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技术范文

时间:2023-04-03 21:4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展示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展示技术

篇1

关键词:攻击图; 展示技术; 网络脆弱性评估; 网络建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19-0094-03

Visual Technology of Attack Graph

SU Hua-an1, ZHANG Yi2

(1. College of Continue Edu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2.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Abstract: Attack graph technology is a method of the model-based evaluation for network vulnerabilities. Through modeling the target network and modeling the attacker with attack rules, it gives attack graphs according to their relationship to reveal the relation of all the vulnerabilities in object network,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vulnerability and network security configuration. Early attack graph was produced by hand, which had a slow speed and dissatisfaction effect. In order to give facility for researchers to analyze the security condition of target network, a research is given to the visual technology of attack graph. Through the mature software and appropriate conversion technique to parse the attack graphs, the concision and clear attack graphs are generated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attack graphs is improved.

Keywords: attack graph; visual technology; evaluation for network vulnerability; network modeling

0 引 言

攻击图技术根据网络状态和脆弱性信息,分析出攻击者攻击网络时对网络脆弱性的利用序列,并将这些序列组成一张有向图,即攻击图。攻击图技术通过对网络建立模型,来模拟目标网络的实际状态,然后在分析网络中的脆弱性在网络模型中是如何被攻击者利用,从而使得攻击者可以通过利用若干个脆弱性达到其攻击目标。攻击图技术使用图的方式展示网络中脆弱性之间的关联关系,使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观察攻击者是如何利用若干个脆弱性进行攻击,以及攻击者对网络进行攻击的全部路径,便于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早期的攻击图一般采用手工生成[1],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好。在网络规模飞速发展的今天,手工生成攻击图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由于网络规模扩大导致攻击图节点数量成几何基数增长,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完成攻击图的生成,攻击图中包含的巨大的节点数据信息也极大地增加了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负担。使用简洁直观的图形展示方式对攻击图中包含的节点信息进行展示,成为攻击图技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攻击图介绍

通常可以将攻击图分为状态攻击图[1-3]和属性攻击图[4-5]两类。状态攻击图显式地反映了攻击者所有的攻击轨迹,便于用户理解,但是由于状态攻击图的每个节点代表系统全局状态,因此创建状态攻击图的效率不高。与状态攻击图相比,属性攻击图更加简洁,便于分析攻击产生原因。

属性攻击图是攻击图的一种,它的节点分为两类:一类节点表示原子攻击,另一类节点为属性节点,它表示这些原子攻击的每个前提条件或后果。原子攻击节点与属性节点间存在前提边和后果边。所有通过前提边与原子攻击节点相连的属性节点都满足时,该原子攻击才可被执行,从而使通过结果边与该原子攻击相连的属性都被满足。属性攻击图定义了网络中的安全属性在脆弱性的作用下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反映出网络中脆弱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属性攻击图可以展现出攻击者在攻击过程中依赖和改变的网络安全属性。在本文中,定义属性攻击图如下[6]:

定义:属性攻击图AG=(Np,Nd,Ne,E),其中,Np,Nd,Ne为三个不相交的节点集合:Np为初始属性节点集合,对应攻击场景中的初始安全属性;Ne为利用节点集合,代表对脆弱性可以进行的利用;Nd为可达属性节点集合,代表成功利用脆弱性后可获得的安全属性;E为有向边集合,满足E((Np∪Nd)×Ne)∪(Ne×Nd)。

属性攻击图包含节点和边两类信息,采用了十字链表的数据结构。在十字链表中,对应于属性攻击图中的每一条弧有1个节点,对应于每个顶点也有1个节点。

在弧节点中包含5个域:

headVex:弧头节点所在位置;

tailVex:弧尾节点所在位置;

hLink:指向与该弧具有相同头节点的弧;

tLink:指向与该弧具有相同尾节点的弧;

Info:存储该弧的相关信息,如弧的权值等。

在顶点节点中包含3个域:

Data:存放或指向节点的相关信息;

firstIn:存放以该顶点为弧头的单链表的头指针;

firstOut:存放以该顶点为弧尾的单链表的头指针。

为了方便进行数据转换和解析,属性攻击图使用xml格式进行存储。

属性攻击图具体数据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属性攻击图数据结构

2 展示控件选择

当前主流的平面图形处理软件有Photoshop,ACDsee,Graphviz,Picasa,Visio以及Windows自带的图片查看器,各种软件展示的特点和方式互不相同。对于攻击图来说,选用展示软件时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 生成的图形界面简洁美观。攻击图要能够将众多的节点和边进行整齐有序地排列显示,以方便管理员查看网络状态信息。

(2) 具备可交互性。管理员能够对攻击图上的节点和边的信息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以便得到符合需求的攻击图。

(3) 能够作为控件嵌入到第三方软件中进行┒次开发。

这里研究的攻击图以xml文档存储,只有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解析才能得到图形。通过实验分析,发现Visio 2007基本满足以上条件,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Visio是一款矢量绘图软件,具有丰富的模板库,生成的图形美观大方且它携带的模具库可以直接进行编程调用,可以得到较好的复杂图形。

(2) Visio图形具备可交互性,允许用户对图形进行操作。Visio模板库中自带的各种形状都能够进行放大、缩小、改变颜色、输入信息等操作,使用简单灵活。

(3) Visio控件集成在Visio中,用户只需安装Visio软件就能够很方便地将Visio控件添加到各种编译器中进行再次开发。

然而,在试验中也发现,Visio在生成攻击图时不能自动对xml文档中的节点和边进行定位,而作为攻击图输入的原始攻击图xml文档中也没有节点和边的位置数据,导致攻击图不能正常显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通过一款中间软件进行“过渡”,将中间软件处理过后携带有排序信息的攻击图数据传递给Visio进行解析,这样就可以得到整齐有序的攻击图。

3 转换过程分析

Graphviz是贝尔实验室设计的一款开源的软件,采用C语言实现,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图的自动布局算法。通过这些算法,可以将图中的节点在画布上比较均匀地分布,缩短节点之间的边长并尽量减少交叉。Graphviz使用一种称作dot的语言来编写脚本,其内置的布局器会根据脚本上图形的类型数量的信息进行自动布局并显示出来,实验表明效果非常理想。由于其生成的图形可以使用多种文件格式进行保存(cmapx,dot,gif,plain-ext,jpg,svg等),这就为再次解析提供了便利。

此时可以设计出攻击图展示的大致步骤:首先将xml文档中的攻击图数据解析出来,按照Graphviz中的dot语法格式存放,得到一个dot文档。然后将该dot文档通过Graphviz调用处理成带位置信息的文本文档(plain-ext格式),最后在程序中对plain-ext进行解析,图形信息通过调用Visio中的形状对象在Visio控件上进行显示,位置信息可以通过Visio对象中的Shapesheet表设定。具体解析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攻击图解析流程

4 原型系统实现

为测试该方法的效果,设计了一个原型系统对该方法进行实现,以检查该方法的可行性。

开发环境配置如下:

