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4-06 05:2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是XX大学XX校区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专业是财务会计,我希望能到您单位做会计及其相关的工作。
大学四年,我既注重基础课的学习,又重视对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我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同时,我也有计划地抽出时间去阅读各种书刊、杂志,力求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我尽量去捕捉每一个可以锻炼的机会,与不同层次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使自己尽快地成熟。
现在我渴求能到贵单位去工作,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质的飞跃。
选择单位,工资和待遇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我更重视单位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气氛。我相信贵单位正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我很自信地向您承诺:选择我,您绝不会后悔。
此致
敬礼
篇2
(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摘要:《会计学》是经济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科必修课程,其教学组织不同于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教学。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者能够高水平地分析、运用会计信息,会计学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会计学》课程内容丰富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主观愿望想学好与教学客观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反思,旨在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50—03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重视,非会计专业对会计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许多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等专业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并将其设置为经济类、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必修课,MBA教育也将其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学者对如何提高其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陈景用5M1E理论对会计课程进行研究,谷增君以山东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理论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等。2012年,教育部公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1]在此前提下,本文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调查结果
根据笔者调查,大理学院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法学类专业、全校通识选修课也都开设了《会计学》的选修课,云南省37个具有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高校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MBA教育也将其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据了解,全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也大致如此。各个高校非会计专业在经管类甚至法学、工科类都开设了会计学类课程,说明会计学知识很重要。笔者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主要是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六个专业——经济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关系学专业、法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每个专业五个同学。调查结果客观项目如下:
根据以上结果,梳理了问卷调查的主观项目,并进行访谈,得出以下非数据结论:
1.学生主观上意识到了学好《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性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之间的矛盾。学生主观上想学好会计学,可由于客观原因和自己不够努力,加之不是专业课程,考试前夕为应付其他专业课程的考试,复习时间不充足,使得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学效果不够好。
2.学生认为会计课程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很重要,但并不是真正感兴趣。
3.关于课程的难度,学生普遍认识到不是知识点难,而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所以称其难;也有的学生认为上课时间不充裕和自己学习时间投入不够,没有掌握知识点,所以认为难。
(二)学生意见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有以下较为集中的几点意见:
1.《会计学》课程的先行课程或前期知识不够,所以,突然要掌握很多的经济学常识感觉有点难。
2.《会计学》课程内容较多,而教学学时不够,所以,难以掌握很多知识。
3.《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4.《会计学》课程能否与会计证考试相结合。
5.关于教材的选用,有的学生觉得太难,知识点太多;有的学生认为需要与本专业相结合,进一步加以拓展。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笔者与课程组教师进行研讨,大家认为,本次调查的结论是客观的,当然,由于调查时间、对象、内容等的局限性,有一些没有反映出来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研究,也需要参考其他高校的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如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是否满足受教者,是否科学;教学资源是否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对学生的教学考核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教学效果,等等。
二、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一)改革建议
1.需要进一步重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建设
首先,各高校非会计专业普遍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从行动上肯定了其重要性。但是,是否成立了专门的课程教研室,是否有充足的教学时间,是否有实验室或实训室,是否有一定的教学资源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是否满足需要,还需要进一步加以落实。
2.明确教学目标,满足学生需要
会计学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而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是让未来企业和社会管理部门的经营管理者掌握分析、利用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提供服务的技能,成为未来会计信息的最佳使用者,而不是生产者。为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与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有严格的区分。
目前,很多从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对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都与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雷同,没有区别对待。
施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需要,应教会学生分析、使用会计信息,用基本的商业语言进行财务管理和交流;其次,有的学生对会计课程很感兴趣,也很有天赋,作为会计学专业教师,应该珍惜人才,积极引导,多加辅导,进行专业、职业介绍,培养会计学高级应用型人才;有的学生从择业上考虑,需要取得会计证,教师也应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对其进行辅导、指引,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
3.精心选择教学材料,认真准备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依托。总的来说,我国会计学教材能很好地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并与国际经济发展接轨,能及时映射出我国会计学发展的方向和改革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2010年,胡语林提出,构建包括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教材结构和框架,立足于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看懂财务报表,听懂商业语言,理解会计信息,运用会计思维,辅助管理决策,持续创造价值”。2011年,学者聂顺江对我国高校的会计学基础教材进行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基本都编写了会计学基础教材,而且多注明是通用教材,近来也有市场细分,有为非会计专业而出版的教材,但是很少。
我国高校传统的会计学教材构架是:前几章节介绍会计学的产生、发展,会计的内涵、特点,会计的目标、职能,会计的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等会计学基本常识;然后介绍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如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及设置,凭证的分类、填写、审核,会计账簿和会计核算程序;中间章节重点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利润;最后章节是会计报表的类型及如何编制会计报表,如何进行报表分析。教材是教学之本,不同的教材决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繁杂,教学学时有限,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积极性。据河南中医学院李林红统计,国内大部分会计学教材为通用教材,不区分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教材占会计学基础教材的98%,注明为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仅占1%,同时也只有0.4%的教材明确标明为财会专业学生使用。[2]这就需要授课教师精心选择教学材料,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处理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真正兴趣。
(二)教学建议
1.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可以在教学学时中安排一定的会计实训课,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学生亲自动手,也可以在课后继续完成,保证教学时间;也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课后参观企业会计工作,或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阅读会计报表,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分析。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会计学》宏大的知识容量和庞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争取更多的教学时间;同时,可以通过文字、图表、声音、色彩、动漫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将《会计学》知识更充分地展现给学生;还可以引入更多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就是依据教学要求,根据课程内容自行设计和选用能较好配合教学理论知识的相关案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开展课堂教学。选择、设计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个好的案例能很好地与专业结合,能很好地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能充分展示《会计学》课程的实用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通常选择跨学科,涉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市场营销、投资和理财、法律事务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运用各专业知识做出适当的分析和职业判断,其中,会计信息的处理是关键。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采用老师一个人讲,学生被动听、单方面接受的方式。互动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思考,教师提问、学生答,学生提问、教师答,相互补充,相互问答。
2.保障教学资源的投入和充分利用
《会计学》课程是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是经管类的核心课程,这就需要教学资源的有效投入,并建立相关的实验室、实训室和购置一定的教学耗材;实践课需要较多的教师和时间,还要使用一定的低值易耗品,这就给教师备课、上课、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更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师资队伍的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我国正处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历史时期,会计制度也有许多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地方,高校《会计学》教师除了教好书之外,更应该有研究符合我国经济实际水平,并能走在世界前列的会计理论的历史使命感;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是从校园中毕业再到校园中工作,没有实践经验,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现代高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积极探讨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学历、职称,提高外语水平和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先迈出一步。
4.高水准的教研活动
高水准的教研活动是保障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开展的前提。成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研组,是建立良好教学团队的基础,教研室要定时进行教研活动,积极研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组织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材、教案等基本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尝试教学改革,研讨我国乃至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核算方法和经济热点,共同申报教学质量工程、教学改革研究和科研课题,形成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
[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12]4号.
