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范文

时间:2023-03-21 15:2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体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体育

篇1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改革;对策

教育部等部门在江苏扬州联合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扬州会议”,随后教育部颁布试行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由此拉开了高校体育改革的序幕。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改革的进程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各高校对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程设置作了比较大的改革。一般都有普通课、基础课、选项课、综合课、保健课、专项提高课、体育理论课等多种类型,应该能全面满足学生的需要了,但在具体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高校公共体育课作为一个学科群,应该充分发挥其综合的教育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目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方面,还不够明确,没有真正把“健康第一”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二)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不强,学生的选择余地小

目前各高校有的在一年级开设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基础课和普修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综合课、保健课;也有的是在一年级就开设选项课,二年级开设专项提高课,三年级开设选修课。由于现在的高校扩招,教学资源紧张,所谓的选项课一般没能打破原教学班级,大都是“平移式”地进行,因此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有的选项班因人数不够停开而让这部分学生的选择落空;二是选项班内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体育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改革,增加体育选修课的种类

高校体育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而大学生充满活力和可塑性,是有着不同个性的群体,因而高校体育在教学内容上必然要向多样性方面发展。男生和女生,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要求,因而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要有多样性。体育课的选修内容每年都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选修课的增多,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充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有利于学生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

同时要设置社会开始流行且易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项目。高年级学生可以选修国外的体育项目,起到传播中西方文化。高校体育可分为大一体育必修课,大二、大三、大四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三种课程设置。无论是哪一种课程,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和自身条件选修。选修课可提高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加强体魄,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识。

(二)体育场所设施的改革,实施体育锻炼小发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围着操场跑是经济实用也是最为枯燥的增强人体心肺功能的手段

为达到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发明体能锻炼走廊。设有各种障碍,学生需要攀越檑木屏障、组合双杠、连跳障碍、V型坡沟、组合云梯、梅花独木、翻越板墙等人为障碍设置,在一个全封闭的空间内单方向前进,一方面方便老师对学生锻炼过程的监控,另一方面增添“跑”中的难度与乐趣。集结较为优秀的多元化的体育教练,多元化的教练组合必然会融合多种先进的技术、战术思想和理念。

(三)体育教师个性教学、教学方式改革,避免教学简单化

我国体育学科课程体系主要表现为:课程学分较少,设置单一,教学形式较为单调如果沿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常常照本宣科,不深入了解学生的要求和现状,使得教与学脱节;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教学艺术,在课堂中即使有所发挥,也只是以一些题外趣闻使学生一笑了之,有时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详尽解说,学生却置之不理。另外,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定分数的制度,使学生的学习丧失了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各种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学实践表明,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语音语调、举止言行、仪表风度、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语音、眼神、动作、服饰、表情的运用,通过自己的行为,把热情洋溢、乐观进取的精神传授给学生,更好地做到“教书育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四)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性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是从专业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体育教学工作也应服务于这一转变。学生体育学习的好坏,不能主要用运动成绩来衡量,而应将评价标准向社会标准与个人综合标准结合起来的方向发展。考核次数、项目应适当减少,不同对象应有不同考核标准,考核目的在于促进全面素质发展。对主观因素较高的评分项目.实行多名体育教师评分,任课教师给定平时成绩,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不同体育水平人进行不同评分标准。建立相对个人成绩的评分规则。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应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重新构建体育学习的评价体系。

篇2

关键词:公共空间;批判功能;异化;重新封建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315―02

在我们以前的研究中,时不时要涉及“公共空间”问题,但我们始终没有对此做出系统论述。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没有弄清当代体育的空间概念,对体育在空间展开的可能性和限度没有作系统思考,从而缺乏立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代体育中,与“公共空间”概念相相关的大众传播媒介、公共时间、对话、狂欢等问题没有澄清之前,我们很难在整体上对其做出准确的把握。故此,我们对“公共空间”的研究作了相对滞后的处理。由于“公共空间”牵扯到当代体育社会文化功能的实现形式问题,是体育联系社会和文化的理论中介。所以,我们必须深入探讨体育作为“公共空间”的前提、结构、功能及对体育的负面影响,并对其发生、演变和解体的整个过程给与历史的文化的解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系统地阐释体育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所具有的独特社会文化功能和价值。

1 何谓“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public sphere)又被称作“公共领域”。1990年,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nabermas)在《公共空间的结构变迁》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它是指西方资产阶级社会中介于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民众可以自由参与并就涉及普遍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的、理性的论争的场所和机构。

古老的体育运动自发生之日起,就带有“公共空间”的文化属性。在古代希腊,人们营造属于自己的公共空间时,体育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当论及这一点时,哈贝马斯曾指出,在希腊城邦中,“城邦领域”同“家庭领域”严格区分开来,公共生活“以市政广场为中心,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只是在这一特定场所进行。公共领域由讨论和共同行动组成,前者包括参与议事和法庭陪审,后者包括参战和体育竞赛,q3 J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古希腊城邦之间动辄兵戎相见,战争成为古希腊人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件。战争需要强悍的体魄、敏捷的行动,坚强的意志,体育于是就成为了锻炼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水深火热的战争生活中,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和平的渴望。在奥林匹亚举行的以祭祀宙斯神为主旨的奥林匹克竞技赛会期间,人们必须停止一切战争,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神圣休战”。从此可以看出,对古希腊人来说,奥林匹亚赛会本身就是他们自己塑造的“公共空间”,赛会期间人们不仅可以竞技、竞争,还可以自由交往,发展友谊,自由贸易。它具有了“公共空间”最基本的规定性和功能。

2 体育:社会文化批判的“公共空间”

