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5 00:3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诊断学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诊断学是医学院校学生首先接触的临床医学课程,它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研究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的学科,对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生而言,既是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也是将来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基石。现代医学科学发展迅速,其趋势是由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模式发展,但是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新的诊断技术并不能取代一般物理诊断学的重要地位。在疾病的诊断中,问诊、体检等物理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理诊断学是临床医师必备的基本功,任何时候都不应忽视[1]。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内容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原因,使物理诊断学临床实践和体检操作基本技能往往不过关,这就要求我们在诊断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其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探讨,现就本人1991年至今15年诊断学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重视物理诊断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物理诊断学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其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课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及教学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讲解。为了让学生得到正确、标准、统一的诊断学知识,必须重视集体备课,共同参照国内外重点医学院校编写、拍摄的教学资料,统一标准、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检查手法,学方案。对于初次从事诊断学教学的年轻医师,应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以老带新,互助互学,帮助其明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讲解技巧,并从带教实习课和见习课开始,不断积累经验,走向成熟。
二、改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加强技能训练
(一)改变教学模式。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仍然多是传统的“灌输式”及“填鸭式”[2]。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见习时,教师示范,学生则多以看为主,动手机会少,也没有动手的意识;考试时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问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关于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方法。物理诊断学教学过程一般分三个环节,一是课堂讲授,二是实验课,三是临床见习。课堂讲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概括学科内容。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备课,教师首先应该对所讲授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对内容结构进行合理安排设计,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工作体会融合于教学中,并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诊断学内容繁多,理论课讲授应该做到基本内容少而精,重点突出[3],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查体等技能操作可以放在实验课或见习课结合实际进行讲解、练习。物理诊断学中,有些内容很抽象、枯燥,在理论课讲授中,应充分利用诊断学教师多为临床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优势,在讲解中多举临床病例,以增加系统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犹如接触病人一样,提高学习物理诊断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理解中记忆。比如,在讲解胸部的体表标志“胸骨角”时,可以穿插一张自发性气胸的胸片,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单介绍该病例的病情,然后引出治疗方法——胸腔穿刺术,并介绍胸腔穿刺抽气时,胸骨角是一个重要的定位标志,使学生在理解中记住了这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为克服这一缺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举一些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临床病例,并穿插一些简短的提问和对话。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在教学中地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和提取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利于知识同化[4]。通过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地交互作用,形成了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地视觉和听觉器官共同进行作用地情境,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和整体效应,有利于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又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简洁性,使一些抽象的症状、体征的描述更形象,易于接受与记忆。比如心脏检查这部分,利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可以动态显示心脏的“泵”作用机制,结合血流动力学变化图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做为一名诊断学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术,以其能将自己精彩的教学构思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淋漓尽致的表现。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对于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可以运用已学过的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知识,应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其变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比如在讲解肺与胸膜的触诊时,先讲解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再分析手掌触到的震颤是如何产生的,引出产生原因为喉发音沿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膜腔,传导到胸壁,由手掌触及。理解了产生机制,语颤增强及减弱的临床意义,学生就自然而然的非常容易理解与记忆了。物理诊断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检体诊断,检体诊断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检体诊断的理论教学应采取小班教学形式,每班10~15人,便于教师授课辅导,个别答疑,还可以手把手进行操作示范,近距离接触还有利于师生互动了解、因人施教。课堂讲授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模型、模具、挂图、标本来辅助教学,比如讲授肺与胸膜的体表投影时,可利用肺的解剖标本讲解,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为增加趣味性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讲授一些简单的体检时,可以穿插1~2分钟学生自检或相互检查,以活跃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形象。不易描述、模仿的体征,比如各种呼吸音、心脏杂音等,可以利用录音、录象、VCD等直观形式辅助教学,往往可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课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学习物理诊断学,要适应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转变,讲究学习方法,不应一味的死记硬背,而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物理诊断学课程安排可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安排一定比例的实验示教课,播放生动形象的体检录象或光盘进行示范,统一手法,规范操作,再由教师示范并指出常见体检错误和注意事项,最后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相互之间检体练习,教师巡回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手法。随着科技发展及教学条件的改善,我院自2000年已建立了物理诊断实验室,学生在学完理论课进入临床见习前,可采用教师辅导或自学形式在全天开放的物理诊断实验室的电子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系统上进行检体训练,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记忆,熟练检体内容,培养正确的检体手法,为进入临床见习打下基础。同时,这一教学手段也有效的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
(四)通过临床见习,强化临床技能。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问诊、体检及病历书写是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学好这些技能对临床医生是终生受益的。由于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目前的物理诊断教学大多是理论讲的多,实践体验少,学生缺乏与病人接触与交流的亲身体验,不知如何进行问诊与体检[5]。物理诊断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与患者良好的沟通,熟练问诊、查体。这一步的完成主要依靠临床见习。临床见习是完成理论向实践过渡的重要一步。在课时分配时,应增加见习课时,如肺与胸膜的检体诊断应安排两次以上的见习。见习前带教老师应精心挑选病人,向病人解释以取得配合帮助,并安排好见习顺序,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多接触各种病种和体征。见习可以分为四步完成,第一步是安排观看体格检查录象或光盘熟悉见习内容;第二步是教师示范问诊、查体,嘱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如何问诊、查体;第三步是学生与患者直接接触,锻炼沟通交流技巧,练习问诊方法及检体手法,学习异常体征,教师在一旁指导纠正;第四步是设计、组织典型病例讨论,联系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启发学生主动性思维,使学生从中得到诊断疾病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见习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的教育培养。为解决临床见习中学生多病例少的矛盾,可以通过增加教学医院、适当给患者一些报酬以取得配合、收集并制作典型少见病例的声像教材等方法改善教学条件。
