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27 04:1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们不仅利用互联网去了解世界上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广播电视的播出能够娱乐,并为人们提供更多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到信息。广播电视与互联网都具有时效性特点,两者之间的结合发展不仅能提升广播发射技术水平,还能促进信息获取的及时性。
一、广播发射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广播发射技术也更为成熟,为了在利用期间能够提高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就要促进广播发射技术与监测技术的质量,以使广播电视节目在播放期间获得良好效果。现如今,模拟广播发射形式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为其中的调试方式以及宽带,所以,为了使广播发射信号能够免受噪音现象的影响,在传播信号上就要对其处理,不仅要降低电波的干扰,还要防止电波信号产生一定的衰落现象。其次,如果电离层非周期受到一定影响,也会影响到信号传输的质量,从而加大了广播信号传播期间的困难性与复杂性。因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就要实现数据率技术的革新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广播发射工作的完成,还能为其提供有效的便利条件。
二、广播监测技术
(一)工作任务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并不能单靠一项任务就完成的,要根据不同环节以及不同步骤进行分层次完成,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执行的完整性。为了实现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科学性,并进行合理的监测行为,就要促进广播电视在输入与输出期间的质量,这样才能在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期间给人良好的观看效果[1]。在实现广播电视监测期间,还要利用有效的监测技术将广播电视进行覆盖,在期间,不仅能够对广播电视实施有效监测,还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频谱资源,并对其实施有效保护,以保证人们在观看节目期间不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二)相关性能
广播电视监测不仅会影响到人们在观看期间产生的视觉效果,与广播电视行业的积极发展也存在较大关联。如果在对其使用没有合理利用,降低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自身价值,广播电视行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就会面对较为危险的局面[2]。因为广播电视行业在现展中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中的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更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基础内容,所以,在对其具体实施期间,要促进广播电视的监测质量,就要实现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并利用我国科学的、先进的发展技术,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以上的相关改进情况下,只有保障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才能使我国广播电视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文而且,我国人民的自身效益不仅得到一定维护,企业在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也会积极提升,以使我国在现代化进步与发展中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发展。
三、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
现阶段,要提升广播电视检测技术的良好应用,将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要在广播电视信号进行传输中,对信号的强度以及发射的频率进行分析,而且,我国技术设备在使用中,主要为接收天线与接收机、测量仪器,特别是测量仪器,主要为频率测量与场强两部分,要将其良好运用,不仅要了解广播监测技术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广播发射流程,对工作执行的任务以及监测运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使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实现科学进步。
(一)测量电场强度
广播电视主要是利用空间中存在的磁场发射电磁波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所以,在实际实施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期间,首先,要对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进行监测,保证在一定空间下,能够促进其电场强度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更好的远距离发射天线[3]。而且,电视信号的稳定性主要与空间中存在的各个信号平衡性存在较大关系,如果这种信号平衡性被打破,就会影响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因此,在对电场强度进行监测期间,要注意到相关的实施内容。其一,为了对测场强信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就要保证宽带的合理选择,期间,不仅要对调谐接收机与信号的频率进行分析,还要促进两者的对比分析,并利用合适的检波方式来实现。其二,要重视接收机的增益系统的校对工作。其三,在对接收机进行校准期间,可以利用开关校准振荡器电压来实现。其四,为了增强接收机的增益效果,要将电表的指针指向开始已经设定好的数值。其五,为了能够计算出准确场强,在一定的校准工作后,期间不仅要利用接收机进行测量,还要保证相对应的电压数值能够合理输入[4]。
(二)测量频率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使用还是一种对频率测量的行为,在具体的频率测量期间,要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有效完成。如果要降低相同频道之间存在的信号干扰现象,在对频率进行测量期间,首先要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以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要对发射机的频率进行全方位监测,这样才能在后期工作中有效完成。如果在不同的频道中进行监测,并提高其质量,一般执行的是远距离问题解决工作,以保证监测期间能够与接收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要对调频波段的工作进行选择,可以利用计数法,在这种执行条件下,不仅能够提高广播信号的发射质量,还能促进频率技术测量射频信号的有效利用。
总结:
人们对我国广播发射技术要形成新的认识,不仅要从细节上产生认知,掌握系统的广播发射技术,还要保证广播监测技术的合理选择,这样才能在时代不断变化下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的播放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成功.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J].通讯世界,2016(8):31.
[2]张明.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J].科技传播,2015,7(6):116,113.
[3]刘斌.浅析如何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3(21):86-87.