对于当代体育而言,无论是作为“有形公共空间”,还是作为“无形公共空间”,它的社会文化属性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代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被凸现出来。过去,在讨论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时,总是强调体育在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性作用,如人们津津乐道的“乒乓外交”、“女排精神”、“体育产业化”、“姚明现象”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从正面突出体育在外交、民族精神、经济和明星崇拜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对当代体育公共空间性的认识,使我们意识到体育对社会文化建设性作用的另一方面――对社会文化的批判功能。特别是对中国的当代体育而言,这种社会文化的批判功能显得尤其难能可贵。

当代体育所以有这样的批判功能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显然是由于大众传媒的介入。由于体育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微妙关系,以及体育自身所具有的释放,使得大众传媒在体育这一领域惊奇地发现一块可以自由设置议题的‘飞地’。”也就是说,体育为社会文化的批评行为提供了理想的空间。公众在体育这一公共空间对公共权威及其政策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做出评判,自由的、理性的、批判性的讨论构成这一领域的基木特征。

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体育的游戏本质。游戏规则的制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理想性,它要体现自由、公平、公正的原则,就要人为地祛除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将人类一切美好的东西整合进来,在某种程度上人类的任何游戏都带有“乌托邦”性质。这一点我们在古代奥林匹克赛会的相关规定中就可以看到。

需要指出的是,体育所具有社会文化批判功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它不能寄予过高希望,因为,体育的游戏本质决定了,它的社会文化批判功能是在“象征”的层面上实现的,我们得到的更多的是行为和心理满足,而非客观与现实效果的满足。但不管怎么说,当代体育的“公共空间”性,还是让我们认识到其自身所凝聚的,长期被人们忽视的社会文化批判功能。

3 中国当代体育:自由“公共空间”的“彩排”和“预演”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哈贝马斯认为,18世纪报业独立以后,初期主要从事于交流各种信息的报刊逐渐成为政治论争的中心地带,公共空间也就体制化了。哈贝马斯归纳出公共空间中活动所遵循的共同准则:第一,它无视个人在政治、经济地位上的差别,而倡导一种建立在“共同人性”基础上的平等社会交流活动;第二,它是对于理性的公共运用,使此前未受质疑的东西,比如政治和宗教的权威,文化上的特权受到质疑;第三,它对于公众的广泛接纳,不仅是站在普遍的立场上关心共同利益,而且使每一个公众都可以直接参与论争。如果加以概括,“公共空间”中活动所遵循的共同原则可以归纳为:人类对“自由”的体认和运用。

哈氏所言虽然只是一种理想的状况,但对于体育而言,他的理论总结却颇得要领。

1)在体育中的确存在着共同的人性基础――人类对自己身体的珍爱和尊重。

2)在当下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理性的公共使用”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中国有自己的政治文化传统,但更为重要的是,“理性的公共使用”没有自己的空间。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事实让我们看到,“公共空间”发育得不够充分,使得“理性的公共使用”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始终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为此整个社会付出了发展缓慢的代价。“公共空间”的营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体育的游戏本质,以及它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微妙关系,使得上述紧张关系得到一定的缓解。就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而言,在其他类型的“公共空间”没有充分发育之前,体育作为“公共空间”,无疑起到了“彩排”和“预演”的作用,避免了不必要的社会摩擦和消耗,其“先发”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4 “公共空间”化给当代体育带来的影响

“公共空间”化虽然增强和丰富了当代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但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不能不应起我们的重视。就中国当代体育的现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当今时代,作为公共空间的当代体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社会机构争夺的场所,利益和权力的争夺,使体育自身的价值理念被“异化”,人们参与体育的动机被扭曲,为人们所珍爱的奥林匹克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国内外体育界所共同面对的兴奋剂问题,就是这种“异化”的一种体现。在任何条件下,体育的目的都是“身体”,而一旦成绩成为唯一的目的,金钱决定一切,“身体”必然成为药物作用的中介和手段。

2)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为大规模的商业组织,变成了由文化工业来塑造和控制的文化消费场所,传播的内容变得非政治化、人情化和耸人听闻,公众交流被个体化的被动接受所取代。这主要表现在媒介与主体的关系不再是主体对媒介的制约,而是相反,即主体适应媒介。媒介让人看到了世界,但人却付出了牺牲世界丰富性的惨重代价。大众日益依赖媒体,并从接受的主体变为媒介的附属品。对当代体育而言,大众传媒的这一负面影响极具威胁。在大众传媒上体育在不断被翻新和包装,应接不暇的体育赛事、节目、话题在不断地塑造观众,塑造他们的消费习性。而大众对媒体的依附性又决定了他们不愿意也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消化和处理。“久而久之,使大众对体育产生了麻木感。大众传媒的这种麻木作用使大众懒于思考,对体育的审美能力萎缩,趣味趋同,使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坚毅的品质和创造的精神遭到严重消蚀。”

篇3

>>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之探讨 体育权利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路径探讨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云南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分析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探索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探讨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及实践路径选择探讨 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新时期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探索 浅议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问题 温州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化的实证研究 我国农村电视公共服务供给改革初探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短缺与解决对策 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 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均衡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参与机制研究 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路径选择 我国农村电视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p重失灵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14(6):15-18.

[3] 刘亮.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基于资源配置的多维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2):5-9.