操作系统:Windows XP SP2;开发语言:C++/CLI;

开发IDE:Visual Studio 2005, Visio 2007, Graphviz 2.22;

开发环境:.NET。

解析程序调用的系统API如下:

CreateText()//创建文档对象

Flush()//清空缓冲区数据

ProcessStartInfo() //指定启动进程的信息

Format()//格式化字符串函数

Start() //开始执行进程

WaitForExit() //退出进程

ReadAllLines()//读取文本文档中所有行的数据

解析程序涉及的关键函数如下:

CreateDotFromXml()//该函数用于从xml文档生成dot文档

CreateTxtFromDot()//该函数从dot文档中生成适合Visio调用的ext格式文档

ReadDrawGraph() //读取指定路径的ext文件并完成攻击图的Visio展示

篇2

1.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为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它是近年出现的一项高新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所产生的拥有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通过一些装置进入特定环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构想性

构想性又称自主性,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拓展人类的认知范围,使得人类的认知范围突破真实环境的局限,进而使人们能够“到达”一些现实中所没有的环境。

(2)多感知性

传统的计算机技术只有视觉感知,而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包括传统的视觉感知,同时还拥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等。虚拟现实技术的理想状态便是各种感知功能的共存,但是由于当前技术的局限性,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仅具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视觉感知等部分功能。

(3)交互性

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使使用者不再像旁观者一样被动接受计算机所带来的信息,它能够让使用者通过与虚拟环境中的事物进行互动从而得到环境的反馈。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可以用手抓住其中的事物,环境会反馈给用户手抓物体的真实感觉,同时,使物体能够随着人的手的移动而运动。

2.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1)广角立体显示技术

以往的计算机图形技术如果具有足够准确的模型也可以精确产生不同事物的形象,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图像的刷新就相当重要,同时也要求较高的图像质量。实时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可以做到实时、快速刷新图像,图像质量也较高,这项技术在模拟飞行系统中运用较为广泛。

(2)触觉与力觉反馈技术

触觉与力觉反馈技术通过在手套中安装一些可以振动的触点来模拟触觉,使人们能够在虚拟世界中直接对见到的事物进行操作,从而能够感受到物体对人体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该技术使虚拟环境更加逼真,使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为准确地反映出虚拟环境状况。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1.打破了展示设计中时间与空间所带来的局限性

在展示设计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所带来的局限性,无论是宇宙天体,还是原子粒子,展示设计人员都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自由进入物体内部,通过对各环节的工作情况和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进行考察,从而对物体进行全方位的细致研究和分析。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能打破时间所带来的局限性,它能够展示一些需要经过很长时间产生的变化,这对展示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可以弥补展示设计中的不足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中,可以弥补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场地、设备以及经费的局限而导致的一些设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不足,使环境设计的实际效果能够得到保证。由于在展示设计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人员不需要实地考察,只需要电脑便可以了解到具体的场景,从而减少了展示设计成本的支出,也可增加人们对设计的感性认识,便于人们准确理解和掌握展示设计的内容,进而使得展示设计的质量得到提升。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1.图形、输入输出、处理能力等方面的突破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设计表达系统,它能够突破以往电脑效果图的维度限制,将各种类型的环境数据体现在展示设计中。这些方面的完善和改进带动了展示设计的革新,使得展示设计师的地位也获得了提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参观者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参观经历的微妙性、复杂性、趣味性,从而使展示设计的质量得到提高。

2.虚拟现实技术应该注重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如今,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应该越来越注重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使设计人员能够从不同角度对设计对象进行直观的展示,从而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作品。在展示设计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是设计领域的一种新颖的方式,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虚拟现实技术将会在展示设计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其作用也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篇3

关键词: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互动;体验;沉浸;融合

伴随着新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如数字技术、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使得展品的展示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而又新颖。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展示设计已从展品与受众之间固定的单一模式向交互式发展,从静态参观向动态体验转变,从实物转向虚拟化,较传统的展示形式更加多元且呈现更多的可能性。本文所涉及的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设计艺术形态,它融合了新媒体艺术等范畴,是一种交叉艺术表现形式。这类设计是以展品、展示空间与受众的双向交互为展示呈现方式,为展示、展览空间提供更多可能性。展品的展示不仅传递图片、视频、声音等信息,而是通过交互的形式与观众产生互动。作为观众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和体验,成为作品表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展品在与观众的交流体验中实现了作品内容的展示和理念的传达。

1 互动与体验――AR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它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技术,是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的世界中。通过在现实中叠加虚拟的影像,二者同时并存在一起,提升人的感官的体验,从而带给我们亦真亦幻的感觉。这类展品通常放置在较为开放的空间,借助一些设备如AR眼镜、智能手机设备等来实现。

由日本艺人MUKAI Takeshi开发的增强现实应用程序ARART。用户只需要在移动客户端下载此款APP就可以来体验它。此款程序设定了一些世界名画来实现AR技术。用户只需要开启APP,把摄像头对准这些画作,我们可以看到平面的画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动画。比如说对准梵高的《向日葵》,可以看到葵叶随风飘动纷纷洒落到桌面。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也不再神秘,她的脸庞像拼图一样一块块地掉落下来。还有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中的女子扭动头部朝观众摆弄姿势。当摄像头对准一张唱片的图片,屏幕上的唱片转动起来,并播放出美妙的声音。这些展品通过虚拟和现实的叠加,给人带来全新的体验。可见AR技术它是一种“非沉浸式”的即时体验,它连接着印刷品(图片或画作等)和数字媒体,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上指定的APP,扫描印刷品上的图案,APP就会执行相应的命令,如启动视频等。通过对图像识别技术将印刷图案和数字内容进行连接匹配。

此外AR技术还应用在诸如汽车展览会上,用户佩戴增强现实眼镜结合应用软件带来全新的驾车体验。或通过以增强现实技术制作的汽车电子使用手册,用户只需借助手机或平板设备对准图像上的车子,通过扫描来了解各类信息。我们还可以设想当我们佩戴AR眼镜观看设计展览时,站立在一些海报前,眼前立即显现更多有关海报的动态信息和内容,这将带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想象空间。

这种增强现实的优越性体现在兼具虚拟和现实两个维度,它是以真实世界为主体,通过直接(镜片透视)或间接(手机摄像头等)地观察真实世界,可以把真实世界的信息与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集成并进行实时互动。这种互动不再是人简单地面对屏幕,而是发展成为参与者将自身融合于周围的空间与对象中,实现用户与环境的直接交互。此时用户可以在现场得到更多关于展品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人工事先设定好的,包括图像、声音、视频、文字等,这种虚实结合增强了在参与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2 沉浸与交互――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它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参与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并与之产生交互的行为。它能让参与者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不常见或是不可能见的场景,比如宇宙星球,海底世界等,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与AR所不同的是,VR借助HMD(Head Mount Display头戴式显示器),数据手套等设备进行交互,使得观众与实体环境完全隔离开来,让人沉浸在全新而又奇妙的虚拟世界中,带来更多的真实体验。

