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18:3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双语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研时间及要求
本学期,将继续实行教研组长考勤制度,如果教师有特殊事情不能参加教研活动,应在前一天通知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记好出勤记录。
二、本学期双语教学要求
1.教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每位双语老师坚持写双语教案,可以逐年段的增加双语读本的使用量。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渗透的方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双语实验。关于双语的使用量,针对组内教师的水平和所教授学年段、学科的特点,初定为每学期完成两篇比较有质量的教案设计。
2.上课。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双语教学的课堂有效性问题。因此,在本学期,我们应该贯彻双语教学课堂有效性,将双语教学落到实处。影响双语教学有效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生有多少机会进行双语学习。丰富的学习机会,增加学生的“积极学习时间”,提高双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说英语,最大限度地进行口语锻炼。双语教学不同于英语教学,它只是在课堂上作为一种工具去使用,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口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无论哪一个学科的双语教学,都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所收获。同时,真实的学生生活用语对小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最快的应用到生活中去。双语教学的实施,主要还是由各任课教师渗透到每一天的日常教学中。
篇2
[关键词] 本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c)-106-02
我院本科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从2005年以来已连续开展4年。2008年的双语教学对象为本科2007级学生,教研室组织一部分上课学生组成学生科技小组参与问卷调查,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2008年上学期,杨正伟教授和黄安培教授为临床医学和法医学专业本科2007级学生用英汉双语分别讲授了《男性生殖系统》和《皮肤》两章。每章都分5次上课(5个合班),每次课2学时(80分钟)。为了与2005年的资料[1]对比,问卷调查在杨正伟教授讲课时发放到每个听课的学生,共发放1 333份问卷,课后回收到1 212份,回收率为90.9%。问卷包括学生的性别、英语听懂率、预习程度等,英语课期末成绩由外国语言文化系提供。统计学处理在P4微电脑上进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问卷中要求学生对双语教学中英语部分的听懂率作一个百分比估计,结果见图1。其中最差的为0,最好的为100%,平均为36.6 %;听懂率≥30%的为841人(69.4%),听懂率≥50%的为380人(31.4%)。
图1 双语教学中英语部分的听懂率
与2005年资料[1]相比,英语平均听懂率由31.5%升至36.6 %,增幅为16.2%;听懂率≥30%的学生比例由55.0%增至69.4%,增幅为26.2%;听懂率≥50%的学生比例由27.5%增至31.4%,增幅为14.2%。
从英语听懂率的分布图看,2005年的分布比较离散[1],而2008年已接近正态分布。这可能与2008年学生总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及2008年的样本量较大有关。
2.2 男女生听懂率
回收的1 212份问卷中,男生的541份,听懂率为(33.7±19.2)%(x±s,下同)。女生的671份,听懂率为(38.9±17.6)%。男女生相比(t检验),P
2.3预习情况
分为4个等级,学生自己估计达到了哪个程度。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预习组的听懂率(x±s)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充分预习与初步预习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
本次令人意外的是,充分预习组的平均听懂率反而不如较好预习组,而与初步预习组相似。这可能与学生自身的英语基础尤其是英语听力水平有关。
2.4英语听懂率与组胚期末成绩的相关性检验
r=0.105,P
2.5英语听懂率与英语课期末成绩的相关性检验
r=0.161,P
3 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2008年我室双语教学的效果比2005年明显提高。取得这一成绩归功于教和学双方面的努力。在教的方面,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讲义、课件和英语的口语表达。在学的方面,英语水平逐年提高,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
学习自觉性增强的一个明显表现是2008年未预习学生的比例大大下降(由2005年的25.6%下降到5.9%)。预习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学生深有体会:“双语教学,课前预习很重要,首先对要学习的知识的结构框架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对课文中出现的几个核心医学英语词汇一定要知道。做好了这两点,才能保证跟上老师的思维,进而加深理解。”
学生还对双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宝贵建议。如有同学建议:“由于大多数同学的英语水平有限,为保证同学对教学内容的基本掌握,提高听课效率,老师上课时可以把教学主线先在幻灯片上做一个简单的交代,以免同学出现‘脱线’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每个教学点都插一张相应的图,并对重要的专有名词作一些简单的说明,可以让同学很快注意到‘点’,不至于老师讲过了,学生还没反应过来老师在讲什么。”
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搞好双语教学至关重要。本研究表明,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英语课成绩都与双语教学中英语的听懂率成正相关关系,其中与英语课成绩的相关程度还要高些。很明显,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的提高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基础;双语教学又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英语的机会。双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协作配合,对二者都有增值效应[2]。
4 结语
教学需要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双语教学更是如此。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调动了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相沟通,互相提建议,双方都不断改进,双语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AutoCAD双语教学;教学编排;同步操作;互动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6-0064-03
0 引言
世界经济、文化、技术正向全球化迈进,共享知识信息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未来社会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1]。即既会外语、会使用电脑、具有专业知识,又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育部于 2001 年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基于此,全国各大、中、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示范性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是培育学生双语素质的最后一道门槛,更应走在双语教学的前列,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德州学院也积极开展了多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
1 AutoCAD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AutoCAD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制图业的一个强有力工具[2]。在中国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工具,使得社会对熟练掌握AutoCAD 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此软件为美国Autodesk 公司开发的英文版软件,这就需要设计者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虽然目前市场上也随着AutoCAD的不断升级,推出了相应的中文版软件,但正式的中文版软件一般要在几个月后才会推出。即使是中文版软件,其核心的人机对话窗口――命令行窗口,也无法完全实现汉化,命令选项还必须用英文输入。并且大部分中文版软件翻译时失去了原来命令的真正含义,不能确切领会命令本身的含义。例如:在多段线命令下有“j”[连接]子命令,其英文是“join”,意指首尾相连之意,引深为线与线端点相连之意。很多中文版的新手不理解“连接”是哪种连接,只是简单地以为是相交的线就能连,但有时能连,有时又连不上,给人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因此了解英文的含义,有助于熟练命令的使用和对命令的理解。掌握英语在AutoCAD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是学习本软件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2 AutoCAD双语教学的实施
2.1 以应用型为主导选用教材
