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专业范文

时间:2023-04-01 04:5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机械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机械专业

篇1

关键词: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动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

教学探究是一个无止境的课题,是我们教学一线教师永远追求的一个梦。如何提高课堂的兴趣性和有效性,我们做了很多努力,进行过很多探索。改变传统的“牵牛式”教学方法,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平台,以激发兴趣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让我的课堂轻松了许多,给我的教学生涯增添了不少的筹码。

一、课前准备,动中学

课前准备,制作比赛,让学生动起来。传统式的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按书本内容教,学生按书本内容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教学。《机械基础》学科是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较多,动手课题较少,学习较为枯燥。但是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奇思妙思较为突出,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我采用了指定课题小制作比赛,成果自评、互评、讲评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讲授铰链四杆机构的特性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彰显,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前一周,安排学生回家按图上的要求制作一铰链四杆机构,然后在上课时带到课堂上来演示并讲述制作过程、工作原理及能实现的功能。接着我有意挑选两个双摇杆机构模型来演示:一个是随着我把机架变换,由双摇杆机构一会儿变成了双曲柄机构,一会儿变成了曲柄摇杆机构;另一个不管机架怎么变换,它始终是双摇杆机构。这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是双摇杆机构,为什么一个能变,一个却不能变?这时可以讲曲柄存在的条件:“铰链四杆机构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且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这个大前提。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理解在这个大前提下所得出的三个结论:(1)取最短杆的邻杆为机架时,构成曲柄摇杆机构。(2)取最短杆为机架时,构成双曲柄机构。(3)取最短杆的对杆为机架时,构成双摇杆机构。若这个大前提不存在,即当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之和时,则曲柄不存在,只能构成双摇杆机构。最后叫学生量一量自己模型中各构件的尺寸,算一算数据,然后试一试自己的模型变化是不是与上面的结论一致。学生在这种既轻松愉快,又能动手动脑的课堂上听课,肯定比纯粹听理论课来得有兴趣,所掌握的知识也不易忘记。

二、巧设问题,玩中学

在教学中,巧设问题,激发兴趣,玩中学。玩中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之后,轻松愉快的玩中求知,巩固知识的理解。巧设障碍,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兴趣又将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源泉。

捷克著名教育实践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兴趣是环境和文化的产物,它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又是学习的动力。比如在进行铰链四杆机构“死点”位置教学的时候,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而教材中列举了缝纫机动力装置(脚踏装置),我就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服装制作实训中心脚踏式缝纫机上进行操作,当初次踩缝纫机时,感受到有时运转自如,又有时会碰到倒转及踩不动的“死点”。通过在服装制作中心亲身体验,学生觉得这很形象、直观,难题就这样被破解了。

三、讲练结合,做中学

讲练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拆装中学习。课堂教学要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向“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模式转换。中职学生的依赖心理很突出,总希望老师能给出“标准答案”。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鉴于此,我采用了“观察——拆装——总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做,去想,去总结。让学生知道在操作过程中的得与失,有无改进的方法,从中收获新的知识。动手操作是实践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通过“观察——拆装——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职机械专业《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动手的机会不多。这与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是有差距的。要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社会实践活动,大胆地尝试“开放型”教学模式。如在进行《机械基础》轴系零件教学时,我先把学生带到了汽车实训中心对汽车减速器进行了拆装,并要求学生把拆装的过程作详细的记录,然后分别在班上进行交流分享。虽说给我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但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大家又有了一番新的辨析争论,全班同学对该节知识有了新的认知。

四、创设情景,思中学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索中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景交融、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是激发动脑思考的手段和方法。例如在进行“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教学的时候,当讲到制动器时已近“尾声”。为设计好“压轴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引入了 “尤里卡”博士做的实验——让自行车赛冠军在平地上骑车,然后刹车。请大家选择自行车制动的方法:A 前轮制动;B后轮制动;C先制动前轮,后制动后轮;D先制动后轮,后制动前轮。课堂气氛一直被点燃了,情境让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大家立即发表自己的意见。结果,选“D”的同学最多。“尤里卡”博士的答案是“C”,自行车先制动前轮,后制动后轮。同学们选“D”是注重了减速,而问题是“制动”。接着便可以引出“制动器”的教学。制动器有锥形、带状、闸瓦式等等,可请学生说说所见过的制动实例,最后得出制动器是用摩擦力来实现制动的结论。创设情景是教学艺术的再现,它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热情,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以求新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如何思、如何学,让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给我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不少难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商务交际;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训练