三、完善考试制度,促进学习积极性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考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记所学内容。我院物理诊断学考试一直采取理论考试和体检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经过实习期后,毕业前再进行一次检体操作考试和一次问诊、病历书写考试。通过以上考核制度,促使学生即重视理论课学习,也不会忽视临床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但熟练掌握了物理诊断学的理论知识,也强化了临床技能,为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诊断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为了给国家和人民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医生,做为一名物理诊断学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探索,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云剑,赵景宏,杨惠标,等.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12(5):606~607
2.林宇.提高《诊断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6(10):1192~1193
3.黄卫卫.诊断学教学中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8(5):379~380
篇2
【关键词】诊断学实验课教学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1]。良好的教学方式是让同学掌握基本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的重要途径。诊断学的教学方式与基础课程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基础课程主要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完成,而诊断学有大量教学活动在医院中进行。这就成为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难点和关键。
1目前不同专业层次的诊断学实验课的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越来越趋向多样化、综合性。就目前中医院校开办的专业而言,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等,实验课学时在20学时左右;而像非医学专业如医学心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口腔工艺专业等总课时相对医学专业来说少,实验课在10学时左右。
2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诊断学实验课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以下环节。
(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又可称为生理见习)。按照检体诊断的内容和顺序,生理见习包括: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一般状态及其头颈部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顺序教学。(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及腹部模拟人检查。(3)观看诊断学基本技能及心电图等的电教片。(4)临床实践。(5)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6)心电图实验。(7)病历分组讨论。
3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
目前,就我校的学生和教学特点而言,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如下。
3.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是诊断学实验的关键,关系到学生对医学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一般在心脏检查之后进行)和腹部模拟人检查穿插在检体训练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形象性。
3.3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因专业不同而异,例如,中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等就选择进行此项环节,其他如非医学专业因学时少,教学要求不同不进行此项环节。
3.4临床实践是教学的又一关键和难点。诊断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为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上应安排一定的临床见习,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接触患者,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并根据见习结果进行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医疗市场的改革,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加之高校扩招,学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给临床见习带来一定困难。
3.5因学生专业和层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环节。
3.6分组多以15人/组为标准。如果分组过大,学生观察和学习、老师示教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7问诊和病历书写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多加练习。这部分理论课讲完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写几篇病历,以便学生掌握一般的病历格式。同时还安排学生到临床接触患者,亲自问诊,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和书写病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病历完成情况不好。加之学生学习诊断学时初步接触临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难为情等心理影响,所以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4就诊断学实验课的现状提一些个人的拙见
4.1加强诊断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中,老师必须做到统一手法,规范动作;学生要分组训练(最好两人一组),互换角色。由于实验课堂上的练习,毕竟太少,应嘱学生回寝室再自己练习。课堂训练时,老师应进行巡视和辅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和手法,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学生专业的区别,医学专业学生可基本保证实验课各个环节的进行,但应把重点放在检体训练和临床实践中。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应着重进行检体训练,这样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2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即笔试和实习前临床考核(同学之间的互相检查),传统的考试方式着重考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录像考试以形象生动的具体画面展示在受试者面前,并且把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交给受试者,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诊断学考试近乎床旁考试[2]佣拐锒涎д嬲晌俅惨窖У幕*ぁ糞THZ〗4.3基于第2点,就一定要加强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3.1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3]
缭诖笱Ф昙毒涂枇俅惨窖迪胺矫娴目纬痰取*ぁ糞THZ〗4.3.2增加临床实践的学时数,带教老师最好长期从事临床工作,以便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教学合作关系。
4.4实习课分组不宜过大。搞好诊断学的教学,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4.5目前检体训练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主要是经典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强教师的监管性和学生的自觉性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多动手。
4.6多进行病历讨论教学带教老师选择比较典型的、难度适中的病历,让学生根据病历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历分析讨论,提出完整诊断和诊断依据。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基础。
4.7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投资建立临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区投资建设了实训中心。如果能够建立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那会更好。
笔者认为,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应建设:
(1)模拟病房:下设心肺听触诊训练室,腹部检查训练室,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和五官检查训练室,急重症抢救训练室,病患处理训练室。
(2)模拟门诊:使用SP(标准化病人)[4]进行教学,并建立为SP的模拟候诊场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临床见习面临新的困难,如病人和主管医生不配合教学、病历不易查阅等。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与病人及医护人员的沟通、采用SP(标准化病人)及多媒体教学、增加课时及交叉轮转教学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和教学的矛盾,对保证临床见习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临床操作技术训练室:选择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静脉插管术等),利用模拟人进行训练。
(4)多媒体学习、评估室:利用现有诊断学课程网站,建立多媒体学习中心,同时建立网络化的训练评估体系,对每位训练者进行评估。
当然,这些不是简单的设想所能达到,需要再努力。
4.8开设临床基本技能这门课程临床基本技能为医学重要桥梁课程,也是实践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课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开课条件,可选择资深诊断学方面内、外、妇产科、儿科等专家教授,辅以护理、影像及计算机方面教师担任,再根据需要从临床抽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参与教学。为学生训练和老师示教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基本技能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拟听触诊训练就是很好的临床技能训练的实例,只是开放程度不够,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4.9多开展诊断学技能比赛诊断学技能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了技能训练检体诊断的方法,并且容易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诊断学的教学与学生的临床实习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学生对基本的操作内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实习前再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以便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回顾性复习,到临床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际工作。
5总结
本文对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当然也存在着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困难,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
2羊裔明,吴谨渚,欧阳饮.医学生诊断学考试方法的探讨.医学教育,1991,(6):27-29.