一般来说,双语教学应普遍采用原版教材。然而,国外《AutoCAD》的原版教材一般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着重讲述计算机绘图开发的原理与方法,普遍存在篇幅长、内容冗余等问题,并且国外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国内有很大差别。 AutoCAD 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该软件在英文环境下独立完成设计绘制图形的能力。如果直接使用原版教材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也很难达到教学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学时等编写了自己的双语教材,并附有相关的词汇1300多,方便学生的学习。同时选择了部分原版英文教材、双语教材和中文教材作为教学辅助参考资料,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授课的过程中选用美国Autodesk 公司的AutoCAD绘图软件“AutoCAD 2004”,其英文界面友好,易于掌握。《AutoCAD》课是实践性环节较强的课程,这样在双语教学中,既保证了以学科知识的获得为主要目的,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使用需要掌握的英语,达到了双语教学的目的。
2.2 以制图过程为主线编排课程内容
在内容编排上,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紧扣图纸的绘制过程,结合自己的绘图经验,将教材内容重组后,有重点有次序地传授给学生。由于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以前已具备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并且进行过手工绘图实践,所以按制图过程编排授课内容,是使学生入门的一个有效途径。手工绘图的一般过程是准备图纸和绘图工具-确定图纸幅面及比例-布中心线-绘制底图-标注尺寸-加深粗实线[3]。以制图过程为主线,可将课程内容分为5部分:(1)讲解如何定制一个标准绘图区域以及设定该区域属性的相关命令,介绍界面上各种看图、绘图和编辑工具;(2)布中心线引出层的概念及其相关命令;(3)详细讲解绘图和编辑的命令和方法;(4)讲述尺寸标注的命令和方法;(5)介绍粗实线加深方法以及打印出图的相关内容。其中,在讲解绘图和编辑命令时,也参照绘图顺序,结合实例,将这两类命令有效结合起来,按照从基本命令到高级命令的原则进行讲解,这样做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用学生所熟悉的手工绘图过程作为参照,能使所讲的课程内容更易于被他们接受和掌握。第二,有些学生由于计算机基础差而认为学不好本课程,按照以制图过程为主线编排的课程内容学习后会发现AutoCAD 不过是实现绘图的工具,从而消除了恐惧心理。第三,与用手工绘图过程作为对照,体现出用计算机进行绘图的先进性,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以授课和学生同步操作的互动式为主组织课 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脱节,实训滞后理论教学,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由于在AutoCAD中一个简单内容的绘制可能需要几十、上百个的操作步骤,学生不可能在课堂内短短的45分钟时间里完全记住这么多的内容,即使当时记住了有些关键步骤,如果不加以练习也会很快忘记。其次,由于AutoCAD 的命令交互操作简单,学生们容易上手,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讲理论,而且命令讲解过多后,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在上机绘制具体图形时,又不知道该使用哪些命令来操作,使得教师在指导上机实习时需要重新逐步演示命令的操作,造成上机实习效率较低。AutoCAD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在计算机这个平台上熟练运用它,也就是说课程的理论教学是为实践服务的。所以,笔者认为要想达到AutoCAD双语教学的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前预习相关词汇。由于AutoCAD主要是学习不同的操作命令,故可在前次课后,预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下次课的相关词汇,使学生对该节课的专业词汇有一定了解,便于相关内容的双语讲授。如在绘图命令一节中将涉及到的有关词汇有:Line(直线)、Ray(射线)、 Construction Line(构造线)、Rectangle(矩形)、Polygon(多边形)、Arc(圆弧)、Circle(圆)、Donut(圆环)、Ellipse(椭圆)、Block(图块)、Insert(插入)等[4]。这些词汇是在前一次课布置给学生进行预习的,同时,也告诉学生下节课的授课内容,要求学生也进行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和熟悉这些命令,这样课堂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教学采用授课和学生同步操作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老师先讲解命令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接着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在理论部分内容的讲解时,都用英文表述,根据需要辅以中文解释。针对AutoCAD的特点,笔者认为AutoCAD双语教学授课归纳起来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命令。AutoCAD命令的输入有4种方式:菜单、图标、命令行、快捷方式。不管是哪种输入方式,都必须掌握命令的英文单词。由于学生课前已经对这部分词汇进行了预习,且这些词汇比较容易记忆,讲解时再辅以练习基本上都能掌握。
第二,对话框。这也是AutoCAD中相对用的比较多的。而对话框涉及的不管是词汇还是句型都相对复杂一点,学生学起来也感觉吃力。对于这部分的学习,笔者采取的是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先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词汇,并尽最大可能掌握其中的句型。对话框的掌握主要是通过绘图实践逐步的体会。
第三,命令行的提示。AutoCAD主要是通过输入不同的命令来完成相应的功能,并且它的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使用命令时在命令窗口有命令提示,学好AutoCAD的关键在于能看懂命令行的提示,从而实现人机对话。因此,在教学中,要特意强调学生注意看命令行的提示,根据提示操作。首先要告诉学生其实命令行的提示大部分单词都是大家熟悉的词汇,只要认真看都能看懂,克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教师现场操作演示时也遵循在命令行的逐步提示下进行,不要因为对内容的熟练,忽略了命令行的提示,引导学生养成一种看命令行操作的习惯。教会学生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下利用命令行的提示进行操作的方法,这样一可以避免盲目操作,二可以真正实现在英语环境中完成图形的绘制,学生的英语水平随着绘图的进行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提高。在上课时,教师讲和学生练同步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上机练习遇到问题时,老师能给予及时的辅导,这样几秒钟就能解决。而自己琢磨时,可能会走许多弯路,耽务很多时间。之后要求学生重复操作以加深记忆,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总结、归纳、着重讲解。这种边讲边练即学即用的模式,其教学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很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训环节脱节,实训滞后理论教学,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3)加强课后环节,巩固学习效果。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英语接受及消化能力,因为语言实际应用环境的缺乏,将不利于巩固英语学习成果。实践证明:要想提高课堂双语教学的效果,单靠课堂上教师“临时发挥”和学生“即兴接受”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巩固教学效果。
第一,在每次课后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用英文来完成。如给出图形要求学生除画出来外并把作图步骤用英文写下来,或者是给出英文的作图步骤要求学生写出其运行结果。
第二,每当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上机练习。同时注意对前面已学知识点的复习,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相应技巧,巩固教学效果。针对AutoCAD教学实际,可将工程中的一些图形如齿轮、轴等布置给学生去测绘并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用全英文将上机的实验步骤(包括主要命令的操作)、上机体会及心得写下来,最后再附上打印后的图纸。
第三,在课程的最后, 应当设计一些大型的综合练习[5]。如让学生对减速器进行测绘,画出减速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通过课后实践,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及英语在AutoCAD 中的应用能力。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完全融入到双语教学的乐趣中去。
第四,推行教育课堂信息化工作,教学内容上网,将相关的教学资料上网包括课程介绍、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试题及答案、指定教材、参考文献、课程考试考核办法、授课录像、AutoCAD 2004(英文版)软件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浏览,及时弥补不足。另外,网上还上传一些AutoCAD软件的相关信息,避免学生盲目寻找资料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3 结束语
AutoCAD双语教学有效地扩大了学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可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范围,并对学生的思维习惯、文化修养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AutoCAD双语教学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进行了教材、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方面的探析,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AutoCAD双语教学正处于示范阶段,如何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善于总结经验掌握规律,尽快地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AutoCAD双语教学方法是有待研讨的问题。相信随着AutoCAD 双语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这项示范性教学一定能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林,程蓉.《工程制图》双语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S1):70-72.