篇4

体育公共服务的参与主体包括消费者(需求者)、供给者(直接提供服务)、购买者(购买、间接提供服务).消费者即具有体育需求的民众,其获得的相应服务是由消费者通过选择服务生产者,并购买其相应的服务或者购买者自身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实现的[5].消费者主要是指公民,也包括企业、政府部门自身等;供给者主要是指体育社会组织;购买者主要是指政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体育公共服务都由政府购买,也有政府直接提供和社会组织自发提供的.政府在该购买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尤其重要,它既作为购买者又作为供给者,具有双重身份.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不同的供给模式。

2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发挥的主要作用

2.1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还处于尚不完善的阶段,其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支持包括拨款、补助等的资金形式的支持,也包括提供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另外还有法律法规、税收优惠政策等的间接性的制度环境支持.制度性的支持决定了体育社会组织的生存,而资金性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压力.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民众在获得相应公共服务的同时,体育社会组织则获得了相应的资金,增强了其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压力,间接地支持了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与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属于相互交织的关系。

2.2解决政府失灵问题,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快速增长,但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却较低.目前,我国体育场地85万多个,每万人6.58个,总面积13.2亿m2,人均1m2,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较好的美国、日本等国家差距较远.政府在应对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方面能力有限,必须创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因此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便成了重要手段.政府通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扩大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将自身承担的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转移给体育社会组织,借助于购买服务推动了政府的职能转变.同时,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有效地利用了财政资源这一政策性的工具,吸引了更多的体育社会组织,短时间内扩大了体育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并且体育社会组织间的相互竞争还能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明显改善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质量,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

3体育公共服务购买实践中存在的购买缺陷

3.1缺乏制度化的保障机制,采购机制尚未建立

缺乏总体规划和制度化的保障体系导致了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状态处于零星推进阶段.对于已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地区,由于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体育公共服务购买的规范化程度不高,效果也不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中的采购范围并没有公共服务项目,现阶段政府采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货物、工程类采购,两项合计约占采购内容的90%.体育公共服务的购买首先缺少明确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在购买程序上,也缺少系统明确的规范;且其资金预算在政府公共服务资金中比例极小,据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统计,体育事业相关支出为299.08亿元,占总支出的0.21%,群众体育部分为27.65亿元,平均每人2.12元.体育公共服务的购买涉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相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项复杂问题,且每个问题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关联,所以需要一个合理的规划和系统的保障机制.

3.2政府合同管理能力薄弱

政府购买体育服务必然伴随着合同管理,而合同管理往往意味着放松管制、权力下放、精简和外包.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后虽然体育社会组织承担了供给责任,但并不意味着就此解除了政府身上的责任.从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状况来看,政府合同管理的能力普遍较低,大多数合同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规范服务标准、监督服务绩效的作用.因此,在体育公共服务购买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制定、实施合同并进行监管,成为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3.3政府角色、职责的缺陷

公共服务供给主要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包括资金来源、标准确定、质量监管、供应保障等),二是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政府直接供给、政府间接供给、社会自发供给)[6].体育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起着主导作用,承担着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责任.但是一些政府部门利用购买体育公共服务这一新型模式来推卸责任,把本应该由政府自身来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内容推向社会、市场,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过程变成了政府来推卸责任的过程.在社会服务领域中简单的用收费来体现市场效率、进而用市场取代政府,这样不但不能“兼顾公平”,长远来看也没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可以市场化、社会化,但政府应承担的供应责任不能市场化、社会化[7].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无论在什么样的体制下使用什么样的方式,不管谁是提供者,政府必须对体育公共服务的购买及购买服务的效果负责.

4体育公共服务购买实践中存在的供给缺陷

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但是作为卖方的体育社会组织本身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目前阻碍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面.

4.1供给市场的缺失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数量较少,实体化水平不够.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社会团体28.9万个,体育类17869个,比例为6.18%;民办非企业单位25.5万个,体育类10353个,比例为4.06%,与日本、美国差距较大.2013年,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总结报告指出体育社会组织的力量薄弱、全民健身、赛事的社会化水平低等问题,这些依然是公共服务发展的瓶颈.在体育公共服务购买的过程中,供给市场缺失,政府就不得不实施“培养”性的购买或者是定向购买.供给市场不足就意味着竞争不足或者不存在,这种现象长期下去就会形成供给方的垄断市场,自然就会影响到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

4.2专业化能力薄弱导致竞争性不足

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体育社会组织虽然相对比较成熟,但总体而言,其专业化水平不够,存在很多缺陷,如覆盖范围小、质量不稳定、外部援助依赖性较强等.由于专业化能力不强导致了参与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组织竞争性不足[8].上海是体育公共服务购买试行较为成功的地区,2014年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采取了新型办赛模式,采用公开招投标,引入竞争机制购买服务.竞标结果显示,签约的30家相关体育社会组织包括27家市级体育协会,2家区级体育协会,1家体育俱乐部.据统计,上海有86家市级单项体育协会,却只有36家主动申报参加招投标谈判,最终26家体育协会中标,中标率达72%.30家签约单位中区级体育协会以及俱乐部所占的比例加起来只有10%,见表1.这一系列的数据显示,体育社会组织的竞争性严重不足.

4.3“卖方主义”严重,缺乏独立性

参与体育公共服务购买的体育社会组织希望从政府那里获得购买资金,或者获得政府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源,来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和解决一定的资金压力.这就形成了体育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和政府之间的“依赖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平等的[9].体育社会组织愿意提供政府所希望的服务,结果就导致了以提供政府所要求服务为目标的体育社会组织的迅速增加,这就限制了体育社会组织独立发展的空间.体育社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首先有可能会造成部分体育社会组织为了获得合同而放弃自身的优势和特性;进而即使在获得合同之后,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失其优势和特性.所以,在体育公共服务购买的过程中以及履行购买合同时,体育社会组织能否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5对策建议