篇3
关键词:诊断学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以输送合格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教育。诊断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医学生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基本能力,并使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初步诊断,这些内容也是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的重点,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因此,重视诊断学教学方法,提高诊断学教学水平很有必要。笔者在本学期诊断学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介绍如下。
1 重视诊断学师资队伍建设
1.1重视诊断学教师的人选
诊断学教师最好由具有良好临床技能、较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医师担任,其最好担任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官。临床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诊断学是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学好诊断学,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训练和实践过程。很多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像教科书上写的那样典型,疾病的个体化、多样化远远超出了书本内容。另外,诊断学内容多而枯燥,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难以讲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诊断学教师必须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包括长期带教、经常进行学术讲座等),表达能力强,语言生动、普通话标准等。即要求诊断学教师既会治病还会教书,比医生会讲课,比教师更懂医。应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举行各种讲课评比、优秀教师评比、教师考评等活动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利用现有医学资源,充分发挥高年资医师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1.2重视集体备课
通过集体备课可达到使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1.3重视教师听课
要求教师讲课前到其他教学医院听课,参加本院前一轮大课听课活动,学习其他教师教学优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重视医德教育
加强医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缓和医患矛盾的有效途径。行医必须有德,无德不能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强调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所以笔者在诊断学教学中反复强调树立高尚医德和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思想的重要性。同时,告知学生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部分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忽视患者感受、语言生硬、态度冷漠、不尊重患者人格,是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告诫学生必须以爱心和对患者的尊重赢得他们的信任,并在课堂上以一道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模拟题提问:“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你给患者进行胸部体格检查时会怎么做(也就是说在冬天检查时怎样使患者不冷)?”有的学生答“用烤火炉”,有的说“开热空调”。笔者在肯定其答案正确的同时,提示学生应向年资高的医生学习,将自己的双手、听诊器捂热后再为患者进行检查。
3 教学方法
3.1充分备课
教研组根据每名教师的临床专长,安排他们讲授自己最熟悉的章节。强调教师备课三部曲:(1)反复熟读课本和教学大纲。(2)制作课件和准备教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课本为基础,查阅大量文献资;降},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及在工作中拍摄的具有典型症状、体征的图片制作幻灯片。要求幻灯片具有提纲挈领、文字醒目、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的特点。(3)试讲。每名教师备课后都要在教研组试讲,在试讲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比如在试讲时发现有的教师讲课重点偏离教学大纲,有的教师讲课超时,有的教师讲课速度过快、不能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等这些问题都要在试讲后得到解决。
3.2重视课堂教学效果
有教师反映,现在大学生上课讲话、玩手机、打瞌睡、随意进出教室的现象很普遍,但笔者上课时的课堂秩序和讲课效果却出奇地好,原因是笔者应用了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语言标准、流利,结合大量真实的临床案例传授课本知识笔者认为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讲课技巧。包括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形象),吐字清楚、抑扬顿挫,风趣幽默(但不强调一味搞笑),穿插小故事及案例,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讲课富有激情。(2)以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比如讲授大叶性肺炎的实变体征时,讲到:“老师在大学实习时有一个男同学‘很配合’地患上了大叶性肺炎,当时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去看望他,而且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东西,大家猜猜,我们都拿了什么东西?”学生正准备猜的时候,笔者笑着告诉他们:“我们手里都拿了听诊器!”笔者问:“我们当时会在他身上听到什么体征?”多数学生笑着回答:“管样呼吸音。”笔者又问:“为什么会听到管样呼吸音?”他们回答:“肺组织实变有利于支气管音的传导。”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大多数学生记住大叶性肺炎的阳性体征之一是管样呼吸音。
3.3重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诊断学的很多内容都是执业医师资格技能考试的重点,在讲课时应该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其中并加以强调,以便学生今后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比如在讲解肺和胸膜触诊时提醒学生,参加考试时,如果只做语音震颤检查,而没有做胸廓扩张度和胸膜摩擦感检查,只能得1/3的分。
3.4课堂讲授中强调重点
这里所说的重点是以后在临床上随时要用到的内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诊断学考试内容,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全面复习,希望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都记住。事实上,人的大脑是有限的,应使学生把握重点,了解非重点。比如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肺和胸膜的视触叩听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并提示他们记住这些内容,在临床技能操作时重点练习。
4 改革实践教学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靠背书不可行。但就我国目前医疗现状,一味强调在患者身上实践也不现实。患者不断增强的维权意识与相对滞后的卫生法规相冲突,教学医院的临床教育活动容易招来患者的质疑与拒绝。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解决学生实践与患者维权的矛盾。
4.1教师各项示范操作标准化
要求带教教师尽可能由主治医师以上的高年资医师担任,且所有教师要观看体格检查录像,使其体格检查技能操作标准化。
4.2学生反复观看体格检查录像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后,让学生拷下录像,带回寝室反复观看。
篇4
关键词:临床教学;诊断学;PBL;SP
一、PBL教学的概况简介与诊断学教学实践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在1969年由美国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后来被延伸到很多不同的专业的教学中。应用在临床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组成各个小组,由老师提出一个病例,让学生们在教师的辅导下,去讨论病例的特点、诊治等情况。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思考力,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等。以下从五个方面展示PBL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第一,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甄选教学内容。PBL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诊断学教学中,学生们能够发挥自主能动性,主动去在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思考解决办法,然后发现新的问题,再去解决。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交替过程中,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走上临床的时候能够有独立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能力。但是要教学者要认识到,诊断学中有很多章节是不适用PBL的教学方法的。因此,为了让PBL教学发挥到最好的效果,问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在诊断学的教学中,不应该盲目的在每个章节都实行PBL教学,而应该科学地选取几个章节,比如在诊断学的症状学或是检体学部分,可以选取几个对应教学内容的特殊病例,提供给学生探讨,提出结论。有所侧重的选取章节实行PBL教学法,能够最有效地发挥其效力,又不会耽误教学进度和大纲的课程时间。