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技术范文

时间:2023-04-10 14:1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诊断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诊断技术

篇1

关建词:绝缘老化故障;色谱分析;局部放电试验;绕组变形

中图分类号:TM8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057-02

在传输和分配电能时离不开变压器。变压器的作用是改变电压大小,使之满足传输和分配电能时对不同电压数值的需要。变压器在运行中会受到四种电压的作用:正常工频工作电压,短时过电压、操作过电压、雷击过电压,即变压器绝缘要经受这四种电压的考验,此外,还要经受短路电流的冲击等,因此,变压器绝缘会老化和故障,如过热性故障,放电性故障,绕组变形等。如何诊断变压器绝缘是否老化或故障,以及老化或故障的程度如何。一般通过对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局部放电试验、绕组变形试验。

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

我国60年代中期就开展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自70年代以来,这一检测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发展。当变压器内部因某种异常原因形成局部放电或局部过热性故障时,油及固体纸张绝缘材料会发生裂解,产生低分子化合物都是气体,他们通常都会溶解在油中,并且随着油的循环扩散到变压器的整个油箱内部。若在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取油样对这些气体进行分析,就可能发现这些潜伏性故障,溶解气体分析法就是建立在该机理上的。

通过分析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及其在油中的含量和发展趋势来检测设备内部潜伏性故障,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不断地掌握故障的发展趋势,提供故障严重程度的信息,及时报警,合理维护设备,这是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的主要任务,一般情况下,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故障诊断时,应包括下述内容:

(1)判定有无故障。

(2)判断故障的类型。如过热、电弧放电、火花放电和局部放电、进水受潮等。

(3)诊断故障的状况。如热点温度、故障功率、严重程度、发展趋势,以及油中气体饱和水平和达到气体继电器报警所需的时间等。

(4)提出相应的反事故措施。如能否继续运行期间的技术安全措施和监视手段,或者是否需要内部检查修理等,根据色谱分析结果判断变压器故障的根据是《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当变压器油征气体含量超过注意值时应引起注意,并根据“三比值”法初步判断故障的类型和程度。但是潜油泵的故障以及有载开关小油箱向本体漏油,变压器注油过程中真空没掌握好,没有完全脱气等,也可引起油中气体含量分析结果异常,从而误认为变压器内部存在故障,因此应排除它们对色谱的影响。此外,德国的“四比值”法中有一个判据对判断变压器磁回路过热型故障精确率相当高。这个判据为:

当CH4/H2=1~3 C2H6/CH4

但是《导则》推荐的注意值是指导性的,它不是划分设备是否正常的唯一判据,不能作为判断的标准。最终判定有无故障还应根据追踪分析,考察特征气体增长率。有时即使特征气体低于注意值,如突然增长时,仍应追踪分析,查明原因,有的设备因某种原因使气体含量基值较高,超过注意值,也不能立即判定有故障,必须有历史数据比较。如果没有历史数据,则需确定一个适当的周期进行追踪分析。一般说来,仅仅根据吊罩检查修理和限制负荷措施是不经济的。实际判断时,若气体含量绝对值超过注意值且产气率超过注意值时,判定为存在故障。

对于故障检修后的变压器,由于油浸绝缘材料中的残油所残存的故障特征气体,释放至已脱气的油中,在追踪分析初期,往往发现故障特征气体的增长较明显,这时有可能错误判断为故障还未消除。因此,即使检修时油气已充分脱气,在修后的两三个月内,若特征气体增长率比正常设备快些,则应对设备内部纤维材料中残油溶解的残气进行估算。分析所得的气体各组分含量应分别减去残气,才是变压器修复后油中气体的真实含量。

当故障涉及到固体绝缘时,会引起CO和CO2含量的明显增长。《导则》认为,对于开放式变压器,如果总炔的含量超过注意值,而CO含量超过了300ppm,但总烃含量在正常范围内,一般认为是正常的。

色谱分析是诊断变压器工作状态和判断故障性质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对于检测变压器的内部存在的过热性故障及部分发展较慢的放电性故障比较有效,但对突发性故障,特别是由于匝间短路引起的变压器事故,反应不太灵敏,这是由于突发性故障,产气快,一部分气体来不及溶解在油中就进入气体继电器。因此,对于突发性故障,要结合着对气体继电器中的气体进行色谱分析,并且根据气体的颜色初步定性判断一下,这样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根据气体继电器中气体的颜色判断故障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无色、无味、不可燃,是空气。

灰色气体、可燃,是变压器绝缘降低、发热老化产生的气体。

黑色气体、不可燃,是变压器铁心接地、放电产生的气体。

黄色气体、可燃,是变压器内部绝缘过热产生的气体。

2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

在电场作用下,绝缘中的部分区域发生电短路的现象,称为局部放电。它常常发生在电气绝缘强度较低的区域或者存在极不均匀电场的部位。对于大型变压器来说,其绝缘结构较为复杂,高电场区的杂物、绝缘受潮、绝缘浸渍不完善、绝缘中含气泡、金属构件与固体绝缘件存在尖角以及结构体中存在悬浮电位等,均有可能导致局部放电。

变压器结构中一旦产生局部放电,将会严重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性能。变压器油纸绝缘中的局部放电,可分为气泡性放电和油中放电两种。气泡性放电主要是由于绝缘不良,在油中或油纸绝缘中残存的气体造成的,如真空脱气或真空注油没控制好真空度;或者运行中其他原因造成的,其放电强度较低,对绝缘介质有缓慢的老化作用,而油中放电主要是由于绝缘结构中局部场强过高所造成的,其绝缘强度一般要比气泡性放电高几个数量,通常在数千PC以上,强烈是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油纸绝缘损坏。放电过程中油和纸分解的大量气体,又会产生累积的气泡性放电,加强放电的进一步发展,出现恶性循环的复杂现象,最终导致绝缘完全的击穿。

因此,近年来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大量试验证明,局部放电试验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变压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工艺的缺陷,对于检出变压器的杂质、绝缘受潮、浸渍不完善、含有气泡、金属构件与固体绝缘体有尖角和结构中的悬浮电位等是非常有效的,它与色谱分析相比可以及时地发现变压器内部的局部放电性缺陷,而不需要运行时间的积累。也正是由于制造厂采取了局部放电测试手段,才使得大型电力变压器的制造水平和技术性能越来越高,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目前普遍采用的局部放电测试方法是在一定试验电压下测试放电量的大小,利用放电量的大小及随电压的变化趋势来评判绝缘的优劣性能。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评定绝缘内部的缺陷是灵敏和有效的,但如果要较为准确的判断局部放电的程度及对绝缘寿命的影响,最好还是同时测来年感放电量、放电次数等参数,并分析放电的发展趋势和发生部位。

值得注意的是,局部放电量的标准规定值是由经验出发约定俗成的,并没有严格的试验依据,通常认为油纸绝缘在几千PC的放电作用下才会留下痕迹,考虑到放电点与测量点之间信号的衰减,规定数百PC作为变压器放电量的限值。实际上,信号的衰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匝间放电时信号衰减较大,当在变压器测量端子上测量值为500PC时,实际放电点上出现上万PC的放电量都是有可能的。因此,在放电量超标时,要对放电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可能发生的部位,随加压发展趋势、放电的起始电压和熄灭电压、放电脉冲信号的特征及发生的频率等,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判断出其对绝缘的危害程度,简单的用标准规定值去卡设备,有时也是不合理的,特别是对已经投入运行的变压器。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在运行中加强对变压器油的监督,结合大小修对变压器定期进行局部放电测量,确保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3变压器绕组变形的测量