[2]石晓梅.AutoCAD 教学中几个难点问题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2004,(2):36,74.
[3]曹步霄.机械专业AutoCAD教学改革初探[J].镇江高专学报,2004,(2):100-101.
篇4
【关键词】投资学;雙语教学;必要性;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0-0081-02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培养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建设的根本目标。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化趋势,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效发展,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要提高外语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质量。”所谓双语教学就是在进行专业课讲授时,使用外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在专业课程以及学位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利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教育教学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双语教学强调学生要具备熟练的语言转换能力,并且拥有灵活的外语思维和雄厚的双语基底。因此,对“投资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长远的发展依据。
一、“投资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投资学”课程的自身需要
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双重发展特性,是在管理学与统计学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与经济学、金融学密切相关的发展模型,其自身发展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理论性的显著特点。“投资学”主要向学生讲授股票分析、债券管理以及投资基金的管理与应用,包括证券市场结构分析、投资收益与风险等基本发展情况。由于投资的涉猎目标非常广泛,投资对象可以选自国内,同时也可以来源于国外,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双语运用能力,这是投资学自身的国际性所延伸出的课程教学特点。
2.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国际化事务的逐渐增多,“投资学”的国际化倾向已经非常明显,跨国事务不断增多,国际交往与联系日益紧密,使得证券投资不仅面向国内市场,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深入的发展。要想熟练掌握国际投资规则,并能从纵向、横向两个具体方面细致分析证券的价格变化、市场的扩张与紧缩情况,对市场的未来发展做出准确的预估与判断,就要对行业的发展计划进行不断地创新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切实提高投资计划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从而获得理想的投资利益,这也是投资国际化发展的根本要求。要想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利用双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读懂国际投资准则,学会国际投资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的国际化目标。
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随着“投资学”专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大高校对双语教学的日益重视,“投资学”的创新与改革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尤其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又懂外语的综合型高质量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的教育建设中格外注意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目前,我国高校投资学专业的人数不断增加,金融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为“投资学”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化人才,但是,真正了解“投资学”又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仍然比例不足。要想切实改变目前的现实状况,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有效运用双语教学。
二、高校进行“投资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化社会,双语教学逐渐凸显其重要位置,“投资学”双语教学就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外语(主要采用英语语言)和母语向本专业的学生传授投资知识,包括股票知识、债券知识、国内外市场分析方法、投资收益与风险评估等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总体而言,在投资学专业进行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3点重要意义:
1.便于学生吸取先进的专业知识
如今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连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有机发展整体,国内、国外的发展契机有利于提高投资人才的培养质量,并且国际金融业的发展也需要高素质的投资人才。相比其他国家的投资教育,我国的投资学专业发展比较落后,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健全,多数学生虽然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际的操作技能。因此,要想促进国内投资学专业的长效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就要学习国外先进思想,精通国内外基本语言,这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推动投资学专业走向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2.提高了学生学习“投资学”的精确度
目前,高校选取的“投资学”课本以及日常学习的投资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采用国外专家编写的优秀投资学教材,学习国外先进的投资学思想,采用西方完善的投资学建设模式,这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双语学习以及转换能力。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可以减少许多中间传递环节,避免由于自身的个人感悟或者语言偏差造成的专业信息失真现象,让学生直接学习原文的准确理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投资学”的精确度。
3.便于将外语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相连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汉语为主,就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来,我国普遍采用的外语教学语种是英语,如果单纯用母语进行专业课学习,学生就会失去良好的外语学习契机,如果单纯用外语学习专业课,学生就不能将理论思想与中国的投资实际相结合,在投资学专业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将外语(主要是英语)与专业课知识有效结合。通过阅读外文资料,学习前沿的发展思想;通过中文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完美相连,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也能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开辟阳光大道。
三、“投资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原因
1.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培养学生拥有犀利、敏锐的国际眼光和不断开拓自身的发展潜能,是未来“投资学”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采用双语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还能对国外的投资市场、投资理念以及投资途径进行详细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国际发展信息,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水平。但是,“投资学”双语教学并不是瞬间完成的,需要大量的积累和训练,尤其是外语学习需要学生付出更多努力和耐心。
2.高校拥有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队伍
就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发展状况来看,其教师队伍结构组成趋向于多样化方向,大部分高校教师队伍由硕士、博士、教授等多样化的人才组成,并且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从事“投资学”教学的教师也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是因为这些教师在攻读硕士或者博士期间,都进行了专业化的英语培训。各大高校也十分重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投资学”的课程安排上,部分高校安排了专门的英语专业课教师或者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育与培养;在论文撰写方面,高校对学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论文一定要引用外文文献或者外文书籍才算符合要求;另外,许多从事投资学专业教学的教师本科所学专业就是外語专业,大部分都拥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外语,提高外语水平。
3.学生具有接受双语课程的能力
教育教学非常注重良好学习环境的塑造,双语教学亦是如此。在日常的“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接受教师传递的新知识将直接决定投资学双语教学的成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外语的授课时间过短,授课内容非常有限,即使学生存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获取更多的投资信息。但事实上,大多数学生是具备良好的外语掌控能力的。首先,“投资学”课程一般设在大二、大三阶段,大多数学生已经经过了系统的英语课程培养,掌握了扎实的英语知识,并且通过了国家四、六级考试,这就预示着“投资学”开设外语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双语接受能力。