[2]李林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内容结构设计再探[J].财会通讯(综合),2013(9).
[3]刘伟玲.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专题式教学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4).
篇3
关键词: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专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会计专业设计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缺乏实际的实践教学和培训,导致整体教学素质不高,影响学生以后毕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作为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会计专业特点,制定完善的专业教学计划,丰富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专业问题,提升会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为学生以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导致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分别展开论述。
(一)整体教学素质不高
高校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既要履行自身的教育职责,又要受到条件相对落后的制约,教学进修培训机会较少,很难提升会计教学水平,影响到会计教学质量。1.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不断发展。但是在一些学校,会计教师安于现状,对大纲会计的要求,照本宣科,没有进行创新,导致会计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出学生进行会计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经验教学的方式,对会计教学无法进行有效的创新,影响到会计教学的质量。另外,缺乏优秀的会计教师人才,师资力量不够,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教学产生不利影响。2.教学模式落后。在实际过程中,高校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不同学生会计水平的参差不齐,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会降低教学质量,导致有的学生像其他学生一样进行听课,但是到实际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的会计教师,没有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耐性,课程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只能凭借想象进行,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感到十分困难,使得会计内容空洞无物,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二)不重视实践教学
对会计教学而言,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只重视学生的理论教学,缺少基本的课程实践环节,学生实践环节断档。会计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计理论教学如此,会计实践活动也应如此。会计专业课程在理论课结束后,缺少为巩固会计理论知识而进行的课程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无法与会计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也加大了集中实践活动的难度,学生往往学到后面忘了前面、眼高手低,动手能力较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院系基本上设置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利用率过低,很多教学设备配置不全、实验教材落后、实践指导教师缺乏或知识单一等,无法真正发挥会计模拟实验室的作用,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缺乏具体指导性
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学指导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教师制定了很多条条框框,学生只能按照这种模式进行会计学习,无法培养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第二,采用放羊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对学生提纲编写指导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会计专业的特点,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但是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影响,会计专业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一的指导,只能从大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这对教师会计专业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第四,会计专业教师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指导方法落后,没有认识到会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要求学生必要按照考试要求进行学习,这种传统的指导方法,更多的是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导致指导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做好专业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实际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基础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针对如何做好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展开论述。
(一)采用行动教学模式
在进行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设计上,要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把实际的会计任务作为驱动力,分析影响会计教学各个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升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要坚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比如在会计大小金额书写和点钞验钞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掺入到填制原始凭证这一环节中,加强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创建仿真的职业环境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最终是要走上社会岗位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基本的理论教学以外,还要为学生创建仿真的职业环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严格按照企业布置会计部门格局,为教学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会计用品,提供真实的账单等资料,比如原始凭证,账簿报表等,实现会计教学与工作零距离对接,激发学生的学习会计的兴趣,提升会计教学的效果。另外,在每一个学期末期,教师要组织学生咨询会,对学生反映的普遍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为以后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为了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实训环节,提升学生基本技能,保证教学效率。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教学为辅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都是老师在教室里、课堂上进行授课,几乎没有在课堂外授课的,即使有,也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如有些教师在网络上进行授课,通过网络互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因出差在外或在外进行课题调研无法在教室里进行授课,不得已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授课。目前在教室里进行授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粉笔授课形式,即教师利用粉笔在黑板上将主要的授课内容书写上,然后针对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当然由于时间限制,书写的内容不会很多,主要还是靠讲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明显,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授课方式有其优点,即学生和教师基本能做到同步,该写的时候大家一起写,该听的时候一起听,协调性好,因此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种是利用教室多媒体进行授课,老师将绝大多数授课内容拷到电脑上,通过幻灯片放映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减少了教师利用粉笔书写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但也有一定的缺陷,即教师站在电脑后面针对幻灯片一张张讲解,而学生既要听还要书写笔记,有可能顾此失彼,使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程度降低,也有可能导致主次不分,该重点听的没有听,非重点内容可能听得很多,最终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综上所述,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燕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专业改革建议[J].中国证券期货,2012(06):101-103.
[2]方丽,孙慧.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分析[J].亚太教育,2015(12):164+121.
[3]吴秋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57-58.
[4]齐夏辉.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25-226.
[5]李琳叶.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141-142+144.
