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1 20:3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素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素描在大学四年的艺术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既是对前两年造型基础的总结,又为以后的专业设计起着一个铺垫作用。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各大美术院校的重视。要让一个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素描,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有教得科学,学得科学,才会有好的结果。教学方法不仅直接影响素描教学的效果,也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全部艺术实践。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技能
素描大师德加曾经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意思就是说素描不只是表现形体,更重要的是表现对形体的看法与理解,这给了广大学生以重要启示:不单单注意如何去画,而且必须先解决观察方法的问题。
写实素描是我国造型基础练习的主体,因此尊重具体对象,使主观与客观统一,是素描教学的基本原则。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加以理解,艺术地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抽象形式的训练是基础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面,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抽象与具象的训练相辅相成,写实练习的目的不只在于“应物象形”,而要透过真实外观的再现,掌握规律,发现抽象结构如何合乎形式美的规律。从这点来说,写实的造型训练也是引导学生自觉地研究抽象形式规律的途径。
素描学习是一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认识能力、表现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能力,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来源于客观物象,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和处
理画面。
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整体观察力
造型是素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造型似是而非在初学者中是最普遍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在素描训练中,应当要求学生不要迁就造型的错误,那种将错就错的态度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在素描训练中常犯抓形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达物象特征的缺陷,这对学生是非常有害的。
整体是素描教学的基本原则。所谓整体,就是要注意艺术直觉与基本技法的统一。它既体现在作画过程的始与终,又体现在素描教学的全过程,是否整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高低。对每一课题的训练,应把“整体”摆在研究造型法则的首位。把握整体是揭示对象物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克服认识偏颇的关键。在素描教学的程序上也要体现服从整体的原则。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是素描训练的基本程序。即从整体出发,先画整体后画局部,最后又回到整体。也就是说要注意先画整体后画局部,首先把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画,而不是一个物体一个物体地画,更不是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画。当画到局部时不仅要注意局部关系,而且也要注意到整体的效果,画局部实质也是画整体。
所以,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到整体关系,“整体-局部-整体”多次反复,一次比一次更整体,最后塑造出一个高度概括、完整的艺术形象。
三、培养学生写生、临摹、默写的能力
笔者认为在素描教学中,写生、临摹、默写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第一,写生能力。写生通常指对着实物作画的慢写和速写。写生强调观察、体验、分析、研究自然对象,认识并掌握它们的造型规律。如何将眼中所见的现实事物转换成美术的本体样式,转换成绘画的造型语言,或者转化为设计的视觉语言,写生是素描基础训练的主要方式。
第二,临摹能力。临摹是照着别人的作品画。临摹对学生有两点益处:一是向前人的作品学习,以取得写生方法的借鉴;二是练习造型,熟悉造型规律,提高造型能力。要注意针对性,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每个学习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临摹时应注意作品的整体效果,领会原作的真情实意及绘制过程,抓住重点。临摹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中造型观念的理解、认识与学习,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与艺术表现。
篇2
关键词:素描教学思维观察方法整体性表现能力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我们无论进行几何体、头像训练还是石膏训练,无非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方法、造型能力、表现技巧、空间想象力、审美等方面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遵循从简 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多阅读、观摩中外古今的艺术作品,提高审美意识和修养,并以此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素描课教学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素描课中思维的训练
通过素描训练不仅是打好学生的造型基础,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绘画的思维能力,从艺术教学角度看,绘画素质的培养比单一的绘画技术训练更为重要,这主要表现在脑与手之间的配合,缺少理性分析认识,观察与思维的脱节,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这是被动式的表现物象。要艺术地塑造自然物体,概括与深入地表现对象,这就需要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将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能力及良好素质从学生的潜能中挖掘出来,使之激活并加以培养,引导学生去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思维方式达而到教学目的。在指导学生作画的思维方式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使他们能较快地运用辨证的思维方式去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指导他们的绘画行为。多年的实践表明,要使学生打好素描造型基础,必须使他们明白勤于思索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的重要性,能不断开发悟性。培养形象思维与联想能力,使他们掌握了认识、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良好的艺术素养。