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维护管理
一、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相关了解
广播电视播控技术是在所有广播电视行业技术领域里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只要将广播电视播控技术与时俱进就可以完美的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效率。尤其是为了在当今这个网络媒体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广播电视行业如果想要依然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将广播电视播控技术进行全面的升级和学习发展。
(一)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特点
广播电视播控技术是能够快速推进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而这个技术有着它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将广播电视播控技术非常简单明了的概括出来,那就是复杂性、多样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正是因为如今大数据的不断崛起,在对于一些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正是因为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一些特征,才会使在系统播控中发生数据串流或者数据流失,以及数据危险时提醒工作人员。[1]
(二)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了增强广播电视行业在网络媒体中的服务力,为了大力提高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给其行业带来的能力和质量。在一些国家科技化,信息化的平台中也不断研究着技术创新的方式。也随着电子化,信息化和科技化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播控技术也在根据这些变化进行不断的自身升级。目前的广播电视播控技术已经实现了单项技术,同时也走在了向人机交互式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因此,广播电视播控技术将会不断的为播控系统进行创新和升级,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增强广播服务业的影响力。
二、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管理和维护
广播电视播控技术来说,最重要的两项主要技术就是数据的储存技术以及数据的转移管理技术。而这两项技术已经关乎到整个广播电视行业节目是否能够良好的播出和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广播电视行业必须要对这样的播控技术进行严格的管理和高频率的维护。首先,要对广播电视进行合理的维护以及放置。作为两项主要技术的主要载体,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设施必须要放在安全而且领域比较空旷地方。因为它将会联系整个广播电视播控的系统,所以要将它的电源放在比较安全的地方,而且要确保电源并不会出现老化的情况。对于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应用来说,电源和音频服务器是最容易影响到广播电视的效果和质量的。因此,除了保证电源不会被老化以外,要对音频服务器进行合适的维护。[2]其次,是要设立相关的管理维护意识制度。由于广播电视系统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会十分的繁杂,且工程浩大。在相当忙碌的工作时间内,有很多情况下会忽略对于广播电视设备和播控技术维护的工作。这一点是万万不能忽视的。必须要建立相关的维护管理意识制度,不止要从行动上去做,更要从意识中就去进行严格的执行,让工作人员能够在繁忙的工作当中定期进行清理以及打扫,还有对于设施设备和技术的维护升级。同时还要培养相关的技术手法,这样才够保证广播电视播控技术的。应用稳定性,也会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以便工作人员更好的解决和处理,同时规避最大的困难和问题障碍。最后,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维修管理技术培训以及工作人员的维修业务水平培训。在日常的广播电视播控系统工作中,不仅仅要对于电源进行防老化处理、对于音频服务器进行合理维护,同时还要对于工作人员做出相应的维护维修技术水平培训。目的是为了能够攻克广播视播控技术的维修难题,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控技术在系统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培训工作人员的业务水过程中,不仅要对于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广播电视播控技术方面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同时还要让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实战练习。这样才会保证整体维修、维护、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也会减少广播电视播控系统的应用难题。在确保后期广播电视播控系统的工作同时还能减少相关的安全隐患,最终保证广播电视播控系统的正常运行。[3]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维护管理工作的方式以外,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制度的完善与完备。其中可以包括工作人员能力技术的提高以及工作人员保障制度的设立等等。
篇3
【关键词】广播发射;技术维护;创新;稳定;科学
0.引言
广播电视发射担负着“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重担,肩负着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始终坚持“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的总方针,一直把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安全优质运行做为长期努力的目标。在几代技术维护工本人的辛勤耕耘下,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射事业正在高速发展,技术管理逐步规范、维护制度逐步完善、设备逐年更新、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1.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现状
当前广播电视发射事业必须着眼广电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格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努力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分析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现状,还存在几个方面影响发展的问题。
1.1技术维护的管理科学性有待完善
现在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群体水平层次差距较大,职工危机意识不强、工作学习主动性不强、纪律意识较为淡薄、人员年轻化较快。面对技术维护的现状,如何科学发展、如何科学落实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技术维护工作是一个规范的长期的工作,必须要靠一整套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提高技术维护人员的自觉性、责任心和维护水平是维护管理制度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技术维护工作的目的就是确保广播电视传输发射的“高质量、不间断、讲效益、重安全”。要长期做好技术维护工作就要靠制度、靠科学的量化管理制度,要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牢固的长期激发维护人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责任心和上进心。技术维护工作必须时时刻刻使每个职工都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有强烈的危机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始终让职工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而管理者要提供一个维护人员发挥自身技术特长,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
1.2技术维护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还存在缺陷
