加固处理冲填土地基的运用中,具有加快冲填土的固结速度、缩减工程工期和降低加固处理费的作用。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按一定比例将粉煤灰和淤泥混合冲填,以确保其均匀,进而使土的固结性质逐渐的改善。
3.3 IFCO 强制固结法
极大的提高固结速率是IFCO 强制固结法的优势。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等是 IFCO 强制固结法中的环节,加压系统通过对真空压力的利用,使堵截的时间得到了缩减,加快了固结的速率;而一排排纵向贯通的砂墙就是排水系统,其具有扩大排水通道和加快固结速率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快固结的速率是两个系统的共同的特点,有利于工程工期的缩短,进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的步伐,对工程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跨经纬度的范围较大,各地域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房屋建筑环境日益复杂化的今天,科学、合理和正确的地基处理技术、方法和工艺,对房屋建筑施工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保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良进.地基处理选择与桩基选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9.
[2] 王凤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02).
篇5
关键词:建筑地基;施工技术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the foundation issues that may arise on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s often us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Keywords: building foundation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建筑都必须有可靠的地基和基础。基础是与地基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工程结构。不合理的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基础工程质最缺陷与事故。因此,加强和改进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意义重大。
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1 严重性
地基是支撑整个房屋的基础,如果在初期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没有夯实基础,那么后期的建设无法保证,将存在重大的不可调整的预防的隐患问题。我们都知道,地基一旦确定使用,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即使发现问题,处理也是相当困难的,而且资金的投入相当的大,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对居民人身财产的重大损害。而地基的局部问题又是不易察觉的,可能在后期的施工中逐渐的被影响产生。
1.2 困难性
对于整个工程质量的治理来说,局部的问题都是可以采用必要的措施慢慢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唯独地基,因为它是基础,是地下作业,因为其特殊的地位必然的加大了施工的难度:
1.2.1 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难度极大;
1.2.2 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全部的施工都是建立在地基的基础上的,地基出现问题,上面的建筑也是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的,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就代表整个房屋都面临事故。难度非常大。
1.3 复杂性
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跨纬度和经度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地质条件有很大的差异,有盐碱地,有多年冻土地,有易塌陷地等等。从东北到西南,不同的气候条件也给房屋的地基建设带来复杂性。此外,我国又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多对地基的建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些复杂的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的房屋建设的地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4 多发性
今年的房屋质量检测数据表明:我国的房屋整体质量不高,质量房屋的坍塌事件时有发生,主要是施工不当引发的,给国家的经济和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1.5 潜在性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是后一项施工在前一项施工的基础上运作的,环环相扣,互相依托。所以有些问题在建设中并没有被发现,却是潜在的,只有后一项施工开始,才能发现问题,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进行每一项施工的施工完毕后的系统的质量问题检查,并进行系统的数据收集和保存的原因所在。
2 地基对建筑的影响
2.1 地基承载力设计不足
当地基承载力大于建筑物对地基的压应力时,地基工作是安全和正常的,在建筑物载荷的作用下是不会被破坏的。当建筑物产生的压应力大于地基承载力时,首先发生的是建筑物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开裂;如果超越这一限度过多,则可能因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而整体滑动或急剧下沉,造成房屋的倾倒或严重受损。因此,在建筑基础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地基承载力。
2.2 地基沉降
引起地基沉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地基土的可压缩性。土体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土颗粒和水自身压缩量是微小的,地基土真正被压缩的原因是在外力作用下土体中的孔隙被压缩和空隙中的水被挤出。如果地基的沉降量不满足规范的要求,会造成建筑物整体下沉或倾斜甚至倒塌。
建筑物地基槽开挖后,可能遇到许多局部异常的情况,例如存在暗沟、古墓、古井、旧基础等已废除了的构筑物,其中在暗沟、古井内往往填充疏松的建筑垃圾,形成局部的松软部位,可能引起基础局部严重下沉,导致上部墙体或结构开裂;如遇古墓、防空洞等中空构筑物,则可能引起塌陷事故;至于遇到旧基础、废化粪池等构筑物,它们往往比周围天然地基坚实得多,形成软硬突变,也会造成上部结构开裂。因此在验槽过程中查明局部异常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2.3 土坡失稳
土坡失稳是指土坡在一定范围内整体地沿某一滑动面向下或向外移动而丧失其原有的稳定性,即改变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影响土坡失稳的原因主要有:
2.3.1 内部因素:土坡土质;土坡外形;土坡结构。
2.3.2 外部因素:人的影响;振动的作用;降水或地下水的作用等。
3 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基础施工中,较常出现的质最问题有: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这些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质量和使用要求。
3.1 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中,横端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仅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端轴线由山墙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3.2 基础标高偏差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差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3.3 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外墙受潮后,经盐碱和冻融作用,砖墙表面逐层酥松剥落,影响居住环境美观和结构强度。
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
4 地基施工控制措施
4.1 基础轴线位移控制措施
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发生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到与地面齐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心线,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应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可复核相邻轴线距离,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为防止因砌筑基础大放脚部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轴线位移,应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然后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4.2 基础标高偏差的控制措施
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尽早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局部低凹处可用细石混凝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2)cm方木或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应采用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4.3 基础防潮层失效的控制措施
防潮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施工时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具体施工要求如下:
4.3.1 清除基面上的泥土、砂浆等杂物,将被碰动的砖块重新砌筑,充分浇水润湿,待表面略见风干,即可进行防潮层施工。
4.3.2 两边贴尺抹防潮层,保证20mm厚度。不允许用防潮层的厚度来调整基础标高的偏差。
4.3.3 砂浆表面用木抹子抹平,待开始起干时,即可进行抹压(2~13遍)。抹压时,可在表面撒少许干水泥或刷一温水泥净浆,以进一步堵塞砂浆毛细管通路。防潮层施工应尽量不留施工缝,一次做齐,如必须留置,则应留在门口位置。
4.3.4 防潮层砂浆抹完后,第二天即可浇水养护。可在防潮层上铺20~30nun厚砂子,上面盖一层砖,每日浇水一次,这样能保持良好的潮湿养护环境。至少养护3d,才能在上面砌筑墙体。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路桥;施工;软土地基;技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正呈现出大量增长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道路和桥梁工程。市政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不仅使得人们出行的便捷程度逐步增强,更是带动了城市各项经济指标的提升。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市政基础工程向偏远地区的延伸,在路桥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岩土施工难题,这些难题中对路桥施工造成主要困扰的是软土地基上展开的工程施工。
软土地基在我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并且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这是因为软土地基在形成的过程中主要需要的地质环境大都位于平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入海口形成的冲积平原。这些平原一般是由河流中积年累月带来的淤泥经过沉降和堆积形成的,所以在这些地区展开施工时,往往会遇到软土地基。以广东地区为例,软土地基在广东省东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布广泛,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区,其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尤其是在建设活动比较活跃的沿海新城和新兴产业区,经常会在软土地基上展开市政工程的建设活动。
1 软土的基本概念
1.1 软土的定义
在自然环境中,土壤是由砂粒、粉粒和粘粒三个不同类型的颗粒混合而成的,不同物理性状土地间的区别便是三种组成颗粒之间的比例不同。软土的形成过程是在水体静止的情况下,或者是水流缓慢流动的情况下所沉积的淤泥,在伴随着相应的生物化学反应,形成的结构较为松软的土壤结构。国外的软土定义方式和国内有所不同,我国是采用测抗压强度来对软土进行测定,日本侧采用标准化的灌入击数来进行测定。
1.2 软土地基的处理
在我国一般的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面对的自然地基相对松软,理学性能较差的话,一般就将其定义为软土地基。这种地基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满足路桥的设计要求并且在施工中和施工后存在这变形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例如在的地震中,通过地震力的轻微作用下就会产生地基液化、塌陷等现在。所以如果先要在此类地基上进行施工作业就需要对其进行人工的加强处理,这项工程一般称为地基处理。