2 观察方法的培养
作为绘画的基础训练,培养对自然物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认识方法要比单纯重视表现技巧更为重要,即没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就无从谈所谓的表现技法,只有在正确认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当两着之间的关系达到统一时, 才能准确、生动地去表现对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素描因素分析法、移位组合教学法,能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即“四看”,是整体地看、立体地看、理解地看、比较地看。传统素描教学要求学生尽量用块面的方法去观察理解对象,其结果学生的画面形式也就跟着观察而变化了,让学生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关系,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接着我们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与已知基本概念相互联系,他们原有的思维意识空间也就开拓了。从而达到对物象深刻而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培养学生在观察上的主观能动性。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的新的教学尝试,要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又要有对比、变化 。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写生,这就比较的被动。因此,我采用随意摆置一组石膏几何模型或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进行重新移位和组合,组合成新的形体的练习能进一步加深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学生根据思维中形成的结构的意象,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强烈的情感。学生在对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的研究探索中,进行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也培养他们规律的认识客观事物的习惯,对事物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
3 整体性的培养
整体性是画面表现的灵魂,是一种对全局的把握,不同的表现思想,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作画手法,有着不同的整体要求和不同的整体标准。这种对整体的要求和标准是对艺术规律的一种认同和理解,他要求作画者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按照某种整体的要求去整体地观察,整体地认识,整体地表现。其目的在于协调总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把重点部分与次要部分作出合理的安排,对虚与实作出合理的处理,对各种造型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整体的意义在于作画的过程得以合理的控制,还在于作画过程中对感觉作出合理的调整。素描中的整体表现是达到强化整体观念符合艺术规律的训练方法。它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按着一定的方法步骤,必须从整体的思想观念去观察、认识、理解,才能从比较中发现它们的差别。它意味着作画的每一步骤、阶段、画面上的关系都有着有机的联系,存在着相对完整性。表现方法实质是作画者的观察感受与思维方式的“外化”,整体表现是“整体观察”的结果。在素描训练中以“三看九比”等解释整体观察。视觉审美贯穿于素描表现的始终,绘画的视觉美感,要进一步提高到绘画语言的感悟与自觉运用于围绕画面整体结构来进行。
篇3
[关键词]素描 临摹 写生
[中图分类号]J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207-01
素描是一种单色画的总称,是研究一切造型本质的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素描在美术学科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各大专业美术院校,都把素描训练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本文试将美术教育的目的与素描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一、临摹与速写
临摹即是照着别人的作品去描画。临摹的过程是从平面到平面,为此,对于绘画的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素描作品临摹的题材相当广泛,大致可分为静物、人物、动物、风景等。通过一定数量的临摹,可从不同的作品中学到多种表现技法,积累绘画经验。自古以来,许多大师都临摹过前人的大量优秀作品,如达?芬奇曾经说过:“画家应当通过摹写出自名家手笔的素描来训练自己的手”。临摹并不是简单地照着别人的作品一张张地去描绘,最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训练。古人讲究“道术”,这很适用于素描临摹的训练。素描临摹的“道术”分为两个层面:在临摹的过程中,既要仔细体会画家的心境,又要认真学习画家的绘画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形似与神似的完美统一,做到形神兼备。
速写是素描的一种简单形式,在最短时间内,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工具,用高度概括的形式语言来表现客观世界速写对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有很大帮助。首先,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可能要涉及很多学科,如美学、构图学、透视学等,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素描的本质,那就是造型,无论是具象造型还是抽象造型,都是绘画的最基本语言。速写即是用最简捷的方式来准确表现物象,这也是素描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其次,速写帮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画始于正确的看,只有看得对才能画得对。不少学生画素描,看哪,画哪,顾此失彼,结果是陷入众多的局部当中而不能自拔。这就是在素描训练的过程中缺少速写的辅助训练。速写即是通过用整体的观察方法,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和形体比例关系(这也是观者对物象的最初感受),来培养学生对画面的掌控力。最后,通过速写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对线条的运用。线条的类型分为很多种:如直线与曲线,粗线与细线,长线与短线,连接线与断线,重线与轻线等,这些都是素描的最基本手段。如:画家包罗?荷加斯常用概括且多变的线条,去处理纷繁复杂的场景。在他的速写作品中使观者能深深感到线条的美感和韵律。
二、写生