在佛罗里达圣匹兹堡的达利博物馆展出了达利的绘画作品《对米勒’晚祷’的考古学回忆》,创作者用数字技术虚拟出了一个全新的达利式的梦境世界。观众站立在画作面前,通过佩戴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器,可以看到自己身处在与原作相似的一片沙漠的虚拟空间里。前景中依然站立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小孩的身影,正前方矗立着两座祷告式的人物雕塑(此雕塑原型来自于法国画家米勒绘画作品《晚祷》中的人物形象),夜空中悬挂着一轮明月。而观众作为一位访客和旁观者进入到这个超现实的环境中,可以选择自己的视角四处观看,也可以随意地走动进行巡游,看到画作中所没有的景象,带来一种超现实的体验。和传统绘画作品所不同的是,利用VR技术满足了艺术家想法的实现,在创作、表达和呈现上赋予作品更多的魅力和想象力。创作者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幻觉空间,通过VR技术生成三维图像,为作品带来更大的创作潜能。当观众戴上头盔显示器就可以进入艺术家的原作的场景里,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产生新的幻觉,沉浸在虚拟环境中自由的选择和切换内容,并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虚拟现实不仅给艺术作品带来全新的观赏方式,它更深入到艺术家的创作中并产生新的可能。这种技术在艺术展览中的运用,它让用户在参与作品的过程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身体与感知的新体验。它以沉浸和交互为主要特征。当人身处在虚拟场景中,如同进入梦境一般,参与者置身于带有超现实的画面、全景式的图像、立体的视觉、环绕的声场和其他感官的刺激的场景中,使用户达到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这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包括视觉和听觉的沉浸,它是一种主动的精神过程,通过直接的体验产生新的幻觉,在感官和认知上与图像媒体融合在一起,体验到在现实世界中所无法体验的内容。而在整个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与虚拟场景中的内容进行实时交互,扩展自身对世界的认知,带来新的感官体验,参与者在与作品的交互过程中实现了对作品的再创造。

3 情境和融合――SR代替现实技术的应用

SR(Substitutional Reality)代替现实,这种技术是把虚拟和现实混合在一起,让我们难以分辨现实和虚拟世界的边界。体验者通过戴上特殊的头盔式显示器这种设备,在同一场所感知虚拟世界中的图像和声音与现实场景的影像重叠在一起,而此时我们内心会受到何种影响呢。也就是说通过主观的现实体验,能够连续地、自在地把过去和现在的图像连接在一起,能让人确信正置身于“真实”世界里。研究人员铃木圭介(Keisuke Suzuki)称,它将成为用来“研究我们的意念体验是如何构成日常自然场景的有力工具”。

在日本东京ICC媒体艺术中心展厅内,艺术家FUJII Naotaka 、GRINDER-MAN、Evala的作品《镜像》,这是一个时长约为八分钟的SR体验。展览空间中间(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放置着一把红色的座椅,位于座椅的正前方是类似于像镜子一样的投射屏幕。参与者被要求戴上耳机和头盔显示器的装置坐在座椅上。此时透过显示器可以看到座椅上的自己在前方的屏幕上显现,伴随着响起的音乐声,影像快速地切换为由一个舞者带着参与者置身在日本这座城市不同的场景里,或街头巷尾,或各处景点,图像呈现川流不息的人流,而舞者或站立,或蹲下身,或伸展双手,或翩翩起舞,用言语与参与者进行对话和交流。而在此过程中,屏幕上显现假定的镜像依然是人坐在座椅上,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旋转座椅来环视全景式的影像或摆弄肢体与舞者互动,他的运动与其“镜像图像”之间的时间差影响了他的所见,产生一种身心脱节的感觉。体验的获得来自于情境的构建,当参与者置身于艺术家所设定的影像世界里,沉浸在三维电脑图像以及交互式音效中,并将身体融入其中与图像中的舞者进行互动,伴随着图像、音乐、话外音等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和意识的转化,在认知上建立了一种与真实相近的环境,进而获得沉浸式的体验。

由此可见,替换现实也强调现场感,在SR里看到的现场相关的内容相比与肉眼所见的现实世界有所不同,这种技术如同带有更真实感的增强现实。当参与者带上设备,首先看到的是现场的画面占据整个视野,然后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技术,将逼真的虚拟图像融合进去。此时此刻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很难区分现实和虚构的场景,两者彼此混合在一起,制造了一个难以分辨真假的混合现实。伴随着这种融合的现实,用户犹如进入了一个具有现场感的虚实混合的逼真的空间里,多维度的情境认知环境能充分地调动参与者的知觉感受,通过知觉的能动作用,产生新的沟通方式。并通过技术扩展自身对自我和世界的知觉,在此过程中出现新的关系、思维和经验,让人在虚拟环境中获得更真实的感受。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4 结语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替换现实技术在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展示设计的表达方式,丰富了展示设计的表现形式,对展品的呈现和展示空间界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开拓了一个新的维度。而展示设计在未来的发展中,伴随着新的技术手段和软硬件设施的使用,其呈现的形式将会更加多样与丰富,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预见新技术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它将在教育、设计、游戏、文化娱乐、工业、医疗等领域发挥更大的潜能并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基础和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3] 罗伊・阿斯科特.未来就是现在 艺术,技术与意识[M].金城出版社,2012.

篇4

作为嵌入式处理技术的领导厂商,TI针对嵌入式应用推出了一些列全方位产品及方案。TI在DSP领域已拥有超过30多年的领先地位,其C6000多核DSP、C5000超低功耗DSP得到广泛应用。自去年成功收购Luminary后,TI引入Stellaris产品线,构建起完整的MCU产品阵营,加之SitaraCortex-A8及ARM9 MPU,和OMAP应用处理器,TI在ARM架构上的产品组合高低端兼顾,横跨MCU、MPU与DSP。除此之外,TI还有低功耗MSP430系列MCU。这些产品可以覆盖音频、视频、工业、安全、通信及医疗等广泛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在本次技术日中,TI重点介绍了视频安全监控产品的路线图以及TI DSP和DSP+ARM产品在国家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方案。

在本次技术日上,模拟技术及产品受到了工程师的热捧,TI专门开设了电源设计主题教室。TI可提供广泛的模拟产品,包括各种电源产品、放大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等。TI在去年收购电源管理半导体设计商CICLON公司后,成功进入高电流功率MOSFET领域。前不久,TI刚推出了一款可在25A电流下实现超过90%高效率的同步MOSFET半桥CSD86350Q5D功率模块,其占位面积仅为同类功率MOSFET器件的50%。在USB 3.0领域,TI有完整的产品系列,包括双通道USB 3.0再驱动器/均衡器SN65LVPE502、UsB 3.0接口的双通道ESD解决方案TPD2EUSB30,以及高精度TPS25xx系列USB电源开关,前不久刚推出了分立式USB 3.0收发器TUSB1310,与USB 2.0相比,可实现数据传输速度10倍的提升。