第二,教学者课前备课充分,全面思考病例。由于PBL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这对教学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PBL教学顺利实施需要教学者在课前对于所教授的内容有充分的准备,更换以往陈旧的教学大纲,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者需要对提出的病例有全面的思考,发现在病例的教学中,学生们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以及忽略的问题,思考出好的方法去解决学生们的问题,提点他们忽略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学者更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们发挥潜力。第三,教学手段多样化,课内讨论,课后总结。实行PBL教学时最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们愿意在小组内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对病例进行准确的分析。因此教学的手段不能单一而死板,应该多元化,关注每个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去适时改变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要保证每个问题的讨论是充分且有效的,教学者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学生们的充分思考,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准确的解答,这些应该成为诊断学中PBL教学的所关注的重点。并且很有必要在教学过后进行充分的课后总结,将所有问题整理汇总,才能最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第四,不断发现问题,进行深层剖析。在PBL教学中,教学者提出一个问题后,不应该粗略讨论后就一笔带过,应该在相同的病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在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去更深层次地剖析。比如在癌症的病例中,学生们能够思考癌症的病因,从简单的环境因素开始思考到危险因素,再到生理原因,甚至到基因层面。层层剖析同一个问题,深化一个疾病的情况,让学生们更深入的思考问题,才能够充分调动他们所学的知识,更了解一个疾病,才能更好的解决一个疾病。
二、SP教学的概况简介与诊断学教学实践
SP(standardizedpatient)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simulatedpatient)或病人指导者(patientinstructor),是选择正常人,经特殊培训后,能准确模拟表现相关疾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而接受临床检查者。由于形象生动,可以让医学生充分发挥实践操作,而广泛运用在临床教学及考试中。以下通过四个方面简介PBL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第一,SP病人准确模拟疾病临床症状及体征。训练后的SP能够准确地表现出疾病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更直观、更深刻的让学生们认识到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在教学中,学生们能直接上手体差,自主提问SP,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吸收一个疾病的相关内容。第二,SP能够解决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在临床教学中,很多典型和不典型的疾病都找不到病例可以直观地提供给学生们学习,教学资源的不足很难做到全面教学。而SP病人通过训练能够提供更多典型和不典型的疾病示例,解决因为教学资源不足而产生的教学缺漏。第三,SP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在当今的社会,医患纠纷是一个很大的困扰,其实医患纠纷除了患者本身医疗知识不充足的原因之外,和医生的交流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SP比电子标准化病人更优越的地方就在于,SP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反馈。通过更直观的问诊过程,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如何关怀病人,如何合理地询问病史,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为学生们走上临床工作做足准备。
三、结束语
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将SP引入PBL的教学中,能够更直观地让学生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启发学生们对于疾病更多的思考,将问题带入实践的诊断操作中,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耀防.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及其发展浅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3,11(1):41.
[2]于征淼,陈晶.单门课程PBL教学中出现的问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5,7(5):501.
篇5
1.1优点①该教材的编写遵循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方针。内容以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线,高度概括、深入浅出,教师易教,学生易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水平。②在文字的基础上合理配用插图、照片,所选病例典型,图像清晰,便于学生学习、理解记忆。③教材各系统先后顺序安排恰当,框架结构合理。
1.2缺点①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以X线、CT表现为主,MRI表现内容偏少,尤其是一些MRI检查有优势的部位,比如:女性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②疾病鉴别诊断部分过于笼统,条理欠清晰,不便于学生对疾病影像鉴别诊断的学习。③教材中有些内容过于陈旧,与临床严重脱节。
1.3适用人群本教材适合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科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进行了大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疾病概要学等与《影像影像诊断学》相关的医学基础课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及自学能力。
2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
大一阶段大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疾病概要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是学好《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前提。只有具备了非常扎实的大体解剖和断层解剖的知识,影像专业人员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影像学解剖,才有可能正确地鉴别和区分正常、异常或变异;正确地理解影像学解剖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得到正确的影像诊断结果。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感到学生对前阶段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特别是断层解剖学部分,因为,CT和MRI图像是以断层解剖学为基础的。由于学时有限,影像诊断老师不可能在课上详细讲解断层解剖知识,导致学生对CT和MRI的学习只能处于了解的层次,难以深入,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3.1打牢基础对影像技术专业的新生进行专业素质教育时,教师就引导他们注重大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疾病概要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启发式、案例式、问题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营造学生乐意接受的课堂氛围。课堂授课以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为主。教师每次课前向学生明确本次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学习;课后及时小结,布置复习、预习作业,便于学生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对一些少见病,疑难病及临床已不具备优势的检查方法,比如女性生殖系统的X线检查,可作删减或指导学生自学。
3.3原理和临床表现相互联系引导学生以病理改变联系影像表现,各种医学影像成像的内容无外乎是器官组织的密度、回声、信号强度的改变,当然还包括血流的改变。比如肺部渗出性病变的病理改变是由于肺泡腔内的气体被血管渗出的液体或细胞成分替代。正常肺泡内含空气,在X线和CT片上正常肺野表现为低密度影;液体或细胞成分的密度高于气体,所以肺部渗出性病变在X线和CT片上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较高密度影。教师将病理基础与所见影像表现有机地联系,采用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4注重影像的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以图像的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和功能信息,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本课程的最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阅片,所以课堂教学应尽量使用多媒体,通过图文并茂、试听同步的教学课件,生动、直观、形象的典型病例图片,加深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和疾病影像表现的观察记忆。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节约大量的板书和绘图时间,使讲解更透彻。
篇6
【关键词】诊断学实验课教学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1]。良好的教学方式是让同学掌握基本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的重要途径。诊断学的教学方式与基础课程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基础课程主要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完成,而诊断学有大量教学活动在医院中进行。这就成为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难点和关键。