变压器在长途运输中受到冲撞或者在运行中受到短路故障电流的冲击,绕组将可能发生变形或位移,严重者会导致突发生事故的发生。通过绕组变形试验就可以在不吊罩的情况下判断变压器绕组是否变形,变形程度如何,从而采取相应的、合理的补救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变压器绕组变形或位移后,即使没有立即损坏,也会留下严重的故障隐患,如:绝缘距离发生改变,固体绝缘受到损坏、击穿,导致突发绝缘事故,甚至在正常运行电压下,因局部放电作用而发生绝缘击穿事故;绕组机械性能下降,当再次受到短路电流冲击时,将承受不住巨大的电动力作用而发生损坏事故。因此,积极开展变压器绕组变形诊断工作,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变压器,并有计划地进行吊罩验证及合理地检修,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防止变压器突发生事故的发生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结论

在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定期对油中溶解气体进行测谱分析,可有效地诊断出大部分过热性故障和部分发展较慢的放电性故障,但对突发生故障往往不能及时作出反应。

篇2

关键词:猪;剖检;要领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4-0031-01

在不能借助实验室化验来确诊猪病的基层兽医活动中,较为准确的猪病诊断方法就是对病猪的进行解剖,结合临床经验,现向广大基层兽医技术人员介绍解剖诊断要领,以便提高确诊率,提高治愈率。

1 解剖前的外部检查

检查四肢、眼结膜的颜色、皮肤等有无异常,下颌淋巴结是否有肿胀现象等。如亚急性猪丹毒,可见皮肤大小一致的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急性猪瘟,皮肤多有密集的或散在的出血点(或淤血点);口蹄疫,四肢、口腔有水疱;猪疥螨病,皮肤粗糙有皮屑、背毛脱落、皮肤潮红甚至出血有痂皮;猪链球菌病,皮肤有突起的脓包,切开脓包流出淡黄色液体;附红细胞体病时眼结膜黄染,附近有粪便污染等。

2 保定尸体

尸体取背卧位,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将四肢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

3 剖检过程

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横突。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看皮下有无出血点、黄染等。在切开皮肤时需要检查腹股沟浅淋巴结,看有无肿大、出血等异常现象。

3.1 腹腔器官检查

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等。腹腔器官的取出方法:胃肠全部取出,先将小肠移向左侧,以暴露直肠, 在骨盆腔中单结扎。切断直肠,左手握住直肠断端,右手持刀,从前腰背部分离肠系膜等,至膈时,在胃前端结扎剪断食管,取出全部胃肠道。

取出空肠和回肠。在回盲韧带, 游离缘双结扎,剪断回肠,在十二指肠道,双结扎剪断十二指肠。左手握住回肠断端,右手持刀,逐渐切割肠系膜至十二指结扎点,取出空肠和回肠。

取出十二指肠,胃和胰。先仔细分离十二指肠、胰与结肠的交叉联系,再从前向后分离肠系膜,最后分离并单结扎、剪断直肠,取出盲肠、结肠和直肠。

(1)脾。注意脾的大小,重量,颜色,质地 ,表面和切面的状况。如败血性炭疸时,脾可能高度肿大,色黑红,柔软。急性猪瘟时脾发出血性梗死。

(2)肠。检查肠壁的簿厚,黏膜有无脱落、出血。肠淋巴结有无肿胀等。患猪副伤寒的猪肠黏膜表面覆盖糠麸样物质。

(3)胃。检查胃内容物的性状、颜色,剖去内容物看胃黏膜有无出血、脱落穿孔等现象。

(4)肝。检查肝的颜色、质地等。

(5)胆。看胆囊的外观是否肿大,滑破胆囊看胆汁的颜色是否正常。

(6)肾。两个肾先做比较,看大小是否一样有无肿胀。剖去肾包膜看肾脏表面有无出血点。然后将肾平放横切后观察肾盂、肾盏有无肿大、出血等。

(7)膀胱。看膀胱的弹性、膀胱内膜有无出血点等。

3.2 胸腔器官检查

用刀(或剪)切断两侧肋软骨与肋骨结合部,再把刀伸入胸腔划断脊柱左右两侧肋骨与胸椎连接部肌肉,按压两侧胸壁肋骨,折断肋骨与胸椎的连接,即可敞开胸腔。打开胸腔后先看肾包膜有无粘连、是否有纤维状物渗出,传染性胸膜肺炎时有此症状。

(1)肺。看左右肺的大小、质地、颜色等。气喘病肺变为肉样、放在水中下沉,正常的肺放在水中是不下沉的。猪肺疫时肺脏表面因出血水肿呈大理石样外观。

(2)心脏。看心包膜有无出血点,切开心脏看二尖瓣、三尖瓣有无异常现象。猪丹毒溃疡性心内膜炎,增生,二尖瓣上有灰白色菜花赘生物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3.3 口腔和喉部器官检查

剥去颈部和下颌部皮肤后,用刀切断两下颌支内侧和舌连接的肌肉,左手指伸入下颌间隙,将舌牵出,剪断舌骨,将舌、咽喉、气管一并采出。看气管有无黏液、出血点等;扁桃体有无肿大、出血点等。

4 注意事项

(1)在猪发病死亡后,尸体剖检进行越快、准确诊断的机会越多。尸体剖检必须在死后变性不太严重时尽快进行。夏季须在死后4~8 h之内完成,冬季不得超过18~24 h。

(2)剖检中要做记录,将每项检查的各种异常现象详细记录下来,以便根据异常现象做出初步诊断。

篇3

关键词:弓形虫病;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 S852.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19-02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寄生原虫,具有广泛的宿主群并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能引起共患寄生虫病。在畜牧业方面,弓形虫会使怀孕母畜流产,猪感染弓形虫会引起大批死亡。弓形虫病不仅对畜禽危害严重,还是影响人类优生优育的一个重要生物因子。怀孕妇女感染弓形虫,无论有无临床症状,有一半左右可以发生母胎垂直感染,出现流产、死胎以及致使胎婴先天性缺陷或畸形等。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弓形虫病的流行情况、致病作用、诊断方法以及防制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现对该病的诊断技术进行概述。

1 病原学诊断

1.1 组织学诊断

组织切片或体液涂片(如脑脊液、羊水或支气管灌洗液) 查找弓形虫速殖子可以诊断弓形虫的急性感染。但在传统染色的组织切片中查找速殖子较为困难,弓形虫抗血清的过氧化物免疫酶标记法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成功检测到AID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弓形虫的存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也适用于未固定或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组织切片。此外,还可通过对脑脊液的离心沉淀或组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涂片。对炎症灶邻近的组织囊肿用上述方法检查可进行急性感染和潜伏感染的诊断。

1.2 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

动物接种是一种最为经典、能直接确认病原体存在的方法。孙新[1]用小鼠腹腔接种和THP21 细胞培养的方法对30例孕妇羊水进行病原分离比较, 两组共分离出6株弓形虫,提示细胞培养可作为先天性弓形虫病早期病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国外学者成功从1例眼弓形虫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出弓形虫,成功传代1年以上,并进行动物腹腔接种。虽然这两种方法结果可靠,但敏感性低、耗时长、易漏诊和难于实际操作。

2 免疫学诊断方法

免疫学诊断是弓形虫病调查、诊断的常用方法。检测抗弓形虫抗体或循环抗原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主要有染色试验(DT)、凝集试验(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胶体金技术等。

2.1 染色试验(DT)