素描写生是直接对真实客观物象进行的一种描绘,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从三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一种转换,比临摹难于掌握。素描写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绘画的主动性,在素描写生的过程中,画者并不是被动地跟着客观物象走,而是要能动地运用各种绘画语言、表现技法去组织画面,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可以说,每一次素描写生都是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素描写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几何形体写生
几何形体写生以简单的造型,清晰的明暗,洁白的质感成为素描写生中基础的基础。早在19世纪,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保罗?塞尚提出,画家应在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面前把握其主动性,深入观察物体内部的运动结构,掌握造型的基本原理。这是一种化繁为简的能力,即以理性的思维方式、抽象的绘画语言表现具象的客观世界,使画家掌握了绘画的主动权。简单几何形体大致可分为: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通过几何形体的写生训练,学生至少要具备三方面能力:首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画,摆脱“看形不画形”的误区。作画时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从形体结构出发,并熟练掌握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素描中的三大面、五大调)。其次,通过单个几何形体训练,使学生认识到结构是形体的骨架,具备造型的基本塑造能力。最后,通过多个几何形体训练,使学生掌握形体与形体间的空间结构,做到绘画时能从关系着手,加强对画面的整体驾驭能力。
(二)静物写生
素描从不同的角度可划分为:研究性素描与表现性素描、结构素描与全因素素描。静物写生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正式静物写生前,有必要加强一下结构素描训练。结构素描基本上抛开光源与色调对物象的影响,强调物象的形体结构与绘画语言自身的重要性。经过相当数量的结构素描训练,以便学生在面对复杂静物时,能具备一定解构能力。静物写生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很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1)让学生参与到静物的设计当中,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观与创造力。静物的摆放很有讲究,可从构图学的角度渗透一些美术基础知识。(2)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不同肌理的静物写生训练,能自如地运用各种表现技法去塑造玻璃杯、陶瓷罐、白钢水壶等,并从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3)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解决学习素描的一个难点,养成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返回整体的绘画习惯。(4)掌握画面组织的基本原理。如:画面中的主、次关系;色调与情感;比例与分割关系;对比与统一的关系;均衡与对称;节奏与韵律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几幅静物素描作业能办到的,要遵循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小珩.美术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吴猛,赵正明.透视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3]吕洪仁.石膏写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篇4
关键词:早期素描教学引进传播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素描教学发端于20世纪初,即1906年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的素描课。而我们对美术教育史进行全面考察就会发现,其实素描教学早在19世纪中期就由传教士带入。所以,对素描教学的全面考察,应该从19世纪中期开始。据此观点,那么素描作为西方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引入中国,已经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在这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发端期和发展期。发端期也就是中国素描教学的早期。
中国早期素描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对素描教学的引进与传播。在中国,素描教学的引进经历了被动接受和主动引进两个阶段。而本文所指素描教学的引进与传播,是素描作为西式美术的重要内容之一被引入中国,使中国从无到有,从不认识到认识的这样一个过程,属于狭义的引进。因为从广义上来说,素描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它进入中国的那天起,其引进的性质就一直存在。“素描引进中国的历史,是一个逐步学习、领会、研究它的历史。……迄今为止,这个历史远远没有完结。”(靳尚谊、詹建俊、戴士和《素描谈》,吉林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序1)这也就是说,从广义上去理解,素描引进具有长期性。
一.被动接受期
近代西方美术是欧洲传教士用来作为传布天主教的宣传工具和手段而带入中国的。1852年,西班牙辅理修士范廷佐于上海徐家汇创办了一所教授绘画和雕塑的美术学校,这是中国最早的传授西画的学校,素描和雕塑教师就由范廷佐亲自担任。中国最早的素描教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1864年,这所学校并入上海天主教会的土山湾孤儿院。是土山湾孤儿院的一个附属美术工场,称土山湾画馆。它是素描引入中国并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机构。传播对象是十三岁至十九岁的孤儿。就整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人对素描的学习是非自觉的,具有被动接受的性质,因此将这一时期称为被动接受期。
土山湾画馆“在孤儿院开办时已初具雏形,最初是画圣像,以后分铅笔画、水彩画、油画等部门。”(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344页)“铅笔画”,亦即素描。由此可见,素描教学已成为土山湾画馆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此事业发展的基础,正是‘铅笔画、水彩画、油画等部门’的西画传习。”(徐悲鸿《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1943年3月15日《时事新报》)在素描教学方面,有专门的教材《铅笔习画帖》。从其教材的范图可以看出,其表现形式有着明显的西方写实素描的风格,即注重人物动态、形体结构、体积空间等的准确表达,造型洗练概括。
土山湾画馆作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347页),其宗旨是培养宗教宣传的绘画和雕塑人才,但实际上也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美术专业人才。如周湘、张聿光、徐咏青、丁悚、杭a英、张充仁等。这些人进入社会之后,又纷纷创办美术学校,从事美术教育,传播西方美术。如周湘在1911年创办中西图画函授学堂(又先后更名为布景画传习所、上海油画院、中华美术专门学校)。张聿光于1912年参与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上海美专)的创建工作。