中职学生毕业后都要投身现实的商业社会谋求一份安身立命的职业,但他们走入就业岗位却在很多商务交际场合中,不知道该说什么、怎样说。商务交际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商务交际活动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职学生越来越多地单独参与商务活动,在这些商务活动中,他们通过语言与商家沟通,从而完成整个商务活动过程。因此,中职学习阶段应加大强度训练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加快学生商务交际主体角色转换,提高商务交际能力,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稳固职业发展道路。

一、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现状调查

笔者在本校2011级机械专业中挑选了6个班级,这6个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男生。通过课堂随机抽查和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发现:一是一学期以来80%的学生竟然从未上过讲台,更别说在台上演说了。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学生即将奔赴工作岗位,如此胆小和恐惧,怎能很好地展现中职学生的最佳职业形象、顺利地就业呢?二是数控、机电、模具专业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思维活跃性依次渐推下降。原因在于这一部分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大都见识少,胆小害羞,不善言辞,在沟通中习惯使用本地方言,普遍存在不认真倾听,表达语意不准确,台下大声说台上小声说等问题。

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在迅猛发展,而我校机械类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区域——珠三角地区工业格局正在转移,产业不断提升,我校机械类学生面临区域性工作的选择和工作性质的转变。从近几年的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来看,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是从生产一线做起,数控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操作各类数控机床加工模具零件或者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还有数控机床零件制造和组装以及机床的维护和销售;模具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各种类型的模具制造与设计,还有相关配套的标准件,机械设备的生产;机电毕业生专业就业范围比较广,机械和电子电力方面都有从事,还有部分学生从事机械设备的维修和销售等。

通过对已毕业2年的部分学生做抽样调查,令人欣喜的是,一部分学生跨专业、跨行业就业。调查的结果如下:有62%的学生依旧在生产一线工作;30%的学生改行,从事与机械知识无关的行业;只有8%的学生在原岗位上向上晋升,其中包括一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转型晋升。当下职业教育亟需增强职教吸引力,机械类学生不但要熟悉专业上的知识,还要了解相关链接的产业和方向,懂得分析社会发展的形势,明白职场的规划,提高交际沟通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在职场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就业的方向更开阔。

三、在校期间加强商务交际训练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可见,学校的教育不应全是灌输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目前的情况是:中职学校多属工科,教育学制三年,但实际的在校学习只有1.5-2年,中职学校多是重视专业技能教育,极少关注学生其他能力的生成,中职学校的培养理念逐渐由“重技能培养”向“唯技能培养”萎缩。

当今社会已进入合作化时代,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口语交流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能力,正确地从实践出发,进行“积极的商务交际”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成职业发展。一个能准确、敏捷地使用祖国语言的人,一个懂得有礼貌地进行口语交际的人,一定能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工作生活中得心应手的人、适应未来社会的人。因此,在校期间加强学生的商务交际训练不失为一条良好途径和一种有效手段。

四、课堂上有效渗入商务交际训练的对策

1.登台讲故事,让学生敢说、愿说。新学期开学时布置讲故事的任务,一次课随机抽查2名学生,学生必须到讲台前讲故事,时间不少于2分钟,讲完故事后必须有礼貌的结束用语——“谢谢大家”。讲故事者讲完故事后随机叫出两个学号对自己所讲的故事分别进行复述、评价,3名学生的课堂表现均记入学生的综合成绩。刚开始执行这个任务时,这些男孩子们都扭扭捏捏,不愿意上台,有些同学上台表演了,但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经过一段时间的讲故事严格训练,学生在讲台上敢说了,也愿意说了,有部分学生幽默风趣的演讲技巧,逗得大家一阵阵欢笑。通过登台讲故事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生成。

2.听故事,让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是实现商务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综合素养的体现。学会倾听可以更有效了解客观世界,获取更多的信息,也能有效地促进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与他人的关系就越融洽,因为倾听本身就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因此,让一名学生登台讲故事,两名学生根据讲故事者的话语、表情、手势等,准确快速地理解故事,敏感地捕捉重要的信息、领会要点,及时归纳故事层次。学生讲完故事之后,两名学生分别进行复述(包括原文复述和归纳复述)和评价(包括语音、语调、表情、手势等评价),既能提高学生有效倾听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3.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中职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这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分量。根据教学内容,在口语交际章节教学的过程中,增加授课课时,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如:在教授人际之桥——介绍时,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和居间介绍。5个学生分为一组,按照设定的交际情境,设计和客户初次见面进行的自我介绍、和两拨新老客户见面进行的居间介绍。学生根据预设的交际环境和人物进行介绍,同时,从中选出一组登上讲台进行现场演示,其他学生充当评委,评判介绍顺序、介绍礼仪、介绍表达等方面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还有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通过这些现场演示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机会,以培养学生在正式场合参与工作的能力。