5.1加强制度化保障机制

系统合理的制度化保障机制可以避免政府对体育社会组织非服务性职能的不合理干涉,在扩大资金来源范围的同时,还能使其保持独立性和灵活性,使社会体育组织成长为提供更多、更好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对于提供公共服务的体育社会组织,除了合同购买资金之外,还应该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资助.譬如,英国政府与民间组织签订了长期伙伴关系协议,运用多种政策性工具鼓励支持民间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我国香港特区政府对社会服务机构的“标准津贴”、“整笔拨款”资助等方式均可借鉴[10].政府应该合理地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吸引更多的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到提供公共服务中来,在政策上加大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完善建立相应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进行财政手段支持的同时,也要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的合法经营服务,提高服务性收费的比重;同时还要重视财政税收政策的鼓励、引导,多措并举,帮助体育社会组织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5.2提高购买决策水平,合理选择购买方式

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不存在单一的固定模式,方式多种多样,具有复合型的特点.定向委托并不普遍,也不是所有的购买都采用合同管理的方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无法用一个较为统一的购买模式来概括,当然也不能从单一角度、维度来评价某一购买方式的优劣.竞争性强的公开招标只是其中的一种购买方式,此外也有邀请性招标和询价等竞争性较弱的购买方式,还有单一来源采购、委托提供等缺乏竞争性的购买方式,见图3.购买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要根据不同的购买维度来看,市场化水平较弱的地区,一般不会采用竞争性较强的公开招标的办法,因此,竞争性强弱不能作为购买效果好坏的唯一标准.并且还可以从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的关系的维度来看,也可以从购买内容的维度来看.图3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多种方式竞争性强弱示意图总体而言,体育公共服务购买的方式多种多样,要依据需求、市场来合理地选择,实现购买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做一个聪明的买家.

5.3明确政府的角色、职能,引导体育社会组织良性发展

政府除了直接提供一系列的体育公共服务之外,还有通过委托、授权、引导、监督等方式,支持、保障相应的体育社会组织来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表现为公共服务重心转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通过委托、授权和购买等方式支持鼓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即重心转移;二是中央政府致力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则直接承担职责即重心下移.体育社会组织是政府提供相应公共服务的重要伙伴,在提高服务供给水平和扩大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政府必须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政府购买服务所承担的理想角色是:公共物品和服务需求的确认者;精明的购买者;对所购物品和服务有经验的检查者和评估者;公平税负的有效征集者;谨慎的支出者,适时适量对承包商进行支付[11].这就要求政府在进行体育公共服务购买时,合理利用公共资源,保证公共服务的绩效,做一个精明买家的同时,还要发挥市场和体育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构建一个供给主体和供应方式多元化的体系.在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政府应当注意自己的角色和能力的匹配,避免陷入大包大揽的全能政府误区[12].根据体育社会组织之间的不同特点,引导他们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合理地竞争与合作,利用多元主体避免出现“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5.4加强绩效的评估、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治理的措施

目前,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绩效的评估和信息的公开是比较弱的,这严重制约了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反馈系统的完善.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时对公共服务项目提出明确的要求、标准,购买结束后还要建立考核评估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对于服务效果的评估体系,除了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社会民众外,还要有与考核对象没有直属关系也没有隶属关系的第三方组织的参与.同时,要加强信息分享、合作的时效性,将体育公共服务购买相关决策的内容、决策过程以及绩效评估等通过多种途径让社会、公众了解,将体育公共服务的购买置于严格的社会监督之下.构建一个程序透明、过程开放的公众广泛参与的平台,来推动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形式多样化.如果没有公民的参与或只有少数公民参与,那么服务目标就很有可能与公民的需求不一致,就会导致公共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面向全体体育公共服务提供者建立合理的治理监管框架,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和体育公共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是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5.5加快相应事业单位的改革,推进购买服务与事业单位联动改革

篇5

摘 要 高校公共体育课一般分为操场教学部分和教室教学部分,其中教室教学部分以静为主,旨在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操场教学部分以动为主,旨在引导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和强化体质。本文就江西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予以研究,同时结合调查结果引入了体育影视教学模式,以期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教育自身价值的理解程度。

关键词 高校公共体育 体育影视教学模式 问卷调查法

一、引言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此乃人类亘古不变的定律,其中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理应把体育专业理论教学课提升到应有的高度。然而,学校体育教学曾一度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为传统“重文轻武”观念根深蒂固;体育的商业价值开发和职业化程度等尚未得到重视。直至2008年,中国人才开始关注体育的商业价值,其中由影视作品和体育组成的体育影视已成为了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就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而言,其出路之一必然是把体育教学与体育发展走向合二为一。结合2002年《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就江西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建议把体育影视教学模式引入高校公共体育领域,以期加深国人对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体育教学自身价值的认识程度。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江西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的收发时间为期两个月,即2012年4月-2012年6月。此次调研从江西省高校内随机抽取了30所高校展开问卷调查,其中问卷的发放仅考虑了性别和学生年级,即问卷调查具有显著的随机性。此次问卷调查的收况如表1:

表1

问卷发放总数 问卷回收总数 问卷回收率 问卷有效数 问卷有效回收率

领导问卷 50份 49份 98.00% 48份 96.00%

教师问卷 720份 706份 98.10% 704份 97.80%

学生问卷 1200份 1182份 98.50% 1176份 98.00%

注:女生问卷调查总数为580份、男生问卷调查总数为596份。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课形式

表2

开课形式 第一学年上半学期设体育基础课、下半学期及第二学年设体育选修课/% 第一学年设体育基础课、第二学年设体育选修课/% 第一、二学年皆设体育选修课/% 第一、二学年皆设体育基础课/%