四、进行“投资学”双语教学的有效发展手段
1.国家加大对双语教学的经费投入
近年来,针对金融学的重要建设地位,教育部已经了最新规定,“向高校划拨专门的发展资金用于投资学的双语教学”。这种经费的使用方式一般采取项目立项的途径,即学校可以自行申请投资学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出国考察费用、人员培训费用、外文(主要为英文)学习费用以及其他的合理课程开支都可以获得国家资金的资助。另外,还有一部分费用用于双语资料的开发与建设、课程教学活动的评比以及双语教师的薪酬等方面。
2.开展切合实际的双语教学竞赛
双语教学是一项复杂、困难的长期工程,尤其对于“投资学”双语教学而言,专业综合性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如果单纯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创新双语教学模式,不断开发更多的双语教学形式。例如,可以以月为单位,定期开展切合实际的双语教学竞赛,教师是竞赛的主体,学生也可以踊跃参加,与教师一比高下,对于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投资学”双语课程的有效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3.建设高质量的双语教师团队
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是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团队,首先可邀请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或资深教授对双语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教授他们先进的投资理念,以及学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投资知识;其次,为高校的双语教师联系更多的投资交流会议,让他们更好地“走出去”,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教师取长补短,学习更多的“投资学”讲授技能。
对“投资学”进行双语教学符合当代的教学发展趋势,是推动投资学专业长效发展的根本手段。我们应该结合投资建设实际,充分汲取国内外的成功教学经验,不断培养高质量的专业型投资人才,为“投资学”的长足发展奉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丽娜.国际经济法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7):134-135.
[2] 陆珩瑱,顾芳芳.双语教育背景下的金融学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市场,2010,(6):169-170.
篇5
【关键词】双语教学 国际化 国际法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072-02
【Abstract】Lack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demands high education to reform teaching models. As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is going further, high education has to cater this situation. Currently, Chinese universities set bilingual teaching cours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talents who mast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foreign languages. Bilingual education has been promoted in almost every discipline, including leg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law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proper course for bilingual teaching as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law. However, bilingual education on international law has not been developed as well as expected since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not qualified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re without high quality.
【Key words】Bilingu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ernational law Talent cultivation
教育部在2001 年制订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并且建议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明确将双语教学列入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考察指标之一。同时在2007年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教育部对双语课程的比例作出了规定,即5%~10%。由于国际法包含大量的外文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国际法庭的案例,国际法的英文教材的内容与中文内容亦相对一致,导致国际法专业相关课程是法学专业中率先开设双语教学的主要课程。尽管“双语教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然而,从国内各高校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在推行国际法双语教学过程中走入误区,国际法双语教学的状况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国际法双语教学的涵义
国际法双语教学的涵义有较大的争议。有学者认为,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意味着“Two Languages”,直译便是:两种语言,因此双语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使用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或外语(在我国主要指英语)来讲授专业教学内容的教学,其最低要求“应该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学法”。还有老师认为,双语教学是在两种语言的背景下完成的专业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语言进行法律学习的能力和外语法律思维能力,要和法律专业外语以学习语言为根本目的的教学严格区分开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中文讲解的同时,将直接运用原汁原味的英语术语和表达方式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而不是中英文之间的互译。在双语教学中,专业知识与第二语言两个学习目标之间是主次关系,不能颠倒。个人认为,国际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外语法律思维能力,国际法双语教学的主要语境是外语(主要是英语),汉语只是辅助语。换言之,教师必须全面地用英语讲课,与学生通过英文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培养英文语境下的法律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术语和单词,只有在个别英文解释仍然不够透彻的情况下,才可使用中文进行补充。
二、国际法双语教学现状
1.翻译式教学方式
不少从事国际法双语教学的老师不清楚双语教学的涵义,认为双语就是用中文和英文授课,所以还有不少从事国际法学双语教学的老师将英文的国际法教材资料打印给学生,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汉语翻译向学生解释,绝大部分时间使用汉语表述,仅用英语表达一些很肤浅的常用语言。由于教师曲解了双语教学的涵义,导致双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这样的教学完全不符合双语教学的模式要求。
还有的老师将中文的国际法教材翻译成英文教授给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是专业词汇,这不是培养英语语境下的法律专业素养而是进行专业外语教学。这类老师不了解国际法双语教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国际法双语教学绝不能将国际法学上成英语教学的辅助课。
2.教师欠缺国际法双语教学的能力
国际法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当高的国际法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相当程度的外语水平和相应的教学经历。通常情况下,英文水平高的教师,国际法专业素养欠缺,而国际法专业素养高的,英文熟练程度又不够。目前有一些年轻老师,具有国际法专业素养和相当不错的英文功底,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仍然难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国际法双语教学中,教师这一关键人物是造成国际法双语教学现阶段未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因素。
3.盲目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
有的院校盲目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认为由于中国多年推广英语教学,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文,进入大学后英文水平较高,完全具备接受双语教学的能力。事实并非如此。中国英文教育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处于“哑巴英语”教学的盲区,大部分学生是重语法轻应用模式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听力、口语及词汇量达不到国际法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其次,国际法本身是一门较复杂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相对高的法律基础,而且国际法专业课程通常都是在大三之后开设,但是有的高校曾经在本科低年级开设国际法双语教学,学生缺乏一定的法律基础和英语能力不高成为国际法双语教学失败的主因。在进行一阶段的国际法的双语教学之后,学生们普遍反映国际法相当抽象复杂,用中文讲授都难以听懂,中文学习国际法已比较吃力,再采用全英文的原版教材,往往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看懂英文,更别说完全理解课本内容和听懂老师的英文教学了。教师也感觉这样的教学完全缺乏互动,教学效果相当不好。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开设国际法双语教学课程时只考虑学生的英文水平,便采取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未考虑学生的法律基础,同样也不能起到培养学生在英语环境下法律思维能力的作用。笔者曾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国际法双语课程的情形做过调研,发现这类学生对国际法双语教学的接受效果和反应并不一致。在英语专业学生中,第一类是辅修了法律专业的学生,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法律专业的课程学习,而且亦修习了法律英语,具有相当的法律英文水准;第二类是学习了法律英文,但是未辅修法律专业;第三类是学习的公共英文,未修习法律英文亦未学习法律专业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很明显地反映出来,只有第一类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教学效果较好,对于第二和第三类学生学习收获要低于第一类学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国际法双语教学中的接受能力不仅取决于他们的英文水平也取决于他们的法律基础,二者均不可或缺。