现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表现得措手不及,说明技术维护在应急能力、应对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缺乏科学的预案或者说预案仅仅停留在纸上。技术维护往往强调发射设备多,而对附属设备(如天馈线、节目源、防冻、冷却、自动化等等)和环境的重视不够,造成一旦出现附属设备技术事故就是大事故。发射设备运行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比如房屋的防水、防雨、防鼠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造成的技术事故不出则已,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播出大中断。
1.3技术维护资源亟需整合共享,要加速竞合发展
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管辖系统相对独立,自成一个小社会,造成台站各自为政、技术维护交流偏少、资源不能互补、人员流动较差的局面。现在的技术维护格局是先进台站和系统整体实力强的越来越强,差的越来越差,如听任其发展势必会影响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逐步整合维护资源,加强群体竞争与合作的技术维护才能既不断提高维护水平,又能资源共享。
2.技术维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层出不穷,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产业竞争和融合不断加剧的大变革时代。广电技术和通信产业也在竞争技术、资源、市场,我们的技术创新和维护不加速发展,势必会被淘汰。因此广播电视发射技术和维护创新是时代和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2.1加强管理,推进广播电视发射事业科学发展
面对都是围绕安全播出这个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的广播电视发射台站,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设备布局等微观角度出发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形成技术维护的整体合力,就必须在发展的思路上有所创新,在管理的内涵上有所突破。
2.2紧跟信息化潮流,依托设备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创新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新方向。信息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播电视发射的现代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广播电视发射的数字化、网络化不可能脱离于国际信息化建设而孤立存在。对此,广电人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当前,有些同志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发射技术维护思维定式中。信息化是一个历史的进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新的应用系统需要不断地开发和改造,旧的维护理念需要更新,人员需要不断地培训和提高。随着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自动化、附属设备自动化、天馈线控制自动化、节目调度自动化等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技术维护的理念、思维方式、维护范围都需要更新、拓宽。
科学合理地拟定详细的检修卡片和检修周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按计划确保维护工作的完成。常规检修遍及发射设备的每一个部位,在日常仔细认真的检修中可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且举一反三。对天馈线、电源等重点部位,维护要点是:多清洁、常紧固、勤观察;对节目通路、射频通路等关键点,维护重点是:勤查、必看、少动。日常维护技术要求不高,但对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有很高的要求,要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早就是要早发现、早处理发生的事故;抓小就是小的事故不能放过,必须及早处理,防止积累成大事故;抓苗头是要抓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事故发生的征兆,提前预防。
2.3实施人才战略、科技创新是技术维护管理的重要目标
搭建创新平台,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人才成长是广播发射事业的人才战略思路。鼓励学历教育,提高理论水平,重视岗位业务技能培训,重学历而不唯学历。要加强技术维护人员的技术交流,提高大家对各型设备的认识,共享维护经验,启迪思维、集思广益,提高维护技能。通过组织技术比武、竞赛、项目开发,技术改革等多种形式搭建平台,提出课题,大胆启用,重点培养优秀技术人员,包容他们的失误和挫折,充分肯定其成绩,除采用物质奖励外,更要激发他们的潜力,创造人人成才的平台。
(1)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台站、行业合作将自己的台站技术创新、技术特长通过技术支援、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对外输出,特别是参与个别台站的技术难题攻关,技术人员的轮岗、交流是技术维护水平共同提高的一条捷径。把技术维护先进台站的优秀人才交流到不同台站,让他们把先进的维护技术遍地开花,促进各台站技术交流共同提高。
(2)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注重人才培养手段创新。紧密追踪世界广电科技发展的动向,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加强和世界广电业界的交流合作,通过项目合作培养我们的高精尖人才。
3.结论
广电行业和台站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而网络、信息平台把行业、产业联系在了一起,距离的消失,使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广电台站目前是竞争少、合作少、交流少、独立发展的局面,未来的发展就是向资源共享、激烈竞争、项目合作的和谐发展方向迈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将台站的技术维护管理、运行、维护、创新置于公开公平共同参与的竞合状态,使大家在有竞争有合作互帮互学来共同提高。广电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时代对安全传输发射技术维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会使术维护管理和创新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篇4
一、广播节目的制作技术要点分析
1.1 广播节目制作简介
广播节目制作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使广播节目的制作和传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技术质量得到提高而制作成本却不断降低。同时节目制作上可以共享资源使其变的更加直观、方便;在节目的传播方面,播出中信号质量更高,人为干预大大减少,自动化播出得以实现。
1.2 广播节目制作的技术要点
想要制作好广播节目,就要做好稿件的前期准备、录音和后期的制作合成这三个关键步骤。下面简要的介绍一下这三个步骤。
(1)稿件的前期准备:录音稿件包含了文字信息、音乐段落以及想要达到的语言效果,是录音的基本要素。稿件内容需要突出主体、内容充实以及结构紧凑,能够使播音员根据稿件的内容和主题来调整自己的语气和语速。为了使后期合成时的音效处理更加顺利,录音师与播音员在工作是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播音员在播放稿件所要达成的录音效果,很多时候需要录音师的帮助和协调。
(2)录音制作:将播音员的声音通过对录音器材的调试达到完美再现,是录音制作的基本要求。它是录音的核心要素。在录音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下技巧,在录音室和录音设备的选择方面,必须使用合适的录音室从而能够使播音员的原声得以还原,保证录音的可靠度和清晰度,使其混响时间和静音效果符合达到录音的标准;在需要与播音员交流沟通时,为了使音乐与语言完美的结合起来,可以在播音前,将需要合成到原音的配乐先拿给播音员试听,使其体会播音时的感觉;广播节目的质量也会受电平的满度影响,所以再录音过程中应注意电平满度,使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在录音室的屏蔽外来噪音方面,为了减少人为和环境噪声对录音过程的不利影响,应选用好的屏蔽设施,但是一些噪声很难处理,比如线路和设备带来的噪声,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只能是选择较好的设施来降低噪声的影响;室内环境和影响设备是影响音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在这两方面音响环境要尽量相同,并且制作间、录音间和听审间应营造相同感音响环境,听审时为了控制录音细节和音乐的混压比例,应适当选择较高的音量,并且应及时处理在录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为录音后期制作合成打好基础,使后期制作合成更加顺利。