4.分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主动交流的乐趣。商务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让学生亲身去实践,分角色扮演,加深对不同角色的内心体验,从而达到顺畅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离别的礼物》前,笔者让学生扮演:两位同学不小心与对方发生碰撞,要求学生用“不小心、对不起、请原谅、没关系、不客气”等礼貌用语来说说如何化解纠纷。通过让学生演一演,再让学生评一评,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说一说,然后老师再点评(从态度和语言两方面讲),从而从细节中教会学生商务交际的基本礼仪,进而一语引申至“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文明五句(你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热情三到(眼到、口到、意到)”等商务沟通技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主动交流的乐趣。

由于机械类学生所从事工作的严谨性,通过上述方式让学生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商务交际和实际工作礼仪礼貌。然而,商务交际训练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探索,去注意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在教学中多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和商务交际中去,才能加快学生商务交际主体角色的转换,提高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稳固职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文福荣,肖少北.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2] 蒋金镯.口语交际是学生发展的必需[J].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中学语文教学),2006,(7).

篇3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下,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基本导向并且在教育过程中随时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的教育层次。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素质来增强岗位适应能力。近年来很多机械类企业对于毕业生都提出了不加培训直接上岗操作的要求,这就更加需要改进目前机械类专业的教学体系来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本文就对中职院校的机械类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一、优化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

对于中职类院校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来说其教学体系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硬件基础主要包括了实验室以及实习基地等,软件主要包括了教学内容和方式等。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在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基础上必须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才可以实现毕业之后的无培训直接上岗。所以在进行教学体系改革和优化过程中必须以实践为核心来进行,遵循职业教学的教育规律来让学生逐步掌握职业技能。

笔者在经过教学实践之后认为,对于中职院校的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教学体系的设计应该采取两步阶段、三模块的方式。在模块上分为基本实践、实训实践以及综合实践三个部分,在每一个模块内部分为教学以及实践两个阶段。基本实践为最初的初级阶段,以简单机械操作、测绘以及cad等为主要内容。实训实践指的是结合机械类专业安排职业实践学习,例如对数控技术专业就需要单独开设针对数控机床的维修、设计等课程,这是进行职业教育的第二阶段。综合实践就是以岗位群实习来进一步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这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高级阶段。在学习方式上,努力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增强学生在拟定实践步骤、独立完成实践设计的能力。

从学生学习周期角度来看,校内学习+校外实习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也是对中职院校进行教学体系改革的要求。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然后到企业内顶岗实习一年,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而不需要磨合。

二、促进机械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在针对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时,应该严格遵循大方向与小选择相结合的方针,以企业需求为基本导向来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尤其是在目前企业生产更新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更加需要以企业生产为基本参考。按照就业为基本导向来对传统课程进行重组,体现出中职院校鲜明的教学内容和特点。

第一就是强化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增加实践展示以及实验的课时来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起到提高实训技能的作用。第二就是拓宽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专业特色时还应该加强一般能力的培养,例如计算机基本操作常识、基本英语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的能力,这样学生进入企业后不仅能够完成车间生产和基本维修工作,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外语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三就是重点突出核心技术能力,对于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其核心技术能力是机械cad或机械cam技术能力,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绘图以及数控技术等环节来逐步实现全面学习。对学生核心技术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综合实践以及专业实践环节来完成,这就要求老师增加探索教学内容来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就是强调复合实践学习,由于机械生产逐渐复杂化,一台操作机器就可能涉及到多个工种,例如车床、磨合、钻孔或维修等;而一条生产线中就可能涉及到压力、热处理等多种工艺技术,随着目前一体化设备的逐渐普及就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增加复合实践教学,强调将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工种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合,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增强适应能力。

三、促进实践教学与日常校园生活的结合

相比较高等院校学生来说,中职院校学生都还处于青春期的年纪,尤其是针对机械类专业来说,枯燥的操作训练、技术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缺失。这就要求中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时尽可能联系校园生活实际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实践学习与作品展示、竞赛结合来提升校园技术氛围,而竞赛形式的实践学习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积极性。实践学习还需要结合校园日常生活,例如焊工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就可以结合环保材料等来设计校园垃圾车,而数控专业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迷你车等。不仅如此,实践学习结合安全素质教育也是当下我国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在日常实践学习中就养成安全责任意识。