三、国际法双语教学改革
1.实行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
首先,选用具有国际法专业素养和能够全面使用英文授课的老师进行双语教学。另外,老师必须认识到国际法双语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在英文语境下的国际法专业素养,英文只是媒介。因此采取的教学方式不能以英文学习为目标,切忌以翻译英文教材、解释句法和讲解词汇与搭配为教学方法。第一,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要讲解的相关内容并布置课前阅读资料;第二,授课可采取由教师主讲,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课堂讨论、最后教师总结;亦可由学生主讲,教师与学生相互提问、课堂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还可首先观看视频资料,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通过提问进行引导,最后由老师总结。总之,教学的模式应当多样化,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2.国际法双语教学的课程必须针对有相应的英语水平和法律基础的学生开设
学生的质量也是国际法双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什么时候开设与针对哪个学生群体开设至关重要。国际法双语教学课程开设的时间应当在本科的后期,大学三年级以后。一是必须在学生学习法律英语之后开设,因为法律专业外语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法律外语的语言,其本质仍然是学习语言;而国际法双语教学开设的目的是以外语为媒介学习专业知识,其本质是学习专业知识,国际法双语教学要求学生需具备相应的法律英文水平,这样才不会出现国际法的专业学习沦为法律英文的专业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法律基础,这样学生才有相当的能力获取国际法的知识。因而,国际法双语教学可以考虑在本科大三以后开设,对既有英语能力又有法律基础的尖子学生开设国际法双语课程。
篇6
关键词: 双语教学 认识误区 教学模式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大中小学校掀起双语教学的热潮。对于大学来说,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各高校越来越认识到开展双语教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是,这项工作应如何起步、如何推动和规范尚在探索之中。在这种形势下,地方高校面对外语水平有限的师资条件、学生基础和周边环境,更应及早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双语教学的研究,以促进双语教学的开展,提高教学效率。
二、双语的认识误区
对“双语”望文生义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误区:(1)将双语简单地理解为“加强英语”,“双语”班就是英语强化班或“尖子班”;(2)将双语理解为“计算机语言”+“英语”;(3)将双语理解为“汉语”+“英语”;(4)将双语理解为二门外国语,如“英语”+“日语”;(5)将双语理解为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英语兴趣小组等。这些理解抽去了“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内核,违背了“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初衷。
三、双语教学的定义
关于双语,至今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双语本身指从以两种语言为母语到除母语外能够使用至少一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所有情况。通常,双语使用者是指能在任何场合,根据语言交际的需要,熟练有效地使用两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进行听、说、读和写的人。
所谓双语教学,就是指除母语外,还将一门外语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用语。双语教学就其功能而言,是通过两种语言(即母语和所学的外语)在教学中并用而确定的教学原则。
双语教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简单渗透层次,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外语讲述重点内容和关键词等,主旨是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层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外文,让学生学会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层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以培养学生使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四、双语教学的模式
“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因此,过渡性双语教学即指开始前有一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以避免学生进校就因不适应有接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而其目的仍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
中国不像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保持型双语教学”。
五、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可以肯定的是双语教学确实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在普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出国经历,他们的口语发音不是很纯正,尽管授课前均进行了短期的口语培训,但对英语的应用尚不能流畅自如,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国高校中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教师能力单一,专业教师英语能力较差,普通英语教师又不懂专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从长远着眼,必须尽早建立双语教学师资的培训体系。
可以派出培训或校内培训,建议有条件高校把专业素质高、口语流利的专业课教师送往国外著名高校进行业务培训,或者请一些国外高校的教学名师到校进行交流讲学,也可以由校内高水平专业教师或外语教师进行培训,有条件的可聘请外教培训;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自学提高,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比赛等形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双向交流来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
(二)教材的选用
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有些学校的双语教学就是随便找一本外语书做教材,多加几节外语课,就称之为双语教学,显然是不科学的。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适当引进和借鉴国外名牌大学的原版教材,无疑是一条捷径。但是,引进国外教材要注意学科体系与国内教材的衔接问题。
(三)语言环境的创造
教育是讲环境的,校园中的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由于校园里缺少英语类学术活动或对外交流,学生在课外几乎没有英语实践的机会,使得双语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和作业上,缺少双语学习的整体氛围。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从点滴细微处入手,给学生以语言的熏陶,使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双语的气氛。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演讲比赛、英语文艺演出、英语文化节等项活动来强化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四)应考虑教学对象的水平
目前,有些高校学生外语水平不一致,这样教师实施双语教学就很难把握深浅,达不到双语教学预计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起码要保证学生听懂外语。如果教师外语不太好,或语音不准确则不必勉强使用外语。同样的,若是学生外语水平不一,双语教学也是无法进行的。毕竟,专业课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而用外语授课和用母语授课其对学生传输的信息量是大不一样的。双语教学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六、结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规律,教师的师资水平、教材的选用、学校的语言氛围、学生的英语水平等因素都制约着双语教学的成效。同时,专业课程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双语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只能在某些共性的基础上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对教学双方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立足于学校层面,根据专业特点,倡导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措施,构建双语课程框架,进一步拓宽双语教学研究领域,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双语教学研究,是我国高校今后双语教学研究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我的双语教育[J].外国语,2004,(1).
