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9 14:1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年级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如果说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是起步时的枪声,那么勤奋则如起跑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
教案便是指向标,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三)讲读课文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
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
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
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似的,作者的语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欢哪句,请你读一读?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
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原文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正确美观地书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亲自体验一次放风筝的过程。
3.搜集风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唤醒情感,引入课题
1.出示风筝: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板书:风筝)
2.交流风筝的资料。
你对风筝有哪些了解?
3.唤起情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感受。
4.齐读课题。
是呀,放风筝是多么开心的事呀!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再来读读课题。(生带着感受读课题。)
5.过渡:真好!有一群孩子和我们一样,童年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这篇《风筝》,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
精心 希望 憧憬 依然 拼命 奔跑 村里 抖动 踪影 寻找 磨坊
继续 田埂 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半沉半浮
翩翩飞舞 歇不下来
①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平舌音:“村、丧”。
②出示词语“磨坊”,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读准词语中的“磨”和“坊”两个多音字。
③学生汇报课前查字典的结果,弄清读音。(出示:两个字的两种读音)
④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a.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b.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c.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4.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5.指名说。
(课文先写了做风筝,再写了放风筝,最后写了找风筝)
6.小结: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写生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提醒大家注意?生说。
4.师重点指导“丧、磨”。
“丧”字下面没有一撇。
5.生描红,写一写。
6.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朋友,还知道了课文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憧憬、依然、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经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
在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风筝》。
2.生齐读课题:风筝。
3.这些词语还记得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认读吧。
4.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成为了好朋友。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5.说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二、细读探究体悟感情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到了什么?(做风筝时的快乐)
2.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动手“画一画”。
(1)指名朗读有关的句子
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a.你很会读课文。那么,孩子们精心做着风筝,心里会想些什么?假如是你,心中会怎么想?(学生自由畅谈。)是啊,心中都有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憧憬”。
b.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美好的向往,齐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c.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依然”还可以换成哪个词?(“仍然”、“依旧”、“仍旧”)看,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d.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做出来的风筝什么都不像,而我们却依然快活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是啊,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的憧憬,我们的希望依然存在。我们依然可以和伙伴们去放风筝,依然可以把我们的风筝放得高高的,所以我们还是快活的。谁能把这种快乐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2)展示朗读。
(二)合作探究,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用“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孩子们放风筝时心情的变化。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习情况。
(1)第三段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风筝飞起来了?(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翩翩飞舞)
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出示词语“翩翩飞舞”),我们经常用它来形容什么?可是,一只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在作者的眼中就如我们眼中色彩斑斓的蝴蝶一般地翩翩飞舞,越飞越高。你觉得此刻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
②完成填空: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_____也飞起来了!(心、快乐、希望、幸福……)
③是啊,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
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就让我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齐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越飞越高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快乐啊!再读。
(2)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心情如何?哪些词表现出快乐的心情?(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
a.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喊什么?叫什么?谁能配上表情动作来喊一喊?(“幸福鸟”,请你飞得更高些吧!“幸福鸟”,你飞得好高啊!“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吧!)
b.多么开心啊!就让我们开心地站着,快快乐乐地齐读第3自然段吧!
(3)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风筝被吹断了线,飞得没了踪影,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难过、失望、伤心)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出示: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a.你从“大惊失色”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b.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着急?(千呼万唤)
这里的“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很多,“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此时,他们呼唤什么呢?(幸福鸟,你在哪里?快回来吧!)
c.感情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心情。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孩子们此时的心情。谁想读读这句话,读出他们的心情。
展示性朗读。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垂头丧气”说明什么?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3.他们真的丧气了吗?(没有。
水磨房燃起了我们的希望。)望着远处的水磨房他们脸上的表情──(充满希望)正如他们做风筝时一样──(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4.想象写话
(1)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课文没有告诉我们。你能把你想象的结果写出来吗?如果能用上今天学到的这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就更好了。
(2)展示学生作品精彩片段
【这是一次语言训练。这种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力。】
三、小结
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你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你就是我们童年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朋友——风筝!