王丽英

龙芯CPU第一款国产化产品在中科院微电子所封装成功

Scott

篇5

关键词:博物馆; 多媒体;展览;技术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63-01

多媒体展示技术正在以其交互性、趣味性、多感知性等鲜明特征改变着形式单一、氛围沉闷的传统展示,为博物馆展览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时期观众的需求也推动着多媒体展示技术与博物馆展览在更深层次的结合,以及更多形式的创新。未来,多媒体展示技术作为传统展示的补充,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博物馆的展览中。

1.民族博物馆中多媒体展览的新特征

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使现代博物馆具有多媒体的展览功能,多媒体展览为观众提供了自动导览的先进参观方式。观众可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观路线,使博物馆的展览方式比传统展览更具有灵活性与针对性。在多媒体展览中,参观者既能够在多媒体系统中获取展品的具体信息,还能提供书画爱好者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和作品,参观者可按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想要参观的展品内容。此外,多媒体技术还为展品信息与展品导览提供了具有综合设计性的合作模式,给博物馆展览带来了一场极具个性化的变革。

传统实体博物馆的展览方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观众的真情实感无法得到体现。将虚拟的展示空间与博物馆的实体展示结合到一起,通过混合、增强现实感的技术增强观众对实体藏品的浏览感受,这样一来,不仅扩展了博物馆的展览空间,而且还为参观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展品信息。参观者通过多媒体定位系统进入虚拟的浏览空间,在当中获取更多直观的展品信息,进而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展品信息得以大量增加,展品文化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并增加了展品与参观者的互动性,从而促进信息的快速传递,为丰富当代的文化产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多媒体展示与传统展示的关系

2.1传统展示是多媒体展示的基础,决定了多媒体展示的应用方向。传统展示关注藏品本身,所呈现的内容主要包括藏品及其事件,其学术性与科学性相对突出;而多媒体展示的应用要符合传统展示的主题思想,不能与之矛盾或相悖,以免造成展览内容的混乱。

2.2传统展示的物质属性及其现实存在感、真实生动感,是多媒体展示所无法取代的。多媒体的实体展览是传统展示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如果没有实物展出,而只依赖多媒体展示技术,是难以实现的;虚拟展览所使用的多媒体展品是博物馆实物藏品的多媒体形式,即使其图像可能比人眼观察实物得到的画面更加清晰,但它始终无法拥有实物藏品的历史价值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

2.3多媒体展示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展示中专题式陈列所造成的内容割裂和时空限制。VR技术的应用,使得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登录网站,挑选感兴趣的藏品深入了解,更可以对相似的藏品进行直观地比较和分析。由于没有实体空间的约束,博物馆很容易在线上展出实体展厅内难以摆放的藏品,并推送完整的文字说明。

3.多媒体展示在博物馆展览中应用的必要性

3.1博物馆的传统展览及其局限。民族博物馆的传统展览是一种实体展示方式。在固定的空间中,根据一定规律依次陈列藏品和辅助展品,并配以精要的文字说明。这种展览方式的突出优点在于真实性强,但在信息传递、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上却有一定局限。

第一,在展示空间上,由于展厅面积有限,博物馆内大量的藏品无法展出,即使已经展出的藏品也不能够全方位地呈现其价值内涵,难以将完整的信息传递给观众。第二,在观众服务上,传统展览只能支撑起单向的、"灌输式"的讲解,不便于观众的学习与记忆。第三,在展出时间上较固定,对于大型的博物馆,如英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一天的参观时间根本不可能欣赏完所有展品;而博物馆的临时展览只展出一段时间即被更换,有些短期展览的展出时间只有一至两个月,有的甚至几天,一旦错过可能再也无缘"相见"。

3.2多媒体展示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多媒体展览是指以三维数字图像为主要内容,通过触摸屏、传感器以及投影等硬件设备进行展示的方法。多媒体展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将信息可视化,无论是文字资料,还是设计构想,都可以通过三维数字图像直观地展现出来,使观众以最快的方式获取信息。

多媒体展示技术与博物馆展览的结合,使博物馆的展览有了实体展览与虚拟展览之分。实体展览是在博物馆展厅内,以珍贵文物、标本等藏品实物为基础,辅助展品为补充,按照特定主题、线索进行陈列的一种信息传播途径,是博物馆最传统、最常见的展示形式。而虚拟展览则是在多媒体展示技术发展成熟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非实物的展览方式。它以网络为载体,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呈现在虚拟展厅或实体展厅的三维画面中,组成多媒体展示平台,观众只需通过电脑或其他移动终端,便可访问、参观。

4.多媒体展示技术在虚拟展览中的应用

4.1静态立体的多媒体技术。博物馆展览中应用的静态立体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利用三维软件进行建模;利用设备仪器进行测量建模;利用图像及视频信息进行建模等。为能达到一些特殊展品的展览目的,可利用三维软件进行实物建模,通常利用3DMAX、Maya等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对球体、立方体等基本几何元素进行旋转、平移、拉伸及布尔运算等一系列的几何操作,进而构建出复杂的立体场景。设备仪器的测量建模通常利用测绘仪器获得展品的具体结构数据,采集展品的每个表面采样点,以获取展品的三维空间坐标,进而生成立体的数字信号,使展品实现立体化多媒体展示。基于图像或视频的建模及绘制已经成为了当前数字化图形学界的重要研究领域。该技术结合了多种数字化图形技术,将传统几何建模利用图像空间变化操作绘制并展现出逼真的图像原形。

4.2动态平面的多媒体技术。动态平面技术包括数字化二维动画、数字化平面交互技术和数字化影视媒体技术。数字化二维动画以FLASH动画最为典型,平面交互则是指Authorware等多媒体交互,影视媒体是指普通视频媒体。许多现代博物馆基本都具有较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博物馆中的网络信息系统能够为无法展示的展品内容提供多媒体技术支持,利用触摸屏、投影等数字化设备将展品信息完整展现出来,使参观者可通过博物馆内的各种多媒体技术,系统完整地预展出所有展品内容,进一步增加馆内教学展示、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博物馆对外展示和宣传的网站也为博物馆展品的展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网络化博物馆为不能亲临现场的观众提供了快捷的展示功能。随着数字化影视技术日益得到完善,影视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结合了真实影视和现场实物进行展示,使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般的展览体验。

5.结束语

多媒体展示技术应用到博物馆展览中极大的提高了博物馆展示的效率,使博物馆展示的更加开放化,展示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博物馆展示的多媒体的目的是使现代博物馆的展示越来越突出人性化和个性化。随着多媒体展示技术的不断完善,博物馆还会制作出更多更丰富的多媒体展览。届时,观众足不出户,就能赏遍天下名展。

参考文献:

[1]李绚丽.数字展示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J].中国博物馆,2015,02:31-41.