DT曾被视为是弓形虫病特有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及最有价值的检测手段,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但由于在进行检查时必须使用活的、有毒力的速殖子而存在巨大的危险性,限制了其应用。随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它是以玻片上的甲醛固定的弓形虫虫体作为抗原,与血清样本中抗体反应,加入酶标二抗及底物,以虫体周围出现完整的淡黄色作为阳性标准。该法简单、敏感、特异、快速,可在现场使用。赵恒梅等[2]用该法检测11份阳性兔血清和34份弓形虫病人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4.1%,与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疟疾等均无交叉反应,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无差异。

2.2 凝集试验(AT)

2.2.1 直接凝集试验(DAT) 此法简便快速,阳性反应出现时间比IHA早。试验以甲醛固定的弓形虫悬液作为抗原与被检血清直接进行反应。在玻片上加不同稀释度的试验血清,混匀,几分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生凝集,则为阳性反应。

2.2.2 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IHA) 主要优点是简便、快速、灵敏,已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陈义民等[3]建立了以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的IHA方法,应用此试剂检测人工感染弓形虫的兔血清,首次检测出抗体的时间为感染后7 d,检出率为100%。在此基础上张德林等[4]又创建了一种以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致敏羊红细胞的IHA方法,用此方法制备的试剂较前者提前2 d检出血清中的抗体,且在检测结果上两者的符合率100%。

除此之外,还有胶乳凝集试验、反向IgM免疫吸附凝集试验、碳粒凝集试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印度墨水免疫反应等检测方法。

2.3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

IFAT是以完整死弓形虫为抗原,采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检测特异IgM和IgG。IFAT具有特异、敏感、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如有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则存在非特异性染色,可引起假阳性反应,同时判定结果易带主观性。

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是当前诊断弓形虫感染应用最广的技术。间接ELISA法测弓形虫IgM抗体,发现急性病例检出率较高,但类风湿因子阳性者出现假阳性反应。近年来,新发展的双夹心法测IgM,是采用抗IgM抗体包板,样本中的IgG、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等均在第一步捕获IgM步骤中被分离去,从而消除了非特异的干扰,提高了敏感性及特异性。

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是一种非常敏感、特异、高效、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目前PCR方法有多重PCR、原位PCR、免疫-PCR和荧光定量PCR等,已经逐步应用于弓形虫病的检测。除此之外,DNA杂交技术也用于对弓形虫的检测,包括虫种鉴定、某些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分析及抗原表达、种群分类等;一些克隆化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也已用于弓形虫病的检测。由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实验室要求高,且诊断试剂价格较贵,不适用于在基层推广。

近几年,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弓形虫病诊断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一些研究成果已经或正在对弓形虫病的防治产生积极影响。传统的血清学方法由于操作简单,仍然是基层动物防疫部门进行检测的首选方法,现代PCR方法虽大大改善了弓形虫病的诊断,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随着免疫技术的发展及分子生物学、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将使弓形虫病的检测技术达到简易、微量、快速、准确和经济的目的,显著提高诊断水平,使弓形虫病的检测方法达到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 孙 新. 细胞培养和动物接种分离弓形虫病原比较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6,21 (5): 291-292.

[2] 赵恒梅,徐克继,杨慧珍.免疫酶染色试验诊断弓形虫病的研究[J]. 中国共患病杂志,1991,7(5):13-14.

篇4

关键词:故障诊断技术;数控机床;主轴诊断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8-0000-02

一、前言

数控机床故障是现代企业的生产中的一大障碍,一旦出现故障,不仅会导致机床本身的损坏,还会影响整条生产线的连续生产,严重时将使整个正常工作停滞。所以,各企业越来越重视数控机床的诊断及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与传统机床故障不同,诊断方式方法也不同,主要是因为数控机床具有更强的复杂性,排除数控机床故障需要采用更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更全面的检测技术,才能有针对性、更准确的诊断,故障排除才能够确保数控机床的正常运行。如果及时发现故障先兆并及时判断故障原因同时成功排除故障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随着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具有了技术基础并且在此背景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本文中,重点分析了几种科技含量较高的典型技术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技术的运用及其重要作用。

二、故障诊断技术概述

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主要是指在轴承、旋转机械、往复机械、齿轮等设备和零部件的故障诊断中应用得非常普遍。尤其是振动诊断方法已经比较成熟,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数控机床内部结构的某些故障,系统一般不呈现报警信息,故障的诊断比较困难。

三、诊断数控机床故障的流程及步骤

严格意义上来说,诊断数控机床故障的流程及步骤应该包含发现故障、记录故障、检测故障和确定故障四个步骤(如下图1)。

图1 诊断数控机床故障的流程及步骤图

还应该指出的是,故障有可能是内在的,也有可能是外在的,检测诊断时应从简单到困难,认真做好每次故障发生的记录,状态,排查故障的步骤以及方法,积累一定的经验,保证在以后的排查过程中不在出现类似的情况。

四、数控车床主轴故障诊断案例――以CK7815为例

(一)信号采集

1.检测原理

图2:检测原理流程框架图

2.测点选择及测量参数确定

在CK7815数控车床主轴、轴承处布置1号、2号两个传感器,以便于采集信号。数控机床信号采集,主要是确定信号采集部位及传感器的选型与安装。其中信号采集部位主要是考虑主轴、轴承位对振动信号较敏感,因此在前、后轴承位置安装传感器。传感器类型主要有速度、位移、加速度这三种类型。

在振动参数中,加速度参数对高频振动(>1000Hz)比较敏感,所以选择加速度传感器一般选用VM9503振动数据采集仪。

(二)信号分析方法

1.时域分析

时域描述是以时间为独立变量直接观测到或记录的信号。信号时域描述,能反映信号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2.小波分析

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只能对信号在整个时间段上进行分析,是一种全局的变换。因此,在分析实际的时变信号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小波变换在时域和频域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化特性,是对非平稳信号进行时频分析的理想分析工具。小波变换之所以可以检测信号的奇异点,正在于它的“小”,因为用小的波去近似奇异信号,要比正弦波要好得多。

3.频域分析

频率分析是指把振动信号按其频率、范围和结构进行分类分析,以频率为独立变量来表示信号,其揭示了各频率成分幅值所占的比重。

(三)数据处理

针对所检测信号,观察数据采集器所示的dB值。该值越大,说明振动能量越大,故障严重,反之故障轻微或不存在。近两年使用振动诊断技术,对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机械故障进行了诊断,获得预期效果。

五、故障诊断技术在数控机床主轴诊断中的发展

(一)数控机床故障远程诊断技术

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发展使当前的大部分数控系统都能够实现网络与数控机床的连接,这就为远程监控数控机床以及远程诊断数控机床故障创造了条件。通过这种诊断技术的利用可以较快的对数控机床所产生的故障做出定位并找出排除数控机床故障的方法,所以这种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由于故障诊断而进行的停机时间以及设备诊断与维修的费用。

在数控机床远程控制系统中,系统一端的多个数控机床通过局域网连接设备诊断服务器,设备诊断服务器通过Internet连接远程诊断中心,在数控系统中的数控机床通过以太网口等网络接口与局域网先练,设备诊断服务器一般设置在车间,设备诊断服务器可以对数控机床进行远程的监控与简单诊断。当设备服务器无法得出诊断结果时,可以通过对远程诊断中心的利用来开展诊断工作。远程诊断中心、设备诊断服务器以及数控机床利用通信线路实现信息的交互。