篇4
一、国际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会计的国际化。它要求各高校更新会计观念和会计专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要求培养能够通晓国际会计惯例、有熟练专业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外向型”、“高素质”成了时代的要求。
1.国内“留学”。这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一种形式,四年都在国内学习。国内大学与外国教育机构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引进国外教材,采用双语教学。培养学生成为掌握会计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国际会计发展新动向,熟悉与国际会计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国际会计准则,有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英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跨国公司和涉外经济部门的会计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开拓型、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型专门人才。
上海财经大学先后与英国的南安普敦大学,美国的韦伯斯特大学等多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开设有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银行与国际金融、数量经济、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其中会计学专业分ACCA、CGA、美国会计三个专门方向。中外合作本科教育项目近半数课程配备双语师资力量,授课教师绝大部分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60%以上具有国外学习背景;外语听说课程全部由外籍教师授课。同时,学校还聘任了大量的外籍教师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目前三分之一以上的专业课程都由外籍教师授课。
2.留学直通车。2003年3月1日,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4年6月2日,教育部公布的相关实施办法规定:中国教育机构可以采取与相应层次和类别的外国教育机构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颁发中国学历、学位证书或者外国学历、学位证书,在中国境外实施部分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是首批与国外大学开办合作教育项目的院校之一,它的会计学专业与英国贝德福德大学合作开办。国内学习1~2年,国外学习2年,毕业时,国家统招生可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和外方合作大学学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共同举办“会计学——国际会计中澳班”。采用“3+1”的教学方式,先在国内学习三年,然后赴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再学习一年。第三学年学习由科廷科技大学和该校教师共同授课的4门课程,使用科廷科技大学的教材、英文教学和考试。第四学年,在科廷科技大学学习8门课程。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将获得科廷科技大学的学士学位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士学位。
3.双语教学。教育部2001年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为推动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很多大学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双语教学,是指在教材使用、课堂讲授、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同时使用英语和汉语并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会计学专业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通晓国际会计审计准则和现代公司理财方法,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会计事务和财务管理,成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专业人才。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双语教学实验班部分专业课程使用国际通用的英语原版教材,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国内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技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国际会计审计准则,使其具备适应会计国际化环境的执业能力。该校会计学专业(双语班)开设了会计学导论、初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8门双语课程,共504学时34学分。
4.语言+专业。近年来,我国的外语类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探索出“语言+专业”的办学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都创办了会计学专业。它们的共同点是培养掌握会计方法与理论,掌握中外会计、审计实务,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能用英语作为工作环境交流工具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会计专业英语必修课有精读、听力、口语、泛读4门,共864学时48学分。还可以修英语双学位课程,内容包括英美文化与社会概况、语音、经贸英语、英美文学简介、时事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笔译、英汉口译、英语阅读与评论、论文写作,共576学时32学分。
二、专门化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分设十一个学科门类,管理学门类下设5个二级类,会计学是工商管理二级类的18种专业之一,代码110203。于是,各校把原来的国际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都改为会计学。但开放的会计市场需要高质量、有特色的人才。于是,有些大学走特色之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为适应会计职业化的要求,开办了会计学的若干专门化方向。
1.会计学(CPA方向)。CPA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中坚力量。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维护,需要强有力的CPA队伍。1994年,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定全国首批七所试点院校可招收CPA专业方向学生。迄今已有二十多所院校,如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CPA课程基本上采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统编教材,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概论、审计实务、会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审计等。培养掌握CPA执业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诚信品德和熟练的会计与审计技能,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综合文化素质强的CPA执业人才。
2.会计学(CGA方向)。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成立于1908年,是经加拿大国会批准可以在加拿大执业的会计团体。1993年,为了帮助和促进会计行业在中加两国的发展,培养下一代会计师,希望他们能够达到国际标准以促进全球会计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了增加和提高协会会员的数量和质量,CGA应中国政府之邀,在加拿大国家发展署的资助下进入中国。
目前,我国已有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审计学院等与CGA建立了合作关系。它们引进CGA部分原版英文教程,开设会计学(CGA方向)本科专业。CGA课程共18门,培训课程共14门,涉及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管理和IT等领域。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校的课程考试,成绩达到65分以上,即可获得CGA相应课程的豁免,无需参加全球考(TX1除外)。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成绩合格,可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同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PACE级和TX1的培训和全球统考,最终获得CGA资格。
3.会计学(ACCA方向)。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成立于1904年,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专业会计师团体,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全球性专业会计师组织,目前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9.6万名学员和11.5万名会员。ACCA的宗旨是为那些愿意在财会、金融和管理领域一展宏图的能人志士,在其职业生涯的全程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机会。20世纪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的迅速发展,ACCA开始致力于发展中国事务。
目前,ACCA在我国大陆已经拥有1.7万名会员和学员。ACCA分别在上海、北京和广州设立了办事处,在全国主要城市设有20多个考点、30多个培训中心。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南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开设了会计学(ACCA方向)本科专业。
4.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一些大学部分引进国外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为跨国公司、涉外企业、外经贸企业、金融机构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掌握现代经济理论、管理理论和会计理论、会计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英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的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2002年,江西财经大学创办国际学院本科教学试验班。设有会计学(国际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金融学(国际金融)三个专业。国际学院在教学上有以下几个特色: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引进英文原版教材,主要专业课程用英语授课。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听到外籍教师、专家的讲课与讲座。
此外,会计学专门化方向还有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学(美国会计方向)、东华大学的会计学(涉外会计方向)、浙江财经学院的会计学(网络会计方向)等。
三、通识化
为了维护教育公平,教育行政部门禁止中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实验班。大学却大不一样,各种实验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中山大学的逸仙班、武汉大学的实验班等。这些实验班强调宽基础、多口径的通识教育,
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学生根据培养方案,学习基础课程,
三、四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较为广博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较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种实验班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会计学专业,可以认为是会计学专业一种新的培养方式。
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于2001年启动的以老校长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2007年9月升级为元培学院。实验班努力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办学方针,具体内容包括:①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②自主选择课程和专业。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自由选择通识教育课和平台课,一般在第二学期末,提出专业意向申请,第三学期期末确定最终的专业方向,之后在有关院系选课,修学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③学分制。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在3~6年内完成学业。④导师制。学校从各院系聘请34位资深教授作为导师,对学生进行选课、选专业、学习内容及方法、研究方向等指导。⑤学生在高年级进入专业后仍保持原有行政班级,统一由元培学院管理。
篇5