百分比率 16 32 44 8

(二)师教授与学生实际需求

表3

课程名称 基层体育知识 体育保健方法 运动技术原理 竞赛裁判规则 锻炼身体的方法 有关健康知识 体育欣赏

学生实际需求 44.16% 79.21% 24.07% 28.62% 85.51% 50.82% 62.38%

教师讲授 80.54% 41.05% 21.73% 73.01% 88.49% 55.11% 26.85%

注:表3所示,高校学生对体育欣赏所占的比例较大,由此说明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

四、结论与建议

结合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本文旨在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此乃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未来的发展导向,同时也是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教学自身价值认识程度的必要途径。那么,如何落实好高校公共体育应试教学模式,下文会做详细地阐释。

(一)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体育影视教学观念

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影视教学理念主要先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有关影片,之后学生再根据所观所感写出观后感。当时影视教学体现着非常浓郁的娱乐性质,而欣赏影片仅仅是娱乐而非教学。本文所引入的体育影视教学模式要求体育教师彻底改掉传统的影视教学理念,即现代体育影视教学理念要求把影视教学当作教学的实现手段,亦或现代影视教学旨在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由此深化学生对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理解力。

(二)体育教师必须把创新意识与体育影视教学融合到一起

传统的影视教学理念认为影视教学的主导方式为观看或认为观看影片是影视教学唯一有效的授课方式。此种影视教学理念与现代体育影视教学理念完全背道而驰,其也未体现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基于此,现代体育影视教学模式要求体育教师就影视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探讨,其中体育教师应该事先就影片所牵涉的有关现象和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再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商讨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杨孝永,吴毅.体育教育“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的思考[J].运动.2011(10):96-97.

篇6

视角一:建场地

如果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就是百姓身边的健身活动场地,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有话要说的代表和委员可不在少数。“我自己经常陷入一种苦恼。”全国政协委员姜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他非常关注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但是每当自己想去运动的时候,就苦于周边没有体育设施。“现在周边没有运动场地,有场地的周围绿化环境也不够好,这是个问题。”姜昆说。但同时也有人站出来,全国政协委员张国立就认为,“现在身边的体育设施比以前好,在小区里拍戏的时候发现现在的小区里群众体育设施都有。”

“我希望有更多的场馆可以免费或者更低价开放。”全国政协委员刘翔说,“现在场馆的数量挺多,希望能够更充分的利用起来。”在刘翔看来,体育公共服务要以人为本,每一个健身者的生活背景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可能让每个人每天都参与同样的体育运动,比如打羽毛球、游泳等,其实在一些公共体育场所锻炼身体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视角二:办活动

为什么我们开始重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我们调查,在2008年之后,我们认为中国民众对于体育的概念已经产生了一种变化,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参与者,这里面所要提供给民众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以前,体育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是激烈的体育比赛,或者精彩的电视节目,抑或是吸引观众参与的投票等等,而现在,我们更应该注意是否为民众提供了足够多的社会体育活动让大家参与。”姚明说。

视角三:送服务

篇7

大力发展公益性体育事业,构建公民体育服务体系,职业教育功不可没。新疆地区体育公共服务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维护边疆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双重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新疆体育公共服务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如何提高全区的体育教育质量,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旨在了解新疆部分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开展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改进体育职业教育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

新疆职业教育;体育公共服务;现状;措施

公共服务从广义上讲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运用其掌握的资源向社会提供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服务的总称。体育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及体育相关组织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体育需求,以及社会教育体系提供的教育质量优劣,以及为其提供的一系列公共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总和。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乏力,体育教育资源少的可怜,只享有极少的体育公共资源,阻碍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为了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必须要加大体育职业教育,只有在全区进行全方位体育职业教育,才能最大化的提供各类型的体育型服务人员,才能有利于提高新疆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一、新疆职业教育应用体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1.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受职业教育机构不足的影响,新疆体育从事体系和人员管理都不是完善,目前新疆地区的体育公共服务基本采取的是自治区体育局、地州、市文体局、乡镇体育文化站的四级垂直管理模式。调研得知,受体育教育力量不足的影响,目前新疆多民族地区体育组织机构中设有专门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占42.5%。其中,男性占65.5%,女性占34.5%;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占18.3%,30至45岁占36.3%,46岁以上占45.4%;学历结构中,本科及以上占27%,专科占28.2%,高中或初中占44.8%。组织管理人员存在较大性别差异,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组织管理人员学历层次较低。

2.缺乏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优秀人才。新疆地区只有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才能保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目前在体育公共服务教育体系建设中,从事体育教育的人才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够,且现有的体育教育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达不到要求,创新管理意识淡薄,人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青黄不接,且创新性的建设人才更是缺乏。造成很多地方的工作人员依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建立的公共服务设施不能很好地符合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需求。其次,人才的缺少,致使一部部分人员没有深入群众做充分的调查活动,不了解群众的真实服务需求,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活动经费来源单一。与内地诸多地区趋于多元化的经费来源相比,新疆地区体育服务经费来源单一,调查统计有78.2%的经费来自政府部门拨款。但新疆经济相对落后,政府拨款有限,有关体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向企业拉赞助,加强同周边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和完善广泛的区域体育参与机制,争取更多社会投资。

4.参与体育活动的群众结构差异明显。经过调查统计,参加体育活动的群众中女性居多,占总人数的65.3%,可能与职业、社会家庭分工不同等原因有关;在职业结构中,工人、农牧民、离退休者和政府公务员的人数相对较多,可能与其工作时间有关;在学历结构中,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文化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本科及以上者只占22.5%,高中及以下人数最多。

二、新疆职业教育应用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对策

1.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针对新疆体育场所利用率较低的情况,必须改变体育利益结构,针对其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可以引入保险机制进行解决;对其中的管理、器材维修等问题,可以采用象征性的收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现有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应尽可能开放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从而实现社区和学校体育施舍,能够在当前体育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为居民健身活动开放。另外,由于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一定要加强部分收费体育服务项目的管理和监督。

