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绿化范文
时间:2023-04-10 00:5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绿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校园绿化;绿化景观;植物配置
1 项目概况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唯一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有3个校区,其中实训基地校区位于广州新白云机场北工作区内(飞机维修区),紧邻多个民航生产单位。
2 现状分析
本次项目(3期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用地内的正门广场、培训楼和图书信息中心、教学行政楼周边公共绿地、以及围合空间等其它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面积约为15000m2。本校区建筑以白色调为主,建筑风格为简单的几何体形成组合丰富的建筑空间,校园前两期绿化风格整齐大方,主校道透视效果强烈。
3 规划指导思想
3.1 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3.1.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建筑与环境互动。校园绿化景观依据各区域不同的功能与环境需求,探求具有本校园独特绿地形式与空间。做到点(景点绿化)、线(道路绿化)、面(大块绿化)的有机结合,使绿化布局与校园建筑相协调,在校园中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环境,构成校园的绿地系统,以建设生态化、花园式、具有民航特色的校园绿化景观为最终目标。
3.1.2 彰显校园文化内涵的理念。实训基地3期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设为“奋飞”, 运用红色(彩色)植物和雕塑、铺装点缀其中,起导向及焦点作用。校园总体绿化规划为营造校园户外活动、学习、教育、交流的“大舞台”,实现舒适、怡人的绿化环境和实用功能的结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校园功能分区明确,绿化景观设计,无论是局部的,或是整体的,都统一围绕着校园的使用功能和立意展开。绿地规划统一考虑,力求协调一致。结合现有建筑,以建筑为依托,以学校办学理念为指导,在满足相关规范及规划指标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设计。创造有民航校园特色、整齐大方、线条明朗的校园环境。
3.1.3 绿化系统网络结构的理念。公共空间绿化体系和景观网络化,通过“苑-园-广场-道路-院-庭”的起承转合,形成校园园林化的景观体系,使自然和人工得以相互结合、渗透,形成丰富的景观视线和连续的景观感受。实训基地3期绿化规划既注重对活动所需要的面积、尺度等功能要求,也充分考虑师生群体的各方面需求和心理感受。
3.1.4 渗透管理的理念。实训基地三期校园绿化系统的规划,需要增加校园环境的识别性,提升学院的形象,形成“广州民航”特质环境,并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实现管理的“潜移默化”,同时促进学院的后勤绿化工作不断进步。
3.2 突显校园绿化景观总体布局的空间系统观
实训基地3期绿化规划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用绿色基质+环绕绿带+绿色廊道+干扰斑块+观节点进行总体布局。
绿色基质:通过连贯性的大面积绿化,确保校园绿化面积达到总面积的50%以上,实现绿化的生态功能及相关功能。
环绕绿带:通过校园四周林带的建设,形成校园与周边区域的分割,加强校园边界线和识别性。
绿色廊道:通过主干道和次干道足够宽度的绿化带,贯穿和加强绿色基质,共同形成校园绿化的系统性。
3.3 优化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结构
实训基地3期绿化规划空间的总体结构,主要满足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体现校园绿化的层次和要求。刚性结构,指绿化规划布局总相对稳定的主干骨架,如道路绿化,边界绿化,广场庭院绿化,标志性景点建设等。柔性结构,是指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化的弹性结构。如预留地的绿化,建筑物周边的绿化,屋顶绿化等。优化结构,可以将近远期校园绿化景观建设,做到有机结合;可以清晰展现校园绿化景观结构内部的个性特色与不同结构之间的差异性;可以更好地实现校园绿化景观以人为本,突出重点,节约型规划设计的要求。
4 方案设计
4.1 各功能区分析
实训基地校园整体建筑风格充满现代感,简洁明了,校园内北区现状绿化自然优美,但缺乏重点点缀和小空间的营造。本设计从结合整体建筑功能和风格、现有绿化配置和强化主入口出发,融入民航历史文化和中华文化元素,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如图1所示。
4.1.1 主入口区。现主入口广场面积有限,不够开阔。本设计将学校主出入口及东西两建筑主入口形成的前广场作一个整体考虑,运用鲜明、简约、大气的地面铺装和适当的景观绿化设计,并考虑人和车的分流,突出加强主入口的气势效果。
4.1.2 庭院区。包括图书馆、办公楼和实习培训楼形成的庭院空间。分别为求知园(东)和时光园(西)。寓意拿着时间的金钥匙,打开浩瀚的知识大门。依据不同的建筑使用功能和风格,营造统一又具浓郁文化氛围的休闲活动空间。
求知园:主要景点有-求知径(问号造型,甲骨文路面雕刻)、勤学台(塑树旱景造景,营造休闲读书、活动平台)、汗水书香水景(水从书本造型构件缓缓流下,寓意求知的艰辛,方可得到知识的回报)。
时光园:平面的造型是一把钥匙,寓意拿着时间的金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主要景点有——金匙广场(钥匙造型广场,中央构件小品为进入视线的焦点,并形成一个框景。围绕广场摆设的石质园灯,可摆设模型雕塑,也可作坐凳)、时钟景墙(镂空时钟景墙寓意我们要珍惜时间,活到老,学到老)。
4.1.3 道路绿化区。满足人行和车行功能要求达到一定庇荫和审美效果。
5 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依据以上规划理念和指导思想,结合对前两期绿化景观的总结,达到在平面与立体形式上统一协调。如图2所示。
5.1 结合建筑风格、使用功能和空间关系,进行合理的绿化配置
衬托完美建筑、划分重组建筑空间关系,使绿化和建筑相辅相成,创造宜人的舒适环境。
5.2 植物配置时必须结合场地条件和空间关系,以及朝向通风透光等问题
如庭院内上空为建筑顶板的空间,一般不适宜种植乔灌木(考虑塑树或作功能平台);主干道的树种选择考虑配合现状的绿化种植。
5.3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景观层次感
主要以常绿树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
6 方案在施工中的完善及反馈
根据以上施工放线图,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列植、对称的规则种植布局与学校的学术严谨性相对应,体现出简洁大方的景观效果。结合现实场地的客观因素以及出于使用安全、卫生考虑,对方案内容做出了一些调整和补充:
图3 原用作绿化分隔带的巴西野牡丹的巧妙运用
图4 南亚热带风情的假槟榔列植
6.1 应用艺术、生态等手段,植物与建筑完美结合
培训楼周边停车场取消了车位之间的绿化分隔带,延伸了停车场的绿化景观效果。取消了的车位间的绿化分隔带使用的巴西野牡丹移至建筑墙边种植,软化、美化建筑的边缘线,降低墙体硬质观感,增加美化柔和度,增强层次感,见图3。
6.2 校园绿化景观功能结构的完善
围墙与道路之间及图书馆信息中心大楼南边的绿化带增加具有浓郁南亚热带风情的假槟榔进行行道树列植布置,完善校园绿化景观功能结构的同时,将校园绿化景观规划的内容(自然空间、人文空间等)与策划的景观亮点相对应,见图4。
6.3 植物表达现代人与大自然的亲密融洽
对图书馆信息中心大楼内庭及周边的绿化带进行植物配置优化,应用火焰木与尖叶杜英营造树阵,通过应用天门冬、勒杜鹃、黄榕球、红继木等将内庭院空间、屋顶绿化来表达现代人与大自然的亲和,力求把有限的空间有效利用营造出更为开阔的效果,见图5。
7 结语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三期绿化景观的营造,是科学的规划指导理念、彰显特色的方案设计、精心切合实际的植物配置以及规范施工四位一体的完美结合,校园绿化景观规划是校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景观的巧妙表达,需要全面统筹,更离不开日后绿化管理养护,园林绿化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高校校园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沟通信息,将其纳入城市绿化管理范畴,让校园绿化建设成为城市绿化的亮点。
参考文献
1 张秋红.浅析校园绿化景观特点与规划设计[N].中国建设报,2012(11)
2 张涛. 垂直绿化在校园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2(22)
3 杨斯玲.大学校园绿化规划设计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