【关键词】 非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 企业经营模拟沙盘; 教学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教学改革也得到广泛的研究。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是近年来经济管理学院不断引入的新型模拟实验教学方法。二者的融合将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本文首先分析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存在的争议和解决方法,然后提出融合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的《会计学》教学内容创新安排以及教材编写的新思路。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存在的争议
众多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得到很多的优秀经验和共识,但是也还有一些有待解决的争议和问题。主要的争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使用者还是供给者
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一般较少从事会计职业,而是走上经济管理岗位后需要阅读和分析相关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因此,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供给者得到较广泛的共识,如刘永泽、周晓苏教授在编写《会计学》课程教材时在前言中都作如此表述。
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发现必须先讲解会计信息供给才能帮助学生理解会计信息,比如,在一学期54课时的教学安排中,讲授基础会计内容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将占用大部分课时,而如何应用会计信息反而讲授较少,学生疲于学习如何供给会计信息,而对如何应用印象并不深刻。芳、万文军(2009)在华中农业大学458份问卷调查发现,67%的同学因为会计教材内容过于专业而对教材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矛盾。
(二)教学内容组织:按会计要素组织还是按照企业流程组织
作为非会计专业一门综合性会计知识的普及课程,《会计学》以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为主体,适当结合成本会计、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内容,属于“大会计”范畴。具体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共识就是在基础会计部分压缩和简化会计核算操作技术方法,而将中级财务会计中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及分析作为重点和主体内容。
在上述共识下,中级财务会计部分主体内容如何安排出现了按会计要素组织还是按照企业流程组织的争议。按会计要素组织是在实践中更广泛采用的方式,如刘永泽、周晓苏教授在各自编写的《会计学》课程中采用这种主流模式,会计核算讲解按照具体会计要素项目确认、计量和报告展开,最终形成财务报告,在此基础上集中讲解财务报表分析。而按照企业业务流程组织是按照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组织讲解会计核算,从而保持与企业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些观点在实际教学中也有采用,例如桂良军等人编写的《会计学》教材则采用了这种新模式。与这种安排相结合,还可改变将财务分析放在最后一章集中讲解的做法,将其分散在前面适当的章节里,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三)实验教学:会计核算模拟实验还是其他
重视案例教学、实验或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提升效果的共同认识。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手工会计核算实验还是软件会计核算实验,都以训练证账表的会计核算操作技术为主,无法激发学生兴趣以及让学生训练会计信息理解与应用。例如芳、万文军(2009)的调查发现,75%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开设会计模拟实验,就是这种矛盾的体现。因为实验软件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开发,实验内容也以核算为主,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比较困难。所以,我们需要更具有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教学,即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
综上而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研究中有许多有益的共识,但也有一些有待解决的争议,而采用融合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模拟的方式来提升《会计学》教学效果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可行的尝试。
二、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解答争议问题
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要求6个同学一组,分别扮演企业总经理、财务总监、销售主管、生产主管和采购主管等角色,接手管理一个价格接受企业,每个周期内依次完成借款、购料、生产、销售、生产线投资、新产品和新市场研发等简要流程,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共进行4―6个周期的模拟实验。实验中生成会计报告和利用会计信息支持决策是核心。笔者在教学中对用友公司较早推广的企业经营手工沙盘进行调整,使之侧重会计知识,并使用EXCEL、VBA将其改编为电子版,教学实践中发现融合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的会计学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也对上述争议问题作出了解答。
(一)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真正赋予学生以决策者身份
学生应该定位于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但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如何成为会计信息的供给者。对于这个矛盾,企业经营模拟沙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解决。
在企业经营模拟沙盘中,至少赋予学生三种以上的决策者角色。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学生要扮演企业的高级管理团队,在生成会计信息的同时,更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决策。其次,在每个循环周期开始时需要进行贷款审批和定单竞争,设计学生扮演银行信贷审批员、与企业签订销售合同的客户参与到其中。最后,在每个循环周期完成后,还设计税收稽查员角色,对模拟企业的报告和所得税进行检查。通过角色扮演、参与竞争的模拟实验真正实现了将学生定位为信息使用者的目标。这样设计也吻合学习的建构理论,会计知识不是传递而是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自行获得。
(二)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将会计知识学习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紧密联系
会计学中会计核算知识讲解按照会计要素项目组织还是按照企业业务流程组织各有优势。按会计要素项目组织与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一一对应,方便学生理解和阅读报表,但是按照企业业务流程安排更能将会计核算与企业决策和实践相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会计信息如何生成并如何应用到企业决策中去。
融合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的会计学教学则需要按照企业业务流程组织,即按照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成果计算与利润分配的流程安排讲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分析与应用,并将重点的财务比率分解到具体讲解的每一章节,改变以往集中在一章的做法,强调应用它们分析问题。
(三)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替代传统会计核算实验
传统会计核算实验强调会计分录,强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的循环程序,这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简化证账表等会计核算技术的要求存在矛盾,而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会计核算技术和程序,将实验重点放在会计信息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方面,并通过引入竞争和不确定性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是另一种角度的模拟实验,更加符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需要。而且,在4―6个周期的模拟实验中,每个期间其他小组的经营数据都是本小组需要分析的竞争对手案例,这样企业经营模拟沙盘也为会计学教学提供了贯穿全书的案例。
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可以作为贯穿全书的辅助案例和实验支撑原有会计学教材和教学,当然,也可以按照会计学与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深度融合的思路编写新的会计学教材。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与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融合的具体 做法
与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的基本内容组织相一致,笔者提出采用五阶段不断深化的教学方法。这既可以作为教学安排参考,也可以是编写教材的新思路。
(一)沙盘企业案例引导与会计学概论
开篇介绍沙盘企业的基本情况、基本决策规则与基本业务流程,作为引导案例讲解企业决策的目标和利益相关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由此自然引出会计的概念、会计信息的供需分析、财务报告与财务报告要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该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会计等式记录沙盘企业的简单业务循环,并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简表。
(二)案例比较与会计核算基础
随着学生对沙盘企业及实验规则的了解,教师开始比较沙盘企业与现实企业,分析沙盘企业保留哪些特征,由此引出“假设”的作用并可以适当介绍企业理论相关知识。随后介绍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以及复式记账。该阶段要求学生能够为沙盘企业设计会计科目体系,并用“丁”字型账户记录沙盘企业基本业务,再次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简表。
(三)手工实验与简要的会计循环
进入第三阶段,简要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会计报告构成与格式,设计和使用沙盘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数据,通过下发纸质记账凭证、会计账页、会计报表手工形式完成简要的会计循环实验,编制正式的多步式利润表和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在这三个阶段,并没有开展小组间的对抗与演练,而是使用确定的沙盘企业数据,重点在于理解会计信息生成的方法和程序,理解沙盘企业的行为规则与特征。
(四)模拟沙盘实战对抗与按企业业务流程讲解会计要素
在第四阶段,正式进行模拟沙盘竞争对抗实验,每次循环开始时由学生分组汇报、展示来争取贷款和定单,各组进行差别决策和竞争,设计自己的会计核算程序,完成一个期间的报表后,通过模拟股东大会、开展管理层评论等方式进行小组展示。总共循环为4―6个周期。
第一个循环速度较慢,按照沙盘企业的决策过程,在课堂上讲授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成果计算等涉及的主要的会计核算知识。并把核心财务比率分散在相应章节介绍,分析如何使用财务比率获得决策所需要的基本决策信息。
从第二个循环开始,强化学生汇报、演示与讨论,讲解预算的重要性、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审计的作用,要求每组学生在每个循环周期结束后综合所有小组数据写出简要的财务分析报告并进行汇报展示,评选出最优企业。在学时分配上,课堂教学主要完成小组展示、贷款订单安排、会计知识讲解,企业沙盘的推演、小组会计核算等都安排在课后借助计算机软件完成。
(五)模拟沙盘案例点评与会计知识扩展
在第五阶段,不再进行模拟沙盘竞争对抗,而是开始将前面第四阶段所形成的数据当作案例进行点评分析,让各个小组明确成功与失败的具体经验教训,清楚理解会计信息如何支持科学的决策。
更重要的是,在上述企业经营模拟沙盘4―6周期的业务循环过程中,有些复杂的会计知识没有体现,被简化省略,在该阶段需要加以补充和扩展。如借款费用预提和资本化问题、采购中的增值税问题、投资的核算问题、应收账款坏账与资产减值问题、成本计算方法设计、所得税会计问题、现金流量表等等。讲解这些复杂问题时力争使学生了解会计政策与估计的选择问题、纳税筹划思想和会计职业道德,并再次要求学生结合沙盘企业进行有的放矢式的思考和讨论。
总之,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会计核算实验的竞争性、趣味性实验,实验的侧重点在于如何理解和运用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更加适合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融合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的会计学教学也真正赋予学生会计信息使用者角色,按照企业实际业务流程讲解会计核算知识,利用竞争对抗式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会计学(第2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 周晓苏.会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您好!