在路桥的施工过程之中,由于人工的建造过程会使得自然地基的应力发生变化,在地基处理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荷载,对地基的强度和变形量这两个方面进行控制,具体来说:(1)加强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主要是要确保,地基在承受动、静荷载的前提下有充足的安全储备空间。(2)对于变形量的控制,主要是要求在施工完毕的使用过程中路桥地基的自然沉降不超过地基变形的标准值,从而确保整个路桥工程不会由于地基的变形而导致断裂或损伤,进而影响人们的日常使用和生命财产安全。我国目前已经就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展开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的市政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以一定的问题,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我国路桥软土地基施工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 我国路桥软土地基施工的现状与问题
在我国的路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今年来实际施工的总结可以看出,施工人员往往更倾向于固有的和常规的地基处理方式,常用的有置换法和排水固结法。但是由于我国路桥工程不断向偏远地区的深入展开,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软土地基情况也越发复杂,而且现代路桥在设计的过程本身就较之过往的工程更为的多变。面对新的施工情况,技术人员要么在原有老的施工技术上进行革新,对固有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升级,或者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依靠新晋的软基处理理论,开发新的地基施工技术。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现有的较为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
软土地基处理手段的增加,也给实际的施工带来了一些困扰。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在选择地基处理方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判断,有时选用成本较低的处理方式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由于缺乏对于技术应用上的理解,可能将合适的方案放弃,而采用成本较高更加稳妥的方案;又或者对于以往施工经验的“误导”,对某一种地基处理技术过于相信,从而造成施工不达标。出现以前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对于每一项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入,而造成在施工方式选择上的误判。
3 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在施工的过程中一般可以通过软土地基所处的位置,将路桥施工中的处理方式大致上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浅层软土地基、中层软土地基和深层软土地基的处理,以下就从这三个方面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
3.1 浅层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自然地基荷载承受较差的浅层软土、低洼或者浅挖施工段,为了到达设计时所需要的路基结构和承载强度,而对浅层软土地基的处理。施工中较为常见的方式有:换填法、浅层加固法、抛石挤淤法,其中换填法和抛石挤淤法合称置换法。具体可以细分为一下三种类型:
(1)当地基浅层软土深度小于三米的路段,其软基处理方法可优先采用排水垫层结合换填法或浅层加固法;排水垫层厚度取值范围为30~80厘米,一般情况下其设计者为50厘米,材料应该选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沙砾或碎石;排水垫层铺设的范围可以延伸到路堤坡脚以外50厘米~100厘米。
(2)当路基填土高度小于两米及浅挖路段的软土地基,可采用排水垫层结合浅层加固法;排水垫层厚度取值范围为30~80厘米,一般取值50厘米,宜选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沙砾或碎石,铺设范围为路堤坡脚外延伸50厘米~100厘米。
(3)当路基填土高度较高,浅层软土深度小于等于三米的软土路段可采用全部换填的浅层处理。
3.2 中层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路桥施工的过程中一般讲埋深3米至15米范围内需要处理的软土地基定义为中层的软土地基。中层的处理方式适合软土较厚的路桥施工段,在较深的部位对软基进行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就目前而言,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主要采用以下五类处理方法:水泥搅拌桩、袋装砂井法、塑料排水板、强夯置换法、挤密碎石桩。
3.3 深层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深层软土地基处理是相对于浅层、中层软土地基处理而言的,其处置深度一般大于十五米。深层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适合使用于软土地基厚度大的路段,在深软土地基中,处置效果具备一定的优势。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丰富,不断有新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被应用于深层软土地基处理中,下面选取三种较为常用的方法进行简述,这三种深层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别为CFG桩、PHC管桩、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为例。一般PHC管桩的标准节断长度为十米,直径大小范围为300~1000毫米,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80;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九度的地区;当软基中存在孤石、地下障碍物多、有坚硬的夹层但不能作为持力层等情况时,该方法不适用;选择该方法进行软基处理施工时,静压法适合于市区施工中使用,锤击法适合于对噪音污染要求较小的地区中使用。
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地基基础工程作为建筑物重力的承载者,它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尤为重要。总的来说,在进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时,不管施工人员采用何种施工材料,借助何种施工手段,其施工完成后的工程的质量必须要有所保障,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方法。
一、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地基基础进行勘察。地基勘察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为依据。
1.1收集建筑总平面图,分析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结合房屋建筑的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形式,判断建筑的荷载力,从而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和允许变形范围。
1.2通过勘察,查明地质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作出分析评价,以便初步判断不良地质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范围,为提出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