(二)专家故障诊断技术

专家故障诊断技术是一种Knowledge―Based(基于知识)的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在进行故障诊断的过程中,诊断者只需要输入已知数据就可以获得专家结论并为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提供依据。知识库的构建需要数控机床领域专家与知识工程师的合作,通过整理专家经验和知识并存放至知识库中来为故障诊断提供基本依据。其实质是在数控机床领域中通过运用大量的专家知识以及推理方法进行实际问题求解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程序。一般情况下,专家故障诊断技术需要有知识库、数据库、知识获取程序、推理机和解释程序构成,其构成核心为推理机与知识库,其中推理机的职责在于通过对知识库中知识的运用来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而知识库主要是进行专业知识的存储。

(三)ANN(人工神经网络)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技术

ANN具有联想、容错、推测、记忆以及对复杂多模式进行处理等强大功能,所以在数控机床诊断技术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和应用潜力。ANN是以对人脑思维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大脑神经元结构特征的模仿并使用数学方法来进行抽象和简化而建立的非线性动力学网络系统。当前经常被用到的算法包括BAM(双向联想记忆)模型、BP(误差反向传播)算法以及FCM(模糊认识映射)等。ANN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神经网络的知识处理功能形成专家故障诊断系统,从而实现传记故障诊断系统与ANN的结合并充分的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以推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二是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功能当作最动态预测模型开展故障诊断;三是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功能当做分类器来开展故障诊断。

(四)虚拟现实(VR)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于显示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局域互联网、国际互联网、调制解调器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利用可以研制出虚拟故障诊断的环境并实现数控机床设备故障的远程诊断。在虚拟的故障诊断环境内,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调制解调器可以实现数据的传送,从而使处于不同地点的专家能够处在同样的环境中确保故障分析、诊断与定位的科学性。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一级计算机软件和外部设备来对一种境界进行仿真,从而为用户提供能够反映出对象互相作用和变化的三位图形,并且能够将这个三位图形通过辅助传感器呈献给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者,从而使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者能够直接的探索和参与反映对象在特定环境中的变化和作用,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许多设备故障是无法在试验台模拟的,而通过虚拟技术的使用则对这一不足和缺陷进行了弥补。

参考文献:

[1]窦怀洛,郭丽娟,肖如锋.数控机床高速电主轴技术及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11,04.

[2]皮智谋,李强,任成高.基于运转噪声识别数控机床主轴轴承状态的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1,07.

[3]逄玲.数控机床主轴部件的结构及其维护[J].职业,2011,20.

篇5

关键词: 汽轮机;振动故障;诊断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汽轮机是一种高速旋转机械,其主要的构造部件包括转子、转子轴承、汽缸以及联轴器等。由于在加工或者安装过程中存在缺陷,将导致汽轮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振动。根据振动的类型可以将振动分为横向振动、轴向振动以及扭转振动三种。而根据导致振动的激励方式,又可以将振动分为基频振动和二倍频振动。其中,导致汽轮机运行不稳定或者是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横向振动或者是基频振动而导致的。

1 汽轮机故障分析方法

对于汽轮机而言,其故障普遍表现为机组振动过大。在现场故障诊断中,常用到的故障分析方法便是振动分析法。

波形分析法

时间波形是最初的振动信息源。由传感器进行输出的振动信息在普遍情况下均为时间波形。对一些有着明显特征的波形,可以直接用于设备故障的判断。波形分析简易直观,这也是波形分析法的优势之所在。

轨迹分析法

对于轴承座的运动轨迹而言,转子轴心直接性地对转子瞬时的运动状态反应出来,并且涵盖了很多关于机械运作情况的信息[2]。由此可见,对于设备故障的诊断,轨迹分析法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基于正常状态,轴心轨迹具有稳定性,每一次转动循环一般情况下均保持在相同的位置上,且轨迹普遍上是相互重合的。在轴心轨迹的形状与大小呈现不断变化的势态时,便表现转子运行状态不具稳定性。面对此种情况,需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工序,不然极易致使机组失去稳定性,进而造成停车事故的发生。

频谱分析法

对于设备故障的分析,频谱分析法在应用方面极具广泛性。普遍应用到的频谱有两种:其一是功率谱;其二是幅值谱。其中,功率谱代表在振动功率随振动频率的分布状况,其物理含义较为清晰。幅值谱代表相对应的各个频率的谐波振动分量所具备的振幅,在应用过程中,幅值谱具有直观的特点。并且,幅值谱的谱线高度便是此频率分量的振幅大小。总之,对于频谱分析法而言,其目的便是把形成信号的每一种频率成分均进行分解,以此为振源的识别提供方便。

汽轮机振动故障诊断技术探究

汽轮机存在多方面的振动故障,笔者主要对启动过程中暖机或胀差过大等原因引起的振动、造成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原因以及振动故障诊断步骤三大方面进行探究。

启动过程中暖机时间不够或胀差过大而引起的振动分析

启动过程中暖机或胀差过大而引起的振动极具明显性。汽轮机在启动及停止过程中,转子和气缸的热交换条件是有所区别的。所以,两者之间在轴向形成的膨胀也有所区别,即为出现相对膨胀现象。所谓的相对膨胀又可称之为长差。通过胀差的大小,能够反映出汽轮机轴向动静间隙的改变状况。为了让由轴向间隙改变进而引起的动静摩擦得到有效规避,不但需要对胀差进行严密监视,还需要充分认识到胀差对汽轮机运行所造成的严重影响。我们知道,机组从升速至定速过程中,时间短,蒸汽温度及流量基本上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对胀差造成的影响只能在定速之后才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来。定速之后,胀差所增加的幅度比较大的,并且持续时间长。另外,基于低负荷暖机阶段,蒸汽对转子及气缸的加热程度较为激烈。大致上分析,造成机组暖机或者胀差的原因主要有:凝汽器真空的改变、暖机时间的长短、轴封供汽温度的高低以及供汽时长等。因此,在机组启动过程中,需要从三方面做好:1)在低速阶段进行听音;2)在高速阶段对机组的振动引起足够重视,尤为重要的是在过临界的状况下,如果振动超标,是不能够硬闯的;3)当机组并网之后,因为汽缸温度较低,额转子膨胀又比气缸要打,所以要以差胀的状况为基础,进而对进汽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并使低负荷暖机得到有效保证。

造成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原因分析

在汽轮机中,振动诊断技术当前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造成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振动特征的掌握程度不够;2)在认识上对故障机理存在偏差;3)只重视直观的故障,对内部故障不深入了解。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如果遇到振动故障,作业人员只是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处理。然而振动诊断的实际价值之所在便是对振动状况进行有效规避。如果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大于50%,便说明消除振动的指导作用极具明显性。如果准确率只在20%至30%之间,那么说明消除振动的效果不具良好性,甚至可能是一种误导。对于汽轮机的振动故障诊断,常用的两种方法便是正向推理法与反向推理法。在对机组振动故障正确的认识之下,适宜采用正向推理法。但从实践情况上分析,对于振动故障诊断并不经常使用正向推理法。因此,便经常性采用反向推理法。该方法是根据振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故障的特点进行反推,以此获取多种结论,让振动故障在引导之下得到处理。此种方法会使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大大降低。

振动故障诊断步骤分析

对传统故障诊断的方法进行改善是使诊断故障诊断准确率得到提升的有效策略。若想要使诊断故障准确率大大提升,还需要进行充分做好以下步骤:1)首先对振动的种类进行确认。主要是对振动频谱及外在特征进行观察,进而将各类振动进行有序的分类。将所存在的故障的原因充分确认之后,再实施判断措施;2)先对轴承座刚度进行检查,看是不是正常,然后对激振力故障原因进行分析;3)对转子进行检查,检查是不是存在不平衡力、不平衡电磁力以及平直度偏差等故障,进而对基于稳定的普通强迫振动是否存在进行确认,最终使故障类型能够得到有效诊断。 3 汽轮机振动故障诊断实例分析