我是xxxx大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专业是财务会计,我希望能到您单位做会计及其相关的工作。
大学四年,我既注重基础课的学习,又重视对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我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同时,我也有计划地抽出时间去阅读各种书刊、杂志,力求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我尽量去捕捉每一个可以锻炼的机会,与不同层次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使自己尽快地成熟。
现在我渴求能到贵单位去工作,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质的飞跃。
选择单位,工资和待遇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我更重视单位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气氛。我相信贵单位正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我很自信地向您承诺:选择我,您绝不会后悔。
此致
篇7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作为核心的价值信息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高等教育中,会计被赋予愈来愈重要的地位,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一直将会计学设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却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实际需求的现象。尽管近年来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如王耕等(2005)从自身实践中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思路,王小红(2013)以在校本科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提出了针对本科生需求的教学改革设想,其他学者(范力,2007;祝素月,2006;芳等,2009;王珍义等,2009)也都提出了较中肯的《会计学》教学改革方案,但多数文献仅从个人经验出发,对《会计学》教学改革进行主观推断,尚未出现从实际经济活动需求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为了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在山东大学教改基金的资助下,利用山东大学MBA和EMBA的资源优势,以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非会计专业毕业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调查的结果揭示了我们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观念误区以及错误做法,希望能为其他院校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二、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现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是否能满足毕业生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对会计学知识的需要。内容有会计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试图了解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与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知识需求的差距。
本次调查以MBA和EMBA学生为调查对象。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现有MBA和EMBA学生600余名,大部分为具有实际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者。调查以不记名方式填答,以保证答卷结果的真实性。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4份,样本回收率92%。调查前后,对部分学生就《会计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访谈。
三、关于会计学知识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为确定会计学知识在经营管理中是否起到实际作用,我们对如下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从《会计学》课程学习中获益的大小
选择“很大”的占42%,选择“较大”的占41%,前两者之和占83%,选择“很少”的仅占不到2%,其他选择了“一般”。可见,《会计学》教学在培养经营管理人才中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认可,《会计学》课程在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作为一门核心课程来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二)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经常遇到与会计有关的问题
5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经常遇到”,3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偶尔遇到”,只有约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从未遇到”。这意味着高达95%的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与会计有关的问题,可见具备会计知识是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三)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哪些会计问题
具体到遇到哪些实际会计问题,回答则较为分散,其中遇到较多的有“没有充分和正确使用会计信息”(25%)、“看不懂会计报表信息”(22%)、“不明白的专业术语”(19%)、“不知道计算方法”(17%)、“没有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作用”(14%)等。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管理者能够体会到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但却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说明了《会计学》教学还不能满足实际经营管理的需要。
(四)《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对企业管理者的具体帮助
学习《会计学》课程,对经营管理者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只有1%的调查对象认为该课程的学习没有太多帮助。会计学知识在如下方面对经营管理者提供了帮助:(1)学会了从会计角度认识企业管理(24%);(2)学会了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22%);(3)掌握了很多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的方法(13%);(4)了解了会计信息的特征(12%);(5)学会了会计核算方法(11%);(6)掌握了很多管理中的会计专业术语(10%);(7)为理解其他课程打下了基础(7%)。
(五)对《会计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高达94%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学》的学习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有帮助或很有帮助;更有97%的被调查者在学习MBA课程中包含的《会计学》后加强了对会计学重要性的认识;94%的被调查者认为,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会计学》课程比较重要。
四、关于对《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
对经营管理者来说,似乎并不需要了解很多的会计理论,74%的被调查者满足于对目前会计要素、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的简单讲解,只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理论的讲授深度不能满足需要。
相比之下,对于具体经济业务核算方法的讲授,有35%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增加内容;对于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有39%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应进一步学习会计报表的深层分析方法;被调查者最不满意的还是对案例分析的讲授,比例达44%的被调查者要求增加案例教学内容,61%的被调查者认为案例教学内容应占全部内容的30%-40%。会计理论远不如具体经济业务核算方法、会计报表分析实用,最受欢迎的还是具有实际背景并能给人启示的案例分析。
89%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将会计学知识与经营管理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讲授。被调查者是从经营管理需要的角度来学习会计学的,与管理无关的内容他们并不感兴趣。与此相一致的是,在回答“希望进一步了解的其他会计学知识”时,最多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管理会计,其次是成本会计,二者相加达55%,远超过选择高级财务会计的20%和会计理论的14%以及会计电算化的11%。
五、关于《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被调查者最喜欢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学生分组讨论”(43%),或“教师讲授为主、结合学生报告”(36%),单纯的教师讲授并不为学生所欢迎(仅17%的被调查者认可)。超过半数(52%)的被调查者感到每周3学时的教学安排无法满足对会计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但在目前高校提倡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增加教学时间似乎对大部分高校来说并不现实。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会计学知识的传授确实是一个难题。由于《会计学》教学普遍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只对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授也许是最好的方法,68%的被调查者认可这样的授课方式。被调查者并不欢迎脱离教材的发散式讲授,他们还是希望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最实用的知识上。85%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学》的学习难度高于其他专业课程。这给《会计学》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想教好一门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的重要课程,需要每一个任课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值得欣慰的是,近80%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会计学知识感兴趣或很感兴趣。教师的努力与学生的配合是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会计学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一定量的动手练习是必要的。遗憾的是在这么少的课时安排下开展实验教学似乎并不现实。另一个可供选择的途径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补充教学时间的不足。91%的被调查者愿意在课外完成作业或其他练习。关于考核方式,只有极少数人(7%)喜欢闭卷考试的结果并不意外,更受欢迎的考核方式是“开卷考试”(38%),或“写报告”(20%),或“根据出勤及平时成绩”(36%)。但是,作为重要的必修课,很少有教师会采用闭卷考试以外的其他方法,至多将出勤和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最终成绩。对于这种按比例计算出勤和平时成绩的做法,被调查者更倾向于采用较高的比例。
六、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教学重心的转移
会计学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组成部分:一是会计信息的提供,二是会计信息的应用。从调查结果来看,经营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重心在会计信息的应用,而非会计信息的提供(即会计核算过程),但目前高校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重心却是会计信息的提供。从大部分的《会计学》教材来看,讲解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一般只有一章,管理会计的内容只占不足四分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时间紧等原因对会计报表只是简单介绍,对管理会计更完全省略。《会计学》教学几乎就是压缩版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我们建议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重心由会计信息的提供转向会计信息的应用,会计报表分析和管理会计应占一半以上的课时。当然,这样分配课时,需要大幅度削减会计核算的内容。
(二)讲授模式的重构