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素质的文化教育人才队伍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中流砥柱,所以要加强大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的新型服务人才,提高新疆体育公共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鼓励他们积极地开拓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工作的新领域,到人民群众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重要性的认识。此外,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状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作为衡量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效果的根本标准,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与进步,进而提高人民群众对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接受程度。

3.创建具有新疆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新疆地区位置偏远,人口结构复杂,据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得知,新疆现有总人口二千一百多万,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人口,包括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等14个世居少数民族。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时,可充分发挥新疆地域辽阔、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等特点,因地制宜,创建丰富多样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以满足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体育的需求。要在确保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为社会提供稳定、公平、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确保社会健康发展。

4.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政府在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都不断加大了支持构建全面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资金投入的力度,但由于我国的国情所致,目前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有限,单靠政府财政拨款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要求。因此,政府有必要开拓思路,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通过建立契约的形式,以市场化为导向,把一部分体育公共服务与管理的职责转移给社会体育组织,以合同、授权、出让经营权、政府参股等多种方式,为大众提供更多的体育公共服务。

三、结束语

总之,政府必须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公平和正义为价值诉求,统筹公共服务供给,从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邓伟.兵团城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1):43-44.

[2]隋红.民族地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研究——以新疆喀什地区为个案[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3(3):52-55.

篇8

第一条为了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负责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为公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

第三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国家有计划地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予以扶持。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国家鼓励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建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基金,并鼓励依法向人民政府、社会公益性机构或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捐赠财产。捐赠人可以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第七条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对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国务院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全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

第十二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具体设计规范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第十四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用地定额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的,应当依法调整城乡规划,并依照前款规定重新确定建设预留地。重新确定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不得少于原有面积。

第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

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第三章使用和服务

第十六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七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最低时限。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学校寒暑假期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八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向公众公示其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十九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二十二条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可以将设施出租用于举办文物展览、美术展览、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

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不得将设施的主体部分用于非体育活动。但是,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除外。临时出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0日;租用期满,租用者应当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设施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三条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第四章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四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公众公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名录。

第二十五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

公共体育设施内设置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体育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第二十六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用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收支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经批准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重新建设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符合规划要求,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文化、体育、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

(五)未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5000元以下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用途不相适应的服务活动的;

篇9

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政府购买视角,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概念及其理念为逻辑起点,阐述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模式,探析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的相关路径。研究发现,在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购买法规制度、重视购买承接方独立性、创建多元化筹资渠道、明晰购买“委托-”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购买绩效评估体系和引入购买与实施问责机制等路径,能切实有效提升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研究旨在为丰富社区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及数量、创新社区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式、提升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整体质量而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产品;质量提升;路径

自21世纪初我国公共服务改革序幕拉开以来,历经十几年的建设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回溯研究与改革成果不难发现,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及其质量提升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及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有关其服务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化软实力建设[1]、现代信息化建设[2]和新公共管理[3]等视角。基于政府购买视角来系统探索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的研究仍较为鲜见。因此,通过政府有效购买,不断丰富社区体育服务内容,增加体育产品数量,革新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方式及模式,将对提升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理念

2013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元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供更快捷、更优质、更高效的公共服务。因此,政府应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通过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交由条件成熟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向其支付相关的费用。政府购买服务是为了履行服务公众的职责,满足人民公共利益,通过财政向社会服务机构支付费用,并以合同方式约束政府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利益实现,建立一种“政府出资、定向购买、契约管理、评估兑现”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方式[4]。不难理解,政府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来实现简政放权、转变行政职能的同时,政府身份也由此而发生转变,即从原来的生产者转变为现在的决策者和监督者,从而使得政府从繁重的责任中脱离出来。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城市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满足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的需求是如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体育公共服务领域,通过政府购买体育公共产品来满足国民体育需要,其本身对激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正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5]。有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念的研究认为,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和邀标等形式,将公共服务供给转交给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来完成,而不是政府本身来执行,其最终目的是为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及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改善社会治理的结构,满足公众的多元化及个性化需求[6]。鉴于此,本研究以新公共治理理论为基础,结合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念,认为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应抓住以下五个关键点:第一,“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即明确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原始初衷和需达成的目标;第二,“政府购买什么”,即通过深刻领会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属性,决定政府应该购买哪些体育公共产品;第三,“政府向谁购买”,即政府应该向什么样的组织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才属于合理合法行为;第四,“政府怎么购买”,即解决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程序机制问题;第五,“政府购买的价值实现”,即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社会价值体现及公众反馈意见。

2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模式

通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概括为两种方式:竞争性购买和非竞争性购买。非竞争性购买又包括两种模式:体制内吸模式以及体制外非正式的按需购买模式。鉴于此,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也应采取竞争性购买和非竞争性购买相结合的模式。竞争性购买模式的核心就是政府与承接方之间的“契约”关系,在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承接方通过设计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方案,与同行参与政府购买竞标,实施体育产品供给,并与同行展开竞争,达到共同参与并提高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效能的一种行为。因此,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不仅可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运作效率的提高,而且在较低成本的基础上引入承接方来实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绩效的最大化。而非竞争性购买意味着购买是通过、委托等方式完成购买体育公共产品的一种行为。体制内吸模式是指政府因各种因素受限,委托承接方行使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的运作方式,其具体事务主要包括政府出资支持在社区建立各类体育社团与协会,向社区公众广泛公开招聘各类全民健身事业技术人员,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易掌握并控制资金,在社会上进行招聘,政府直接“给”承接方项目而非公开招投标[7]。体制外非正式的按需购买模式在形式上更自由随意,购买的量也较小,并且购买主体双方有着较深的了解以及合作的需要。