四、作业超市(任选其一)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积累描写心情的词语。
板书设计:
16.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篇2
“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为了使学生能过上一个平安、快乐的学园生活,围绕“道路交通安全”、“家庭防火”、“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外出旅游”、“饮食卫生”等易发的安全问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成熟。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所以要“时时处处注意安全”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小学生飞来的噩耗;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请听故事《踢球》
老师小结:是啊!这多危险啊!为了小小的足球,送上一条腿,落个终身遗憾,真可惜!交通安全,我们可得随时注意。
二、放假了,我们应该怎样注意安全呢?
(一)用电安全
1、学生说说家里有哪些电器?(引起学生兴趣,因他们较熟识。)
(二) 防火安全
1、提出问题讨论:如果你发生火灾或看到邻居有火灾怎么做?(学生各自发表意见,说做法,对正确的肯定。)
2、根据讨论,结合《安全教育读本》向学生补充一些防火知识。
(三) 防溺水
回忆以前因游泳、钓鱼、玩水等引发的溺水事故,结合当前天气寒冷的情况,要求学生不能私自到河滩、水库滑冰。
(四)交通安全
(1) 道路、交通
(2)交通安全
(3)交通法规
(4)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
(5)看图识标志
(五) 引导讨论:
(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7)骑自行车应该注意什么?(8)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9)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五)、食品卫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饮食,可你知道吗?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营养平衡的膳食,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出示图片,师随机讲解:
1、一日三餐,不可偏废,要合理搭配饮食,各类事物都要吃,不能偏食、挑食。
2早餐要吃饱吃好,要多吃鸡蛋、牛奶、豆类食品,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吃一点,或干脆不吃。
3、吃饭前要洗手,生吃的水果、水菜要洗净。
4、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暴饮暴食。
5、吃饭时不要看电视、看书,也不要与别人聊天。
6、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吃饭;应先休息一下,喝点水,然后再吃饭。吃饭后可以散步,做些轻微活动,不要马上进行大运动量的运动。
7、不喝生水,不喝没有热开或没消过毒的牛奶,生豆浆要煮沸10分钟,去沫后再喝。
8、不要常吃甜食、零食,不要吃过咸的食品。
9、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随便吃野菜、野果,不购买、不使用街头小摊贩买的劣质食品。
10、不要自己随便拿药吃,要在大人带领下看病吃药。
11、预防非典型肺炎要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在疾病流行时,外出要带口罩,不去空气不流通和人多的场所,如电影院、商场等。
12、预防禽流感,不要和鸡、鸟等禽类直接接触,万一不小心接触到,一定要马上洗手;不要吃没有煮熟的鸡肉和鸡蛋;去菜场要带口罩。
13、不要玩弄家里存放的各种杀虫剂、鼠药等,以防中毒。
教师小结:独自在家时,生人敲门别理他,是熟人敲门还要问清情况,刚才剧中的小朋友就吃了这个亏。
篇3
蛟河市胜利小学 张颖
教学目标:
1.了解戏歌,初步感受戏歌的演唱风格。
2.学习演唱《龙里格龙》,能正确、有韵味的完整演唱歌曲。
3.感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体验法、观察法、模仿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导入
1.观看视频《梨花颂》片段
2.师小结(出示课题:龙里格龙)
三、学习歌曲
(一)感受歌曲,激发兴趣
1、初听歌曲(出示歌谱)
2、复听歌曲
3、再次聆听,找出相同旋律,并进行模唱
(二)旋律模唱
(三)读歌词
1、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2、教师范读歌词
3、学生再次读歌词。
4、提问:“格”字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前面的不带儿化音、后面的带儿化音)
(四)学唱歌曲
1、随琴小声填唱
2、讲解各种音乐记号的作用
3、教师范唱。
4.师生接龙演唱
5、歌曲处理
6、分组演唱
7、加动作完整演唱
8、看指挥完整演唱
9、加上戏曲动作完整演唱
五、艺术拓展
篇4
一、教学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小学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学生在百度中搜索“鸡”在民间文化中的意义以及关于鸡的艺术品。
2、绘画工具
教师准备
:1、互联网搜索关于鸡的图片以及鸡的文化寓意。
2、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第6课《大花鸡》
属于
设计应用
三、教材分析:
“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是艺术作品中乐于表现的形象。在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作品中更是多见。这些作品中,鸡的形象已不再是写实的,而是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这样的形象更接近于儿童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稚拙浪漫,也更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动物装饰绘画,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夸张、变形和花纹装饰处理。本课通过对“鸡”的形象进行加工设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装饰艺术的一般手法。
(1)概括、提炼(2)夸张(3)变形(4)纹样装饰处理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平面构造的一些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四、教学方法:
本课通过欣赏关于鸡的艺术作品,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
五、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过程与方法: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
2、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谜语导入
谜语: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一唱万门开。谜底—公鸡
引出课题《大花鸡》
【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谜语了解鸡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1、师:鸡有什么本领?(吃虫、下蛋、打鸣等)
【通过思考,了解记得习性,有助于在后面的绘画中,能把鸡的动态画的更丰富】
嘿、它们的本领可真不少,咱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它们的风采吧!