1目前不同专业层次的诊断学实验课的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越来越趋向多样化、综合性。就目前中医院校开办的专业而言,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等,实验课学时在20学时左右;而像非医学专业如医学心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口腔工艺专业等总课时相对医学专业来说少,实验课在10学时左右。
2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诊断学实验课根据教学的需要,有以下环节。
(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又可称为生理见习)。按照检体诊断的内容和顺序,生理见习包括: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一般状态及其头颈部查,肺脏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顺序教学。(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及腹部模拟人检查。(3)观看诊断学基本技能及心电图等的电教片。(4)临床实践。(5)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6)心电图实验。(7)病历分组讨论。
3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
目前,就我校的学生和教学特点而言,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如下。
3.1检体诊断的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是诊断学实验的关键,关系到学生对医学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拟人听触诊(一般在心脏检查之后进行)和腹部模拟人检查穿插在检体训练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形象性。
3.3实验室诊断的部分实验因专业不同而异,例如,中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等就选择进行此项环节,其他如非医学专业因学时少,教学要求不同不进行此项环节。
3.4临床实践是教学的又一关键和难点。诊断学涉及许多临床疾病,为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上应安排一定的临床见习,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接触患者,将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并根据见习结果进行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医疗市场的改革,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加之高校扩招,学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给临床见习带来一定困难。
3.5因学生专业和层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环节。
3.6分组多以15人/组为标准。如果分组过大,学生观察和学习、老师示教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7问诊和病历书写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多加练习。这部分理论课讲完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写几篇病历,以便学生掌握一般的病历格式。同时还安排学生到临床接触患者,亲自问诊,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和书写病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自觉性,病历完成情况不好。加之学生学习诊断学时初步接触临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难为情等心理影响,所以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4就诊断学实验课的现状提一些个人的拙见
4.1加强诊断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中,老师必须做到统一手法,规范动作;学生要分组训练(最好两人一组),互换角色。由于实验课堂上的练习,毕竟太少,应嘱学生回寝室再自己练习。课堂训练时,老师应进行巡视和辅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和手法,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照,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学生专业的区别,医学专业学生可基本保证实验课各个环节的进行,但应把重点放在检体训练和临床实践中。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应着重进行检体训练,这样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4.2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打破传统的考试方法,即笔试和实习前临床考核(同学之间的互相检查),传统的考试方式着重考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录像考试以形象生动的具体画面展示在受试者面前,并且把一个个的实际问题交给受试者,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诊断学考试近乎床旁考试[2]佣拐锒涎д嬲晌俅惨窖У幕*ぁ糞THZ〗4.3基于第2点,就一定要加强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3.1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3]
缭诖笱Ф昙毒涂枇俅惨窖迪胺矫娴目纬痰取*ぁ糞THZ〗4.3.2增加临床实践的学时数,带教老师最好长期从事临床工作,以便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教学合作关系。
4.4实习课分组不宜过大。搞好诊断学的教学,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临床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4.5目前检体训练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主要是经典的教师教、学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强教师的监管性和学生的自觉性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多动手。
4.6多进行病历讨论教学带教老师选择比较典型的、难度适中的病历,让学生根据病历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历分析讨论,提出完整诊断和诊断依据。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打基础。
4.7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投资建立临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区投资建设了实训中心。如果能够建立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那会更好。
笔者认为,临床诊断技能培训分中心应建设:
(1)模拟病房:下设心肺听触诊训练室,腹部检查训练室,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和五官检查训练室,急重症抢救训练室,病患处理训练室。
(2)模拟门诊:使用SP(标准化病人)[4]进行教学,并建立为SP的模拟候诊场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临床见习面临新的困难,如病人和主管医生不配合教学、病历不易查阅等。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与病人及医护人员的沟通、采用SP(标准化病人)及多媒体教学、增加课时及交叉轮转教学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和教学的矛盾,对保证临床见习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临床操作技术训练室:选择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静脉插管术等),利用模拟人进行训练。
(4)多媒体学习、评估室:利用现有诊断学课程网站,建立多媒体学习中心,同时建立网络化的训练评估体系,对每位训练者进行评估。
当然,这些不是简单的设想所能达到,需要再努力。
4.8开设临床基本技能这门课程临床基本技能为医学重要桥梁课程,也是实践新教学模式的重要课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开课条件,可选择资深诊断学方面内、外、妇产科、儿科等专家教授,辅以护理、影像及计算机方面教师担任,再根据需要从临床抽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参与教学。为学生训练和老师示教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基本技能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拟听触诊训练就是很好的临床技能训练的实例,只是开放程度不够,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4.9多开展诊断学技能比赛诊断学技能比赛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了技能训练检体诊断的方法,并且容易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诊断学的教学与学生的临床实习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学生对基本的操作内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实习前再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考核。以便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回顾性复习,到临床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际工作。
5总结
本文对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当然也存在着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克服困难,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
2羊裔明,吴谨渚,欧阳饮.医学生诊断学考试方法的探讨.医学教育,1991,(6):27-29.