从19世纪中期素描的被动引进,到20世纪初,随着土山湾画馆的美术人才走入社会,从事西方美术传习,素描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传播。素描教学的被动引进与接受只是局部现象,其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但它作为一种西方文化现象出现在中国国土上,并在一个特殊的场所――“孤儿院”进行传播,对中国人学习西式素描具有某种开先河的启蒙意义。
二. 主动引进期
素描教学的主动引进,其基本动因是清末先进的知识分子层对封建政治的不满和对传统文化的盲从心理开始动摇,进而向西方寻求真理以图救国革新。将素描教学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任务,主要是靠一批留学海外的学生完成。19世纪后期,海外留学生中已有人开始学习美术专业。据目前所知的材料,第一人是1887年先赴美国后转英国学习油画的李铁夫。而世纪之交最早赴海外学习美术的是周湘(1898年留学法国),他始学于法国,后学于比利时、瑞士等国。1903年,高剑父留学日本,先学油画,后习日本画和制版印刷术。1904年,李毅士赴英国半工半读,自习西画,三年后入格拉斯拉哥美术学院。1905年,李叔同赴日本,次年入东京上野美术学院学习油画。这是中国早期留学海外,主动接受西方美术教育的一批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学成回国后(李铁夫回国较晚,为1930年,其余均为1920年代前),或开办美术学校,或从事美术教育,把西画(主要是油画,当然也包括素描和水彩画等)从国外引入中国,从而开创了素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引进的新篇章。
中国早期的素描教学,主要出现在师范学校和美术专门学校里。“1906年南京两江师范学堂设立图画手工科,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之先河。主要课程有西洋画:铅笔画、木炭画、水彩画和油画,……”“当时西画教学模式多以日本为榜样,沿袭以临摹为主的西画教学框架。”(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19页)1912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私立美术专门学校,由当时尚未留过洋的刘海粟任校长。刘海粟作为最初一批打破艺术旧秩序的代表之一,他的革命性主张在上海美专的素描课教学中有着较充分的体现。他于1914年在课堂上采用模特进行人体教学并举办人体写生展览,“模特风波”由此产生。在这场以刘海粟为首的进步力量与以军阀为代表的守旧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刘海粟赢得了超越美术界的名声。他所确立的人体素描在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也是有目共睹的贡献。上海美专的素描教学,“从留下的当时少部分习作资料看,是一种讲究明暗、不画背景、结合着线面作表现的素描形式,这些作品尚存在早期素描中普遍产生的结构不甚严谨形体比较硬化的痕迹。”(黄珂《素描概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86页)
这批留学海外的美术学子,留学时间集中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至20世纪30年代。他们归国后大多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将西画通过学校美术教育这一主要平台传播出去,使素描教学的种子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直至茁壮成长。
篇5
一、提高认识,运用科学理论把握儿童素描教学
儿童素描是指9岁左右的儿童所从事的素描造型艺术活动。在这个问题上往往有一些人会产生素描是成人画,儿童没有立体概念和空间知觉是不宜学的偏见。
从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来看,9岁儿童的脑重量可达1340克(接近成人的平均脑重1400克),额叶显著增大,兴奋和抑制的机能都有了进一步的增强;观察能力方面能实现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但是观察时还不能把主次东西区分开来,大小比例的掌握也不够精确;思维能力方面,能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从以上儿童心理学理论来看,此时的儿童完全具备了学习素描的条件,正是从儿童画向成人画过渡,奠定良好的造型艺术基础,培养儿童思维方法和能力的极好时机。同时,要用科学理论把握儿童素描教学,要区别于成人素描教学。
二、独辟蹊径,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儿童素描教学
如果教学方法得当,中高年级转折期将是儿童掌握素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最好时机,素描在小学主要通过铅笔画的形式表现,铅笔画比较简便,最易入门,首先,它工具简便、便于携带。其次,它的表现比较丰富,可以画出各种物体的真实感觉。铅笔画就是学习素描最重要、最有益、最方便的形式,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最好接受的画种。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素描教学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求新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打破常规,努力创新,做到“三结合”:
(1)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改革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从儿童的兴趣爱好出发,改变石膏几何体、坛坛罐罐一画到底的教学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玩具和模型这些儿童喜爱的、熟悉的物象。让儿童饶有兴趣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2)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不局限于室内教学,经常组织儿童到大自然中去画风景
(3)静止于运动相结合。大胆指导儿童画动物、人物,从静止的逐步过渡到动态的
这种由单一到多样的教学内容,使儿童在素描学习过程中先易后难、 先静后动,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从而引起儿童学习素描的极大兴趣。
2、教学形式求变
变是一种变革,其核心是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的改变。
利用儿童在学习儿童画的过程中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各种线的运用这一优势,在教学中把握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原则,摈弃以明暗画法为主的教学形式,把重点放在训练儿童把儿童画中无序的、杂乱的线改变为儿童素描中有序的、严谨的表现结构的线。不断提高儿童对线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智能的发展、知识面的扩大,逐步使儿童能理解各种物象的形体、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初步掌握物象的透视关系及其三度空间的相互关系、熟练运用线、面造型。
3、教学方法求奇
奇并非奇想,而是走出一条适合儿童素描教学的新路。
观察准确:运用“三步观察法”。首先从整体看,从大处看,看全貌,即看整体的基本型和比例。其次,深入看,从各部分深入来回看,看特征,即看各部分的关系。再次,综合看,从全局出发看关系,即各部分之间的、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儿童正确的观察方法。做“到学画先学看”。
(1)复述清楚:在教学中不断训练儿童把对对象的整体认识,从视觉形象的角度复述一遍,一般可采取老师启发、学生复述、一人复述、众人补充,学生复述老师归纳等方法。