欣赏关于鸡吃虫、下蛋、打鸣的图片。
2、认识一下其它的大花鸡:
(1)、锦鸡
(2)、一只芦花公鸡
看一看,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美丽的锦鸡是一种雉科动物,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并且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画作----《锦绣前程》,锦鸡代表吉祥、富贵的象征。
3、观察鸡的外形特征
【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鸡的特征。通过几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的能使学生更容易发现鸡的外形特点。】
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的外形特征是什么?
(鸡的结构:头、颈、身体、尾巴、脚。)
头:顶上有锯齿状红鸡冠,眼睛圆圆的,嘴尖尖的。
颈:有多重、多层的彩色羽毛,十分漂亮。
身体:两侧长着短短的翅膀,满身披着美丽的羽毛。
尾巴:尾巴上的羽毛特别长,颜色丰富多彩。
脚:两只脚强壮有力,脚趾上还长着尖尖的指甲。
头是圆形,身体大致呈三角形,尾巴弯弯的。)
师:鸡得哪个地方最吸引你?
【欣赏真实的鸡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等方面了解鸡的特征。(红红的鸡冠子、翘起的尾巴、美丽的羽毛等)】
师: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是吉庆、吉祥的象征,所以很多艺术家都喜欢用鸡的形象当做为素材,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寄作品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感受中国民间绘画作品的寓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4、探索装饰方法
师:现在我一起来看看艺术家是如何对鸡进行装饰的?
多媒体图片:1、中国画鸡
2、山西布堆画鸡3、陕西布玩偶—寿鸡
真实的鸡和图案鸡做对比,装扮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不同作品的欣赏,探索不同的装饰方法。】
(1)、鸡探石榴(农民画)
艺术家眼中的鸡和真实的鸡有什么不同?
农民画上有装饰花朵、而且身上颜色很多。
(2)、金鸡展翅(农民画)
朱光莲(陕西)
(形状变形、颜色夸张)
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装饰绘画的基本方法。
总结:
通过欣赏探索装饰方法一:表现结构的花纹,如眼睛、翅膀、羽毛等,画这样的花纹要注意结构的形状特征,可用类似的图形去替换。如树叶和花瓣替换羽毛太阳替换眼睛等。
装饰方法二:可以用有象征意义的花纹,如民间艺术品中,装饰花朵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鸡和鱼代表吉庆有余)
5、欣赏不同的材质的鸡的作品
【通过欣赏不同的材质的鸡的作品,探索制作方法不同】
看看他们的作品都是用什么材料来表现的?
①手工剪纸
②泥塑鸡,这个作品跟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③用毛线或者皱纹纸绳创作
④用彩色卡纸、水粉相结合创作
⑤用黑色卡纸、油画棒、皱纹纸球。
⑥黑色记号笔进行创作的鸡
⑦漂亮的彩绘图案大公鸡
好了,我们看了这么多作品,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大显身手了。选择合适装饰方法和装饰图案装扮一只与众不同的大花鸡。
现在我们一起来创作一幅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作品。
三、
教师示范
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用简笔画鸡的方式让学生一边讨论一边了解鸡的外形和动态变化。
多媒体出示创作提示:
1、画出鸡的外形,注意鸡的外形和动作。
2、进行装饰,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大胆装饰合适的花纹。(注意花纹的色彩搭配)
四、
学生创作
选择合适装饰方法和装饰图案装扮一只与众不同的大花鸡。
五、欣赏评价
学生互评,说一说其他同学作品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品,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六、小结
多媒体图片:中国地图
这张是什么?像什么?