篇7
【关键词】IM软件; 诊断学; 应用
基金项目:湖南医药学院教学研究改革项目(2015JG08)
R194-4
一、诊断学教学应用IM软件背景
诊断学是论述疾病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是连接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基础临床思维能力的入门学科,直接决定着医学生的综合素质[1]。大专学生因课程安排紧凑、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等原因,理论基础薄弱,进入诊断学的学习后,普遍反映诊断学课堂知识吸收率较低,学习兴趣受到很大影响。师资缺乏,师生见面机会有限,交流的渠道较少,教师无法及时有效为学生答疑解惑,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种原因致教学效果欠佳,亟需一种高效、便捷,能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的工具。
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IM)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QQ及微信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两种IM软件,使用人群均超3亿。据统计,在校大学生使用手机、QQ 、微信的人数比例高达 97%[2]。新生入校时,多家通讯运营商会组织各种存话费送手机活动,加之现在大部分校园实现 Wifi 覆盖,学生可以无负担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QQ及微信 ,实现学习资源共享。这样就保证了诊断学课外应用的可行性。
二、 IM软件的应用于教学的情况
1.QQ的应用
QQ是腾讯公司于1999年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IM)软件。2010年3月5日19时52分58秒,腾讯QQ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一亿。QQ群是其中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笔者在担任《诊断学》过程中创建诊断学交流QQ群,邀请教研室老师、相关基础学科教师组成在线答疑团队,各班班干担任管理者,负责监管群内动态。学生实名提出申请,由本班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加入。同一个群内,可以允许多人实时交流,师生也可以在非好友的情况下进行一对一交流。此外,QQ群还具有群公告(教师可以通过功能向群内的学生诊断学教学通知,提醒功能会让W生及时获悉公告内容)、群相册(教师可以通过该功能将图片形式的教学资源如心电图、影像学图片以JPEG、JPG、GIF等格式上传,学习可自行下载,并及时在线提出疑问)、群文件(教师可以通过此功能上传诊断学及相关学科电子教科书、教辅书,以便学生下载随身学习)、群邮件(教师可以利用该功能进行诊断学评教评学或其他问卷类调查,获取学生意见及时进行教学调整)、群讨论组(教师可根据学生兴趣组织分组讨论)、群视频(教师可在此区域内分享各类体格检查、诊疗技术操作视频、播放心肺听诊异常体征,甚至上传理论课教学视频,便于学生反复学习),另有群论坛、群投票等功能。
2. 微信的应用
微信 (WeChat) 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其中,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笔者创建微信公众帐号用户,在设置中找到一个二维码,学生可随手扫描或通过搜索公众号进行关注订阅。相对于QQ群,其更加开放,在界面布局、隐私保护、素材管理推送、收藏优化方面更具优势。笔者设立“病例连载”(定期分享经典病例,号召大家提出意见,动态更新治疗转诊疗归)、“小医师日记”(针对见习、实习学生征稿,分享初入临床见闻)、“学科进展”(教师查询相关学科进展,过滤信息,更新权威诊疗指南)、“考试连线”(针对执业助理及执业医师考试,每日习题练习)。通过公众号,教师都可以实现对学生(或其他关注对象)进行精准的消息推送和全方位沟通、互动。
三、结语
受多种原因影响,虽然微课、慕课、翻转课堂、PBL(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CBS(以案例为引导的学习,case based study))[3]等新颖教学模式的开展,在增加教学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获得较好的效果,但究其根本,不难发现,这些新型教学方法的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平台的设置[4]。且因实际操作难度大,一定程度上限制这些教学方法的广泛使用。因而,大部分院校的诊断学课堂教学仍以传统多媒体教学为主。QQ群及微信公众号的联合使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及延伸,通过在线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解答,老师将筛选后、适合学生的相关学习内容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定期推送,并接受学生投稿,筛选后进行分享,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有针对性、高效的学习,学生可依据自身实际进行有选择性的吸收,实现个性化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临床思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更多的学生吸引进入课堂,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虽然在网络安全性及内容筛选上存在一定不足,合理地使用网络平台对提升教学效果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值得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杨敏,柳红,崔涛.网络 QQ 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1(5):49-51.
[3]李宏力.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1):3352-3353.
[4]莫薇,袁竹青,陈晓湘,李剑. 基于网络平台的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6):735-736.