篇7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双语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偏低,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表现出来的观点、认知,反映出来的能力和水平,令老师们感到困惑与无奈。由于语言的差别,严重的阻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就要必须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双语教育。
一、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母语语言和汉语言教育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结合下,更快的进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言从属于民族,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必然影响其语言的分布,办学模式是与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是强势语言,由于语言的障碍,在接触到的单一的汉语言形势的教学时,不能用汉语进行交际和思维,对于教师用汉语传授的只是也很难理解和接收。因此,要使不懂汉语的学生由母语思维转向汉语思维,从而更好的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就必须通过双语教学这一有效途径。开展双语教学,有益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对提高国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双语教学的目的
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是依赖于本民族的天然条件,进一步学好、使用好第二语言,促使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双语教育,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而且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对字、词、句理解的更快,掌握的更好,从而提高教学成绩;同时,使民族学生融入于其他学生当中,促进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双语教学的实施
双语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特征而异。一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即针对刚进校的小学同学而言,保持原来的民族语言,以民语为主,稍加一些常说的、常听到的汉语。二是过度型双语教学,使用与小学中年级学生,民语与汉语各占一半,用来讲解学生不懂的语句。三是运用型双语教学,是对高年级的学生,民语使用于少部分、关键的字、词、句。多数时间就让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学习。因此,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时,要视时而定,不能盲目的进行民语教学,民语用得多了,反而会影响学习汉语的效果。
1.双语教学应以鼓励、兴趣为主。双语教学要从幼儿抓起,立足于口语学习起步。教师应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在最感兴趣的游戏中学汉语。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说话,学会倾听,要几十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加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只要学生愿意说,爱活动,走进学生群体,就回建立汉语语感。
2.双语教学应以口头表达、听力训练位主。就语言来说,口语永远是第一位的。重视口语教学是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关键。要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汉语的语言知识并不是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而是一种途径和手段,最终要学会如何运用语言去交际,所以,要让学生多说,多讲,多与别人交谈。其次,听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听不仅是获取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听达到会理解,会表达。
3.营造语言环境,推动双语教学。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征。开展双语教学时,构建相应的汉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双语环境构造有两层;一是学校通过双语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汉语学习的环境;二是为了推进汉语教学,在更大范围内营造汉语学习的空间。在学校,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好汉语学习环境与氛围,就感到换了一种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听到汉语,看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校园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手段。
篇8
【关键词】双语教学 日语 会计学
一、双语教学先行研究
双语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目前在许多高校中进行着尝试性实践,并力图使其成为新时期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有效载体。关于“双语教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双语教学的王旭东教授在《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一文中给关于双语教学一个较为科学的解释: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这一名词源自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中国,所谓双语教学,就是在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汉语、外语两门语言进行学科的教与学,师生共同进入一种真实的汉语和外语语境,并熟练地运用汉语和外语进行学科知识上的教学与交流,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
但双语教学究竟在怎样的信念与条件支撑下,才能实现其发展学生的双语能力。这就涉及到双语教学有效性问题。事实上,教学行为要有效,就必须把握好“适合”两个字,它必须适合环境、学科、建筑、设施中的众多条件,适合教学方针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种种考虑,适合学生能力、需要、学习风格的极大差异,还要适合教师自身个性,态度和技能,否则就失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
双语教学是一种以外语作为手段,通过双语授课,采用原版教材,加深学生对国外的专业知识体系、思想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动态的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教学。
二、会计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会计学在广义上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就理论而言,日本的《会计学原理》、《会计法规集》、《财务会计论》,均以日文起草并颁布,直接研读日文的准则条例、教材,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准确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把握相关的理论背景与历史渊源;就实践而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日企业间的交往逐步增加,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之内,而是跨越国界,就国际间的经济合作进行反映和监督,在更大的范围内提供信息;就人才需要而言,随着日本直接投资企业对既熟悉国际贸易和实务,又熟练掌握国内会计知识,且能将日语作为工作语言的特殊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正因为会计学是通用性可比性较强,且与国际接轨和交流密切的专业课程,最适合用于双语教学。因此,我校日语专业经贸方向专业的必修课程《会计学》有必要采用双语教学。
日语专业会计学双语教学的原则和国内文献中对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的阐述基本相同,即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使用中外语言进行相关信息交流的技能,把握本专业在国际上的最新发展动向,培养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工作能力,从而成为熟悉国内会计原理、会计报表又懂得相对应的日本会计处理、会计报表的经贸人才。本双语教学课程遵循语言的认知重于专业的认知。
三、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及实践分析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模式基本上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两种方式各有其特点,前者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忽视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者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其不足之处则是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双语教学既是专业教学,也是外语教学,所以将这两种最基本的模式结合起来。
双语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模式包括沉浸型教学模式,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双重语言教学模式和翻译式教学模式等。
1.沉浸型教学模式
沉浸型教学模式指教师完全适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教师在教学中不使用学生母语,能够使学生完全沉浸于一种外语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相结合的氛围中。
2.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
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指教学过程中开始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适用外语进行教学。这种模式使学生对双语教学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3.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
保持型双语教师模式指学生刚进入学校时适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外语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学科的发展情况,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4.双重语言教学模式
双重语言教学模式是指同时适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教师。学生在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母语的前提下,掌握另一种语言。教师通常是采取团队教学的形式,但每位教师只负责其中的一种语言。
5.翻译式教学模式
翻译式教师模式是用外语和母语对照来学习,通常采用外语的原版教材,但教师在授课中采用防疫加讲解的形式。这种方式适合于学生外语水平较弱的情况。
这几种双语教学模式中,教学效果最好的首推沉浸型教学模式,它能够使学生完全融入外语和专业相结合的氛围中,既能够很好的接收到国外在某些学科方面的一些先进的思想,历年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借鉴会计学专业日语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分析认为,在日语专业会计学双语教学应坚持如下原则:
1.日语专业会计学双语教学应以会计原理知识的传授为根本,因日语专业经贸方向的学生在此之前对会计原理知识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向他们开设会计学课程,不是旨在让他们成为会计人才,而是让他们成为能用所学的财会知识武装自己的经贸人才。日语只是传授工具之一。
2.在学生掌握了国内会计原理、账务处理基础上,再向学生传授日本会计学基础知识,并在对比的基础上一一对应记忆。对于日语经贸专业的学生,仅仅掌握一些日文的会计术语显然是不够的,不管是从就业的角度,还是从学生获取知识的角度出发,了解中日会计理论和实务及其差异,熟识中日会计报表的内涵更为现实。
3.日语专业会计学双语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日语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在中日交流中运用会计学专业知识的实际能力,能分析会计报表上数据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分析判断经营情况,给经营者提供作出经营决策的准确数据及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中国科研和教育计算机网.