3政府购买有效提升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的路径分析

3.1建立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法规制度政府应当创建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法规制度,对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计划及实施过程予以规范化,因为健全的法规制度能够为整个购买过程提供制度保障,使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活动在一定的法规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地运作[8]。财政制度问题是当前我国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因此,需要明确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内容的财政预算范围,规定管理财政制度。实践中,非竞争性购买是当前我国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所采用的常规模式,招投标制度尚未规范化。另外,当前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行为由财政部门领导,体育管理部门具体操作。鉴于此,在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需建立健全严谨的招投标制度,以此来明确竞标的主体资格和竞标流程安排,从而切实提高政府购买社区体育公共产品的效率。除此以外,就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定向购买模式而言,其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与实施至关重要,因为这种方式易出现暗箱操作、滋生腐败、弄虚作假等负面现象,不利于购买服务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会带来不客观,不公开、不公正等消极影响。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来提升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良好形象。

3.2重视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过程中承接方的独立性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一种合同契约活动,承接方的独立性是契约关系维持的基本条件。承接方的独立性是政府与公共服务购买承接方在法律上拥有平等关系的主要特征,只有承认并保护好这种独立性,承接方在管理和组织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时才具有真正的自,政府组织不能干预,不存在所谓的业务指导[9]。在具体购买过程中,承接方的独立性至关重要,一旦失去独立性,承接方就会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政府的购买行为仅仅是在表面上把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交给了承接方,而在实际管理与操作上政府依旧主导着权力,政府购买再次演变成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机构内部行为,进而导致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难以得到提高,而且还极可能产生腐败行为。在信奉自由主义的发达国家,公民社会发展较为成熟,承接方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如在瑞典,体育联合会是体育事务的真正管理领导机构,理事会成员由民主投票选举产生。通过竞选产生理事会的12名执行委员,再由12名执行委员投票选出理事会的主席。体育联合会发挥桥梁作用,在宣传、财政、实施等方面与政府进行沟通合作,有权利决定提供某项公共体育服务[10]。因此,承接方在供给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独立性,才有利于承接方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利于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平有效地提供。

3.3创建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多元化筹资渠道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广泛有效供给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如仅靠政府的全额拨款,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11]。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实践中,承接方长期受体制的束缚,其自身的融资能力非常有限,活动资金几乎全部来源于政府的直接拨款。新时期,如果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全部依靠政府拨款,不仅背离现实发展要求,而且不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我国现阶段需要加强公共服务项目收费和慈善捐助收入等建设力度,对公众进行广泛宣传,让公众接受并认同“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对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部门体育产品可采取合理收费的方式,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并尊重公众享有体育产品的自,满足公众多元化体育需求。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较为缓慢,体育慈善基金更是寥寥无几[12]。针对以上困境,政府和媒体应该大力宣传体育慈善事业的重要性,推动我国体育慈善事业的高速发展,努力创建政府拨款、服务收费和慈善捐赠等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3.4明晰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委托-”方式按照“委托-”理论,委托与之间之所以能产生合同关系,是因为机构拥有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行使委托方的职能。在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实践中,政府发现自身生产并供给体育产品的一些专业技能和资源较为缺乏,且培训这些专业技能及获取相关资源的成本远超过通过合同向方购买的成本,因而可通过合同购买的方式来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源。实现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委托-”方式的前提是合同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信誉良好及目标一致等基础之上[13]。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委托-”关系中,政府和承接方都是重要主体,其行为与目标均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承接方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回报呈正相关,而政府只关心供给服务的结果,属于结果导向型。政府的收益直接取决于承接方付出的努力,而承接方的收益就是政府支付相应的报酬。不难看出,由于政府与承接方的价值导向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承接方利用政府赋予的决策权来获取其自身单方面利益,随即产生承接方越权、或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在具体实施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事务之前,政府与承接方之间应明晰“委托-”方式,建立正当契约关系,并以此来协调两者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不断提升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公众满意度。

3.5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针对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评价公共服务效果的有效手段,健全完整的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是评估购买费用支出是否合理及购买价值实现情况的重要依据。政府在与承接方签订合同时,应对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进行清晰的定性与定量说明,并在服务结束时严格按照合同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估验收。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必须认真研究并合理设置评价体系的各要素,如评价目标要求清晰明确,评价内容科学合理,评价流程具有可操作性,等等;第二,评价主体的选择不仅要重视政府部门的评价,而且还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注重享受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居民的评价,以确保评价过程及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第三,拟定明确的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各项指标权重配比必须经过科学计算;第四,评价结果要向社会公示公开,及时听取社会公众的反馈意见,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反馈,达到以评促改和以评促建的目的。然而,当前我国有关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研究较少。鉴于此,政府应针对此类问题召开多轮研讨会,加强社会调研,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智囊团的作用,研制科学有效的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评估标准,并进行反复实践、检验和完善,最终形成较为稳定的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机制。3.6引入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问责机制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并非表示政府部门可以“不管不问”,将政府承担的责任进行部分选择性地社会化,集中体现了政府角色的成功转型和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政府既是公共服务的明智供给者,也是公共利益坚定不移的维护者。然而,政府在购买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主观随意决策、较不透明的操作程序和事后绩效评价缺失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问责制度亟待完善。为防止政府官员肆意决断,使购买过程公开透明、合规合法,有必要引入并不断完善问责机制,确保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按章行事和有序进行。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始终与政府、服务承接方和服务享有者存在着千丝万缕而又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完备的问责机制是维系三者良好关系的坚实基础。因此,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问责机制应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谨的梳理,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法规制度[14]。

4结语

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社会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如今社会体育需求日趋多元化,公众享有体育公共产品的权利诉求日趋复杂化。通过实施政府购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一方面,可适当分担政府繁重的责任,缓解政府能力有限的问题,政府职能的重心由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监督者”;另一方面,可有效提升社会资源整合利用效益,通过社会组织提供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并满足居民体育需求。因此,在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实践中,通过建立相关的购买法规制度,重视承接方的独立性,创建多元化购买筹资渠道,明晰购买“委托-”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购买绩效评价体系,引入购买问责机制,可切实提升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姚绩伟,叶春晖,刘彬华,等.文化软实力视域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路径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6):9-13.