篇2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方案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园林景观设计不断庞大,也不断复杂,逐渐融入了历史、自然、文化、建筑等因素,在人类建筑发展史上成功构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有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园林景观设计则需要不断地积累,进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1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1.1 重视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的绿化功能。服务于园林景观绿化的主要对象,才能进一步明确对景观绿化设计的主题与功能。无论是风景名胜、居住区、休闲广场、公园等,或是有主题的大型专题园林设计,首先必须要重视其绿化功能。
1.2 加强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艺术性。在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点与线的完美结合,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季节的变化情况,才能成功地将景观绿化设计作品塑造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艺术欣赏。
1.3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要有历史文化内涵。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最大限度的有机结合,要尽量保证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尽量保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文历史景观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并充分考虑到人们对绿化景观的审美要求与心理要求,才会被广大群众接受,所谓景点要恰到好处,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4 合理配置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资源。在资源配置的初期,首先要对绿化覆盖率进行计算,充分掌握设计对象人均绿地率数据、立体绿量;另外,要重视多层次植物的配置,加强水土保持力度,对有害气体进行有效地吸收以及符合生态效益的具体要求。基于设计计算的结果,明确选择什么类型的草坪,或者是乔、灌木与草坪相结合,尤其需要注意草坪与林木相得益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5 园林景观绿化材料的合理选择。从具体的设计资料分析,园林景观绿化材料在选择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尤其是不同的植物综合在一起时,需要考虑各种植物的生长速度与影响能力,另外,还要考虑到其阴阳性、病虫害的交叉性以及观花、果、叶树的视觉效果等因素。
2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的要点分析
2.1 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感染力。绿化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将“景”与“意”充分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情景成功交融,实现以景动情的良好效果。当代园林景观绿化场景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良好的精神愉悦场所,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好的环境氛围能够促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这也是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必须达到的目标。
2.2 园林景观绿化要保持一定的时代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园林景观绿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绿化设计具体的表现形式中,设计者要尽量让设计成果达到典雅、清新以及时尚的效果,尤其在某些尺度方面要恰到好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首先要满足基本工程要求,还要保持绿化景观设计简单、大方、朴素,色彩方面要简单明快,在构思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要符合人们的生活环境理念,才能激发人们的观赏兴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当地文化结合自然环境,设计出不同的特色,更好的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时代的风格。
2.3 园林景观绿化要以绿化为主导颜色,突出造景的优美。绿化环境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有心旷神怡、心情舒适的感觉,设计者在创造绿化景观时,要科学合理配置绿化材料,推崇以绿化为主导颜色,以此为基础,体现不同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恰当的融入一些春华秋实的内涵。
2.4 园林景观绿化造景的要点。设计环节中重要的是植物造景,要充分利用灌木、乔木以及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将不同的植物有机结合起来。基于它们生长习性的差异性,以相互协调作为原则,塑造色彩美与线条美,使其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其艺术性。
2.5 园林景观绿化服务系统。景观绿化服务系统同样重要,能满足人们日常活动的基本要求。景观绿化服务首先是考虑人们的需求,例如:具有商业性质的绿化设计,通常设置成外向型,在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地方方便人们观赏;修建厕所要选择适当的位置,既方便使用,又不能影响人们的观赏雅兴;垃圾桶要投物方便,便于定时清理,最大限度保持整洁卫生。
总之,园林景观绿化设计要有时代的特征,要符合人们对绿化景观的各种要求,设计更多具有人性化的绿化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1.1园林景观施工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不规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园林景观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的园林景观施工管理的理念大多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理念,并没有考虑到中国园林景观建设多元投资方的状况,这些投资方的负责人各抒己见,政府难以统一控制,则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这些都是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不规范造成的,管理负责人要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管理,才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发生。
1.2缺乏技术支持是施工管理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技术支持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很难使园林景观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园林景观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园林样板设计、资金预算和竣工验收这些方面。而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技术却是很缺乏的,样板设计的完美,也还需要施工人员拥有一定的技术去完成,才能制造出实用、美观的园林景观。
1.3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
绿化意识淡薄园林景观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求是很高的,种植的树木、花草,在一定的时期需要进行修剪、造型设计。但是目前的绿化施工人员素质并不高,良莠不齐,很难将园林设计的理念体现出来,甚至有的施工人员认为园林绿化只是简单的铺草种树,绿化的意识淡薄,不能真正理解园林设计者的意图,给管理工作增添了难度,同时还给环境造成破坏。