四、开拓中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

中职院校发挥其在教学、办学上的优势,企业发挥出其在技术能力、实践空间上的优势来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将是之后一段时间内中职院校发展的新趋势。而校企合作办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对于中职院校,尤其是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还应该在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机制设计、录取考试以及教学体系等更深层次上展开。例如针对某一企业的特殊生产需求来“定制”学生来实现学生毕业和就业之间的无缝连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院校要把握主动性和全局性,尽管校企合作模式中以企业需求来建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但还是不应抛弃基础知识以及机械专业综合技术的学习来降低学生失业后二次就业较困难的风险。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中职院校还需要加强其硬件环境和软件条件建设,由于机械专业实践学习需要大量基础设备和实训材料,所以拓宽院校资金来源实现硬件建设升级以及强化软件条件是中职院校在之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结语: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在以就业为基本导向的教学理念下的实践教学,其核心就是仅靠企业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在优化校企合作模式以及教学体制、内容、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做更深入、更全面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吕顺,林琳,余顺火,马道荣,杨雪飞.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 提升食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01)

[2] 苗传丽.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

[3] 韩晓.广告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设计[J].才智,2011(05)

[4] 胡瑛.论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J].新闻传播,2011(03)

篇4

【关键词】:机械专业《电工学》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教学探讨

        《电工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程。机械专业开设本课程目的有两个:一是使机械专业的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工理论基础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二是了解常用电器元件的性能,熟悉常见机械设备中电拖系统的结构,并能简单维护。这些对于实现中职机械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中级技术水平的机械工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是实际和紧迫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 目前机械专业《电工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方面的问题

        其一、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填鸭式”满堂灌,单调而抽象。这种传统的教法对于文化基础差、电学知识贫乏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正如学生所讲的听天书一般,玄虚而难懂。

        其二、由于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几乎没有练习和巩固的时间。

        其三、亲自动手,结合生产试验和应用的训练几乎没有。

        2、 学生认识误区

        学生对学习《电工学》的厌学心理,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电工学》有思想偏见,认为只要学好机械类专业课就行了,《电工学》对我们来说用处不大;二是目前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不适应他们的特点。

        学习《电工学》用处不大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对于一个合格的机械设备操作者来说,不仅能正确地操作机床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而且还必须了解掌握机床的构造和原理,并能及时准确的予测和发现设备故障,这些知识的构成与《电工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要做到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同样需要《电工学》方面的知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际工作和公共生活提出许多电学方面的问题,《电工学》是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认识基础,是各专业各工种都需要的基础课。教学实践证明,目前机械类学生的电学知识相当贫乏。如,有的学生常把电功率和电功混为一谈,将发电能力用多少亿度来衡量,实际应该是多少千瓦。曾经有人问我某水电站年发电多少度?这个提法是错误的,若问这个水电站一年能发多少千瓦电才是正确的提问。又有一些学生在生产中由于缺少电学知识,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缺乏或不懂电学知识,是很难适应现代生产、生活和安全的需要。由此可见,机械类学生学习《电工学》十分必要。

        3、教学方法单调而呆板

        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式授课形式,基本都是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老模式。由于内容多而深,课时又少,课堂教学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没有思考和训练的时间,违背了精讲多练的原则,造成学生难以接受。日积月累,消化不良,挫伤了学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目前状况而言,应在教材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教师来讲,在授课中除了知识性外,要注意运用形象化和趣味性,同时着重注意结合生产实践,力争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1、 尽量采用肢体语言讲述或采用投影仪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

        2、 图表类比法

        相近的事物可以对照比较记忆,有利于区别各事物的特征,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用图象和表格表示出来形成知识的脉络网。一些概念单一拿出来较难理解,但把其相同特征抽出来,加以列表比较就化难为易了,采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比如电场和磁场;在单相交流电路中的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和纯电容电路的特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点等都可以用此方法。

       3、 数字罗列法

        把许多语言叙述的道理用数字形式罗列起来,既便于牢固掌握知识又容易记忆,比如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既抽象又复杂的过程,但可以简单归纳成“3、3、2”这样的数字罗列。其含义是:三个形成过程:即旋转磁场的形成过程,感生电流的形成过程,电磁转矩的形成过程;三个手的定则:

        即右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则判定感生电流方向,右手安培定则判定旋转磁场的方向,左手电磁力方向判定定则确定电磁转矩的方向。两个关键方向:即旋转磁场的方向和转子转动的方向,形成了三个过程,三只手、两个方向的周期表,即好记忆又有趣味性。

        4、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解单相交流电路一节中,当分析完纯电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相位和数量关系以及功率问题时,在给定纯电容电路中,电容量一定,初相位为零的先决条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该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和数量关系以及功率问题,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他们的推理能力。