1.3单栋高层建筑物勘探点的布置,一方面满足地基均匀性的要求,将勘探点设置在4个以上,而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体,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必须有1个控制性的勘探点。
1.4从基础的地面算起,详细勘察勘探的深度,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地基的底面宽度大于5m,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保证勘探孔的深度达到抗拔承载力的评价需求。
2、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形式和场地的地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
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察报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再做荷载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裁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现地基沉降较大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3、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它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更高。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4、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1)清除挖方区域的障碍物,搬迁区域内的地下排水管道和电缆等,同时绘制出现场场地的平面图,以确定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排水渠道和集水井位置等。同时设置测量控制网,把握控制的基线、轴线和水准点,经过反复审核后,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其中临时性排水设施的排水沟方向要大于0.002,保证场地内不会积水。
(2)施工工艺方面,采用反铲挖掘机挖掘较硬的土质,并用岩石粉碎机处理岩石。反铲挖掘机挖掘分层挖掘较深区域,运土的汽车放置于反铲的一侧,减少回转的角度,开挖面积较大的基坑,反铲机应该呈“之”字型移动,而自卸汽车数量应该结合挖掘机的大小进行确定,并按照生产效率和工期的要求,保证挖掘工作的连续进行。针对基坑的边角位置,挖掘机难以开挖之处,要采用人工方式配合开挖,并将沙土清除到在挖掘机作业范围之外,与此同时,控制好挖掘机的深浅程度,在基地预留10cm左右的人工清底找平,避免超挖时基地土被扰动。
(3)质量标准的提出,①保证基坑地基土质符合设计的要求;②是控制允许的偏差项目,首先标高是利用水准仪检查或者拉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0~50;③由设计中心用经纬仪、拉线尺量检查长度和宽度,允许偏差为±0~20;④用坡度尺检查边坡坡度,允许偏差为±0~30。
(4)土方开挖形成基坑之后,加强成品的保护工作。①注意保护测量控制桩,防止挖掘机撞坏基坑;②在基坑的周边设置排水渠道和集水井,并保持场地适当的坡度,防止积水浸泡基坑和场地,在夜间施工的时候,也要保证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地基和边坡的超挖。
5、地下水的控制
地下水是基础地基质量隐患因素之一,如果地下水位过高,腐蚀了地基基础,很有可能引起地下沉陷。为了控制地下水,可考虑采用管井降水法:
(1)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从上至下呈现逐渐加大变化,如果降幅相同,则降水井越深,单井的出水量就越大,而井深超标,则会削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6m左右。
(2)含水层的土质通常为粉质黏土、粉土和粉砂交互层,这些土质的渗透性差,不利于出水,井深可打至基岩底部,利用底部的砂层、卵石层,提高渗透系数,形成完整井。
(3)如果基坑的面积较大,具备在坑内布井的条件,则可以采用在坑内布井的方式,减少管井的数量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基坑监测技术
监测技术的施工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以施工单位为主体,量测基坑的位移,如果基坑支护工程已竣工,则由建设单位负责测量,将测量点布置在基坑支护的施工图纸上;②施工单位的质检人员定期负责观察地表开裂状况、基坑渗漏水情况、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变化情况;③在支护的施工期间,保持每天监测一次的密度,在完成基坑开挖或者基坑变形稳定后,再适当减少监测的次数;④雨水季节的监测和支护安全水害来源的监测,要查明渗水的原因,譬如生产排水、生活排水、管道渗水、贮水池、化粪池渗漏水等,以便及时采取排水措施;⑤在施工开挖期间,加强基坑顶部侧面位移和开挖深度比值的观察,及时分析原因,为提出适当支护方法和加固措施提供基本条件。
二、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地基处理得当与否与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准息息相关,地基处理项目的成败关键在质量,而质量是需要人来完成的。施工相关人员如果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要求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个人素质也应与项目的质量要求相匹配。要严格考核用人状况,制定科学的分配方式,使施工处理良性的循环状态,达到施工项目质量的稳定性。
2、严把现场施工材料控制
确保材料的质量才能为地基处理做好基础,因此应严格控制材料关:①大宗材料应按公司合格供方名录进行采购。一般零星的和特殊材料项目经理部自行评审,合格后采购。选择优良供货商,确保最新、最好的材料。②合理分配进货货源时间,确保施工现场的连续性,而又不能堆积大量材料,减少保管费用和资源浪费。材料的进场时间、顺序、数量、型号等要与施工进度相协调,保证材料及时、准确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③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各类材料应合理堆放、隔离、搬运和保管,以确保其适用性,及时性,完整性。
3、地基水泥灌桩的质量控制
钻孔和水泥灌桩是工程质量的关键。基施工时混凝土配合比,应在施工前选择取料场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合格后,分人工挖孔桩和钻孔桩进行配合比设计。施工前对钻孔机器进行周密的检查,确保底座和顶端的平稳,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底座的移位和下陷影响了灌桩的质量。混凝土灌注前应仔细对孔底进行检查,检查孔底有无积水和沉渣。灌注高度应严格进行控制,以利混凝土充分振捣;二是地下水量较大,采用海绵、毛毡无法吸干净时,可以考虑按钻孔桩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当钻机达到设计高度后,需对孔径的大小,钻孔的深度和垂直度进行详细的检查,达到设计标准后请监理工程师对钻孔进行合格性检验,完成钻孔工作。