篇6

关键词:数字化展示;数字技术;展览

数字化展示是博物馆、科技馆、主题馆未来展览的方向,但是这种文化事业与科技产业的协同创新,对于展览来说还是一个处于探索阶段的新模式。数字技术在现代展览中的运用,并不是独立的个体,需要涉及多门学科、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方式成果的综合运用,展示设计不仅要考虑各种前沿展示技术的应用,还必须考虑所运用的技术手段、设备和所要表现的历史文化内容、总体展览形式环境之间的和谐与相融。数字媒体技术改变了展示艺术的内涵与形式,将更丰富、更多元的展示效果呈现到了观众的面前,让观众在展示的环境空间中获得会展信息与情感体验的美妙交融,这将会极大地推动会展设计的数字化发展,对会展设计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在传统的展览中,美的传达是单向的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仅具有呈现性,而没有交互性。而交互逐渐成为艺术欣赏形式的重要方面,交互艺术的欣赏不再是单向的呈现性,而且具有被改变的能力,在欣赏者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参与到艺术的在创作过程中,欣赏者的欣赏过程即――参与过程会改变艺术品的呈现出形式,所以交互艺术作品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能够给欣赏者带来持续不断的新鲜感。

数字化展示的方式包括虚拟现实放映、多媒体展示和数字辅助展示三种方式。展示中应用的技术大致有:VR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码新媒体技术、计算机程控技术、等主要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创造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像艺术虚拟成像艺术、装置艺术、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协调的影像、视频及互动设计。主要有电子翻书系统、互动投影系统、 数字沙盘、360度全息影像系统、环境特效系统、影音特效系统、互动地幕、互动桌面、三维动画宣传片、全息投影、弧幕影片、增强现实等各种各样充满科技感的展现方式。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展示设计有以下新特征:

(1)展示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增强细节方面的展示。多种感官信息传播。便于展示文物的原生环境。便于表现动态过程,展示形式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展品展示,它的形式更加多元化,由静态展示向动态展示的转变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成熟。

(2)欣赏会展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由真实场景向虚拟化展示的转向工业时代展示设计的主要特征是实体化,通过展柜、展品、图片、文字等具体的实物来传递信息,然而受到展出环境等因素制约,实体展示往往只是极少部分,而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数字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这种遗憾,让更多展示内容全方位呈现出来。

(3)增强展示的生动性、趣味性,观众的参与的互动性更高给观众一个更丰富的参观体验。由视觉观赏向综合体验的转型数字媒体技术的加入为会展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观众的感受体验也从单一的视觉观赏向听觉、触觉等多感官进行扩展延伸。

数字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的基本要求:

(1)要有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设计。数字化展示设计与传统展示设计一样应注意到主题内容、空间、表现形式的处理,以观众的接纳为本源,才能具有生命力。设计师必须尊重展示主题、把握秩序观念、侧重实用因素、突出视觉效应、考虑陈列氛围的艺术创造、考虑观众的心理因素和审美情趣,应当始终坚持展示内容的科学严谨。运用的技术手段、设备和主题内容、展示空间是否相融,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功能要求。在整个展示的结构安排中把握合理适度的原则,才能更好地达到展示所需要的效果,过度使用数字技术可能会破坏展示效果;总之,需要根据展示的特定条件来决定是否采用数字技术。设计必须以人为本,要结合不同年龄、兴趣、需求和文化层次进行设计。要对观众、市场进行了解,对各种需求进行细化,然后用不同的设计来满足这些细化出来的要求。设备的操作设计和风格要统一简单,让观众能快速掌握,避免运用上的困难。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富有实际效益的展示空间。在强化展示内容内涵的同时突出展位张力,着力营造一个人与物交流的情感空间,并凭借具有创造性的设计语言,使观众在展览空间中与展品进行“对话”。对布展空间的设计有充分的认识、理解展示空间的设计是在处理空间变化和塑造空间的形式过程中使空间具有一种魅力。既要切合展示的特点,以稳定的形态设计体系、创新的造型语言、合理的设计符号体现展示内容的本质意义,同时又要科学合理。强调设计为大众文化服务的主流性,注重人的情感归属。

(2)要保证充足的制作周期,国际上筹建一个新展览,从观众需求和市场调查、学术资料整理研究、展品形象资料收集选择、资金筹措,到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展示空间规划、展项制作、布展安装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四五年的时间。

(3)要合理地安排资金分配展示经费中设计费、设备采购费、制作费、施工费等费用的合理分配,能够在有限的资金预算内使项目性价比更高。

(4)在系统结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暴力使用可能对系统造成的损坏。在软件设计上,应当合理设计程序回路,避免误操作引起的程序崩演或死循环。

(5)要建立完备的保养维护体系与传统展示不同,数字媒体展示设备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吊装设备、隐蔽设备的日常检修途径。在有条件使用智能化中控系统的展览中,可利用中控系统生成系统工作日志、统计投影机灯泡的使用时间、实现设备远程检测及故障报警等功能。

(6)要确保展项使用中的安全性。随着展示系统复杂度、集成程度的提高,对设备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未来的展览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数字技术在现代展览中的运用,无论是数字化建设、软件开发、展厅新技术应用还是开辟社交媒体平台,除了需满足资金、设备和技术外,还需要对展览内容作深层次的理解与挖掘、有优秀的创意、专业的策划与实施团队。盲目跟风模仿、缺乏新意与实质内容、“面子工程”正是国内展览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结合好的设计创意与合理的技术支持从而更好的体现展示主题,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是展览成功与否的关键。数字媒体技术在展览中的合理运用一定会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王燕妮.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篇7

多媒体交互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展出方式,其不仅能够扩大信息承载量、提高展出效率,同时还充分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笔者主要介绍多媒体交互技术的特点,并详尽阐述其应用于展示设计中的特殊意义,希望能够为展示设计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

多媒体交互技术;展示设计;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水平不断更新改进,多媒体交互技术在各行各业展览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该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观众的观感体验,极大提高了展出效率。多媒体交互技术有自身的应用特点,将其应用于展示设计中之后,这两者相结合会产生新的应用特点,本文对这种新特点进行总结,并阐述其对展示设计的意义,希望能够使多媒体交互技术更加完善。

1多媒体交互技术应用的特点与意义

人机交互技术指的是人可以通过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计算机输出设备以某种有效的方式实现与机器或者计算机的对话[1]。人给机器输入相关信息或者进行相应的指令动作,机器根据指令做出相应回答,比如人们可以通过语音、动作等实现与机器的交互。多媒体技术现在通常指的是把影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多样的媒体信息通过专门的计算机程序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然后以单独的形式或者合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计算机技术[2]。多媒体交互技术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1大容量信息整合设计

传统的展示设计是通过实物、展览板、影音、文字描述等手段向观众传递信息,这种展示设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信息,并且能够传递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展出效率不高。在实际的展示设计中通过交互技术应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对大量繁杂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处理、整合,并根据数据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展示设计在信息承载、信息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3]。交互技术可以作为一个共享平台,整合之后的数据信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观众传达,或者观众可以通过对界面进行相应操作,以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比如,博物馆都是以实物的形式展出珍贵的艺术品,为了让参观者能够对艺术品有更深入的了解,通常在每件展品前面都会有一个对展品进行简要介绍的信息牌,但是这个信息牌承载的信息有限,无法将艺术品更深层次的信息完整、全面地向观众传达。现在在博物馆展厅设置触摸屏,观众可以对触摸屏进行相应操作,调出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样观众就能够获取到展品更深层次的信息,对展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1.2故事性讲述与环境真实感营造