        5、 精选和补充习题和例题

        以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前导,结合习题精选课堂习题和例题。在选择习题和例题时,应侧重习题和例题的启发和引导作用,重点选择基本知识应用题和基本概念容易混淆的题目,坚持少讲多练,达到“勤能补拙”的目的,这样可以弥补机械类学生在学习《电工学》的过程中理解慢、遗忘快的缺陷。因而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来说,例题的引导作用和习题的慎重选择以及反复多练尤为重要,同时多练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发现“可疑点”,消灭“空白点”,弥补对基本概念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

        6、 高度重视《电工学》的实践教学

篇5

关键词: 中职院校 机械专业 教学改革途径

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新课标的要求,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上升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几年来,教学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的重视,在此前提下,对教学改革的具体途径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程设置更加合理系统化

机械专业教学非常复杂,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例如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其中,课程的设置就是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课程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等,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不到侧重点,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因此,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人基础、心理特点等多个方面,使机械专业的课程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更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可以把课程设置的任务交给比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或者专家负责,比起普通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能更加懂得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在哪些方面遇到问题,从而使教学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要。在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时,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且对课程加以完善,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一个长久性任务,只有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机械教学中,课程设置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化之后,能够使学校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机械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精力与时间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操作方面的教学,是机械化专业整体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机械化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巧妙地运用到实践中,达到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参与到机械操作过程中,在操作中反复练习,提高动手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建立综合实验体系,这就要求学校对实验室等基础设施进行一定的改造和重建,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器材和良好的实践环境。另外,在实践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占据重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认真观察机械操作的整个过程,尤其注意技术测量、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在提高学生对机械的了解程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进行针对性教学

任何专业教学与学习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工作岗位中,也就是促进就业,机械专业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学校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正确认识,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如何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与学习方向。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正确认识并且制定学习目标之后,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更有意义,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高点。机械专业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综合性很高的专业,其下还包括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多个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方向学习的内容有一定差异,对该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科基础,帮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各种不同方式,例如与学生交流思想、职业调查等,保证学生能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在此之后,学校就要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能做到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四、与现代化教学技术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许已经不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枯燥地讲述课本知识,对学生而言再没有任何吸引力,甚至毫无乐趣的授课方式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种情况下,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相结合非常必要。教师在讲解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时,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相关材料,将机械的运作过程或者内部结构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使学生对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有较为直观的了解,不仅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总的来说,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想要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积累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思想,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顾玲.关于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途径的分析[J].科技风,2012(11).

篇6

关键词:中职机械;校企合作;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21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在完善国家教育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建设获得长远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从整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对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并没有较高的要求,主要目标是培养一批能够适应生产一线、专业技能较强的实用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重点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和更为宽广的实习平台,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个人的动手实操能力。校企合作是指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在专业教学中开展校企合作,成立实习实训基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操作水平,进而丰富教学形式,不断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1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中坚持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指的是中职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接轨的一种合作方式,它使得学校与企业所特有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能够相互融合,主要采用的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具体企业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坚持校企合作,是其办学的必要途径。

首先,坚持校企合作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目前,中职学校在教学活动中任然存在着教师和教学岗位相脱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缺乏必要的实际操作水平与能力,在教学时仅停留在传授书本知识上,然而,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建立起校企相互融合的实习实训基地,能够为中职教师创造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使他们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管理理念,熟悉和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来。

其次,坚持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由于专业水平的高低、操作运用能力的强弱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保证学校输送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需要,就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去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让企业去检验和指导学生,并对学生的技能含金量作出评价。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得到了锻炼,可以将自身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实习锻炼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技能价值,以此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和就业能力。

最后,坚持校企合作也是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对于中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来说,其学生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从事机械制造专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操作与机械制造相关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够从事机械工艺设计、加工、CAD制图、焊接、模具加工、CAM制造和数控等领域工作,同时能够适应专业生产与管理工作。校企合作正可以为学生掌握这些技能提供了场所和实操设备,为学生实践锻炼 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技术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和操作体验,熟悉和了解岗位要求,为今后就业选择以及巩固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中开展校企合作的方法和途径

2.1 改善校内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传统的课上讲解知识教学方法比较枯燥,也难以仍学生形成比较直观、理性的认识,对学生的记忆和学习都是不利的。为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能够自觉动手去操作和实践,就需要中职学校从自身的内在实训条件出发,不断地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一方面,结合现有的专业实验室及实验条件,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实验室设备,加强基地建设,并且着力健全专业实验室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还可以积极向合作企业申请资金赞助,加强实训室整修和维护,购置与机械加工、设计以及检测相关的设备,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另一方面,适当地调整和改革教学形式,结合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合作企业共同商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操作规程以及校企合作教学制度,改革以往的专业课程考核模式,增加实训部门、合作企业对学生实操能力的考核环节,并适当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适当地增加实训内容和实践课程。