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对提高建筑物的质量起着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因此,要严格按照施工验收的规范,合理选择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保证房屋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路桥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引言
路桥工程关系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日常出行和交通运输,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出行不便,甚至可能会造成生命及财产损失。不合格的路桥工程会成为人们生活的安全隐患。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否对软土地基处理得当,直接决定着路桥工程的投资效益和工程的质量。由此可见,软土地基的处理是路桥工程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础。
1 软土地基的特点
地基决定着路桥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决定着路桥是否能够安全和可靠的使用,是安全交通的基础。
软土地基是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因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压缩性高、孔隙比大、固结时间长,所以很难当作天然地基使用,常常导致大型施工设备使用不便、影响施工进度、造成地基不稳、危及路桥稳定性等问题,给路桥工程施工带来不便。
2 地基施工中常见问题
因软土地基的多种多样,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无法预计的情况。
如在勘查过程中,因部分工作人员对软土地基的认识不足、未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或勘查设计资料不准确,未做好及时的预案和处理措施,结果给后续的施工工作的不便。施工技术人员因资料不完整、技术落后或处理不规范,影响了软土地基的加固,出现如坑底回弹、挡土结构物压力增大、地面沉降、桥台变位或损坏等情况,导致窝工、返工、停工。甚至使工程使用功能受到影响,无法达到国家和设计图纸规定的标准,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3 路桥工程软土地基常用的施工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地质环境,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亦多种多样、层出不穷。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施工经验的逐渐积累,我国对于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根据不同软土结构的特点和工程性质,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大致分为换填法、强夯法、表层处理方法、粉喷桩加固法、挤密法、加筋路基法等。
3.1 换填法
换填法,其目的是提高土地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换填法,顾名思义,是指用优质的稳定的土壤置换软弱土壤的意思。即在施工过程中,清除地基中的软土、松散沙等,将稳定性好、硬度较大、适于做地基的土壤填入其中,同时混入沙子、煤块、炉渣或石头,然后将土夯实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工程量大、成本较高的特点,一般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常用于淤泥地基中。
3.2 强夯法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强夯法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路桥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强夯法是指使用具有一定重量的锤子从高处迅速落下,敲击地面。在重锤的作用下,将土层夯实,使地基土层的密度增大,将软弱的软土变得坚硬。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不饱和的粘土,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3 表层处理方法
面对特别柔软的土地表层,可以通过垫砂层、排水、敷设材料、使用添加剂等方法,来提高土地表面的强度,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垫砂层适用于当土层持力薄弱,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荷载力的情况。垫砂层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密度以及硬度,达到固结软土层、降低填土内水位的目的。具体施工方法是在软土的表面垫上一层一定厚度的砂垫层,厚度不宜过厚也不宜过薄,一般以0.5米至1.2米为佳。在砂垫层处理地基时,必须保证材料的密实度和均匀度,一般采用推土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在推土时力度需保持一致。
对于土质较好只是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宜采用排水法处理。排水法可以有效的降低土壤的含水量,主要用来增加地基的密实度、提高硬度。在排水时,首先要根据排水计划挖出沟槽,使地表水分可以通过沟槽排清。在地表水排清后,用砂砾、碎石、炉渣等进行回填作业。
针对土层比较软、不均匀的情况,可以在易发生局部沉降或变形的区域,通过敷设材料来提高抗拉力。施工时,要注意荷载大小与宽度,施工机械的重量等。敷设材料多种多样,如化纤无纺布、玻璃纤维隔栅等。
在处理粘性土成分较大的地基时,通常使用生石灰、水泥等添加剂,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添加剂添加完成后,利用机器进行现场搅拌,有效改善土质,降低土壤的含水量。
3.4 粉喷桩加固法
粉喷桩加固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施工过程中,在平整的施工场地上,通过深层搅拌以及粉体状固化剂处理,使软土路基能够形成加固土桩。[1]主要使用的固化剂有:水泥、生石灰、熟石灰等材料,有时根据需要添加添加剂,使软土能够固结,成为优质的地基,从而达到施工要求。
在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当对承载力进行试验,以确认各项参数达标。设计人员应提供地面高程的数据表、粉喷桩的设计图、地质报告等材料。在加固过程中,应当注重固化剂的加入、施工机械的选择及养护、钻机下钻的深度、粉喷桩的长度、用料的控制等。施工期间,还要定时的检查成桩的直径和搅拌的均匀度。
3.5 挤密法
挤密法在日常软土地基处理中使用较少,主要使用在黄土地区。施工过程中,应先在软土地基中利用打桩机打出桩孔,将砂石、素土、炉灰等材料通过挤压的方式填入桩孔中,然后利用打桩机夯实。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振动、冲击等方式,将砂石、素土、炉灰等材料在软土地基桩孔中填入,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荷载力。
3.6 加筋路基法
适用于沉降量不大的路堤。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路基的水平横向排水,将荷载力均匀分布。该方法是指在路堤中通过填土、使用土工布垫隔的方式,控制路基的移位,增加侧向移位的约束,从而加强路基的稳定性与刚度。
4 软土地基处理的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经验和现场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同的处理方法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技术。