现在很多博物馆、规划馆通常用文创产品实现与大众的有效联系,这种文创产品兼具故事性和创新性,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参观。传统的展示设计一般采用文字、图片、VCR或者模型等讲述故事,但是需要大量工作人员预先进行一系列策划工作,如故事脚本的设计等,准备周期比较长且工作量大,并且由于不能与观众进行有效互动,很难引起观众共鸣。交互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多媒体投影以及现实虚拟技术可以将丰富的、有层次的故事场景更生动、更形象、更真实地展现出来。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电子沙、电子翻书等交互设施更深层次地了解故事,并且可以进行人机互动,这样可以吸引观众注意力,让观众更积极地参与到故事中,更能产生共鸣。

1.3富有趣味性的信息传播

交互技术和交互设施能够营造真实的故事场景、空间环境感,并且展览样式丰富新奇,可以实现与观众的亲密互动,让观众在玩乐之中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展示方式深受人们喜爱。多媒体交互技术可以对环境进行真实模拟,比如创建城市、动物、飞船等模型,通过极具表现力的方式激发起人们好奇心,吸引越来越多人参观[4]。比如香港历史博物馆通过还原以前的建筑特点、创造以前的城市空间和具有时代气息的小物件等来引发人们的怀旧情怀。这种新兴的展示设计还可以通过多丰富多彩的展示道具、新奇的展示方式以及灵活多样、功能众多的平面展示设计来吸引观众。

1.4技术复杂性与更加人性化

交互技术想要实现如上众多功能,并且使这些功能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更具人性化,必须借助多种技术手段和软件才能够实现,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在展示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增加一个被整合的元素,技术的实现难度以及复杂性就会相应增加[5]。

2多媒体交互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中的意义

2.1促进展示手段创新

传统的展示设计因为展示手段单一,对观众的吸引力十分有限。而多媒体交互技术兼容了游戏互动、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等多种技术和手段,因此,其展示手段不仅多样,而且极具特色和表现力,并且其人性化的设计[6]使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展示方式。比如可以通过阅读文字、欣赏视频短片或者体验生动真实的模拟环境,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交互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更多的展示手段会在不久的将来被研发出来并投入使用,以不断满足观众需求。

2.2给观众提供新的审美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进行天马星空的艺术创造或者对未来世界进行虚拟化构建,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满足观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实现了艺术与高科技的有机融合,颠覆人们传统的美学经验,为观众提供了新的审美体验。

2.3使展示手段更加适应数字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载体以及记录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纸张记录形态逐渐被录音带、光盘、录像带、磁盘、影片以及微缩胶卷等新型载体和记录方式所取代。传统展示设计无法全面将信息展示出来,而使用多媒体交互技术可以将这些数据信息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出来,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展出效果。

2.4提高观众的观看效率

展示设计所要展示的内容不仅多,而且繁杂,应用多媒体交互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展示手段向观众传递信息,并且观众有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解,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展出效率和观众的观看效率。

3结语

多媒体交互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中可以有效促进展示手段创新、给观众提供新的审美体验、使展示手段更加适应数字时代以及提高观众的观看效率。但是,由于对其的应用还在初始阶段,各方面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在实际展出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研发人员不断钻研,不断改进设计理念,以完善多媒体交互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高翔 单位:呼和浩特市规划展览馆

参考文献

[1]傅兴.数字与物质重构下的信息空间设计---应用多媒体交互技术对展示设计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2(24):35—37.

[2]钱小轮.多媒体交互技术下展示设计发展趋势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9):103-105.

[3]徐秋苗.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1.

[4]傅兴.展示设计中应用多媒体交互技术出现问题的反思[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14):120-123.

篇8

关键词:展示类建筑建筑设计绿色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自然资源的日益减少,绿色环保问题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建筑设计中,也将发展绿色生态建筑、选用绿色建筑材料、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绿色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时展的产物,也是建筑设计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美术馆、博物馆等展示类建筑与普通建筑不同,除了要满足人们对健康舒适的需求,也要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所以绿色技术对展示类建筑的意义更加重大,设计人员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大对绿色新技术的应用,对建筑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并且探索出一条适合展示类建筑发展的绿色道路。

绿色技术的含义

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绿色技术是由相关知识、能力和物质手段构成的动态系统。这意味着有关保护环境、改造生态的知识、能力或物质手段只是绿色技术的要素,只有这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才构成现实的绿色技术。环保和生态知识是绿色技术不可缺少的要素,绿色技术创新是环保和生态知识的应用。绿色技术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根据环境价值并利用现代科技的全部潜力的无污染技术。绿色技术包括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污染治理技术、资源回收技术以及环境监测技术和从源头、过程加以控制的清洁生产技术。

总体来说,绿色技术有四个基本特征:

绿色技术不是只指某一单项技术,而是一整套技术。

绿色技术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不可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绿色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绿色技术和高新技术关系密切。

二、绿色技术在展示类建筑设计的应用

1、加大对绿色材料的应用

展示类建筑设计中所寻找的材料对节能和环保的要求非常高,在建筑中所使用的材料要严格遵循低能耗、低污染的原则,确保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在建筑本身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采用健康型材料,并且确保建筑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强度、耐久性、抗压性、保温性,并且可以防止噪声和电磁辐射等的影响,确保建筑物的使用效率,防止出现多次维修和施工,违背建筑设计的环保与节能原则。

在墙面涂料及其他装饰物的材料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无毒、无味的绿色材料,地面最好选择瓷砖、硬木等材质来装修,使用的建材选择无甲醇或者甲醇含量较低的,并且减少木制品、地毯、污染涂料、织物等对健康不利的装修材料,防止产生多余的灰尘和毒气。

注重对新旧资源的使用

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对清洁资源和对回收旧资源的利用。清洁资源主要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对这些清洁资源的特点进行掌握,并灵活的利用这几种资源。例如,由于展示类建筑的特殊性,需要有比较开阔的空间和比较良好的光线,这就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将建筑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多增加窗户的面积,墙面颜色尽量选择白色的,还可以在屋顶上安装玻璃,最大限度的发挥阳光的作用,使建筑在白天的时候有足够的光照,可以减少对电力的浪费。还可以增强风力在建筑中的作用,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产热的设备,使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等可供建筑使用的能源。

旧资源的回收利用是促进绿色技术应用的重要方法。一些废旧建材如木料、混凝土、铁、钢材、砖块等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可以重新利用,这样的资源要妥善的进行保管,并且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将这部分资源进行合理的改造,满足新的建筑需求,将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降到最低。展示类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资源,如画框、屏风、展示柜等,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要进行反复的利用,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妥善的对这些物品进行保管和养护,延长他们的使用寿命,减少采买的次数,防止浪费展馆中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对一些可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处理,例如书籍、纸本、废木材等可以经过再加工重复利用,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这些再生资源进行妥善的保存,不能随意丢弃,保证建筑中的资源发挥到最大的效果。