【用像雄鸡的中国地图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的情感】
我们的祖国像雄鸡一样傲立在世界的东方,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我们作为祖国未来我们更应该把中国的民间文化发扬光大。在此,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作品,祝我们的祖国吉祥如意。
篇5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忆学习方法,铺垫本节教学
1、师:大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叫“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和5的倍数,先来看一道题:
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364
420
75
736
1028
905
302
谁来介绍一下他们各有什么特征?(生回答)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2、游戏活动:猜一猜
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
【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展开探究
1、观察数据,寻找探索规律
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
2、操作观察,初步发现
师:在刚才找出的3的倍数中任意选一个,用计数器把他拨出来,并记录下用了几颗珠子。
师:观察所用颗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所用颗数都是3的倍数。
师:其他小组所拨的数,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生:是的。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我们的研究有进展了。我们发现计数器上拨的3的倍数,所用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
【设计目的:利用计数器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一方面,研究对象直观化降低了学生观察发现特征的难度,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聚焦于对数的特征的研究。】
3、逆向思考,完善新知
师:有了刚才的发现,我们能不能说“一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它,所用珠子的颗数是3
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么说会不会有问题?
生:有可能不是。因为不是3
的倍数的数,用的颗数究竟是不是3
的倍数,我们还没验证呢?
师:接下来我们就找一些不是3的倍数的数,把他们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看看他们所用的颗数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全班在一起交流。
学生操作、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
【设计目的:根据课前谈话,使学生自然地想到初次探究得到的结论倒过来说未必成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思路的操作过程做一比较,然后对研究方法做出选择。】
4、初步应用,归纳特征
师:现在给你一个数,不作除法,你怎样很快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师说数,生判断,说方法。
师:现在让你来说说3的倍数具有怎样的特征,你会怎么说?
生回答:(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目的:在应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把先前发现数颗数的特征转化为数本身的特征,让学生在操作中自然归纳得出。】
三、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下面各数是3的倍数的有哪些?
14
350
100
332
74
188
502
363
210
102
990
(这是一个基本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快乐游戏,应用新知
1、看谁最聪明
用你的方法判断下列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693693693
13693692
121212127
9233......3
(这道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挑战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巧填数字
在口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口7
4口2
44口
65口
12口1
(这是一个综合练习,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五、教学总结,提炼方法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
六、思维拓展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一下其他数的倍数的特征吗?老师给同学们留一个探究作业:同时是2、3、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把你的研究成果与同学或老师分享。
【设计目的:在课堂探究之后,把学生引向独立的探究活动,给学生提出新挑战,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一定的难度。而2、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基础。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用复习2、5的倍数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上来,并设计了“猜一猜”环节,让学生随意报数,老师快速判断所报数是不是3的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了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这节课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特征。
篇6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
1.知道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经历分类的过程(自主确定分类标准自行分类形成统一的分类),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3.在对三角形的分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知道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难点
经历分类的过程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分组讨论、演示讲解等多种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
第一次备课
第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一些知识,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三角形的知识研究三角形的分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已有数学经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起悬念,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愿望
二、自主探学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6个三角形
提出要求:
(1)观察每个三角形中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2)根据角的特点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思考这样分的依据。
(3)给同桌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2.反馈学生的分类
①3个角都是锐角的为一类,3个角中有1个角不是锐角的为一类。即(1)(3)(5)为一类,(2)(4)为一类。
②有直角的为一类,没有直角的为一类。即(2)为一类,(1)(3)(4)(5)为一类。
③有钝角的为一类,没有钝角的为一类。即(4)为一类,(1)(2)(3)(5)为一类。
④全都是锐角的为一类,有直角的为一类,有钝角的为一类。即(1)(3)(5)为一类,(2)为一类,(4)为一类。
(如果学生4种分类方法都有)这4种分类方法都是正确的。在这4种分类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把三角形分得更细、更清楚?
(如果学生只有前面3种分法)请你再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角的大小,讨论:还可不可以进一步细分?