(3)在录音后期制作合成方面,与录音的技术性相比,后期制作是录音师的艺术修养的体现,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的体现,后期制作工作人员会添加进一些新的,合适的音响元素来满足节目的需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技巧,在音质的调整方面,为了保证音质的协调性,在后期合成师通过调音台的均衡器、扩展器、噪声门或音频工作站的降噪软件来进行修饰声音,使播音员的声音得到完美的还原;在配乐方面,音乐的选择要和文字稿件的内容相配合,从而起到烘托气氛和突出主题的作用;后期合成的另一个重点是音响效果的添加,可以更好的烘托气氛,充实声音的饱满度。
二、提高广播节目制作的技术方法
2.1 制作人应具有的较高审美能力
制作人在录制节目中,除了要做到突出主题、烘托气氛、情景交融,让听众在节目中感受到真实以外,还要在这种氛围中去认识文明与积极向上的事物;要求制作人根据听众的不同情趣及听众心理的前提下,选择贴近人民生活的节目,提高听众关注度,不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感染力。
2.2 注重细节的音响效果
广播节目是通过声音传播,听众主要通过听觉来感知节目的内容,我们通过对音响设计加上播音员声音的描述,能提供给听众很大的想象空间,使听众马上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节目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音效把故得生动,更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使广播听众能产生强烈的冲击,能让音响效应迅速转化为视觉画面,缩短传播距离感,从而做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的效果。
2.3 片头的制作不断创新
为了使节目内容不断创新,引领听众走进丰富的节目中很有必要对节目片头进行制作。要想用节目感动听众,节目制作人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必须对节目有明晰的思路,定位要准确。音乐在片头中既能,烘托气氛,渲染情绪,还可以为文字作补充,与语言共同阐明节目的宗旨,调动大家丰富的想象力。
篇5
关键词:播出安全 事故分类 应急方案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187-02
1、广播电视播出安全的特点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收听收看权益。所以,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全国广电系统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涉及各级电视传输部门和单位,要经过多种设备、多种环境才能把信号安全送到千家万户,在这传输过程中又经过多种操作和多种信号转换,所以在传输、播出过程中及易发生问题。尤其是现在极端恶劣天气和电磁干扰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安全播出问题。
2、播出安全事故的分类和技术特征
事故分类。广播电视事故分为播出事故、技术安全事故和侵扰事故三大类。其中,播出事故包括系统外事故和系统内发生的技术性事故和责任性事故。
播出事故。播出事故包括停播事故和劣播事故。停播事故是指造成广播电视信号停播(停传)、错播(错传)、漏播(漏传)或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停播限额的事故。虽未造成停播事故,但是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正常范围,称为劣播事故。播出事故分为台内事故和台外事故[1]。
(1)台内事故。台内事故又称系统内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对安全播出产生直接影响的部门、人员或由本单位负责维护的电路、设备或系统所造成的播出事故。台内事故分为责任性事故和技术性事故。1)责任性事故。这类事故完全是由人员的行为过失而导致的错播、停播事故。责任明显,后果严重。包括:人为操作失误事故,处理不当事故和维修责任事故。①操作失误:由于是操作人员自身发生的,自己难于及时发现、纠正。特别是此类事故多发生在节目播出中心、传输控制中心、有线电视前端或大型发射台站的节目、天线调度中心。②处理不当:当发生技术事故时,由于判断或处理失误,延长了事故的时间,所延误的部分属于处理不当。发生此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事前准备不足,遇事太慌;二是技术不过硬。③维修事故:由于系统中某一环节或某一设备未按规定检修、测试,或未按要求检修、测试;设备检修后没有很好的试机,或检修设备后发生恢复错误,而导致的停播、劣播事故。④编播责任事故:是指由于编辑、制作、导播或主持人的过错造成的播出事故。例如:录像带后期编辑制作后没有倒到起始位置,在黄金时间造成长时间的错播;送错播出带;误送播出带等。2)技术性事故。技术性事故是指由于设备的技术故障或系统的技术配置上的缺陷,以及设备零部件(如电子管、电容、绝缘子等)由于自身原因损坏而造成的事故。其中不包括按规定使用到寿命终止的贵重元器件损坏时所造成的规定更换限额时间内的停播。一般说,技术事故是人力无法制止的,系统的设备多,出现设备故障是难免的,但是不一定都造成事故,或者只发生瞬间的或极短时间的事故。这取决于设备检查维修,易损零部件的检测和备份,设备配置的合理备份,各种可能故障的处理预案以及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处理故障的水平和系统本身的自愈能力等。
(2)台外事故。台外事故又称系统外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无法控制和抗拒的原因造成的播出事故,包括供电问题、节目源信号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事故。技术安全事故。技术安全事故是指在广播电视运行、检修或大修中发生的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或导致设备重大损坏的事故。它不仅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而且会造成长时间的重大停播。技术安全事故包括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安全事故 [2]。
3、节目播出应急方案及故障的判断处理
各种播出事故原因有很多,也较为复杂,有节目本声的问题,也有系统软件或硬件问题等等。
处理事故的原则是,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应马上采取相应措施,采取静止画面过度,备用活动画面垫播等,按照预案处理要求,选择最佳方案,防止连锁事故。具体而言,值班员应应加强责任心,时刻检测播出画面,时刻监测设备状态,如发生信号中断等事故,要冷静分析原因,判断事故性质,实施最佳预案处理,以最快速度恢复节目播出。如故障一时难以处理,应汇报领导,做出节目内容等相关处理程序。
在播出部门,要预备一些应急方案。例如,所有直播节目,应有主备路信号,甚至四路信号,并且各路信号都应保证保证畅通、互不交织。每次在进行直播前都应进行设备调试、技术检测,还要进行相互转换测试;直播节目也应有一定时间延时。应备有一些静止画面,内容应为公益广播宣传语,如节水、防火、绿化等内容,以备随时之需;还应备有一些活动画面,例如音乐风光欣赏等,机器进行滚动播出,在紧急事态发生时起垫播作用,进行完美过渡;如晚会的直播、重播等重大节目,需采用双带播出来备份节目;在机械手自动播出内有两台录象机循环播出,系统另外设两台备机,以防止机械手顺序错乱或播出应急使用。
如何能快速判断故障和处理故障,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值班经验,对各类故障和问题的预判能力,值班员带头脑中备有各种故障的原因和最佳解决方案。如录像带播出信号中断,最先想到的应是录像带是否合符制作标准等。节目播出带要求开头铺设1分钟彩条,30秒黑场,节目从头到尾应连续,节目后不能有其他素材或内容,每个上线播出带应倒至带头等等。如果播出设备是机械手自动播出方式,应先将播出数据输入电脑,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应一丝不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一个小的闪失可能造成重大播出事故。节目起止点与机身单填写不一致容易造成节目录入不准确,导致播出中出现黑场,有时编辑制作部门疏忽大意,忘记将素材插入预留空间,导致黑场,一盘磁带多个内容,多段时码,导致机械手找头失误。有的事故往往是值班员责任心不强,未将磁带倒至带头,导致播出事故。广告、收视预告等播出带往往是一盘磁带多段内容,此类节目往往时长较短,出入点精确到帧,并影响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节目制作、技审单填写、程序录入等等都各个环节都要求仔细核实准确无误,出现问题处理时间不充裕,容易造成较大事故,形成连锁事故,影响恶劣,所以要提高值班员的责任心,做到精益求精,防患于未然。