[2]王春兰.会计学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7,(10).
[3]林丹丹.国际会计课程双语教学初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7). [4]中央经济社编.会计法规集(第9版)[M].中央经济社出版,1996.
[5]菊谷正人.会计学原理[M].同文书院出版,1993.
[6]饭野利夫.财务会计论(三订版)[M].同文馆,1993.
[7]狄颖琦.双语教学在会计学中应用初探[J].华商,2007,(11).
[8]龙文滨.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探索[J].广东技术示范学院学报,2007,(8).
[9]邹艳.关于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校科技,2004.
篇9
教育部在教高[2001]4号“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专业中的核心选修课程之一,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信息安全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信息安全的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掌握如何使用核心加密技术、密钥分配与管理技术等。
在中国计量学院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AUT)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合作办学项目(简称中新项目)中,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是AUT承担的课程(简称AUT课程)之一。虽然教育部的文件明确了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双语教学比其他专业可先行一步,但双语教学在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有待于探索和实践。如何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专业的双语教学,实现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英语水平的双重效果,是各高校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1.教材选用
双语教学能否成功实施,教材选用是否合适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国外优秀原版教材是首选,因为原版教材专业术语表述准确,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国外该门学科和专业的研究现状。
在中新项目中,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选用的是国外信息学科优秀原版教材Security+Guide to Network Security Fundamentals(4th Edition),作者是Mark Ciampa,由Cengage Learning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这本教材结构清晰,不仅介绍了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内容,也反映了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包括虚拟化、移动设备、社会工程攻击对策、Web应用攻击对策、渗透测试、防止数据损失、云计算安全和应用编程开发安全等。在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还指定了如下参考教材: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4th Edition).William Stallings.Prentice Hall.2005,Network Security Essentials:Application and Standards(4th Edition).William Stallings.Pearson.2011等。
2.教学模式
世界上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一般有以下3种:①沉浸式双语教学:要求师生用英语进行教学,中文不用于教学之中,以便让学生沉浸于弱势语言之中,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条件;②过渡式双语教学:是将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逐步导入教学全过程,这种模式开始前有一段非双语教学过程作为过渡期,以避免学生因不适应直接使用英语而产生诸多困难,其目的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③保持式双语教学:是在将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继续使用中文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第一种,即沉浸式双语教学。AUT课程均由AUT教师用英文授课,我校教师用中文完成课程辅导及实验指导工作,这种模式对学生的英语有一定的要求。目前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先通过雅思6.0考试后,才允许参加AUT课程。在未来独立承担该课程时,对现有教学模式可作适当调整,例如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使用中文加以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换言之,未来的教学可考虑使用保持式双语教学模式。
3.师资培养
双语教学工作的成功与高校有一支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良好英语能力的师资队伍密切相关。由于针对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双语教学是面向专业的教学,因而双语教师需具备全面的专业素养,即系统地掌握所教课程的专业知识,对学科体系及课程体系有明晰的思路,同时应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双语教师需运用外语来表达与解析课程知识,在贯穿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用外文教材,用外文备课、写教案、课内外辅导学生及进行考试等,都要求双语教师具备较全面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在课堂中自如地把学科知识点讲解透彻。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并重是许多发达国家对双语教师提出的,同样适用于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师[2]。
在10多门AUT课程中,中方辅导老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实施,但是中方老师的作用对课程的贡献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他们的作用只是保证与AUT老师的良好沟通,做好辅导工作。如果未来中方老师需独立负责课程的教学任务,则对师资的要求将大幅度提高。
因此,我校从两方面开展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每年派遣约4位老师赴中新项目的合作方AUT进修,旁听相关课程;二是积极引进具有双语教学经验的优秀人才、留学归国人员、国外高校老师来校任教。
4.互动与交流
双语教学对师生之间互动与交流要求更高。由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较弱,在沉浸式双语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当场完全听懂外教上课的内容,并且课堂上的交流互动时间有限。课前课后和实验中的中方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一定程度可以弥补上述不足。
在中新项目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更多的是使用网络交流。AUT为每位注册学生开通了在线教育平台AUT online的网络账号,为师生们提供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交流方式。在这个平台中,老师可上传通知、PPT等资料,学生可在线提交作业。平台留言板能让学生们充分发表意见和想法,AUT老师可借助留言板和邮箱等工具了解学生的各种反馈。
5.教学时数安排
根据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中新项目采取集中式教学方式。以信息安全技术课程为例,将该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安排在2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24学时。在每个阶段,授课时间是6天,每天上午4个学时授课,下午安排若干次实验。2个阶段间隔1-2个月,具体时间根据课程安排而定。在2个阶段的间隔,学生们在我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在线教育平台AUT online与AUT教师保持联系,完成师生互动、作业递交、答疑等工作。
6.实验安排
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配合本课程理论教学,我们设置了24学时的实验环节,每个阶段12学时。实验任务是让学生通过上机实验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效果分析
我们对学习了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学生成绩进行分析。2011-2013年入学的3批学生的成绩分布如表1-3所示。