2绿化养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2.1灌水管理
灌水是树木和花草得以生存的根本保证,在园林中种植的树木花草因为其环境的特殊性,必须要定期定量的灌水。灌水也不是盲目的对所有的树木和花草统一浇灌,这其中是有很多讲究的。例如,不同树木栽植的年限,灌水量就不同,新栽的树苗要连续灌水3~4次,还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和间距;不同树木的生长期,灌水量就不同,北方的树木抗旱,秋冬和早春是北方树木的休眠期,在这个时候灌水,非常有利于树木的生长;树木品种不同,灌水量就不同,不同的树种即使种植在同一片土地上,它的需水量也会因习性的不同而不同,花灌木需水量比较大,抗干旱的树木需水量比较小;依据气候对树木进行灌水,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是不同的,南方的雨季比较长,北方的雨季比较短,南方4~6月为雨季,而北方则为旱季,因此北方的树木应在旱季进行大量的灌水,而南方的树木则不需要灌水。
2.2树木的修剪
树木的生长和树叶是离不开的。树叶的光合作用给树木提供必要的能量,在修剪树叶的过程中,树叶如果修剪的过多,会给树木造成严重的损害,还会让外界的细菌乘虚而入;树叶如果修剪的过少,树木的营养就会供给不足,妨碍树木茁壮成长,因此,在修剪树叶的时候要把握好其中的度,为园林景观价值的体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及时进行树木病虫的防治
树木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树木是绿化养护的重要途径,树木的天敌是病虫,一旦被病虫侵入,树木就会命不久矣。在养护管理的时候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地应对,及时防治病虫,例如,蚜虫、小蠹虫、金龟子等是树木的主要害虫,要将常规杀虫和化学农药的使用相结合,同时开展物理、生物防治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树木病虫的防治。
2.4施肥管理
树木的生长是离不开肥料的,树木只有吸收了足够的磷元素,才能长的枝繁叶茂,因此,绿化养护人员在进行树木养护的时候,要做好施肥工作,在树木最需要营养的时候施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这些养护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能维持生态系统地平衡,净化城市的空气,给忙碌的城市生活带来绿色的生机。
3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筑的发展,城市越来越重视绿化和园林建设。如果现代化城市没有植物,将是一个缺乏活力、缺乏生命力的城市,也即是所谓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对城市设计者来说,城市建设设计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城市中植物应用的设计。园林植物对城市环境具有很大的作用,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等作用,对环境改善、改善其后和防风以及庇荫也有很大作用。园林空间艺术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空间,并能够给人以生活美满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展示和体现。
1、空间组织植物造景设计
对环境景观的总体布局和空间的形成来说,植物造景的构造功能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认为造景能够充当建筑物的构成因素,就如同建筑的地面、天花板与墙壁一样,是景观建筑空间中的主要构成物。
建筑物的空间感是由地面、垂直面和建筑盯平面单独和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的暗示性的范围组成。在三维空间的室外景观中,植物造景通过自身的特点和形态表现组合了不同的性质空间,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空间感受。
建筑开敞空间:在建设景观设计中,空间开敞能给人带来广阔而没有遮蔽的感受。在利用植物创造开敞空间,通常采用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来限定空间,通过这种设计后,建筑空间四周敞开,无隐秘性,并暴露于天空和阳光之下。
建筑半开敞空间:该空间与开敞空间较相似,它是由一面空间和多面空间受到植物封闭,造成通透实现。这样的空间具有开敞程度较小,封闭性也较差。空间造景是一般选用地被和低矮灌木相结合,在封闭一侧种植乔木,由于是半开敞空间,对乔木的数量和密度不应过密,使得封闭和开敞特征明显。
封闭建筑空间:该空间和前述两种情况完全不一样,建筑空间四周都有浓密树冠的遮阴树将空间封闭,并结合绿篱和小乔木种植形式围出四周空间,上部空间将采用浓密树冠来封闭。在建筑景观的设计中,封闭空间一般用于创造森林景观,该空间无方向性,具有极强的隐秘性和隔离感。由于该空间安全性较差,因此需多加强安全措施。
覆盖空间:覆盖空间与封闭空间相比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的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私密空间,不同的是覆盖空间是利用高大且树冠浓密的遮阴树围合了顶部空间,而四周空间是开敞的,通过覆盖空间的高度,给人一种垂直度强烈的感觉,内部的行道树也可创造出绿色长廊的效果,使得人们可以在宽敞空间内穿行和驻足。
连接空间:在景观中利用植物材料将其他孤立的景观因素以视觉形象连接成完成有序的空间,即称为连接空间。比如在相对独立的建筑间,可通过大量的乔木线性的种植形式使其构成连续的空间围和。连接空间可通过植物的连接作用来改变建筑之间的空间,将建筑物间的生硬空间分割出一系列有变化的空间,使空间布局更加丰富和生动。
障景:障景是指在景观设计中植物既可独立的创造出各种类型的空间,又可成为其他景观要素。障景功能的植物可控制人们的视线,将美景呈现在人们眼中,将俗物障于视线之外。对于不同的景观设计要求,障景有时完全摘挡主要景物,有时使的景物若隐若现。在需要完全摘挡是,一般采用枝叶茂密的植物,在不需要完全摘挡时,将采用稀疏的植物,另外季节对景观设计也有较大的影响,因为夏季的常绿和四季的落叶树种可产生不同障景效果。
2、植物观赏特性设计
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除了创造出各种空间外,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美学特性,美学特性主要体现在它的观赏性上,主要包括植物的色彩、大小、形态、质地以及总体布局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
2.1植物的大小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创造的景观效果和植物的体量有一定的关系,其大小直接影响了景观的空间和结构。一般来说,大于12m的乔木称为大乔木,9~12m称为中型乔木。大中型乔木由于其高度和面积的原因成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观赏要素。
在景观整体布局中,这种植物往往起到骨架和丰富立体轮廓的作用。在空旷地或广场上,大乔木所创造出的景观首先吸引着游人的视线,可使得空间感更加突出。此外,树冠群集的高度和宽度是限制空间的边缘和范围的关键因素。在夏天高大的乔木还可形成面积较大的阴凉地起到遮阴的效果。
最大高度为4.5m~6m的植物称为小乔木和装饰植物。小乔木其通透性能够在垂直面上暗示空间边界,并使得空间更加深远。另外,小乔木也是焦点和构图的中心,例如在建筑前的小广场上,入口附近和景观空间的末端等处。此类植物适合于受面积限制的小空间中,或要求较精细的地方。
最大高度为3m~4.5m的称为高灌木,最高在0.3m~1m的称为矮小灌木。由于高灌木高度较高,在景观中灌木犹如一堵堵围墙,在垂直面上构成了空间的闭合。高灌木构成的长廊想型空间,使的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向终端。比如在有纪念意义的陵园内,可以通过高灌木衬托出严肃的气氛。另外高灌木可以形成绿色屏障,取带围墙和栅栏。低矮灌木由于其不遮挡视线,可利用在人行道或者小路两边,可起到引导行人的作用。矮灌木由于其尺寸较小,一般在使用时采用大面积使用,可获得较佳的观赏效果。
地被植物高度一般在15cm~30cm之间,由于其形态、色彩和质地各异,在建筑空间中起到对空间边界的暗示作用,另外还能将独立的景观要素连接起来,一般被用在边缘种植草坪中。
2.2植物的色彩
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主要应用方法有单色处理,多种色相的配合,良种色彩配置在一起,类似色的配合;观赏植物配色的应用有:观赏植物补色对比应用,邻补色对比,冷色花与暖色花,类似色的植物应用,夜晚植物配植。如某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地面段的设计与现有道路基本吻合,能保留大部分现状长势良好的行道树,但只能保留少部分的中央及主辅分隔带绿化,同时行道树下方新增1.35米绿化带,绿化率有所提高。由于现状除局部区段外,中央及主辅分隔带以灌木及小乔木为主,故地面段绿化设计以保留现状行道树为原则,对中央及主辅分割带则进行新的绿化设计。
2.3植物的质感