二、合作互学,优化展学、多元评学
3.整理分类结果
(1)这些三角形,我们都可以将它们分为几类?(3类)也就是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为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为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为一类。
(2)边说边板书:
锐角三角形
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3)看书,读一读第40页上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为什么这里说“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想一想,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直角呢?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钝角呢?(从三角形内角和方向去思考)
4.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着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由几部分组成,哪几部分?(板书)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分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至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实破,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优化练学
1.课堂活动3
(1)第1和第2个图形为什么可以直接确定?(因为露出的部分是1个钝角和1个直角,根据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定义可以确定)
(2)第三个三角形露出部分为一个锐角,那么第三个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吗?(不是一,有可能下面是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或者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必须有3个角是锐角的才是锐角三角形)
2.练习十一(1—3题)
二题直接画在书上
三题:(1)沿对角线减(2)沿高减
[设计意图]
是进一步巩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深刻辨别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这几道练习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层层递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篇7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小车的运动》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单元的第4课,让学生在学习了《运动的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需要课时为一课时。教材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提出问题:小车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是很感兴趣的,每次上科学课,他们都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而且上课经常会有一些视频、动画等,他们很喜欢。虽然他们对一些事物有了前概念,但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正确的,必须让他们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难点:能够使用“控制变量法”搜集证据;知道什么是“变量”、怎样“控制变量”。
五、板书设计:
小车的运动
与拉力有关。拉力大,小车运动得快;拉力小,小车运动的慢。
与小车的重量有关。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资源准备:课件PPT、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钩码、秒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家有车吗?有车的请举手。在生活中,我们已经离不开车了。 这一节我们来研究车的问题——小车的运动,(幻灯片)
汽车在奔跑中有时快、有时慢,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帮老师想一想
师问:那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板书:小车的运动)
师:有了问题,大家来发表一下各自的意见吧。
生1:可能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生2:可能与小车的重量有关,可能小车越重,运动的速度越慢。
生3:可能与风向有关,如果顶风的话,小车运动就慢,如果是顺风,小车运动就快。
生4:可能与拉力有关,拉力大小车就行驶得快。
生5:可能小车的外型有关,流线型的车子可能滑出去的距离比较远。
生6:可能与车轮的多少有关,车轮越少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生7:可能与车轮和小车的摩擦力有关,摩擦力大了小车速度就慢。
(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板书:与风向有关、与路面的好坏有关、与载重有关、与外型有关、与拉力的大小有关、与车轮的多少有关等各种假设。)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设,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这些条件都有可能对小车运动的快慢产生影响。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需要干什么?
生1:动手进行实验。
生2:用实验来证明。
生3:用事实说话。
师:如果这些假设都要我们现在全部证明的话,可能时间来不及,怎么办?
生1: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是几个假设进行研究。
师: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都对哪些假设比较感兴趣,同时又要能够便于我们今天在课堂上进行研究的问题?你们小组愿意研究哪一个因素可以先商量一下,然后把你们的意见告诉我!
学生汇报并选择:可能与拉力大小有关这个因素进行研究。
(二)、依据假设,进行分析
师:现在我们有了需要研究的问题,要证明你们的假设,请你们小组内根据记录单,设计实验,等会交流,汇报。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巡视帮助。
师:你认为可以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生:进行汇报,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教师适时用幻灯片展示说明。
生1:实验必须要多做几次,一次实验可能还不能说明问题。
生2:在实验的过程中分工要明确。谁记录,谁测量、谁实验。
生3:我觉得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快慢的时候,要有一个标准,所用的时间和运动距离的长短才算是小车运动的快慢。
师:你的意见非常好,你们觉得在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定好起点和终点。
生1:小车运动的距离不能超过终点。
生2:小车运动的时候不能用力去推,应该让它自由运动。
生3:计时要从小车从起点运动开始,到达终点时停止。
生4:我们获得多个数据时,要取中间值或平均值。
师:真不错,大家都同意吗?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希望大家在实验中能引起重视,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并完成实验记录单,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实验器材,现在我们就开始做实验吧!