作者简介:
篇8
①全国医学院校大范围扩大招生,医学生人数快速增多,而医学院校相应的配套资源不足,教师的引进滞后,造成师生比例失调、理论课实践课课时比例不均衡及学生体格检查的实训时间相应不足等问题。②缺少体格检查技能操作的统一标准:来自不同医学院校的教师某些体格检查的手法不同、标准不一,甚至有错误存在,导致学生练习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参考、手法不规范、记忆混乱等问题。③学生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学习诊断学实践课时往往侧重记忆体格检查的项目内容和操作手法,却不探究为什么这么作和这么作的临床意义是什么。④考核形式单一:一般采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即在学期末集中进行诊断学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的方式,学生容易在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短时间应试的记忆重点内容和技能操作手法,导致考试后很快忘记所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系统牢固的掌握诊断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⑤医疗大环境下医患关系不和谐:学生见习或实习时往往不敢在病人身上进行体格检查,或者病人不配合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也存在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的手法不规范的问题,所以学生实习一年后体格检查的操作手法反而退化了。
二、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本校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的改革,具体内容如下:1.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修改教学大纲1995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必须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才可在医疗机构注册和从事医师执业活动,所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为医学生毕业后正式走上岗位前必须通过的考试。考试分为实践技能和医学综合笔试两个部分,前者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实践技能考试者方有资格参加综合笔试。实践技能重点考查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内容广泛,包括职业素养、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基本操作、辅助检查和病例分析六个部分,均为诊断学这门课程的教授内容。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本校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指导蓝本修改了诊断学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方面紧紧围绕执业医师考查的六个部分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融入了人文关怀和人际沟通等教学内容,对于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重点强调、多举实例和详尽的解析,既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又帮助了学生理解和记忆[3]。2.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及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于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举足轻重,本校为完善学科的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对于教龄不满两年的新任专业教师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每名青年教师由教研室指定专一的培养导师,培养期为一年,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全程听其培养导师所教授的一到二门本科课程,包括实践课程,并认真书写听课记录、熟悉诊断学的课程内容及大纲要求、学习撰写教案和讲稿并由导师审阅,掌握导师的讲授内容、学习导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同时于学期末参加所听讲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必须达到九十分以上才为合格。另外规定青年教师需在培训结束前任选所教授课程的章节内容参加集体试讲,由教研室各教师根据评价表打分,平均分八十分以上才认定为试讲合格,试讲合格并且培训期满后方可走上教学岗位。3.统一标准,编写适用的指导教材诊断学的教学过程多由临床内科医生共同参与完成,这些医生毕业于不同的医学院校,所习得的体格检查手法不尽相同,经常导致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同级不同班的同学所学手法有所差别,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时标准不统一,久而久之造成记忆混淆;另外各校的教学计划和进程一般不同,缺少跟进自身进度安排的实践指导教材。针对此问题本校参考国内外诸多版本的诊断学教材及实践指导书籍的体格检查操作手法,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了对应自身教学进度的诊断学实践指导教材。以此教材为指导,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统一授课教师的体格检查手法,纠正个别教师的错误手法并从细节上规范手法的一些不良习惯,互相借鉴和学习实践课的授课经验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践课教学课时,均衡理论课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和练习体格检查的操作手法,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同步发展也为当代的医学教育打开了新局面。诊断学实践教学中技能操作的具体手法及临床病例的分析经常使用图片及视频资料,本校配备并适时更新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实践教学形式更为生动和直观、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研室教师均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的培训课程,认真制作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实践课教学课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体格检查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的印象更加深刻。5.引进虚拟仿真模拟人教学设备诊断学实践教学多是两两同学间互相练习,而同学间练习操作手法均是在相对正常的人身上进行,很少真正接触到阳性体征,导致学生对体格检查的内容理解不透彻。本校引进虚拟仿真模拟人教学设备,心肺腹均可模拟出多种临床上常见的阳性体征,尽可能的贴近临床的病理状态,给同学们提供了可以反复练习检查手法的条件,帮助同学熟练的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加深同学对阳性体征所提示临床意义的理解和记忆[4]。6.开展课下实验室开放学生在诊断学实践课上学习了体格检查技能操作手法后,课下还需要反复练习和复习才能熟能生巧,但学生课下练习时一个是由于没有检查器材如血压计、叩诊锤等,另一个就是高等院校大学宿舍多为下桌上床,床位比较高、面积相对小,如此条件下同学之间很难互相进行技能操作手法的练习。本校针对此情况施行了课下开放诊断学实验室的方法,同学可自主到实验室进行练习,随时应用实验室的相应器材,并且安排教师值班,为同学答疑解惑,随时解决同学练习中所遇到的问题。7.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在以往的诊断学考试中,一般是采用期末集中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的方式,通常学生会在期末考核前短期内突击记背知识点和训练技能操作内容,这种总结性评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操作手法。为了更好的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知识,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本校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将多项考核标准综合应用于诊断学实践教学中,实践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的技能考核成绩共同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了学生的出勤记录、课前小考、课堂表现及课下作业。这种综合考核方式使学生由单次的应试考试转变为全程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篇9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6)
实训教学是面对非真实患者的情况下,在中医诊断实训室里通过各种手段,模拟望、闻、问、切等诊查手段及中医诊断的辨证思维,最后形成诊断的模拟训练。包括从中医“诊”到“断”的整个完整过程。
1 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容设计
1.1 实训教学模式的目的
实训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感受临床氛围,掌握四诊方法的运用,掌握中医的辨证思维。其目的具有双面性,一是针对枯燥的教学方式,达到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达到或超过预期的教学目的。非教学目的指的是老师或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角色,并实际进行交流。教学目的是通过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获知患者病情,通过分析,最后得出诊断结果。
1.2 实训教学模式的步骤