注重对能源消耗的控制

展示类建筑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和建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设计的同时要对能源消耗进行控制。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尽可能的选择生产中产生污染和能源消耗较少的建筑材料,或者是回收利用价值比较高的建筑材料(如钢铁、铝材等),就能降低生产过程中能源的过度消耗带来的损耗。同时,也要注意在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在材料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本地的材料提供商,少选用外地的材料提供商,能够大大节约在运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也能够有效的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控制,也能通过建筑设计进行控制。例如,在设计展馆的朝向和布局的时候,就尽可能的采用比较节能的方式,在设计墙面、展台、围栏等结构的时候,要注重增强室内的保温隔热功能,努力使展馆内的能耗降到最低,对建筑内的节能和环保起到良好的影响。

绿色技术的效果分析

展示类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如果妥善的进行应用,不仅能给投资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能给享受其功能的参观者带来良好的文化享受。

1、社会效益

绿色技术中对绿色材料、新旧资源、能源消耗进行了良好的规划和使用,降低了加工中所产生的二次污染,降低了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建筑本身的节能和环保的功能,为降低污染、提高周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经济效益

由于绿色技术中对废旧资源进行了回收和利用,尽可能的降低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并且利用了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材料和能源的成本。

人文效益

在绿色技术的支持下打造的展示类建筑,既具有人文艺术的气息,又具备了绿色环保的功能,即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满足了社会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可以说是绿色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良好结合,对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展示类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结语

展示类建筑带给社会和人民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而展示类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也给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行业的进步带来了新的革命。自从全球的资源大幅度的消耗以来,绿色经济、环保经济就成为了全球人民关注的主流,依托绿色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也遵循全球经济发展的脉络,大力降低建筑中的能源消耗,给未来的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启示。希望在行业内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还有更多的绿色技术和措施能进一步的研发,为展示类建筑设计中增加更多绿色环保的新方法,加快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列.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 广东建材,2008年第3期.

[2]牛铮铮 张有恒. 绿色建筑技术. 山西建筑,2007年1月.

[3]金礼学. 浅谈绿色建筑和绿色节能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

篇9

关键词 信息技术;展示与评价;教学评价

1 前言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适合采用标准化测试。因此,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大都采取作品评价,对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学生作品由教师独自评价,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由于学生作品众多,作品评价对教师来说是一件艰巨的任务,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其次,教师一个人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客观性很难得到保证;再次,不能体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怎样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应邀参加学生电脑作品评比活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参赛选手熟练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配以激情洋溢的解说,讲台下的评委和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笔者眼前顿时一亮:信息技术学生作品评价不也可以采用作品展示与评价的形式吗?

2 信息技术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的前期工作

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般都是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展开,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完整,组成一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是制定作品评价标准的依据。因此,教师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并予以公布。学生把握评价指标体系后,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制作出更加优秀的电脑作品。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有效组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并激励学生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是开展作品展示与评价的前提。一个教学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的学习成果一般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呈现。如果该单元学习任务简单,小组每位成员独自创作作品,并推荐一件优秀作品参加展示与评价;如果该单元学习任务复杂,小组成员共同创作一件作品参加展示与评价。

3 信息技术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3.1 收集学生作品

单元学习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各小组的电脑作品上传到教师电脑,并存在指定目录。教师要逐个检查各小组上传的作品,并制定作品展示与评价秩序册,要求各小组按照顺序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为了节省时间,一定要按照秩序册组织展示与评价活动。

3.2 公布奖励措施

为了刺激各小组积极参与作品展示与评价,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品以资鼓励。奖品是荣誉的象征,准备一些笔记本等文具就行。奖励措施也可以在单元学习的初始阶段公布。

3.3 选聘主持人主持展示活动

作品展示与评价活动的主持人选聘很重要,教师可以选聘参加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演讲学社等社团的学生担任这一重任。这些学生一般比较活跃、思维敏捷、举止端庄,能够胜任主持展示活动的工作。此外,选聘学生担当主持人,让参与展示的选手倍感亲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4 作品展示

主持人根据秩序册依次邀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作品展示其实是一种推介活动,展示者需要把自己作品最亮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并配以适当的解说,同时和大家一起分享作品的选题、立意、创作心得等,以博取大家的好评。作品展示完成后,有一个交流环节,评委们可以对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作品的亮点,提出改进建议。

作品展示过程中,评委要认真观看投影屏幕,仔细聆听展示者的解说。展示者不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全体广播”功能,把展示的内容发送到每位评委的电脑上。因为展示者在展示自己的作品的时候,需要与下面的评委们进行交流,展示者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获得赞许和鼓励;如果评委们都盯着自己的电脑,展示者就会感到索然无味。

评委们在欣赏作品展示的时候也需要认真思考:围绕这个主题,如果自己创作作品,主题思想应该怎样渲染,各个环节应该怎样处理。只有经过思考,他们才能给展示者提供改进建议,才能从作品展示中汲取积极的因素,弥补自己的不足。

3.5 作品评价

每位学生都是评委,都需要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笔者运用ASP+SQL技术开发了作品评价系统,登录评价系统,就可以对每个作品进行评价,简化了评价过程。评价系统采用量化的指标体系,每项指标都有相应的分值,评价者给每项指标计分后,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大大减少数据统计、整理工作。

3.6 宣布评价结果与颁奖

作品展示完成后,评价也随即完成了,每件作品的得分情况也同时计算出来。主持人可以当众展示各件作品的得分情况。教师应该简单点评展示与评价活动,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获奖作品颁发奖品。

4 信息技术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的优点

4.1 增加了趣味性,课堂气氛活跃

高中学生心理上逐渐成熟,行为上自主性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都不断提高,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对社会上的事物有自己的见解,重视同学们的评价。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采用展示与评价相结合的形式,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4.2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展示与评价过程中,展示者需要合理描述自己的作品,有效展示自己作品的亮点,机智应对评委的提问,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交流环节,评委们需要合理总结作品的特点,清晰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4.3 所有学生都参与评价,使评价更客观

所有学生都参与评价过程,评价的客观性得到有效保证。同时,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既可以给他人提供改进意见,也可以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4.4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

评价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既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此外,学生广泛参与评价过程,使评价结果更客观,评价效果更理想。

4.5 评价形式新颖,杜绝抄袭行为

评价形式新颖,作品都必须拿出来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抄袭行为。因为全班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旦作品出现抄袭现象,学生就会躁动起来。展示者如果展示抄袭的作品,简直如同接受审判,他在同学们中的地位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大家在创作作品时必将追求原创。

4.6 学生既是选手,又是评委

学生既是参加作品展示的选手,又是进行评价的评委,因此他们会更加细致地研究评价指标,他们创作的作品也更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此外,学生都有作品创作的经验,他们对作品的细节有更独到的理解,因此评价也更客观、合理、到位。

5 信息技术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的局限

开展信息技术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需要较多的时间,而一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留给每位展示者的时间有限,因此学生作品可能得不到充分展示。如果安排两、三个课时进行展示与评价,当时营造的气氛已经不复存在,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此外,教学计划也不允许展示与评价活动占用太多时间。

而且,评委点评不够深入。评委点评是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为展示者提供修改完善的参考意见,可以给点评者重新审视自己作品的机会,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可是,在交流环节,很多评委只谈到了展示的作品的亮点,没有充分发现它的不足。

目前,教育评价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第四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应答性模式”,即让评价对象与评价者有机会交流,互相倾听对方的意见。信息技术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充分考虑了评价对象的意见,尊重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符合第四代教育评价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虽然信息技术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客观的评价形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沈春妹,耿立波.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6):26-28.