(2)作画有方:具体的做法就是以“小、快、多”为主。小---让儿童围绕对象从多个角度把对象画出来,开始要求构图小一些,一般在一张八开纸上画四幅。快---就是速度快一些,每幅习作一般控制在半小时以内,速度快的好处是:注意力集中于对象,提高作画效率和质量。数量多的好处是:积累一定的数量,从而提高作品的质量。
篇6
值得注意的是,求艺时,学生对素描的理解往往是认识偏颇,观念滞后,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囿于一人或一种风格,没有做到“朝三暮四”。当今的美术高考,多数高校对于求艺者的要求是明暗素描,考察其写实能力。高考的应试教育可能也是造成素描语言单一,风格陈旧的症结之一。面临这种状况,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需借助历代素描大师的作品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读”那些经典的,不同样式的素描,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眼球,启发学生的思维,灌输大师的艺术理念。明确“读”的涵义,一方面了解大师素描的构图美,线条美,形式美等。在精“读”中,要体味大师的线条的运用,领悟线条的美;品味大师的气息,体会大师如何以画面的虚实、强弱等来构成自己的独特气质。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素描艺术不仅仅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的样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力求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明晰素描所传达的内涵,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去领悟画家的艺术趣味,审美取向及个人气质。因趣味、气质和审美取向的差异,才成就了如米勒的质朴,荷尔拜因的严谨,珂勒惠支的悲壮等各式的艺术风貌和不同的艺术个性。
重直觉,以达观念
直觉是艺术家创作感受中最难得的一部分,它关乎艺术家个性的彰显,对其直觉的准确捕捉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在素描教学中,没有认识直觉的重要性,会导致学生的课堂作业出现千人一面式的雷同,就是开篇提到的以写实为主的“精雕细琢为最”的不良后果。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产生鲜活的亮点,如何才能做到让观者耳目一新呢?
一方面,启发学生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所表现的客体,感受客观物象,这一环节相当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客观物象给予他们最直观的感受,敏锐地捕捉到他们自己的直觉,可以给作品带来鲜活度,进而产生亮点。捕捉到直觉后,还必须将直觉转化为纸上的形象,继而形成观念。这就要求学生对于素描的技能有较为熟练的掌握,如何运用点线面来构成画面,这需要技巧上的加强。但需明确,虽重技巧,并不为唯技巧独尊。贾科梅蒂注重直觉,强调新感受,他的作品都在涂抹捣毁中重塑,他说“哪怕是每天修改、抹掉……以为我已获得从未有过的新感受”。
另一方面,形象就是观念。素描不是为了完美的记录对象,而是要传达画者的观念。可以说,画家笔下的形象就是画者的观念,历代大师的作品都传达了其个人的艺术观念。以塞尚最为突出,他以平面几何形观念引发了对几何形体的自觉追求。总之,素描不仅是客观物象的再现,其中有画者的情感因素,画家个人观念和情感都在作品中有所传达。直觉的敏锐的捕捉再现,正确的艺术观念的确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接受新的艺术观念,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艺术理念,并有助于自己的素描写生和创作。
注重个性培养
现当代艺术思潮更迭不断,素描也以个性风格的张扬为准则。高师素描教学应该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彰显学生的个性,鼓励艺术手法的多样性。我们高师素描素描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化语言及独特风格的培养。因每个学生修养不同,着眼点不同及个人趣味、品味的不同,他们反映在作品上的内容也会有所出入,因人而异。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的直觉,以个人的审美品味来营造画面,传达出自己异于他人的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素描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体现个性呢?国外艺术大师安格尔、丢勒、克里姆特及马蒂斯等都是以线造型的,但他们用线构筑起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凸显了其作品的风格的不同。安格尔的线优美、恬静,他强调:“线条——这就是素描,这就是一切”[2]席勒的线略带神经质,克里姆特唯美……同是用线,但传达出来的气质是极具差异性的。以克里姆特和希勒师徒为例,前者作品唯美,以装饰性素描来传达自己的气质与个性。后者作品中用略带神经质的线条造就了他独特的个性特质,他借精神病的人来传达他的艺术感受,抒写他的主观世界。
篇7
我借鉴了多位美术教育家的教学经验,加上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心得和体会,以下就素描基础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策略以供交流。
一、还学生主体地位,唤起学生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树立学习素描的兴趣和信心。在教学初期,我经常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欣赏课,分析和欣赏一些大师的素描作品,激发学生对素描艺术的喜爱,逐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科学观察,规范训练
在教学之初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规范的训练。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之后更应该严格要求,避免好高骛远、轻视基础而导致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结果。
1.科学观察
所谓严格教学要求主要指科学的观察方法。科学的观察方法包括整体观察和比较观察。①整体地观察对象是为了能够确定整组物体的结构关系,明确各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看似简单,实践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其原因就是未认识到整体观察的重要性。素描教学的任务特点要求作画时必须严谨,必须时刻提醒学生整体观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②比较观察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树立绘画就是画关系的理念。任何一个关系都是依靠比较来发现的。如物体的大小比例要比较观察才能发现,实践中强调使用辅助点和水平辅助线、垂直辅助线协助比较观察。再如明暗层次的比较观察,单个物体的比较与不同物体之间的比较相结合,远近物体比较与重叠物体比较相结合,在比较中掌握丰富的明暗层次,最后综合虚实、强弱关系比较观察进行起形。
2.规范训练
规范训练是指作画步骤的规范。严格的观察方法决定了作画的步骤也应该是整体作画,在起形阶段和深入阶段都应该反复比较,做好整体到局部、局部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规范掌控,才能成竹在胸、整体推进。因此在高中素描基础教学中,重视素描几何形体、素描静物两个基础中的基础,要特别规范训练。通过临摹和写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多样丰富的表现能力,并为以后的素描石膏头像、素描人头像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至关重要!