实例概况:以某热电厂4#汽轮发电机组为实例,它是由上海汽轮机厂所生产的50 MW汽轮发电机,其型号为C50-90/1.2-1,并且是单缸冲动一级调整抽汽凝汽式机组,在配装方面,配置了由上海电机厂生产的发电机,其型号为QFs-60-2。

振动情况:此机组在运作过程当中有3#瓦轴向振动偏大的现象存在,高达20 mm/s,经过反复检查后依旧没有找出其中的原因[3]。

诊断:3#瓦轴向振动的主频率为50 Hz,据分析可知为普通强迫振动。造成普通强迫振动存在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轴承座动刚度偏低;其二,激振力偏大。

处理因素:通过对3#瓦轴承座检查发现轴承座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球面垫铁接触性能不良、轴承紧力不够、地脚螺栓较为松动以及轴承座垫片不具合理性等。其中,在对压轴承紧力进行检修时发现,轴承体球面和球面座两者间有0.02毫米的间隙,轴承盖和轴承体两者间有0.15毫米的间隙。此机的检修标准在轴承体球面和球面座两者间为0.02毫米到0.04毫米时呈过盈状态;轴承盖和轴承体两者间在0.02毫米到0.05毫米时呈过盈状态。由此可见,整个轴瓦的紧力明显不够,且垂直方向没有办法对振动进行控制。

故障诊断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在垂直振动的差异达到两倍的情况下,轴向振动可达到9 mm/s;在垂直振动的差异振动比较小的情况,轴向振动便偏小。振动故障出现后,不能仅靠现场动平衡进行解决,应该对问题的根源进行严谨分析,然后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充分认识到造成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现象存在三方面的原因,分别为:对振动特征的掌握程度不够、在认识上对故障机理存在偏差、只重视直观的故障,对内部故障不深入了解。因此充分掌握汽轮机振动故障诊断技术便显得尤为重要。最后笔者通过实例进行深入分析,希望以此为今后关于汽轮机振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谢亮.汽轮机振动故障诊断技术探讨[J].科技传播,2011(07).

篇6

关键词:猪流感;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4-0011-02

新时期,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饮食方面格外重视,由于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瘦肉精、病害猪等事件层出不穷,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发重视。为提高猪肉的供货品质,应从猪的养殖阶段开始,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做好养殖管理工作。在猪群养殖中,猪流感属于常见类疾病,会对猪群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针对此项问题,现就猪流感诊断及防治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猪流感是猪群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主要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类传染性疾病,具有急性、人畜共患的特点。猪一旦患上此疾病,尽管致死率不高,但是会传染,使得大规模的猪群都会感染此类疾病,进而为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降低经济损失,应及时进行猪流感的诊断工作,做到快速诊断快速诊治,以保证猪群能够健康、有效的生长。为了后续更好的开展猪流感诊断与防治工作,首先应对猪流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予以了解。

1 猪流感的基本概述

1.1 病原学

猪流感主要是由猪流感病毒所引发的,其隶属于正粘病毒科,该种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类型,此类病毒颗粒大都呈球状结构,直径参数为90.0 nm左右,存在囊膜结构,且囊膜结构存在大量的突起糖蛋白,呈放射状进行排列。在病毒颗粒的内部存在核衣壳,核衣壳的内部直径约10.0 nm,主要呈现出螺旋对称状态[1]。此外,猪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对丙酮、乙醚等有机溶液产生敏感性反应,以热敏感为主,在温度为56 ℃的环境下持续0.5 h就可达到灭活的效果。

1.2 流行病W

猪流感在一年中的每个季节都可能发生,冬春季节属于高发期,若猪群经过长时间的运输使得免疫力大大降低,也可能患上猪流感[2]。流感病毒具有强烈的侵蚀性,任何猪都可能会患上猪流感。流感病毒主要存活在呼吸道的相关分泌物之中,进而随着猪的咳嗽、打喷嚏等排到体外。若猪群密度大、接触性强、通风性差则极易被互相传染,此过程属于空气传播,一旦传播开来则会呈现大规模的扩散。

1.3 临床症状

一般来讲,猪流感具有较短的潜伏期,短的为几小时,而长的仅有几天的时间,自然状态下发病天数平均为3~4 d,人工感染条件下会在1~2 d即可突然患病,甚至容易出现猪群集体感染的情况。猪一旦患上猪流感,体温会逐步升高,温度在40.2~41.4 ℃,体温最高的甚至达到42 ℃,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时常卧身、精神不振、呼吸急促、关节疼痛等多种症状。此外,除了这些基本症状外,猪发病时,在鼻孔、眼部位置会流出一些黏性液体或分泌物,甚至部分情况下鼻孔位置的分泌物会夹杂着一些血色。猪流感的具体病程时间较短,若在患病期间未出现其他的并发症,患病后一周左右即可康复[3]。尽管猪流感的发病率较高,但是死亡率却很低。

1.4 病理变化

对患病猪解剖后,了解到患病猪的鼻腔、咽喉、支气管黏膜与气管等部位出现严重的水肿与充血现象,病变主要集中在肺脏器官的心叶与尖叶区域。病变区域的肺组织会呈现紫红色硬结状态,且部分肺叶会出现水肿[4]。若是单独性的猪流感,利用肉眼观察可了解到病变情况相对复杂,若并发细菌类疾病,会掩盖部分病变,容易埋下隐患。

2 猪流感的诊断

2.1 初步诊断

诊断猪流感时,应切实结合该疾病的病理变化情况,再与临床基本症状相结合,运用病毒分离试验来进行鉴定,或者采取血清学来予以诊断,这样可大大增强诊断结果的精准性。若未出现并发症,在诊断结果中会显示为病毒性肺炎,此种情况下会对猪的肺部构成威胁,只是构成的威胁不是很大,在辨识病变位置时也变得更加容易。肺部病变组织呈现紫色,其与正常部位间存在着清晰的界限,且在小叶间还会发生水肿现象。一旦出现并发症,极易导致猪出现淋巴结肿大、充血现象,胃部也会出现一系列的炎症。猪患上猪流感时,容易引起细菌性感染,导致细菌感染的因素较多,且不同因素引发的细菌性感染其危害性也存在差异。

2.2 实验室诊断

在实验室诊断时,其本质在于对抗原的检测,检测的具体方法有免疫酶组化、抗原捕捉等。对猪流感病毒开展分离性鉴定方法,此种方式主要是对所分离出的血凝性予以检测,通过分析后了解是否可将血凝型病毒予以排除,最终,使用试验琼脂扩散法来对流感病毒予以诊断。

3 猪流感的防治策略

3.1 预防

3.1.1 饲养管理 为保证猪群的健康成长,必须重视饲养管理工作,为猪群提供足够的营养元素,满足猪的生长需求。还要积极开展猪保健工作,采取一系列的保健措施来增强猪群的抵抗力与免疫力,这就需要饲养者要及时开展猪舍通风、清洁、干燥与调解温度等操作,为猪的生长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

3.1.2 防疫处理 为实现疾病预防的效果,猪场运营应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打造更为完善的防疫机制,加强对引入猪种的重点防疫,引入后应及时进行隔离与检疫操作,严格规范各项检测指标,进而提高防疫效果。