[2]丁秀诗,何潮,刘彬华,等.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的提升———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29(6):9-12.

[3]丁秀诗,姚绩伟,刘彬华,等.信息化建设对提升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的作用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32(5):34-38.

[4]王民.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龙新辉,李静.政府向社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3):24-27.

[6]徐家良,赵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3,10(8):26-30.

[7]韩俊魁.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比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6):128-134.

[8]赵玉宏,郭万超.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分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1):12-15.

[9]井志侠,高斌,戴俭慧.我国地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证研究———以上海静安区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64-67.

[10]罗林,杜丛新.对欧洲体育俱乐部体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298-300.

[11]刘玉.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实践及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3):1-5.

[12]朱毅然.发达国家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经验及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4):290-295.

[13]李洪佳.超越委托———以“管家理论”重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行为[J].理论导刊,2013,27(12):25-27.

篇10

摘 要 为了长春市更好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供理论帮助,选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以公园公共体育设施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体育参与者锻炼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形式、资金来源情况、居民对群众体育开展现状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公园体育设施的缺乏管理经验;人均占有面积较低、种类发展不均衡;资金来源渠道较为保守。

关键词 公园 公共体育设施 供需

S着长春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市群众体育工作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为了科学地了解和评价长春市各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把握现阶段长春市各地区群众体育的特点,本研究以长春市公园公共体育设施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长春市公园公共体育设施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本地区进一步合理的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提供可参考的意见,也为长春市群众体育活动的更好开展提供理论帮助。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长春市比较典型的南湖公园、长春公园、儿童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居民满意度、设施利用率、管理方法、资金来源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3.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当前体育设施的供给分析

1.长春市当前的公园分布概况

通过对长春几乎所有的大型城市公园绿地其中包括长春的胜利公园、儿童公园、御花园、长春公园、朝阳公园、净月潭公园、雕塑公园、动植物公园、牡丹园、南湖公园、劳动公园的调查。这些公园分布在长春的朝阳区、绿园区、净月开发区、南关区、和宽城区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踏查和摄影的方法,搜集各个城市公园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信息。长春市公园在长春市园林局提出的“一园一特色创建生态和谐的宜居城市”理念下发展起来,依特有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沿革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竞相绽放。

2.长春市社区体育公共设施养护资金供给情况

从根本上来讲和前述关于社区体育公共设施投建主体的研究直接相关,养护资金亦属于投建主体资金支持范畴。因此大概可分为政府投资、企业捐助、体育彩票供给。

3.长春市公共体育设施养护政策的发展状况

2014年是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推进幸福长春建设的关键年。我市将结合国家、省体育工作和全市中心工作,本着巩固成果、稳中求进的原则,把百姓的健身需求作为群体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群众体育工作,发展体育民生,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长春市拥有体育公共设施的公园中,体育管理组织协同区体育主管部门制定了本社区的体育公共设施养护管理规定。这些政策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区体育公共设施的维护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为其定期维护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根据。

(二)当前体育设施的需求分析

1.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种类的需求满意状况

当前长春市社区居民对本社区体育公共设施种类的满意程度相对较好。可知,在回收到的所有 187份有效问卷中,对所属公园体育公共设施投建种类不满意的居民仅有67人,其中20岁以下的有 17人;20岁到40岁的有8人;41岁到50岁有9位,50岁以上的有33人。当前体育公共设施种类的满意度在长春市不同年龄段有一定差别,其投建的公园公共体育设施主要是问卷调查中提到的几类:太空漫步器、太极云手、上肢牵引器、压腿杠、跑步器、蹬力器等。通过对以上分析发现:对公园公共体育设施的不满是普遍存在的,其中51岁以上的居民占多大数,这是因为其大多数居民退休在家,对其设施利用频繁,能够较好的反映公园公共体育设施存在的问题;再次其中20岁以下的人群对其不满也存在较大比例,这是因为由于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对健身设施种类的要求也较高,最后,21岁到50岁的居民可能迫于生活的压力,参与健身的次数较少,或者对其设施不感兴趣,不满度占少数。

2.对体育设施数量的满意度情况进行研究

可知,不同年龄的居民对社区体育公共设施数量的需求满意度是不同的。50岁以上的居民对体育公共设施数量的满意度较低,原因在于这些居民对体育设施参与程度较高较高,尤其在早晨和傍晚时参加锻炼的老年人较多,所以需求量就相对较大。50岁以下的居民大多处于基本满意状态,满意和基本满

三、结论

长春市公园体育公共设施人均占有面积较低而且发展不均衡;体育设施的管理缺少经验,组织管理者少且管理水平低,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忽视了体育设施各个方面的修护;长春市公园体育公共设施的投建渠道较为保守,公共体育设施依赖的投建主体主要是政府、企事业单位、体育彩票公益金以及地产开发商,这些渠道由于其各自的局限性,显然不能最大限度满足社区体育公共实施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一些社会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都应是体育管理组织积极开发的投建对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