在开展施工工作前,项目管理人员要制定详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当科学、经济、贴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项目管理人员在获得充分详细的技术资料后,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土样测试,并参考相关水文地质资料,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各种因素(包括环境、工期、风险、成本、气象等)和可能遇见的情况,制定最佳的处理方案,并拟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在施工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通过审核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技术人员指导工人施工,对于技术难点关键点给予及时准确的指导。地基处理时,一切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符合设计要求的荷载力为主,严格考核相应技术指标,如弯沉指标、含水量、压实程度等。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对设计中有问题的和易引起误解的地方,要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
施工过程中,监督和试验人员要事先设置好观测仪器,随时进行跟踪和抽样检查,包括施工的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等,严把材料采购关,对各种原材料及时进行检测,严禁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施工质量,避免造成返工的情况出现,给企业造成损失。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软土地基是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关键点所在。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必须从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层层把控,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在采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发研究新的技术,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建设出经久耐用的路桥工程。
篇9
关键词:搅拌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地基处理技术、方法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天然地基无法满足要求而需要人工处理的情况,因而地基问题受到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地基处理方法很多,大面积软土地基处理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是深层搅拌喷粉桩,它具有加固效果显著、形式灵活多样、无环境污染、施工机具简单、施工速度快、节省投资等优点。
2深层搅拌喷粉桩
2.1深层搅拌喷粉桩的原理及其在工程中应用
深层搅拌法是利用水泥、石灰或其它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常用水泥作为主固化剂),通过特别的深层搅拌机械,用高压空气通过钻机搅拌叶片的转动,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混合,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一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足够强度拌和柱体(水泥土),与原地层共同起复合的作用来承受上部的荷载。
深层搅拌喷粉加固的土质一般有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含水量较高的粘土和亚粘土等,加固深度达12一18m,甚至25一30m,它的应用范围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处理:由于加固土的桩体强度及弹性模量远远大于天然地基土体,水泥桩与桩之间土形成复合地基,提高了地基承载能力,减少了地基变形。
2)基坑支护工程:由于经过搅拌后形成的交叉水泥土桩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密实性,在基坑开挖深度不很大时,能够在基坑同时起到挡土和隔水作用。
3)防渗帷幕:水泥搅拌桩能够搭接施工组成连续的水泥土帷幕墙,用于粉土、夹砂层、沙土地基的防渗工程。
2.2影响深层水泥搅拌喷粉桩工程特性的主要因素
工程实践分析表明:影响深层水泥搅拌喷粉桩工程特性的主要因素是水泥掺量、土的性质、搅拌的均匀程度、施工工艺控制、养护的时间和温度等方面。
1)水泥掺量:一般来说水泥土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的掺合量的增加而提高,掺合量在7%一20%之间为最佳。在饱和的淤泥或淤泥质土中采用的平均掺合量16%,并在桩体不同部位采用变掺合量的施工工艺,可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2)土体的性质:土体的含水量、密度、有机物含量等物理力学性质是影响深层搅拌水泥喷粉桩的强度的重要因素,土中含水量不宜太低(40%以下)也不宜过高,较为合适范围是50――85%;土体越松散、有机物含量越高,加固效果越差。在新填土量较厚和有机腐植物含量较高的地方,不宜采用水泥深层搅拌喷粉桩进行地基处理。
3)搅拌的均匀程度:搅拌的均匀程度对水泥土桩体的强度影响很大,但达到一定搅拌时间后,强度随搅拌时间的增加增长缓慢。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二搅一喷的较多;二搅二喷方式一般可满足较高的设计要求;最高的有四搅四喷的方式。
4)施工工艺控制:深层搅拌喷粉桩处理的复合地基,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和水泥掺合量等其他指标,在设计确定的同样条件下,施工工艺控制尤其重要。就目前在工程实践中,成功与失败的处理例子都有。现场按照设计参数实际控制好坏直接关系到成桩质量,特别是水泥掺合量的控制以及复搅深度与时间控制。也就是说,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工艺控制直接影响成桩质量。
5)养护龄期和温度:深层搅拌水泥喷粉桩处理的复合地基,水泥土桩强度同混凝土一样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但其规律与混凝土不同,水泥土的强度在龄期超过28天后仍有明显的增长,在龄期超过90天后其强度增长才缓慢;处理完成的地基据资料反映,达到真正的稳定要长达3年时间。在相同的龄期条件下,水泥土桩的强度随养护温度的提高而增长。
3深层搅拌喷粉桩的施工和质量检验
3.1深层搅拌喷粉桩的施工
3.1.1材料和施工机械的选用
水泥选用P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机械选用PH一5A型粉喷桩机、粉体发生器、空压机等。
3.1.2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①桩位放样。根据控制点定出基轴线,按等间距平格网平差放样,布置出所有桩位,并按施工顺序编列出行和列。②成桩试验。施工前进行成桩试验,取得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的喷入量等参数,确定搅拌的均匀性,选择下钻和提升的合理参数及技术措施。