植物除了不同的叶色外,其叶片还有不同的形状和质地。如某公园设计中,设计者在统筹安排大量专类植物的同时,很好地处理了建筑小品、水体以及多种植物的配合等方面问题。设计中充分地挖掘了专类植物的艺术表现力,如棕榈科植物有的姿态优美,孤植可以独木成景,成为优美的园景树,如三药槟榔、银海枣、蓝棕等;有的适于片植成林或列植成行道树,营造浓郁的热带风情,比如蒲葵、大王椰子等;有的则枝叶密集,适宜作障景,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如沼地棕、鱼尾葵等。
3、结束语
植物是环境绿化中有生命的主要题材。它具有生态的要求,也具有综合观赏的特性,以多样的姿态组成丰富的主体轮廓线,以不同的色彩构成瑰丽多彩的景观。它不但以其本身的色、香、形态作为造景的主题,同时还可陪衬其它造园题材产生生意盎然的画面。园林植物及其配置的意义与功能作用虽是多方面的,但实践证明,绿地质量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艺植物的选择和景观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玉明. 植物造景的艺术特性[J].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5,(05)
[2]周苏宁.园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3]宋雄华.境生象外:中国艺术的审美追求[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
篇5
关键词: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园林设计包含了生态、文化、经济等因素,在园林设计中生态观念占主导地位,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优化空气、平衡环境温度、减少噪音污染、美丽诱人。园林绿化设计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让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园林绿化设计原则1.1生态学原则园林绿化设计要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对生态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与之相适应的园林绿化植物,且这些植物一直在改善与保护着其生活的环境,并起着绿化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所以,园林植物对生态的要求首先是适地适树,积极做好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体现城市特色绿化生态美的重要基础。1.2自然美原则园林绿化自然美是指绿色植物与自然环境条件的一种和谐,对园林植物要体现自然美。地带性自然植被是植物自然特色的依托,它是植物与地带性立地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产物。城市园林绿化的自然特色,是以体现地方或地域特色为标志。1.3人文原则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载体,绿化、美化和净化着环境,而且能以自己的地域特色和风格塑造城市文化和特色,如古树名木的合理利用,它既可见证城市的历史,是活着的文物,又是城市的灵魂,可体现城市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人文特色可以通过城市园林绿化来体现,如市树、市花,它一方面具备植物资源特色,另一方面往往与历史文化有着某种联系或在当地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把它们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极具特色和人文性。1.4科学性原则园林绿化是在基本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基础上,按照适用、美观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合理地进行搭配,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科学性,如园林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推广和应用,园林植物的调查和规划等。通过引种驯化可以丰富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通过品种培育可以丰富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园林植物的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1.5艺术性原则园林绿化的艺术特色:一方面体现在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中;另一方面是体现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艺术组合中。通过植物造景,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如林相景观、季相景观、专类植物景观、图案造型景观、诗画主题景观、绿色雕塑景观、仿真景观和古树名木景观等。
2. 园林绿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其它资料,认为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植物配置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应重视发展乡土树种
所谓发展乡土树种是指原产本地(或周边)的一类树种,其特点:一是适应性强,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不会因突发性的自然灾害造成全军覆灭。其次生长茂盛,对养护管理条件要求不严。再次,繁殖方法简便,因此,乡土树种应当成为城市绿化的骨干力量。如南方城市绿化中常用的垂柳、榆树、榉树、朴树、苦楝、女贞、垂柳、枫杨、银杏、水杉、香樟、广玉兰等。
2.2因地制宜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植物配置,必须依据和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的特点.比如利用靠山,沿海,近水,依桥,临城等特点,依势建立风景区和风景带,创造有山有水的城市园林格局。对园林建设应以扩大园林绿地为基础,完善老公园,建设新公园,使绿化上台阶,园林上水平,结合道路建设要重视道路绿化,从管理中见效益,养护中上水平,还要大力发展园林路,花园街相连结,均匀的分布于市区内,并与各单位的绿化相衔接,形成优美的城市环境。在城乡结合处,可通过把森林景观引入城市。园林景观辐射城郊的办法,使城市坐落在绿林之中,城园融合,相映成趣。对城市建设要形成以园林绿化与美化为主体,城郊四周森林作屏障的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大环境生态体系,进而实现城镇园林化,农田林网化,山岗森林化,突出人与自然的最佳和谐,优美环境于现代城市建设之中。
2.3要综合运用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一是起伏和韵律,韵律有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二是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家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三是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2.4应综合运用植物的配置方法
植物的配置方法主要有自然式的树木配置方法和规则式的数目配置方法。一是自然式的树木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①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可以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也可以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常用于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②丛植,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③群植,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为主,具有“成林”。④带植,林带组合原则与树群一样,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各种乔木、灌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二是规则式配植,其主要包含三角形种植,株行距按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排列;带状种植,用多行树木种植或带状,构成防护林带。一般采用大乔木与中、小乔木和灌木作带状配置;环植,按一定株距把树木栽为圆环的一种方式,可有一个圆环、半个圆环或多重圆环;正方形栽植,按方格网在交叉点种植树木,株行距相等;行植,在规则式道路、广场上或围墙边沿,呈单行或多行的,株距与行距相等的种植方法;长方形栽植,正方形栽植的一种变型,其特点为行距大于株距。