3.1.3 做好清洁与消毒工作 饲养者应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与消毒,消毒时,应遵循“全进全出”的原则,充分结合猪舍的实际建设情况,3~4 d清洁与消毒一次。通常情况,对猪舍进行消毒时,大都使用氯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若对养殖场区进行消毒,可使用3%火碱。

3.1.4 疫苗接种 若在猪流感相对猖獗的区域,在做好猪舍清洁与消毒处理外,还要及时为猪群接种疫苗,借助疫苗来抵抗猪流感,降低猪群流感的患病率,利于实现对猪群健康的保护。在疫苗接种方面,为达到理想的疫苗接种效果,要每隔1个月开展2次免疫接种,为避免出现继发性感染,防疫人员应对症下药。

3.2 治疗

3.2.1 一般治疗 对普通发病猪应使用病毒灵+地塞米松+黄芪多糖+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治疗,不同的注射部位应分开操作。此外,还应注射长效间甲氧嘧啶与复方安基比林,2次/d,持续注射4 d左右。

3.2.2 重症治疗 若患病猪病情相对严重,一头猪每次肌肉注射600万IU青霉素、300万IU链霉素与50.0 mL的安乃近,也可加入微量地塞米松,每天2次,持续注射4 d左右。

3.2.3 轻症治疗 若患病猪的症状较轻,或者仅仅是食欲下降,可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土霉素原粉,与饲料拌和在一起让病猪服下。为了能让患病猪快速康复,治疗时最好添加电解质多维饮水。

4 小结

猪群一旦患上猪流感,将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会对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带来威胁,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为降低养殖户的损失,促进养猪业经济的发展,饲养者应重视对猪流感疾病的防治,对此类疾病要具备一定的预防意识与前瞻意识,能及时诊断病症,然后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分别从预防与治疗两个方面着手,以实现对猪流感的有效防治,以保障养猪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建斌.猪流感诊断及防治措施探讨[J].当代畜牧,2015,(17):63-64.

[2] 贺健辉,和寿红,张执信.猪流感的诊断及防治分析[J].吉林农业,2015(3):83.

篇7

关键词:变速器 滚动轴承 频谱细化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35-01

变速器是汽车的主要传动部件,其生产质量以及运行情形严重影响着汽车总体应用状况。而变速器中的齿轮与轴承以及同步器等有关部件工作状况十分复杂,在变速器性能逐渐创新与改进下,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以往的听、触摸以及看等诊断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时汽车快速发展要求。同时变速器相关生产单位要求变速器的整体生产质量可以快速完成在线检测诊断,但是客户要求汽车可以在不开箱解体基础上完成变速器故障有效预报以及诊断。对此,应该综合电子和物理以及计算机等先进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将其运用在汽车变速器轴承故障诊断中。同时深入研究不解体基础上,有效、科学地检测出汽车变速器轴承故障诊断的技术。

1 汽车变速器轴承故障种类

滚动轴承存在许多损坏方式,比较普遍的是疲劳失效和断裂失效以及胶合失效等。同时滚动轴承故障还能够分成分布故障和局部故障,其中分布故障一般是表面波纹度和不对中等多种方式,而局部故障一般是轴承元件出现裂纹和划痕等各种方式。疲劳剥落作为轴承实效的重要原因,其是因为滚动体在相关滚道中反复承受并不均匀的载荷所发生的。在滚动轴承进行工作时,滚动体与内圈会不断进行旋转,而且滚动体和滚道相接触的表面会承受脉动循环交变应力作用。若是应力超出了材料自身疲劳极限,并且在载荷的反复作用一定期限后,就会在表面上产生一定的裂纹,同时还会慢慢发展至接触表面,从而导致表层的金属以片状进行剥落,产生凹坑,进一步导致轴承发生冲击性振动,严重影响轴承的应用年限。

引发滚动轴承损坏的原因主要是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相对运动和外界污染物的不断侵入,导致效果下降,同时装配不合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轴承的磨损或是擦伤。同时磨损量也会严重影响轴承应用年限,磨损造成轴承的游隙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械精度,加大振动以及噪声。除此之外,烧伤主要是因为异常发热,从而造成轴承熔粘难以旋转,或者是滑动面变得更加粗糙。若是出现此种损伤的轴承,因为受到热的影响导致轴承硬度不断降低,所以有时就会造成轴承报废。在滚动轴承需要承受相对较大的静载荷或是冲击载荷时,就会导致滚动体与滚道接触位置应力超出了材料自身屈服极限,进而形成永久性变形。

2 汽车变速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分析

2.1 振动水平诊断技术

经过把测量的相关振动均方值(RMS)与所允许的门槛值进行比较,能够看出齿轮以及轴承的具体运行状况是否正常,通常情况下RMS值和齿轮以及轴承异常程度存在正比例关系。在大多数状况下,特别是故障发生的初期,振动RMS值发生的变化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其他有关原因比如说噪声或是油不良,会造成振动水平发生突然变化。因此该种技术运用比较少。

2.2 峰值因素技术

峰值因素技术主要指振动峰值和有效值的比,而振动峰值以及有效值能够利用振动测量设备获取。依据某公司的报道,峰值因素有关参数能够当作齿轮以及轴承故障初期的诊断参数,若是在1~10Hz间进行测量就会可以获取相对更为明显的效果。此种诊断技术速度比较快,而且操作简单,需要应用的设备成本相对偏低,但是存在的缺点就是其它相关振动源发生振动会对峰值因素造成一定的影响。

2.3 SPM(冲击脉冲技术)

冲击脉冲方法是针对滚动轴承初期故障有效检测的技术。若是轴承损坏之后在运转过程中会形成冲击脉冲,进而导致轴承或是检测系统出现共振,通过窄带滤波之后的信号幅值具体大小就展现出冲击力的具体大小,直接关系到轴承具体损坏状况,其主要是将冲击脉冲级作为诊断参数。此种方法存在的缺点就是诊断参数和轴承自身的几何尺寸以及轴转速存在一定关系,同时会遭受高频环境下的噪声干扰比较大。许多实践表明在环境相对单纯下,此种技术是现阶段变速器轴承故障诊断比较有效的技术之一。

2.4 频谱细化

从频谱分析方面而言,故障特点信息常常会集中于某一个频段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判断的精确性以及可靠性,就应该在该频段之内具备相对较高的频率分辨率。而频谱细化技术主要是应用移频原理仅仅在相关的某段频段中进行和基带分析相同的多谱线深入分析,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分辨率。同时频谱细化技术从细化分辨率与提升运算速率方面而言具备良好的效果。

2.5 倒频谱分析技术

倒频谱分析技术主要是依据故障信号能够进行调制的原理。其能够有效识别出相对复杂、繁琐频谱图中有关周期结构,可以有效分离与提取密集泛频信号当中的有关周期成分,针对具备同簇谐频或是异簇谐频等比较复杂的信号完成有效识别。同时倒频谱分析技术在变速器轴承故障诊断方面的运用也比较有效。

2.6 精化特点信息模型技术

此种技术是一项时序参数模型有效分析方法,主要指在创建观测序列有关参数模型前,依据相关先验知识,充分运用滤波等相关技术把信号中的一些噪声有效剔除,并且在剔除噪声之后的时间序列与精化信息序列创建爱你时序参数模型。这时因为故障特点信息中信噪比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模型参数对于故障特点凝聚度以及明确性会得到加强,从而便于提升诊断技术的灵敏度以及可靠性。

3 结语

汽车变速器轴承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通常在单一条件环境下完成诊断具备良好的效果。可是在实践运用时,因为机械机构相对繁琐与其他要素的干扰,许多诊断技术难以充分运用,这些技术都具备各自的优势与缺点。现阶段比较常用的就是振动监测技术,而相对成熟的故障诊断技术还有冲击脉冲方法(SPM),并且已经研制出许多中类型的SPM系列变速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

参考文献

[1] 樊长博,张来斌,王朝晖,等.基于EMD与功率谱分析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机械强度,2006(4):628-631.