现场直播时,由于节目内容环节较多,工作人员所属部门多,必须仔细校对节目直播的时间、地点、内容、信号源,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并与节目部门导演共同做好现场协调和应急处理。了解节目信号源走向,有助于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及时采取措施,有的直播信号从现场转播车直接经由主控机房分配到播出线播出,有的要途经演播室包装后再送到播出线播出,如运动会的现场直播,前后方节目播出系统包括节目准备系统和播控系统,是经过反复的技术论证、对比测试而搭建的机械手、播出平台、广告硬盘、切换台、监视器具有稳定性和合理性,但也有可能出现技术故障、网络故障,应当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节目准备系统是待播节目登录微机,多路信号和时间的分配调理过程,如出现问题,往往表现为节目传输网络中断,无法调出准备界面,节目数据有出入,无法向播出线的电脑发送节目等,直接影响当时上线节目准备和次日节目程序制作,此时应立即通知相关技术人员抢修,对临时直接送往播出线的节目与播控值班员协调进行手动播出,确保各套节目安全有序播出,待系统恢复后,仔细检查播出程序及相关磁带信息,以免误作删除程序。
播控系统出现故障,有机械手、切换台、广告硬盘机、监视器、字幕机故障等,应根据事故类型作出紧急处理。设备的故障应根据设备故障的类型作出判断后相应处理。每年有“两会”、运动会直播、晚会等重大活动,一般重大活动都会系统设计,同时还做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具体为:首先,任何节目或中心的直播活动,都必须事先明确授权谁能在现场指挥节目更改,并由被授权人的联系方式;其次,根据播出系统的特点,紧急节目更改的详细指令必须在十分钟前到达,以确保安全播出;再其次,重大宣传活动时,播出部主任必须在岗,科长、领班加强巡视,发现设备故障及时处理上报,敏感时期保证24小时有科组长在岗值班;要求重要录像节目双带播出;最后重大宣传活动的直播节目,要求相关节目部门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垫播节目[3]。
4、结语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通过硬件改造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也要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更要提升各种安全播出应急机制建设处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效能,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武成梅.讨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篇6
近些年来,电视广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电视广播来开阔视野,以获取不同的信息知识等。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电视广播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事物。电视广播主要以短波的形式来进行传播,而短波传播有着传播距离远的重要特征。对此,本文通过对电视广播信号的特征分析,探究电视广播的监测技术手段,以期为我国电视广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电视广播;信号特征;监测技术
作为广播领域的佼佼者,电视广播以其传播信号稳定性好、传播质量高等优点使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媒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风向标。因此,保证电视广播的安全播出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当前的广播信号传输过程中仍存在着传输信号稳定性差的问题,影响了电视广播信号传输的质量。为了提高电视广播播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强对电视广播信号监测技术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1.电视广播信号的特征
电视广播信号是利用数字信息来进行传播的信号,它是数字声音广播在时展下的产物,它不但继承发扬了数字声音广播技术的优势,而且通过创新还可以做到实现对复杂的数据业务、多个声音节目及视频影像的进行传送,实现了如何将单一的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形等载体进行信号传输。究其原理,是由于电磁场的存在才使其得以实现,通电后的交流电流的导线周围存在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又引起变化的电场。因此只要存在通电线路就会形成交替不断的磁场与电场,它们相互影响从而将电磁场向更远的空间传播。我们将这种向更远空间传播的电磁场叫作电磁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线电波。根据资料可知,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与波长有关,在遇到障碍物时,长中波绕射能力较强而短波的绕射能力较弱,在进行传播过程中只能沿直线传播。因此在应用无线电波时考虑到以上特性,通常会选择短波、超短波或微波等来保证信号传播的稳定性,提高传播信号的质量,目前电视广播正是利用无线电波的这些波段特征来进行工作的。
2.电视广播安全播出的意义与特点
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保障着人们的收听收看权益,及时、稳定、高质量的传播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故而对国家发展和建设以及社会稳定有着一定辅助作用。因此,提高数字信号传播技术来确保电视广播安全播出,提高信号传播质量,是我国广播系统建设重要一环。在电视广播过程中,由于制作节目环节多、设备多、环境复杂等因素的影响,时常会造成不良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对于某些直播的节目而言,要求会更高,以免出现差错而影响到后期的收视率。
3.电视广播信号的监控技术要点
3.1监控系统的整体方案
根据广播电视传播安全的意义和信号传输特点及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出监控广播系统的整体方案如下:采用基于PLC、局域网结构的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该系统整合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现代化测试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于一体,可以对调频、电视、微波设备进行智能操控。其中图1为机房监控系统结构框图。要注意,广播电视监控系统必须包含以下4个分层式结构模式,有采集数据层、应用层、前置处理层和集成通信层等。具体介绍如下:采集数据层通过通信接口来对接前置处理层,其设备主要包括现场设备和现场控制机,而完成对现场设备实时的数据采集是现场控制机的主要任务。而且它还可以控制本地发射机的开关,从而对是否进行倒机作业选择判断;应用层主要由三大应用功能模块组成,包括管理与打印工作站、服务器和工作站等,是其他各个系统模块的扩展应用层,以来实现应用层内部各功能模块的联结;前置处理层主要用于实现对各个控制机的现场检查,前置处理层系统主要有菜单、系统对时、上下通信、数据处理等四大功能,实现对数据的汇集,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再与其他各功能模块相联结;集成通信层主要是对电脑的监控系统进行远程访问、通信集成,由远程管理局域网和服务器两大部分组织形成。通过对数字微波、电话网和服务器等来实现其功能,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则是该层级采用的最主要的两种访问方式,通过防火墙功能来实现对集成通信层的保护。
3.2监控系统的具体实施
设计安装监控系统是为了发现和避免其他因素造成的对电视广播传输信号的高频干扰影响,通常我们除了采用准确掌握接地原则外,还要实现平衡信号的传送方式,之所以要准确掌握接地原则主要是由于处于不同两点间地线受电流形成的电磁波干扰的影响,会使在地线产生电感,这就会引起发射机在高频层面工作时,产生不可忽略的高阻抗,从而影响了信号传播电流的稳定性,进而导致监控系统无法保持正常的工作运行。因此为了保障其正常的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正确且准确的接地原则。例如:
3.2.1由于在低频电路中的元件间和布线的寄生电磁感应的影响作用较弱为了避免因接地而引发高频信号干扰,采用一点式接地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环路出现。
3.2.2高频电路中的元件间和分布线因为其分布电容及寄生电感会使得不同接地线点之间出现祸合现象为了减少对监控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多采用多点接地的方式。而实现平衡方式信号的传送实现了输入电路将初始的平衡信号向计算机所需的不平衡信号的转变,平衡双绞线对于干扰后的信号而言起到了同相位抵消的作用。除此之外,根据各种干扰信号形成的特点,可以建立屏蔽室来防止电磁波辐射干扰主控机的计算机。
4.结语
通过本文对电视广播信号的特征的分析,对电视广播安全播出的意义的阐述,探究出了电视广播的监测技术方法,制定了监控系统的整体方案和监控系统具体的实施原则,不仅有助于电视广播播出质量的提高,使我国电视广播事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成梅.试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03-104.