2.5景观的空间布局
景观的空间布局在优化植物配置的同时也要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来共同完成。园林中的山石因其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韵美而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被认为是“立体的画” “无声的诗”。在古典园林中, 经常可以在庭院的入口、中心等视线集中的地方看到特置的大块独立山石; 山石也经常被安置于居住区的入口、公园某一个主景区、草坪的一角或轴线的焦点等地方以形成醒目的点景。低矮的常绿草木植物或宿根花卉则层层叠叠、疏密有致地栽植在山石周围, 作为背景烘托或作为前置衬托, 形成层次分明、静中有动的园林景观, 精巧而耐人寻味, 良好的植物景观也恰当地辅助了山石的点景功能。
结束语
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其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污染、美化环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园林景观设计》鲁敏等,科学出版社
篇6
关键词:公园;休闲;健身;景观绿地;自然生态
1 概况
苏州宝带公园规划范围为东起吴东路、北起东方大道、西南至京杭大运河,总面积约9.58万m2。
2 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塑造苏州吴中区中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风貌和特色,本公园规划以生态、人文为前提,山、水、木的模式进行扩展,加强外部空间的和谐统一,以完善的古城风貌,提升区城形象。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体现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3 设计理念
①以河岸绿化为主线,以景观区域为节心,将点、线、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然风貌的、休闲活动的生态城市公园。②针对本公园不同区域作分区和组景,形成区域的景观特色。优化古城和城市建设,与古城区形成动静皆备的环境特色。③以丰富的造园手法,营造绿色的氛围,创造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合理安排游憩设施,丰富和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及运动的需要。④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绿化为主,充分利用现状地形,突出要点,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4 景观分析
本园的主题是:“秀丽苏州,山水吴中——碧水绿洲”。山体表现在丰富的地形变化如:下层广场、绿地地形、台地处理;水体表现在引水入园,形成灵动气息。
4.1 本设计紧扣“生态健康、休闲娱乐、人文地域”等功能 将本园分为5大区域:望月平台、星光广场、健身广场、童乐广场、舞池广场。(见图1)
4.2 望月平台 由于对岸有着苏州最美的独一无二的赏月桥——宝带桥,而该平台区域是观赏该桥的最佳位置,甚至可以辐射到吴中电视塔,把吴中区最美的夜景尽收眼底。该景点通过设置柔和的灯具、休闲座椅、小品等组合形成步行休息空间,同时也展示夜晚运河边的独特风景。
4.3 星光广场 从功能上考虑,配以丰富的灯光景观,首先从地面上我们设计成宇宙星空的形象,相对望月平台,星光广场作为该园的中心区域,视线开阔,置身于脚下星空的同时,欣赏天上的浩瀚星空,神游宇宙。从运河引水入园,为园内注入生机,河岸结合草坡、木栈道、水生植物等,为人们提供亲水活动空间,水上木栈道周围,种满了挺水植物荷花,体现了浓厚的自然意境。(见图2左)
4.4 健身广场、童乐广场、舞池广场 在设计上满足了人们不同年龄的健身、运动、交流等多项愿望。舞池广场由3个直径分别为20m、30m、40m的组合广场,提供给不同舞曲爱好者,形成吴中区最有特色的跳舞集中地。沿河边狭长带状的绿带设计,通过以上场地的组合,创造出多样化的空间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交流、散步、晨练、健身等活动的绿色场所。(见图2右)
4.5 入口采用“先抑后扬”的处理手法 由于现状的地势因素,我们通过一条弯曲的铺装大道,带领人群走进星光广场,大道两侧是高约600的花坛,内植色彩艳丽的灌木,后排是高大整齐的刚竹林,就像入口通道的屏风一样为大家指引着方向。正对着吴东路口,有一块天然的带着趣味的风化石块镶嵌在花坛中,那就是公园的标志景石。以路面铺装、多样色彩的变化成为该特色入口的设计重点,地面主要采用花岗岩为主的面层,色调力求柔和、丰富但不紊乱。
5 植物设计
绿化造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精心设计,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类型,分别处理,做到生态合理,季相丰富,景观植物成片种植,分类区植物也应注意组合空间层次,分高低成丛栽植。植物造景应该突出春花、秋叶(果)的效果,做到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的比例为1:1,乔木与花灌木比例为1:3,树木和草坪比例关系1:0.6左右。全园绿化覆盖率达到79.1%。
6 竖向设计
竖向规划根据公园内因地制宜,引山堆土,尽量利用内部土方平衡的原则,规划用地东高西低,地块雨水就近放坡排入附近水系。
7 无障碍设计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人性化设计,合理设置了坡道等无障碍设施。
8 结语
本设计最大限度地追求景点的景观化和因地制宜的地域化。所用植物最大程度发挥植物的多样性景观。使游客享受大自然,提高生活质量。本设计中开放性为此园关键的一个内容,向全市居民开敞,更加有效地改善周边居民生活,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篇7
关键词:山体景观;绿化设计;设计现状;设计方向
随着塔尔寺旅游景区山体绿化工作的不断深入,积极实践“推进景区山体绿化工作,增加景区山体绿化效果,提升景区山体绿化品味"32作要求,如何搞好山体景观绿化设计工作,已经成为塔尔寺景区广大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所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山体园林景观设计今后发展的走向趋势。
1 塔尔寺景区概况
塔尔寺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拔2592~2837m,范围分布在鲁沙尔地区,地势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最低点在水滩村,最高点在西山。塔尔寺景区内山体由数条沟壑分割,每一山包形似莲花花瓣。东拉山居其中心,喻为莲花花蕊,山顶海拔2722.8m,环顾四周,塔尔寺宏伟的建筑群尽收眼底。塔尔寺景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不甚明显,昼夜温差大。气候特征是:海拔高,气压低,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冰冻期长,无霜期短,日温差大,紫外线强。年平均降水量517.2mm,年平均气温0~5℃。
塔尔寺景区面积1000hm2,绿化树种以云杉、山杏、杨树为主。呈现出树种单一,林相不整齐,景观效果不佳的现象。景区现有绿地主要以造林绿化模式呈现,基本以横竖成行布局。
2 山体景观绿化的设计现状
2.1 未能正确认识山体景观,缺乏新理念
旅游景区进程中的景观建设,是景区绿化的主要目标和理想主义者们的梦想。人们希望景区景观可以完全融入到自然之中,并且可以随时享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愉悦。但是,至今没有真正地贯穿于整个旅游景区山体景观建设的主体理念及设计思路和规划设计,其主要原因是景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并无真正的话语权,而拥有话语权的领导者往往没有对规划现场进行详细的研究与调查,使旅游景观建设规划没有充分发挥景观规划的内涵以及目标,没有遵循一定的山体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2 未能突现地方特色,缺乏新风格
在规划设计时,没有对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正确的定位,设计不丰满;没有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行为感受与需求;没有依据场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形走势情况合理布局景观;没有考虑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差异;没有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没有保证植物习性、特点与栽植地点环境相适宜的要求。
良好的山体景观设计能够反映各地区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然而周边部分市县在景观设计时只照搬其它地区或发达地区,致使出现不切实际,缺乏风格的问题。
2.3 未能深入调查研究,缺乏新举措