2.2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展校企合作

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素质对学生能力、专业素质的提升有着比较直接的影响,在拓展校企合作过程中,要让教师在完善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实践参与机会,学校可以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去生产和管理一线去学习和锻炼,参与到具体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在此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合作企业也可以从优秀人才、经验丰富的员工中选拔一批组成企业外聘教师,在校企合作教学中承担机械设计制造实操教学任务,以此来优化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和合作企业可以共同参与到专业课程设置中,合作企业往往对相关专业需求更加熟悉和了解,因而能够为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提供重要的帮助和咨询。最后,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是双方能够长期合作的重要保证。中职学校要结合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具体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岗位指导和安排,适当增加选修课程数目,逐步增强学生个人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利用教师理论知识扎实、育人经验丰富的优势,向企业输出更多优秀人才。

3 结束语

中职学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教学工作要以提升学生的实践生产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而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学校要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和实训条件,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共同研究实训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岗位、专业能力突出的人才,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机械;制作;教学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中考成绩较差,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低,加之没有生产实践经验,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学不懂、学不深、学不透。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不足,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且促进专业理论课教学,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本文对科技制作在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机械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针对这门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于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设计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做到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不受大纲的限制,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素质。在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机械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时,如果学校没有相关模型,而该机构又比较简单,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四根锯条制作了一个铰链四杆机构,边制作边讲解。随着机构的演示,学生的积极也被调动起来,也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

二、充分发动,适时组织

首先是合理选择制作的制作时机,做好学生的发动组织工作是完成小制作的前提,专业理论是制作的技术基础,制作应在专业课程结课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开展,如机械制作至少要安排在机械基础第五章凸轮以后来做,这样做起来素材就很丰富,各种机构、传动装置基本学完,学生能够言之有物,做之有律。但说者容易做者难,如果教师不充分发动、启发学生,就让学生自己做,学生一定会摸不着头脑。所以在做制作之前,教师必须充分发动学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学完《机械基础》之后,我们可以说:“我们已经学完《机械基础》了,在书中有好多机构,如铰链四杆、凸轮机构、棘轮机构等等,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机构的原理做一些小制作呢?”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方面应用了这些机构,如缝纫机的踏板机构应用了曲柄摇杆机构,汽车翻斗装置应用了双摇杆,修鞋的缝纫机应用了凸轮机构,也可以用麻花钢做出钢钎子,既要用到钳工知识,又要进行热处理的操作。其实专业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和生产。指导教师可以把原来自己做好的制作向学生演示,说明所用材料、制作方法、制作过程、表达的原理等等。通过教师的抛砖引玉,使学生觉得做制作并不是特别难, 自己便有了试一试的欲望。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组(每组三、四个人),并制订出制作的评分方法,让全班同学比一比,看哪组做得更好,并把学生的评分结果作为专业成绩考核的一个主要依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三、开拓思路,正确引导

正确引导学生去创作是学生完成制作并做出精品的关键。教师对学生制作的指导不同于上专业课的教条,也不同于实习的严格,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创作,去发挥。例如:《机械基础》上有许多机构和零件,如四杆机构、槽轮机构、传动机构等,如果照教具搬下来也很容易,结构尺寸都不变。但创意不应照搬,而应把专业知识前后联系起来,不同机构联系起来,相关专业联系起来,专业知识同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只有沿这个思路走,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出有水平的作品。如把液压和制动机构结合起来,便组成了液动刹车装置,再安装一个尾灯,便可形成刹车灯, 由简单的原理组合便成了一个实际中应用的装置。学生的制作过程往往要经过一个由模仿到创新改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的专业理论从了解到掌握再到升华,直至运用的过程。在整个刨意过程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的给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四、认真准备,精心指导

要把自己的创意变成实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一个很简单的机构也要花费很多时间。

材料的准备。学生的制作多是演示原理,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易找到的废料来作为制作的材料,如可以用输液管充当液压管道,用注射器充当液压缸,用三合板做吊车,用易拉罐做弹簧片等,既经济又实用。

制作过程。先把机构所用到的零件准备或制作完成,然后进行组装,这是完成制作的难点。因为在组装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这时一定耐心指导,适时指出错误和不足,鼓励学生积极改进,不能遇到挫折就半途而废,要对自己的作品始终充满信心和希望,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无论学生的作品好坏,做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进步过程。教师除了做好技术指导外,还需要更好的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给学生以心理支持。