如何走出课时少、内容多的困境,是长期摆在《会计学》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必须改变的一个观念是,我们不能试图按会计专业《中级财务会计》的要求讲授会计学知识。能够对各种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是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而不是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我们建议,将现有的“会计要素讲授模式”(即按会计要素内容进行讲授的方式)改为“主要业务讲授模式”,即仅对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商品销售、利润结算与分配等主要业务的核算进行讲解。
(三)案例教学的扩展
要把案例分析的比重提高到课堂讲授的三分之一以上对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在有限的课时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讲解。不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前提,案例分析只不过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而已。所以,《会计学》教学的目的毕竟是掌握一定的会计学知识,案例不过是为配合理论教学而引入的例题而已。但是,案例教学毕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不但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建议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应“作业化”,即课堂教学中案例分析比重不宜过高,每章可配合理论讲解一到两个案例,其他案例分析(每章至少一个)可作为课后作业由学生单独或小组讨论后提交报告。
篇8
【摘要】本文在分析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与设置原则,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整个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
虽然会计学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至今人们对实验教学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更无权威性的研究与规范,缺少清晰的实验教学目标与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学专业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展开讨论。
一、重新认识实验教学对会计学专业的意义
我国历来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精英教育的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根深蒂固,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对会计学的意义还需要重新认识。
首先,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自从大学扩招之后,本科教育的目标正在悄然改变。每年新招本科生数以百万计,显然其中的多数已不是凤毛麟角的天之骄子,我们的教育方针也不再是“精英”教育;而且从就业情况和未来发展来看,本科毕业生中的大多数应该是普通劳动者。因此,会计学的教育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所谓较高素质是指学生具有作为一个会计学专业技术人才所应具有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一定的创新能力。其中,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会计学尤其需要受到重视,因为会计学是一个应用学科,学生只有懂得怎么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次,从教育科学的角度看,也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无数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例如:
(一)实验加深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有助于掌握会计基础知识。
(二)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结合起来,较熟练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流程,有助于培养会计基本技能。
(三)经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初步学会在两种不同技术环境下如何完成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
(四)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此外,还能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对会计学专业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试想学生如果整天在教科书中兜圈子,难免理论脱离实际,缺少实际才干,这与大众教育的培养目标很不相符。因此,我们既没有理由轻视实验教学,也不能继续对实验教学敷衍了事,否则培养较高素质的会计专门人才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会计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虽然我国的教育方针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长期以来整个教学计划以及许多主要课程的内容设置几乎都是从理论到理论,实验被放在一个很不起眼的位置。会计学专业对实验教学普遍缺乏研究,既对实验教学缺乏认识与重视,实验设置又不太合理,主要专业课一般都没有安排实验教学。
笔者认为,现行会计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验教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例如,不少院校对社会实习缺乏严密组织,甚至放任自流,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对实习缺乏具体要求、有效指导与严格考核。
(二)实验教学设置严重不足,除了基础会计学的手工会计实验、会计电算化的会计软件或ERP应用实验之外,主干课程的教学缺少实验环节。例如财务管理介绍的许多理论与方法,未能通过实验教学加深理解和灵活应用。
(三)实验教学与课程不配套。例如,原来的主要实验集中在基础会计学与会计电算化这两门课程,其中尤其会计电算化实验涉及账务处理、成本核算、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等等许多内容,显然由于内容太多,除了账务与报表处理之外,其他内容往往不了了之,而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等需要实践的课程却没有安排实验。
(四)实验教学不规范,一些实验既缺少实验大纲,也无实验指导书,甚至不计算学分。例如,会计电算化实验一个学期40学时却不计算学分。
(五)实验教学不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计算机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领域的应用获得广泛普及,但这些课程却基本停留在手工会计的基准,既无计算机处理方法的介绍,更无计算机如何处理的实验。例如财务管理中的许多方法或模型,利用ERP或Excel等软件可以获得非常有效的解决,但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却不安排相应的实验。
理论联系实际是大学教育的一条真理,随着社会环境的急速变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显然需要重新认识,其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正视。
三、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与设置原则
实验教学的目标必须服从专业教育目标的需要。一般来说,会计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学专业各种实验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较全面的实验教学,使受教育者不仅深入领会会计学专业的基本原理、技术以及应用方法,而且学会如何从事和管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所应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会计实验体系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原则:
(一)实验内容要具有系统性,即不从单一课程而从整个专业目标出发全面考虑实验设置;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主干课程都应该设置实验,而且除了验证性实验之外,应尽可能设置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
(二)实验计划要具有规范性,即每种实验必须有明确的实验大纲,规定每个实验的学时与学分、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项目与内容、教材与参考书、考核方式等等,避免实验教学的随意性。
(三)实验手段要具有先进性,即会计实验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要设置各种手工会计实验与计算机会计实验,而且在手工会计实验中也要尽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引入手工会计模拟软件。
(四)实验设置要与课程配套。尽可能在每门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因而可以把会计电算化中的许多实验分散到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等主干课程中。
(五)校内校外实验要相结合。社会实践(如校外实习)也是一种实验,它与课程实验一样重要,两者不可偏废,当前尤其需要强调校外实习的作用,做到实习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真正收到实效。
四、对会计实验教学体系设置的初步设想
篇9
【关键词】会计学;教学改革;高校学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会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及技能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与其他信息进行整合,这就使原有的会计实验赖以存在的实验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二,从最近几年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来看,用人单位已不满足学生只会简单的借贷记账工作,要求学生除了能够熟练应对日常工作以外,还要能够根据一定的会计理论处理日常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如对会计报表的分析、财会制度的设计、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等工作。
第三,虽然会计学专业已经开设一系列实践环节的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从近几年的授课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会计实践系列课程内容没有考虑系统性和完整性;由于经费等原因,教学手段和方法没有紧跟会计环境变化而调整;由于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业务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等。
因此,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不断进行革新,因为只有通过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会计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科学设置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是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
以专业建设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以“夯实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大众化教育环境下的大学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依据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应该以“技术立校、应用为本”作为办学理念和“注重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专业建设目标,确定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包括:一是人才层次定位――是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是职业岗位定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实务工作;三是知识结构定位――在复杂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职业岗位定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四是素质能力定位――应变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须具有的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按照技术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思维”(重视研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会计学原理与实务》课程组根据这门课程作为财务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病:一是在教学内容安排的顺序上,注重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能力的培养;二是在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运用上,注重单一的课堂教学和统一性,忽视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学生的差异性;三是在课程教学内容掌握的考核上,注重知识记忆性和最后结果的测试,忽视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考核。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支撑专业培养定位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和教育理念落后于大众化教育下的教育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要求。所以,高校应将“夯实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作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