在旅游景区,山体绿化景观设计主要是为其内部的绿化工作服务。然而,目前部分地区山体绿化景观设计过分追求档次,忽视了对现实情况的考虑,导致投入大量的资金却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山体景观设计时,抱着不负责的态度,不认真对待设计项目,敷衍了事,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致使设计出来的景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 山体景观绿化的设计方向
3.1 联系实际,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在旅游景区山体景观设计时,从调查到构思的各个环节都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到山体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关系,设计出不仅尊重自然而且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景观园林建设,
3.2 实事求是,注重生态景观设计的创意性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外出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山体景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能原地踏步保持一成不变,应紧随时代与科技的脚步不断进步,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陈旧的思想模式,解放思想,在创新中加入时代特征,采用既现代化又超脱的艺术手段营造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山体景观。
3.2.1 山体景观设计符合远近期相结合的要求。山体景观绿化很难在栽植时就充分体现其设计意图,达到完美的境界,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设计要具备发展观点和长远的眼光,充分了解各种植物树种的形态、大小、色彩等现状和可能发生的变化,使其在鼎盛时期达到最佳效果。
3.2.2 山体景观设计符合美学的要求。山体景观绿化的布局、配置、节奏、色彩变化等都要与山体空间尺度相协调。不同地形,不同立地条件的山体绿化形式应有所变化,树种搭配上可采用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
3.3 因地制宜,注重生态景观建设
旅游景区景观除了起到美化山体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山体景观效果,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洗涤人们的心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山体景观设计场所的植被、地质、水利、民族风格等情况有充分的认识,而后实现因地制宜,以统筹和规划的视角,全面掌控设计理念,强调创意与细节方面的设计,增加正山体景观,即绿化覆盖面积大,空气质量指标优,水质清澈干净等;减少负山体景观,即绿化面积减少,空气污染情况重,水质差等。为此,山体景观设计师应在设计中加强正生态景观的建设,将旅游景区环境向更健康、美好的方向发展,在自然地形以及绿色区域上,结合各个植物物种的生态特征,采用生态法对景观植物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配置。
3.4 设计与绿化施工紧密结合
施工是设计的具体再现过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师要加强与施工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变设计方案,使建成的山体景观达到预期的效果。
篇8
高速公路绿地景观所包括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绿地植物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不仅发挥着巨大的生态调节功能,也是体现文化气息的重要载体。
以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为例,宁杭路为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条景观生态路,其景观元素丰富包含了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小品、假山石、湿地等等。植物品种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植物品种达两百多种。包含了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草坪与花卉、多年生和一年生、水生植物等。
如在丘陵地区路段,采用生物技术恢复和营造“湿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新的栖息地。将互通立交桥下的绿岛修整成小岛等形状,并栽植不同的植被,同时将水源引进小岛,使整个绿化更加贴近自然,更加人性化。
又如为了减少山体爆破对沿线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的破坏,他们变传统的边坡工程防护为生态防护,采用客土喷播、轮胎固土等新型岩石边坡固土绿化方法,让原来被爆破的“伤痕累累”的山头重新披上了绿衣。
服务区也尽显古典生态风情,在服务区与路之间种植了特大型银杏、梧桐、紫薇、香樟等树龄不一、高矮参差的树木,服务区的建筑则掩映其间,其中设计了景观小品,景色十分怡人。
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是一条“生态、环保、旅游、景观”高速公路,沿线田园山水风景宜人,为广大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畅通快捷、赏心悦目的行车环境。然而还有大部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生态性上存在着一些不足,表现在:一是绿化方式上,整体上水平不高,设计多采用城市道路绿化方式,绿化树种单调,季相色彩变化少;绿化大同小异,景观雷同,失去了自己的景观特色。
其次,绿化存在重视觉,轻综合生态功能的倾向,有些绿地基本上以种草为主,这种“稀树草原”虽然视觉效果较好,但绿地总体生物量不足(草皮的生态效应只有乔木的1/10),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和时间,发挥绿色植物的自然生长生产能力。
第三,高速公路绿地存在后期绿化养护难度大、养护投入高,致使绿化效果因养护、投入等因素影响有倒退的趋势,绿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生态效益不高。
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高速公路绿化
高速公路绿地是高速公路空间环境组成的部分,也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和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既有自然属性,也有其文化属性,是复杂的人工化生态系统。因此笔者认为在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应强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结构优化、功能高效、布局合理的公路绿地系统,保持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信赖,相互依存,在整个公路绿化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地上空间、养分和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发挥出持续永久的综合生态功能。
1.遵从生态学原则,搞好植物配置,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绿量
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它直接关系到绿地系统景观价值的高低和生态与环保功能的发挥。在同面积的绿地中,灌丛的单位面积绿量或叶面积指数和生态效益比草坪高,乔、灌地被植物结合的又比灌丛的高。在高速公路绿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征,从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合理选配植物种类,既不重叠,也尽量不空白,以避免种间直接竞争,提高叶面积绿量,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具体操作中,应以乡土植物品种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并研究其中各类植物的生态位,设计和建设一个各类植物按其生态位各得其所,科学和美学高度和谐的绿地系统。
2.保持“物种多样性”,再现自然群落结构