石膏几何体具有标准化、比例化的特点,在教学中便于学生的观察和表现,也便于老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这一阶段的学习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及空间透视原理,几何形体极度概括性在复杂物体上的反映。
篇8
关键词: 设计素描 包豪斯 理解误区 教学思路
设计素描自包豪斯以来长足发展,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但现今仍然有很多人存在理解的误区,本文尝试从一些角度作探讨。
一、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的区别
素描主要是指用极其简约的手法去表现事物的艺术形式,因为它去除了很多物质的外在,只剩下纯粹的形式感本身,所以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又是其他艺术门类的基础。宽泛意义上的素描是训练人们基本的造型能力,而设计素描是服务于设计的,它是设计理念的外在强化,是设计作品的初稿,更倾向于服务于设计本身。
二、设计素描的起源
虽然迄今为止,设计素描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后现代设计素描作为系统艺术教学学科是从包豪斯开始的,因为包豪斯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设计教育的学校,培养了像康定斯基、约翰内斯・伊顿、克利等大师。他们的教育理念对现代设计教育和艺术教育都巨大的影响。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1888―1967)是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位系统地创造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人,是包豪斯预科基础课程的第一位主持人。在基础课程中,他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对形态、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与体验,包括平面与立体形式的探讨与理解;二是通过对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形式构成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两个方面的规律,逐步使学生对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发展的敏感性。
表现主义画家克利(PaulK lee,1897―1940)与抽象绘画开拓者康定斯基(Vassily Kandinsky,1897―1944)也是包豪斯最有影响力的成员,他们对完善学院的教育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克利的理论知识丰富,是现代艺术中敏感性极强的人。他所关注的不是抽象与具象的分野,而是如何把所有元素从统一规范中解放出来,分解、组合、重建,构成多声部的整体,通过动态平衡,造就永恒的和谐,使之接近创造的核心。克利的“自然现象的分析”“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这几门课程,从造型的作用说起,论述自然与物理、数学的关系,以及与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他尽量把理论简单化、明确化,注重形式的分析,并善于将元素进行组合研究,强调感觉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
康定斯基是一位伟大的表现主义大师,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他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形体理论开始,然后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其关于点、线、面的论述在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平面构成的先声。
由此可见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设计素描也是作为其基础设计教育课程而开设的。
三、教学思路的探讨
(一)思维拓展训练
这个训练主要是打开学生的定向思维和长期接受的契氏艺术教育体系的约束,在学生的固有思维中素描应从线条开始练起,逐渐到几何体到静物再到人像的教学顺序才是科学的正确的。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顺序对学生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提高是有益的,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们的思维训练课题是:(1)发散性思维培养,由一物开始展开想象,凡与此相关的形象都纳入到思考的范畴中,例如“夏天”跟它相关的有海浪、沙滩、冰激凌、西瓜等。然后筛选最与之相关形象进行画面组织和穿插。(2)分析与综合,对具体的命题进行拆解分析,然后得出相应的画面结构组织方法,这个思维方式相对于发散性思维更具备线性逻辑性特点,也同时更为深刻。例如“破茧而出”这样的设计素描的命题,学生拿到手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于这个命题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把“茧”理解成一种束缚,或者一种桎梏。“破”可以理解为挣脱和解放的象征意味。由此可以这样理解:代表一种人性的解放,代表一种新的人文关怀。(3)对于联想,有句广告词说得好: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么样?显然,没有思维,人就会失去创新力。由此衍生出用沙漏代表时间、用青花瓷等代表中国元素等创意。
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设计素描的相应程度,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法的训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解构与重建
我们可以举个生动的例子来比喻这个训练方法。在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避免不了由盛转衰的过程,而当一个朝代走向没落的时候,就说明这个朝代的上层建筑已经不适应经济基础,这必然会导致上层建筑体系的瓦解和变革,而这些解体后的上层建筑又会按照新的体系要求组成一个新的朝代,以适应变幻的经济体。
那么在造型领域,解构和重建可以这样解释:打散原有的造型,可以通过一定的切割方法进行解体,然后根据造型构图规律进行重新组合成新的体面关系,形成新的形体。这里以最为简单的立方体为例:第一,可以让学生切四刀,然后把它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成一个全新的形体,要注意空间布局和形体穿插的有序性;第二,可以给学生几个组织好秩序的立方体,让他们打散这些固有秩序,进行重组设计。这个练习能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三)象征喻手法的使用
很多设计素描的创作认为象征喻手法是最适合表现设计素描深度的一种形式。这种手法更为隐晦和婉约,它的深意往往隐藏于其所选取的象征性符号中,举个例子,以某种形式来表现后现代城市特征的东西,可以用城市中那些盘亘复杂的下水管道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可以用年轮来表现时间的荏苒,等等。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让学生搜集与此相关的符号,是有一定益处的。
(四)置换手法的运用