[2] 李崇晟,屈梁生.基于混沌和符号序列统计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3):261-265.

篇8

1.叶龄诊断植保技术的概述

水稻叶龄诊断植保技术是以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术和水稻叶龄诊断技术为基础理论,改变种植户靠经验防治水稻病虫草害,逐步从过去的看日历的方法中解脱出来,按照水稻主茎叶龄生育进程防治水稻病虫草害。当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虫草害可概括为“三虫四草五病”,三虫指潜叶蝇、负泥虫、稻螟蛉,四草指泽泻、慈姑、雨久花、萤蔺,五病指恶苗病、立枯病、稻瘟病、纹枯病、褐变穗。叶龄诊断植保技术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重点突出“诊断”二字,通过对新药剂、新配方的应用,准确掌握预防时期,进行科学预防。

2.叶龄诊断植保技术的具体措施

2.1诊断防虫技术

水稻虫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潜叶蝇的防治应作为常规措施进行防治,负泥虫与稻螟蛉进行预测预报进行叶龄诊断防治。

2.1.1潜叶蝇的防治

(1)发生特点。

水稻潜叶蝇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和蛹在杂草间越冬。水稻移栽后,水稻返青期时,水稻潜叶蝇在其上产卵,幼虫从4.5叶至6.5叶期为害水稻叶片。插秧后温度不高,部分秧苗根系发育不良,返青慢,水层偏深,造成叶片平铺水面,利于水稻潜叶蝇产卵为害。

(2)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一是清除稻田周边杂草;二是插秧后浅水勤灌。

化学防治:由于插秧农时的提前,药剂持效期不够,带药下地技术已经不足以起到预防的作用,根据叶龄确定潜叶蝇高发时期进行虫情监测,根据虫情进行诊断,确定防治日期和防控药剂。插秧返青后,从4.5叶期开始进行虫情监测调查,达到100穴水稻的虫量达到5头以上时,选用持效期长的吡蚜酮、噻虫嗪和吡虫啉进行弥雾机茎叶喷雾防治。

2.1.2负泥虫的防治

发生特点。

水稻负泥虫每年发生1代,水稻5.1叶期,成虫开始苏醒,取食叶片,交尾产卵。6.5叶期左右,卵孵化成幼虫为害水稻叶片,幼虫期为20-25天,水稻9.5叶期,老熟幼虫化蛹,齐穗期羽化成虫,新成虫当年不交尾产卵,向田边迁移找寻蛰伏场所,准备越冬。

2.1.3稻螟蛉

(1)发生特点。

稻螟蛉在八五九农场发生2代,水稻分蘖末期,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进行产卵,卵期5-7天,水稻孕穗期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共4龄,幼虫期15-20天,水稻齐穗期开始化蛹,5天后开始羽化成虫并开始产卵,水稻乳熟期卵孵化成幼虫开始严重为害水稻叶片,完熟期老熟幼虫结茧化蛹,准备越冬。幼虫虫龄越大,食量越大,最终使叶片只留下中肋一条。

(2)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水稻孕穗期-乳熟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死成虫。

化学防治:虫情监测时期为水稻孕穗期-乳熟期,当100穴水稻的虫量>10头时,选择敌杀死或阿维菌素或毒死蜱,进行弥雾机茎叶喷雾防治。

2.2诊断除草技术

水稻移栽田杂草特点:

目前,水田主要恶性杂草:稗草、稻稗、异性莎草、萤蔺、泽泻、雨久花、慈姑等,其中,以泽泻、雨久花、慈姑、萤蔺难于控制。由于长期应用封闭除草剂,杂草的抗药性逐年加强,持效期普遍维持在20天左右。正常年份,水稻主要杂草的出土时间5月1日至7月10日共70天左右,两次施用封闭除草剂的持效期不能完全覆盖杂草的出土时间,后期需要增加1次茎叶处理进行补救。

2.3诊断防病技术

2.3.1劲护浸种防恶苗病技术

近年来,随着龙粳31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恶苗病发生越来越重,常规种子包衣处理已达不到理想的预防效果。

(1)恶苗病发生特点。

水稻恶苗病属于种传病害,病原为串珠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重病株多在孕穗期枯死,轻病株常提早抽穗,穗型小或籽粒不实。

(2)防治措施:

种子包衣与劲护配套使用:包衣后水稻种子100公斤加100公斤水,在浸种时加劲护15-20ml达到彻底预防恶苗病的作用。

2.3.2立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1)立枯病发生特点。

立枯病为水稻秧田的主要病害,主要是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气候失常(低温、多雨、光照不足)、苗期管理不当(过早、过密、覆土过厚)、防治药剂和时期选择不当等引起,发病秧田由点、块发生逐渐扩展。

(2)防治措施:

不能依靠水稻壮秧剂防治立枯病。为更有效的预防立枯病的发生,推广综合防治技术,以土壤消毒为核心,结合置床调酸,以化学预防为手段,以强化秧田管理培育壮苗为措施,确保立枯病的零发生。

置床调酸:调酸使用固体硫酸,使置床pH值在4.5-5.5范围之内。

土壤消毒:在浇透底水后,播种前用瑞苗青进行土壤消毒。

化学药剂预防:在水稻1.5-2.5叶期,选用含恶霉灵和甲霜灵的单剂或复混制剂。

发生特点:

水稻拔节期封垄后,水稻叶片和穗结露时间长,湿度大,水稻孕穗、抽穗、灌浆时遇到连续多日阴雨天气容易大发生。这些病害主要是减少或破坏光合产物向穗运输,降低水稻穗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促使水稻减产。

篇9

1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控系统的组成

随着人们用电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而10kV配网的运行直接关乎到配网运行的质量,因此,应做好10kV配网的运行故障诊断以及监控工作,才能确保10kV配网的供电质量。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控技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不断的得到了改进和完善,与此同时,对确保10kV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极大的作用。故障诊断与监控系统主要由软件管理系统、前端采集系统、接地故障点巡查系统等组成,其中软件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前端采集系统所发出的线路运行数据进行接收和分析,同时,结合10kV配网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配网运行状态的掌控。另外,软件管理系统还可以依据系统的控制功能来远程控制线路上的分合断路器设备,这样一旦10kV配网线路上发生故障,控制中心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来分析配网线路运行的故障区域,并从控制前端采集系统中的分合断路器进行切除或隔离故障线路区域,实现对故障线路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控制。

前端采集系统是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10kV配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根据10kV配网线路的分布情况,对相应的位置安装采集设备,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远程发送至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这样配网控制中心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对配网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时发现10kV配网线路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有效的避免配网线路的故障发生。当然,前端采集系统主要是对线路上已经发生的故障进行定位,对于未发生的故障无法进行数据采集。

接地故障巡查系统。10kV配网在运行的过程中,配网接地故障时有发生,而且也是当前10kV配网线路运行最常见的故障,给10kV配网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接地故障巡查系统则主要是针对配网线路进行接地故障检测的,当然,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特殊对待,例如,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下,在对接地故障信号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检测装置所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来确定10kV配网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这样能够有效的确定单相接地故障,更有利于故障线路抢险工作的顺利展开,帮助维护工作人员确定线路的故障位置,从而保证10kV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另外,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控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软件平台来对配网线路以及各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如图1所示)。