二、改进会计学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方面,由“黑板+粉笔”转变为“案例+多媒体+板书”。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加入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集声音、画面、文字等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和理解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具体的经营决策,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演算时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发挥,具有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可以达到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效果。也一定避免运用屏幕替代板书,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体,这种方式在授课时无法与学生进行交流,难以掌握教学动态,仍不能根本改变灌输式教学。
另一方面,推行财务报告导入式教学法+案例教学。
首先,在会计学课程开始时首先以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某一外贸企业主要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简单介绍会计报表的及附注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会计的目标是提供经济信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载体,让学习了解财务报告在会计学中的核心地位,理解会计与他们专业的关系。接下来介绍会计报表编制原则及理论依据,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会计理论。
其次,概述各个报表项目(即会计科目)的含义、及确认与计量。并阐述各个报表项目与会计要素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会计报表项目所表示的经济含义。
再次,给出一个企业某一期间的实际发生业务,并进行借贷复式记账后,教授学生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完成账簿的登记,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老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评,让学习深入了解会计报表的形成过程,加强对报表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最后,是会计报表分析,重点介绍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某些内容的分析,更好地满足其专业需要,提高运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三、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加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显得更为必要。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按“四段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可将实践性教学设计成以下四个环节并加以实施:
1、认知实习。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参观,了解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岗位设置情况,明确各会计岗位的岗位职责,通过观察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观看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使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认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对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鼓励学生善于从中发现问题,进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2、模拟实训。模拟实训将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利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对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通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计算成本、利润和编制会计报表,熟悉会计循环过程和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技能。重点是识别、审核和整理原始凭证,根据经济业务正确地编制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明细账和日记账,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成本核算,设置并登记总分类账,期未结账,编制会计报表,模拟实训能增强学生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
3、生产实训。为了充实学生的理论水平,在学完会计实务课程后,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由老师带队在校外实习单位进行记账业务,根据记账所提供的真实项目资料,完成会计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产实训还可以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总结自己在学校获得的专业知识和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再回升到理论阶段去加以解决,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真实的业务技能训练,促使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业务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并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有利于职业价值观的养成。
4、顶岗实习。学生到企业实际工作部门进行上岗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强化学生对会计技能的实践运用。高校应与会计师事务所、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选择那些符合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高校教学要求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高校目前当务之急应加强校企合作,拓宽社会实践教学之路,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思路。
四、以应用型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经济建设输送应用型人才是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如何正确理解“应用型”这一概念的内涵,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颇。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解为动手能力训练,把会计理解为一门“手艺”,实践教学的内容大多停留在会计操作规程、会计循环等基本技能方面,显然这是过于简单形式化的认识,它与现代会计职业的特点不相适应,尤其是无法满足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后社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我们认为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不仅体现为基本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会计准则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达成的有关会计信息生成与披露规则的一项公共契约,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会计准则赋予了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因此,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对经济业务进行职业判断就成为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会计准则、会计理论的内涵日益丰富,对会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重新确立新时期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即由过去培养被动的会计核算者转变为培养能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者,将会计教学理念由过去仅注重技能的导向转变为职业基本技能与职业判断能力兼具的“两职”导向。
总而言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改革就是逐步完善事物的过程。任何事物的改革都需要经历试点摸索、总结经验、修正完善、全面推行的过程,决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把改革看得过于简单。同时,不也能搞花架子,片面地以为修改一下教学或考核方式、课堂上讲授一点新知识、能进行出一两个新实验就自认为是改革,更不能全盘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他人的做法只能借鉴,具体怎么去做,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更深层次的问题将会逐渐显露出来,还会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就需要人们展开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以丰富和发展有实际意义的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 张培英,马海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会计之友,2008(13).
[2] 吴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会计之友,2009(21).
[3] 林志军,熊筱燕,刘明.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j]. 会计研究. 2004,(9).
篇10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当前,不少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班级多,合班上课、大班实习时常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确保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及时监督和正确评价专业教师所上的每一门课和所带的每一项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学专业具有专业理论课程涉及面宽、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复杂、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特点,为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因而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一、当前会计学专业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了多年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之后,我们发现评价活动在提高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已经变得不很明显。为此,我们从“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学评价的问题”、“教学评价的改进”三个方面,对会计学专业部分高年级学生和全部专业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教学评价的问题”这项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评价指标难以真实反映不同课程的教学质量