[2]徐孟侠.关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的学习笔记[J].电视技术,2014(5).
[3]王红霞,侯剑辉,李国权.一种适合突发通信的信号检测改进算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篇7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问题
对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的问题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有线电视网络安全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有线电视早就已经实现了普及。虽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却在根本上增加了有线电视网络的监管难度,同时偷盗、蓄意破坏光纤线路的不良行为也常常发生。所以,相关的部门、单位,应该积极优化监管方式,并加大监管的力度。
1.2广播卫星运行故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视广播卫星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近几年卫星自身的故障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其播放的正常性、安全性。
1.3网络带来的问题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但是也为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播放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究其原因,网络的安全性、便利性之间有着明显的矛盾,而广播电视单位中并没有能够与之相互匹配的监测、管理系统。
1.4广播电视信号中断
对于广播电视的内容来说,信号是其传播的载体,所以信号的中断问题,或者被攻击等问题,直接影响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
2规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问题的对策
2.1完善技术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解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问题,相关的广播电视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并结合各个传播程序的相应特点,不断完善广播电视安全传输技术的维护制度,以此来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具体来说,需要不断明确、细化技术维护管理的制度,主要涉及的有:考勤方面、安全方面、网络方面、检修方面、磁带交接、用户方面、维护方面等。在这一基础上,就能够形成协调一致、高效快速、运转有序的技术维护、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广播电视运营具有更强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高效化的特征。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扩大技术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广播电视单位中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时刻引导、鼓励员工践行相关的制度,进而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2.2加强技术管理力度
广播电视,其作为直面受众的媒体,同时也是传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键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效率高的优势,所以也已经成为党、国家与人民密切沟通的工具。所以,从宏观角度分析,对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的安全管理,是国家的民生大事。一部好的广播电视作品,其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同时也是高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广播电视的单位,在其经营、运行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并且还应该具备高质量的工作意识,从而保证节目的制作符合大众的相关需求。另外,在完成制作以后,并不能将其立刻进行播出、投放,还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审查,以此来保证制定节目内容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总的来说,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技术管理,其应该从选材、制作、播出等多个环节入手,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3重视系统维护工作
对于广播电视的播出系统来说,其基本都处于无休止的运行中。长此以往,设备常常会因为工作强度大、运行时间长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磨损、毁坏的现象,严重影响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效果。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对广播电视的播出系统进行适时的检查、维修,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以此来保证电视广播系统,能够稳定、高效的运行,以提高节目的质量。具体来说,维护广播电视系统的方式有:(1)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检查,同时保证其能够更加稳定的运行,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有效性;(2)对视频播放器进行系统的维护、检查,避免其中的磁盘列阵发生故障、损坏,以此来确保系统的硬盘稳定运行,解决广播电视播出的技术问题。
2.4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实际上,广播电视的顺利、安全播出,需要广大技术人员的正确细致操作。所以,为了能够避免出现人为操作失误等问题,就应该积极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技术水平。对此,广播电视单位应该对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并提高其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广播电视单位还应该积极将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应用在节目中,其具体的方式为:(1)重视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对其进行定期讲座、培训;(2)加强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交流,并鼓励技术人员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以此来掌握更加先进的操作技术,保证播出的安全性;(3)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举行与技术、专业相关的比赛活动,促使技术人员在实践中进步,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篇8
广播电视主要是利用导线或无线电波对音响、图像节目进行传播,具有宣传功能、教育功能、监督功能及其它信息产业基本功能,也具备形象化、及时性、广泛性等特点。根据传统方式的不同,也将广播电视分成有线广播与无线广播两种类别。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的创新速度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广播电视播出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发突出,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鉴于此,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予以提升,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舆论导向作用,以便为广播电视播出提供安全保障,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对广播电视播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保障措施
2.1技术措施。2.1.1网络架构。广播电视播出的网络架构,对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具有一定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广播电视播出网络架构的优化与革新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果,光纤化与IP化逐渐成为广播电视的重要发展方向[1]。控制网络与数据网络分离的双网络架构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广播电视播出网络架构,在这种广播电视网络架构下,广播电视控制网络与数据网络之间的连接,主要是借助科学、适宜的以太网交换机,网关采用“白名单”认证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高峰播出时期网络带宽所受到的影响,加强对相关数据文件的把关,深度解析网关文件,有利于提升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视频M2V格式与音频WAV格式是广播电视播出的常规格式,而设计思路与制造技术的创新,促使当前广泛使用的多种视频服务器都具备播出多种音、视频格式的功能,但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问题也越发突出。因此,为了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应根据厂家建议及广播电视播出的相关要求,在入库前对即将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统一转码,视频节目转换为常规的M2V格式,而音频节目转换为常规的WAV格式,将音、视频码率控制在恰当范围内,一般音频与视频的码率分别为1.5Mbit/s和8Mbit/s。为避免误删等人为操作原因对广播电视节目造成破坏,需对已经入库的广播电视节目设置恰当的保证期,一般为七天,并采用B/S方式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入库,采用GPS授时系统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协同性,以便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供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2.1.2移动监测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监测技术而构建的监测系统在广播电视播出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主要承担着监测广播电视播出的全过程。从现阶段国内各大广播电视台的监测系统来看,由于监测技术存在局限性,导致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监测系统都是用于监测固定区域,并未做到对广播电视播出的全方位覆盖,对广播电视播出过程中所出现突发事件的处理速度较低,从而影响到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鉴于此,为更好地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各大广播电视台应对移动监测技术的应用予以重视,将移动监测技术与当前的技术监测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弥补当前技术监测系统的不足之处,改善广播电视信号发射的质量,实现对广播电视播出的全方位覆盖,以便提升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安全性。2.2管理对策。2.2.1加强维护管理。广播电视具有的宣传、教育等功能,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是发挥广播电视相应功能的关键,为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除必要的技术手段外,也需加强对广播电视播出设备的维护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广播电视播出所涉及仪器设备出现的故障,保障相关设备仪器的正常安全运行,以便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提供保障[2]。为了提升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稳定性,降低广播电视相关设备的故障率,广播电视台需加大对数据库的巡视检查力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广播电视播出故障予以及时处理,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视频播放设备、硬盘等相关设备进行检查,保障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做好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以便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2.2.2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提升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广播电视台应根据节目播出的相关要求及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广播电视播出行为,加强设备维护检修,借助绩效评价、工作考核等相关制度的建立,加强对广播电视台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保证广播电视网络的正常安全运行,以便实现对广播电视播出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为保证管理制度能够真正落实到位,领导层应以身作则,按照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做好本职工作,促进工作人员的相互监督,提升广播电视台的管理水平,以便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提供保障。
3结语
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不仅影响着节目播出的质量,也关系着广电事业的发展。因此,为提升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可对广播电视网络架构进行优化,科学应用移动监测技术、快速恢复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依托健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加强对广播电视播出的管理,以便确保广播电视的宣传、教育等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冬梅.硬盘播出总控系统中关键技术的应用和思考[J].电视技术,2012,(08):75-78.