2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控技术在10kV配网中的应用

2.1在10kV配网线路运行状态监控方面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尤其是10kV配网线路的遍布范围也越来越广,而且,线路遍布的位置具有随机性,很多配网线路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线路故障问题,从而影响到10kV配网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当然,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极为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给配网线路造成破坏以及影响到居民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配网的运行状态监控工作也在不断的进行着,以往对10kV配网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控,主要是人工定时对线路进行巡检,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而且,巡检还存在不完善性、疏漏性等问题,也给10kV配网线路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而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控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并被广泛的应用到10kV配网运行状态监控中,不再需要人力对配网进行巡查,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对配网线路及其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控制中心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10kV配网线路运行状态的实时掌握,一旦发现配网线路运行异常,可以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从而有效的提升10kV配网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2.2在10kV配网线路故障排查中的应用众所周知,在10kV配网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内部或外部的因素影响而引发配网故障,如,恶劣天气的影响、小动物落到线路等而引发的故障现象,10kV配网主要是对居民供电的配网线路,一旦发生配网故障,将会给居民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或降低配网故障带来的损失,必须要做好配网的故障排查和处理工作。在以往10kV配网线路发生运行故障的时候,主要是采用人工排查的方式进行,而在一些恶劣天气下,尤其是广东是一个台风和雷雨天气多发地区,也将给工作人员的故障排查造成极大的困难,甚至会引发人身安全事故,而且,在确定故障位置的过程中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会涉及到较长的停电时间,从而给用户用电的可靠性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在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控技术应用下,可以对线路进行在线监控,一旦在10kV配网线路故障发生的情况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线路故障发生位置,并通过控制中心来对关合断路器进行控制,对故障区域的配网线路进行隔离,而且,也能将停电范围最大程度的缩小,减少影响范围,而且,在故障点确定之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缩短了配网故障的处理时间,进一步降低10kV配网故障对用户造成的影响。

2.3在10kV配网线路其他方面的应用广东地区的天气较为潮湿,尤其是在春季,潮湿天气会对配网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夏季也是雷雨天气以及台风的多发地带,配网线路故障频繁发生,给广东地区10kV配网供电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伴随着广东供电企业投入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控技术,主要对10kV配网的故障管控、雷击频繁区域的巡视、故障高发设备等方面的运行监测以及故障诊断,确保了广东地区10kV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另外,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故障诊断与监控系统的应用,可以对配网线路运行的负荷大小进行实时监控,对线路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的作用;而且,故障诊断监控系统能够实现远程控制的功能,这样,控制中心的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控制中心的系统软件进行监控和分析,并且下达远程控制命令,尤其是在10kV配网及其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配网线路上的断路器分合,能够快速的隔离故障区段,避免或降低了故障的扩大而对线路以及设备造成的损毁,从而将10kV配网故障的损失将至最低,进一步保证10kV配网线路运行的可靠性,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

3结语

篇10

关键词:网络; 故障; 无线传感; 诊断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79-0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网络故障也带来了很多烦恼,有时甚至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诊断并排除网络故障就成为网络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到及时发现网络故障、准确定位故障并排除故障,必须要掌握大量专业知识并具备丰富的经验。

一、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网络的规模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网络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随着对网络依赖性的加强,人们对网络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有稳定、高效、安全的网络环境:②当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的检测出故障原因并修复。可以看出,网络故障诊断对保持网络的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今网络环境下,网络故障诊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网络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网络复杂性和业务多样性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大规模网络的故障关系错综复杂,故障原因和故障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模糊,大大提高了故障诊断的难度;

2.网络设备的复杂性也提高了故障诊断的难度。网络设备的复杂性有两个含义:第一是新的网络设备不断推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第二是设备提供商数量众多,产品规格和标准不统一;

二、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中涉及到了:协议、实体、接口

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就必须依靠网络通过协议。在20世纪70年代,各大计算机生产商的产品都拥有自己的网络通信协议。但是不同的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就难以连接,为了实现不同厂商生产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OSI/RM也称为ISO/OSI,该系统称为开放系统。

物理层是OSI/RM的最低层,物理层包括:1.通信接口与传输媒体的物理特性;2.物理层的数据交换单元为二进制比特;3.比特的同步;4.线路的连接;5.物理拓扑结构;6.传输方法。

数据链路层是OSI/RM的第2层它包括:成帧、物理地址寻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口控制。

网络层是计算机通信子网的最高层,有:逻辑地址寻址、路由功能、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其它层次: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计算机也拥有TCP/IP的体系结构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包括TCP/IP的层次结构和协议集。

三、网络故障诊断原理

网络故障极为普遍,故障种类也十分繁杂。如果把网络故障的常见故障进行归类查找,无疑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查找故障根源,解决网络故障。一般可以分为物理类故障和逻辑类故障两大类。

物理故障,一般是指线路或设备出现物理类问题或说成硬件类问题。

1.线路故障

在日常网络维护中,线路故障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约占发生故障的70%。线路故障通常包括线路损坏及线路受到严重电磁干扰。

2.端口故障

端口故障通常包括插头松动和端口本身的物理故障。

3.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

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在此是指物理损坏,无法工作,导致网络不通。

4.主机物理故障

网卡故障,笔者把其也归为主机物理故障,因为网卡多装在主机内,靠主机完成配置和通信,即可以看作网络终端。此类故障通常包括网卡松动,网卡物理故障,主机的网卡插槽故障和主机本身故障。

主机资源被盗,主机没有控制其上的finger,RPC,rlogin 等服务。攻击者可以通过这些进程的正常服务或漏洞攻击该主机,甚至得到管理员权限,进而对磁盘所有内容有任意复制和修改的权限。还需注意的是,不要轻易的共享本机硬盘,因为这将导致恶意攻击者非法利用该主机的资源。

四、网络故障诊断的主要技术

无线器传感器网络在军事上的研究和应用最早可追溯到冷战时期,当时的美国建立了海底声纳监控系统用于监测前苏联核潜艇的相关信息,并在随后建立了雷达防空网络。

无线器传感器网络具有密集型、低成本、随机分布的特点,自组织性和容错能力使其不会因为某些节点因为在恶意攻击中的损坏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这一点是传统的传感器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也正是这一点,使传感器网络非常适合应用于恶劣的战场环境中[6],主要包括侦察敌情,监控兵力、装备,判断核攻击、生物化学攻击等,能在多种场合、多方面满足军事信息获取的实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等需求。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依据一定的选举机制,选择某些节点作为骨干节点,周边节点归属于骨干节点管理,再由骨干节点负责构建一个连通的网络,这类算法将整个网络划分为相连的区域,称为分簇算法或成簇算法,骨干节点是簇头节点,普通节点是簇内节点。层次型的成簇算法通常采用周期性选择簇头节点的做法使网络中的节点能量消耗均衡。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自组网,它是由大量密集部署在监控区域的智能传感器节点构成的一种网络应用系统。其快速方便的部署特性和完备的监控能力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过程控制、卫生保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量十分有限且一般没有能量补充,因此如何高效使用能量来最大化网络生命周期便成了传感器网络所面临的首要挑战。

五、研究展望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控制研究是推动WSN进一步发展的核心,能源管理策略的最优化涉及到网络从物理层到高层甚至物理层以下CMOS电路的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