从表1可知,88名学生中,82名通过了本课程,通过率是93.28%,无优秀;25名学生成绩为良,占比28.41%。从表2可知,100名学生中,91名通过了本课程,通过率是91%;有3名学生成绩优秀;19名良好,22%的学生成绩优良。从表3可知,116名学生中的108人通过了本课程,通过率是93.1%;3名学生成绩优秀;33名良好,31%的学生成绩优良。可见,随着双语教学各种措施的有效实施,教学效果逐步体现。
8.存在困难
中新项目自2011年秋开始,至今已有5年的历史了,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也有3个年头。尽管本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部分问题。
(1)中方教师培训力度不足。尽管近年来有20多位专业老师赴海外进修,但时间一般只有3-4个月,存在培训不够系统完整、英语水平无法显著提高等问题。另外部分中方教师在思想上缺乏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紧迫感,缺少忧患意识和自我继续教育的习惯,导致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难以跟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步伐。
(2)集中式教学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由于项目成本等原因,AUT老师来我校授课集中在2个阶段,每个阶段6天。学生受自身英语水平限制,在短时间内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这要求中方助课教师课堂辅助教学过程中必须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目前,部分助教因知识结构的原因,难以在专业上提供必要的帮助,他们的工作还只停留在协助外教与学生的沟通上。
(3)“语言关”将成为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障碍。信息安全技术由外教全英语授课,部分学生听不懂且跟不上,因此,AUT已要求学生先通过一定的英语等级考试,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允许参加AUT课程。
9.结语
双语教学将加快我国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对于培养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要实现培养出具备国际交流能力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势在必行,但是,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将继续针对学生和专业课程的特点,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摸索更合适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信息安全技术等课程的双语教学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篇10
双语教学 微分方程数值解 问题
一、引言
教育部2001年提出:高校积极开展公共课和专业课双语教学。十年过去了,很多高校开设了双语教学的课程,数量虽不多,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又提出“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在高等教育部分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支持学校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科学计划,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新纲要中虽没有提及双语教学,但间接地对双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创新性强、人文素质高、能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人才,离不开双语教学。作者结合自己在英国的求学经历和教学经验,谈一谈中英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双语教授“微分方程的数值解”,供大家分享。
二、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主要指中英双语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具有特殊效果和意义。
1.双语教学可丰富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育改革和开放。双语教学提倡用原版教材和国外的教学方式。其语言文字原汁原味,叙述合情合理,注重启发性,内容安排适合学生。这不仅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且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特别是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国外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有助于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学习知识体系为主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改革。
2.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双语教学在母语环境中利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体现着人文特征。汉语是从长期的以皇权文化至上、忽略和压抑平民百姓的封建社会中发展来的,汉语中许多词汇、句子以及书籍把过去的落后的人文文化保留下来,并传给了我们,渗透在衣食住行、政治和社会文化艺术中,这是社会落后和不和谐的因素。这些词汇、句子及其生成的新词汇和新用语不理性也不科学,表现在含义被夸大化、内容片面化、对立化、情绪化、优劣化、斗争化等。这些词汇和句子会束缚人的思想,压制人的想象,使人的思维空间变得窄小,情绪不理性,思维不灵活且没有批判性。人格特征和品质得不到发展和完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与发达国家的人格特征和品质形成很大的对比和反差。与汉语成鲜明对比的是理性的英语,带有先进人文文化的英美等国家的母语。多学习和运用英语可以让我们发现和扬弃汉语中那些带有落后的人文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词汇和句子,批判地接受一些思想观念和做法,使人的思维灵活有深度,个性得以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大范围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出具有世界主流人文素质且能很好地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人才。
3.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以后在国内外学习、工作、考研、职称考试和国际合作等带来很多方便。
三、双语教学“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是高校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专业的必修课,研究求微分方程近似解的差分和有限元等数值方法、稳定性、收敛性和误差分析、程序实现及数值试验。这门课是连接数学纯理论和工业应用的一个桥梁,广泛应用在计算物理、化学、流体力学和很多工程中。数值模拟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三大方法(理论研究、实验和数值模拟)之一。很多工业应用软件是利用数值方法开发成的,并且大都用英语写成。因此,有必要用双语的形式讲授这门课,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专业英语词汇,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从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衔接上看,这门课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这时侯,学生对于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和计算方法等课程有了很好的基础,其中的很多概念如:导数、定积分、微分方程、插值多项式学生已经掌握。所以,从概念和定理上看,微分方程数值解的难度不大,而且,这门课用到了很多的符号和公式,涉及的英语词汇不多。因此,非常适合以双语教学的形式教授这门课。
四、双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双语教学“微分方程数值解”这门课中要注意如下的问题。
1.及早做好教材和教辅材料的准备。目前,国内的微分方程数值解的原版教材不多,内容和要求与国内的教学大纲不太一致,教材价格高。直接选作教材不合适。这时,教师要选编其中的一些章节,补充一些国外的网站或下载一些资料作为教辅材料;或者,把国内的汉语教材翻译成英语,但要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并且要请国外的数学专家修改和把关。
2.教师要努力提高英语的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和写作。英语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采用双语教学方式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要掌握很多词汇包括数学词汇,做到对单词的识别和反应快速;要持之以恒地练习口语和书面表达,找机会与外籍教师和朋友交流;争取到国外生活和学习一段时间。我们国家要建国际一流大学,双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制约大学招收国际留学生的数量、范围和层次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