五、及时总结,改进不足

作品完成后,及时总结是指导学生制作的最后一步,也是很必要的一步。总结包括作品从设计到制作的优劣,制作的精密程度,说明的原理等。最后按照评分标准评出较好的作品进行展览、评奖,激发学生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不断改进,更好地完成下一个制作。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液压千斤顶原理演示板”、“汽车液压翻斗车”、“自动按摩椅”、“起针钳”等,不仅创意新,而且做工细致。

制作本身就是利用实物演示形象地说明专业理论,如果发动得当,学生会有许多创新产品出现。因此,指导学生制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进而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新课标教育改革下,教师应当要善于避开思维定势的方向,善于从侧向和逆向设奇想、出奇问,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教学环节进行不断的创新。而作为机械专业的教师来说,要从改善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对机械教学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机械加工;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和学同时进行,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机械加工这门课程作为中职学生的专业课,讲求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对学生和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但实际上,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还未完全掌握,导致教学质量较差。为了提升机械加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注重探究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寻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对此,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有意识、引导性的教学,这样才能完成教学目标[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否力求认识,掌握所学内容,并愿意花时间用心去听讲,学习兴趣是关键。学生如果能对其产生兴趣,那么学习就不会成为他精神与身体上的负担。学生会享受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热爱该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置身于充满乐趣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先去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他们的想法,体会他们的感受,使学生不再厌烦学习这一过程。教师在上课前应将教材中所讲知识的重点难点理清,在上课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将问题抛出,引导学生自发的对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耐心为其讲解,不宜露出不耐烦的神情,这会打消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表现良好时进行鼓励,在学生犯错时进行鼓励,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安排教学

中职教学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大多数不够认真,有的甚至会反感教师,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欲望不够强烈。因此,这类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困难较大,但其有较强的动手欲望。中职学校为我国培养的是职工技术型人才,更看重的是动手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实践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开展教学活动。第一,在日常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在布置或者安排任务时,根据学生的兴趣,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安排,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三,对于知识结构不完整的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方面的训练;对于知识结构较为完整的学生,要加强实践方面的训练,以此从整体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2]。

三、改良教学模式

机械加工是相对较难的课程,要根据教学特点和内容进行安排。书本内容繁杂,理论知识过多,教师讲课时应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另外,此类课程可操作性极强,在讲解这类课程时教师最好播放类似的视频,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模拟,进行快速学习。譬如,在进行“螺纹轴的数控加工”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前,应先对学生下达任务,使学生能够清楚螺纹轴这一零件类型,然后讲解螺纹轴的具体构造及数控机床的使用方法,为学生介绍刀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轴类零件加工的基本规律;讲解过后,应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进行加工的途径和方法,步骤和技术要求。通过分组学习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建立起团队意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再安排演练环节,让学生尝试对零件进行程序编辑。学生在完成应做的任务后,展开自己的想象,加工自己喜欢的零件模型。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安排交流与展示环节,并予以评分。在评分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以鼓励。对于完成度较高的学生进行奖励措施,对完成较差的同学进行耐心的指导和演示。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由此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3]。另外,在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同时进行时,应注意占比,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更加容易让学生们接受。

四、结语

机械加工作为中职学生的专业课,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它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过程。以上内容便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加深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结合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导,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通过一定量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对课程更加了解。希望本文所写的内容可以对中职教师的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让中职院校的学生更容易学习专业知识,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亮君.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8-139.

[2]李焕英.关于职校机械加工基础课程教学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2015(8):40-45.

篇9

【关键词】中职;机械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者就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也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就我国的制造业来讲,要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机械教育。目前,我国很到制造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当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很中高层管理人员差不多,还有一些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机械人才,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机械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中职机械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授的知识陈旧

目前,我国很到中职学校传授的知识过于陈旧、滞后,远远落后于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对新产品信息了解较少,没有能及时地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2.师资力量缺乏

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高新技术人力资源的紧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日益市场化。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纷纷被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吸引,引起机电类师资数量的紧缺。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新兴的技术产业,对教育人员提出新的要求,而原有的教员面临知识更新、年龄老化等问题。

3.培训课程体系松散,不健全

机械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学科。它融合机械、电子、通讯、仪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不是机械与电子两种技术的单混合或叠加。因此,机电一体化必然是作为崭新的技术问世。它既不是传统的机械技术,也不是传统的电气技术,有鉴于此,培训也应建立相应完整的教学体系。