所谓置换手法是指在表现方法中采用异质同构、同质异构的基本方法进行基本的创作。这种置换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甚至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物质置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充满各种矛盾和哲学意味。比方说我们把人像的一半换成石膏,人体肌肉组织的质感特征和石膏的质感形成明显的对比,画面视觉效果强烈,同时也在隐喻人在自然力前是如此的脆弱。这在常规素描训练中是不允许的。
(五)超现实主义的指导意义
首先要让学生对超现实主义有所了解,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艺术界。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的思潮对设计素描的指导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它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的思觉惯性,强调人意识层面中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在平时课题训练中加强这种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是有益的。
(六)形态空间的再认知
篇9
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来感知和把握物象的方式,一个以单色为特点的画种,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通常将它与“彩画”相区别,彩画作品中表现的是彩色物象,而素描却是要将彩色物象描绘成一种单色物象。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个基础科目,绝大部分学习美术的学生,都是从学习素描开始的。
早期的素描教学,是在古代的一些绘画作坊里,师傅教徒弟如何把握对象在形态方面的特征。这个时期的素描是以线为主的,不太追求厚实的体积感。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出现了促进艺术交流的“美术家协会”、展示美术作品的“艺术沙龙”和培养美术人才的“美术学院”,素描的教学体系也日臻成熟,并或多或少地延续至今。我国的素描教学起步较晚,是由以徐悲鸿、刘海粟为代表的美术先驱们引进并发展起来的。
从绘画风格方面来讲,素描分为写实素描和写意素描。写实素描尊重客观实体的特征。写意素描则强调画家本人的主观感受和想法。从表现手法方面讲,素描分为以结构为主的素描和以明暗为主的素描。
素描是绘画艺术造型语言的基础,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绘画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因而,对造型的基础训练来讲,素描可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素描是绘画领域中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样式,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写实素描帮助解决造型艺术中诸多最为基本的问题,告诉人们如何画出所看到的东西,也可告诉人们如何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感人的画面。
如何使没有素描基础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素描的基本造型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是职业院校素描教师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素描的教学体系在几百年前就已成熟,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为代表的大批画家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能画出非常好的素描来。但当代的学生在学习素描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文化课压力,不能全力以赴;许多学校处于偏远的乡镇,学生很难看到一些好的美术作品。因此,找到一套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已成为美术教师的当务之急。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课,其教学的路线很明确:我们培养的不是“画家”,而是具备一定造型能力与艺术鉴赏力的设计人员。在短短的一两个学期教学中,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绘画人才。因此在练习的安排上,一般都是从结构素描到明暗素描,中间穿插一些专项训练,以加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造型意识;课程的设置应循序渐进,一般都是从石膏几何体到静物,再到石膏人像和人像。为了加强学生对造型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许多教师会对这些教学项目做一些反复性的安排。当学生的素描技能达到一定的层次时,有些学校还会开设设计素描,完成由写实素描向创意素描的拓展。就素描训练的形式而言,主要有教师的讲授、示范、提问和讨论,学生的临摹、写生和默写等。
每次上课时,教师应先讲课,再做示范,接着让学生练习,然后讲评作业,结束练习时作出总结。
笔者在长期的素描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1)课程设置过于呆板,缺乏反复或穿插。长时间地练习同一类课题,学生对被描绘对象丧失新鲜感,学习热情受到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过于“坚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总以为学生必须过了某一关才能进入后面的课题。
2)缺乏较为严肃的课堂秩序。素描教学不同于文化基础课,不是集中在教室有秩序地上课,而是在画室分组围绕课题进行练习,或集中进行讲评。授课教师也大都认为练习的过程不应该过于压抑和约束。其实学生还只是一些孩子(中职或高职刚入学的新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并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需要教师有效地进行约束。
3)学生学习素描缺乏足够的热情。其主要原因有:一部分学习学习素描不是出于浓厚的兴趣,而是为了完成学业,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一部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来自卡通画或水墨画,而教师却让他们长期画几何体、静物、石膏等,这使得他们的兴致全无,不能把精力集中到课题上;沉重的文化课负担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4)不能持续、长期坚持练习。职业院校开设的素描课不连贯,往往每周3次课,每次1.5小时,开设一至二个学期,不能集中时间、长时间练习,知识积累零散,长期作业较难展开。
如何克服以上问题,并卓有成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调整心态,积极教学。教师应将素描教学当成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展望艺术人生的过程。对素描学习而言,大家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应该更注重自己的综合能力的提升,要能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教师和学生要调整好教、学时的心态,脚踏实地、不骄不躁地走好每一步。