篇9
【关键词】 广播信号 传送技术 发展
近年来,广播节目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广播节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播信号传送技术是广播行业中一种重要的技术,直接影响着广播节目的播出质量,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通过广播节目获取信息资源的需求。
一、数字微波技术在广播信号传送过程中的应用
在广播信号传送技术的发展历史中,模拟微波技术曾经以稳定性好、高质量、大容量等特点作为一种重要的无线传送广播信号技术,在广播技术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通信卫星技术还没有被普及时,模拟微波技术承担了传送广播节目的重任,当前,模拟微波技术仍然是广播信号传送技术的重要补充。
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光纤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模拟微波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经过人们的科技创新,逐渐出现了数字微波技术,和模拟微波技术相比,数字微波技术具有很多的优势:(1)传送带宽较宽。数字微波技术融合了数字压缩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信号传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广播信号的传送过程中使用了信号编码的加密技术[1],确保广播信号传送的安全性。(2)抗干扰性较强。数字信号传输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抗干扰性较强,数字信号具有良好的再生特性,和模拟信号相比,在相同的传输距离以内,广播信号具有更好地传送质量。(3)投入较少。数字微波技术能够很好地兼容天线系统和模拟系统,因此极大地减少了整体的投入,尤其是在长距离的信号传送中,这一优势能够极大地减少经济投入。
二、利用宽带数据传输以实现网上点播
利用光纤、数字微波和宽带能够实现宽带和信号传送移动,实现带宽的信号接收移动化是广播信号传送技术的发展目标,因此利用宽带数据传输来实现网上点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宽带数据传输可以满足广播信号传送的随机性、广泛性、多点性特点,同时也可以利用宽带数据实现广播信号的同步传输,并且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实现网上的多媒体广播,听众可以利用电视网络或者机顶盒在网络上点播广播节目,并且可以在特定的网络平台上和广播节目主持人进行实时交流,极大地推动了广播信号传送技术的快速发展。
三、卫星Ku波段技术及其综合利用
当前,我国的卫星广播电视通信技术主要使用了B波段以及以上的通信频段,在这些频段中卫星广播电视通信技术能够和以往使用的广播信号传送技术有很好的兼容性,更容易实现并且技术成熟。但是又由于卫星广播电视通信技术使用的频段较低,该技术的信道带宽很难满足当前广播信号的传送要求,并且随着广播传送的节目数量大幅度增长,使得在同一个信号转发器中传送的信号带宽迅速减少,信号传送质量降低,不同广播节目信号之间的干扰增加,影响了广播信号传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卫星广播电视通信技术要迅速拓展更高的频段,来适应广播信号传送的要求。
卫星Ku波段技术中的Ku波段是指15~50GHz的无线电波频段,卫星电视广播的频段位于11.8~13.3KHz的频率范围内[2],卫星Ku波段技术的频段是卫星电视广播频段的3倍左右,卫星Ku波段技术和卫星广播电视通信技术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1)成本投入较低。卫星Ku波段技术接收广播信号的口径较小,无线电波波长较短,在相同的增益和口面效率条件下,卫星Ku波段技术的广播信号口径仅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的1/3,因此卫星Ku波段技术的成本投入较低。(2)Ku波段的场强很大。卫星Ku波段技术比卫星广播电视通信技术的发射频率大很多,按照全向辐射频率进行等效,卫星Ku波段技术的地面场强会比较大。(3)Ku波段的可用带宽较宽。和卫星广播电视通信技术相比,卫星Ku波段技术的频段较高,带宽能达到900MHz,而卫星广播电视通信技术只有400MH[3],Ku波段的可用带宽较宽,具有很高的利用率。
Ku波段的接收广播信号口径通常在0.5~2m之间,充分考虑到卫星型号的Ku频段具有极性的特点,可以将连有Ku高频头的馈源和双极性双波段的频道进行连接,提高Ku频段的抗干扰性。
四、结束语
在不久的未来,广播信号传送技术将实现互动性和实现性相结合、宽带化和网络化相结合、固定和移动相结合、地面和卫星相结合的新局面,满足不同情况、不同特点、不同方式和不同类型下的信号传送需求,不断提高广播信号传送质量。
篇10
介绍了村村响工程的技术原理、硬件构成及技术特点,对村村响构成核心部件播控平台及终端设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对人们了解村村响工程的运行原理、技术特点提供了帮助,也有利于人们了解自治区村村响工程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村村响;播控平台;终端设备;应急信息
广播村村响工程是利用现代广播播控、传输手段,面向广大农村群众提供的综合广播信息服务,能够快速、分区域提供应急广播信息的技术系统。村村响工程不仅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村村响工程在自治区正蓬勃推进,但许多人对其技术构成和实现方法并不清楚,在此,将对其主要技术环节作简要介绍。