在绿化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植物,以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护方面的要求。有关资料表明:娇贵的草坪每公顷每年需10万元左右的“呵护费”,而树的管理费则少得多,更重要的是草坪的寿命相对较短,一般五、六年就要更新,护理较好的草坪寿命也不超过10年左右,而乔木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不需太多的人工护理就能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因此,建立乔木、灌木和地被三位一体的模拟自然群落的绿化模式,既丰富了沿线景观,又便于养护管理,是提高绿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生态型”高速公路绿化措施的探讨
1.边坡防护
现在建设的大部分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仍以工程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使边坡看上去僵硬、单调、机械,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防护设计中在满足边坡防护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运用生态绿化防护,以水土保持为主,兼具生态景观效果。要考虑整个植被逐步恢复过程,以灌草植物为主进行生态模式配置,除了有利于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高速公路边坡景观和行车效果外,也有利行车安全。
边坡防护还应坚持生物多样性,多科属结合。边坡人工植草绿化,为减少人工草被退化,可考虑禾本科、豆科相结合和以暖季为主,冷暖季型草种相结合,并适当配以灌木的原则,从而使其能够自生自养,达到边坡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效果。目前工程防护手段常用现有喷播绿化、挂网喷播、厚层基材、中空锚杆框格绿化、六角空心砖绿化、改良型厚层基材、植生袋防护和椰纤维网喷播防护(cf技术)等。养护完成后形成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生态景观。
2.互通区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及景观节点,其空间由匝道立体交叉围合而成,是高速公路绿化的重点区域之一,对景观要求较高。出于美化考虑,目前现有绿化施工选择的草种和树种的品种比较单一,物种少,稳定性差,受干扰后恢复能力差,该生态群落非常脆弱,给植物病虫害的爆发与蔓延提供便利,一旦感染了病虫害或其他灾害,植被就会受到严重危害。因此,建议互通区绿化在选择植物品种时,种类应尽可能多一些,即使同一类也应该选用不同的品系混配,同一品系分布不宜过分集中,以有效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抗多种病虫害的能力。绿化结合地形设计必须满足行车功能的需要和视觉要求,根据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地方文化特色,创造优美的生态景观点。互通区取消内侧的工程防护,取消工程排水沟,进行景观地形设计,使原有的平坦的互通区地形自然起伏变化,利用自然地形排水。这样不仅有利于其内部的能量流、信息流、物质流的转换,而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能达到更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3.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运用绿化种植,除了遮光防眩、诱导视线外,还可以改善道路景观。防眩树种应选择抗逆性强、枝叶浓密、常绿、耐修剪的树种,按防眩效果和景观要求,一般选择蜀桧,龙柏,其高度1.6米为宜,单行株距2.0米,他们有规律的种植,形成了一定的韵律感。中央分隔带的地表绿化,种植草坪和地被植物,使地表得以有效覆盖,防止土层污染路面,达到保湿效果,同时通过花灌木的不同花期、花色以及叶色变化,减少蜀桧的单调感,丰富隔离带的景观。四、结语
以尊重生态为原则、运用生态方法设计的高速公路,主要特点是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将高速公路融入良性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之中,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作为高速公路的主要景观,又使高速公路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一道景观。
总之,无论从景观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生态效益来看,调整绿化结构,建设布局合理、配置合理、结构完整、视觉与功能相统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型公路绿化,是保证高速公路绿化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邬建国等.景观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程胜高等.环境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
[4]西蒙•贝尔.景观视觉设计要素.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4,12.
[5](美)莱诺.G.议尼鲍姆,宋力译.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方法.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篇9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绿化设计
华南地区居住区环境景观绿化设计已经成为住宅区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阶段,通过绿化配置来调节空气质量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已经成为住宅区品质高低的一个方面。
1现代小区景观的理念
华南地区居住区环境的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由于巨大的生活改变让人们对自己的居住区环境有了新的理解和要求,为了满足居住区环境中的居民身体健康和精神饱满,园林景观绿化设计阶段有经过思考和有利于调节空气质量的园林景观绿化,已经成为居住区环境品质高低衡量的一方面,良好的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不仅能令居民在忙碌之余感到身心舒畅,更能有效地停滞和阻碍空气灰尘,调节通风环境,嗅觉环境,温、湿度环境,使得居住区环境更舒适。
2有效停滞和阻碍空气灰尘
(1)为了让居住区环境的园林景观绿化环境能更好地停滞、阻碍空气灰尘和提高空气质量,分析居住区环境的园林景观主要可能产生空气灰尘的功能类空间,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在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和结合园林景观设计阶段园建、水电的设置,有效的选择停滞空气灰尘功能较好的园林景观植物品种,进行满足各功能类空间停滞、阻碍空气灰尘之用,便于后期通过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消除。
(2)居住区环境某些与外部衔接产生空气灰尘较多的界面,应结合园林景观的园建、水电,尽可能有效地选择停滞和阻碍空气灰尘功能较好的园林景观植物品种,进行以阻碍为主、停滞空气灰尘为辅之用。
3有效调节通风环境
(1)为了居住区环境内园林景观环境绿地空间有利于自然通风,园林景观绿化在设计阶段不宜形成过于封闭的围合空间,结合建筑的有序排列做到疏密有致,自然通风为宜。
(2)为了调节居住区环境内部园林景观环境绿地空间能达到良好的通风排浊效果,应尽可能扩大小区内绿地空间的绿化种植面积,以能达到有利于调节通风量强弱的效果。
(3)居住区环境内部园林景观绿地空间的户外活动场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和结合园林景观设计阶段园建、水电对自然通风条件的考虑,有意识地通过对园林植物品种、数量、规格的选择,尽可能地疏导自然气流,保持空气合适的流通。
(4)充分考虑居住区环境有可能产生降低大气环境质量的园林景观绿地空间,合适的结合园林景观设计阶段园建、水电的处理方式,有意识地通过对园林植物品种、数量、规格的选择,通过园林景观绿化的造景方式进行处理,做好保持合格的大气环境质量绿化配置方面应尽的工作。
4有效调节嗅觉环境
(1)居住区环境内的园林景观绿地空间的绿化配置,合适与适可地引进芬香类植物品种,遵循小范围内适宜单个芬香类植物品种为原则,避免小范围内多种芬香类植物集中种植,排斥散发异味、臭味和引起过敏、感冒的植物。
(2)居住区环境应在居住区内设置垃圾收集装置,防止垃圾及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例如由收集装置的位置,合理选择收集装置设备,收集装置设备的覆盖范围,收集的路线方便性和居住区环境外部接收点的衔接等方面考虑,同时推广垃圾安全处理方式的文明传播,使居住区环境内在垃圾产生对嗅觉影响有一个完善解决处理的系统,从而不对居住区人群产生过多的影响。
5有效调节温、湿度环境