实训教学操作有系统的运行过程及步骤。教师要事先布置内容,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并全程进行参与。学生要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主动探究摸索,寻求问题,发现问题,完成任务。教师及时总结分析,指出不足之处,逐步加以改进。如在问诊方面,首先要求学生背诵张景岳“十问歌”,熟记问诊内容和问诊顺序,按主诉、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的顺序询问,使学生问诊时内容不至于遗漏。其次,要求学生问诊时突出中医的辨证观,边问边辨,边辨边问,充分运用和发挥中医辨证思维方法。
1.3 实训教学模式的角色分配
在实训课上,通常由教师事先选出典型病例,并扮演患者角色,同时教师也是实训教学监控者和指导者。学生则担任医生。过程要分组进行,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每10人一组,每组又分两个小组,分别扮演病人、医生。扮演病人的5人中,选出1人做为就诊者,其他4人为陪诊者共同做出就诊内容的设计;扮演医生的5人中选出1人做为出诊的主治医生,而其他人参与其诊断的全过程。病人就诊后,给医生20 min时间询问病情、讨论并写好病历内容。最后双方将各自内容做一比较、讨论,老师给予适当点评。在模拟情景过程中要接近于临床真实,比如,扮演患者时,在回答学生的问诊尽量使用真实患者的语言,并尽量展现临床上可能见到的不同类型的患者。
转贴于
2 实训教学模式的启示
2.1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只是对概念进行死记硬背,缺乏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的运用了。中医诊断学实训教学模式具有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相结合的特点:学生在复杂的临床实训环境中,不仅能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强化记忆,还可以对各部分所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具体应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讨论也更有利于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结构加以修改或重建。
2.2 变理论传授为临床实践
中医诊断学实训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论、锻炼思维、提高技能,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能力,较之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更贴近临床。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也突破了临床见习中一味的让学生看。如在脉诊模拟训练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脉诊方面的知识,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问诊、全身望诊等所学知识对脉象可能反映的问题进行逐一地确认和排除,进而确立诊断意向。因此,中医诊断学实训教学能够弥补单纯理论教学和见习的不足,更适应现代中医教育的要求。
2.3 规范学生技能操作
能够避免部分临床医师在中医带教方面的不规范。通过教师的规范教学和不断的实训强化,保证学生正确掌握中医临床技能与操作,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1 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灵活多样,而可供选择的教学媒体也是多种多样。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越性,因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模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大变革。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教学中有明显的优点:①直观、形象、生动。中医学的有关内容宏观、抽象,单凭老师的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或有些知识凭老师的叙述,学生无法清晰的理解。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能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习情趣的作用。②容量大,效率高。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信息传递的多元化,不仅能加速教学的进度,增加信息量,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③信息呈现快捷方便。在讲课中,教师点击鼠标就可以快捷方便的呈现教学内容,相对于黑板可以省去许多当堂板书的时间。这样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可以进行更多的教学活动。当然,多媒体教学也有缺点。
1.1 实用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其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课件的制作要服从于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个大局,如果违背了这一点,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有的多媒体课件或文字与背景图片的对比度不够,文字都看不清楚;或有的纯粹幻灯式的等等,都没有真正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有作用,对教学补益不大。
1.2 主体性问题。将多媒体技术应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存在着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解学生听,未能很好地与学生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3 可控性问题。多媒体课件制作好以后,内容便以线性存在,授课时教师难以改变其内容和出现的先后顺序,制约了教师的发挥和应变。相反对于黑板来说,教师可以临时书写随时调整内容,师生交互的机会更多。
总之,多媒体技术所表现出的艺术性更高,动态性更强,形象更具体,直观效果更好,给予学生的印象也深刻。因此有明显的优越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布局合理的板书,优美的文字也独具魅力,也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有位马玉顺老师曾在《光明日报》《教师请写好粉笔字》文中说的好:“教师随着教学的进行随手写下的板书是带有感情,具有艺术品位的;而用电脑打出的板书则整齐划一,缺乏灵气。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比起电脑设计的板书,学生更愿意亲近教师的粉笔字板书,面对老师的当堂板书,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所言颇为中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强调直观性,但它主要是通过教师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而展现出来,可以使学生有亲切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笔者认为,各种媒体有自己的特点,并不存在超媒体。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来选择,要遵循和关注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行性、实用性、适度性等特点,合理地发挥各种媒体自身的优势,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如果教师每有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一味强调多媒体教学,则有可能导致在课堂中教学内容呈现太多太快,造成新“电灌”现象。
2 以病带证,适当体现病的统领作用
在中医诊断学的“绪论”及“疾病诊断假说”中虽讨论了“病”与“证”的关系,但在辨证学部分却未提及“病”。虽然中医诊断学重证轻病,但将“病”、“证”完全割裂开来的做法有待商榷。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的概括,反映疾病的根本性矛盾;而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特点的概括,反映疾病的当前矛盾。中医学有异病同证的说法,亦即不同的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患者体质相同、邪正斗争的机理相同等而表现出相同的证候,如“心悸病”的心血不足证与“失眠病”的心血不足证可均有头晕、面色淡白、唇舌色淡,脉细弱的共同表现,但由于疾病不同,其主要症状却有区别,前者表现为心慌不安,而后者则以失眠多梦为特点。故笔者认为,此时如适当结合“病”来讲解,学生将很容易理解,也不会产生如学生们所说的,中医诊断学书上描述的和临床有差距的说法。
又如在讲解“心脉痹阻证”时,可向同学们指出,,此乃“胸痹心痛”病最常见的证候,但“胸痹心痛”则常见于老年患者,此时“人阴气自半矣”,病机多为“阳微阴弦”,其本质属于本虚表实,故“心脉痹阻证”多因正气虚在先,而后气滞、血瘀、痰阻、寒凝等阻滞心脉所致。故“心脉痹阻证”虽表现为“实证”,但本质为“虚中夹实”,其实临床治疗上也常在祛邪的同时酌情配伍扶正之品。
又如“寒痰阻肺证”,按一般原则来讲,病人应咳痰清稀色白,易于咯出,但正因为此证可见于“咳嗽病”、“喘病”、“哮病”、“肺胀”等病中,故病人咳痰非独清稀色白,易于咯出,还可见到痰质粘稠、不易咯出的情况。
3 紧密结合脏腑的生理特点,阐释临床病理变化
进行中医诊断学课程学习的学生一般只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对中医学的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在给他们讲授中医诊断学课程时,必须紧密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内容,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也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比如脏腑兼证辨证中的“心肾阳虚证”,教材对其症状描写为“心悸怔忡,形寒肢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神疲乏力,甚则唇甲青紫,舌质淡暗青紫,苔白滑,脉沉细微”。有同学问,“腰膝酸软”是肾虚的主要症状,为什么在此没有?心肾之阳气在生理上密切相关,故而在病理上也容易形成心肾阳虚,但其可以由心阳虚衰,病久及肾,也可以由肾阳虚,气化失司,水气凌心而致。正是由于心肾两脏在发病时脏腑有孰先孰后之不同,故临床表现也可有异。一般来讲,由肾及心时,患者常可见肾的“腰膝酸软”的症状,而由心及肾时则并不一定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