(三)、合作探究,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各自实验记录单。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
师:大家的实验完成的如何了?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们的研究的内容是: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在实验中改变的是小车的拉力,也就是钩码的数量,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载重量与运动的距离。在实验中我们取的是它们的平均数,得到的数据是:第一次放1个钩码(
)秒、第二次放2个钩码(
)秒、第三次放3个钩码( )秒。我们的结论是:小车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请两个小组上台汇报。
师:你们有什么要补充的?
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数据会有一定的差错,但重点是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进行研究,出现差错并没有什么,只要多做几次实验,找到错误的原因就行了。
师:那我们来看,今天我们刚开始的预测经过实验验证都是正确的,真厉害,但是能不能说所有预测都是对的啊?是的,还是要通过实验等方法验证。
(四)、教师总结,进行评价
师:在这节课中同学们探究的积极性非常高,研究的成果也非常好!可是在课前我们还有几个假设没有验证,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课后拓展)在课上你有哪些好收获呢?
篇8
花
鸡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装饰、简化、变形、夸张),感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感。
教学难点:
动物变形及创作过程
教学及相关资料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彩色笔、油画棒、铅笔、橡皮、图画纸)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一唱万门开。
引出课题《大花鸡》
【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谜语了解鸡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师:鸡有什么本领?(吃虫、下蛋、打鸣等)
【通过思考,了解记得习性,有助于在后面的绘画中,能把鸡的动态画的更丰富】
我们一起来领略鸡的风采。欣赏关于鸡的图片。
(1)多媒体图片:
1、大公鸡
2、一只花鸡
3、锦鸡
【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鸡的特征。通过几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的能使学生更容易发现鸡的外形特点。】
(鸡的结构:头、颈、身体、尾巴、脚。头是圆形,身体大致呈三角形,尾巴弯弯的。)
师:鸡得哪个地方最吸引你?
【欣赏真实的鸡的图片,】
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等方面了解鸡的特征。(红红的鸡冠子、翘起的尾巴、美丽的羽毛等)
师: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是吉庆、吉祥的象征,所以很多艺术家都喜欢用鸡的形象当做为素材,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寄作品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感受中国民间绘画作品的寓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师:现在我一起来看看艺术家是如何对鸡进行装饰的?
(2)多媒体图片:真实的鸡和图案鸡做对比,装扮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不同作品的欣赏,探索农民画不同的装饰方法。】
1、农民画
艺术家眼中的鸡和真实的鸡有什么不同?
(形状变形、颜色夸张)
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装饰绘画的基本方法。变形、夸张
2、农民画鸡
通过欣赏探索装饰方法一:
表现结构的花纹,如眼睛、翅膀、羽毛等,画这样的花纹要注意结构的形状特征,可用类似的图形去替换。如树叶和花瓣替换羽毛太阳替换眼睛等。
3、农民画鸡
这副作品是如何装扮的?通过欣赏探索鸡的装饰方法二:
可以用有象征意义的花纹,
如民间艺
术品中,装饰花朵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
(鸡和鱼代表吉庆有余)
这两只鸡在装扮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吗?
【通过欣赏不同的材质的鸡的作品,探索制作方法不同】
4、泥塑鸡
这个作品跟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5、衣服上的图案鸡
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衣服上的图案也表达了家人对我们的祝福,现在我们一起来创作一幅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作品。
三、
教师示范
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用简笔画鸡的方式让学生一边讨论一边了解鸡的外形和动态变化。
多媒体出示创作提示:
1、画出鸡的外形,注意鸡的外形和动作。
2、进行装饰,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大胆装饰合适的花纹。
(注意花纹的色彩搭配)
四、
学生创作
选择合适装饰方法和装饰图案装扮一只与众不同的大花鸡。
五、欣赏评价
学生互评,说一说其他同学作品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品,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
五、小结
多媒体图片:中国地图
这张是什么?像什么?
【用像雄鸡的中国地图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的情感】
篇9
《红蜻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筰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3/4拍,共八小节。歌曲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参与不同的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在歌曲学习中掌握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能用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按力度记号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较低年级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能发现自然界中各种音响,并能听辨出不同的歌曲情绪,能从音乐中体会歌曲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在课堂上随音乐做出不同拍子的律动,感受音乐节拍来感受歌曲。
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因此在本课中我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采用聆听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本节课我以力度记号为切入突破点,解决歌曲知识的难点。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与增强。
教学重点:
用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按力度记号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
在歌曲学习中掌握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并能按力度记号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弹奏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设计思路:教师弹奏钢琴曲的导入,即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
师:同学们,你知道老师弹奏的钢琴曲曲名吗?