2)钻机就位对中:进行机械组装,移机就位,使钻头中心对正桩位中心,调整钻机平台、导向架,使搅拌轴保持垂直(要求钻机倾斜小于1.5%、钻头对中心位误差小于5cm)。测定钻杆长度、记录储灰罐初始读数及钻杆初始标高。
3)预搅钻进:启动搅拌机下钻,待钻机接近地面时,启动空压机(喷射压缩空气,使钻进顺利进行,不致堵塞射口,同时减少扭矩),使钻头旋转钻进,保持钻速0.5一0 . 9m/min,让送粉前的土体充分松动、粉碎,利于第一次喷粉。
4)提升喷粉:钻进到位后,调整钻头成反向旋转,不提升,打开送料阀门,启动粉体发送器,喷送水泥粉,确认水泥粉已到桩底后,提升搅拌钻头,边旋转以0.5――0.9 m/min的速度提升,搅拌速度30r/min,保持送粉空气压力为0.27――0.35Mpa,气流为1――1. 6m3/min,保持桩身50kg/m的喷粉量。
施工时注意:①提升过程必须保持与送粉一致,不允许先提升后喷粉;②喷粉过程中,若发现套管漏气或堵塞管道则立即停止喷粉;③时刻观察供粉计量仪的数字变化,若发现明显减少或突然停止,要立即记录,以利于停粉或复搅;④由于人为因素影响,现场监理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在过程控制中,应严格把握各种设计参数的有效控制,确保实际施工情况与设计和成桩试验确定参数的一致。
5)复搅钻进:为了提高桩身强度,适应荷载应力的传递,需进行复搅。复搅深度一般为桩身长的1/2一1/3,桩长不足5m的要整桩复搅;或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复搅。当第一次停粉后,应立即换档下沉,进行复搅,工艺如前,观察复搅深度。
3.1.3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施工中常见问题有:预搅下沉困难,搅拌桩偏位,喷粉量不足或断桩等等;出现情况后应及时与设计工程师联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桩或其他方式处理,保证施工正常进行。涉及人为因素应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纠正。
3.2深层搅拌喷粉桩的质量检验
施工质量检验包括开挖检验、取样检验和承载力荷载试验等。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是通过施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现场进行检验来反映的。
1)记录检查:检查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记录的压力、喷粉量、钻进速度、提升速度、喷粉(停粉)标高、桩长、垂直度、单桩喷粉量等有关参数,重点检查搅拌深度、水泥粉喷入的连续性及喷入总粉量,对不合格的桩应进行补桩。
2)开挖检验:在已完成的工程桩中按设计要求比例开挖抽检,检查桩位、桩数、桩身水泥混合程度及桩头强度,如发现漏桩、桩位偏差过大和桩头、桩身强度偏低,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取芯抽样:在成桩28天后,按设计要求比例抽查桩体,从桩顶以下按比例分段取样制作试块,分别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同时检验成桩桩身完整性、搅拌均匀程度等等。
4)荷载试验:现场检测分为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二桩、四桩)承载力两种,复合地基承载力荷载试验压板采用1一4耐钢板,试验设备是通过严格校验的千斤顶、大量程百分表、承压钢板、垫块、主梁、副梁,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分级进行加载,加载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采用砂袋堆成平台,用油泵控制千斤顶加载,荷载量通过压力表控制,加载过程分为8――12级,桩顶(地基土面)沉降通过百分表测量。现场检测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数量按规程均为1%,所检测桩点均为随机抽样。
4结束语
深层搅拌喷粉桩加固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是一项比较先进和成熟的地基处理技术。适应于深层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含水量较高的粘土和亚粘土等,加固效果明显,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和施工工期短等优点。它能有效减少总沉降量和侧向位移。但是也存在局限性。根据应用情况在使用该技术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地基加固深度不宜太深,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后一般加固桩长宜控制在15m以内;加固后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宜太高。
2)场地新回填土较厚时不宜采用,一般新回填土厚度应小于2m,否则加固效果也不经济。
篇10
关键词:房建工程 软土地基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般而言,软土地基在较大的外载荷作用下会出现压缩现象,基于这种软土地基的房建工程就会出现沉降以及基础失稳。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处理的好坏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与工程造价,因此,我们必须在房建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中,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技术提升施工建设水平,促进房建工程的发展,从而既保障了工程质量,又为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一、房建工程软土地基的概述
1、房建工程软土地基的含义
房建工程中经常遇到的软土地基是指,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的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
2、房建工程软土地基的特点
2.1 土质均匀性较差。软土地基中软土的土质中包含微细的颗粒和高分散的颗粒两种形态,土质不均匀,当平面上建筑荷载不均匀将直接对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房屋建筑物出现裂缝或严重损坏。
2.2 压缩性较高。压缩系数大,大部分压缩变形发生在垂直压力为0.1MPa 时,地基就会发生压缩变形,进而导致房屋建筑出现较大的沉降现象,造成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差。
2.3 透水性极低。软土自身性质决定了软土地基透水性极低的特点,甚至可以将软土默认为不透水土质。所以房屋建筑工程中对于软土地基的排水工作耗费时间多,同时软土地基的房屋建筑所持续的沉降时间也长。
2.4 土质松软度高,具有很大的触变性。由于软土土质松软度较高,通常软土在未经受力挤压、干扰之前,呈现出固态特征,然而一旦受到挤压或干扰,就会立即转变为稀释的流动状态。
二、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1、深层石灰搅拌桩的施工技术
深层石灰搅拌桩适用于处理塑性指标较高的软黏土地基,在相同条件下,石灰作为固化剂处理的临时加固效果比水泥好。深层石灰搅拌桩是在软土地基中将石灰和地基土进行强制搅拌混合,地基土和石灰发生化学反应,在稳定地基土的同时,提高强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技术简单可行且经济合理的特点,能有效地加固软弱地基,减少软土层沉降和整体工程工后沉降,提高软土层的承载力。