2)按照“规律”进行教学。这里的“规律”是指学习素描的步骤及要求。学生在看教师作示范时,重点要看他如何安排画面布局,如何把握作画步骤,物体安排在画面什么位置,如何分割画面,如何确定比例与轮廓线,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画明暗关系,什么时候可以全面深入,如何调整统一画面关系等。学生练习时也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及步骤进行,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刻苦练习。如果说学习素描时,开始和结束需要天分,那中间过程就需要埋头苦干。学习素描应先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否则,学生会连一些基本的造型规律都无从掌握,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无法接受,更不要谈绘画的经验了。对于一些起步较晚、没有接触过素描的学生来说,练习的强度要加大一些,不断地临摹、写生和默写。
4)拓展“视野”。这里的“视野”主要是指认识的高度和宽度,必须在欣赏、揣摩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加以理性的分析才能得到。一般来说,学生能理解了多少就能“看”到多少,也就能画出多少。有的学生不注意这一点,不管是写生还是临摹,总是在麻木地抄袭对象身上的线和颜色,既没有比较、分析和揣摩的过程,也没有主动寻找画面中的结构、明暗关系。“拓展视野”是要多找一些专业书籍认真阅读,找一些好的作品进行认真分析、临摹,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对处于基础练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打破头脑中那些定性思维的局限,以汲取新的养料,拥有更深远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张永年.对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3(3):75-76.
篇10
绘画、摄影、多媒体、电影、建筑、雕塑、装饰、服装、表演、行为艺术等使造型艺术世界不断扩大蔓延,甚至无法定义。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至19世纪中期,其艺术形式就不断地翻新。尤其是出现印象派之后,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直至今天的后现代艺术。其多元的形式令我们目不暇接惊愕不解。对于我们来说,由于生活的环境及历史的原因,有可能不理解或不喜欢那样的一种存在,但是没有理由不去了解这种存在的原因。
艺术永远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可否认西方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那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与历史,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
1. 农村中学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与时俱进的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观念下形成的。过去的古典艺术,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域的风格样式基本接近,越成熟的艺术越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如: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程序和固定的风格样式。其风格样式的兴衰变化大多是由政权的更迭、朝代的兴衰决定的。
素描的多样性在农村中学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们在绘画的基础上通过素描表现出各自的创作想法,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才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
我们的教学,是以培养健康的人为前提的。尊重每一个人,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是教育者的责任。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存在,我认为仍然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2.绘画的基础重点在于素描,它既是思想也是方法
素描起先只是一种草稿,但随着现代绘画教育的需要。素描已经成为现在社会、高校挑选人才必不可少的绘画门课。素描是思想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就说明了这样一个涵义。我们看到历史上中外艺术家的素描杰作,无一不反映了大师的思想及独特的看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鲁本斯、伦勃朗直至印象派之前的古典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大都要先画素描草图进行构思,即使现代艺术家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也同样是利用素描的方式在思考。因为素描是如此的简便而直接。
从这一点上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有一定的道理。
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由艺术形式决定的,单一的素描方法不可能解决"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问题。而且,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同的素描形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各有不同。如我们教学课本里就能观察出各大家的绘画图例,其造型艺术各有不同。
这就要求我们农村中学的老师怎么对待农村中学的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因为学生的喜好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喜欢这种类型,有的喜欢另外类型等。比如我只能让同学们都了解完各种造型艺术的历史和各自的美学理念,然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欢去发挥各自的绘画形式,在中学教育中我们不能扼杀不同的思维和绘画形式。
3.在教学的实践中创新素描教学
3.1 农村中学的素描教学应解决的问题。首先说是该解决认识问题,其次是表现问题。简单的说是造型问题。复杂了说:素描教学应解决在色彩之外文字语言等其他媒介无法表达或表达无力时所需的视觉图形语言。运用视觉图形语言去思考、去表现视觉感受以及引导视觉感受是素描教学的核心问题。
3.1.1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是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力是首位的。
3.1.2 在具素描绘制中画面的组织结构是第一位的,我们所说的造型离不开特定的画面空间。画面的组织结构与构图经营位置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组织结构"更强调画面图式内在的有机联系,强调视觉形式具有生命的整体构成;
3.1.3 工具材料的运用与发现,对材料工具的敏感是每个同学必须先了解的。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是朴素的、相对简单的,正因为简单才留有发挥我们想象的空间;
3.1.4 了解历史与传统。对中外历史与传统的了解与掌握是学习素描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今中外的素描大师是我们学习的参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