是啊!一曲童年的回忆,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的美好回忆,每个人都拥有难忘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更是难忘的。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中,深深的陶醉了。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
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小女孩那美丽的童年吧。2、初听歌曲《红蜻蜓》。
【设计思路:依据课标要求,遵循音乐学习规律,以听觉入手,初步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节拍,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等】
3、揭示课题: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日本山田谱曲的歌曲《红蜻蜓》。
二、体验感受:
1、展开想象:
师:当我们听到这首动听的歌曲,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
生:略
师:用我们手中的小纸片,你能表现出怎样的效果。
A、听老师的树叶声有什么变化?
B、讲解力度记号:
渐强记号
渐弱记号
C、利用手中的小纸片表现出渐强渐弱记号。
D、听歌曲,用手中的小纸片为歌曲创设意境。
三、学唱歌曲: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你觉得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用词语形容一下。
生:
师:是怎样的节奏带给我们摇荡的感觉?
生:3/4拍
1、请你用不同的方式表现3/4拍
2、画拍表现3/4,强弱规律表现3/4拍,
3、用蜻蜓飞的动作表现三拍子。
【设计思路:课标中提到:“四年级学生能随着歌曲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因此我以蜻蜓的优美动作表现音乐,再次感受三拍子强弱规律,并渗透歌词红蜻蜓与红蜻蜓呀演唱时的区别。】
4、师范唱,听一听老师用了什么样的情绪?
【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生深情哼唱歌曲旋律。
师:旋律和歌词就像是画家的线条和色彩,为我们展示一幅幅美丽的图景,这首歌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从歌词中去寻找吧!
6、带节奏读歌词。
【设计思路:课标中提到,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此环节既是感受音乐的过程,也是体会三拍子强弱规律的过程,并以节奏做为切入点解决歌曲中演唱的难点】
7、填词。
【设计思路:学习歌曲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演唱歌曲是歌曲表现的先决条件】
8、加入力度记号演唱。
【设计思路:为了让音乐作品更好的表现,渐强渐弱的歌曲处理时必要的,这使得歌曲更加动听,让学生理解渐强渐弱记号在表现歌曲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表现歌曲:
加入表演、伴奏等形式演唱歌曲。
篇10
1、 珍惜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善待他人。
2、 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3、 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4、 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重点难点:
重点:在与人交往时,学会理解、善待他人。
难点: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狼孩的故事”。2、制作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和友谊有关的故事、名人名言等。
教学设计:
一、 故事导入
1、 教师讲述“狼孩的故事”。教师:听了“狼孩的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交流、讨论。
2、 教师: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要健康成长,就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在交往中,各种各样的事都会发生,有开心、欢乐,也有委屈和难过……有时,难免会产生冲突。
二、 分析冲突的前因后果
1、 教师播放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2、 学生交流、讨论“辨析角”中冲突发生后的四种情境的处理方法。
3、 教师:在我们身边,你看到过类似的冲突吗?结果会是怎样呢?学生交流、讨论:冲突的事件是什么,冲突的起因在哪儿,冲突的双方是谁,双方当时可能的想法有哪些,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
4、 教师引导学和领悟:
(1) 解决冲突的第一步在于使冲突双方保持情绪冷静。
(2) 互惠是有效解决冲突的原则。大家可以平心静气寻找一个对双方的伤害降到最低、对双方的利益有最大保障的方法。
(3) 解决冲突的关键往往在于沟通。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也是有效解决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则。许多冲突都因误解而生,沟通有助于澄清事实,而冲突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双方的宽容和理解。
三、 寻找“人缘好”的人
1、 教师:通过前一课的调查研究,我们知道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朋友之间发生矛盾、闹别扭都是难免的,但是有的同学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和朋友发生冲突,这样做很不值得。因为朋友是最难得的,友谊是最珍贵的。
2、 教师:在我们身边,哪些同学的人缘特别好?学生交流、讨论。
3、 教师他们与人交往时的优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