石灰搅拌技术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石灰原料的质量与规格。石灰需要经过专业的处理, 并且石灰的成分也要严格要求。石灰要磨碎到最大颗粒小于2 mm,氧化钙、氧化镁含量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另外,石灰中的杂质不能太多,液性指标必须控制在70%左右。其次还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地面处理工作,确保表层地基具有一定的硬度和承载力,并且要确定机械的进入和移动,还要配备合格的粉尘发射器、空气压缩机等设备,并认真检查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尤其是要对地基土进行化验,根据地表土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确定石灰的配比,并设计确定桩长度、密度和粗细等。再次,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施工技术的要点。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风力的大小,注意不要让石灰粉尘过多散失,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桩基的排列。比较常见的排列就是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这样的排列是最佳的,这主要是从力学角度来讲的。
2、加筋施工技术
软土地基的土粒因为自身构造的问题常常发生位移,如此会造成地基的土层当中往往埋藏着一些耐拉性比较好的的材料,两者在高强度摩擦力的作用下,两者就会渐渐形成一体,稳定性大幅度提高,但变形性又会降低,这时只需要在软土层上铺上一层沙子,同时在铺上施工用的工程材料。这样有了沙子的受力调节,无形之中地基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3、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技术
深层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石灰和地基土进行强制搅拌混合,地基土和石灰发生化学反应,在稳定地基土的同时使软土硬结,提高地基强度。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主要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整个施工流程可以概括为:定、钻、喷、提。定:就是放样测量,定桩基的位置和钻机的位置;钻:就是用钻机正循环钻进到设计的深度;喷:就是当钻进到一定深度的时候开始向桩机高压喷入事先搅拌好的水泥浆;提:就是在灌注水泥浆的时候,钻机反循环退出。首先要及时试桩,获取必要的参数。在施工以前,一定要进行试桩,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施工地点的具体地质情况,获取施工过程中用以参考的必要参数。我们在试桩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泵送速度、时间以及水泥的配比、搅拌的程度等方面具体的数据,可以为接下来的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其次,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深层搅拌桩施工场地应事先整平,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障碍物。当场地低洼时要回填薪土,但是不能回填杂土。再次,在施工中要保持规范的垂直度,一般情况下采用在主机上悬挂吊锤的方法来控制桩体的垂直度。另外,在水泥搅拌桩开钻前,应先用水对管道进行清洗并检查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管道中水排尽后方可开钻。最后还要加强对成型搅拌桩的质量检查,在成型搅拌桩正式投入使用前,应先对其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一般包括水泥用量、压浆过程中有否出现断浆、水泥浆的拌制罐数、喷浆搅拌时间及复搅次数。
4、粉喷桩加固处理
此项处理技术是一项新近技术,属于深层搅拌法中的一种,主要是以水泥和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用特制的机械现场将其与软土强制搅拌,两者之间的一系列化学物理变化会促使软土硬结成为新的优质地基。此项方法适用于饱和软粘土,也是我国工程项目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三、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1、充分做好软地基施工准备工作
软基地问题复杂,在进行软地基处理施工时常发生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导致对应该作软基处理的地段未作处理设计。所以在进行处理软土地基施工时,必须要有土质物理学的指标,尤其是水文地质条件指标。在日常实际施工中,施工企业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涌水量及流砂状况计算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准备好降水工具,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同时,还要把降水后果考虑在内,防止地下水位下降而造成的地基压缩性增大的现象,从而更好地减少地面沉降以及邻近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
2、注重软土地基的施工环境
依据不同的软土地基环境,所采用的施工技术也是不一样的。施工者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例如一般粘性的地基常回采用实压的技术,因为这种方式不会对软土地基内部结构造成扰动,同时实压技术可以使粘性土质特性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坚固的地基结构。而在砂性土壤中,通常会采用挤密法。对于土层较浅的地方主要进行表层处理,使用表层的挖掘和填充方式。对于土层较深的地基,要在表层处理的同时配合其他方案进行。在土层较厚且没有砂层的地基中,由于土质渗透能力较差,排水时间较长,通常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进行沉降,从而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3、合理进行填建、堆料施工
在施工中经常出现堆料不当,主要表现在没有按规定进行分层填筑,施工观测也不到位,填土过快,而且碾压方式不当。所以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发生,在填料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开山石渣土,运料一定要做到均匀卸土,合理分层,避免堆成厚层用强振碾压,破坏强度很低且灵敏度很高的软土地基的情况发生。
结束语
总之,房建工程是建筑行业比较常见而且运用广泛的工程项目,它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是关系到房建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施工企业必须要充分重视,从而促进房建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建立,肖兵. 浅谈房建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研究[J]. 门窗,2013,0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