1工作原理
村村响工程是利用无线地面数字电视或有线电视前端等传输手段将播控平台适配出的TS流传送到村村响终端设备,该TS流包含控制信号、数字音频信号、应急信息。控制信号可对终端设备地址、音量、开关等参数进行设置,对终端设备工作状态、播出内容、操作记录以及网络传输运行情况进行管理。终端设备具备有线、无线数字信号双模接收功能,可接收上级信息;具备调频、中波广播的接收方式;可利用本机话筒等进行直接广播;可输出控制数据、图像、图文信息等;可通过安装SIM卡,利用其GPRS功能将播出数据回传播控平台。
2系统组成
村村响工程由播控平台、终端设备、覆盖网络组成。为确保系统安全播出,整个系统配置、管理、运行采用安全认证功能,广播指令的安全保护机制采用数字签名方式实现应急广播指令的合法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保护,密码算法采用的是国家密码管理局规定的具备抗干扰、防盗播、防错播、防漏播等防范技术措施。
2.1播控平台播控平台以旗县为单位搭建,每个旗县一个,搭建在具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可同时接入控制信号。播控平台是整个旗县村村响系统的核心管理控制平台,每个播控平台均安装一套控制管理系统软件,对辖区内所有村村响终端完成日常广播,分区控制和应急广播信息的等任务。同时实现对行政村村村响终端的远程智能音量调节,远程开关机操作、终端地址修改等功能,具备播出情况自动记录以及网络传输线路的运行管理,且能够收发上级应急广播系统发送的应急广播信息。旗县村村响播控平台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1服务器。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负责支持32路以上电话同时打入实时广播服务,相关转码服务,6路电台节目实时采集服务,短信转语音服务等,其中短信转语音服务会自动识别号码、匹配平台数据库电话号码白名单,根据用户权限进行播报区域的匹配,自动生成控制码对相应区域进行短信转语音播报,并能自动把短信文字编码成语音通过TS流控制广播。最后,为满足管控平台离线GIS地图功能要求,还配置了地图数据服务器。
2.1.2局域网。用于播控前端的局域网络,安装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并加装防火墙,保证数据、安全业务的高速处理和稳定可靠,也保证了网络畅通。
2.1.3电话接入设备。电话接入设备包括两个电话广播语音采集卡和一个短信接收设备。每个采集卡支持16路外线输入,安装在服务器主板PCI-E插槽上,和服务器应用软件共同完成相关功能。根据电话接入量可加装采集卡,提高电话接入数量。短信接收设备使用工业级GSM模块,性能稳定,能实现短信接收配合服务器软件实现文字转语音编码及发送广播功能。
2.1.4多媒体网关。多媒体网关是新一代以IP交换为核心,融合语音、视频、文字等多媒体媒介为一体的交换系统,可配合短信接入网关和电话接入网关实现电话短信接入,通过转换网关,与其他无线、有线通信系统互联互通;可实现电话接入授权控制、呼叫密码认证、查询通话记录、调取录音记录,结合调度台实现对接入电话带答、监听、禁话,召开语音会议等功能。
2.1.5安全服务、证书管理专用设备。安全服务专用设备是村村响县级平台指令与消息安全保护的专用设备,为县平台发送的广播指令提供数字签名服务,为县平台接收到的终端反馈信息提供签名验证服务,为县平台接收到的上级广播消息提供签名验证服务。安全服务管理软件能对设备的所有操作过程自动生成记录日志。证书管理系统可实现对数字证书的管理和用户等级维护。
2.1.6信号综合服务器。应用于村村响TS流,数字电视传输覆盖方式,将村村响播控平台发出的信号(控制信号、数字音频、应急信息)适配为适合地面数字电视和有线电视前端复用的TS流。播控平台信号输出与覆盖发射设备对接,主要有电缆、光缆、微波方式。播控平台电话采用中继线路接入方式。
2.1.7其他设备。其他设备包括专业收音机、播音话筒、监听耳机、GPS及北斗双模时钟服务器及机柜等。
2.2村村响终端设备村村响终端核心设备为室内收扩音机,可通过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接收或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接收上级广播,也可通过本机话筒等直接广播,并具备调频、中波接收方式,实现音频功率放大的桌面型专用智能广播设备,满足播控平台对村村响终端的管理、控制、监测;实现点对点或点对面的播控管理和信息播出。具备抗干扰、防盗播、防错播等安全防范措施。支持对地面/有线数字电视接收的广播指令进行签名验证,根据指令来播放上级广播内容。具备键盘口令或者硬件钥匙加锁功能,例如,当锁定拔掉钥匙后,将不能进行本机操作和话筒、线路、调频/中波等广播。也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开关机等功能,在设备断电或误操作时自动回复原设置;内置GPRS模块,可通过村村响管控平台,远程监控本机状态及异常情况。终端设备还包括:数字电视接收天线、话筒、高音喇叭等。
3技术特点
首先,播控平台信号的传输主要靠无线地面数字电视(DTMB)信号,对于发展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覆盖起到了相互推进作用。其次,整个系统可省去大量的传输线才和线路铺设费用,在使用过程中可省去大量的线路检修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施工和维护费用。再次,旗县播控平台预留了上级应急接口,能够收发上级应急广播系统(中央、自治区、盟市三级应急平台)发送的应急广播信息;预留了乡镇分控平台的IP接口,预留对文字、图片等多媒体信息的与广播通道,可将信息发送给智能终端、户外大屏等。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