高校对所有专业及其所有课程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不能体现各个专业和各门课程的特点,导致评价结果不够真实,有失公平。会计学专业不同课程的理论性、难易性差别较大,不仅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要求不同,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而按照相同的评价指标去进行教学评价,经常会出现理论性强、不易理解掌握的高层次专业课程的评价结果比一般课程的评价结果要差一些,使承担这些课程的教师所付出的心血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同时,也经常出现勇挑教学重担的教师的评价结果,不如多年只承担相同教学工作的教师。许多教师认为,按现有的评价指标进行评教打分,不能全面反映出教师们的工作努力程度及其教学质量的高低,还会影响到他们接受新教学任务的积极性。
(二)注重某个教学阶段的评价,忽视整个教学过程的全面评价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以学生评教为主,再结合各级领导干部评教、督导专家评教和教研室同行评教几个方面综合开展的。这几个方面的评教一般都在教学中期前后进行,而没有对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全面的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使评教结果仅能反映教学过程的某个阶段的情况,而不能反映出整个教学工作的实际质量水平。教师们在评教重点阶段都有所防备,此时开展评教打分的结果不是真实、客观的。评教重点阶段之后,有些教师的工作热情开始下降,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常出现领导干部、督导专家、教研室同行的评教结论与学生的评价结果出现较大差异的情形。在学生评教方面,虽然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在评教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均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评教,而不是在教学活动全部结束后进行,使得教师后期的教学工作不在学生的评教范围之内。虽然有些教师的评教结果较为突出,但实际教学工作却是虎头蛇尾的,例如,不组织期末复习、答疑,甚至不严格组织期末考试等等。教学评价应该是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全面质量评价,不能忽视期末阶段,而教师们在期末阶段的勤奋工作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更大。
(三)注重理论教学的评价,忽视实践教学的评价
不少高校购置了专用的教学评价管理软件系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评价管理制度,使得评教工作逐步规范化,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会计学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评价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值得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由于有些专业实践类课程,没有列入或不能列入评教范围,例如,社会实践、专业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等等。这些实践类课程有的是由二级学院或专业教研室统一组织,有的是由多名教师共同担任的,教学评价管理软件系统还暂时难以进行这类课程的评教工作。这就导致了不少高校迟迟没有开展或只开展部分实践类课程的质量评价,有不少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严格监控,实践教学达不到质量要求,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并且造成了实践类课程所占学时的浪费,已引起了师生们的关注。
(四)注重课程教学的评价,忽视对影响教学质量重要因素的评价
影响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只注重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并不能完全揭示影响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原因所在,也不能清楚反映出任课教师的责任在哪里。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有:教学设施的配备、教师的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外校教学交流等等因素。只有加强对教学质量各影响因素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所在,才能对评价结果作出一个客观、公正的判断,才能有利于制定和采取科学的措施,确保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理论上讲,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而且还是对会计学专业办学质量的评价。但是,在实际上,学生们在评教时,只依据自己的认识,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打分,而一般不会去调查了解影响教学质量的其他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学校各级领导和督导专家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也把重点放在考评教师的工作努力程度和工作业绩上,一般不评价影响教学质量的其他因素的问题,也不对督促这些问题的解决负责。
二、解决当前会计学专业教学评价问题的对策
上述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之导向、鉴定、改进、激励、管理的功能难以得到正常地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参考了问卷“教学评价的改进”部分中的改进建议,并与部分师生和从事教学管理的领导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沟通。在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之后,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改进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一)加强全面质量控制,合理设置评价指标
会计学专业课程可分为专业课、实验课,而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不论是什么课程,当前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的。为了加强全面质量控制,在教学态度方面,应设置反映承担教学任务的积极性、开展备课工作的及时性的指标,可由教学分管领导和教研室主任进行评价打分;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设置反映案例教学、课内实验教学的指标,除学生可以评价打分外,也只有教研室主任和掌握情况的有关领导、教学督导进行评价打分;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设置反映理论前沿性、难易度,或实验复杂性、难易度的指标,主要由教学分管领导和教研室主任进行评价打分;在教学效果方面,应设置反映课程考核情况的指标,例如考试是否实行教考分离、班级平均分和及格率,并规定评分标准,主要由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进行评价打分。这样,不仅细化了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同时还明确了教学质量评价的责任制度。同时,还应按专业特点科学地设置教学质量的控制点,并用相应的指标加以考核,才能真实反映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才能真正反映出专业教师的德、能、勤、绩。这样的评价结果与学校的激励制度结合使用,才能更好地调动起专业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大专业教学设施的投入,重视对实践教学的评价
为了应对教学评价,有些专业教师借用免费软件或外校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但是,学校在会计学专业教学设施上投入的不足,不是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或者忽视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就能完全解决的。学校各级领导、督导专家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也发现了这一问题。这一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应向谁汇报应由谁来负责?还是学校经费不足暂不解决?他们也较为困惑。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会计学专业教学设施的投入,在专业实验软件购置、专业实验室建设,甚至网络资源购建方面,每年都安排较充足的预算资金,在需要时可以立即投入。但是,也存在不少高校对专业教师提出的购建要求,常常不能及时满足,甚至一拖了之。长期以往,教师们就不会再提这方面的要求了。也许现有的各项评价指标都显示在良好以上,而实际上可能有些应开设的课程、实验就没有列入学生的培养计划,或者被其他课程、实验所代替,已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学校各级领导和督导专家也应对专业教学设施的保障情况进行评估,进而进一步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对实践教学评价中发现的严重问题,应及时汇报给学校主要领导,以便其制定决策,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管理。
(三)重视对教师业务学习的评价,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一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各个高校都很重视专业教师的业务学习。但在当前人才流动性大的形势下,各个高校在教师业务学习方面都不能轻易地投入经费,而只好拉开不同岗位的工资差异,由教师个人去努力争取。如何让一个硕士师资成为博士师资、博士后师资,不少高校并不照顾而是事后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发生的费用常常不能及时报销,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就须经历这样一个艰辛的过程。而日常的外出学习或参加研讨活动,也不是每位教师每年都有这样的机会,一是学校有教学任务需要按时开展,二是学校规定的出外补贴标准常常不够开支。尽管如此,督促教师们开展日常的业务学习还是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学校二级学院或教研室制定学习计划并组织开展,专业教师自行申报学习任务自行开展。不管是哪种学习方式,业务学习必须落到实处,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够长久保持。会计学专业知识更新很快,从教学内容是否更新、教案讲稿是否更新、实验软件是否更新,甚至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是否更新,都能反映出专业教师的业务学习实际状况。因此,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加强对专业教师业务学习情况的评估,以督促专业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四)重视对教研活动的评价,促进教学经验与方法的交流
教研室是基层的教学管理单位,在教学工作的安排与组织、教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教学工作的总结与提高等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教研室开展的集体备课活动、同行听课活动、试题库建设活动、流水阅卷活动、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订活动等等,都与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每位教师的参与情况,都对专业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繁重,每日都在忙于这些工作,特别需要教研室这个平台来开展专业教学方面的学习与交流。若缺少了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各位教师的工作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教学质量常常参差不齐。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均能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而专业知识不足、教学经验缺乏的青年教师,教学工作多半开展得不尽如人意。教研活动可以为新、老教师间的传、帮、带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平台,使新的专业知识得到交流、好的教学经验得到推广,教学工作的协同性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重视对校际交流的评价,提升专业的办学水平
与其他院校交流,能发现学校自身专业教学上的不足,并能及时地学习其他院校好的教学管理措施与方法。仅仅从教学评价指标的设置、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入手,由各级领导、督导专家、教研室同行、学生等方面按照评价指标的字面含义直接予以评价打分,即使有高的指标分值也未必有真正高的教学质量。只有与其他院校的专业教学相比较,才能真正清楚本校专业教学质量的优劣,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方法,真正了解教学设施投入的作用,了解到教师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当前,校际交流与合作常常在校级层面上进行,而专业教学与教研室层面上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则比较少,没有形成惯例。教研室一般没有专门经费支持这方面活动的开展,或者是为了节约有限的经费,较少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日常工作计划也较少作具体的安排。长期以往,教研活动常常是闭门造车,专业教学质量得不到明显的改善,专业办学水平得不到实质上的提高。因此,还应加强对专业层面上的校际交流与合作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其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