(1)居住区环境园林景观绿化设计对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一些绿地空间温度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阶段应在有可能的条件下,结合居住区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区内建筑的日照分析等因素,在园林景观绿化设计阶段可以调节居住区内绿地空间夏季和冬季的温度。
(2)通过居住区环境园林景观绿化设计阶段对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数量的控制等方式来调节植物的呼吸作用,使居住区内不同的园林景观绿地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宜居住人群的合适比例内。
篇10
【关键词】城市绿化;景观设计;建议
1. 当下的绿化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忽略“以人为本”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城市绿化景观设计还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前提。比如,有的地方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有的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上较粗糙,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园林绿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细节都尊重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2景观构成不协调
花卉植物是景观绿化的最为主要的生命力,是园林造景的重要构成因素。花卉植物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多姿多彩的布置形式,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装点着人们的生活,而且提高了人们美化、彩化、香化环境的意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视觉效果,而且获得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许多园林绿化者或决策人员的园林植物造景意识不强。在少得十分可怜的可绿化空间里,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却硬是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使城市中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严重失衡。他们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没有考虑城市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而是注重美观和造价以求较高的取费标准,注重硬质景观在图纸上的丰富表现,以求迷惑市民和迎合房地产商的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结果,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社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1.3选材不当
在进行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当地树种和花卉。这样不但降低了绿化费用,而且还有利于管理养护。植物配置应注重乔、灌、草复层结构植物群落的建成,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生态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态作用。不仅应该强调平面布局,还要在垂直空间上注重乔灌木与地被植物及草的分层结构搭配,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的抗逆性,又达到了多样化的生态效应,在总体布局中应与整个大范围空间环境取得一致,形成以小见大的生态系统平衡特性。但现实中许多设计者对此都十分忽略。
1.4滥用园林雕塑小品
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合理的使用园林雕塑小品往往能够起到烘托主题、意境的作用。但我们可以见到,一些城市滥用景观小品,或者排成一行看似展览会,没有主次节奏,或者与环境格调不一致,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割裂感;或者粗制滥造,毫无观赏价值的意境美。园林雕塑小品的选择要从题材、质感、质量、姿态、摆放位置等方面推敲,尤其在园林雕塑小品的取意上要下功夫。
2. 提升绿化景观设计水平的几点建议
2.1景观和建筑要密切配合
在景观造景时十分注意建筑物自身的构成,建筑群体以及建筑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影响着整体的景观重要因素。如上海外滩的景观非常壮观,外滩楼群的特点是:每个楼盘都有自身的造型,每个楼盘都有各自的色彩(这也是区别于现代大都市楼盘清一色的个性)。整体楼盘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高低错落,色彩既有差异有非常统一。可以看得出整体布局是经过设计师精心策划的,体现出了一种“意境”。外滩上的景观和楼盘遥遥呼应,景观的连接以娱乐性文化为题材,为人们的游览、休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景观踏步叠水,犹如绵绵细丝在飘逸,如同跳动的音符,如诗如画,给外滩景观增添了生命的光彩。
2.2观设计要人性化
70年代以前中国的景观设计以公园为主,那时城市以及具名小区中基本是没有景观建设的。80年代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景观有了质的认识,从此景观由公园走到了城市、单位、学校、居民小区,人们看景观不用再到公园去了,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即“人性化”。何为“人性化”?笔者理解,就是景观要和人们接近,确切说,欣赏性景观除表现一定的历史、政治等内容外,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人和物在尺寸方面不宜过高,这一点的例子很明显,全国各地城市的步行街中都有一些表现日常生活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的尺寸大都是跟人的高度一样,并且直接安装在地上,人们可以直观和雕塑作品接触,显得非常亲近。另外,景观要有亲和力。景观要尽量符合大众心理,便于人们的理解。色彩尽量自然,接近真实物体,如假山、树皮型石桌、石凳等。
2.3观建筑要与绿化结合
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城市建设与景观绿化是密不可分的。城市景观绿化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作为一名景观设计人员,他的任务不仅仅只是设计景观,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配置绿化。中国画有一句话叫做“疏能跑马,密不透风”。笔者认为,这句话完全可以用在我们的园林景观建设上。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岛国,土地面积狭小。日本人特别重视环境建设,因此,日本的民宅大都是室内外绿化连成一体的,给人感觉既有景观又有空间。
2.4观设计的意境
所谓“意境”,首先是“意”,中国画中有句话叫做“意在笔先”,就是说中国人的艺术是由思维决定存在的,下笔前就“胸有成竹”了,“境”是目的、是结果。这里谈到的“意境”是指针对性,设计的景观是面对什么地方的,比如公园、广场、工厂、街区小广场、居民小区等,应该了解其性能,根据特点进行设计,主题一定要表达准确,景观与空间环境结合得合理。景观建设的宗旨是美化城市,为人们提供有意义的景观,工人们欣赏、休闲,但也有一些不是很理想的,如有些城市在公路旁的楼盘前面做一个古典亭子,这种设计不太符合设计语言,设计思维不正确,很显然现代楼盘和古典亭子不是一种风格。再者,这类亭子大都建在人行道上,这对人流通行也不方便,同时对空间与环境造成了影响。
2.5绿化景观设计要有自身特色
从理论上讲,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肌理和文化结构,以鲜明强烈的区域性文化特色来形成明确的城市风范,让人过目不忘。这种文化的底蕴一方面是通过语言、称谓、观念、习俗等无形的文化形态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建筑、街道、山川、河流、雕塑等一系列有形景观要素体现出来。城市景观建设也只有将绿色文化贯穿全局,才能获得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保护和修复环境生态,用先进的设计理念、独特的见解、健康的生态意识和入微的关怀,融合文化、历史、艺术、哲学、教育、科技、生活等多种元素,结合各种表现手法,创造具有鲜明特征与性格的人性化作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水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