4.教学实践、实训设备不足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原有的机械实训设备陈旧,设备数量不足。实训的项目单一,与目前的实际应用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尤其职业技术教育侧重的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实训教育内容的滞后将严重影响机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效果。

5.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手段不灵活,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选用。而且缺乏一些反映机电专业先进技术的课程。现有的课程设置也缺乏弹性,没有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课程门数较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了实践教学,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对策

为了使我国机械制造也尽快赶上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中职机械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1.加大实验教学环节的比重

业教育更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手段,对于中职教育,实验教学是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在实验环节中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让他们把理论知识真正的用到实际当中去。机械教育有其对实践的要求更高,没有实际的操作是很难掌握和应用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进行机械技能强化培训,同时可以有计划地从大型厂矿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为他们开展教学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过好教学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搞好机械教育奠定师资基础。中职学校应从企业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加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机械专业的教学水平,缩小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的差距。

3.建立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用来形容军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中职学校教员的人才流动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学校教员水平资历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质量。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抽调有经验、有技术的骨干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这样,若干年以后,职业技术院校不仅可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更可以形成一个学院的高等教学风格或专业特色。

4.确定正确培养目标

机械专业是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设置的一个综合性强的专业。该专业覆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模具制造与设计等专业方向。因此,必须在市场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为该专业确定好专业方向。根据通常的划分原则,可以分为以下4个子方向:即: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②数控技术应用;③机械电力电子;④模具设计与制造。

5.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只是有限的构成部分,这样就要求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现状对策

新课程改革将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作为衡量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在中职机械专业基础教学中,应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已成专业教师教学的共识。实事求是地讲,与以往相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确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与新课程改革下机械专业基础教学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例如,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理论教学或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等等。长期下去,必然会对学生专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当前中职机械专业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照本宣科”的课堂理论讲解让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在中职机械专业基础教学课堂授课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怎能够提高上去?当课程结束后,学生由于没有消化,也分辨不清哪些知识点对自己的专业是最有用的,哪些地方需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2)中职机械专业基础教学课堂授课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良好的沟通既是教学的核心条件,也是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关系密切。有效地沟通交流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反之,如果师生之间出现语言对立,不仅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实现,也会让师生关系长期僵持,对双方多有损害。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进入中职是他们新的开始,为此,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但是,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一遇到学生出现不会的问题时,便会发火。于是,师生间慢慢出现隔膜,最终导致教师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习成绩提不上去。

(3)教师往往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较强的基础功底,正如前文所提到,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也会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了较高的提升,但是长期采用,会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必然逐渐导致学生难以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后的工作中,由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的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来创新意识就不是很强,在这种挑战面前,必然会让学生对其失去兴趣,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新课改之下进一步提高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对策

(1)做好开课的绪论,对于启发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至关重要。新开始中职机械专业基础课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讲好绪论。因为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课程,更能起到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改革后的中职机械专业基础课,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特征,更加贴近生活。我们从其实例图片可以发现,增加了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照片和图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要确立一个“生活离不开机械”的主题。在新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也要通过多种手段调节学生的学习气氛。例如,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等等,进一步阐述我国机械发展史、机械领域的科技动态,让学生对课程性质、任务、教学方式心中有数。当然,在每一次新章节教学的时候,教师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2)教师正确运用口头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课堂气氛不再紧张。语言沟通是师生沟通的主要方式,当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句充满温情的话语必然会学生受到鼓舞,努力钻研下去。当学生喜欢上老师的时候,就会越发地喜欢上他的课程。例如,讲到“间歇运动机构”的应用实例时,一般要举自行车上的飞轮的例子。可是,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飞轮,尽管他们天天骑自行车。所以,教师要耐心解释飞轮就是安装在后轮轴上与链条相连的那个构件,而不是嘲笑他们的无知。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继续学习下去。

(3)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并重。模块教学是当下中职机械专业基础教学比较常见的模式,其主要依据的是: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主线,以模块化实践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照顾到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本内容分解为一个一个的模块,学生对此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学习和专门化训练。例如在“轴”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教学模块:第一,通过网络视频的生产实例展示轴的不同应用场合;第二,让学生了解轴的不同类型“轴”及其适用场合;第三,让学生操作,理解转轴的轴头、轴颈等组成结构,增强轴向定位意识。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探索,为以后的实践操作、形成规范技能打下基础,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拓展。

结束语: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重视教学思想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要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之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有针对性并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重视课程的实践教学。要让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独立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会让中职机械专业基础教学更上一层台阶,让学生真正掌握应有的技能,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唐良宝.机械设计教学改革[J].广西机械,1996(2).

[2]王志军.机械专业课的几种课末结束方法[J].职教论坛,1996(4).