[4]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5]肖年志.信息技术课堂有效评价标准探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1):34-36.

[6]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信息技术教学与评价指导[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 数字化展示;虚拟交互技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059-02

0 引言

操作者为了能够在创作中实现可听、可视、可以触摸的3D环境,使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真实化”的环境,应用虚拟交互技术具有必然性。4D技术以及CAD技术的研发使虚拟交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虚拟交互技术在数字化展示中使用,对于全人类的认知、行为和交流都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在针对数字化展示中的技术方面展开分析后得知,之所以不能够极为逼真的实现虚拟交互环境,主要是因为计算机没有较强的处理能力所导致。

1 数字化展示设计概念

为了能够在数字化展示设计中完成持续性动作、知觉以及情感的互相调配,同时对该种配比的准确度较为精确的预测,从而实现降低视觉检索空间、提高触觉敏感度和听觉灵敏度的目的,需要虚拟技术与人机自然交互技术共同完成。然而在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科研投入不断加大的前提下,数字化展示设计中牵扯的有关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的同时,其精确度和速率以及成本的可控性也在不断提升,这说明数字化展示设计在向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目标前进。虚拟交互技术能够在数字化展示中将网络融合在其中,实现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娱乐等的运转相互协调,同时通过该技术还能实现一维处理空间到多维处理空间的转换。

1.1 数字化展品设计的特性

设计数字化展品成为正式的展品取决于该展品是否有独立的应用程序域,所以在设计展品时,该设计模式支持计算机的自定义,同时展品可以持续性的展览。在设计数字化展品时,一定要保持应用程序与设计模式相兼容,这样才能确保具有擦除性和重复性的应用程序在硬件相同时得到应用,这样就可以完成人机交互系统的循环往复运用的基础上,使展品不断切换主题,将设计展品的多样性展现出来。

1.2 数字化展示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示形式和创作方式的创新是数字化展示设计与传统展示的不同之处。陈展发展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的主因是技术的进步,而作为较为重要的虚拟交互技术在陈展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新技术研发过程是推动科技发展的过程,反而言之科技的进步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发新技术进程,新技术和科技进步是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工程师在设计展品成功与否,与开发新技术息息相关。将虚拟交互这一新技术应用在数字化展示当中,将数字化展示设计推向了高峰。

2 虚拟交互技术概述

20世纪60年代虚拟交互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技术逐渐成熟,并与九十年代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认可。该技术是集计算机仿真技术、图形技术、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能够促使交互性和多维化的信息环境得到实现。目前,在军事、艺术、航天和文化等领域已经普遍使用虚拟交互技术。

虚拟交互技术包括多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这四个特征,多感知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有感知能力,不过因为传感技术受限,所以没有完全将人的感知能力全部包括在内;沉浸性,即用户在数字化展示中所勾勒的虚拟环境,勾勒出极度逼真的虚拟环境是虚拟交互技术最高目标,使客户看到此类展品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有沉溺其中的想法,即虚拟交互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在虚拟环境中的客户能够实现操作物体以及得到反馈结果的特性。比如处在虚拟环境中的客户,就如同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可以感知到物体的重量和移动;构想性,即有空间可以使客户发散思维,使人们的认知范畴进一步扩大,既可以现实环境的虚拟,也可以虚拟不存在的环境。

3 虚拟交互技术在数字化展示中的实践性研究

3.1 虚拟交互技术在数字化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自然交互形式在当前的展示环境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人机自然交互内容是否具有很强的精确度和实时性,受到网络资源好坏、数据是否复杂、数据传输速率好坏的影响。根据以上阐述得知,想要确保设计出集通用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数字化展示系统形成,开发独立简单的框架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设备配置适应于展示系统,而虚拟交互技术的出现能够彻底解决此类问题。

在人机交互高空间的应用程序中,能够将实际认知与虚拟环境中的认知任务进行整合,提高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定向性。比如,在医学教学中应用的touch虚拟交互应用程序,能够实现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的相融合,利用高性能的互联网嵌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将实际生活环境加以虚拟,然后再使学生通过人工智能方法展开体验性学习。在培训时或者教学中利用虚拟交互技术能够将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勾勒出来,为学生或者培训者营造出一个能够代替现实学习环境的虚拟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排除了现实模拟中的安全性,即使出现错误也不会带来安全隐患,或者造成不必要的亏损。这样的教学或者培训,能够使学习者汲取虚拟环境中的教训以及经验,不但使知识的理解度更深一层,还能够规避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产生同样失误风险。

虚拟交互技术在数字化展示中应用,就要求将虚拟交互技术中的虚拟团队与数字化展示中的团队相融合,利用虚拟体验互动的形式实现虚拟环境下的工作和学习,从而提供了资格认证和考核绩效的平台。验证虚拟交互技术在数字化展示中是否存在价值,对于提高有效分布知识具有深远意义。

3.2 在数字化展示设计中应用虚拟交互技术的实例

数字化展示设计能否冲破瓶颈进一步发展与不断发展的虚拟交互技术息息相关。虚拟化交互技术为数字化展示设计注入新的元素。在传统的展示房地产以及历史建筑时,通常采用将比例缩小的方式实现小模型展示。该种方式,虽然能够展示建筑物的多个角度,但是不能展示出整个建筑物的体积以及面积。而利用虚拟交互技术进行数字化展示就可以给予客户真实的感觉,就如同真正站在建筑物内一样,客户不但能够实现对房屋和环境的展示,而且对小区的整体规划都了然于胸。新型的陈展方式已经在我国的一线城市像北京、上海等城市投入使用。另外,利用该种技术展示文化遗产建筑物时与网络传输相结合,吸引游客在网上浏览历史建筑物,这样就会将建筑文化传承下去。目前,敦煌、故宫等历史建筑物,已经采用虚拟交互技术的数字化展示方式,利用3D技术勾勒出虚拟环境供给游客体验;此外,还在展示中添加了文字交流模块,能够使游客能够实时的发表评论和分享心得。

4 结论

在数字化展示中应用虚拟交互技术,能够开拓人们在认知、逻辑论证以及采纳观点等方面的视野,提升人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数字化展示中应用虚拟交互技术能够在多个层次和角度来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仿真,为人们提供全方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平台,为不同观点的共享提供有力保证,所以虚拟交互技术在数字化展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燕妮.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